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 2年级:第六单元-测量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测量-测试卷有完整答案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测量测试卷一.选择题(共6题,共16分)1.你的“一步”长()。
A.14厘米B.10厘米左右C.50厘米左右2.下面量法不对的是()。
A.B.3.爸爸身高1米75厘米,妈妈身高1米60厘米,小英身高1米25厘米。
爸爸比小英高()厘米,小英比妈妈矮()厘米,爸爸比妈妈高()厘米。
A.15B.35C.504.操场跑道长85()。
A.厘米B.米C.元D.分5.下面3个答案中,正确的是()。
A.一号羽毛比较长B.二号羽毛比较短C.三号羽毛最长6.一根电线杆高6()。
A.厘米B.米二.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一(1)班的小杰身高为50厘米。
()2.小明的身高是108米。
()3.5厘米比2米长。
()4.一个水杯大约高1厘米。
()5.铅笔长6厘米。
()6.5米和50厘米一样长。
()三.填空题(共6题,共26分)1.小的物体用厘米尺来量。
2.在()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一根火柴棒长5()一条成人围巾长2()一条裤子长1()语文数大约长20()3.量一量。
你的一步约长______厘米,你的身高是______米______厘米。
4.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一块橡皮长为3______,一张婴儿床长为1______20______,小平的身高为1______45______。
5.在○里填“<”、“>”或“=”。
20厘米○2米 100厘米○1米40厘米○1米-70厘米 3米○32厘米35米○100厘米8厘米○8米6.在横线上里填上厘米或米。
一棵树高7________ 楼房高80________钢笔长10________ 杯子高15________四.计算题(共1题,共6分)1.计算。
3厘米+7厘米=()厘米 60厘米-20厘米=()厘米60厘米-7厘米=()厘米43厘米+7厘米=()厘米6厘米+23厘米=()厘米18厘米-7厘米=()厘米五.作图题(共1题,共5分)1.画一条8厘米的线。
第六单元 测量练习(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测量练习(教学设计)前言测量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也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涉及的内容。
本教案设计将针对2022-2023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测量练习进行探讨,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基本测量技能和测量方法。
教材分析本教案设计内容基于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教学要求和相关教材进行分析。
本单元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长度的测量•重量的测量•容量的测量•测量的单位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深入理解这些概念和相关知识,并掌握相关的测量技能和方法。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长度、重量和容量的概念•掌握长度、重量和容量的测量方法•知道常用的长度、重量和容量单位,并能够在实际中灵活运用•能够进行日常生活中的简单测量任务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和实践,逐步掌握相关测量技能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录和分析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实验观察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认真细致的态度,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自我意识•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勤俭节约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爱护生命、关心自身健康的意识教学过程教学步骤第一步:概念介绍通过PPT或黑板板书等方式,向学生简单介绍长度、重量和容量的概念,并强调在日常生活中这些概念和单位的重要性。
第二步:测量练习分组让学生进行如下实验或测量:1.测量教室宽度、长度和高度。
记录测量结果并让学生比较数据的差异性。
2.测量若干物品的重量,并记录测量结果。
比较不同物品的重量差异,并进行简单的分类。
3.测量不同容器的容量,记录测量结果,并进行简单的比较和分类。
第三步:教学总结通过学生互相讨论、讲解和总结等方式,让学生对测量实验的结果和涉及的概念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第四步:课后习题布置一些简单的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点。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测量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测量教学难点•学生对容量概念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掌握•学生能否将测量应用到实际的生活场景中去教学效果评估•通过每堂课的小组测量活动及习题解答,评估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
第六单元 测量练习四(导学案)-2022-2023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
第六单元测量练习四(导学案)-2022-2023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一、知识点串讲1. 时间的概念时间是人们对事物变化过程的感性认识,是一种物质运动的调节标准。
我们通常使用秒、分、时、日、周、月、年等单位来计量时间。
2. 分钟、小时的换算1小时等于60分钟,而1分钟等于60秒。
3. 时间加减法时间的加减法需要注意进位和借位问题。
如果加减得到了负数,需要转化为正数。
4. 长度的概念长度是指物体在空间上的延伸距离,通常使用米、厘米、毫米等单位来计量。
5. 厘米、毫米、分米、米之间的换算1米等于100厘米,1厘米等于10毫米,1分米等于10厘米。
二、练习题1. 时间计算1.Lucy从上午8点15分到上午10点30分一共用了多少时间?答案:2小时15分钟2.甲班同学上午上了2个课程,分别是1小时20分钟和1小时15分钟,中间休息了15分钟,求甲班同学上午一共用了多长时间?答案:2小时10分钟2. 长度计算1.一张纸的长度是28.3厘米,宽度是21厘米,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答案:598.3平方厘米2.一个长方形的长是6.4分米,宽是3.6分米,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答案:23.04平方分米3. 换算计算1.300毫米相当于多少厘米?30毫米相当于多少分米?答案:300毫米相当于30厘米;30毫米相当于3分米。
2.20厘米是多少毫米?5分米是多少厘米?答案:20厘米等于200毫米;5分米等于50厘米。
三、拓展练习1. 时间计算1.一趟火车上午从7:20分到11:45分行驶,共行驶了多少时间?答案:4小时25分钟2.一场比赛从下午3点15分开始,持续了2小时20分钟,比赛什么时候结束?答案:下午5点35分2. 长度计算1.现在有一条线,长度为780毫米,还需增加220毫米,那么线的总长度是多少毫米?答案:1000毫米2.一个房间的长是4.5米,宽是3.2米,要贴地毯,需要多少平方米的地毯?答案:14.4平方米3. 写作题请在下方区域进行问题解答,题目需要涉及到时间和长度的计算,要求回答问题具有完整性和逻辑性。
第六单元 测量练习四(说课稿)-2022-2023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
第六单元测量练习四(说课稿)-2022-2023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测量练习四,教学内容主要是关于时钟的部分,涉及到时钟的基本概念、读时与求时间差等方面的知识。
本节课将通过练习题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深入测量练习,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时钟的相关知识,提高其判断时间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掌握时钟的基本概念,包括时针、分针、秒针、表盘等;•掌握读时的方法,包括整点与半点的读法、分钟数的读法等;•能够根据时钟的读数,求出时间差。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时间的重视意识;•培养学生认真对待练习的态度。
三、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时钟的基本概念与读时。
在进行时钟读数的训练时,需要特别注意分钟数的读法,帮助学生将时间概念与数字联系起来,从而准确地判断时间。
四、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求时间差。
这一部分需要学生进行复杂的计算,需要教师在讲解时举例说明,同时在训练中给予学生充分的辅导和支持。
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练习题的形式,通过对常见时钟读数进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时钟的读法和计算方法。
同时,也将通过讲解和示范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时间差计算的方法和步骤。
六、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本节课的导入环节将通过学生习惯的时间日程安排,引出课题。
学生将以自己的日程安排为例,来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与时间相关的事项。
2. 讲解法•时钟的基本概念:时针、分针、秒针和表盘;•时钟的读法:整点、半点和分钟数的读法;•时间差的计算方法:以几点到几点为例,计算时间差。
3. 实践环节在实践环节中,我们将通过练习题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深入的测量练习。
练习题的难度将逐渐加大,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时钟读数与时间差计算的方法。
4. 总结环节在总结环节中,教师将就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回顾,帮助学生总结课程中所学内容和方法,从而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七、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将采用综合评价的方式,结合学生在课程中的表现和练习成绩,给予全面的评价和反馈。
第六单元《测量》整单元优质课件(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
一拃长约15 厘米
黄瓜长约20 厘米
橡皮长约3 厘米
李老师身高约175 厘米
树高约10 米
“米”的认识(1)
课堂练习
1.找一把1米长的尺子,估一估,1米大约相当于几只铅 笔长?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洗衣 机的 高度
“米”的认识(1)
2.填一填。
(1)铅笔长约17_厘__米__。 (3)旗杆高约8_米___。 (5)毛巾长约60 厘__米__。
提示:注意运算顺序。
自选长度单位的测量
4.估一估,下面两个人的身高分别大约是各自的几 个头长。
提示: 可以通过画一画。
自选长度单位的测量
4.估一估,下面两个人的身高分别大约是各自的几 个头长。
左边的小学生身高大约 是自己的6个头长。
右边的模特身高大约是 自己的7个头长。
自选长度单位的测量
课堂小结
“米”的认识(1)
在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时,一般用米作单位。
“米”的认识(1)
想一想,填“厘米”还是“米”呢?
门高约2 黄瓜长约20 李老师身高约175
一拃长约15
橡皮长约3
填单位时树,高要约依1据0 物体的长 短,还要结合单位前面的数。
“米”的认识(1)
想一想,填“厘米”还是“米”呢?
门高约2 米
要一个紧挨 着一个摆放。
还要记录 好测量的 次数。
自选长度单位的测量
课堂练习
1.易拉罐摆一摆,看谁摆得高。 说一说,你摆了 多少个易拉罐?
放的越多,摆的越高。
自选长度单位的测量
2.淘气和笑笑分别用曲别针测量了两根木条的长。
我量的木条的长度是3 个曲别针的总长。
我量的木条的长度也 是3个曲别针的总长。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6单元-测量精品说课稿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6单元-测量精品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6单元“测量”的内容包括长度、面积和体积的测量。
本单元通过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测量意识和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表达能力,但对于长度、面积和体积的测量概念和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实践。
此外,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对于测量工具的熟悉程度和操作能力也有所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测量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认识长度、面积和体积的概念,了解常用的测量工具和方法,能够运用测量工具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测量活动,培养观察、思考、合作和交流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测量活动,体验测量的过程,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认识长度、面积和体积的概念,了解常用的测量工具和方法,能够运用测量工具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测量工具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理解体积的测量意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让学生观察和体验日常生活中的测量活动,引发学生对测量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教学展开:(1)长度测量:引导学生认识长度概念,了解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和方法,如尺子、卷尺等,并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2)面积测量:引导学生认识面积概念,了解常用的面积测量工具和方法,如平方厘米、平方米等,并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3)体积测量:引导学生认识体积概念,了解常用的体积测量工具和方法,如升、毫升等,并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七单元试卷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测量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学校:班级:姓名:得分:一、我会填。
(共 22 分)1、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 )和()。
2、长度单位“米”可用字母()表示, 厘米”可用字母( )表示。
3、1 米=( )厘米,也可以写成 1m=( )cm4、在( )里填上米或厘米。
文具盒长约 24( ) 牙刷长约 15( ) 教室长约 8( ) 铅笔长约 6( ) 黑板长约 3( ) 小芳身高 110( )5、18÷2=9 读作( )除以( )等于( ),表示把( ) 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 )6、28÷7=( ),被除数是( ),除数是( )商是( )7、32 是 4 的( )倍,( )的 3 倍是 188、20÷5=( ),20÷4=( ),它们用到的同一句口诀是( )9、15÷3=5,表示把( ) 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 ) 10、被除数是 18,除数是 2,商是 9,列式是( ) 。
11、35 是 7 的( )倍; 5 的 7 倍是( )。
二、量一量,画一画。
(13 分)12、画一条比 8 厘米短 3 厘米的线。
13、画一条 7 厘米的线。
14、画一条比 4 厘米长 6 厘米的线。
15、()厘米米厘)米厘)米厘)(((()厘米()厘米三、圈一圈,画一画。
(6分)16、的面数是的()倍。
=17、的个数是的3倍,画出,有()个。
=四、口算。
(16分)18、12-7=6×3=28÷4=18-9=19、32÷8=8×3=23+8=45÷5=20、16-8=6×5=25+9=20÷4=21、5÷1=8÷4=25÷5=3×9=五、列式计算。
(8分)22、12里面有几个3?=(个)23、10是5的多少倍?=24、15是3的几倍?=25、把27个苹果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几根?=(根)六、看图列式。
北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第6单元 测量 1 自选长度单位的测量
我量的木条的长度也 是3个曲别两根木条的长。
这两根木条的长度都是3个回形针的总长,右 面的木条要比左面的木条长,这是怎么回事? 用不同的测量工具测量同一 个物体,测量结果也不同。
3.计算。 28+33+39 =100 34-25+16=25 47+25-38 =34 87-27-24 =36 55+32-66=21 32+48-36 =44 提示:注意运算顺序。
4.估一估,下面两个人的身高分别大约是各自的几 个头长。
提示: 可以通过画一画。
4.估一估,下面两个人的身高分别大约是各自的几 个头长。
左边的小学生身高大约 是自己的6个头长。
右边的模特身高大约是 自己的7个头长。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用不同的测量 01
工具测量同一
物体,测量结
果也不同。
自选长度的测量
02
测量时注意:一 个紧挨一个摆放,
做好标记,记录
好测量次数。
课后作业
1.从教材课后习题中选取; 2.从课时练中选取。
北师大版 数学 二年级 上册
6 测量
自选长度单位的测量
课前导入
探究新知
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课前导入
教室有多长,你知道吗?
探究新知
怎么测量教室的长度?
看看有几本书长。
看看有几把尺子长。
看看有个笔袋长。
看看有个饮料瓶长。
小组合作,选择一种测量工具, 量一量、填一填。
我们小组的测量 工具
我们小组的测量 结果
交流一下各小组的测量过程及结果。
测量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要做好标记。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测量》课件
32个文具盒长
(1)测量时以一面墙的底边为依靠,将文具盒的一端与 墙的一端对齐,量一次做好标记,下一次接着做好的标记 再往下测量,一直测量到教室的另一端。 (2)填写表格,记录测量数据。
探究新知
量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记录时一定要写 清楚测量工具。
练一练
1.用易拉罐摆一摆,看谁摆得高。
自己与同伴说一说吧!
练一练
2.淘气和笑笑分别用回形针测量了两根木条的长。
我量的木条的 长度是3个回 形针的总长。
我量的木条的长 度也是3个回形
针的总长。
不同的测量工具测量同一物体,测量的结果也不一样。
练一练
3.
=100
=25
=36
=21
=34 =44
练一练
自己估一估,与同伴交流!
课堂总结
测量时要贴着被测量物体,沿直线测量,不能 倾斜,物体之间要收尾相连一个紧挨着一个摆 放。
知识梳理 4. 将长度测量放在有意义的活动情境中进行教学
长度单位的学习应该自觉联系生活实际,在生活中找 到与“1厘米”和“1米”相当的长度,对于建立长度 单位的表象会起到一定的参照作用。
知识梳理
5.比较长短 当遇到把一些长度进行比较时,首先要观察这些长度 的单位是否是相同的,单位不统一不能作比较。如果 单位不统一,要先选择一个合适的单位为基准,把所 有的长度都化成和它相同的单位才能比较它们的长短。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大约是1厘米呢?
探究新知
• 量一量你的铅笔有多长
测量的方法: 通常,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把一端对准尺子
的0刻度,再看另一端对准几,就是几厘米。
探究新知
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测量》教学设计
课时授课计划
课时授课计划
(3)演示测量方法. 讨论并归纳测量方法:起点对准度,再看另一端指向数字几。
学生再次测量铅笔的长度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学生独立思考后,说说首先要考虑谁的高度,指导计算,学生再算其他车辆的高度。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1、说一说如何用直尺测量
2、课后量一量自己课桌的长度。
课时授课计划
课件出示:教材第53页情景图。
教学过程设计
2、练一练p54
(1)估一估1米长的尺,大约相当于几根铅笔长?找一
(3)谁猜得对?
学生先想一想,可以实际再量一量找到合理的答案。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和家长用手比一比1米有多长,1米是多少厘米。
课时授课计划
让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再回答。
说明理由。
学生分组派代表相互协作,到前面测量黑板长度,提醒学
生取整厘米数。
加强动手操
作能力的培
养。
学生先估计,再测量。
注意小组同学的分工。
分别测量教
先让学生观察图意,再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多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适时地鼓励、表扬。
课 时 授 课 计 划
学生相互测量,教师巡视指导。
书上的第7题我们利用体育课的时间跳一跳,并记录下来
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测量能力,培养小
做题时让学生认真观察,再填写。
学生汇报,全班交流。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集体订正。
再次归纳使用直尺测量的方法。
你有什么收获?。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测量》教案
(4)师:谁能回答这个同学提出的问题?s
(5)师: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如操场的两边相距多远,通常用米作单位.
(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学习认识米、用米量.补充:米可以用字母“m”来表示.
(6)出示米尺,观察米尺有什么特点.(米尺的刻度都是以10厘米为单位的)
3.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及厘米的实际意义,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难点:会厘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学会估测和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件演示:动物学校新买来一些课桌,小白兔回家后高兴地告诉了妈妈,兔妈妈问:“你们买的课桌有多长呀?”小白兔摇摇头说:“我可不知道。”第二天,他就去问他的好朋友小猴子,小猴子说:“这还不简单。”说完,就一一地量了起来„„
第六单元:测量
课题
教室有多长(第1课时)
总课时
1
教学目标
1、学会用一个物体作为标准测量另一个物体的长度。
2、掌握用工具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并会正确进行测量
重点难点
用指定物体作标准测量另一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
米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过节时,老师先买一些拉花布置教室,可是不知道教室有多长,你们能帮老师测量一下吗?(引出课题:教室有多长)
活动二:用易拉罐摆一摆,看谁摆的高
1、教室提出活动规则?一个接着一个往上摆,不能到,30秒时间,谁摆的最高,谁获胜。
2、找2个小组到前面摆,其他小组当裁判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 测量 教案
学生估一估
学生说一说
学生实际操作
学生举例
学生口答
学生说一说
学生写一写
学生交流
学生比一比
激发学生的兴趣
交流前参
补充“米”的拓展知识
感受“米”和厘米的联系
建立“米”的空间概念
在操作、观察、估计的过程中,培养估测的能力。
在操作、观察、估计的过程中,培养估测的能力。
感受长度单位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师教学反思【以往授课教师的记录,没有整合到教学设计中的部分】
5米=( )厘米
600厘米=( )米
105厘米=( )米( )厘米
2米40厘米=( )厘米
120cm=( )m( )cm
=100cm+20cm
=1m20cm
3.比大小。
1米和99厘米 100厘米和1米
45厘米和54厘米35米和25米
5米和50厘米3米和300厘米
五、完成书上练习
学生说一说
介绍自己身高
们,你们知道1米到底有多长吗?
它和厘米又有什么关系呢?这节
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米”。
二、认识长度单位“米”。
关于“米”,你都有哪些了解?
三、深入研究,了解长度单位“米”
(贴纸条):请你估计一下!
5厘米、20厘米、50厘米、100厘米
1.用尺子量,得到1米。
2.观察米尺,找到1米。
3.1米=100厘米(板书)
板书设计
米的认识
1米=100厘米
课前准备
米尺、纸条、投影
课前参与
查找“米“的由来及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
教师教学活动
(教学各环节设计、预设意图及时间分配)
学生学习活动
新北师大单元分析二上第六单元《测量》单元教材解读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测量》单元解读一、课程标准对本单元的要求《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图形的测量”的课程内容主要安排在第一、二学段,其要求主要包括:体会测量的意义,体会并认识度量的单位及其实际意义,了解测量的一些基本方法,掌握一些基本图形的长度(包括周长)、面积和体积的测量方法和公式,在具体问题中进行恰当的估测。
针对本单元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4个小点:(一)使学生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二)使学生理解与把握度量单位的实际意义,对测量结果有很好的感悟(三)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恰当地选择度量单位、工具和方法进行测量(四)重视估测及其简单应用估测或估计是《课程标准(2011年版)》突出强调的内容。
二、本单元在学段、本领域的地位作用,编排特点《测量》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学习内容。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长短”,并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长、短的基础之上,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理解“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
本单元学习内容前后联系如下:本单元教科书编写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感受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根据测量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结合儿童学习测量过程的观察与研究,有效的测量长度的教学可以参照“直接比较——运用非标准长度单位测量——运用标准单位测量”的顺序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顺序有助于引导学生对测量本质、标准长度单位和测量结果的理解。
因此,教科书在引出长度单位之前,引导学生寻找合适的测量工具进行实际的测量活动,鼓励学生小组合作、相互交流,积累基本的与测量活动相关的活动经验。
通过学生交流,使学生丰富了对测量工具、测量手段和实际测量结果的认识,同时切实体会到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
(二)组织丰富多彩的操作和测量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厘米”和“米”的长度观念“米”和“厘米”是两个最基本的长度单位,对它们的认识需要有丰富的现实材料做支撑。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测量-测试卷及解析答案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测量测试卷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你的“脚掌”长()。
A.14厘米B.10厘米左右C.接近1米2.下面()比1米长。
A. B. C.3.选出正确的测量方法。
()A. B.C.4.茶杯高15()。
A.厘米B.米C.元D.分5.手掌宽约7()A.厘米B.米C.不确定6.把8米长的绳子分成2段,一段是2米,另一段是()米。
A.2B.3C.4D.6二.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两臂伸开的长度约是1米。
()2.二年级学生小军的一步长约34厘米。
()3.体育场跑道一圈的长度约为400米。
()4.一栋大楼高150厘米。
()5.没有测量工具或对测量结果要求不十分精确时,也可以用步测或目测。
()6.1米比1厘米长,所以1米>100厘米。
()三.填空题(共6题,共28分)1.排一排。
(按从大到小的顺序)5米50厘米8米10厘米5厘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横线上填上“>””<”或“=”。
56+9_______70 2×8_______3×6 30分_______半小时4×6+2_______6×5-4 48+25_______79-11 98厘米_______1米100分_______1时 10米_______10厘米58分_______1时3.估一估,量一量。
估计:________厘米实际测量:________厘米4.在下面的()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我们喝水的保温杯高30()我们的新华字典厚约5()驼鸟身高1()22()教室的椅子高70()5.量一量。
长______厘米长______厘米6.你的桌子有多宽?四.计算题(共1题,共4分)1.动脑筋算一算。
7厘米+52厘米=()厘米 80厘米+20厘米=()米80米+7米=()米 1米-60厘米=()厘米五.作图题(共1题,共3分)1.量一量。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测量
知识讲解 生活中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物体。
大拇指的宽度 大约是1厘米。
订书钉的宽度 大约是1厘米。
田字格一条边的长 度大约是1厘米。
知识讲解 量一量你的铅笔有多长。想一想,它们这样量对 吗?
知识讲解 如何测量物体的长度?
以0刻度为起点。
0和6之间有6厘米,铅笔长6厘米。
知识讲解 如何测量物体的长度?
课后作业
P50页第1题
6.2 课桌有多长
激趣导入 选择正确的说法。
第一根铅笔一样长。( ) 第二根铅笔一样长。( )
两根铅笔一样长。(√)
知识讲解 想一想,同样的课桌,为什么测量结果不 一样?
知识讲解
你能找出测量结果吗?
用拃测量,课 桌有6拃长。
用铅笔测量,课桌 有4支铅笔长。
知识讲解 长度单位不统一,测量物体长度时方便吗?
练习巩固 2.谁猜得对。
这张桌子大约有多高? 小女孩猜得对,这张桌子大约有70厘米高。
练习巩固 3.单位换算。
1米=(100)厘米 300厘米=( 3 )米 600厘米=( 6 )米
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测量
(全单元课件)
6.1 教室有多长
激趣导入
看,我们的教 室多么大?
知识讲解 教室有多长?
Hale Waihona Puke 知识讲解(1)怎样量教室的长度?
用数学书测量,看 用尺子测量,看有 有几本数学书长。 几把尺子长。
知识讲解
(1)怎样量教室的长度?
用文具盒测量, 看有多少个文具 盒长。
用饮料瓶测量, 看有多少个饮料 瓶长。
知识讲解 1米有多长呢?
知识讲解
测量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时,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测量较长的物体的长度时,可以用米作单位。 米是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量》作业设计
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一、单元信息二、单元分析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分层设计作业。
每课时均设计“基础性作业”(面向全体,体现课标,题量3-4大题,要求学生必做)和“拓展性作业”(体现个性化,探究性、实践性,题量为3大题,要求学生有选择的完成)。
具体设计体系如下:五、课时作业教室有多长基础性作业把一条长12厘米的纸条对折后,从中间剪开,这时纸条被剪成了几段?分别长几厘米?把一根绳子绕圆柱一圈后,绳子剩下50厘米,再绕圆柱一圈后,绳子剩下24厘米,这个圆柱一圈的长度是多少厘米?拓展性作业课桌有多长基础性作业拓展性作业1米有多长基础性作业填长度单位:门高约2()。
一拃长约15()。
黄瓜长约20()。
橡皮长约3()。
老师身高约175()。
树高约10()。
拓展性作业有一根1米长的绳子,用去60厘米后,还剩多少厘米?用去的多还是剩下的多?多多少厘米?把两根长5米的铁丝焊接成一根后长11米,焊接时重叠的部门是多少米?1米有多长基础性作业爸爸身高1米76厘米,小光比爸爸矮87厘米,妈妈比小光高69厘米,妈妈的身高是多少厘米?拓展性作业练习四基础性作业填长度单位:书本长约26()。
房子宽约5()。
粉笔长约7()。
杯子高约9()。
黑板宽约1()。
树高约8()。
拓展性作业六、单元质量检测作业七、作业的批改方式:学生互批和教师自批相结合的方式。
八、作业完成时间:每一课时基础性作业5分钟,拓展性作业10分钟。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25分钟。
九、设计意图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满足不同学习情况的学生,真正做到分层布置作业。
基础性作业的设计强调打牢四基的重要性,拓展性作业和单元质量检测作业的设计有易有难,既重视基础又重视能力的培养。
所有题目的设计都从生活出发,贴近学生的生活,又有对学过知识的应用。
各个环节的题目可以根据学情适当选做,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只做简单题,其他同学也可以挑战难题。
十、作业设计反思从课堂反馈和课后反馈来看,65%的学生作业完成的非常好,10%的学生在挑战题上没做,25%的学生出现错误,这些出现错误的学生,有几个共同点,一是基础不好;二是做题不细心,不认真读题,数据计算错误等。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测量教案北师大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测量教案北师大版第六单元测量在小学数学里,图形与几何领域关于测量的教学,是从长度开始的。
测量与现实生活联系非常紧密,是培养学生数学意识和初步的空间观念的重要内容。
本单元是在学生对物体长短有了初步认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在实际测量活动中,认识厘米、米,在单元的最后安排了自己身体某些部位的长度的实践活动。
教材在组织测量活动时,将估测与实际测量相结合,先让学生估测物体的长度,再进行实际测量。
第1节教室有多长(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教材第49~50页的内容。
1.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教室长度的过程,体会测量方式、测量工具的多样性。
2.积累测量活动经验,发展度量意识和能力。
3.在测量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互助、交流表达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重点:学会用不同物体做标准表示物体长度的方法。
难点:在测量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互助、交流表达的能力。
课件(教材主题图)、用于测量的标准物品。
师: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上课,它让我们收获了许多知识的财富,那么你们知道我们的教室有多长吗?这节课就让我们来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度吧!(板书课题:教室有多长)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教室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想一想。
师:我们要测量教室的长度,你有什么好办法吗?预设:生1:用尺子量,看教室有几把尺子长。
生2:用很长的绳子量,然后把测量后的绳子对折几次,量出对折后的长度,绳子折成几段就把测出的长度加几次,算出教室的长度。
生3:可以用脚走步量,看看教室有几步长。
生4:可以张开双臂量,看看能量几次。
生5:可以用数学书量,看看有几本书长。
生6:看看有几个脚印长。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动脑思考,用什么办法来测量比较好,不拘泥于单一的测量方法,使学生感受到测量方法的多样化。
师:同学们可真有办法,那么现在就让我们亲自动手来量一量教室的长度吧!2.量一量。
(1)小组合作,选择一种测量工具,量一量,填一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测量
一、填空题
1. 看图回答问题
⑴铅笔长()㎝,曲别针长()㎝。
⑵铅笔比曲别针长()㎝。
2.量一量
()㎝
()㎝()㎝()㎝()㎝()㎝
3. 1m=()cm 100cm=()m
4.算一算
8m+6m=()m 9cm+7cm=()cm 3m+8m=()m 11cm-5cm=()cm
10m-4m=()m 13cm-6cm=()cm
30cm+20cm=()cm 60cm-50cm=()cm
100cm-10cm=()cm 70cm+30cm=()cm=()m 5. 想一想,填“cm”还是“m”呢?
曲别针长3()树高9()床长2()图意:第一行画一枚曲别针(3㎝),第二行画一支铅笔(5
㎝),第三行画一把尺(7㎝)。
曲别针、铅笔与尺的0对齐,
胡一条虚线,曲别针另一端与尺的3㎝画一条虚线,铅笔另
一端与尺的5㎝画一条虚线,
水杯高8()钥匙长5()城楼高20()
红绿灯高4()鲸鱼长10()计算器长12()
公共汽车长8()电视柜高55()袋鼠身高1()
6.在○里填上“>”、“<”或“=”。
5米○6米 8米○8厘米 1米○100厘米
90厘米○1米 45厘米○40厘米 1厘米○100米
7. 小蚂蚁和小蜗牛赛跑。
终
点
起点 10cm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⑴已经爬了()㎝,已经爬了()㎝。
⑵还差()㎝到达终点,还差()cm到达终点。
二、判断题(在正确的答案下面划“√”。
)
1. 用不同刻度的尺子测量两朵花的高度,谁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