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复习:明清时期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通史主干知识梳理:明清时期

高中历史通史主干知识梳理:明清时期

高中历史通史主干知识梳理:明清时期【阶段特征】明清时期(1368—1840年鸦片战争前)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继续发展。

与此同时,工业文明在欧洲兴起,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发展与迟滞并存。

政治上: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增设军机处,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严重阻碍了新经济、新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反映了封建制度的衰落;统一多民族国家日趋巩固。

经济上:农耕经济继续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经济总量仍然处于世界前列;封建政府执行严厉的重农抑商政策,丧失了工业化的契机,开始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潮流。

文化上:程朱理学处于统治地位并逐渐成为钳制思想的工具;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文化的兴起,小说繁荣,京剧形成并发展,文人画占据画坛主流地位;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对君主专制进行了猛烈抨击;传统科学技术继续发展,虽然西方近代科技开始传入中国,但是近代自然科学未得到发展。

对外关系上:对外政策由开放逐渐走向闭关自守,阻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正常发展,使中国脱离了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

一、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1.明朝封建专制统治的强化(1)中央: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为侍从顾问,后发展为内阁,拥有票拟权。

(2)地方:明太祖废除地方行中书省,设立布政司、都指挥司和按察司,分管地方的行政、军政和监察。

(3)选官制度:科举制僵化,八股取士。

2.清代专制皇权发展到高峰(1)设立军机处:初为雍正年间为处理西北紧急军务而设立。

其后职权不断扩大,军机大臣可以参与处理机要政务,但只能跪奏笔录,封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2)加强思想控制:实行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思想专制更加残酷。

(3)康熙帝平定内乱,统一台湾,尊重儒学,团结蒙古族、藏族,抗击侵略,开创了康乾盛世。

二、农耕经济的发展与迟滞1.农业生产(1)农耕技术:作物种植形成多熟制,培育农作物新品种,引进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

历史一轮通史复习:第六单元明清时期

历史一轮通史复习:第六单元明清时期
思考:明朝的内阁首辅就是变相重设的宰相吗?
宰相制与内阁制比较 宰相制 内阁制
相同(相似) 地位 不 同 职权 对皇权 作用
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法定,制度赋权
非法定,咨询机构
参与决策 制约皇权
无决策权 不能制约
结论:内阁首辅不同于宰相, 不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三)清朝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过程
坐着的大臣
站着的大臣
跪着的大臣
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贾谊和汉文 帝谈话,不觉膝之前席。唐初的裴监甚至和高祖 共坐御榻,十八学士在唐太宗面前也都还有坐处。 到宋朝,从太祖以后,大臣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 坐群站、三公群卿立而论政。到明清,大臣得跪 着奏事了,清朝大臣上朝得穿特制的护膝。 请思考:君臣关系变化说明了什么?
阅读材料分析朱元璋为什么要废除丞相制度?
材料1:‚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 丞相始也。‛——黄宗羲 材料2:‚君权和相权合二为一,最终 变成独裁的权力。有好处也有很大的问题, 好处是防止权臣专政,巩固了统治;问题 是君主专制独裁,加大了社会的风险 性。‛——《政治文明历程》 结合材料,从丞相的职能和作用角度 评价明太祖的废相举动?
Y(程度)
Y(程度)
0

明清
x( t )
0

x (t) 明清
图1:中国封建社会君 图2:中国封建社会 发展趋势 主专制发展趋势
◆明清君主专制加强对中国社会影响
1、君主专制与当时世界潮流背道而驰 2、决策具有独断性随意性,易出现失误 3、官吏唯上是从,助长因循守旧之风 4、官僚机构膨胀,导致官僚主义、贪 污腐化 5、皇权的极度膨胀,成为阻碍社会进步 的重要因素 6、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 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2019届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通史版】:古代篇 板块3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

2019届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通史版】:古代篇 板块3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

答案:(1)清政府由禁民政策受外来侵略影响;移民主要来自邻近省份;移民禁而不止,规模 逐渐扩大;从非法移民到合法定居、生产。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移民东北的历史作用。
解析:第(2)问据材料一、二中“东北地区出现‘沃野千里,有土无人’的 状况”“新来移民与当地满、蒙古等族通婚……建布铺。仅十余年,呼兰 地区已是‘三城相望,粮产丰饶,商贾因之麇(群)集,流民居户不下十有余 万’” “1911年,清政府制定了东三省移民实边章程”等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其历史作用。 答案:(2)缓解关内人口压力,增加政府收入;加强对东北地区的管理;促进 民族融合、文化交流和先进技术的传播;有助于抵御列强侵略;促进东北开 发。
解析:C 材料中“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 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说明社会群体 认同推动了明清时期小说的繁荣发展,世俗文化发展适应了市民阶层生活的 需要。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小说并不是宗教,故A项错误;B和D两项均不 是材料中直接体现出的内涵。
——葛剑雄主编《中国移民史》等
材料二 1689年的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了清朝与俄国的东段边界。但直 至19世纪初,黑龙江以北数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民不足1万人,第二次鸦 片战争时,清政府被迫与俄国签订《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清政府随即 开放了哈尔滨以北的呼兰河平原和吉林西北平原。新来移民与当地满、蒙古 等族通婚、建庙、演戏、立会、设学堂、建布铺。仅十余年,呼兰地区已是 “三城相望,粮产丰饶,商贾因之麇(群)集,流民居户不下十有余万”。1904年, 清政府全面开放东北各边荒地;1907年,设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1908年, 仅奉天一省人口已达1 100万人,1911年,清政府制定了东三省移民实边章程。

通史复习明清时期的文化

通史复习明清时期的文化

傩 戏
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遇到可怕的 事情总把它归于一种无形的力量,认为是“鬼”、 “怪”在作祟,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办?
以可怕的形象来驱逐恶魔, 于是形成了一种巫术活动——“傩戏”。
唐 玄 宗 梨 园 唐代华清宫梨园,是唐玄宗与杨贵妃在 华清宫内教习乐工弟子演练歌舞的场所。后 来,“梨园”一词被借用表示戏曲。
政策支持; 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 ④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西文化的正常交流; 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 ⑤教育落后,其内容以儒学为主,很少涉及科学知识。 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药,中国却拿它当饭 吃。” 总之,腐朽的封建制度是阻碍中国近代科技发展的根源!
广胜寺元代杂剧壁画
昆 曲
《 牡 丹 亭 》 剧 照

生行分为须生(老生)、红生、 小生、武生、娃娃生等。
须生(老生):即中年以上的剧中 人,口戴胡子(髯口),因性格与身份 的不同,可分为安工老生或称唱工老 生(如扮演帝王、官僚、文人等),靠 把老生(如扮演武将),衰派老生(如扮 演穷困潦倒之人等)。 红生:为勾红脸的须生,如扮演 关羽、赵匡胤等。 小生:指演剧中的翎子生(带雉翎 的大将,王侯等),纱帽生(官生)、扇 子生(书生)、穷生(穷酸文人)等。 武生:为戏中的武打角色,穿厚 底靴的叫长靠(墩子)武生,穿薄底靴 的称短打(撇子)武生。
明清书法呈现个性化、平民化、世俗化 特征
原因: ①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君主 专制走向极端 ②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 萌芽出现 ③市民阶层进一步扩大
绘画:
特点:文人画成就突出
(集诗、书、画、印为一体,强调表现 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历史原因: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封建专制 走向极端;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尖锐;商 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明清时期知识点梳理高三

明清时期知识点梳理高三

明清时期知识点梳理高三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两个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的政治和社会变革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明清时期的知识点梳理:一、明朝(1368年-1644年)1. 明朝建立:明朝是由朱元璋建立的,他在1368年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并自立为皇帝。

2. 北京作为首都:明朝将首都从南京迁至北京,修建了紫禁城等重要建筑,将权力集中于北京。

3. 明成祖时期:明成祖朱棣开创了明朝的鼎盛时期,进行了多次北伐,恢复了中原地区。

4. 明朝的经济繁荣:明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都有较大发展,国家经济繁荣。

5. 明朝的海外贸易:明朝时期,中国开展了广泛的海外贸易,丝绸之路的繁荣使中国与世界各国有着密切的联系。

6. 明朝的文化繁荣:明朝的文学、艺术、科学等领域取得了重要成就,如明代四大文学名著《红楼梦》、明朝的宫廷艺术等。

7. 明朝的宗教政策:明朝实行了严格的宗教政策,禁止传教和涉及政治的宗教活动。

二、清朝(1644年-1912年)1. 清朝的建立:明朝灭亡后,满族建立了清朝,并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2. 雍正时期的改革:雍正帝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改革,促进了国家的繁荣。

3. 清朝的疆域扩展:清朝通过对内的治理和对外的战争,逐渐将领土扩展至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疆域。

4. 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清朝在与西方列强的接触中,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导致中国的国际地位下降。

5. 太平天国起义:太平天国起义是清朝末年的重要事件,对清朝的统治产生了巨大冲击。

6. 康梁和议:康熙和乾隆时期签订的康梁和议确立了中国和外国之间的贸易关系,对中国的影响深远。

7. 清朝的衰落:清朝末年,政治腐败、经济落后以及外国侵略等因素导致清朝的衰落。

通过对明清时期的知识点梳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重要变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

同时,也为我们高三学习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复习资料。

通史复习:明清时期

通史复习:明清时期
2017/9/3 2
17-18世纪东西方社会状况比较?
政治 经济 西 方 封建专制制度达到顶峰开始资产阶级革命 工场手工业时期, 封建自然经济居主导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18世纪中后期开始 工业革命 新航路开辟,殖民 扩张 文艺复兴、启蒙运 动,思想解放 中 国
“海禁”“闭关锁国 对外关系 ” 闭目塞听,盲目自大 思想文化 文化专制;钳制思想
2017/9/3
28
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出现的原因
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与发展。
阶级: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者阶层队伍扩大,
他们要求反对封建束缚,发展商品经济。
政治:君主专制的强化,封建统治日益黑暗腐败,社会 动荡。 思想文化:宋明理学日益僵化;八股取士、三纲五常扼杀
人的天性,摧残人的思想,启蒙思想家要求挣脱思想束缚, 实现个性的自由发展。
政治环境 宽松
重商主义政策,鼓励 经济政策 工商业贸易 新航路开辟后,积极 对外政策 对外贸易,对外殖民 扩张
闭关政策,禁止或 限制海外贸易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思想条件 为资本主义发展解除 文化专制禁锢思想 了精神枷锁
农业中采用资本主义 农民购买力低地主投 24 经济方式 资土地不扩大再生产
三.明清时期商业发展概况

新的生产力发展
因 主要 表现
B、工场主和商人将赚来的 钱盖房买田,严重影响手工 业的扩大再生产(资本) A、封建国家设立众多关卡,对 商品征收重税,严格限制手工 业生产规模;(政策) B、封建国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禁止海外贸易,影响手工业 发展(国际市场)
封建政府实行重 农抑商政策,约 束了资本主义萌 芽的发展
产部门; ②始终处于萌芽状态,发展缓慢,整个生产未能进入工场手工业阶 2017/9/3 21 段,不足以分解封建生产方式,封建自然经济的主体地位没有改变。

通史复习:明清时期[课件]

通史复习:明清时期[课件]

17241.(25分) (1)差异:雍正年间:限制开矿,政府垄断。19世纪70年代:允许开矿,官督商办。 原因:雍正年间: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清廷认为开矿影响社会稳定;政府谋取矿利。 19世纪70年代:列强的经济侵略;洋务运动的推动;煤铁等关系到国防、民生,需求很大。 (2)特点:列入国家发展计划;服务于国家工业化建设;独立自主开发;特别重视当时缺乏的矿产 资源的勘探。 意义:奠定了新中国矿业发展的初步基础;促进“一五”计划顺利完成;有利于国家工业体系的建立; 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 )
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 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
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
18327.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
有人谑称:“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
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种现象
表2反映了( )
√A.宝钞在民间的信用降低
C.生活资料均可作为支付手段
B.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 D.白银始终是主要流通货币
18127.图6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 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隧厚赐外 国使臣。这表明当时( ) 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
172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雍正时期,各地奏请开矿,清廷经常以“开矿聚集亡命,为地方隐忧”为由,下达“严行封 禁”“永远封禁”等命令;对一批朝廷获利甚多的矿产,则由朝廷和地方官府严加控制。 1872年,李鸿章在一份奏折中指出,上海各工厂“日需外洋煤铁”极多,“可忧孰甚”。他建议清政府 “设法劝导官督商办,但借用洋器洋法,而不准洋人代办……于富国强兵之计殊有关系”。清政府采 纳李鸿章建议,决定先在部分地区试办“开采煤铁事宜”。 ——摘编自戴逸主编《简明清史》等 材料二 新中国“一五”计划指出:“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它的勘探进度,资源供应的保证程度,是合理 地分布生产力、建立新工业基地、正确地规定工业建设计划的先决条件。”为此,国家要求“有计划 地展开全国矿产的普查工作”,“加强对某些从前没有发现或者很少发现的和目前特别缺乏的资源 (例如石油)以及在地区上不平衡的资源的普查工作和勘探工作”。 ——据《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在雍正年间与19世纪70年代矿业政策的差异及原因。 (1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清代矿业政策相比,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矿业政策的特点, 并简析其意义。(10分)

历史通史复习课件:元明清时期

历史通史复习课件:元明清时期

明中叶以后,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中,民营 手工业甚至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 的主导地位。
明清时期瓷器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珐琅 彩争奇斗艳。明宣德年间制造的青花瓷,至今被人们 奉为珍品。江西景德镇是著名的瓷都。 明清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瓷器对外的销量更 大。西方国家称中国为“瓷器大国”。在中国制瓷工 艺的影响下,从17世纪开始,欧洲国家陆续生产瓷器。 中世纪以来,欧洲兴起一股收藏中国瓷器的热 潮。当时欧洲人对中国瓷器格外珍视。
明中期以后,社会动荡不安,专制统治陷入危机。 王阳明认为,社会动乱的原因是人心破坏所致,只有通 过整治人心,才能挽救统治。王阳明继承和发展了陆九 渊的学说,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所以,这一学派也被 称为“陆王心学”。 王阳明早年对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深信不疑。 他曾面对翠竹,穷格七天七夜也没有得到其理,反而因 思虑过度而致疾。从此,他开始质疑朱熹理学。并用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来否定“格物致知”说。在镇 压农民起义时,他进一步悟出“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 难”的道理。
王祯的《农书》是中国古代成就卓著的四大 农书之一。
宋代,民间兴起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即散曲。散 曲题材广泛,可雅可俗,抒情叙事兼具,更为生动活 泼。到元代,散曲的创作进入繁荣阶段。元杂剧把中 国的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 散曲与元杂剧合称为元曲。元曲通俗生动,豪放 飘逸,以关汉卿、马致远等人的创作成就最高。
一、元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二、明清时期的政治
三、明清时期的经济 四、明清时期的文化
单元目录
一、元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1.中枢权力机关 2.棉纺织业 3.科学和技术 ①天文学 ②农学 3.文学艺术
元朝设中书省,替代前代的三省。中书省上承天子, 下总百司,是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的长官,行使宰 相职权。元朝后期.宰相的权势越来越大,有时甚至 可以左右皇位的继承。

高考历史复习通史明清

高考历史复习通史明清

明清一、阶段性特征:1、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时期。

2、由于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中国未能与时俱进,与世界同步发展,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而衰,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二、政治文明:1、阶段性特征: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加强,并走向顶峰。

2、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1)明朝废宰相、设内阁(2)雍正设立军机处、君主专制制度走向顶峰3、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加强的影响:(1)积极方面:①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促进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政治保障。

②有效地抵抗西方殖民国家的侵略。

(2)消极方面:①政治上,皇帝绝对君主专制,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决策失误频发。

②思想上,绝对君主专制,又使大小官吏只能唯上是从,助长了官场的惟上是从的风气。

对皇帝的崇拜造成了对公民权力流失的麻木,结果导致近代民主共和制的建立缺乏必要的社会基础。

③经济上,阻碍了中国的近代化历程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为日后的落后挨打埋下了祸根。

三、经济文明:1、阶段性特征:农耕经济高度繁荣,手工业、商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2、农业:(1)风力水车出现3、手工业:(1)制瓷业:明清时期瓷器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和珐琅彩争奇斗艳,景德镇成为瓷都,宣德年间的青花瓷成为珍品。

明代烧制带有梵文和阿拉伯文的瓷器,清朝烧制西餐用具和鱼缸。

(2)纺织业:苏杭一带的织造局丝织品超过前代,缎成为清朝丝织品的代表。

(3)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朝中叶以后,在纺织、陶瓷、矿冶等行业中,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4)出现了花楼机;(5)在江南一些手工业(不是商业部门)部门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被称为“资本主义萌芽”;(6)清朝时,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4、商业:(1)城镇商业依然繁荣(2)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3)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4)货币作用越来越大(5)商帮出现,(晋商和徽商)(6)明清时期,统治者奉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对外贸易萎缩。

明清时期基础知识--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明清时期基础知识--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明清时期一、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1.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1)明朝建立:1368年,朱元璋称帝,定都应天府,国号大明。

(2)废宰相:明太祖废除了自秦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这一举措对以后五百余年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3)设内阁①设立:明成祖时设立,作为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

②职责:替皇帝浏览百官奏章,草拟处理意见。

③影响:明朝中后期,有的大学士权力很大,被比喻为宰相。

(4)宦官专权:宦官比内阁更多地得到皇帝信任,以致出现宦官专权的局面。

2.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1)海上交通:郑和下西洋①时间:15世纪前期。

②规模:先后七次远航,访问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③目的: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④评价:是世界历史上规模空前的远洋航行,但给明朝带来较大的财政负担。

(2)东南沿海形势①元朝末年:日本海盗不时在我国东部沿海骚扰。

②明朝前期:倭寇袭扰,明廷派遣戚继光等人平倭,东南沿海形势稳定下来。

③16世纪中期:葡萄牙人获得在濠镜澳的租住权。

④明朝末年,西班牙被荷兰击败,退出台湾。

3.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1)北部:蒙古族鞑靼、瓦剌①明朝措施:重新修筑长城,加强军事防御。

②结果:1571年,鞑靼首领俺答汗与明朝订立和议,接受明朝册封。

双方恢复并扩大贸易关系,直到明末基本上维持了和平局面。

(2)西南:藏族措施:授封号,设立行都指挥使司等机构管理西藏军民事务,任用藏族上层人士进行管理。

(3)东北:女真族①措施:设立奴儿干都司,对东北女真各部落首领封授官号。

②女真族发展历程16、17世纪之交,女真建州部首领努尔哈赤逐渐统一女真各部。

1616年,努尔哈赤称汗,国号大金。

1636年,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大清。

(4)明清易代:1644年,明朝灭亡,清朝迁都北京。

二、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1.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1)总体特点:康雍乾时期,君主专制得到加强。

(2)奏折制度①形成: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形成了奏折制度。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提纲 明清时期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提纲  明清时期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提纲第三单元明清时期1、明清时期的时代特征: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2、明朝科举考试的变化明朝时期的科举考试实行八股取士,它的影响是禁锢思想。

3、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明朝:废丞相,权分六部。

清朝:设立军机处4、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宣扬国威,特点是时间长、次数多,规模大。

郑和下西洋的作用是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

5、戚继光抗倭“戚家军,纪律严明,英勇善战,转战于闽浙粤沿海诸地……”,指的是戚继光抗倭。

性质相同的还有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

6、(1)明朝引进原产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

(2)明朝景德镇的青花瓷最为有名(3)明朝出现著名的商帮,如晋商、徽商等7、明长城、北京城建筑下图所示的是明朝都城的规划布局和功能分区,设计意在突出君权至上。

故宫坐落在北京城的南北中轴线上,这里在过去也称为紫禁城。

明长城的起止点是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长城象征的民族精神为:勤劳、智慧、众志成城等。

8、明代科技成就我国医药学的遗产,被西方国家称为“东方医学巨典”的是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创作于明代,主要研究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状况,被外国人称为“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的科技巨著是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明代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是徐光启的《农政全书》9、明朝灭亡的标志是李自成率军攻占北京,起义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

10、清朝对西北边疆(新疆)的管辖措施:(1)平定噶尔丹叛乱(2)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3)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11、清朝对西藏的管辖措施:(1)确立达赖、班禅册封制度。

(2)设立驻藏大臣。

12、清朝初期,率军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是郑成功。

1684年清朝设立台湾府管理台湾, 隶属福建省。

1885年,清朝设立台湾省。

13、我国古代国家治理的总体特点:加强中央集权,重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维护国家统一。

14、清朝前期的兴盛(经济、人口)面对明末的大动荡对社会经济造成的严重破坏,清朝初年的统治者认为“国之大计”是恢复发展农业生产。

通史--明清

通史--明清

一、农耕经济的发展 1.农业 1) 双季稻大面积扩种;南方的水稻亩产提高; 2) 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被引进和推广; 3). 棉花,茶叶等广泛种植,民众衣食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清朝形
成了专业化生产区域;
4).明清时期出现了风力水车。5).编辑《农政全书》 6).明清时期租佃制普及全国; 7).赋税制度:一条鞭法——明朝将原来的田赋、徭役、杂税并为 一条,折成银两,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少收取赋税。 摊丁入亩:清雍正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税赋,称为“
(4)评价:内阁是 制约作用。
君主专制 强化的产物,并不能对君主起
• “宰相制”≠“内阁制” • 宰相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法定行政机构, 是百官之首,参与决策,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内阁 属于皇帝的内侍机构,仅备顾问,没有决策权,对皇 权无约束力。
你会比较东西方内阁制度的区别吗?
二、军机处的设立 1.背景 (1)清初,仿照明朝制度,设内阁,置六部。 (2)军国机要由满洲贵族组成的 议政王大臣会议 决定。 (3)康熙帝时,为扩大皇权,在宫内设南书房。 2.建立 (1)时间: 雍正帝 时。 (2)原因:办理西北军务。 (3)职权:接受皇帝召见, 跪受笔录 ,传达诏令。
汉代实行中外朝制度和刺史制度,明代废丞相设内阁,清代设军机处
,等等。 3注重选拔官吏和任免官吏。自秦废分封制后,官吏任免权掌握在 皇帝手中。隋唐之后的科举考试,也是培养和选拔忠君之臣的重要途 径。 4.加强监察机制。如秦代设御史大夫,汉代设刺史,宋代地方设通 判,明代的东厂、西厂、锦衣卫,等等。 5.加强思想控制。如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明清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等等。
重点1、内阁的职能和特点及作用 材料一:
万历四十年内阁首辅

高考历史第二轮复习通史:明清阶段PPT课件

高考历史第二轮复习通史:明清阶段PPT课件

设三司
设军机处
废丞相制,设内
阁制。
君主专制 空前加强
建立近代 民主政治
封建土地所有制,土地高度集中
封建土地制度已 成为……的桎梏
重商主义;政 府鼓励对外扩
排灌工具改进,桑棉种植扩大 精耕细作农业 张;18世纪
清代粉彩瓷器、丝织业出现手工 工场,自由劳动力市场 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商 帮的出现,商业都会繁荣
外 朝 制 度
郡郡
地 方
县 制
国 并 行
隋唐 宋 元
三 省 六 部
中书门下、 中 参知政事、 书
省 枢密使、
三司使
行 省 制 度
2021
明清
明:撤中书, 废丞相;设 内阁
清:南书房; 军机处(雍正)
7
二、经济——活跃的商品经济
1、农业、手工业:见《考试报》
(4)资本主义萌芽:
2、商业:
3、经济政策:
①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主要的 思想主张及影响 ②明清小说的主要成就 ③京剧的产生和发展的历程
明朝
清朝
1368年
1644年
2021
1912年2.12 清帝退位 3
一、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一)明朝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 强化
1)、中央:废宰相,设内阁
2)、地方:废行省,设承宣布政 使司,废除土司实行流官统治
纳税,“于是称货(借高利贷)完官而田主病”。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商业的发展冲击农业
B佃户人身依附关系弱化
C佃户与地主茅盾激化
D国家税收政策发生变化
解析:D 材料明显反映佃户与官府之间的关系,故C错误;材料中“ 好米换银自用”“称货完官”说明农业出现商品化和“田赋征银”,主要原 因就是明朝中后期的张居正“一条鞭法”税制改革,A、B是国家税制改 革的影响。

通史复习:明清时期

通史复习:明清时期

3.资本主义萌芽: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背景: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手工业的进步; 出现:明朝中后期江南丝织等手工业部门; 特征:商品生产和雇佣劳动(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状态:长期处于萌芽状态,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地位: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 影响:冲击自然经济;出现了早期反封建的民主思想; 缓慢发展原因:
(二)清朝地方行政制度
1、密折制度 雍正创立,加强皇帝对地方行政的控制 2、地方管理:设督抚制 总督专兵制;巡抚专吏治 3、边疆治理
1、清朝边疆政策的基本原则: 2、理藩院: (1)性质:中央主管边疆民族事务的机构
(2)管辖地区:蒙古、西藏、新疆
3、清朝实行 “改土归流”的区域和作用 (1)实施地区:西南地区(雍正时大规模实行,乾隆
地租重,农民贫,无力购买工业品。 资本主义发展必须具备那些条件? 阻碍其发展的因素是什么?
征重租,制规章,商人地主置田庄。 闭关锁国政策 行闭关,禁外贸,资本发展很渺茫。 阻碍了国际市
场的扩大
资金
国际 市场
土地买卖制度 和高额地租吸 引商业资本买 田置地,影响 了资本的积累。
国内 市场
劳动力
国家 政策
农民极端贫困, 无力购买商品, 缺乏国内市场。 农民被局限在 土地上,缺乏 自由劳动力
国家重农抑商和 闭关锁国政策
3.资本主义萌芽:
① 背景: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手工业的进步; ② 出现:明朝中后期江南丝织等手工业部门; ③ 特征:商品生产和雇佣劳动(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④ 状态:长期处于萌芽状态,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⑤ 地位: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 ⑥ 影响:冲击自然经济;出现了早期反封建的民主思想; ⑦ 缓慢发展原因: 政治上:君主专制,实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 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使其在资金、 市场和劳动力上先天不足; 文化上:儒家传统重义轻利观念和歧视商人的文化心理 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海禁”政策) 根本原因:落后的封建制度

通史复习明清(整合课件)

通史复习明清(整合课件)
市镇、货币、商帮、抑商政策;
(3)批判现实主义小说 三大思想家的思想: 书法:个性化,世俗化,平民化(四大才子) 政治:反对君主专制,限制君权 思想:理学、早期民主思想、八股取士、文字狱; 绘画:写实(民间风情画 ——插图年画); 经济:工商皆本; 思想 文艺:文学、书法、绘画、戏曲; 文化 写意(不拘成法的“八大山人”) 思想:批判程朱理学,主要学以致用;对儒学的继承和发展; 科技:《天工开物》、《农政全书》、《本草纲目》 戏曲:昆曲京剧等
• 军机处没有决定权。实际上只是皇帝的亲信 秘书班子,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 臣只能惟命是从,负责往下传达,连建议的 权力也没有。
• 这样从中央各部到地方军政首脑,实际上都 直接听从皇帝的指挥。至此,不仅内阁形同 虚设,议政王大臣会议也名存实亡,皇权得 以大大加强。这标志着我国的封建君主专制 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
• 赵冀《檐曝杂记》中说:“则军机大臣面 呈后撰拟进呈;发出即封入纸函,……其 迟速皆由军机司员判明于函外。……自有 廷寄之例,始密且速矣。”这则材料体现 的“军机处”的特点是 • A、行政效率高 • B、机构健全 • C、人员复杂 D、制约皇权
阶段特征
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封建制度 走向没落
经济:农耕经济高度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并缓慢发展 思想:传统文化禁锢思想,产生进步思想;文 艺大众化、世俗化;传统科技步入总结,西学 东渐开始
• 【基本特征】明清(鸦片战争以前)的阶段特征: 一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二是封建制度渐趋 衰落。
明太祖 明成祖 明宣宗
侍从顾问 参与机密事 务的决策 有“票拟”权
“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 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责。” 仁宗、宣宗以后,担任阁臣者,地位渐高。内阁票 拟逐渐成为制度。 票拟制的实行,使内阁从制度上获得了普遍与闻朝 政的权力,基本上打破了“诸司奏事不相关白”的 限制。内阁通过拟旨可以影响和左右皇帝的决策。

《明清时期的通史专题复习》

《明清时期的通史专题复习》
专一:农耕文明与海洋文明的 交相辉映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先秦秦汉时期 (二)中华文明的发展与成熟:魏晋隋唐宋元时期; (三)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并存:明清时期 (四)海洋文明:古希腊古罗马文明;
明清时期
古代明清时期:1368—1840年(或 14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中期,包括整个 明朝和清朝前期),即中华封建帝国的 最后阶段。
1.明朝 (1)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和丞相,权分六部,秦以来一直实行
的宰相制度宣告结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2)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作为殿阁大学士组成内阁, 是为 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2.清朝
(1)康熙帝:在宫内设置南书房,与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 三足鼎立,扩大了皇权。
(2)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标 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情感提升
[命题视野在哪里]
定高考热点,有利于把握高考脉动
视野(一)
既是教材主干又是历史学科主干知识 ——这是命题人的首选
(一)政治上——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
• 1.(2014· 全国卷Ⅱ)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 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 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 倾一时。这表明 ( ) • A.皇权渐趋衰弱 • B.君主集权加强 • C.内阁取代六部 • D.首辅权力失控
传统科技 进入总结阶段(代表:《农政全书》等) ①_________ ②西学东渐开始 小说 成为主流(代表:《三国演义》、 ________ 《红楼梦》、《儒林外史》等) 文人 画成就突出(如《墨兰图》等)。 ①_______ 昆曲 ;_____ 京剧 形成(“国粹”) ②“百戏之祖”_____
科技 文学 艺术
强化主干知识:明清时期 二、明清经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城市经济、商品经济非常活跃:小农经济与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城镇经济
空前繁荣。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徽商、晋商) • “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
一、明清时期的农业 1.水利灌溉的发展: 明清时期, 出现 风力水车 。 2.耕作技术
一年两熟和 一年三熟
风力水车
一、明清时期的农业 3. 农作物种类玉米和甘薯

分类 主要史实
废行中书省, 设三司 废丞相制,设内 阁制。

主要史实
中国
主要特征
西方
主要特征
政 地方 治 中央 经 济
土地制 度
设军机处
君主专制 空前加强
建立近代 民主政治
封建土地所有制,土地高度集中 封建土地制度已 重商主义;政 成为……的桎梏 府鼓励对外扩 精耕细作农业 张;18世纪60 农业 排灌工具改进,桑棉种植扩大 继续发展。 年代英国开始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手工业 清代粉彩瓷器、丝织业出现手工 工业革命,资 和缓慢发展。 工场,自由劳动力市场 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商 城镇经济发展, 本主义经济迅 商业 帮的出现,商业都会繁荣 速发展。 限制对外贸易
中央集权化的主要表现 ⑴财政上,“利出一孔”,归于中央。 财源由中央垄断; ⑵政治上,剥夺地方人事权,官吏自帝出。 地方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 ⑶司法上,法由帝颁,律由国掌; ⑷军事上,“强干弱枝”,中央宏观调配军队 皇帝总揽兵权; ⑸意识形态领域,推行文化专制。
【归纳总结】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综合认识
胡 惟 庸 案 大 捕 杀
胡惟庸任丞相七年。朱元璋感到胡惟庸 是极大威胁,以“擅权枉法”罪把他逮捕, 并将其处死,牵连被杀的官员贵族达3万余人, 史称“胡狱”。
• 思考:根据教材P17学思之窗及所学知识, 回答废除宰相制度有何利弊? • (3)影响:
• ①皇帝集皇权和相权于一身,君主专制进一步加 强;
(1)从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说明君和臣、臣和臣之间
衣着和配饰有何不同?这种不同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
材料三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 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 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 任务。如果这一制度被削弱,此国家准出问题。传统农 业对水利有着更多的依赖,从大禹治水到清代多次治理 黄河,无不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是靠一家一户的 小农无法实现的……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 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 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用。 ——摘自《凤凰网》 2)作用:奠定了中国古代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基础,有 利于国家的统一;集中人力物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 有利于农耕经济的持续发展;利于各地区的文化交流和民 族融合,有利于中华文明的延续。(6分) (2)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推动中华民族发 展的作用。(6分)
等高产作物引进和推广,明 代蚕桑和棉花种植面积普遍 扩大;棉布成为民众的主要
衣料 4. 农业生产的商 品化增强,并出 现了专业生产区 域 5.徐光启《农政全书》
巩 固 补充 完善 不断 加强 高度 强化
形 成

中 央 三公 九卿

中朝 外朝
隋唐
三省 六部

二府 三司

中书省 枢密院 宣政院 行省 制度

废相 设 内阁 设 三司

设军 机处
地 方
郡县 制
郡国制 刺史制
州县道 节度使
路、州 县
特点: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皇权 不 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
Fa zhan 明宣宗 内阁大学士 票拟权 明神宗 内阁首辅 侵夺六部职权 全盛 3、性质: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明 Y(政治地位上升情况) 内 “部权尽归内 阁 阁” 票 政 参与 拟 侍 机密 治 权 从 事务 地 明神宗:内阁首辅(张居正大权独揽) 顾 决策 位 问 演 X(时期) 变 图 O 明太 明成 明宣 明神
互相制约, 集权于帝
内阁
皇权受到限制
清朝军机处
• (1)时间:清雍正年间。 • (2)原因:直接原因—办理西北军务的需要; 根本目的—加强君主专制。 • (3)职权:由单纯处理军事逐步扩大到其他政务。 军机大臣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跪受笔录,上传 下达) • (4)特点:简(机构简单)、精(人员精干)、速 (办事效率较高)、密(政治决策封闭性)。 • (5)作用:提高行政效率;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 皇帝手中,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君主专制制 度达到顶峰)。
• 经济:封建的自然经济进一步发展,出现“康乾盛 世”。商品经济空前活跃,明朝中后期起出现了资 本主义萌芽。政府重农抑商阻碍其发展。 • 思想文化:传统的科学技术仍有缓慢发展,近代的 科学技术未能产生。集大成的科技著作问世,理学 走向极端,反封建的早期启蒙思想产生,市民文学 勃兴,戏剧和小说成为文学主流,古典文化进入总 结时期。
“海禁”“闭关锁国” 新航路开辟,殖民 对外关系 闭目塞听,盲目自大 扩张
文艺复兴、启蒙运 思想文化 文化专制;钳制思想 动,思想解放
阶段特征
• 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制度渐趋衰落,统一的多民 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的时期。
• 政治: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君主专 制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封建社会由盛而衰。
明清政治——君主专制的加强
明清加强君主专制还有那些措施: 明清时期的君主专制的加强 1、改革军制:改大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让其与兵部互 一、明朝君主专制发展到新高度 相牵制。 2、制定《大明律》 反映时代特 1、中央:废宰相,设内阁 3、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征:君主专 4、八股取士,文字狱。 2、地方:废行省,设三司 制空前强化, 封建制度走 二、清朝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向衰落 1、清初中枢机构
明朝
1368年朱元璋建 立,1644年明亡。
清朝
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金为 清。1912年清帝退位,清朝 统治结束。
17-18世纪东西方社会状况比较?
政治 经济
西 方 封建专制制度达到顶峰开始资产阶级革命 工场手工业时期, 封建自然经济居主导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18世纪中后期开始 工业革命 中 国
结论:内阁首辅不同于宰相, 不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承宣布政使司 (民政财政) (藩司)
地方 三司分立 三司 提刑按察使司(监察、司法) 互不相属 (臬司) 相互牵制 分权
都指挥使司(军政) (都司)
军 机 处 皇权到达顶峰 雍正
特点:简、精、速、密
南 书 房 皇权得到扩大 康熙
议政王大臣会议 皇太极
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南书房(康熙时设)
2、军机处设置——专制顶峰(雍正)
(1)原因 • ①直接原因:丞相胡惟庸骄恣擅权 • ②历史原因:元朝丞相权势过重,以致皇权不 稳 • ③具体原因:废行中书省设三司使,统领中央 各部的宰相职权扩大 • ④根本原因:相权过大,威胁皇权 (2)过程 • ①诛胡; • ②废中书省和丞相、权分六部; • ③废除宰相制度
课程链接
• 必修一第一单元第4课《君主专制的空前 强化》; • 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 结构与特点》; • 必修三第一单元第3、4课《宋明理学》、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第三单 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明清时期概述
明清时期指的是从1368---1840年(清前期)。 1)从中国自身发展看,是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和统 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的时期。 2)从世界历史的角度看,中国由开放转向封闭、 由领先转向落后,与世界的差距逐渐拉大。
中央与地方
封建经济的分散性,要求有一个强 经济上: 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国家统一, 社会安定,保证生产发展
产生 政治上:封建地主阶级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 权保护封建土地所有制,镇压农民 原因
的反抗,长期的分裂割据也需要中央 集权来巩固统一
思想上: 法家理论的影响
【归纳】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形成发展过程
【归纳总结】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形成发展
含义
产生原因
专制主义中 央集权制度
发展过程 演变趋势 特点
评价
是就中央的决策方式而言的,主要 君主专制: 是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
含义
君权与相权
是针对地方分权而言,特点是地方 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 中央集权: 上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 央政府的命令,受制于中央政府
⑵总的发展趋势是皇权、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政治上: 发展
在封建社会 积极 早期和中期 作用 起进步作用
评 价
能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和平 稳定的社会环境,能有效 经济上 地组织人力、物力、财力 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 生产活动 推动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 文化上: 文化在较广泛范围内传播
品序 一 二 文官 仙鹤 锦鸡 武官 狮子 狮子 带饰 玉 花犀
五 白鹇 熊罴 银钑花 (1)皇帝服饰的颜色、样式和饰物均为独享;文武官员 六 鹭鸶 彪 素银 的官服有别(文官饰物为飞禽,武官饰物为走兽);不同 等级官员的官服有不同的规定。( 八 黄鹂 犀牛 3分)反映了封建君主 乌角 专制和严格的等级制度。( 2分) 九 鹌鹑 海马 乌角
在封建社 消极 会晚期起 束缚生产力发展,阻碍资本 作用 消极乃至 经济上: 主义萌芽 反动作用 不利于文化创新和科技进步 文化上:
使人民毫无政治地位和言论 政治上: 自由,民主思想受压制和打 击
材料一 据《明史· 舆服志》载“皇帝常服:……袍黄,盘 领,窄袖,前后及两肩各织金盘龙一。……天顺二年,定 官民衣服不得用蟒龙、飞鱼……并玄、黄、紫诸色。违例 奏请蟒衣、飞鱼衣服者……治以重罪。” 材料二 明代文武官员常服主要标识等差表(赵连赏 《明清官员的补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