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得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所得税会计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如何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
![如何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https://img.taocdn.com/s3/m/e3ad8b2e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a2.png)
如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企业核算所得税,是为了确定应缴所得税以及利润表中确认的所得税。
按照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的情况下,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由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两部分组成。
下⾯店铺⼩编来为你解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当期所得税当期所得税是指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确定的针对当期发⽣的交易和事项,应缴纳给税务部门的所得税⾦额,即应缴所得税。
当期所得税应以适⽤的税收法规为基础计算确定,会计处理与税收处理不同的,应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按照适⽤税收法规的要求进⾏调整,计算出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按照应纳税所得额与适⽤税率计算确定当期应缴所得税。
如果有依照《企业所得税法》和相关税收优惠规定减征、免征和抵免的应纳税额,还应作相应扣减。
计算公式为:当期应缴所得税(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税率-减免税额-抵免税额。
其中,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公式有不同的表述⽅法。
公式1:应纳税所得额=每⼀纳税年度的收⼊总额-不征税收⼊-免税收⼊-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公式2: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纳税调整额=会计利润±永久性差异纳税调整额±暂时性差异纳税调整额=会计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项⽬⾦额-纳税调整减少项⽬⾦额。
⼆、递延所得税递延所得税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来确定,递延所得税负债,核算企业在未来期间应缴纳的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资产,核算企业在未来期间可以抵减的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期初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期初余额)。
三、所得税费⽤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
【例】某股份公司2007年2⽉注册成⽴,系增值税⼀般纳税⼈,执⾏企业会计准则。
适⽤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2007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为-40万元,“递延所得税资产——亏损”科⽬余额10万元。
2008年度有关纳税资料如下:1.销售产品取得不含税销售额7800万元,债券利息收⼊180万元,其中国债利息收⼊50万元;销售成本3900万元,缴纳增值税530万元,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53万元。
新准则下所得税核算方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新准则下所得税核算方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https://img.taocdn.com/s3/m/1bc8503ca32d7375a41780f1.png)
无形资产计税基础= 取得成本一 按税法规定计算的累积
摊销额
其他资产计税基础= 取得成本
2 负债的计税基础= . 负债的账面价值一 未来期间按照税
M ea l r i a n n i l c u tn t l g c lFi a c a u Ac o n i g
法规定可予税前扣除的金额。() 1税法规定税前扣除标准的
固定资产计税基础= 取得成本一 按税法规定计算的累积 折旧额
( 新准则规定的方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资产 二) 负债表债务法是从资产负债表出发,分析造成税法计算的 应交所得税与会计计算的所得税费用差异原因:在某一时 点, 资产、 负债的会计账面价值与其税法规定的计税基础不 等, 使得会计资产、 负债在未来产生的经济利益流入或流出
1 .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是指在确定未来期间的应纳税所 得额时, 将导致产生增加应税金额的暂时性差异。() 1资产 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资产的账面价值是未来经济利 益的总流入, 计税基础是未来可税前扣除的总金额, 经济利 益总流人大于可税前扣除数, 将调增未来应税金额。() 2负
M e a l r c lFi nc a c untn t lu gi a na i lAc o i g
斯 准 则
徨 税 菝 算 法
资 产j 债 袤债 芬 i 【
彭 明 旺
财政部于20 年 2月 1 发布了 《 06 5日 企业会计准则第 和税法资产、负债在未来产生的经济利益流入或流出产生 差异( 由于在未来可以转回故是暂时性差异) 根据资产、 。 负 债的确认条件 , 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 并
度。
二、 新准则下所得税核算方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关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会计的探讨
![关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会计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68b75f8eb9d528ea80c77902.png)
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主要是解决所得税的确认和计量问题 ,其 中 确认主要包括确认计税项 目、确认计税时间 ,计量则主要指税率 的选 择。资产负债 表债务法是指在资产负债表日, 对于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
、
积极支持社会公益事业 。对 公益事业和社 会福利机构以及慈 善事 业
资源 开发 利用和 节能节耗 方面的信 息。第 二部分披露企业生产 的产 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以必要的捐赠和帮助 。 品性能 、 效用及产 品的售后服务方而的信息 ; 第三部分披露社会责任 三、 建立和完善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体 系的建议 方面 的相关指标。如社会贡献 率、 社会积 累率 、 资产保 值增值 率、 职工 企,% 会责任要求企业在追 求经济效益 的同时也要兼顾社会 利 所得 率 、 入所得 率以及股 东所得率等指标 。另外 , 于污染性的 Ii k 债权 对 益。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 披露 的方式应结合 我国国情和企 业的特 行 业 , 还可 以在社 会责任 书中增加“ 环境污染报告” 。为公 众提供更 系 点。 统 更具 体的社会责任信 息。编制单独的企业社 会责任报告的工作量
首先 , 会计报表附注 中披 露企业社会责任方面 信息 . 在 规定企 业 在年报附注中披露企业社会 责任 方面 的信 息。包 括 : 第一 , 业职 工 企 基 本信 息, 具体 为 : 工作条件 , 资待 遇 , 工 以及企业提供 的保障 ; 二, 第 企业承担的 义务方面 , 具体为 : 为国家上缴税 收 , 业为社会 提供 的 企 捐助 , 同时要披露企业所获得 的各项优惠政策等 。第三 。 其他关于 企 业经营方面的 各项信息 。在现行的会计报表附注 中披露上述信息 , 将 有利于帮助报 表使 用者充分了解企 业社 会责任信 息。能简洁地满足 社会责任信息披露 的要求 , 且这种方 法在 目前的条件 下切实可行。 其次 , 编写年度企业社会责任书 。 企业应面 向社会单独提供一份 有关履行社会责任 方面 的报告 。在该报 告中可以 用文 字叙述和具体 数据两种方法来详细 阐述企业社会责任 方面的信息 。第一部 分披露
所得税会计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公式影响因素论文
![所得税会计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公式影响因素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5e51ebfff61fb7360b4c65a4.png)
浅析所得税会计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公式的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10-120-02摘要众所周知,所得税会计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主要就是解决“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以及“所得税费用”账户应在何方(借方或贷方)记入多少金额的问题。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为此明确给出了“计税基础”、“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和计量”、“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以及相关的计算公式。
但由于内容繁多,关系较为复杂,初学者很难从本质上理解各公式乃至各概念。
本文试图借助例题求解,对各公式进行较深入的分析,最终通过各公式的影响因素,帮助读者掌握该法的精髓。
关键词所得税会计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公式影响因素引例:某企业于2004年12月购进一项固定资产,原值为400万元,预计净残值20万元,会计处理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根据税法规定可以采用年数总和法,预计使用年限为4年,假定企业每年的会计利润均为100万元,其中2006年计提折旧120万元,且该资产减值损失为未经核定的准备金支出;2009年有超标业务招待费5万元,除以上两项外,5年间均无其他调整项目。
2005年所得税税率为33%,从2006年起所得税税率为15%,请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账务处理。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相关公式可计算得出下表:一、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影响因素如表1所示: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余额=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期末余额×适用税率,则:递延所得税负债本期发生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余额=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本期期末余额×本期适用税率-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上期期末余额×上期适用税率姑且我们将本期适用税率简称为新税率,上期适用税率简称为旧税率,则:递延所得税负债本期发生额=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本期期末余额×新税率-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上期期末余额×旧税率=(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本期期末余额-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上期期末余额)×新税率-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上期期末余额×(旧税率-新税率)=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本期发生额×新税率-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上期期末余额×(旧税率-新税率)当新税率=旧税率时,递延所得税负债本期发生额=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本期发生额×新税率。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会计的核算程序是什么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会计的核算程序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ad029c87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5f.png)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会计的核算程序是什么〔会计〕核算也称会计反映,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对会计主体的资金运动进行的反映。
它主要是指对会计主体已经发生或已经完成的经济活动进行的事后核算,也就是会计工作中记账、算账、报账的总称。
那你知道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会计的核算程序是什么吗?接下来我就告诉你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会计的核算程序是什么。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会计的核算程序是什么:(一)确定产生暂时性差异的项目(二)确定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及计税基础(三)计算暂时性差异的期末余额(四)计算"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的期末余额(五)计算"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的发生额(六)计算当期所得税费用(按税法计算的应交企业所得税)(七)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或-递延所得税收益)所得税会计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本质是什么:根本的原因是会计利润是依据会计准则计算会计利润的, 是财政部说了算, 而税的计算是依据税法来确定应纳税所得额, 很大程度上是国家税务总局说了算. 于是二者的差异呈人字形, 越拉越大.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就是将税法上确定的企业所得税费用调整成会计准则下的所得税费用, 会计上,首先承认税法上的应交所得税, 但由此形成的所得税费用, 在会计核算上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这个桥梁来平衡二者的差异. 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税法确定的所得税费用,完全打破了会计准则的权责发生制原则, 使得会计利润没有体现收入和费用的配比, 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这个桥梁'"修复'了会计利润收入和费用的配比.应收应付会计的工作内容是什么:(一)应付工作:1、依据已审核好的原始单据登记好付款业务。
2、依据成本控制部提供的每月供应商的统计汇总表与供应商做好对账工作,并填写付款申请。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所得税会计核算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所得税会计核算](https://img.taocdn.com/s3/m/72d3d25a312b3169a451a40e.png)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所得税会计核算《企业会计准则2006第18号——所得税》明确规定:企业所得税会计核算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新准则顺应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要求,改革了过去多种方法核算所得税的做法,要求企业统一按照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核算,使所得税计算更加简单、准确、易于操作。
笔者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基本原理入手,对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具体运用作进一步分析和探讨。
一、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方法运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核算时,对资产负债表项目直接确认,对利润表项目则间接确认。
企业的收益应根据“资产负债观”定义,因而所得税费用的计算也应从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出发倒挤推算,具体核算程序如下:第一,确定资产和负债账面价值。
指企业资产负债表日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金额,而非原账面价值。
第二,确定每项资产或负债的计税基础。
第三,确定资产或负债的账面金额与其计税基础之间差额,计算暂时性差异。
对于存在差异的,区分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按资产负债表日所得税税率计算该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
如果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小于资产负债表日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额,对于两者之间的差额应进一步确认为当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如果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余额大于资产负债表日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额,对于两者之间的差额应予以转销。
第四,计算应交所得税。
按照税法规定对会计利润进行调整,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按适用税率计算企业应交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前年度亏损;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适用税率。
第五,计算当期所得税费用。
根据当期应交所得税和当期进一步确认或转销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计算当期所得税费用。
当期所得税费用=当期应交所得税税额+(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当期应交所得税税额+期初递延所得税净资产-期末递延所得税净资产。
所得税会计下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思考
![所得税会计下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5b8773014a7302768e993979.png)
所得税会计下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思考作者:梅新顺来源:《财会通讯》2008年第10期一、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的现实选择(一)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确立1994年以前,我国会计准则与税法在收入、费用、利润、资产、负债等确认和计量方面基本一致,按会计准则规定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与按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税所得基本一致。
1994年税制改革以后,会计准则与税法中对有关收益、费用或损失等的确认方法产生了较大差异。
1994年财政部发布了《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暂行规定》,该规定一方面明确所得税的性质是费用,另一方面允许企业在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递延法或债务法)之间选择。
应付税款法是将本期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产生的差异均在当期确认所得税费用的会计处理方法,这种核算方法的特点是本期所得税费用等于按照本期应税所得与适用的所得税率计算的应交所得税,即本期从净利润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等于本期应交的所得税。
当前,由于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与税法的目标和行为规定不同,导致应税利润与会计利润的差异越来越大,这种差异大部分都是时间性差异。
此时,若继续采用应付税款法进行会计处理,当期不确认时间性差异而影响的所得税金额,不符合会计的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
因为,所得税作为企业获得收益时发生的一种费用,应同有关的收入和费用计入同一会计期间,以达到收入与费用的配比。
递延法是将本期由于时间性差异产生的影响所得税的金额,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并同时转回原已确认的时间性差异对本期所得税的影响金额的处理方法。
这种核算方法的特点是递延税款的账面余额是按照产生时间性差异的时期所适用的所得税率计算确认,而不是用现行税率计算的结果。
在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时,对递延税款的账面余额不作调整。
即递延税款账面余额不符合负债和资产的定义,不能完全反映为企业的一项负债或一项资产。
递延法确认时间性差异,比应付税款法进了一大步。
但递延法有着本身的不科学性和不合理性。
在递延法下,税法或税率变动后,本期发生的时间性差异影响所得税的金额用现行税率计算,以前发生而在本期转回的各项时间性差异影响所得税的金额,一般用当初的原有税率计算。
通俗解读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通俗解读资产负债表债务法](https://img.taocdn.com/s3/m/3438a0f3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73.png)
通俗解读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必须使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以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时: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税率应纳税所得额:税前会计利润±纳税调整增加(减少)额所得税费用=当期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递延所得税=当期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增加+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少-当期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减少-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增加借记“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负债减少数)”、“递延所得税资产(资产增加数)”,贷记“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当期所得税)”、“递所得税负债(负债增加数)”、“递延所得税资产(资产减少数)”。
应付税款法充分体现了会计人表里如一地听税务机关的话,"所得税费用"与"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完全一致。
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表现出会计人的纠结,交税时听税务机关的话,做账时,坚决不同意将所得税费用与应交税费一致;因此,就设计出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两个科目。
所以就有了如下的说法:从企业的资金占用角度来看,若递延所得税负债项目有余额,相当于占用税务机关的资金,短期内减少了企业的现金流出,相当于企业的一笔融资,对企业有利;若递延所得税资产项目有余额,相当于当期向税务机关多交税,虽然未来可抵扣而少交税,但当期属于企业的资金占用。
其实这些都是准则制定者人为虚构出来的!第一,现实中,税务机关怎么会允许企业占用税务机关的资金呢?第二,现实中,企业向税务机关多交税,后续的抵扣,只是人为计算出来的。
递延所得税负债,不就是所谓的“少交纳”的税费吗?会计上将所得税费用多计,只好预提一个递延(所得税)负债;同理,一个递延所得税资产,不就是所谓的“多交纳”的税费吗?会计上将所得税费用少计,只好设计一个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出来。
递延所得税负债:出来混的,迟早要还的。
正是由于递延所得税资产项目,有时净利润大于利润总额,因为所得税费用可能为负数。
所得税会计准则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探讨
![所得税会计准则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d6d33e55312b3169a451a40a.png)
延税款是本期的发生额而不是账面价值。而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体现了全面收益观念 , 所 得税费用的计算体现了资产负债观 , 符合资 产负债表复位 的潮流 以及财务会计概念框
架 结构 。
般 是 相 同 的 。 从 这 个 角 度 讲 , 没 有 必 也
要 以资 产 负债 表债 务 法取 代 现行 的 损益
要 的 现 实意 义 。理 由是 :
计 和税 法向各 自目标 回归的需要 由于会 计 的 目标 是 提供 决 策 有 用信
息 , 法 的 目标 是 保 证 国 家 财 政 收 入 , 者 税 两
之 间的差异不可避免。随着经济发展 、 各种 经济现象增 多,我 国会 计制度与税 法也 在
况 , 不 能 盲 目采 用 国 际 通 行 的 所 得 税 会 而 计 处理方 法。
二 、 前 我 国 所 得 税 会 计 采 用 资 产 负 当
是欠妥当的。 ( ) 用 资 产 负 债 表债 务 法 是 适 应 会 二 采
债表债务法的必要性 笔者认 为,我 国的所得税会计 准则采 用与国际会计准则 完全 接轨的做法 。不仅 不 为时过早 , 而且适合我 国的国情 , 有重 具
资产 负债表债 务法? 对此 , 有人 持反对 态 度. 主张 根 据我 国的 国情 , 中国 企业 所 得 税会计 方法应 定位于 损益 表债务 法 . 别 特
是 上 市 公 司 ,应 完 全 采 用 损 益 表 债 务 法 。 其 理 由如 下 : ( ) 国尚不具备采用 资产负债表债 一 我 务 法 的经 济 环 境
是 适 用 于 较 为 成 熟 的 市 场 经 济 环 境 , 中 而
法 已经逐渐被广 大会计人员所接 受 。而不
选择 更有现 实意义 的资产 负债表债 务法 ,
所得税的核算方法
![所得税的核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e04486e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37.png)
所得税的核算方法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包括应付税款法和产负债表债务法两种,而产负债表债务法又包括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所得税的核算方法吧。
一、应付税款法应付税款法,是指当期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造成的应纳税款数额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而不递延到以后各期的会计处理。
在应付税款法下,不必须要确认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导致的纳税,此当期计入损益的所得税费用等于当期按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的应交所得税。
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基于资产负债表中列出的资产、负债和税项的基础上分析税项差异,并依据相关差异确定影响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
1. 账面价值指按照会计准则规定进行会计处理后列于资产负债表中的金额。
账面价值分为资产账面价值和负债账面价值。
a.资产账面价值=资产账面原值-累计折旧-累计摊销-减值准备一般来说,资产的账面价值是指将来计算会计利润时应扣除的金额,按会计规定在会计核算后的资产负债表左侧所列的金额。
b.负债账面价值=负债原始账面价值-从负债中扣除的金额它是依据会计规定核算后列在资产负债表右侧的金额。
2.计税基础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所涉及的计税基础分为资产计税基础和负债计税基础。
a.资产计税基础资产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的过程中,就计缴企业所得税而言可从流入企业的任何所得利益中予以抵扣的金额,即将来不必须要缴税的资产价值。
资产计税基础=资产取得成本-依据税法规定上期税前扣除的金额=依据税法规定在将来使用或处置资产时作为成本费的税前分项金额b.负债计税基础负债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将来期间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时依据税法的规定可以扣除的金额。
公式为:负债计税基础=负债的账面价值-在将来期间可以税前扣除的负债金额=负债账面价值中不同意在将来期间税前扣除的金额。
所得税会计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浅析
![所得税会计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dff20858ad02de80d4d840c4.png)
借: 所得税费用
20年 : 09
2 5
贷: 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 5 借: 所得税费用
递延所得税负债
2 1年 : 00
2 5
9 . 5
贷: 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3 . 4 5
借: 所得税 费用 递延所 得税 负债 2 5 1 9
应纳税暂时 肚差异上期期末余 额 ×( 旧税 率一 新税率 ) 。只有当新
额 X( 旧税 率一 税率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本期发生额 ×新 税率一 新 =
20 年 : 06
借: 所得税费用 贷: 递延所得税负债
应交税费——应交所 得税
20年 : 07
2 5 l 9
6
借: 所得税费用 贷: 递延所得税负债
20年 : 08
2 5 95 .
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1 . 55
所 得 税 费用
1 9 6
2 5.
95 . 1. 55 2 5
0 2 5 2 5
— 95 3. 。 45
2 5
—1 5 4
2 5
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关键是通过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
所得税会计下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思考
![所得税会计下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008f4d1d5f0e7cd1842536ad.png)
初 的原有税率计算 。因此 , 资产负 债表上反 映的递延税款余额 不
税会计处理方法 的发展趋势 , 国制定 了新 的所得税会计准则 , 我 将 其定位 于国际上 日益通行 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我国采用 资产 负 债表债务法 的现实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 面 :
损 益表债务法是 以损益表为 导向 , 注重 时间性差异 ( 时间性差异
( ) 一 资产 负债表债 务法的确立 19 年 以前 , 国会计 准则 94 我
与税 法在 收入 、 费用 、 利润 、 产 、 资 负债等 确认 和计量 方面 基本一 致, 按会计准 则规 定计 算 的税前会计 利润与按税 法规定计算 的应
一
代 表收款 的权利或 付款 的义 务 , 只能视 为一项借 项或 贷项 , 不 并 完全代表 企业 所拥有的一项 资产 或负债 , 同时也不符 合资产和 负
债 的定义 。
分配到 以后各期 , 同时转 回原已确认 的时间性 差异对本期所 得 并
税 的影 响金额 的处理方法 。这种核算方法 的特点是递延税 款的账
面余额是 按照产 生时 间性 差异 的时期所 适用 的所得税 率计算 确
据 “ 产/ 资 负债观 ” 来定义 , 因而所得税费用 的计算也是从递延 所
认, 而不是用现行税率计算 的结果 。在税 率变动或开征新税 时 , 对 递延税款的账 面余 额不作调整 。即递延税款账面余额不符合负债 和资产的定义 , 不能完全反映为企 业的一项 负债 或一项资产 。递 延法确认 时间性差异 , 比应付税款 法进 了一 大步。但递延法有 着 本 身的不科学性 和不合理性 。在递延法下 , 税法或税率变动后 , 本 期发 生的时间性差异影 响所 得税 的金 额用 现行税率计算 , 以前发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所得税会计解析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所得税会计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315c9651eb91a37f1115c64.png)
资产的计税基础 ,是指企业收 回资产 账面价值过程 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 照税法规 定可 以 自应税经济利益 中抵扣的 金额 ,即某一项资产在未来期 间计税时按 照税法规定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 ( 1)资 产 在 初 始 确 认 时 , 其 计 税 基 础一般为取得成本 ,即企业 为取得某项资 产支付的成本在未来期间准予税前扣除 。 ( 2)在资 产持续持 有的过 程中 ,其
间产生差额 ,如按照会计规定确认的某些 预计 负债 。
以企业 因销售商品提供售后服务等原 因确认的预计负债为例。按照或有事项准 则规定 ,企业对于预计提供售后服务将发 生的支 出在满足有关确认条件时 ,销售当 期即应确认为费用 ,同时确认预计负债。 而税法规定 ,与销售产品相关的支出应于
一
、
资产 负债 表 债 务 法 的应 用 理
解
资产负债表观以资产负债表为报表重 心而强调全面收益,它以 由净资产 ( 业主 权益变动除外 )的期末 、期初余额对 比求 得 ,相应编制全面收益表或业绩报告。资 产负债表观要求根据未来期间经济利益流 人流出企业情况对相关资产、负债等进行 确认 与 计量 。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从暂时性差异产 生的本质出发 ,分析暂时性差异产生的原
计税基础是指资产的取得成本减去以前期 间按照税法规定 已经税 前扣除的金额后的
余额 ,该余额代表的是按 照税法规定 ,就 涉及的资产在未来期间计税时仍然可以税 前扣除的金额 。如 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等 长期资产在某一资产负债表 日的计税基础 是指其成本扣除按照税法规定 已在以前期 间税前 扣除的 累计折旧额或 累计摊销额后 的金额 。 以 固定资产 的计 税基础的确定为例 。 固定资产在持有期间进行后续计量时 ,会 计准则规定按照 “ 成本 累计折 旧一 固定 资产减值准备 ” 进行计量 , 税收是按 照 “ 成 本 按 照税法规定已在以前期间税前扣除 的折 旧额” 进行计量。 由于会计与税收处理 规定的不同 ,固定资产的账面价 值与计税 基础的差异主要产生于折 旧方法 、折 旧年 限的不同以及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提取 。
所得税会计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解析
![所得税会计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022ea46192e45361066f56f.png)
所得税 会计资产 负债表债务法 的解析
周 江衡
摘 要 :《会 计 准 则 第 18号— — 所得 税 》规 定我 国企 业 所 得税会计采用资产 负债表 债务 法,基 于资产 负债观 ,比较 资 产 与 负债 的账 面价 值 与 计 税 基 础 ,分 析 暂 时 性 差 异 产 生 的 原 因及 其对企业期 末 资产 负债 的影响 。深入 解析 资产 负债 表 债 务 法 的 定 义及 特 点 ,与 应 付 税 款 法 、递 延 法 和 利 润 表 递 延 法的 区别 ;辨析暂时性差异与时间性差异等概念 。为深入 理 解 、掌握 、运 用 该 方 法提 供 思 路 。
纳税影 响会计法又分为递延法和债务法 ,两者 的区别 在 于当递延会计期 间所得税税率发生变化时 ,递延法遵循历 史 成本 原则 ,不反映税 率变化 ;债务法体现公允价 值计量属性 , 要求 按新 税 率 调 整 递 延 税 款 余 额 。
债务 法分 为利 润表债 务法 和资产负 债表债 务法 。资 产 负债 表债务法体现会计收益计量理念 的资产负债 观 ,以资产 负债表为基础 ,分析暂时性差异产生 的原因及其对企业期 末 资产负债 的影 响 ,而暂时性差异来 自于资产和负债 的账 面价 值与计税基础 的比较 ,分为应纳税暂 时性 差异和可抵扣暂 时 性差异 ,对应“递延所 得税 负债”和“递 延所得 税资产 ”会 计 账户 ,并列示于资产负债表中。利润表 债务法体现会计 收益 计 量 的 收 入 费 用观 ,以 利 润 表 为 基 础 ,分 析 时 间 性 差 异 产 生 的原因 ,并视时间性差异对未来所得税 的影响调整本 期所得 税 费 用 。
随着我 国会计准则 和制 1994年实施 《中华 人 度 的不断 完善 ,企 业所
所得税会计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新认识
![所得税会计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新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da1d8474ddccda38376baf56.png)
所得税会计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新认识【摘要】《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规定,企业在核算所得税时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本文通过实例对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运用进行了分析,尤其对税率变化情况下,此法的运用提出了新的看法,以期能为会计人员的业务学习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所得税会计; 递延所得税; 所得税税率根据新准则的规定,我国所得税会计要求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企业需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的差异分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一个会计期间的所得税费用。
一、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核心问题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会计核算时,核心问题是在每一个资产负债表日要确定资产负债表中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外的其他资产和负债项目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从而对两者进行比较,分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定资产负债日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应有余额,并与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余额相比,确定当期应予进一步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金额或应予转销的金额,作为递延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期初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期初余额)然后按照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与适用的所得税税率计算的结果确认为当期应交所得税,最后确定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当期的所得税+递延所得税。
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会计处理按照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一般核算程序进行会计处理,一般可以区分三种情况:第一,各会计期间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不变的情况;第二,各会计期间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变化的情况;第三,特殊情况下递延所得税的处理。
(一)各会计期间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不变的情况各会计期间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不变,那么每一个会计期间按照相同的税率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即可,这种情况对于会计人员来说相对较容易理解。
浅谈所得税会计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浅谈所得税会计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https://img.taocdn.com/s3/m/49718e27b4daa58da0114a5e.png)
会 计 法 核算 所 得 税 仅 考 虑 影 响 利 润
表 时 间性 差 异 的所 得税 影 响 , 调 收 强 益 是 收入 与 费用 的 配 比 , 重 的 是 收 注
入 与 费用 的财税 差 异 , 而且 在 确 认 递 延 所得 税资 产 时,通 常 以未来 三 年很 可能 取 得 的 用 来 抵 扣 的应 纳 税 暂 时 性 差异 为 限,一般 不 确认 可抵 扣 亏损
本 市 场上 大 量 涌现 的 企业 重 组 、 购 并
对 企业 形 成经 济 利益 流 出的 义务 , 应 确 认 为负 债 。 由此 可见 , 产负 债 表 资 债 务 法 更 加 关 注 交 易 和 事 项 的 发 生 引 起资 产 或负 债 的变 化 , 调 必须 严 强
未来期 间应 纳税所 得额 的 因素 , 减
格 按 照 资 产 和负 债 的定 义 反 映 有 关
交 易或 事项 的所得 税影 响 。
资产 负 债 观 定 义 收益 , 供 了 “ 面 提 全
收益 ” 概 念 , 其 提 供 的会 计 信 息 的 使
益 流 入 少 ,而 税 法 规 定 允 许 税 前 扣
Co mmec l co nig 0 ・2 3 ri cu t 1 1 ・ 6期 aA n 2 1
年 1 2月 3 1日 的 账 面 价 值 = 0 — l0 0
会 计 的权 责 发生 制 原则 , 成 会 计信 造
息 失真 。以利 润表 为基 础 的纳税 影 响
流 出带来 的影响 ,将所得 税核 算影 响
企业 的资产 和负债 放在 首位 。 资 产 负 债 表 债 务 法 较 为 完 全 地 体 现 了资 产 负 债 观 ,在 所 得 税 的 会 计 核 算 方 面 贯 彻 了资 产 、负 债 的 界 定 。从 资产 负 债 表 角度 考 虑 , 资产 的 账 面 价 值 代 表 的是 企 业 在 持 续 持 有 及 最 终 处 置 某 项 资 产 的 一 定 期 间
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
![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https://img.taocdn.com/s3/m/aee546e8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a5.png)
采⽤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采⽤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要确定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帐⾯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额。
即未来不需要缴税的资产价值。
(⼆)负债地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帐⾯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额。
即未来不可以扣税的负债价值。
三、暂时性差异的概念资产、负债的账⾯价值与其计税基础的差异为暂时性差异,分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应税⾦额的暂时性差异。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资产可抵扣⾦额的暂时性差异。
四、确认规定(⼀)企业应当将当期和以前期间应交未交的所得税确认为负债,将已⽀付的所得税超过应⽀付的部分确认为资产。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按照预期收回该资产或清偿该负债期间的适⽤税率相乘产⽣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
原则上企业应当确认所有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包括对⼦公司、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的投资相关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原则上企业应当以很可能取得⽤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由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对与⼦公司、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投资相关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三)资产负债表⽇,有确凿证据表明未来期间很可能满⾜获得⾜够的应纳税所得额⽤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当确认以前期间未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四)企业对于能够结转以后年度的可抵扣亏损和税款抵减,应当以很可能获得⽤来抵扣亏损和税款抵减的未来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五、计量规定(⼀)与上述确认规定的第⼀条相对应,准则在计量第⼀条中明确规定,资产负债表⽇,对于当期和以前期间形成的当期所得税负债(或资产),应当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预期应交纳(或返还)的所得税⾦额计量。
简述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会计核算的一般程序
![简述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会计核算的一般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3f38f0e8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50.png)
简述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会计核算的一般程序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的会计核算是企业财务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通常,会计核算的一般程序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确定会计期间。
企业应当根据税务机关规定的会计年度确定会计期间,通常是一年。
第二步,编制资产负债表。
企业应当按照财务会计准则编制资产负债表,列出负债、资产和所有者权益等项,并计算出净资产。
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应当将所有的应交所得税计入负债项目。
第三步,计算所得税。
企业应当按照税法规定计算所得税。
一般来说,所得税是根据企业利润额和税率来计算的。
企业应当将计算得出的所得税计入负债项目中。
第四步,确定暂时性差异。
企业应当按照税法规定确定暂时性差异,包括会计利润和税法利润之间的差异。
这些差异可能是由于会计准则和税法规定不同所致,也可能是由于企业在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中的不同操作所致。
企业应当将暂时性差异计入资产或负债项目中。
第五步,计提所得税。
企业应当根据确定的暂时性差异计提所得税。
计提的所得税应当以负债项目的形式计入资产负债表中。
第六步,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企业应当根据计算得出的暂时性差异和计提的所得税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应当分别计入资产和负债项目中。
总的来说,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的会计核算程序包括编制资产负债表、计算所得税、确定暂时性差异、计提所得税和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企业应当按照税法规定和财务会计准则的要求,认真执行会计核算程序,确保所得税的会计核算准确无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其中《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借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改为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可以说是我国会计准则制定由收入费用观开始倾向资产负债观的一个较大转折。
一、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简介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修订的《国际会计准则第12号―所得税》中指出,在所得税会计处理上,修订后的准则禁止使用递延法,并且要求以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代替原准则中的损益表债务法。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以估计转回年度的所得税税率为依据,计算递延税款的一种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
它确认所有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其目的在于使资产负债表上的递延税款账户余额更富实际意义。
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企业的收益应根据资产负债观来定义,因而所得税费用的计算也是从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的确认出发来加以倒推计算。
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与损益表债务法的异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与损益表债务法相比,二者的共同点是1、理论基础都是业主权益理论,相应地,认为所得税的属性是费用而非利益分配;2、均符合持续经营假设和配比原则;3、递延所得税款代表着未来应付或应收的所得税。
我们在此着重考察的是它们之间的差异,从而可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1、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更注重暂时性差异,损益表债务法更注重时间性差异。
暂时性差异比时间性差异的范围更广泛。
它不仅包括所有的时间性差异,还包括其他暂时性差异。
比如,子公司、联营企业或合营企业没有向母公司或投资者分配全部利润;购买式企业合并的购买成本,依据所取得的可辨认的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分配计入这些可辨认资产和负债,而在计税时不作相应的调整,等等。
2、对收益的理解不同。
损益表债务法依据收入费用观定义收益,强调收益是收入与费用的配
比,从而注重的是收入与费用在会计与税法中确认的差异;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依据资产负债观定义收益,强调资产负债表是最重要的会计报表,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可以提高企业在报告中对财务状况和未来现金流量做出恰当的评价和预测其价值。
3、对所得税费用的计算程序不同。
损益表债务法以损益表中的收入和费用为着眼点,逐一确认收入和费用项目在会计和税法上的时间性差异,并将这种时间性差异对未来所得税的影响看作是对本期所得税费用的调整。
4、对“递延税款”概念的理解不同。
损益表债务法使用“递延税款”概念,其借方余额和贷方余额分别代表预付税款和应付税款,在资产负债表上作为一个独立项目反映;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则采用“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概念,将“递延税款”的外延大大扩展,并且更具现实意义。
在资产负债表中,所得税资产和所得税负债应与其他资产和负债分开列报,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应与当期所得税资产和负债区别开来。
三、暂时性差异与时间性差异时间性差异指因收入或费用在会计上确认的期间与税法规定申报的期间不同而产生的。
暂时性差异指“一项资产或一项负债的税基和其在资产负债表中的账面金额之间的差额”。
如果在资产负债表中资产的账面价值比资产的计税基础高,就是递延所得税负债;反之,是递延所得税资产。
所有时间性差异都是暂时性差异,但有些暂时性差异则不是时间性差异。
如资产的重估价,只产生暂时性差异而不产生时间性差异;企业合并时,被并企业的资产或负债在会计上按公允市价入账,税法规定报税时按原账面价值计算,致使暂时性差异的产生,而此时亦无时间性差异。
四、我国应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现实意义
1、提供全面有用会计信息的需要。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更注重暂时性差异,它不仅包括所有时间性差异,而且还包括所有不属于时间性差异的其他暂时性差异。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注重对暂时性差异的处理和披露,所以,它能够提供更多的对决策有用的信息。
此外,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企业的兼并、重组、资产评估核算业务日益增加,由此产生了许多不属于时间性差异的暂时性差异,而递延法或损益表负债法均无法反映和处理这些方面的暂时性差异。
此时,我们若采用适用性强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对其进行核算,就能充分完整地反映企业所得税的核算和缴纳过程,而且同时也能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
2、符合会计可比性原则的需要。
目前会计制度规定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可以在应付税款法、递延法、损益表债务法中任选一种。
这样选择余地太大,使得企业之间的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
而将所有的企业统一规范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这样企业的所得税会计方法相同,从而有利于各个企业之间会计信息的可比。
3、贯彻费用观在所得税会计上的需要。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成为投资多元化的独立实体。
企业须向作为社会管理者的国家纳税,税后净利润才是企业真正的所有者权益。
因此,所得税应是企业为获得一项收益(净利润)而发生的一项支出,它应该属于费用的范畴。
把所得税视为一项费用,有以下几点意义(1)使所得税的定义符合费用的性质。
从所得税来看,它是企业某一会计期间收益的减少,其形式表现为现金流出而减少的净资产。
因此,把所得税作为会计问题讨论,定义为费用更合适。
(2)符合所得税的社会功能。
国家以社会管理者的身份向企业课税,其用途之一就是改善、创造企业的环境条件,提供更多的社会资源和安全秩序,而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不仅产出对社会有用的物品,同时也间接地破坏了社会环境,造成或轻或重的环境污染。
因此,企业缴纳的所得税,实际上是向社会缴纳其破坏社会环境的费用,当然,这些费用应当从企业的收益中得到补偿。
(3)符合配比原则。
所得税是为发生收入而付出的耗费,没有收入就没有这项支出,因此,将所得税认为一
项费用,更符合配比原则。
4、加快会计国际化的需要。
由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比较科学,并且实用性强,计算简单。
因此,它被国际会计准则和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采用。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越来越多,其在我国境内的投资额也越来越大。
同时,由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在国外投资业务也越来越多。
因此,我国应根据国际资本市场的需要,适应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的大趋势,实现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惯例的充分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