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生物上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六年级生物试题
本试卷共四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亲爱的同学们:
这份试卷包括选择题、判断题、连线题、填空和简答题。希望这份试卷能够伴你度过紧张、充实、愉快的60分钟,祝你成功!
一、选择题:(下列每题均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写在下面的答题栏内。每小题2分,共50分。)
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是宋代诗人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中的诗句,它主要描写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对鸭生活的影响?
A. 阳光
B. 江水
C. 温度
D. 空气
2.属于生物基本特征的是
A. 生物都能快速运动
B. 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C. 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D. 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
3.下列食物链中,正确的是
A. 草→蚱蜢→食草虫→蛇→鹰
B. 蚱蜢→草→食草籽的鸟→鹰→狐
C. 狐→鹰→食草虫→蚱蜢→草
D. 草→蚱蜢→食草虫→鹰→蛇
4.在研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所用的鼠妇的数量是
A. 一只
B. 两只
C. 三只
D. 十只以上
5.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下列各项能说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A. 夏天大雨过后,蚯蚓常常会爬出地面
B. 大树底下好乘凉
C. 鸟类迁徙
D. 沙漠中的仙人掌,叶退化成刺
6.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
A. 李时珍
B. 司马迁
C. 达尔文
D. 袁隆平
7.今年4月底,安徽阜阳等地发生了手足口病疫情,EV71病毒是引起该病的病原体之一。下列哪项表明该病毒属于生物
A. 由有机物组成
B. 具有细胞结构
C. 能在人体细胞内繁殖
D. 能在人体发病
8.动物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是
A. 液泡
B. 染色体
C. 线粒体
D. 叶绿体
9.已知四台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的倍数如下,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在视野中会看到细胞数目最多的镜头组合是
A. 5×、10×
B. 10×、40×
C. 15×、10×
D. 20×、35×
10.每个生物体都有一定的结构层次,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
A. 植物体→组织→器官→细胞
B. 细胞→器官→组织→植物体
C.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体
D. 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11.植物的根既能吸收土壤中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又能把其他不需要的物质挡在外面,这主要是由于
A. 细胞壁具有保护细胞的功能
B. 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C. 细胞膜具有保护细胞的功能
D. 细胞壁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12.下图为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图像,按发生分裂的先后顺序,它们的关系为
A. a→c→d→b
B. a→b→c→d
C. c→d→a→b
D. a→d→b→c
13.植物细胞有而动物细胞没有的结构是
A. 细胞壁、细胞膜、液泡
B. 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C. 细胞壁、细胞核、细胞质
D. 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
14.下列表示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正确的是
A. 二氧化碳和水
B. 二氧化碳和有机物
C. 有机物和氧气
D. 有机物和水
15.下列可以作为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的是
A. 藻类植物
B. 苔藓植物
C. 蕨类植物
D. 种子植物
16.藻类植物的结构特点是
A. 无根、茎、叶分化
B. 有根、茎、叶分化
C. 矮小,有茎、叶,无输导组织
D. 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17.绿色植物在白天能进行的作用有
A. 光合作用
B. 呼吸作用
C. 蒸腾作用
D. 三种作用都进行
18.“山上多植树,胜似修水库,有雨它能吞,无雨它能吐”,这条谚语形象的说明森林对环境的作用是
A. 净化空气
B. 过滤尘埃
C. 降低噪音
D. 涵养水源
19.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见过完整的西红柿果实可以保持很长时间,而果皮破损的西红柿会很快腐烂,说明果皮具有什么作用
A. 保护作用
B. 贮存营养
C. 分裂生长
D. 机械支持
20.植物是人类的食物来源之一。植物分为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四类,下列哪一种植物是我们常吃的藻类植物
A. 水绵
B. 小球藻
C. 紫菜
D. 衣藻
21.根尖有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四部分组成,其中吸收水分的主要是
A. 根冠
B. 分生区
C. 伸长区
D. 成熟区
22.完好无损的新鲜水果常用保鲜袋包裹,可延长储存时间,其主要原因是
A. 防止水分散失
B. 抑制呼吸作用
C. 减少果皮损伤
D. 保持适宜温度
23.“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这是大家都熟悉的歌咏春风绿柳的诗句。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