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林讲义木的侵染性病原-病原真菌二

合集下载

林木病理学名词解释

林木病理学名词解释

1、林木病害:林木由于生物和非生物致病因素的作用,正常的生理和生化功能受到干扰,生长和发育受到影响,因而在生理或组织结构上出现多种病理变化,表现各种不正常状态(病态),甚至死亡,引起经济损失的现象。

举列说明:松材线虫病苗木茎腐病2、病害三角:在自然状况下,林木病害形成的过程涉及林木,病原和环境三方面,呈三角关系,称病害三角。

3、侵染性病害:由生物因子(病原物)引起的林木病害,可在植物个体间传染,故也称传染性病害。

4、致病因子=病原物:真菌;细菌;病毒;菌原体;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等。

5、非侵染性病害:由非生物因子(不适宜的环境条件)引起的林木病害无病原物的侵染,不能在林木个体间传染,故也称非传染性病害或生理性病害。

6、致病因子=不适宜的环境条件:温度,湿度,水分,光照,土壤,大气,肥料,农药等。

7、林木病害的症状:受致病因子的影响在植物组织内部或外表显露出来的异常状态。

内部症状:显微镜下观察;外部症状:包括病状和病征。

8、坏死(necrosis):发病植物组织和细胞受破坏而死亡。

9、斑点(spot):根、茎、叶、花、果实的病部局部组织或细胞坏死。

其形状,大小和颜色不一。

包括角斑,轮斑,环斑,条斑等。

如玉米大、小斑病、十字花科蔬菜黑斑病等。

10、枯死:芽、叶、花局部或大部分发生变色、焦枯、死亡。

如马铃薯晚疫病、水稻白叶枯病等。

11、穿孔和落叶落花落果:病斑从健康组织中脱落下来,形成穿孔,如桃细菌性穿孔等;有些植物的花、叶、果发病后,在叶柄或果梗附近产生离层而引起过早的落叶、落果等。

12、疮痂(scab):果实、嫩茎、块茎等的发病组织上局部木栓化,表面粗糙隆起,病部较浅。

13、溃疡(canker):病部深入到皮层,组织坏死或腐烂,病部面积大,稍凹陷,周围的寄主细胞有时增生和木栓化。

如柑桔溃疡病等。

14、软腐:若胞壁中间层光受到破坏,出现细胞离析,后发生细胞消解,则称为软腐(soft rot)。

15、幼苗根或茎腐烂后,直立死亡的称为立枯(wilt)。

林木病理学(森林病理学)课件

林木病理学(森林病理学)课件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林木病理学(森林病理学)课件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林木病理学Forest Pathology植物病理学的概念病斑:症状真菌、细菌:病原致病原因:机制病害的扩展蔓延:发生发展规律治疗:防治措施植物病理学的定义:研究经济植物病害的症状、病原、致病机制、发病规律和防治方法的一门科学。

三、病害对农业、林业的危害爱尔兰饥荒:爱尔兰人以马铃薯为主要粮食,1845-1846年马铃薯晚疫病在爱尔兰大流行,导致 150万人饿死,迫使100万人逃离本土。

植物病理学由此诞生。

孟加拉饥荒:1942年印度的孟加拉邦水稻胡麻叶斑病大流行,约200万人饿死。

1870-1880年,原产咖啡的斯里兰卡,咖啡锈病严重危害,咖啡产业被全部摧毁,后改种茶叶。

1881-1888年,法国葡萄霜霉病严重发生,使久负盛名的法国酿酒业几乎全部停顿。

1970年玉米小斑病在美国大流行,减产15%,约165 亿Kg,经济损失达10亿美元。

松材线虫病从日本传入,自1982年以来危害面积达7万hm2,因该病危害已累计致死松树3 500多万株。

目前已严重威胁到安徽黄山、浙江西湖等风景名胜区的安全以及整个中部及南部的大面积松林。

桉树青枯病成为广东、广西及海南地区桉树发展的严重障碍,1982年以来发病累计面积已达10万hm2。

红松疱锈病、落叶松枯梢病(北方)如辽宁,这两种病害每年发病面积达9.5万hm2。

四、林木病理学的发展历史林木病理学(森林病理学),是研究林木病害的症状、致病原因、发生和流行规律及其防治的一门科学。

植物病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Robert Hartig(德国人)1882年出版了《树病学》一书,这是世界上第一本林木病理学教材,标志着林木病理学的诞生,他本人被推崇为林木病理学的创始人。

林木的侵染性病原病原真菌(1)

林木的侵染性病原病原真菌(1)
3. 生物型(Biotype)• 在遗传上完全一致的个体叫生物型。
(三)真菌的命名
真菌命名与其他生物一样,采用林奈提出的拉丁双名法。
属名 + 种名 + (最初定名人) 最终定名人 Pythium aphanidermatum(Eds.)Fitzp.(瓜果腐霉菌) Glomerella cingulata(Stonem.)Spauld. et Schrenk Colletotrichum camelliae Mass. 在文献中,属名和种加 词通常书写为斜体。
有分枝或无分枝,有隔或无隔的管状物。 2.菌丝体(Mycelium): 多根菌丝交织形成的
一丛菌丝。
3.菌落(Colony):菌丝体呈辐射状延伸, 在培养 基上形成的菌丝群体叫菌落。
4.假菌丝:酵母菌芽殖产生的芽孢子相 互连接呈链状,与菌丝相似,称假菌丝。
板 栗 疫 病 菌 的 菌 落
苹 果 腐 烂 病 菌
2、真菌门:营养体是菌丝体,营养方式是吸收。 繁殖产生各种类型孢子。生活方式是腐生和寄 生,有很多植物病菌。目前真菌分为5个亚门、 18个纲,68个目。
(一)真菌五个亚门的主要特征
真菌亚门
鞭毛菌亚门 接合菌亚门 子囊菌亚门 担子菌亚门 半知菌亚门
营养体
无隔菌丝 无隔菌丝 有隔菌丝 有隔菌丝 有隔菌丝
六界系统:真细菌界,古细菌界,原生生物界, 植物界,菌物界,动物界
目前植物病理学科采用的是安斯沃斯分类系统 (G. C. Ainsworth,1973)。菌物界下分粘菌门 和真菌门。 1、粘菌门:粘菌门的真菌一般称作粘菌。营养 体是原质团或变形体。营养方式是吞食。繁殖 产生游动孢子。都是腐生,一般不危害植物, 与植物病理学关系不大。
(一)营养体的基本类型

植物保护通论:第三章 侵染寄生致病抗病过程及诊断

植物保护通论:第三章 侵染寄生致病抗病过程及诊断

A: 初侵染; B: 再侵染; C:休眠(越夏越冬)
4.1 病原物的越冬、越夏
定义 病原物在一定场所度过寄主的休眠 期而保存自己的过程。
方式 寄生:于田间病株、杂草、自生苗或转主寄主上 腐生:于病残体、土壤、粪肥等 休眠:以菌核、菌索及各类型的孢子休眠于土壤
病残体、粪肥中。
病原物越冬场所??
种子和其他繁殖材料
➢以休眠机构混杂于种子中:小麦粒线虫孢囊、 菟丝子种子和油菜菌核病的菌瘿混杂于种子中
➢以休眠孢子附于种子表面:小麦黑粉病菌冬孢 子
➢以菌丝体附于种子表面又侵入内部:棉花枯黄 萎
➢潜伏于种苗及其他繁殖材料内部:马铃薯晚疫 病菌潜伏在块茎中,苹果锈病、葡萄黑痘病、根 癌病等病菌在苗木中
田间病株
各种病原物都可以不同的方式在田间正在生长
按照寄主植物的抗病能力: 免疫 (immune) 抗病 (resistible)
类型 耐病 (tolerant) 感病 (susceptible) 避病 (escape)
2.2 抗病性的机制
结构抗病性
⑴ 植物固有的结构抗病性 如茸毛﹑蜡质层﹑气孔等
⑵ 病原物接触或侵入后,诱导寄主产生的结构抗病性 如木栓层、离层等。
侵入期 侵染过程 潜育期
发病期
3.1 侵入前期
定义 病原物到达寄主的种围、根围或叶围,受到寄主 分泌物的影响,向着寄主运动,并产生侵染结构。
病原物活动方式
(1) 被动活动(自然和人为传带) (2) 主动活动
影响因素
(1) 非生物因素(温度、湿度等) (2) 生物因素
该阶段是病原物与寄主识别的关键时期,也是防治 病原物侵染的关键时期。
B
.接种浓度:A. 1×104个/ml

第三章园林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与流行

第三章园林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与流行

直接侵入
许多病原真菌、线虫及寄生性种子植物具有这种侵染能
力。
2021/9/15
4
(二)影响侵入的环境因素
病原物的侵入和环境条件有关,其中以 湿度和温度的关系最大。在一定范围内, 湿度决定孢子能否萌发和侵入,温度则影 5
三、潜育期
◆潜育期是指从病原物与寄主建立寄生关系到出现明显 症状为止的这一段时期。
一般讲, 各种病害都有其一定的传播方式, 研究
并掌握病原物的传播途径和方式,对于防治病害具有指
导意义。
2021/9/15
13
2021/9/15
14
三、初侵染和再侵染
病原物经过越冬或越夏, 通过一定的传播途径传到新 生长的植株体上,所引起的第一次侵染称为初侵染。 受到初次侵染的植株在同一生长季节内又产生大量的 病原繁殖体, 经再次传播、侵染、发病, 称为再侵 染。
■在一定时间、空间和地点已经具备的条件, 相对稳定的因素为次要因素,最缺乏或变 化最大的因素为决定性因素。
■对于一个具体病害,应分析其寄主、病原 和环境条件各方面的变化,找出它的决定 性因素,为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
2021/9/15
20
病害有无再侵染是制定防治策略和防治方法的重要依 据。
2021/9/15
15
第三节 园林植物病害的流行
植物病害在一个时期或一个地区大面积发生,造 成经济上的严重损失,称为病害流行。
植物病害流行是植物群体发病的现象。病原物群 体在环境因子和人类活动的干预下,与植物群体 相互作用导致病害流行,因而植物病害流行是一 个非常复杂的生物学过程。
2021/9/15
3
二、侵入期
侵入期是指病原物从侵入到开始建立寄生关系的一段时间。

植物保护学通论第三章 病原侵染过程和病害循环

植物保护学通论第三章  病原侵染过程和病害循环
植物保护学通论第三章 病原侵染过 程和病害循环
一 接触期
定义 病原物与寄主接触,或到达受寄主外渗物质的影 响的根围或叶围后,开始向侵入部位生长或运动,并 形成某种侵入结构的一段时间。
病原物活动方式
(1)被动活动(自然和人为传带) (2)主动活动
影响因素
(1)非生物因素(温度、湿度等) (2)生物因素
(4)从接种发病的植物上再分离到其纯培养,性状与接种物 相同。
Koch’s rule: 1. The suspected pathogenic organism should be present in all cases of the disease and absent from healthy animals. 2. The suspected pathogen should be isolated from a diseased organism and grown in a pure culture away from the disease host. 3. Cells from a pure culture of the suspected organism should cause disease in a healthy animal. 4. The organism should be re-isolated from the newly diseased animal and shown to be the same as the original.
多循环病害:一个植物生长季中具有初侵染和再侵染的病害。如 稻瘟、白叶枯、玉米大小斑、白粉病等大多数田间病害,生长季 节有多次侵染,潜育期一般较短,多为局部病害。也有许多例外, 如棉花枯萎病例外。-防治以种植抗病品种、改善栽培措施、药 剂防治。

第三章 传染性植物病害的病原(真菌)

第三章 传染性植物病害的病原(真菌)

图2-3 真菌吸器的类型
三、真菌的营养体



4.营养体变态结构 有的真菌在不良的条件下,菌丝可以形成特殊 的变态结构,由菌丝交织而成,其作用:渡过 不良的环境条件,进行繁殖和传播。如: 菌核:由菌丝形成的一种休眠体,形似鼠便状, 形状、大小不一,有丰富的养分。 子座:由菌丝和部分植物组织形成的垫状结构。 菌索:菌丝体平行组织而成,形似绳索状。
四、子囊菌亚门真菌及所致病害特点
2.分类 本目只有一个科,即白粉菌科Erysiphaceae) 重要属有 (1)布氏白粉菌属: (2)单丝壳属:瓜类白粉病,凤仙花 (3)叉丝单囊壳属:海棠、李 (4)白粉菌属:禾谷类白粉病 (5)叉丝壳属:板栗 (6)钩丝壳属: 桑白粉病 (7)球针壳属:木瓜、梧桐
2.真菌分类系统的演变和比较

三纲一类的系统 藻状菌纲 子囊菌纲 担子菌纲 半知菌类
Ainsworth 的系统 真菌(菌物)界 粘菌门 真菌门

鞭毛菌亚门 接合菌亚门 子囊菌亚门 担子菌亚门 半知菌亚门 各亚门的主要特征比较如下表:
类别
营养体
原质团或 无隔膜菌 丝 没有隔膜 菌丝
无性生殖
四.真菌的繁殖体

1.无性繁殖与无性孢子类型 是不经过性细胞的结合而产生新个体的繁殖方 式。无性繁殖主要在作用生长季节进行,产生的 孢子传播迅速,主要作用是在田间蔓延。因为产 生的孢子数量大、繁殖快、扩散广。 (1)游动孢子:鞭毛菌的无性孢子。形成于菌丝 或孢子囊梗顶端膨大的孢子囊内,游动孢子无细 胞壁,有1~2根鞭毛,能游动,有尾鞭和茸鞭之 分。 (2)孢囊孢子:是接合菌的无性孢。形成和游动 孢子相似,有细胞壁,无鞭毛,孢子囊膨大为球 形,孢囊孢子数量大,随风飞散。

林木病理学(森林病理学)课件

林木病理学(森林病理学)课件

林木病理学Forest Pathology二、植物病理学的概念病斑:症状真菌、细菌:病原致病原因:机制病害的扩展蔓延:发生发展规律治疗:防治措施植物病理学的定义:研究经济植物病害的症状、病原、致病机制、发病规律和防治方法的一门科学。

三、病害对农业、林业的危害爱尔兰饥荒:爱尔兰人以马铃薯为主要粮食,1845-1846年马铃薯晚疫病在爱尔兰大流行,导致150万人饿死,迫使100万人逃离本土。

植物病理学由此诞生。

孟加拉饥荒:1942年印度的孟加拉邦水稻胡麻叶斑病大流行,约200万人饿死。

1870-1880年,原产咖啡的斯里兰卡,咖啡锈病严重危害,咖啡产业被全部摧毁,后改种茶叶。

1881-1888年,法国葡萄霜霉病严重发生,使久负盛名的法国酿酒业几乎全部停顿。

1970年玉米小斑病在美国大流行,减产15%约165亿Kg,经济损失达10亿美元。

松材线虫病从日本传入,自1982年以来危害面积达7万hot因该病危害已累计致死松树3 500多万株。

目前已严重威胁到安徽黄山、浙江西湖等风景名胜区的安全以及整个中部及南部的大面积松林。

桉树青枯病成为广东、广西及海南地区桉树发展的严重障碍,1982年以来发病累计面积已达10万hm。

红松疱锈病、落叶松枯梢病(北方)如辽宁,这两种病害每年发病面积达9.5万hO。

四、林木病理学的发展历史林木病理学(森林病理学),是研究林木病害的症状、致病原因、发生和流行规律及其防治的一门科学。

植物病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Robert Hartig (德国人)1882年出版了《树病学》一书,这是世界上第一本林木病理学教材,标志着林木病理学的诞生,他本人被推崇为林木病理学的创始人。

1934年苏联的C. H .瓦宁出版了《森林植物病理学》教科书。

我国的林木病理学发展的四个时期萌生时期(1917 ~ 1953 )1952年后,森林植物病理学正式列入高、中等林业院(学)校的教学计划。

创建时期(1954 ~ 1978 )1958年到1960年间,北京林学院、南京林学院、东北林学院和中南林学院等设立了森保专业或森林病虫害防治专业。

第三章 林木侵染性病原(7)

第三章 林木侵染性病原(7)

层菌纲
担子果为相当发达的大型担子果,裸生 型或半被果型。担 子排列成子实层,子实 层内常有囊状体、刚毛、侧丝混生 在一起。担子是有隔担子或无隔担子,担孢子成熟后,可强 力弹射。 根据担子有无隔膜可分 为两个亚纲:有隔担子菌亚纲和无隔担子菌亚纲。 9目675个属。
本纲真菌大多数为腐生菌,包括许多食用、药用及引起木材 腐朽的大型真菌。如木耳、蘑菇、灵芝等。 近年来发现不少种类含有抗瘤物质。还有少数毒菌。有些与 植物共生形成菌根,有的种类与昆虫共生。少数寄生于植物 上引起严重的病害。
B、轴黑粉菌属 (Ssphacelotheca):厚垣 孢子分散,不结合成团菌丝 体包被在孢子堆外面,孢子 堆中间有寄主维管组织, 所以称为轴黑粉菌属。高粱 轴黑粉菌,引起高粱散黑穗 病;高粱坚轴黑粉菌,引起 高粱坚黑穗病。高粱丝黑粉 病,引起高粱、玉米丝黑穗 病。
2)腥黑粉菌科 (Tilletiaceae) 冬孢子萌发产生无Βιβλιοθήκη 的担子,顶端簇生担 孢子(H状)。
(二) 分类:依Talbot将本纲分为2亚纲9目 1、有隔担子菌亚纲Phragmobasidiomycetid 担子有隔 (1) 银耳目 Tremellales:担子纵隔4细胞 (2) 木耳目 Auriculariales:担子横隔4细胞 (3) 隔担子菌目 Septobasidiales:担子横隔4细胞,与介 壳虫共生。
侧耳属( 侧耳属(Pleurotus)
金顶侧耳(P.
菌褶边缘平整
凤尾菇(P.
citrinipileatus)
榆黄蘑、金顶蘑。药用: 滋补强壮,治疗肾虚阳萎 和痢疾。
侧耳(P. ostreatus) 平菇、糙皮侧耳、粗皮侧 耳、天花菌。药用:治疗 腰酸腿疼、手脚麻木、筋 络不适

园林植物病害基础知识(侵染性病原)

园林植物病害基础知识(侵染性病原)
2. 有性孢子 :通过两性细胞或两性器官的结合而 产生的孢子。有性孢子主要有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 孢子、担孢子。
无性孢子: 1. 厚垣孢子 2. 芽孢子 3. 粉孢子 4. 游动孢子 5. 孢囊孢子 6. 分生孢子
有性孢子: 1. 合子 2. 卵孢子 3. 接合孢子 4. 子囊孢子 5. 担孢子
B、无性繁殖产生孢囊孢子。
C、有性繁殖产生接合孢子。
根霉属 Rhizopus
菌丝体发达,有分枝,一般无隔膜,有匍匐枝和假根。 孢囊梗2~3根丛生于假根的上方。孢子囊球形,孢囊孢子球 形、多角形。常引起种实、球根、鳞茎的霉烂。
孢子囊 孢囊梗 匍匐枝
放大的孢子囊 假根
3-7 接合孢子的形成
(3)子囊菌亚门
1. 真菌分类的基本概念 真菌的分类,主要是以真菌的有性繁殖和无 性繁殖的特征以及营养体的结构等为依据。目前 多采用安思沃斯(Ainsworth)系统,分为5个 亚门:鞭毛菌亚门、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 担子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
真菌的命名采用国际通用的双名法,前一个 名称是属名(第一个字母要大写), 后一个名 称是种名,种名之后为定名人的姓氏,如芍药褐 斑病菌Cladosporium paeoniae Pass.。
子囊壳球形或近球形,具长颈,多为轮状排列,子囊壳长 颈聚集在一起向外露出孔口。子囊棍棒状或圆筒形,无侧丝。子 囊孢子单胞、腊肠形。无性阶段为半知菌亚门的壳囊孢属 Cytospora。 引起多种树木的枝干腐烂。
子囊壳长颈
子囊壳
子囊 子囊孢子
(4)担子菌亚门
担子菌是真菌中最高等的一个亚门,全部 都是陆生菌,腐生、寄生和共生。 菌丝体发达, 有分隔,细胞一般双核;无性繁殖不发达,除 锈菌外,很少产生无性孢子;有性繁殖产生担 子和担孢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半知菌的典型繁殖方式是从菌丝体上分 化出分生孢子梗,其上产生分生孢子。分 生孢子梗着生在营养菌丝上或聚生在一定 结构的子实体上。
Ainsworth (1973)分类系统是目前真菌界比较公认 的真菌分类系统,根据真菌形态和产孢方式将半 知菌亚门分3个纲:
1.芽孢纲 (Blastomycetes ):营养体是单细胞或发育 程度不同的菌丝体,产生芽孢子繁殖。包括酵母 菌和类似酵母的真菌。
白叉丝单囊壳菌(P. leucotricha):寄生于苹 果、梨和花红等。
8) 小煤炱属(Meliola):(图 Ⅲ12)。引起植物的煤污病,如油茶煤 污病菌(M. camelliae)。
9) 小丛壳属(Glomerella):
围小丛壳菌(G. cingulata)危害苹果、杉木、 茶、油桐、板栗、葡萄、柿、枇杷等木本植物的 叶片、果实和枝条,引起炭疽病。无性阶段为胶 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2) 子囊果为无孔口的闭囊壳,外部长有不同形 状的附属丝。
(3) 无性阶段在寄主体表呈白粉状(菌丝和分生 孢子)。根据闭囊壳内子囊的数目和附属丝的 形态,主要分为以下六个属(图 Ⅲ-11):
钩丝壳属
叉丝单囊壳 属
单丝壳属
球针壳属 叉丝壳属 白粉菌属
白粉菌属和单丝壳属:多半寄生于草本植物。
榛球针壳菌(P. corylea):寄生于板栗、榛、 香椿、核桃、杨树、柿树和猕猴桃等;
10) 黑腐皮壳属(Valsa)
子囊孢子单胞,腊肠形。如杨树腐烂病菌(V. sordida)、苹果腐烂病菌(V. mali)和梨腐烂病菌 (V. ambiens)
11) 内座壳属(Endothia):子座发达,黄色至桔
红色。子囊孢子椭圆形,双细胞,分隔处常缢缩。如引 起板栗疫病(干枯病)的寄生内座壳菌(E.parasitica), 现已更名为 Cryphonectria parasitica
半知菌的分生孢子盘
分生孢子盘 (acervulus ) 由菌丝构成的垫状或浅盘状、上面着生分生孢子 梗和分生孢子的产孢机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半知菌的分生孢子器
分生孢子器(pycnidium)
由菌丝构成的一般有固定孔口的球形结构,其 内产生分生孢子。 分生孢子器可生在基质的表面、部分或整个埋 生在基质或子座内。
2. 丝孢纲 (Hyphomycetes): 营养体是发达的菌 丝体,分生孢子产生在分生孢子座或分生孢子梗 束上,不产生在分生孢盘或分生孢子器内。
3. 腔孢纲 (Coelomycetes ):分生孢子产生在分生 孢子盘或分生孢子器内。
半知菌的分生孢子梗束
分生孢子梗束:是一束基部排列较紧密、顶 部分散的分生孢子梗,顶端或侧面产生分生孢 子。 分生孢子座:由许多聚集成垫状的、很短的 分生孢子梗形成,顶端产生分生孢子。
16. 胶锈菌属(Gymnosporangium),引起苹果 锈病和梨锈病。
5. 半知菌亚门及其所致病害的特点
由于半知菌亚门的真菌在自然界中 经常只出现无性阶段,在命名时尚未发 现有性阶段,所以称为半知菌或不完全 菌。
当发现其有性阶段时,大多数属于 子囊菌,极少数属于担子菌。
主要特征:
菌丝体发达,有隔膜;无性繁殖产生各 种类型的分生孢子或不产生孢子。
此处加标题
第三章林木的侵染性 病原-病原真菌二
眼镜小生制作
6) 外囊菌属(Taphrina):无子囊果,子囊裸生, 在寄主组织表面呈栅栏状排列,产生一层白粉,子囊 内有8个孢子,如引起桃缩叶病的畸形外囊菌(T. deformans)。
7) 白粉菌:
(1) 高等植物上的专性寄生菌,以吸器伸入表皮 细胞吸取养料。
大型的真菌。 3.腹菌纲:担子果为被果型,马勃,地星等。
12) 锈菌
锈菌的特点:
(1) 只能生活在活的寄主体内才能完成生活史, 这种现象称为专性寄生;
(2) 在生活史中可以产生多种类型的孢子,典型 的锈菌具有5种类型的孢子,即性孢子(0)、 锈孢子(Ⅰ)、夏孢子(Ⅱ)、冬孢子(Ⅲ) 和担孢子(Ⅳ)。
(3) 转主寄生: 即有些锈菌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必 须在两种不同的寄主上才能完成生活史的现象。
锈菌中重要的属有: 13. 栅锈菌属(Melampsora),引起落叶松杨锈病; 14. 层锈菌属(Phakopsora),引起枣锈病;
15. 柱锈菌属(Cronartium),引起松瘤(栎) 锈病和五针松枝干疱锈病;
17) 丝核菌属(Rhizoctonia): 引起苗木猝到病,如茄丝核菌 (R. solani)。
18) 小核菌属(Sclerotium):
引起苗木白绢病,如齐整小核菌(S. rolfsii)。
19) 葡萄孢属(Botrytis):
常见的有灰葡萄孢菌(B. cinerea),引起 松树、柿、桉树等多种林木幼苗灰霉病。
20) 曲霉属(Aspergillus):如赭曲霉 (A. ochraceus)可引起苹果和梨的果实 腐烂。
21) 青霉属(Penicillium):如引起 柑桔果实青、绿霉病的意大利青霉(P. italicum)和指状青霉(P. digitatum)。
22) 镰刀菌属(Fusarium):如引起苗 木猝倒病和油桐枯萎病的尖孢镰刀菌(F. oxysporum)。
1) 主要特征:菌丝体发达,有隔,细胞一般 是双核,有些双核菌丝在细胞分裂时两个细 胞之间可以产生“锁状联合” , 除锈菌外, 无性繁殖很少产生无性孢子;有性生殖产生 担子和担孢子。
2) 分类:担子有隔或无隔、担子果有或无, 以及裸果 还是被果等性状进行分类。
1.冬孢菌纲:无担子果,黑粉菌和锈菌。 2.层菌纲:担子果为裸果型或半被果型,
12. 喙球壳属 (Ceratosphearia): 子囊壳球形或近球形, 具一个圆筒形的喙状孔 口。子囊壳单生或聚生 在寄主组织内。子囊孢 子多细胞,只有横隔膜。 如竹喙球菌(C. phyllostachydis)
寄生在毛竹上引起毛竹 枯梢病。
4. 担子菌亚门及其所致病害的特点
担子菌亚门是最高级的一类真菌,其中 包括可供人类食用和药用的真菌,如蘑菇、 木耳、银耳、茯苓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