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

合集下载

什么是海绵城市建设它对城市发展有何意义

什么是海绵城市建设它对城市发展有何意义

什么是海绵城市建设它对城市发展有何意义在现代城市的快速发展进程中,“海绵城市建设”这个概念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

但究竟什么是海绵城市建设呢?它对于城市的发展又有着怎样至关重要的意义呢?海绵城市,简单来说,就是让城市像海绵一样,具有良好的“弹性”,能够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问题。

传统的城市建设往往采用硬化的地面,雨水无法渗透,只能通过排水系统迅速排走。

而海绵城市则强调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过程中,综合采用各种措施,让城市能够自然地吸纳、储存、净化和利用雨水。

具体来看,海绵城市建设包含了一系列的技术和方法。

比如,通过建设绿色屋顶,让屋顶能够蓄积一部分雨水,减少雨水直接流向地面的量;打造下凹式绿地,使绿地能够像小池塘一样暂时储存雨水,增加雨水的渗透和滞留时间;铺设透水铺装,如透水砖、透水混凝土等,让雨水能够迅速渗透到地下,补充地下水资源;设置雨水花园,利用植物和土壤的过滤、净化作用,改善雨水的水质。

那么,海绵城市建设对于城市发展的意义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呢?首先,它有助于解决城市内涝问题。

在过去,每逢暴雨,城市的排水系统常常不堪重负,导致道路积水、交通瘫痪,甚至给居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威胁。

而海绵城市通过各种措施,让雨水能够在源头得到控制和分散,减少了雨水的集中排放,从而降低了内涝发生的概率。

即使遭遇强降雨,城市也能够有足够的能力吸纳和储存雨水,避免出现大面积积水的情况。

其次,海绵城市建设有利于节约水资源。

城市的快速发展使得对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而传统的水资源开发方式已经难以满足需求。

通过海绵城市的建设,雨水得到有效的收集和利用,可以用于城市的绿化灌溉、道路清洗等,减少了对自来水等常规水资源的依赖,实现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再者,它能够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绿色屋顶、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等设施的建设,增加了城市的绿地面积和生态空间,为植物和动物提供了更多的栖息地,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同时,雨水的自然渗透和净化,也有助于改善城市的土壤质量和空气质量,提升城市的整体生态品质。

微专题八:海绵城市

微专题八: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蓄
城市中的天然蓄水池
人工地下蓄水池
“蓄”就是把雨水留下来,要尊重自然地形地貌,使降雨得 到自然散落。现在人工建设破坏了自然地形地貌后,降雨就只 能汇集到一起,形成积水。把降雨蓄起来,是为了利用和调蓄 错峰,否则短时间内汇集很多水到一个地方,就形成了内涝。
雨水花园结构示意图
海绵城市--滞
“滞”的主要作用是延缓短时间内形成 的雨水径流量。例如通过微地形调节,让雨 水慢慢地汇集到一个地方,用时间换空间。 城市内的降雨,是按分钟计、按小时计的, 这跟大江大河不一样。城市内短时强降雨, 对下垫面产生冲击,形成快速径流,积水攒 起来就导致内涝。通过“滞”,可以延缓形 成径流的高峰。具体形式总结为三种:雨水 花园、生态滞留池或渗透池、人工湿地。
A.缓解热岛效应 B.减轻城市内涝
C.提供工业用水 D.降解污染物,净化水体
4.暴雨过后,公园中的荷花池最主要功能是
A.调节小气候
B.增加下渗量
C.保护生物多样性 D.美化城市环境
3.C 活水公园可以缓解热岛效应,减轻城市内涝,降解污染物,净化水体。提供工业用水不是对环境的影响。
4.B 荷花池可以调节小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美化城市环境,但题目强调暴雨后,最主要功能应是 增加下渗量。
海绵城市目的?
将城市建设和生态保 护结合起来,将景观生 态资源和雨水控制利用 设施结合,切实起到减 缓城市内涝、削减面源 污染、减少溢流污染、 利用雨水资源的目的, 同时取得改善环境、减 轻热岛效应、增强生态 效果的综合环境效益。
传统排水系统
生态型排水系统
遵循原则
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原则。城市开发建 设应保护河流、湖泊、湿地、坑塘、沟渠等水生态敏 感区,优先利用自然排水系统与低影响开发设施,实 现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和可持续水 循环,提高水生态系统的自然修复能力,维护城市良 好的生态功能。

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概念及技术措施

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概念及技术措施

海绵城市建设涉及到众多领域 ,包括水文、生态、环境工程 等,技术难度较大。目前,我 国在这方面的技术水平还有待 提高。
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得到公众的 支持和参与,但目前公众的环 保意识还不够强,参与度较低 。
目前,关于海绵城市建设的法 律法规还不够完善,这给建设 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未来发展方向与趋势
水系连通
通过疏通河道、连通湖泊等水系,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和调蓄能力,降低内涝 风险。
03
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技术手段
源头控制技术
总结词
通过改善地形地貌、加强绿化等方式,控制雨水径流,减少污染排放。
详细描述
源头控制技术主要针对雨水排放的源头进行治理,通过改善地形地貌、加强绿化等方式,降低地表的径流速度和 流量,从而减少雨水携带的污染物质。例如,利用绿色屋顶、雨水花园等技术手段,增加地表的渗水性,延缓雨 水流速,减少径流量。
将城市传统排水系统改造为现代生态排水系统,即“渗、滞 、蓄、净、用、排”等多种措施的综合运用,促进雨水资源 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使城市生态、环境、经济等多方面 效益得到提高。
海绵城市建设的意义
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
通过加强城市海绵化建设,提高城市地面的渗水能力,减 轻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有效提高城市的防洪排涝能力。
雨水收集与
通过集水设施,如集水池 、集雨罐等,将雨水收集 起来。
雨水利用
利用收集的雨水进行冲厕 、浇花、洗车等日常用途 ,减少对自来水的依赖。
雨水回用
将处理后的雨水用于景观 补水、绿化灌溉、道路清 洗等,提高水资源的利用 效率。
绿色屋顶与雨水花园
绿色屋顶
在建筑物的屋顶上种植植物,通 过植物的吸收和蓄滞作用,减少 雨水径流。

海绵城市简介及建设方法课件

海绵城市简介及建设方法课件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软实力。
海绵城市技术发展
01
02
03
04
低影响开发技术
通过雨水收集、净化、回用等 技术,降低雨水对环境的影响

生态修复技术
采用湿地修复、植被恢复等技 术,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智能监测技术
运用物联网、传感器等技术, 实时监测城市环境状况,为决
策提供科学依据。
绿色建筑材料
研发和推广绿色建筑材料,降 低建筑对环境的影响。
雨水花园
雨水花园是一种利用自然地形、植被和土壤来渗透、过滤、储存和排放雨水的设施 。
通过雨水花园,雨水得以被自然净化,同时补充地下水,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 。
雨水花园的设计应考虑当地的降雨特点、土壤类型和植被分布,以实现最佳的雨水 管理效果。
绿色屋顶
绿色屋顶是一种将植被和土壤种植在 建筑物顶部,以吸收和储存雨水的设 施。
城市水文循环修复理念
总结词
城市水文循环修复理念是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之一,旨在恢复城市水文循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详细描述
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可以改善城市水文循环,增强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补给,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同 时,可以降低雨水径流污染,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提高城市应对洪涝灾害的能力。
03
海绵城市建设方法
绿色屋顶的设计需要考虑屋顶的承载 能力、植被的选择和维护等问题。
绿色屋顶不仅可以减少雨水径流,还 可以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改善空气质 量,并为城市带来生态和景观效益。
下凹式绿地
下凹式绿地是一种低于周围地 面的开放空间,用于收集和储 存雨水。
下凹式绿地可以有效地减少径 流,补充地下水,并改善城市 生态环境。

什么是海绵城市如何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什么是海绵城市如何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什么是海绵城市如何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城市面临着一系列的环境和资源问题,如洪涝灾害、水资源短缺、水污染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海绵城市”的概念应运而生。

那么,究竟什么是海绵城市呢?又该如何推进海绵城市的建设呢?海绵城市,顾名思义,就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简单来说,海绵城市就是要让城市在应对雨水时,不再是简单地将其排走,而是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实现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和自然净化。

传统的城市建设往往采用硬化地面,雨水无法渗透到地下,只能通过排水系统迅速排走。

这样一来,一旦遇到强降雨,排水系统压力过大,就容易导致城市内涝。

而海绵城市则强调优先利用自然排水系统,建设生态排水设施,减少硬化地面,增加绿地、花园、可渗透路面等,让雨水能够自然地渗透到地下,补充地下水,同时减轻排水系统的负担。

那么,海绵城市具体有哪些特点和作用呢?首先,海绵城市能够有效地缓解城市内涝问题。

通过建设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透水铺装等设施,增加雨水的渗透和储存能力,减少地表径流,降低洪峰流量,从而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减少内涝灾害的发生。

其次,海绵城市有助于节约水资源。

收集和储存的雨水可以用于城市绿化灌溉、道路清洗、景观用水等,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对外部水源的依赖。

再者,海绵城市能够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增加绿地和水体面积,有利于调节城市气候,减少热岛效应,提高空气质量,为居民创造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

此外,海绵城市还能够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合理规划和建设,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降低城市建设和运营成本,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既然海绵城市有这么多的好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推进海绵城市的建设呢?首先,要做好规划引领。

在城市规划中,要将海绵城市的理念融入到土地利用、道路交通、水系规划、园林绿地等各个方面,制定科学合理的海绵城市建设规划。

什么是海绵城市

什么是海绵城市

径;为提高生物滞留设施的调蓄作用,在穿孔管底部可增设一定厚度的砾石调蓄层。

5.湿塘(雨水调蓄,有雨水再用的调节容积)(1)进水口和溢流出水口应设置碎石、消能坎等消能设施,防止水流冲刷和侵蚀。

(2)前置塘为湿塘的预处理设施,起到沉淀径流中大颗粒污染物的作用;池底一般为混凝土或块石结构,便于清淤;前置塘应设置清淤通道及防护设施,驳岸形式宜为生态软驳岸,边坡坡度(垂直:水平)一般为1:2-1:8;前置塘沉泥区容积应根据清淤周期和所汇入径流雨水的SS 污染物负荷确定。

(3)主塘一般包括常水位以下的永久容积和储存容积,永久容积水深一般为0.8-2.5 m;储存容积一般根据所在区域相关规划提出的“单位面积控制容积”确定;具有峰值流量削减功能的湿塘还包括调节容积,调节容积应在24-48 h内排空;主塘与前置塘间宜设置水生植物种植区(雨水湿地),主塘驳岸宜为生态软驳岸,边坡坡度(垂直:水平)不宜大于1:6。

(4)溢流出水口包括溢流竖管和溢洪道,排水能力应根据下游雨水管渠或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的排水能力确定。

(5)湿塘应设置护栏、警示牌等安全防护与警示措施。

6. 雨水湿地(1)进水口和溢流出水口应设置碎石、消能坎等消能设施,防止水流冲刷和侵蚀。

(2)雨水湿地应设置前置塘对径流雨水进行预处理。

(3)沼泽区包括浅沼泽区和深沼泽区,是雨水湿地主要的净化区,其中浅沼泽区水深范围一般为0-0.3 m,深沼泽区水深范围为一般为0.3-0.5 m,根据水深不同种植不同类型的水生植物。

(4)雨水湿地的调节容积应在24h内排空。

(5)出水池主要起防止沉淀物的再悬浮和降低温度的作用,水深一般为0.8-1.2 m,出水池容积约为总容积(不含调节容积)的10%。

6. 渗管/渠(1)渗管/渠应设置植草沟、沉淀(砂)池等预处理设施。

(2)渗管/渠开孔率应控制在1%-3%之间,无砂混凝土管的孔隙率应大于20%。

(3)渗管/渠的敷设坡度应满足排水的要求。

海绵城市课件

海绵城市课件

规划布局
区域布局
景观布局
根据城市地形地貌、水文气象等条件 ,将城市划分为不同区域,分别制定 相应的规划布局。
结合城市自然环境、文化特色等因素 ,合理规划布局城市景观,提高城市 生态环境质量。
设施布局
在区域布局的基础上,合理规划布局 雨水收集、处理、排放等设施,确保 城市排水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
专项规划
宣传教育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 对海绵城市的认知和保护 意识。
监测与评估
监测指标
建立海绵城市监测指标体系,包 括水质、流量、土壤湿度等,对
海绵城市效果进行实时监测。
数据收集与分析
收集监测数据,对数据进行整理 和分析,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评估与反馈
定期对海绵城市效果进行评估, 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确保
绿色屋顶设计
通过种植植物、铺设滤料等措施,增 加屋顶的雨水滞留能力,减少雨水径 流。
雨水径流控制
采用雨水花园、植被缓冲带等措施, 对雨水径流进行控制,减少对下游水 体的冲击。
下凹绿地与雨水渗透
下凹绿地设计
将绿地设计成下凹式,使绿地能够自然渗透雨水,减少地表径流。
雨水渗源。
海绵城市建设需要采取综合施策的方法, 结合多种措施和技术手段,提高城市的海 绵性能和生态环境质量。
02
海绵城市规划设计
规划目标与策略
目标
通过规划设计,实现城市雨水自 然积存、渗透、净化与回用的目 标,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促 进可持续发展。
策略
以生态优先、低影响开发为原则 ,结合城市自然环境、水文条件 、排水系统等因素,制定相应的 规划策略。
英国伦敦市
通过构建低影响开发(LID)的海绵城市体系,实现了城市雨水的自然渗透、滞蓄和净化,提高了城 市生态环境质量。

什么是海绵城市如何建设

什么是海绵城市如何建设

什么是海绵城市如何建设在如今的城市发展中,“海绵城市”这个概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那么,究竟什么是海绵城市呢?简单来说,海绵城市就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为什么我们要建设海绵城市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的硬质地面越来越多,比如水泥路面、柏油马路、高楼大厦等。

这些硬质地面无法像土壤一样吸收雨水,导致雨水迅速汇集形成地表径流,给城市的排水系统带来巨大压力。

一到雨季,城市内涝就成了常见的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和出行带来诸多不便,甚至还可能造成生命和财产的损失。

同时,大量的雨水白白流走,也是一种水资源的浪费。

而建设海绵城市,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那么,海绵城市具体是如何实现这些功能的呢?这主要依赖于一系列的技术措施和设施。

首先是雨水花园。

雨水花园是一种自然形成或人工挖掘的浅凹绿地,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

雨水花园中种植着各种各样的植物,这些植物的根系能够有效地吸收雨水中的污染物,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同时,雨水在花园中停留和渗透的过程中,也补充了地下水资源。

其次是绿色屋顶。

在建筑物的屋顶上种植植物,形成绿色的覆盖层。

绿色屋顶可以减缓雨水的流速,使其有更多的时间渗透到土壤中。

而且,绿色屋顶还能够起到隔热降温的作用,降低建筑物的能耗。

还有透水铺装。

比如透水砖、透水混凝土等,这些材料能够让雨水迅速渗透到地下,减少地表径流的产生。

在城市的人行道、广场、停车场等地方广泛应用透水铺装,可以有效地减轻排水系统的负担。

下沉式绿地也是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比周边地面低,能够收集周边的雨水。

下沉式绿地中的植物和土壤能够对雨水进行过滤和净化,然后再将雨水缓慢地释放到地下或周边的水系中。

除了这些技术措施,建设海绵城市还需要完善的城市规划和管理。

在城市规划中,要合理布局绿地、水系等自然生态空间,让城市有足够的“海绵体”来吸纳雨水。

海绵城市与城市景观设计

海绵城市与城市景观设计

海绵城市与城市景观设计一、海绵城市的概念与重要性海绵城市是一种新型的城市设计理念,它借鉴自然界中海绵的吸水、储水、释放水的功能,通过构建城市生态基础设施,提高城市对雨水的吸纳、蓄存和利用能力。

这种设计理念对于应对城市化进程中日益严峻的水资源短缺、城市内涝、水环境恶化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海绵城市的核心理念是“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通过构建绿色屋顶、透水铺装、雨水花园、湿地等低影响开发设施,实现雨水的自然积存和渗透。

这些措施不仅能够减少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降低城市内涝的风险,还能够提高地下水资源的补给,改善城市水环境,提升城市生态品质。

海绵城市的应用场景广泛,包括城市公共空间、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等。

在公共空间,可以通过设置雨水花园、生态湿地等,吸纳和净化雨水;在住宅区,可以采用绿色屋顶、透水铺装等措施,提高雨水的利用效率;在商业区和工业区,可以通过建设屋顶花园、雨水收集系统等,实现雨水的资源化利用。

二、海绵城市与城市景观设计的融合海绵城市与城市景观设计的融合,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城市景观设计不仅要满足美学和功能的需求,还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通过将海绵城市的理念融入城市景观设计中,可以创造出既美观又实用的城市空间。

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与海绵城市的融合:1. 利用地形和植被设计,构建自然排水系统。

通过合理规划地形,形成微地形,引导雨水流向低洼地区,通过植被的自然渗透和净化,减少雨水径流。

2. 采用透水性材料,提高地面的透水能力。

在人行道、广场等硬质铺装中,使用透水混凝土、透水砖等材料,增加地面的透水性,减少雨水的表面径流。

3. 设计多功能的景观元素,实现雨水的收集、储存和利用。

例如,设计雨水花园、生态湿地等,既可以作为景观元素,又可以收集和净化雨水,为城市提供额外的水资源。

4. 利用屋顶空间,构建绿色屋顶系统。

在建筑物的屋顶上种植植被,形成绿色屋顶,既可以吸收雨水,减少径流,又可以为城市提供绿色空间,改善城市热岛效应。

海绵城市的定义

海绵城市的定义

海绵城市的建设途径
• 一是对城市原有生态系统的保护。 • 二是生态恢复和修复。 • 三是低影响开发。
海绵城市建设应统筹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 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及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
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
• 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LID)
• 其核心是维持场地开发前后水文特征不变, 包括径流总量、峰值流量、峰现时间等。
下水位、地形等特点。
2、组合系统中各设施的主要功能应与规划控制目标相对应。
设备选用流程图
必要的数据(难点之二、三)
• 制定控制目标和指标。(径流总量、径流 峰值和径流污染控制目标)等
• 确定设施规模。(水文和水力学模型计算 得出)
生物滞留带实景
植草沟实景
透水铺装和下沉式绿地实景
透水性彩色沥青路面实景图
• 路面宜采用透水铺装,透水铺装路面设计应满足路基路 面强度和稳定性等要求。
• 道路人行道宜采用透水铺装,各种开发设施应该防止径 流雨水下渗对道路路面及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造成破坏。
技术的选择(难点之一)
• 有哪些技术
• 主要有透水铺装、绿色屋顶、下沉式绿地、 生物滞留设施、渗透塘、渗井、湿塘、雨 水湿地、蓄水池、雨水罐、调节塘、调节 池、植草沟、渗管/渠、植被缓冲带、初期 雨水弃流设施、人工土壤渗滤等
结合国内情况的定义
• 结合国情将海绵城市和低影响开发联系起来
• 在我们国家,低影响开发指在城市开发建设过 程中采用源头削减、中途转输、末端调蓄等多 种手段,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 技术,实现城市良性水文循环,提高对径流雨 水的渗透、调蓄、净化、利用和排放能力,维 持或恢复城市的“海绵”功能。
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

望城项目部海绵城市总结海绵城市一、基本概念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

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

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2017年3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统筹城市地上地下建设,再开工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2000公里以上,启动消除城区重点易涝区段三年行动,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使城市既有“面子”,更有“里子”。

“海绵城市”材料实质性应用,表现出优秀的渗水、抗压、耐磨、防滑以及环保美观多彩、舒适易维护和吸音减噪等特点,成了“会呼吸”的城镇景观路面,也有效缓解了城市热岛效应,让城市路面不再发热。

二、基本内涵本质:城镇化与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传统城市:改善自然、利用土地为主改善、改变原有生态、粗放式建设、地表径流量大增。

海绵城市:顺应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保护原有生态、低影响开发、地表径流量不变。

目标:让城市“弹性适应”环境变化与自然灾害2.1保护原有生态系统:最大限度保护原有河湖水系、生态体系、维持城市开发前的自然水文特征。

2.2恢复被破坏水生态:对传统粗放式建设破坏的生态给予恢复、保持一定比例的城市生态空间、推广河长制、治理水污染。

2.3低影响开发:合理控制开发强度,减少对城市原有生态环境的破坏、留望城项目部海绵城市总结足生态用地,增加水域面积,促进雨水积存净化。

2.4通过减少径流量,减轻暴雨对城市运行的影响。

转变排水防涝思想3.1:“快排”模式:降雨后直接通过蒸发、下渗、80%的排放。

3.2:海绵城市:降雨后通过蒸发、下渗减排(透水铺装、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集蓄利用(蓄水池、雨水罐、湿塘、雨水湿地)、40%排放开发前后的水文特征基本不变。

三、措施收水措施(收集雨水)收水措施是海绵城市雨水处理的首要环节,同时也是最重要的环节。

通过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及截污功能有效控制径流总量、径流峰值和径流污染,实现改善城市水环境的愿望。

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概念及技术措施

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概念及技术措施
涵盖范围
海绵城市建设涵盖了雨水径流管理、水资源利用、生态系统保护等多个方面。
海绵城市建设的意义
解决城市水问题
海绵城市建设有助于解决城市内 涝、水资源短缺、水体污染等问 题,提高城市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通过保护生态系统、恢复自然水 文循环,海绵城市建设有助于推 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 自然和谐共生。
安全为重原则
01
02
03
防范自然灾害
海绵城市建设应注重防范 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 确保城市水安全。
基础设施安全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的安全 设计和建设,提高设施抗 灾能力和运行安全性。
监测与预警体系
建立完善的监测与预警体 系,实时监测城市水文、 气象等关键指标,提前预 警潜在风险。
因地制宜原则
考虑地域特点
透水沥青混凝土
采用特殊工艺和材料制备的透水沥青混凝土,用 于道路建设,能够实现雨水的快速渗透和排放。
3
透水铺装设计
在透水铺装设计中,考虑地形、坡度等因素,合 理布置排水设施,确保雨水能够快速、有效地排 除,防止内涝现象的发生。
04
海绵城市建设的实践与挑战
海绵城市建设的成功案例分享
厦门海绵城市建设
海绵城市建设涉及复杂的水文、生态和工程技术问题,如何综合考虑各 种因素,实现城市水文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是一项亟待解决的技术难 题。
资金压力
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保护、技 术研发等方面,如何筹措足够的资金,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另一个挑战。
03
跨部门协作
海绵城市建设涉及多个部门和领域,需要跨部门、跨领域的协作和配合

雨水储存
利用地下储水设施,将收集的雨 水进行储存。储存的雨水可以在 干旱期或用水高峰时用于植物灌 溉、冲洗厕所等非饮用用途,减

(完整版)海绵城市解读

(完整版)海绵城市解读

五、海绵城市的设计
3、对于城市主次干道、支路等道路,在满足同等道路功能的前提下,道路横断面设 计应充分考虑低影响开发设施建设需求,优先选用含绿化带的横断面形式。
4、道路低影响开发设施应优先布置在道路侧分带、宽带大于2米的道路中分带以及道 路外侧市政绿地。应结合道路功能、道路竖向和景观要求,合理组合,优化布局。
五、海绵城市的设计
5、在符合景观要求和微地形设计的基础上,城市绿地宜做 成下沉式,以消减峰值流量,延缓峰值时间,净化雨水 径流。
6、城市绿地中的景观水体、草坪绿地和低洼地的建设宜和 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相衔接,设计为集雨水调蓄、净化和 生态景观为一体的多功能生态设施。
五、海绵城市的设计
7、城市绿地与广场的规划设计,应充分利用生物滞 留设施、雨水湿地和植被缓冲带等低影响开发设 施对雨水径流进行净化。
五、海绵城市的设计
5、建筑宜采取措施将屋面排水引入周边的低影响开 发设施,或通过植草沟、雨水管渠将雨水引入场 地内的集中调蓄设施。
6、以雨水收集利用为目的的设施,应设置初期雨水 弃流装置或设施。
7、在紫线范围内项目,应在保持历史原貌的前提下, 合理确定低影响开发设施规模,不宜采用雨水径 流下渗型设施。
10、下沉式广场、湿塘、雨水湿地和蓄水池等以调蓄为主要功能的设施,应设置溢流 排放系统,并与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和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相衔接。
11、湿塘、雨水湿地、景观湖和下沉式广场等调蓄设施应建设预警标识和预警系统, 保障暴雨期间人员的安全撤离,避免事故发生。
五、海绵城市的设计
城市道路
一、设计导则 1、城市道路应在满足道路基本功能的前提下达到相关规划提出的海绵城市控制目
5、道路人行道可采用透水铺 装,新建区轻荷载的非机 动车道和机动车道可采用 透水沥青路面或透水水泥 混凝土路面,透水铺装设 计应满足国家有关标准规 范的要求。

海绵城市亮点词汇

海绵城市亮点词汇

海绵城市亮点词汇一、什么是海绵城市?1.1 定义海绵城市是指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采用一系列的生态系统功能模拟和水文过程调控措施,以提高城市环境的适应能力,同时解决城市水问题、水体污染、生态退化等水环境问题,并减缓城市发展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1.2 特点•集约发展:最大程度减少土地的占用和资源的消耗,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综合治理:综合考虑水环境、生态环境、城市景观和社会经济发展等因素,形成多级、多层面的水资源管理体系。

•安全可靠: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确保城市在面对极端气候事件时能够快速应对,并减少灾害风险。

•生态保护:保护和恢复城市中的自然生态系统,提高城市的生态服务功能,改善人居环境。

二、海绵城市亮点2.1 模块化设计模块化设计是海绵城市的重要特点之一。

通过将各种功能性单元进行组合,形成各种具有特定功能的模块,以满足城市不同区域的需求。

比如水文模块、生物模块、景观模块等,这些模块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组装,实现灵活、可持续的城市发展。

2.2 绿色交通海绵城市注重发展绿色交通,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建设自行车道、步行街等,鼓励居民使用非机动交通工具。

同时,还可以采用智能交通系统,提供实时路况信息,引导交通流动,减少拥堵和排放。

2.3 雨水管理在传统城市中,雨水排水系统往往是单向的,会导致雨水无法得到循环利用,同时还会引发城市内涝等问题。

而海绵城市则通过改善雨水管理系统,采用雨水花园、雨水收集系统等措施,实现雨水的回收和利用。

这不仅可以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还可以提高城市的抗洪能力。

2.4 自然保护海绵城市注重保护城市中的自然生态系统,通过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保护等措施,恢复和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这不仅可以提供人们的休闲空间,还可以提高城市的生态服务功能,如保持水质、调节气候等。

2.5 智能系统海绵城市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建立智能系统来管理城市的水资源和环境。

通过传感器、数据分析等技术,实现对水体、气候等环境质量的实时监测和调控。

海绵城市概念

海绵城市概念
海绵城市:水、城、人的共生
Sponge City:Symbiosis of Water、City and People
1 海绵城市概念 2 海绵城市五个原则
3 海绵城市两大途径
4 海绵城市四种角色 5 海绵城市四大指标
6 海绵城市八大技术
海绵城市
——会呼吸的城市
1 概念定义
海绵城市
源头分散、慢排缓释
水系河道
城 市 下 垫 面
建筑场地 绿地公园
道路广场
水系河道
植被缓冲带+生态河床
主要利用滨水的乔木、灌木、草本构建的不同植物群落带以及 水岸的土壤、砂石等渗透性材料对雨水进行生态管理,在雨水 径流最终注入水体前完成对雨水径流减速、雨水渗透减量、雨 水过滤净化的作用。
生物多样性:100-200米 水土保持:80-100米 防治污染:30-50米 降温等生态方面:200米 功能 水土保持 作者
河流
湿地
区域层面应识别河流、湖泊、湿地、坑塘、沟渠等重要的生 态基础设施,并加以保护和修复,以留出足够的雨水涵养和 生态调蓄空间。
湖泊
海绵城市两大途径
城市层面: 低影响生态开发
四种参与角色
4 海绵城市四种角色
Ecology at Philosophical Level
政府:统筹者
规划从业者:设计者
1 概念定义
末端雨水快排模式
海绵城市处理模式
刚柔并济、双管齐下
海绵城市的建设,强调优先利用绿色、生态化的“弹性”或“柔性”设施,并注重与传统的“刚 性”工程设施进行有效衔接。通过“刚柔相济”,建立和完善城市的“海绵体”,强化对城市径 流雨水的排放控制与管理,从而实现缓解城市内涝、削减径流污染负荷、提高雨水资源化水平、 降低暴雨内涝控制成本、改善城市景观等多重目标,最终为城市构建起可持续、健康的水循环系 统。

关于“海绵城市”,你了解多少?

关于“海绵城市”,你了解多少?

关于“海绵城市”,你了解多少?关于“海绵城市”~你了解多少,1.什么是“海绵城市”,海绵城市就是能够像海绵一样吸水的城市。

这样的城市~能够最大程度地留住雨水。

具体来说~就是在城市小区里布置若干地块~用吸水材料建设~作为海绵体~平时是市民的休闲公园~暴雨的时候就作为蓄水的地方。

无论是泥地、草地还是树林、湖泊~都能吸收大量雨水。

这样~可以把水消化在本地~避免汇集到一起形成洪水。

当大量的雨水都被海绵体吸收之后~城市的积水也就无从谈起。

那些被海绵体充分吸收的雨水还可以再次利用~如浇花、洗车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水资源紧张局面。

构建海绵城市的经济效益不可小觑。

海绵城市建设非常注重对天然水系的保护利用~大大减少了建设排水管道和钢筋混凝土水池的工程量。

调蓄设施又往往与城市既有的绿地、园林、景观水体相结合~“净增成本”比较低~还能大幅减少水环境污染治理费用~降低城市内涝造成的巨额损失。

对于老旧城区占比较大的特大型城市~相对新城区~老旧城区确实面临空间条件有限、改造难度大等问题。

但相比建设大型地下调蓄池、大规模改造雨水管线等方案~多添置一些“海绵体”反而更具可行性。

设计建设过程中~既有的老旧建筑可通过雨水管断接技术~利用社区内部的花坛、绿地等空间布置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市政道路可结合道路绿化带、树池等绿化空间布置生态树池、植草沟等低影响开发设施,也可将老旧社区雨水管线接入周边公园、水体、集中绿地。

2.为什么建设“海绵城市”,海绵城市就是能够像海绵一样吸水的城市。

这样的城市~能够最大程度地留住雨水。

具体来说~就是在城市小区里布置若干地块~用吸水材料建设~作为海绵体~平时是市民的休闲公园~暴雨的时候就作为蓄水的地方。

无论是泥地、草地还是树林、湖泊~都能吸收大量雨水。

这样~可以把水消化在本地~避免汇集到一起形成洪水。

当大量的雨水都被海绵体吸收之后~城市的积水也就无从谈起。

那些被海绵体充分吸收的雨水还可以再次利用~如浇花、洗车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水资源紧张局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绵城市:
年径流总量(多年平均)
<40% 排放
下渗减排 透水铺装、下沉式绿地 、生物滞留设施等
集蓄利用
蓄水池、雨水罐、湿 塘、雨水湿地等
4.开发前后的水文特征基本不变
径流总量不变:渗透、存储等 峰值流量不变:渗透、调节等 源头削减、过程控制、末端措施
峰现时间不变:滞留、调蓄等 径流量
渗—强化城市渗水能力
国家政策
02
党的十八大报告: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 出地位……
利用雨水进行土地生态修复:天津桥园
人工湿地净化系统:上海后滩公园
2013年12月
“在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积存、 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
哥本哈根雨水汇 集街道——宽街
海绵城市内涵
A
减少地面排水与外排径流, 降低区域的防洪和排水压力
B
实现本区域内的水资源持续 利用
C
缓解本区域内防洪和水资源 短缺的问题
C
促进生态环境效益、经济效 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1.本质:城镇化与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
• 改造自然 • 利用土地为主 传统城市 • 改变原有生态 • 粗放式建设 • 地表径流量大 增 海绵城市
c
传统排水 造价
$868,803 $2,360,385 $27,600 $52,800 $4,620,600 $324,400 $1,654,021 $12,510 $1,004,848 $2,456,843
生态排水 造价
$651,548 $1,598,989 $5,600 $12,800 $3,942,100 $260,700 $1,149,552 $9,099 $599,536 $1,671,461
海绵城市
目录
01
背景与现状
02
国家政策
03
海绵城市解读
04
基于海绵城市 理论的城市规 划方法的探讨
05
海绵试点城市
背景与现状
01
背景与现状问题——水多
据建设部2010年对349个城市内涝情 况调研的情况,2008-2010年共有 289个城市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内涝, 占调查城市数的80%。
发生范围广、积水深度大、积水 时间长。
主要包含:生态植草沟、 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 绿色屋顶、地下蓄渗、 透水路面。
· 20世纪80年代:美国乔治王子郡 (Prince Gorge County) 以雨水花园为基础提出LID设计理念。 · 1999 年:乔治王子郡编制出第一部综合性 LID 设计技术标准。 ·2000-2005年:LID设计理念快速得到美国联邦政府、各州政 府及地方政府的认可,各种LID技术设施获得了广泛应用。 ·美国现在做的比较好的有纽约、洛杉矶、芝加哥、费城、华 盛顿、波特兰等。 ·2006-2010年:美国联邦环保局正式认可LID设计理念应用于 暴雨管理和面源污染控制设计。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方法探讨
04
海绵城市能干什么——治理污染
· 解决城市合流制溢流污染 ·控制初期雨水污染 ·削减雨水径流 ·补充城市地下水
城市规划存在的问题 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现有城市规划体系对海绵城市建设内容的支撑 作用体现不足。表现在:定量分析不足、用地规划和各种专项规划的脱节,城市竖向规划不够重视等。 基于以上分析,将海绵城市建设内容和要求有效落实到城市规划设计中,是有效解决城市水环境问题的关键。
2015年10月9日
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计划3年内投资865亿元,建设面积450多平方公里,在此基 础上推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5年9月29日主持召开 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指出,按照生态文明建设 要求,建设雨水自然积存、渗透、净化的海绵城 市,可以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水资源,增强城
• 顺应自然 • 人与自然和谐 • 保护原有生态 • 低影响开发 • 地表径流量不 变
2.目标:让城市“弹性适应”环境变化与自然灾害
保护原有水生态系统
最大限度保护原有河湖水系、生态体系 维持城市开发前的自然水文特征
恢复被破坏水生态
对传统粗放建设破坏的生态给予恢复 保持一定比例的城市生态空间 推广河长制、治理水污染
2
从2015年起在城市新区、各类园区、成片开发区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在基础设施规划、施工、竣工等环节都要突出相关要求。增强建筑小区、公 园绿地、道路绿化带等的雨水消纳功能,在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等扩大使用 透水铺装,并和地下管廊建设结合起来。
3
总结推广试点经验,采取PPP、政府采购、财政补贴等方式,创新商业 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运营。
2014年10月
住建部在总结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出台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
2015年4月2日
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选择16个城市今年开展了试点。包括迁安、白城、镇江、嘉兴、池州、
厦门、萍乡、济南、鹤壁、武汉、常德、南宁、重庆、遂宁、贵安新区和西咸新区。
2015年9月29日
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加快海绵城市建设,推进新型城镇化。
海绵城市解读
03
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 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 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能吸收,能渗透,能涵养,能净化,能释放。 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 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 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 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市防涝能力,扩大公共产品有效投资,提高新型
城镇化质量。
部署加快雨水蓄排顺畅合理利用的海绵城市建设
有效推进新型城镇化
1
海绵城市建设要与棚户区、危房改造和老旧小区更新相结合,加强排水、 调蓄等设施建设,努力消除因给排水设施不足而一雨就涝、污水横流的“顽 疾”,加快解决城市内涝、雨水收集利用和黑臭水体治理等问题。
·海绵城市的理念和澳大利亚的WSUD,美国的LID和英国的SuDS基本一致。 ·美国现在各城市正在做的绿色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和我们海绵城市也是一致的 ·海绵城市是具有国际语境的城市雨水管理理念的中国化的表达。
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教授Richard Ashley在2010年4月旧 金山的LID国际会议上提到城市发展的六种形态
澳大利亚水敏感城市设计(WSUD:Water
Urban Design)
Sensitive
这是一种雨水源头控制的理念,其实质是将雨水在源头上 进行收集、控制,减少了暴雨径流,同时也减少了水资源 的浪费,是一种新型的节水技术。
墨尔本雨水生态过滤槽
WSUD的原则:
·在城市开发中保护自然系统 ·保护水质 ·将雨水处理与景观相结合 · 降低雨水径流量和峰流量
LID改造前
LID改造后
西雅图 LID 都市 自然排水系统 改造样板街区 SEA Street
· 改造后,水泥地面减 少15%,两侧有雨水花 园以植草沟连通。 · 九年监测结果:暴雨 径流减少85%。 ·同一水量、水质标准, LID 造价只是传统 BMPs 的 2/3 , 开 发 商制开发强度,减少对城市原有水生态环境的破坏 留足生态用地,增加水域面积,促进雨水积存净化
通过减少径流量,减轻暴雨对城市运行的影响
3.转变排水防涝思路
降雨 蒸发(腾)
传统模式: “快排”
年径流总量(多年平均)
>80% 排放
下渗 降雨 蒸发(腾)
“渗、滞、蓄、 净、用、排
西雅图公用事业局佘年教授,对美国10个 项目的传统排水和绿色排水造价进行比较:
项目名称
1 2 3 4 5 6 7 8 9 10 2nd Avenue SEA Street Auburn Hills Bellingham City Hall Bellingham Donovan Par Gap Creek Garden Valley Laurel Springs Mill Creek
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提出了5方面要求:
——提出总体要求。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到2020年, 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要达到海绵城市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 的面积要达到目标要求。 ——加强规划引领。提出将雨水径流总量控制率作为城市规划刚性控制指标,建立区 域雨水排放管理制度,并在规划许可等环节严格把关。
减少
$217,255 $761,396 $22,000 $40,000 $678,500 $63,700 $504,469 $3,411 $405,312 $785,382
减少 百分比
25% 32% 80% 76% 15% 20% 30% 27% 40% 32%
Prairie Glen Somerset
低影响开发
传统开发
工 滞—强化城市雨水滞留能力 程 技 蓄—增强城市蓄水能力 术 措 净—净化城市水资源 施
用—污水循环再利用
排—增强城市排水能力
开发前 (自然状态)
低影响开发水文原理图
时间
海绵城市的国际语境
美国低能影响开发理念(LowImpactDevelopment)
LID是20世纪90年代末发展起的暴雨管理和面源污染处理技术,旨在通过分散的、小规模的源头 控制机制和设计技术,来达到对暴雨所产生的径流和污染的控制,使开发区域尽量接近于开发前的自 然水文循环状态的径流源头开始的暴雨管理方法。
背景与现状问题——水少
·WHO: 全球每年有10亿人在遭受缺水的困扰 ·有报告认为,21世纪的水资源将和20世纪的石油一样重要 ·在658个城市中,约有400个城市面临水资源的问题,这些城市的缺水量约 为70亿立方米/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