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经济管理学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林业经济管理 课件 复习资料 讲义 第三、四章 林业的经营

林业经济管理 课件 复习资料 讲义 第三、四章 林业的经营

第三章林业的经营§3.1 林业经营理论概述§3.2 林业经营与所有制§3.3 林业经营形式§3.4 社会林业§3.1 林业经营概述●一林业经营的概念和原则•林业经营是一种以森林资源为对象的经济活动。

•其全部内涵应该是:1)繁衍林种、树种以及一切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动植物等生物物种;2)扩大森林面积,增加森林蓄积,充分地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3)综合开发和合理利用一切森林资源;4)不断满足社会对林产品及国地保安、卫生保健、疗养旅游等日益增长的需要,使生态与经济向良性循环发展◆林业经营的基本原则:1)必须着眼于林区范围内的一切资源,实行以林为主,多种经营。

2)必须走商品化道路,做到宏观与微观效益并重。

3)必须以资源的培育、保护、管理为前提,然后才是开发利用,确保永续经营。

●二世界主要林业经营理论◆(一) 森林多功能论德国是“森林永续利用理论”的祖先(17世纪中叶欧洲资本主义兴起开始)“木材培育”→“森林建设” →“法正林”→“森林效益永续经营理论”→“森林多效益问题”为现代林业经营奠定了基础。

50年代德国又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论:1)以木材生产为首带动其他效益发展的船迹理论:2)和谐化理论(又称“协同论”)1975年德国公布了《联邦保护和发展森林法》,正式确立了木材生产、自然保护和游憩三大效益一体化经营的发展战略。

◆(二)林业分工论70年代,美国林业经济学家M.克劳林.R塞乔博士等。

80年代,研究向微观和宏观双方向发展。

1)“微观”研究:集约林业——工业人工林2)“宏观”研究:研究世界林业、所带来的产品国际贸易格局的变化。

工业人工林:提供大量的木材,环境方面的产出,但它很难提供游憩方面的产出。

但不同国家的森林经营模式有很大差异。

如:美国把森林按用途划分为生产林和非生产林,进行分类经营管理。

◆(三)新林业理论(美国)美国华盛顿大学J.福兰克林教授,1985年。

林业经济管理

林业经济管理

林业经济管理名词解释:1.林业:林业是培育、经营、保护和开发利用森林的事业,及时提供木材和其他多种林产品的生产事业,又是维护陆地生态平衡的环境公益事业,既包括物质生产,又包括非物质生产。

2.林业经济管理:林业经济管理是研究林业再生产过程中林业经济活动的合理组织及其规律性的科学,是指对林业经济活动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

3.林业可持续发展:林业可持续发展是要求对森林产品的数量、质量、效益和环境综合加以考虑,在满足当代利用不损害后代利用的前提下,实现森林效益的供需平衡和生态平衡。

4. 林权: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者或使用者依法对森林、林木、林地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5.林价:林价是指森林资源价值的货币表现,包括木材价值、林木产品价值和生态效益价值。

林地立木价值的货币表现,即立木价格。

6.林业经营:林业经营指森林资源为对象的经营活动,森林资源师林业经营的基础。

7.林分:林分指内部特征他体移植并且与邻近地段林木有明显区别的一片林木。

8.社会林业:社会林业是公众林业,是社会普通成员直接参与其中并从中获得利益的林业。

9.森林成熟:森林成熟是指一片林相相对一致的森林在生长发育过程达到最符合经营目的时的状态,这是的森林年龄成为森林成熟龄。

10.林业企业:林业企业是指为适应市场需要,在森林资源再生产基础上,依法经营、自负盈亏,具有法人资格的从事培育、抱回、开发、利用森林资源及相关经营活动的经济实体。

11.林木资产:林木资产是林业经营单位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活立木价值,是营林生产的产品和在产品,不同于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

12.森林资源:森林资源是以乔木为主体的生态系统的总称,具有一定的生物结构和地段类型并形成特有的生态环境。

13.退耕还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就是从保护生态环境出发,将水土流失严重的耕地、沙画、盐碱化、石漠化严重的的耕地以及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的耕地,有计划有步骤的停止耕种,因地制宜,造林种草,恢复植被。

林业经济管理学(复习)

林业经济管理学(复习)

林业经济管理学复习绪论:林业的定义P1:(1)林业是直接经营森林资源的物质生产部门;(2)林业不只是向林地索取森林资源及其其他林产品并进行加工利用,而且还要充分利用森林的生态功能,使其为社会提供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林业的特点P2:1、生长周期的长期性和自然性;2、生产活动的风险性; 3、经营成果成熟期的多样性和效果的多样性;4、经营的社会性。

林业经济管理:是指对林业经济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特点P3:①综合性②实践性林业经济管理的研究方法有哪些:①总体研究法②比较研究法③动态研究法④定性定量研究方法森林经营的社会性:森林是一种可再生的资源,生长周期的长期性和生长的自然性、效益的多样性、经营的风险性和社会性成为林业生产的基本特点。

第一章: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P16:应当理解为能够提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所必须的生保障和产品保障的林业。

包括自然可持续性、社会可持续性和经济可持续性。

第二章:森林资源P25:是林地及其所生长的森林有机体的总称。

这里以林木资源为主,还包括林中和林下植物、野生动物、土壤微生物及其他自然环境因子等资源。

林地包括乔木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林中空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苗圃地和国家规划宜林地。

森林分为以下五类P57:1、防护林:以防护为主要的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丛,包括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少林,农田、牧场防护林,护岸林,护路林;2、用材林: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以生产竹材为主要目的的竹林;3、经济林: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和药材等为主要目的的林木;4、薪炭林:以生产燃料为主要目的的林木;5、特种用途林:以国防、环境保护、科学实验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国防林、实验林、母树林、环境保护林、风景林,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的林木,自然保护区的森林。

特点:资产的增值性、形态的复杂性、功能的多样性、分布的地域性、林木资产的不可移动性、管理的艰巨性第三章:林权的概念P73:是林业政策的核心,包括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

林业经济管理复习资料

林业经济管理复习资料

林业经济管理学期末复习资料2013-05-131、林业定义:有计划地培育、保护和利用森林,以实现森林多种效益持续利用的基础产业和公益事业。

2、林业的特点:①林业生产周期的长期性和自然性。

②林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风险性。

③林业经营成果成熟期和效用的多样性。

④森林经营的多样性(公益性)。

3、林业“三定”工作:推行以“稳定山权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林业三定工作。

4、全民义务植树的含义:我国特有的一种全民性的法定的、无报酬的,为国家和社会服务的植树活动。

5、林业“三防”内容:防森林病虫害、防火灾、防滥砍乱伐及乱捕滥猎。

6、林业六大重点工程:①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②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③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④环北京地区防沙治沙工程。

⑤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

⑥重点地区以速生丰产用材林为主的林业产业基地建设工程。

7、“五大转变”:①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转变。

②由以采伐天然林为主向以采伐人工林为主转变。

③由毁林开荒向退耕还林转变。

④由无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向有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转变。

⑤由部门办林业向全社会办林业转变。

8、我国林业发展的战略重点是:必须努力保护好天然林、野生植物资源、湿地和古树名木;努力营造好主要流域、沙地边缘、沿海地带的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和堤岸防护林;努力绿化好宜林荒山、地埂田头、城乡周围和道渠两旁;努力建设好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花卉等商品林基地;努力发展好森林公园、城市森林和其他游憩性森林,积极开发林业生物质能源。

同时,要加快林业结构调整步伐,提高林业经济效益;加快林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创新。

9、福建林业建设五大工程:生态公益林保护工程;沿海防护林工程;生态多样性工程;绿色通道和城市绿化一体化;森林火害防治工程。

五大基地: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丰产竹林基地;珍贵树种名特优经济林基地;种苗和花卉基地;森林食品和药材基地。

(完整word版)《林业经济学》复习要点

(完整word版)《林业经济学》复习要点

《林业经济学》复习要点绪论1、林业的概念指在人和生物圈中,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从事培育、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且能持续经营资源,促进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协调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和社会公益事业。

2、林业的特点及其经济上的要求生产周期的多层次性和复杂性,(1)林业生产内容多样复杂物质资料生产:工业原料、建筑用材消费资料生产:纸、食用菌、干果、(2)林业生产资金周转速度多样(3)林业必须实行多种经营(提供了理论依据)(4)发展林业必须注重中长远计划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交织在林业生物性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存在着林业劳动和林业机器设备的季节性不平衡问题,即往往出现林业劳动力、设备的闲置,这为林业开展多种经营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有利条件。

区域性、风险性和难预测性(1) 区域性要求加强区域林业的研究,因地制宜,合理布局(2) 风险性要求林业经济政策必须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否则就难以调动劳动者发展林业的积极性(3) 难预测性要求一方面要加强科学研究和预测工作,另一方面必须留有一定的弹性。

培育初始森林活动的经济依赖性该特点在经济上要求:制定林业政策时必须考虑到林业的经济背景。

(温饱、交通)必须支持和帮助农民开展多种经营(积累资金,具备一定的经营实力)对于边远地区林业的发展,国家必须给予一定的经济扶持第一章世界和中国林业1、林业现代化概念及内容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林业和现代科学管理方法管理林业,使落后的传统林业转化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林业。

林业生产技术现代化(广泛利用现代科技成果)林业生产手段现代化(包括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林业经营管理现代化(改革经营管理体制、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和方法)2.世界林业发展的四个和三个阶段(一)“四阶段论”1.毁林开荒、盲目破坏森林(资本主义工业化以前时期)2.掠夺式采伐原始森林,片面发展林木采伐业(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时期)3.保护森林、节约木材、重视森林更新4.从财力和物质技术上加强营林,恢复和扩大森林资源。

林业经济管理学复习资料

林业经济管理学复习资料

绪论从林业的定义可知,林业是国民经济中一个极其重要而又特殊的部门,该部门既包括直接的物质性生产和间接的物质性生产,又包括非物质性生产部门。

具体而言,它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产性物质生产(育);2、采伐、采集性的物质生产(采);3、工业性物质生产(用);4、间接性物质生产(生态效益);5、非物质性的生产(社会效益);6、为科学、教育服务,建立教学及科研基地。

其中第一产业包括1.2.4部分,主要为生物性物质生产、采伐、采集性物质生产、间接性的物质生产;第二产业为3部分,主要是木材及各种林产品的加工、经济动植物的利用加工;第三产业涉及5.6部分。

林业的特点:1、林业生产周期的长期性和自然性2、林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风险性;3、林业经营成果成熟期的多样性和效用的多样性;4、森林经营的社会性(公益性);林业经济管理:指林业经济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

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两个基本特点:综合性、实践性第一章我国林业发展历史及趋势林业三大体系:林业生态体系、林业产业体系、生态文化体系林业三大功能:生态功能、经济功能、社会功能林业“三定”:稳定山权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1995年开始,每年的6月17日为“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2006年:“防治荒漠化国际年”1997年开始,每年的2月2日为“世界湿地日”林业建设的重要经验:1、坚持把解放思想作为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前提2、坚持把深化改革作为现代林业发展的根本动力3、坚持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现代林业发展的战略目标4、坚持把兴林富民作为现代林业发展的根本宗旨5、坚持把实施重点工程作为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途径6、坚持把依法治林和科技兴林作为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手段7、坚持把国际合作作为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五大生态危机:资源、能源、污染、粮食、人口林业可持续发展包括:自然可持续性、社会可持续性、生态可持续性可持续林业应该理解为能够提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所必需的生态保障和产品保障的林业五大转变并论述主要内容(P20)1、由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转变2、由以采伐天然林为主向以采伐人工林为主转变3、由毁林开荒向退耕还林转变4、由无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向有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转变5、由部门办林业向全社会办林业转变世界林业未来发展特点:1、林业产业形态发生变化;2、林业功能将转变;3、林业的政策性加强;4、林业国际化趋势增强;5、强调林业的国家行为;6、林业日益社会化第二章中国林业经济发展概论中国森林资源变化呈现的特点:1、森林面积持续增长;2、森林蓄积稳步增加;3、森林质量有所改善;4、林种结构渐趋合理;5、非公有制林业成效凸显中国森林类型多样,森林资源地理分布不均匀:东南部多,西北部少林业重点工程及其主要内容:(P52)1、天然林保护工程:a、长江上游、化合中下游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b、东北、内蒙古等国有林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2、退耕还林工程:a、退耕还林;b、封山绿化;c、以粮代赈;d、个体承包3、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a、造林营林;b、退耕地造林;c、草地治理;d、水利措施4、“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a、“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四期工程;b、长江中下游及淮河太湖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二期工程;c、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二期工程;d、珠江防护林体系建设二期工程;e、太行山绿化二期工程;f、平原二期绿化工程5、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内容(P56)6、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第三章中国林业制度制度、机制、体制的关系:(参考)从广义上讲,制度、体制和机制都属于制度范畴,既相互区别,又密不可分。

林业经济学概论复习提纲

林业经济学概论复习提纲

第一章1.林业经济学的含义森林资源价值公式:森林资源价值=林地资源价值+正算法的立木资源价值+社会平均利润即:森林资源价值=森林资源成本+社会平均利润3.森林资源收益概念:森林资源收益=倒算法的立木资源价值+森林资源环境服务价值4.从成本角度计算森林资源价值的缺陷:缺陷是没有包括生产者剩余;生产者剩余近似为社会平均利润,其计算困难是难以找到林业部门的社会平均利润。

从收益角度计算森林资源价值的缺陷:缺陷是包括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是一种主观的心理感觉,如何计算这种剩余并对应扣除,在实践中则是极为困难的事情,难以定量表达。

5.森林资源的功能:森林资源的功能是森林资源提供各种物质产品和生态环境服务产品的能力,这种能力随着森林资源的形成过程而逐渐形成,是物化劳动转移和劳动凝结的成果,是森林资源的客观属性。

森林资源的功能价值:森林资源的功能价值是指按劳动价值论计算的森林资源价值。

6. 森林资源效益:森林资源效益是指森林资源功能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被其它部门利用后所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和具体的社会效果森林资源的效益价值:森林资源的效益价值产生于森林利用部门,是指按边际效用价值论计算的森林资源价值。

7. 森林资源功能转化为效益的影响因素:物质产品功能和环境服务功能不能全部同时转化为效益功能需适当开发及合理利用转化为效益功能的稀缺程度决定效益的大小森林资源自耗功能不应计入最终效益(涵养水源、保育土壤、累积营养物质)8.生态功能价值替代计量的逻辑悖论对于森林资源所提供的环境服务,由于其没有市场→不能够被交易→在数量上不能够被控制及不能够做到排他使用。

9.为什么不存在全社会统一的森林资源环境价格不同效用偏好决定不同的森林资源环境价值从一般意义上来说,人类的生态需要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这种需要是随着国民收入的变化而变化的,这种影响过程可以表示为:不同收入→不同偏好→不同支付意愿→不同森林资源价格。

不同稀缺程度决定不同的森林资源环境价值不同地区,不同时期森林资源的稀缺程度是不同的,这就导致人们对同质同量的森林资源做出不同的价值判断。

林业经济管理-电大四川农业大学林学复习题

林业经济管理-电大四川农业大学林学复习题

《林业经济管理》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过去一段时间里,林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生态形势严峻,发展后劲不足,市场发育滞后和()①公有制过大②私有制过大③所有制结构单一④公有与私有过于平均2、将各部门各单位的经济、科学技术、社会发展等活动纳入统一计划,通过计划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有组织的领导、检查、控制和管理工作,称为()①组织管理(2)信息管理③计划管理④系统管理3、某森林公园1-6月份的门票收入分别为5万元、5.8万元、6.6万元、8万元、10.2万元、10.8万元。

用简单平均法预测第7月份的门票收入是()①46.4万元②9.28万元③3.87万元④7.73万元4、一般说来,林地资源的有限性主要是指其在()①立体种植有限性②平面空间上的有限性③发展的有限性④利用的有限性5、现代管理必须在整体规划下进行明确的分工,在分工的基础上再进行有效的综合,这就是()①系统原理②整分合原理③反馈原理④动力原理6、依据数理统计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找出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建立起相应的数学模型进行市场分析预测的方法,称为()①回归分析法②变量分析法③模型分析法④预测分析法7、管理的二重性是指管理的自然属性与()①商业属性②社会属性③计划属性④控制属性8、产权制度的具体内容包括产权界定,产权结构和()①使用权②占有权③收益权④产权保护9、林权与林业产权相比,林业产权比林权更偏重于()①法律关系②经济关系③市场关系④社会关系10、绩效考评主要考评员工的()①工作业绩②工作能力③工作热情④工作信心11、人具有生命,是“活”的资源,这表现出人力资源的()①能动性②生物性③动态性④社会性12、林产品按门类可分为营林产品和()①森工产品②中介产品③经济产品④社会产品13、绩效考评的原则是具体、可度量、可实现、现实及()①时限性②准确性③积极性④新颖性14、对管理对象系统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必须以效益为核心,促进系统中各部分的最佳配合,力争取得最好的效益,即为()①整分合原理②系统原理③动力原理④效益原理15、控制系统向被控制系统发出作用信息,然后通过反馈通道,将作用结果用信息形式返送回来,经过比较后,对作用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这一原理是()①封闭原理②反馈原理③能级原理④弹性原理16、一般说来,法律对股东的资格()①几乎没有限制②有条件地限制③有严格的限制④有较大的限制17、敏感性分析的步骤是确定分析指标、设立不确定因素、计算分析和()①消除敏感性因素②分析敏感性因素③分析因素概率④找出敏感性因素18、固定资产投资的构成内容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①开办费用②无形资产投资③建设期借款利息④预备费用19、基于人性假设所做X理论与Y理论的区分是关于人的假设理论中的()①社会人假设②复杂人假设③自我实现人假设④经济人假设20、投资效益系数与投资回收期的关系是()①倒数关系②倍数关系③指数关系④乘数关系21、流动资金周转次数指标反映在一定时期内,资金周转越快,则其周转次数就()①越慢②稳定③越快④不稳定22、一台机床购置价为20万元,其年折旧率为5‰,则此机床的月折旧额为()①0.1万元②1.0万元③1.67万元④0.008万元23、属于主体指标的是()①蓄积量②产品质量③土地利用率④成本利润率24、贯彻系统原理必须抓好的三个环节是目的性、整体性和()①经营性②动力性③动态性④层次性25、已知最后期段的移动平均值是45,相邻三段的“逐期发展趋势值”依次为2.2,2.4,2.0,其按移动平均法计算的预测值为()① 47.0 ② 47.2 ③ 47.4 ④ 51.626、通过具体的数值形式,反映林业生产中的技术应用或技术要素组合在劳动消耗和劳动占用同劳动成果之间的对比关系,称为()(1)技术效果分析指标(2)经济分析指标(3)分析指标(4)林业技术经济效果指标27、依据数理统计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找出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建立起相应的数学模型进行市场分析预测的方法,称为()①回归分析法②变量分析法③模型分析法④预测分析法28、对管理系统中的不同能量按大小排列,形同阶梯,称为()①回路②能级③效率④能力29、全面经济核算是针对商品价值的()①劳动管理②资金管理③成本管理④综合管理30、林业建设项目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投资前阶段、投资阶段和()①生产阶段②决策阶段③筹资阶段④机会研究阶段31、项目可行性研究中的静态比较分析方法的特点是对货币的时间价值()①不予考虑②给予充分考虑③给予一定考虑④给予考虑32、在一定条件下所生产的产品产量与所消耗的劳动时间之比,称为()①劳动盈利率②劳动生产率③产品成本率④产品收益率33、一项投资项目建成投产后,从投入生产的时间算起,用每年所获得的净收益来回收全部建设投资所需的时间,称为()①投资效果系数②最小投资期③附加投资回收期④投资回收期34、反映满足社会需要程度的指标是()①主体指标②目的指标③技术效果分析指标④经济分析指标35、不属于...市场营销的宏观环境的是()①自然环境②社会环境③社会公众环境④经济环境36、项目可行性研究中的动态比较分析方法的特点是对货币的时间价值()①予以考虑②予以适度考虑③不予充分考虑④不予考虑答案:1、③ 2、③ 3、④ 4、② 5、④ 6、① 7、② 8、④ 9、① 10、①11、② 12、① 13、① 14、② 15、④ 16、④ 17、④ 18、① 19、③20、④ 21、④ 22、④ 23、④24、②25、④26、④ 27、① 28、② 29、④30、① 31、① 32、② 33、④ 34、② 35、③ 36①二、多项选择题1、管理职能中指挥的特点表现为()①权威性②垂直性③统一性④明确性⑤强制性2、固定资产的计价方法通常有()①原始价值法②重置价值法③折余价值法④折旧法⑤实物计价法3、无形资产的类别主要有()①专利权②专营权③专利技术④场地使用权⑤商标权和商誉4、据我国《森林法》有关森林类型的规定,林木资产一般分为()①防护林②用材林③经济林④薪炭林⑤特种用途林5、林业经营的特点是()①天然林与人工林并存②人工培育森林生产周期长③可充分而有效地利用自然力④集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于一体⑤林业具有三次产业属性的产业体系6、管理的一般原理有()①弹性原理②信息原理③市场原理④封闭原理⑤人本原理7、产权的特点表现为()①产权是依法占有财产的权利②产权具有排他性③产权的行使具有限制性④产权不是一种而是一组权利⑤产权有助于使外部效益内部化8、林业股份制企业的组织形式主要有()①合作林场②股份有限公司③企业集团④合作股份公司⑤有限责任公司9、林地资源的经济属性表现为()①林地资源的生产性②林地资源的有限性③林地资源的地城性和不可替代性④开发利用的可选择性⑤生产经营的排他性及使用效益的多样性10、从林业内部看,影响林业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是()①生产条件②劳动者素质③经营方针④林业经营管理水平⑤林业经济管理体制11、控制的基本要素包括()①制定控制标准②衡量实际行动③鉴定偏差④采取矫正措施⑤分析报表资料12、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是()①一线员工的文化技术水平②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③员工的劳动态度、生产组织与劳动组织④员工的工资水平等⑤技术方面、利用能源方面、生产工艺方面13、产品的价值组成包括()①生产者耗费的劳动创造的价值②已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③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③劳动者为社会劳动所创造的价值⑤已生产的产品生产费用14、按所属关系可把固定资产分为()①生产用固定资产②非生产用固定资产③自有固定资产④封存固定资产⑤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答案:1、①②③④⑤ 2、①②③ 3、①②③④⑤ 4、①②③④⑤;5、①③④⑤6、①④⑤7、①②③④⑤8、②⑤9、①②③ 10、①②③④⑤11、①②③④12、①②③④⑤ 13、②③④ 14、③⑤三、名词解释1、投资回收期:指基本建设投资的全部资金从每年获得的利润或从每年节约的成本费用回收回来的年限。

林业经济管理学复习资料

林业经济管理学复习资料

林业经济管理学复习资料1.什么是林业?林业的特点有哪些?答:林业是在人和生物圈中,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从事培育、保护、利用森林资源,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且能持续经营森林资源,促进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协调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和社会公益事业。

林业的主要特点是:(1)林业生产周期的长期性和自然性。

(2)林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风险性。

(3)林业经营成果成熟期和效用的多样性。

(4)森林经营的社会性。

第一章1.什么是林业发展战略?试阐述目前我国林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及主要措施。

答:林业发展战略是从林业生产的宏观角度出发,制定出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林业战略目标,总体地研究林业发展过程全局应该采取的方针政策。

()2.什么是林业可持续发展?林业可持续发展主要内容有哪些?答:林业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求对森林产品的数量、质量、效益和环境综合加以考虑,在满足当代利用、不损害后代利用的前提下,实现森林效益的供需平衡和生态平衡。

林业可持续发展包括自然可持续性、社会可持续性、和经济可持续性三个方面,是一种能够提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所必需的生态保障和产品保障的林业。

其主要内容包括:(1)森林资源的可持续性。

(2)实现林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

(3)实现林业产业的可持续性。

(4)加强立法和政策制定,提高科技水平,实现林业政策和科技的可持续性。

第二章2.如何理解森林资源生产经营的排他性和公共性?答:森林资源有多种用途。

但当选择一种用途后,则必须放弃其他用途。

由于一项资源在用于某一方面用途时,就不能同时用于其他方面,这就决定了在某一方面的所得正是因为放弃了用于其他方面的机会而产生的。

因此,被放弃的其他方案中的最优方案可能产生的经济效益应作为被选方案及其得到收益的机会成本。

或者说,所放弃方案可能产生的收益应当从被选方案所获得的收益中得到补偿。

这就是森林资源生产经营的排他性森林资源的公共性又称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森林资源的非排他性是指“它一旦被生产出来,生产者就无法决定由谁来得到它”,或者说森林资源作为公共物品一旦被生产出来,生产者就无法排斥那些不为此物品付费的人,或者排他的成本太高以致排他成为不可能的事情。

林业选修课复习资料

林业选修课复习资料

林业选修课复习资料《林业经济学》复习提纲1.林业管理体制:林业经济活动的决策、规划、组织、监督和监管的整个体系。

它是管理机制、管理组织和管理制度、管理方法的有机结合,促进林业经济活动,确保管理组织和管理机制的作用2、生态旅游:生态旅游是基于自然的,可持续的旅游和娱乐。

林权:权利主体对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

3、产业政策:改变产业间资源配置及在一定的具体产业内干预产业组织形式的政府政策的总称。

4.林业生产布局:林业生产在区域空间的分布与组合5、森林认证:森林可持续经营认证的简称,又叫木材认证,它是一种运用市场机制来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工具。

(它是一个书面证书产生的过程,这个书面证书是由一个独立第三方来证明生产木材的森林的所在地和经营状况。

)6.森林资源:林区内树木、竹子、林地以及动植物、微生物的总称。

7.林产品市场:林产品商品交换的环境和条件的总和。

8:根据最新的森林资源清查,中国目前的森林覆盖率为20.36%。

9:《森林法》规定的森林中五大林种是用材林、经济林、防护林、薪炭林和特种用途林。

10:林业“三阶段论”是指原始林业、传统林业和现代林业。

11.经济政策的目标包括:经济进步;经济稳定;经济正义;经济自由。

12.林业“三定”是指:稳定山林权;划定保留的山脉;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

13、林业部门作为一个独立的产业部门,它的形成是社会分工;生产力提高;社会经济向前发展的产物。

14.狭义上,社会林业分为农村社会林业;城市社会林业;特殊地区的社会林业。

15.中国林业经营的主要形式包括:租赁经营;承包经营;股份合作制。

16、世界林业的经营模式主要包括:三大效益一体化经营模式;森林多效益主导利用经营模式;森林多效益综合经营模式。

17.林地资源经济评价包括:林地成本价;林地市场价格;林地的预期价格。

18、世界的主要林业经营理论包括:森林多功能理论;林业分工论;新林业理论。

19、我国林业重大工程包括: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环北京地区防沙治沙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体建筑工程系;重点林区速生木材产业建设以高产木材项目为主。

林业经济管理 课件 复习资料 讲义 第二章 森林资源及其评价

林业经济管理 课件 复习资料 讲义 第二章 森林资源及其评价

第二章森林资源及其评价§2.1 森林资源概述§2.2 森林资源经济评价§2.3 森林资源公益评价及效益补偿§2.1 森林资源概述●一概念⏹森林:在一定的土地面积上,以乔木和其它木本植物为主体的植物群落的总称。

⏹森林资源:林木、竹子和林地,以及林区范围内的动植物、微生物的总称●二森林资源的特性林地资源:用于生产和再生产森林资源的土地,是林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包括有林地、宜林地、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灌林地、苗圃地等。

它既是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森林资源经济活动得以进行的基本条件,是不可缺少和不能再生的生产要素。

(一)自然特征1.林地是林业生产中最主要的不可代替的基本生产资料。

★它与其它生产资料相比,有以下特点:1)林地面积是有限的2)林地位置的固定性和差别性3)林地生产力只要使用得当是可以不断提高的2.森林是地球生物圈中最大的生物群落,是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它具有以下特征:1)森林是可更新资源,它有自我繁殖能力,生产能力强。

2)森林经营的周期长3)森林的生产性和抗逆性强4)森林不同用途的兼容性(二)经济特性1.土地报酬(收益)递减现象2.林地供给的有限性和稀缺性3.林价变动的缓慢性 (林种图片)1.森林资源再生产是林业的物质资料再生产✓森林资源再生产:以森林的不断培育,采伐利用为主体,同时培育、饲养林区动植物、微生物等周而复始的过程。

✓林业再生产劳动力再生产生产关系再生产物质资料再生产—森林资源再生产✓森林资源再生产:简单再生产扩大再生产内涵型外延型2.森林资源再生产是森林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结果•②平衡论•③协调论(二)森林资源再生产的途径内涵型扩大再生产外延型⏹①扩大森林面积,尽可能把各类林地充分利用起来(图片) (外延型)❖六大林业工程•①天然林保护工程•②“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③退耕还林还草工程•④环北京地区防沙治沙工程•⑤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⑥重点地区以速生丰产用材林为主的林业产业建设工程❖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1)沿海防护林二期工程2)长江中下游及淮河太湖流域防护林二期工程3)珠江防护林二期工程4)太行山绿化二期工程5)平原绿化工程⏹②提高森林经营强度,充分利用有林地,提高森林生产率和生态效益。

林业经济管理学

林业经济管理学

林业经济管理学名词:1、林业经济管理:指对林业经济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

2、可持续发展:指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3、防护林:指以防护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丛,包括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农田、牧场防护林,护林岸,护路林。

4、用材林:指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以生产竹林为主要目的的竹林。

5、经济林:指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和药材等为主要目的的林木。

6、薪炭林:指以生产燃料为主要目的的林木。

7、活立林:指未被采伐的、活的林木组成的树林’8、成熟林:指林木已达到完全成熟,可以采伐利用的林分。

(另有近熟林、过熟林)9、林分:指内部特征大体一致而与邻近地段有明显区别的一片林子。

10、特种用途林:指以国防、环境保护、科学实验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国防林、实验林、母树林、环境保护林、风景林、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的林木、自然保护区的森林。

11、林权:是林业政策的核心,是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者或使用者依法对森林、林木、林地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12、林权的主体;指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者或者使用者。

13、林权的客体:指林权所指向的具体物,包括森林、林地、林木。

14、森林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是指以多年生乔木为主体,包括以森林资源环境为条件的林地及其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及其生态服务,具有一定生物结构和地段类型并形成特有的生态环境。

狭义指以乔木为主体的森林植物的总称。

(郁闭度在0.2以上)15、林木资产:是场圃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活立木的价值,是营林生产的产品和在产品,是既不同于固定资产又有别于流动资产的一种特殊资产。

16、林业技术:指在林业生产和经营管理活动中,劳动手段、劳动方法、技能、生物技术、工艺技术、管理技术、生产资源的组合和利用方式等的总称。

17、林业产业:指是以获取经济效益为目的,以森林资源为基础,以技术和资金为手段,有效组织生产和提供各种物质,非物质产品的行业。

林业经济学期末复习材料

林业经济学期末复习材料

林业经济管理第一章1、林业的定义:有计划地培育,保护和利用森林以实现森林多种效益持续利用的基础产业和公益事业。

2、林业的特点:1、林业生产周期的长期性和自然性。

2、林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风险性。

3、林业经营成果成熟期和效用的多样性。

4、森林经营的多样性(公益性)3、林亚在社会经济中的主要作用表现在:一是涉及人类生产、生活多种自然产品的物质生产系统。

二是农业物质产品的保障和支持系统。

三是人类生活环境的保障系统。

四是全球生态平衡的维持系统。

4、林业经济管理是指对林业经济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

5、林业经济管理的学科特点:1 综合性2 实践性6、林场经营方针:“以林为主,多种经营,综合利用,长短结合,以短养长”7、六大林业重点工程:1、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2、退耕还林工程。

3、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

4、三北等重点的护林工程。

5、野生动植物及自然保护区工程。

6、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工程。

8、林业“三定”工作:推行以“稳定山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林业“三定”工作。

9、林业经济建设的重要经验:1 坚持以绿化国土、改善生态环境为核心、确立林业在生态环境建设和国民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基础地位。

2 坚持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建设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

3 坚持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办林业,建立各级政府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任期目标责任制。

4 坚持国家扶持和市场调节相结合,建立多元化的林业投入机制。

5 坚持依法治林,保护森林资源,保障林业发展。

6 坚持科教兴林,提高林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10、林业发展的基本方针: 1 坚持全国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办林业 2 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生态效益优先。

3 坚持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森林资源。

4 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调节相结合,实行林业分类经营和管理。

林业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

林业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

名词解释:回公共物品与外部性:“每个人对这种物品的消费不会造成任何人对该物品消费的减少”的物品。

特性:非排他性、非竞争性私人物品与公共物品的屮间性物品:不存在消费的竞争性但存在消费的排他性的俱乐部物品;存在消费的竞争性但不存在消费的排他性的可拥挤物品: 存在消费的竞争性但排他性不完全的可拥挤俱乐部物品。

外部性:经济行为主体的个休经济行为的外在影响,表现为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木不一致。

共同特性:都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都影响资源配置;13机会成本:所谓机会成木,即同样的资源用在一•个用途之后所失去的其用在其他用途所能得到的最大收益。

通俗的讲,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

机会成木的概念的提出,颠覆了以前人们在做出决策的时候只考虑看的见的成木的传统。

在做出选择的时候, 人们不仅仅应该考虑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本损失,更应该考虑一些潜在的看不见的机会成本。

理性的经济人都会考虑机会成本。

-•个比较经典的例子就是我们在大学毕业之后做出是否继续上研究生的经济决策。

鉴于目前人类木身还没有分身术,我们去继续深造上研究生就不能去工作,上研究生的机会成木即是同样的时间内我们参加工作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而相反, 我们工作的机会成本即是我们上研究生所能拥有的美好未来。

(3资源配置:市场和计划是两种现存的基本资源配置方式。

市场机制的作用发挥依靠的是竞争机制、价格机制、供求机制。

历史的实践经验表明,市场机制作为配置稀缺资源的方式确实给批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探索经验表明,市场机制与社会主义体制的完美结合造就了今天强大的小国!在市场经济小,个人及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独立口主的进行经济决策,而非计划经济中的由政府垄断了经济决策权。

市场经济屮的主体充分发挥自己的自主性,为自己的极大利益或极大效用而不择手段,」E是这种激励作用才使得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原理”指使着人们在追求自己福利最人化的同时也促进了整个社会的福利最人化。

林业经济管理学复习资料

林业经济管理学复习资料

《林业经济管理学》课堂笔记——陈占全绪论林业定义:林业是直接经营(培育、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的物质生产部门;林业不只是向林地索取森林资源及其他林产品并进行加工利用,而且还要充分利用森林的生态功能,使其为社会提供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林业特点:1)林业生产周期的长期性和自然性;2)林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风险性;3)林业经营成果成熟期和效用的多样性;4)森林经营的社会性(公益性);经济资源:指能够用于生产产品和服务的一切自然的、人类的以及已生产出来的资源。

如:土地、矿藏、资本设备、劳动力等!稀缺性规律:经济资源总是有限的。

同时人们的消费欲望是无限的。

“稀缺性”规律是一切经济问题产生的根源。

人们在经济生活中要做出各种各样的“选择”,以追求尽可能大的满足。

选择:以上所谓的选择就是如何利用现有资源去生产产品和服务,以更好的满足人类欲望.选择就是要解决以下问题:1)生产什么产品和生产多少?2)如何生产产品?3)为谁生产产品?经济学定义:是研究社会如何使用稀缺资源来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把它们在不同的人之间分配,即如何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的学科。

人类社会基本经济问题:1)三个人的饭五个人吃的问题如何选择分配和有效利用现有资源,是生产出来的产品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人类的欲望。

2)三个人的活五个人干的问题如何确立有效的原则和机制使资源配置得最优,以尽可能地避免闲置和浪费。

管理:是指组织中的过程或活动,通过信息获取、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职能发挥来分配、协调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

以实))))))现单独的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管理的内涵:1)管理的载体是组织;2)管理的本质是活动或过程(分配、协调活动或过程);3)管理的对象是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原材料、人员、资本、土地、厂房、设备、顾客和信息);4)管理的职能是获取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5)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而该目标仅凭单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6)管理者是指组织中从事管理活动的人员;林业生产过程分析:林业生产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资料,以森林为主要盈利经营对象。

林业经济学复习概要

林业经济学复习概要

绪论:林业的主要特点:1、生产周期的层次性和复杂性;2、森林资源中的生物性产品的自然再生产的连续性和经济再生产的间歇性紧紧交织在一起。

3、生产经营活动的风险性;4、初期培育森林的经济信赖性;5、为社会提供林产品和生态服务的特殊行业。

林业经济学的定义:是应用相关经济学及自然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并结合林业经济活动的的特点,系统地研究林业生产经营一般规律、现阶段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林业内部及与外部以价值为核心以管理为手段的各种经济关系的应用经济学。

林业经济学主要特点:林业经济学理论的交叉性、实证性、复杂性第二章:森林资源经济评价森林资源____是包括林区野生动物和植物资源在内的一个生物生态系统。

即陆地生态系统内以乔木为主体的森林植物群落,包括林中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及微生物等群体。

森林资源的经济属性:再生性、稀缺性、森林资源消耗的不可替代性、分布的不均衡性、增值性森林资源群体的特征:内涵的综合性、结构的层次性、存在的定位性、功效受体的分散性森林资源演替的特征:自然力的主导性、生长发育的长期性、产品转化的巨差性、产业的双重经济性森林资源管理的弹性:经营时间弹性、储存空间弹性、功能交叉的弹性、林地资源的经济评价:林地资源的经济学属性:1、林地具有生产力。

可分为自然生产力和劳动生产力,这两个方面因素共同决定了林地资源的利用水平和经济效果。

随着科技进步,林地生产力可以不断提高。

进行林地资源的经济评价就是评定其生产力高低,并根据其生产力和预期林地收益林地资源的经济价值。

2、林地资源的有限性。

其有限性是一切非再生资源的共同特征。

但只要经济得当科学合理利用其空间数量不会消耗减少,其供给也不受经济力量的影响。

3、地域性和不可替代性。

林地是不可移动与不可缺少的资源。

4、开发利用的可选择性。

一是同样的用途可选择不同区位的地块,二是同一块林地具有用于多种用途的选择。

5、林地的使用成本是机会成本。

6、林地的使用效益是综合效益。

林地资源用其物质产品与非物质产品为社会提供经济效益与公益效益。

林业经济管理学

林业经济管理学

林业经济管理学复习资料1.(名词解释)林业是直接经营(培育\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的物质生产部门;林业不只是向林地索取森林资源及其他林产品并进行加工利用,而且还要充分利用森林的生态功能,视其为社会提供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2.(多选)林业的特点:林业生产周期的长期性和自然性、林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风险性、林业经营成果成熟期和效用的多样性、森林经营的社会性(公益性)3.(多选)林业在社会经济中的主要作用表现在:涉及人类生产、生活多种自然产品的无知生产系统、农业物质产品部门的保障和支持系统、人类生活环境的保障系统、全球生态平衡的维持系统4.(多选)林业的主要问题:生态形势严峻、发展后劲不足、市场发育滞后、所有制结构单一5.(多选)林业发展的战略措施●抓好重点工程,推动生态建设●优化林业结构,促进产业发展●深化林业体制改革,增强林业发展活力●加强政策扶持,保障林业长期稳定发展●强化科教兴林,坚持依法治林●切实加强对林业工作的领导6.(多选)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政治保障体系:分类指导政策、完善利益分配制度、林业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建立有利的投资金融和税收制度、产业政策7.(简答)我国林业的发展态势:●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转变●由以采伐天然林为主向以采伐人工林为主转向●由毁林开荒向退耕还林转变●由无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向有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转变●由部门办林业向全社会办林业转变8.(多选)世界林业发展特点:林业产业形态发生变化、林业功能将转变、林业的经济政策性加强、林业国际化趋势加强、强调林业的国家行为、林业日益社会化9.(名词解释)森林资源是陆地森林生态系统的一切被人所认识可利用的资源总称,以多年生木本植物为主体、以森林环境为生存条件的林内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内在的生物群落。

10.(名词解释、简答)森林资源的特征:森林资源构成独立的生态系统、森林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森林资源分布广泛、森林资源具有稳定性、森林资源生产能力较强、森林资源综合效益显著【森林资源的经济效益(直接效益)、森林资源的生态效益(间接效益)、森林资源的社会效益(间接效益)】11.(单选)我国森林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总量不足,人均资源占有率低;林分质量低,并有逐步下降的趋势;资源分布不均;林龄结构趋于低龄化,可采资源萎缩;开发利用过度,后备资源危机加重12.(多选)林地资源的经济属性:林地资源的生产性、林地资源的有限性、地域性和不可替代性、开发利用的可选择性、生产经营的排他性、使用效益的多样性13.(名词解释)立木经济评价的实质是确定力木价格——林价,森林资源价格(简称林价)是一个经济范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林业经济管理知识点总结

林业经济管理知识点总结

一、林业经济管理(一)结合林业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串联理论体系林业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是一个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系统,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以下理论体系来串联:(1)生产理论:生产是林业经济的基础,它包括林木种植、养护、采伐、加工等环节。

生产理论研究如何提高林业生产效率,包括技术创新、资源配置、生产组织等方面。

(2)分配理论:分配是指林业生产所创造的收益如何分配给各个参与者。

分配理论研究如何公平合理地分配林业收益,包括土地、资本、劳动力等要素的分配,以及政府、企业、个人等不同主体之间的分配关系。

(3)流通理论:流通是指林业产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过程,包括销售、运输、仓储等环节。

流通理论研究如何优化林业产品的流通渠道,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以及如何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4)消费理论:消费是指消费者购买和使用林业产品的过程。

消费理论研究如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以及如何促进消费者对林业产品的认知和信任。

以上四个理论体系相互关联,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林业经济系统。

只有在这个系统中,各个环节才能协调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二)论述比较国内外林业经营思想体系1.国内林业经营思想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态经营思想: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

这种思想体系在我国林业经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采用生态林业经营模式,实现了林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2)经济效益优先思想:强调林业经营的经济效益,以提高林业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

这种思想体系在我国林业经营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采用经济林业经营模式,实现了林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3)社会效益优先思想:强调林业经营的社会效益,以满足社会需求为主要目标。

这种思想体系在我国林业经营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采用社会林业经营模式,实现了林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4)科技创新思想:强调林业经营中的科技创新,以提高林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为主要目标。

林业经济管理绪论和第一章

林业经济管理绪论和第一章
1957年) • ③严重挫折时期的林业(1958—1976年) • ④恢复、振兴时期的林业(1977年以来)
林业经济管理学
7
1.2我国林业建设的成就、经验与问 题
• 1.2.1主要成就 • ①林业生态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 ②林业产业体系不断壮大 • ③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体系逐步健全 • ④林业支撑和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 ⑤林业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林业经济管理学习重点
绪论 1. 林业的定义和特点 1.1林业的定义:是直接经营(培育、保护和
利用)森林资源的物质生产部门;林业不 只是向林地索取森林资源及其他林产品并 进行加工利用,而且还要充分利用森林的 生态功能,使其为社会提学
1
1. 林业的定义和特点
• 1.2 林业的特点: • ①林业生产的长期性和自然性。 • ②林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风险性。 • ③林业经营成果成熟期和效用的多样性。 • ④森林经营的社会性(公益性)。
• ⑴林业产业形态发生变化 • ⑵林业功能将转换 • ⑶林业的政策性加强 • ⑷林业国际化趋势增强 • ⑸强调林业的国家行为 • ⑥林业日益社会化林业
林业经济管理学
16
林业经济管理学
2
2. 林业经济管理的研究对象及特点
• ⑴研究对象:从宏观也从微观,着 重在林业企业经济经营管理问题的 研究。
• ⑵学科特点:①综合性②实践性
林业经济管理学
3
3. 林业经济管理研究方法:
• ①总体研究的方法 • ②比较研究的方法 • ③动态研究的方法 • ④定性定量研究的方法
林业经济管理学
林业经济管理学
9
1.2我国林业建设的成就、经验与问题
• 1.2.3林业的主要问题 • ⑴生态形势严峻 • ⑵发展后劲不足 • ⑶市场发育滞后 • ⑷所有制结构单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什么是林业?林业的特点有哪些?答:林业是在人和生物圈中,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从事培育、保护、利用森林资源,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且能持续经营森林资源,促进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协调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和社会公益事业。

林业的主要特点是:(1)林业生产周期的长期性和自然性。

(2)林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风险性。

(3)林业经营成果成熟期和效用的多样性。

(4)森林经营的社会性。

第一章1.什么是林业发展战略?试阐述目前我国林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及主要措施。

答:林业发展战略是从林业生产的宏观角度出发,制定出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林业战略目标,总体地研究林业发展过程全局应该采取的方针政策。

()2.什么是林业可持续发展?林业可持续发展主要内容有哪些?答:林业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求对森林产品的数量、质量、效益和环境综合加以考虑,在满足当代利用、不损害后代利用的前提下,实现森林效益的供需平衡和生态平衡。

林业可持续发展包括自然可持续性、社会可持续性、和经济可持续性三个方面,是一种能够提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所必需的生态保障和产品保障的林业。

其主要内容包括:(1)森林资源的可持续性。

(2)实现林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

(3)实现林业产业的可持续性。

(4)加强立法和政策制定,提高科技水平,实现林业政策和科技的可持续性。

第二章2.如何理解森林资源生产经营的排他性和公共性?答:森林资源有多种用途。

但当选择一种用途后,则必须放弃其他用途。

由于一项资源在用于某一方面用途时,就不能同时用于其他方面,这就决定了在某一方面的所得正是因为放弃了用于其他方面的机会而产生的。

因此,被放弃的其他方案中的最优方案可能产生的经济效益应作为被选方案及其得到收益的机会成本。

或者说,所放弃方案可能产生的收益应当从被选方案所获得的收益中得到补偿。

这就是森林资源生产经营的排他性森林资源的公共性又称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森林资源的非排他性是指“它一旦被生产出来,生产者就无法决定由谁来得到它”,或者说森林资源作为公共物品一旦被生产出来,生产者就无法排斥那些不为此物品付费的人,或者排他的成本太高以致排他成为不可能的事情。

森林资源的非竞争性是指森林资源作为公共物品消费的非竞争性,即对森林资源“每个人对该产品的消费不会造成其他人消费的减少”。

共同而又互不排斥地使用森林资源这种公共物品有时候是可能的,但由于有“先下手为强”式的使用而不考虑选择的公正性和整个社会的意愿,一些森林生态资源如清洁空气、悦人的景观会日益变得稀缺,结局可能是所有人无节制地争夺有限的森林生态资源。

这就是森林资源的公共性使然。

第三章1.什么是林业产权?林业产权有什么特点?答:林权是一种财产权,是权利人对林木和林地拥有的一种权利。

主要包括所有权或使用权。

林业产权的特点:(1)林业产权收益的外部性。

(2)林业产权排他的有限性。

(3)林业产权界定和保护的困难性。

(4)林业产权交易的复杂性。

(5)林业产权资产的流量性。

(6)林业产权收益预期的不确定性。

(7)林业产权计量的困难性2.林业产权界定的主要内容。

答:(1)明晰产权主体。

(2)发展多样化的产权制度。

(3)改善产权制度实施的环境。

3.森林多功能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1811年,德国林学家哥塔“木材培育”延伸“森林建设”,将森林永续利用的解释扩大到森林能为人类提供的一切需求,主张营造混交林。

1833年,科尔也曾批评针叶纯林造林运动。

1867年,哈根提出了“森林多效益永续经营理论”,认为林业经营应兼顾持久满足木材和其他林产品的需求,以及森林在其他方面的服务目标。

1905年,恩德雷斯阐述了森林对气候、水分、土壤和防止自然灾害,以及在卫生和伦理方面对人类健康影响方面的福利效益,发展了森林多效益永续经营理论。

1953年第坦利希阐述了森林与社会其他方面的关系,提出了林业应服务于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福利的理论,林业研究应重视森林与人类的复杂关系,森林的作用不只是物质利益,更应重视它对伦理、精神、心理的价值。

60年代以后,这一理论逐渐被美国、瑞典、奥地利、日本、印度等国家接受推行。

森林多功能理论强调林业经营三大效益一体化经营,强调生产、生物、景观和人文的多样性。

原则上实行长伐期和择伐作业,人工林天然化经营。

永续多项利用、多资源、多价值森林经营理论都属于多功能经营理论的范畴。

4.林业分工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20世纪70年代,美国克劳森、塞乔提出森林多效益主导利用的思想,进而创立了林业分工论。

主要观点:应通过集约经营来生产木材,最大限度的发挥森林的生物学潜力。

对所有林地不能采取相同的集约经营水平,只能在优质林地上进行集约化经营,并且使优质林地的集约经营趋向单一化,从而导致经营目标的分工。

5.森林经营形式有哪些?答:(1)自留山经营。

(2)承包经营与租赁经营。

(3)股份合作制。

(4)股份制企业。

(5)企业集团。

第四章2.企业有哪些特征?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答:企业具有盈利性、自主性、风险性、市场性的特征。

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产权关系清晰;法人制度健全;政企职责分开;经营机制灵活;管理科学规范。

3.企业管理的性质和职能是什么?答:企业管理的性质是指管理的二重性,即管理是由协作劳动引起的,它既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又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企业管理的具体职能既包括由劳动社会化生产的属于合理组织社会化大生产的职能,又包括这一劳动过程的社会性质所决定的属于维护生产关系方面的职能。

具体有七个方面,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激励、控制、创新。

第五章2.企业的筹资动机及相应的筹资方式选择。

答:企业筹资动机包括创建筹资动机、扩张筹资动机、偿债筹资动机。

筹资方式是指企业筹措资金所采取的具体形式,主要有吸收直接筹资、发行股票、商业信用、发行债券、租赁、企业内部积累等。

3.固定资产的计价。

答:4.流动资金的特点和内容。

答:流动资产的特点:(1)流动性大,占用形态不断发生变化。

(2)具有波动性,数量和需求量都不断变化。

(3)容易变现性。

流动资金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货币资金管理、预收与预付账款管理和存款管理等路径。

5.林木资产的特点。

答:林木资产是具有财产属性的林木总和。

包括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用林。

林木资产的特点是:(1)资产的增值性。

(2)形态的复杂性。

(3)功能的多样性。

(4)分布的地域性。

(5)林木资产的不可移动性。

(6)管理的艰巨性。

6.成本管理的内容及要求。

答:成本管理是指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费用,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考核等一系列的科学管理工作的总称。

其基本任务是正确反映生产经营成果,挖掘降低生产成本的潜力,努力降低成本。

成本管理包括以下几个环节: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考核和成本分析。

要求:(1)严格执行成本费用开支范围。

(2)实行全面成本管理。

(3)加强事前预测和事中控制。

(4)健全各项具体工作。

7.无形资产的内容。

答: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所拥有的没有物质实体的,有助于企业长期获得超额收益的资产。

主要有:专利权、专有技术、专营权、场地使用权、商标权、商誉。

8.林业企业技术管理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林业企业生产设备管理;林业企业的质量管理;林业企业技术改造等。

第六章2.林产品价值、成本与价格间的关系是什么?固定资产损耗 的价值-折旧费消耗的生产 生产成本资料价值产品成本已消耗的原材料 价值-材料 林产品价格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工资 劳动者创造的价值 税金剩余劳动创造的价值-盈利利润3.市场营销观念有哪些类型?答营销观念重 点 方 法 目 标 生产观念产品 提高生产效率 通过扩大销售量,增加利润 产品观念产品 提高产品质量 推销观念产品 加强推销 市场营销观念 市场需求整体营销 通过满足消费者需要而获利 企业利益社会营销观念 市场需求整体营销 通过满足消费者需要、增进社会福利而获利 企业利益社会利益林产品价值 林产品价格4.试述产品策略、定价策略、分销策略、促销策略的内容。

答:产品策略包括:新产品开发策略,品牌策略和产品包装策略。

定价策略包括:新产品定价策略,产品组合定价策略,心理定价策略,折扣与让价策略,单一价格策略和可变价格策略,定价方法。

分销策略包括:广泛分销,选择性分销和独家分销。

促销策略包括:人员推销,广告,营业推广,公共关系和电子商务的作用。

第七章1.什么是经济效益?经济效益的内容有哪些?答:经济效益是指净收益和经济效率的综合,它是通过经济活动中的有效劳动成果与劳动投入之间的差值、比值指标来综合反映的。

经济效益的基本内容:劳动消耗与劳动成果的对比关系;劳动占用与劳动成果的对比关系;劳动成果与社会需要的对比关系。

2.什么是边际分析法?如何进行边际分析?答:指在生产活动中对投入连续增加的每单位因素的作用,及其产出所产生的影响程度的分析方法。

()3.试述因素分析法的特点和进行分析的步骤。

答:第八章1.项目评价中社会效益评价包含哪些指标?答:收入分配效果指标,包括职工分配指数,企业分配指数,国家分配指数,未分配收入的增值指数;劳动就业效果指标,包括总就业效果,直接就业效果,间接就业效果。

九、计算题1.某林场对速生丰产林进行了施肥试验,试验从造林后第3年开始,按不同水平施肥共进行5次,到造林后第13年时测得的各项数据见表1,已知立木价格为100元/m3,肥料价格为1.2元/kg。

试用边际平衡原理确定最佳施肥量。

表1. 某速生丰产林基地施肥量与材积关系施肥单位数5次施肥总量(kg/hm2)测算材积量(m3/hm2)化肥增量(kg)材积增量(m3)边际成本(元)边际收益(元)纯收入(元/hm2)0 0 120.90 120901 375 126.90 375 6.00 450 600 122402 750 131.85 375 4.95 450 495 122853 1125 136.50 375 4.65 450 465 123004 1500 137.70 375 1.2 450 120 119705 1875 137.70 375 0 450 0 11520解:根据边际平衡原理,当边际成本等于(接近于)边际收益时,纯收益最大。

即当施肥达到第三个单位(1125 kg/hm2)时,纯收益最大(12300元/hm2)2.某地拟建橘汁加工厂,年产橘汁250t,售价为1400元/t,预计年收入350000元,每吨橘汁可变费用为875元,总固定费用为29000元,税金暂不考虑,该项目的盈亏平衡点产量是多少?解:盈亏平衡点产量Q0=总固定费用/(单位售价—单位变动成本)=29000/(1400—875)=55.2(吨)3. 某台林业机械原始价值为120000元,预计使用10年,预计清理费用为5000元,残余价值为5000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