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第一学期《可爱的榆林》教学计划[1].docx

合集下载

《可爱的榆林》教学设计

《可爱的榆林》教学设计

六年级《可爱的榆林》教学设计定边县第二小学杨海莲第一课淳朴的榆林教材分析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构建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学生的人才素养,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起着重要作用。

学习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弘扬民族精神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榆林人杰地灵,有着两千多年的文明史,自然资源丰富多样。

改革开放以来,凭借资源优势,榆林迅速崛起。

将这些鲜活的,学生可感知的课程资源传授给学生,是本教材的目的所在。

《可爱的榆林》地方课程,立足本地区课程资源,以学生审美、认知、实践、创造能力的综合发展为课程目标,充分利用榆林市丰富的教育资源,根据本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可持续发展需要,实行多学科整合,注重学习过程中的实践与创造,是一门富有浓郁地方特色和鲜明时代气息的综合性课程,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家乡、认识家乡,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祖国、服务社会的情感,提升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地道道的榆林人的性格特质,了解古代的和现代的榆林名人,将榆林人优秀特质传承下去。

2.学生能够独立总结榆林人的特质并互相交流名人故事。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地地道道的榆林人的性格特质,了解古代的和现代的榆林名人,将榆林人优秀特质传承下去。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独立总结榆林人的特质并互相交流名人故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作为一名地地道道的榆林人,你知道有哪些榆林人自己的节日?(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学生欣赏课本中的插图:正在欣赏秧歌表演的榆林人,米脂婆姨扭秧歌。

)二、探索交流1.榆林人爱过节,且有很多讲究,你们知道哪些?小组交流汇报。

正月初一大拜年,初五送穷鬼、迎财神,初六小年,初七“人情”,十二老鼠嫁女,十五元宵节。

到了元宵这一天,喜庆活动到了最高潮、闹秧歌、转九曲、观灯、垒火塔塔、放焰火,锣鼓鞭炮、哨呐秧歌,到处是火树银花,欢声笑语,红火热闹。

正月十六“燎百病”,家家户户在院里燃火堆,燎衣物,大人小孩跳跃火堆,祈求吉祥。

可爱的榆林教案

可爱的榆林教案

第一课:发现榆林之美教学目标:1、认识榆林所处的地理位置,了解幸福环保的榆林。

2、了解榆林的环境,并能进行简单的介绍。

3、通过学习本课,培养学生能从小事做起,为我们的家乡做一点贡献。

教学重点:认识了解榆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体会其美所在。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学准备:课件(图片、视频)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播放图片,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这些地方熟悉吗?它是在哪儿呢?学生:熟悉,榆林的美景……教师:同学们说的对,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一课。

(板书:发现榆林之美)二、初步理解,讲授新课1、自然美:黄土高原、毛乌素沙地和榆林境内的黄河水系,构成了榆林的骨骼和血脉,也造就了榆林的自然之美。

(1)出示地图,介绍榆林(榆林市位于陕西省的最北部,在陕北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地南缘的交界处,也是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区,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2)小问题,大智慧。

为什么黄土高原有这么多的沟沟壑壑?你知道这些沟壑是如何形成的吗?(3)师生交流2、人文美(1)看书了解榆林之人文美(2)交流榆林历史悠久、人文荟萃。

黄土文化、游牧文化、边塞文化、民俗文化、革命文化在这里交织相融。

陕北民歌、信天游、秧歌、说书、道情、剪纸、石雕、木雕、泥雕、织毯等民间艺术在这里传承发展。

(3)欣赏图片图1:统万城遗址;图2:绥德摩崖石刻;图3:榆林四合院;图4:米脂姜氏庄园;图5:剪纸婆姨;图6:彩扇舞起来、秧歌扭起来。

三、总结第二课时一、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二、深入理解,把握内容1、都市之美(1)阅读课文,榆林发生了哪些变化?(2)榆林河滨公园有哪些美景呢?(看视频、图片)榆林获得了哪些荣誉,你们高兴开心吗?(3)阅读课文,欣赏图片(4)小组合作交流,教师指导。

(5)教师总结:是呀,同学们说的都对,榆林有蔚蓝的天空、清新的空气、清澈的河水、美丽的花草、碧绿的树木、干净的街道、特别的建筑……我们的家乡榆林近几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一个滞后的城市变成一个现代化宜居生态城市,获得了“省级卫生城市”的荣誉称号,并且正在努力争创国家级卫生城市,需要我们每个人共同努力,我们家乡的明天会更美好。

可爱的榆林教学案讲解

可爱的榆林教学案讲解

A、了解杨家将的故事;
B、细说神木杨家城;
三、南宋名将
1、南宋名将韩世忠(仔细观看插图,认真阅读文字,了解韩世 忠。)
2、万人敌“李显忠”
四、小问题,大智慧事迹?
五、小结
这些历史名将,为祖国奉献了自己的生命, 他们的高尚情怀值得 我们学习。清同学们说说,要想成为一名名将,需要哪些品质?
课 堂 延 伸
拓展从榆看世界
1、名将岳飞
学生自主阅读文字,小组相互讨论,有关岳飞的故事,都知道多
少?
2、你会如何做呢?
板 书 设 计
3、 榆林名将
蒙恬秦
韩世忠-
李显忠南宋
岳飞---孙武---伍子胥---孙膑---廉颇
教 后 反 思
2、看图片
3、小组之间讨论:你能为生态榆林做多少?
五、小结
课 堂 延 伸
你能说说榆林还有哪些其他颜色呢?
板 书 设 计
多彩榆林 红色榆林 黑色榆林 绿色榆林
教 后 反 思
大保当小学可爱的榆林教学案





3
课题
2、美丽的秧歌场图
主备教

上课教师
备课时间
8月29日
学习目标 一
O念
*;概 黜单
、引简
4的 如;怖长 历ffl;歌瞪 久场秧 悠 歌 林” 的秧榆胜 歌是赏方 央 厶 “A〔- -/u/Z-*7了 解 图S- /nJXPH-Z乃 的 了场 单步看歌 简初观秧 、 、 、 、12 3 4
3、拓展:盐是重要的生活物资,你知道那些有关盐的战争?
4、想想食盐专卖有很长的历史你知道为什么吗?
三、定边盐业的现在
1、盐农的艰苦(看图片,谈感受)

可爱的榆林教案

可爱的榆林教案

教案科目:可爱的榆林年级:三年级姓名:课程分析课程目标《可爱的榆林》作为一门综合性地方课程,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分别确立课程目标。

3—4年级,学会观察事物的多种方法,形成发现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了解榆林悠久的历史,优美的自然环境,丰富的文化习俗,增强学生热爱榆林,建设家乡的责任感。

教学要求及建议:1、《可爱的榆林》课程由各年级品德教师担任。

2、该课程的学习方式主要以探究实践的方式进行,探究与实践活动以谈、论、讲、做为主。

3、本课程的教学主要以有意义的、生动活泼的行动为主要形式,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参观考察、社会调查、尝试探究等,拓展课程的范围。

第一课发现榆林之美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和发现我们的家乡——榆林的美景。

其中包括自然之美、人文之美、都市之美,并可以从榆林看到世界之美。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发现榆林的美景。

教学难点:学生不能亲眼看到和身临其境的体会榆林各地的美景。

教学过程:一、自然之美黄土高原、毛乌素沙地和榆林境内的黄河水系,构成了榆林的骨骼和血脉,也早就了榆林的自然之美。

师:看书中图片,认识这些自然美景,并说说看了之后有什么感受。

生: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师:阅读知识链接《黄土高原》看看文中的黄土高原和我们亲眼见到的一样吗?生:畅所欲言。

二、人文之美榆林历史悠久、人文荟萃。

黄土文化、游牧文化、边塞文化、民俗文化、革命文化在这里交织相融。

陕北民歌、信天游、秧歌、说书、道情、剪纸、石雕、木雕、泥塑、织毯等民间艺术在这里传承发展。

师:看书中图片认识掩埋不了的风景——统万城遗址;绥德的摩崖石刻;榆林四合院;米脂姜氏庄园。

生:自由观看。

师:带着问题看书,欣赏人文景观和欣赏自然景观,有哪些不同?第二课时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和发现我们的家乡——榆林的美景。

其中包括自然之美、人文之美、都市之美,并可以从榆林看到世界之美。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发现榆林的美景。

教学难点:学生不能亲眼看到和身临其境的体会榆林各地的美景。

可爱的榆林教学设计

可爱的榆林教学设计

可爱的榆林教学设计科目:定边皮影道情曲年级:三年级姓名:油永登学校:杨井镇学校第八课定边皮影道情曲定边县杨井镇学校油永登教学目标:1、了解定边皮影道情曲,学习定边人民不畏艰难,勤劳勇敢的乐观精神。

教学重难点:1、了解定边皮影道情曲的价值。

教学准备:1、制作精美的皮影。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投影图片):定边皮影道情曲是一种集皮影表演与道情演唱为一体的民间戏曲综合艺术,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

定边皮影道情曲是皮影戏、道情曲的总称。

是集皮影表演(耍线子)与道情演唱为一体的汉族戏曲综合艺术。

主要流传于陕西省定边县。

二、了解定边皮影道情曲。

1、自主阅读课本第96页。

2、思考:定边皮影道情曲产生在怎样的环境中?3、讨论,交流。

4、汇报,归纳。

***定边皮影道情曲大约在清朝末年在定边县白于山区最为流行,其流行的背景一是山深偏僻,距县城遥远,因此皮影道情于山曲小调为伴,是当地农民唯一的文化娱乐形式;二是由于山区交通不便,农闲时别无其他副业,所以皮影道情曲艺人及皮影社应用而生,成为山区人的一种谋生选择而流传至今;三是由于庙会庆典祭祀、家庭还愿、红、白喜事款客的需要,皮影道情曲以其人员精干、箱子便利、请戏经济、道情热闹的特点而深受欢迎;四是皮影、乐器制作取材方便。

5、思考:从定边皮影道情曲的唱词和唱腔里,我们可以看出定边人民的哪些品质?6、小组交流。

7、总结:***特殊的地理位置,多样的文化交融,决定了定边皮影道情曲的特色。

高亢,集昂,婉转的唱腔,体现了定边人民的真情----不畏艰险,勤劳勇敢,乐观豪迈。

三、了解定边皮影道情曲的角色分工。

1.自主阅读课本97页。

2.出示图片:定边皮影3.思考:一出皮影戏到底需要多少人来表演呢?4.学生分组讨论。

***操作皮影的人被称为“耍线子”也称“前台”,其演唱属道情唱腔,一出皮影,只需4个人就可以表演3到4小时的大剧。

四、了解定边皮影道情曲的价值。

1、自主阅读课本第99页。

三下可爱的榆林教案

三下可爱的榆林教案

三下可爱的榆林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榆林的基本概况,包括地理位置、历史文化、旅游景点等。

2.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激发学生对榆林的兴趣和好奇心。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榆林的地理位置:介绍榆林位于陕西省的最北部,地处黄土高原与毛乌素沙漠的交界处。

2. 榆林的历史文化:介绍榆林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如革命历史、古城墙、古寺庙等。

3. 榆林的旅游景点:介绍榆林著名的旅游景点,如红石峡、镇北台、白云山等,并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其美丽风光。

4. 榆林的特色美食:介绍榆林的特色美食,如羊肉泡馍、油糕、刀削面等,并引导学生了解其制作过程和风味特点。

5. 榆林的环境保护:引导学生关注榆林的环境问题,如沙漠化、污染等,并思考如何保护家乡的环境。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直观展示榆林的风光和特色。

2. 采用小组讨论、分享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表达自己的观点。

3. 设置互动环节,让学生通过提问、回答的方式,加深对榆林的了解。

四、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以榆林的图片或视频作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榆林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旅游景点等基本概况。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榆林的特色美食、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话题。

4. 分享成果: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补充。

5. 总结课程:教师对榆林的基本概况进行总结,强调保护家乡环境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结合课堂所学,向家人或朋友介绍榆林的风光和特色。

2. 调查家乡的环境问题,思考如何保护家乡的环境,并在下一节课分享。

3. 选择一种榆林特色美食,了解其制作过程和风味特点,在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内容1. 榆林的传统艺术:介绍榆林的传统艺术,如剪纸、皮影、陕北民歌等,并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其独特魅力。

2. 榆林的风俗习惯:介绍榆林的民俗习惯,如过大年、闹元宵、赶庙会等,并引导学生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初中可爱的榆林教案

初中可爱的榆林教案

初中可爱的榆林教案年级:初中学科:语文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榆林的基本概况,包括地理位置、历史文化、风景名胜等。

2. 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对榆林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学会通过描绘景物的方法,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课文中所提到的榆林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风景名胜等基本知识。

2. 理解课文中的描绘手法,学会通过景物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汇和句子。

2. 学会通过描绘景物的方法,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张榆林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榆林的特点。

2. 学生分享课前预习所了解到的榆林的基本概况。

二、学习课文(2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2.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榆林的热爱之情。

3.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僻词汇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三、课堂讨论(15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内容,如:“课文为什么说榆林是‘可爱的’?”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榆林的历史文化、风景名胜等特点。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文中学到的知识。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上一节课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余时间了解到的更多关于榆林的知识。

二、写作训练(20分钟)1. 教师布置写作任务:以“可爱的榆林”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2. 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作文展示与评价(1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文,分享写作心得。

2. 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给出改进意见。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家乡的变化和发展。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写作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作文,对作文质量进行评价。

三年级可爱的榆林教案

三年级可爱的榆林教案

学期教学内容安排表第1---2周第一课我家在榆林(2课时)第二课筑巢红碱淖的遗鸥(2课时)第3---4周第三课千姿百态的窗棂图案(2课时)第四课黄土高原上的彩花花(2课时)第5---6周第五课古老的摩崖石刻(2课时)第六课枣乡人家的红枣情(2课时)第8---9周第七课榆林人的唢呐音乐(2课时)第八课定边皮影道情曲(2课时)第10---11周第九课杨家沟的红色记忆(2课时)第十课幸福榆林·广场上的笑脸(2课时)第一课我家在榆林课程目标:1、学习用各种方法搜集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应用。

2、通过调查、访问、参观和辩论等,认识到家乡的变化和发展,积极的为家乡现积出力。

3、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认识到家乡在发展过程中的美中不足,坚信家乡的未来更美好,树立初步的教学发展观。

教学重点通过调查,访问和参观,汇报家乡的变化和发展,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如何辨证地看待家乡的发展变化如何为家乡建设献计出力。

教具准备榆林的形象图片、中国地图、陕西地图、文字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浏览图片、导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看图片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吧!(多媒体出示榆林各处的风光图)2、说说这些图片都是哪里?这里曾经给你留下那些深刻的印象?3、今天,就让我来学习第一课《我家在榆林》,一起去了解家乡的地理地貌及家乡引以自豪的地方吧。

4、板书课题。

齐读。

二、初步学习了解家乡的基本概况。

1、学生畅谈对家乡榆林的了解。

(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2、教师简介榆林概况。

(从地理位置、经济、交通、名胜古迹几方面进行总结。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东临黄河与山西相望,西连宁夏、甘肃,北邻内蒙,南接本省延安市。

全市总面积43578平方公里,总人口356万,辖1区11县222个乡镇。

地貌大体以长城为界,北部为风沙草滩区,占总面积的42%,南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占总面积的58%。

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地貌以长城为界,北部为风沙草滩区,占总面积的42%,南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占总面积的58%。

可爱的榆林教学案例

可爱的榆林教学案例

学习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黄土高原上的彩花花”教学案例定边县第二小学龚玲教材分析:本课教学旨在通过引导学生感受剪纸的造型和色彩美感,了解榆林窗花的各种图案及寓意;欣赏剪纸艺术之美。

激发学生对剪纸的欣赏和热爱之情,向学生渗透“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的思想。

为他们学习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弘扬民族精神打下基础。

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家乡、认识家乡,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祖国、服务社会的情感,提升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用课件播放各种剪纸的图案,师:大家认识这些东西吗?生:认识,是剪纸。

师:你们都在哪里见过剪纸?生:在我家窗户上。

生:我奶奶剪过。

生:.......师:这些剪纸美吗?美在哪里?学生举手发言说出剪纸美的地方。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在咱们陕北有这样一句话:“蓝天天高来黄土土厚,全装在咱的衣兜兜,天生下一双巧手手,能抹彩来会描绣。

”这天生的一双巧手,就体现在榆林的剪纸艺术中。

无论是年过半百的老人,还是年级轻轻的小姑娘,都是了不起的魔术师,因为他们可以用一把小小的剪刀就能使普通的纸片“舞动”起来。

变成一幅幅生动美丽的图案。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些剪纸的意蕴。

二、我们的榆林1.了解窗花图案学生展示收集的的窗花图案(1)学生交流。

师:说一说你们带来的窗花有什么不同?生:颜色不同。

生:图案不同。

生:形状不同。

生:大小不同。

(2)小结:师:窗花包括转花、角花、小窗花。

转花起中心装饰作用。

角花,是三角形的纹样,安排在窗子的四边角上,主要内容是石榴、牡丹等花样,与其他小窗花相结合,使图案完整。

2.了解窗花的象征意义。

师:说说你们常见的有哪些窗花。

生:图案是鱼的窗花。

生:图案是荷花的窗花。

生:还有图案是动物的窗花。

师:你们知道这些窗花有什么寓意?(1)学生两人一组互相交流。

读一读课本41-43页。

(2)请生说一说:每逢春节,人们会用一幅幅漂亮的窗花来装饰自己的窗子,除了春节,每逢婚嫁喜事,人们也会用窗花来装饰洞房,所贴的窗花多与生育有关,如:老鼠吃西瓜——破红得子老鼠吃葡萄——多子多孙娃娃坐莲花——连生贵子三、总结师:窗花是民间剪纸的一个类别,它主要用于过年过节等喜庆环境中张贴在门窗等地方,体现喜庆的气氛,它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可爱的榆林

可爱的榆林

2015-2016年度四年级地方课程《可爱的榆林》教学计划任教老师:高雄榆林市,又名“驼城”,位于毛乌素沙漠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区,是陕西省最北部的一个地级市。

榆林是明代的九边重镇之一,明长城从该市北部穿过,是一个游牧与农耕文化交融的边塞城市。

榆林辖榆阳区和府谷、神木、定边、靖边、横山、米脂、佳县、子洲、吴堡、绥德、清涧11个县,总面积43578平方公里,能源矿产资源富集一地,被誉为“中国的科威特”。

名胜古迹有红石峡、李自成行宫、易马城等。

做为一名榆林人我们要了解自己的家乡.一、教材分析了解自己的家乡,弘扬家乡的精神文化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榆林人杰地灵,有着两千多年的文明史,自然资源丰富多样。

改革开放以来,凭借资源优势,榆林迅速崛起。

将这些鲜活的,学生可感知的课程资源传授给学生,是本教材的目的所在。

《可爱的榆林》地方课程,立足本地区课程资源,以学生审美、认知、实践、创造能力的综合发展为课程目标,充分利用榆林市丰富的教育资源,根据本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可持续发展需要,实行多学科整合,注重学习过程中的实践与创造,是一门富有浓郁地方特色和鲜明时代气息的综合性课程,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家乡、认识家乡,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祖国、服务社会的情感,提升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美丽的榆林,特别是我们所在的神木县。

2、了解陕北民歌,谈谈自己对它的认识。

3、对榆林四季的了解。

4、认识榆林特产糜子,说说它能做成那些美食。

5、了解榆林的美景以及特殊的风俗。

6、搜集毛主席在美丽榆林的故事。

三、教学措施1、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2、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3、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性。

4、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5、体现教学的层次性。

6、重视对学生的文化熏陶。

7、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鉴别意识。

8、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四、教学进度本教材共11课,每课分两课时。

《可爱的榆林》计划

《可爱的榆林》计划






四年级大部分学生通过综合课的学习,已经对本地地貌地理、风土人情有所了解,他们喜欢《可爱的榆林》这门地方课程,有着较高的积极性和较浓厚的了解、学习兴趣。他们现在的学习习惯基本养成,也能够在老师的讲解下发表自己的所感所想,个别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够好,不太重视这门课程。






1.了解如诗如画的榆林,榆林的特产,榆林的红色岁月,榆林的能源,并能用多种颜色描绘家乡榆林。
教材Biblioteka 内容分析
1.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共十课,分别是:诗画榆林、水美榆林、榆林的革命志士、榆林泥塑、榆林地毯、荞麦花开、土炕与炕围子、黄土高原上的梯田、灯影古城、幸福榆林.家乡的市场。
2.《诗画榆林》通过一首首诗与一幅幅画记载着榆林的美丽,诗中有画、画中有景;《水美榆林》介绍了榆林东面的黄河,以及境内流入黄河的53条大大小小的河流,北部沙区二百多个内陆湖泊,水流清波荡漾,使榆林摆脱了黄土千里,风沙弥漫的面貌,现在俨然成了“塞上的小江南”;《榆林的革命志士》讲了在古代,无数戍边将士为了抵御外族入侵,将生命留在了榆林大地。近代的名族解放事业中革命将士抛头颅、洒热血,也留下了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榆林泥塑》介绍了形态各异、个性鲜明、形态逼真、超凡脱俗、以形传神的泥塑作品,多以庙宇神像为主;《榆林地毯》一课,介绍了全国十大著名地毯之一的榆林地毯。榆林地毯选用当地产的特种羊毛,色泽素雅,质地厚重,柔软舒适、保暖性好,是当地特色品牌之一;《荞麦花开》一课讲述了榆林种植荞麦历史已有600多年,是我国荞麦主产区,也是世界上种植面积较大的红花荞麦集中连片区,由此衍生的美食成为今天榆林人的骄傲;《土炕与炕围子》介绍了陕北黄土高原上人们居住窑洞里的土炕及炕围子;《黄土高原上的梯田》这课,介绍了黄土高坡上的层层梯田,梯田使荒芜贫瘠的黄土高坡变成肥沃的宝地;《灯影古城》介绍了曾经众多君王派人在榆林建立城池,现在的残垣断壁就是曾经辉煌的见证;《幸福榆林.家乡的市场》介绍了现在为我们带来了极大便利的各种市场。

可爱的榆林地方校本教材汇总

可爱的榆林地方校本教材汇总

第一课时我家在榆林备课人:宗鑫一.课程目标:1、学习用各种方法搜集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应用。

2、通过调查、访问、参观和辩论等,认识到家乡的变化和发展,积极的为家乡现积出力。

3、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认识到家乡在发展过程中的美中不足,坚信家乡的未来更美好,树立初步的教学发展观。

二.教学重难点1.通过调查,访问和参观,汇报家乡的变化和发展,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2.如何辨证地看待家乡的发展变化如何为家乡建设献计出力。

三. 教具准备榆林的形象图片、中国地图、陕西地图、文字资料。

教学课时 2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浏览图片、导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看图片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吧!(多媒体出示榆林各处的风光图)2、说说这些图片都是哪里?这里曾经给你留下那些深刻的印象?3、今天,就让我来学习第一课《我家在榆林》,一起去了解家乡的地理地貌及家乡引以自豪的地方吧。

4、板书课题。

齐读。

二、初步学习了解家乡的基本概况。

1、学生畅谈对家乡榆林的了解。

(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2、教师简介榆林概况。

(从地理位置、经济、交通、名胜古迹几方面进行总结。

)三、阅读教材进步感受文本。

1、学生自由阅读文本了解文本知识。

2、谈学习收获。

3、知道了家乡的地理概况,能说说榆林和那些省相邻吗?你是通过什么方法知道的?四、总结,布置作业。

1、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2、回去在家里将今天所学到的知识和父母交流。

3、搜集自己的信息,并找找自己所在的县区有第二课时我家在榆林备课人:宗鑫一、谈话复习引入新课。

1、请小导游简介榆林地貌。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二、了解榆林的一区十一县。

1、引语:全市总面积43578平方公里,总人口356万,辖1区11县222个乡镇。

那你们知道榆林的一区十一县都有哪些呢?2、在陕西地图上动手找找。

3、交流资料。

说说自己家在哪个区县吗?在课本第3页用小旗子标画出来。

4、拓展学习:你知道你家的地址吗?在什么时候我们需要用到自己的家庭住址?三、我为家乡自豪谈谈家乡有名的历史古迹。

三年级地方课程《可爱的榆林》教学计划-(1)

三年级地方课程《可爱的榆林》教学计划-(1)

神木县第十小学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三年级可爱的榆林教学计划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构建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学生的人才素养,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起着重要作用。

一、教材分析学习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弘扬民族精神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榆林人杰地灵,有着两千多年的文明史,自然资源丰富多样。

改革开放以来,凭借资源优势,榆林迅速崛起。

将这些鲜活的,学生可感知的课程资源传授给学生,是本教材的目的所在。

《可爱的榆林》地方课程,立足本地区课程资源,以学生审美、认知、实践、创造能力的综合发展为课程目标,充分利用榆林市丰富的教育资源,根据本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可持续发展需要,实行多学科整合,注重学习过程中的实践与创造,是一门富有浓郁地方特色和鲜明时代气息的综合性课程,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家乡、认识家乡,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祖国、服务社会的情感,提升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榆林、认识榆林,发现榆林之美。

2.了解陕北人传统服饰的特点及功能,观察榆林的各种树木,欣赏绥德石刻,收集榆林民间故事和榆林小曲等。

3.拓展学生的学习领域,增进学生对榆林的历史、文化、社会、自然、科技、非物质文化的理解,促进学生全方面知识的积累和发展。

4.加强素质教育理念和德育渗透,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着重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促进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5.促进地方课程与其它课程的相互补充、协调关系,增强地方课的地方适应性,体现地方课的地方特点。

6.学会观察事物的多种方法,形成发现问题的能力。

三、学生情况分析这学期我继续代的是三年级1、2班学生的《可爱的榆林》,小学三年级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期,他们模仿能力强、好奇心强、活泼好动聪明可爱,课堂上表现的也很积极,和他们相处我也很开心。

但是探明依赖性强,性格爱好都具有很大差异。

可爱的榆林教学计划(2)

可爱的榆林教学计划(2)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校本课程教学计划三年级5班科任教师:白瑞芬2014年2月28日一、学生情况分析三年级学生经历了几年《可爱的榆林》校本课程的学习,动手能力有所增强,创新思维有所萌发,学习科学兴趣浓厚,能主动参与学习,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开展一些探究性的活动。

但总的来说,由于学生认识水平有限,重视程度不够,基础、水平不一,很难达到一定的效果。

本学期应切实加强地方课程的课堂组织教学,以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分析针对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根据学校校本课程开放方案和学校实际情况,本期教学内容仍然以榆林文化为主,研究榆林的本土文化。

逐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并通过一些探究性的活动,使学生能大胆学习、观察、记录、讨论、解疑释疑、实践尝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教学目的任务1、学生能自主开展一些探究性的活动。

2、掌握科技小制作的步骤和方法,能动手完成一件作品,通过活动的开展,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逐步提高。

3、通过观察,善于发现身边一些烦琐事情,并针对其特点提出自己有创造性的合理建议。

4、通过以“认识我的家乡——榆林”为主题的科技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身边事物的特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四、教学措施1、精选和钻研教材内容、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运用多种评价手段,激励学生的探究兴趣。

2、积极引导学生大量阅读有关榆林的诗篇,鼓励学生多去观察榆林的风景。

3、鼓励学生走出校门,多探究,多走访,多调查,多记录,了解榆林文化。

4、课堂上突出学生为主体,积极引导学生发现身边事物的不足,并能提出有创造性的建议。

5、课后多指导学生动手做手工制作,以丰富学生的生活。

五、教学进度安排每周一课时。

五年级地方课程《可爱的榆林》教学计划

五年级地方课程《可爱的榆林》教学计划

五年级地方课程《可爱的榆林》教学计划大柳塔第三小学石海苗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构建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学生的人才素养,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起着重要作用。

一、教材分析学习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弘扬民族精神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榆林人杰地灵,有着两千多年的文明史,自然资源丰富多样。

改革开放以来,凭借资源优势,榆林迅速崛起。

将这些鲜活的,学生可感知的课程资源传授给学生,是本教材的目的所在。

《可爱的榆林》地方课程,立足本地区课程资源,以学生审美、认知、实践、创造能力的综合发展为课程目标,充分利用榆林市丰富的教育资源,根据本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可持续发展需要,实行多学科整合,注重学习过程中的实践与创造,是一门富有浓郁地方特色和鲜明时代气息的综合性课程,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家乡、认识家乡,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祖国、服务社会的情感,提升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美丽的榆林。

2、了解榆林特产马铃薯,谈谈自己对它的认识。

3、对榆林金秋的了解。

4、认识榆林特产糜子,说说它能做成那些美食。

5、了解榆林的美景以及风俗。

6、说说毛主席在美丽榆林的故事。

三、教学措施1、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2、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3、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性。

4、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5、体现教学的层次性。

6、重视对学生的文化熏陶。

7、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鉴别意识。

8、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四、教学进度本教材共11课,每课分两课时。

第一课大美的榆林四季-----------------------2课时第二课马铃薯的新美食主义-------------------2课时第三课金秋扬扬-----------------------------2课时第四课糜子做成美味的糕---------------------2课时第五课钟爱“桃花水”-----------------------2课时第六课打起横山老腰鼓-----------------------2课时第七课生活在变,“年”未变------------------2课时第八课燕燕雀雀,捏面塑---------------------2课时第九课毛主席在榆林的小故事-----------------2课时第十课装饰剪纸—窗花-----------------------2课时第十一课幸福榆林·不一样的校园生活-----------2课时。

可爱的榆林教案

可爱的榆林教案
2、抽查检测。
用柳条、竹条、丝麻、丝绳编织成“驴”的框架;在裤腿内装上填充物,加上鞋和袜子、绑腿带,做成两条假腿。
后来驴身框架由钢筋铁丝焊接。
五、自学指导四:
自学靖边跑驴的保护与发展部分,思考:如何保护和发展靖边跑驴?5分钟后回答。
1、生自学,师巡视。
2、抽查检测。
申遗、继承、宣传、入教材,等等。
六、总结
现代陕北说书的开山祖师——韩起祥,代表作:《刘巧团圆》、《张玉兰参加选举会》、《宜川大胜利》、《翻身记》等。
陕北说书艺术的集大成者——张俊功,代表作:《说唐全传》、《金镯玉环记》、《对鞋记》、《观灯记》、《杨家将》等。
四、自学指导三:
自学榆林各地的陕北说书,思考:榆林各地主要与哪些说书?5分钟后回答。
板书设计
2、崎岖山路上唱出的赶牲灵
教后反思
大保当小学可爱的榆林教学案
年级

班级
1/2/3
课题
3、陕北说书根在榆林
主备教师
贾义军
上课教师
贾义军、马云飞、贺兴凯
备课时间
2014.3.1
学习目标
1、了解陕北说书的历史背景。
2、继承并弘扬陕北说书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
重点难点
1、了解陕北说书的历史背景。
2、继承并弘扬陕北说书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
课前准备
陕北说书视频
学法指导
看视频学习




一、板题示标,出示学习目标。
二、出示自学指导一:
自学陕北说书溯源部分,5分钟后谈谈你的看法。
1、生读,师巡视。
2、抽查检测。
表演方式、演奏乐器
三、自学指导二:
自学陕北说书代表艺人韩起祥、张俊功部分,5分钟后谈谈你对他们的认识。

可爱的榆林教案

可爱的榆林教案

大保当小学可爱的榆林教学案
大保当小学可爱的榆林教学案
大保当小学可爱的榆林教学案
大保当小学可爱的榆林教学案
大保当小学可爱的榆林教学案
年级五班级1/2/3课题4、驴背上的舞蹈- -靖边跑驴主备教师贾义军上课教师贾义军、马云飞、贺兴凯备课时间2014.3.1

习1、了解靖边跑驴这一民俗。

目2、继承并弘扬靖边跑驴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占八、、1、了解靖边跑驴这一民俗。

难占
八、、2、继承并弘扬靖边跑驴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前准
视频资料



指看视频学习

、板题示标,出示学习目标。


____ 、
出示自学指导一:
自学来自生活的靖边跑驴部分,思考:靖边跑驴是通过怎样的表现形式被人们接受的?5分钟后谈谈你的看法。

1、生读,师巡视。

2、抽查检测。

导三

自学指导二:
学自学多样化的靖边跑驴部分,思考:靖边跑驴有哪些表现形式?,5分钟后谈谈过你的认识
程1、生读,师巡视。

2、抽查检测。

一人跑驴、双人跑驴、多人跑驴。

“滚沙驴”派、“大骗驴”派


自学指导三:
自学跑驴的道具部分,思考:跑驴表演主要有哪些道具?5分钟后回答。

1、生自学, 师巡视。

大保当小学可爱的榆林教学案。

可爱的榆林3-4__教学案

可爱的榆林3-4__教学案

双湖峪镇中心小学可爱的榆林教学案年级四班级课题3、榆林的革命志士主备教师康丽上课教师封雪花胡芝莲备课时间10月13日学习目标1、学习革命志士为了榆林抛头颅洒热血的事迹,从而体会他们的献身精神及爱国情怀;2、维护家乡的利益,维护祖国的利益,这是一个少先队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重点难点使学生在理解家乡利益的基础上,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情怀以及维护祖国的利益。

课前准备一些革命志士的图片、事迹搜集。

学法指导学习革命志士的英雄事迹,启发学生对革命志士的热爱情怀。

导学过程一、导入(播放图片)解放战争时期,榆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前仆后继、英勇奋斗,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涌现出许多革命烈士和著名人士,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革命家和高级干部。

我们今天将走进他们的事迹,感受他们的精神,相信你们一定会收获许多。

二、板题示标1、学习革命志士为了榆林抛头颅洒热血的事迹,从而体会他们的献身精神及爱国情怀;2、维护家乡的利益,维护祖国的利益,这是一个少先队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陕北共产党的创始人——李子洲自学指导:1、阅读第29、30页的1、2自然段,说说你读出了什么信息?2、仔细阅读李子洲写的《施、林二七被害诸烈士追悼会感》,读出感情,读出力量。

3、人们为了纪念李子洲诸多烈士,绥德人民做了什么?绥德革命烈士陵园大门上方的五角星和八面红旗的造型有什么含义?四、铁骨丹心写春秋——白明善自学指导:1、老师简介白明善的生平,学生注意听。

2、欣赏习仲勋为白明善烈士的题词。

3、欣赏清涧县城西边笔架山英烈塔。

五、跌宕人生——张秀山自学指导:1、师生共同阅读张秀山的生平简介。

2、欣赏张秀山铜像。

3、阅读资料链接《不为亲人报私仇》,了解张秀山的事迹。

4、查找张秀山的有关资料,说说张秀山爷爷还有那些感人的故事。

六、开国中将——阎揆要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自由阅读第36、37页的文字,简要说说阎揆要同志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七、从榆林看世界在革命战争时期,榆林涌现出许多革命烈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地方课程《可爱的榆林》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学习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弘扬民族精神是基础教育的重

任务之一。

榆林人杰地灵,有着两千多年的文明史,自然资源丰富多样。

改革开放以来,凭借资源优势,榆林迅速崛起。

将这些鲜活的,学生可感知的课程资源传授给学生,是本教材的目的所在。

《可爱的榆林》地方课程,立足本地区课程资源,以学生审美、认知、实践、创造水平的综合发展为课程目标,充分利用榆林市丰富的教育资源,根据本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和可持续发展需要,实行多学科整合,注重学习过程中的实践与创造,是一门富有浓郁地方特色和鲜明时代气息的综合性课程,能够协助学生了解家乡、理解家乡,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祖国、服务社会的情感,提升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
(一)学生了解榆林、理解榆林,说说榆林人的性格特征。

(二)了解榆林的四合院,在寻求古建筑保护与百姓生活的平衡点,试着提出自己的看法。

(三)了解榆林因地制宜的窑洞,能谈谈自己对窑洞的理解。

(四)理解“大漠明珠” 红碱淖,使学生明白要保护自然资源。

(五)了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二人台。

(六)通过理解榆林土豆,学习他们的土豆精神。

(七)了解陕北的名人名事以及各种民俗活动。

三、教学措施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准确导向。

(三)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性。

(四)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五)体现教学的层次性。

(六)重视对学生的文化熏陶。

(七)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鉴别意识。

(八)教师要持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四、四、教学进度
周内容实授课时数备课人次
第 6 周我家在榆林
筑巢红碱淖的遗鸥2王静千姿百态的窗棂图案
第 10 周黄土高原上的彩花花
古老的摩崖石刻2艾绍强
枣乡人家的红枣情
第 14 周榆林人的唢呐音乐
定边皮影道情曲2崔爱梅第 18 周杨家沟的红色回忆
幸福榆林 * 广场上的笑脸2薛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