凉山彝语差比句的形态句法和语义

合集下载

彝语语序中的几个问题

彝语语序中的几个问题

彝语语序中的几个问题翟会锋【摘要】彝语是SOV型语言,大部分的语序符合类型学的已有结论,但也有一部分语序不符合类型学的已有结论.通过对彝语语序的梳理,列举了彝语语序研究中应解决的问题,为彝语的进一步研究做一些准备工作.【期刊名称】《毕节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32)005【总页数】5页(P29-33)【关键词】句型;语序;类型学【作者】翟会锋【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河南新乡453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C95彝语语序是主语-宾语-谓语的语序,不同于汉语和苗瑶侗台语。

本文从语序方面入手列举了彝语语序类型,并提出了彝语语序中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为了讨论的方便,用以下符号来代表句法上的成分:S表示主语,V表示谓语,O 表示宾语(O₁表示直接宾语,O2表示间接宾语),C表示补语,Adv表示状语,A表示定语。

根据《彝语简志》把彝语中的句子类型列举如下[1]:戴庆厦、黎意认为藏缅语的语言中,除处于北部地区的部分语言无述补结构外,大多数语言都有述补结构,并分析了藏缅语述补结构的基本特点[2]。

由此来看,补语这个句法成分在大部分的藏缅语中是存在的。

马学良认为古藏语的语序中也没有提到补语,古藏语的格助词中,向格、位格和从格助词的例句都是处于中心动词之前,没有见到放在动词之后的[3]。

现代藏语中述补结构的缺乏,又从一个方面证明了补语是后起的。

胡坦在《藏语研究文论》一书中论述了藏语语序及其变异,列举了能置于动词之后的三类动词:能愿动词“能、会、敢、要”;趋向动词“来、去”一类可加在主要动词之后构成动趋式;表持续状态的动词“坐、住、存在、放置”放在主要动词之后构成状态式动词短语[4]。

在彝语中,除这三类外,表完了的动词放在主要动词之后表动作完成。

在句法上来看,能愿动词的辖域要大于主要动词的辖域,所以,能愿动词和其他的两类作补语的动词是不同的。

补语的句法位置最初可能是有表完结义的动词占有的,很可能是由最初的连动式发展而来。

浅谈彝语汉语语法比较的意义

浅谈彝语汉语语法比较的意义

以汉 语 普 通 话 和 彝 语 ( 凉 山彝语 )为依据 , 对 汉 、彝 两 种语 言 的语 法 进行 较 系统 的 比较 研 究 。 阐 明汉 、彝 两 种语 言在 语 法上 的共 同规 律 ,揭 示
较 之 于 其 它 语 法 比较 ,汉 语 与 彝 语 的 语 法 比
较 却起 步 很 晚 。研 究 汉 语 和彝 语语 法 的 更是 甚少 ,

任 何 事 物 的 特 征 都 是相 对 而 言 的 ,必 须 通 过
与别 的 事 物 的 比较 才 能 显 示 出来 。孤 立 地 看 ,难
以揭示 出 事物 的特 点 ,更 不 可 能 揭 示 其 本 质 。对
语 言 的认 识也 是 这样 。
语 言 是 由语 音 、语 义 、词 汇 、语 法 等 结 构 要
二 、彝 汉 语 语 法 比较 概 况
汉 、彝 语 都是 表 意 的 音节 文 字 ,两 种语 言 属 于 亲 属语 言 .所 以汉 语 与彝 语 的语 法 比较 属 于 亲 属语 言 的语 法 比较 。
律 。通 过 汉语 与 彝 语 的 语 法 比较 ,能 够窥 见 汉 藏
语 系的语 法特 点 。
系 ,两 种 语 言 的 关 系 非 常 密 切 ,所 以 两种 语 言 都
不 同程 度 地 保 留 了 汉 藏语 系古 代 的语 法 特 点 及 演 变规 律 。通 过 汉语 与 彝 语 的语 法 比较 ,能 够窥 见 汉藏 语 系古代 的语 法 。
一三 、彝ຫໍສະໝຸດ 汉 语 语 法 比较 的意 义 在 语 言 的 发 展 过 程 中 ,汉 语 和 彝 语 在 接 触 中

直 是 相 互 影 响 、相 互 吸 收 ,形 成 “ 你 中有我 、

大小凉山彝语常用语句-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大小凉山彝语常用语句-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大小涼山彝语常用语句-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大小涼山彝语是一种中国云南省流传至今的重要少数民族语言,它主要由居住在大小涼山地区的彝族人民使用。

作为彝族人民的重要交流工具,大小涼山彝语在该地区有着广泛的应用。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其他语言的渗入,彝语的使用正逐渐减少,使得该语言面临着较大的生存压力。

本文将着重介绍大小涼山彝语中常用的语句,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学习这一重要的少数民族语言。

文章将从大小涼山彝语的背景、常用的问候语句以及常用的交流用语句等方面展开阐述。

在大小涼山彝语的背景部分,将介绍该语言的地理环境以及彝族人民的传统生活方式。

读者将通过了解大小涼山彝语的背景,进一步认识到这一语言的独特性和重要性。

接下来,文章将重点介绍大小涼山彝语中常用的问候语句。

问候语是人们日常交流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掌握一些常用的问候语句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通过列举一些常用的问候语句,并给出相应的中文翻译,读者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这些彝语表达方式。

最后,文章还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交流用语句。

交流用语句是人们交流中最基本的部分,掌握这些用语句将帮助读者更好地与彝族人民进行交流和沟通。

通过详细介绍一些常用的交流用语句,并给出相应的中文翻译和用法解释,读者将能够更加熟练地运用这些彝语表达方式。

综上所述,本文将通过介绍大小涼山彝语的背景、常用的问候语句以及常用的交流用语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学习这一重要的少数民族语言。

尽管大小涼山彝语的使用面临着挑战,但我们相信通过共同努力,彝语的独特魅力将得以传承和发扬。

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彝语的重要性,并提出对彝语学习的建议,希望能够为彝族人民的语言保护和文化传承作出一份贡献。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写成如下形式: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引言、正文和结论。

引言部分主要介绍本文的概述、文章结构以及目的。

其中,概述将对大小涼山彝语常用语句进行简要说明,引发读者对该语言的兴趣。

浅析现代凉山彝语“sinip”一词的语法意义

浅析现代凉山彝语“sinip”一词的语法意义

浅析现代凉山彝语“sinip”一词的语法意义【摘要】现代凉山彝语中“sinip”一词与现代汉语中的“和”一样都是表并列关系的虚词,没有具体的意义,不能单独使用,但不论是彝语还是汉语,这两个词又都非常重要,一旦与其它词或词组结合后,就产生语法意义。

本文将举例说明现代凉山彝语中“sinip”一词不同于现代汉语中“和”的几种语法意义,即“sinip”除了我们平常了解的跟汉语“和”一样可以作连词外,还可以作结构助词,在特殊情况下还可以作介词。

【关键词】凉山彝语sinip 语法意义语法是研究语言中词、词组和句子的组织规律,是词的构成和变化的规则以及用词造句的规则的总和,这是现代汉语对“语法”一词的定义。

具体地说,语法就是把语素构成词,词构成词组,词、词组构成句子的规律和方式。

斯大林说:“语法的特点在于它得出的词的变化的规则,而这不是具体的词,而是指没有具体性的一般的词,它得出造句的规则,而这不是指某些具体的句子,例如具体的主语,具体的谓语等等,而是指任何的句子。

因此语法是从词和句的个别具体的东西中抽象出来的,把作为词的变化和用词造句的基础的一般的东西拿来,并且以此构成语法规则、语法规律。

”我们在研究语法的时候应抛弃其特殊和具体的一面,着重研究其普遍和一般的词法和句法规律。

中华民族历史源源流传,56个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在我们这个民族大家庭中大部分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有自己的语言规律,其中,彝族的语言文字也有自己独特的语言规律,彝语语法有着跟其他民族语法不同的语法系统和语法规律,在研究时要跟其他民族的语法规律区别开来,特别要同我们日常交流的汉语语法区别开来,现在在研究彝语语法时,常常运用彝汉例子进行对比分析,对比后固然可以进一步理解和加深印象,但容易出现方法单调,研究简单,不能引向深入的弊端。

因此,在研究彝语语法时,必须从彝语的语言实际出发,联系彝语的语法特点研究其语法规律。

现代凉山彝语语法包括词法和句法两个部分,它的词、词组、句子的构成跟其他民族的语言一样是有一定规律的,我们在研究词法时首先应当研究词汇,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如果没有词汇,一门语言的存在是不可想象的。

谅山侬语参考语法

谅山侬语参考语法

谅山侬语参考语法谅山侬语是中国汉族的一种方言,主要分布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西部地区。

它是一种属于汉藏语系的侗台语支,与毛南语、布依语等方言有一定的联系。

谅山侬语的语法特点较为独特,下面将从几个方面介绍谅山侬语的参考语法。

一、音韵系统:谅山侬语的音韵系统较为复杂,共有21个辅音和7个元音。

其中辅音包括清辅音、浊辅音和鼻音,元音包括单元音和复元音。

谅山侬语的音节结构可以是单音节、双音节或者多音节。

二、词汇特点:谅山侬语的词汇来源广泛,既有汉语的借词,也有彝语、藏语等的借词。

谅山侬语的词汇丰富多样,可以用来表达各种不同的意思。

在谅山侬语中,动词的变化形式较多,包括时态、语气等的变化。

三、句子结构:谅山侬语的句子结构比较灵活,可以是主谓宾结构、主谓结构、主宾结构等。

谅山侬语的语序一般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宾语位于谓语之后。

谅山侬语中的修饰语一般位于被修饰的词语之后。

四、语法特点:1. 谅山侬语的名词没有性、数的变化,但有格的变化。

名词的格分为主格、宾格和属格,根据不同的语境和句子结构,名词的格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2. 谅山侬语的动词有时态和语气的变化,时态分为过去时、现在时和将来时,语气分为陈述语气、疑问语气和祈使语气。

3. 谅山侬语的形容词通常在名词之后,用来修饰名词。

形容词可以根据名词的格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

4. 谅山侬语的副词一般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或者其他副词,可以放在被修饰的词语之前或者之后。

5. 谅山侬语的连词用来连接不同的句子成分,包括并列连词、递进连词、转折连词等。

谅山侬语作为凉山地区的一种方言,具有独特的语法特点。

通过对谅山侬语的音韵系统、词汇特点、句子结构和语法特点的介绍,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学习谅山侬语。

对于有兴趣学习谅山侬语的人来说,掌握谅山侬语的语法规则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对谅山侬语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交流凉山地区的文化和习俗,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三官寨彝语参考语法

三官寨彝语参考语法

三官寨彝语参考语法三官寨彝语是一种非常独特的语言,它以普通话为基础,在普通话的基础上加入了许多特殊的词汇和句式。

与普通话不同,三官寨彝语有自己独特的语法,这些语法规则对于语言学者、社会学家和卤虾研究者来说,都是众所周知的。

本文旨在对三官寨彝语的语法进行参考,以便于更好地理解这种语言。

一、词类三官寨彝语中的词类主要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和连词等。

其中,名词是用来指代人、物、事物的词,比如“人”、“物”等。

动词用来表示动作或状态,比如“跑”、“唱”等。

形容词用来表示人或物的特征,比如“大”、“小”等。

副词用来修饰动词,比如“快”、“慢”等。

介词用来表达定位、方位和时间等,比如“在”、“从”等。

连词用来连接句子成分,比如“和”、“或”等。

二、句式三官寨彝语中的句式主要有主谓结构、被动语态、疑问句三大类。

其中,主谓结构由主语、谓语和宾语组成,例如“他吃饭”;被动语态由被动语态动词和受动宾语组成,例如“被吃了”;疑问句由疑问词和句子组成,例如“什么时候吃饭”。

三、语调三官寨彝语语调有陡升、陡降、平升、平降四种。

其中,陡升语调表达不同的语气,可以表达愤怒、惊讶、高兴等语气;陡降语调表达安全、舒适、满足等语气;平升语调表达明确的意思,可以表达礼貌、请求等语气;平降语调表达叙述的语气,可以表达自然的语气。

四、文化三官寨彝语与其他地区的彝语语言有所不同,这是由于三官寨彝语的语言文化更加丰富多元。

三官寨彝语的文化主要包括传统彝族礼仪、歌谣、传说故事和节日庆典等。

其中,彝族礼仪是彝语最重要的文化内容,它指的是彝民在生活、交流和社会活动中的具体行为,例如向长者致意时的礼节。

歌谣是彝族最重要的文学形式,它描述彝民的生活、喜怒哀乐,也传承着彝民的传统知识。

传说故事是彝语最重要的文化内容,它让彝民了解他们的祖先,拓展他们的想象力,学习他们的文化传统。

节日庆典是彝语社会中最重要的活动,它体现着彝民的浓厚的民族文化情怀。

现代汉语“差比句”研究

现代汉语“差比句”研究

现代汉语“差比句”研究现代汉语“差比句”是一种表达比较关系的句式,通过比较两个或多个事物的差异,传达出关于它们的不同状态、性质、数量等信息。

这种句式在汉语中具有重要地位,并在人们的日常表达和文学作品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对现代汉语“差比句”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基本形式、语义特点、句法特点以及应用场景等方面。

差比句的基本形式为“A-VP-D-比较对象”格式,其中A为属性修饰语,VP为动词修饰语,D为程度修饰语,比较对象可以是名词短语或小句。

例如:“他比我高”,就是一个典型的差比句,其中“他”是主语,“高”是谓词,“我”是比较对象。

差比句的语义特点主要体现在比较对象的状态、性质、数量等方面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所表达的情感色彩和主观评价。

例如:“他的成绩比我好”,这句话传达出“他”的成绩比“我”好这一事实,同时也隐含了说话者对“他”的成绩感到羡慕或欣赏的情感色彩。

差比句的句法特点主要表现在比较对象和谓词修饰语之间的句法关系,以及差比句与其他相关句型的关系上。

在差比句中,谓词修饰语通常位于比较对象之后,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谓词修饰语也可以位于比较对象之前,例如:“他比我喜欢你”。

差比句还可以与让步、转折等句型结合使用,例如:“虽然他的成绩不如我,但是他很努力”。

差比句在口语表达、文学作品、新闻报道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在口语中,差比句常用于日常交流,表达对事物的看法和比较;在文学作品中,差比句可以用来描绘人物形象、渲染气氛等;在新闻报道中,差比句则常常用来描述事件的进展和比较不同对象的情况。

然而,在差比句的使用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一些常见问题,如避免使用歧义或晦涩的表达方式,以及确保比较对象的合适性和公正性。

现代汉语“差比句”是表达比较关系的重要句式,具有丰富的语义和句法特点。

通过对差比句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汉语的语法和表达方式,提高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差比句与其他语言中类似结构的异同,以揭示语言的普遍性和特异性,同时也可以针对差比句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汉译版彝族谚语的句式特点研究

汉译版彝族谚语的句式特点研究

汉译版彝族谚语的句式特点研究张鑫;张亚楠【摘要】谚语是人类语言的一种特殊现象,它深深地扎根于民族的文化当中,具有特定的民族印记,各个民族在谚语方面都具有其独具特色的表达方式和文化内涵.在彝族谚语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前人不说“尔比”①,后人没有言语.它不仅具有彝族本身的文化特征,更是了解彝族文化的珍贵语料.所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彝族谚语不仅具有汉民族谚语的普遍结构特征,同时也有自身句式结构上的特色.在搜集、整理了近千条彝族谚语的基础上,研究其表达方式上的句式特点,挖掘其民族特色,并在此基础上得出汉译版彝族谚语在句式上的构造规律.【期刊名称】《语文学刊》【年(卷),期】2019(039)004【总页数】8页(P21-28)【关键词】彝族;谚语;句式特点【作者】张鑫;张亚楠【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70;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北京 10002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33一、引言谚语,包括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

从广义来说,“谚语应当包括流传在人民口头上的一切俚谚俗语。

”[1]216狭义方面的概念有郭绍虞认为的,“谚是人的实际经验之结果,而用美的谚语以表现者,于日常谈话可以公然使用,而规定人的行为之谚语。

”[2]158本文中的彝族谚语指狭义层面的谚语。

此外,学界关于彝族谚语的研究成果已有不少,但大多是从文化学的角度出发以探讨其文化内涵或民族特色。

根据搜集材料可知,目前尚无关于彝族谚语句式结构分析的论文。

值得注意的是,关于句式特点方面的研究多体现在英语谚语上。

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归类,大致分为以下两类研究角度:(一)关于彝族谚语文化内涵的研究《论彝族谚语》(沙马拉毅 1987)第一次较为全面地探讨了彝族谚语产生发展、民族内涵、修辞方式等课题,为后人提供了多方面的研究思路。

《从彝族“乐比”看女性的传统教育》(阿哲阿依 2013)挖掘了彝族谚语中的女性文化,并探讨其中折射出的女性传统教育问题。

彝语方言受事格标记及基本语序类型比较

彝语方言受事格标记及基本语序类型比较

语言科学 ISSN 1671-9484 CN 32-1687/G 2018年3月 第17卷第2期(总第93期)160-172[收稿日期]2016年4月18日 [定稿日期]2017年5月2日doi:10.7509/j.linsci.201705.031206*本文初稿曾在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暨庆祝戴庆厦先生八十华诞学术研讨会”(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5.6)上宣读,得到专家点评与建议,‘语言科学“编辑部和匿名评审专家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在此一并致谢!文中如有错讹,由作者负责㊂文中缩略语及符号意义如下:1S:first⁃person singular(第一人称单数);2P:secondd⁃person plural(第二人称复数);2S:second⁃person singular(第二人称单数);3S:third⁃person singular(第三人称单数);A:agent(施事);ACC:accusative (宾格代词);ACHI:achievement(达成体标记);AUX:auxiliary(助动词);CL:classifier(量词);CONT:continuous(续行体标记);CONTR:contrastive(对比焦点标记);COV:coverb(辅动词);DAT:dative(与格标记);DEF:definiteness(定指标记);DEM:demonstrative(指示词);DIR:direction(趋向标记);DURA:durative(持续体标记);HAB:habitual aspect(惯常体标记);INC:inchoative(起始体标记);IND:indicative(陈述语气标记);LOC:locative(位格标记);MOD:modality(情态标记);NEG:negative(否定标记);NOM:nominative(主格代词);O:object(宾语);P:patient(受事);PAT:patientive(受事格标记);PFV:perfective(完成体标记);PROG:progressive(进行体标记);PROS:prospective(将行体标记);QUOT:quotative(引/转述标记);R:recipient(与事/接受者);RES:resultative(结果体标记);RESUM:resumptive pronoun(复指代词);S:subject(主语);STA:stance marker(立场标记-确定);SUF:suffix(词尾);T:theme(客体);TOP:topic(话题标记);V:verb(动词);(x):x 可以省略也可以出现;*(x):x 不能省略;(*x):x 不能出现;⌀:零标记㊂彝语方言受事格标记及基本语序类型比较*胡素华1 周廷升21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院 北京 1000812大理大学文学院 云南 大理 671003提要彝语北部方言(诺苏话)及物句的基本语序(句法性的固有语序)根据谓语是否具有结果性和完成性而分裂为 施事-受事-动词”APV(SOV)语序和 受事-施事-动词”PAV(OSV)语序;而西部方言(腊罗话)只有APV(SOV)一种基本语序㊂此外,两个方言都具有话题突显性特征,故以APV 为基本语序的句子也都可以根据信息结构的需要,将受事P 移到句首,成为PAV 语序㊂因而,彝语北部方言有两种不同性质的PAV 语序,一种是语用性质的,另一种是句法性质的,其中句法性质的PAV 语序属于基本语序之一;而西部方言的PAV 语序只能是语用性质的,不属于基本语序㊂这种差异与两个方言是否有受事格标记有关 西部方言有受事格标记;而北部方言没有,格标记和语序的差异也使得两个方言的双及物动词结构用不同的编码,即分别用语序和格标记来表达,凸显出各自物尽其用库藏中的语法手段的策略㊂关键词彝语诺苏话 彝语腊罗话 语序 受事格标记 话题化中图分类号 H2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9484(2018)02-0160-131引言根据地域分布及语言特点,彝语分为北部㊁东部㊁南部㊁西部㊁东南部㊁中部六个方言(陈士林等2009:7;胡素华2002:2)㊂彝语为分析型语言,语法格(包括形态屈折和附缀格标记)不太发达,但多数61方言有非强制性的语义受事格标记,部分方言有屈折性宾格代词;但各个方言在正常语序中都没有施事格标记,也没有名词论元与谓语动词间的一致关系;因此,语义和语用对句子结构组织起着重要的作用㊂其中北部方言〔1〕和西部方言〔2〕是两种不同类型的代表(Zhou et al.2015),本文主要分析和比较这两个方言的受事格标记和语序,以期对格标记和语序这两种语法手段的关系有更深的认识㊂从跨语言的角度来看,多数学者认为语序是比形态更基本的语法手段㊂如徐烈炯(2013)指出, 不同的语言使用基本语序来体现不同的语义或语用概念,最常见的是用基本语序来表达施受关系(题元关系)或是表达信息结构,也就是说,一个名词性成分占据基本句子结构中的哪个位置,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它担负什么题元角色,是施事还是受事;二是它表达哪一类信息,是新信息还是旧信息,是话题还是焦点㊂”从信息结构来看,彝语各个方言都具有话题优先性,句子可以分析为 话题-述题”结构,句首是默认的话题位置,其余部分对话题进行陈述或说明(胡素华和赵镜2015)㊂世界上的语言在话题选择形式上有不同的特点:日语㊁韩语㊁汉语倾向于用施事作话题;而菲律宾的他加禄语(Tagalog)和宿务语(Ce⁃buano)在施事和受事都有指(referential)的情况下,优先选择受事作话题(Shibatani 1991)㊂彝语北部方言的施事和受事都可以无标记地占据句首位置充当话题(胡素华和赵镜2015),当施事作为话题时,APV 基本语序不变,但受事作为话题时,需要将其移位于句首来实现话题化,成为受事类话题句(徐烈炯和刘丹青2007:214),句子的语序成为PAV㊂这类语序是语用性质的,不属于基本语序㊂彝语方言内部的核心论元格标记手段不一样㊂例如北部方言没有受事格标记,而西部方言有受事格标记;但北部方言有两个使用频率很高且具有各自功能特征的专用话题标记li 33和nɯ33,此外还有其他五个兼用的话题标记(胡素华2004;胡素华和赵镜2015),而西部方言口语中一般用通用量词mɑ55兼作话题标记,另一个话题标记nɑ31只见于传统说唱歌词中(周廷升2015);另外,北部方言受事类话题句有宾格复指代词和主格复指代词,而在西部方言中没有类似的复指代词㊂这些语法库藏手段的差异导致两个方言在基本语序类型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特征㊂受事格标记有时也称宾格标记,跨语言比较中发现大多数受事格标记的主要功能是消除施事和受事之间的歧义(陆丙甫2001;Gerner 2008;Sinnemäki 2014),属于Differential Object Marking(DOM,受词异相标记),其使用常常是非强制性的㊂Sinnemäki(2014)把DOM 定义为 宾语中带有显性格标记的子集”,〔3〕通常受宾语的指称或篇章特征影响㊂为了更具有类型学意义上的跨语言可比性,Comrie (2011)把DOM 中的O(object)进一步界定为具有两个论元的典型及物动词句中更近似于受事的论元㊂本文将对彝语北部和西部方言具有施事㊁受事两个核心论元的及物动词句(单及物句和双及物句)的语序和受事格标记进行较详细比较,以期归纳出其类型学特征㊂文中北部方言语料点圣乍土语(陈士林等2009:104)是第一作者的母语,西部方言的语料点西山土语(陈士林等2009:117)是第二作者的母语㊂文章第二部分描写和分析彝语北部方言单及物句的两种基本语序类型;第三部分描写和分析彝161胡素华等 彝语方言受事格标记及基本语序类型比较〔1〕〔2〕〔3〕彝语北部方言也称为 诺苏话”㊁ 凉山彝语”或 诺苏彝语”,当代国外文献中称为Nuosu 或Nosu,主要分布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㊁攀枝花市㊁雅安市㊁乐山市㊁宜宾市㊁甘孜藏族自治州,云南省丽江市㊁迪庆州㊁昭通市以及贵州省西北部彝族聚居区,使用人口约300万㊂除标明引用处之外,文中彝语北部方言语料均来自母语人第一作者的第一手语料,并经核实㊂彝语西部方言也称为 腊罗话”或 巍山彝语”,当代国外文献中称为Lalo,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理州巍山㊁南涧㊁漾濞㊁大理㊁永平㊁弥渡等县市,使用人口约15万人㊂除标明引用处之外,文中的彝语西部方言语料均来自另一母语人第二作者的第一手语料,并经核实㊂鉴于 宾语”界定有争议,除引用文中用来指受事者的术语 宾语”外,其他表述均采用语义概念 受事”㊂语言科学 2018年3月语西部方言受事格标记di31的来源㊁功能和出现条件;第四部分分析彝语西部方言单及物句的语序及其性质;第五部分描写和比较两个方言的双及物动词结构及语序;最后一部分是理论意义与启示㊂2彝语北部方言及物句的两种基本语序类型彝语北部方言没有受事论元格标记,只有第三人称代词单数有主格和宾格的屈折形态区分㊂施受事论元角色靠语序和谓语的语义特征来区分㊂2.1彝语北部方言两种基本语序的分裂条件彝语北部方言及物小句的基本语序分裂为APV和PAV,其分裂的条件是谓语动词的语义和体貌特征(胡素华2012)㊂具体分裂条件为:在未完成体(包括进行体㊁将行体等)句子结构中,只能用APV语序,如例(1)㊁(2);在完成体或谓语具有结果性的(包括所有的体范畴)句子结构中,只能用PAV语序,如例(3)㊁(4)㊂例如:(1)mu33ka55a55ko31ku33nʥɔ33.木呷阿果叫PROG木呷在叫阿果㊂(2)mu33ka55a55ko31ku33mi44to31.木呷阿果叫PROS准备木呷准备要叫阿果㊂(3)mu33ka55a55ko31ku33ta33o44.木呷阿果叫RES INC.PFV阿果已经叫(约)好了木呷㊂(直译:木呷被阿果叫(约)好了㊂)(4)mu33ka55a55ko31Ɣɯ31mo33o44.木呷阿果看见PFV.INC阿果看见木呷了㊂(直译:木呷,阿果看见了㊂)句首位置是默认话题位置,因此,无论是APV语序还是PAV语序,位于句首的施事A或受事P都是话题㊂也就是说,彝语北部方言中的施事和受事平分秋色,都可以做无标记话题㊂根据谓语的体貌特征,相应的语序是固定的㊁句法性质的,而不是语用决定语序㊂例(1)㊁(2)分别是进行体和将行体,句子的语序只能为APV,施事A只能在句首;例(3)是完成体,例(4)的谓语动词具有结果性,这两个句子的语序只能为PAV,受事P位于句首,但不是被动句,因为句子的施事论元不能省略,而且它们没有相应的主动句㊂无被动结构也是话题优先型语言的一个特征(Li&Thompson1976)㊂在这种动词语义和时体特征下,受事位于句首是强制性的,也就是说是句法性的㊂2.2彝语北部方言话题移位出小句IP外在彝语北部方言中,话题句成为一种常规的㊁句法化了的结构㊂换句话说,话题成分位于小句IP结构之内,是原位话题结构,占据的是一个核心论元的位置㊂如例(1)㊁(2)的结构可以表示为:[[A.TOP+ P+V]IP]S,例(3)㊁(4)的结构可以表示为:[[P.TOP+A+V]IP]S㊂尽管如此,作为话题优先型语言,彝语北部方言可以将正常语序中本来位于非句首的论元移到句首来实现有语序标记的话题化㊂如例(1)㊁(2)APV语序和例(3)㊁(4)PAV语序的结构中没有位于句首的261胡素华等 彝语方言受事格标记及基本语序类型比较成分,但都可以将小句IP内的话题成分移至句首以实现有语序标记的话题化,小句内原论元位置上用宾格复指代词(如例(5)㊁(6))和主格复指代词(如例(7)㊁(8))来满足小句的正常语序㊂例如:(5)a55ko31mu33ka55ko44/*tshɿ33ku33nʥɔ33.阿果木呷RESUM.ACC/*NOM叫PROG木呷在叫阿果㊂(直译:阿果,木呷在叫她㊂)(6)a55ko31mu33ka55ko44/*tshɿ33ku33mi33to31.阿果木呷RESUM.ACC/*NOM叫PROS准备木呷准备要叫阿果㊂(直译:阿果,木呷准备要叫她㊂)(7)a55ko31mu33ka55tshɿ33/*ko44ku33ta33o44.阿果木呷RESUM.NOM/*ACC叫ACHI PFV.INC阿果已经叫了木呷㊂(直译:阿果,木呷已经被她叫了㊂)(8)a55ko31mu33ka55tshɿ33/*ko44Ɣɯ31mo33o44.阿果木呷RESUM.NOM/*ACC看见PFV.INC阿果看见木呷了㊂(直译:阿果,木呷被她看见了㊂)如例(5)⁃(8)所示,彝语北部方言及物句的基本语序有APV和PAV两种类型,根据谓语的语义和体貌特征选择相应的语序㊂但是,APV语序中的P和PAV语序中的A,都可以根据语用需要移至句首,通过标记性语序成为话题结构,而在原来的位置上必须有宾格复指代词ko44和主格复指代词tshɿ33来分别填充P和A成分的位置,以明确施受语义关系㊂这里的话题成分已移到小句IP结构之外(Wagner2009: 53-54);小句内指代受事P的ko44不能用主格代词tshɿ33来替换,反之,指代施事A的主格代词tshɿ33也不能用宾格代词ko44来替换㊂例(5)和例(6)的结构可以表示为:[P.TOP[A+P.RESUM.ACC+V]IP]S;例(7)和例(8)的结构可以表示为:[A.TOP[P+A.RESUM.NOM+V]IP]S㊂3彝语西部方言的受事格标记di31彝语西部方言腊罗话有受事格标记di31,在施受事角色有可能产生歧义的句子中,它具有消除歧义的功能(周廷升2017:120-123)㊂因为有受事格标记,施事㊁受事的功能不受语序的影响,即语序不具有判断施事㊁受事的功能㊂3.1受事格标记di31的来源彝语西部方言受事格标记di31与位格及与格标记同形㊂受事格㊁位格或与格的异种同形(isomor⁃phism)现象,在藏缅语中并不罕见(黄成龙2010)㊂在彝语西部方言中,di31用作位格标记时,表示 在 之上”,如例(9)和例(10);用作与格标记时,在双及物句中表示其前面的成分为间接宾语,即与事(接受者),如例(11);用作受事格标记时,表示其前面的论元为受事,如例(12)和例(13)㊂例如:(9)tsɿ55tsɿ33⁃di31thi31Ɣu31 hɿ31 u31na31tɛ55la31.桌子⁃LOC纸一CL贴RES DURA桌子上贴着一张纸㊂(10)ɕɛ31 hɿ55⁃dzɿ55⁃di31a31pɯ55 hɿ31khɯ55nɑ31la31.梨⁃SUF:棵⁃LOC斑鸠一CL歇DURA梨树上歇着一只斑鸠㊂361(11)ᵑa 55a 55 hɿ31⁃di 31tsha 55bo 33 hɿ31tɛ33 a 31pɛ55a 55.1S山羊⁃DAT 食盐一CL喂PFV IND我已经给山羊喂了一坨食盐㊂(12)ɕɛ31mi 55⁃dzɿ55ɕɛ31 hɿ55⁃dzɿ55⁃di 31kha 55tɛ55ᵑa 55.核桃⁃SUF :棵梨⁃SUF :棵⁃PAT遮RESPROS核桃树要遮住梨树了㊂(13)a 55sa 33a 55mu 13⁃di 31ma 55la 31.阿撒阿木⁃PAT背DURA阿撒在背阿木㊂Gerner(2008)在彝语中部方言永仁罗罗话(Yongren Lolo)中也发现有受事格标记thie 21,源于表示在 顶上”(on top of)的异种同形方位格标记㊂〔4〕例如:(14)ni 33ɔ55gɯ21kho 33mo 33tsɨ33thie 21lɛ31sɨ21.2P鹦鹉那里竹林LOC窒息死你的鹦鹉已经在竹林顶上窒息而死㊂(15)sɨ33ka 55ᵡe 33khɯ33⁃thie 21ti 55na 31.树房子⁃PAT压倒树压倒了房子㊂3.2受事格标记di 31的基本功能和出现条件彝语西部方言及物句中,两个核心论元的施受关系有可能产生歧义时,受事需要被标记;是否有可能产生歧义,主要与施事与受事的生命度(animacy)有关㊂Sinnemäki(2014)所统计的223个受事格标记的语言中,178个(80%)的受事格标记是非强制性的(optional),45个(20%)是强制性的(obligato⁃ry);而在178个有受事格标记的语言中,52个(29%)的受事格标记与受事的生命度有关,49个(28%)与受事的定指性有关,22个(12%)同时与受事的生命度和定指性都有关,还有55个(31%)与其他属性有关㊂彝语西部方言和大多数有受事格标记的语言相同,受事格标记的使用为非强制性,主要与施事和受事的生命度有关㊂Comrie(1989:128)和Croft(2003:130)认为生命度构成一个层级结构(hierarchy),其中各个成分从高到低的等级序列为:人(human)>动物(animal)>无生命物(inanimate)㊂彝语西部方言受事格标记di 31的出现是有条件的,在如下这些情况下才会出现:1)受事的生命度高于或同于施事的生命度时,必须在受事后加标记di 31以区别施事和受事㊂如例(16)-(18)中受事的生命度比施事的生命度高,需要加受事格标记以消除歧义㊂例(19)-(21)中受事的生命度和施事的生命度一样,同样也需要加受事标记㊂例如:(16)a 55sa 33tsa 33a 55khɯ31a 55mu 13⁃*(di 31)kho 31ki 55pɛ55a 55.阿撒家狗阿木⁃PAT咬DIRPFVIND阿撒家的狗咬了阿木㊂461语言科学 2018年3月〔4〕Gerner(2008)的语料为云南省楚雄州永仁县中和乡彝语中部方言罗罗话,本文引用时保留其国际音标记音,汉语对译和翻译由作者根据英文原文添加㊂胡素华等 彝语方言受事格标记及基本语序类型比较(17)lu55 a33Ɣɯ55a55khɯ31⁃za31⁃ hɿ55⁃ma55⁃*(di31)ɕi33ka33ʑi55a55.山谷水狗⁃SUF:小⁃DEF⁃CL⁃PAT拉带去IND河水把那只小狗冲走了㊂(18)a55m̩31ha55pɯ55a55ȵɛ55⁃za31⁃*(di31)to33tɛ55la31.雨滴小孩⁃SUF:小⁃PAT滴RES DURA雨滴滴在小孩身上了㊂(19)a55sa33a55mu13⁃*(di31)dɛ31la31.阿撒阿木⁃PAT打DURA阿撒在打阿木㊂(20)a55khɯ31a31ni55⁃*(di31) u31la53.狗猫⁃PAT追HAB狗喜欢追猫㊂(21)a55phy31gv31 a33tɕhy55ti33⁃*(di31)li33tɛ55la53.瓜藤篱笆⁃PAT缠RES HAB瓜藤会缠绕到篱笆上㊂2)受事的生命度低于施事的生命度时,受事后不加标记di31;若加上则有对比标记的功能(详见下文3.3介绍)㊂例如:(22)ᵑa55a55ʂa55⁃dzɿ55⁃⌀kha33la31.1S玉米⁃SUF:棵砍DURA我在砍玉米树㊂(23)a55 hɿ31tsha31bo33⁃⌀dza31la53.山羊食盐吃HAB山羊喜欢吃食盐㊂(24)ᵑa55a55dʑi31⁃⌀lo31la31.1S牲畜放牧DURA我在放牧牲口㊂3)一些关于常识的句子受事标记的使用与否不受生命度制约,因为这些句子中施受语义关系凭经验和常识比较明确,不会产生歧义㊂例如:(25)a55dʑy55a33ʑi33⁃za31⁃⌀tɕhɛ31la53.老鹰鸡⁃SUF:小叼HAB老鹰常叼小鸡㊂(26)a55ni55a55xa33⁃⌀vv55la53.猫老鼠逮HAB猫常逮老鼠㊂4)在一些施受关系不会引起歧义的句子中,也用受事标记di31来强调受力后的结果㊂例如:(27)a55mu31ɕi55sɿ33⁃dzɿ55⁃di31ɕi55by31ɛ53.风木⁃SUF:棵⁃PAT吹倒AUX风会吹倒树木㊂561语言科学 2018年3月3.3受事标记di31的焦点标记功能在彝语西部方言中,受事标记di31还可以用来标记对比焦点㊂如上文例(22)㊁(23)在中性语用环境中不加受事格标记,但受事成分为对比焦点时,受事格标记di31兼用作焦点标记㊂当然,对比焦点的标记在句法上不是强制的,但从信息结构或语用的角度来看却是必须的㊂如下面例(28)㊁(29)如果不加受事格标记,不能凸显和对比两个分句中作为焦点的受事成分㊂例如:(28)ᵑa55a55ʂa55⁃dzɿ55⁃di31kha33tɑ31ᵑa55,a55no33⁃dzɿ55⁃di31mɑ31kha33.1S玉米⁃SUF:棵⁃PAT.CONTR砍只是豆⁃SUF:棵⁃PAT.CONTR NEG砍我只是砍玉米,没有砍(割)豆子㊂(29)a55 hɿ31tsha31bo33⁃di31dza31la53,ka55lo33⁃di31mɑ31dza31la53.山羊食盐⁃PAT.CONTR吃HAB石头⁃PAT.CONTR NEG吃HAB山羊喜欢吃的是食盐,不是石头㊂4彝语西部方言及物句的语序及其性质西部方言及物句的基本语序是APV(SOV),如例(30)-(32)的a句,但受事也可以作为话题移到句首,句子成为PAV语序的受事话题句,如例(30)-(32)的b句㊂例如:(30)a.ᵑa55u33⁃di31dɛ31ki55ha53.1S3S⁃PAT打DIR STA我打他了㊂b.u33⁃di31ᵑa55dɛ31ki55ha53.3S⁃PAT1S打DIR STA他啊,是我打的㊂(31)a.ᵑa55a55khɯ31tᶊhɿ55sa55ly31u31ha55la13.1S狗DEF三CL卖完INC我卖完了那三只狗㊂b.a55khɯ31tᶊhɿ55sa55ly31ᵑa55u31ha55la13.狗DEF三CL1S卖完INC那三只狗,我卖完了㊂(32)a.ᵑa55dʐɿ55du55la31.1S酒喝DURA我在喝酒㊂b.dʐɿ55ᵑa55du55la31. 酒1S喝DURA 酒,我在喝㊂从例(30)-(32)可以看出,彝语西部方言受事类话题句的PAV语序是语用性质的,没有句法化,不属于基本语序㊂也就是说,与北部方言完全不同,西部方言PAV语序与谓语动词是否是完成体或是否具有结果性无关,如下页例(33)a的谓语动词具有结果性,例(34)a是完成体,但基本语序都还是APV,例(33)b㊁(34)b的PAV语序是受事话题化移到句首的结果㊂例如:661(33)a.a 55mu 13a 55sa 33⁃di 31kv 55ta 31pɛ55a 55阿木阿撒⁃PAT叫ACHIPFVIND阿木已经把阿撒叫来了㊂b.a 55sa 33⁃di 31a 55mu 13kv 55ta 31pɛ55a 55.阿撒⁃PAT阿木叫ACHIPFVIND阿撒已经被阿木叫来了㊂(34)a.a 55mu 13a 55sa 33⁃di 31mu 55pɛ55a 55.阿木阿撒⁃PAT看见PFVIND阿木看见过阿撒了㊂b.a 55sa 33⁃di 31a 55mu 13mu 55pɛ55a 55.阿撒⁃PAT阿木看见PFVIND阿撒已经被阿木看见过了㊂5两个方言的双及物句语序及格标记〔5〕三个论元句中,动词 给”涉及三个参与者 给予者㊁接受者㊁给予物,是跨语言中较为典型的双及物动词(语义为标准的定义)㊂在彝语北部㊁西部方言中该结构的语序和格标记的表现与单及物句是一致和对应的㊂例如北部方言(诺苏话):(35)a.ᵑa 33thɯ31ʑɿ33a 33dzɿ33dzi 55ka 33a 55ȵo 31bɿ44mo 33.1S书DEMCLCOV阿妞给MOD:will我要把那本书给阿妞㊂b.thɯ55ʑɿ33a 33dzɿ33dzi 55ᵑa 33ka 33a 55ȵo 31bɿ44mo 33.书DEMCL1SCOV阿妞给MOD:will那本书我要给阿妞㊂例(35)a㊁(35)b 中施事A 为ᵑa 33 我”,是动作的发出者,也是客体转移的源点;客体T 为thɯ31ʑɿ33 书”是由施事处置的对象,即被转移的物体;与事R 为a 55ȵo 31 阿妞”,是接受者,即客体转移的终点㊂这个结构表达的意义是施事A 把客体T 给予与事R㊂从例(35)可见,北部方言双及物动词 给”及其三个参与者组成的构式是 A⁃T⁃ka 33(处置辅动词)⁃R⁃V 给”或 T⁃A⁃ka 33(处置辅动词)⁃R⁃V 给”㊂A 和T 根据彝语北部方言的语序规则和信息结构原则来确定是否位于句首,但客体T 必须位于与事R 之前,是T⁃R 语序㊂北部方言双及物的核心结构是 ka 33(处置辅动词)⁃R⁃V 给”㊂也就是说 ka 33(处置辅动词) V 给”是表达该彝语方言给予类双及物结构的构式,与事R 则位于处置辅动词ka 33和动词 给”之间㊂再如西部方言(腊罗话):(36)a 55mu 13a 55sa 33⁃di 31dʑi 31ph i 31gu 31la 31.阿木阿撒⁃DAT钱给DURA阿木在给阿撒钱㊂761胡素华等 彝语方言受事格标记及基本语序类型比较〔5〕本部分相关详细内容,作者将另文阐述(胡素华和赵镜,彝语诺苏话双及物及其他三个论元结构,‘语言暨语言学“,待刊)㊂语言科学 2018年3月例(36)中的与事R 阿撒”为生命度高的人,其后有标记,而客体T 钱”没有标记,因为其生命度低,不会与施事或与事(接收者)混淆㊂西部方言的与事可以作为话题移到句首,语序为 与事-施事-客体-动词”,此时与事后仍然加有标记,但其后通常不再加话题标记㊂例如:(37)a55sa33⁃di31a55mu13dʑi31ph i31gu31la31.阿撒阿木⁃PAT钱给DURA阿撒呢,阿木在给他钱㊂客体T也可作为话题移到句首,语序为 客体-施事-与事-动词”,客体T后可以加话题标记ma55㊂例如:(38)dʑi31ph i31⁃mɑ55a55mu13a55sa33⁃di31gu31la31ha53.钱⁃TOP阿木阿撒⁃DAT给DURA STA钱呢,是阿木给阿撒的㊂彝语西部方言腊罗话有受事格标记,但属于受词异相标记㊂单及物句中的受事P分裂为有标记和没有标记两种:P生命度高于或相同于施事者的生命度并有施事能力时,要用受事格标记以区别于施事者,而当受事P的生命度低于施事者的生命度或没有施事能力时不用标记,只是信息结构上受事成分为对比焦点时,受事格标记兼用作对比焦点标记而强制出现㊂与之相应的是,在双及物句中指物的T 不用标记,与事R多为生命度高的人,需要加上标记㊂因此有DOM的西部方言根据单及物句中P的特点而分裂为两种类型:当P指非人类时,其编码同双及物句中的T,即 P=T vs.R”,属于双及物类型中的间接宾语组配型(indirective alignment);当P指人类时用受事标记,编码同双及物句中的R编码,即 P=R vs.T”,属于次要宾语组配型(secundative alignment)㊂其他有DOM的语言的论元编码类型也是如此,如西班牙语(Malchukov et al.2010)㊂彝语北部方言诺苏话的双及物结构与藏缅语族㊁彝缅语支的亲属语言和彝语方言都有很大的差别㊂因为北部方言没有受事格标记,单及物句中的P㊁双及物句中的T和R都是零标记,使得其在双及物结构中也不同于其他有受事格标记的语言㊂双及物动词把其所涉及被转移的客体T当作处置对象,用处置辅动词ka33来支配㊂从T和R的相对语序来看,类型学的研究显示,如果R和T都无标记,那么一般情况下是R⁃T型,这是因为R通常是指人名词,其话题性强于T㊂但彝语北部方言属于T⁃R型语序,这可能是Malchukov et al.(2010)文中提到的时序像似性原因,即符合客体(Theme)从源点转移至终点的时序过程,终点即是与事(或处所)㊂从编码类型来看,仅看形态标记的话,彝语北部方言诺苏话中P㊁R㊁T三者都是零标记,具有相同的中性配置㊂但如前所述,该彝语方言中,单及物句的P若是生命度与A可能混淆时,分裂为PAV和APV 语序,因此语序对施受事的区分很重要,起着与形态标记相同的作用㊂结果义或完成体的谓语必须用PAV语序而不是相反,如例(39)a;将行体或未完成体的必须用APV语序而不是相反,如例(39)b㊂(39)a.a55ko31a55ȵo31du31na33o44. (PAV)阿果阿妞打疼PFV.INC阿果被阿妞打疼了㊂b.a55ko31a55ȵo31du31mo33di44. (APV)阿果阿妞打MOD:will QUOT阿果准备要打阿妞㊂861胡素华等 彝语方言受事格标记及基本语序类型比较语序在没有受事格标记的北部方言单及物句中起着区分施事A和受事P的作用,当施事A㊁与事R㊁客体T都具有施事能力时,双及物结构中的R和T的语序也遵循跟单及物句同样的原则:根据谓语是否为完成体或具有结果性分裂为T⁃A⁃R⁃V语序和A⁃T⁃R⁃V语序㊂例如:(40)a.a55ko31a55ȵo31ka33mu33ka55bɿ31o44. (T⁃A⁃R⁃V)阿果阿妞COV木呷给PFV.INC阿妞把阿果嫁给了木呷㊂(即:阿果被阿妞作主嫁给了木呷㊂)b.a55ko31a55ȵo31ka33mu33ka55bɿ31mo33di44 (A⁃T⁃R⁃V)阿果阿妞COV木呷给MOD:will QUOT阿果要把阿妞嫁给木呷㊂(即:阿妞被阿果作主嫁给了木呷㊂)若要把完成体中的施事者提前,则只能是作为话题,移出小句外,A的原位上用主格复指代词tshɿ33 她/他”,小句依旧遵循T⁃A⁃R⁃V语序㊂例如:(41)a55ko31i a55ȵo31tshɿ33i ka33mu33ka55bɿ31o44. (A top.i⁃V⁃A RESUM.i⁃_R⁃V)阿果阿妞3S.NOM COV木呷给PFV.INC阿果,她把阿妞嫁给了木呷㊂(即:阿果作主她把阿妞嫁给了木呷㊂)双及物句中具有独立意志和有施事㊁支配能力的客体T仅有 给”(蕴义为 嫁给”)这一例,但此例可以说明双及物句的客体T的语序标记同单及物的受事P㊂在绝大多数客体T都是无施事能力的情况下,PAT语序和APT语序不严格,T⁃A⁃R⁃V语序和A⁃T⁃R⁃V语序都可以㊂其实,其中的P还是对应于T 的,与事R始终位于句末(双及物)动词之前㊂彝语北部方言语法格和语义格形态标记相对不发达,作为动词居末型语言,它的双及物结构的表达必须用两个动词来分别支配两个内部论元,在不需要具体指出 给予”的具体方式时,用辅动词ka33来支配其中的 客体”论元,需要指明 给”的具体方式时,用实义动词㊂彝语双及物结构的语义基础为 处置”义,且与第三个论元为 处所”的三价动词结构无异,即 处所”或地点泛指代词在句法结构上等同于 与事”㊂彝语北部方言并无真正意义上的有共同的句法语义结构且区别于其他结构的双及物结构,但有三个参与者事件的结构(语义上的双及物结构),由两个单及物动词(包括辅动词)分别支配两个名词而构成㊂与单及物句相同,句法论元或语义角色的定位可以是具有语音形式的形态标记,也可以是呈线性排列的语序㊂6理论意义与启示不同的语言其具体的语法手段尽管不尽相同,但基本上都是用语序㊁屈折形态㊁语义格标记㊁一致关系㊁语用标记等手段来表明及物句中论元的性质(Whaley1997:152-153)㊂其中,格标记可能是词缀也可能是附缀或是附置词㊂在彝语方言中,有些有受事格标记,如西部方言和中部方言;有些没有受事格标记,如北部方言㊂就是有受事格标记的方言中,格标记在词形上也不同源,如西部方言的标记di31和中部方言的标记thie21㊂LaPolla(1992)也通过比较分析了一百多个藏缅语的受事格标记,认为其产生的年代不长,因为有受事格标记且关系亲近的语言的受事格标记在形态上没有同源性,比如同为彝语支语言的傈僳语和阿卡语(国内哈尼族在东南亚的阿卡支系语言)的受事格标记没有共同来源;并且在非常亲近的语言中,有些有受事格标记,有些却没有,如阿卡语有受事标记,但哈尼语却没有㊂另外,从彝语北部方言和西部方言来看,有受事格标记和没有受事格标记的语言或方言的基本语序961。

基础凉山彝语

基础凉山彝语

前言彝族是我国的古老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广 西、重庆五省区市,人口约 700 万,境外彝族主要分布在缅甸、 越南、老挝、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约有 100 万。

彝语属于汉藏语 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方言土语众多,相距较远的土语之间不能相 互通话。

但是各方言土语之间,同源词的比例很高,很多方言之 间发音的变化有较强的对应关系。

彝语共含有六大方言:东部方 言、 东南部方言、 南部方言、 西部方言、 北部方言以及中部方言。

凉山彝语属于北部方言,分为北部和南部两个次方言,北部次方 言包括什扎话和依诺话,南部次方言包括所地话和阿都话。

由于 在凉山地区什扎土语的分布最广、使用人口最多,所以什扎土语 被确定为凉山彝语的标准语。

本教程就是以教授什扎话为目的, 并辅以凉山彝族文化讲解的一部基础教程。

本教程针对汉语母语者, 涵盖的内容有: 语音、 文字、 语法、 句型以及文化背景讲解。

语音部分集中介绍元音、辅音和声调, 为后面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

对话部分是教授一些基本的句型 和用语,使学习者有初步的彝语交际能力。

课文部分是一些较短 的文章,通过文段的学习,学习者的彝语水平可以进一步提高。

在对话和课文部分,都有很多语法的讲解,学习者可以比较系统 的学习凉山彝语的语法。

最后一个部分是选学内容,其中涵盖了 一些彝语文学作品和文化介绍, 这部分的内容是为了让学习者进1一步了解凉山彝族社会经济各方面的情况,使其彝语更加地道。

本册是该教程的第一册,内容主要是讲授凉山彝语的发音, 共有四章、十四节内容。

学习者在学完本册以后,应当掌握彝语 的全部发音,并且能够准确的拼读彝语拼音。

在这一册中还将教 授常用彝文单字 80 多个,为学习者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对于汉语母语者来说,彝语的发音是比较困难的。

为了使汉 语母语者能较快掌握这些发音, 本教程采取了将彝语发音同汉语 普通话比较的方法。

学习者可以通过这些比较找到学习的窍门。

彝语他留话四音格词的韵律和语义特征

彝语他留话四音格词的韵律和语义特征

彝语他留话四音格词的韵律和语义特征
学前教育中的彝语他留话四音格词,是将语言手工技艺与自然环境、历史发展、文化传统等多种因素完美融合的一种独特的形式。

归根结底,四音格词乃是彝族族耳传统习俗文化的传承,具有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和独特的文化传承价值,因而它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通过系统的认知探究,可从四音格词的韵律和语义特征明确其内涵及特征。

从韵律上来看,四音格词是彝族特色的"节奏押韵",是彝族从古自然界中观察形成的创造性的语言美学表达形式。

四音格词的语义特征围绕“联想”有序的表达出以“生态文化”“社会抗旱”为主要说明的内容,展现出彝族古老文化的育才观在促进他们民族特色的社会发展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四音格词在学前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孩子在反复背诵中对四音格词的语音美及其恰当的韵律特点形成一定的无意识熟悉,从而丰富语言能力的应用及口头表达能力;其次,孩子深入体会四音格词凝聚的历史文化气息,构建起自我认同感和文化意识,从而拓宽思维,增强文化自信心。

四音格词作为彝族传统文化习俗的传承,其历史文化价值不容忽视,作为一名现代家长,应在培养孩子文化意识、语文水平和灵活思维等多方面给予孩子适当的学前教育,将其融入学前教育,树立起孩子文化良好的基因,使其得益于彝族古老的文化传承。

彝族语言文字

彝族语言文字

《彝语基础教程》第一编彝语及彝文概况第一章彝语方言概况第一节方言概述一、什么是方言?方言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是历史发展的产物。

任何民族语言在它的发展过程中总是要分化出自己的方言。

现代的语言学认为,“方言是语言的地方变体”。

也把方言说为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但是定义却只是以空间和共时的角度来理解,并认为方言是对全民统一的标准语而言的。

但这条定义对于彝语以及南部诸多民族语言来说是不太适应的。

由于历史及语言内部结构发展不平衡等因素,时至今日彝语内部还没有统一的语言(标准语)。

但是,可以肯定彝语在“笃慕”时代是有过统一的部落或部族语言的,现今的各大方言都是以那时的统一语言继承、沿袭而来的。

因此,把方言解释为“是一种语言的支裔”,这对彝族语言来说是较为合适的。

这里的“支”是对共同语而言(古共同语);“裔”是指历史的继承。

方言与共同语之间,从共时看是主次关系,从历时看是继承的关系。

方言又可分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两大类。

地域方言是语言的地域变体,一般来说,同一种地域方言集中分布在同一个地区,也有移民把它带来远离故乡的地方的。

社会方言是语言的社会变体,使用同一种语言的人因职业、阶层、年龄、性别等等不同的口音、措辞、言谈也会有差别。

我们在此章里所说的方言,是以地域方言而言。

彝语分为六大方言,有的分布在一定的地域内,有的则与地域无关却与民族自称相联系。

即在同一地区内的同一民族其自称不同往往彼此不能通话,但是不同地区自称相同的人尽管相隔很远,彼此很少甚至不相往来,一旦见面却能通话。

如彝语南部方言自称“尼苏泼”支系的峨山、新平、玉溪等地的人却能与远隔思茅江城、红河金平的彝族,甚至与在越南、老挝的彝族能通话,却不能与本地区自称为“山苏泼”、“车苏泼”支系的同一民族人通话就是一个例证。

造成这样的原因就是我们上述所说的与移民历史有关。

我们从江城的“指路经”中看到,在江城的彝族和生活在越南、老挝的彝族,都是从新平迁徙而来的,江城县的有些彝族村寨有“新平寨”来命名,以此来怀念祖先。

凉山彝语构形法

凉山彝语构形法

凉山彝语构形法作者:阿育几坡来源:《卷宗》2012年第09期摘要:构形法和构词法是词法研究的两个方面,要研究凉山彝语词法,我们必须研究清楚她的构形法和构词法。

由于以往绝大多数彝语研究者都受彝语同汉语、壮语、苗语一样;是词形变化很不丰富的词根语的学术思想影响,根本还没有人系统地研究凉山彝语的构形法。

本文联系凉山彝语实际,初探凉山彝语构形法,以期抛砖引玉。

关键词:凉山彝语,构形法,构词法在词的结构分析中,除了构词法,还有构形法这一门。

构词法和构形法在语言学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构词法是由同一个词根或不同的几个词根构成新词的语法规则,构词的结果是新词的产生,如凉山彝语动词词根“syp”(懂、会)加上不同的词素可以构成①.“syp pox”(谈论)、“syp mo”(认识)、“syp qi”(想谈)等联合式动词,②.“syp mop”(专家)、“syp sse”(学徒)、“syp ddu”(见识)、“syp lu”(知识)、“syp mgep”(聊天)、“syp su”(智者)、“syp tie”(谈论的方式)等由动词词根“syp”附加各种不同的名词后缀构成的派生名词,③.“syp hxuo”(健谈)、“syp zzyt”(细谈)、“syp mga”(全懂)等由动词词根“syp”附加各种不同的形容词后缀构成的派生形容词。

汉语“工”加上不同的词根可以构成“工农”、“工人”、“工厂”、“工具”、“工地”、“工蜂”、“工程”、“工矿”、“工事”、“工商”、“工伤”、“童工”等不同的新词。

构形法是构成同一个词(不是词根)不同语法形式的方法,构形的结果不是产生新词,只是产生同一个词的不同语法形式,如汉语“看”用构形手段可以构成“看了”、“看过”、“看着”、“看看”、“看一看”、“看了看”等,但它们不是几个词而是一个词,只是语法形式不同而已。

在以往的凉山彝语语法著作中很少提到凉山彝语构形法,但我认为凉山彝语中有以下构形法。

简谈彝族尔比

简谈彝族尔比

简谈彝族尔比摘要:少数民族谚语是中华民族谚语的有机组成部分。

彝族也有自己独特的谚语,叫做彝族尔比。

彝族尔比最能体现彝族语言的特色,是彝族语言中的精华。

本文通过对彝族尔比相关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对彝族尔比进行了相应的概念解读和寓意分析,就彝族尔比的内容进行了一定的划分和部分举例,指出了彝族尔比的几大特点,是对彝族尔比进行的简单介绍和相应分析。

关键词:彝族;谚语;尔比一、引言谚语是熟语的一种,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词句精炼、言简意赅的话语,多数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具体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都是广大百姓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传承下来的。

概括来说,谚语是通俗简练、生动活泼的韵语或短句,它经常以口语的形式,在人民中间广泛地沿用和流传,是人民群众表现实际生活经验或感受的一种“现成话”。

[[1]]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每一个民族,都有为本民族人民群众所喜闻乐道并经久传唱的谚语。

作为我国56个民族之一的彝族也有自己的谚语。

彝族的谚语彝语称为“ꇐꀳ”,音译过来便是“尔比”。

彝族尔比是彝族语言中的精华,是彝族民间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也是我国各民族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

[[2]]彝族尔比在彝区社会生活中随处可见,尤其是在婚丧嫁娶等重大仪式和场合中,彝族尔比更是不可缺少的东西。

在过去,几乎彝族地区村村寨寨的男女老少都能吟诵几句抒发心情、表达思想感情的尔比,彝族尔比是彝族人日常生产生活和具体社会交际中必不可少的东西。

二、什么叫尔比尔比是彝语“ꇐꀳ”的音译,彝族尔比由于词句精练、短小精悍,具有好读、好听、好记等特点。

读起来朗朗上口,用起来灵活轻巧,听起来通俗易懂。

尔比尔吉言简意赅,有其固定格式、具体结构,句式精简、毫无杂糅。

彝族尔比句子字数一般为单数,大多表现为五字句、七字句、九字句,一句尔比主要讲述一段故事或一件事情,以此来告诉人们某个道理或阐释一种智慧之道,继而向尔比的传承和聆听者传递某种人生哲学以及生活智慧。

尔比(ꇐꀳ)也叫尔比尔吉(ꇐꀳꇐꏢ),因为尔(ꇐ)的彝文字“ꇐ”有龙的意思,加之彝族普遍有龙图腾崇拜。

论彝族尔比的功能

论彝族尔比的功能

论彝族尔比的功能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彝族人民在漫长的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中,通过对纷繁复杂的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反复认识与了解, 不断总结经验, 逐步摸索和总结出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发展变化的一些具有一定规律性的实践经验, 彝语称这些经验为“尔比”。

“尔比”与格言、谚语基本相似, 具有语言精炼, 讲究对仗, 喜欢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等方面的特点。

但是“尔比” 的内容和适用范围要比格言、谚语丰富与广泛得多, 它的范围与内容涉及到彝族人民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历史等各个方面。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 “尔比” 可算是一部彝族的百科全书。

通常情况下, 彝族人民在教育子女、调解民间纠纷、红白喜事仪式上对歌、赛诗、讲述天文地理等各种场合中都引用相关的“尔比” 作为自己的论点。

因此, 彝族人民非常注重学习与运用“尔比”。

例如彝族“尔比”说: “如果先辈不讲`尔比’ , 晚辈就会穷于言辞。

” 由于彝族将“尔比” 视为重要的人生哲理, 所以在生产与生活中他们自觉用“尔比”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由此可见, 彝族“尔比”具有多方面的功能。

一、“尔比” 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彝族“尔比” 内容丰富, 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一些关于时令、气候方面的“尔比”, 揭示出气候变化情况与生产、生活之间的因果关系, 例如“尔比” 说“羊月羊桥被水冲去, 父亲卖儿子吃。

” “猴月烧草坡, 孤儿也能发荞子高利贷。

” 彝族用十二生肖来记年月日,称正月为马月, 羊月、猴月则指农历二、三月。

羊桥是指在冬、春枯水季节牧人为放羊方便而搭架的一种低矮的简易便桥。

“烧草坡” 是指旧社会在彝族地区有很多供放牧用的不长树只长草的山坡, 为了使牧草长得好, 牧人一般在每年的一、二月间就放火烧山, 把枯草烧尽, 到了三、四月就能长出嫩绿的青草。

浅析彝语四音格的结构形式

浅析彝语四音格的结构形式

浅析彝语四音格的结构形式摘要,汉藏语系中四音格是非常丰富的,目前对汉藏语系中非汉语的四音格研究却相对较少。

彝语属汉藏语系,词汇中四音格也很丰富,本文主要以凉山彝语为例,来探讨下彝语中的四音格的结构形式关键词,彝语,四音格,结构形式四音格是按一定的规律,结构固定、语义定形、词汇化,组成的一种特殊的词汇单位,由四个音节组成,但并不是任何四字词语都是四音。

汉藏语中的四音格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律组合而成的。

彝语中的四音格也是根据语音形式、语法结构、语义等形成的,以下主要从四音格的语音和语法来看彝语四音格的结构形式。

文中彝语四音格词主要来源于《彝汉四音格词典》,该书1996年10月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四川省新华书店发行,陈士林、李秀清、谢志礼著一、彝语四音格的语音特点彝语的四音格共有10546条,语音形式主要有ABAC、ABCB、ABCD、AABB、ABAB五种形式,其中ABCB有5438条,占52%,ABAC有3115条,占30%,ABCD有1865条,占18%,ABAB有99条,AABB有29条,其中ABAC、ABCB形式占大部分,ABCD次之,其余两种形式比较少,一,ABAC,1,第二音节和第四音节双声,如,a21mo21a21m33 母女hu55gu33hu55g33 建筑材料,2,第二音节和第四音节叠韵,如,a21i21a21i33 非亲非故ga44bo33ga44kho33 路边路口,3,第二音节和第四音节同声,如,pa55k33pa55i33 不懂事的样子po5533po55la33 跑来跑去,4,其他bo33lu44bo33si33 山神ka21pu21ka21la33 干部,二,ABCB,1,第一音节和第三音节双声,如,ko21to33ko44to33 人走楼梯的声音彝语中这个形式的四音格很少,有的大多为四个音节同声同韵,2,第一音节和第三音节叠韵,如,pe33lu55he33lu55 跳够了,3,第一音节和第三音节同声,如,po33ta33de33ta33 包着另外,在这个形式中,第二音节和第四音节相同,第三个音节为一个结构助词“de33”,没有实际意义,,在彝语四音格中很多词里都有“de33”这个音节,且都在第三个音节的位置,大多在ABCB这个形式里。

差比句的调查框架与研究思路

差比句的调查框架与研究思路

(原载戴庆厦主编《中国民族语言文学论集4·语言专集》,民族出版社2004, 1-21页)差比句的调查框架与研究思路刘丹青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缘起与鸣谢:在本论文集之由来的“现代语言学理论与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学术研讨会”上,笔者作了“汉语方言间及汉藏语言间量词的句法类型差异”的发言。

后来,此发言还以每次略为不同的题目和重点在中国和日本的若干场合宣讲,虽几经加工修改,但仍只是一个详细提纲,材料和观点尚未成熟到可以发表。

现在,戴庆厦教授嘱我将论文提交给本论文集,我无以应命,便征得戴教授同意,另选一文加以修改整理,供这本文集之选。

这篇替补之作,原系为“第8次中国东南部方言比较研究国际研讨会”(杭州,2002年3月)准备的一个调查提纲说明。

2001年的“东南”会议经笔者提议、大家同意,定下2002年“东南”会议讨论比较句,为此笔者准备了一个粗略的调查提纲发给大家。

后来有参与者觉得提纲过简,提议扩充。

于是,笔者又根据类型学上比较句(尤其是差比句)研究的成果,写了一篇较为详细的说明文章,解释差比句研究的意义及调查研究时需注意的问题,材料多取自汉语方言,也有部分取自其他语言包括少数民族语言。

文章在会前发给各位与会者参考,其主要内容还曾在香港大学主办的“首届中国语言文字学国际研讨会”上报告。

在写作过程中,查了一些少数民族语言研究的著作,发现国内民族语言的语法研究中对差比句还注意得相当不够,不少语言的语法描写缺少差比句这一项,而在国际上,差比句是语法调查中最重要的参项之一,即使是很简略的调查也会把差比句作为一个必查项目,因为差比句的结构在语言类型学方面有重要价值(见下面“引言”)。

此外有些提供差比句材料的描写,也存在没有抓住要害、描述语言事实不够清楚的情况,汉语(包括方言和汉语史)的差比句研究用类型学的角度看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对差比句各个组成部分所使用的术语也相当混乱。

由此感到民族语言差比句的调查研究确实有待加强,汉语差比句的调查研究也需要更多引入语言共性和类型学的视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ɕo³⁴a²¹tshɿ³³ 超过
mu³³ ndʐa⁵⁵.

漂亮
(胡素华 2005:40)
例(1)中状语式差比句的基本结构要素包括:(i)比较主体“妹妹”;(ii)比较主体标记ta³⁴;(iii)
比较基准“姐姐”;(iv)动词tɕo³⁴ a²¹tshɿ³³ “超过”;1(v)状语标记mu³³;(vi)等级形容词ndʐa⁵⁵ “漂亮”。
vɿ⁵⁵ mo²¹ 姐姐
tho⁵⁵ 之上
bo³⁴ dʐɯ³³. 增长
一 凉山彝语形容词在状语差比句和形容词维度差比句中的分布
首先我们来观察一下维度形容词差比句是如何构成的。通过田野调查,我们发现维度形容词差 比句中出现的形容词都具有比较含义。(6a)中的 ʑɿ²¹ 是由形容词 a³⁴ ʑɿ³³ 去掉 a³⁴,并将声调由 34 调转换为 21 调而来。ʑɿ²¹ 可以视为 a³⁴ ʑɿ³³ 的等比形式,其意思为‘至少和…一样大’。ʑɿ²¹可以单 独做谓词,也可以和否定词连用。如例(7)所示:
i³⁴ fi³³
ʑɿ²¹ m̥ u²¹
至少和…一样大

a³⁴ ʑɿ³³
至少和…一样深

a³³ m̥ u³³
小 ɛ⁵⁵ tsɿ³̱ ³
浅 i³⁴ m̥ u³³
至少和…一样重

lɿ²¹
a³⁴ lɿ³³
轻 ʑo³⁴ so³³
至少和…一样粗

xo²¹
a³³ xo ³³
细 i³⁴ xo³³
表一:凉山彝语中的维度形容词
a²¹ tshɿ³³. 不止
与表一中给出的维度形容词不同,ndʐa⁵⁵ “漂亮”和 o³³ bu³³ “聪明” 都不具有前缀加词根 的构成形式,不能形成类似于ʑɿ²¹的等比形式,因此它们不能出现在维度形容词差比句当中,例如:
(10) a. *ȵi³³ ma⁵⁵ ta³⁴
妹妹
主体标记
妹妹比姐姐漂亮。
b. *ȵi³³ ma⁵⁵ ta³⁴
(2) ȵi³³ ma⁵⁵ ta³⁴
vɿ⁵⁵ mo²¹ ʑɿ²¹
妹妹
主体标记 姐姐

妹妹比姐姐高。
a²¹tshɿ³³.
不止 (胡素华 2005:40)
例(2)中维度形容词差比句的基本结构要素相对而言更为简单,包括:(i)比较主体“妹妹”;(ii)
比较主体标记 ta³⁴;(iii)比较基准“姐姐”;(iv)维度形容词 ʑɿ²¹ “大”;和(v)动词 a²¹tshɿ³³ “不 止”。
(6) a. ȵi³³ ma⁵⁵
vɿ⁵⁵ mo²¹ ʑɿ²¹
妹妹
姐姐

妹妹比姐姐高。
a²¹tshɿ³³. 不止
(胡素华 2005:40)
3
b. ȵi³³ ma⁵⁵ li³³
妹妹
主题
妹妹很高。
a³⁴ ʑɿ³³. 大
(7)
a. ȵi³³ ma⁵⁵
vɿ⁵⁵ mo²¹
妹妹
姐姐
妹妹至少和姐姐一样高。
b. ȵi³³ ma⁵⁵
至少和…一样粗
粗 (条形)

fu²¹
a³³ fu³³
i³⁴ fu³³
dʑɿ²¹
至少和…一样宽

a³³ dʑɿ³³
窄 i³⁴ dʑɿ³³
至少和…一样厚

tu²¹
a³³ tu³³
薄 i³⁴ tu³³
至少和…一样长

ʂo²¹
a³³ ʂo³³
短 i³⁴ ʂo³³
至少和…一样宽
宽 (条形)

fi²¹
a³³ fi³³
mu³³ 状语标记
ndʐa⁵⁵. 漂亮
mu³³ 状语标记
o³³ bu³³. 聪明
等比形容词与普通形容词的差异还体现在等比句和感叹句型上. 在等比句中,等比形容词ʑɿ²¹
前可直接加上dʑɿ³³表示“A和B一样大”,3 而普通形容词ndʐa⁵⁵ 前则必须加上状语从句 dʑɿ³³su³³mu³³ 的形式表示“A和B一样漂亮”。4
a²¹tshɿ³³. 不止
维度形容词差比句中可以加入差异短语来表示比较主体和比较基准的差异。例(9)中,数量短语 ȵi²¹ko³³vɛ³³ “两公分”表示姐妹身高的差异。
(9)
ȵi³³ ma⁵⁵ ta³⁴
妹妹
主体标记
妹妹比姐姐高两公分。
ȵi²¹ko³³vɛ³³ vɿ⁵⁵ mo²¹
两公分
姐姐
ʑɿ²¹ 至少和…一样大
二 凉山彝语状语差比句和维度形容词差比句的句法结构
近年来,差比句的句法研究是西方语言学界的一个热门课题。学界普遍认为,程度短语(Degree Phrase, 简称 DegP) 是形容词短语的延伸映射(Extended Projection)(Abney 1987, Grimshaw 1991, 及 Kennedy 1997),形容词能与不同的程度形态(Degree Morphology)结合,形成程度短语。基于 这样的理论假设,我们认为凉山彝语的等比形容词 ʑɿ²¹ 是由形容词词根 ʑɿ³³ 与比较标记 21 声调相
妹妹
主体标记
妹妹比姐姐聪明。
vɿ⁵⁵ mo²¹ 姐姐
vɿ⁵⁵ mo²¹ 姐姐
ndʐa⁵⁵ a²¹tshɿ³³. 漂亮 超过
o³³ bu³³ a²¹tshɿ³³. 聪明 超过
这些形容词可以用于状语差比句中, 如例(11)所示:
(11) a. ȵi³³ma⁵⁵ 妹妹
vɿ⁵⁵mo²¹ 姐姐
tɕo³⁴a²¹tshɿ³³ 超过
凉山彝语句中的维度形容词差比句就是由上述等比形容词加上a²¹tshi³³ 构成, 表达的意思为 ‘A比B(形容词)’, 其等比的意义被取消。肯定式或否定式形容词都不能出现在维度形容词差比 句中,如例(8)所示:
(8) * ȵi³³ ma⁵⁵
vɿ⁵⁵ mo²¹
妹妹
姐姐
妹妹比姐姐高。
a³⁴ ʑɿ³³ 大
此外,在田野调查中,我们还发现状语式差比句与维度形容词差比句有功能上的差别:状语式 差比句中不允许出现表示比较主体和比较基准两者之间差异的差异短语(Differential phrase),而维 度形容词差比句中允许出现差异短语。例如,(4a)就是一个错误的句子。
(4)
a. *ȵi³³ma⁵⁵ ta³⁴
本文的第二个目的是从句法的角度解释为什么状语式差比句中不允许出现差异短语,而维度形容词 差比句中允许出现差异短语。在文章的最后,我们还将描述第三种差比句,即动词差比句,如例(5) 所示,并阐述其与状语式差比句和维度形容词差比句的不同。
(5)
ȵi³³ ma⁵⁵ ta³⁴
妹妹
主体标记
妹妹比姐姐高。
ȵi²¹ ko³³vɛ³³ 两公分
妹妹 妹妹没有姐姐高。
vɿ⁵⁵ mo²¹ 姐姐
ʑɿ²¹. 至少和…一样大
a²¹-ʑɿ²¹. 否定前缀-至少和…一样大
在凉山彝语中,我们发现类似于 ʑɿ²¹的等比形容词包括下列表格中的十个,他们都具有对应的肯定 式和否定式:
等比式
肯定式
至少和…一样多

ȵi²¹
a³⁴ ȵi³³
否定式 少
i³⁴ ȵi³³
(13) a. a³³ ʑi⁵⁵ khɯ²¹ ʑɿ²¹
阿依 好

阿依好高啊!
o²¹! 啊
b. a³³ ʑi⁵⁵ khɯ²¹ mu³³
阿依 好
状语标记
阿依好漂亮啊!
ndʐa⁵⁵ o²¹ ! 漂亮 啊
3 (12a)中的ʑɿ³⁴ 之所以声调变成了 34 调是前面dʑɿ³³的声调是 33 调。根据变调规律 33+21Æ33+34,跟在 33 调后 的 21 调要变调成 34 调。 4 维度形容词a³⁴ ʑɿ³³ 前不能加dʑɿ³³su³³mu³³,只能通过变调方式构成等比,如例(12a)。
2
(3)* ȵi³³ ma⁵⁵ ta³⁴
妹妹
主体标记
妹妹比姐姐漂亮。
vɿ⁵⁵ mo²¹ 姐姐
ndʐa⁵⁵ 漂亮
a²¹tshɿ³³.
不止 (胡素华 2005:40)
经过田野调查,我们发现能出现在维度形容词差比句中的形容词仅限于十个,并且他们都呈现出一 定的内部结构特点。本文将从形态句法的角度,解释形容词在状语式差比句与维度形容词差比句中 的差别。
1
凉山彝语差比句的形态句法和语义
凉山彝语的差比句主要有三种形式:状语式差比句、维度形容词差比句,以及动词差比句,都 能表达“张三比李四高”这样的意思。它们之间的差别在于状语式差比句中不允许出现差异短 语,而维度形容词差比句和动词差比句中允许出现差异短语。当差异短语为限定词短语的时候, 只能用动词差比句。这三类差别句功能上的互补性源于它们在形态句法和语义上的不同。
6
在这一节中,我们主要描述了形容词在维度形容词差比句和状语差比句中的不同,即维度形容词差 比句中仅允许表示维度的等比形容词出现,而状语差比句则允许所有形容词出现。在下一节中,我 们将从句法结构的角度,阐述等比形容词与普通形容词的结构差异,并解释为什么差异数量词可以 在维度形容词差比句中出现,但不能如例(4)所示出现在状语差别句中。
不难看出,表一中的形容词具有以下几个共同特点。首先,他们都表示度量衡的概念,可以称为‘维 度形容词’。 其次,这些形容词的肯定式和否定式具有相同的词根,其区别在于前缀: 肯定式前
4
缀是a³³,否定式前缀是i³⁴。2 等比式没有前缀,只有词根,并且该词根的声调是与肯定式和否定式
词根33调不同的21调。这些维度形容词的等比形式的意思为“A至少和B一样(形容词)”,例如,ȵi²¹ 表达的意思是“A至少和B一样多”, 即“A和B一样多”或“A比B多”。
比较句是用来表达对两件事物进行比较的结构,是人类语言共有的结构之一。比较句自上世纪 70 年代以来,一直是语言学的热门研究课题(Bresnan 1973, Klein 1980, von Stechow 1984, Kennedy 1997, Heim 2000, Schwarzschild 2008,Bhatt and Takahashi 2011)。这些研究表明比较句的研 究对于揭示语言的共性和个性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