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植物病原真菌分类检索表
植物病原真菌分类

植物病原真菌分类一、植物病原真菌植物病原真菌分类主要以有性繁殖和有性孢子的形状为主要依据,主要分类如下:(一)鞭毛菌亚门有性生殖产生卵孢子,绝大多数生于水中或土壤中,只有高等的鞭毛菌是陆生的1、根肿菌属和粉痂菌属2、绵霉属、腐霉属和疫霉属3、霜霉菌类(二)结合菌亚门绝大多数为腐生菌,少数为寄生菌。
全部陆生。
主要有根霉属薯类、水果软腐病,瓜果软腐均有此类病原菌引起(三)子囊菌亚门1、闭囊壳菌类白粉菌属白粉病2、囊壳菌类长喙壳属甘薯黑斑病顶囊壳属小麦赤霉病黑腐皮壳属苹果树腐烂病3、囊座菌类黑星菌属苹果、梨黑星病格孢腔菌属无性阶段为链格孢属,主要为害番茄、大蒜、苹果等,造成果实腐烂、叶片枯死,如大蒜叶枯病盘菌属菌核病、桃树褐腐病(四)担子菌亚门1、黑粉菌大部分寄生在禾本科植物上黑粉菌属小麦散黑穗病玉米黑粉病轴黑粉菌属高粱丝黑穗病腥黑粉菌属小麦光黑穗病、矮腥黑穗病2、锈菌单孢锈属菜豆、谷子锈病柄锈菌属小麦条锈病(五)半知菌亚门全部陆生,引起病害多表现为局部性坏死,常见症状有:种实霉烂、叶片斑点、炭疽和疮痂、枝干溃疡、根部腐烂及植株萎蔫等。
1、丛梗孢菌棉花枯萎病粉孢属、轮枝孢属、葡萄孢属、尾孢属、长蠕孢属、链格孢属、链孢霉属等2、黑盘孢菌炭疽病毛盘孢属高粱、瓜类、葡萄炭疽病圆盘孢属苹果、辣椒炭疽病3、球壳孢菌多寄生于叶片上,也可侵染茎秆、枝条和果实,引起叶斑、溃疡、弗兰等症状叶点霉属苹果灰斑病棉花褐斑病茎点霉属甜菜蛇眼病石刁柏茎枯病甘蓝黑胫病壳针孢属芹菜斑枯病小麦叶枯病壳囊孢属4、无孢菌类丝核菌属立枯病小菌核属主要侵染植物地下部分,引起根腐病。
葱小菌核病、花生白绢病。
最新植物病源真菌种类

植物病源真菌种类一、鞭毛菌亚门真菌1、卵菌纲:(1)霜霉目:霜霉科:霜霉属、假霜霉属、单轴霉属、指梗霉属、盘梗霉属腐霉科:腐霉属、疫霉属、指疫霉属白锈科:白锈属霜疫霉科:霜疫霉属(2)水霉属、水霉属、绵霉属(3)水节霉目(4)链壶菌目2、根肿菌纲:根肿菌目:根肿菌属3、壶菌纲:(1)壶菌目:节壶菌属(2)肋壶菌目(3)芽枝菌目(4)单毛菌目4、丝壶菌纲二、接合菌亚门真菌:1、接合菌纲:(1)毛霉目:毛霉属、根霉属、笄霉属、梨头霉属(2)虫霉目(3)捕虫霉目2、毛菌纲三、子囊菌亚门真菌:1、半子囊菌纲:(1)外囊菌目:外囊菌属(2)内孢霉目(3)原囊菌目2、不整囊菌纲:散囊菌目:青霉属、曲霉属3、核菌纲:(1)白粉菌目:白粉菌属、布氏白粉菌属、单丝壳属、叉丝壳属、钩丝壳属、球针壳属、叉丝单囊壳属(2)球壳目:长喙壳属、小丛壳属、顶囊壳属、日规壳属、黑痣菌属、间座壳属、赤霉属、麦角菌属、黑腐皮壳属、隐球丛赤壳属(3)小煤炱目:小煤炱属(4)冠囊菌目4、腔菌纲:(1)多腔菌目:多腔菌属、痂囊腔菌属(2)座囊菌目:球座菌属、球腔菌属、亚球壳属(3)格孢腔目:黑星菌属、格孢腔菌属、核腔菌属、旋孢腔菌属5、盘菌纲:(1)星裂菌目:斑痣盘菌属、散斑壳属(2)揉膜菌目:核盘菌属、链核盘菌属(3)梭绒盘菌目(4)瘿果盘菌目(5)块菌目(6)盘菌目(7)厚顶盘菌目6、虫囊菌纲四、担子菌亚门真菌:1、冬孢菌纲:(1)锈菌目:柄锈菌属、胶锈菌属、层锈菌属、栅锈菌属、疣双胞锈菌属、单胞锈菌属、多胞锈菌属(2)黑粉菌目:黑粉菌属、轴黑粉菌属、条黑粉菌属、叶黑粉菌属、腥黑粉菌属、尾孢黑粉菌属、实球黑粉菌属2、层菌纲:有隔担子菌亚纲:(1)银耳目(2)木耳目:卷担菌属(3)隔担菌目:隔担耳属无隔担子菌亚纲:(1)外担菌目:外担菌属(2)座担菌目(3)花耳目(4)胶膜菌目(5)非褶菌目(6)磨菇目3、腹菌纲五、半知菌亚门真菌:1、丝孢纲:(1)丝孢目:梨孢属、粉孢属、尾孢属、弯孢属、青霉属、曲霉属、离蠕孢属、凹脐蠕孢属、凸脐蠕孢属、丛梗孢属、葡萄孢属、链格孢属、柱隔孢属、轮枝孢属、芽枝孢属、聚端孢属、黑星孢属(2)无孢目:丝核菌属、小核菌属(3)瘤座菌目:镰孢属(4)束梗孢目2、腔孢纲:(1)黑盘孢目:炭疽菌属、痂圆孢属、盘二孢属、柱盘孢属、拟盘多毛孢属(2)球壳孢目:叶点霉属、色二孢属、壳二孢属、壳球孢属、壳针孢属、壳囊孢属、茎点霉属、拟茎点霉属3、芽孢纲瘤座菌目:镰孢菌属、绿核菌属。
重要植物病原真菌分类检索表

重要植物病原真菌分类检索表鞭毛菌亚门真菌1.根肿菌纲(Plasmodiophoromycetes)→根肿菌属(Plasmodiophora)→芸薹根肿菌(Plasmodiophora brasicae):引起十字花科根肿病2.壶菌纲(Chytridiomycetes)→节壶菌属(Physoderma)→玉蜀黍节壶菌(P. maydis):玉米褐斑病3.丝壶菌纲(Hyphochytridiomycetes) 无4.卵菌纲(Oomycetes)4.1水霉目(Saprolegniales)a1水霉属(Saprolegnia)→寄生水霉(S. parasitica):引起鱼类水霉病a2绵霉属(Achlya)→稻绵霉(A. oryzae):引起水稻烂秧病4.2霜霉目(Peronosporales)4.2.1腐霉科(Pythiaceae)a1腐霉属(Pythium)→瓜果腐霉(P. aphanidermatum):西葫芦绵腐病a2疫霉属(Phytophthora)→致病疫霉(P. infestans):马铃薯晚疫病4.2.2霜疫霉科(Peronophthoraceae)→霜疫霉属(Peronophthora)→荔枝霜疫霉(P. litchii),为害荔枝花序和果实引起霜霉病。
4.2.3霜霉科(Peronosporaceae)a1霜霉属(Peronospora) →寄生霜霉(Peronospora parasitica)十字花科植物霜霉病a2假霜霉属(Pseudoperonospora)a3单轴霉属(Plasmopara)a4盘梗霉属(Bremia)a5指梗霉属(Sclerospora) →禾(谷生)指梗霉(S. graminicola)谷子白发病4.2.4白锈科(Albuginaceae)→白锈属(Albugo)→白锈菌(A. candida)十字花科、旋花科等植物白锈病。
接合菌亚门真菌a1根霉属(Rhizopus)→匍枝根霉(R.stolonifer)特征:有匍匐丝和假根,孢子囊与假根对生;病例:甘薯软腐病a2毛霉属(Mucor)→特征:不形成匍匐丝和假根,孢子囊直立,不分枝或有分枝;病例:果实或贮藏器官的腐烂。
植物分类检索表-详细编排(20200930072321)

ceae
三十四、2.花具假花被;胚珠珠被顶端伸长成细长的珠被管。
三十五、11.叶退化成膜质;球花短缩,具交互对生或轮生的苞片麻黄科Ephedr
aceae
三十六、11.叶革质或半革质;球花伸长成细长穗状,具多轮环状总苞买麻藤科Gnet
aceae
七十、29.
合生心皮子房。
七十一、30.
果头为3个(稀可2 4个)离果所成的朔果
大戟科Euphorbi
aceae
七十二、30.
果实为其它情形。
七十三、31.
雌雄同株
七十四、32.
子房2室;朔果
金缕梅科Hamamelid
aceae
七十五、32.
子房1室;坚果或核果
榆科Ulm
aceae
七十六、31.
88.
胚珠常为弯生;全缘单叶。
90.
直立草本; 叶互生
商陆科Phytolaccaceae
90.
平卧草本;叶对生或近轮生
.番杏科Aizoaceae(针晶粟草属Gisekia)
82.
每花仅有1个复合或单雌蕊。
91.
子房下位或半下位。
92.
草本。
93.
水生或小形沼泽植物。
94.
花柱2个或更多; 叶羽状细裂或复叶.
毛茛科Ranunculaceae
49.
单叶,叶缘有锯齿
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扯根菜属Penthorum)
48.
木本。
50.
花的各部为整齐的三基数
木通科Lardizabalaceae
50.
花为其它情形。
(完整word版)药用植物学-植物检索表(word文档良心出品)

植物检索表的使用与编制18检索表是识别和鉴定植物的常用工具,检索表的编制原理是基于对植物形态特征的比较,按照划分科、属、种的标准和特征,选择一对明显不同的特征,将植物分为两类,然后在每类中再根据其它相对应的特征作同样的划分,如此下去,直至最后分出科、属、种。
例如,我们可以首先把植物分成木本和草本两大类,然后再根据叶的类型、雄蕊的特点或子房的位置等,依次把植物分成若干互不相容的二支,如此反复编制下去,直到把所有植物都归入不同的分类等级中。
实验目的:1. 了解植物检索表的类型和用途。
2. 学习使用和编制植物检索表的基本方法。
实验内容:1. 根据教课书中有关检索表的介绍,参看其它常用的工具书,了解植物检索表的常见类型和式样。
2. 运用检索表鉴定2-3 种植物,掌握使用检索表的基本方法。
3. 编制10 种不同植物的检索表。
实验步骤:1. 检索表的使用检索表有两种常见的形式,即定距(二歧)检索表和平行检索表。
在定距检索表中,相对应的特征编为同样号码,并书写在距书页左边同样距离处,每个次一项特征比上一项特征向右缩进一定距离,如此下去,每行字数减少,直到出现科、属、种。
在平行检索表中,每一对相对的特征紧紧相接,便于比较,每一行描述之后为一学名或数字,如是数字,则另起一行(参见教课书第5 章的有关内容)。
在使用植物检索表时,首先要能用科学规范的形态术语对待鉴定植物的形态特征进行准确的描述,然后根据待鉴定植物的特点,对照检索表中所列的特征,一项一项逐次检索,首先鉴定出该种植物所属的科,再用该科的分属检索表查出其所属的属,最后利用该属的分种检索表检索确定其为哪一种植物。
注意:1. 待鉴定植物要尽可能完整,不仅要有茎、叶部分,最好还有花和果实,特别是花的特征对准确鉴定尤其重要;2. 在鉴定时,要根据看到的特征,从头按次序逐项检索,不允许跳过某一项而去查另一项,并且在确定待查标本属于某个特征两个对应状态中的哪一类时,最好把两个对应状态的描述都看一看,然后再根据待查标本的特点,确定属于哪一类,以免发生错误。
(完整word版)植物分科属检索表

1猕猴桃科分属检索表1 藤本;花两性或雌雄异株.2 枝条髓心大多片层状,少数实心;花雌雄异株,雄蕊多数,花柱分离;果为典型浆果,无棱,有种子多。
猕猴桃属2 枝条髓心全是实心;花两性,雄蕊10枚,花柱合生;果鲜嫩时类似浆果,成熟干燥后为蒴果,有5棱,通常有种子5颗。
藤山柳属。
1 乔木或灌木;花两性。
3 幼枝、叶柄、叶脉和花序柄常被鳞片;雄蕊多数;花柱3—5,分离或基部合生;果为浆果。
水东哥属。
3 植物体各部均无毛;雄蕊10—13枚;花柱3,合生;果为蒴果。
毒药树属2蝶形花科检索表(草本、灌木或乔木,直立或攀援,叶互生,稀对生或轮生,常为复叶,罕单叶,或有时顶端小叶成卷须;托叶明显,或呈刺状)1.羽状复叶2.奇数羽状复叶3.小叶互生,荚果薄而扁平——黄檀属3。
小叶对生4.有托叶刺,荚果扁薄——刺槐属4。
托叶不为刺状5。
乔木或灌木6.乔木7.叶革质——红豆属7.叶不为革质 -—槐属6.灌木8.花冠退化仅有一枚瓣——紫穗槐属8.花冠完全—-木蓝属5。
藤本——紫藤属2。
偶数羽状复叶——锦鸡儿属1。
三出复叶9。
乔木或藤本10。
乔木或灌木,植株有刺 -—刺桐属10.灌木,植株无刺11.苞片宿存,花柄无关节 -—胡枝子属11.苞片脱落,花柄有关节——杭子梢属9藤本——葛属3凤梨科分属检索表凤梨科特点:花两性或有时单性,形成简单或复合的穗状,总状或头状花序,通常具艳色苞片或稀为单花。
萼与花瓣各 3 ,花瓣分离或微联合,常在基部边缘具一对鳞片状密腺。
雄蕊6,2轮,3心皮联合成3室,上位子房或全部下位.果为浆果、蒴果、稀为肉质聚花果(凤梨),种子有时具翅或羽状冠毛 .凤梨科植物:金边凤梨(凤梨属),丽穗凤梨(丽穗凤梨属),老人须(铁兰属)4鸢尾科分属检索表:1。
地下部分为球茎或鳞茎。
1。
地下部分为明显或不明显的根状茎。
2.地下部分为球茎。
2。
地下部分为鳞茎,鳞片红色,肉质,肥厚。
-—红葱属3。
叶不互相套迭;花茎甚短,不伸出地面;花被管细长。
真菌细菌类群表格

营养体
无性繁殖
有性繁殖
危害类型及代表病害
致病特点
鞭毛菌亚门
无隔菌丝体
产生顶生或侧生1-2根鞭毛的游动孢子(鞭毛菌亚门基本特征)
产生卵孢子或休眠孢子囊
根肿菌属
蔬菜根肿病
引起植物腐烂型病状如根腐/幼苗猝倒/果腐
绵霉状物/霜霉状物/白锈状物
腐霉菌属
园林植物根腐病/猝倒病及瓜果腐烂病
疫霉菌属
黄瓜疫病/马铃薯番茄晚疫病
小黑点或小黑粒
球壳孢菌
棉花茎枯病、茄子褐纹病、玉米干腐病
斑点
小黑点即分生孢子器
无孢菌群
立枯病(不产生分生孢子,靠菌丝产生菌核或厚垣孢子)
立枯
产生菌核
细菌类群
革兰氏染色反应
对氧气需求
症状
病害名称
假单胞杆菌
阴性
严格好气性
叶斑叶枯,少数引起腐烂萎蔫
丁香疫病、水稻褐条病、多数植物青枯病
黄单胞杆菌
阴性
好气性
叶斑叶枯,少数引起萎蔫
引起植物茎叶/果实坏死或少数根部腐烂,也有枝叶丛枝/缩叶
白色粉状物/霉状物/棉絮状物/菌核等
白粉菌(闭囊壳类)
专性寄生物
小麦白粉病/葡萄白粉病/核桃白粉病/瓜类白粉病
囊壳菌(球壳菌类)
甘薯黑斑病/榆树枯萎病/苹果腐烂病/小麦全蚀病/麦类赤霉病
核盘菌(盘菌类)
油菜菌核病/花生菌核病
担子菌亚门
(真菌中高等类型)
有隔菌丝体
担子和担孢子高等的可产生担子果
黑粉菌(高等植物寄生菌)
小麦腥黑穗病/小麦秆黑粉病/玉米丝黑穗病/高粱散黑穗病
产生黑粉
锈菌(专性寄生物.寄生被子及裸子植物)
植物分种检索表

植物分种检索表植物分种检索表是用于识别和分类植物的重要工具。
一份完整的植物分种检索表应该包括植物的中文名、拉丁名、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繁殖方式等信息。
下面是一个示例:中文名:蒲公英属 (taraxaci)拉丁名:taraxaca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圆柱形,有条纹,常被常被毛或无毛。
叶羽状分裂,裂片三角形或椭圆状卵形,两面被毛。
头状花序,花柱短,冠毛白色。
地理分布:分布于中国南北各地。
常生于山坡、田野、路旁、荒地等。
繁殖方式:主要以种子繁殖。
成熟种子落地后自生自养。
中文名:蕈属 (heracleifolia)拉丁名:heracleifolia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茎直立,圆柱形,有条纹,常被常被毛或无毛。
叶互生,柄长,叶片多形性,卵形、椭圆形或狭椭圆形。
头状花序,花柱短,冠毛白色。
地理分布:分布于中国南北各地。
常生于山坡、田野、路旁、荒地等。
繁殖方式:主要以种子繁殖。
成熟种子落地后自生自养。
中文名:筋骨草属 (cleome)拉丁名:cleome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圆柱形,有条纹,常被常被毛或无毛。
叶互生,柄长,叶片多形性,卵形、椭圆形或狭椭圆形。
头状花序,花柱短,冠毛白色。
地理分布:分布于中国南北各地。
常生于山坡、田野、路旁、荒地等。
繁殖方式:主要以种子繁殖。
成熟种子落地后自生自养。
以上是三种植物的分类检索表,它们的特征和分布区域等信息都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植物分种检索表不仅可以帮助人们准确地识别植物,还可以为植物研究提供重要的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要植物病原真菌分类检索表鞭毛菌亚门真菌1.根肿菌纲(Plasmodiophoromycetes)→根肿菌属(Plasmodiophora)→芸薹根肿菌(Plasmodiophora brasicae):引起十字花科根肿病2.壶菌纲(Chytridiomycetes)→节壶菌属(Physoderma)→玉蜀黍节壶菌(P. maydis):玉米褐斑病3.丝壶菌纲(Hyphochytridiomycetes) 无4.卵菌纲(Oomycetes)4.1水霉目(Saprolegniales)a1水霉属(Saprolegnia)→寄生水霉(S. parasitica):引起鱼类水霉病a2绵霉属(Achlya)→稻绵霉(A. oryzae):引起水稻烂秧病4.2霜霉目(Peronosporales)4.2.1腐霉科(Pythiaceae)a1腐霉属(Pythium)→瓜果腐霉(P. aphanidermatum):西葫芦绵腐病a2疫霉属(Phytophthora)→致病疫霉(P. infestans):马铃薯晚疫病4.2.2霜疫霉科(Peronophthoraceae)→霜疫霉属(Peronophthora)→荔枝霜疫霉(P. litchii),为害荔枝花序和果实引起霜霉病。
4.2.3霜霉科(Peronosporaceae)a1霜霉属(Peronospora) →寄生霜霉(Peronospora parasitica)十字花科植物霜霉病a2假霜霉属(Pseudoperonospora)a3单轴霉属(Plasmopara)a4盘梗霉属(Bremia)a5指梗霉属(Sclerospora) →禾(谷生)指梗霉(S. graminicola)谷子白发病4.2.4白锈科(Albuginaceae)→白锈属(Albugo)→白锈菌(A. candida)十字花科、旋花科等植物白锈病。
接合菌亚门真菌a1根霉属(Rhizopus)→匍枝根霉(R.stolonifer)特征:有匍匐丝和假根,孢子囊与假根对生;病例:甘薯软腐病a2毛霉属(Mucor)→特征:不形成匍匐丝和假根,孢子囊直立,不分枝或有分枝;病例:果实或贮藏器官的腐烂。
a3犁头霉属(Absidia)→特征:有匍匐丝和假根,孢子囊着生在假根间的弓形匍匐丝上。
腐生。
a4笄霉属(Choanephora)→特征:有小型孢子囊和大型孢子囊;病例:瓜类、茄子、棉花等花腐。
子囊菌亚门真菌1.半子囊菌纲(Hemiascomycetes):无子囊果、子囊裸露、散生。
1.1外囊菌目(Taphrinales)→外囊菌科(Taphrinaceae)→外囊菌属(Taphrina)a1畸形外囊菌(T. deformans)为害桃树引起缩叶病。
a2梅外囊菌(T. mume)引起梅、杏缩叶病a3李外囊菌(T. pruni)引起李囊果病a4樱桃外囊菌:引起樱桃丛枝病2.不整囊菌纲(Plectomycetes):子囊果是闭囊壳2.1散囊菌目(Eurotiales)→曲霉属(Aspergillus)→青霉属(Penicillium)3核菌纲(Pyrenomycetes):子囊果是子囊壳,少数是闭囊壳(白粉菌目)3.1白粉菌目(Erysiphales) →白粉菌科(Erysiphaceae)a1布氏白粉菌属(Blumeria)→禾布氏白粉菌(B. graminis)麦类白粉病a2单丝壳属(Sphaerotheca)a3叉丝单囊壳属(Podosphaera)a4白粉菌属(Erysiphe)a5叉丝壳属(Microsphaera)a6钩丝壳属(Uncinula)a7球针壳属(Phyllactinia)3.2球壳目(Sphacrales)a1长喙壳属(Ceratocystis)→甘薯长喙壳(C. fimbriata):甘薯黑斑病。
a2赤霉属(Gibberella) →藤仓赤霉(G. fujikuroi):水稻恶苗病徒长→玉蜀黍赤霉(G. zeae):小麦赤霉病。
a3黑腐皮壳属(Valsa) →苹果黑腐皮壳(V. mali):引起苹果腐烂病3.3小煤炱目(Melioales)3.4 冠囊菌目(Coronophorales)4.虫囊菌纲(Laboulbeniomycetes):子囊果是子囊壳5.腔菌纲(Loculascomycetes):子囊果是子囊座,子囊壁是双层的5.1多腔菌目(Myriargiales)→痂囊腔菌(E. ampelina):侵染寄主的表皮组织,引起细胞增生和形成木栓化组织,一般称作疮痂病。
无性态(型)为葡萄痂圆孢(S. ampelinum):葡萄黑豆病。
5.2座囊菌目(Dothideales)a1球腔菌属(Mycosphaerella)→伯克利球腔菌(M. berkeleyi)(无性态为球座尾孢Cercospora personata),引起花生黑斑病。
→落花生球腔菌(M. arachidicola)(无性态为落花生尾孢C. arachidicola),引起花生褐斑病。
a2球痤菌属(Guignardia)→浆果球痤菌(G. baccae):引起葡萄房枯病→葡萄球痤菌(G. bidwelli) (无性态为葡萄黑腐茎点霉Phoma uvicola):引起葡萄黑腐病5.3格孢腔菌目(Pleosporales)a1黑星菌属(Venturia) (无性态为黑星孢属Fusicladium)→梨黑星菌(V. pyrina) (无性态为梨黑星孢F. pyrina)引起梨黑星病;→苹果黑星菌(V. inaequalis) (无性态为树状黑星孢F. dendritichum )引起苹果黑星病。
6盘菌纲(Discomycetes):子囊果是子囊盘6.1柔膜菌目(Helotiales)a1链核盘菌属(Monilinia,无性态为Monilia) →核果链核盘菌(M. laxa):引起核果褐腐病。
a2核盘菌属(Sclerotinia) →核盘菌(S. sclerotiorum):引起多种植物的菌核病。
病例:油菜菌核病担子菌亚门真菌1冬孢菌纲(Teliomycetes) 无担子果1.1锈菌目(Uredinales)→柄锈菌科(Pucciniaceae)冬孢子有柄,大多裸露于寄主体外a1柄锈菌属(Puccinia) →禾柄锈菌(P. graminis) 小麦秆锈病a2胶锈菌属(Gymnosporangium)→梨胶锈菌(G. haraeanum)梨锈病1.2栅锈菌科(Melampsoraceae)冬孢子无柄,聚生于寄主体内a1栅锈菌属(Melampsora)a2层锈菌属(Phakopsora)1.3黑粉菌目(Ustilaginales):a1黑粉菌属(Ustilago)→小麦散黑粉菌(U. tritici) 引起小麦散黑粉病→裸黑粉菌(U. nuda) 引起大麦散黑粉病→玉蜀黍黑粉菌(U. maydis) 引起玉米瘤黑粉病→大麦坚黑粉菌(U. hordei) 引起大麦坚黑粉病a2腥黑粉菌属(Tilletia)→印度腥黑粉菌(T. indica) 引起小麦印度腥黑粉病→网腥黑粉菌(T. caries) 引起小麦网腥黑粉病→光腥黑粉菌(T. foetida) 引起小麦光腥黑粉病a3轴黑粉菌属(Sphacelotheca) →高粱轴黑粉菌(S. crueuta) :高粱散粒黑穗病2.层菌纲(Hymenomycetes) 裸果型或半被果型2.1隔担菌目a1隔担耳属(Septobasidium)→柄隔担耳(S. pedicellatum):桑、茶树膏药病→柑桔生隔担耳(S. citricolum) 引起柑桔膏药病2.2外担菌目a1外担菌属(Exobasidium)→坏损外担菌(E. vexans) 引起茶饼病2.3胶膜菌目a1亡革菌属(Thanatephorus)→瓜亡革菌(T. cucumeris,无性态为Rhizoctonia solani)引起植物的立枯病和纹枯病2.4蘑菇目a1蜜环菌属(Armillaria)→蜜环菌(A. mellea)引起树木和果树的根腐病3.腹菌纲(Gasteromycetes) 被果型半知菌亚门真菌1.丝孢纲(Hyphomycetes):1.1无孢目(Agonomycetales)a1丝核菌属(Rhizoctonia) →立枯丝核菌(R. solani):水稻纹枯病a2小核菌属(Sclerotium)→花生等200多种作物的白绢病1.2丝孢目(Moniliales)a1丛梗孢属(Monilia)苹果、梨等仁果类果实褐腐病a2粉孢属(Oidium)白粉菌的无性阶段a3葡萄孢属(Botrytis)引起多种植物灰霉病a4柱隔孢属(Ramularia)棉花白斑病a5梨孢属(Pyricularia)→灰梨孢(P. grisea =P. oryzae 稻梨孢) 寄主窄:稻瘟病a6青霉属(Penicillium) →意大利青霉(P. italicum) 和指状青霉(P. digditatum)分别引起柑桔青霉病和绿霉病a7曲霉属(Aspergillus)植物果实霉变腐烂a8轮枝孢属(Verticillium)棉、麻、茄子黄萎病a9尾孢属(Cercospora)花生褐斑病a10链格孢属(Alternaria)黑斑病、轮纹斑病、早疫病a11枝孢属(Cladosporium)小麦、玉米、水稻黑霉病a12黑星孢属(Fusicladium)梨黑星病、苹果黑星病a13内脐蠕孢属(Drechslera)大麦条斑病、网斑病a14平脐蠕孢属(Bipolaris)→玉蜀黍平脐蠕孢(B. maydis =Helminthosporium maydis玉蜀黍长蠕孢*):玉米小斑病a15突脐蠕孢属(Exserohilum)玉米大斑病a16弯孢属(Curvularia)玉米叶斑病、水稻和谷子米粒变色2.瘤座菌目(Tubereculariales)a1镰孢属(Fusarium) →尖镰孢(F. oxysporium)引起枯萎病。
→腐皮镰孢(F. solani)引起许多植物的根腐病。
a2绿核菌属(Ustilaginoidea)稻曲病2.腔孢纲(Ceolomycetes):2.1黑盘孢目(Melanconiales)a1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胶孢炭疽菌(C. gloeosporioides):柑桔炭疽病a2痂圆孢属(Sphaceloma)柑橘疮痂病a3盘二孢属(Marssonina)苹果褐斑病2.2球壳孢目(Sphaeropsidales)a1茎点霉属(Phoma)→毁灭茎点霉(P. destuctiva):番茄、辣椒黑腐病、甜菜茎点霉(P. beta) 甜菜蛇眼病a2叶点霉属(Phyllosticta)引起叶斑病、棉花褐斑病a3大茎点菌属(Macrophoma)苹果、梨轮纹病a4拟茎点霉属(Phomopsis)→褐纹拟茎点霉(P. vexans):茄褐纹病a5壳针孢属(Septoria)小麦颖枯病、芹菜叶枯病a6壳囊孢属(Cytospora)梨树腐烂病a7色二孢属(Diplodia)棉铃黑果病a8壳二孢属(Ascochyta)高粱粗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