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畜禽品种资源保护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畜禽品种资源保护

中国畜禽品种资源保护

一、我国畜禽品种资源现状

我国是世界上畜禽遗传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不仅物种、类群齐全,而且种质特性各异。我国畜禽遗传资源主要有猪、鸡、鸭、鹅、特禽、黄牛、水牛、牦牛、独龙牛、绵羊、山羊、马、驴、骆驼、兔、梅花鹿、马鹿、水貂、貉、蜂等20个物种,共计576个品种(类群),其中地方品种(类群)426个,占品种资源总数的74%;培育品种73个,占品种资源总数的12.7%;引进品种77个,占品种资源总数的13.3%。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最近二十几年来,为满足人民对肉、蛋、奶等畜产品的需求,我国相继引进了大量的外来高产品种杂交改良国内地方品种,受外来高产品种强烈冲击,我国畜禽品种数量逐渐减少和消失的问题日渐突出,70年代末80年代初畜禽品种资源普查结果证实,我国已灭绝的品种有10个,濒临灭绝的品种8个,数量减少的有20个。据1996-1998年对全国17个省331个地方畜禽品种动态信息资源调查显示,有50个畜禽品种(或类群)濒危,9个品种(或类群)濒临灭绝,7个品种(或类群)已经灭绝。这种趋势随着近年大量引种和集约化程度的提高而进一步加剧,估计至少有30%的畜禽遗传资源处于灭绝的高度危险之中。

畜禽品种资源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满足未来不可预见的重要基因库,它的任何一点利用都可能在类型、质量、数量上给肉、蛋、奶和毛皮等生产带来创新。因此,为了实现畜牧业持续、稳定、高效的发展,满足人类社会对畜禽产品种类、质量的更高的需求,加强对现有畜禽品种资源的保护和有效、合理、持续利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二、全国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工作概况

1、加强管理,完善法制,健全机构

我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旨在加强畜禽品种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工作的法规和政策性文件。1994年国务院颁布了《种畜禽管理条例》,随后农业部出台了《种畜禽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不少省(区、市)也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办法,为依法管理提供了依据。为贯彻落实《条例》的有关要求,加强畜禽品种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工作,我部专门成立了国家家畜禽遗传资源管理委员会,制定了全国畜禽品种资源保护规划,公布了国家级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并为这些品种确认了一批国家级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场(区)。

一些地方也相应成立了畜禽品种资源管理机构,并按照分级保护的原则,明确了重点保护畜禽品种名录。对于推动我国畜禽品种资源的管理工作,保护畜禽遗传资源起到了积极作用。

2001年,农业部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召开了全国畜禽品种资源保护与管理会议。齐景发副部长就我国品种资源的现状、资源保护与利用、面临的问题以及今后资源保护的方针、目标等作了重要讲话,提出了具体要求。会后农业部办公厅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地要高度重视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工作,要抓紧制定畜禽品种保护计划和措施。要高度重视畜禽品种资源保种场(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提高保种、育种水平,要做好保种的科研和开发工作。

2、初步建立畜禽品种资源保护体系

我国对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工作历来十分重视,五十年代就建立了一批种畜禽场;八十年代,国家投入了上亿元资金在全国各地建立了一大批各具特色的优良地方品种资源场和种公牛站。“八五”期间,我部又确认了83个国家级重点种畜禽场,对一些优良地方品种资源场的基础设施进行了建设;各省、地、县根据当地的品种优势和特点,也建立了一批地方种畜禽场,划定保护区,制定保种方案和进行良种登记,有计划地开展了保种选育工作。“九五”期间,国家启动了畜禽种质资源保护项目,重点进行增加活畜数量及完善相应基础设施等工作;同时分别在北京和江苏建立了国家家畜和家禽品种基因库,保存了一批原始品种和种质素材。初步建立了畜禽资源保护体系,为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也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

3、开展资源调查、保种技术研究等基础性工作

1976年,农业部组织开展了一次较大规模的畜禽品种资源调查,出版了5部《中国畜禽品种志》。 1995年又对西南、西北的偏远地区进行了一次补充调查。2001年开始启动畜禽品种资源动态信息调查项目,对全国畜禽品种资源状况进行动态监测。畜禽资源调查为制定有关保护、合理开发利用政策,制定畜牧业整体发展规划,开展国际畜牧科技合作交流提供了必要的科学依据。

近20年,国家加强了畜禽品种资源的基础研究,开展了部分畜禽品种的种质特性和遗传距离测定等方面的系统研究,在畜禽系统保种理论和保种方法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为我国开展畜禽品种资源的保存工作提供了科技支撑。

4、推进畜禽品种资源的选育和开发利用

为使我国丰富的畜禽品种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在加强保护的同时,重点抓了畜禽品种的选育和产业化开发。近20年来,运用现代育种技术和手段,选育了一大批专门化品系和新品种,涌现了一批由育种、生产、加工企业为一体的畜禽资源开发利用模式,使许多畜禽地方品种的主要优良性状得以保持,生产性能有了较大提高。

三、畜禽种质资源保护项目实施情况

从1995年开始,国家启动了畜禽种质资源保护项目。根据“重点、濒危、特定性状”的保护原则和急需保护品种资源的分布情况,国家财政每年拨专项经费用于全国家养动物遗传资源的保护工作。承担实施的单位涉及有畜禽品种资源保种场、保护区、国家基因库和科研院校等单位。从1998年开始,专项经费逐年增加,截止到2002年共投入5734万元。八年共实施了185个保护项目,其中扶持畜禽品种保护162个,占项目总数量的87.6%;扶持种质资源动态监测和种质资源评估与鉴定的为23个项目,占项目总数量的12.4%。在扶持畜禽品种保护中猪品种27个、家禽品种24个、牛品种14个、羊品种15个、特种动物品种9个。

(一)项目成果

1、实行抢救性保护,紧急抢救了一批濒临灭绝的畜禽品种

据不完全统计,实施种质资源保护项目以来,紧急抢救了独龙牛、渤海黑牛、荷苞猪、马身猪、鹿苑鸡、斗鸡、中华蜜蜂等19个濒临灭绝畜禽品种。

鹿苑鸡是我国华东地区一种独特的地方品种,数量极少,仅散养在个别农户家里,构成濒临灭绝物种。当江苏家禽所(国家家禽基因库)的领导和技术人员得知农户将要把最后一批鹿苑鸡处理掉时,连夜赶往农民家中收购,使鹿苑鸡这一珍稀地方品种得以保存,避免了一个优秀遗传物种的消失。

产于云南省贡山县独龙江流域的独龙牛,是一种仍处于半野生半家养状态的珍稀牛种资源,独龙牛具有体型较大、肉质好、屠宰率高、抗逆性强等特点,但数量极少,据1986年统计,总数只有77头。实施保种项目后,国家、省、地区拿出专项资金对这一珍贵资源进行恢复和保护,贡山县派出得力的业务技术骨干在独龙江乡的巴坡和茨开镇的九木当建立了独龙牛保种区,组建了106头牛的核心群。目前独龙牛数量已从保种初期的77头,发展到2000年的1060头,增加了近千头,这为保护区的数量扩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加强本品种选育,增加了地方品种的数量,提高了生产性能

通过专项资金的扶持,不仅使被保护品种资源得到很好的保存,而且通过本品种选育,使地方品种优良性能得到显著提高,在畜牧业生产中广泛推广应用,为发展畜牧业生产、实现农民增收、繁荣农村经济起到了积极重要的作用。

四川省南溪县以四川白鹅育种场为核心,实行“鹅场+农户”的运作模式,逐步形成了核心群、扩繁群和商品群三级良繁体系,使四川白鹅在品种数量和质量上都有较大提高。实施保种项目以来,四川白鹅饲养量大幅度增长,1997年全县出栏商品鹅64万只,2002年出栏达到504.5万只,增长了5倍多。

分布在山东西南地区的小尾寒羊,具有四季发情,高繁殖力的特性。20世纪60年代由于盲目引种杂交,使品种数量急剧下降。到20世纪80年代初其数量已接近灭绝的边缘。此后,在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和梁山县建立保种场和保护区,进行小尾寒羊保护,群体数量得到大幅增长。目前,每年从小尾寒羊主产区调往全国各地种羊达100多万只,为当地农民创造经济收入近5亿元。

辽宁省绒山羊原种场长期坚持选育,绒山羊的产绒量80年代为每只200~300克,到2002年产绒量已提高到550~600克以上,增长了1倍多;羊绒的细度也由过去的16微米降到15微米以下,为提高我国羊绒生产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3、开发利用优良地方品种资源,促进了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

为使我国丰富的畜禽品种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在加强保护的同时,重点抓了地方畜禽品种的选育和产业化开发。近年来,运用现代育种技术和手段,选育了一大批新品种(配套系),1996-2002年,通过国家审定的畜禽新品种(配套系)共有26个。其中绝大部分是以我国地方畜禽品种为基本素材培育而成的。

畜禽品种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促进了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形成了畜产品的多样化、优质化和特色化,为提高畜牧业综合效益和增加农牧民收入做出重要的贡献。

江苏省太湖猪育种中心利用我国高繁殖力的地方品种太湖猪,培育了产仔多、日增重快、瘦肉率高、肉质优良、口味鲜美的苏太猪,生产性能和生产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苏太经产母猪平均产仔达到14.72头,达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