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形势下教师角色应如何转变
浅谈新课改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浅谈新课改下教师角色的转变当前,新课改的方向是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通过展示问题及问题发生的过程给学生提供思维的“活动舞台”,让学生唱“主角”。
这就要求教师首先摆脱“教师中心论”的阴影,扮演起新的角色,实现课堂教学方式上的变化。
我认为,教师在新课改的课堂教学中,应完成以下角色的转变:一、变重传授为重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以教定学,让学生配合和适应教师的教。
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也渐渐丧失。
显然这种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使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不利于学生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而且要发展能力,包括开发学生的一般能力,即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注意力,也就是智力。
同时,还包括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特殊能力,主要有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创造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要善于进行科学思维,能够进行探索、开拓创新。
也就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既学习掌握知识,又必须得到情操的陶冶、智力的开发,同时,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教学过程应该既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又是一个身心发展潜能开发的过程。
从而使人的个性得到自由和谐的发展。
二、变管理者为引导者有人把传统教育概括为“师本教育”,即以教师为本,其核心是过分突出教师的主体作用,只重视由教师单向传授知识。
由于过度强调和看重教育者的主体作用,低估了学生的实践性和潜能。
于是,在如此专制态度的教育环境下,学生失去判断和选择的自由,没有自由的权利。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新课改的基本要求,即“生本教育”,其核心由教师转变为学生,因此,从中学教育角度来说,最起码是必须摒弃专制、强制的教学观念和方法,使教学过程成为教师启发诱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学会学习与自我学习的能力。
从更高的意义上来说,要树立以建构学生主体为目标的主体教育观,即通过创设宽松、民主、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形成激励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性学习的教学模式,提供学生自我发展的时间与空间。
新课改下教师的角色转换
以下几个方面。
一
、
教 师 教 育 观 念 的转 变
求生物教师实现从重教到重学 , 从重结论到重过程 , 重统一 教育到重差 异教育 , 式化教育到重个性化教 育的转 变。倡导教学方法多样化 , 重模
教师观念的转变是实施新课程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教育观念 是教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 习和研究性学 习 , 实现课堂 教学有效 化。新 课 育思想、 教育教学模式、 教育策略 、 教学 目的等诸方面的集 中体现 , 反 程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 效益最大化。有效教学是解决 它 映出教育发展的方向。因此 , 生物教师 必须转变 教育观念 才能适应新 此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 教学活动 的客观 规 形势下课程改革发展的要求。观念转变表现 为以下方面。 律下 , 以尽可能少 的时间 、 精力和物力投入 , 取得尽 可能多的教学效果。
首位 ; 第三, 改进教学方法, 引导 学生 自主合作地 对问题进行探 究。 【 关键词 】 新课 改; 角色转换 ; 观念; 地位 ; 方法
《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 》 要明确指 出 : 把育人为本作 学生。“ 天地君亲师 是千古不变的信条 。这种教师的绝对权威扼 杀了 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人力资源是 我国经济社 会发展 的第一资源 , 学生的个性发展 , 湮没了学 生的创造性思维 , 扭曲了学 生的心灵 , 利 不 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 。以学生为主体 , 以教师为主导 , 充分 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个性化知识的建构。它培养 出来 的学生也 必然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 把促进 学生成长成 才作为学校一 切工作 的出发点 足啃教材的书虫 , 附和教师的应声虫 。因此 , 生物教师 的教学 地位将发 和落脚点 ; 关心每个学生 , 促进每个学 生主动 地、 生动 活泼 地发展 。同 生重大转变 , 教师独占课堂的教学权威感将消失 , 教师应主动与学 生沟 时, 陕西省今年也开 始实行 新高 考, 这就 要求一 线教 师必须树 立新理 通 、 交流、 对话 , 与学生平等参与 教学活动 , 真正树立学 生主体的观 念。 念, 转换角色 , 以适应新高考的要求 , 把更符合 国家要求的人 才输送 给 做到认同学生的观点 , 指导和组 织学生 的活动 , 与学 生合作探究 问题 , 高校, 输送给社会。目前, 教育观念相对落后 , 内容方法比较陈 旧, 生 学 营造民主教学 的和谐课堂氛围 , 增加师生之间的亲和 力, 同完成 教学 共 课业负担过重 , 素质 教育推 进困难 ; 学生 适应社 会和就 业创业 能力不 任务。
新课改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改下教师角色的转变新课改下的教学进一步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教师不仅要适应教育形势的变化,还要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在教学中既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做好教育教学的研究工作,还要具备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
那么作为教师应该如何转变自己的角色呢?一、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作为促进者是指教师要改变知识传授者这一传统角色,成为促进学生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个性和谐、健康发展的角色。
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特征中的核心特征。
具体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
首先,现代科学知识数量多且发展快,教师要在短短的几年教育中把所教学科的全部知识传授给学生已经不可能,而且也没有这个必要,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传统地位被动摇了。
其次,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
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渠道多样化了,教师在传授知识方面的职能也变得复杂化了,不再是只传授现成的教科书上的知识,而是要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并根据需要去处理信息的方法,即要授之以“渔”。
这说明,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第二,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
一方面要求教师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播知识,而且要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引导他们不断地向更高的目标前进。
另一方面要求教师改变过去“道德说教者”“道德偶像”的传统角色,成为学生心理健康、品德健康的促进者、催化剂,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
二、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在中小学教师中,传统的教学和研究活动是彼此分离的。
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研究被认为是专家们的“专利”。
这种做法存在着明显的弊端,一方面,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并不一定为教学实际所需要,也并不一定能转化为实践上的创新;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如果没有一定的理论作指导,没有以研究为依托进行提高和深化,就容易重复旧经验、照搬老方法而不能自拔。
论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人是社会发展中最关键的因素,没有人的存在,万事皆休。所以人的成长与发展对社会而言至关重要。影响人发展的因素除了先天的遗传,后天的环境也至关重要,其中教育的影响最为明显。教育是有专职人员(教师)来实施教育活动的,他们掌握着专业文化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以及学生的心理变化。所以,个体的成长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培养。随着社会发展频率的加快,人们普遍感到各种压力的侵袭,从而产生焦虑、孤独、抑郁,尤其是学生面对学业的压力、社会的各种诱惑,肯定会迷失方向,难以应对。这就必然要求教师转变角色,成为他们人生道路中的引路人,为他们照亮前行的道路,促进其人格的健康全面发展,真正体现新课程改革中所倡导的“以人为本,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全新的学生观、学习观、教学观、课程观等一系列的新观念。教师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实施者,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所以新课改中教师角色的转变是势在必行的,它将牵一发而动全身,教师角色的转变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能否带动学生真正的发展以及新课程改革能否顺利的实施。
一、教师角色转变的必要性及意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和实施,教师再也不能仅仅是个教书匠了。新课程改革目标中明确地指出要“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观中也指出“教师要善于引导,教学的本质在于引导”。这也是针对传统教育中被动的,接受式学习方式的弊端所提出来的。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定然会要求教师教学方式随之转变,所以,教师应该由一个“教书匠”转变为一个“引导者”。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处于课堂的主体地位,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当然并不是说教师就可以置之不管,全盘放手,学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课堂没有了课堂的样子。而是说教师应该居于主导地位,掌控大局,适当地“放权”,不再一个人唱独角戏,要学会引导学生。把过程留给学。这样学生可以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角色的转变作者:戴芳菁来源:《读写算·教研版》2012年第19期摘要:在我国推行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中,教学活动的重心由教师转变为学生,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活动中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教师的角色应转变为教学的促进者、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开发者、学习者,教师即文化。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教师角色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9—0077—01在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中,课程的目标、功能、内容、结构以及评价管理均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为了适应这些变化,教师必须进行角色的转变。
一、教师是教学的促进者传统的课堂教学突出的是教师作为教育者的主导地位,教师的角色是传授知识的主导者。
传统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的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的传授,学生只是作为知识的接受者,在教学活动中处于被动的地位,这样就很容易导致“填鸭式教学”。
长此以往,学生一味的接受知识而不是主动地去进行思考,便逐渐变得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缺乏思想。
新课程改革提出的重要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教学的重心由教师转变为学生。
因此,传统的教师角色就不能适应这一新的情况,只有将教师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改变为教学活动的促进者,才能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出自主性。
新课程改革要求在课堂上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让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促进者参与到教学中来,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交流。
教师不再是将知识一股脑的倒给学生,而是作为一个引导者,围绕着教学内容,引发学生进行主动思考、自主学习。
正所谓教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教。
教师最重要的任务,不是教授书本上的知识而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思考。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知识是无穷尽的,只有培养起学生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才能培养出真正的人。
二、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研究者在中小学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就是一个教书匠,教师几乎不会参与到教育研究中来。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换
2012-01课改探微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角色转换已成为其应有之义。
因此,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育教学方式、改进师生关系,才能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教师;角色;转换一、角色理论与教师角色1.角色理论角色概念源于戏剧,是指戏剧舞台上的特殊人物。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米德(G.H.Mead)在1934年首次把角色概念引入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领域。
他认为:“角色就是在社会或某一群体中处于一定社会地位并按照相应的行为模式行动的一类人”。
1936年,美国人类学家林顿(Arlington)在其著作《人的研究》中正式使用了“社会角色”这一概念,他把个体在社会体系中必须履行的权利和义务的总体称为个人的“角色”。
如果说林顿定义的角色涉及的是惯例性角色的话,那么社会心理学家扎宾(T.R. Sarbin)则把角色理解为“人与人之间的角色”,这两种界定之间是互补的。
中国恢复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后,国内学者也对这一概念的界定做出了探讨。
比较全面的是周运清在《新编社会学大纲》一书中提出:社会学意义上的角色既指人们对具有特定地位和身份的人的行为的一种期望,也包括人们的相应行为。
2.教师角色自英国学者威尔逊20世纪60年代初发表《教师的角色:一种社会学分析》后,教师的角色冲突便逐渐成为研究者的关注对象。
教育社会学家比德尔(Biddle)将教师角色分成三种概念:教师角色是对教师的期望,教师角色是教师行为,教师角色是教师的社会地位,这三种认识相辅相成,代表了教师角色复杂性的一面。
参照以上观点,本文采用马和民等在《教育社会学研究》一书的观点:教师角色就是指处于教育系统中的教师,所表现出来的由其特殊社会地位决定的符合社会对教师期望的行为模式。
二、教师角色的传统定位教师角色的传统定位就是指教师“教”、学生“学”的二位一体的模式。
1.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在传统的课程观下,教师是知识的“代言人”,注重对现成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精神世界的建构。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教师角色的转变已成为一种必然。
教师角色的转变是为了让教师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发挥应有的功能,这种转变是让教师改变原先拥有知识权威者的形象,侧重于对学习过程的组织、引导并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研究,以及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1、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教师要转变其作为拥有知识的权威者的角色,而成为学习的组织者。
传统的学校教育是“教师中心”的,教师作为知识的化身而进行单项度的灌输。
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自身形象,成为学习的组织者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关注学生主体,提升学生的主题性是这次课程改革努力的方向之一,而学生主题性的发挥需要教师的指导,因此,教师必须首先认识并认同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转变传统的“教师中心”的做法。
长期以来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仅仅把学生作为教育的客体,忽视了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和发挥。
教师从自己的教学经验出发,把书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只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完全处于被动的位置。
这种“教师中心”的教学方式割裂了知识与学生经验的内在联系,不能很好地从学生经验出发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未来人。
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再也不能固守原有的“教师中心”的做法,必须站在学生中实践也不是仅仅去“做”,也要进行思考,理论和实践都需要研究。
实践者的活动固然是一种实践,“专家”的活动同样也是另一种形态的实践。
在两类不同的实践中,既有思考也有行动。
想和做代表了认知的两个途径——并导致了不同种类的认知。
对实践的研究在于发展思考的途径,而实践则致力与理论研究不能顾及的领域。
“专家”的传统角色日渐消亡,正在转化更加谦虚地顾问角色,与实践者一起进行反思与行动。
“反思性实践”的概念和理论提出后,很多学者认为,教师应该作为反思性实践者。
因为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而这种反躬自省对于教师发展自身不足、提高教学水平有积极的作用。
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要积极反思,通过反思进一步理解新课程,提高实施新课程的效果和水平。
新形势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形势下教师角色的转变我是扎根一所普通农村中学三十年的教员,有幸见证了农村基础教育改革中传统与现代的较量,陈旧与创新的博弈,在这碰撞中我深深感悟到作为教育的一员,我们手里握着的“权力”是“重于泰山”。
面对这沉沉甸甸的“教师”称号,我始终思索着,在新形势下、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该做些什么?一、为弃者——懂得度势作为教师,要度社会政治之势、度教育改革之势、度学生发展之势,因时而动,相机而行。
做好望、闻、切、问。
也许我们还在为传统教育下所拥有的“三从四得”立下的汗马功劳而沾沾自得,我们一不含糊,二不打折,从教师到学生无不高分乖巧,循规蹈矩。
这一切我把他归功于教育的“三从四得”,即三从:命令的绝对服从,课堂的盲目跟从,问题的逆来顺从;四得:课上站得,课下骂得,疑惑忍得,发问等得,这中规中矩的教育锻造出的老师没了个性,孩子缺了棱角,呈现出一类固步自封的“教书匠”,一群墨守成规的“情障生”,这不是社会所需要的。
有一所学校打出这样的办学口号:走进我们学校,就是为了更好地走向社会。
细品起来,这句话很有嚼头,含蓄且深刻。
是啊,千家万户的希望在我们手里扶过,我们不妨反思一下,我们基础教育给予孩子些什么呢?课改以来,名师层出不穷,我们震撼着魏书生的小跑亮相,聆听过蔡林森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洋思佳话,倾听了崔其升的“336”教学模式的神奇,如此等等。
每走近他们之际,让人叹服之余又油然而生敬意。
那么,从价值出发,农村或袖珍城市的学生已经逐渐被高考边缘化、沙漠化,这是不争的事实,由此看来,我们就应该为大多数孩子的生身立命定做这块想说爱你不容易的教育大蛋糕,如果做到这一点,我们就算是坚守了教育的本真。
二、为舵者——学会引领教师是学校的灵魂,学校的好坏和教师的创新素养最有关系,一个好学校必有一个优秀的教师队伍。
从发展角度看,教师应思考为什么教书、怎样教书,如何教好书。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主动力,不是被动者,教师的理念、视角及思维方式决定着孩子的发展方向。
浅谈在新课改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浅谈在新课改中教师角色的转变新课改与教师关系密切,教师是新课改实施的主体,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教育实践需要对传统的教师进行重新的定位和理解,需要教师角色的相应转变。
一、教师角色需要转变教师的角色是随着社会变化而发生变化的。
原始社会,长者为师;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有文化知识者成为教师;随着工业社会的建立,教师成为文化科学的传授者,教师需要经过专门训练才能胜任。
可见,教师掌握的知识总是比学生多,教师是先行者、是信息池,教师具有知识传授者的地位。
但当今世界知识量非常多,又处于飞速发展阶段,教师不可能掌握全部知识,而且高科技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开发,知识获得渠道多种多样,学生知识来源已不完全是书本知识和教师的知识了,面对现代社会的需要,教师角色必须转变才能让学生获得更多知识、信息,适应时代发展.新课程改革提出了一些新的观念,对教师来说是全新的,这对教师提出了诸多期待与挑战。
新课改已经没有固定的模式,教参没有了,教法没有了.教师的依赖心理和长期形成的教学方式一旦放弃就会失落、困惑。
因此教师应尽快转变教师角色才能适应新课改的需要。
二、新课改下教师的角色(一)、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二)、教师是学习的促进者(三)、教师是学习的参与者(四)、教师是学习的研究者三、转变教师角色的途径(一)转变观念是转变教师角色的前提转变观念就是指教师要重新认识教师角色,它包括新型的教师观,学生观.1、树立新型的教师观。
中国教育具有悠久历史的,自古以来教师就有许多美称,而这些都有片面之处.例如:“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它重教师的“教”却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学生;“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它重教师的权威性,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和层次性;“教师是蜡烛”,它重教师的奉献,忽视了师生的共同成长.诸如此类对教师的论述,肯定了教师的作用,却忽视了学生的作用,不再适应新课改下对教师角色的理解。
2、树立新型学生观。
(1)、学生观是教师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是教师教育行为的出发点。
浅谈新课改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浅谈新课改下教师角色的转变新课程改革的实行,让教育理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新课程对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评价的变革,也对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个明智型的优秀教育工作者该如何给自己重新定位呢?本文拟就此问题与大家商榷:一、教育理念的转变理念是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的根本和基石,教育思想观念是教育教学行为的先导。
教育的不适应,应当首先是教育观念的不适应;收效不大,首先是教育观念转变不够。
在新课改形式下,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做好观念转变:1.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现代全新教育理论倡导“以人为本”,把学生的成长发展放在首位,以学生自由、充分、全面、和谐的发展作为学校教育基本的价值取向。
以学生发展为本,就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以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为出发点,采取有效的方式或手段,把沉睡于每个学生身上的潜能唤醒起来、激活起来。
2.树立学生为主体的观念。
以学生为主体,就是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主动学习的权利,认识到学生是主动的学习者、发展者,而不是教育活动中消极的、被动的适应者。
我们要把独立思考和提出问题的权利还给学生,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
3.树立师生平等、民主的观念。
今天的教育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具有鲜明的学生意识,要有正确的学生观,打破过去以知识为中心的授受关系、主从关系和不平等的权威、依赖关系。
要尊重学生,诚心诚意地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实行教育民主、教学民主,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要通过交往设身处地地体验学生的思想感情,创设宽容理解的心理氛围,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二、教育教学方法的转变当今社会是一个多元的社会,教师在总体教育体系下,还将面临教学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等诸多实际教学情境的影响和挑战。
因此,要成功地做好现代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必须扮演好如下的角色:1.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合作者。
新课程教师的角色转变
“新课程教师的角色转变”策略初探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将改变着教师的教学生活。
由于新课程理念的深刻变化,教师的角色需要重新审视和定位。
结合新课程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审视教师的角色:1、由“指导者”向“促进者”转变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仅仅是指导者,要变“牵着学生走”为“帮着学生走”,要变“给学生压力”为“给学生动力”,用鞭策、激励、赏识等手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2、由“良师”向“益友”转变我们倡导专家型教师,但不提倡教师都用专家的高度去要求学生。
教师要有甘当学生的勇气,与学生共建课堂,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快乐,一起分享,一起成长。
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的良师,更要成为学生的益友。
3、由“一桶水”向“长流水”转变我们曾经认可教师要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的观点。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教师原来的一桶水已经过时,这需要教师的知识随着时代的的变化而不断地更新,需要教师成为“生生不息的奔河”,需要教师去“挖泉”以寻到知识的甘泉。
4、由“蜡烛”向“阳光”转变中国的传统文化把教师比作“蜡烛”。
蜡烛的光太弱,能照多久?教师应将灿烂的阳光散布到每个学生的心田,让每个学生沐浴着爱的阳光,茁壮成长。
这灿烂的阳光就是爱生之心,有了爱心,你才会真诚对待每一个学生,在学生的心里埋下“爱”之种,扎下“爱”之根。
而不是“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自己”。
5、由“辛勤的园丁”向“人生的引路人”转变“辛勤的园丁”是令人尊敬的。
但“辛勤的园丁”又是令人遗憾的,因为园丁把花木视作“另类生命”。
园丁在给花木“浇水、施肥”的同时,还要给它们“修枝”、“造型”,园丁按照自己的审美标准把花木塑造出来供人们欣赏。
在园丁看来不合自己情趣的“歪枝”、“残枝”是可以“判死刑”的。
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给学生成长引路,给学生的人生导向,而不是限制学生的发展,更不能给不服自己管教的学生或有某种缺陷的学生“判死刑”。
教师应该多一些爱心,多一些对“问题学生”的理解与关怀。
新课改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改下教师角色的转变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建构的过程,它强调以学生为本,帮助学生在合作中互助学习、共同探究。
特别是要关注学生的主体要求,尊重学生的原有知识与经验,顺应其自我发展,关注个体差异,鼓励个性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自我探究能力。
在历史学科中同样要体现合作探究和共同摸索。
传统的教师角色在新课程背景下基本上不适应或者说是早已不适应了。
尤其是那种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必须得彻底改变。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而教师是学生的协作伙伴和指导者。
教师由前台走向幕后,由演员变成导演,由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成为教学活动中“平等中的首席”。
在课堂上学生通过自学能学会的,教师不教;通过合作能学会的,教师不教;通过探究能学会的,教师不教。
然而,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教师该讲的东西还必须要讲,而且要讲深、讲透。
笔者认为,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努力做到几个转变。
一、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在新课改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转变。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单纯传授知识的角色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转变,要有更大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来面对自己的工作。
教师作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应凸显其行为,要义不容辞地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选择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提高发展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为学生提供学习上的各种便利,即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全身心地为学生服务;营造一个平等互利、公平竞争、民主宽松的课堂气氛,教好历史课,充分利用全程贯穿富有历史史实的有效资源来熏陶、教育学生,并与他们一道探求真理,一道研究历史,一道探讨现实,一道分享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成功喜悦,努力转化好学生的思想认识,促进其积极向上。
二、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新课程要求我们教师将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引导者上,因为学生素质的形成是一个主体的建构过程,不是统一批量加工所能完成的。
教师如何转变角色适应新课改
教师如何转变角色适应新课改摘要:新课改要求教师要自我更新与转变,实施新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起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平台。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期待着教学模式的转变,教学模式的转变始于教师角色的转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新课改成功与否,教师是关键。
关键词:新课改;教师;角色转变面对新课改,教师只有转变角色,重新定位自己,才能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形成新的课堂教学行为方式,推动教育创新,培养出符合时代潮流需要的创新人才。
如何转变角色适应新课改呢!一、更新思想观念,转变为知识的引导者,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
对于用全新的教育思想锻造出来的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教师的思想观念如果得不到更新,在教学实验中就很难适应。
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针对性地教学。
首先,教师必须摆脱旧的教育思想和观念的束缚,切实转变教育观念。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树立“一切工作都为教育和培养学生服务”思想,正确看待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把所有学生都看成可育之才、有用之才。
其次,教师要树立全面质量意识,重视学生个性培养,好学乐学,品质形成等方面的培养。
努力把自己的学生造就成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和良好文明习惯、有扎实的文化科学知识、有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和创造精神的身心健康的一代新人。
再次,教师应当成学生的良师益友。
教师只有自己真正动情,才能传之以情,以情激情,感染学生,成为推进和谐教育和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师益友。
二、更新教学理念,转变为知识的促进者,努力完善教师自我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不断探索符合班情的教学方法, 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大的动力源泉。
物理学家杨福家说“不要把学生的头脑拿来填进知识,而应当把它当作点燃的火种,教师的角色是点火种的人。
”对于学生来说,自信心就是他最希望被点燃的“火种”,而教师对学生的自尊的尊重就是为学生点燃了火种,教师的一句表扬,一个眼神,一个举动,一个鼓励都将有可能点燃学生的火种。
浅谈新课改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课堂内外新课程NEW CURRICULUM 许多教师把教材理解为教科书,认为教科书就是教材的全部,并常与学科、课程、教学内容等概念混淆。
《中国大百科教育卷》对教材的解释是:(1)根据一定学科任务,编选和组织具有一定范围和深度的知识技能体系,一般以教科书的形式来具体反映;(2)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一切教学材料。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使用教材时往往会走向两个极端:一是把自己变成教材的代言人,盲目地依赖教材,被动而又消极地肢解教材,简单地复制教材;二是把自己当作教材的唯一主宰者,不分青红皂白地彻底否定教材,任意妄为地改变教材。
新一轮课程改革在使用教材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其中“教教材”与“用教材教”是针对教材使用问题而提出的两种观点,在新课程改革中,要想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教师应该由“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角色转变。
以下是新课改下教师角色转变的几点思考:一、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促进探究性学习新教材注重探究性实验,许多内容都是以探究性课题的形式出现,有些问题,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让学生自己探究。
例如,旧教材中对影响酶活性因素内容的呈现,直接给出温度、pH 对酶活性的影响规律;新教材则是通过“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实验的形式呈现。
因此,关于这方面的内容,充分利用实验室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探究,教学时采用“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得出结论—进一步探究学习”的模式组织教学,效果较好。
这样组织教学,既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主动学习的条件与机会,又打破了传统的传授知识的方法,大胆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二、教学时注重图表资料分析获取信息,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运用图表的形式记载和描述生物学知识是生命科学经常采用的一个重要手段;而在每一年生物高考中也有大量的图文转换和图表转换题。
这种题型不仅图文并茂、生动活泼,更因为图表曲线中能够隐含相当多的文字叙述未提及的信息,因而在解答这类试题,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学科综合能力,从而达到考查学生能力的目标,因而成为考试的一种热门题型。
浅议新课改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导他正确看待人生。
、
教 师 要 更 新 知识 结构 , 强 自身 修 养 加
要适应新课程改革 , 教师应从根本上 转变观念 、 变角色 , 转 需要 不断更 课程教学资源过程 中的可能 贡献 ; 要创 设 良好 的课 堂教学氛 围 , 引导 学生
新 自 己的 专 业 知 识 和 能 力 结 构 , 具 有 新 课 程 意 识 和 课 程 开 发 能 力 。 “ 要 教 积 极 参 与 、 动 思 考 、 于 发 问 , 把 学 生 生 成 的教 学 资源 导 向 更 加 开放 的 主 善 并 师要 给 学 生 一碗 水 , 己要 有一 桶 水 ” 这 句 话 对 教 师 的 知 识 和 能 力 要 求 很 情 景 之 中。 总 之 , 改 变 传 统 课 堂 中 教 师 过 度 控 制 和 管 理 的局 面 , 须 充 自 , 要 必 高 , 含义 是 教师 的 储 备 一 定 要 多 于 学 生 。 但 “ 论 ” 有考 虑 到 学 生 作 为 分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引导作用。 其 桶 没
着人人参 与, 意味着平等对话 , 师将 由居高 临下 的权 威型 转向平 等的合 精 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 的掌握程 度上 , 应成 为学生学 习的激 发者 、 教 而 辅 作者, 在新课程改革 中, 用新的理念演活 自己的角色。 老师和学 生应是平等的合作者 , 要彼此尊 重、 互相信赖 、 互相 合作。要想真
0 /0 0 8 12 1 9
在新课程环境 中, 学生发展 是最 重要 的主题 , 围绕这一 主题展 开的课
平等、 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在知识传授 中, 师生不再是 “ 我主你 客” “ 、 我 堂教 学 必 将 是 开 放 的 、 态 的 、 满 活 力 的 。课 堂 教 学 开 始 逐 渐 成 为 教 师 动 充 说你听 ” “ 、 我问你答 ” 的单 向传输 , 而是学 习的合作伙伴。新课 改要求教 师 和学 生 双 方 “ 建 ” , 不 是 教 师 单 向控 制 的 过 程 。 整 个 教 学 过 程 , 师 共 的 而 教
如何转变教师的角色
如何转变教师的角色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新的课程标准的逐步完善和实施,教师角色的转变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历史必然。
在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作为数学教师,心中不禁开始问自己:我们应如何转变教师角色?教师要在新课标下灵活转身,成功地实现角色转变,就必须提高认识,明确方向。
一、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从《标准》可以看出,与以往历次课程改革相比,此次课程改革的最大区别就是不仅课程体系有了巨大的调整,而且反映出教育思想的巨大变化,也就是说通过改革使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将发生根本转变,所以作为一线教师,为了能更好的适应这一划时代性的变革,也让自己能够更快地适应这个角色的转变,我在新课程改革后的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
(1)要由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帮助者,由教学活动的主角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配合者。
传统的数学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教师讲学生听,这样的数学课很难调动学生的兴趣,相反,当学生出现与课堂教学不一致时,就抱怨学生,批评学生,针对这种情况,为了更好的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作为教师在备课时应该考虑如何去引导学生。
例如,在讲解矩形折叠问题时,可以让学生每个人手里拿一张矩形纸片,让学生自由的折一次,求折痕的长,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很有帮助,大家一起讨论求出折痕长,从而,建立心中的模型。
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充其量只是一个指导者和配合者,而整节课充满活力。
而且在我任教的班级里,数学课代表和小组长有负责帮助同学解疑的义务。
数学课代表和小组长在我这里有优先提问的权力和优先向我借阅新数学参考书的权力。
这样就可以使每个同学争做小组长和课代表。
(2)在教育的方式上,要体现以学生为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而不是知识的奴隶,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我在上课时总鼓励学生对我讲的例题发表不同的看法。
我甚至允许他们在上课时,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
有时对于一个好的题目,允许他们自己改变题目的已知或结论,进行再求解。
新课改下的教师角色转变
新课改下的教师角色转变新课改下的教师角色转变新课改下的教师角色转变黑龙江省农垦建三江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刘辉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及全球科技迅速发展。
我国的教育事业也蓬勃发展。
新一轮的课改,在这种情形下稳步铺开。
我校在晋升为省示范性高中的过程中,注重了课程改革各方面的调整,尤其是针对新课改下的教师角色改变。
在校领导的正确指导下,教师的积极配合下,学生的主动学习下,已初具一定模式。
一、教师是促进者为了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国家经济的发展,教育教学的模式也在改革中发生了循序渐进的变化和改革。
以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已不再存在。
教师“一言堂”已不能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以及信息时代的科技发展。
尤其在课改下倡导的“高效课堂”。
学生是新时代的学生,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学习中初步形成。
教师是学生知识的促进者而不是强迫他们灌输知识的“奴隶主”。
只根据教学实际给予适当的指导,学生才能真正地掌握和运用知识。
以前教师为“主宰”,对知识讲解。
学生只“看花”,从来也不“绣花”。
理论和实践严重地脱节。
造成了课堂秩序好,而学习效率不高的情况。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远远不够,必须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督促,例如,当我们在进行研究性学习。
《学习体育的重要性》的探究中。
我把学生分成六个学习小组,让他们自己找资料,做讨论,写调查,去展示。
我作为教师,我的角色不是包办代替,而是促进者。
我可以对学生的调查给予支持,对学生的结论给予补充,对学生的展示给予指导……学生自己参与动手,动脑,合作的成果,他们记得牢,而是能够有创新。
在展示报告会上,学生自己的组织有序,编排恰当。
对于不足之处,教师指出提升空间,发展方向和总体思路。
整个过程学生学习积极踊跃,而不是乏味被动。
教师是促进者,不意味着教师放手不管,听之任之,那就失去了促进者的意义和功能。
对学生的指导失误,会导致学生学习的失误。
所以,作为教师,“教”的目的是“不教”。
如何把正确的学习方法教给学生,是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转变才能做到的。
浅谈新课改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浅谈新课改中教师角色的转变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中,知识观、学生观以及评价观的变革呼唤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的任务不再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启智、陶情、冶性、锤志"。
面对新课程,准确认识与全面把握教师新角色已成当务之急。
那么,在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应该实现哪些转变,本文作以简论。
一、新课程环境下教师必须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作为传统传授者角色的教师,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他们是唯一的知识拥有者,学生是知识的授受者.教师拥有绝对控制课堂教学的权利,学生在教师的控制和监督下进行学习。
整个教学过程中信息交流方式是单向传递,即教师讲,学生听.且人们普遍认为:教师讲得越多、越细就越好;学生越“听话”、越安静、越能跟着教师的思路走就越好;记忆得越多越准确就越好。
这种教学模式只注重教师怎样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忽视了对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与过程的评价。
由此造成的便是教师的“满堂灌”和学生的被动授受,学生成了储存知识的“容器”。
在新课程中,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学习者积极主动的知识建构过程,教师的强制填鸭式的教学是不能产生其期望结果的。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曾说:“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
”在此意义上讲,学习是学习者的自主心理行为,教育只能影响学习并为学习服务.教师的职能也不再主要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
因此,教师应转变传统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中也强调:“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
学会学习已成为未来生存的必要条件。
而在当今信息网络时代,学生很容易从各种开放的数据资源中获得信息和知识。
因此,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现成教科书上的知识,而是要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以及学会如何根据需要去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改形势下教师角色应如何转变
(专题辅导)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中学语文教学也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
当今的时代,是走向信息化、走向知识经济的时代,时代对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已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面对新的挑战如何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已成为广大教师面临的重大课题。
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正在努力探索着新时代、新方针下的中学语文新教学该如何找到一条更好的实践之路。
我认为:作为新时期下的教师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尽快转变自己的角色,以适应新课改的需要。
一、教学观念的转变
著名教改实践家李元昌曾说过:“教学方法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教育观念的转变,因为有怎样的教育观念,才会有这种观念下的教学方法。
”
第一、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新课程改革呼唤着新型的师生关系,课堂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空间;促进学生主动、和谐、个性发展的乐园;是探究知识的平台。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就是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课堂教学的积极心理氛围,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带领学生走向知识的殿堂,构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平台,使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
?
第二、多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关爱每一个学生。
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要关注学生的心理世界,将尊重植入的课堂,将真情注入的课堂,将关爱倾入学生的心灵,让每一个学生生活在阳光中。
教师在课堂中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建立平等对话的机制,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教师必须具备开放的思想,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这样才能适应新的社会变革。
教师只有在教育观念上跟上时代的步伐,在教学过程中明确自己的职责,在教育发展中加强自身的提高和发展,才能肩负起培养21世纪人才的重任,才不会被时代淘汰。
二、教学方法的转变
一个方法得体会让人终身受用,一个方法的失败会让人遗憾一辈子。
在学法上应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探索性学习。
有效的教学应该是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化与有效组合,应该与特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个性特点以及具体的教学环境相适合。
第一、注重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的世纪,需要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以提高民族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必须紧跟时代节奏。
教学手段需要更新,现代媒体教学融入课堂已成为必然。
多媒体教育通过利用现代媒体的形、声、色并茂,表现手法丰富多样,富于变化的优越性,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被最大限度的调动起来,使美术课堂真正做到寓教于美,美中育人。
第二、正确对待学生的差异。
适应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在适当的时间以适当的方式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帮助,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在安排学习任务及各项教学环节中,要尽量考虑学生的差异,分别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机会在各自特长的方面表现其领先的优势,让他们有机会“露一手”,并给予积极的评价,以使他们树立起自信心。
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能通过自己的思考、探索、实践等活动去获取知识,
三、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的角色应由传授者转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为引导者,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课堂教学的积极心理氛围,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
?
第一、从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要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帮助学生建构知识,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
第二、从管理者转变为参与者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并不是要把教师行为完全变成学生的学习行为,而是要把教师的教学行为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之中,在观察、倾听、交往中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走进学生的世界,学会用学生的眼光看世界,与学生一起分享感情与认识,尊重学生的差异、人格和选择,赞赏学生的闪光点,与学生一起寻找真理,并勇敢地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是挑战,更是机遇。
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新课标,内化新理念,切实、有效地实现三个转变,在教学中要勇于自我反思,探究自己的课堂教学,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在不断尝试反思性教学中,实现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创新,创建真正有活力的高效课堂。
总之,“一切为了学生”,这将是我们老师心中为之奋斗的目标。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要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做个民主型的教师,勇于做学生的“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以适应时代的发展,正如著名教育学
家傅道春教授说的:“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新课程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
新课程中的学生可能会改变他们的一生,新课程中的教师也将焕发出新的生命。
”
2014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