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经济管理
林业经济管理
林业经济管理名词解释:1.林业:林业是培育、经营、保护和开发利用森林的事业,及时提供木材和其他多种林产品的生产事业,又是维护陆地生态平衡的环境公益事业,既包括物质生产,又包括非物质生产。
2.林业经济管理:林业经济管理是研究林业再生产过程中林业经济活动的合理组织及其规律性的科学,是指对林业经济活动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
3.林业可持续发展:林业可持续发展是要求对森林产品的数量、质量、效益和环境综合加以考虑,在满足当代利用不损害后代利用的前提下,实现森林效益的供需平衡和生态平衡。
4. 林权: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者或使用者依法对森林、林木、林地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5.林价:林价是指森林资源价值的货币表现,包括木材价值、林木产品价值和生态效益价值。
林地立木价值的货币表现,即立木价格。
6.林业经营:林业经营指森林资源为对象的经营活动,森林资源师林业经营的基础。
7.林分:林分指内部特征他体移植并且与邻近地段林木有明显区别的一片林木。
8.社会林业:社会林业是公众林业,是社会普通成员直接参与其中并从中获得利益的林业。
9.森林成熟:森林成熟是指一片林相相对一致的森林在生长发育过程达到最符合经营目的时的状态,这是的森林年龄成为森林成熟龄。
10.林业企业:林业企业是指为适应市场需要,在森林资源再生产基础上,依法经营、自负盈亏,具有法人资格的从事培育、抱回、开发、利用森林资源及相关经营活动的经济实体。
11.林木资产:林木资产是林业经营单位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活立木价值,是营林生产的产品和在产品,不同于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
12.森林资源:森林资源是以乔木为主体的生态系统的总称,具有一定的生物结构和地段类型并形成特有的生态环境。
13.退耕还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就是从保护生态环境出发,将水土流失严重的耕地、沙画、盐碱化、石漠化严重的的耕地以及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的耕地,有计划有步骤的停止耕种,因地制宜,造林种草,恢复植被。
林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林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良好的林业经济管理是林业产业化和林业经济发展的前提。
我们必须提高林业管理水平,转变林业管理观念,落实林业管理政策,使林业经济管理真正成为我国林业经济发展的推动力。
本文将主要针对林业经济管理的概述、当前林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加强林业经济管理的对策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林业经济管理;问题;对策引言林业是国家农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筑、交通等多个行业的基础产业。
高效、合理、科学的林业经济管理能推动林业产业化的有序发展。
当前,我国林业经济管理处于转轨时期,存在者管理效率低下、监管不严、执行不力等问题。
为此,加强林业经济管理,探索我国林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林业经济管理的概述林业经济管理是在工作的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地对林业的各种工作加以管理和保护,一般是从培育、保护和利用等环节来进行工作的一种管理措施和方法。
在目前的社会发展中,实现林业经济管理既是森林资源各种效益得以持续科学利用的保证,也是实现林业生产基础和公益事业的关键。
在林业经济管理工作中,其主要的工作流程是以林业生产周明为基础进行管理,保障林业生产的长期性和自然性;从林业生产经营的各种风险入手,实现林业工作的健康要求;从林业经啻成果和效益方面人手,为林业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完善提供基础。
二、当前林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林业资源其实就是森林资源,是指一个地区的林地、林木、森林以及依托林地、林木、森林生存的野生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总和。
目前,由于遭到了大规模的开采和浪费,我国的森林资源现状并不乐观。
我国森林资源总量多,森林物种丰茁,宜林地区广,但我国人口基数大,导致人均资源较少,同时空间分布不均、生产力低下、森林结构不合理。
此外,森林资源也遭到了破坏。
并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如野生动物栖息地消失、环境恶化、灾情频繁、流沙堆积堵塞河道水库、水土流失导致沙漠化等,这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考研专业解读 林业经济管理
凯程考研历史悠久,专注考研,成就学员,成功率高!考研专业解读林业经济管理2015年考研已经开始准备了,很多考生都已经先人一步的开始15考研的准备工作,那么你的专业和院校有没有先行选择好呢?凯程考研将为大家整理并发布各专业研究方向研究生就业前景,希望还没有决定考研院校和专业的考生可以以此为依据,找到适合自己的考研目标,让我们提早启程。
一、专业介绍林业经济管理(120302)属于农林经济管理(1203)一级学科。
1、研究方向目前,各大院校与林业经济管理专业相关的研究方向都略有不同的侧重点。
以西南林学院为例,本学科研究方向主要有:01林业经济理论与政策02林业管理工程03森林资源与环境经济04林业项目管理05林业会计等。
2、培养目标具有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较强的经济分析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能熟练运用一门外语和借助计算机进行科学研究,了解与所从事研究方向有关的国内外的发展动态;能独立从事教学、科研和专门的经济管理工作。
3、专业特色林业经济管理学课程属于社会科学,是行业经济学,它是以一般和专门经济学为理论基础,一方面从宏观经济角度研究整个林业领域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环节的经济问题及其规律表现和正确处理生态、经济与社会三大效益等问题;另一方面从微观经济角度探讨如何合理组织林业生产力及资源配置等问题。
因此,林业经济管理学涉及林业经济学、林业企业经营管理学和林业技术经济学等方面的内容,是一门综合性强的学科。
4、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初试科目:①101政治②201英语一③303数学三④825微观经济学或826管理学复试科目:考管理学则复试微观经济学,考微观经济学则复试管理学同等学力加试科目:企业管理、宏观经济学(注:以西南林学院为例,各院校在考试科目中有所不同)5、相关学科与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相关的二级学科有:农业经济管理。
6、课程设置以河北农业大学为例,林业经济管理硕士研究生必修课程有:英语、自然辩证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经济学、林业经济专题、林业工程管理专题、管理学专题等。
农林经济管理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农林经济管理面临的问题和对策农林经济管理是指对农业和林业生产的整体规划和管理。
随着国家对农林经济的重视,农林经济管理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分析农林经济管理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问题一: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在农林生产中,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农林生产过程中的机械化生产和化学农药使用需要大量的能源和资源,造成能源的浪费和资源损失。
另一方面,过度使用化学农药和肥料,会造成土地的退化和水资源的污染,危及环境的生态平衡。
对策一:推广绿色生产方式推广绿色生产方式,采用无公害农产品、有机农业等技术,减少农药和肥料的使用,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良好的环境与生态是农业生产的基础。
问题二:市场经营水平低下我国农林产品市场经营水平相对低下,以小散乱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为主,市场竞争力不足,农民进入市场的门槛高,导致了农民的收益偏低,农业经济发展滞后。
对策二:加大培训力度加大农民市场经营水平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民市场意识和市场竞争能力,帮助农民了解市场需求,拓宽销售渠道,增加产销对接,实现农产品高效销售,从而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问题三:农业生产品质不高农业生产品质不高是目前我国农业面临的另一大问题,这主要与农民素质、技能、经验等因素有关。
过去生产方式较为单一,生产力不高,在生产装备、使用耕作机械、精准施肥等方面还存在较严重的技术瓶颈。
对策三: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推广并应用现代农业技术,确保农产品质量,提高农产品品质,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和附加值,促进农业发展。
综上所述,农林经济管理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与现代化程度密切相关。
对策一是推广绿色生产方式,这是农业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对策二宣传市场信息,引导农民了解市场需求;对策三推广现代化技术,达到提高品质,促进发展。
这些策略上的调整和转换将进一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农业经济打下基础。
林业经济管理
经济发展推行绿色核算。
3、林业社会效益
林业经济效益与林业生态效益的结合,其实质是林
业生产经济效益的不同利用方式 ,是由于投入一
定的劳动和其他生产要素经营管理森林,改善了森
林及其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条件,从而对人类社会
和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包括人类的生存、繁衍、
生理及心理等方面所发生的影响。
三、提高林业经济效益的途径
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通常包括两部分:
使用他人资源的机会成本,即付给资源 拥有者的货币代价被称作显性成本。
因为使用自有资源而放弃其他可能性中 得到的最大回报的那个代价,也被称为隐
性成本。
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的概念告诉我们,任何稀缺资源的使用,不论
在实际中是否为之而支付代价,总会形成“机会成本”,即 为了这种使用所牺牲掉的其他使用能够带来的益处。
林 业 经 济 效 益 评 价
本章学习要点
理解经济效益的基本原理
理解林业效益及其提高途径 掌握林业经济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及
主要指标的基本计算方法
掌握林业经济效益评价的基本方法源自第一节林业经济效益原理
一、经济效益原理
(一)经济效益的概念 1、经济效益与社会发展
经济学研究的三个基本问题
东拉山废弃锰矿 (外部不经济)
水库本应为区域生产与生活提供防 旱抗涝的保障,但是……
2010年10月上旬,海南省共有6座水库出现重大
险情。保亭县共村水库、万宁市大片水库、打秀
滩水库、三亚南岛红星水库和定安南海农场石龙
水库先后发生不同程度险情。
海南省三防办透露,2010年10月8日上午海南省 文昌市赤纸水库发生决口,决口长达20多米,下 游被淹村庄水位高达4米。下游6000余人紧急转
林业经济管理
林业经济管理一、引言林业经济管理是指对森林资源进行有效、可持续利用和保护的一系列经济活动的管理。
在现代社会中,林业经济管理越来越受到关注,对于推动经济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林业经济管理的规范、规程和标准,旨在提升林业经济管理水平。
二、林业经济管理的现状和挑战1. 林业资源丰富,但过度开发问题突出。
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对于木材、木质制品的需求日益增加,导致林业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乱伐现象,严重威胁到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2. 林地流转问题引发争议。
林地流转作为一种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方式,但其也存在土地流转难、权益保护不到位等问题,需要建立完善的流转制度和监管机制。
3. 林业经济管理体制亟待改革。
当前,我国林业经济管理体制存在着权责不清、职能部门多头管理等问题,需要加强顶层设计,改革管理机制,提升管理效能。
三、规范林业经济管理的主要措施1. 加强林业资源保护和监测建立健全林业资源调查和监测体系,完善各类林业资源信息数据库,提供科学可靠的数据支持,加强对非法砍伐和滥伐林木的监测和打击。
2. 制定合理的林地利用规划根据森林生态系统的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林地利用规划,实现森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可持续利用。
3. 推动林业经济的产业化发展鼓励林木种植和经营主体规模化、市场化运作,推动林业经济的产业化发展,提高林业经济的效益和竞争力。
4. 完善林业执法和监管加强对林业资源开发利用的监管,完善执法机构的建设,加大对非法砍伐和非法木材贸易的打击力度,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
5. 提升林业从业人员素质加强对林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专业素质和管理能力,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四、创新林业经济管理的思路1. 引入新技术促进林业经济发展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无人机和卫星遥感等,进行林地调查和监测,提高经济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实现科技创新对林业发展的支持。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专业介绍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专业介绍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是一个涵盖农业、林业和农村经济管理方面的学科,主要培养学生的农业经济管理与研究能力,为农村和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专业技术支持。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以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为主要目标。
在这个专业中,学生不仅学习农业和林业领域的基础知识,还需要掌握农村经济管理、农业生产经营、农产品加工与销售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系统的培训和实践,学生可以掌握管理农业和林业企业的技能,从而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在这个专业中,学生需要掌握研究方法、数据分析技术等专业知识,能够开展农业和林业领域的研究工作。
通过参与科研课题和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理论支持。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随着农业现代化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农村和农林经济管理领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种背景下,学生需要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不断提出新的解决方案,推动农村和农林经济的发展。
第二篇示例: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是一个涉及农业和林业的管理、经济学和营销学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学科。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农业和林业产业逐渐成为全球资源配置的重要角色,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培养将有助于培养具备农林产业管理和经济营销方面的综合能力人才。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广博知识和较高素质的农业与林业经济管理、农业产业组织与管理、农产品国际贸易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系统学习农林经济管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国内外农村经济、农业经济、林业经济、农村经济管理和农业交易等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还将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能够在各级政府、相关农业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等单位从事农业、林业等资源的管理和经济分析工作。
2023年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介绍
2023年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介绍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是以农林经济和管理学科为基础,面向现代化农林生产、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需求,培养具有农林经济、管理和工程技术知识,从事农林经济生产与经营管理、生态环境资源利用与保护、市场营销与国际贸易、科技进步与创新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一、主干课程:1.农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基础、农村经济建设、农业政策及区域选优。
2. 林业经济学:林业经济基础、森林保护与管理、林业政策及区域选优。
3. 农林企业管理:企业管理理论、管理信息系统和决策方法、组织行为和管理。
4.农业工程与技术经济学:农业机械、民用建筑、工程经济、农业工程推广。
5. 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政策、国际贸易。
二、专业特色:1.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本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逐步培养学生具有复杂问题的解决能力、组织与管理能力、商业谈判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
2. 凸显多元化的全球视野:本专业强调全球视野和应对国际化工作发展的能力,开展校际交流、国内外企业实践、境外实习、拓展课程和国际课程设计等活动,通过让学生了解全球化下的环境、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理解全球化意义,获得多元化视角判断问题,为融入国际舞台做好准备。
3. 科研分析能力训练:鼓励并扶持学生在本专业领域开展相关研究项目,提高科研分析水平,锻炼科研思维和科研写作能力。
通过专业课程和实践训练,提升毕业生对农林生产与经营的文化背景、行业趋势和市场动态等的洞察力和判断力。
同时,具备相关的职业素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适应行业门槛和专业岗位要求。
4.强化政策意识建设:本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政策意识和创新创业意识。
通过通识课程、实践课堂、专业课程和社会实践等形式,让学生了解政策法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等相关知识,增强学生对国家发展的热爱和责任感,以及对行业、企业和个人的责任和担当。
三、主要就业领域:1.农林企业管理方面的岗位:农业种植业(果蔬、花卉苗木、新型农业)、畜禽养殖业、林业及木材加工企业、农林水利机械设备制造企业、水产养殖企业,和农业相关科研、技术推广、金融、税务、法律及政府部门等。
林业经济管理
林业经济管理引言林业经济管理是指对森林资源进行合理利用与管理,旨在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
本文将从林业生产、经济管理、立法政策和技术创新等方面进行论述,探讨林业经济管理的规范和标准。
一、林业生产的规范与标准林业生产是林业经济管理的基础,合理规范的林业生产能够确保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 林木种植与管理合理选择树种,根据生态环境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宜的林木品种进行种植,并进行科学管理,包括病虫害防治、薪炭园管理、摘果技术等。
同时,要加强森林康养与生态旅游的开发,提升林木经营的附加值。
2. 森林采伐与复4造在森林采伐与复4造过程中,要遵循科学采伐原则,制定合理的采伐年限和采伐面积,合理控制伐木数量和伐期。
采取措施减少采伐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并进行有效的森林复4造,确保持续供应木材资源。
3. 木材加工与利用建立木材加工行业标准,规范木材采购、运输、加工和销售环节,严禁非法砍伐和盗伐行为。
加强木材质量检测和认证,确保木材产品的安全和质量,促进木材利用中的附加值提升。
二、林业经济管理的规范与标准林业经济管理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
下面从投资管理和市场经营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1. 投资管理建立完善的林业经济投资评估体系,加强金融支持和信贷政策,激励社会资本投向林业经济。
加强投资项目审批和监管,确保投资行为合法合规,减少投资项目风险。
2. 市场经营建立健全的信息发布系统,提供及时、准确的市场信息,引导企业和农民种植适销对路的林木品种。
加强市场监测与预测,确保林业产品市场供需平衡,维护良好的价格秩序。
三、林业立法政策的规范与标准林业立法政策对于林业经济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和保障作用。
下面从立法流程和内容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1. 立法流程制定林业立法的流程应该严格遵守法定程序,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确保立法的代表性和公正性。
加强立法与实施的衔接,建立健全的立法评估和督促机制,及时修正和完善现行法律法规。
林业经济管理学
林业经济管理学名词:1、林业经济管理:指对林业经济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
2、可持续发展:指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3、防护林:指以防护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丛,包括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农田、牧场防护林,护林岸,护路林。
4、用材林:指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以生产竹林为主要目的的竹林。
5、经济林:指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和药材等为主要目的的林木。
6、薪炭林:指以生产燃料为主要目的的林木。
7、活立林:指未被采伐的、活的林木组成的树林’8、成熟林:指林木已达到完全成熟,可以采伐利用的林分。
(另有近熟林、过熟林)9、林分:指内部特征大体一致而与邻近地段有明显区别的一片林子。
10、特种用途林:指以国防、环境保护、科学实验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国防林、实验林、母树林、环境保护林、风景林、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的林木、自然保护区的森林。
11、林权:是林业政策的核心,是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者或使用者依法对森林、林木、林地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12、林权的主体;指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者或者使用者。
13、林权的客体:指林权所指向的具体物,包括森林、林地、林木。
14、森林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是指以多年生乔木为主体,包括以森林资源环境为条件的林地及其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及其生态服务,具有一定生物结构和地段类型并形成特有的生态环境。
狭义指以乔木为主体的森林植物的总称。
(郁闭度在0.2以上)15、林木资产:是场圃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活立木的价值,是营林生产的产品和在产品,是既不同于固定资产又有别于流动资产的一种特殊资产。
16、林业技术:指在林业生产和经营管理活动中,劳动手段、劳动方法、技能、生物技术、工艺技术、管理技术、生产资源的组合和利用方式等的总称。
17、林业产业:指是以获取经济效益为目的,以森林资源为基础,以技术和资金为手段,有效组织生产和提供各种物质,非物质产品的行业。
农林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农林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农林经济管理是指对农业和林业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和合理利用的一种经济管理方法。
在现代社会,农林经济管理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本文将从经济、环境和社会三个方面来探讨农林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首先,农林经济管理对于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林业作为重要的第二产业,对于国家的经济增长和人民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科学合理的农林经济管理,可以提高农林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林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促进农林业的发展,推动国家经济的繁荣。
同时,农林经济管理还可以带动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促进农村的现代化进程。
其次,农林经济管理对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农林业是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的经济活动,它的发展必然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通过科学合理的农林经济管理,可以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降低农林业对环境的污染程度,保护土壤、水源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同时,农林经济管理还可以推动农林业的可持续发展,确保农林资源的长期利用,维护生态平衡,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良性循环。
最后,农林经济管理对于社会稳定和农村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农村是国家的基础,农民是国家的主体。
通过科学合理的农林经济管理,可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减少农民的贫困率,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同时,农林经济管理还可以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促进农村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农林经济管理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它不仅对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的幸福生活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农林经济管理,加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提高农林经济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实现农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做出积极贡献。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认识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认识
农林经济管理是一门涉及农业、林业和农村经济管理的学科,主要研究农业和林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经济规律和政策。
以下是对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一些认识:
1. 多学科交叉: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学科,涉及农业、林业、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它综合运用这些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农业和林业经济活动的规律和问题。
2. 关注农村发展:该专业关注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农民的生活福祉。
它研究农村经济的组织形式、农村金融、农产品市场、农业产业化等方面,旨在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3. 政策导向: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与国家的农业和农村政策密切相关。
学生将学习国家的农业政策、农村土地制度、农产品贸易政策等,了解政策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影响,并能够为政策制定提供建议。
4. 实践导向:该专业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将通过实地调查、案例分析和实习等方式,了解农业和林业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掌握农业经济管理的实践技能。
5. 就业前景: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可以在政府部门、农业企业、农村合作社、金融机构、科研机构等单位从事农业经济管理、农村发展规划、农产品市场分析、农业政策研究等工作。
总之,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是一个关注农业、林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学科,它培养学生具备农业经济管理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为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农民的福祉做出贡献。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是一门关于农业和林业资源的综合管理学科,旨在培养具备农业和林业领域管理能力的专业人才。
该专业涉及到农业和林业经济管理、资源规划与利用、农产品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本文将从专业背景、学科特点、专业课程、就业前景等几个方面对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进行详细介绍。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作为一门交叉学科,旨在培养具备农业和林业领域管理能力的专业人才。
随着农业经济发展的变革和农林资源的不断改善,需要有管理专业知识,懂得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开发和销售,了解农业和林业规划与发展趋势,并具有较强的组织与决策能力的高层次人才。
因此,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应运而生,以满足农业和林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科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它是一门跨学科的学科,涉及农业经济学、农业技术经济学、农业管理学等多个学科的内容。
其次,它关注农业和林业资源的综合管理,既要关注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又要关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
再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强调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通过实地调研、实习及实验课程,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包括农业经济学、林业经济学、农业政策与管理、农产品市场营销、农林资源规划与利用等。
这些课程涵盖了农业和林业领域的经济学理论、政策法规、市场营销策略等,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机会。
同时,为了满足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教学目标,学校还会组织学生参观农产品市场、农业和林业企业,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就业前景广阔。
农业和林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近年来,随着农产品国际市场的扩大和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增加,对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毕业生可以在农业企业、农业政策部门、农产品市场研究机构等单位就业,也可以开设农产品电商、农业咨询公司等业务来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
林业经济管理
林业:在人和生物圈中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从事利用、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且能持续经营森林资源,促进人口、经济、社会、环境、资源协调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和社会公益事业。
林业经济管理的特点:①综合性:主要是经济科学,但又包括自然科学、林业科学、政治学、法律学、社会学、心理学等;②实践性:偏重于实践应用,它的科学性主要集中于实践的可行性(效益是检验标准)。
林业经济管理学的学科位置:林业经济管理学是一门应用经济管理科学,属部门经济管理学科,它与林业技术科学共同构成林业科学体系。
它是研究林业再生过程中,林业经济活动的合理组织及其规律的科学。
既包括从宏观经济角度研究林业部门的经济管理问题,也包括从微观角度研究林业企业的经营管理问题,并且着重在林业企业经营管理问题的研究。
近代林业发展史: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七年(1949.10—1956);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1956—1966);③“文化大革命”的十年(1966—1976);④历史转折我国林业建设所取得的成就:①森林资源管理体系已初具规模;②大力开展造林,增中全国森林覆被率;③保障木材供给,增强木材生产能力;④发展林产工业,提高木材综合利用率;⑤建立经济林基地,充分利用各地自然优势;⑥林业教育与科技有了较大发展。
我国林业建设存在的问题:①用材林、成熟林呈持续下降的趋势,可利用林木资源濒于枯竭。
②林地质量不高,林地生产力低下。
③林地逆转现象十分严重。
④林业“三防”形势仍然严峻。
⑤林业资金投入不足,缺乏造林营林实力。
林业现代化:即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的转化。
指由现代工业装备(自动化、电气化、电子化)、现代的工程理论(生物工程、基因工程)、现代科学技术(红外线、遥感、工厂化)、现代管理方法(系统、价值、工程)等武装起来的林业。
森林资源:林木、竹类和林区范围内其它动植物及林地资源(含水资源)的总称。
森林资源的特性:①森林资源构成独立的生态系统;②森林资源具有可再生性;③森林资源分布广泛;④森林资源具有稳定性;⑤森林资源生产能力较强;⑥森林资源综合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显著。
农林经济管理所属一级学科
农林经济管理所属一级学科
农林经济管理是一门涉及农业、林业和农村经济管理的学科领域,属于管理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
该学科主要研究农业、林业和农村经济系统的组织、管理和发展。
它涉及农业生产、农产品市场营销、农村金融、农业政策与法规、林业资源管理、农村发展规划等方面的知识。
农林经济管理学科旨在培养具备农业、林业和农村经济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
学生将学习农业经济学、林业经济学、农村社会学、农业企业管理、农产品市场分析、农业政策分析等课程。
通过学习农林经济管理,学生可以了解农业、林业和农村经济的基本规律和发展趋势,掌握农业、林业和农村经济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具备分析和解决农业、林业和农村经济问题的能力。
该学科的研究和实践对于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改善农民生活水平、保护环境和生态资源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全球对粮食安全、农村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注不断增加,农林经济管理学科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它为政府、农业企业、农民组织和国际组织等提供了决策支持和管理咨询,对于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林业经济管理
绪论一、林业的定义:有计划地培育、保护和利用森林,以实现森林多种效益持续利用的基础产业和公益事业。
二、林业的特点:1、林业生产周期的长期性和自然性。
2、林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风险性。
3、林业经营成果成熟期和效用的多样性。
4、森林经营的社会性(公益性)三、林业在社会经济中的主要作用表现在:1.涉及人类生产、生活多种自然产品的物质生产系统。
2.农业物质产品的保障和支持系统。
3.人类生活环境的保障系统。
4.全球生态平衡的维持系统。
四、林业经济管理:对林业经济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
五、林业经济管理的学科特点:1 综合性 2 实践性第一章我国林业发展历程与发展战略一、林场经营方针:以林为主,多种经营,综合利用,长短结合,以短养长。
二、六大林业重点工程:1、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2、“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建设工程。
3、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4、环北京地区防沙治沙工程。
5、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
6、重点地区以速生丰产用材林为主的林业产业基地建设工程。
林业的“五大”转变:1、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转变。
2、由以采伐天然林为主向以采伐人工林为主转变。
3、由毁林开荒向退耕还林转变。
4、由无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向有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转变。
5、由部门办林业向全社会办林业转变。
全面实施六大林业重点工程,推进林业五大历史性转变,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工作思路。
三、林业“三定”工作:稳定山权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
四、全民义务植树:我国特有的一种全民性的法定的、无报酬的,为国家和社会服务的植树活动。
五、林业经济建设的重要经验:1 坚持以绿化国土、改善生态环境为核心、确立林业在生态环境建设和国民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基础地位。
2 坚持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建设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
3 坚持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办林业,建立各级政府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任期目标责任制。
林业经济管理知识点总结
一、林业经济管理(一)结合林业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串联理论体系林业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是一个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系统,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以下理论体系来串联:(1)生产理论:生产是林业经济的基础,它包括林木种植、养护、采伐、加工等环节。
生产理论研究如何提高林业生产效率,包括技术创新、资源配置、生产组织等方面。
(2)分配理论:分配是指林业生产所创造的收益如何分配给各个参与者。
分配理论研究如何公平合理地分配林业收益,包括土地、资本、劳动力等要素的分配,以及政府、企业、个人等不同主体之间的分配关系。
(3)流通理论:流通是指林业产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过程,包括销售、运输、仓储等环节。
流通理论研究如何优化林业产品的流通渠道,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以及如何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4)消费理论:消费是指消费者购买和使用林业产品的过程。
消费理论研究如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以及如何促进消费者对林业产品的认知和信任。
以上四个理论体系相互关联,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林业经济系统。
只有在这个系统中,各个环节才能协调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二)论述比较国内外林业经营思想体系1.国内林业经营思想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态经营思想: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
这种思想体系在我国林业经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采用生态林业经营模式,实现了林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2)经济效益优先思想:强调林业经营的经济效益,以提高林业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
这种思想体系在我国林业经营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采用经济林业经营模式,实现了林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3)社会效益优先思想:强调林业经营的社会效益,以满足社会需求为主要目标。
这种思想体系在我国林业经营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采用社会林业经营模式,实现了林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4)科技创新思想:强调林业经营中的科技创新,以提高林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为主要目标。
林业经济管理问题和对策分析
林业经济管理问题和对策分析林业经济管理问题和对策分析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增长,森林在社会经济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但是,森林的开发利用趋势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例如,森林资源的过度利用和破坏、乱砍滥伐等。
因此,怎样更好的进行林业经济管理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接下来,将从五个方面展开分析,讨论当前我国林业经济管理问题和对策分析。
一、林业开发利用的激励机制问题为了促进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应当建立起激励机制。
但是,在我国,目前存在激励机制建立不充分、政策制度不完善、利益共享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因此,建立恰当的激励机制缺乏可行的制度安排和操作流程。
解决此问题的对策:首先,应当完善森林资源的权属性制度,并设立合适的权益划分制度。
其次,将政府和市场的作用有机结合起来,确保市场主导和政府管理的均衡。
最后,完善政策体系,建立森林资源的经营和管理体系,并明确政策制度的具体实施和监测机制。
二、林业经济管理中的技术创新问题现今,林业经济管理未能充分发挥科技的力量,缺少科技创新的意识。
由于每个林业生产环节有其特定的技术需求,相应的教育培训体系和科技支持体系不足,导致技术创新体系的欠缺。
解决此问题的对策:首先,加强对技术创新的投入,以打造全面、开放、创新的技术创新中心为目标,大力推动材料、工艺、管理等方面的创新。
其次,根据不同的生产环节和技术需求,实行专业化的技术培训与维护机制,并采用新型的科技支持体系,包括财政扶持、科技平台等政策性支持和商业化技术支持等。
三、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我国森林资源的压力越来越大,许多地区森林开发利用程度过高,导致环保问题日益突出。
目前,资源利用产生的消费和损耗大多超过了可持续利用的标准。
解决此问题的对策:首先,强调森林资源的生态可持续性和经济可持续性之间的平衡,并制定符合可持续利用的森林资源开发和利用方案。
其次,大力实施森林资源保护,促进生态补偿,并建立规范的法律法规和准则等措施。
四、农村产业发展问题我国的农村林业产业发展不平衡,小农户、中小企业经济实力薄弱,家庭林业等民营林业生产组织的发展遭遇了一系列不同的障碍,导致农村林业的产业规模和现代化程度发展不足。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是一门涉及农业、林业和相关经济管理的学科,旨在培养具备农林产业经济管理知识和技能的专门人才。
本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农业和林业的基础知识,同时了解现代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以便在农林产业经济领域中从事相关工作。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农业经济学、林业经济学、农业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农村经济管理、农林投资分析、农林统计学、农林物流管理、农业市场营销等。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农林经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农林产业的运行规律,掌握农林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技术,具备农林产业经济管理的专业能力。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农林相关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农林技术推广机构等单位就业。
他们可以从事农林经济管理、农林资源利用与保护、农林政策研究、农林投资与融资、农林市场调研和决策分析等工作。
同时,他们还可以从事农林产业的规划与管理、农林项目的评估与决策、农林企业的经营与管理等工作。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扎实的农林基础知识,同时熟悉现代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掌握农林经济管理的相关技能和方法。
此外,他们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以适应不同工作环境和需求。
总之,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是培养农林产业经济管理人才的重要学科之一。
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训练,学生可以掌握农林经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农林产业经济管理的专业能力,为农林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经济的繁荣做出贡献。
(3000字)下一篇: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与创新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与创新是该专业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环节。
通过实践教学和创新实验,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实习、实地考察、调研报告、案例分析和实验课程等形式。
学生可以通过实习了解农林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实际运营和管理情况,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农林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现状,通过调研报告和案例分析研究农林产业的运行规律和问题,通过实验课程学习农林经济管理的技术和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一、林业的定义:有计划地培育、保护和利用森林,以实现森林多种效益持续利用的基础产业和公益事业。
二、林业的特点:1、林业生产周期的长期性和自然性。
2、林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风险性。
3、林业经营成果成熟期和效用的多样性。
4、森林经营的社会性(公益性)三、林业在社会经济中的主要作用表现在:1.涉及人类生产、生活多种自然产品的物质生产系统。
2.农业物质产品的保障和支持系统。
3.人类生活环境的保障系统。
4.全球生态平衡的维持系统。
四、林业经济管理:对林业经济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
五、林业经济管理的学科特点:1 综合性 2 实践性第一章 我国林业发展历程与发展战略1、 林场经营方针:以林为主,多种经营,综合利用,长短结合,以短养长。
2、 六大林业重点工程:1、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2、“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建设工程。
3、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4、环北京地区防沙治沙工程。
5、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
6、重点地区以速生丰产用材林为主的林业产业基地建设工程。
林业的“五大”转变: 1、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转变。
2、由以采伐天然林为主向以采伐人工林为主转变。
3、由毁林开荒向退耕还林转变。
4、由无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向有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转变。
5、由部门办林业向全社会办林业转变。
全面实施六大林业重点工程,推进林业五大历史性转变,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工作思路。
3、 林业“三定”工作:稳定山权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
4、 全民义务植树:我国特有的一种全民性的法定的、无报酬的,为国家和社会服务的植树活动。
5、 林业经济建设的重要经验:1 坚持以绿化国土、改善生态环境为核心、确立林业在生态环境建设和国民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基础地位。
2 坚持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建设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
3 坚持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办林业,建立各级政府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任期目标责任制。
4 坚持国家扶持和市场调节相结合,建立多元化的林业投入机制。
5 坚持依法治林,保护森林资源,保障林业发展。
6 坚持科教兴林,提高林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6、 林业“三防”:防森林病虫害、防火灾、防滥砍乱伐及乱捕滥猎7、 林业发展的基本方针: 1 坚持全国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办林业 2 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生态效益优先。
3 坚持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森林资源。
4 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调节相结合,实行林业分类经营和管理。
5 坚持尊重自然和经济规律,因地制宜,乔灌草合理配置,城乡林业协调发展。
6 坚持科教行林 。
7 坚持依法治林8、 我国林业发展的战略目标:通过管好现有林,扩大新造林,抓好退耕还林,优化林业结构,增加森林资源,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增加林产品有效供给,增加林业职工和农民收入。
力争到2010年,使我国森林覆盖率达到19%以上;到2020年,使森林覆盖率达到23%以上;到2050年,使森林覆盖率达到并稳定在26%以上。
9、 我国林业发展战略重点:必须努力保护好天然林、野生动植物资源、湿地和古树名木;努力营造好主要流域、沙地边缘、沿海地带的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和堤岸防护林;努力绿化好宜林荒山、地埂田头、城乡周围和道渠两旁;努力建设好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花卉等商品林基地;努力发展好森林公园、城市森林和其他游憩性森林。
同时,要加快林业结构调整步伐,提高林业经济效益;加快林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创新。
调动社会各方面发展林业的积极性。
10、 我国林业发展战略措施:抓好重点工程,推动生态建设;优化林业结构,促进产业发展;深化林业体制改革,增强林业发展活力;加强政策扶植,保障林业长期稳定发展;强化科教兴国,坚持依法治林;切实加强对林业工作的指导。
11、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1森林资源可持续性 2实现林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 3实现林业产业的 可持续 4加强立法和政策制定,提高科技水平,实现林业政策和科技的可持续性12、 森林按照其用途和生产经营目的划分为;公益林和商品林。
公益林:即以社会公益为经营目的的森林,指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
公益林以满足国土保安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公益事业需要为主,由政府通过财政统筹解决资金。
商品林:即以投资获利并由此满足社会对林产品的需求为经营目标的森林,包括用材林、经济林以及部分薪炭林。
十一、世界未来林业发展特点:1.林业产业形态发生变化:分析:既不是指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也不是指林业产业科技水平的提高,而是主要指在林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林业将从单存被动式的资源利用型产业,转变成以资源定向培育为基础的主动型资源生产、开发和利用型产业。
林业产业形态的这一改变,势必给林业的经营目标、组织形式及价值实现途径带来重大的变革。
2.林业功能将转换;3.林业的政策性加强:在林业发展的三大保障中:政策和法律保障将变得越来越重要,经济和社会保障也要是通过政策和法律途径来实现的。
在21世纪林业政策及法律将发展成为一个具有特色的政策法律体系。
4.林业国际化趋势增强:主要体现在:生态于环境领域的国际协作增加,国际组织对发展中国家的林业投入增加,各国政府对资源、生态及环境保护领域的一致性承诺,促使国家间的林业合作增加,国际学术和技术协作加强。
5.强调林业的国家行为:并不是简单地意味着增加国家对林业的行政干预或管理的统一,它主要指国家在政策法律保障、制度建设等方面对林业的特殊考虑,以及在财政预算、科技教育投入。
国家生产和开发性投入、生态及环境投入等方面对林业的倾斜。
6.林业日益社会化。
十二、福建林业建设五大工程: 生态公益林保护工程;沿海防护林工程;生态多样性工程;绿色通道和城市绿化一体化;森林火害防治工程。
五大基地: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丰产竹林基地;珍贵树种名特优经济林基地;种苗和花卉基地;森林食品和药材基地。
五大支柱产业:人造板工业;制浆造纸业;林产化工业;木竹制品业;森林旅游业。
速生用材林的布局:一是闽西北,重点发展以杉木为主的速生丰产用材林,以马尾松为主的工业原料林。
二是闽东南地区,重点发展以桉树、相思树为主的短周期的工业原料林。
三是闽东地区,重点发展以阔叶树为主的食用菌。
第二章 森林资源经济评价一、森林资源的概念:是陆地生态系统内一切被人所认识可利用的资源总称。
二、森林生物资源包括:森林、林木以及以森林为依托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P27三、森林资源的划分方法:按照树种可划分为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特种用途林。
四、森林资源的特征:1、森林资源构成独立的生态系统2、森林资源具有可再生性 3、森林资源分布广泛4、森林资源具有稳定性5、森林资源生产能力性和抗逆性强6、森林资源综合效益显著7.森林经营的周期长五、森林资源的综合效益1. 森林资源的经济效益(直接效益):是指人类经营森林而获得的产品(含木材和其他林副产品),并纳入现行货币计量体系,可以直接在市场上进行交换而获得的一切利益。
2. 森林资源的生态效益(间接效益):是指人类经营森林过程中,对人类生存的环境系统在有序结构维持和动态平衡方面所输出的效益。
3. 森林资源的社会效益(间接效益):是指森林资源对人类身心健康、人类社会结构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精神文明状态的提高具有促进做用而获得的效益。
六、我国森林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1、总量不足,人均占有率低 2、林分质量低,并有逐步下降的趋势3、资源分布不均4、林龄结构趋于低龄化,可采资源萎缩5、开发利用过度,后背资源危机加重。
七、林地资源的经济特性:①林地面积的有限性;②林地位置的固定性和差别性;③林地开发利用的选择性;④林地生产开发的排他性;⑤林地生产只要使用的得当,可以不断的提高;⑥林地使用效益的多样性;⑦土地报酬的递减的现象。
八、马克思指出: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只用劳动才能创造价值。
土地只是创造价值的一种必要条件,土地本身并没有创造价值,因此所有土地的价值都为零。
克拉克认为:“土地的价值等于总产品的价值减去雇佣劳动的数量乘以市场给定的工资率。
”九、森林资源价格(简称林价)1.从广义上来说,林价是森林价值的货币表现,它包括:森林中的立木价值,森林中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产品的价值,森林的生态效益价值。
2.从狭义上来说,林价是森林活立木价值的货币表现,即立木价格。
十、森林再生产价值论(代替论)价值量等于人工恢复森林的劳动消耗所创造的价值。
因此,天然林林价是森林再生产价值的货币计量。
实质上,这种观点是人工林价值去代替天然林价值。
十一、林价的主要计算方法1、实际成本法:林价=营林生产成本+山价+利息+利润+税金其中营林生产成本包括:造林费、经营费、管理费三个部分。
2、倒扣成本法:林价=收购价-采运工资-管理费-采运利润3、投入利润率法(适用于人工用材林)十二、森林资源的公共性理论:又称为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森林资源的非排他性,是指“它一旦被生产出来,生产者就无法决定谁来得到它”,或者说森林资源作为公共物品一旦被生产出来,生产者就无法排斥那些不为此物品付费的人,或者排他的成本太高以致排他成为不可能的事情。
森林资源资产的非竞争是指森林资源作为公共物品消费的非竞争性,即对森林生态资源“每个人对该产品的消费不会造成其他人消费的减少”。
十三、森林资源的外部性理论:所谓外部性是指某些经济活动能影响他人的福利,而这种影响不能通过市场来买卖。
十四、森林资源状况评价:1、森林生产力评价指标。
①林业用地利用程度指标---林地利用率(=有林地/林业用地×100%)、森林覆盖率(=有林地/国土总面积×100%)②反映森林生产率的指标---单位面积蓄积量、单位面积生产量、毛竹单位面积立竹量、经济林单位面积产量③反映森林质量指标---树种组成、森林蓄积量按粗度级的分配比,木材以外其它林产品质量等级、出材率(=蓄积量×70%)、造纸材木材干重的得浆率。
④森林增长资源增长速度指标---造林成活率(=成活株数/造林株数×100%)(当年调查)、造林保存率(=成林S/造林S×100%)(三年调查)、用材林林龄组成、森林面积净增率[=(报告期S-前一年S)/前一年S] 、森林蓄积平均净增率;毛竹林立竹净增率等2、森林资源的经济效益评价指标。
①单位面积总产值和总收入②森林开发投资回收期③森林资源资产收益率④林业产业结构系数⑤主要林产品和非林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⑥林业从业人员的平均收入及增长率3、森林公益功能的价值量指标。
①生态效益A.抗灾减灾作用指数,表明森林抵御自然灾害、减轻灾害损失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