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质量评价体系
地名普查实施细则
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规程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为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关于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部署,统一标准,规范成果,保证质量,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实施,根据《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实施方案》(国地名普查组发〔2014〕1号)、《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规程》(国地名普查组发〔2014〕3号)、《地名管理条例》、《山东省地名管理办法》以及有关政策法规,制定本细则。
本细则同时适用于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试点地区地名补查工作。
第二条指导思想全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认识、强化组织、缜密实施,严格普查规程和质量标准,坚持“边普查、边应用、边服务”的工作思路,把开展地名普查与提高地名管理水平、完善地名公共服务体系和加强地名文化建设等现实工作紧密集合起来,全面落实普查范围和内容,高质量完成普查任务,提高地名管理和服务水平。
第三条基本原则地名普查工作要坚持全面普查、科学普查、依法普查、安全普查,坚持统一领导、分工协作、分级负责、共同参与,坚持统一标准、规范操作、注重质量、强化应用,坚持严密组织、分类指导、分步实施、按期完成的原则开展工作。
第四条普查任务全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任务是:查清普查地区地名的属性信息和地理实体的相关信息,对有地无名的有地名作用的地理实体进行命名,对不规范地名进行标准化处理,设置标准规范的地名标志,建立完善省、市、县三级地名数据库,加强地名信息化服务建设,建立地名普查档案,发挥地名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服务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提高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的基础作用。
第五条普查领导机构职责省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一)拟定全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
(二)制定全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有关技术规范实施细则。
(三)负责组织全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宣传工作。
(四)负责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以及普查地区工作机构的联系协调。
山东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制度
山东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制度一、会议制度(一)办公室全体会议传达学习上级地名普查有关文件、政策和指示精神,审议本级地名普查重大事项,部署本行政区域地名普查有关工作。
根据需要不定期召开。
(二)办公室主任会议研究决定本级地名普查工作中的有关重要事项,通报总结和安排布臵各工作组进度。
每月不少于1次。
(三)办公室工作例会研究、处理办公室日常工作中的重要问题。
每周不少于1次。
(四)办公室专题(阶段)会议研究、协调和处理办公室工作中的专题问题,研究安排阶段工作任务,总结阶段工作完成情况。
每季度不少于1次。
上述会议要建立会议记录,对于研究确定的重大问题或事项形成会议纪要。
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一)报告的原则。
坚持“分级负责、逐级上报、实事求是、及时准确”的原则。
— 1 —(二)报告的内容。
包括工作目标任务,阶段性工作目标和会议议定事项的完成情况;按规定需向地名普查办报告的重要情况、重大问题和突发事件等。
(三)报告的方式。
采取书面报告和口头报告相结合的方式,以口头报告为主;重大事项要及时向地名普查办书面报告;紧急事项和突发事件要立即以口头或电话等方式向本级地名普查领导小组负责人报告,同时上报上级地名普查办负责人。
三、现场调查工作制度(一)普查人员赴现场调查,原则上须两人以上同行,要讲文明、有礼貌,谦虚谨慎,衣着整洁,尽量不影响调查对象正常的生活和生产,不侵犯其利益等。
(二)向普查对象发放普查表,指导填报,或经了解普查对象情况后代为填写,代填的数据要符合普查对象的实际情况,并要经普查对象签字认可。
(三)现场调查要严肃认真,对登记表格涉及的要素缜密调查、逐项填写,坚持多方考证、有据可查,确保认知度;现场测量时要规范操作、准确记录,精确达到质量要求。
(四)普查人员不得自作主张、随意处理普查中遇到的情况,更不得编造或隐瞒普查中发现的问题;对涉密敏感地名现场调查应事先做好沟通协调。
(五)普查员要做好各类普查表的整理和交接工作。
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地名普查内容
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地名普查内容第一条地名核查内容及分类标准根据地名分类,核查本行政区域内所有人文地理实体和自然地理实体名称。
地名分类以《地名分类与类别代码编制规则》(GB/18521-2001)为标准。
边境地区原有的地名,或已写入边界条约上的地名,现在已成历史地名的,仍需进行普查。
第二条地名的基本信息普查地名的基本信息内容是:标准地名、少数民族语书写、罗马字母拼写、地名发音、别名、简称、类别名称、使用时间、地理位置、语种、密级、地名的含义、来历、历史沿革、地理实体概况、多媒体信息等内容。
第三条地名的属性信息普查地名的附加属性信息主要包括下列内容:一、海域类。
1.海洋:气候类型、潮汐类型(半日潮/全日潮/混合潮)、面积(平方公里)、平均深度(米)、最大深度(米)、最大长度(米)最大宽度(米)、最大浪高(米)、海洋产业种类、年降水量(米)、平均风速(米/秒)、其他信息(如境内海岸线长度等)。
2.海湾:面积(平方公里)、平均深度(米)、最大深度(米)、最大潮差(米)、夏季平均水温(摄氏度)、冬季平均水温(摄氏度)、最大浪高(米)、底质(指海底何种堆积物)、长度(米)、宽度(米)、最窄宽度(米)、所在海洋、所在(跨)行政区、其他信息(如境内海岸线长度等)。
3.海峡:连通海域、起点、止点、平均深度(米)、最大深度(米)、流速(米/秒)、潮流(指潮水流向)、最大潮差(米)、最大浪高(米)、底质(指海底何种堆积物)、长度(米)、宽度(米)、最窄宽度(米)、所在(跨)行政区、其他信息。
4.岛屿:类型(岛/低潮高地/暗礁)、最大长度(米)、最大宽度(米)、面积(平方公里或平方米)、近陆距离(米)、土岩类型、所在海洋、所在(跨)行政区、其他信息〔如人口(万人或人)、年降水量(毫米)〕。
5.群礁、群岛:岛屿数量、最大岛屿(含最大礁石)、面积(平方公里)、潮汐类型(半日潮/全日潮/混合潮)、最大潮差(米)、底质类型(基岩/水泥/珊瑚礁)、所在海洋、所在(跨)行政区、其他信息。
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规程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为搞好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实施,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通知》(国发〔2014〕3号)、《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实施方案》(国地名普查组发〔2014〕1号)、《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试点工作规程》(修订版)和《地名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普查任务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任务是查清地名的属性信息和地理实体的相关信息,对有地无名的有地名作用的地理实体进行命名,对不规范地名进行标准化处理,设置标准规范的地名标志,建立、完善四级国家地名和区划数据库(即国家地名数据库),加强地名信息化服务建设,建立地名普查档案。
第三条普查工作用图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用图及地图数据,以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1∶5万地形图和地形图矢量数据为基础工作用图。
有条件的地区可使用大比例尺地图和遥感影像数据,成果数据必须导入国家地名和区划数据库。
第四条地名代码编制地名代码依据《国家地名数据库代码编制规则》(民地办发〔2010〕1号)编制。
第五条资料数据信息管理普查中涉及的资料、数据和信息应分类管理,涉密资料、数据和信息的管理须按相关保密制度执行。
第二章地名普查内容第六条地名分类地名分类以《地名分类与类别代码编制规则》(GB/T 18521-2001)为基本依据,结合工作实际和现实需求,确定为海域,陆地水系,陆地地形,行政区域,群众自治组织,非行政区域,居民点,交通运输设施,水利、电力、通信设施,纪念地、旅游景点,建筑物,单位等12大类地名。
海域类地名在试点工作中已普查,不再涉及,本次普查仅包括除海域类以外的11大类地名。
第七条地名的属性信息地名的属性信息包括:地名的标准名称及其别名、简称、曾用名;地名的书写形式,即地名的汉字书写和少数民族文字书写的形式;地名的读音,包括其原读音,以及其标准名称的汉语普通话读音并用罗马字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表示;地名的语种,指标准名称所属的民族语言种类;地名的类别,指地名所指代的地理实体的类别;地理位置,指地名所指代的地理实体的地理坐标和相对位置;地名的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指地名形成的历史背景,标准名称及别名、简称、曾用名的命名理据(文化内涵)及演变的历史过程;地名的密级,指地名所指代的地理实体的地理坐标等信息的保密级别。
区2018年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总结报告范文
区2018年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总结报告范文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已经结束,作为区政府领导的里是不是正在写工作总结报告?是不是还在为怎么写发愁?下面小编带来的是区2018年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总结报告范文。
在区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在省民政厅、韶关市民政局的直接指导下,从2016年8月份开始,全区近150名普查人员齐心协力,对区域范围内的地名及相关属性信息进行了全面的调查、补充、更新、完善,基本摸清了全区 30年地名变化情况,建立完善了地名数据库,为进一步提高我区地名管理和服务水平,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一、基本情况武江区地处广东省北部、韶关市武江、北江河以西。
东濒浈江区,南临曲江区白土镇,西接乳源瑶族自治县,北至乳源瑶族自治县。
面积682.1平方千米,辖5镇2街,51个村委会,33个居委会,总人口26.67万人,非农业人口18.47万人。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通知》(发〔2014〕3号)、《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实施方案》(国发地名普查组发〔2014〕1号)、《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规程》(国地名普查组发〔2014〕3号)和《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质量评价体系》等政策规定文件要求,我们因地制宜,科学谋划,周密部署,积极稳妥地开展第二次全省地名普查试点工作,共采集 11大类60个子类的地名信息4160条,其中陆地水系类17条,陆地地形类1304条,行政区域类8条,群众自治组织类84条,非行政区域类1322条,居民点类602个,交通运输设施类154条,水利、电力设施类202条,纪念地、旅游景点类19条,建筑物类142条,具有地名意义的单位类306条,采集地名标志116个,标绘1:10000纸质工作图44幅,采集地名多媒体信息8140个,较好地完成了普查任务。
二、工作情况(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扎实做好普查前期准备工作。
区民政局、地名办根据要求和本县实际,精心拟订实施方案。
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档案管理办法
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档案管理办法第一条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档案(以下简称“地名普查档案”)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规范地名普查档案管理,确保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安全和有效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规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地名普查档案是指各级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地名普查办”)在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以下简称“地名普查”)业务工作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电子及实物等不同形式和载体的记录。
第三条地名普查档案工作由国务院地名普查办统一领导。
各级地名普查办分级管理,同时接受上级地名行政主管部门和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和指导。
第四条各级地名普查办应当根据国家档案法规和本办法要求,建立健全地名普查档案工作制度,认真履行档案工作职责,对档案进行集中统一管理。
普查过程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应当指定专门部门或人员负责收集、整理与归档,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据为己有或者拒绝归档。
第五条各级地名普查档案工作所需经费列入本级地名普查经费预算,统筹解决。
第六条地名普查文件材料归档范围:(一)业务类(类别代码:2DPY)。
1.地名登记表;2.同一地名的地名标志登记表;3.同一地名的地名用字读音审定申报表;4.地名标准化处理表;5.搜集的地名相关史料、考证材料、实地调查的记录;6.其他相关材料。
(二)成果类(类别代码:2DPC)。
1.地名目录(子类别代码:2DPCA);2.地名成果表(子类别代码:2DPCB);3.地名标准化处理统计表(子类别代码:2DPCC);4.地名普查成果图(子类别代码:2DPCD);5.地名标志登记表(子类别代码:2DPCE);6.地名用字读音审定申报表(子类别代码:2DPCF);7.本级国家区划地名数据库数据(子类别代码:2DPCG)。
(三)其他类(类别代码:2DPQ)。
1.地名调查目录(子类别代码:2DPQA);2.地名普查工作图(子类别代码:2DPQB);3.其他材料(子类别代码:2DPQC)。
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推进工作会议简报(精选3篇)
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推进工作会议简报(精选3篇)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推进工作会议简报篇18月19日,准旗在旗会议中心召开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推进会,副旗长张银银出席会议。
会议听取了相关单位负责人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情况汇报,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会议指出,各苏木乡镇、街道和成员单位责任领导要充分认识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的重要意义,对照要求,严格标准,明确人员,倒排工期,确保地名普查任务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准确把握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凝聚工作合力,按照“统一领导、分工协作、分级负责、共同参与”的原则,周密部署,落实保障措施。
按照国家民政部地名数据库配套的11大类、117子类的地名类别和要素,查清全旗行政区域范围内地名的基本情况,对有地无名、有名无地、一地多名、多地重名、地名用字不规范等问题进行标准化处理,设立规范标准的地名标志,建立地名数据库管理系统,推进准旗地名信息化应用工作。
会议要求,要加强组织领导,及时协调普查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做到各项工作有安排、有检查、有落实。
要全面协调配合,民政部门要发挥好牵头作用,加强对上下级普查机构之间、同级部门和单位之间、普查机构和社会合作单位之间的联系和沟通,积极做好统筹和服务工作。
要加强业务培训,增强普查人员的业务技能和知识。
加强指导考核督查,细化任务分工,健全目标责任体系,全面把握工作进度,将督查贯穿到普查工作的全过程。
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推进工作会议简报篇28月19日,我市召开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培训暨工作推进会。
会上,省地名普查办业务组组长赵林介绍了地名普查的基础业务知识、普查中的注意事项。
全国地理信息、地名普查领域专家姬炜高级工程师讲解了地名信息处理、地名普查软件的应用。
会议要求,要按照全市地名普查实施方案,有序、有效推进地名普查,全面完成外业采集、内业整理、自查审核、汇总上报等工作;要严格把控普查“数量”和“质量”,确保普查数据达到验收标准;要按照“边普查边应用”原则,突出地域文化特色,编纂系列图录志典;要把地名普查和地名管理工作紧密结合,狠抓地名规划、地名规范和地名设标,稳妥推进地名文化保护,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全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
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与建库系统性问题分析
1 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调查分析1.1 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含义和内容1.1.1 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含义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是国家基础地理信息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普查资料在经过各类地名专家及相关机构审核后是极具权威的。
由于我国文化深厚,幅员辽阔,人口居多,聚落形态多样,尤其是农村,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城镇化工作的不断推进,好多自然村落逐渐消失。
老地名的消失和新地名的出现,如果不及时对地名进行系统全面的普查,很多地名文化可能会丢失,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失。
1.1.2 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内容在进行地名普查时,所需普查的内容种类是多样的,大体可分为通普内容和专普内容,其中又包含必普项和可选项。
通普内容包括:1)标准名称、原图名称、简称、别名、读音、图号/年版、位置信息、来历、含义、历史沿革和地理实体概况等;2)专普项是对不同地名类别的专属信息的调查,如:居民点类的人口项、交通类中道路的长宽、路面材质、桥梁的高、水系中河流的流量等;3)必普项包括:标准名称、位置信息、来历、含义、历史沿革和地理实体概况等一个地名的基本信息,而可选项包括别名、简称、原图名称和曾用名等,有则登记,没有则不填写,并非每个地名都有特性。
1.2 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范围及方法1.2.1 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范围普查范围包含海域,陆地水系,陆地地形,行政区域,群众自治组织,非行政区域,居民点,交通运输设施,水利、电力、通信设施,纪念地、旅游景点,建筑物,单位等12大类地名。
其中海域类地名在试点工作中已普查,不再涉及,本次普查仅包括除海域类以外的11大类地名。
1.2.2 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确定空间位置的技术方法1)实测法利用手持GPS 进行测量。
地名普查中要求在保证位置相对准确的前提下,测量与标注误差小于20m。
当进行地名位置采集之前,应先对手持机进行校正,然后在对应的属性信息下按照规范要求采集位置信息。
2)图解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用底图及影像数据,以山西省民政厅下发的CGCS2000坐标系下正射影像图和军标矢量地形图为基础工作图。
印江县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质量验收标准
印江县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质量验收标准通过整理我县“地名一普”和学习“地名二普”试点省份工作经验,特制定我县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质量验收标准。
第一部分各类地名普查设计标准一、行政区域类地名普查设计标准:地区代码、行政级别、地理位置、毗邻的相关政区、上级政区、下级政区、总面积、总人口、其中政府驻地人口、民族构成、所辖政区、政府驻地、政府网址、电话区号、邮政编码、气候类型、地貌特征、主要山峰、主要河流、境内主要矿产资源、主要工业、主要农业、主要交通干道、主要文教科体卫事业单位、著名名胜古迹和旅游景点、著名历史人物、主要特产。
二、非行政区域类地名普查设计标准:1、矿区:范围驻地、人口、面积、主要矿产产值、设立时间、所在(跨)行政区;2、农、林、牧、渔区:类型、范围、人口、面积、年均气温、无霜期、年均降水量、主要产业、所在(跨)行政区;3、工业区、开发区:范围、人口、面积、主要产业、所在(跨)行政区4、贸易区、口岸:范围、人口、面积、主要产业、主要商品、所在(跨)行政区。
5、地片、区片:范围、人口、面积、所在(跨)行政区。
三、单位类地名普查设计标准:单位类型、所属行业、地址、法人代表、联系电话、邮政编码、业务范围、单位网址。
四、群众自治组织地名普查设计标准:类型、组织宗旨、管理范围、下级组织、联系电话、邮政编码、所在(跨)行政区。
五、居民点地名普查设计标准:类型、地名的来历及沿革、地理实体概况(含人口、面积)、所在(跨)行政区。
六、交通运输设施类地名普查设计标准:1、公路(含国道、高速公路等):主要技术参数(起点、止点、长度、宽度、路面质地、道路等级)、沿途重要地物、始建时间、建成时间。
2、街、巷:主要技术参数(起点、止点、长度、宽度、路面质地、道路等级)门牌号范围、地名含义及沿途重要地物(含始建时间、使用时间)、途经行政区。
3、车站(含火车站、汽车站、城市公交站、地铁站)、停车场:主要技术参数(建筑面积、占地面积、年客运量、年货运量)、地名沿革(地名含义、始建时间、建成时间、与之相连的主要交通线)、主要运营线、所在(跨)行政区。
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质量评价体系
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质量评价体系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2015年11月23日说明1.根据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不同阶段工作内容和成果,将普查工作分为8类评价目标,分别为组织管理、地名调查、地名标准化、地名标志、数据库建设、成果表、检查验收、普查档案。
通过计算每项评价目标的最终得分,对相应地名普查机构完成目标工作质量进行评价。
2.采取三级权重加权计算方式,每一类和总评分均为100分。
3.采取扣分方式。
每类评价项目的基本分值为5分,扣至0分为止。
4.评分项目基本得分乘所属权重百分比,计算出评分项目得分。
如“组织管理”类中,“普查人员”评分项目,在没有任何扣分的情况下其基本得分为5分,该评价项目最终得分为10%×30%×5×20=3分,所有评价项目得分相加即为该类评价目标最终得分。
根据每类评价目标的得分与所属权重,计算出整个普查工作质量评价体系的总得分。
5.对检查正确率的项目采取抽查方式,抽查比率不少于25%。
6.“范围”项中的“各级”,是指该项目需对省、市、县三级地名普查工作都进行评价。
7.在地名普查过程中发生严重失密及泄密事故的,或“数据库建设”、“成果表”评价目标得分不合格的,则普查工作质量视为不合格,不得参与最终评价。
目录1.组织管理(12%) 02.地名调查(16%) (5)3.地名标准化(8%) (9)4.地名标志(5%) (13)5.数据库建设(18%) (16)6.成果表(18%) (20)7.检查验收(13%) (24)8.普查档案(10%) (26)1.组织管理(12%)序号评分项目要求评分依据分值范围1 组织机构10%普查机构50%普查涉及的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成立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明确职责,地名普查办公室有专用印章。
未成立机构扣5分,成立机构但无专用印章扣1分。
各级普查人员30%通过抽调、借调或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保证足够的普查工作人员。
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验收办法
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验收办法第一条为规范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验收工作(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验收工作,以下简称普查验收),保证普查成果质量,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通知》《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实施方案》《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规程》和《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质量评价体系》等政策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普查验收实行分级负责,验收主体为各级地名普查办。
国务院地名普查办负责组织全国地名普查验收工作,省级地名普查办负责具体实施本级行政区域地名普查验收工作,地级地名普查办负责本级行政区域地名普查核查工作,县级地名普查办负责本级行政区域地名普查自查工作。
第三条普查验收坚持全面、规范、准确、客观原则。
以地名普查工作规程为依据,以地名普查质量评价体系为基准,以分值表得分情况为主要验收指标。
第四条全国各地各级普查验收自本办法印发之日开始,至2017年6月30日前完成。
各省级地名普查办应在2017年3月31日之前组织完成本省份普查自查、核查、验收及上报审核工作。
第五条普查验收内容包括组织实施和普查成果两个方面。
(一)组织实施1.普查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名单,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名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
2.普查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
3.会议文件、领导讲话、纪要、座谈会记录等文字材料。
4.培训方案、教材或课件等文字或电子材料。
5.经费使用管理情况材料。
6.保密制度与保密措施。
7.搜集的各种地名相关史料。
8.普查工作图。
9.设置地名标志时形成的相关资料。
10.地理实体命名、更名和地名用字读音审定等材料。
11.普查过程中形成的各种音像资料。
12.普查办自查(或者核查、验收)报告。
13.质量评价报告、监理报告及相关材料。
14.质量评价体系分值表。
15.跨界自然地理实体普查报告及相关材料。
16.地名文化保护和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相关材料。
17.宣传工作相关材料。
18.其他有关资料。
(二)普查成果1.国家区划地名数据库数据。
2.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地名目录。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实施方案的通知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05.30•【字号】晋政办发[2014]47号•【施行日期】2014.05.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区划地名正文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实施方案的通知(晋政办发〔2014〕47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办、厅、局:《山西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实施方案》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4年5月30日山西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实施方案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通知》(国发〔2014〕3号)和《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关于印发〈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地名普查组发〔2014〕1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和意义地名是基础地理信息,地名普查是一项公益性、基础性的国情调查。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自1980年开展第一次全国地名普查以来,我省的地名现状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自然村名称、居民地名称消失,新生地名大量涌现,原有地名变更频繁,地名信息老化、内容单一、手段落后,严重制约着地名公共服务水平和社会对地名资源的需求。
地名普查的目的是查清地名基本情况,掌握地名基础数据,提高地名标准化水平,加强地名信息化服务建设,为社会提供全面准确的地名信息。
开展地名普查,有利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利于社会交流交往、方便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对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普查范围、任务和内容(一)普查范围:全省行政区域范围内。
(二)普查任务:查清地名及相关属性信息,对有地无名的有地名作用的地理实体进行命名,对不规范地名进行标准化处理,设置标准规范的地名标志,完善各级国家地名和区划数据库(原国家地名数据库),建立地名普查档案。
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方案
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方案摘要: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地名的保存和管理变得日益重要。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记录全国范围内的地名信息,中国政府决定进行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
本文将介绍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方案。
一、背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地名的普查和管理成为当务之急。
第一次全国地名普查于20世纪80年代进行,对地名信息进行了初步的全国性调查。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地名的变动和增长非常迅速,因此需要进行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来更新和补充地名数据库。
二、目的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全国范围内的地名信息,包括城市、乡村和自然地理特征等各类地名。
通过普查,可以建立一个准确、完整、规范的地名数据库,为国家的地理信息系统和相关研究提供有力支持,促进地名保护和地名文化的传承。
三、普查内容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将对全国范围内的所有地名进行登记和调查。
普查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地名的名称:包括城市、乡村、山川、湖泊等各类地理要素的名称。
2. 地名的位置:通过GPS定位技术,准确记录地名的经纬度信息。
3. 地名的来源:调查地名的来历和命名背后的故事,包括文化、历史和民俗等方面。
4. 地名的特征:对地名的特点进行描述,如地貌、水系、气候等。
5. 地名的语言学研究:对地名的语言学特点进行深入研究,包括音韵、语义等方面。
四、普查方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将采用现代技术手段和多种调查方法相结合的方式。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地名调查:组织专业调查人员深入各地对地名进行实地调查和登记。
2. 数据整理:将调查获得的地名数据进行整理和归类,建立准确、完整的地名数据库。
3. 技术应用:利用GPS、遥感、卫星图像等技术手段对地名进行定位和空间分析。
4. 数据质量监控:建立评估机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五、意义和预期成果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意义和预期成果包括:1. 了解地名的分布和变动情况,为城市规划和地理信息系统提供依据。
地名普查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质量评价体系解读
县级
一、组织管理
7.保密安全
项目:计算机环境安全(10%)范围:各级
要求:涉密计算机应具有身份鉴别与访问控制、不得违规外联、具有计
恶意代码防护、具有终端安全审计、能防止非授权移动存储介质在涉密计 。
依据:五项要求中有一项不符合扣5分。
解读:这个内容据第三方监理和质量评定报告看,大部 办这方面工作做的都有些欠缺。要引起注意。
解读:这项与收集资料有所不同,后者是对资料内容有 资料中没有而实际存在的地名进行核实考证。
县级
二、地名调查
4.调查方式
项目:发放调查表(20%) 要求:实地发放调查表,分片调查收集。 依据:未发放调查表扣5分。 范围:县级
图和三表关系 工作图 (获取基础数据)
(图载信息)
县级
一、组织管理
8.普查资金 管理与使用
项目:资金分配(20%) 要求:合理制定普查经费分配方案,科学安排预算支出,提高资金 。 依据:出现资金分配不合理不得分。预算支出未完成或结余较多的
范围:各级
县级
一、组织管理
8.普查资金 管理与使用
项目:监督检查(20%)
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加强监督检查,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 并自觉接受财政、审计及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和审计。
要求:地名调查目录内容至少包括序号、标准地名、类别名称、信 来源和出处。
依据:标准地名和类别名称,其中一项缺失扣5分。缺信息资料的 处扣4分。缺序号扣2分。
范围:县级
县级
二、地名调查
2.编写地名 调查目录
项目:造册登记(10%) 要求:将地名调查目录按照地名类别造册登记。 依据:未造册登记扣5分。 范围:县级
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方案
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方案一、前言地名普查是为了了解全国各地的地名情况,为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第一次全国地名普查已经在2010年进行,为了及时掌握地名变化和发展趋势,有必要进行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
本文档旨在描述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方案。
二、普查目标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目标是全面掌握全国各地地名情况,包括地名的名称、位置、词义、来源等信息,为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地名标准化和地名管理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具体目标如下:1.掌握全国各地的地名数量和分布情况。
2.了解各地地名的来源和演变历史。
3.归纳地名的词义和命名规律。
4.识别存在问题的地名,如重名、误名、混淆等。
5.形成全国统一的地名标准。
三、普查内容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地名名称收集各地的地名名称,包括地点、景观、道路、建筑等各类地名。
2. 地名位置记录地名的位置信息,包括经纬度、行政区划、所属街道、乡镇等。
3. 地名词义描述地名的词义和含义,分析地名的来源和命名原因,如地理特征、历史事件、文化习俗等。
4. 地名来源收集地名的历史文献资料,了解地名的演变历史和来源渊源。
5. 地名管理整理、归纳地名管理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提出改进地名管理的建议。
四、普查方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主要方法包括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和文献研究。
1. 实地走访选取各地的代表地名点,组织专业人员实地走访,记录地名的名称、位置和词义等信息。
实地走访的重点是收集准确的地名位置信息。
2. 问卷调查制定统一的问卷调查表,分发给各地普查人员,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地名的来源和演变历史等信息。
问卷调查的重点是了解地名的词义和命名规律。
3. 文献研究查阅历史文献和地方志书籍,收集地名的历史记载和相关资料。
文献研究的重点是了解地名的来源和演变历史。
五、普查组织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由国家地名管理部门组织实施,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立普查指导组、普查工作组和普查技术组等。
从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试点工作看地名档案的重要性
更高的要求 , 在今 后工作 中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
◆
◆
●
。◆
●
…◆
●
●
●
( 上接第6 0 页) 2 .采取 多种 方式提 高病历档案 管理人 员整体素 质 。病历档案管理水平 的提高 , 归根到底要依靠“ 人” 来推动 。因 此, 要实现病历档案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 则应不断提高病历档案 管理队伍 的综合素质。因此 , 要加强病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档案 管理专业知识 的 自学和培训 ,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 业务技能 ,增强病历档案管理人员运用专业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强化病历档案管理人员培训 , 定期安排档案管理人员参 加继续教育 , 逐步实行 上岗证制 度 , 督促病历档案管理人员学习 业务理论和技 能。对不适合从事档案管理人员要及时作出调整 , 选配合格的档 案管理人员充实档案 工作 岗位 。 3 . 改善硬件条件 , 开发病历档案信 息资源, 提 高利 用率 。 一是 要改善档案的保管设施配置 ,如设置符合档案保管条件的档案 库房 ,配备必要的安全保管装具 ,这是档案安全保 管的基础条
广, 信 息量 大 , 需 在 各相 互 独 立 的部 门之 间 , 在 以后 工 作 中 ,
要 打破 信 息壁 垒 , 实 现信 息 资源 的共享 , 提高各专业 部门之 间 的信息利用率 , 保证信息 的准确 真实可靠 , 提高地名管理工作 的
连续性 。
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方案
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方案一、背景介绍地名普查是指通过对全国范围内的地名进行调查、收集、整理和管理,获取地名信息的一项工作。
作为地理信息系统和地理数据库建设的基础,地名普查不仅对地理科学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也为国家规划、资源管理、环境保护等领域提供了基础数据。
第一次全国地名普查于1983年启动,对全国范围内的地名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收集工作,为国家提供了重要的地理信息资源。
然而,由于国情发生了较大变化,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进程加快等原因,第一次地名普查的数据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需求。
为了更好地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提高地名信息的质量和时效性,国家决定启动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
本文将对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方案进行详细介绍,并说明实施计划、工作流程和相关要点。
二、实施计划1. 时间安排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工作计划为三年,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准备阶段,预计用时半年,包括组织架构建设、人员培训等。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预计用时两年,包括地名调查、数据采集、整理等。
•第三阶段:总结评估阶段,预计用时半年,包括数据分析、质量评估、报告撰写等。
2. 资源投入为顺利完成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
具体投入如下:•人力资源:组织设立指导小组,配备专业调查员和技术人员。
•物力资源:提供调查用车、测量工具、数据采集设备等。
•财力资源:提供经费支持,用于项目管理、数据处理等。
3. 组织架构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组织架构如下:•指导小组:负责整体规划、指导和监督全国地名普查工作。
•省级普查办公室: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名普查的组织和实施工作。
•县(市、区)级普查办公室: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名普查的具体实施和数据采集工作。
三、工作流程1. 准备阶段•组建指导小组:由地理信息部门和普查部门共同成立指导小组,并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
•员工培训与选拔:开展培训,培养地名普查员的调查技能和专业背景。
•制定地名普查方案:细化工作计划、调查内容和方法。
宁武县地名普查项目中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性
2016年第6期 (总第75期)571)认真贯彻执行院ISO9001质量保证体系,监督指导技术人员贯彻执行技术质量标准及质量体系文件,监督检查执行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汇报并提出解决办法;2)负责对项目中的质量进行过程控制和质量检查;3)负责测绘产品的过程质量检查和质量检查,对测绘产品做出质量评定,对不合格产品提出处理意见和解决办法;4)对产品中的质量问题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其规律性,制定质量改进的具体方案;5)会同项目部经理、技术负责人召开质量检查总结会及时解决作业中存在的质量问题。
3 现有的项目质量保证体系3.1 质量计划为了保证项目成果的质量,在项目实施的各个阶段设立检查点,每一阶段所需的文档都按计划准时完成;对项目各阶段成果进行检查,对不合格部分坚决返工重做。
项目经理担当项目质量管理的重任,制定一套实际和详细的计划书,以便在整个周期的任何时间都可以有效的管理项目小组的相互关系和带动小组步调保持一致。
在合同签订后,项目经理在项目启动会上向项目参与人员详细解释项目详情,使每个成员都清楚项目的内容及各自职责。
3.2 质量控制为确保项目按时保质完成,将项目实施划分成许多不同的阶段,设定每一个阶段的任务和目标,并据此制定严格的项目阶段控制计划。
对项目每一个阶段的实施工作进行严格监控,对阶段成果进行规范的质量检测,未通过阶段检查,不得进入下一个阶段的项目实施,不允许有质量问题的阶段成果进入下一个阶段,力求把每一步都做好。
严格按照合同书规定统一规程、统一计划、统一组织、统一验收和分级实施管理体制。
为了使项目各阶段成果达到高质量。
在实施前,进行精心的策划和周密的计划安排,强调预防为主。
尤其是预防不合格的思想,质量管理的输出结果转为过程因素的规范化管理,做到防患于未然。
质量检查工作贯穿整个工作中,上一工序出现的问题,不遗留到下一工序,确保每个工序不引入错误,不降低精度。
3.3 质量检查体系质量检查贯穿于宁武县地名普查项目工作的始终。
湖南省安乡县: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重实效
安徽 省 亳州 市谯 城 区: 提 高义 务兵 优待 金标 准
近 期 , 安 徽 省 亳 州 市 谯 城 区 再 次 提
区” ,将 火 化 区 、遗 体 冷 藏 区 等 特 殊 重 点
区 域 进 行 封 闭 式 管 理 ,安 装 电 子 探 头 监
控 ,严格 管理 制度 ,强化 安全质 量 ; 殡
务 有 特 色 、 特 事 有 特 办 。不 断 提 升 殡 仪
服 务水 平和服 务质 量。殡仪 服务 有 “ 特
截留私分、 贪 污 挪 用现 象。二 是督 查 检 查 。
采 取 重 点 检 查 和 随 机 抽 查 相 结 合 的 形 式 进 村 入 户 检 查核 实 , 直查快办 , 坚 决查 处 、 严 厉 追 究 违 法 违 纪 责 任 。 三 是 总结 提 升 。 对 检 查 活 动 进 行 全 面 总 结 ,分 析 问 题 。 查 找 不 足 ,总 结 经 验 ,充 分 发 挥 督 查 检 查 工 作 的 警 示 作 用 和 治 本 功 能 ,进 一 步 规 范 完 善 民 生 专项 资 金 监 管 和 使 用 机 制 , 清 晰 职 责 ,确 保 各 项 民 生 资 金 规 范 有 序 、 廉洁运行。 ( 占华 )
富信 息2 0 0 0 余 条 。 四 是 发 挥 矛 盾 调 解 员 作 用 ,实 现 化 解 矛 盾 “ 零距离 ” 。 共 化 解 各类 矛盾纠纷2 0 0 余 起 ,为 群 众 办 实 事 好
事3 0 0 0 余 件次 。五是 发挥党 建指 导员作 用,实现干群 关系 “ 零距离 ” 。 深 入 推 进
动 态 l地方传真
作 用 ,实 现 互 动 走 访 “ 零距 离” 。社 区 工 作 人 员入户 走访 率达 8 0 %以 上 。 二 是 发 挥 政 策 宣 传 员 作 用 ,实 现 宣 传 教 育 “ 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质量评价体系
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5年11月23日
说明
1.根据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不同阶段工作内容和成果,将普查工作分为8类评价目标,分别为组织管理、地名调查、地名标准化、地名标志、数据库建设、成果表、检查验收、普查档案。
通过计算每项评价目标的最终得分,对相应地名普查机构完成目标工作质量进行评价。
2.采取三级权重加权计算方式,每一类和总评分均为100分。
3.采取扣分方式。
每类评价项目的基本分值为5分,扣至0分为止。
4.评分项目基本得分乘所属权重百分比,计算出评分项目得分。
如“组织管理”类中,“普查人员”评分项目,在没有任何扣分的情况下其基本得分为5分,该评价项目最终得分为10%×30%×5×20=3分,所有评价项目得分相加即为该类评价目标最终得分。
根据每类评价目标的得分与所属权重,计算出整个普查工作质量评价体系的总得分。
5.对检查正确率的项目采取抽查方式,抽查比率不少于25%。
6.“范围”项中的“各级”,是指该项目需对省、市、县三级地名普查工作都进行评价。
7.在地名普查过程中发生严重失密及泄密事故的,或“数据库建设”、“成果表”评价目标得分不合格的,则普查工作质量视为不合格,不得参与最终评价。
目录
1.组织管理(12%) (1)
2.地名调查(16%) (6)
3.地名标准化(8%) (10)
4.地名标志(5%) (14)
5.数据库建设(18%) (17)
6.成果表(18%) (21)
7.检查验收(13%) (25)
8.普查档案(10%) (27)
1.组织管理(12%)
28 /28
28 /28
28 /28
28 /28
28 /28
2.地名调查(16%)
28 /28
28 /28
28 /28
28 /28
3.地名标准化(8%)
评价方式A(适用于包含少数民族语地名标准化工作的地区)
28 /28
28 /28
评价方式B(适用于不含少数民族语地名标准化工作的地区)
28 /28
28 /28
4.地名标志(5%)
28 /28
28 /28
28 /28
5.数据库建设(18%)
28 /28
28 /28
28 /28
28 /28
6.成果表(18%)
28 /28
28 /28
28 /28
28 /28
7.检查验收(13%)
28 /28
28 /28
8.普查档案(10%)
28 /28
28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