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三第3课 宋明理学”十年高考真题
历史必修三第3课 宋明理学”十年高考真题
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 B.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
C.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 D.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
23..(2013·广东高考·14)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
经典,开辟了传统秦汉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的融合时代。由此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国佛教、
精密深邃的佛教哲学,并对宋代理学和明代心学以深刻影响。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二次融合。
明代中期以来,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在传播西方宗教的同时,也带来了某些科学工艺。这
是中国文化第三次融合的开始。
——摘编自李良玉《新文化的起源》
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这一说法( )
A.强调了君主至尊的观念
B.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
C.呼应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 D.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6.(2018.4·浙江高考·6)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文明传承不仅从未
中断,而且内涵丰富。下表所列信息,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其后不断加封,到清代被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这种现象反映了( )
A.关羽的个人品德决定了民众崇拜的形成
B.历代皇帝的好恶决定着崇拜关羽的取向
C.对关羽的信仰“神”的地位
12.(2015·海南高考·5)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
B.儒 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
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
D.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
29.(2012·海南高考卷·6)宋代理学家周敦颐认为,“天以阳生万物,以阴 成万物。生,
仁也”。周敦颐在此所阐释的是( )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第3课宋明理学(名师制作优质作业)
第3课宋明理学[基础达标]1.“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
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答案 A解析由题干材料来看,其反映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的相互交流,结合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三教合一”,可知选A项。
2.(2018·淄博高二月考)韩愈在《论佛骨表》中说:“夫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
”据此可知,韩愈主张()A.援佛入法B.反佛崇儒C.融佛尊儒D.三教合一答案 B解析由“夫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明显可以看出韩愈反对佛教,大力提倡儒家学说,故本题答案选B项。
3.北宋大儒张载是理学创始人之一,他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体现了学者匡时济世的理想追求B.反映了理学以继承儒学正统为己任C.理学家具有反对君主专制的要求D.说明理学思想有利于稳固统治秩序答案 C解析“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反映了A,“为往圣继绝学”反映了B,“为万世开太平”反映了D,C与史实不符,理学家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专制。
4.下图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故事。
其求教内容最有可能是()A.因果轮回B.“天理”C.修炼养生D.“致良知”答案 B解析程颢、程颐是理学的重要代表人物,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求教的内容最有可能是理学方面的知识,故选B项。
A项是佛教主张;C项是道教主张;D项是王守仁的思想。
5.(2018·济宁高二质检)“反躬践实,穷理致知,传二程而分流;讲学授徒,著书立说,配十哲之永馨。
”这副对联所赞誉的学者是()A.周敦颐B.韩愈C.王守仁D.朱熹答案 D解析“穷理致知”“传二程”(即:二程的传人)都点明了赞誉的对象是朱熹,故选D项。
高中历史必修3第3课 宋明理学 Word版含解析
一、选择题1.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
这反映了()A.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B.儒、佛开始出现合流C.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D.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2.理学家王阳明强调“善念存时,即是天理”,“物无善恶”因而无需“为善去恶”。
由此判断,王阳明()A.反对穷理格物B.教人明辨善恶C.主张静心无为D.阐发禅宗学说3.梁启超说:“到了两宋,当然会产出儒佛结婚的新学派,加以那时候的佛家,各派都衰,禅宗独盛。
禅宗是打破佛家许多形式和理论,专用内观工夫,越发与当时新建设之道学相接近,所以道学和禅宗,可以说是宋、元、明思想全部的代表。
”其提及的“儒佛结婚的新学派”、“新建设之道学”是指()A.道家学派B.道教C.理学D.佛教禅宗4.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粲粲然满道也。
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chǔ)锭次,以纸钱置坟头。
”该材料中的习俗()A.起源于明朝中期B.仅流传于中国北方C.受外来文化影响D.受宗法制的影响5.“积之而后高,尽之而后圣:故圣人也者,人之所积也”。
与此观点最接近的思想家是()A.朱熹B.陆九渊C.李贽D.顾炎武6.明朝中后期,王阳明学说在中国士大夫中流行。
朝鲜来华使者对此不理解,认为“阳明敢肆己意,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
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①朝鲜使者以程朱理学为正宗②王阳明心学超越了理学范畴③王阳明与朱熹观点明显不同④王阳明心学是对儒学的叛逆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7.宋明理学家大多倡导“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
其目的是()①巩固封建统治②培养社会责任感③维护社会稳定④禁绝个人欲望A.①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8.《朱子语类》中记有“天理流行,触处皆是。
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课宋明理学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
第3课宋明理学一、选择题(1~10题为基础达标题,11~15题为能力提升题)1.(2018·常州高二检测)北宋理学家“二程”说:“天下之物,皆可以照理。
有物必有则,一物统有一理。
”这表明“理”是( )A.超时空的,完满的精神实体B.世界万物的总根源C.自然和社会的最高法则D.封建伦理道德之总称答案 C解析从题干中“有物必有则”,可以看出,理是一种法则,是自然和社会的最高法则,故C正确;其他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
2.宋代“二程”的思想对于儒学发展的意义在于:他们第一次以“天理”作为最高范畴,系统地整理了儒家学说,认为“凡事皆有理”而“万理出于一理”。
这从理论上确立了( )A.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B.儒家心学的统治地位C.儒家伦理学说的先天权威性D.理学作为统治思想的合理性答案 C解析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确立于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为汉武帝所接受,故A项错误;“二程”的思想属于程朱理学派别,与陆王心学有区别,故B项错误;“二程”所谓“天理”,实际上是从天理的高度论证了儒家的纲常礼教、伦理道德的合理性,故C项正确;题干要求从“理论上”而不是其实际作用,故D项错误。
3.(2017·宿迁高二期末)李约瑟称朱熹理学“反映了近代科学的立足点”,“和近代科学上所用的某些概念并无不同”。
他的主要依据是朱熹主张( )A.格物致知B.先理后气C.心即理也D.理气同源答案 A解析格物致知强调亲身实践获得真知,这与西方科学中实践精神不谋而合,A项符合题意,故A项正确;B、C、D 都是理学的内容,但不符合题意,故B、C、D错误。
4.(2017·泰州高二期末)朱熹认为:“为吾民者,父义,兄友,弟敬,子孝……以上同保之人今仰互相劝戒,孝顺父母,恭敬长上,和睦宗姻,周恤邻里,各依本分……保内如有孝子顺孙、义夫节妇,事迹显著,即仰具申,当依条旌赏。
其不率教者,亦仰申举,依法究治。
”该主张产生的直接效果是( )A.儒家思想开始成为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B.儒家的思想观念成为普通百姓的行为规范C.程朱理学成为北宋以后居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D.宋明理学成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法律制度答案 B解析儒家思想开始成为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是在汉代,故A项错误;“孝顺父母,恭敬长上”“和睦宗姻,周恤邻里,各依本分”说明三纲五常的作用,故B项正确;程朱理学成为居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是在南宋时期,故C 项错误;理学是思想,不是法律制度,故D项错误。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题:第3课 宋明理学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题:第3课宋明理学一、单选题1.元史以前的列女传,可以说是优秀女性的集成。
元朝以后就不同了,一是数量大增,《元史》收入了一百八十七个,《明史》则收入了三百零八个。
二是这些女性基本上都是所谓“贞、孝、节、烈”的典型。
这主要反映了()A.理学影响了国家法律B.理学思想的广泛影响C.妇女地位的大幅提高D.文化主流思想的变迁2.一般说来,任何一种哲学思想,在它的初创和发展时期,都具有一定的合理因素。
但一旦被统治阶级看中,当作统治阶级的御用工具,它就会变成僵化的教条,其中的合理因素也会被窒息。
程朱理学的演变正是如此。
下面不能说明材料观点的是()A.格物致知客观上有利于求科学之真B.重义轻利阻碍商品经济的转型发展C.理学取代儒学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D.官方哲学左右知识分子的治学态度3.明朝一位学者说:“自哲学家□以来,真理已经明白显示于世界。
我们不再需要什么著作,要做的只是实践。
”材料中的口指的是()A. 董仲舒B. 朱熹C. 王守仁D. 李贽4.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经过不断改造创新,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这主要由于()A. 儒学反映了广大民众的利益和要求B. 儒家思想是古代最进步的思想主张C. 佛、道与儒学较量后退出舆论阵地D. 儒家吸取各派学说以适应统治需要5.程颢程颐兄弟俩去朋友家赴宴,席间有歌妓助兴,弟弟程颐认为有辱斯文拂袖而退;而程颢却怡然自得,尽兴而归。
次日程颐责问程颢,程颢笑曰:“昨日‘座中有妓’而我‘心中无妓’,今日‘座中无妓’而你‘心中有妓’”。
程颐闻之,面带愧色而去。
这一故事实质上反映了()A. 程颢思想带有心学倾向B. 程颐主张知行合一C. 宋代市民文化繁荣D. 二程思想走向对立6.《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由此判断该作者应是()以求至乎其极。
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
2018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试题:3宋明理学
2018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试题:1.3宋明理学1.王阳明主张“内心反省”,克服“私欲”,以“致良知”,其本质意图是()A.克服程朱理学的弊端B.挽救封建统治危机C.修身养性,崇尚道德D.实现儒学的道德化2.朱熹提倡“格物致知”,王阳明则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以下对二者的评价中正确的是()A.二者所代表的理论体系没有任何共同之处B.二者的宇宙观是完全相反、背道而驰的C.二者都是对汉代儒学的继承和发展D.后者的思想主张与真理更加接近3.南宋朱熹说:“三纲五常,礼之大体,三代相继,皆因之而不能变。
”其思想主旨是()A.提倡尊卑有别的社会秩序B.继承发展古代传统思想C.希望社会和谐有序的发展D.维护传统道德价值体系4.从汉至唐,《孟子》一直被列入子部,到南宋时,《孟子》则被列入经部,成为儒家的第十三部经书。
元朝时,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地位仅次于孔子。
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民本思想深入人心B.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C.陆王心学日益兴起D.孟子在儒家中地位上升5.“开始把世界本原、社会、人生融为一体,使中国传统思想中有了更强的思辨色彩,这是一个了不得的成就,对后世有重大影响。
”这评价的应是()A.荀子思想B.董仲舒新儒学C.宋明理学D.维新思潮6.分化削弱宰相的权力,是古代中国皇帝实现个人专制的一贯做法。
宋代行使宰相权力的'中书门下”主要行使的是()D.财政权A.决策权B.行政权C.军政权2018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试题:1.3宋明理学7.朱熹说:〃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岂能无?〃〃同是事,是者便是天理,非者便是人欲。
如视听言动,人所同也。
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听言动,便是人欲。
〃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A.心即理也8.〃私欲〃与人的正当欲望是同一概念C.〃私欲〃是指那些超出了正当要求以及违反了社会规范的欲望D. 一概反对人的欲望8.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2010年高考历史浙江卷真题以及答案详解
2010年高考历史浙江卷真题以及答案详解12.论文的关键词对内容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
有一篇评价某历史人物的论文,关键词有“哲学家”“中庸之道”“逻辑学”等,该人物最有可能是A.孔子B.墨子C.普罗塔戈拉D.亚里士多德【解析】本题考查涉及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内容。
在三个关键词中,孔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在协调“仁”和“礼”的关系上主张遵循中庸之道,符合其中两个方面,排除A项。
墨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俭,只符合其中一个方面,排除B项。
普罗塔戈拉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也是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思想是“人是万物的尺度”,只符合其中一个方面。
亚里士多德是影响西方世界的伟大哲学家,在伦理学方面提出中庸理论,还创立了逻辑学,提出了著名的三段论,把逻辑学发展成为一门科学,所以D项为正确答案。
【答案】D13.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
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A.不以人助天B.制天命而用之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解析】本题为最佳选择题。
“制天命而用之”和“天行有常”是荀子的思想,排除B、D项。
选项A出自庄子《南华经》,原文是“不以心损道,不以人助天”,意指上古时的有识之士顺应自然,不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去破坏自然规律,或去影响自然,典型体现了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出自《道德经》,“刍狗”指古代祭祀时用草扎的狗,在祭祀之前,人们对它敬若神明,祭祀一结束,就被丢弃了。
这句话的意思是天地无所谓仁慈,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
主旨是建议人要效法天地的“无所谓仁,也无所谓不仁”的精神,养成这样的胸襟。
【答案】A14.农耕技术的发明与改进,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比较右侧两图,其中图8(1)所示的耕作技术始见于A.战国B.秦C.西汉D.东汉【解析】图(1)是东汉时期出现的一牛挽犁,图(2)是西汉时期出现的耦犁(二牛抬杠)。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3课 宋明理学 同步测试
2019-2019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同步测试一、单项选择题1.魏晋时期 ,孝道备受推崇 ,为亲人的复仇风气很盛 ,虽然法令禁止 ,但总体上对这种行为是默许甚至是褒奖的 ,这种情况在?孝义传?、?孝行传?、?孝友传?等史书中多有记载。
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主要原因是〔〕A. 新思潮冲击储家传统倍仰 B. 社会动乱 ,维护家族利益C. 国家分裂 ,法律受到破坏 D. 民族内迁 ,尚武风气盛行2.以下有关宋明理学的评述 ,正确的有①理学以儒家思想为根底 ,吸收佛、道思想而逐渐形成②朱熹是理学开展的集大成者③王阳明创立“心学〞 ,使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④理学和心学成为明清时期的官方哲学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3.以下各项中 ,属于明朝大儒王阳明提出的思想主张是A.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B. “天者 ,理也〞C. “饮食者 ,天理也;要求美味 ,人欲也〞D.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4.“人之一心 ,天理存 ,那么人欲亡;人欲胜 ,那么天理灭。
未有天理人欲来杂者。
学者须要于此体认省察之。
〞提出这一主张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是〔〕A. 董仲舒B. 程颢 C. 朱熹 D. 王守仁5.明代?宋元学案?中评述说:“宗朱〔熹〕者诋陆〔九渊〕为狂禅 ,宗陆者以朱为俗学 ,两家之学各成门户 ,几如冰炭矣。
……二先生同植纲常 ,同扶名教 ,同宗孔孟。
即使意见终于不合 ,亦不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此评述意在〔〕A. 说明理学和心学家理论和实践不一致B. 认为陆九渊的思想是佛教思想C. 劝说朱熹和陆九渊停止互相攻击对方D. 说明认识和实践之间的关系6.以下是?宋史?中出现的人名:焦守节、李克让、陈从信、赵安仁、钱端礼、张忠恕……由此可见 ,宋人取名深受当时哪一思想的影响〔〕A. 佛学B. 道学 C. 理学 D. 法学7.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 ,他的主张和奉献是①著有?四书章句集注? ②提出“理气论〞③提出“正君心〞④提出“致良知〞学说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8.北宋司马光说:“隋始置进士 ,唐益以明经等科……皆白投牒求试 ,不复使人察举矣。
高考历史 真题按课汇编 第3课 宋明理学 新人教版必修3
第3课宋明理学一、选择题2013年题组1.(2013·浙江文综·12)在人类文明史上,许多思想家对后世产生影响常常是通过教育的途径。
下列思想家中通过私学培养人才的有()①孔子②韩非③朱熹④亚里士多德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宋明理学,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解析】①孔子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③朱熹创办私学,书中虽未明确提及,但根人民版教材的“学习思考”得知,他的学说生前被官方诬为伪学,从而可知他不可能在“官学”培养人才。
朱熹曾在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等场所招徒讲学。
④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做过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的私人教师,晚年回到雅典后兴建了自己的讲习所——“吕克昂”学园。
②韩非子是法家代表人物,主张实行法治、提倡耕战,因此他不推崇文化知识,对私学采取简单消灭的办法。
《韩非子》的主张,后来被秦王朝接受作为文教法令规定下来,导致焚书坑儒禁绝私学的一场浩劫。
由此排除②。
【答案】C2.(2013·北京文综·15)秦汉以来儒家思想不断发展。
下列属于吸收外来文化因素、阐释儒家思想的著作是()①《春秋繁露》②《四书章句集注》③《儒林外史》④《孔子改制考》A.①② B.②④C.①③ D.③④【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解析】考查学生知识的识记、运用能力。
解题关键注意题干的限制性条件“吸收外来文化”。
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将儒家思想糅合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不是外来文化;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吸取佛、道思想形成,而佛教是外来文化;《儒林外史》是讽刺小说;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把西方的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为维新变法提供理论依据的著作。
故排除含有①、③的选项,即排除ACD,答案选B。
【答案】B3.(2013·福建文综·16)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第三课宋明理学检测题(含解析)
必修三专题一第三课宋明理学一、选择题1、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
这反映出唐代(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唐代儒、释、道三教发展状况。
材料只是讲皇帝对各教的态度,并没有反映各教真实的发展状况,故A项错误;武则天时,佛教地位在道教之上,不能说明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同时也说明此时佛教影响相对较大,故B、D两项错误。
材料既没有提到儒学受到过分吹捧,也没有提到儒学受到过分打击,因此儒学地位相对较稳固,故C项为正确答案。
答案C2、魏晋时期,老庄思想盛行,贵族士流兢习老庄。
晋殷仲堪说“三日不读《道德经》,便觉舌本间强”,这话当时是有代表性的。
由此推断出( ) A.社会动荡致道教流行 B.儒家思想遭到冲击C.信仰多元化倾向严重 D.道家思想成为正统解析:材料反映出魏晋时期道教流行,但不能推断其与社会动荡的关系,故A项错误;魏晋时期道教流行,儒家思想遭到冲击,故B项正确;材料只体现出魏晋时期道教流行,没有反映出信仰多元化倾向,故C项错误;道家思想受到重视,但并没有成为正统,故D项错误。
答案:B。
3、程颐认为:“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
”这段话的本质目的是( )A.维护封建等级秩序B.宣扬儒家伦理道德C.强调理为万物之本D.倡导建立和谐社会解析:材料的意思是做父母的应该慈爱,做子女的应该诚心尽孝道,做国君的应该仁爱,做臣子要做到恭敬。
这强调古代的等级制度,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故选A项。
答案:A4、明初制定的《大明律》对良贱通婚者的处罚规定十分严厉,然而至明代中晚期,朝廷的训令已成一纸空文,婚姻不问门第只论钱财的现象日益普遍。
这一变化反映了( )A.经济发展改变社会习俗B.君主专制统治日益弱化C.传统伦理道德彻底瓦解D.重农抑商政策难以为继解析: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是明朝商品经济的发展。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3课《宋明理学》高考真题
高考真题:第3课宋明理学一、选择题1.(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
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A.本质是善B.本质为恶C.非善非恶D.本善习远2.(2014•广东文综)《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府私塾老师说:“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
”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B.孔子权威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C.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D.《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3.(2014•大纲文综)明清时期,纂修族谱以尊崇人伦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名门望族、寒门小姓都以修谱为大事。
这一现象反映出()A.宗族观念受到人口流动的冲击B.宗族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C.理学成为维系宗族的思想基础D.先秦时期的宗法制度得以重建4.(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5.(2013•广东文综)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
这位思想家可能是()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陆九渊6.(2013•福建文综)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
”在此,朱熹()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B.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C.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D.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存天理,灭人欲”即理学家认为人的本质为善,但是私欲容易蒙蔽人的本性,所以要经过后天的学习提高个人修养,才能克服私欲,回归人的本性,由此可知B、C两项错误。
高中历史 1_3 宋明理学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3
第3课宋明理学第Ⅰ卷一、选择题。
本卷共12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题文】隋唐宋诸朝间屡屡举行的三教辩论大会,彼此之间的相互陈述与辩论。
这种现象的意义在于A.佛教开始居于主流地位B.道教开始居于主流地位C.促进了儒释道“三教合一”D.促进了无神论的发展【答案】C【解析】三教直接进行交流争论,促进了相互了解,在这个过程中相互吸收对方的优秀成果,促进了三教合一,结合时代背景也可以得出三教合一的结论,故选C项,不选ABD三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三教合一【题型】选择题【难度】较易2.【题文】宋代程颐认为:“帝王之道,教化为本”。
这是强调A.以德教化天下B.应加强法制建设C.心学不如理学D.格物致知【答案】A【解析】材料认为统治者治理天下要靠教化,而程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之一,其所说的教化即指用儒家思想道德进行教化,故选A项。
材料没有涉及法制建设、心学与理学的关系,不选BC两项。
“格物致知”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不选D项【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程朱理学【题型】选择题【难度】较易3.【题文】“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
”这句话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是A.“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B.“格物致知”C.“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D.“存天理,灭人欲”【答案】B【解析】从题干材料“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可知,材料表明获取“理”的方式是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故选B项。
AC两项是心学思想主张,不选AC两项。
D项是理学家朱熹的思想主张,但题干并未涉及天理与人欲的观点,不选D项。
【考点】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朱熹思想【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4.【题文】范文澜指出:汉武帝“更喜欢儒家的是‘三纲五伦说’”;朱熹在后世影响最大的著作是《家礼》,并且在他及其他理学家的影响下,南宋有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劝孝文》、《劝学文》、《谕俗文》等。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 第3课 宋明理学测试题
第一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题5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下图是嵩山少林寺“三教合一碑”(即“混元三教九流图赞碑”)上的一幅图画,从正面看是一位和尚的图像,即释迦牟尼,左侧头戴方巾者为孔子,右侧头后挽个发髻的是老子。
三教共存一碑,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一种社会思潮。
这一思潮A.开始出现在隋唐时期B.推动了宋代理学的产生C.体现佛教的主流地位D.体现三教合归佛的趋势【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
解读材料可知,材料主要反映三教合一的局面。
魏晋南北朝时期,三教合一的趋势开始出现,A项错误。
宋代理学吸取了佛教和道教思想,三教合一的局面推动了理学的产生,B项正确。
三教共存一碑,无法体现佛教的主流地位,且佛教处于主流地位与史实不符,C项错误。
三教合一的发展趋势是三教合归于儒,D 项错误。
2、明朝一位学者说:“自哲学家朱熹的时代以来,真理已明白地显示于世界。
我们不再需要什么著作,要做的只是实践。
”这里的“实践”主要是指()A.确立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B.遵从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C.改革科举取士的内容和形式D.维护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统治【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自哲学家朱熹的时代以来,真理已明白地显示于世界”。
这里的真理,就是朱熹说的三纲五常就是天理。
“我们不再需要什么著作,要做的只是实践。
”这里指的是“存天理、灭人欲”,恪守三纲五常,故选B。
ACD不符合题意主旨,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存天理、灭人欲”3、两宋时期,乡村伦理建设有两种形态:一种是张载弟子所创制的乡约,强调邻里互助与道德互勉;一种是朱熹所改进的乡村族约,主要是宗族内部的改过迁善教育。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两宋时期A.理学的理论化 B.教育的平民化C.社会的宗族化 D.儒学的社会化【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儒学的社会化。
同步精品课堂2024_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03课宋明理学练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宋明理学一、选择题1.从图一到图二,反映出A.程朱理学到陆王心学B.儒学道统确立与突破C.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化D.近代民主思想的产生【答案】C【解析】【详解】2.下图是电视连续剧《水浒传》“替天行道”剧照以及梁山“替天行道”108将木刻作品。
图片反映出的内容和下列吻合的是A.“仁政”学说B.“民贵君轻”学说C.宋明理学D.“经世致用”学说【答案】C【解析】【详解】“替天行道”是指代上天主持公道,这里的“道”是指正常的封建统治秩序,反映了宋明理学中的“存天理”的主见,故C项正确。
“仁政”学说、“民贵君轻”学说是孟子为统治阶级提出的施政思想,“经世致用”适用于学术领域,ABD三项与题干中的农夫起义无关,解除。
3.明朝天顺年间,山西的一个正五品官员刘翀娶了一个再婚的老婆,在重视贞节的当时是违反道德规范的,因此被人检举了,始终告到了京城。
就这么一件小事,就引得明英宗亲自干预,下令将刘翀逮捕来京城,下狱审讯,最终将刘翀削职为民。
这里的“道德规范”应是A.民族气节B.克己复礼C.宋明理学D.依法治国【答案】C【解析】【详解】【点睛】“娶了一个再婚的老婆”“最终将刘翀削职为民”是解题的关键。
4.明清之际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与宋明理学家在无私无畏、襟怀磊落等精神上一脉相承,但彼此又有巨大差异,最大差别是前者A.认为道驾驭在儒家而非皇帝手里B.批判帝王为无道之君C.否定帝权D.提倡法治和众治【答案】C【解析】【详解】5.佛教主见出家,本悖于“孝”的儒家伦理,但是东晋高僧慧远却提出“忠孝之意,表于经文”的论断。
这说明A.佛教起先动摇儒家的正统地位B.佛教传入中国后出现本土化趋势C.儒佛两家思想主见相互对立D.佛教进一步发展了儒家思想【答案】B【解析】【详解】“忠孝之意,表于经文”说明高僧慧远主见儒佛融合,体现出佛教传入中国后被儒家思想同化的特点,故B 项正确;佛教受到儒家思想的同化,并没有动摇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故A项错误;材料说明的是佛教思想和儒学的融合,不是对立,故C项错误;儒家思想是汲取佛教思想,不是佛教发展儒家思想,故D项错误。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宋明理学”真题汇总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宋明理学”真题汇总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课宋明理学1.(2012年全国新课标历史,27)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
”在此,王阳明(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答案】D2.(2012年海南卷历史,6)宋代理学家周敦颐认为,“天以阳生万物,以阴成万物。
生,仁也”。
周敦颐在此所阐释的是( )A.“仁”与万物生成的关系B.孟子的仁政思想C.阴阳互相依存的关系D.道家顺应自然的思想【答案】A3.(2012年海南卷历史,4)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
这反映出当时( )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B.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D.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答案】D4.(2012年广东文综历史,39)(27分)词语和概念的变化,可以为探究历史提供重要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问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对science的翻译经历了从‚格致‛到‚科学‚的用词变化。
中国古代本有‚科学‛一词。
如宋人文集中有‚处科学之兴,世为士者往往困于一日之程文,甚至于老死而或不遇‛之句。
明末清初,受古代‚格物致知‛的影响,时人将‚science‛音译为‚格致‛。
19世纪中叶后,‚研格致,营制造者,乘时而起‛,‚格致‛一词大量作用。
19世纪末,梁启超等效仿日本的做法,将‚science‛译为‚从事科学,讲求政艺。
‛民国初,学界还将science音译为‚赛因斯‛,意在强调科学的理性精神。
——摘自《近代汉字术语创制的两种类型》等材料二:随着‚代议制民主‛概念的形成和逐渐流传。
民主概念发生了重大的转化。
不仅古代‚直接民主‛是‚民主‛,而且近代‚间接民主‛也是‚民主‛。
历史6年真题分类(必修3)第3课 宋明理学
第3课宋明理学一、选择题2018年题组(2018·天津文综·1)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
”这一说法()A.B.C.D.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考点】儒家思想的发展【解析】结合材料信息可知,朱熹强调的是社稷应该为民而立、国家应该以民为本,这与孔子所宣扬的“仁”、孟子主张的“民贵君轻”一脉相承,因此这一言论体现了儒家的民本思想,故B项正确。
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属于程朱理学,但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程朱理学推动儒家思想新发展的表现是其提出“理气关系”“格物致知”和“正君心”等内容,D项错误,排除。
【答案】B2017年题组1.(2017·江苏单科·4)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
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
这种解释()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考点】宋明理学【解析】孔子提出的是“克己复礼”“为仁由己”,而朱熹是从“灭人欲”的伦理角度阐述“克己”的,这显然与孔子的原意有所不同,故D项正确;朱熹主张“存天理,灭人欲”,故A、B项错误;朱熹的思想是对孔子思想的发展,故C项错误。
【答案】D2.(2017·海南单科·2)“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下列各项中,最接近这一说法的是() AB.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C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考点】儒家思想的内涵。
【解析】材料的大致含义是:研究事物原理而后获得知识,获得知识而后意念诚实,意念诚实而后心志端正,心志端正而后提高自身修养,提高自身修养而后整顿好家庭,整顿好家庭而后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而后天下太平。
A项的意思是自我品行端正了,即使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行动起来;若自身不端正,即使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服从,符合题意。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专题一第3课明清儒学历年高考题汇编
C
(2014年海南文综历史)“礼之所去,刑之 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东 汉时的这一说法反映出当时 A.礼制观念淡化 B.儒法两家结合加深 C.崇尚法家思想 D.儒学独尊地位动摇
B
(2010高考广东文综15题)“人人 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 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 这首诗反了 A.孟子的“仁政” B.董仲舒的“独尊儒” C.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C
(2011年高考广东文综14题)“虎溪 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 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 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 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 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
A
(2008年广东高考5题)清风吹动 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 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 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在世界 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 似之处的思想家是( ) A.孔子 B.程颢 C.朱熹 D.王阳明
D
(2010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6 题)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 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A.“心外无物” 解析:此题考查解读信息、提炼观点的能力,王安 B.“天地为万物之本” 石认为先天的心理能力是从物质产生的,这种物质 就是形体。形体是“有生之本”。这种从“人是一 C .“夫形于天地之间也,物也” 个感觉体”出发的人性论,是唯物主义的命题。体 现了对探究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考查。 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
C
(2014年全国新课标1)人性是先秦 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 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 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A.本质是善 B.本质为恶 C.非善非恶 D.本善习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宋明理学1.(2020·江苏高考·4)孟子讲“觉”,佛教讲“悟”,程颢、程颐兄弟则将二者圆通。
北宋僧人契嵩认为儒和佛“心则一”,佛教“亦有意于天下国家矣,何尝不存其君臣父子”。
这反映出北宋A.儒学统治地位动摇B.儒学与佛教的融合C.理学成为官方哲学D.阳明心学影响深远2.(2020·全国Ⅰ卷高考·27)清代,纂修宗谱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每部宗谱均有族规、家训,其内容主要包括血缘伦理、持家立业、报效国家等。
这表明,宗谱的纂修A.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导向作用B.体现了儒家思想观念C.维持了士族家庭的血统纯正D.确立了四民社会结构3.(2019·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26)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其体现的主旨是()A.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B.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C.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D.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4.(2019·上海高考·6)理学家强调人对天理的自觉追求,具体修身方法是() A.克己复礼B.重义轻利C.天人感应D.正心诚意5.(2018·天津高考·1)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
”这一说法()A.强调了君主至尊的观念B.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C.呼应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D.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6.(2018.4·浙江高考·6)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文明传承不仅从未中断,而且内涵丰富。
下表所列信息,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A.②③①④B.②④③①C.③②①④D.④②①③7.(2018.4·浙江高考·7)思想家王守仁说:“夫良知者,即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不待学而有,不待虑而得者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
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
其主张()①重建儒学信仰②人人都有良知③无私则无心④道德自我完善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8.(2018.11·浙江高考·6)古代理学家所提倡的“慎思明辨,格物致知”,旨在强调() A.知行合一B.本心即天理C.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D.日积月累与循序渐进9.(2017·江苏高考·4)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
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
这种解释()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10.(2016·上海高考·8)诗歌创作往往受到时代思想的影响。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说理诗最有可能受哪种思想影响() A.孔孟思想B.黄老学说C.两汉经学D.宋明理学11.(2016·海南高考·7)关羽因其忠义勇武,被世人称颂,至宋徽宗时被封为“忠惠公”,其后不断加封,到清代被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
这种现象反映了() A.关羽的个人品德决定了民众崇拜的形成B.历代皇帝的好恶决定着崇拜关羽的取向C.对关羽的信仰符合官方意识形态的要求D.民众的信仰不断推高关羽“神”的地位12.(2015·海南高考·5)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
这反映了() A.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B.儒、佛开始出现合流C.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D.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13..(2015·北京高考·15)明朝中后期,王阳明学说在中国士大夫中流行。
朝鲜来华使者对此不理解,认为“阳明敢肆己意,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
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①朝鲜使者以程朱理学为正宗②王阳明心学超越了理学范畴③王阳明与朱熹观点明显不同④王阳明心学是对儒学的叛逆A.①② B.②③C.①③D.②④14.(2015·浙江高考·12)宇宙人生是永恒的话题。
中外思想家有的认为“宇宙便是吾心”,有的提出“万物始于水”,有的主张“心外无物”。
明确提出上述观点的人物有()①陆九渊②塞内卡③王守仁④泰勒斯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5.(2014·全国新课标卷Ⅰ高考·25)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
这反映出唐代()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16.(2014·全国新课标卷Ⅰ高考·26)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
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A.本质是善B.本质为恶 C.非善非恶D.本善习远17.(2014·浙江高考·12)如何对待物质需求,东西方思想家中有的认为“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有的甚至提出“去人欲”;也有的针锋相对:“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下列人物中,明确表达上述主张的有()①苏格拉底②亚里士多德③朱熹④李贽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18.(2014·广东高考·15)《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府私塾老师说:“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
”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B.孔子权威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C.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D.《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19.(2014·全国大纲卷·17)明清时期,纂修族谱以尊崇人伦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名门望族、寒门小姓都以修谱为大事。
这一现象反映出()A.宗族观念受到人口流动的冲击B.宗族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C.理学成为维系宗族的思想基础D.先秦时期的宗法制度得以重建20.(2013·浙江高考·12)在人类文明史上,许多思想家对后世产生影响常常是通过教育的途径。
下列思想家中通过私学培养人才的有()①孔子②韩非③朱熹④亚里士多德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1.(2013·北京高考·15)秦汉以来儒家思想不断发展。
下列属于吸收外来文化因素、阐释儒家思想的著作是()①《春秋繁露》②《四书章句集注》③《儒林外史》④《孔子改制考》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22.(2013·福建高考·16)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
在此,朱熹()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B.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C.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D.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23..(2013·广东高考·14)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
这位思想家可能是()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陆九渊24.(2013·全国新课标卷I高考·25)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25.(2013·山东基能·5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
下列属于唯物主义观点的是()A.物是观念的集合B.心外无物C.吾心即是宇宙D.原子是世界的本原26.(2012·全国课标卷·27)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
”在此,王阳明()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27.(2012·浙江高考卷·12)东西方先哲的思想,有的倾向哲理思辨,有的倾向实际功利。
其中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的是()①墨家学派的诉求②王阳明心学的主旨③智者学派的主张④百科全书派的共同追求A.①③B.②④C.①②④D.①③④28.(2012·海南高考卷·4)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
这反映出当时()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B.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D.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29.(2012·海南高考卷·6)宋代理学家周敦颐认为,“天以阳生万物,以阴成万物。
生,仁也”。
周敦颐在此所阐释的是()A.“仁”与万物生成的关系B.孟子的仁政思想C.阴阳互相依存的关系D.道家顺应自然的思想30.(2020·全国Ⅰ卷高考·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 分)材料关于宋代历史,海内外学者著述颇丰,叙述各有侧重,如《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中国思想与宗教的奔流:宋朝》《宋史:文治昌盛与武功弱势》等,这些书名反映了作者对时代特征的理解。
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自拟一个能够反映其时代特征的书名,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
(要求: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31.(2018·江苏高考·21)(12分)中国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力和生命力,儒家思想是传统文化的主体。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文化发生过三次历史性融合。
汉代学者对先秦文化进行了整理和发挥,这属于本土文化内部的综合提升。
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一次融合。
第二次是中国文化与佛教文化的融合,属于东方文化的局部交流。
随着佛教文化的渗入,特别是唐代玄奘大师从印度带回佛教经典,开辟了传统秦汉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的融合时代。
由此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国佛教、精密深邃的佛教哲学,并对宋代理学和明代心学以深刻影响。
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二次融合。
明代中期以来,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在传播西方宗教的同时,也带来了某些科学工艺。
这是中国文化第三次融合的开始。
——摘编自李良玉《新文化的起源》材料二佛教的禅宗一支,是儒学演进到宋明理学真正的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