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诂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
1、形训——是以形说义的方法,即通过对字的形体结构“当的分析来寻求解释词义的释词方法。
2、集解——两种解释,一,汇辑诸家对同一典籍的语言和思想内容的解释,断以己意,以助读者理解。二、汇合“经”与“传”,为之解释。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
3、音义——“音”指辨音,“义”指释义,音义指文字的读音和意义。
4、声训——一、.声威教化。二、训诂学术语。取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解释字义。汉刘熙《释名》为声训专书。
5 读破——同一个字形因意义不同而有两个或几个读音的时候,不照习惯上最通常的读音来读,叫做读破。
6、读曰——又作“读为”,为汉代训诂学家所创术语,并被后代沿用,主要用于传注中,意思是改读为某字。
7、章句——解释 1.诗文的章节和句子。2.剖章析句。经学家解说经义的一种方式。亦泛指书籍注释。3.指文章﹑诗词。
8、《说文解字注》——是清代知名学者段玉裁的代表性作品。段玉裁,生于雍正十三年即公元1735年,卒于嘉庆二十年即公元1815年。宇若膺,号懋堂,江苏金坛人,曾任贵州玉屏、四川巫山、南溪、富顺等县知县。《说文解宇注》从乾隆庚子即公元1780年开始写作,成书于嘉庆戊辰年即公元1808年,时间长达近三十年,刊行于嘉庆二十年即公元1815年。
9、《经义述文》——《经义述闻》是一部从经学、小学和校刊学角度研究《周易》、《尚书》、《诗经》等中国古代经典的著作。其中约有一半是记述其父王念孙的关于经义的论说,故书名曰「经义述闻」,但也有不少是作者自己的见解。本书大多为随经文所做的训诂和校勘。综观《经义述闻》全书,其要在校正古书文字和阐释文字假借两方面。历来学著对《经义述闻》评价甚高。该书在训诂和校勘上的卓越成就使它在中国语言学史和清代学术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0、《文史》:近人章炳麟(太炎)撰,9卷。该书是探索汉语同源字的专著认为《说文》中的“独体字”和“准独体字”分别为“初文”和“准初文”合计510字,即这些字是原始字,其他字由此演变而来。
11、《释名》:东汉刘熙作,《释名》仿照《尔雅》的体例,《释名》产生后长期无人整理,到明代,郎奎金将它与《尔雅》、《小尔雅》、《广雅》、《埤雅》合刻,称《五雅全书》。因其他四书皆以“雅”名,于是改《释名》为《逸雅》。】
12、《诗集传》:简称《集传》,共20卷,为《诗经》的研究著作,南宋朱熹撰,一般认为,《诗集传》是全面批判《毛诗序》的。
13、《经典释文》:唐陆德明撰,是一部以注音为主,兼及释义和校勘的读经字典。所释经书为《周易》、《古文尚书》、《毛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孝经》、《论语》、《老子》、《庄子》、《尔雅》等14种,按写作的时代顺序排列。
14、《毛诗故训》——传西汉初年,传授诗经的主要有四家。一是鲁国人申公,一是齐国人辕固,一是燕国人韩婴。但是这三家著作除《韩诗外传》,都已不存。另外一家就是毛诗。即大毛公毛亨、小毛公毛苌所传。现存的毛诗每篇都有一个题解,叫做“小序”。其作者大部分已不可考。现在一般都认为解说文字除少数几篇可信以外,大部分都不可信。但是毛诗序对后人的影响非常大。古人做诗、写文章用典都爱用里面的解释。所以《毛诗》就是《诗经》的《毛传》。
15、服虔《汉书音训》是颜师古《汉书叙例》中所述征引的唐以前二十三家旧注之一,早已亡佚。《汉书音训》,释义正读,注音虽多用直音法,但少量反切,这些在考察反切的起源以及当时的语音系统方面,有很好参考价值。
16、《方言疏证》——清代为扬雄《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简称《方言》)正伪补漏,逐条疏证的第一个校本。13卷,戴震撰(四库全书和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扬雄《方言》的刻本,自宋代以来有多种,经流传写刻,难免有些错漏。戴震以《永乐大典》本跟明本校勘,并进一步搜集古籍中引用《方言》和《方言注》的文字来和《永乐大典》本互相参订,共改正讹字281个,补脱字27个,删衍字17个。辨析疑义,取证确凿。
19、《毛诗正义》:。“正义”被称为“疏”,指在前人的注解上作注解。其中包括了汉魏时期学者对《诗经》的各种解释,汇集了两晋南北朝学者研究《诗经》的成果,有的地方并能提出一些新的看法,但其书遵循“疏不破注”的原则,未能越出《毛传》、《郑笺》的范围,对二者的分歧也不敢加以判断,因而不可避免地承袭了《毛传》、《郑笺》的某些错误;在疏解方面此书颇多烦言赘语,这是唐人义疏的共同缺点。
20、《经籍纂诂》:汇辑古书中的文字训释编排而成的训诂书。清代阮元撰集,臧镛堂、臧礼堂等纂校。嘉庆三年(1798)刊行。全书按照《佩文韵府》分韵编字,《佩文韵府》所没有的字就根据《广韵》或《集韵》增补。卷次按《佩文韵府》分一韵为一卷,共106卷,别有补遗106卷,分附于正编每卷之后。全书所辑录的文字训释都是唐以前的经传子史的注释和唐以前的训诂书、字书、韵书、音义书中所有的。采用古书达100多种,收字13349字(异体字不在内)。古代的文字义训和在不同古书文句中的训解几乎都汇聚在一起了。这部书搜罗极为丰富,在字的训释之外,还兼顾到经传的异文,字的假借和古文异体,这些都列于每字之末,至于《玉篇》、《广韵》、《集韵》等书也有字义训释,本书均不录,这是由于那些书中大部分的训解是根据前代经传子史的注释而来,本书已然具备,就不必重复。本书由于成于众手,采录时不免有遗漏,而且也不无讹误,读者用时不能不检视所举的原书。另一点是本书没有给字加注音,一字二音,四声不同的,在列举字义时有相混不清的。
21、《比雅》:清洪亮吉撰,《比雅》依照《尔雅》体例而作,搜录古书训诂集成一书。原为遗稿,尚未编次就绪,后人依照《尔雅》编排,始于《释诂》,终于《释畜》,分为19类。惟篇次和名目略有改变。移《释天》、《释地》、《释山》、《释水》列于《释亲》之前;把《释亲》改称《释人》,并《释丘》于《释山》;又于《释水》之外别出《释舟》,包括《释车》。原书因为未定稿,其中归类错乱之处也不少。
22、《一切经音义》玄应《一切经音义》是一部产生于唐代的以佛经写本中的词语为收录对象的工具书,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23、《曰知录》: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的代表作品之一。《日知录》是顾炎武“稽古有得,随时札记,久而类次成书”的著作。内容大体划为八类,即经义、史学、官方、吏治、财赋、典礼、舆地、艺文。
24、《说文通训定声》:《说文通训定声》凡18卷,是一部按古韵部改编《说文解字》的书。全书以谐声声符为纲,按音分别归属古韵十八部。同从一声符孳衍的字都联缀在一起,秩然有序。每字之下,先释《说文》本训,引群书古注为证,即所谓说文;次陈述字的引伸义和因文字假借而产生的假借义,即所谓通训;最后举出上古韵文中的用韵来证明古音,凡同韵相押叫做古韵,邻韵相押叫做转音,阐明字音,即所谓定声。这3部分的主要部分是通训,对研究词义的发展和转变大有帮助。
25、《玉篇》:中国古代一部按汉字形体分部编排的字书。南朝顾野王撰,每字下不仅注明字义,而且举出见于古籍的例证和前人的注解,先经传,后子史文集,最后是字书、训诂书,极其详备,字有异体也分别注明,跟今本很不一样。
26、《马氏文通》:是我国第一部用现代语言学理论研究中国语法的著作,在我国语言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部著名的语法著作写于1898年,由于是开创之作,历来难读难用。马建忠作为当时进步的爱国知识分子之一也在探索科学救国的道路,他认为中国贫穷落后的原因,在于掌握知识的载体——汉语太难,难的原因是“隐寓”在汉语中的“规矩”(语法规则)没有被揭示出来。这就使得国人“积四千余载之智慧材力,无不一一消磨于所以载道所以明理之文”。这样,要想与“达道明理之西人相角逐焉,其贤愚优劣有不待言矣”
27、训诂学:以前代训诂材料和前人的训诂工作为研究对象而建立起来的一门科学,是研究语言意义的理论科学。
28、《尔雅》:是最早的一部按事类编排的同训词典,大约在战国时期开始辑录,经过较长时间的递增相益,汉初才完备。是一部由儒家门徒缀辑古代故训而成的专书,是一种义书,按事类分为十九篇。前三篇《释诂》《释言》《释训》解释一般词语,后十六篇解释各种名物。《尔雅》突破了随文释义的局限,开创了词典式工具书的先例,被奉为训诂之祖。
29、《说文解字》:许慎著,全书合叙目共15篇,分列540部,每部建立一个部首,是一种形书。它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书,以“六书”为理论指导,以周秦书面语言为对象,对汉代所能见到的古文字从形、音、义三方面作了综合性的研究。
30、右文说:以宋代王圣美为代表的一种对汉字音义关系的看法;“右文说”反映了当时学者对汉字的认识,,即通常在形声字右侧的声符也表示意义,右文说注意到语音与语义的联系,也反映了一部分汉字的声符表意现象,有其可取之处;但右文说”以偏概全”没有摆脱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