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数据交换即EDI
EDI的概述及分类
EDI的概述及分类1.EDI的概念EDI是英文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的缩写,中文可译为“电子数据互换”,港、澳及海外华人地区称作“电子资料联通”。
它是一种在公司之间传输订单、发票等作业文件的电子化手段。
它通过计算机通信网络将贸易、运输、保险、银行和海关等行业信息,用一种国际公认的标准格式,实现各有关部门或公司与企业之间的数据交换与处理,并完成以贸易为中心的全部过程,它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颖的电子化贸易工具,是计算机、通信和现代管理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将EDI描述成“将贸易(商业)或行政事务处理按照一个共认的标准变成结构化的事务处理或信息数据格式,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电子传输”。
而ITU-T(原CCITT)将EDI定义为“从计算机到计算机之间的结构化的事务数据互换”。
又由于使用EDI可以减少甚至消除贸易过程中的纸面文件,因此EDI又被人们通俗地称为“无纸贸易”。
EDI三种定义定义一:1995年版的《美国电子商务辞典》(Haynes.E 1995)将电子商务定义为:“为了商业用途在计算机之间所进行的标准格式单据的交换。
”定义二:美国国家标准局EDI标准委员会对EDI的解释是:“EDI指的是在相互独立的组织机构之间所进行的标准格式、非模糊的具有商业或战略意义的信息的传输。
”定义三:联合国EDIFACT培训指南认为,“EDI指的是在最少的人工干预下,在贸易伙伴的计算机应用系统之间的标准格式数据的交换”。
从上述EDI定义不难看出,EDI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即计算机应用、通信、网络和数据标准化。
其中计算机应用是EDI的条件,通信环境是EDI 应用的基础,标准化是EDI的特征。
这三方面相互衔接、相互依存,构成EDI的基础杠架。
EDI系统模型如图所示。
2.EDI的分类根据功能,EDI可分为4类。
前面所述的订货信息系统是最基本的,也是最知名的EDI系统了。
EDI工作原理说明
EDI工作原理说明EDI,即电子数据交换(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是一种通过计算机网络传输标准化数据的过程。
它的主要目的是使不同的企业能够快速、有效地交换商业文件和数据,并且自动化处理这些数据。
EDI的工作原理涉及多个方面,包括数据格式、传输方式以及系统集成等。
首先,EDI中最关键的是数据格式。
EDI使用标准化的数据格式来表示和交换商业数据。
最常用的标准格式是基于美国国家标准研究所(ANSI)和国际电信联盟(ITU)制定的X12标准和EDIFACT标准。
这些标准定义了各种商业文档的结构和数据元素的定义。
通过使用标准数据格式,EDI能够确保不同企业间的数据能够互相理解和处理,从而实现无纸化交流。
其次,EDI涉及到数据的传输。
数据的传输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实现,包括基于值传输网(VAN)的传统EDI、互联网EDI和点对点EDI等等。
传统EDI通过VAN提供安全的数据传输,VAN充当了数据中转站的角色,负责数据的加密、解密以及路由,确保数据的安全和可靠。
互联网EDI则直接使用互联网进行数据传输,充分利用了互联网的低成本和广泛的覆盖面。
而点对点EDI则是直接在企业间建立专线或虚拟专线,实现点对点的数据传输。
在EDI的工作原理中,系统集成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EDI需要与企业内部的各个系统进行集成,包括财务系统、ERP系统、物流系统等等。
通过与这些系统的集成,EDI可以从这些系统中获取数据,并将处理后的数据反馈给这些系统。
这样,企业就能够实现整个流程的自动化,减少人工介入,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总体来说,EDI的工作原理可以概括如下:1.定义和使用标准化的数据格式,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可理解性。
2.选择合适的数据传输方式,包括传统EDI、互联网EDI和点对点EDI等。
3.与企业内部的各个系统进行集成,实现数据的提取、处理和反馈。
4.通过EDI平台实现数据的加密和解密,确保数据的安全传输。
EDI工作原理
EDI工作原理概述:EDI,即电子数据交换(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是一种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数据交换的技术。
它使用标准化的数据格式和协议,实现了不同系统之间的无缝数据交流和互操作性。
EDI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描述为数据的格式转换、数据的传输和数据的解析。
一、数据的格式转换:1. 数据标准化:EDI使用统一的数据标准,如EDIFACT、ANSI X12等,将不同系统中的数据转换为统一的格式,以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可读性。
2. 数据映射:将源系统中的数据字段映射到目标系统中的对应字段,确保数据在不同系统之间的准确传递和解析。
3. 数据校验:对数据进行校验,包括格式校验、逻辑校验等,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二、数据的传输:1. 网络连接:EDI系统通过互联网、专用网络或虚拟专用网络(VPN)等方式与不同系统进行连接,建立数据传输通道。
2. 数据加密:为了保护数据的安全性,EDI系统使用加密技术对数据进行加密,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非法获取或篡改。
3. 数据传输协议:EDI系统使用标准的传输协议,如AS2、FTP、HTTP等,确保数据能够在不同系统之间顺利传输。
三、数据的解析:1. 数据接收:目标系统接收到传输的数据后,进行数据接收和存储。
2. 数据解析:目标系统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解析,将数据转换为可读的格式,并将数据存储到相应的数据库或应用系统中。
3. 数据处理:目标系统根据业务需求对解析后的数据进行处理,如数据分析、数据转换、数据验证等。
四、EDI的优势:1. 提高效率:EDI实现了自动化的数据交换,减少了人工处理数据的时间和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2. 提高准确性:EDI通过数据的自动转换和校验,减少了人为错误的发生,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
3. 降低成本:EDI减少了纸质文档的使用和人工处理的成本,节约了企业的资源开支。
4. 加强合作伙伴关系:EDI使企业与供应商、客户等合作伙伴之间的数据交换更加便捷和高效,加强了合作伙伴关系。
EDI概念及特点
EDI概念及特点EDI概念及特点EDI概念:EDI即电子数据交换,是指以一定的标准格式,形成结构化的事务处理的报文数据格式,进而将这些结构化的格文数据经由通信网络,从计算机传输到计算机。
包括买卖双方的数据交换(文字信息与文件等)、企业内部的数据交换等。
EDI的构成:构成EDI系统的三个要素是EDI软件、硬件、通信网络以及数据标准化。
一个部门或企业若要实现EDI,首先必须有一套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其次,为使本企业内部数据比较容易地转换为EDI标准格式,须采用EDI标准;另外,通信环境的优劣也是关系到EDI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
EDI的特点:(1)EDI传输的是企业间的报文,是企业间信息交流的方式;(2)传输的报文是格式化的,是符合国际标准的,这是计算机能够自动处理报文的基本前提;(3)使用的数据通信网络一般是增值网、专用网;(4)数据是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自动传输,不需要人工介入操作。
EDI的一般流程:(1)购买商开出一份电子数据交换采购订单给供货商(2)供货商开出一份详细的或简要的电子数据交换回执给购买方(3)依据购买者的电子数据交换清单,供货商启动订单循环系统(4)供货商开出一份装船信息通过电子数据交换传给承运人,同时通过电子数据交换将副本传给购买方(5)供货商开出一份已装货的电子数据交换发票给购买方(6)承运人开出一份电子数据交换回执给供货商(7)承运人根据供货商的电子数据交换数据产生一份货运账单(8)承运人根据要求,通过电子数据交换,开出一份发货情况信息(9)承运人给付款方开出一份电子数据交换运输费用发票(10)购买方对供货商开出电子数据交换交款(11)承运人通过电子数据交换收到付款EDI的应用领域与应用效益EDI应用领域:生产、运输、仓库、制药、建筑、石油工业、金属冶炼、银行、保险、纺织、政府、医疗保健等行业利用EDI的优点:(1)通过对数据进行更好的记录可以减少错误,提高总体质量,降低处理时间,降低数据对人的依赖性,以及减少无意义的处理时间(2)减少库存。
EDI电子数据交换
EDI技术(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电子数据交换)EDI译为电子数据交换。
EDI的含义是指商业贸易伙伴之间,将按标准、协议规范化和格式化的经济信息通过电子数据网络,在单位的计算机系统之间进行自动交换和处理,即将商业文件按统一的标准编制成计算机能识别和处理的数据格式,在计算机之间进行传输,它是电子商业贸易的一种工具。
一、EDI的形成与发展在国际贸易中,由于买卖双方地处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不是简单直接面对面地买卖,而必须以银行进行担保,以各种纸面单证为凭据,方能达到商品与货币交换的目的。
这时,纸面单证就代表了货物所有权的转移,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纸面单证就是外汇。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贸易额的上升带来了各种贸易单证、文件数量的激增。
虽然计算机及其他办公自动化设备的出现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减轻人工处理纸面单证的劳动强度,但由于各种型号的计算机不能完全兼容,实际上又增加了对纸张的需求。
美国森林及纸张协会曾经做过统计,得出了用纸量超速增长的规律,即年国民生产总值每增加10亿美元,用纸量就会增加8万吨。
此外,在各类商业贸易单证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数据是重复出现的,需要反复地输入。
有人对此也做过统计,计算机的输入平均70%来自另一台计算机的输出,且重复输入也使出差错的几率增高,据美国一家大型的分销中心统计,有5%的单证中存在着错误。
同时重复录入浪费人力、浪费时间、降低效率。
因此,直面贸易文件成了阻碍贸易发展的一个比较突出的因素。
另外,市场竞争也出现了新的特征。
价格因素在竞争中所占的比重逐渐减小,而服务性因素所占比重增大。
现代计算机的大量普及和应用以及功能的不断提高,已使计算机应用从单机应用走向系统应用;同时通信条件和技术的完善、网络的普及又为EDI(Electronic Date Interchange,电子数据交换)的应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EDI具有高速、精确、远程和巨量的技术性能,因此EDI的兴起标志着一场全新的,全球性的商业革命的开始。
EDI的定义
EDI的定义:EDI是英文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的缩写,中文名为电子数据交换。
EDI就是按照商定的协议,将商业文件标准化和格式化,并通过计算机网络在贸易伙伴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和自动处理。
它是公司之间传输订单等作业的一种电子手段,它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将贸易、运输、保险、银行和海关等行业信息,用一种国际公认的标准格式,实现各有关部门或公司与企业之间的数据交换与处理,并完成以贸易为中心的全部过程。
它是计算机到计算机之间结构化的事物数据互换。
ISO将EDI描述成“将贸易(商业)或行政事务处理按照一个共认的标准变成结构化的事务处理或信息数据格式,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电子传输”。
发展及作用原理:发送方将要发送的数据从信息系统数据库提取,转换成平面文件;将平面文件翻译成标准EDI报文并组成EDI信件,接收方从信箱收取信件;将信件拆开并翻译成平面文件;将平面文件转换并送到接收方信息系统中进行处理。
在国际贸易中,由于买卖双方地处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不是简单地直接地面对面地买卖,而必须以银行进行担保,以各种纸面单证为凭证,方能达到商品与货币交换的目的。
全球贸易额的上升带来了各种贸易单证、文件数量的激增。
全球贸易额的上升带来了各种贸易单证、文件数量的激增。
同时,市场竞争也出现了新的特征。
价格因素在竞争中所占的比重逐渐减小,而服务性因素所占比重增大。
商品发展趋于个性化,产品周期缩短,市场瞬息万变。
销售商为了减少风险,要求小批量、多品种、供货快,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行情。
而在整个贸易链中,绝大多数的企业既是供货商又是销售商,因此提高商业文件传递速度和处理速度成了所有贸易链中成员的共同需求。
同样,现代计算机的大量普及和应用以及功能的不断提高,已使计算机应用从单机应用走向系统应用;同时通信条件和技术的完善,网络的普及又为EDI的应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应用领域:按照功能EDI分为四类:订货信息系统;电子金融汇兑系统;带有图形资料自动传输的EDI;交互式应答系统。
EDI的知识详解
EDI的知识详解(一)EDI的定义EDI,全称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译名:电子数据交换。
它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推出使用的国际标准,它是指一种为商业或行政事务处理,按照一个公认的标准,形成结构化的事务处理或消息报文格式,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电子传输方法,也是计算机可识别的商业语言。
例如,国际贸易中的采购订单、装箱单、提货单等数据的交换。
EDI 是英文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 的缩写,中文可译为“电子数据交换”,港、澳及海外华人地区称作“电子资料通”。
EDI 商务是指将商业或行政事务按一个公认的标准,形成结构化的事务处理或文档数据格式,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电子传输方法。
简单地说,EDI 就是按照商定的协议,将商业文件标准化和格式化,并通过计算机网络,在贸易伙伴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和自动处理。
俗称“无纸化贸易”。
EDI 的定义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但是有3 个方面是相同的:1、资料用统一的标准;2、利用电信号传递信息;3、计算机系统之间的连接。
联合国标准化组织将其描述成“将商业或行政事务处理按照一个公认的标准,形成结构化的事务处理或报文数据格式,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电子传输方法”。
(二)EDI的特点(1)EDI使用电子方法传递信息和处理数据的。
EDI一方面用电子传输的方式取代了以往纸单证的邮寄和递送,从而提高了传输效率,另一方面通过计算机处理数据取代人工处理数据,从而减少了差错和延误。
(2)EDI是采用统一标准编制数据信息的。
这是EDI与电传、传真等其它传递方式的重要区别,电传、传真等并没有统一格式标准,而EDI必须有统一的标准方能运作。
(3)EDI是计算机应用程序之间的连接一般的电子通信手段是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传输的内容即使不完整、格式即使不规范,也能被人所理解。
这些通信手段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工具,不能处理和返回信息。
edi是什么意思的缩写
edi是什么意思的缩写
EDI,全称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中文名为电子数据交换。
是指一种为商业或行政事务处理,按照一个公认的标准,形成结构化的事务处理或消息报文格式,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电子传输方法,也是计算机可识别的商业语言。
扩展资料
简单地说,EDI 就是按照商定的`协议,将商业文件标准化和格式化,并通过计算机网络,在贸易伙伴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和自动处理。
俗称“无纸化贸易”。
EDI 的定义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但是有3 个方面是相同的:
1、资料用统一的标准;
2、利用电信号传递信息;
3、计算机系统之间的连接。
EDI
>>EDI是英文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的缩写,称作无纸贸易或电子数据交换。
它是指按照协议,把具有一定结构特征的经济信息,通过电子数据通讯网络,在商业贸易伙伴的计算机系统之间进行自动交换和自动处理。
EDI利用存储转发方式将供应链企业贸易过程中的订货单、发票、提货单、海关申报单、进出口许可证、货运单等数据以标准化格式,通过计算机和通信网络进行传递、交换、处理,代替了贸易、运输、保险、银行、海关、商检等行业间人工处理信息、邮递互换单证的方式,使交易行为更加快速、安全和高效。
它是一种用计算机进行商务处理的新业务。
通过使用EDI,企业可以快速获得信息,提供更好的服务,减少纸面作业,提高生产力,减低成本,加快资金周转速度,有效地控制库存和组织生产。
例如,一个生产企业的EDI系统通过通信网络收到一份订单,系统便可以自动处理该订单,检查订单是否符合要求,向订货方发确认报文。
通知企业内部管理系统安排生产,向零配件供应商订购零配件,向交通运输部门预订货运集装箱,向海关、商检等有关部门申请出口许可证,通知银行结算并开具EDI发票,从而将整个订货、生产、销售过程贯穿起来,自动地完成整个商业贸易过程。
使贸易各方建立起一种新型、安全的贸易合作伙伴关系。
应用服务解决方案我公司于1994年建立了EDI电子数据交换中心即电子商务增值网Shedi,成为中国电信ChinaEDI全国十四个节点之一,并与北京ChinaEDI节点一起成为两个出口局,起着对内连接,对外转接的作用。
随着INTERNET的日益普及,公司又研制了WebAccess产品,开创了通过因特网接入EDI的全新应用,使用户的接入方式更为便捷灵活,所需费用也更为低廉,大大方便了中小用户使用EDI业务。
近年来,公司凭借雄厚的技术优势和在电子商务B-B方面的多年经验,为全国各行各业的用户度身定制了各种EDI业务整体解决方案,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并拥有丰富的IT行业经验。
电子行业电子数据交换EDI
电子行业电子数据交换EDI什么是EDI?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即电子数据交换,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完成企业之间的数据传输和交换的一种通信方式。
它通过标准化的格式和协议,实现了不同企业间的数据交换和共享。
EDI的出现使得企业之间的业务流程更加高效、准确,并且减少了人为操作的错误。
EDI 在电子行业的应用在电子行业中,EDI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电子行业的供应链通常涉及大量的合作伙伴,包括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等等。
这些合作伙伴之间需要共享大量的信息,如订单、发货通知、发票等等。
这些信息的传输和管理是电子行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EDI的应用可以使得电子行业中的企业间数据交互更加快速、准确和高效。
通过EDI,企业之间可以实现自动化的数据传输和共享,减少了人为操作和纸质文档的使用,提高了工作效率。
EDI 还可以在信息传输的过程中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确保信息不会被未经授权的第三方访问和篡改。
EDI 的好处EDI在电子行业中的应用带来了许多好处:1.提高工作效率:通过EDI,企业可以实现自动化的数据传输和共享,大大减少了人为操作的时间和错误。
相比传统的纸质文档交换,EDI能够提供更快速、准确的数据交互,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2.降低成本:EDI的应用可以减少纸质文档的使用和处理,节省了印刷、邮寄和存储等方面的成本。
此外,通过EDI实现的自动化数据传输也减少了人力资源的开支。
3.加强合作伙伴关系:EDI使得企业之间的数据交互更加顺畅和准确,提高了合作伙伴之间的沟通效率。
良好的合作关系有助于企业之间更好地协同工作,提高整体竞争力。
4.提升客户满意度:通过EDI,企业能够更快速、准确地响应客户的需求,提供更好的服务。
这可以增强客户对企业的信任,提高客户满意度。
EDI 的应用案例以下是一些电子行业中常见的EDI应用案例:1.采购订单:企业通过EDI向供应商发送采购订单,以便及时获得所需的原材料和零部件。
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
安全性
可追溯性
EDI技术通过加密、安全传 输等方式保障数据的安全性, 降低数据泄露和被篡改的风 险。
EDI技术可以对数据交换过 程进行全程跟踪和记录,方 便企业进行数据管理和审计。
EDI的挑战
成本高
EDI技术需要专业的设备和人员 支持,建设和维护成本较高。
兼容性差
不同企业间的EDI系统可能存在 兼容性问题,需要进行额外的 转换和处理。
EDI格式
EDI数据通常以特定的格式(如EDI X12或EDI EDIFACT)进行传输,这些格式 规定了数据应如何组织、编码和解码。
EDI报文交换过程
发送EDI报文
一方将业务数据按照EDI标准进行 格式化,生成EDI报文,并通过 EDI传输网络发送给另一方。
接收和处理EDI报
文
另一方接收EDI报文后,对其进行 解析和处理,将其还原为可读的 业务数据。
渣打银行
通过EDI系统与贸易伙伴交换贸易融资信息,简化贸易流程和 降低风险。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5 EDI的案例分析
零售业EDI应用案例
沃尔玛
通过EDI系统与供应商实现实时数据 交换,提高补货速度和库存准确性, 降低运营成本。
亚马逊
使用EDI技术处理订单信息,实现快速 、准确的订单履行,提高客户满意度 。
物流业EDI应用案例
UPS
通过EDI技术与航空公司交换货运信 息,提高航空货运的效率和准确性。
数据映射
EDI软件提供数据映射功能,将业务 数据转换为EDI标准格式,实现不同 系统之间的数据互通。
报文传输
EDI软件支持多种报文传输方式,如 AS2、OFTP、FTP等,确保数据传输 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EDI的介绍范文
EDI的介绍范文
EDI (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即电子数据交换,是一种通
过计算机网络或其他通信工具将信息传输的一种数据传输方式。
EDI属于信息技术领域中的概念,它实际上是由于业务需要,在现代
电子通信技术的支持下,把文件、文本、报文等信息以标准的格式通过特
定的网络发送和接收的过程。
EDI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商业领域,在电子商务中也被称为电子交易。
EDI通过电子资料交换,实现了多种业务中经常使用的文档、报文、文本、消息等信息的电子传输,大大提高了信息交流的效率,同时还可以节约时
间和成本。
因此,EDI在改善企业业务流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EDI的底层结构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一是私有网络:用于连接参与EDI交易的各方,并通过安全的网络传
输文档和数据。
二是网络:用于连接各方企业的大型综合网络,具有安全性、可靠性
和稳定性。
三是通信协议:规定参与企业发送和接收信息的格式,根据不同的环
境和功能,确定信息传输的格式、语言和内容。
四是标准格式:用于定义电子交换数据的格式,如货物等信息的类型、编码、数量、编码、交货时间等。
五是应用系统:主要是用于处理EDI文档的软件,如ERP系统、CRM
系统等。
电子数据交换名词解释
电子数据交换名词解释电子数据交换(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EDI)是指不同企业之间通过电子手段进行商务交流和数据交换的过程。
下面是一些与EDI相关的重要名词的解释。
1. 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的缩写,即电子数据交换。
它是一种标准化的电子数据格式和交换协议,用于在不同企业之间高效、准确地交换商务数据。
2. ANSI X12:ANSI X12是一种常用的EDI标准,由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s Institute)开发和管理。
它定义了一组电子文档格式和交换协议,用于在美国企业之间交换商务数据。
3. UN/EDIFACT:UN/EDIFACT是联合国电子数据交换行业应用票据(United Nations 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 for Administration, Commerce and Transport)的缩写。
它是一种国际标准的EDI格式和协议,广泛在欧洲和其他地区使用。
4. VAN:Value-Added Network的缩写,即增值网络。
它是一种中间平台,用于在EDI参与方之间传输和管理电子数据。
VAN提供高速、安全的网络连接和数据转发服务,并确保数据的可靠交付和存储。
5. AS2:Applicability Statement 2的缩写,即适用性声明2。
它是一种用于通过互联网进行安全数据传输的协议。
AS2使用数字证书和加密技术,确保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6. XML:可扩展标记语言(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是一种用于描述数据结构的标记语言。
XML被广泛用于EDI系统中,用于定义数据元素、数据格式和交换协议。
7. ACK:Acknowledgement的缩写,意为确认。
在EDI交换过程中,接收方会发送一个ACK消息给发送方,以确认收到并成功处理了发送方的数据。
电子数据交换
电子数据交换电子数据交换(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缩写EDI)是指按照同一规定的一套通用标准格式,将标准的经济信息,通过通信网络传输,在贸易伙伴的电子计算机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和自动处理。
由于使用EDI能有效的减少直到最终消除贸易过程中的纸面单证,因而EDI也被俗称为“无纸交易”。
它是一种利用计算机进行商务处理的新方法。
EDI是将贸易、运输、保险、银行和海关等(无所不含)行业的信息,用一种国际公认的标准格式,通过计算机通信网络,使各有关部门、公司与企业之间进行数据交换与处理,并完成以贸易为中心的全部业务过程。
EDI不是用户之间简单的数据交换,EDI用户需要按照国际通用的消息格式发送信息,接收方也需要按国际统一规定的语法规则,对消息进行处理,并引起其它相关系统的EDI综合处理。
整个过程都是自动完成,无需人工干预,减少了差错,提高了效率。
要素1.通讯协议:包括AS2、OFTP(2)、FTP(s)、WebServices、RNIF 等。
2.标准格式:包括ANSIX.12、EDIFACT、RosettaNet、ebXML、CSV/TXT、XML 等。
3.传输内容:包括订单、预测、订单变更、订单确认、发货通知、对账单、发票等。
不同地区与行业出现了一些不同的EDI标准。
EDI常用标准包括:1.ANSI X.12:美国各行业的通用标准一一NSI X.12标准。
分别针对不同行业和功能,制订相应的贸易文件格式和标准。
该标准在北美得到推广,美国沿用至今。
2.EDIFACT:适用于行政、商业和运输业公认的EDI国际标准,支持这一标准的国家和地区越来越多,主要是欧洲国家。
联合国基于此标准建立了UN/EDIFACT标准。
3.RosettaNet:1998年2月,IBM、HP、Microsoft、Intel等大型电子及高科技企业发起成立RosettaNet(RN),开始运营这一非营利的、独立运作的标准化组织。
EDI工作原理
EDI工作原理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是电子数据交换的缩写,是一种用于不同企业之间传递商务文件的标准化电子通信方法。
它通过计算机网络将数据从一个系统传输到另一个系统,以实现企业间的数据交换和业务流程的自动化。
本文将详细介绍EDI的工作原理。
一、EDI的概述EDI作为一种电子通信方法,旨在取代传统的纸质文件传递方式。
通过EDI,企业间可以实现快速、准确、安全的数据交换,提高业务效率和减少错误。
EDI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数据格式标准化、数据传输和数据处理。
1.1 数据格式标准化EDI使用一套标准的数据格式来定义不同类型的商务文件,如定单、发票、付款通知等。
这些标准格式通常由国际组织或者行业协会制定,如UN/EDIFACT、ANSI X12等。
通过使用这些标准格式,不同企业可以理解和解释彼此的数据,实现无缝的数据交换。
1.2 数据传输EDI的数据传输通常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主要有两种方式:点对点传输和值对值传输。
点对点传输是指直接将数据从发送方传输到接收方,通常使用FTP(文件传输协议)或者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等。
值对值传输是指将数据传输到一个中心节点,由中心节点负责将数据分发给相应的接收方。
1.3 数据处理接收到EDI数据后,接收方需要对数据进行处理。
这包括数据解析、数据验证、数据转换和数据集成等步骤。
数据解析是将接收到的数据按照标准格式进行解析,提取出各个字段的数据。
数据验证是对数据进行合法性检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数据转换是将接收到的数据转换成接收方系统可以识别和处理的格式。
数据集成是将接收到的数据与接收方系统中的数据进行整合,实现业务流程的自动化。
二、EDI的优势EDI作为一种电子通信方法,具有许多优势,使其成为企业间数据交换的首选方式。
2.1 提高效率EDI可以实现数据的自动处理和流程的自动化,减少人工干预和错误,提高业务处理效率。
通过EDI,企业可以快速地处理大量的商务文件,提高业务响应速度和客户满意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数据交换即EDI(Electronic Date Interchange)技术根据联合国标准化组织的定义,是指将商业或行政事务处理按照一个公认的标准,形成结构化的事务处理或报文数据格式,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电子传输方法。
电子数据交换技术自问世以来,因其技术先进,可大大减少贸易文件及文件处理成本,因而受到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发展迅速。
现在,EDI用户根据国际通用的标准格式编制电文,以机器可读的方式将结构化的信息(如发票、海关申报单、进出口许可证等“经济信息”)按照协议经过通信网络传送。
报文接受方按国际统一规定的语法规则对报文进行处理,通过相应的管理信息系统,完成综合的自动交换和处理。
EDI遵循一定的国际标准或行业规则,自动地进行数据发送、传送及处理,而不需人工介入,从而实现事务处理或贸易自动化。
联合国欧洲经济理事会(UN/ECE)经过多年来的大量工作,于1987年公布了一套EDI 国际标准,命名为UN/EDIFACT,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为该标准制定了一套语法规则(SYNTAX RULES,ISO9735),UN/EDIFACT是联合国推荐的用于行政、商业和运输业的电子交换标准报文格式。
EDI技术发展的重点任务之一是统一报文格式。
目前,UN/EDIFACT 标准已占据全球EDI标准的主导地位。
集装箱运输是当今世界航运史上最先进的运输方式,而EDI技术是国际贸易、结算通关、数据处理等最佳通道,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因此,目前国际航运界已广泛地应用了这一先进的科技成果。
航运业大多数业务需要填制大量的卡片,而采用EDI技术后,带来了如下变化:提高处理速度,减少雇员;准确程度提高;功能趋向多样化。
在集装箱管理中,采用电子数据交换技术,把所有描绘集装箱的常用数据,如重量、号码、尺寸等存储后,再输入所有与信息相关的集装箱营运情况尤其是集装箱运行及修理情况,就很容易获悉集装箱在各地的数量。
利用这些信息能使运力调配达到最优化。
此外,利用EDI还可以进行统计工作,计算出成本、净利润、周转率、总收入并进行收益分析。
进而对托运人、集装箱或运输距离作出评价。
EDI通信方式运用EDI技术实现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信息传递有两种方式:1、直接方式。
这种方式是指计算机通过一条通信线路直接向另一台计算机发送信息,通信线路可以是租借的,也可以是拨号电话线。
这种方式的通信能力受到线路通信能力的制约。
2、间接方式。
这种方式是将计算机用增值网络(V AN)连接起来,即所有计算机的信息传递和接收都通过EDI中心完成。
由于使用了增值网,可以使更多的计算机连到一起。
EDI中心的主要功能是:电子数据交换。
传输数据的存证。
报文标准格式转换。
安全保密。
提供信息查询。
提供技术咨询服务。
提供昼夜24小时不间断服务。
提供信息增殖服务等。
EDI系统一般由如下几个方面组成:1. 硬件设备。
贸易伙伴的计算机和调制解调器以及通信设施等。
2. 增值通信网络及网络软件。
增值网(V AN)利用现有的通信网,增加EDI服务功能而实现的计算机网络,即网络增值。
通信网目前有如下几种:分组交换数据网(PSDV),电话交换网(PSTN),数字数据网(DDN),综合业务数据网(ISDN),卫星数据网(VSAT),数字数据移动通信网。
3. 报文格式标准。
EDI是以非人工干预方式将数据及时准确地录入应用系统数据库中,并把应用数据库中的数据自动地传送到贸易伙伴的电脑系统,因此必须有统一的报文格式和代码标准。
4. 应用系统界面与标准报文格式之间相互转换的软件。
该软件的主要功能包括代码和格式的转换等。
5. 用户的应用系统。
EDI是EDP(Electronic Data Process)电子数据处理的延伸,要求各通信伙伴事先作好本单位的计算机开发工作,建立共享数据库。
下面介绍世界上一些国家著名的EDI系统。
美国美国是提出电子数据交换技术最早的国家,早在60年代后期,为解决运输业中大量货物运输数据的电子传送问题,以减少交货、付款周期,美国率先提出了了电子数据交换的概念,并首先在美国工业交通同盟和美国运输协会内实现电子数据传输,1968年成立了美国交通运输数据协调委员会,开发制定了美国运输业的电子数据标准,1984年美国国家标准局和美国交通运输数据协调委员会成立了联合电子数据委员会,推出了美国EDI国家标准。
1985年,欧洲和北美代表在纽约成立了联合国电子数据交换小组,合作开发EDI国际标准。
美国新奥尔良港CRESCENT.美国新奥尔良港以230万美元开发了全港统一的CRESCENT系统,其外部功能主要为:电子泊位申请系统。
自动登记货单系统。
危险货物查询系统。
货物状态系统。
进口代理商系统。
电子信箱系统等新加坡新加坡政府自八十年代中后期,决心首先在港口和航运部门推行集装箱运输EDI,提高集装箱装卸效率,缩短通关时间。
在新加坡贸易工业部的领导下,国家电脑局、贸易发展局和新加坡国立大学等3个单位组成项目组,对EDI应用进行研究,经过调研,编制了策略性报告和EDI总体设计方案,议会在对有关法律进行相应修改后,政府于九十年代初正式在全国开始实施EDI.新加坡PORTNET.1984年,PORTNET开始时仅作为一个数据信箱,以后信息量逐渐增加,包括船舶到离、在港船舶和化学品数据库,随后又发展成双向通信。
1987年,与马士基公司首先实现了计算机到计算机的通信联系,进行电子数据交换。
1988年和香港国际码头公司建立了第一条海外通信线路,电子交换集装箱装载情况,提高了堆场和船舶调度工作,加快了船舶周转时间。
1989年,实施PORTNET,其功能也大为扩展,PORTNET采用EDIFACT 报文标准,现在,该EDI网络系统已有1200多家公司在使用,目前,新加坡港已与2个亚洲港口和6个非亚洲港口建立了电子通信线路。
新加坡港务局PSA的未来发展计划是:不断延伸和改进PORTNET功能,使其更加完善和自动化;建立更多的计算机通信线路,联通港口使用者、与航运相关的部门以及银行,加速船舶和货物流动速度。
PSA和TDB联合开发了一个新的EDI系统MAINS(Maritime Information System),使航运公司、货运代理商、贸易伙伴和监管机构的有关运输文件以电子数据的格式统一起来,从而使新加坡成为世界上成功规范各种运输文件和数据的第一个国家。
新加坡港口EDI网络系统(PORTNET)与国家EDI贸易网系统(TRADENET)为互为独立的两个EDI网络,新加坡海关在TRADENET上进行运作,PORTNET的用户可以通过EDI中心向TRADENET传输信息,但PORTNET用户若需要获得海关的其他服务,则需另行办理加入TRADENET的入网手续。
新加坡政府部门,对推行EDI采取强制手段。
在推行过程中,主要分为试行──必行──封闭三个阶段。
试行阶段主要是培训人员,用户采购EDI软硬件系统;在必行阶段,有关用户必须采用EDI,否则每标准箱多收取10元新币的罚款措施;在封闭阶段,对不采用EDI方式的集装箱,港口一律拒收。
来源:考试大—公路监理工程师考试马来西亚马来西亚于九十年代初开始计划推行EDI,采用立法形式,并由政府出面推进实施。
在政府的支持和推动下,马来西亚计划在今后几年内,在全国港口、船公司、船舶代理、海关、报关行和税务、银行等部门之间实现信息的EDI传输和运作,到2000年建成国家多媒体走廊。
马来西亚的港口和航运业EDI,首先选择其最大的港口巴生港试行。
巴生港是马来西亚第一大港,有600多条航线通往世界各港口,目前正在建设港口自由贸易区。
1993年巴生港开发了“港口团体系统”PKCS(Port Klang Community System),是一个采用EDI技术的信息服务系统。
该系统的主要目标是:改进港口货物通港运作,减少滞港时间;跟踪监控托运货物的状态;准确及时地提供船货清单和货物通港申报信息;提供标准化的贸易单证。
比利时安特卫普港SEAGHA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在安特卫普港的应用非常广泛,特别是在港口、海关、航空、铁路等部门,专门成立了安特卫普港电子数据交换机构,负责协调该港各成员对不同信息的需求,并对其进行分类,开展电子数据交换业务。
该机构基于国际电子数据交换标准──UN/EDIFACT标准,编制了许多用户指南,共分为七大类:1. 集装箱信息;2. 装载信息;3. 一般货物信息;4. 港务局信息;5. 防护信息;6. 铁路信息;7. 通用信息。
比利时安特卫普港SEAGHA.SEAGHA是比利时的EDI系统,是安特卫普港和布鲁塞尔港的货运管理系统,始建于1986年10月28日,到1992年,该系统的投资为1.79亿元。
SEAGHA的报文标准是UN/EDIFACT,在此基础上,他们开发了33种报文标准,到1992年,SEAGHA已拥有用户127家,包括集装箱码头公司,货运代理商,托运公司和航空公司等。
SEAGHA的未来发展计划是:1与安特卫普港信息和控制系统(APICS)连接;2与比利时铁路系统连接;3实施PROTECT工程,该EDI工程包括安特卫普港、不莱梅港、汉堡港、鹿特丹港、弗利克斯托弗港和勒阿佛尔港关于危险品货物的电子数据交换;4与S&SS 连接;5实施CUSTOMS工程。
德国汉堡港汉堡港海运EDI中心始建于1983年,目前可传输海运行业中使用的各种业务信息以及处理200多种格式的与海运有关的电子单证。
使用汉堡港EDI中心有200多家用户,其中货代115家,船代54家,理货7家,码头15家,其它(海关、铁路和港务局等)16家。
该EDI中心有八十多条通讯线路,包括分组网、专线及拨号线。
汉堡港海运EDI中心的应用系统:货代使用的单证系统。
该系统主要提供基础数据管理、进出口单证、发票等功能,同时为用户提供多个版本的应用系统软件。
理货使用的单证系统。
由该EDI中心提供的基础数据来生成各种类型的仓单。
海关通讯系统。
在用户终端上可生成海关需要的单证;协助用户把单证送到海关报关系统,经过海关审核后送回用户。
船舶信息系统。
所有船公司把船期表通知EDI中心,所有EDI中心用户可得到四个月内的船舶动态。
危险品信息系统。
港区内危险品分布情况;一旦发生事故,指导用户如何进行紧急处理;用户可向EDI中心咨询某种危险品的运输及包装方法。
集装箱管理系统。
为船公司提供集装箱动态报告。
船代集装箱多式联运网络。
国际通讯桥梁。
EDI中心为用户提供与其它国家地区EDI中心及国际通讯网络公司互联的服务。
澳大利亚TRADEGATE澳大利亚Tradegate是在货物运输NCWP州际理事会建议下,于1989年建成的,它是一个非盈利性公司,其成员包括:澳大利亚海关,Qantas(IATA),澳大利亚港口和海洋协会理事会(AAPMA),澳大利亚海运集团(ACOS),澳大利亚海事委员会(ANMA),澳大利亚空中货物运输联盟(AFAFF),CBCA,澳大利亚铁路公司ROA,澳大利亚道路运输联盟ARTF和政府部门AUSTRADE.Tradegate有两个职能:一是提高职工的EDI意识以及对贸易人员的EDI教育培训;二是鼓励贸易部门使用EDI,同时Tradegate 也鼓励使用EDIFACT标准,现在Tradegate产品和网络开发的技术支持部门是AT&T,报文标准是EDIFACT,ANSIX.12和CARGO──IMP.其使用者有600多家,包括政府部门,港务当局,远洋公司,托运公司,海关经纪人,道路运输经营者,码头经营者,航空公司和进出口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