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源浓度对构菌发酵的影响
菌体浓度对发酵的影响
菌体浓度对发酵的影响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一、菌体浓度对发酵的影响及控制菌体(细胞)浓度(cellconcentration)是指单位体积培养液中菌体的含量。
无论在科学研究上,还是在工业发酵控制上,它都是一个重要的参数。
菌浓的大小,在一定条件下,不仅反映菌体细胞的多少,而且反映菌体细胞生理特性不完全相同的分化阶段。
在发酵动力学研究中,需要利用菌浓参数来算出菌体的比生长速率和产物的比生成速率等有关动力学参数,以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探明其动力学规律,所以菌浓仍是一个基本参数。
菌浓的大小与菌体生长速率有密切关系。
比生长速率μ大的菌体,菌浓增长也迅速,反之就缓慢。
而菌体的生长速率与微生物的种类和自身的遗传特性有关,不同种类的微生物的生长速率是不一样的。
它的大小取决于细胞结构的复杂性和生长机制,细胞结构越复杂,分裂所需的时间就越长。
典型的细菌、酵母、霉菌和原生动物的倍增时间分别为45min、90min、3h和6h左右,这说明各类微生物增殖速率的差异。
菌体的增长还与营养物质和环境条件有密切关系。
营养物质包括各种碳源和氮源等成分和它们的浓度。
按照Monod方程式来看,生长速率取决于基质的浓度(各种碳源的基质饱和系数Ks在1~10mg/L之间),当基质浓度c(S)>10Ks时,比生长速率就接近最大值。
所以营养物质均存在一个上限浓度,在此限度以内,菌体比生长速率则随基质浓度增加而增加,但超过此上限,基质浓度继续增加,反而会引起生长速率下降。
这种效应通常称为基质抑制作用。
这可能是由于高浓度基质形成高渗透压,引起细胞脱水而抑制生长。
这种作用还包括某些化合物(如甲醇、苯酚等)对一些关键酶的抑制,或使细胞结构成分发生变化。
一些营养物质的上限浓度(g/L)如下:葡萄糖100、NH4+5、PO43-10。
在实际生产中,常用丰富培养基,促使菌体迅速繁殖,菌浓增大,引起溶氧下降。
发酵条件及过程控制
(2)pH对产物合成的影响(续)
• pH对青霉素发酵的影响:
在不同pH范围内加糖,青霉素产量和糖耗不一样。
pH范围
糖耗 残糖 青霉素相对单位
pH6.0~6.3加糖 10% 0.5%
较高
pH6.6~6.9加糖
7% 0.2%
高
pH7.3~7.6 加糖 7% >0.5%
低
pH6.8控制加糖
<7% <0.2%
第六章
发酵条件 及过程控制
1
第一节 营养基质和菌体浓度的影响及其控制 第二节 温度的影响及其控制 第三节 pH的影响和控制 第四节 通气和搅拌 第五节 泡沫的影响和控制 第六节 二氧化碳和呼吸商 第七节 发酵终点的判断 第八节 发酵的优化控制 第九节 发酵过程的计算机控制 第十节 发酵过程的精确检测
qP / qPm
1.0-
μ < μC qP随μ减小而减小
μC 1.0 μ / μm
要保证生产菌获得最大的比生产速率,就必须维持较大的比生 长速率。
但是,过高的比生长速率造成过高的菌体浓度,造成不利影响:
19
过高的比生长速率和过高的菌体浓度造成的不利影响:
1、 μ过高,S消耗过快,有限的营养基质只能用于生长, 而不足于产物合成。
22
第二节 温度的影响及控制
一、温度对发酵的影响:
酶活
影响各种酶促反应的速度
发改酵变温发度酵升高液,的生物长理代性谢质加快:,生
产期提前。
温度
发温改酵度变温影菌度响体太基高代质,和谢菌氧产体的物容吸的易收合衰速老成度,方发向
酵周期缩短。
多影例响组:饱分温和次度溶小级氧于代浓3谢度0℃产,物合的成组金分霉素比的例能力强 如同:温黄毒一青度曲素霉微G等霉1素和生于毒最B3素物15适比,的℃生例在,生长分2只0长温别℃合度和为、成332代0:5四1℃℃、谢环,和1产素:2产3、0物生℃1:积青发1。霉酵累素所的的产最最生适适的温温黄度度曲为霉不2同5℃。
CO2对发酵的影响及控制
HCO 3 -主要影响细胞膜的膜蛋白
三、CO2的控制
在发酵液中的浓度变化不像溶解氧那样有 一定的规律。它的大小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如细胞的呼吸强度、 发酵液的流变学特性、通 气搅拌程度、 罐压大小、设备规模等。在发酵 过程中通常通过调节通风和搅拌来控制。
3、磷酸盐浓度的影响及控制
一般在基础培养基中采用适宜浓度。 对于初级代谢产物,磷酸盐浓度采用足量。 对于次级代谢产物,磷酸盐浓度采用生长亚适量。
一般磷酸盐采用单消,防止发生沉淀反应使溶磷量达不到最 适量。 要控制有机氮源中的磷含量,以防溶磷量超过最适量。 当菌体生长缓慢时,可适当补加适量的磷,促进菌体生长。
这可能是由于高浓度基质形成高渗透压,引起细胞 脱水而抑制生长。
3、菌体浓度的控制
菌浓的大小,对发酵产物的得率有着重要的影响。在 适当的比生长速率下,发酵产物的产率与菌浓成正比关系。
但菌浓过高,营养物质消耗过快,营养液的成分发生 明显改变,有毒物质的积累,就有可能改变菌体的代谢途 径。同时菌浓增加会引起溶氧浓度降低,并成为限制性因 素。
2、影响菌体浓度的因素
◆菌体浓度的增加与微生物的种类和自身的遗传特性有关;
◆菌体浓度的增加还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菌体浓度的增加与营养基质的种类和浓度有关。
营养物质均存在一个上限浓度,在此限度以内,菌 体的比生长速率随着浓度增加而增加,但超过此上限, 浓度继续增加,反而会引起生长速率下降,这种效应就 是基质抑制作用。
产生分解代谢产物阻遏作用的碳源浓度过大,会抑 制产物合成。
◆碳源浓度的控制
在发酵过程中,补加糖类控制碳源浓度。补料的类型有: • 流加 • 少量多次的加入 • 多量少次的加入
各工艺条件对发酵的影响(一)
各工艺条件对发酵的影响发酵条件控制的目的就是要为生产菌创造一个最适的环境,使我们所需要的代谢活动得以最充分的表达,积累更多的代谢产物。
影响L-苏氨酸产量的因素有很多,如培养基、温度、pH、溶氧等。
1、培养基对发酵的影响:发酵培养基必需满足微生物的能量、元素及特殊养分的需求:碳源、氮源、无机盐类、生长因子等。
(1)碳、氮、磷的平衡:C/N直接影响菌体的生长和代谢,如果C/N偏小(氮源丰富),会导致菌体生长过剩,易造成菌体提前衰老自溶;C/N过大,菌体繁殖数量少,发酵密度低,细菌代谢不平衡,不利于产物的积累。
磷是核酸与磷脂的成分,组成高能磷酸化合物及许多酶的活性基,磷不足影响菌体生长。
在代谢方面,适量磷有利于糖代谢的进行;磷酸根在能量代谢中起调节作用。
另外,在一定范围内,磷酸盐对培养基pH值的变化起缓冲作用。
(2)基质浓度对发酵的影响:低浓度有诱导作用(迟滞期产生各种酶),高浓度会起分解代谢物阻遏作用;培养基过于丰富,会使菌体生长过盛,发酵液黏稠,影响传质。
(3)碳源的种类和浓度对发酵的影响:碳源的种类对发酵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其性质,即快速利用的碳源(速效碳源)和缓慢利用的碳源(迟效碳源)。
速效碳源(如葡萄糖)能较快地参与微生物的代谢,合成菌体、产生能量、合成代谢产物等;迟效碳源(如蔗糖)不能被微生物直接吸收利用,需要微生物分泌胞外酶先将其分解成小分子物质,因此菌体利用缓慢。
速效碳源(葡萄糖)的特点:优点:吸收快,利用快,能迅速参加代谢合成菌体和产生能量。
缺点:有的分解代谢产物对产物的合成会产生阻遏作用。
碳源的浓度对菌体的生长和产物的合成有着明显的影响。
以葡糖糖为例,它对糖代谢中的一个关键酶——葡糖糖氧化酶(GOD)的形成具有双重效应,即低浓度下有诱导作用,而高浓度下有分解代谢产物阻遏效应。
为避免初始培养基中渗透压过高,一般采用中间补糖的方法控制碳源浓度。
发酵过程中补糖过量,碳代谢流在糖酵解途径中过量,必须分解部分氧化副产物(如乙酸、乳酸、其它氨基酸等)来维持碳代谢流平衡,易造成碳源浪费,糖酸转化率低。
发酵控制II
种子受到杂菌污染后,应经灭菌后弃之, 并对种子罐、管道等进行仔细检查和彻底灭 菌。同时采用备用种子。 (2)发酵前期染菌的处理
如培养基中的碳、氮源含量还比较高时, 终止发酵,将培养基重新进行灭菌处理后再 用;否则,补充新鲜培养基,再进行灭菌处 理。
也可采取降温培养、调节pH值、调整补 料量、补加培养基等措施。
廉。
缺点:1、消耗多种油类或化工原料;
2、使发酵液中氧的吸收减少1/5-1/3。
工业上常用的消泡剂
天然油脂类
高碳醇、脂肪酸和酯类 聚醚类 硅酮类(聚硅油类)
消泡剂有选择性。消泡剂用多了有毒性,而且还影 响通气和气体分散,因此要少量地加
化学消沫
消泡剂多数是溶解度小、分散性不十分 好的高分子化合物,所以在使用时,要考虑 如何降低它的黏度和提高它的分散性,来增 强它们的消泡效果。使用的增效方法有:
(3)菌种、种子质量和接种量 菌种质量好,生长速度快,可溶性氮源较 快被利用,泡沫产生几率也就少。菌种生 长慢的可以加大接种量
(4)灭菌质量 培养基灭菌质量不好,糖氮被破坏,抑制 微生物生长,使种子菌丝自溶,产生大量 泡沫,加消泡剂也无效。
如果泡沫异常增多,也有可能是污染杂菌
少量泡沫的作用: 一定数量的泡沫是正常现象,可以增加气液接触 面积,导致氧传递速率增加;
a) 机械分散、或借助分散剂 b) 与载体一起使用 c) 多种消沫剂并用
d) 利用乳化剂增强消沫剂的消沫作用
发酵染菌的防治及处理
染菌是发酵生产中的一个致命弱点,轻者 影响了生产产品的收率和产品质量,重者会导 致“倒罐”,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尽可能防止发酵染菌的 发生,而且一旦发生染菌,要能尽快找出其污 染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把发酵染 菌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小。
发酵技术中菌体浓度与基质对发酵的影响及控制
发酵技术中菌体浓度与基质对发酵的影响及控制1 菌体浓度对发酵的影响菌体(细胞)浓度(cell concentration):单位体积培养液中菌体的含量。
反映:菌体细胞的多少,而且反映菌体细胞生理特性不完全相同的分化阶段。
可据此算出菌体的比生长速率和产物的比生成速率等有关动力学参数。
菌体生长的影响因素遗传特性。
取决于细胞结构的复杂性和生长机制,细胞结构越复杂,分裂所需的时间就越长。
典型的细菌、酵母、霉菌和原生动物的倍增时间分别为45 min、90 min、3 h和6 h左右,这说明各类微生物增殖速率的差异。
菌体的增长还与营养物质和环境条件有密切关系。
各种碳源和氮源等成分和它们的浓度。
上限浓度、基质抑制(渗透压、关键酶)。
一些营养物质的上限浓度(g/L)如下:葡萄糖100、NH4+ 5、PO43- 10。
影响菌体生长的环境条件有温度、pH值、渗透压和水分活度等因素。
菌浓的大小对发酵产物的得率的影响在适当的比生长速率下,发酵产物的产率与菌浓成正比关系,即P=Q Pm c(X) P——发酵产物的产率(产物最大生成速率或生产率),g/(L·h);Q Pm——产物最大比生成速率,h-1;c(X)——菌体浓度,g/L。
初级代谢产物:菌浓愈大,产物的产量愈大。
次级代谢产物:比生长速率μ比μ临略高一点的最适菌浓[即c(X)临],菌体的生产率最高。
菌浓过高会产生其他的影响:营养物质消耗过快,培养液的营养成分发生明显的改变,有毒物质的积累,溶氧下降,会对发酵产生各种影响。
摄氧速率OUR与传氧速率OTR相平衡时的菌体浓度,即临界菌体浓度c(X)临。
菌体超过此浓度,抗生素的比生成速率和体积产率都会迅速下降。
2基质对发酵影响及其控制据Monod方程,在分批发酵中菌体比生长速度是基质浓度的函数。
在c(S)<<Ks的情况下,菌体比生长速率与基质浓度呈线性关系。
基质过浓导致抑制作用。
当葡萄糖浓度低于100~150 g/L,不出现抑制作用;当葡萄糖浓度高于350~500 g/L,多数微生物不能生长,细胞出现脱水现象。
细菌在培养基上的生长特征
细菌在培养基上的生长特征一、引言细菌是一类微生物,其生长特征对于研究细菌的生理学、遗传学、代谢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培养基是细菌生长的基础,不同类型的培养基可以促进或抑制细菌的生长。
本文将从培养基成分、温度、pH值等方面分析细菌在培养基上的生长特征。
二、培养基成分对细菌生长的影响1. 碳源碳源是细菌生长所必需的营养物质之一,常见的碳源有葡萄糖、果糖、乳糖等。
不同类型的碳源会影响细菌在培养基上的生长速率和产物生成情况。
例如,嗜酸乳杆菌需要葡萄糖作为主要碳源才能正常生长,而大肠杆菌则可以利用多种碳源进行代谢。
2. 氮源氮元素是构成蛋白质和核酸等重要化合物所必需的元素之一。
常见氮源包括氨基酸、尿素、硝酸盐等。
不同类型的氮源对细菌生长的影响也不同,例如,大肠杆菌可以利用尿素作为氮源进行代谢,而放线菌则需要较高浓度的氨基酸才能正常生长。
3. 矿物质矿物质是细菌生长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包括钙、镁、铁等。
这些元素在细胞代谢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例如铁可以作为细胞色素和酶的组成部分参与代谢过程。
矿物质缺乏会影响细菌生长和代谢。
4. 生长因子某些细菌需要特定的生长因子才能正常生长,例如血清中含有的因子可以促进巴氏杆菌等一些无法合成自身所需营养物质的细菌生长。
三、温度对细菌生长的影响温度是影响细胞代谢和生长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类型的细菌对温度有不同的适应范围。
1. 低温低温下(0℃-20℃),嗜冷菌和嗜寒菌可以正常生长,而一些人体病原菌如大肠杆菌则无法在低温下生长。
2. 中温中温下(20℃-45℃),大多数细菌可以正常生长,包括人体病原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菌等。
3. 高温高温下(45℃-80℃),嗜热菌和嗜极端嗜热菌可以正常生长,而一些人体病原菌如沙门氏菌则无法在高温下生长。
四、pH值对细菌生长的影响pH值是指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
不同类型的细菌对于pH值有不同的适应范围。
1. 酸性环境酸性环境(pH<7)中,嗜酸杆菌等一些酸耐受性较强的细菌可以正常生长,而其他细胞则会受到抑制。
实验二 不同碳源对发酵的影响(1)
蔗糖、麦芽糖、乳糖等双糖常用于抗生素、氨基酸、 有机酸、酶类等的发酵,可用其纯化产品,也可用其 糖蜜和乳清。 糊精、淀粉等多糖可克服葡萄糖效应。且来源丰富、 价格低廉。 脂类一般在培养基中糖类物质缺乏或微生物生长的某 个阶段,微生物可利用其生长。 碳酸气、石油、石蜡、天然气、甲醇、乙醇等石油化 工产品
可溶性淀粉 20g/L KNO3 1g/L NaCl 0.5g/L K2HPO4 0.5g/L MgSO4.7H2O 0.5g/L FeSO4.7H2O 0.01g/L pH 7.4---7.6 注意:可溶性淀粉先用冷水调至浆糊状,再 加入沸水中溶解,否则不溶。
五、 实验报告
1. 记录实验结果,并选择出最佳碳源 碳源的种类 葡萄糖 蔗糖 淀粉 抑菌圈直径(mm)
实验二 不同碳源对发酵的影响
一、 目的要求
1.了解碳源在发酵培养基中的作用; 2.掌握发酵培养基中碳源选择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二、 基本原理
微生物对各种碳源需求不一样,不同的碳源 在利用时,需要产生不同的酶类来催化该 生化反应;此外,不同的碳源对发酵产物 的合成可能产生不同的作用。所以在发酵 培养基研究时必须要优化碳源。
三 、碳源选择的方法:
1. 查找文献,确定原始培养基
2. 固定原始培养基其它成分不变,改变碳源 的种类,考察在改变碳源时,碳源对产物 合成产生的影响,选择出最佳碳源种类。
三、 试验材料和用具
1.培养皿、试管、移液管、三角瓶、摇床 2. 培养基 原始发酵培养基为葡萄糖15g/L、蛋白胨 10g/L 、氯化钠30g/L 、复合盐A液 20mL/L、复合盐B液1mL/L、pH 7.0。 斜面培养基和种子培养基为高氏1号培养基。 3. 接种工具、酒精灯、天平、培养箱等等
CO2对发酵的影响
一、CO2对菌体生长和产物形成的影响C02对菌体的生长有直接作用,碳水化合物的代谢及微生物的呼吸速率下降。
大量实验表明,C02对生产过程具有抑制作用。
C02会影响产黄青霉菌的形态。
研究者将产黄青霉菌接种到溶解C02浓度不同的培养基中,发现菌丝形态发生变化。
C02分压0~8%时,菌丝主要是丝状;C02分压15%~22%,则膨胀,粗短的菌丝占优势;C02为0.08X10SPa时,则出现球状或酵母状细胞,致使青霉素合成受阻,其比生产速率降低40%左右。
C02对细胞作用机制是怎样的呢?二氧化碳及HCO3-都会影响细胞膜结构,它们分别作用于细胞膜的不同位点。
C02主要作用在细胞膜的脂肪核心部位。
HCO3-则影响磷脂,亲水头部带电荷表面及细胞膜表面的蛋白质。
当细胞膜的脂质相中C02浓度达临界值时,使膜的流动性及表面电荷密度发生变化,这将导致许多基质的膜运输受阻,影响细胞膜的运输效率,使细胞处于“麻醉”状态,细胞生长受到抑制,形态发生了改变。
二、C02浓度的控制C02在发酵液中的浓度变化不像溶氧那样,没有一定的规律。
它的大小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菌体的呼吸强度、发酵液流变学特性、通气搅拌程度和外界压力大小等因素。
设备规模大小也有影响,由于C02的溶解度随压力增加而增大,大发酵罐中的发酵液的静压可达1X105Pa以上,又处在正压发酵,致使罐底部压强可达1.5X105Pa。
因此C02浓度增大,如不改变搅拌转数,C02就不易排出,在罐底形成碳酸,进而影响菌体的呼吸和产物的合成。
为了控制C02的影响,必须考虑C02在培养液中的溶解度、温度和通气情况。
在发酵过程中,如遇到泡沫上升而引起“逃液”时,采用增加罐压的方法来消泡。
但这样会增加C02的溶解度,对菌体生长是不利的。
C02浓度的控制应随它对发酵的影响而定。
如果C02对产物合成有抑制作用,则应设法降低其浓度;若有促进作用,则应提高其浓度。
通气和搅拌速率的大小,不但能调节发酵液中的溶解氧,还能调节C02的溶解度,在发酵罐中不断通人空气,既可保持溶解氧在临界点以上,又可随废气排出所产生的C02,使之低于能产生抑制作用的浓度。
不同碳源对微生物发酵产物的影响研究
不同碳源对微生物发酵产物的影响研究微生物发酵产物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化学产物,在生物工程、生物医药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微生物发酵产物的种类和质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碳源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本文将从不同碳源对微生物发酵产物的影响进行探讨。
一、碳源对微生物发酵产物的影响碳源是微生物生长和代谢的必需物质,同时也是微生物发酵产物的重要前体物质。
微生物可以利用碳源进行能量代谢和生物合成,而不同碳源对微生物代谢通路和产物合成有不同的影响。
1.简单碳源简单碳源是指可以直接进入三羧酸循环(TCA循环)参与代谢的单糖分子,例如葡萄糖、果糖等。
这些碳源能够快速进入微生物的代谢通路,产生能量和生物合成需要的中间代谢物质,并促进微生物生长速度和生物产量的提高。
2.复杂碳源复杂碳源是指需要在微生物发酵过程中经过多步骤酶促反应才能转化成能进入TCA循环的单糖分子,例如淀粉、木质素等。
这些碳源需要一定的酶切作用才能被微生物利用,因此生长速度较慢,但是由于复杂碳源本身具有丰富的结构和功能基团,能够合成比简单碳源更多样化的生物化学产物。
3.非碳源物质除了碳源外,还有一些非碳源物质也会对微生物发酵产物的合成产生影响。
例如氮、磷、硫等元素是微生物合成氨基酸、核酸等重要产物的必需物质,微量元素如铁、锌、铜等可以作为酶的组成部分影响微生物酶活性及代谢通路,影响生产的产物种类和数量。
二、不同碳源对产物合成的影响1.葡萄糖对产物合成的影响葡萄糖是微生物发酵过程中最常用的碳源之一,普遍存在于各种发酵产物的培养基中。
葡萄糖可以在TCA循环中产生更多的ATP,促进微生物能量代谢通路的流通,同时也能加速微生物的生长速度和生物产量的提高。
2.乳糖对产物合成的影响乳糖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不同碳源对产物合成的影响的例子,大部分乳酸杆菌能够利用乳糖,但是在利用它时需要一系列附加酶促反应,而这些反应会产生不同的中间代谢产物。
因此,不同的乳酸菌股株利用乳糖时会合成不同种类和数量的乳酸型发酵产物,例如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产生D-lactate,而Lactobacillus casei则产生L-lactate。
发酵过程控制 CO2
HCO 3 -主要影响细胞膜的膜蛋白
三、CO2的控制
在发酵液中的浓度变化不像溶解氧那样有 一定的规律。它的大小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如细胞的呼吸强度、 发酵液的流变学特性、通 气搅拌程度、 罐压大小、设备规模等。在发酵 过程中通常通过调节通风和搅拌来控制。
2、氮源对发酵的影响及控制
◆氮源浓度的影响及控制
氮源浓度对菌体生长和产物合成的量与方向都有影响。
氮源浓度的控制: 控制基础培养基中的配比。 通过补加氮源。
补氮的依据:残氮量、pH值、菌体量
3、磷酸盐浓度的影响及控制
磷是菌体生长繁殖必需的成分,也是合成代谢产物所必需 的。
微生物生长良好所允许的磷酸盐浓度为0.32~300mmol /L; 对次级代谢产物所允许的最高平均浓度仅为1.0mmol /L, 提高到10mmol/L,就明显地抑制合成。
产生分解代谢产物阻遏作用的碳源浓度过大,会抑 制产物合成。
◆碳源浓度的控制
在发酵过程中,补加糖类控制碳源浓度。补料的类型有: • 流加 • 少量多次的加入 • 多量少次的加入
2、氮源对发酵的影响及控制 ◆氮源种类的影响 迅速利用的氮源
缓慢利用的氮源
种类:氨水、铵盐和玉米浆 优点:
易被菌体利用,明显促进菌体 生长
这可能是由于高浓度基质形成高渗透压,引起细胞 脱水而抑制生长。
3、菌体浓度的控制
菌浓的大小,对发酵产物的得率有着重要的影响。在 适当的比生长速率下,发酵产物的产率与菌浓成正比关系。
但菌浓过高,营养物质消耗过快,营养液的成分发生 明显改变,有毒物质的积累,就有可能改变菌体的代谢途 径。同时菌浓增加会引起溶氧浓度降低,并成为限制性因 素。
探究堆肥发酵装置中碳均衡策略对发酵效果的影响
探究堆肥发酵装置中碳均衡策略对发酵效果的影响堆肥发酵是一种将有机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料的过程。
而堆肥发酵装置中的碳均衡策略则是为了保持发酵过程中的适宜条件,提高发酵效果。
本文将探究堆肥发酵装置中碳均衡策略对发酵效果的影响。
碳均衡策略是指在堆肥发酵装置中保持适宜的碳源和碳氮比。
发酵过程中,有机废弃物中的碳是微生物进行生长和代谢的主要能源。
因此,碳源的供应对于发酵的进行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来探讨适宜的碳源对堆肥发酵效果的影响。
适宜的碳源应当同时提供足够的能量和碳元素,以满足微生物的需求。
废弃物中的有机物质含量越高,提供的碳源就越丰富。
适量的有机物质可以保持发酵过程中的温度稳定,促进微生物的繁殖和代谢。
然而,过高的有机物含量可能导致过多的碳源供给,使发酵过程中的氧气供应不足,导致发酵产生不良气味。
因此,在堆肥发酵装置中,合理控制有机物质的供应量是保持碳均衡的重要策略。
其次,碳氮比也是影响堆肥发酵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碳氮比是指有机废弃物中碳和氮的比例,它影响着微生物参与的代谢过程。
适宜的碳氮比可以提供足够的碳源和氮源来满足微生物的需求,促进微生物的繁殖和代谢。
一般来说,碳氮比为25:1至35:1之间可以有效促进微生物的活性,加速有机物质的降解和转化。
然而,过高或过低的碳氮比都会对发酵效果产生负面影响。
过高的碳氮比会导致氮的限制,微生物无法获得足够的氮源,从而降低发酵的效率;而过低的碳氮比则会导致废弃物中的碳源过剩,产生不利于发酵的副产物。
因此,在堆肥发酵装置中,合理调节碳氮比是保持碳均衡的另一个重要策略。
在探究堆肥发酵装置中碳均衡策略对发酵效果的影响时,还可以进一步讨论不同类型的有机废弃物对碳均衡的要求。
不同类型的有机废弃物具有不同的碳氮比和碳源含量。
例如,农业废弃物和食品废弃物通常含有丰富的碳源,因此可能需要调整碳源的供应量来保持碳均衡。
同时,动物废弃物通常含有较高的氮含量,可能需要适当增加碳源以维持适宜的碳氮比。
不同碳源及其浓度对红发夫酵母培养的影响
为 提高红发夫酵母 生产虾青素 的水 平 , 文研究 本 了摇瓶培养碳 源对红发 夫酵母 及虾青素合成 的影 响 .
1 材 料 和 方 法
1 1 实 验 材 料 .
1 1 1 菌 种 来 源 ..
摇 瓶 培 养 : 种 子 液 以 1 % 的 接 种 量 接 A 装 有 将 0
1 1 2 培 养基 . ( )YM 培养  ̄( / 1 g L) 葡 萄糖 :0 酵母 膏 : ; 1; 3
蛋 白胨 : ; 芽 汁 :;H 值 50 5麦 3p .. ( ) 面培养 ̄ ( / 2 斜 g L) 葡萄 糖 :0 酵母 膏 : ; 1; 3 蛋 白胨 :; 5 麦芽汁 :; 3 琼脂 :0 p 值 50 2 ;H ..
( )液 体种子 培养基 ( / ) YM 培养 基 . 3 gL ( )无 碳 基 础 培 养 基 ( / ( 4 2O : ; 4 g L) NH )S 4 5 KH2 O : ; C : . ; g O4 0 5 Ca h: . ; P 4 l Na I0 1 M S : . ; C 0 1 酵 母 膏 : . p 值 5 0 0 2;H ..
vb ceim , ia tr u 分枝 杆 菌 Myo a tr r tcioa, c b cei n a t t 土 u c 壤杆 菌 rb ceim ua im 和 真 菌 也 被 报 道 o a tru a rt u 含有 虾青 素 . 这些微 生 物细 胞虾青 素含 量 比较低 , 但
离 " 上 清 液 . 果 提 取 不 完 全 , 加 甲 醇 提 取 , I i 取 如 再 直
作者简介 : 明 军 (9 9一) 男 , 师 , 士 . 朱 16 , 讲 博 主要从 事 微
实验二 不同碳源对发酵的影响(1)
三 、碳源选择的方法:
1. 查找文献,确定原始培养基
2. 固定原始培养基其它成分不变,改变碳源 的种类,考察在改变碳源时,碳源对产物 合成产生的影响,选择出最佳碳源种类。
三、 试验材料和用具
1.培养皿、试管、移液管、三角瓶、摇床 2. 培养基 原始发酵培养基为葡萄糖15g/L、蛋白胨 10g/L 、氯化钠30g/L 、复合盐A液 20mL/L、复合盐B液1mL/L、pH 7.0。 斜面培养基和种子培养基为高氏1号培养基。 3. 接种工具、酒精灯、天平、培养箱等等
2. 下一个实验:摇瓶装液量对发酵的影响
实验二 不同碳源对发酵的影响
一、 目的要求
1.了解碳源在发酵培养基中的作用; 2.掌握发酵培养基中碳源选择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二、 基本原理
微生物对各种碳源需求不一样,不同的碳源 在利用时,需要产生不同的酶类来催化该 生化反应;此外,不同的碳源对发酵产物 的合成可能产生不同的作用。所以在发酵 培养基研究时必须要优化碳源。
碳源
1、作用 提供微生物菌种的生长繁殖所需的能源和 合成菌体所必需的碳成分 提供合成目的产物所必须的碳成分 2、来源 糖类、油脂、有机酸、正烷烃等
葡萄糖、蔗糖、麦芽糖、乳糖、糊精、淀粉等是细菌, 放线菌,霉菌,酵母善于利用的碳源,几乎所用微生 物都能利用葡萄糖。但是会引起葡萄糖效应。
葡萄糖效应:在过多葡萄糖的情况下,葡萄糖不完全氧化的中间产物如 丙酮酸、乳酸等会导致培养基的pH下降,从而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和产物 的合成。
蔗糖、麦芽糖、乳糖等双糖常用于抗生素、氨基酸、 有机酸、酶类等的发酵,可用其纯化产品,也可用其 糖蜜和乳清。 糊精、淀粉等多糖可克服葡萄糖效应。且来源丰富、 价格低廉。 脂类一般在培养基中糖类物质缺乏或微生物生长的某 个阶段,微生物可利用其生长。 碳酸气、石油、石蜡、天然气、甲醇、乙醇等石油化 工产品
碳源和氮源对彩绒革盖菌液体发酵合成漆酶的影响
革 盖 茵漆 酶 的 产 量 有 着 显 著 的 影 响 , 碳 高 氮是 其 生 产 漆 酶 的 最 佳 条 件 。 在 适 宜 的 培 养 条 件 下 该 菌 株 能 合 成 高
fr ntc r o n ir g n s ur e 、 Amo t e e t d c r n a d ir g s u ce i h x rme , t e xr c ee a b n a d n to e o c s ng he s lc e abo n nto en o r s n t e e pe i nt h e ta t fo whe tb a st etrc r o O F e,a e s x r c ,a ll u ln trrt n p o e  ̄e e t etrn to r m a r n wa he b te a b n S H C nd y a te ta t nn o i i a tae a d pe t n ,r he b te ir — l
ZHAO i g o, LU Ye, XI Huif n L n— u E —a g, L iln IZh —i
( o eeo h mi l n ier g N ni oet nvri ,N ni 1 0 7 hn ) C l g C e c g nei ajn F r r U i sy ajn 2 0 3 ,C ia l f aE n g sy e t g
g n s u c s Th le a e ut t e o re 、 e a c s o pu wa n a l de n d n h a i o s otby pe de o t e r to f C/N. The i h a b n n hg n to e h g c r o a d ih ir g n
第八节二氧化碳对发酵的影响
பைடு நூலகம்
CO2释放与发酵过程参数pH及操作参 数补糖速率的关系
• 在青霉素发酵中补糖将引起排气CO2增加,同时pH下降。 • 糖、CO2、pH三者的相关性,被青霉素工业生产上用于补
料控制的参数,并认为排气CO2的变化比pH变化更为敏感, 所以测定排气CO2释放率 (CER)来控制补糖速率。 ▪ 补糖与溶氧及pH协同控制 ▪ 补糖速率与CER控制
二、二氧化碳浓度的控制
• 发酵液中CO2浓度的影响因素: ◆细胞呼吸强度; ◆发酵液流变学特性; ◆通气搅拌程度; ◆罐压大小; ◆设备规模。
二氧化碳浓度的控制方法:
◆调节罐压、通气量和搅拌速度;
• 通气搅拌调节CO2的溶解度:在3 m3发酵罐中进行 四环素发酵试验,发酵40 h以前,通气量减小到75 m3/h,搅拌为80 r/min,提高CO2的浓度;40 h 以后,通气量和搅拌分别提高到110 m3/h和140 r/min,降低CO2浓度,使四环素产量提高25%~ 30%。
二氧化碳的来源: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 也是某些合成代谢的一种基质。
二氧化碳对发酵的影响: 1、对菌体; 2、对产物。
一、二氧化碳对发酵的影响
1、对菌体:
◆CO2效应:在发酵生产中不同微生物或某一生长 阶段对二氧化碳有着特殊的要求(促进或必须); ◆通常对菌体生长有抑制作用。排气中高于4%时, 糖代谢和呼吸速率下降。
如:抗生素,组氨酸等; ◆二氧化碳可通过改变pH而影响发酵生产。
CO2对细胞的作用机制:
• CO2作用于膜脂质核心部位,改变膜流动性及 表面电荷密度,影响膜运输效率,导致细胞生 长受限制,形态改变;(HCO3- 影响细胞膜的 膜蛋白)
培养基中碳源的作用
培养基中碳源的作用
培养基是用来培养和繁殖微生物的一种有机物质的混合物,碳源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碳源在培养基中的作用非常重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提供能量:微生物通过代谢有机物,将其分解成能量,用来进行自身的生长和繁殖。
碳源在培养基中提供了微生物所需的能量,使其能够进行正常的代谢活动。
常见的有机碳源包括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
2.提供碳骨架:微生物不仅需要能量,还需要碳原子来合成自身的有机物。
碳源提供了微生物所需的碳骨架,用来合成蛋白质、核酸、脂类等生物大分子。
这些有机物是微生物体内结构和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生长和繁殖至关重要。
3.调节酸碱度:碳源的类型和浓度可以影响培养基的酸碱度。
不同的微生物对酸碱度的要求不同,一些微生物只能在酸性或碱性环境中生长,而另一些微生物则对PH值没有特定要求。
通过调节碳源的种类和浓度,可以控制培养基的酸碱度,使其适合不同微生物的生长需求。
4.促进菌落形成:一些微生物在培养基中能够形成特定的菌落。
碳源的种类和浓度会对菌落的形态和生长速度产生影响。
例如,一些微生物在葡萄糖或果糖等碳源存在的条件下,能够产生粘性物质,促进菌落的形成和生长。
总而言之,碳源在培养基中的作用主要是提供能量和碳骨架,调节酸碱度,促进菌落形成。
根据不同微生物的生长需求和培养目的,可以选择不同的碳源和浓度。
合理选择和调节碳源的类型和浓度,是保证微生物在培养基上正常生长和繁殖的关键因素之一。
碳源浓度对构菌发酵的影响
2
结 果 见 表 1 表 ,
p H是 影 响 菌 丝 生 长 及 次 牛 代 谢 产 物 形 成 的 重 要 素 ,它 是 发 酵 过 程 中 各 种 生 化 反 应 的 综 合 反
表 1
从 表 1 表 2 果 叮 了解 到 ,不 论 可 迅 速 利 用 的 及 结 单糖 ,还 足缓 慢 利用 的 双糖 ,它 们 对 发酵 D 的 影 响 H
两 种 碳 源 两 个 浓 度 p 变 化 动 态 H
基 金 项 目 : 国 家 自然 科 学 基 金 (0 79 8 30 0 1 )课 题 部 分 内容 。
* 通 讯 作 者
第 2卷 1
FC N D B E l N 1 HIA 3 ' 0
4 4
中 国食 用 菌
E IL U G FC N D B EF N I HIA O
V 12 ,N . o. 1 o 4
碳 源 浓 度 对 构 菌 发 酵 的 影 响
王淑 芳 ,王 全 , 陈 若 芸 ,杨 金 玲 ,朱 平
f 国 医 学 科 学 院 中 国 协 和 医 科 大 学 药 物 研 究 所 .北 京 10 5 中 0 00) 摘 要 : 构 茵 发 酵 过 程 中 , p 值 由 降 而 升 , 其 变 化 与 H 碳 源浓度 有 关 当葡萄糖 浓度 为 O.% 时 ,接 种 后 两 天就 5 开 始 回 升 , 第 3天 可 升 至 7 2 、8、而 浓 度 2 时 , 第 5天 p % H 才 升 到 6.5 以 蔗 糖 为 碳 源 也 有 类 似 结 果 一 因 此 当 需 要 7。 某 范 围 D 以 有 利 其 活 性 成 分 产 生 时 . 碳 源 浓 度 应 作 主 要 H
发酵工艺控制 基质浓度控制
的现象,补加尿素可改善这种状况并提高发酵单位; 氨基酸发酵补加作为氮源和pH值调节剂的尿素。
二、氮源对发酵的影响及其控制
(2) 补加无机氮源 补加氨水或硫酸铵是工业上的常用方法。氨水既可作为
二、氮源对发酵的影响及其控制
1.氮源的影响
迅速利用的氮源
种类 氨水、铵盐
优点 缺点
易被菌体利用,明显促进 菌体生长
对于有些菌种高浓度的铵 离子抑制产物合成
缓慢利用的氮源
黄豆饼粉、花生饼粉、和棉子 饼粉
利用缓慢,有利于延长物的分 泌期。防止早衰。
溶解度低,发酵液粘度大。
二、氮源对发酵的影响及其控制
三、磷酸盐对发酵的影响及其控制
2.控制办法 一般磷酸盐采用单消,防止发生沉淀反应使溶磷量达不到最
适量。 (1)要控制有机氮源中的磷含量,以防溶磷量超过最适量。 (2)当菌体生长缓慢时,可适当补加适量的磷,促进菌体生长。 四环素发酵:菌体生长最适的磷浓度为65~70 μg/mL,而四 环素合成最适磷浓度为25~30 μg/mL。
2.控制办法 1)发酵培养基一般是选用含有快速利用和慢速利用的混合氮源。 如氨基酸发酵用铵盐(硫酸铵或醋酸铵)和麸皮水解液、玉米浆。 2)控制基础培养基中的配比。 3)通过补加氮源。
(1)补加有机氮源 (2)补加无机氮源
二、氮源对发酵的影响及其控制
(1)补加有机氮源 根据产生菌的代谢情况,可在发酵过程中添加某些具有调
7. 发酵工艺的控制
7.3.2 基质浓度控制
一、碳源对发酵的影响及其控制
1、C源种类影响 按菌体利用快慢而言,分为迅速利用的碳源和缓慢利用的碳源。 前者(如葡萄糖)能较迅速地参与代谢、合成菌体和产生能量,并
酿酒酵母的碳源
酿酒酵母的碳源酿酒酵母是一种用于酿造酒类饮品的微生物,它在发酵过程中起到关键的作用。
而酿酒酵母所需的碳源则是其生长和发酵的能量来源。
本文将从不同类型的碳源及其对酵母发酵性能的影响进行探讨。
1. 葡萄糖:葡萄糖是酿酒酵母最常见的碳源之一。
在酿酒过程中,葡萄糖通过酵母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转运蛋白进入细胞内,在酵母细胞内被代谢成乙醇和二氧化碳。
葡萄糖是一种简单的糖类,易于被酵母细胞吸收和利用,因此是酿酒酵母的优选碳源之一。
2. 果糖:果糖是水果中常见的糖类,也是酿酒酵母可以利用的碳源之一。
与葡萄糖相比,果糖的代谢速度较慢,因此在发酵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发酵速率较慢的情况。
此外,果糖还可能影响酵母细胞内其他代谢途径的活性,从而影响酵母的发酵性能。
3. 麦芽糖:麦芽糖是由淀粉水解得到的一种复杂糖类,也是酿酒酵母常用的碳源之一。
麦芽糖需要在酵母细胞外被酵母产生的外源酵母麦芽糖酶水解成葡萄糖后才能进入细胞内被利用。
麦芽糖的利用速率较慢,因此在发酵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发酵速率较慢的情况。
4. 淀粉:淀粉是植物中常见的多糖,也是酿酒酵母可以利用的碳源之一。
在酿酒过程中,淀粉需要先被酵母产生的外源淀粉酶水解成麦芽糖,然后再被酵母细胞吸收和利用。
淀粉的利用需要额外的酶参与,因此在发酵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发酵速率较慢的情况。
5. 蔗糖:蔗糖是一种由蔗糖蔗中提取的二糖,也是酿酒酵母可以利用的碳源之一。
蔗糖需要在酵母细胞外被酵母产生的外源蔗糖酶水解成葡萄糖和果糖后才能进入细胞内被利用。
蔗糖的利用速率较慢,因此在发酵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发酵速率较慢的情况。
除了以上常见的碳源外,酿酒酵母还可以利用其他一些复杂碳源,如果胶、纤维素等。
这些复杂碳源需要酵母细胞产生相应的外源酶来进行水解和利用。
利用复杂碳源进行发酵可能会导致发酵速率较慢,但也可以增加酿酒酵母的适应能力和产酒性能。
总结起来,酿酒酵母的碳源对其发酵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不同类型的碳源在酿酒过程中会对酵母的生长和代谢产生不同的影响,进而影响酒类饮品的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映 为 使 发 酵 过 程 中 D 能 被 控 制 在 适 于 菌 丝 生 长 H 和 有 利 于 活 性 成 分 形 成 的 范 围 ,我 们 对 影 响 p 的 H 碳 源 浓 度进 行 了以下 试 验和探 讨。
1 材 料 和 方 法
1 1 供 试 菌 株 本 所 选 育 与 保 藏 的 F 8菌 株 。 . V 12 发 酵培 养 基组成 ( ① 葡萄 糖 0 5 . %) .,大 豆 蛋 白 胨 1 K 2O ., MgO ・ H O 0 0 , p 自 , H P 40 1 S 4 7 2 .5 H 然 ② 葡萄 糖 2 0 . ,其 它 同 ① 。③ 蔗 糖 0 5 . ,冷 榨 豆 饼 粉 1 K 2O ., MgO ・ H O 00 , H P 40 1 S 4 7 2 . 5, p 自 H 然 。 ④ 蔗 糖 20 . ,其 它 同 ③ 。 13 培 养 方 法 用 ④ 号 培 养 基 兼 作 种 子 培 养 基 , . 以5 %或 1 % (/ ) 接 菌 量 分 别 接 入 上 述 发 酵 培 0 vv 养 基 中 ( 5 0 L摇 瓶 , 装 量 20 i 培 养 温 度 用 0m 0m 2 ~2 ℃ , 摇 床 转 速 10/ n 每 个 处 理 四 重 复 。 2 4 5 rmi。 接 菌前 测 培 养 基 消 毒 后 p 值 及 B H e度 为 起 始 值 (d ;接菌 后 每天 分别 从一 个 固定 的 重复 中 ,无 菌 0) 操作 取样 8~1m ,过 滤 后 测 滤 液 p 2L H;终 止 发 酵 时 ,测 定 另 三 重 复 滤 液 的 p 及 其 菌 丝 收 率 。 H,
表 3 糖 的 不 同 浓 度 三 种 装 量 的p H
4 5
两 种 碳 源 两 个 浓 度
发 酵 前 后 比 较
( 5天 ) 第
碳 源
喜 p 霍 滤 i 液 t
都和其浓 度相关 。接菌 用 的种子 液 D H为 65 ,用 两 . 6 组接 菌量接种后 ,两种糖 两 个浓度 的 p H均呈 先降后 升趋势 ,但低 浓 度组 回升 较 早 。以两 个 葡 萄 糖组 为 例 :05 .%葡萄糖组下降少 ,并于两天后 回升 ,发 酵第 3天 p H升到 7 ;而 2 . %葡 萄糖 的 p H第 2天继 续 下 降 ,到 4天时 才 回复 到 接 种 前 水 平 ,第 5天 p 为 H 因 为构 菌具有 很 高 的营 养及 药用 价值 ,引起 人 67。两 个蔗糖组 也有 相 同规律 。接 菌前 葡萄 糖 与蔗 们对 其工 业 化生 产 的兴趣 。用 深层 发 酵物 代替 子 实 . 5 糖 其 05 与 2 两 种 浓 度 培 养 液 , p 均 相 差 很 小 , .% % H 体 已成 为今后 研 发新 药 的方 向。 由于 其不 同疗 效 的 分别 相差 0 1 ( 萄 糖 )与 0o 蔗糖 ) . 葡 6 .4( ,但 发酵 4 活 性 成 分 不 同 ,所 以 只 从 发 酵 生 物 量 上 来 提 高 远 远 d 天 后 ,均 因 浓 度 不 同 而 p H相 差 都 在 1 以 。 不能 满足 发展 要求 ,因此 提 高有效 成 分 的发酵 工 艺 在活性成分 未确定 前 ,一般在培养液恢 复到发酵 就被 提到 日程 上来 。有效成 分 受多 种 发酵 因素 及 条 前的 p H值时 ,即可终 止发 酵 ,这 时可 得到 较高 的菌 件 影 响 ,发酵 液 p 就 是一 重 要 因 素 。如 在 灵芝 发 H 丝收率 。在 发酵过 程中未取样 的另三个重 复 ,其最后 酵方 面 ,李平作 等人 报道 通 过 控 制 p H值 可 有 效提 平均 p H值与每天取样 的终 p H值一致 ,但具体数 值上 高胞 外多糖 的收 率 l 。又 例 如 ,在 青 霉 素 发 酵 中 , 3 略微偏低 一点 。分 析原 因 ,可 能是 取样 瓶 每天 取样 , 在不 同 的 p 范围 内加 糖 ,对有 效 成 分 的 产 生 亦有 H 其 发酵液体 积少 于不取 样瓶 ,在摇床 上等 于增 加 r空 小 同影 响 ,如 在 p 6 6~6 9范 围加 糖 ,青 霉 素 的 H. . 气 流量 ,碳 源氧化 比较 完全 ,所 以 p H稍高。 相 对 单 位 最 高 ,而 在 p 7 3~76范 围 加 糖 ,青 霉 H . . 2 2 三种 装 液 量 比较 不 同糖 浓 度 与 p I 系 培 . t关 素 的相 对 单 位 最 低 。 在 柠 檬 酸 发 酵 中 ,不 同 的 】 养基同 21 . ,在 糖 浓 度 上 各 增 1 ,3 ,4 三 个 p % % % H还 会 影响 产物 种类 ,例如 :在 p 2~3时 黑 曲霉 H 浓 度 。 装 液 量 分 三 组 即 10 L 20 L 30 L 接 菌 株 的代谢 产 物 是 柠 檬 酸 ,如 p 0m , 0m , 0m , H接 近 中性 时 ,其 菌量 5 ,每 个 葡 萄 组 七 重 复 , 每 个 蔗 糖 组 三 重 % 生物 合成 的就 不是 柠 檬酸 而是 草酸 r_ 。张汉 波等 4 。 复 。发 酵第 4天两 种糖 各 选取 三个 重 复 ,滤 取 菌 液 也 证 明维持 合适 的 p H值 对 真菌 合 成 活性 产 物起 关 测 p ( 3 。第 1 H 表 ) 2天终 止发 酵 ,测葡 萄糖 组 另 四 键 作用 [ 。 个重 复的 菌丝 平均 收率 、滤 液 B e和 p ( 4 H 表 ) 构菌 对碳 源种 类 要求 不严 格 ,对单 糖 、双糖 以 表 3和表 4反 映出 如下 规律 :① 随着 碳 源 浓 度 及 过 去用过 的多糖 类 ,它都 可利 用 。但碳 源 的浓 度 增加 或培 养 基装 量增 大 p H值均 呈 下 降趋 势 ,尤其 对 其 发 酵 中 p 的 影 响 是 不 可 忽 视 的 当 构 菌 的 有 H 是 葡萄糖 组 更 加 明 显 。② 同 一碳 源浓 度下 第 1 2天 的 p H值 均 高 于 表 4 葡萄糖 不 同浓度 三种装 量菌 丝平 均收率 ( 及菌液 波 美度 ( e 与 p %) B ) H 第 4天 的 p H值 。③ 菌 丝 收 率 随 着 糖 浓 度 的 增 加 而 增 加 ,但 不 成 比例 。 看 来 用 高 浓 度 碳 源 发 酵 时 ,可 能 不 断 产 生 有 机 酸 ,抑 制 了发 酵 液 p H回 升 ,在 通 气 状 况 不 良 条 件 下 ( 增 加 培 养 基 装 如 量 ) 表 现 更 明 显 , 这 在 表 4 及 , 表 2中均有 所体 现 。 从 表 4 丝 收 率 ( )看 .三 菌 %
时 为 3 8 , 至 5 . , U d时 为 3 4 2 2 . 【 j
14 测 定 方法 菌 丝 以尼 龙纱 或 带 柄 细 胞 筛 (0 . 10 曰) 挤 滤 出 水 分 ,置 8 % 烘 烤 箱 鼓 风 干 燥 至 恒 重 。 0 滤液 用 国产 航计 牌 酸度 计 p H—I 9 B测 p 值 ,用 -0 I J H 上 海 医用仪 表 厂 0 0度波 美计 测 波美 度 ( —1 以此 表 示滤 液密 度 ) 。
中国食 用 菌
E IL U G FC N D B E F N I HIA O
食 用 菌 类 食 品 作 为 功 能 食 品 的 优 势
2 结 果 21 两种 碳 源 两 个 浓 度 的 比较 .
2
结 果 见 表 1 表 ,
p H是 影 响 菌 丝 生 长 及 次 牛 代 谢 产 物 形 成 的 重 要 素 ,它 是 发 酵 过 程 中 各 种 生 化 反 应 的 综 合 反
表 1
从 表 1 表 2 果 叮 了解 到 ,不 论 可 迅 速 利 用 的 及 结 单糖 ,还 足缓 慢 利用 的 双糖 ,它 们 对 发酵 D 的 影 响 H
组虽均随碳源浓度 升高而收率稍 有增加 ,但均 未随浓 度升高而收率成 比例提 高 ,糖浓 度 2 以下 时随装 量 % 增加有收率趋势 减之势 。但 糖浓 度 3 以 又有随 % E时 装量增加而趋增之势 。结合最 后菌丝 硬度降低 与滤液 波美度 变 化分 析 ,推 测 可 能 与低 浓 度时 发 酵 天数 过 久 ,碳源耗尽及菌丝发生 衰老 自溶等因素有关 , 3 讨 论
4 4
中 国食 用 菌
E IL U G FC N D B EF N I HIA O
V 12 ,N . o. 1 o 4
碳 源 浓 度 对 构 菌 发 酵 的 影 响
王淑 芳 ,王 全 , 陈 若 芸 ,杨 金 玲 ,朱 平
f 国 医 学 科 学 院 中 国 协 和 医 科 大 学 药 物 研 究 所 .北 京 10 5 中 0 00) 摘 要 : 构 茵 发 酵 过 程 中 , p 值 由 降 而 升 , 其 变 化 与 H 碳 源浓度 有 关 当葡萄糖 浓度 为 O.% 时 ,接 种 后 两 天就 5 开 始 回 升 , 第 3天 可 升 至 7 2 、8、而 浓 度 2 时 , 第 5天 p % H 才 升 到 6.5 以 蔗 糖 为 碳 源 也 有 类 似 结 果 一 因 此 当 需 要 7。 某 范 围 D 以 有 利 其 活 性 成 分 产 生 时 . 碳 源 浓 度 应 作 主 要 H
关 键 词 : 构 菌 ;碳 源 浓 度 ;发 酵 ; 酸 碱 度
占籍 “ 民要 术” 上称 为 构 菌 的 食 用 菌 F(n 齐 l — u m la ui n ,近 代 研 究 发 现 其 发 酵 物 具 多 种 牛 物 活 性 。 我 们 曾用 正 交 设 计 , 为 选 育 的 构 菌 F 8菌 株 V 制 定 了 可 获 得 较 多 生 物 量 的 发 酵 工 艺 有 资 料 报 道 , 用 青 霉 菌 P r iim ir.s e e l n i n f lu gc T o 94生 产 灰 黄 霉 素 时 , 当 培 养 基 中 葡 萄 糖 用 量 hm 6 从 3 提 高 到 7 , 菌 体 产 灰 黄 霉 素 的 能 力 就 由 % % 04 .2提 高 到 2 1 克 / 克 f 菌 丝 l . 种 增 加 碳 .微 毫 1 .这 一 源浓 度 可相应 提 高有 效 成 分 含 量 的 例子 虽 不鲜 见 , 但 由于菌 种不 同 ,代谢 产物 不 同 ,构菌 是 也 有类 似结 果 ,因 目前 尚未确 定其 具 体有 效成 分 ,所 以还 小能 直接 进行 类 似试验 。仳可 观察 碳 源浓度 对 构菌 发酵 过程 中 p 的 影 响 。重 复 实 验 显示 ,构 菌 F 8 H V 有如 下规 律 :发酵 开 始后 随 菌 体 生 p H值逐 步下 降 ,然后 又逐 步 回升 到 发酵 前 初 始 p H值 并继 续 j 二 升 。这与 香菇 等其 他真 菌 ,发 酵 过 程 中 p H只 降 回升 的 规律 很不 同 ,香菇 发酵 5 d时 度 p 变 化 动 态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