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圈环流.ppt

合集下载

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规律和大陆西岸气候形成课件

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规律和大陆西岸气候形成课件

C. 巴西高原上草木茂盛
D. 恒河流域正值丰水期
5. 下列气候类型的形成,与图示气压带、
风带分布无关的是( ) D
A. 热带雨林气候 B. 地中海气候
C. 热带季风气候 D. 温带季风气候
【例2】 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时, 下列四幅图所示气压带、风带分布正确的是( C)
60°
30°
A
B
30°
60°
14
0 7 10 月份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30 气 温 ℃ 15
0
600 气 温 5℃00
3降0 水 1量5 mm
400 0
600 气 温
50℃0
降30 水 1量5 mm
400 0
6气0030降 温水 5℃0015量
mm 400 0
600气降30 500温℃水量15
地中海气候(受西风带和副高交替控制) 热带沙漠气候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西风 副高 西风 信风 副高 赤低 信风
赤低
50°N 35°N 25°N
10°N 0°N
根据气候模式图 判定气候类型
西风 副高 西风 信风 副高 赤低 信风
赤低
50°N 35°N 25°N
10°N 0°N
根据气候模式图 判定气候类型
10 月份
1
4
7
0 -60
10 月份
1
4
7
0 月份 10
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极地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分 布: 南北纬10°左右 特征: 终年高温、多雨。 成因: 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盛行上 升气流

气压带和风带-三圈环流

气压带和风带-三圈环流

低压
单圈环流
高压
假设:地球表面性质均匀,地球不自转的前提下,引起大气运 动的因素是高低纬度之间的受热不均,因此在赤道和极地之间 存在热力环流
单圈环流示意
在右图中标出大气 运动的方向箭头, 表示赤道与极地间 的热力环流,并比 较赤道与极地近地 面气压的高低
? 赤道地为中心的某半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 (箭头表示风向),判断1~2题。
1、图中风带⑥是( AC )[双选]
A.北半球西风带 B.南半球西风带 C.呈逆时针方向 D.呈顺时针方向
2.图中⑤处的盛行风向是( A )
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432
1
7
6
5
气压带风带的极点俯视图
不能 因为地球是不停自转的而且地球的表面 不是均匀的,单圈环流是不存在的。
三圈环流
2
既考虑高低纬间热量差异,又考虑地 转偏向力
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
以北半球为例,用语言准确描述气压带风带 的形成过程。
90N
60N 30N 赤道
形成因素
假设地球表面性质均匀 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
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
第二章 第一节
气压带和风带
大气运动的三种模式
理论风向
等 压 线
高空风向
F梯
F梯+F偏
与等压线垂直 与等压线平行
近地面风向


F梯+F偏+f 与等压线斜交
热力环流 — 原理
单圈环流
1
只考虑高低纬间热量差异
大气运动
地面的 冷热不均
高低纬度间的 温度差异
大气运动
大气环流 — 概念

三圈环流

三圈环流
2.地球不公转,太阳直射赤道(不移动) 3.地表性质均一
(百帕)
1000 1002 1004 1006 1008
北半球
1010
北半球的高空风
低纬环流
极地高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 道 低气 压 带
思考:冷暖两个气团相 交汇,会发生什么情况?
极地高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赤 道 低 气压 带 Nhomakorabea 高纬环流
----三圈环流
分布地区
主要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风向 主要 气 压中 心
冬季:西北风
夏季:东南风
冬 季
夏 季
陆地上是 亚洲高压 阿留申低压
陆地上是 亚洲低压 是 夏威夷高压
,海洋上是
,海洋上
【跟踪练习3】
读亚洲某月季风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在甲、乙两图中,表示亚洲一月季风图的是 甲 图。判断 理由是 风从大陆吹向海洋,此时大陆为高压,海洋为低压 2、图中箭头C表示 西南 (方向)季风,它主要是由于南半球 东南 的_________风越过赤道偏转而成。该地季风不仅与海陆热 力差异有关,还与___________ 有关。 气压带、风带位置的 季节移动
返回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亚洲高压)
冰岛低压 阿留申低压
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被亚洲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
返回
【小结】北半球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特点及形成原因
特点 北半 气压带呈块状分布,出现一系 高低气压中心 球 列____________ 南半 带状 气压带基本上呈______分布 球 成因 大 陆地面积____,且 海陆相间分布 海陆_______ _____面积占绝对优 海洋 势

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解读

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解读
60º S附近
一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北半球 ——陆地面积较广,气压带断裂 呈块状分布
南半球 ——海洋占绝对优势,气压带基 本仍呈带状分布
4.季风环流
亚洲高压
阿留申低压
60º N附近
一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4.季风环流
亚洲低压 夏威夷高压
30º N附近
七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1.读“北半球1月份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 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图中A气
压中心的名称: 亚洲高压 。 _________ (2)A气压形成的 原因: 受冷收缩下沉 _____________ 被切断的气压带 副极地低压。 是___________
西北 (3)受A气压中心的影响,图中C点盛行______ 寒冷干燥 为 东北 风,我国的天气以__________ 风,D点盛行_____ 主要特征。 (4)此季节我国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____。
热带草原气候 ——全年高温,一年分明显的 干、湿两季 (赤道低压和信风)
地中海气候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副高和西风)
3.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七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3.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30º N附近
30º S附近
七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3.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亚洲低压 亚速尔高压 夏威夷高压
1.读“北半球1月份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 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图中A气
压中心的名称: 亚洲高压 。 _________ (2)A气压形成的 原因: 受冷收缩下沉 _____________ 被切断的气压带 是___________。 (3)受A气压中心的影响,图中C点盛行______ 风,D点盛行_____风,我国的天气以__________为 主要特征。 (4)此季节我国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____。

难点-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PPT课件

难点-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PPT课件

60°N
盛行西风带
30°N
副热带高气压带
东北信风带

赤道低气压带
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
14
60°N-90°N地区: 形成风带:极地东风带 成因: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逐渐向右偏转成东北风。
90°N 极地高气压带 极地东风带
60°N
盛行西风带
30°N
副热带高气压带
东北信风带

赤道低气压带
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
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
12
北极地区: 形成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 成因:近地面空气增多,气压升高。
气压降低
90°N
气压升高 极地高气压带
60°N
盛行西风带
30°N
副热带高气压带
东北信风带

赤道低气压带
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
13
北极地区: 流出气流:由极地高气压带向南流出(北风)
高压 90°N 极地高气压带

地转偏向力

6
30°N地区:
大气垂直流动方向:下沉 原因:来自赤道上空的气流在这里不断堆积下沉。
90°N
60°N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0°N

赤道低气压带
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
7
30°N地区:
形成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 成因:空气堆积下沉,使近地面气压升高。
90°N
60°N
30°N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
人教版地理必修1 2.2气压带和风带
1
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
以北半球为例,分析大气的运动状况。
假设条件:
1.地球表面是均匀的 2.太阳直射赤道 3.考虑地球自转

三圈环流立体图

三圈环流立体图

被 迫 下 沉
北纬30度形成高压 近地面气流右 偏成东北风
北纬30度
赤道受热,空气膨胀上 升,近地面形成低压
赤道
三圈环流
90°
极地高气压带
高压
高纬环流
动力因素
60°
副极地低气压带
低压 低压
极地东风
盛行西风
高压
中纬环流
30°
副热带高气压带高空 Leabharlann 地面动力因素东北信风
赤道低气压带
低纬环流

1 假设: 、地球表面是均匀的 2、地球不自转
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 高低纬间热量差异 ----单圈环流
热力因素
高空 低压
极地高气压带
高压 高压
赤道低气压带
90°
低压
近地面 0°
——单圈环流
理想状况下赤道与 极地间的热力环流
1、


北半球低纬环流立体图
高空北上气流 右偏成西南风 南风
到北纬30度上空偏 转成西风,气流无 法北上在此堆积

最新三圈环流示意图

最新三圈环流示意图

上升湿润下沉干,西风湿润东风干
气压带风带名称 分布
赤道低气压带 00附近 副热带高气压带 300附近 副极地低气压带 600附近
极地高气压带 900附近
信风带
低纬
西风带
中纬
极地东风带
高纬
气流运动 气流性质
上升
湿热
下沉
干热
上升
温湿
下沉
干冷
流向较低纬 干热
流向较高纬 温湿
流向较低纬 干冷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高
图2.13 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5、夏季西太平洋副高,对我国影响很大。 印度(亚洲)低压

图2.14 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一月亚欧大陆上的气压中心:
一月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冰岛 低压

西


副 蒙极古--地西伯低利亚气高压压 带
阿留申 低压

亚欧大陆



60N 30°N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对我国冬季天气影响显著
2.从纬度位置看,冬季在陆地上形成的高压 处于副极地低气压带上,夏季在陆地上形成的低 压处于副热带高气压带上。
如果分别以这两个空气柱为中心绘闭合等 压线,气压带不呈带状。由此可推得结论:受海陆 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使呈带状分布的气压带被 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
4、冬季,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对我国天气影响显著。
七月亚欧大陆上的气压中心:
七月
亚洲(印度)低压

西

亚速尔 高压
60N

亚欧大陆



副亚洲热(带印高度)气低压 带

三圈环流示意图.ppt

三圈环流示意图.ppt

顺着箭头方向找一找:北半球大陆西岸由低纬向 高纬依次出现哪些气候类型?
气压带、风带与部分气候类型
极地高气压带
全年寒冷干燥的极地气候
盛行西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低纬信风带 赤道低气压带
全年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冬季温湿夏季干热的地中海气候 终年炎热干旱的热带沙漠气候 干湿季分明的热带草原气候
终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称为大气环流
大气环流的成因:高低纬度间因太阳辐射 而产生的热量差异
大气环流 的意义:
1、调节热量和水汽分布
2、对气候和天气有重要影响
北半引球起大低气纬运环动流的偏因立向素体力是。图:假高设低地纬表间均热匀量。不均,地转
高空北上气流 右偏成西南风
到北纬30度上空偏转 成西风,气流无法北 上在此堆积
南风
北纬30度形成高压 近地面气流右 偏成东北风
赤道 赤道受热,空气膨胀上 升,近地面形成低压
被 迫 下 沉
北纬30度
三 圈 环2.假两个设:因①素地:极球热锋力表地高面转低性偏纬质向之均力间匀。的②受太热阳不直均射(赤)道;

高纬环流
10
5
极地高压带
中纬环流 9 8 6
37
低纬环流 2
4
1
副极地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赤道低压带
极地东风带 中纬西风带 东北信风带
结论: 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是由于冷热不均引
起的空气运动而形成的,所以是热力原因形成的。
副极地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是大气运动 引起空气质量的变化而形成的,因此这两个气压带是 动力原因形成的。
2、不同气压带、风带---不同气候。

地理三圈环流和移动课件

地理三圈环流和移动课件
影响因素
大气环流和移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太阳辐射、地 球自转、地球表面的地形和海陆分布、大气中的水和二 氧化碳等。
三圈环流模型和移动在气候变化中的作用与影响
三圈环流模型在气候变化中的作用
三圈环流模型在气候变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通过影响热量和水分的分布, 调节全球气候。例如,它将热带地区的热量和水分向极地地区输送,维持全球气 候的稳定。
副热带高压带的大气受到温度场的影响,形成高低纬 度间的温度差异。
极地高压带的大气移动和三圈环流
总结词:闭合、高纬度环流
极地高压带的大气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形成高纬 度的高空槽脊。
极地高压带的大气受到气压梯度力的影响,从极地高 压带向副热带高压带移动。
极地高压带的大气受到温度场的影响,形成高低纬度 间的温度差异。
03
大气环流及其影响因素
大气环流
01
三圈环流
根据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组合,大气在南北半球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三
圈环流。
02
气压带和风带
三圈环流形成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这些气压带和风带在气压、温
度和湿度等因素的影响下不断调整。
03
季节性变化
由于地球倾斜角度的变化,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随季节变化而移动

大气移动的基本物理过程
大气运动的驱动力
大气运动受到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 。气压梯度力是形成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地转偏向力使大 气运动发生偏转,摩擦力则减缓大气运动的速度。
大气运动的类型
大气运动分为行星风系和季风环流。行星风系是全球性的大 气环流,季风环流则是由于季节变化所引起的气流变化。
教学内容
三圈环流的形成机 制和表现形式
移动课件中重点展 示的内容

三圈环流与季风环流.

三圈环流与季风环流.
北半球冬季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亚洲高压〕
阿留申低压
冰岛低压
图2、18 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北半球的副极地低压带被亚洲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
返回
季风环流:
1、季风定义
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著转变的现象 小范围: 沿海地区
思考:海陆风是不是季风? 日变化: 周期一天
2、哪个地区季风最典型?为什么?
2、北半球气压中心:
夏季 亚洲低压、夏威夷高压、亚速尔高压
冬季 亚洲高压、阿留申低压、冰岛低压
3、全球气压分布特征及缘由:
〔1〕、分布特征 北半球 纬向气压带被分裂为一个个凹凸气压中心 南半球 南纬30°以南,气压带呈带状分布
〔2〕、缘由
北半球 陆地面积比南半球大,而且海陆相间分布 南半球 海洋面积占确定优势
高纬环流
10
5
中纬环流 9 8 6 37
低纬环流 2 4
1
副极地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赤道低压带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带 中纬西风带 东北信风带
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北
副极地低压带


西

副热带高压带
东北信 风
赤道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中纬
西

副极地低压带
极地东风
极地高压带
(3)考虑A、B、C----凹凸纬间质量不均;地转偏向力; 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
太平洋是世界最大的大洋,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 东亚居于两者之间,海陆的气温比照和季节变化特殊显著。
3、季风环流的类型:
1月
高气压
F
低气压

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

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
1.我国长江以南地区所以成为“鱼米之 乡”,主要是受惠于湿热的夏季风。 2.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我国东部地区夏 季高温多雨,对农作物、森林、牧草的生长 都十分有利。
带来好处:
1.我国长江以南地区所以成为“鱼米之 乡”,主要是受惠于湿热的夏季风。 2.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我国东部地区夏 季高温多雨,对农作物、森林、牧草的生长 都十分有利。
道分布,风向东西相同,南北相反。
假设条件:
① 地表均匀、平坦
风带和气压带移动示意
大气环流的意义
大气环流使高低纬度之间,海陆
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得到交换,促进了 地球上的热量平衡和水平衡;同时
低压影响 ——多雨 高压影响 ——少雨 西风影响 ——多雨 信风和极地东风影响 ——少雨 单一气压带和风带控制 ——降水特征单一
2.当北半球某地,在某季节内近地面大气 等压面呈图中状态时,据此回答:
①判断风向:风从 _______吹向_______。 ②判断季节:这种 风一般在____季出现。 ③此时,北太平洋 上是____________(气压中心) 强盛的季节,亚欧 大陆上是 __________(气压中心) 强盛的季节。 ④若该陆地为亚欧大陆的东部,这时沿海 吹_______风。
1.读“北半球1月份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 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图中A气
压中心的名称: 亚洲高压 。 _________ (2)A气压形成的 原因: _____________ 被切断的气压带 是___________。 (3)受A气压中心的影响,图中C点盛行______ 风,D点盛行_____风,我国的天气以__________为 主要特征。 (4)此季节我国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____。
30º N附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