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合集下载

新准则下所得税核算方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新准则下所得税核算方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无形资产计税基础= 取得成本一 按税法规定计算的累积
摊销额
其他资产计税基础= 取得成本
2 负债的计税基础= . 负债的账面价值一 未来期间按照税
M ea l r i a n n i l c u tn t l g c lFi a c a u Ac o n i g
法规定可予税前扣除的金额。() 1税法规定税前扣除标准的
固定资产计税基础= 取得成本一 按税法规定计算的累积 折旧额
( 新准则规定的方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资产 二) 负债表债务法是从资产负债表出发,分析造成税法计算的 应交所得税与会计计算的所得税费用差异原因:在某一时 点, 资产、 负债的会计账面价值与其税法规定的计税基础不 等, 使得会计资产、 负债在未来产生的经济利益流入或流出
1 .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是指在确定未来期间的应纳税所 得额时, 将导致产生增加应税金额的暂时性差异。() 1资产 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资产的账面价值是未来经济利 益的总流入, 计税基础是未来可税前扣除的总金额, 经济利 益总流人大于可税前扣除数, 将调增未来应税金额。() 2负
M e a l r c lFi nc a c untn t lu gi a na i lAc o i g
斯 准 则
徨 税 菝 算 法
资 产j 债 袤债 芬 i 【
彭 明 旺
财政部于20 年 2月 1 发布了 《 06 5日 企业会计准则第 和税法资产、负债在未来产生的经济利益流入或流出产生 差异( 由于在未来可以转回故是暂时性差异) 根据资产、 。 负 债的确认条件 , 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 并
度。
二、 新准则下所得税核算方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讲座资产负债表债务法fafm

讲座资产负债表债务法fafm
• 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帐面价值减去未来 期间计算应税所得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 额——即未来不可以扣税的负债价值。
一、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核算基 础——暂时性差异
• 1、永久性差异不会导致暂时性差异的产生。
• 永久性差异是指某一会计期间,由于会计制度和 税法在计算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口径不同,所 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
一、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核算基
础——暂时性差异
• 事实上,无论是通过利润表来确定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 异,还是通过资产负债表先确定暂时性差异,再反推出调 整差异额,其最后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的结果都应该是一 样的,都要和直接法计算的结果一致。
• 从此角度可以看出,通过利润表的收入、费用项目确定的 永久性差异与时间性差异,应该与通过资产负债表的资产、 负债项目确定的暂时性差异时点值之间有一定的联系(这 里要说明的是,这种联系不能简单地认为是等量关系,因 为永久性差异与时间性差异为期间值,而暂时性差异为时 点值,期间值和时点值显然不能简单地划等号)。
210000 150000 100000 60000 30000 10000 0
0
35000 70000 105000 140000 175000 210000
210000 175000 140000 105000 70000 35000 0
0
-25000 -40000 -45000 -40000 -25000 0
一、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核算基 础——暂时性差异
• 一种是根据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负债项目的账 面价值和依税法推出的资产、负债税基项目金额 分别进行对比反推确定,此方法确定的调整差异 额由于是按照年末的资产、负债时点值反推出, 因而年末时点的差异额被称为暂时性差异。此方 法由于要通过时点值来推出暂时性差异,在原理 上更难理解,因而在掌握上有一定的难度。此种 确定调整差异额(即暂时性差异)的方法正是资 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核算基础。

课程资料:资产负债表债务法(2)所得税会计的一般程序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1)

课程资料:资产负债表债务法(2)所得税会计的一般程序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1)

第一节所得税核算的基本原理一、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举例】某企业2×16年12月1日取得一批存货,成本为100万元。

2×16年12月31日,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万元。

税法规定,企业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在发生实质性损失时允许税前扣除。

2×17年该企业将上述存货全部对外销售,2×17年由税前会计利润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应纳税调整减少20万元,由此2×17年会少交所得税=20×25%=5(万元)。

站在2×16年12月31日考虑,由于此项存货的存在,以后会少交所得税5万元,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5万元。

即2×16年12月31日,存货的账面价值=100-20=80(万元),存货的计税基础为100万元。

由于存货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不一致,产生了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从而确认了递延所得税资产。

【举例】2×16年12月31日预提产品质量保证费用100万元,2×17年实际发生产品质量保证费用100万元。

税法规定,企业计提的产品质量保证费在实际发生时允许税前扣除。

2×17年由税前会计利润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应纳税调减100万元,2×17年少交所得税=100×25%=25(万元)。

站在2×16年12月31日考虑,以后会少交所得税25万元,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25万元。

即2×16年12月31日,负债(预计负债)的账面价值为100万元,负债(预计负债)的计税基础为0。

由于预计负债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不一致,产生了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从而确认了递延所得税资产。

二、所得税会计的一般程序所得税核算一般程序如下图所示:第二节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资产的计税基础◇负债的计税基础◇特殊交易或事项中产生资产、负债计税基础的确定所得税会计核算的关键在于确定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

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的确定,与税收法规的规定密切关联。

关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理解

关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理解

关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理解首先,对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来说,要计算递延所得税,分3步走:(1)计算在会计准则下有多少资产负债;(2)计算在税法下有多少资产负债;(3)比较两个口径的资产、负债差异。

(1)计算资产的账面价值按照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理论,资产的账面价值代表的是某项资产在持续持有及最终处置的一定期间内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总额。

什么意思呢?固定资产账面价值80万元,为企业带来的未来经济利益总额是多少?想一想,价值80万元的账面资产,可以在未来不断使用,直到使用到账面金额为0为止。

把一个资产从80万用到一文不值,受益的金额是多少?就是80万元,没错。

(2)计算资产计税基础说说定义里资产的计税基础。

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即某一项资产在未来期间计税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税前扣除的总金额。

我们主要关注最后一句话,计税基础,即某一项资产在未来期间计税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税前扣除的总金额。

什么意思呢?还是固定资产折旧的案例,若税法允许企业做加计扣除,今年扣除的金额是是40万元。

那么未来期间计税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税前扣除的总金额是多少?资产的计税基础:是100-40=60万元。

所以我们发现,其实谈资产的计税基础,按照定义探讨「某一项资产在未来期间计税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税前扣除的总金额」,究竟在谈什么呢?固定资产折旧的过程,是否就是在「不断增加按照税法规定税前扣除额的过程」?而这个增加过程的上限是什么?上限就是税法口径的“账面价值”。

大家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探讨资产的计税基础,就是在寻找税法口径的“账面价值”。

确认递延,要先计算会计和税法各自的“账面价值”差异,一个是“会计账面价值”,一个是“税法账面价值”。

(3)比较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的差异这时,会计认可的账面价值是80万元,税法认可的税法口径计税基础是60万元。

账面价值>计税基础的差异是20万元。

所得税的会计处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所得税的会计处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3)当年度发生研究开发支出1250万元,其中750 万元资本化计入无形资产成本。税法规定企业发生 的研究开发支出可按实际发生额的150%加计扣除, 假定所开发无形资产于期末达到预定使用状态。
(4)违反环保法规定应支付罚款250万元。 (5)期末对持有的存货计提了75万元的存货跌价 准备。
项目
账面价值 计税基础
账面价值=500万元 计税基础=500-0=500万元
3. 暂时性差异
(1)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 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应税金额的暂时性差异,即在 未来期间不考虑该事项影响的应纳税所得额的基础 上,由于该暂时性差异的转回,会进一步增加转回 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额。
例:(1)固定资产
以各种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初始确认时按照会 计准则规定确定的入账价值基本上是被税法认可 的,即取得时其账面价值一般等于计税基础。
固定资产在持有期间进行后续计量时,由于会 计与税收规定就折旧方法、折旧年限以及固定资产 减值准备提取等处理的不同,可能造成固定资产的 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异。
项目
存货 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原价 减:累计折旧 减:固定资产
减值准备 固定资产账面
4.就企业当期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按照适用的税 法规定计算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将应纳税所得额与 适用的所得税税率计算的结果确认为当期应交所得 税。
5.确定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利润表中的所得 税费用包括当期所得税(当期应交所得税)和递延 所得税两个组成部分,企业在计算确定了当期所得 税和递延所得税后,两者之和(或之差),是利润 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所得税费用=650+131.25=781.25万元
借:所得税费用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与损益表债务法比较浅析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与损益表债务法比较浅析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与损益表债务法比较浅析一、引言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是财务报表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它们分别关注企业的资产负债状况和利润状况。

在企业的债务方面,两种报表给出的解决方案是截然不同的。

本文将对这两种债务管理方式进行比较分析,并列举一些案例加以说明。

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1、基本概念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指企业以资产负债表作为管理企业负债的工具。

它的核心思想是通过有效的负债结构管理,降低企业的风险并为企业提供更可持续的发展。

2、管理方式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关键是管理企业的负债结构。

具体做法是通过精细的债务分类,确定负债的性质和来源,制定合理的偿债计划,优化资本结构,并确保能够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

这种管理方式在企业的长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优点(1)减轻企业的经营风险通过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企业能够对负债结构进行全面分析和管理,从而减轻经营风险和避免财务风险,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2)有效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通过合理管理企业的债务结构,企业可以提高融资的能力,从而更好的推进企业的发展和扩张。

4、缺点(1)对债务的管理,使企业采取保守策略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侧重于控制企业的债务风险,因此可能会导致企业采取保守策略,错失一些良好的投资机会。

(2)对债务规模的限制过大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主要是以企业当前的负债情况为基础,对企业未来的债务情况限制力度不够,可能会限制企业的融资能力和发展空间。

三、损益表债务法1、基本概念损益表债务法是指企业以损益表作为管理企业债务的工具。

它以企业每年实现的利润状况为依据,掌握企业的债务情况,从而分析和管理企业的债务状况。

2、管理方式损益表债务法的主要管理方式是通过盈利和经营状况来评估企业的债务情况。

企业需要将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进行合理的划分,并分析每年的收入和成本,确定企业当前的经营状况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3、优点(1)更加注重企业的盈利情况损益表债务法以企业的盈利情况作为衡量企业债务的依据,更能直接地反映企业现实的状况。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通俗理解举例说明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通俗理解举例说明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通俗理解举例说明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一项法律法规,用于规范企业或个人在经济活动中的债务和资产情况。

通俗来说,它是一份记录了你拥有和欠债的清单。

举例来说明,假设小明是一名个体户,他经营着一家小超市。

他决定浏览一下他的资产负债表,以了解自己当前的经济状况。

以下是他的资产负债表的示例:资产:
1. 现金:5000元
2. 库存商品:10000元
3. 账户余额:2000元
4. 固定资产:60000元(例如,冷柜、货架等)
总资产:77000元
负债:
1. 供应商欠款:3000元
2. 银行贷款:15000元
3. 个人借款:5000元
总负债:23000元
根据这个例子,小明的资产总值为77000元,而他的负债总额为23000元。

资产减去负债(77000元 - 23000元),小明的净资产为54000元。

这个简单的例子说明了资产负债表的基本概念和用途。

它使小明能够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资产和负债情况,以帮助他做出更好的经济决策。

通过定期更新资产负债表,小明可以轻松地跟踪他的财务状况的变化并制定相应的策略。

总的来说,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一种帮助企业或个人管理和控制负债的法律规定。

它对于财务管理至关重要,有效地规范了债务的计划和还款,以及资产的管理和发展。

这样,个体户和企业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经济状况,并做出明智的金融决策。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一种管理企业负债的规定。

它的基本原则是明确企业负债的来源、用途、管理和支付情况,以及分析和评估企业的偿付能力。

目的在于督促企业对负债有责任的管理,确保企业在持续性经营和可控风险环境下安全操作,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实施的基本原则可分为三大方面:一是用途原则,即企业在获得贷款后,能够明确使用贷款的用途;二是安全原则,即企业使用贷款时,要注意保护贷款人的利益;三是还款原则,即企业要按照约定的时间还款。

首先,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要求企业在选择财务投资项目时,需要考虑投资的杠杆率、投资的风险和投资的期限等因素,以确保企业以合理的回报支付债务。

其次,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要求企业应实施有效的资本结构管理,选择和优化财务架构,确保合理的杠杆和负债投资,控制负债总额、占比和期限。

此外,企业还应实施资本管理,建立有效的负债流程,按照财务规定,定期审计企业负债及违约风险,跟踪和监督指定的负债还款情况,以确保企业偿还负债能力。

此外,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还要求企业必须制定财务指标考核体系,确定企业负债、负债成本及偿付能力等指标,并定期评估指标状况,以确保企业负债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最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还要求企业采取相应的负债和财务管理措施,在合理的经济情况下履行负债义务,避免投资过多承担不必要
的债务负担,以及制定有效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机制。

综上所述,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宗旨在于规范和管理企业的债务,防止企业以不当方式借款,以及限制企业负债规模,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和永续经营,充分发挥公司资源的效益和企业活力,最终实现企业价值的有效利用。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与损益表债务法比较分析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与损益表债务法比较分析

让知识带有温度。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与损益表债务法比较分析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与损益表债务法比较分析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中采纳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鉴于我国实务界对该法相对比较生疏,本文将对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介绍,并将其与大家熟识的损益表债务法进行比较分析。

一、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概述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指按估计转回年度的所得税率计算其纳税影响数,作为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一种方法。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从临时性差异产生的本质动身,分析临时性差异产生的缘由以及对期末资产、负债的影响。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确认全部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1、计税基础。

计税基础是税务当局规定的、计税时归属于某项资产或负债的金额。

详细而言,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根据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

假如计税基础小于账面金额,产生应纳税临时性差异,反之则产生可抵扣临时性差异。

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将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根据税法规定可以抵扣的金额。

假如该负债的部分或全部金额可在将来期间抵扣应税经济利益,这一将来期间可抵扣金额构成可抵扣临时性差异;假如该负债在将来期间不行抵扣应税经济利益,则该负债的税基就等于其账面金额,不产生临时性差异。

2、临时性差异。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对临时性差异定义为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未作为资产和负债确认的项目,根据税法规定可以确定其计税基础的,该计税基础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也属于临时性差异。

举例说明资产的临时性差异:某一外资企业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价税合计共为10万元,另支付运费和保险费为1万元,会计上对其处理:将价税合计和运费等作为该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而税法上只将价税合计确认为该第1页/共2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资产的入账价值,并将其作为提取可在税前扣除的折旧的基础,此时该项业务产生的临时性差异为:11万元-10万元=1万元。

通俗解读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通俗解读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通俗解读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必须使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以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时: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税率应纳税所得额:税前会计利润±纳税调整增加(减少)额所得税费用=当期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递延所得税=当期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增加+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少-当期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减少-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增加借记“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负债减少数)”、“递延所得税资产(资产增加数)”,贷记“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当期所得税)”、“递所得税负债(负债增加数)”、“递延所得税资产(资产减少数)”。

应付税款法充分体现了会计人表里如一地听税务机关的话,"所得税费用"与"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完全一致。

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表现出会计人的纠结,交税时听税务机关的话,做账时,坚决不同意将所得税费用与应交税费一致;因此,就设计出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两个科目。

所以就有了如下的说法:从企业的资金占用角度来看,若递延所得税负债项目有余额,相当于占用税务机关的资金,短期内减少了企业的现金流出,相当于企业的一笔融资,对企业有利;若递延所得税资产项目有余额,相当于当期向税务机关多交税,虽然未来可抵扣而少交税,但当期属于企业的资金占用。

其实这些都是准则制定者人为虚构出来的!第一,现实中,税务机关怎么会允许企业占用税务机关的资金呢?第二,现实中,企业向税务机关多交税,后续的抵扣,只是人为计算出来的。

递延所得税负债,不就是所谓的“少交纳”的税费吗?会计上将所得税费用多计,只好预提一个递延(所得税)负债;同理,一个递延所得税资产,不就是所谓的“多交纳”的税费吗?会计上将所得税费用少计,只好设计一个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出来。

递延所得税负债:出来混的,迟早要还的。

正是由于递延所得税资产项目,有时净利润大于利润总额,因为所得税费用可能为负数。

会计经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会计经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的情况下,企业一般应于每一资产负债表日进行所得税核算。

发生特殊交易或事项时,如企业合并,在确认因交易或事项产生的资产、负债时即应确认相关的所得税影响。

企业进行所得税核算时一般应遵循以下程序: 1.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确定资产负债表中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外的其他资产和负债项目的账面价值。

 2.按照会计准则中对于资产和负债计税基础的确定方法,以适用的税收法规为基础,确定资产负债表中有关资产、负债项目的计税基础。

 3.比较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存在差异的,分析其性质,除会计准则中规定的特殊情况外(说明了并不是所有的暂时性差异都形成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分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定该资产负债表日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应有金额(期末余额),并与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余额相比,确定当期应予进一步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金额或应予转销的金额(发生额),作为构成利润表中所得税费用的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

 注: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发生额的对应科目有商誉、资本公积、所得税费用。

 4.按照适用的税法规定计算确定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将应纳税所得额与适用的所得税税率计算的结果确认为当期应交所得税,作为利润表中应予确认的所得税费用中的当期所得税部分。

 5.确定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包括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两个组成部分。

企业在计算确定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后,两者之和(或之差),即为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注意关键: (1)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如何确定; (2)并不是所有的暂时性差异都能形成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 (3)资产负债表观点,按照暂时性差异确定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是余额而不是发生额; (4)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发生额的对应科目有商誉、资本公积、所得税费用;应交税费所得税对应的科目一定是所得税费用。

简述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一般程序

简述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一般程序

简述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一般程序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包括以下一般程序:
1.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向债务人发出催收通知书,要求债务人在规定的期限内偿还债务。

2.如果债务人未能按时偿还债务,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将会启动法律程序,在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债务人承担法律责任。

3.法院将会发出传票通知,要求债务人到法院进行答辩。

4.债务人可以通过律师或者自己进行辩护,对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提出的索赔要求进行申辩。

5.法院将会对案件进行审理,并根据法律判断是否应该支持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提出的索赔要求。

6.如果法院支持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索赔要求,债务人必须按照判决或和解协议进行偿还。

7.如果债务人仍然不能按照判决或和解协议进行偿还,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申请强制执行。

简述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含义

简述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含义

简述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含义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指一种法律规定的财务报表,用于记录企业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等信息。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企业管理者和投资者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核心内容是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个方面的信息。

其中,资产是指企业拥有的所有物质和非物质的资源,包括现金、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负债是指企业需要向外部借款或支付的所有款项,包括应付账款、应付利息、应付工资等。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所有者对企业的所有权和权益,包括股本、留存收益等。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资产和负债的平衡关系。

根据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企业的资产总额必须等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总额。

这意味着企业必须保持资产和负债的平衡,以确保企业的财务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还包括一些其他的信息,如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负债比率等。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和投资者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健康程度,从而更好地制定战略和决策。

总之,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企业财务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它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和投资者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同时,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也可以帮助企业保持财务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简单比较利润表债务法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简单比较利润表债务法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定义:对暂时性差异进行核算的方法。 由于会计准则对资产与负债的价值认 定与税法的认定存在差异,导致经济利 益在本期及后期流入与流出之间会计 认定和税法认定的不同,并由此产生对 所得税费用影响的不同。
特点
:(1)以资产负债表为基础,注重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 之差。 (2)除反映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数外,还反映其他 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数。 (3)“递延税款“账户含义表现为直接性。在资产负 债表债务法下,不仅暂时性差异也通过 “递延税款”账户核算。
特点:
(1)以利润表为计税基础,注重损益计算 的会计与税法差异。在利润表债务 法下,以“收入/费用”观定义收益。 在计算所得税时,要逐项分析收入与 费用两项要素的会计与税法差异,并 将这些差异对未来所得税的影响看 作是对本期所得税费用的调整。
(2)只反映可转回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 影响数。 (3)“递延税款”账户含义具有多样性。
资产的减值准备
• 会计上规定期末应对各种资产按成本与市 价孰低法计价 • 而税法上只承认坏账准备,对其他的各项 减值准备均不予承认;即使是坏账准备, 对估计的方法、比例与范围也作了较明确 的限制性规定。
资产的收益处理
• 会计上对与投资相关的收入要求区分不同 情况,有的作为收回债权处理,有的作为 收回投资成本处理,有的则作为当期损益 处理 • 而税法一般都要求作当期投资收益处理, 并按规定计算纳税。
会计与税法规定之间的差异:
(一)关于资产方面的差异 (二)关于负债方面的差异 (三)关于所有者权益的差异 (四)关于收入的差异 (五)关于费用的差异 (六)关于利润的差异
(一)关于资产方面的差异
• • • • 1.资产的入账价值 2.资产的折旧与摊销 3.资产的减值准备 4.资产的收益处理

简述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简述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原理与应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一种会计方法,它要求企业根据预期税率对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进行调整。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暂时性差异较大的企业。

本文将介绍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一、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原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指企业根据暂时性差异产生的本质进行分析,当税率变动或税基变动时,必须按预期税率对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进行调整。

其原理如下:1. 当暂时性差异产生时,企业应该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

递延所得税资产是指由于时间性差异导致的未来期间减少的所得税,而递延所得税负债是指由于时间性差异导致的未来期间增加的所得税。

2. 当税率变动或税基变动时,企业应该根据预期税率对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进行调整。

预期税率是指企业根据当前税法规定和未来预期经济状况计算出的税率。

3. 企业应该根据资产负债表上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余额进行调整。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强调资产负债表的重要性,因此企业应该首先确定资产负债表上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余额,然后根据预期税率进行调整。

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应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主要适用于暂时性差异较大的企业。

暂时性差异是指由于时间性差异或永久性差异导致的资产或负债的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异。

如果企业的暂时性差异较大,则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更为合适。

在应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时,企业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企业应该根据当前的税法规定和未来预期经济状况计算出预期税率。

2. 企业应该根据资产负债表上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余额进行调整。

3. 企业应该定期对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进行调整,因为税率变动或税基变动可能会导致暂时性差异的变化。

4. 企业应该谨慎处理暂时性差异,因为暂时性差异可能会导致企业的利润减少或增加。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一种重要的会计方法,它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处理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名词解释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名词解释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名词解释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一种财务报表,它提供了一个公司的财务状况的完整概述。

它显示了一个公司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组合,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一种重要的财务报表,它可以帮助投资者和分析师更好地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主要内容包括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资产是指公司拥有的财产,包括现金、存货、固定资产和其他资产。

负债是指公司拥有的债务,包括长期债务、短期债务和其他债务。

所有者权益是指公司的股东拥有的权益,包括股本、盈余公积和其他权益。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目的是帮助投资者和分析师更好地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

它可以帮助他们识别公司的财务风险,并评估公司的财务状况。

它还可以帮助他们识别公司的财务优势和劣势,以及公司的财务状况如何变化。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也可以帮助公司管理财务风险。

它可以帮助公司识别财务风险,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管理风险。

它还可以帮助公司识别财务机会,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利用这些机会。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一种重要的财务报表,它可以帮助投资者和分析师更好地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并帮助公司管理财务风险和利用财务机会。

它可以帮助公司更好地管理财务,并为公司的未来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企业在一定期间所实现的赢利或亏损,必然表现为资产和负债的变动,收入有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相伴随, 成本费用地减少企业资产或增加负债。资产和负债变动引起利润的情况不外于以下4种:
(1)资产增加,负债不变,表明企业取得了利润;
(2)资产不变,负债减少,同样表明企业获得了利润;
(3)资产和负债都增加,但资产增量大于负债增量,表明企业获得了利润;
步骤二,根据资产和负债计税基数与账面价值的不同,来确定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或可抵减暂时性差异。
步骤三,根据应纳税或可抵减暂时性差异来计算确定并计入“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
步骤四,根据“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来调整“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本期应交 所得税+本期发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一本期发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收益表债务法下,所得税计算公式为:当期所得税费用=纳税所得X适用税率±递延税款。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下,暂时性差异所反映的是累计的差额,而非当期的差额,首先根据暂时性差异计算出期初和期末的递延所得税负 债(或资产),然后倒挤出本期所得税负债(或资产)。其计算公式为:当期所得税费用=本期应交所得税+(期末递延 所得税负债-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一(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由于收益表债务法已被大家 所熟悉,这里重点介绍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会计处理。
因此,确定利润可采用两种方法,即资产负债表法和损益表法。两者的方法不同,但结果应当一致。
理论基础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理论基础是资本维持观,即只有在原资本已得到维持或成本已经弥补之后,才能确认损 益。资本维持又分财务资本维持和实体资本维持(Financial capital maintenance and Physical capital maintenance)两种观点:前者认为,资本应视为一种财务现象,即包括由所有者投入企业的资源,收益就是一 种实物现象,它所代表的是一种实际“生产能力”,企业资产超过原“生产能力”的部分即为收益。这两种观点 还有一个重要的区别就是一定期间价格变动对持有资产和负债影响和处理上。按照财务资本维持观点,价格对资 产与负债的影响应该加以确认,它们在性质上高于持有利润或损失,可包括于资本报酬之中;而在性质上属于资 本保持的调整,应直接纳入业主权益,而不能列入收益。

_资产负债表债务法(2),所得税会计核算的一般程序,资产的计税基础

_资产负债表债务法(2),所得税会计核算的一般程序,资产的计税基础

第一节所得税核算的基本原理一、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所得税会计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的差异分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一期间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二、所得税会计核算的一般程序第二节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一、资产的计税基础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

资产的计税基础本质上就是税收口径的资产价值标准。

通常情况下,资产在取得时其入账价值与计税基础是相同的,后续计量过程中因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与税法规定不同,可能造成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异。

(一)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实际成本-会计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税基础=实际成本-税法累计折旧【提示】一般而言,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在税法上是认可的,因此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标准一般不存在差异。

二者的差异通常来自于以下两个方面:1.折旧方法、折旧年限等不同产生的差异;2.因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产生的差异。

【随堂例题】某企业固定资产税法规定最低折旧年限为10年,而会计按5年计提折旧。

典型的暂时性差异(可抵扣)。

【随堂例题】某企业固定资产会计折旧年限与税法规定一致,2×17年年末企业对其进行减值测试,计提减值准备20万元。

典型的暂时性差异(可抵扣)。

【例20-1】A企业于20×6年12月20日取得的某项固定资产,原价为750万元,使用年限为10年,会计上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净残值为零。

税法规定该类(由于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较快的)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的折旧可予税前扣除,该企业在计税时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净残值为零。

20×8年12月31日,企业估计该项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为550万元。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数学表达式探析(一)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数学表达式探析(一)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数学表达式探析(一)一、构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数学表达式所涉重要概念解读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数学表达式的构建必须建立在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有密切相关的基本概念之上。

下述若干概念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数学表达式的构建有着不可割裂的联系。

(一)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是各项资产的账面净值计提减值准备后的余额。

注意资产账面价值与资产账面原值、资产账面净值之间的区别:资产账面原值是各资产账户累计结余的金额。

资产账面净值是资产账面原值扣减累计折旧(摊销)后的余值。

“资产账面价值=资产账面净值-相关资产减值准备”,“资产账面净值=资产账面原值-累计折旧(累计摊销)”,“计税基础分为资产计税基础和负债计税基础”。

资产计税基础,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的过程中,就计缴企业所得税而言可从流入企业的任何所得利益中予以抵扣的金额,即未来不需要缴税的资产价值。

“资产计税基础=按税法规定在未来使用或处置资产时作为成本费用可于税前列支的金额”,通常情况下,资产进入企业时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是相等的,但在后续各会计核算期间因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规定与税法规定不同,才造成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产生差异。

例如,一项存货的原值为100000元,已经计提跌价准备4000元,账面价值为96000元,在未来销售过程中可以抵扣应税经济利益的成本是100000元,存货的计税基础是100000元。

负债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

“负债计税基础=负债账面价值-该负债在未来期间税前可以抵扣的金额”。

例如,本期账面金额为10000元的应付工资,本期计税时相关的费用已抵扣,未来期间支付后不得再从应税所得中重复抵扣,这笔负债在未来期间可予税前列支的金额为0,故该应付工资的计税基础是10000元。

这时,负债账面价值与负债计税基础相等,没有暂时性差异。

账面价值为会计概念,计税基础为税法概念,二者不相等时便产生暂时性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本文是对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分析,对这种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的学习起到帮助。

所得税核算程序如下图所3.1、资产的计税基础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的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

资产的计税基础为某一项资产在未来期间计税时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

资产的计税基础=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某一资产负债表日的计税基础=成本-以前期间已税前列支的金额3.2、负债的计税基础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

负债的确认与偿还一般不会影响企业的损益,也不会影响其应纳税所得额,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为0,计税基础即为账面价值。

例如,企业的短期借款、应付账款等。

但是,某些情况下,负债的确认可能会影响企业的损益,进而影响不同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使得其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之间产生差额,如按照会计规定确认的某些预计负债。

负债的计税基础,指其账面价值减去该负债在未来期间可予税前列支的金额。

负债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按照税法规定可税前列支的金额一般负债的确认和清偿不影响所得税的计算,差异主要是因自费用中提取的负债3.3、暂时性差异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

根据暂时性差异对未来期间应税金额影响的不同,分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某些不符合资产、负债的确认条件,未作为财务报告中资产、负债列示的项目,如果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确定其计税基础,该计税基础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也属于暂时性差异。

(一)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应税金额的暂时性差异。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通常产生于以下情况:1.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例如:A公司2010年1月1日买入交易性金融资产100万元,2010年12月21日公允价值为120万元。

公司站在2010年12月31日看资产的账面价值为120万元,即按照准则规定以后可以往费用里计120万元,计税基础100万元,即按照税法规定以后可以往费用里计100万元,所以会增加以后的应纳税所得额,即纳税调增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由于此项资产的存在以后给税务机关多缴税,所以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2.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例如:某公司进行融券业务,2010年12月1日向某证券公司借入某只证券进行卖空,卖出价格为100万元。

2010年12月31日此交易性金融负债公允价值为90万元,公司站在2010年12月31日看交易性金融负责的账面价值为90万元,计税基础为100万元。

2011年1月10日买入该债券还给证券公司时价格是90万元,税上要求纳税调增。

2010年12月1日借:银行存款 100万贷:交易性金融负责 100万2010年12月31日借:交易性金融负责——公允价值变动 10万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0万2011年1月10日借:交易性金融负责 100万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0万贷:银行存款 90万交易性金融负责——公允价值变动 10万投资收益 10万2011年1月10日税法说原来卖的时候是100万元,现在买的时候是90万元,这个差要纳税调增,所以2010年12月31日的时候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可抵扣金额的暂时性差异。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一般产生于以下情况:1.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2.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三)特殊项目产生的暂时性差异1.未作为资产、负债确认的项目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某些交易或事项发生以后,因为不符合资产、负债的确认条件而未体现为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或负债,但按照税法规定能够确定其计税基础的,其账面价值零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也构成暂时性差异。

如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除另有规定外,不超过销售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向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该类费用在发生时按照会计准则规定即计入当期损益,不形成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但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确定其计税基础的,两者之间的差额也形成暂时性差异。

2.可抵扣亏损及税款抵减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对于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结转以后年度的未弥补亏损及税款抵减,虽不是因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同产生的,但本质上可抵扣亏损和税款抵减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具有同样的作用,均能减少未来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视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在符合确认条件的情况下,应确认与其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3.4、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和计量(一)一般原则企业在确认因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时,应遵循以下原则:除企业会计准则中明确规定可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情况以外,企业对于所有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均应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除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以及企业合并外,在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同时,应增加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例如:A企业于20×7年12月6日购入某项设备,取得成本为500万元,会计上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使用年限为10年,净残值为零,因该资产长年处于强震动状态,计税时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列折旧,使用年限及净残值与会计相同。

A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

假定该企业不存在其他会计与税收处理的差异。

分析:20×8年资产负债表日,该项固定资产按照会计规定计提的折旧额为50万元,计税时允许扣除的折旧额为100万元,则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450万元与其计税基础400万元的差额构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企业应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20×8年12月31日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450-400)×25%=12.5(万元)借:所得税费用 12.5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12.520×9年12月31日资产账面价值=500-500÷10×2=400(万元)资产计税基础=500-500×20%-400×20%=320(万元)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400-320)×25%=20(万元)借:所得税费用 7.5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7.5(二)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情况有些情况下,虽然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产生了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但出于各方面考虑,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不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主要包括:1.商誉的初始确认商誉=合并成本-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若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则减少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增加商誉,由此进入不断循环状态。

例如:A企业以增发市场价值为15 000万元的自身普通股为对价购入B企业100%的净资产,对B企业进行吸收合并,合并前A企业与B企业不存在任何关联方关系。

假定该项合并符合税法规定的免税合并条件,交易各方选择进行免税处理,购买日B企业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及其计税基础如表19-2所示:分析:B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预期在未来期间不会发生变化,该项交易中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及商誉的金额计算如下: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12 600递延所得税资产(750×25%)187.5递延所得税负债(4 125×25%)1 031.25考虑递延所得税后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 11 756.25商誉 3 243.75企业合并成本15 000另外:不考虑递延所得税的商誉=15 000-12 600=2 400(万元)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187.5贷:商誉 187.5借:商誉 1 031.25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1 031.25考虑递延所得税后的商誉=2400-187.5+1031.25=3243.75(万元)因此,企业合并时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对应科目为商誉。

因该项合并符合税法规定的免税合并条件,当事各方选择进行免税处理的情况下,购买方在免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有关资产、负债应维持其原计税基础不变。

被购买方原账面上未确认商誉,即商誉的计税基础为零。

该项合并中所确认的商誉金额3 243.75万元与其计税基础零之间产生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按照准则中规定,不再进一步确认相关的所得税影响。

原因如下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 递延所得税资产- 递延所得税负债↑↑……↑可辨认资产、负债公允价值↓↓……↓商誉↑↑……↑企业合并成本(固定)如果因为商誉而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使得递延所得税负债增加,因为企业合并成本不变,继而商誉增加,然后因为商誉增加又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如此循环,没有终结,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准则规定,不再进一步确认相关的所得税影响需要说明的是,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形成的商誉,若将被合并方出售时,商誉的价值可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则初始确认商誉时,商誉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相等。

继后期间商誉计提减值准备,使得商誉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会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2.除企业合并以外的其他交易或事项中,如果该项交易或事项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也就是所有者权益不变。

则所产生的资产、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与其计税基础不同,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交易或事项发生时不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商誉递延所得税固定负债(确认)违背历史成本计量属性该类交易或事项在我国企业实务中并不多见,一般情况下有关资产、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均会为税法所认可,不会产生两者之间的差异。

3.与联营企业、合营企业投资等相关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一般应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但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的除外:一是投资企业能够控制暂时性差异转回的时间;二是该暂时性差异在可预见的未来很可能不会转回。

满足上述条件时,投资企业可以运用自身的影响力决定暂时性差异的转回,如果不希望其转回,则在可预见的未来该项暂时性差异即不会转回,从而无须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对于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理:(1)对于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如果企业拟长期持有,则因初始投资成本的调整产生的暂时性差异预计未来期间不会转回,对未来期间没有所得税的影响;因确认投资收益产生的暂时性差异,如果未来期间逐期分回现金股利或利润时免税,也不存在对未来期间的所得税影响;因确认应享有的被投资单位其他权益变动而产生的暂时性差异,在长期持有的情况下,预计未来期间也不会转回。

因此,在准备长期持有的情况下,对于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投资企业一般不确认相关的所得税影响。

(2)对于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在投资企业改变持有意图拟对外出售的情况下,按照税法规定,企业在转让或处置投资资产时,投资资产的成本准予扣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