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第2课《认识工程》说课稿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第2课《认识工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认识工程》这一课是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的第2课。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身边的科学”,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探究身边的科学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和探究能力。
他们对于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感兴趣,并且乐于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然而,他们对于工程这个概念可能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活动来理解和认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工程的概念,了解工程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和探究实例,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积极探究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工程的概念和工程在生活中的应用。
2.难点:学生通过实例观察和探究,理解工程的核心特征。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工程实例,如桥梁、隧道等,引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入工程的概念。
2.探究活动1:学生分组观察和分析实例,讨论工程的核心特征。
3.探究活动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如搭建桥梁模型,探究工程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4.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工程的核心特征和工程在生活中的应用。
5.拓展活动:学生分组设计一个工程项目,并进行展示和评价。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工程的核心特征和工程在生活中的应用。
可以采用流程图、图示、关键词等方式进行设计。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实验报告、小组合作的表现等方式进行。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学生的提问和回答情况来了解他们对工程的理解程度。
九. 说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进行教学反思,思考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以及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认识工程》教案2(2022新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认识工程》教案2(2022新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2课《认识工程》。
教材通过引入工程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工程的基本特点和工程设计的基本原则。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于工程的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工程设计的原则和工程实践的流程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也需要在本节课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工程的基本特点和工程设计的基本原则。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工程设计的原则。
2.工程实践的流程。
3.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问题驱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了解工程实践的流程和原则;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辅材料。
2.工程案例图片和视频。
3.工程设计工具和材料。
4.小组合作学习表格。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科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展示工程案例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工程的基本特点和工程设计的基本原则。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工程设计实践,运用工程设计工具和材料,完成指定的工程任务。
4.巩固(5分钟)学生分享自己的工程设计成果,互相提问,解答疑问,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工程设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讨论如何运用工程设计解决实际问题。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强调工程设计的原则和工程实践的流程。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设计一个简单的工程作品,并撰写工程设计报告。
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认识工程》教学设计19(新版)
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认识工程》教学设计19(新版)一. 教材分析本课《认识工程》是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2课。
教材以生动有趣的方式介绍了工程的基本概念、工程设计的过程以及工程师的职业特点等内容。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工程的重要性和应用广泛性,培养对工程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思维活跃,好奇心强。
他们对新技术和新事物充满兴趣,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但同时,学生对工程的概念和过程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实践活动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工程的基本概念,掌握工程设计的过程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工程的兴趣和好奇心,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工程的基本概念,工程设计的过程和方法。
2.难点:工程设计的过程和方法的实践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2.实践活动: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工程的过程。
3.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认识工程》。
2.教具:PPT、工程实例图片、工程设计工具等。
3.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份工程设计工具,如彩笔、剪刀、胶水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工程实例图片,如桥梁、建筑、机器等,引导学生思考工程的定义和特点。
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总结并给出工程的定义。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工程设计的过程和方法,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学生认真听讲,理解工程设计的基本步骤。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选择一个工程设计项目,如制作一个简易的桥梁或建筑模型。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几组学生展示他们的工程设计作品,并介绍设计的过程和方法。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认识工程》教案(2023新课标版)
2.认识工程【教材简析】《认识工程》是六年级下册《小小工程师》单元的第2课。
教科书从学生对第1课房屋建造工程的回顾入手,引出本课对其他工程的学习和认识。
本课主要包含三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让学生通过搜集、分析资料的方式了解港珠澳大桥的建设目的、意义,实际建设中受到的限制、挑战,以及工程师攻克难关的过程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第二个活动是在了解房屋和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过程后,让学生采用归纳的方法对工程建设过程的相似步骤进行梳理。
第三个活动是通过分析每一项工程的建设过程,让学生了解工程与科技进步的关系。
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从已有的信息中提取搜集重要线索,分析归纳出我国伟大工程的一般建设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录习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总结汇报的能力,并培养学生探究工程的兴趣,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工程和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
【学情分析】经过第1课的学习后,学生对工程有了较高的学习兴趣,并且能够在小组活动中表现出一定的表达、倾听、沟通和调整的能力。
学生对于港珠澳大桥的认识,大多来源于新闻报道。
因此,搜集资料、处理信息是本课的主要学习方式。
在搜集文献资料时,学生应重点关注港珠澳大桥、“中国天眼”、高铁、鸟巢、空间实验室等宏大工程的规划、建设历程及其过程性资料。
本课有助于培养学生搜集和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资料学习,知道工程建设需要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下完成,工程建设有相似的步骤,认识到工程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科学思维]用分析归纳的方法,能总结出工程建设的相似步骤,了解工程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探究实践]在自主探究中,能用学习平板反复阅读学习资料,能用图表来记录重要信息,会提出新的问题。
[态度责任]在深入了解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能持续关注科技发展对工程建设的重要作用,保持对工程建设的创新想法并促进科技的进步。
【教学重难点】[重点]根据港珠澳大桥工程案例,了解工程建设的艰巨与复杂,归纳工程建设过程的相似步骤。
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认识工程》教学设计(2023新课标版)
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认识工程》教学设计(2023新课标版)一. 教材分析《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认识工程》主要让学生了解工程的基本概念、工程设计的过程以及工程技术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工程的内涵,掌握工程设计的基本步骤,并能够运用工程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动手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
但他们对于工程的概念、工程设计的过程以及工程技术的应用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认识和了解工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工程的基本概念,掌握工程设计的基本步骤,学会运用工程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工程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究、积极向上的科学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工程的基本概念2.工程设计的基本步骤3.工程思维的运用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实践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器材:电脑、投影仪、实验器材等。
2.教学资源:相关工程案例、视频资料等。
3.教学场地:实验室、教室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工程案例,如桥梁、隧道、高楼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工程是如何设计出来的?工程设计需要哪些步骤?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工程的基本概念,如工程的定义、特点等。
然后讲解工程设计的基本步骤,如需求分析、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等。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如设计一个简单的桥梁模型。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认识工程》说课稿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认识工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认识工程》是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的第2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工程的基本概念、工程设计的基本过程以及工程师在解决问题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工程与科学、技术、数学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对工程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但他们对于工程的认识可能仅停留在表面,对工程设计的过程和工程师的工作内容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工程的基本概念,知道工程设计的基本过程,了解工程师在解决问题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合作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工程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工程的基本概念、工程设计的基本过程。
2.难点:工程师在解决问题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情境教学、合作学习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工程案例等教学资源,提高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工程实例,如桥梁、隧道、建筑等,引导学生关注工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引导学生了解工程的基本概念,通过讨论、分析,让学生明白工程设计的基本过程。
3.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工程设计实践活动,如设计一座桥梁、一个隧道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工程师在解决问题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4.交流: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成果,引导学生相互评价、交流,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科版六下第一单元第2课《认识工程》教案
教科版六下第一单元第2课《认识工程》教学设计港珠澳大桥飞跨伶仃洋,连接着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和人口最密集的地区,大桥全长55千米,是集桥、岛、隧为一体的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
大桥将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发展带来强劲的动力。
1.为什么要建造港珠澳大桥?(1)港珠澳建立“自由贸易区”,这样既有利于香港与内地的经济联系与融合,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航运中心、贸易中心的地位,又有利于促进港珠澳三地经济共同发展。
(2)港珠澳大桥的建成将带来港珠澳产业的互动和新的合作领域的形成,大大改善人员、生产资料的流动效率。
(3)交通快捷、成本减少和时间缩短都将使珠海与港澳联系加深,有利于港珠澳三地优势互补。
(4)有利于提升珠三角产业升级,为发展现代服务业创造良好条件。
2.大桥的建造曾面临哪些限制和挑战?这些问题都是怎样解决的?3.大桥的建造经历了哪些主要过程?2009年12月15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工建设。
2015年2月23日,青州航道桥56号墩索塔“中国结"结形撑首个节段吊装成功。
2015年8月23日,江海直达船航道桥首个“海豚”塔成功吊装。
2015年9月6日,主体工程220座墩台全线完工。
2016年6月29日,港珠澳大桥主体桥梁合龙。
2016年9月27日,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桥梁工程全线贯通。
2017年7月7日,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暨大桥主体工程顺利6页的文字资料,思考问题。
小组进行资料整理、分析。
全班共同研讨交流。
分析文献资料并从中获取信息的科学探究能力,加强对工程复杂性、科学性、系统性的理解。
贯通。
2018年2月,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完成交工验收,具备通车试运营条件。
梳理工程建设过程的相似步骤。
1.明确一个要解决的问题。
2.在限制条件下进行设计。
限制条件包括时间、费用、可用材料、环境、抵抗自然界的破坏能力等。
3.制作一个模型,测试这个模型,评估并改进。
制作房屋模型,对楼体高度、结构形式进行测试,确保建筑物的坚固性和安全性,从各个方面验证建筑物的应力。
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认识工程》教学设计16(新版)
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认识工程》教学设计16(新版)一. 教材分析《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认识工程》主要介绍了工程的基本概念、工程的设计与实施以及工程的技术工具等内容。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工程的基本概念,认识工程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工程的兴趣和好奇心,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工程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思维活跃,善于观察和思考。
但部分学生对工程的概念较为模糊,对工程的实际应用和价值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工程的基本概念,认识工程的重要性,学会简单的工程设计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工程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工程的基本概念、工程的设计与实施。
2.难点:工程的技术工具、工程的实际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2.实践教学法: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工程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具:PPT、工程案例资料、工程设计工具。
2.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笔记本。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PPT,引入工程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展示一些著名的工程案例,如长江大桥、鸟巢等,引导学生思考工程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工程的基本概念,如工程的定义、特点等。
同时,展示一些工程设计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工程的设计方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工程的应用。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第2课《认识工程》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第2课《认识工程》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工程》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工程的基本概念和特点,通过探究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工程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教科书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他们对于生活中的事物充满好奇,善于观察和发现。
但是,他们对工程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进一步了解和体验。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工程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掌握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4.增强学生对工程的认识和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工程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难点: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践活动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的思考,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探究,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和案例,用于引导学生了解工程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准备实验材料和工具,用于学生的实践活动。
3.设计相关的问题和任务,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工程案例,如桥梁、隧道、高楼等,引导学生思考工程的定义和特点。
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并总结出工程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图片和案例的呈现,引导学生了解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可以结合教科书的内容,展示一些实际的工程案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理解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探究工程的方法。
可以设计一些小型的工程实践活动,如搭建桥梁、设计隧道等,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巩固学生对工程的认识和理解。
可以设计一些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和讨论,检验学生对工程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认识工程》说课稿(精编版)
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认识工程》说课稿(精编版)一. 教材分析《科学》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认识工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了解工程的基本概念、掌握工程师进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及认识一些常见的工程实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工程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工程观念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周围的环境和事物有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但是,他们对工程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对工程师的工作内容和过程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工程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工程的基本概念,掌握工程师进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工程观念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工程的基本概念,掌握工程师进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难点:理解工程师在进行设计时如何考虑各种因素,如安全性、实用性、美观性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景教学法、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工程实例,如桥梁、隧道、高楼等,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工程,工程师是做什么的。
2.新课导入:介绍工程的基本概念,解释工程师进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实例分析:分析一些典型的工程案例,让学生了解工程师在进行设计时需要考虑的各种因素。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设计一个既安全又实用的工程,并分享讨论成果。
5.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进行一些简单的工程设计实验,如搭建桥梁、制作隧道等,巩固所学知识。
6.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问题和建议。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教案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过程与方法:使用放大镜观察身体结构的细部和活动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使用工具观察扩大了人们的视野,可以观察到更细小的物体2、发展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通过放大镜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教学难点】用图或文字记录放大镜下的昆虫肢体及生活习性【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昆虫或昆虫器官标本、放大镜教师演示器材:有关昆虫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的多媒体课件或图片资料【教学过程】一、奇特的身体构造1、科学家故事或多媒体课件导入:师:在地球上有一个庞大的昆虫家族,它们种类数量繁多,每一种都有着特殊的身体构造与特有的生活习性,由于它们个头太小,常常被我们忽略。
但有一些执着的研究者,他们常与这些小家伙为伍并以观察它们的生活为乐。
比如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他用整整一生的时间在田野里对昆虫进行观察,发现了许多昆虫的趣事,写出了著名的《昆虫记》。
现代的研究者运用更为先进的摄影设备对昆虫世界进行拍摄,让我们来看看摄像机镜头下的奇妙的昆虫世界吧!(师播放有关昆虫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的多媒体课件。
)2、用肉眼观察昆虫肢体1)师:昆虫世界如此奇妙,看看我们能发现些什么?把你们的发现用图或文字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分组观察:提供给学生各种昆虫的标本或昆虫肢体的标本。
(因这个寒假的冻灾,估计开学时不会有太多的昆虫,可以利用仪器室原有的标本和蚊蝇蟑螂等常见昆虫及其肢体为观察对象。
估计肉眼观察学生的兴趣不会太浓,而且因观察对象小,肉眼的发现可能不会很多。
可能的发现:昆虫的身体有头、胸、腹,有的昆虫翅膀是透明的,昆虫足上有勾……)3、用放大镜观察昆虫肢体1)师:(待学生观察得差不多不再有兴致时,发给每组至少两个放大镜。
如果每个学生自备的,可事先让材料员收起来,等观察时再发给大家)这些家伙比较小,让我们用上放大镜,看看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同样把你的发现用图或文字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认识工程》说课稿(新版)
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认识工程》说课稿(新版)一. 教材分析《认识工程》是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工程的基本概念、工程设计的基本过程以及工程师的工作内容。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工程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激发学生对工程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思维能力,他们对于工程的概念可能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并不清楚工程的具体内容和设计过程。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例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工程的整体认识,并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工程设计的基本过程。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激发学生对工程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学习科学的积极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工程的基本概念、工程设计的基本过程。
2.难点:工程设计的过程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
2.使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工程的概念和设计过程。
3.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工程实例,如桥梁、建筑物等,引起学生对工程的兴趣和好奇心。
2.讲解:介绍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工程设计的基本过程,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工程的认识和了解,讨论工程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4.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如设计一个简单的桥梁或建筑物,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总结:通过学生的汇报和教师的点评,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强调工程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悄悄发生的变化教案
2.悄悄发生的变化【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自我观察、查阅资料、交谈等方式了解青春期特点。
2.知道青春期变化是人体的正常发育以及青春期身心发展特点,明白青春期是生命重要的时期。
3.能从科学的角度正确对待青春期的变化。
【教学重点】知道青少年青春期身心发展特点。
【教学难点】正确对待青春期的变化。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收集青春期的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在成长》无论是在学习、运动还是睡觉中,我们的身体时时刻刻都在生长变化。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二课《悄悄发生的变化》学习青春期身心发展的变化特点。
二、新课教学1.交流身体的变化①、教师导入:时间过的真快,同学们从进入学校的第一天起到现在,六年的时光转瞬即逝,一转眼,我们六年级的同学马上就要告别童年,向成年人进行过渡,这一段过渡期我们叫它青春期。
青春期的每个同学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谁能来说一说,你自己都发生了哪些变化?②、学生回答:身高增加;体重增加;变声;男同学长胡须、喉结等。
2.认识青春期①、课件讲解:青春期是我们由儿童向成年人过渡的时期。
女孩大约从10岁开始,将陆续进入青春期;而男孩要稍晚一些。
在这个时期,我们的身体形态、心理方面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青春期除了身高突增外,另一个特点就是性发育的开始;青春期的重要标志是女性的月经初潮和男性的首次遗精。
②、学生阅读课本第5页进行了解青春期的心理特点和身体发育变化。
3.正确对待青春期变化①、课件展示,青春期是人生一道亮丽的风景,从这个时候起,我们就要渐渐成为“大人”了。
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这些变化呢?②、学生回答③、教师讲解:1.正确对待与异性交往,加强锻炼。
2.不要吸烟、酗酒。
3.男生不拔胡须,拔胡须会损伤毛囊,会使细菌侵入人体。
4.女生要注意月经期的卫生,要使用符合卫生标准的卫生巾;避免着凉,适当运动。
5.不穿高跟鞋、不束胸勒腰。
④、课件展示提问:当你进入青春期,并且已经开始体验女性或男性特有的感觉时,你会意识到生命的神奇与宝贵吗?你是否理解,一个人的成长与成熟意味着他(她)将要更加自觉地去承担起更多的责任?4.练习与拓展课件展示填空题、问答题,引导学生进行练习。
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认识工程》教学设计(新版)
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认识工程》教学设计(新版)一. 教材分析本课《认识工程》是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工程的基本概念、工程设计的过程以及工程技术的应用。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工程的基本特征,认识到工程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对工程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探究能力,他们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
然而,对于工程这一概念,学生可能较为陌生,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逐步理解和认识工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工程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掌握工程设计的基本过程。
–了解工程技术的应用领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工程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使学生认识到工程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工程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工程设计的基本过程。
•工程技术的应用领域。
•工程设计的过程和工程技术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引导学生了解工程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探究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工程设计的过程和工程技术的应用。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工程设计的过程和工程技术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PPT课件–相关工程案例的图片或视频–工程设计的相关资料2.学具准备:–笔记本和笔–相关工程的图片或视频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PPT课件,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工程?”–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工程的理解。
2.呈现(10分钟)–展示相关工程案例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工程的特点和特征。
–引导学生了解工程设计的基本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工程设计的过程和工程技术的应用。
教科版6年级下科学第一单元第2课《认识工程》优质课教案
第2课认识工程(教材P4~7)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累计____1____课时探索一:了解港珠澳大桥的建设1.过渡:出示港珠澳大桥图片,请学生说说感受。
(预设:宏伟、震撼……)2.活动:播放港珠澳大桥介绍视频,引导学生认真观看。
3.布置任务: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及以下资料,归纳、整理并思考教材问题。
4.研讨交流。
探索二:梳理工程建设过程的相似步骤1.过渡:通过观看视频和阅读资料,相信大家都感受到了港珠澳大桥工程建造的复杂与困难。
2.布置任务:对比住房建造工程与港珠澳大桥建造工程,讨论并归纳工程建设的相似步骤,填写在流程图中。
3.提问:一个工程的建造往往会遇到哪些困难?(预设:周边地理环境特点、建设施工标准、现有技术发展等。
)限制条件包括哪些?(预设:时间、费用、可用材料、环境、抵抗自然界破坏的能力等。
)遇到这些困难时,应该怎样做?(预设:在限制条件下进行设计与改进,解决问题。
)4.追问:对比住房和港珠澳大桥的建造工程,我们整理了工程建设的相似步骤。
(教学提示:出示工程建设的相似步骤流程图。
)流程图中蓝色箭头说明了什么?(预设:说明工程往往会经历“设计—建立模型—测试—改进—再建立模型—再测试—再改进完在整个建设工程中,施工阶段所占用的时间并不是最长的,最关键、最耗时的是前期在限制条件下解决问题、设计与改探索三:了解工程与科技进步的关系工程离不开技术,住房和港珠澳大桥的建造工程都用到1.小结:港珠澳大桥等尖端工程需要通过不断创新、不断超越、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课通过回顾前知和分享展示自然引入。
探索一中,让学生观看视频并阅读资料,提升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探索二中,一方面让学生自己梳理、归纳住宅与港珠澳大桥建设过程的相似步骤,发展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对箭头指向的循环过程的思考,强化学生对设计的重要性、复杂性、闭环性的认知,让学生认识到“工程的关键是设计”这一核心理念。
探索三的资料展示,让学生感知到工程离不开大量的科学技术,同时工程也推动着科学技术的创新。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认识工程》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认识工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认识工程》是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的第2课。
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工程的基本概念、工程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工程实践的基本过程。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实例和活动,引导学生探究和思考,使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工程的魅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他们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他们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科学概念和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但是,他们对工程的认识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具体的活动和实例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工程的基本概念,知道工程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工程实践的基本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他们认识到工程对人类社会的重要作用,增强他们热爱科学、热爱工程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工程的基本概念,工程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工程实践的基本过程。
难点:工程设计的方法和工程实践的过程。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实例分析、小组合作和实践活动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2.相关的图片、视频和实例。
3.实验器材和实践活动所需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工程实例,如桥梁、隧道、高楼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是什么?它们是如何建造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介绍工程的基本概念,呈现工程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工程实践的基本过程。
通过实例和图片,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工程的特点和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工程设计的乐趣。
可以设置一些简单的工程任务,如设计一座桥梁、搭建一个小屋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工程设计的方法。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认识工程》教案16(2022新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认识工程》教案16(2022新版)一. 教材分析《认识工程》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工程的基本概念和特点,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工程在生活中的应用和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本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探究能力,对生活中的工程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工程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以及工程在生活中的应用和作用,还需要通过课堂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工程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让学生了解工程在生活中的应用和作用。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工程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工程在生活中的应用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工程案例,如桥梁、隧道、高楼等。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工程案例,如桥梁、隧道、高楼等,引导学生对工程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呈现(15分钟)向学生介绍工程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工程在生活中的应用和作用。
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相关的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分析一个给定的工程案例,从工程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以及工程在生活中的应用和作用等方面进行讨论和分析。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4.巩固(10分钟)通过回答问题、小组竞赛等形式,巩固学生对工程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以及工程在生活中的应用和作用的理解和掌握。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何设计和创新工程,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
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提出创新的想法和方案。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工程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以及工程在生活中的应用和作用。
2022-2023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认识工程》教案
2022-2023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认识工程》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工程》是2022-2023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的第2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工程,通过探究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工程的基本概念、特点和作用,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各种工程,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
但在工程方面,大部分学生可能还没有明确的认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认识和理解工程的概念和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工程的基本概念、特点和作用,能举例说明各种工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工程的基本概念、特点和作用。
2.难点:工程的创新能力和实际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2.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实践活动: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包含各种工程的图片和实例。
2.教学素材:各种工程的实物模型或图片。
3.分组讨论材料:纸张、彩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各种工程的图片,如桥梁、隧道、高楼等,引导学生关注工程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提问:“你们见过这些图片中的物体吗?它们是什么?”2.呈现(10分钟)介绍工程的基本概念、特点和作用。
通过PPT展示工程的定义,让学生了解工程是一种实践活动,旨在解决现实问题,提高生活质量。
同时,介绍工程的特点和作用,如创新性、实用性、可持续性等。
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认识工程》教学设计(精编版)
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认识工程》教学设计(精编版)一. 教材分析本课《认识工程》是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2课。
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培养科学素养为核心,以工程为主线,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和实践能力。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了解工程的概念、特点和分类,认识工程师的角色和责任,掌握简单的工程方法。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他们在前期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科学概念和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但是,对于工程这一概念,他们可能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生活经验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工程的概念、特点和分类,知道工程师的角色和责任。
2.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探究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工程思维和实践能力。
3.激发学生对工程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工程的概念、特点和分类,认识工程师的角色和责任,掌握简单的工程方法。
2.难点:工程方法的应用和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例和生活中的工程现象,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工程的概念和方法。
2.探究教学法: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自己探究工程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实例图片、工程工具模型等。
2.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工程实例,如桥梁、隧道、建筑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是什么?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让学生对工程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详细介绍工程的概念、特点和分类,让学生对工程有一个深入的理解。
同时,教师展示工程师的角色和责任,让学生了解工程师的工作内容和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
过程与方法:使用放大镜观察身体结构的细部和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使用工具观察扩大了人们的视野,可以观察到更细小的物体
2、发展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通过放大镜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
【教学难点】用图或文字记录放大镜下的昆虫肢体及生活习性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昆虫或昆虫器官标本、放大镜
教师演示器材:有关昆虫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的多媒体课件或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奇特的身体构造
1、科学家故事或多媒体课件导入:
师:在地球上有一个庞大的昆虫家族,它们种类数量繁多,每一种都有着特殊的身体构造与特有的生活习性,由于它们个头太小,常常被我们忽略。
但有一些执着的研究者,他们常与这些小家伙为伍并以观察它们的生活为乐。
比如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他用整整一生的时间在田野里对昆虫进行观察,发现了许多昆虫的趣事,写出了著名的《昆虫记》。
现代的研究者运用更为先进的摄影设备对昆虫世界进行拍摄,让我们来看看摄像机镜头下的奇妙的昆虫世界吧!(师播放有关昆虫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的多媒体课件。
)
2、用肉眼观察昆虫肢体
1)师:昆虫世界如此奇妙,看看我们能发现些什么把你们的发现用图或文字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分组观察:提供给学生各种昆虫的标本或昆虫肢体的标本。
(因这个寒假的冻灾,估计开学时不会有太多的昆虫,可以利用仪器室原有的标本和蚊蝇蟑螂等常见昆虫及其肢体为观察对象。
估计肉眼观察学生的兴趣不会太浓,而且因观察对象小,肉眼的发现可能不会很多。
可能的发现:昆虫的身体有头、胸、腹,
有的昆虫翅膀是透明的,昆虫足上有勾……)
3、用放大镜观察昆虫肢体
1)师:(待学生观察得差不多不再有兴致时,发给每组至少两个放大镜。
如果每个学生自备的,可事先让材料员收起来,等观察时再发给大家)这些家伙比较小,让我们用上放大镜,看看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同样把你的发现用图或文字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交流观察发现:学生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自己的观察记录,交流自己组的观察发现。
通过观察发现,辅之以学生的相关课外知识,丰富学生对昆虫世界的了解,激发学生研究昆虫世界的兴趣。
教师事先也可以准备一些关于昆虫资料,在学生交流时用以补充。
二、昆虫的生活习性
1、阅读第6页观察实例: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
2、课外观察实践:选择一种昆虫作为你们的观察对象,看看它们是如何吃食、活动、筑巢……把你们的发现记录下来。
可供观察的昆虫(供参考):苍蝇、蚊子、蝴蝶、蚂蚁、蟑螂、蚱蜢、蚜虫、瓢虫、蜜蜂……
(为使学生能坚持观察,可在科学活动室内布置一个“昆虫世界”,以小组为单位将学生的观察发现和课外阅读的摘抄进行展示,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学识,而且小组间的竞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如果条件好的话,可以在网上开辟一个这样的空间。
对于学生的发现和成果老师因及时进行表扬或展示,及时的反馈有助于让学生保持持久的研究热情。
)
板书设计: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奇特的身体构造:复眼——由小眼组成
触角——形状结构各异
足——密布细毛,有钩爪
……
实践活动:借助放大镜观察昆虫的生活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