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第二、五章思考题及案例分析参考答案 (1)

合集下载

管理学原理(陈传明周小虎)第二章

管理学原理(陈传明周小虎)第二章

思考题1、中国古代的顺道思想对现代企业的经营有何启示?答:【1】中国历史上的“道”有多种含义,属于主观范畴的“道”是指治国的理论;属于客观范畴的“道”指客观规律。

“顺道”是指管理要顺应客观规律。

【2】根据这种思想,管理者必须:第一,辨道,辨识客观规律;第二,顺道,根据客观规律的要求来组织管理活动。

为现代企业提供思路。

【3】中国古代的“顺道”与早期的其他管理学思想“重人”“求和”“法治”“守信”“预谋”等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的管理学思想,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可分割。

对于现代企业有着重要的影响。

2、中国古代法治思想的基本原则有哪些?【1】明法。

法的公开性原则。

【2】一法。

统一性原则和平等性原则。

【3】常法也称固法。

即保持法的稳定性。

3、欧文在管理思想史上有什么贡献?【1】欧文在关于人的因素方面的思考和实践,被称为现代人事管理的创始人。

【2】率先指出人这个因素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3】欧文对管理学中的贡献是,摈弃了过去那种把工人当作工具的做法,着力改善工人劳动条件,诸如提高童工参加劳动的最低年龄;缩短雇员的劳动时间;为雇员提供厂内膳食;设立按成本向雇员出售生活必需品的模式,从而改善当地整个社会状况。

4、试综合分析斯密和巴贝奇关于劳动分工的研究。

【1】斯密对管理理论发展的一个贡献是他的劳动分工观点。

他认为分工是增进劳动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原因是:(1)分工可以使劳动者专门从事一种单纯的操作,从而提高熟练程度、增进技能;(2)分工可以减少劳动者的工作转换,节约通常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所损失的时间;(3)分工可以使劳动简化,使劳动者的注意力集中在一种特定的对象上,有利于发现比较方便的工作方法,促进工具的改良和机器的发明。

斯密的分工观点适应了当时社会对迅速扩大劳动分工以促进工业革命发展的要求,成为管理学的一条基本原则。

【2】巴贝奇继续了斯密关于劳动分工的研究并指出,劳动分工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减少工资支出。

周三多《管理学》第二章课后题答案

周三多《管理学》第二章课后题答案

2。

2 课后习题详解1.请解释伦理、道德的内涵。

答:伦理最初的自然形态是风俗习惯。

道德是指在一定风俗习惯下所形成的个人的品质、气质.伦理的真谛是个人的单一性与共同体的普遍性的统一,但它不是借助外在的强制(如法律规范的形式上)达到的统一,而是透过精神所达到的统一。

因而精神是伦理的文化内核,即所谓“伦理精神”、“民族精神”、“企业精神"、“企业文化”、“家风”、“校风”等。

而所谓“德”就是个体将共同体的普遍性、普遍品质或普遍要求加以内化,“内得于己”并“外施于人”,形成个体内在的伦理普遍性,获得“伦理上的造诣",造就精神同一性,从而使共同体成员达到“同心同德"。

因此,伦理与道德作为人类文明的基本因子,是指评价人类行为善与恶的社会价值形态,在日常生活中具体表现为一定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任何社会任何组织要想长期生存,不仅需要遵守法律,同时还必须遵守一定的道德规范。

2.伦理道德的管理学意义是什么?答:伦理与道德是指评价人类行为善与恶的社会价值形态,在日常生活中具体表现为一定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在经营活动中,企业伦理与管理道德的管理学意义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经济与经营活动的意义,尤其是对终极意义的追求(2)企业组织.伦理道德对于企业组织的意义,不仅在于构建“人际关系”,更重要的在于造就真正合理有效的企业组织,因为“伦”本身就是个体性与实体性的统一。

组织的形成有三个要素:共同目的、协作的愿望、信息的沟通。

其中处于最重要地位的前两个要素都与伦理道德有关。

(3)人文力与企业精神。

企业要将“最强的动力"与“最好的动力”相协调,在互动中建立合理的“冲动体系”或“人文力体系”。

企业管理一方面透过伦理道德建立个体与组织相统一的内部伦理关系;另一方面藉此建立企业与社会相统一的外部伦理关系,同时还透过伦理道德的有效合理运作,建立企业的人文力体系,从而形成企业的伦理精神,构筑作为企业灵魂的“企业精神”。

管理学第二、五章思考题及案例分析参考答案 (1)

管理学第二、五章思考题及案例分析参考答案 (1)

第二章决策与计划思考题参考答案简答题:1.什么是决策?决策的原则和依据是什么?答:所谓决策是指组织或个人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及方式的选择或调整过程。

决策的基本原则:(1)系统原则。

应用系统理论进行决策,是现代科学决策必须遵守的首要原则。

(2)信息原则。

信息是决策的基础。

(3)可行性原则。

决策能否成功,取决于主客观等方面的成熟,科学决策不仅要考虑市场的组织发展的需要,还要考虑到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各方面是否有决策实施的可行性。

(4)满意原则。

由于决策者不可能掌握很充分的信息和做出十分准确的预测,对未来的情况也不能完全肯定的,因此,决策者不可能作出“最优化”的决策。

2.战略决策、战术决策和业务决策之间有何区别?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之间有何区别?答:战略决策,是解决全局性、长远性、战略性的重大决策问题的决策。

一般多由高层次决策者作出。

战术决策是为了实现战略决策、解决某一问题做出的决策,以战略决策规定的目标为决策标准。

战略决策是涉及企业发展全局方面的问题,是确定企业发展的经营目标投资方向和生产规模等方面的决策,其重点是解决企业与外部环境的关系问题,属于长期决策。

而战术决策是针对企业具体化的问题。

如生产控制,销售网络等。

其重点是解决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问题,属于短期性决策。

业务决策是企业某一项具体业务的战术决策。

程序化决策又称常规性决策,是指对重复出现的、日常管理问题所作的决策。

这类决策有先例可循,能按原已规定的程序,处理方法和标准进行决策。

它多属于日常的业务决策和可以规范化的技术决策。

非程序化决策,是指对管理中新颖的问题所作的决策。

这种决策没有常规可循,虽然可以参照过去类似情况的做法,但需要按新的情况重新研究,进行决策。

它多属于战略决策和一些新的战术决策,这种决策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决策者政治、经济、技术的才智和经验。

3.决策过程包括哪几个阶段?决策过程要受到哪些因素影响?答:决策过程包括发现问题、建立目标、形成备选方案、备选方案比选、执行方案和评估决策方案6个步骤。

管理学案例分析题及答案

管理学案例分析题及答案

管理学案例分析题及答案在现代社会中,管理学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学科,涉及到各个行业和领域。

通过案例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管理学的理论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的管理实践中。

下面,我们将通过几个管理学案例来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的答案。

案例一,领导者的角色。

某公司的销售部门一直处于低迷状态,领导者决定进行改革。

在这个过程中,领导者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如何激励团队成员提高销售业绩?答案,在这个案例中,领导者应该扮演着教练和激励者的角色。

他需要指导团队成员找到问题所在,并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支持。

同时,领导者也需要激励团队成员,让他们明确目标,建立信心,激发潜力,从而提高销售业绩。

案例二,团队冲突解决。

某团队在工作中出现了严重的冲突,影响了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和氛围。

作为领导者,应该如何解决这个团队冲突?采取怎样的措施才能有效化解冲突,恢复团队的正常运转?答案,领导者需要及时介入,了解冲突的根源,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解决。

可以通过召开团队会议,听取各方意见,找出共同利益点,促成双方妥协。

同时,领导者也需要加强团队的沟通和协作,建立良好的团队氛围,从而恢复团队的正常运转。

案例三,变革管理。

某公司决定进行组织结构和流程的变革,以适应市场的变化。

在这个变革过程中,领导者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如何引导团队顺利完成变革,避免出现过多的阻力和不确定性?答案,在变革管理中,领导者需要注意沟通和信息的透明度,让团队成员理解变革的必要性和意义。

同时,领导者也需要关注员工的情绪和需求,给予足够的支持和鼓励。

在变革过程中,领导者应该建立变革的目标和规划,明确每个人的责任和角色,从而引导团队顺利完成变革。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不同的管理情境下,领导者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管理学的理论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各种管理挑战,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和团队凝聚力。

希望以上案例分析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提升管理水平和能力。

管理学_课后案例分析参考答案(1-17章全)

管理学_课后案例分析参考答案(1-17章全)

Answers to International Case Questions (Chapter 1-17)Chapter 2 Spirituality in the Workplace (p.51)1.Relating to, consisting of, or affecting the spirit; concerned with religious values; concerned with the soul; of, from, or pertaining to God.组成的,有关或影响精神;关心宗教价值观;关心灵魂;,,或属于上帝。

2.A code of ethics is often the outcome of spirituality.道德规范通常是精神的结果。

3.Recent scandals such as Parmalat, WorldCom, Adelphia, Enron and Global Crossing point out the need for better ethical standards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as a fiduciary responsibility.Adelphia公司最近的丑闻如帕玛拉特、世通,安然和环球电讯指出需要更好的道德标准和公司治理作为受托责任。

4.Against: If the business of business is business, then spirituality has no place.For: Since spirituality is part of the ecology in which businesses operate, it would be remiss not to take it into account.反对:如果业务是业务的业务,然后灵性没有立足之地。

管理学1-10章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管理学1-10章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管理学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复习思考题1、怎样理解管理的基本含义?管理是对组织中有限的资源,包括资金、设备、信息和人员进行有效整合以达到组织既定目标与责任的动态的创造性决策活动。

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理解管理的基本含义:⑴从管理的目的看,管理是有效实现目标,所有的管理行为,都是为实现目标服务的;⑵从实现目标的手段看,管理是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⑶从管理的本质看是协调;⑷从管理的对象看是以人为中心的组织资源与职能活动。

2、为什么说管理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由于管理活动的环境具有某种不确定性和权变性,有效的管理还要利用管理者的个人经验和习惯准则来解决问题,所以管理表现出强烈的艺术性;从工作要求看,管理者的有效管理是管理知识、管理艺术和管理经验的函数,表现出极富规律性,这可以看着是管理的科学性。

长期实践证明,单纯掌握了管理科学知识或仅具备管理艺术都无法使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

3、研究管理的核心是什么?虽然说管理的核心是决策,但研究管理的核心就是研究管理本质或者说属性,要搞清楚管理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由于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即物质资料的再生产也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因此,对生产过程进行管理也就存在两重性,一种是与生产力相联系的管理的自然属性,另一种是与生产关系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管理的自然属性是同生产力直接相联系的,是由共同劳动的社会化性质所决定的,作为社会化大生产的一般要求和组织劳动协作过程的必要条件,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

它不会因为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改变而改变的,这是管理自然属性最明显的特征。

管理的社会属性是同生产关系直接相联系的,社会生产总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下进行的,管理要体现生产资料所有者的意志,维护所有者和利益巩固和发展一定的生产关系服务,从而表现出管理的社会属性。

4、试说明不同管理者角色的差异性。

作为管理者,一般分为高层、中层、基层。

管理学案例分析

管理学案例分析

案例参考答案第一章管理系统P3:海尔的腾飞与中联公司疯狂扩张的代价1、三个阶段,从名牌战略,1984-1991,用了7年的时间,集中精力抓质量,只做一个产品,是打基础阶段;多元化战略,1982-1998,用了6年的时间,走低成本扩张之路,成功实现规模扩张;国际化战略,1998年至今,坚持“先难后易,出口创牌”的战略,走国际化之路,搭建起了一个国际化企业的基本成熟的框架。

2、第一阶段,因为此时的海尔,没有实力,管理存在问题,产品质量都难保障,没有名牌的企业、产品、到位的管理,搞多元化是死路一条。

3、企业就像人,要先学会走,才能很好的跑。

走是集中精力和财力,集中有限的资源,先做好核心产品或服务,以高效率、高质量、名牌,赢得市场的认可,将这种模式去复制,就是多元化,失败的企业,大多是第一阶段没有做好。

P15:鼎立建筑公司1、早期的成功原因,更多的是胡经理这个人在吸引大家,还有大家都想做点事,环境比较宽松,虽然管理不到位,但大家的创业激情,弥补了这些缺憾。

2、随着公司的发展,管理没有及时跟上,还是沿用过去的老办法,没有改变,更没有创新。

存在的问题:没有明确的分工、权责不清、没有相应的制度规范体系等,所以也就很自然的出现一系列的问题。

3、管理机制是管理系统的结构和运行原理,因此要从组织结构入手,建立相应的运行机制、动力机制、约束机制。

从案例来看,保证企业运行的机制没有建立起来,动力机制也欠缺,更谈不上约束机制了,其实前两个机制是基础,最后一个机制是保障。

P22、复习思考题:1、3、4、6、7、8、9、10、11、12、14、15P23、案例分析:1.1升任公司总裁后的思考1、助理监督,属于基层管理者,主要是协助监督长做好技术监督工作,关心的是每日作业的管理,有很强的技术性,更多的要求掌握技术知识、具有相应的专业技能。

装配部经理。

属于中层管理者,更多的是做好规划工作和帮助指导下属的工作,需要的是需要相应的技术技能,更需要具备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

管理学复习思考题答案及名词解释(不完整)

管理学复习思考题答案及名词解释(不完整)

第一章1、为了有效的协调有限资源和无限欲望之间的矛盾,人类发明了哪些协调方法?这些协调方法如何协调这对矛盾?生产:通过劳动向大自然要资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自身欲望;组织:通过与他人的分工协作,形成超越个人的群体力量,从而达成靠个人的力量无法实现的欲望;战争:通过掠夺他人资源来扩展自身资源,从而满足自己的欲望;道德:通过教育约束每一个人的欲望,使有限的资源足以满足众人的欲望;贸易:通过将自身多余或价值不大的资源与他人交换,获得自身稀缺的资源,以更好地满足自身的欲望;管理:通过科学的方法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力求以有限的资源实现尽可能多的欲望。

2、管理的定义通过综合运用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以有效地实现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实质内容:协调,将表面上看似矛盾的事物有机结合,和谐统一。

作用:是有限资源得以满足更多欲望。

手段:通过科学的方法衡量标准:管理的有效性(效率和效益)本质:是人们为了实现目标而采用的一种手段。

3、组织中为什么要有管理者?组织要发挥群体的力量,就需要有人来组织提出共同的目标、制定相应的行动方案,分配各项工作和协调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检查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纠正可能发生的偏差。

管理者与操作者有什么区别?操作者:组织中直接从事具体事务的人,其主要职责是做好组织所分派的具体的操作性事务。

管理者:在组织中指挥他人完成具体事务的人,主要职责是指挥下属开展工作。

管理者的基本职责是什么?设计和维护一种环境,凝聚一支能力互补、志同道合的队伍,通过分工协作使组织成员能够在组织内协调地开展工作,从而有效实现组织的目标。

管理者应具备怎样的基本素质?品德:有强烈的管理意愿和责任感,良好的精神素质。

知识:政治法律方面的知识,经济学和管理学,人文社科方面,科学技术。

实际能力: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组织中不同层次(高、中、基)的管理者,其职责有何异同?同:基本职责一样,即(上一题)异:高层:对组织负有全面责任。

(完整word版)管理学课后答案解析

(完整word版)管理学课后答案解析

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概论1.何谓管理?如何理解管理的具体含义?管理师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1)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2)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而不是其他。

(3)管理的对象是相关资源,即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

(4)管理的职能活动包括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5)管理的目标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而该目标仅凭单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这也是建立组织的原因。

2.组织中的管理通常包括哪些职能活动?每种职能活动是如何表现其存在的?它们的相互关系又是如何?(1)决策:通过方案的产生和选择以及通过计划的制定表现出来。

(2)组织:通过组织结构的设计和人员的配备表现出来。

(3)领导:通过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表现出来。

(4)控制:通过对偏差的识别和纠正表现出来。

(5)创新:通过组织提供的服务或产品的更新和完善以及其他管理职能的变革和改进来表现其存在的。

相互关系:(1)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

(2)组织、领导和控制旨在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

(3)创新贯穿于各种管理职能和各个组织层次之中。

3.根据明茨伯格的研究,管理者应扮演哪些角色?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领导者角色和联络者角色。

信息角色:监督者、传播者和发言人角色。

决策角色:企业家角色、冲突管理者、资源分配者和谈判者角色。

4.根据卡茨的研究,管理者应具备哪些基本职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5.简述中外早期管理思想,并对之进行简要评价。

中国:(1)春秋,孙武《孙子兵法》,具有相当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2)战国,《周礼》对封建国家的经济管理的论述和设计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3)战国,孙膑运用统筹学和对策论的思想,帮助田忌在赛马中胜了齐王。

(4)《墨子》、《老子》、《管子》、《齐民要术》、《天工开物》等。

外国:(1)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观点和经纪人观点。

周三多管理学(第七版)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答案版)

周三多管理学(第七版)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答案版)

第一章:P26管理与管理学第一题:人类活动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答案:1.目的性:人类正是在为实现预期目的的活动中,在不断地劳动,思考,谋划,设计和组织管理的过程中,逐步进化的。

2.依存性:人类的目的性来源于对外部环境和人类自身的相互依存关系。

3.知识性:人类能从过去的实践中学习,从前人的经验中学习,并能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记忆,积累,分析和推理,从而形成人类独有的知识体系。

人类活动的上述三个特点为人类的管理实践提供了客观条件,也回答了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的原因。

第二题:何谓管理?管理的基本特征的什么?答案:管理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

管理的最基本的特征是:1.实现组织目标是评价管理成败的唯一标准2.特定的时空背景是管理的条件3.管理的核心是人的行动4.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第三题:管理活动具有哪些基本职能?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答案:许多新的管理论和管理学实践已一再证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五种管理职能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每一项管理工作都是从计划开始,经过组织、领导到控制结束。

各职能之间同时相互交叉渗透,控制的结果可能又导致新的计划,开始了新一轮的管理循环。

创新在管理循环中处于轴心的地位,成为推动管理循环的原动力第四题:分析管理二重性的基本内容。

答案:管理的二重性包括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自然属性的内容:(1)管理的出现是由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特点决定的;(2)管理也是社会劳动中的一项职能;(3)管理也是生产力。

管理的社会属性内容:管理是一定社会关系的反映。

第五题:一个有效的管理者需要扮演哪些角色?需要具备哪些技能?答案: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这十种角色可归入三类。

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领导人角色、联络者角色;信息角色:监督者、发言人、传播人;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对付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角色。

管理者需要具备三种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管理学基础(第五版)案例分析题参考答案人大版

管理学基础(第五版)案例分析题参考答案人大版

教材各章案例分析题参考答案第1章案例1-1 节约后的致歉1.D2.C3.B4.D5.D案例1-2 忙碌的生产部长1.B2.C3.计划、领导、非管理工作、组织、控制4.A.上半年获得利润__0_万元,下半年利润将增加到__900_万元5.A6.D7.B案例1-3 仓促上阵的新车间主任(一)1.B 2.C 3.C 4.C 5.B(二)略第2章案例2-1 阿斯旺水坝的灾难主要启示是:现实中的决策往往是多目标决策,人们在作出决策时对于决策结果究竟要达到什么样的预定目标,这种认识往往与价值判断有关;任何决策方案在带来实现预定目标所希望的正面效果的同时,往往也可能引起各种负面效果。

案例2-2 钟表王国的困惑与再起主要得益于:决策者的企业家精神与革新意识;决策过程注重对市场和顾客需要的研究;决策内容方面,既制定了明确的国际化竞争战略,又有落实该项战略的市场营销策略及组织结构设计方面的匹配措施。

案例2-3 “掷硬币”实验从纯理性的角度说,实验中提供的两个选择的答案应该是相同的;但实验的结果却并非如此,实验一中的参加者倾向于“选择B”,实验二中的参加者倾向于“选择A”,这种差异反映了人们决策时趋向用呈现给他们的问题框定方式来思考。

也就是,人们据以做出反应的刺激物是经过主观感受的,实验一中“肯定”发生的是500元收益,而实验二“肯定”发生的是500元付出,这种对同一问题的两种不同的表述方式影响了决策者的心理判断,所以导致了其抉择的差异。

具体地,用决策树方法计算可得:实验一中的预期收益为1000元(确定值)+ 500元(期望值vs. 确定值)= 1500元;实验二中的预期收益为2000元(确定值)-500元(期望值vs. 确定值)= 1500元。

单纯从数字来看,两者并无差别。

但是,实验一中会导致B被选取,是因为它将带来“无风险”的确定值500元,而不是0与1000元收益机会各半的期望值500元。

实验二中会导致A被选取,是因为同样将损失500元,但在0与-1000元机会各半的风险状态下,决策者会偏好此期望值中暗含的0损失的“机会”。

管理学案例分析(超全有答案)

管理学案例分析(超全有答案)

一、管理与管理者案例1 甜美的音乐马丁吉他公司成立于1833年,位于宾夕法尼亚州拿撒勒市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好的乐器制造商之一,就像Steinway的大钢琴、Rolls Royce的轿车,或者Buffet的单簧管一样,马丁吉他每把价格超过10 000美元,却是你能买到的最好的东西之一。

这家家族式的企业历经艰难岁月,已经延续了六代。

目前的首席执行官是克里斯琴·弗雷德里克·马丁四世,他秉承了吉他的制作手艺。

他甚至遍访公司在全世界的经销商,为它们举办培训讲座。

很少有哪家公司像马丁吉他一样有这么持久的声誉,那么,公司成功的关键是什么?一个重要原因是公司的管理和杰出的领导技能,它使组织成员始终关注像质量这样的重要问题。

马丁吉他公司自创办起做任何事都非常重视质量。

即使近年来在产品设计、分销系统以及制造方法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公司始终坚持对质量的承诺。

公司在坚守优质音乐标准和满足特定顾客需求方面的坚定性渗透到公司从上到下的每一个角落。

不仅如此,公司在质量管理中长期坚持生态保护政策。

因为制作吉他需要用到天然木材,公司非常审慎和负责地使用这些传统的天然材料,并鼓励引入可再生的替代木材品种。

基于对顾客的研究,马丁公司向市场推出了采用表面有缺陷的天然木材制作的高档吉他,然而,这在其他厂家看来几乎是无法接受的。

马丁公司使新老传统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虽然设备和工具逐年更新,雇员始终坚守着高标准的优质音乐原则。

所制作的吉他要符合这些严格的标准,要求雇员极为专注和耐心。

家庭成员弗兰克·亨利·马丁在1904年出版的公司产品目录的前言里向潜在的顾客解释道:“怎么制作具有如此绝妙声音的吉他并不是一个秘密。

它需要细心和耐心。

细心是指要仔细选择材料,巧妙安排各种部件。

关注每一个使演奏者感到惬意的细节。

所谓耐心是指做任何一件事不要怕花时间。

优质的吉他是不能用劣质产品的价格造出来的。

但是谁会因为买了一把价格不菲的优质吉他而后悔呢?”虽然100年过去了,但这些话仍然是公司理念的表述。

管理学案例分析(超全有答案)完整版

管理学案例分析(超全有答案)完整版

管理学案例分析(超全有答案)完整版一、案例一:创新管理背景:某科技公司面临市场竞争激烈,产品同质化严重的问题。

公司高层决定通过创新管理来提升企业竞争力。

分析:1. 市场调研:公司进行了市场调研,了解消费者需求和市场趋势。

2. 创新策略:根据调研结果,公司制定了创新策略,包括产品研发、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创新。

3. 团队建设:公司组建了跨部门的创新团队,鼓励团队成员提出创新想法。

4. 资源配置:公司为创新团队提供了充足的资源和资金支持。

5. 激励机制:公司设立了激励机制,对创新成果进行奖励。

结果:通过创新管理,公司成功推出了一系列具有竞争力的新产品,市场份额得到了提升。

答案:创新管理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需要市场调研、创新策略、团队建设、资源配置和激励机制等多方面的支持。

二、案例二:领导力提升背景:某企业领导层意识到领导力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决定进行领导力提升。

分析:1. 领导力培训:公司组织了领导力培训课程,提升领导者的管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 沟通技巧:公司注重提升领导者的沟通技巧,以更好地与员工沟通和协调。

3. 决策能力:公司通过决策培训和实践,提升领导者的决策能力。

4. 团队建设:公司鼓励领导者参与团队建设活动,增强团队凝聚力。

5. 激励机制:公司设立了激励机制,对领导者进行奖励和激励。

结果:通过领导力提升,公司领导层的管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企业运营更加顺畅。

答案:领导力提升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环节,需要领导力培训、沟通技巧、决策能力、团队建设和激励机制等多方面的支持。

三、案例三:组织结构优化背景:某企业面临组织结构不合理、部门间沟通不畅的问题,决定进行组织结构优化。

分析:1. 组织诊断:公司进行了组织诊断,找出组织结构存在的问题。

2. 优化方案:根据诊断结果,公司制定了组织结构优化方案,包括部门重组、职责调整等方面。

3. 沟通协调:公司注重在优化过程中与员工进行沟通和协调,减少员工的不适应感。

管理学基础案例分析参考答案

管理学基础案例分析参考答案

管理学基础案例分析参考答案管理学基础导学案例分析第一章案例分析案例1:升任公司总裁后的思考郭宁最近被一家生产机电产品的公司聘为总裁。

在他就任此职位的前一天晚上,他回忆起自己在该公司工作二十多年的情况。

郭宁在大学里学的是工业管理专业,大学毕业后就到该公司工作,最初担任液压装配部门的助理监督。

刚开始时他每天手忙脚乱,经过努力学习和监督长的帮助,最后胜任了此项工作。

经过半年多的努力,他已有能力担任液压装配部的监督长工作。

可是,当时公司没有提升他为监督长,而是直接提升他为装配部经理,负责包括液压装配在内的四个装配单位的领导工作。

在他担任助理监督时,主要关心的是每天的作业管理,技术性很强。

他担任装配部经理后,要求自己不仅要关心当天装配工作状况,还要作出此后数周乃至数月的规划,同时还要完成许多报告和参与很多很多会议,因而没有时间去从事技术工作。

在他担任装配部经历后不久,就发现原有的装配工作手册应经过时,于是他花了整整一年时间去修订工作手册。

由于该公司的生产工艺频繁发生变化,工作手册页不得不经常修订,郭宁对此都完成得很出色。

几年后,他将工作手册交给助手,自己出更多的时间用于规划工作和帮助他的下属工作得更好,花更多的时间去参加会议、批阅报告和完成自己向上级的工作汇报。

在他担任装配部经理6年之后,公司负责规划工作的副总裁辞职,郭宁便主动申请担任这一职务。

在同时另外5名竞争者较量之后,郭宁被正式提升为规划工作副总裁。

他自信拥有担任着一职务的能力,但由于此职务工作的复杂性,仍给刚到任的他带来不少麻烦。

经过努力,他逐渐适应了新职位,并获取了很好的成绩。

之后,他又被提升为负责生产工作的副总裁,这一职位通常是有该公司资历最深、辈分最高的副总裁担任的。

现在,郭宁又被提升为公司的总裁。

他知道,一个当上公司最高主管的人应该相信自己有处理可能出现的任何情况的才能,但他也明白尚未达到这样的水平。

想到自己明天就要上任了,今后数月的情况会是怎么样?他不免为此而担忧。

管理学课后思考题[优秀范文5篇]

管理学课后思考题[优秀范文5篇]

管理学课后思考题[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管理学课后思考题第一章管理与管理者1.试述管理的含义。

2.试述管理属性及管理属性两重性的意义。

3.什么是管理,并试述管理的基本职能。

4.什么是管理?管理的对象和目的是什么?5.根据明茨伯格的理论,试述管理者在平时的工作中扮演着哪些角色?6.管理的一个著名定义是:“通过别人并和别人一道实现组织目标。

”请说明管理者如何才能有效的做到这一点?答(1)正确确定组织目标,并对实现目标的方案作出正确的决策;(2)正确地设计和维护组织;(3)科学的授权和实施有效地激励;(4)进行适当的控制。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1.对管理中的各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理解性掌握。

3.根据韦伯的观点,被社会接受的权力有哪几种类型?4.简述韦伯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的特点。

5.试述科学管理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贡献。

6.试述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以及你对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评价。

7.简述梅奥在《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中所阐述的几个主要观点。

(答案同9)8.试述霍桑试验所得出的基本结论(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

(答案同9)9.简述梅奥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观点。

第三章管理环境1.简述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

第四章决策1.为什么决策要遵循的是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2.简述头脑风暴法的实施原则。

3.对决策的类型理解性掌握。

4.按决策的重要性程度,决策可分为那几种?分别由哪个层级的管理者负责?5.简述使用德尔菲法进行决策的要点。

6.简述决策工作的基本过程(步骤)。

7.试述决策的过程(步骤)及影响因素。

8.会计算第五章计划1.简述计划的内容?2.简述计划的特性(性质、特征)。

3.对计划的层次体系理解性掌握。

4.试述编制计划的工作步骤?5.简述许多管理人员都认为,“计划跟不上变化,所以制订计划根本没用。

”这样的说法对不对?为什么?答:这种说法不对。

计划虽然难以预知变化,但在计划的制定过程中,通过对将来变化的预测和应对方案的制定,就能够在变化发生时及时采取措施,不至于无所适从,从而把未来的风险减少到最低限度;计划不是一成不变,它应该具有灵活性,可以通过弹性计划等方法使1计划适应变化;制定计划不仅是为了应对变化,而且是为了保持整个组织的均衡发展,消除不必要的活动所带来的浪费,增强组织效应,提高组织效率和效益。

管理学思考题答题思路(参考)

管理学思考题答题思路(参考)

我们结合教材内容,给出了各章后思考题的答题思路或答题时需要运用的相关理论,供任课老师参考。

实际上,管理学的许多思考题,需要老师和同学运用相关理论、结合自己的“思考”给出自己的通常不一致的回答。

绪论1、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在企业管理研究基础上抽象出的一般管理理论对其他组织的管理是否也具有指导意义?答: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的管理实践。

从广义上来说,管理实践包括对个体活动的管理和对群体活动的管理。

任何个人即使在从事仅与自己相关的目标活动时,也需要在可利用的不同资源中进行选择。

但管理学主要是在研究对群体活动的管理、特别是对以企业为主要载体的组织活动管理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因此,现代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企业活动的管理。

管理学萌芽于对管理实践的思考。

管理思考虽然历史渊源久远,但是管理思想则是伴随着工厂制度而大量涌现的。

随着产业革命的发展,工厂或企业的数量愈来愈多,规模愈来愈大,活动内容愈来愈复杂,专门从事管理的人因此愈来愈多,对这些人所专门从事的管理活动的思考也愈来愈丰富。

正是这些思考的累积促进了管理思想的系统形成,进而推动了管理理论的发展。

因此,现代管理学通常通过解剖企业经营活动来描述和抽象管理活动的一般规律。

把企业组织作为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不仅因为它是现代微观经济活动选择的普遍形式,不仅因为这种组织形式数量众多、提供着大量鲜活的研究案例,而且也是历史发展的选择。

对人的活动,或者说对人在活动中的行为与关系的协调是企业以及其他有组织的群体活动管理的基本内容,因此在企业研究基础上抽象出的一般管理理论对其他类型组织的管理也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2、现代管理学是如何产生的?这对当代管理理论研究和管理实践的发展可能提供哪些启示?工厂制度为管理思想的繁荣提供了客观的基础,系统的管理理论便是随着工厂制度的发展而逐渐萌芽的。

从企业基层做起的泰勒对作业方法与时间的研究和法约尔对一般管理的研究,显示了早期管理学者与管理实践的密切关系。

[定稿]周三多《管理学》(第五版)

[定稿]周三多《管理学》(第五版)

周三多《管理学》(第五版)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复习思考题:1.人类活动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答:自古至今,人类的经济、政治、军事、宗教及其他一切社会活动,都具有三个最基本的特点。

(1)目的性。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经过大脑思考,为了达到预期的目的而进行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需求、自己的理想,他们不仅为自己的预期目的和理想去奋斗,并且还往往需要与其他人进行共同的努力。

甚至可以说,人类正是在为实现预期目的的活动中,在不断地劳动、思考、谋划、设计和组织管理的过程中,逐渐进化的。

(2)依存性。

人类的目的性来源于人对外部环境和人类自身的相互依存关系。

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通过适应和改造外部环境去取得必需的资源,必须通过个人或集体的劳动为自己或他人提供需要的产品和劳务。

人从来就不是孤立的个体,从远古开始,人类在与自然的斗争中形成了部落。

后来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发展为许多集团、民族和国家,以及各种各样的社会经济组织。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之间进行着愈来愈细的社会分工。

同时人们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也越来越紧密。

尽管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中,各个集团、阶级、民族、国家之间经常充满着矛盾、冲突和斗争,但始终没有改变人类必须相互依存的特点,并且使经济、政治、军事、宗教等各种社会组织日益严密和完善。

(3)知识性。

人类活动的另一个基本特点是能从自己过去的实践中学习,从前人的经验中学习,并能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记忆、积累、分析和推理,从而形成人类独有的知识体系,包括各种科学理论、原理、方法和技艺。

科学技术愈发达,个人所掌握的知识愈专门化,这就进一步强化了人们之间相互依存的必要性。

从另一方面看,尽管每个人掌握的知识千差万别,但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知识,来认识世界和决定自己的行为。

因而,就有可能使人们能够逐步认识自然和社会的各种客观规律,包括处理人和自然及人和人之间各种关系的规律。

随着人类知识的逐步积累,对客观规律的认识逐步深化,使人类社会的各种管理组织、制度和方法也日趋完善,人们终于有能力为达到各种目的而发展、建立起各种强大的社会组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决策与计划思考题参考答案简答题:1.什么是决策?决策的原则和依据是什么?答:所谓决策是指组织或个人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及方式的选择或调整过程。

决策的基本原则:(1)系统原则。

应用系统理论进行决策,是现代科学决策必须遵守的首要原则。

(2)信息原则。

信息是决策的基础。

(3)可行性原则。

决策能否成功,取决于主客观等方面的成熟,科学决策不仅要考虑市场的组织发展的需要,还要考虑到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各方面是否有决策实施的可行性。

(4)满意原则。

由于决策者不可能掌握很充分的信息和做出十分准确的预测,对未来的情况也不能完全肯定的,因此,决策者不可能作出“最优化”的决策。

2.战略决策、战术决策和业务决策之间有何区别?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之间有何区别?答:战略决策,是解决全局性、长远性、战略性的重大决策问题的决策。

一般多由高层次决策者作出。

战术决策是为了实现战略决策、解决某一问题做出的决策,以战略决策规定的目标为决策标准。

战略决策是涉及企业发展全局方面的问题,是确定企业发展的经营目标投资方向和生产规模等方面的决策,其重点是解决企业与外部环境的关系问题,属于长期决策。

而战术决策是针对企业具体化的问题。

如生产控制,销售网络等。

其重点是解决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问题,属于短期性决策。

业务决策是企业某一项具体业务的战术决策。

程序化决策又称常规性决策,是指对重复出现的、日常管理问题所作的决策。

这类决策有先例可循,能按原已规定的程序,处理方法和标准进行决策。

它多属于日常的业务决策和可以规范化的技术决策。

非程序化决策,是指对管理中新颖的问题所作的决策。

这种决策没有常规可循,虽然可以参照过去类似情况的做法,但需要按新的情况重新研究,进行决策。

它多属于战略决策和一些新的战术决策,这种决策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决策者政治、经济、技术的才智和经验。

3.决策过程包括哪几个阶段?决策过程要受到哪些因素影响?答:决策过程包括发现问题、建立目标、形成备选方案、备选方案比选、执行方案和评估决策方案6个步骤。

决策过程要受到环境、过去决策、决策者对风险的态度、组织文化、时间和伦理的影响。

4.何谓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何谓政策指导矩阵?它有何特点?答: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大企业都有两个以上的经营单位。

企业要为不同的经营单位确定不同的活动去向。

确定去向时要综合考虑企业或该经营单位在市场上的相对竞争地位和业务增长情况。

政策指导矩阵(DPM)是由荷兰皇家壳牌集团开发的—一个业务组合计划工具,用于多业务公司的总体战略制定。

与通用矩阵相比,选取的量化指标不同,定向政策矩阵更直接细化业务组合,并采取星级评定的方式尽可能的量化指标,以达到业务分区的真实性。

其特点:(1)该矩阵是—一个三乘三矩阵,描绘了各项业务的前景和公司竞争力(2)每一项业务的定位都采用了一些变量,方法类似于通用电气公司的竞争地位一—市场吸引力矩阵(3)初始采用的技术细节专门适用于石油化工行业,但这一模型也广泛适用于任何多元化客户(4)它是以业务的增长率以及新增投产的提前时间为基础的。

(5)指导性政策矩阵实质上就是把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归结在一起,并对企业所处战略位置做出判断,进而提出指导性战略规划。

5.确定型决策方法、风险型决策方法和不确定型决策方法各有哪些?答:(1)确定型决策方法主要有盈亏平衡分析模型和经济批量模型。

(2)风险型决策方法有期望值法。

(3)不确定型决策方法。

主要有三种,即冒险法、保守法和折中法。

6.简述计划的概念及其性质,计划工作的意义。

答:计划工作,通常是指制定计划,即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确定组织的目标和为了达到决策目标而提出实现目标的安排。

计划工作的性质一般可以概括为目标性、首位性、普遍性、效率性和迎新性等五个方面。

计划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管理者开展活动的有力依据,管理者降低风险、掌握主动的手段,管理者提高效益的重要方法,管理者进行控制的标准。

7.计划编制包括哪几个阶段工作?答:描述组织情况;评估当前情况;确定目标;目标分解与结构分析;预测未来情况;综合平衡;编制并下达执行计划;实施结果评估。

8.战略计划与战术计划的区别是什么?答:战略计划针对的对象是全局,目的是指导发展的大体方向,时间相对较为长远,制定战略计划的困难在于对信息判断的准确性,规划的合理性,以及执行过程的连贯性。

而战术计划是为了服从、实行战略计划而制定的计划。

战术计划针对的对象是具体的困难,目的是解决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时间相对较短,制定战术计划的困难在于正确处理各种困难之间的先后关系,合理调配在战略计划中已经明确给出限制的资源。

9.何谓目标管理?其特点是什么?答:目标管理由彼得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一书中提出,管理者在事先确定目标的基础上,通过层层分解、展开目标,让下级人员参与组织目标的制定和计划,以创造性地完成组织目标。

主要特点是注重结果,以目标为中心,重视人的管理等。

10.网络计划技术基本原理是什么?答:网络计划技术是指用于工程项目的计划与控制的一项管理技术。

它是五十年代末发展起来的,依其起源有关键路径法(CPM)与计划评审法(PERT)之分。

1956年,美国杜邦公司在制定企业不同业务部门的系统规划时,制定了第一套网络计划。

这种计划借助于网络表示各项工作与所需要的时间,以及各项工作的相互关系。

通过网络分析研究工程费用与工期的相互关系,并找出在编制计划及计划执行过程中的关键路线。

分析题:1.答:初始决策:是企业决策者对未从事的活动或新的活动所进行的决策,主要是确定未从事的活动或新的活动的方向、目标、方针及方案。

追踪决策是企业决策者在初始决策的基础上对已从事的活动的方向、目标、方针及方案的重新调整。

在决策过程中,人们通常关注的是决策的制定和组织落实环节,对于追踪决策却抱着一种可有可无的态度。

追踪决策,是指在行政事实上,追踪决策直接影响到预期目标能否最终得以实现,它是科学决策过程中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

追踪决策不同于决策在执行过程中的补充及修正。

后者是在决策执行过程中,由于决策本身的特点和决策环境的变化,决策者必须对决策执行情况不断检查,并根据反馈信息,找出偏差,实施相应的控制,不断修正完善决策。

它尚不需要对决策计划或方案作较大改变。

而追踪决策实质上则是对原来面临的问题重新进行一次决策。

由于主客观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所以它并非正常决策的简单重复,也不是对原决策的根本否定,而是根据对原决策过程的再次分析,促使原决策中的错误转向正确的一种决策,是对原决策的“扬弃”。

如果在原决策执行过程中已经发现了错误,领导者却拒绝进行任何修改,依旧一意孤行地执行下去,这必然会直接危及到决策目标的达成,导致原决策彻底失败。

2.答:留住IBM原有的客户,兼容IBM原有的渠道,是新联想面对的重要课题。

对于联想而言,收购IBM的PC业务部门也许是一个好主意,也许不是。

该公司凭借着低端PC产品在中国市场大获成功,然而在高端市场目前还没有什么特别的表现。

在高端市场,联想的主要竞争对手是国际巨头戴尔和惠普。

联想可能以更有竞争力的价格销售ThinkPad笔记本电脑,如果联想能够采取正确的策略,对于IBM 公司的客户而言,这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3.答:西蒙认为,组织就是作为决策的个人所组成的系统。

决策贯彻于管理的全过程,管理就是决策,组织的任何一个成员第一个决策是参加或不参加这个组织。

他在做出这个决策的过程中,就要对他为组织所作的贡献(劳动或资本)和从组织得到的诱因进行比较。

如果诱因大于贡献,他就参加。

因此要了解一个组织的结构和职能,就必须分析其成员的决策和行为及其受组织的影响,就必须研究影响人群行为的复杂的决策网状结构。

西蒙的中心思想是管理人员应该有效地利用各种形式的外部影响力来塑造职工的性格。

使他们变得主动,而不是由上级指示或按组织的需要来决策和行动。

他认为经营中组织的最理想状态是它的所有成员由于把个人目标和组织的共同目标缔结起来,因而都愿意为提高组织效率而做出贡献。

这样,组织只需要在作必要调节时使用权威,而使制裁方式的应用不占重要地位。

4.答:提高决策质量(1)决策要求有明确而具体的决策目标(2)决策要求以了解和掌握信息为基础(3)决策要用科学的分析方法(4)决策要求有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5)决策要求对控制的方案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6)决策追求的是最可能的优化效应。

5.答:每个都很重要,对成功的企业来说,每一步都是很重要的。

决策的事情确定,什么时候时间启动与结尾,中间问题可接受等,每项都重要。

6.答:满意原则使建立在以对现实条件的充分分析的基础上,选择的一种风险较小、较为满意目标方案的决策,是现实性与先进性结合的明智之举。

但是,这不代表决策者就可以马虎,随意降低要求了。

决策者应当在找到了满意方案后努力贯彻最优原则。

要做到“尽力找最优”“力求最优”。

努力学习和采用更有助于找到更好方案的现代科学方法,提高决策效率。

同时,把最优原则与其他原则结合应用,或作为其他原则的子原则。

因为在满意原则的指导下并不排斥在局部上采用最优原则。

综上所述,企业运用满意原则在能够实现决策目标中选择一个较为合理的方案,但是应当将最优原则贯彻其中,提高决策效率。

同时,一定要把握最优原则的“度”,不能太求完美而损害全局利益。

7.答:群体决策和个体决策孰优孰劣呢?这取决于你衡量决策效果的标准。

就准确性而言,群体决策更准确。

证据表明,群体决策比个人决策质量更优。

但就速度而言,个体决策优势更大。

如果你认为创造性最重要,那么群体决策比个人决策更有效。

如果你的标准是最终方案的可接受性,那么还是群体决策好。

在考虑决策效果时不能不考虑决策效率。

就效率这一点来说,群体决策总是劣于个体决策。

就同一个问题而言,群体决策所用时间总是比个体决策所用时间多,而且很少有例外。

因此,在决定是否采用群体决策形式时,应权衡一下群体决策在决策效果上的优势能否超过它在效率上的损失。

8.管理规则对中国企业最为迫切。

规则有两层含义,一个是程序,一个是制度。

程序就是教员工作正确的事,而制度是防止员工做错事。

形象地讲,程序是假设员工是傻瓜,制度假设员工是坏蛋。

中国企业现在程序的东西太少了。

程序要多加以训练,制度作为惩戒的标准暂时不需要。

程序就是企业工作的路线图。

马上就行动当然会提高企业效率,但也会带来执行面上的盲目。

我们的企业缺乏一种素质,即在做一件事的时候,把路线图上的各个环节制约因素都想得很透彻。

预测未来虽然很难,但对于管理者而言,却十分必要。

案例分析:答题要点:企业家做战略决策需要眼光和魄力,也需要智慧。

面对互联网这样一个瞬息万变的行业,做出正确的决策并非易事。

这个行业诱惑太多,门户、短信、B2C、游戏等等,要选择一个正确的方向并坚持到底,更是困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