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得税费用形成及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关系——基于利润表、资产负债表思路

所得税费用形成及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关系——基于利润表、资产负债表思路
所得税费用形成及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关系——基于利润表、资产负债表思路

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对应关系

一、递延所得税资产与应交税费发生对应关系 1.预计负债P187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应收款项P165、存货P168、固定资产P179、无形资产P181计提减值准备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3.折旧方法不同而导致的固定资产差异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4.P162交易性金融资产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二、递延所得税资产与所得税费用发生对应关系 1.P155类似预计负债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所得税费用 2.P156固定资产累计折旧与减值准备的差异 三、递延所得税资产与商誉发生对应关系(企业合并)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商誉 四、递延所得税资产与资本公积发生对应关系(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资本公积 递延所得税资产转回 1.存货销售 借:所得税费用 本期应纳税所得额100=[本期会计利润+(或-)非暂时性差异]80+可抵扣暂时性差异20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20*25% 所得税费用80*25%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100*25% 递延所得税资产——借方——20*25% 所得税费用——借方——80*25% ——100*25% 转销时应纳税所得额60=[本期会计利润+(或-)非暂时性差异]80-可抵扣暂时性差异20 借:所得税费用80*25%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60*25% 递延所得税资产20*25% 递延所得税资产——贷方——20*25% 所得税费用——借方——80*25% 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贷方——60*25%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20*25% 贷:所得税费用20*25% 借:所得税费用100*25%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100*25% 递延所得税资产——借方——20*25% 所得税费用——借方——80*25% 借:所得税费用20*25%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20*25% 借:所得税费用60*25%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60*25% 递延所得税资产——贷方——20*25% 所得税费用——借方——80*25% 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贷方——60*25%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20*25%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0*25% 借:所得税费用80*25%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80*25% 递延所得税资产——借方——20*25% 所得税费用——借方——80*25% 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20*25%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20*25% 借:所得税费用80*25%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80*25% 递延所得税资产——贷方——20*25% 所得税费用——借方——80*25% 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贷方——60*25%

《合并财务报表中所得税的调整问题》

《合并财务报表中所得税的调整问题》 一、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所得税调整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长期股权投资应以取得时享有被投资企业净资产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初始投资成本;支付合并对价的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的差额,应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的余额不足冲减的,冲减留存收益。 企业合并时,如果支付对价的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相同,则长期股权投资的计税基础应为支付对价的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异,属于暂时性差异,应采用适当的税率在合并方个别财务报表中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同时调整相应的资本公积或留存收益项目。 企业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由于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与享有的子公司净资产账面价值的份额相同,可以直接抵销,没有差异,因此也不需要调整合并财务报表的相关所得税项目。 二、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子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的所得税调整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长期股权投资应以支付合并对价的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因此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相同,合并时合并方的个别财务报表一般不需要进行所得税调整。 但是,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子公司个别财务报表应以母公司投资时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基础进行持续计量,需要首先将子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账面价值调整为公允价值,然

后进行抵销合并。 在将子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账面价值调整为公允价值以后,子公司可辨认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一致,将产生暂时性差异,需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调整时要注意两个问题: (1)子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应为调整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后的公允价值,而不仅仅是直接调整可辨认资产或负债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差额后的公允价值。 (2)从合并财务报表的角度看,子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无论是确认为资本公积还是留存收益,最终都是要抵销的,对合并财务报表没有影响;然而从子公司个别报表来看,确认资本公积或留存收益对其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构成有所不同。 确认为资本公积的依据是将其视为资产评估增值。资产评估增值后,资产处置或负债偿还导致以后各期净利润将发生相应变动,需要调整子公司以母公司投资时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以及作为基础持续计量的净利润。然而,在增值的资产全部处置或负债全部偿还后,子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等于账面价值的情况下,导致公允价值构成与账面价值的构成不同。 确认为留存收益的依据是在增值的资产处置或负债偿还后,要相应调整净利润,减少留存收益,可使其会计处理保持前后一贯性。 [例1]20×7年12月31日,甲公司以20000万元购入乙公司60%的股权,属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20×7年12月31日,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账面价值为30000万元,假定各项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

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经典例题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经典例题] 正保公司2008年度、2009年度实现的利润总额均为8 000万元,所得税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正保公司2008年度、2009年度与所得税有关的经济业务如下: (1)正保公司2008年发生广告费支出1 000万元,发生时已作为销售费用计入当期损益。正保公司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5 000万元。 2009年发生广告费支出400万元,发生时已作为销售费用计入当期损益。正保公司2009年实现销售收入5 000万元。 税法规定,该类支出不超过当年销售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2)正保公司对其所销售产品均承诺提供3年的保修服务。正保公司因产品保修承诺在2008年度利润表中确认了200万元的销售费用,同时确认为预计负债。2008年没有实际发生产品保修费用支出。 2009年,正保公司实际发生产品保修费用支出100万元,因产品保修承诺在2009年度利润表中确认了250万元的销售费用,同时确认为预计负债。 税法规定,产品保修费用在实际发生时才允许税前扣除。 (3)正保公司2007年12月12日购入一项管理用设备,取得成本为400万元,会计上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零,企业在计税时采用5年计提折旧,折旧方法及预计净残值与会计相同。 2009年末,因该项设备出现减值迹象,对该项设备进行减值测试,发现该项设备的可收回金额为300万元,使用年限与预计净残值没有变更。 (4)2008年购入一项交易性金融资产,取得成本500万元,2008年末该项交

【实用文档】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所得税的列报

第五节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三、所得税费用 【补充例题?单选题】(2014年) 20×3年,甲公司实现利润总额210万元,包括:20×3年收到的国债利息收入10万元,因违反环保法规被环保部门处以罚款20万元。甲公司20×3年年初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为20万元,年末余额为25万元(说明进一步确认5万元),上述递延所得税负债均产生于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异。甲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20×3年的所得税费用是()。 A.52.5万元 B.55万元 C.57.5万元 D.60万元 【答案】B 【解析】 ①甲公司20×3年应交所得税=(210-10+20)×25%-(25-20)(调减的折旧)=50(万元),确认所得税费用50万元; ②确认递延所得税费用=25-20=5(万元) 甲公司20×3年确认的所得税费用=50+5=55(万元)。 注: 影响损益的(★★★)暂时性差异,在计算应交所得税时应当进行调整,同时确认递延所得税,两者对所得税费用的影响为一增一减,最终不影响所得税费用的总额。因此,在税率不变的情况下:所得税费用=不考虑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企业所得税税率=(210-10+20)×25%=55(万元)【补充例题?综合题】(2013年) 甲公司20×2年实现利润总额3640万元,当年度发生的部分交易或事项如下:(3个资料、2个问题)资料三、其他有关资料:甲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本题不考虑中期财务报告的影响,除上述差异外,甲公司20×2年未发生其他纳税调整事项,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无期初余额,假定甲公司在未来期间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利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 资料一:自3月20日起自行研发一项新技术,20×2年以银行存款支付研发支出共计680万元,其中研究阶段支出220万元,开发阶段符合资本化条件前支出60万元,符合资本化条件后支出400万元,研发活动至20×2年底仍在进行中。假定税法规定,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 要求1: 对甲公司20×2年自行研发新技术发生支出进行会计处理,确定20×2年12月31日所形成开发支出的计税基础,判断是否确认递延所得税并说明理由。 【答案】 ①会计分录 借: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280(220+60) ——资本化支出400 贷:银行存款680 借:管理费用280 贷: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280 会计(所得税会计)税法

递延所得税资产与负债例题解析

由于会计与税收的目的不同,导致了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之间必然存在着无法消除的差异,这就要求会计核算、反映这种差异对会计主体当期损益及其期末财务状况的影响情况。 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2006)下,改变了原企业会计准则(制度)(2005前)对所得税的核算方法(即由企业自行选择采用应付税款法、递延法、利润表债务法),改为统一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这种核算方法,将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之间存在的差异,划分为两大类:暂时性差异(注意,不是时间性差异,其范围要大于时间性差异)、非暂时性差异,与原时间性差异和原永久性差异的分类是不同的。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相关的概念较多,限于篇幅,请具体阅见《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及其应用指南。下面仅举例简单说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核算过程。 假设甲公司2007年度按企业会计准则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为10 000 000元,所得税率为33%,未来税率预计不会发生调整。 1、当年按税法核定的全年计税工资1 800 000元,甲公司全年实发工资为2 000 000元。相关提取的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税法准予全额税前扣除。 2、企业拥有固定资产原值500 000 000元,会计处理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折旧,当年折旧额64 000 000元,累计折旧额244 000 000元,无减值准备;税务处理采用平均年限法,当年折旧额50 000 000元,累计税前扣除折旧额150 000 000元,预计使用年限及预计净残值与会计处理不存在差异。 3、企业当年购入准备近期出售的某上市公司股票,购置成本2 000 000元,年末市价2 600 000元。当年未发生派发红利等事项。 4、年初递延所得税资产账面余额26 400 000元,年初递延所得税负债账面余额0元。 除上述事项之外,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另,该企业预计未来很可能取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于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1、按照当期根据税法规定计算的应交所得税,确认所得税费用。 会计利润:10 000 000元 加:工资费用纳税调增额:200 000元(2 000 000 – 1 800 000) 加:折旧费用纳税调增额:14 000 000元(64 000 000 – 50 000 000) 减:交易性金融资产纳税调减额:600 000元(2 600 000 – 2 000 000) 应纳税所得额:23 600 000元 应交所得税:7 788 000元(23 600 000 * 33%) 借:所得税费用7 788 000元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7 788 000元

如何正确填写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的格式及内容填写 资产负债表 会企01表编制单位: 年月日单位:元

(1)资产项目的列报说明 1.“货币资金”项目,反映企业库存现金、银行结算户存款、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等的合计数。本项目应根据“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科目期末余额的合计数填列。 2.“交易性金融资产”项目,反映企业持有的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为交易目的所持有的债券投资、股票投资、基金投资、权证投资等金融资产。本项目应根据“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3.“应收票据”项目,反映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而收到的商业汇票,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本项目应根据“应收票据”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坏账准备”科目中有关应收票据计提的坏账准备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 4.“应收账款”项目,反映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应收取的款项。本项目应根据“应收账款”和“预收账款”科目所属各明细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合计数,减去“坏账准备”科目中有关应收账款计提

的坏账准备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如“应收账款”科目所属明细科目期末有贷方余额的,应在资产负债表“预收款项”项目内填列。 5.“预付款项”项目,反映企业按照购货合同规定预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等。本项目应根据“预付账款”和“应付账款”科目所属各明细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合计数,减去“坏账准备”科目中有关预付款项计提的坏账准备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如“预付账款”科目所属各明细科目期末有贷方余额的,应在资产负债表“应付账款”项目内填列。 6.“应收利息”项目,反映企业应收取的债券投资等的利息。本项目应根据“应收利息”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坏账准备”科目中有关应收利息计提的坏账准备期末佘额后的金额填列。 7.“应收股利”项目,反映企业应收取的现金股利和应收取其他单位分配的利润。本项目应根据“应收股利”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坏账准备”科目中有关应收股利计提的坏账准备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 8.“其他应收款”项目,反映企业除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收股利、应收利息等经营活动以外的其他各种应收、暂付的款项。本项目应根据“其他

所得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所得税会计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其中《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借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改为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可以说是我国会计准则制定由收入费用观开始倾向资产负债观的一个较大转折。一、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简介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修订的《国际会计准则第12号―所得税》中指出,在所得税会计处理上,修订后的准则禁止使用递延法,并且要求以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代替原准则中的损益表债务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以估计转回年度的所得税税率为依据,计算递延税款的一种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它确认所有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其目的在于使资产负债表上的递延税款账户余额更富实际意义。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企业的收益应根据资产负债观来定义,因而所得税费用的计算也是从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的确认出发来加以倒推计算。 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与损益表债务法的异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与损益表债务法相比,二者的共同点是1、理论基础都是业主权益理论,相应地,认为所得税的属性是费用而非利益分配;2、均符合持续经营假设和配比原则;3、递延所得税款代表着未来应付或应收的所得税。我们在此着重考察的是它们之间的差异,从而可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资产负债表债务法。1、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更注重暂时性差异,损益表债务法更注重时间性差异。暂时性差异比时间性差异的范围更广泛。它不仅包括所有的时间性差异,还包括其他暂时性差异。比如,子公司、联营企业或合营企业没有向母公司或投资者分配全部利润;购买式企业合并的购买成本,依据所取得的可辨认的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分配计入这些可辨认资产和负债,而在计税时不作相应的调整,等等。2、对收益的理解不同。损益表债务法依据收入费用观定义收益,强调收益是收入与费用的配

如何区分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一,基础知识: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纳税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责。 1,暂时性差异:指会计核算的所得税费用与税法核算的应交所得税之间的差异是暂时的,以后会一致。 2,永久性差异:指会计核算的所得税费用与税法核算的应交所得税之间的差异永久的。 3,可抵扣晢时性差异和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可以理解记忆为:所得税费用按会计准则核算,但是应交所得税是按税法核算,两间之间的差异表现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和应纳税暂时性差 异。 4,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对应递延所得税资产,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对应递延所得税负责。 5,永久性差异要调整应纳税所得,但是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者递延所得税负责。即永久性差异直接调整所得税费用和 应交所得税科目的金额。 一,进一步理解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责 1,资产的账面价值>计税基础,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2,资产的账面价值<计税基础,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把资产和计税理解为所得税金额,以资产账面金额为要交的所得税。比如资产账面200>计税100 ,理解为应交纳200,会计按200交,会计问题,但是税局按100收,收少了,以后会收回,所以确认负责,即“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即“递延所得税负债”。 同理,比如资产账面100<计税200 ,理解为应交纳100,但是税局按200收,收多了,以后会退回,所以确认资产,即“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即“递延所得税资产”。 1,负债的账面价值>计税基础,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2,负债的账面价值<计税基础,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把资产和计税理解为所得税金额,负责要以计税金额为要交的所得税。比如负债账面200>计税100 ,理解为应交纳100,税局按100收,税局没问题,但是会计按200交,交多了,以后会收回,所以确认资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即“递延所得税资产”。。

秒懂递延所得税资产和延所得税负债

秒懂递延所得税资产和延所得税负债 秒懂递延所得税资产和延所得税负债一、字面理解拆分: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将来的事情所得税:因为所得税产生的(通俗的说税会差异)资产:具有资产性质,“资产”就是将来可以“抵税”,就是比账面处理要少缴税;负债:具有负债性质,“负债”就是将来要“多缴税税”,就是比账面处理要多缴税;二、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产生【例1】2016年存货账面价值300万,按会计规定提了减值准备60万,账面价值只有240万,企业所得税税率25%,则:(1)2016年所得税汇算清缴,提的减值准备60万,不让税前扣除,所以纳税调增额60万,将来可以调减60万,就是将来可以多“抵税”,这就是形成“递延所得税资产”,形成的数额:60万×25%=15万;;(2)2017年如果全部销售,账面销售成本是240万,但是以前提的减值准备没有让税前扣除,所以企业所得税的销售成本是300万,纳税调减额60万,形成的资产也就没了,就把递延所得税资产15万冲回了。【例2】2017年账面股票购买200万,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240万(好像16年行情没有这么好,当做例子),企业所得税税率25%,则:(1)2016年所得税汇算清缴,有公允价值变动损益40万,不算企业所得税口径下的所得,不要缴企业所得税,所以纳税调减额40万,将来可以调增40万,就是将来可要多“缴税”,这就是形成“递延所得税负债”,形成的数额:40万×25%=10万;(2)2017年如果全部卖了,账面股票成本是240万,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账面值变动40万,不让税前扣除,所以企业所得税的销售成本是200万,纳税调增额40万,形成的负债也就没了,就把递延所得税负债10万冲回了。学习和实务中:建议多哪几个例子这样列举一下,比如:固定资产加速折旧,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往来账款减值准备等等。三、注意点和总结1.只有暂时性差异才会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永久性差异肯定就不会了,比如业务招待费,当年纳税调增,将来打死也不让您调减,就不可能形成递延所得税资产; 2.形成原因(1)当期调增应纳税所得额,后期调减应纳税所得额,后期可“抵税”,形成递延所得税资产;(2)当期调减应纳税所得额,后期调增应纳税所得额,后期多“缴税”,形成递延所得税负债;(3)考虑特殊情况,比如弥补亏损,因将来能“抵税”会形成递延所得税资产 3.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通过损益科目“所得税费用”核算,所以所得税费用可能是负数; 4.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只在资产负债表日才体现(通俗的说就是年报时才体现),平时不需要体现。四、确定递延所得税步骤第一步,计算资产负债表中各项资产及负债的计税基础;第二步,计算资产负债表中各项资产及负债的暂时性差异;第三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识别会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暂时性差异,是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还是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第四步,以预期的适用税率(预计暂时性差异转回期间的适用税率)乘以各项暂时性差异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的余额;第五步,将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余额的变动确认为损益、权益或调整商誉。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费用的核算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费用的核算 发表时间:2009-12-03T15:44:45.950Z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年10月下旬刊供稿作者:刘静[导读] 因税法规定与会计准则规定在收入和费用确认范围和标准不一致所造成的差异刘静(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摘要:为解决会计人员掌握新准则时操作困难问题,笔者采用逐层分解方法,对所得税费用逐层分解,得出所得税费用核算总公式。本文 认为:通过从当期应缴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两个方向展开对所得税费用的分解,清楚地向会计人员展现所得税费用核算各个环节,便于其在新准则下进行所得税核算。关键词:当期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所得税费用 0 引言 本文从当期应交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两个方向对所得税费用核算进行分解,使会计人员清楚掌握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费用的核算过程。 1 当期应交所得税的核算 1.1 核算公式 1.1.1 当期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率。 1.1.2 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按会计准则规定计入利润表但不允许税前扣除的费用+/-计入利润表的费用与可予税前抵扣的费用金额之间的差额+/-计入利润表的收入与应计入应纳税所得额的收入之间的差额-税法规定的不征税收入+/-其他需要调整的因素[1]。 1.1.3 当期应交所得税=[会计利润+/-永久性差异+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所得税率。 1.2 永久性差异 1.2.1 概念。因税法规定与会计准则规定在收入和费用确认范围和标准不一致所造成的差异。[2] 1.2.2 处理。永久性差异只影响当期应税利润,不影响以后各期纳税额,不作账务处理。在计算所得税费用和当期应交所得税时,需将其调整税前会计利润。如:北方公司向关联企业捐赠现金400万。会计上,这笔捐赠支出作为费用,可冲抵利润表中的会计利润。但按照税法规定,这笔捐赠支出不允许税前扣除,要缴所得税。因此产生400万永久性差异。 1.3 暂时性差异 1.3.1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①概念。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可抵扣金额的暂时性差异。[3] 资产计税基础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税法可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资产账面价值指资产入账时的价值。负债计税基础指负债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负债账面价值指负债入账时的价值。 ②产生。当资产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或负债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时,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公式: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资产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或: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负债账面价值-计税基础。如:北方公司2006年12月购入一台新设备并投入使用。设备原值为100万,预计净残值为4万;折旧年限为5年;会计上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税法按直线法提折旧。2007年税法折旧额=(100-4)÷5=19.2万。因此,2007年末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100-19.2=80.8万。折旧率=40%,折旧额=100×40%=40万。账面价值=100-40=60万。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计税基础-账面价值=80.8-60=20.2万。 1.3.2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①概念。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应税金额的暂时性差异。[4] ②产生。当资产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或负债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时,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公式: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资产账面价值-计税基础,或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负债计税基础-账面价值。如:2007年末,北方公司持有的交易性证券以其公允价值150万计价,该批交易性金融证券成本为100万,计税基础=实际成本。应纳税暂时性差异=150-100=50万。如果会计年份只有一年,那么完成当期应缴所得税的核算后,所得税费用的核算就结束了。当期应交所得税直接转入所得税费用。即:所得税费用=当期应交所得税。会计分录:借:所得税费用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2 递延所得税的核算递延所得税指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在期末应有的金额相对于原已确认金额之间的差异,及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当期发生额的综合结果。公式:递延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 2.1 递延所得税负债①概念。指根据应税暂时性差异计算的未来期间应付所得税金额。②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递延所得税负债。[5]公式:递延所得税负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所得税率。如:上例中,由于持有交易性证券的公允价值变动产生了50万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所得税率为25%。递延所得税负债=50×25%=12.5万。 2.2 递延所得税资产 2.2.1 概念。指对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以未来期间很可能取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的一项资产。 2.2.2 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用公式表示为:递延所得税资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所得税率。如:2007年末固定资产产生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80.8-60=20.2万。因此,递延所得税资产=20.2×25%=5.05万。 3 所得税费用的核算所得税费用=[会计利润+/-永久性差异+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所得税率+[(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所得税率-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所得税率-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所得税费用的核算过程

第87讲_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资产及负债的确认和计量(1)

第三节暂时性差异 一、暂时性差异的含义和种类 【手写板】 含义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产生的差额 种类 应纳税暂 时性差异 含义 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 导致产生应税金额的暂时性差异,在其产生当期应当确认相关的 递延所得税负债(未来多交税) 情形 ①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 ②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 负债:账面价值-未来可抵扣金额=计税基础 则:未来可抵扣金额=账面价值-计税基础 可抵扣暂时 性差异 含义 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 导致产生可抵扣金额的暂时性差异。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当 期,符合确认条件时,应当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未来少 交税) 情形 ①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 ②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 负债:账面价值-未来可抵扣金额=计税基础 则:未来可抵扣金额=账面价值-计税基础 二、特殊项目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1.未作为资产、负债的相关项目的暂时性差异。

某些交易或事项发生以后,因为不符合资产、负债确认条件而未体现为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或负债,但按照税法规定能够确定其计税基础的,其账面价值0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也构成暂时性差异。(如: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职工教育经费) 【例20-14】 A公司20×7年发生了2 000万元的广告费支出,发生时已作为销售费用计入当期损益。税法规定,该类支出不超过当年销售收入15%的部分允许当期税前扣除;超过部分允许向以后年度结转税前扣除。A公司20×7年实现销售收入10 000万元。 【答案】 该广告费支出因按照会计准则规定在发生时已计入当期损益,不体现为期末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如果将其视为资产,其账面价值为0。 (1)账面价值=0(万元) (2)计税基础=2 000-10 000×15%=500(万元) 相关结论: 资产:账面价值0与其计税基础500万元之间产生了500万元的暂时性差异,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符合确认条件时,应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2.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结转以后年度的未弥补亏损及税款抵减,虽不是因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同产生的,但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具有同样的作用,均能够减少未来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进而减少未来期间的应交所得税,会计处理上视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应确认与其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例20-15】 甲公司于20×7年因政策性原因发生经营亏损2 000万元,按照税法规定,该亏损可用于抵减以后5个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该公司预计其于未来5年期间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弥补该亏损。 【答案】 该经营亏损不是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产生的,但从性质上可以减少未来期间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属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手写板】 第四节递延所得税资产及负债的确认和计量 一、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和计量 (一)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几乎无条件的确认) 1.除所得税准则中明确规定可以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情况以外,企业对于所有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均应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除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以及企业合并中取得资产、负债相关的以外,在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同时,应增加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与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体现了会计上的谨慎性原则,即企业进行会计核算时不应高估资产、不应低估负债。 (1)确认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时,交易或事项发生时影响到会计利润或应纳税所得额的,相关的所得税影响应作为利润表中所得税费用的组成部分; (2)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相关的,其所得税影响应增加或减少所有者权益;

如何理解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如何理解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如何理解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请以接受捐赠为例进行详细讲解】 【问题】如何理解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请以接受捐赠为例进行详细讲解? 【解答】对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在发生时,计入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借方,将来转回时,计入贷方。 对于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在发生时,计入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贷方,将来转回时,计入借方。 这样说,可能还是很不好理解,关键的一点是怎么区别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和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明确一点,可抵扣和应纳税都是针对未来而言的,如果这个差异在未来可以在税前扣除,那么就是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在本期要纳税,所以,对于会计确认的所得税费用与应交所得税之间的差额计入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借方,如果这个差异在未来是要纳税的,那么就是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在本期是不纳税的,所以,对于会计确认的所得税费用与应交所得税之间的差额计入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贷方。这两项差异在转回的时候,都在反方向转回即可。 例如:假设企业除受赠所得外其他的生产经营所得会计利润每年均为100万元,受赠所得为200万元,符合税法规定按5年征税。不考虑其他事项,就捐赠

来说,捐赠当年会计上计入营业外收入,所得税费用是按会计利润计算的,那么这部分捐赠所得的营业外收入包含在会计利润中,所以,当年的所得税费用应当包括捐赠所得应计的所得税。税法上对于符合条件的可以按5年征税,那么,当年计入应纳税得额的只是1/5,所以,对于另外的4/5形成了暂时性差异,应当计入递延所得税负债,会计处理应当是: 受赠当年: 借:借:所得税费用 100×25%+200×25%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00×1/5×25%+100×25% 递延所得税负债 200×4/5×25% 以后四年,每年会计处理应当是: 借:所得税费用 100×25% 递延所得税负债 200×1/5×25%

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编制实例.doc

长城公司资产负债表编制的案例 【案情介绍】长城公司和黄河公司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工业企业,其有关资料如下: ( 1)长城公司销售的产品、材料均为应纳增值税货物,增值税税率 17%,产品、材料销售价格中均不含增值税。 (2)长城公司材料和产品均按实际成本核算,其销售成本随着销售同时结转。 (3)黄河公司为长城公司的联营企业,长城公司对黄河公司的投资占黄河公 司有表决权资本的 25%,长城公司对黄河公司的投资按权益法核算。 (4)长城公司 2008 年 1 月 1 日有关科目余额如下: 科目名称借方余额科目名称贷方余额库存现金500 短期借款500 000 银行存款400 000 应付票据50 000 应收票据230 000 应付账款180 000 应收账款200 000 应付职工薪酬 5 000 坏账准备-1 000 应交税费12 000 其他应收款200 长期借款 1 260 000 原材料350 000 实收资本 2 000 000 周转材料30 000 盈余公积120 000 库存商品80 00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7 700 长期股权投资—黄河 600 000 公司 固定资产 2 800 000 累计折旧-560 000 无形资产 5 000 合计 4 134 700 合计 4 134 700 ( 5)长城公司 2008 年度发生如下经济业务: ①购入原材料一批,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税额为51 000 元,原材料实际成本300 000 元。材料已经到达,并验收入库。企业开出商业承兑汇票。 ②销售给黄河公司一批产品,销售价格 40 000 元,产品成本32 000 元。

如何阅读财务报表——第21节: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

如何阅读财务报表——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 释义 递延所得税资产,就是企业认为应递延到以后缴纳的税款,但税务局已先收取。递延所得税是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在纳税影响会计法下才会产生递延税款。 递延所得税负债,就是企业认为应在当期或之前就缴纳的税款,但税务局一直到当期尚未收取。这意思是,企业先欠着税务局的税款,但也知道这是迟早要上交税库的。 来源 一般情况下,企业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有以下来源: 1、应收账款。会计逐年计提减值算费用,税务在损失时算费用。企业一般是计提减值在前,实际核销在后,导致当期会计利润少而税务核算利润多,因而该项比较容易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 2、存货。会计逐年计提减值算费用,税务在损失时算费用。企业一般是计提减值在前,实际处理或卖出在后,导致当期会计利润少而税务核算利润多,因而该项比较容易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 3、广告费。会计只要发生了算费用,税务不超过当年营收15%的算费用,超过部分在以后年度慢慢抵消。这导致当期会计利润少而税务核算利润多,因而该项比较容易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 4、以往亏损。会计跟当期没有影响,税务未来五年的利润可以先填补亏损。该项不影响企业当期利润,却导致税务利润变少,会部分或全部抵消之前产生的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5、内部交易损益。合并时抵消不计,税务各个公司单独核算。税务局是按照一个一个真实公司收税,并不区分是不是关联交易,或者可能产生合并报表范围内企业间的销售,在税务局认为是利润,而在公司合并报表中,并不认为是利润的情况。如,母公司卖了一批货给子公司,而子公司尚未将这批货销售出去。在合并报表上这批货只体现为存货,但在税务局眼

2019年会计考试辅导:第78讲_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和计量

第四节递延所得税资产及负债的确认和计量 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和计量 (一)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 1.确认的一般原则 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在估计未来期间能够取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利用该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时,应当以很可能取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1)对与子公司、联营企业、合营企业投资相关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应当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一是暂时性差异在可预见的未来很可能转回;二是未来很可能获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 (2)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结转以后年度的未弥补亏损和税款抵减,应视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处理。在预计可利用未弥补亏损或税款抵减的未来期间内能够取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时,除准则中规定不予确认的情况外,应当以很可能取得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同时减少确认当期的所得税费用。 与可抵扣亏损和税款抵减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其确认条件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相同。 (3)企业合并中,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确认的合并中取得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入账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并调整合并中应予确认的商誉等。 (4)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相关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应计入所有者权益。 【提示】若产生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影响其他综合收益,则递延所得税资产对应科目为其他综合收益。如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期末公允价值下降而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例题】甲公司2×18年12月1日取得一项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债务工具),取得成本为220万元,2×18年12月31日,该项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为200万元。2×19年2月10日,甲公司将该金融资产全部出售,售价为190万元。假定未来期间甲公司能够取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扣该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甲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不考虑其他相关因素的影响。 要求:编制甲公司与上述业务相关的会计分录。 【答案】甲公司会计处理如下: 2×18年12月1日 借:其他债权投资220 贷:银行存款220 2×18年12月31日 借:其他综合收益20 贷:其他债权投资20 2×18年12月31日该项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为200万元,计税基础为220万元,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20万元,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为5万元(20×25%)。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5 贷:其他综合收益5 2×19年2月10日 借:银行存款190 投资收益10 贷:其他债权投资200 借:投资收益20 贷:其他综合收益20 借:其他综合收益5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5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核算

有点长,如果你学习所得税学得很晕,就耐心的看完小鱼写的这篇文章吧,相信你看了以后,对所得税的核算,会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首先,我要整理学习所得税的主线: 四步计算所得税:计算利润总额并进行纳税调整——弄清暂时性差异并 计算递延所得税——倒挤所得税费用 所得税这一章很简单,大家不要怕,我说它简单,因为它只有一个分录,四个科目,最容易记了,但是,为什么很多的人却觉得它难呢?这是因为所得税不会在试卷上单独出现,它总是和别的章节串在一起出现在试卷中,所以形成了难度。在这里,我要告诉大家,学习所得税,可以用这样的方法:首先把它看成单独的一章,记下它的分录,背下它的一些原则,搞清楚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的区别,明白每一个科目的计算方法。然后,再把它串进其他章节里一起学习,这样,所得税就很容易的掌握了。所得税不难,不要怕它,你越怕就越糊涂,这并不是什么高深的东西,稍努力一下,只要脑筋没有问题,任何人都可以很轻易的掌握它。 另外,我要引用会计实务版的版主机器猫鬼谷子的话: 所得税这一章主要还是要掌握会计和税法各自的处理:比如说计税基础的确定关键点在于确定税前扣除扣除的金额,而暂时性差异的实质就是会计和税法的处理差异导致的时间性差异,所以所得税指向一个根本问题:会计和税法各自的处理,只有掌握了各自是如何处理的才能体会到 暂时性差异的本质。

另外对暂时性差异的含义也需要理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就是说将来是可以抵扣的,当期不允许抵扣,需要调增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就是说当期是不需要并入应纳税所得额的,以后要并入纳税。 所以从字面上要了解暂时性差异的税法处理本质。 然后从会计和税法处理的差异去分析。比如会计上当期多计提的折旧,会计上当期扣除了,但是税法不允许当期扣除,而是要以后抵扣,所以很明显属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需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比如分期收款销售,会计上确认收入了,而税法要求分期确认收入,也就是说税法上要求以后再并入应纳税所得额,当期不需要,所以形成的是应纳税暂时性差异,需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通过上面的分析应该清楚问题的本质在哪里,仔细看看自己哪个方面还比较薄弱,按照上面的思路和方法去理解和掌握,不要一味所得税 很难,理解了以后很简单。 我觉得机器猫虽说得廖廖数语,却说中了所得税这一章的灵魂——会计和税法各自的处理上造成的差异。大家看完我的文字以后,再回过头来 体会一下机器猫的精典总结。 好了,下面我就叙述一下所得税的一些知识点,告诉大家一个学习的思 路。 首先要明白一点,会计上学的所得税,是指企业所得税,并不包含个人

所得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所得税会计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2006 年2 月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其中《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一所得税》借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和国际 会计准则,改为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可以说是我国会计准则制定由收入费用观开始倾向资产负债观的一个较大转折。一、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简介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修订的《国际会计准则第12号一所得税》中指出,在所得税会计处理上,修订后的准则禁止使用递延法,并且要求以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代替原准则中的损益表债务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以估计转回年度的所得税税率为依据,计算递延税款的一种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它确认所有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其目的在于使资产负债表上的递延税款账户余额更富实际意义。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企业的收益应根据资产负债观来定义,因而所得税费用的计算也是从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的确认出发来加以倒推计算。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与损益表债务法的异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与损 益表债务法相比,二者的共同点是 1 、理论基础都是业主权益理论,相应地,认为所得税的属性是费用而非利益分配;2、均符合持续经营假设和配比原则;3、递延所得税款代表着未来应付或应收的所得税。我们在此着重考察的是它们 之间的差异,从而可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1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更注重暂时性差异,损益表债务法更注重时间性差异。暂时性差异比时间性差异的范围更广泛。它不仅包括所有的时间性差异,还包括其他暂时性差异。比如,子公司、联营企业或合营企业没有向母公司或投资者分配全部利润;购买式企业合并的购买成本,依据所取得的可辨认的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分配计入这些可辨认资产和负债,而在计税时不作相应的调整,等等。2、对收益的 理解不同。损益表债务法依据收入费用观定义收益,强调收益是收入与费用的配比,从而注重的是收入与费用在会计与税法中确认的差异;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依据资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