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经济学
林业经济学---四林区划分
一、东北地区包括黑、吉、辽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呼伦贝尔、兴安、哲里木三盟和赤峰市。
东北地区的森林资源主要集中在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
主要用材树种:针叶林有落叶松、长白落叶松、红松、樟子松、沙松、云杉、冷杉等;阔叶树有桦、杨、水曲柳、黄菠萝、胡桃楸、椴、榆、槭、柞树等。
东北林区特点是:营林和木材生产集中,国有林业企业规模比较大,机械化水平比较高,采伐率高,林区道路密度大,林区经营水平高。
目前,木材生产量仍占全国林业系统木材产量的一半。
二、西南地区这里所指的西南地区包括四川、重庆、云南、西藏。
该区的森林资源有如下特点:主要林区处在横断山脉,既受太平洋的影响又受印度洋的影响。
多数山脉和水系为南北走向,海洋湿润气团可以从山谷由南至北深入到较远的地方,西边的山坡上分布着茂密的森林,构成了西南地区林业的主体。
这里山体在3000米以上,相对高度也在千米以上。
地带性是这里最明显的特征。
几个热量带、森林带同处在一座山上,出现“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景。
因而,森林类型和树种非常复杂。
这里天然原始林和成、过熟林比重大。
面积占90%以上,蓄积量比重超过95%。
三、南方地区本地区包括浙江、安徽、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和贵州等10省区。
南方地区是我国自然条件最好的地区,也是历来林业发达的地区,人工林占有很高的比重。
山区的农民有经营林业的习惯。
南方森林资源的分布比较均匀。
武夷山系和南岭山系较为集中,两个山系的面积占南方地区总面积的22%,而有林地面积占45%,蓄积量占65%。
四,东部少林地区本区包括北京,天津、上海、河北、山东、河南、江苏等省市。
本地区的林业类型主要是以平原林业为主,即农田、沟渠、道路、村庄等防护林为主,绝大部分为带、网状的形式,还有林农间作形式,极少量的片林。
林业经济学课程设计
林业经济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林业经济的基本概念、原理及林业产业的特点;2. 了解我国林业政策、市场及林业资源现状;3. 掌握林业投资、成本、收益分析的基本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林业经济学原理分析林业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运用数据和信息进行林业投资决策的能力;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增强学生对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培养环保意识;2. 培养学生热爱林业、关注林业发展的责任感;3. 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
课程性质分析:林业经济学是一门应用经济学,旨在研究林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活动中经济规律的应用。
本课程结合实际案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生特点分析:高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经济学基础,思维活跃,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为未来从事林业相关领域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林业经济学基本概念与原理:包括林业的定义、林业产业的特点、林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方法等(对应教材第1章)。
2. 我国林业政策与市场分析:介绍我国林业政策的发展历程、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林业市场的供求关系、价格形成机制等(对应教材第2章)。
3. 林业资源现状与评价:讲解我国林业资源的分布、类型、现状,以及林业资源评价的基本方法(对应教材第3章)。
4. 林业投资与成本分析:探讨林业投资的类型、特点,分析林业生产成本构成及成本控制方法(对应教材第4章)。
5. 林业收益分析:研究林业收益的来源、构成,以及收益预测和评价方法(对应教材第5章)。
6. 林业经济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林业经济案例,分析案例中的经济问题、解决方法及其启示(对应教材第6章)。
教学大纲安排:第1周:林业经济学基本概念与原理第2周:我国林业政策与市场分析第3周:林业资源现状与评价第4周:林业投资与成本分析第5周:林业收益分析第6周:林业经济案例分析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教材章节,确保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林业经济学知识。
林业经济学 第三章 林业经营
⑸林地管理机构、机制、法制等不健全 。
林业产权的界定有三个方面的内容 :
(1)明确产权主体 (2)发展多样化的产权制度:私有产权、公 司产权、社团产权、公共产权、国有产权
国有
集体所有
58%
42%
(3)改善产权制度实施的环境:产权市 场及其法规
4.林业产权制度的稳定及其维护
(7)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理论 (8)可持续林业理论 (9)社会林业理论
三、我国主要林业经营理论
1.生态林业理论 2.现代林业论 3.木材培育论和林业分工论 4.林业二元结构论 5.可持续发展理论
第二节 林业的经营形式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现阶段我国
林业主要经营形式、其影响因 素及我国的林地使用制度。
⑵林业生产特点;
⑶森林资源状况;
⑷经营特点。
第三节、林业产权
一、产权基本理论 1.产权的含义 产权是法定主体对财产的所有权﹑使用权 ﹑收益权和处置权的总称。 产权概念属于现代经济学范畴
现代经济学使用产权概念具有以下特点: 1. 注 重 产 权 的 现 实 形 式, 即 产 权 的 实 际 支 配 权。 2. 产 权 主 体 的 泛 化。 3.产权分析的定量化
㈠印度的社会林业 ㈡泰国的社会林业
第五节 社会林业
四、我国社会林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㈠我国社会林业发展现状 ㈡我国社会林业发展中的若干问题 ⒈权属与责任问题 ⒉近期利益与远期利益相结合的问题 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利益分配 问题 ⒋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的发挥问题
第五节 社会林业
五、社会林业的发展前景
林业经济学 第二章 森林资源评价
2 林地价格的种类 (1)交易价格:指林地在市场交易中成 交的买卖价格。 (2)评估价格:指依据一定的评估方法 对林地所做的价格性估价。 (3)租赁价格:指承租方为取得土地租 赁权而向发租方支付的代价。
(4)抵押价格:指以林地为担保物而取 得贷款时,银行对林地所估定的价格。 (5)林地所有权价格:指人们为购买林 地使用权而支付的代价。 (6)林地使用权价格:指人们为取得林 地使用权而支付的一定的经济代价,其 实质是地租
1: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时间节约论和级差地租理论
2:消费理论 3:成本理论
第四节 :森林资源的社会生态效 益的经济评价
二:森林社会生态效益经济评价的方法 1.森林资源状况评价:
2.功能评价: 3.结构评价: 4.环境评价:
(一):防护林的防护效益评价 Z=∑Pi(Qi-Qr) Z-防护林的防护效益评价值 Qi-第i个单位受益后的产量 Qr-单位受益前的产量 Pi-第i单位产品的价格
第二 节:林地资源的经济评价
3:林地资源经济评价的主要方法 (1):林地生产力评价的主要方法 1:立地等级表法 2:比较分析法 W=Y/Y。*100 W-被评价林地的级分 Y-被评价林地的指标值 Y。-级分为100的标准林地的指标值 3:回归分析法 运用一元回归和多元回归建立函数模型 4:大片林区林地平均生产力评价
1、林地价格理论
(2)土地价格理论
①土地收益理论:认为土地价格是土地收 益即地租的资本化。用公式表示为:
v=a/p
试中: v——土地价格; a——土地纯收益; p——资本还原利率。
1、林地价格理论
②土地供求理论:土地与其它商品一样, 其价格取决于本身的供给和需求。土地 供给增加,需求不变,则地价下跌;土 地供给减少,需求增加,则地价上升。 (见图5-1、5-2)
(完整word版)《林业经济学》复习要点
《林业经济学》复习要点绪论1、林业的概念指在人和生物圈中,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从事培育、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且能持续经营资源,促进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协调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和社会公益事业。
2、林业的特点及其经济上的要求生产周期的多层次性和复杂性,(1)林业生产内容多样复杂物质资料生产:工业原料、建筑用材消费资料生产:纸、食用菌、干果、(2)林业生产资金周转速度多样(3)林业必须实行多种经营(提供了理论依据)(4)发展林业必须注重中长远计划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交织在林业生物性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存在着林业劳动和林业机器设备的季节性不平衡问题,即往往出现林业劳动力、设备的闲置,这为林业开展多种经营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有利条件。
区域性、风险性和难预测性(1) 区域性要求加强区域林业的研究,因地制宜,合理布局(2) 风险性要求林业经济政策必须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否则就难以调动劳动者发展林业的积极性(3) 难预测性要求一方面要加强科学研究和预测工作,另一方面必须留有一定的弹性。
培育初始森林活动的经济依赖性该特点在经济上要求:制定林业政策时必须考虑到林业的经济背景。
(温饱、交通)必须支持和帮助农民开展多种经营(积累资金,具备一定的经营实力)对于边远地区林业的发展,国家必须给予一定的经济扶持第一章世界和中国林业1、林业现代化概念及内容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林业和现代科学管理方法管理林业,使落后的传统林业转化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林业。
林业生产技术现代化(广泛利用现代科技成果)林业生产手段现代化(包括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林业经营管理现代化(改革经营管理体制、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和方法)2.世界林业发展的四个和三个阶段(一)“四阶段论”1.毁林开荒、盲目破坏森林(资本主义工业化以前时期)2.掠夺式采伐原始森林,片面发展林木采伐业(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时期)3.保护森林、节约木材、重视森林更新4.从财力和物质技术上加强营林,恢复和扩大森林资源。
林业经济学试题
林业经济学试题习题一、选择1、林业经济学的复杂性主要取决于A、理论的交叉性B、理论的综合性C、实践领域的广泛性和特殊性D、ABC2、森林资源产品消费的经济属性是A、可替代性、外部性、公共物品B、外部性、长周期性C、复杂性、公共物品、自然依赖性D、外部性、安全性差3、影响林业经营形式的因素不包括A、社会经济制度B、社会分工C、经营者偏好D、资本集中度4、从林业经营理论看,人类对林业认识的第二次飞跃是A、森林永续利用理论B、森林多功能论C、近自然林业理论D、新林业论5、关于林地的粗放边际,以下选项正确的是A、林业人工连续经营的粗放边际与原始林的粗放边际是重合的B、林业人工连续经营的粗放边际点大于原始林的粗放边际点C、林业人工连续经营的粗放边际与原始林的粗放边际点的边际收益是相等的,但边际成本不一致D、林业人工连续经营的粗放边际点小于原始林的粗放边际点6、林产品市场供求价格机制造成森林资源利用的生态后果是A、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水平的提高B、林业产业结构向高级化发展C、林产品种类日益丰富D、人工林面积扩大,天然林面积下降7、林产品绝对比较优势的形成是A、森林资源条件决定的B、生产技术和劳动力素质决定的C、资源条件与生产技术和劳动力素质共同决定的D、林产品价格差异造成的8、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林业企业应根据自身的比较优势决定产品结构B、林业企业应根据产品的附加价值决定产品结构C、解决资源产品价格低下问题的正确途径是开放市场D、在封闭市场中简单延长产业链不是解决资源产品价格低下问题的办法9、根据生产要素的内容,林业市场可分为A、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B、林地市场、资源市场、劳动力市场C、资本市场、林地市场、产品市场D、林地市场、林业劳动力市场、林业资本市场10、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林产品市场是是供给约束较强的市场B、边际林地的开发成本是不变的C、短期均衡中较强的供给约束可以刺激林业企业节约资源D、长期中,新厂商进入营林生产可以使与新的均衡对应的短期边际成本曲线向下移动到达初始SMC的位置11、林业生产要素的价格与要素服务的价格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A、两种价格有差异B、要素价格大于要素服务价格C、两种价格是统一的D、要素价格小于要素服务价格12、影响林木资产评估价值的因素不包括A、评估的目的B、市场条件C、木材生产成本D、立地条件13、同龄林经营的特点不包括A、存在地力衰退、生产力下降问题B、营林成本较高C、经营措施复杂D、对森林生态环境影响较大14、森林资源及其产品的经济属性决定了林业是A、公益事业和弱势产业B、应减少国家对林业的干预C、不存在缺乏产品市场价格的情况15、形成林地租金的物质基础是A、土壤条件B、林地生产力C、降水条件D、光照条件16、关于法正林的基本要求说法中错误的是A、一个作业级内,必须具备幼龄林、中龄林、成树林B、三个林种的面积应相等,地域配置合理C、作业级内要保持一定的蓄积量D、是由美国林学家最早提出的17、林业经营形式演化的根本原因在于A、制度约束B、降低交易成本和约束条件下选择的结果C、市场竞争D、技术进步18、当前国际林业政策的核心内容不包括A、消灭毁林和抑制森林退化B、有效保护和管理现有森林C、营建新的森林资源D、建立现代林业企业经营制度19、供求机制没有完全造成天然林消失,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资本积累完成后,林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下降B、林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C、市场失灵D、生态意识的觉醒20、下列关于林地供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土地的自然供给是自然赋予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不会随着土地价格的变化而变化。
林业经济学重点整理第五章
1、国内外森林经营主要理论名称(一)森林多功能论德国是“森林永续利用理论”的祖先(17世纪中叶欧洲资本主义兴起开始)“木材培育”→“森林建设” →“法正林”→“森林效益永续经营理论”→“森林多效益问题”为现代林业经营奠定了基础。
50年代德国又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论:(1)以木材生产为首带动其他效益发展的船迹理论:(2)和谐化理论(又称“协同论”)1975年德国公布了《联邦保护和发展森林法》,正式确立了木材生产、自然保护和游憩三大效益一体化经营的发展战略。
(二)林业分工论70年代,美国林业经济学家M.克劳林.R塞乔博士等。
80年代,研究向微观和宏观双方向发展。
•(1)“微观”研究:集约林业——工业人工林•(2)“宏观”研究:研究世界林业、所带来的产品国际贸易格局的变化。
工业人工林:提供大量的木材,环境方面的产出,但它很难提供游憩方面的产出。
但不同国家的森林经营模式有很大差异。
如:美国:生产林和非生产林(三)新林业理论(美国)•美国华盛顿大学J.福兰克林教授,1985年。
该理论主要以森林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的原理为基础,并吸收森林永续经营理论中的合理部分,以实现森林的经营价值,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相互统一为经营目标,建成不但能永续生产木材和其它林产品,而且也能持久发挥保护生物多样性及改善生态环境等多种效益的林业我国的林业经营理论•(一)生态林业论80年代初,以张建国教授为代表生态林业的实践在全国逐步推开,建立了不少生态林业试点,使之逐步完善。
•生态林业是一种现代林业建设的发展模式,是根据“生态利用”原则组织的森林经营制度。
•生态利用:就是把林业经营的指导思想建立在森林生态经济系统理论的基础上,以生态经济综合效益为经营目标,也就是按生态经济的原则经营林业。
生态林业的经营方针可概括为“地域分工、分类经营、总体协调、效益最佳”,森林资源划分为三大类较为合理。
•①第一类:环境资源林指为了防护目的而营造和经营的森林,即是有特殊防护功能,保护生态平衡的林分。
林业经济学了解行业的关键经济指标
林业经济学了解行业的关键经济指标林业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支柱行业,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并研究林业经济学中的关键经济指标,有助于我们评估和监测行业的运行情况,为决策者提供相关经济政策的参考。
本文将介绍几个林业经济学中的关键经济指标。
首先,林木资源量是衡量林业经济的重要指标。
林业产业依托于林木资源,因此掌握林木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于评估行业的经济潜力和可持续性至关重要。
林木资源量可以通过国家统计数据、实地调查和遥感技术等手段进行监测和测量。
同时,了解不同类型林木资源的分布情况,可以指导合理规划林业开发和保护。
其次,林业产值是衡量林业经济贡献的核心指标之一。
林业产值反映了林产品和林木资源开发的经济效益,包括木材加工、林产品销售、旅游观光等各个方面。
林业产值可以通过林业企业的营业额、出口额、税收和就业数据进行估算。
这个指标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林业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和贡献度,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第三,林产品贸易是林业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林产品的贸易数据能够反映一个国家的林业竞争力和国际市场地位。
通过了解林产品的出口和进口情况,可以评估一个国家在国际林业市场中的位置,找出市场机遇和潜在风险。
同时,林产品贸易还可以为国家带来经济收益,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
此外,林木价格也是林业经济学中的关键指标之一。
林木价格对于林业产品的供求关系和市场行情具有重要影响。
了解林木价格的变化趋势和波动情况,可以帮助企业调整生产经营策略,把握市场机会。
同时,林木价格的稳定性和合理性也是评估一个国家或地区林业经济发展情况的重要标志。
最后,林业就业是衡量林业经济社会效益的重要指标之一。
林业产业的发展对于提供就业机会和改善农村居民收入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统计数据和调查,了解林业企业和相关行业的就业情况,可以评估林业经济对于社会的促进效果,并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林业经济学中的关键经济指标对于了解和评估林业行业的发展状况至关重要。
林业经济学考试题及答案
林业经济学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林业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
A. 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B. 森林资源的保护C. 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经营D. 森林资源的经济效益答案:C2. 林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
A. 周期短B. 投资大,周期长C. 投资小,周期短D. 周期不定答案:B3. 林业经济学中,森林资源的分类不包括()。
A. 经济林B. 用材林C. 观赏林D. 工业原料林答案:C4. 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经营要求()。
A. 森林资源的最大化利用B. 森林资源的最小化利用C. 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D. 森林资源的无限制开发答案:C5. 林业经济学研究的内容包括()。
A. 森林资源的经营管理B. 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利用C. 森林资源的经济效益分析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6. 林业生产中,森林资源的保护措施不包括()。
A. 森林防火B. 病虫害防治C. 过度采伐D. 森林更新答案:C7. 林业经济学中,森林资源的经济效益分析主要关注()。
A. 森林资源的直接经济效益B. 森林资源的间接经济效益C. 森林资源的社会效益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8. 林业生产中,森林资源的经营管理目标是()。
A. 提高森林资源的经济效益B. 保护森林资源的生态功能C. 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经营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9. 林业经济学中,森林资源的分类依据是()。
A. 森林资源的用途B. 森林资源的地理位置C. 森林资源的所有权D. 森林资源的保护级别答案:A10. 林业生产中,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的关系是()。
A. 相互独立的B. 相互矛盾的C. 相互促进的D. 相互制约的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林业经济学研究的森林资源包括()。
A. 经济林B. 用材林C. 观赏林D. 工业原料林E. 以上都是答案:E2. 林业生产的主要特点包括()。
A. 投资大B. 周期长C. 风险高D. 收益稳定E. 以上都是答案:BCE3. 林业经济学中,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经营要求()。
林业经济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林业经济学考试试题及答案1. 题目:a. 定义林业经济学,并解释它与其他经济学学科的关系。
b. 讨论林产品市场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c. 介绍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提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2. 答案:a. 林业经济学是研究林业资源的管理与利用的经济学学科。
它与其他经济学学科,如环境经济学和资源经济学密切相关。
林业经济学通过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分析林业资源的供给和需求,探讨林业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平衡,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经济手段来实现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b. 林产品市场的特点包括供给和需求的不确定性、季节性和地域性;价格的波动性较大;市场竞争程度较高。
影响林产品市场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如气候变化、天灾等)、经济因素(如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货币政策等)、政策因素(如政府的森林保护政策、补贴政策等)、科技因素(如新材料的研发应用等)等。
c.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林业资源是地球上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抵御气候变化等具有重要作用。
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包括:i. 推行可持续林业管理:通过合理的森林经营和管理,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确保森林资源的可再生和自我修复能力。
这涉及到科学的林木种植、伐木和再生的技术和方法。
ii. 强化政府的监管和法规:建立健全的森林资源管理体系,加强对非法伐木行为的打击,推动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政策法规。
iii. 促进林产品市场发展:通过政府的引导和扶持政策,提高林产品的附加值,扩大林产品的市场规模,增加林农收入,进一步激发林农的积极性。
iv. 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国际间林业资源的共享和合作,借鉴先进的林业管理经验,共同应对全球森林生态系统遭受的挑战。
综上所述,林业经济学是一门重要的经济学学科,研究如何通过经济手段实现林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了解林产品市场的特点和影响因素,以及采取相应的策略,可以推动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和生态的双赢。
林业经济学-第五章林业资源配置
林业资源配置一、森林资源的联合生产(一)、引论早期,人们就开始了森林的多种经营、多项利用、综合开发等研究,以图走出单一利用木材资源的误区。
近年来, 单一利用木材产品和消费趋向的变动不一致,并进一步引发森林资源过度消耗、林业经济危困,生态恶化,生存威胁等问题日益加深,森林多种产品的利用便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途径之一。
(二)、森林多种产品生产的系统性及产品间关系1、系统性森林资源是一个以林木资源为主体的多种资源并存的综合体,包括了动植物、微生物、林地、林地下矿产、水等各种资源。
这些资源存在于统一的整体中,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并按特定的方式存在、生产和发展。
森林对外界环境的功能及作用是它内部各种资源共同作用的结果,这种森林内部多种资源之间的有机联系要求从整体上综合利用各种资源,而不能脱离其它资源的存在而去单一地利用某一种资源。
森林多产品的生产过程是一个相互投入,相互消耗,共同投入,共同产出的一个复杂的、相互存在的、系统的联合生产过程。
2、多种产品间的关系(1)、相互竞争的关系。
如果一种产品的产出量的增加将引起另一种产品生产成本的增加, 那么这两种产品就是一种相互竞争的关系。
这种竞争关系是由于投入一定时,两种产品相同或大部分相同的利用了各种生产要素,尤其是对土地、空间、营养、阳光、水分等生产因素的共同使用和占有。
一种产品消耗量增大,引起另一产品消耗量的减少,而且这种增大或减小的幅度可能随时不同,是可变的,这种关系是森林中植物间普遍存在的关系。
当然,如果大量增加总投入,两种竞争关系产品的产出量将会同时增加。
在林产工业中存在同样的问题,如都以原木为原料的锯材和纸浆之间的关系。
(2)、两种产品间的协作关系。
当一种产品产量的增加会降低另一产品的生产成本,即这种产品的生产对另一产品的生产十分有利时,这两种产品间存在相互协作关系,这种协作关系的实质是由于一种产品的生产过程给另一产品进行了投入。
这种互惠互补的组合,在工业产品市场营销的产品组合策略中经常被选用,这种组合能使整体效益最大。
林业经济学
林业经济学林业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利用森林与林木资源的经济和社会活动的学科。
它结合森林采伐、森林植物资源保护、森林经营和林木经济规划等方面的研究,旨在从理论和实践上改善森林产业发展,保护森林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发展林木经济,实现森林与林木产业的双赢。
林业经济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欧洲施工领域的林木科学研究。
尽管林业经济的历史相对较短,但是它结合了经济学、社会学、生态学等多学科的要素。
1930年以后,由于全球林木采伐激增,以及森林生态环境的恶化,人们开始重视林业经济学的发展。
1950年代,西方开始把森林作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以维持地球环境的均衡,他们建立了林业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其中包括生态、社会、技术以及经济学等多种因素。
20世纪70年代以来,林业经济学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此外,随着森林与林木产业的发展,林业经济学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林业经济学的内容林业经济学包括经济发展、森林利用、森林保护、森林经营、林木经济规划等方面的研究。
在经济发展方面,它研究森林与林木产业的经济动态,以及森林和林木对全球经济发展的贡献。
森林利用方面,它探讨了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林木资源的开发利用。
森林保护方面,它研究了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与管理,以及在森林保护中所涉及的各种政策与技术等。
森林经营方面,它研究了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经营与管理等。
林木经济规划方面,它研究林木资源的规划利用,以及林木产业的发展趋势等。
林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林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结合实证研究和实践研究的理论模型、技术方法以及森林与林木经济学的实践经验,按照科学逻辑,采用比较研究、定性研究和实证研究等方法,从理论、实践两种方面研究林木资源开发利用的经济社会改革与规划,从而为林木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林业经济学的未来发展林业经济学正在以全球视野来研究林木资源的发展与利用,同时开展森林与林木产业的经济社会改革研究,以及林木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经营管理研究。
江西考研农林经济管理复习指南林业经济学重难点
江西考研农林经济管理复习指南林业经济学重难点江西考研农林经济管理复习指南:林业经济学重难点一、概述林业经济学是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重要学科之一,研究森林资源管理、林木生产与经营运作,以及林业政策等方面的经济学原理。
下面将介绍江西考研农林经济管理复习中林业经济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二、林业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发展1. 林业经济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林业经济学是研究森林资源在经济系统中的运行规律和有效管理的学科。
其研究对象主要包括林木资源、森林培育、森林经营等。
2. 林业经济学的发展历程林业经济学起源于19世纪50年代的美国,在20世纪逐渐发展为正式学科,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发展。
三、林业经济学的重点内容1. 森林资源评价与管理森林资源评价是指对森林资源进行价值评估和评价,以便更好地进行管理与利用。
在复习过程中,需要掌握森林资源评价的方法和技巧,了解林木的生长、更新、幼林培育等关键要素。
2. 林业投资与经营决策林业经营是指运用林业经济学原理,对森林资源进行开发、经营和利用。
复习中,需重点掌握林业经营决策的基本模型、投资评估方法以及风险管理等内容。
3. 林业政策与法规林业政策对于森林资源的保护、管理和利用至关重要。
在复习中应重点关注林业政策与法规的制定、执行和监管机制,了解其对林业生产和经营的影响。
4. 林业市场与行业发展林业市场是指林木及其产品的买卖和交易活动。
复习时需了解林业市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如国内外林业市场的对比,林产品贸易政策等。
5. 林业生态与环境经济学林业生态与环境经济学是林业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林业活动对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相应的经济评估与管理措施。
四、林业经济学的难点内容1. 森林资源评估技术森林资源的价值评估涉及到不同的技术与方法,如生态学方法、经济学方法等。
其中,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估是一个难点,需要对不同功能进行量化与评价。
2. 林业经营决策的风险管理由于林业投资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因此在林业经营决策中需要合理评估风险,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林业经济学 绪论
林业经济的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方法 系统分析的方法 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 社会经济、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相结合的方法
世界及我国林业开展的展望
世界及我国林业开展的展望
林业经济学
绪论
绪论
一、林业的概念与特点 二、林业经济学的定义 三、林业经济学的学科位置 四、林业经济学的特点及主要内容 五、世界林业经济学的流派和特点 六、林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七、世界及我国林业开展的展望
林业的概念与特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林业的概念与特点
林业经济学的定义
定义:林业经济学是应用相关经济学及自然科 学的理论和方法,并结合林业经济活动的特点 ,系统地研究林业生产经营一般规律、现阶段 经济开展的主要问题、林业内部及与外部以价 值为核心以管理为手段的各种经济关系的应用 经济学。
林业经济学的学科位置
林业经济学的学科位置
林学科学领域
研究林业生产 客体性科学
研究林业生产 主体性科学
研究林业生产 媒介性的科学
研究森林的自然 规律的科学领域
研究人类在林业 活动中各种经济法则
的科学领域
研究林业和经营利用 森林的技术性科学领域
针对森林
如生态学、植物学等
利用于森林
作用于森林
如林业经济学、林业政策学等 如森林经理学、采运学等
世界林业经济学的流派和特点
〔一〕世界林业经济学的开展状况 由于各国社会经济开展水平和林业开展 水平的不同,社会对林业的要求的不同 ,以及各国的社会制度及经济体制的差 异,其林业经济学的开展速度、根本结 构和重点也有所区别。一般来说,可分 为完善型林业经济学和不完善型林业经 济学。
世界林业经济学的流派和特点
目的是更好地认识 森林的自然属性
林业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林业经济学知识点总结一、林业经济资源学林业经济资源学是研究林木资源的经济价值及其利用的学科。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林业资源的分类与特征:林业资源主要包括天然森林资源、人工林资源、天然草原资源和灌木资源等。
它们分布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中,具有不同的生长周期、树种构成、物理结构、树龄组成等特征。
2. 林业资源的经济价值:林业资源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可以为社会提供木材、竹、木浆、果实、树脂、草药等重要的产品,同时还可以提供生态服务功能,如保护水源、防风固沙、净化空气、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
3. 林业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林业资源的有效利用对于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及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研究林木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与管理是林业经济资源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林业经济生产学林业经济生产学是研究林业产品的生产加工与销售的学科。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林业产品的生产过程:林业产品的生产过程包括经济林的种植、管理、抚育、疏伐、采伐、运输、加工等各个环节。
研究这些环节的经济学规律,可以为提高林业产品的产量和品质,降低生产成本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
2. 林业产品的销售与市场营销:林业产品的销售与市场营销是林业经济生产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研究林业产品的市场需求、价格变动、竞争状况以及行业发展趋势,可以为林业企业的市场竞争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3. 林业产品的加工与开发:林业产品的加工与开发是提高林业产品价值的重要途径。
研究林业产品的加工加值和开发利用,可以为提高林业产品附加值,拓展产品市场提供理论支撑。
三、林业企业经营管理学林业企业经营管理学是研究林业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的学科。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林业企业的组织与管理:林业企业的组织管理决定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实现。
研究林业企业的组织结构、管理模式、人员配置、绩效考核等内容,可以为提高林业企业经营效益提供理论支撑。
2. 林业企业的经营决策:林业企业的经营决策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林业经济学名词解释
林业经济学名词解释
嘿,大伙!今天咱来聊聊林业经济学是啥。
我记得有一次我去乡下玩,看到一大片树林。
那树林可漂亮了,有高的树,有矮的树,还有各种小动物在里面跑来跑去。
我就想啊,这树林可不只是好看,这里面还有不少学问呢,这就跟林业经济学有点关系。
林业经济学呢,简单来说就是研究怎么让树林给我们带来好处,还能一直好好的。
比如说,那些树可以砍下来做成家具、纸张啥的,能卖钱,这就是经济方面的事儿。
但也不能乱砍,得有计划地砍,不然树都砍没了,以后就没好处了。
还要想着怎么种新树,让树林一直都有。
就像那个乡下的树林,如果大家都乱砍树,那很快就会变成荒地,啥也没有了。
但如果好好规划,砍一些树卖钱,然后再种上新的树,这样就能一直有树林,一直有好处。
咱平时用的纸啊、家具啊很多都是从树林来的。
所以林业经济学就是要研究怎么让我们既能用到这些东西,又能保护好树林。
所以啊,林业经济学就是让树林和我们的生活都变得更好的学
问。
以后咱看到树林的时候,就可以想想这里面的林业经济学。
好了,今天就聊到这儿,拜拜!。
中国林业经济的书籍
中国林业经济的书籍中国林业经济是指以林木资源为基础,以林业生产和经营为主要内容的经济活动。
林业经济的发展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增加经济收入、促进农民就业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几本经典的中国林业经济相关的书籍,以期对读者有所启发和帮助。
1. 《中国林业经济学》这本书以林业经济学为基础,深入探讨了中国林业经济的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
内容包括林业资源开发利用、林业生产经营管理、林业政策法规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中国林业经济的综合分析和研究,为决策者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对策建议。
2. 《中国林业发展报告》这本书是中国林业行业权威性的年度报告,对中国林业经济的发展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和评估。
内容包括林业资源状况、林业产业结构、林业政策、林业企业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林业发展的全面观察和深入研究,为决策者提供了科学的参考和指导。
3. 《林业经济学导论》这本书是林业经济学领域的经典教材,系统介绍了林业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内容包括林业资源经济学、林木生产经济学、林产品市场经济学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林业经济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为决策者提供了科学的思路和方法。
4. 《林业与生态经济》这本书从生态经济学的角度探讨了林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内容包括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服务、林业经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生态经济政策与林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林业与生态经济的相互关系的研究和分析,为决策者提供了科学的思路和方法。
5. 《林业经济发展战略》这本书从战略的角度探讨了中国林业经济的发展路径和目标。
内容包括林业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战略定位、发展模式、政策支持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林业经济发展战略的研究和分析,为决策者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和决策支持。
中国林业经济的发展对于实现绿色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增加经济收入等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阅读上述经典的林业经济相关的书籍,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林业经济的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对策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一、教学内容绪论二、教学目标(一)、使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林业经济学的定义(二)、使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阐述林业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三)、使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林业的概念(四)、使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阐释林业与国民经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五)、使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林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三、教学重点(一)、林业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四、教学难点林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五、详细、具体的教学内容(一)、林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研究的发展历程普通经济学研究社会经济活动的规律:一般选择规律、贸易活动的规律和整体经济运行规律。
经济学产生的前提条件是研究对象具有稀缺和效用属性,并且产生了生产和再生产的社会需要。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历史文献中已有关于林业经济活动的记载;但作为一门独立的林业经济科学,则是在资本主义林业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林业经济学在欧洲的发展始于(森林经理学和)林政学。
19世纪以前森林资源作为一般的生产、生活资料,具有效用性,但相对当时的资源量,稀缺性不明显,没有产生独立的林业经济学科。
工业革命后,森林资源成为了重要的生产要素,相对社会需求,稀缺性明显化。
产生了以木材永续利用为核心的林业经济学,主要任务是探寻最优的经营方式,实现木材的最大持久收获。
这一时期还开始运用宏观法律手段对林业生产经营进行管理。
如国家森林令的出现,18世纪法国《森林管理法》,1791年公布《森林法》,1827年《森林法》,19世纪后各国先后制定《森林法》。
这一时期的林业经济学研究严格来说,属于经济学中生产理论部分和宏观管理政策内容,称之为林业经营学、经理学、政策学较为准确。
依据林学(生物学属性)知识和理论,应用于木材生产,解决永续生产的实际问题以及如何加强国家对森林的管理。
对森林资源的经济学属性和直接的经济学问题研究较少,这和当时主流经济学基础薄弱的客观环境有关。
以后传入日本,随着林业生产的发展,而突破了林政学研究的范围。
1920年法国于费尔的《林业经济》专著问世,1945年后日本、美国、苏联等国也都出版了林业经济学著作。
日本的研究涉及林政、林业经营、林业会计、林业经济史、木材市场、林业计量经济学等。
美国的林业经济学除研究木材采运经济、木材市场经济外,还重视对森林永续利用和森林多种效益的研究,建立了森林资源经济学等。
进入20世纪后,人们在以木材生产为核心的同时,开始对森林的社会、生态效益给予更多的关注。
运用新古典主义的理论研究林业经济活动。
研究外部社会经济因素对林业经济活动的影响。
研究森林资源、林业生产活动的特殊经济属性,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针对林业生产活动和森林资源(如林业生产要素、林业经济活动特殊会计核算、融资、保险)的特殊经济属性,实现林业经济活动各个阶段(营林、采伐、集材、加工造材、林产品贸易)收益的最大化,同时考虑其社会、生态效益,最终实现综合收益的最大化(森林资源的价值构成、林业保护项目的投入产出研究等)。
美国林业经济学研究是代表。
欧洲经济发达国家的林业经济学研究也是沿袭的这条发展道路。
但二战后,随着德国经济的复苏和快速发展,再加上德国一直有重视林业的历史传统和对林业生态、社会需求的增长,德国开始研究国家预算制林业经营管理问题。
20世纪中期以后,随着中央计划经济体制在苏联、中国和东欧一些国家的建立,依据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和现代林业科学理论,服务国家林业部门行政和计划管理的需要,形成了另一种林业经济学体系,主要研究林业所有制、林业经济结构和以计划为主国家管理林业的理论和方法。
上述两种研究方向,构成了完善型的林业经济学体系。
与此同时,非洲、大洋州和亚太地区一些发展中国家为解决本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与林业有关的经济、社会问题,借鉴其他国家的林业经济学理论和研究成果,解释、解决本国的特殊林业社会、经济问题,形成一些特殊、专门的专题研究成果,构成了这些国家林业经济学研究内容。
但没有形成相对稳定的学科内容结构,属于不完善型的林业经济学体系。
国内20世纪早期主要是林业经济学的引进时期,《Forest Finance》, Herman Haupt Chapman, M.F. Yale University,1926和《Forest Economics and Finance》, P.L. BUTTRICK, M.F.,Universtiy of Georgia 这两本著作北平图书馆都有引进。
另外逐渐引进日本、前苏联、德国等国的林业经济学思想、著作。
中国本土林业经济学的研究工作始于新中国成立之后,起步较晚。
1955年东北林学院首先开办了林业经济研究生班和师资进修班,为国家培养了第一批林业经济理论队伍。
此后,在各林业院校逐步有林业经济课的开设。
20世纪中期以后,随着我国林业经济实践的发展,国内学者逐渐出版了一批专著。
1980年成立中国林业经济学会,同时创办《林业经济》等刊物,对林业经济理论研究水平的提高起了促进作用。
张建国主编《中国林业经济问题》(1985),东北林业大学主编《林业经济学》(1987),廖士义的《林业经济学导论》(1987)、张建国先生的《中国林业经济学》(1992)、谢家祜的《林业经济管理》(1995)、邱俊齐的《林业经济管理》。
雍文涛的《林业分工论》(1992),邱俊齐《林业经济学》(1998),蒋敏元的《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林业经济管理》,高岚关于森林灾害经济的研究等。
九十年以后,是我国林业经济研究的繁荣时期,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提高了,更加紧密结合林业经济实践要求,为林业生产实践服务。
比较有影响的著作是张建国林业“三论”。
同时创建了林业经济的专业期刊:《林业经济》、《林业经济问题》、各专业性和综合性大学的学报也刊登了大量关于林业经济学研究的文章。
目前,各国林业经济学研究发展有同一化的趋势。
原因:一是经济体制的趋同化,二是林业经济往来日益频繁和密切。
表现在理论依据和内容体系的一致性,但根据各个国家的不同国情和林情,具体的研究内容仍然存在差异性。
某一学科不可能凭空出现,是由该学科对应行业、领域的特殊矛盾决定。
社会经济门类和经济规模的扩展,使得主流经济学一般理论难以对一些特殊行业的经济现象给予合理的解释,也是林业等部门经济学产生的一个原因。
林业经济活动有哪些特殊性呢?既然属于经济学的范畴,林业经济学就必须回答经济学研究的三个基本问题,揭示在三个基本问题决策过程中的选择机制和规律。
其研究内容可以小结如下:首先要回答生产什么的问题,这个问题的答案确定的,即根据社会需求,生产出足够的林产品(包括直接的物质产品和间接的生态、社会功能服务产品)。
因此,需要研究林业供求问题,了解社会对林业的需求规律,一般需求规律能否解释林业产出的实际需求变动,找出影响林业需求的关键因素,林产品的需求曲线,需求弹性,林产品消费问题等。
从生产方面看,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怎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根据林业生产的特点吸引足够的社会资源投入林业行业。
在一般生产领域,生产什么是由供求(需)价格机制引导社会资源流向的,林业生产当然也要遵循这一规律,但完全依靠这个机制是不成功的,这被各个国家的林业经济实践所证明了的,完全依靠市场价格机制,林业有效供给不足。
找出这当中的原因,就是林业经济学的第一项任务。
研究上述问题,都必须考虑林业生产的周期性特点,林业生产要素的经济特性,林业投资的退出限制等条件。
这也是欧美经济学研究关注外部社会经济变量对林业生产影响的重要原因。
例如林业产业、融资等政策对社会资源向林业行业流向的影响(短期和长期)第二个问题是如何生产。
怎样用最小的社会资源投入生产出符合社会需求的最多的林产品是林业经济学的第二项任务。
需要研究林业生产要素配置问题,各项生产活动的可能性问题、最佳要素投入组合问题、林业生产函数、成本、规模经济变化规律等。
必须要对林业生产的各项要素的经济特性进行系统的评价,结合林业经济活动的特殊性,然后才能确定最佳的调整政策、措施以及管理决策解决采用什么样的生产方式。
如对不同地块的经营模式的选择。
第三个问题,生产出来的林产品如何分配?包括林业地租问题、利率问题、林价问题、林业税费问题、林产品贸易问题、林业宏观调控等。
总之,林业经济学研究是为森林资源(森林生态系统中一切生物资源及其所在的非生物环境,尤其是林地)充分利用的目标服务。
更深层次应该是对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首先应该评价现有土地资源在林业和其他用途之间综合比较效益,以确定土地的用途,如退耕还林;第二,对有林地应如何经营管理才能实现现有森林资源的充分利用,如在保护与利用之间的平衡,社会资源在林业产品(物质和功能型服务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合理配置,满足社会短期和长期对各类林业产品的需求。
在当前的社会对林业的需求背景下,有必要研究林业的功能性服务性产出的生产和再生产问题,才能正确评价土地用于林业的综合产出。
是林业经济学面临的新挑战。
林业经济学定义:第一种定义:邱俊齐、温亚利,定义的三个要点,一是林业经济学的理论依据,二是研究对象的界定,三是林业经济学的方法。
林业经济学是应用相关经济学及自然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并结合林业经济活动的特点,系统地研究林业生产经营一般规律、现阶段林业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林业内部及外部以价值为核心以管理为手段的各种经济关系的应用经济学。
第二种定义:林业经济学是研究林业部门物质财富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的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
它同时也从经济和技术的相互关系上研究林业部门生产力发展运动的规律,以及生产力诸要素的合理组织与配置等,为满足社会对林产品日益增长的需要,提高林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服务。
第三种定义:张建国,林业经济学就是研究林业部门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学科,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属于部门经济学的范畴。
(二)、林业经济学的学科性质和位置林业经济是一门应用经济科学,属部门经济学科,它与林业技术科学共同构成林业科学体系。
林业经济学的学科体系是随着林业生产和林业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完善的,所包括的分支学科各国不尽一致,一般包括林业经济学概论、森林工业经济学、林业经营经济学、林业经济史、林业法规、林业经营管理学、林业统计学、林业会计学,以及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而产生的边缘学科,如林业技术经济学、森林生态经济学、森林资源经济学、林业经济地理学等。
在中国,林业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林业生产单位的组织形式及林业经济管理体制;林业中的劳动力、土地资源及其他森林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林业生产部门的结构、林业生产布局与林业区划;林业规划和计划;林业投资效果的分析和评价;林业产品贸易与价格,林业财政、信贷及贸金的运用;林业中产品和收入的分配及林业职工的生活消费;森林生态及社会公益经济效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