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特殊条件下的航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章特殊条件下的航行

第一节雾中航行

在能见度不良(能见距离在四千米以下)中航行。

一、雾航前的准备工作

1、尽可能准确地测定船位,作为航迹推算的起点。

2、通知机舱备车,报告船长,派人了头。

3、改变自动舵为人工操舵。

4、开启雷达

5、按规章采用安全航速和施放雾号。

6、全船保持肃静,保证一切的听觉和视觉了望。

二、雾中航行方法

1、加强了望,派出不同高度和不同部位的了望人员,更要发挥雷达的作用,并且用高频电话网与它船通报情况,协同避让措施。

2、按照《避碰规则》的要求,采取正确的避让措施。

3、定位方法

(1)、用各种无线电仪器定位,特别是雷达定位。

(2)、测深辩位。接近海岸时连续测水深,然后与海图相对照,进行避险和辩位,以引导船舶安全航行。

海图水深 = 测深仪读数 + 吃水 - 潮高

A:透明纸法

在透明纸上,按照海图比例尺画出计划航线,标出各个测深时的推算船位,并将改正后的水深标在船位附近,将透明纸移到海图上,保持纸上的计划航线与图上的计划航线平行,移动透明纸直到纸上的推算船位水深与海图上水深差不多相吻合时为止。则海图上最后一个水深点的位置就是最后一次测深的大概船位。

B:特殊水深法

有的海区水深变化有某种特殊规律,可以利用这种变化规律选择航线,并且利用连续测深,判定船位是否在计划航线上或在某一区域内航行。

例如:20米等深线以内有危险物,30米等深线以外离岸太远,不利于定位。则航线选在20米和30米等深线之间,并在航行时连续测深判定船舶的航行区域。

C:等深线的利用

a:用等深线避险

以某一等深线做为警戒线,航行中应当保持船侧水深始终大于警戒水深。

b:用等深线判断离岸距离。

c:利用等深线缩小或然航迹区。

例如:推算船位的或然航迹区为ABCD,当船侧水深为20米时,则或然航迹区可缩小为abcd。

(3)、利用汽笛回声概略估算船位

当船沿着比较高的陡峭岸边航行时,听到本船雾号的回声后,可按下面公式计算船与岸的大致距离。

D (n mile)= 0.09t (s)

D:船离岸距离。

t:从本船发出雾号直到收听到回声的时间间隔(秒)

4、逐点航法

如果在航区内有适当的灯塔、浮标、雾号站等物标,而其周围危险物又比较少,可利用逐点航法。(由一个物标对着下一个物标航行。)

在航行中要计算到达下一物标的时间,并注意了望,如果不能发现物标,应当抛锚等待。

优点:可以减少推算误差。

缺点:必须故意接近物标,在浓雾中会发生危险。

在采取逐点航法时,必须弄清雾中视距为多少,以及航区情况。否则非常

危险。

第二节冰区航行

一.冰区航行的特点:

1.很多仪器设备无法正常使用:计程仪、罗经、无线电定位仪器等。

2.定位困难:很多定位方法无法使用。包括:陆标定位、无线电定位仪器定位、天文定位。

3.能见度降低、风流压差测定困难。

二.进入冰区前的准备工作:

1.分析冰情报告,选择冰中航路。通常冰量在3/5、冰厚在30CM时还可以航行。2.做好冰区航行的准备。包括:主机、操舵系统、助航设备、通信设备,特别是雷达。

3.调整吃水和吃水差,适当尾倾,1-1.5米左右。

4.进入冰区前要测定准确船位。

5.在船上的合适部位要设置照明装置。

6.准备好堵漏设备,关闭水密门窗。

三.冰区航行的注意事项:

1.尽量避免进入冰区,如果必须进入,应选择冰少、冰质弱或冰裂缝中航行,在冰山的下风航行。

2.从冰区的下风接近冰区,慢速、首柱正对冰区边缘进入。

3.采用适当的航速。通常采取3-5节,能维持舵效的最低速度。

4.注意了望。

5.抓住一切时机测定船位。

6.有破冰船引航时,航速由破冰船指定,与破冰船保持2——3倍船长的距离。7.避免抛锚,如果必须,选择冰层最薄处,锚链长度不超过水深的2倍。

四. 冰中推算与定位

航迹推算方法:驾驶员每5分钟记录一次航向和船速,然后每30分钟或1小时绘算出总的航向和航程。

1.每5分钟有相同航向时,可归结一起绘算。

2.遇到左右各差5º-10º的航向,可取平均航向

3.遇到流压时,可将其矢量列入表内,视为一个航向对待。

冰区定位:尽量采用陆标和雷达定位,无线电定位要对其误差有足够的估计。

第三节极区航行

航海上,习惯将两极到70°纬线之间的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统称为极区,纬度60°~70°之间的区域为副极地区。

极区的地理环境等与一般水域不同,对航海仪器的使用和船舶航行安全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一、极区环境

高寒、多暴风雪,有极昼、极夜现象。此外,方向、经纬度、昼夜、日出和日没等术语在极区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在温带纬区(temperate latitudes),经线被认为是相互平行或接近平行的直线,但在极区,子午线由两极向周围辐射,方向随着测者的移动变化较快,物标的方位线不能再被认为是恒向线,而是两点间的大圆弧。经线和纬线不能用作航海的基准,地方时也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当水面没有全部被冰覆盖时,极区经常有雾出现。极区还常出现低云云幕,日光在积雪表面和云幕间经多次反射扩散,天空常常变为乳白色,对比度消失,以致无法识别地面和地平线。

二、海图

由于接近极区时投影变形急剧增大,因此高纬地区不能使用通常的墨卡托投影方法制作海图,而采用等角横圆柱投影、极射平面投影、心射投影、方位等距投影等投影方法。

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制作极区海图,都能保持图上经、纬线的精度与其他海图一致。但许多地区及水域未经系统测量,海图上测深、地貌和其他航海信息十分稀少,物标的地理位置不可的。这些地区的测量精度仍然比极区以外的地区差。

三、罗经

陀螺罗经的指向力矩随纬度的升高而变小。通常纬度在70°以下,陀螺罗经工作是可靠的;纬度超过70°,应经常利用测定天体方位的方法对罗经进行校核(约每4小时一次,纬度升高,相应时间间隔也随之缩小);接近两极时,陀螺罗经将失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