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经济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

一、教学内容

绪论

二、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林业经济学的定义

(二)、使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阐述林业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三)、使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林业的概念

(四)、使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阐释林业与国民经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五)、使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林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三、教学重点

(一)、林业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四、教学难点

林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五、详细、具体的教学内容

(一)、林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研究的发展历程

普通经济学研究社会经济活动的规律:一般选择规律、贸易活动的规律和整体经济运行规律。

经济学产生的前提条件是研究对象具有稀缺和效用属性,并且产生了生产和再生产的社会需要。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历史文献中已有关于林业经济活动的记载;但作为一门独立的林业经济科学,则是在资本主义林业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林业经济学在欧洲的发展始于(森林经理学和)林政学。

19世纪以前森林资源作为一般的生产、生活资料,具有效用性,但相对当时的资源量,稀缺性不明显,没有产生独立的林业经济学科。工业革命后,森林资源成为了重要的生产要素,相对社会需求,稀缺性明显化。产生了以木材永续利用为核心的林业经济学,主要任务是探寻最优的经营方式,实现木材的最大持久收获。

这一时期还开始运用宏观法律手段对林业生产经营进行管理。如国家森林令的出现,18世纪法国《森林管理法》,1791年公布《森林法》,1827年《森林法》,19世纪后各国先后

制定《森林法》。

这一时期的林业经济学研究严格来说,属于经济学中生产理论部分和宏观管理政策内容,称之为林业经营学、经理学、政策学较为准确。依据林学(生物学属性)知识和理论,应用于木材生产,解决永续生产的实际问题以及如何加强国家对森林的管理。对森林资源的经济学属性和直接的经济学问题研究较少,这和当时主流经济学基础薄弱的客观环境有关。以后传入日本,随着林业生产的发展,而突破了林政学研究的范围。

1920年法国于费尔的《林业经济》专著问世,1945年后日本、美国、苏联等国也都出版了林业经济学著作。日本的研究涉及林政、林业经营、林业会计、林业经济史、木材市场、林业计量经济学等。美国的林业经济学除研究木材采运经济、木材市场经济外,还重视对森林永续利用和森林多种效益的研究,建立了森林资源经济学等。

进入20世纪后,人们在以木材生产为核心的同时,开始对森林的社会、生态效益给予更多的关注。运用新古典主义的理论研究林业经济活动。研究外部社会经济因素对林业经济活动的影响。研究森林资源、林业生产活动的特殊经济属性,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针对林业生产活动和森林资源(如林业生产要素、林业经济活动特殊会计核算、融资、保险)的特殊经济属性,实现林业经济活动各个阶段(营林、采伐、集材、加工造材、林产品贸易)收益的最大化,同时考虑其社会、生态效益,最终实现综合收益的最大化(森林资源的价值构成、林业保护项目的投入产出研究等)。美国林业经济学研究是代表。欧洲经济发达国家的林业经济学研究也是沿袭的这条发展道路。但二战后,随着德国经济的复苏和快速发展,再加上德国一直有重视林业的历史传统和对林业生态、社会需求的增长,德国开始研究国家预算制林业经营管理问题。

20世纪中期以后,随着中央计划经济体制在苏联、中国和东欧一些国家的建立,依据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和现代林业科学理论,服务国家林业部门行政和计划管理的需要,形成了另一种林业经济学体系,主要研究林业所有制、林业经济结构和以计划为主国家管理林业的理论和方法。

上述两种研究方向,构成了完善型的林业经济学体系。与此同时,非洲、大洋州和亚太地区一些发展中国家为解决本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与林业有关的经济、社会问题,借鉴其他国家的林业经济学理论和研究成果,解释、解决本国的特殊林业社会、经济问题,形成一些特殊、专门的专题研究成果,构成了这些国家林业经济学研究内容。但没有形成相对稳定的学科内容结构,属于不完善型的林业经济学体系。

国内20世纪早期主要是林业经济学的引进时期,《Forest Finance》, Herman Haupt Chapman, M.F. Yale University,1926和《Forest Economics and Finance》, P.L. BUTTRICK, M.F.,Universtiy of Georgia 这两本著作北平图书馆都有引进。另外逐渐引进日本、前苏联、德国等国的林业经济学思想、著作。

中国本土林业经济学的研究工作始于新中国成立之后,起步较晚。1955年东北林学院首先开办了林业经济研究生班和师资进修班,为国家培养了第一批林业经济理论队伍。此后,在各林业院校逐步有林业经济课的开设。

20世纪中期以后,随着我国林业经济实践的发展,国内学者逐渐出版了一批专著。1980年成立中国林业经济学会,同时创办《林业经济》等刊物,对林业经济理论研究水平的提高起了促进作用。张建国主编《中国林业经济问题》(1985),东北林业大学主编《林业经济学》(1987),廖士义的《林业经济学导论》(1987)、张建国先生的《中国林业经济学》(1992)、谢家祜的《林业经济管理》(1995)、邱俊齐的《林业经济管理》。雍文涛的《林业分工论》(1992),邱俊齐《林业经济学》(1998),蒋敏元的《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林业经济管理》,高岚关于森林灾害经济的研究等。

九十年以后,是我国林业经济研究的繁荣时期,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提高了,更加紧密结合林业经济实践要求,为林业生产实践服务。比较有影响的著作是张建国林业“三论”。同时创建了林业经济的专业期刊:《林业经济》、《林业经济问题》、各专业性和综合性大学的学报也刊登了大量关于林业经济学研究的文章。

目前,各国林业经济学研究发展有同一化的趋势。原因:一是经济体制的趋同化,二是林业经济往来日益频繁和密切。表现在理论依据和内容体系的一致性,但根据各个国家的不同国情和林情,具体的研究内容仍然存在差异性。

某一学科不可能凭空出现,是由该学科对应行业、领域的特殊矛盾决定。社会经济门类和经济规模的扩展,使得主流经济学一般理论难以对一些特殊行业的经济现象给予合理的解释,也是林业等部门经济学产生的一个原因。

林业经济活动有哪些特殊性呢?

既然属于经济学的范畴,林业经济学就必须回答经济学研究的三个基本问题,揭示在三个基本问题决策过程中的选择机制和规律。其研究内容可以小结如下:

首先要回答生产什么的问题,这个问题的答案确定的,即根据社会需求,生产出足够的林产品(包括直接的物质产品和间接的生态、社会功能服务产品)。因此,需要研究林业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