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原真菌

合集下载

植物病原微生物名词解释

植物病原微生物名词解释

植物病原微生物名词解释
植物病原微生物概述
植物病原微生物指的是导致植物发病的微小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
原生生物等。

它们通过侵入植物组织、分泌毒素或感染细胞引起植物生理代谢紊乱,导致植物生长发育异常,甚至导致植物死亡。

因此,研究植物病原微生物对于防控农作物疾病、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细菌
细菌是一类单细胞微生物,通常通过分裂来繁殖。

植物病原细菌包括革兰氏阳
性细菌和革兰氏阴性细菌。

它们通常侵入植物组织,繁殖并分泌毒素,导致植物发生病变。

真菌
真菌是一类具有真核细胞结构的微生物,包括霉菌、酵母菌和子囊菌等。

植物
病原真菌通过侵入植物组织、寄生或侵染,引起植物的病害。

例如,白粉病和锈病等都是由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

病毒
病毒是一种无细胞结构的微小病原体,只能在寄主细胞内复制。

植物病原病毒
可以通过昆虫传播、接种或接种传播等方式传播,导致植物病变,如花叶病毒病和马铃薯Y病毒病等。

原生生物
原生生物是一类单细胞真核微生物,主要包括原生虫和细菌体。

植物病原原生
生物侵入植物组织,通过摄食组织细胞或繁殖,导致植物发病。

例如,霉变和根结线虫引起的植物病害都是由原生生物引起的。

综上所述,植物病原微生物是引发植物疾病的关键因素,科学防控和管理植物
病害对于保障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对不同类型的植物病原微生物有深入的认识和研究,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减少病害的发生,保护植物健康生长。

植物病源真菌种类

植物病源真菌种类

植物病源真菌种类一、鞭毛菌亚门真菌1、卵菌纲:(1)霜霉目:霜霉科:霜霉属、假霜霉属、单轴霉属、指梗霉属、盘梗霉属腐霉科:腐霉属、疫霉属、指疫霉属白锈科:白锈属霜疫霉科:霜疫霉属(2)水霉属、水霉属、绵霉属(3)水节霉目(4)链壶菌目2、根肿菌纲:根肿菌目:根肿菌属3、壶菌纲:(1)壶菌目:节壶菌属(2)肋壶菌目(3)芽枝菌目(4)单毛菌目4、丝壶菌纲二、接合菌亚门真菌:1、接合菌纲:(1)毛霉目:毛霉属、根霉属、笄霉属、梨头霉属(2)虫霉目(3)捕虫霉目2、毛菌纲三、子囊菌亚门真菌:1、半子囊菌纲:(1)外囊菌目:外囊菌属(2)内孢霉目(3)原囊菌目2、不整囊菌纲:散囊菌目:青霉属、曲霉属3、核菌纲:(1)白粉菌目:白粉菌属、布氏白粉菌属、单丝壳属、叉丝壳属、钩丝壳属、球针壳属、叉丝单囊壳属(2)球壳目:长喙壳属、小丛壳属、顶囊壳属、日规壳属、黑痣菌属、间座壳属、赤霉属、麦角菌属、黑腐皮壳属、隐球丛赤壳属(3)小煤炱目:小煤炱属(4)冠囊菌目4、腔菌纲:(1)多腔菌目:多腔菌属、痂囊腔菌属(2)座囊菌目:球座菌属、球腔菌属、亚球壳属(3)格孢腔目:黑星菌属、格孢腔菌属、核腔菌属、旋孢腔菌属5、盘菌纲:(1)星裂菌目:斑痣盘菌属、散斑壳属(2)揉膜菌目:核盘菌属、链核盘菌属(3)梭绒盘菌目(4)瘿果盘菌目(5)块菌目(6)盘菌目(7)厚顶盘菌目6、虫囊菌纲四、担子菌亚门真菌:1、冬孢菌纲:(1)锈菌目:柄锈菌属、胶锈菌属、层锈菌属、栅锈菌属、疣双胞锈菌属、单胞锈菌属、多胞锈菌属(2)黑粉菌目:黑粉菌属、轴黑粉菌属、条黑粉菌属、叶黑粉菌属、腥黑粉菌属、尾孢黑粉菌属、实球黑粉菌属2、层菌纲:有隔担子菌亚纲:(1)银耳目(2)木耳目:卷担菌属(3)隔担菌目:隔担耳属无隔担子菌亚纲:(1)外担菌目:外担菌属(2)座担菌目(3)花耳目(4)胶膜菌目(5)非褶菌目(6)磨菇目3、腹菌纲五、半知菌亚门真菌:1、丝孢纲:(1)丝孢目:梨孢属、粉孢属、尾孢属、弯孢属、青霉属、曲霉属、离蠕孢属、凹脐蠕孢属、凸脐蠕孢属、丛梗孢属、葡萄孢属、链格孢属、柱隔孢属、轮枝孢属、芽枝孢属、聚端孢属、黑星孢属(2)无孢目:丝核菌属、小核菌属(3)瘤座菌目:镰孢属(4)束梗孢目2、腔孢纲:(1)黑盘孢目:炭疽菌属、痂圆孢属、盘二孢属、柱盘孢属、拟盘多毛孢属(2)球壳孢目:叶点霉属、色二孢属、壳二孢属、壳球孢属、壳针孢属、壳囊孢属、茎点霉属、拟茎点霉属3、芽孢纲瘤座菌目:镰孢菌属、绿核菌属专业范本可能没有涵盖全面,最好找专业人士审核后使用,感谢您的下载!。

植物病原真菌

植物病原真菌
真菌的菌丝体为了适应某些特殊功能,产生一些特殊变态类型。
(2) 吸器 (Haustorium):
13
植物病原真菌
二、真菌的一般性状 3、菌丝的变态
(2) 附着胞(appressorium):
真菌孢子萌发形成的芽管或菌丝顶端的膨大部分,功能是牢固地附着在寄 主体表,其下方产生侵入钉穿透寄主植物的角质层和表层细胞壁。
作用是产生繁 殖体, 也可渡过不 良环境。有的子座 是由菌组织和寄主 组织结合形成的, 叫假子座。
22
植物病原真菌
二、真菌的一般性状 4、菌组织形成的特殊结构
(3) 根状菌索(Rhizomorph):
菌组织形成的绳 索状结构,外形似 植物根。作用是为 寄主吸收水分和矿 物质,渡过不良环 境, 还可以发展侵 入树木寄主。
基物中的物质。真菌的营养方式主要是吸收, 靠渗透作用(高渗透压)。
吸收时要分泌各种酶类, 其种类的不同决定其寄主范围,淀粉酶,纤维素酶等。
(2)寄生在寄主细胞内的真菌 菌丝的细胞壁 和寄主的原生质直接接触,主要通
过离子交换作用而吸收养分,通过渗透作用吸收水分。
(3)寄生在寄主细胞间的真菌(专性寄生菌) 从菌丝体上形成吸器,伸入寄主细胞内吸收养分 和水分。
19
植物病原真菌
二、真菌的一般性状 4、菌组织形成的特殊结构
(1)菌核 (Sclerotium):
是由许多菌丝交织而成, 颜色较深,质地较硬,如玉米 纹枯病菌的菌核、苹果白绢病 菌的菌核。菌核可分真菌核与 假菌核,前者完全由菌丝组成, 后者是菌丝与寄主组织掺杂在 一起组成。
20
植物病原真菌
二、真菌的一般性状 4、菌组织形成的特殊结构
二、真菌的一般性状 2、营养体的基本类型

第二章植物病害基础知识10(2)

第二章植物病害基础知识10(2)

A无隔菌丝 B有隔菌丝
1. 有隔菌丝
2. 无隔菌丝
有隔菌丝
有 隔 菌 丝
无隔菌丝
真菌的菌丝
真菌的菌丝
菌丝一般从孢子萌发而来,形成菌丝体,最后 再产生孢子。
孢子萌发产生菌丝
后期菌丝产生孢子
菌丝生长
菌丝的正常功能是摄取养分并不断生长发育。 依真菌的种类不同,菌丝在寄主体内的寄生 方式也不同: a) 生长在寄主细胞内的真菌,由菌丝直接从寄 主内吸收养分; b) 生长在寄主细胞间的真菌,则以菌丝体上产 生的特殊结构——吸器,伸入细胞内吸取养 分。
动物的病害。

有益真菌可被用来制药、生产食品和用于生防等。 寄生植物的真菌能引起植物病害,称植物病原真菌。
(一)真菌的一般性状
(一)真菌的一般性状
1.真菌的营养体
(1)菌丝体 典型的真菌营养体为 纤细分支的丝状体,单根的丝状体 称为菌丝,很多菌丝交织成团,称 菌丝体。低等真菌菌丝为无隔菌丝, 高等真菌菌丝为有隔菌丝。 真菌的菌丝体
3、子囊菌亚门
除酵母菌为单细胞外,其它子囊菌的营养体都是分 枝繁茂的有隔菌丝体;
无性繁殖在孢子梗上产生分生孢子。产生分生孢子 的子实体有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盘等。
有性繁殖产生子囊和子囊孢子,大多数子囊产生在 子囊果内,少数裸生。 子囊果:产生子囊和子囊孢子的结构体称子囊果; 根据其不同形态,子囊果分四种类型:闭囊壳、子囊 壳、子囊盘、子囊腔。
丝孢菌

分生孢子着生在分生孢子梗上, 有少部分不产生分生孢子,只 产生菌核。 丝孢菌中很多是重要的植物病 原菌。如稻梨孢菌引起的水稻 稻瘟病,丝核菌引起水稻纹枯

病及多种作物立枯病。
梨孢属
腔胞菌

植物病原真菌

植物病原真菌

小 麦 秆 锈 病 菌
麦角菌
外囊菌目 白粉菌
担子菌亚门
因本亚门真菌都产生 担子和担孢子而得名。 菌丝发达。腐生或寄 生于维管植物,也有 的与植物根共同生活 形成菌根。在潮湿的 土地上,常见有白色 的菌丝体,有时,菌 丝相互连结,形成菌 索。 冬孢子的类型 玉米瘤黑粉病
半知菌亚门
因在其成员的生活史中仅发现了无性阶段 而得名。它们为具简单隔膜(少数种具桶 孔隔膜)的分枝菌丝体,菌丝每个细胞中 常含多核。分生孢子梗单生、簇生或集结 成孢梗束,其内(外)合生或离生产孢细 胞,产孢细胞产生形形色色的分生孢子。 半知菌多腐生于陆地或水中。
锈菌的生活史
锈菌的典型生活史是5类孢子顺序发生,这叫长生型。 缺少1种、2种甚至3种孢子的,叫短生型。缺少夏孢子 的叫缺夏型。缺少春孢子的叫缺春型。短生型的冬孢 子有的有休眠期,有的一经成熟立即萌发,叫不休短生 型。还有一类锈菌只生形似春孢子的孢子,而其作用 又与冬孢子相同,萌发产生担子和担孢子,这叫内生 型。为害植物的叶 、茎和 果实。锈菌一般只引起局 部侵染,受害部位可因孢子积集而产生不同颜色的小 疱点或疱状、杯状、毛状物,有的还可在枝干上引起 肿瘤、粗皮、丛枝、曲枝等症状,或造成落叶、焦梢、 生长不良等。严重时孢子堆密集成片,植株因体内水 分大量蒸发而迅速枯死。 (分枝或不分 枝的丝状体。有些在菌丝内有隔膜,把菌丝 隔成多个细胞;不含叶绿体和叶绿素,多数 具细胞壁。有些真菌为单细胞,无细胞壁。 都为异养型,寄生(除少数外多为兼性寄生) 或腐生。真菌可穿入植物的角质层和表皮而 致病。真菌病是植物病害中最多的一类病害, 每种作物都有几种真菌病害,多的达几十种。
黑粉菌
黑粉菌不是专性寄生,但有生理专化现象,不同种类的 黑粉菌分别寄生于一定的寄主植物上,彼此不能交互侵 染。

植物病原真菌的鉴定方法

植物病原真菌的鉴定方法

植物病原真菌的鉴定方法植物病害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问题之一,而真菌是引起植物病害的主要病原体之一。

因此,准确鉴定植物病原真菌对于病害的防治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植物病原真菌鉴定方法。

1. 形态学鉴定法形态学鉴定法是最常用的植物病原真菌鉴定方法之一。

通过观察真菌的菌丝、分生孢子、子实体等形态特征,结合菌丝生长速度、色素产生等特征,可以初步判断真菌的种类。

这种方法简单直观,适用于广泛的真菌鉴定,但对于形态相近的真菌种类鉴定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2. 分子生物学鉴定法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分子生物学鉴定法逐渐成为植物病原真菌鉴定的重要手段。

常用的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包括PCR、DNA 条形码技术、扩增子测序等。

这些方法通过分析真菌的基因序列,可以准确鉴定真菌的种类,并进一步研究其亲缘关系和进化途径。

分子生物学鉴定法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和灵敏度,但需要一定的实验条件和设备。

3. 生理生化鉴定法生理生化鉴定法是通过观察真菌在特定生理和生化条件下的反应,来判断真菌的种类。

这种方法主要通过检测真菌的代谢产物、酶活性、生长特性等来鉴定真菌。

常用的生理生化鉴定方法包括碳源利用试验、酶谱分析、生长温度范围等。

生理生化鉴定法简单易行,不需要复杂的实验条件,但对于一些形态相似的真菌鉴定可能存在局限性。

4. 免疫学鉴定法免疫学鉴定法是利用真菌特异性抗原与抗体的反应,来鉴定真菌的种类。

常用的免疫学鉴定方法包括免疫荧光、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等。

这些方法通过检测真菌特异性抗原与抗体结合的反应,可以快速准确地鉴定真菌的种类。

免疫学鉴定法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灵敏度,但需要一定的实验条件和设备。

总结起来,植物病原真菌的鉴定方法有形态学鉴定法、分子生物学鉴定法、生理生化鉴定法和免疫学鉴定法等。

不同的鉴定方法各有优劣,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同时,多种鉴定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提高鉴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植物病害的防治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2第二章 真菌(鞭毛、接合菌)(1)-1

2第二章 真菌(鞭毛、接合菌)(1)-1

转主寄生:需2种寄主植物才能完成
生活史.
五、真菌的分类
植 物 界
动 物 界
原生生物界
菌 物 界
原核生物界
真菌分类的目的:
1. 根据国际上已经承认的一些分类系统,
给没一种真菌命名,以便相互交流有 关真菌方面的资料;
2. 尽可能地指出已知菌种之间的亲缘关
系。因为亲缘关系相近的种,其生物 学特性是相似的。
引起马铃薯癌肿病的内生集壶菌(Synchytrium
endobioticum)
此外还有芸薹油壶菌(Olpidium brassicae),是
高等植物根部的专性寄生菌,但影响不大,更重要 的是其游动孢子能传播病毒.
(二)引起植物病害的重要属
节壶菌属(Physoderma) 节壶菌属的特征是休眠孢子囊扁 球形,黄褐色,具有囊盖,萌发时释放出多个游动孢子。它 们都是高等植物的专性寄生菌,侵染寄主常引起病斑稍隆起, 但不引起寄主组织过度生长。引起玉米褐斑病的是玉蜀黍节 壶菌(P.maydis)。 发病区域?部位?
有这种分化,营养阶段的 整个营养体均转化为繁殖 体,即整体产果式。
(一)真菌的无性繁殖
1. 真菌的无性繁殖的概念
真菌不经过性结合和减数分裂, 而是
以断裂、裂埴、芽殖和原生质割裂的 方式进行繁殖产生新个体的繁殖方式 叫真菌的无性繁殖。 问题:无性孢子的类型和作用?
2. 真菌无性繁殖方式
断裂:产生粉孢子、节孢子。
一、根肿菌纲
特征: 1. 营养体为原质团,生活在寄主细胞内,整体 产果式繁殖。 2 . 无性繁殖方式为原生质割裂;产生有长短不 同两尾鞭的游动孢子; 3. 有性繁殖先产生合子,再由合子发育产生休 眠孢子囊(2N),因其只能释放出1个休 眠孢子,故又称休眠孢子。

植物病原真菌统计

植物病原真菌统计

21个植物病原真菌:水稻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玉米小斑病菌(Bipolarismaydis)玉米干腐病菌(Diplodia zeae)玉米弯孢弯霉叶斑病菌(Curvularia lunata) 魔芋基腐病菌(Fusarium solani)玉米茎腐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康乃馨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f sp.dianthi)烟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f sp.nicotianae )棉花红腐病菌(Fusarium moniliforme)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f sp. vasinfectum)小麦根腐病菌(Bipolaris sorokiniana)小麦雪腐病菌(Gerlachia nivalis)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 cerealis)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烟草立枯丝核病菌(Rhizoctonia solani)甘蔗黑腐病菌(Ceratocystis adiposum )苹果斑点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e.f sp. mali)烟草赤星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e)烟草疫霉病菌(Phytophthora parasitica)辣椒疫霉病菌(Phytophthora capsici)。

所有菌株均来自云南农业大学植物病理重点实验室。

李干腐病病菌Polvporus hirsutus灰霉病病菌Botrytiscinerea茄褐纹拟茎点霉Phomopsis vexans黑根霉Rhizopus nigricans马铃薯干腐病病菌Fusarium caerulem(Libert) Sacc.白菜黑斑病菌Alternaria brassicae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银杏叶枯病病菌Alternaria tenuis Ness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金银木假尾孢叶斑病菌Pseudocercospora lonicericola (Yamam.) Deighton桃褐腐病菌Monilinia fructicola棉花红点病病菌Fusarium monihforme 葡萄痂圆孢菌Sphaceloma ampelinum de Bary菜豆炭疽病病菌Colletotrichum lindemuthianum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ium巴西毛壳菌Chaetomium brasiliense枝孢芽枝菌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供试植物病原真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茄腐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半裸镰刀菌(Fusarium semitectum)燕麦镰刀菌(Fusarium avenaoeum)黄瓜猝倒病菌(Phthium aphanidermatum) 大豆猝死病菌(Fusarium virguliforme)大豆紫斑病菌(Cercospora kikuchii)大豆灰斑病菌(Cercospora sojina)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番茄叶霉病(Fulviafulva)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玉米大斑病菌(Exserohilum turcicum)玉米小斑病菌(Bipolar is maydis)烟草赤星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大豆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由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作物生理生态实验室保存。

植物病原真菌(子囊菌)

植物病原真菌(子囊菌)
有性繁殖
植物病原真菌的有性繁殖是通过产生 子囊和子囊孢子的方式进行的。子囊 孢子可以在植物间传播,并感染新的 寄主植物。
03
植物病原真菌(子囊菌)的致病机理
侵染过程
接触寄主
病原真菌通过气孔、皮孔、伤 口等途径与寄主植物接触。
粘附与侵入
病原真菌产生粘附因子,粘附寄 主表面,并形成侵入结构,如菌 丝和吸器,侵入寄主细胞。
快速防御反应
寄主植物在受到病原真菌侵染时,能够迅速发生防御反应,如产生过 敏性坏死反应,阻止病原真菌的进一步扩展。
适应性
寄主植物通过适应性进化,能够提高对不同病原真菌的抗病性。
04
植物病原真菌(子囊菌)的传播途径与
流行规律
传播途径
空气传播
子囊菌的孢子可随空气 流动传播,感染健康的
植物。
雨水传播
孢子可附着在雨滴上, 通过雨水降落传播到其
生活史
无性繁殖阶段
植物病原真菌在无性繁殖阶段会 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这些孢子 可以随风、水流或昆虫传播,感 染新的植物。
有性繁殖阶段
在有性繁殖阶段,植物病原真菌 会产生子囊和子囊孢子,这些孢 子可以在植物间传播,并感染新 的寄主植物。
繁殖方式
无性繁殖
植物病原真菌的无性繁殖是通过产生 分生孢子的方式进行的。分生孢子可 以在空气中传播,也可以通过水流或 昆虫传播。
激素
病原真菌产生激素,影响寄主 植物的激素平衡,导致植物生
长异常。
寄生结构
病原真菌形成侵入结构和菌丝 体,侵入寄主细胞并吸收营养

寄主植物的抗病性
抗病基因
寄主植物体内存在抗病基因,能够识别病原真菌的致病因子,并启动 抗病反应。
生理生化反应

植物病原物的类型有哪些

植物病原物的类型有哪些

植物病原物的类型有哪些植物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植物也会受到各种病原物的侵害。

病原物是指引起植物疾病的微生物、真菌、细菌、病毒、线虫等。

不同类型的病原物会引起不同类型的疾病,对植物生长和发育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植物病原物类型:真菌真菌是造成植物疾病的最主要的病原物之一。

真菌可以通过孢子、分生孢子等方式扩散,侵入植物的叶子、茎、果实等组织,引起植物的腐烂、枯死、生长迟缓等症状。

常见的真菌性病害包括白粉病、黑霉病、灰霉病等。

细菌细菌是另一类常见的植物病原物。

细菌主要通过伤口、气孔等途径侵入植物组织,引起植物组织坏死、溃疡等症状。

常见的细菌性病害包括溃疡病、疮痂病等。

病毒病毒是一种微小的病原体,它依赖于寄主细胞进行繁殖。

病毒通过昆虫传播、接种、接种器、刀具、接种施肥机、污染种子等方式侵入植物,导致叶片变形、叶片失色、疮痂病等症状。

常见的病毒性病害有花叶病毒病、斑驳花叶病毒病等。

线虫线虫是一种微小的线形动物,它通过土壤或昆虫传播侵入植物根系,破坏植物的根部组织,导致植物生长发育受阻、死亡等现象。

常见的线虫性病害有根结线虫病、根结线虫病等。

真菌类病原物真菌类病原物是植物病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植物疾病中占有重要地位。

真菌类病原物包括霉菌、毛霉菌、子囊菌等,它们对植物的危害程度不同,引起的病害也各有不同。

总的来说,植物病原物的类型多种多样,每种类型的病原物都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因此,在种植和管理植物过程中,及时识别和控制不同类型的病原物对于减少疾病发生、提高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希望通过上述介绍,能够增加大家对植物病害的了解,有效预防和控制植物疾病的发生,保障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第三章 传染性植物病害的病原(真菌)

第三章 传染性植物病害的病原(真菌)

图2-3 真菌吸器的类型
三、真菌的营养体



4.营养体变态结构 有的真菌在不良的条件下,菌丝可以形成特殊 的变态结构,由菌丝交织而成,其作用:渡过 不良的环境条件,进行繁殖和传播。如: 菌核:由菌丝形成的一种休眠体,形似鼠便状, 形状、大小不一,有丰富的养分。 子座:由菌丝和部分植物组织形成的垫状结构。 菌索:菌丝体平行组织而成,形似绳索状。
四、子囊菌亚门真菌及所致病害特点
2.分类 本目只有一个科,即白粉菌科Erysiphaceae) 重要属有 (1)布氏白粉菌属: (2)单丝壳属:瓜类白粉病,凤仙花 (3)叉丝单囊壳属:海棠、李 (4)白粉菌属:禾谷类白粉病 (5)叉丝壳属:板栗 (6)钩丝壳属: 桑白粉病 (7)球针壳属:木瓜、梧桐
2.真菌分类系统的演变和比较

三纲一类的系统 藻状菌纲 子囊菌纲 担子菌纲 半知菌类
Ainsworth 的系统 真菌(菌物)界 粘菌门 真菌门

鞭毛菌亚门 接合菌亚门 子囊菌亚门 担子菌亚门 半知菌亚门 各亚门的主要特征比较如下表:
类别
营养体
原质团或 无隔膜菌 丝 没有隔膜 菌丝
无性生殖
四.真菌的繁殖体

1.无性繁殖与无性孢子类型 是不经过性细胞的结合而产生新个体的繁殖方 式。无性繁殖主要在作用生长季节进行,产生的 孢子传播迅速,主要作用是在田间蔓延。因为产 生的孢子数量大、繁殖快、扩散广。 (1)游动孢子:鞭毛菌的无性孢子。形成于菌丝 或孢子囊梗顶端膨大的孢子囊内,游动孢子无细 胞壁,有1~2根鞭毛,能游动,有尾鞭和茸鞭之 分。 (2)孢囊孢子:是接合菌的无性孢。形成和游动 孢子相似,有细胞壁,无鞭毛,孢子囊膨大为球 形,孢囊孢子数量大,随风飞散。

植物病原真菌对作物生长的影响与防护研究

植物病原真菌对作物生长的影响与防护研究

植物病原真菌对作物生长的影响与防护研究作为农业生产的主体,农作物在整个农业生产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而农作物的生长是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的,其中病害是对作物生长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

而作物病害的主要来源就是病原真菌。

因此,在农业生产中,防治病害就显得非常重要。

本文就从植物病原真菌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和防护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植物病原真菌对作物生长的影响植物病原真菌是一类寄生于植物体内或外,并能引起植物生理代谢、形态结构,以及产量等方面的障碍,最终导致植株生长凋零、失活以及其它各种病害的真菌。

真菌通过污染种子、土壤和空气等途径,侵入植物体内,从而对作物生长产生了诸多不良影响。

首先,植物病原真菌对作物的生长速度和存活率造成了极大损害。

真菌通过寄生于植物体内或外部分,从而破坏植物的营养吸收系统,阻碍了植物对养分和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真菌还会通过分解植物细胞壁的木质素和半纤维素成分,进一步损害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难以正常进行呼吸、光合作用等生命过程。

这些因素综合参与,极大地影响了植物的生长速度,降低作物的产量。

其次,植物病原真菌还能影响作物对环境的适应性能力。

环境的变化是生态系统中的正常现象。

如果植物在环境变化中能保持较高的叶面积指数和光合速率,则可更好地应对环境变化。

但是,一旦植物受到病原真菌的侵害,植物的叶面积器和光合速率都会被影响,降低了植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导致植物对干旱和贫瘠土壤等极端条件的适应性能力降低。

最后,植物病原真菌还能对作物产生质量和安全问题。

真菌在向植物体内寄生,会释放一些毒素和代谢产物,其中部分会在作物内残留,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此外,一些病原真菌也会导致作物产量下降,并且增加了品种杂交的难度,影响了农作物的种植质量。

二、防护研究从体系上解决植物病害的问题,即是从统筹到细节全方位控制病害的发生、发展和扩散。

目前,对于植物病原真菌的防护工作主要分为预防和治疗两个方面。

首先,预防病害是防治的基础。

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离原理

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离原理

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离原理
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离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采样:选择受感染的植物部位,如叶片、茎、果实等,并避免采样过程中的污染。

2. 表面消毒:使用消毒剂如70%酒精或10%次氯酸钠溶液,对样品进行表面消毒,以杀灭植物表面的细菌和真菌。

3. 组织处理:将消毒后的植物组织切碎或切割成小块,以增加真菌的释放。

4. 培养基接种:将处理后的植物组织均匀地分散于含有适宜营养物质和抑菌剂的培养基上,如琼脂培养基。

5. 培养条件:将接种好的培养基置于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有利于真菌的生长。

6. 观察和分离:观察培养皿上是否有真菌生长,如果有,则进行分离,通常通过挑取单个真菌菌丝并转移到新的培养基上进行单菌种的培养。

7. 鉴定和纯化:通过对分离得到的真菌进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研究以及分子生物学分析等方法,鉴定其属种和病原性,并进行纯化培养。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将植物病原真菌从植物组织中分离出来,并得到纯化的菌种,为进一步研究真菌的生物学特性和病害防治提供了基础。

植物病原真菌

植物病原真菌

第二章植物病原真菌[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第一节真菌概述1. 什么是真菌?大多数真菌的个体很小,通常需要在显微镜下才能看清楚。

真菌在自然界的分布极广,种类很多,已描述的约10万个种,在淡水、海水、土壤以及地面的各种物体上都有真菌存在。

真菌的主要特征有:(1)为真核生物,有固定的细胞核;(2)营养体简单,大多为菌丝体,细胞壁主要成分为几丁质,有的为纤维素,少数真菌的营养体是不具细胞壁的原质团;(3)营养方式为异养型,没有叶绿素或其它可进行光合作用的色素,需要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4)典型的繁殖方式是产生各种类型的孢子。

真菌营养方式有腐生、共生和寄生的三种。

大多数真菌是腐生的,生活在死的有机体上。

寄生的真菌,主要寄生在植物上,植物病原真菌指的就是那些可以寄生植物并引起植物病害的真菌,已记载有8000种以上。

植物病害中,由真菌引起的病害数量最多,是第一大植物病原物。

作物上常见的黑粉病、锈病、白粉病和霜霉病等,都是由真菌引起的。

2. 真菌的营养体的主要类型、结构与功能。

大多数真菌的营养体是丝状体。

真菌丝状营养体上的单根细丝称作菌丝(hypha),组成真菌菌体的一团菌丝称作菌丝体(mycelium)。

菌丝呈管状,有固定的细胞壁,大多无色透明。

不同的真菌苗丝粗细差异很大,多数直径在5~6μm之间。

大多数真菌的菌丝有横隔膜,将菌丝隔成许多长圆筒形的小细胞,这种有隔膜的菌丝称作有隔菌丝,如高等真菌的菌丝。

有隔菌丝的隔膜上有孔洞,细胞内的细胞质和细胞核可以通过隔膜的孔洞进入相邻的细胞。

有些真菌的菌丝无横隔膜,称作无隔菌丝,如低等真菌的菌丝,整个菌丝体为一无隔多核的细胞。

3. 真菌无性繁殖、有性生殖的主要方式或过程,以及所产生的常见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类型。

植物病原真菌的无性繁殖和有性生殖在植物病害发生中所起的主要作用。

真菌的繁殖分为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两种方式。

无性繁殖是指真菌不经过核配和减数分裂,营养体直接以断裂、裂殖、芽殖和割裂的方式产生后代新个体。

植物病理学 植物病原真菌

植物病理学 植物病原真菌
❖ 单主寄生(autoecism);多数植物病原真菌在一 种寄主上就可以完成生活史,这种现象称为单 主寄生。
❖ 转主寄生(heteroecism):有些真菌需要在两种 不同的寄主植物上才能完成生活史,这种现象 称为转主寄生。
四、真菌的分类
1、生物八界系统与广义真菌的分布:
2、真菌的主要分类单元
界(Kingdom)、门(Phylum)、纲(Class)、目(Order)、 科(Family)、属(Genus)、种(Species)。
二、卵菌门(Oomycota)
❖ 特征: 1. 营养体是很发达的、没有隔膜的菌丝体,少数 低等的是多核的有细胞壁的单细胞。细胞壁为纤 维素。它的营养体是二倍体。 2. 无性繁殖形成游动孢子囊,其中产生多个双鞭 毛的游动孢子。 3. 有性生殖产生卵孢子。
有性孢子
卵菌纲的分类
❖ 卵菌门引起植物病害的有卵菌纲4个目。
色菌界:卵菌门
真菌界
1、壶菌门 2、接合菌门 3、子囊菌门 4、担子菌门 5、无性菌类
一、根肿菌门
❖ 寄主细胞内专性寄生菌,多数寄生高等植物的根或茎组织, 常引起细胞膨大和组织增生。
特征
1. 营养体为原质团,生活在寄主细胞内; 2. 无性繁殖产生长短不同的两尾鞭的游动孢子; 3. 有性繁殖产生合子,合子萌发产生原生质团。
真菌菌丝体的变态
菌环
菌网
附着胞 吸器
疏松组织
疏松组织
❖真菌的菌丝组织体主要有:
菌核(sclerotium):抵抗不良环境,可萌发; 子座(stroma):形成产生孢子的机构,抵抗不良环境; 菌索(rhizomorph):与植物的根相似,抵抗不良环境,在 基质上蔓延。
❖真菌的厚垣孢子(chlamydospore):真菌菌丝或

植物病原真菌

植物病原真菌

菌丝的组织体:解剖结构
拟薄壁组织 疏丝组织
菌组织结构
①子座: 是由疏丝组织和拟薄壁组织的一个垫
状营养结构。 子座的作用:
a.在子座上,常可形成子实体(即产生 孢子的机构); b.渡过不良环境。 有的子座是由菌组织和寄主组织结合形 成的,称为假子座。
菌丝的组织体
子座:由菌丝集结 而成的、在其内部 或外部形成繁殖细 胞的褥座
真菌的有性繁殖包括: 质配、核配和减数分裂三个阶段。

(1)质配:
是指两个性细胞或性器官 带着细胞核的原生质进行融合 (配合)。
质配的方式:
①两个游动配子交配 ②两个配子囊交配 ③性孢子与雌器配合(精孢结合)
(授精作用) ④体细胞配合
质配后,细胞中出现了成对 的细胞核称作双核,每个细胞核 的染色体数是“N(单倍体)”
状菌丝,伸入基质中吸收养分并 支持上部的菌丝,这种根状菌丝 叫假根。
3.菌丝的变态:
(3)菌环:某些捕食线虫的真菌常常在 菌丝体上生出环状菌丝,借以捕捉线虫, 这叫菌环。
(4)菌丝网:有的真菌生出网状菌丝, 当它遇到线虫时借分泌的粘性物质将线 虫粘住,线虫便挣扎蠕动终于钻入网中 被捕,这个网叫菌丝网。
菌丝变态
附着胞
4.菌丝体的组织体及菌组织结构
菌组织有两种: 疏丝组织:(原密丝组织): 许多菌丝体平行排列或纠结在一起的比较疏
松的菌组织叫疏丝组织。 疏丝组织中可以见到菌丝体的长形细胞,而
且用机械方法可以将它们分开。 拟薄壁组织: 由大至等径的圆形、椭圆形或多角形的细胞
组成,排列紧密很象高等植物的薄壁组织, 而称作拟薄壁组织,组织中的细胞一般是不 易分开的,用碱溶液煮才能使它们分开。

植物病原真菌真菌学概论

植物病原真菌真菌学概论

植物病原真菌真菌学概论首先,植物病原真菌是一类大型单细胞或多细胞的真菌,它们通常以孢子的形式传播。

孢子包括分生孢子和性孢子两种类型。

分生孢子通过空气和水传播,传染性强,主要用于传播和感染主机植物。

而性孢子是用于真菌的有性繁殖,通常只在特定的环境下形成,并用于适应性和遗传多样性。

对于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类,通常使用形态学、生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多种方法。

形态学研究主要关注真菌的形态特征,如菌丝形态、色素特征和产孢器官等。

生态学研究主要通过观察生活史和寄生方式等来分类。

而分子生物学技术则通过分析真菌的遗传物质(如DNA或RNA)序列来辅助分类。

对于植物病原真菌的病原性机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侵染。

真菌通过侵染植物表面并穿透树皮、叶片或根部等,进入植物的内部组织。

其次是寄生。

真菌寄生在植物组织中,并通过营养吸收植物的养分来维持其生长和繁殖。

此外,真菌还可以产生毒素,引起植物组织的病变和死亡。

最后,真菌繁殖产生大量的孢子,通过空气或水传播到其他植物上,从而引起新的传染。

植物病原真菌的防治主要包括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遗传防治等。

生物防治是利用其他生物(如寄生性真菌、细菌或捕食性昆虫等)来控制病原真菌的生长和繁殖。

化学防治是利用杀菌剂等化学物质来抑制病原真菌的生长和繁殖。

遗传防治则是通过育种或基因工程等手段,培育出对病害具有抗性的植物品种。

总之,植物病原真菌是引起植物疾病的重要病原体,对农业和园艺等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

研究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类、病原性机制和防治方法等,对于保护植物健康和提高农作物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控制植物病原真菌,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真菌的细胞结构
(1)细胞壁 (2)细胞质膜 (3)细胞质(包括各种细胞器) (4)细胞核
4.菌丝的变态
(1)吸器(haustorium) (2)假根(rhizoid) (3)附着枝(hypophode) (4)附着胞(appressorium) (5)菌环或菌套(constricting ring) (6)菌网(networks loops)
3.有性孢子类型
(1)休眠孢子囊(resting sporangium) (2)卵孢子(oospore) (3)接合孢子(zygospore) (4)子囊孢子(ascospore) (5)担孢子(basidiospore)
4.真菌的性分化及亲和性 (1)同宗配合(homothallism) (2)异宗配合(heterothallism)
二、根肿菌纲(Plasmodiophoromycetes) 1.形态特征 2.分类 只有1个目---根肿菌目 (Plasmodiophorales)、一个科---根肿菌 科(Plasmodiophoraceae) 3.重要属、种
根肿菌属(Plasmodiophora)和芸薹根肿菌 (Plasmodiophora brasicae):引起十字花科根 肿病
四、卵菌纲(Oomycetes)
(一) 特征和特性 1.习性:水生→两栖→陆生; 腐生→兼寄生→专性寄生 2.营养体:无隔菌丝体 3.无性生殖:双鞭毛孢子 4.有性生殖:卵孢子;藏卵器,雄器 5.细胞壁:含有纤维素
(二)分类
1.主要依据 (1)菌体形态 (2)卵球数目 (3)游动孢子类型 (4)生活习性 2.本纲分为4个目,其中与植物病害有 关的有2个目:水霉目(Saprolegniales) 和霜霉目(Peronosporales)
(1)主要特征 ① 同步形成孢子囊,与霜霉科相同; ② 有性器官及不明显的卵周质,在人 工培养基可生长,以与腐霉科相近; ③ 孢囊梗多级有限生长,不同于腐霉 科和霜霉科。
(2)重要属、种 本科只有一个属,即霜疫霉 属(Peronophthora),下含一个 种,即荔枝霜疫霉(P. litchii), 为害荔枝花序和果实引起霜霉病, 造成花腐和果腐,在荔枝产区造 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六、真菌的子实体及产果方式
(一)什么叫子实体(fruitbody)?
(二)产果方式 1.整体产果式(holocarpic) 2.分体产果式(eucarpic)
七、真菌的准性生殖(parasexuality)
1.准性生殖的定义 2.准性生殖的过程 (1)异核体的形成 异核现象产生的原因 ① 突变 ② 菌丝融合 (2)杂合二倍体的形成 (3)有丝分裂交换与单倍体化
(三)水霉目(Saprolegniales)
1.主要特征 (1)藏卵器内含有1至多个卵球 (卵孢子) (2)孢子囊有层出现象(proliferation) (3)游动孢子(双鞭毛)有两游现象 (diplanetism)
2.分类 本目分4个科,最重要的是水霉 科(Saprolegniaceae)
3.重要属、种 (1)水霉属(Saprolegnia)和寄 生水霉(S. parasitica):引起鱼类 水霉病 (2)绵霉属(Achlya)和稻绵霉 (A. oryzae):引起水稻烂秧病
1.有性生殖过程 (1)质配(plasmogamy) (2)核配(karyogamy) (3)减数分裂(miosis)
2.质配方式
(1)游动配子配合(planogametic copulation) 如低等鞭毛菌 (2)配子囊接触(交配)(gametangial contact) 如鞭毛菌(卵菌)和子囊菌 (3)配子囊配合(gametangial copulation) 如接合菌 (4)授精作用(spermatization) 如有些子囊菌和锈菌 (5)体细胞配合(somatogamy) 很多高等真菌
3.腐霉科(Pythiaceae)
(1)主要特征 (2)重要属、种 ① 腐霉属(Pythium) 和瓜果腐霉(P. aphanidermatum) 病例:西葫芦绵腐病 ② 疫霉属(Phytophthora) 和致病疫霉(P. infestans) 病例:马铃薯晚疫病
4.霜疫霉科(Peronophthoraceae)
(1)真核生物 (2)营养方式为异养型 (3)营养体大多数为菌丝体 (4)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几丁质, 有的是纤维素 (5)典型的繁殖方式是产生孢子
二、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1.有益方面 (1)农林业 ① 土壤肥力的积累 ② 菌根真菌 ③ 作为生物防治因子(防治病、 虫、杂草) ④ 食用菌等
(2)工业 ① 酿洒 ② 食品 ③ 酶工业 (3)医药 ① 抗生素 ② 名贵中药材(如虫草、茯苓等) (4)遗传工程材料
3.有性孢子类型
(1)休眠孢子囊(resting sporangium) (2)卵孢子(oospore) (3)接合孢子(zygospore) (4)子囊孢子(ascospore) (5)担孢子(basidiospore)
4.真菌的性分化及亲和性 (1)同宗配合(homothallism) (2)异宗配合(heterothallism)
2.质配方式
(1)游动配子配合(planogametic copulation) 如低等鞭毛菌 (2)配子囊接触(交配)(gametangial contact) 如鞭毛菌(卵菌)和子囊菌 (3)配子囊配合(gametangial copulation) 如接合菌 (4)授精作用(spermatization) 如有些子囊菌和锈菌 (5)体细胞配合(somatogamy) 很多高等真菌
三、壶菌纲(Chytridiomycetes)
1.营养体 (1)单细胞(有些有假根) (2)无隔菌丝 2.无性繁殖 (1)形成游动孢子囊(有或无盖) (2)游动孢子后生单尾鞭 3.有性生殖:产生休眠孢子囊 4. 重要属、种 节壶菌属(Physoderma) 玉蜀黍节壶菌(P. maydis):玉米褐斑病
5.菌组织 (1)疏丝组织(prosenchyma) (2)拟薄壁组织(pseudoparenchyma) 有些真菌的菌组织可以形成菌核、 子座和菌索等结构: (1)菌核(sclerotium) (2)子座(stroma) (3)菌索(rhizomorph)
四、真菌的无性繁殖(asexual reproduction)
真菌(菌物)
原生动物界:粘菌、根肿菌
真菌界:其它真菌
2.真菌分类系统的演变和比较
(1)三纲一类的系统 ① 藻状菌纲 ② 子囊菌纲
③ 担子菌纲 ④ 半知菌类
(2)Ainsworth 的系统 真菌(菌物)界包括粘菌门和真菌门,而真 菌门包括5个亚门 ① 鞭毛菌亚门 ④ 担子菌亚门 ② 接合菌亚门 ⑤ 半知菌亚门 ③ 子囊菌亚门
普通植物病理学
(第二章)
《普通植物病理学》
第二章 植物病原真菌
第一节 真菌的一般性状和分类 第二节 鞭毛菌亚门真菌 第三节 接合菌亚门真菌 第四节 子囊菌亚门真菌 第五节 担子菌亚门真菌 第六节 半知菌亚门真菌
第一节 真菌的一般性状和分类
一、真菌的概念
1.什么叫真菌(fungus; pl. fungi) 2.真菌的主要特征
(四)霜霉目(Peronosporales) 1.主要特征 (1)每个藏卵器中只形成一个 卵孢子 (2)游动孢子无两游现象 (3)孢子囊呈菌丝状或呈洋梨 形、球形、卵圆形等
2.分类
主要根据孢囊梗和孢子囊的形态特 征,尤其是孢囊梗的特征来分类,分为 4科: (1)腐霉科(Pythiaceae) (2)霜疫霉科(Peronophthoraceae) (3)霜霉科(Peronosporaceae) (4)白锈科(Albuginaceae)
真菌5个亚门的主要特征
亚 门 营 养 体 无 性 繁 殖
游动孢子
有性生殖
休眠孢子囊 或卵孢子 接合孢子
鞭毛菌
原质团或没有隔 膜的菌丝体 菌丝体,典型的 没有隔膜 有隔膜的菌丝体, 少数是单细胞 有隔膜的菌丝体 有隔膜的菌丝体 或单细胞
接合菌
孢囊孢子
子囊菌
分生孢子等
子囊孢子
担子菌 半知菌
不发达 分生孢子等
(1)原质团→单细胞→单细胞具假根→无隔菌丝体 (2)整体产果式或分体产果式
3.无性繁殖 (1)产生游动孢子囊和游动孢子 (2)鞭毛类型:茸鞭、尾鞭 (3)鞭毛结构:“9+2”型 4.有性生殖 (1)休眠孢子囊 (2)卵孢子 5.分类 (1)根肿菌纲 (Plasmodiophoromycetes) (2)壶菌纲 (Chytridiomycetes) (3)丝壶菌纲 (Hyphochytridiomycetes) (4)卵菌纲 (Oomycetes)
4.真菌的命名
双名法:属名 + 种名 + 命名人 如Puccinia graminis Pers.
第二节 鞭毛菌亚门真菌(Mastigomycotina)
一、概述
1.生活习性和寄性性 (1)水生→两栖→陆生 (2)腐生→兼性寄生→专性寄生 (3)引起植物病害类型:根肿病、猝倒病、 疫病、霜霉病 2.营养体
八、真菌的生活史(life cycle)
1.生活史的定义 2.生活史的阶段(型) (1)无性阶段(无性态anamorph) (2)有性阶段(有性态teleomorph)
3.生活史的类型 (1)无性型 (2)单倍体型 (3)单倍体-双核体型 (4)单倍体-二倍体型 (5)二倍体型
九、真菌的分类与命名
1.无性繁殖方式 (1)断裂 (2)裂殖 (3)芽殖 (4)(原生质)割裂 2.无性孢子类型 (1)游动孢子(zoospore) (2)孢囊孢子(sporangcospore) (3)分生孢子(conidium) (4)厚垣孢子(chlamydospore)
五、真菌的有性生殖 (sexual reproduc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