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1《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1《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1《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1《亚洲及欧洲》是关于世界两大洲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基本知识。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国家、语言、宗教等方面的知识。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地图和数据,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这两大洲的特点。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对于世界地理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亚洲和欧洲的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拓展和加深他们的认识。

学生对于地图的阅读和分析能力较强,但对于一些地理概念和术语的理解还需加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点。

2.让学生了解亚洲和欧洲的自然资源、人口、国家、语言、宗教等人文地理知识。

3.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和分析能力,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点。

2.亚洲和欧洲的人文地理知识。

3.地图的阅读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亚洲和欧洲的地理知识。

2.使用地图分析法,帮助学生理解亚洲和欧洲的地形、气候等特点。

3.运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了解亚洲和欧洲的国家、语言、宗教等方面的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亚洲和欧洲的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

2.准备相关的人文地理案例。

3.准备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亚洲和欧洲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两大洲的地理位置。

提问:“你们对亚洲和欧洲有多少了解?”让学生分享他们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亚洲和欧洲的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点的图片和数据,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两大洲的自然环境。

同时,呈现亚洲和欧洲的自然资源、人口、国家、语言、宗教等人文地理知识,让学生对两大洲的人文特点有所了解。

3.操练(10分钟)设计一些关于亚洲和欧洲地理知识的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地图、查找资料等方式,寻找答案。

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范文

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范文

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范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初步认识大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通过标准时间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介绍,培养学生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能力。

3.通过分析亚洲气候特征,使学生掌握气候特征的分析方法,并在阅读地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欧洲气候的特点。

4.通过地形图引导学生分析亚洲河流特征,并找出亚洲境内著名的湖泊。

让学生从欧洲气候和地形入手解释欧洲河流特征,了解欧洲著名的河流。

5.读“亚欧人口分布图”说明亚洲人口分布,分析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学会阅读亚欧政区图。

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学会运用地图说出某地区的地理位置。

2.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3.亚洲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二)教学难点1.学会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

2.亚洲和欧洲的气候及成因。

3.亚洲及欧洲河流特点的成因。

教学方法复习引导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

教学媒体地图册、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6课时。

教学过程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景观在哪里?(播放一段关于亚洲的录像资料,如长城、日本富士山、沙漠中的阿拉伯人、喜马拉雅山脉等)学生发言:中国、亚洲、日本……学生通过阅读图1-1,进行讨论后总结。

提问亚洲的地理位置如何呢?板书3.亚洲的地理位置(1)经纬度位置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

纬度范围:南纬10度~北纬80度之间经度范围:东经25度~西经170度之间主要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2)海陆位置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是世界第一大洲。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2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2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亚洲及欧洲》是学生在初中阶段接触到的两块重要的大陆。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文字,帮助学生建立起对亚洲和欧洲的基本认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过地球的知识,对大陆的概念有所了解。

但是,对于亚洲和欧洲的具体情况,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图表和地图,来了解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亚洲和欧洲的主要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学生能够通过地图和图表,分析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了解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对亚洲和欧洲的探究;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对于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了解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图片、图表和地图,引导学生了解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2.比较法:通过比较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两者之间的差异和联系;3.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合作,引导学生共同完成对亚洲和欧洲的探究。

六. 教学准备2.图片、图表和地图;3.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亚洲和欧洲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两块大陆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教师提问:“请大家观察这些图片,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请大家猜测一下,这两块大陆有哪些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向学生展示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的图表和地图。

亚洲与欧洲教案

亚洲与欧洲教案

亚洲与欧洲教案篇一:【湘教版】6.1《亚洲及欧洲》教案亚洲及欧洲篇二:亚洲及欧洲教案(第一课时)亚洲及欧洲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亚洲在地球上的位置。

2.知道亚洲的地形特点和河流特点。

3.认识亚洲的气候特点,以及对农业的影响。

能力目标1.使用地图说明亚洲及欧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使学生初步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位置特点的方法。

2.能够使用亚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以及相关资料,总结归纳亚洲的地形特点和河流特点,理解地形与河流分布之间的关系。

3.能够使用亚洲气候分布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及相关资料,归纳总结亚洲的气候特点。

4.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学习,理解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初步学会分析各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1.亚洲的位置,濒临的海洋,相邻的大洲及分界线。

2.亚洲地形特点及主要地形区、河流。

3.亚洲及欧洲气候的特点对比。

教学难点1.为什么说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为什么说欧洲是世界上地势最低的大洲。

2.亚洲的地形特点及对河流的影响。

3.从影响气候的因素入手,分析亚洲及欧洲气候的形成原因。

教学方法讨论法、谈话法、读图分析法、对比法。

教具准备1.自制投影片、课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知道整个世界共有7个大洲,哪位同学能把这7个大洲说出来?我们伟大的祖国位于其中的哪个大洲?(教师一边转动地球仪,一边与同学共同说出)答:略板书:第一节自然环境讲授新课课件: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图。

提问:在东西半球中亚洲主要位于哪个半球?南北半球中亚洲主要位于哪个半球?课件:亚洲的范围图。

在图上找出北美洲、大洋洲、非洲、欧洲,并完成下表:教师:请同学们在图上找出亚洲濒临的海洋,并说出它们分别在亚洲的什么方位。

(学生回答时会漏掉大西洋,这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到亚洲西面濒临的地中海和黑海,让学生明白亚洲除北面临北冰洋、东面临太平洋、南面临印度洋外,西面还临大西洋,加强知识的纵向联系,训练学生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活动: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一张纸,上面有按同一比例尺绘制的七大洲轮廓图,并标有各大洲的面积以及最南、最北的大致纬度。

湘教版七年级下地理课程第六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下地理课程第六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教案

教案:亚洲及欧洲【教学内容】本课时内容对应教材P2-P12。

主要包含“亚细亚和欧罗巴”、“高原、山地为主的亚洲地形”、“复杂多样的亚洲气候”、“大河众多的亚洲”、“亚洲的人口与国家”等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将能够通过地图和数据,描述亚洲及欧洲的地理位置,包括经纬度和海陆位置。

学生还将学会分析亚洲的地形特征,并总结欧洲地形的特点。

-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将通过分析法、比较法、讨论法和归纳法等教学方法,提高读图、分析图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鼓励学生积极探究,了解各种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亚洲及欧洲的地理位置描述、亚洲地形特征的分析方法、亚洲气候类型的多样性及其成因、亚洲河流的特点以及亚洲人口分布的特点和原因。

- 教学难点:亚洲地形和气候的复杂性分析,以及如何将这些自然地理特征与人文环境相结合,理解亚洲人口与国家的分布特点。

【教学过程】2. 亚洲及欧洲的地理位置2.1 经纬度位置分析亚洲及欧洲的地理位置在经纬度上具有显著的特点。

亚洲,作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其经纬度范围广阔,横跨东西经度从东经25度到西经170度,纬度则从南纬10度延伸至北纬80度,覆盖了寒、温、热三带。

这种纬度跨度使得亚洲拥有多样化的气候类型,从北极的严寒到赤道的热带气候。

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则相对集中,主要位于北纬35度至北纬71度之间,东经6度至东经69度之间,全部位于北半球,且绝大部分位于东半球。

欧洲的地理形状相对规则,三面临海,西临大西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地中海,东与亚洲相连。

2.2 海陆位置分析亚洲的海陆位置极为重要,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亚洲成为连接东西方的重要桥梁,同时也是世界多条重要航线的交汇点。

湘教版七下地理6.1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4

湘教版七下地理6.1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4

湘教版七下地理6.1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下地理第六章第一节主要介绍了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区域发展差异。

本节课内容是学生对亚洲和欧洲地理特征的深入学习,旨在让学生理解亚洲和欧洲的地形、气候、资源、人口、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区域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亚洲和欧洲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亚洲和欧洲的地理特征细节,学生可能还不够熟悉。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地理概念和地理现象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例和图片等教学资源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亚洲和欧洲的地形、气候、资源、人口、经济、文化等地理特征;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亚洲和欧洲地理特征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区域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亚洲和欧洲的地形、气候、资源、人口、经济、文化等地理特征;2.难点:对亚洲和欧洲地理特征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对地理概念的深入理解。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亚洲和欧洲的地形、气候、资源等特征;2.图片教学法:通过图片展示亚洲和欧洲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实例分析法: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理解亚洲和欧洲的地理特征;4.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亚洲和欧洲地理特征的课件,包括地图、图片、实例等;2.教学资源:准备亚洲和欧洲的地形图、气候图、资源图等教学资源;3.教学设备:准备好投影仪、计算机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亚洲和欧洲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图片,引导学生对亚洲和欧洲的地理特征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呈现(15分钟)利用课件呈现亚洲和欧洲的地形、气候、资源等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亚洲和欧洲的地形、气候、资源等特征。

湘教版亚洲及欧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湘教版亚洲及欧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湘教版亚洲及欧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篇:湘教版亚洲及欧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亚洲及欧洲》(第2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标准时间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介绍,培养学生简单的时区和日期计算能力过程与方法:主要通过读图分析法,讲解法,讲授法进行教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以及通过时区和日期变更的推导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教学重点:学会简单的区时和日期的计算教学难点:区时和日期的换算教学过程:[导入]上节课我们通过对亚洲的学习,知道了认识大洲首先要知道位置,分析大洲位置的方法上节课已经给大家介绍过了是什么(从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来看)按照这个方法,我们一起来看看欧洲的位置,因为欧洲和亚洲的大陆部分是连接在一起的。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根据地图册P7-8,利用讲过的方法描述欧洲地理位置[总结]1、海陆位置(按逆时针):欧洲北临北冰洋,西北隔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西临北冰洋,西南部隔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相邻,南临地中海,东与亚洲相连。

欧洲轮廓破碎,是全球海岸线最曲折的一个大州。

2、经纬度位置(范围):经度范围9°W~66°E,纬度范围36°N~70°N半球位置:全部位于北半球,绝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复习]半球划分的问题:南北半球以赤道为界,东西半球以20°W 和160°E经线圈为界。

0°经线,即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

当初在1844年时,英国不遗余力地争取到了这条标志性的经线经过本国的首都,以此向东为东经,向西为西经。

但我们现在来看这条东西经的分界线,经过欧洲西部、非洲西部,如果以0°和180°经线来划分东两两半球,那就都欧洲和非洲分碎了。

为了避免都欧洲和非洲分碎,分界线在0°和180°的基础上,都往西挪动了20°,以西经20°和东经160°来分东西两半球。

《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第3课时

《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第3课时

《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第3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节《亚洲及欧洲》是世界区域地理的第一节,也是大洲地理中最重要的一节。

学习内容较多。

因此,教学中注重教会学生利用地图、数据、图片等资料分析问题,并掌握分析大洲自然地理特征方法。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思。

本节教材安排的特点是“学习亚洲I,练习欧洲”,关于欧洲的地形特征,作为练习题,本节只要求了解,不要求掌握。

二、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通过分析亚洲地形特征,使学生掌握地形特征的分析方法,并在阅读地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欧洲地形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对地图的阅读,使学生学会从地图上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2.指导学生分析亚洲地形特征,让学生结合己学的地形知识,分析并解答出有关欧洲地形的思考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读图、归纳、比照分析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一一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1.通过对国家和人口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亚洲的地形特征。

教学难点:地形特征的分析方法。

四、教学方法复习引导法、读图分析法、比照分析法。

五、教学媒体
地图册、多媒体课件。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八、教学反思
教学前,领着学生复习地形类型局部,在学生自学新课的基础上,教师加以总结。

效果较好。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1《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1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1《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1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1《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1《亚洲及欧洲》是学生在学习世界地理基础知识后的进一步深入学习。

本节课通过介绍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对这两个大洲有更全面的了解。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对世界地理有了初步的了解,掌握了一些基本概念。

但他们对亚洲和欧洲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尤其是对这两个大洲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逐步深入学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基本知识,了解这两个大洲之间的联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提高地理学科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亚洲和欧洲地理环境的兴趣,增强对世界地理的探究欲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基本知识。

2.难点:亚洲和欧洲之间的联系,以及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地理现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课件。

2.教学素材:收集亚洲和欧洲的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

3.分组讨论材料:为学生准备分组讨论的相关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亚洲和欧洲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这两个大洲的位置、范围。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对亚洲和欧洲有哪些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采用多媒体课件,呈现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基本知识。

包括地形、气候、资源、人口、城市等方面的内容。

七年级地理下册《亚洲及欧洲》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下册《亚洲及欧洲》教案、教学设计
4.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现实问题的能力,例如分析亚洲和欧洲的自然灾害、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2.利用地图、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组织小组讨论、课堂问答等形式,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教学目的: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建立完整的地理知识体系。
在整个教学内容与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地理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他们成为具有国际视野、环保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新时代青年。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章节关于亚洲及欧洲的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特布置以下作业:
1.必做作业:
(1)绘制亚洲和欧洲的地形图,标注主要地形、气候类型、国家和首都。
(2)撰写一篇关于亚洲和欧洲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地理小论文,要求字数在500字左右,包括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点等内容。
2.选做作业:
七年级地理下册《亚洲及欧洲》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亚洲和欧洲的位置、范围及地理特征,掌握两大洲的主要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知识。
2.熟悉亚洲和欧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掌握其经济发展、文化特点、城市分布等人文地理知识。
3.学会运用地图、地理信息系统等工具分析亚洲和欧洲的地理现象,提高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地理现象,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

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

第一章认识大洲第一节亚洲及欧洲二、实施课时:一课时三、章节剖析:1、大洲是按地理区域划分中比地区和国家的范围更大的单位区划,认识大洲起到承上启下,通贯全书的作用。

2、本节安排学习亚洲和欧洲,其中亚洲进行示范性学习,而欧洲则安排为认识性学习,这样的学习安排,会给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本节主要介绍了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以及人口和国家概况。

3、教材通过对亚洲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描述,总结出大洲自然地理特征的方法,然后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资料和地图分析得出欧洲的地理位置。

本节还介绍了亚欧两洲的人口分布、民族、人种的构成等,这种安排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意识。

四、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通过分析亚洲的地形特征,使学生掌握地形特征的分析方法,并在读地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欧洲的地形特点。

3、通过介绍标准时间的换算,使学生学会简单的区时的换算。

五、教学重难点:1、运用亚洲地形图,能说出亚洲的地形特征及主要地形区,掌握地形特征的分析方法,并在阅读地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欧洲地形的特点。

2、学会简单的区时和日期的换算。

3、区时和日期的换算。

六、教学环节:(一)诱导:教师指着挂黑板上的世界地图,用深情的语言朗诵导言部分。

(二)提问:世界上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是哪一个洲?(回答):亚洲。

它与哪个洲相连?(回答):欧洲。

师:这一节课我们来学习亚洲及欧洲。

(三)板书课题:第一章认识大洲第一节亚洲及欧洲(一)亚洲及欧洲的位置:师:亚洲东、北、南分别与哪个大洋相连,西面与哪个大洲相连。

生:东与太平洋、北与北冰洋、南与印度洋相连,西与欧洲相连。

教师小结:了解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主要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两方面进行分析。

(活动操作):按分析亚洲的方法分析欧洲的地理位置。

(略)(二)亚洲的地形: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第2页的分层没色地形图说出亚分布最广的地形。

6.1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6.1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针对以上重点和难点,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地图教学、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突破难点。同时,通过设置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用于介绍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点,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框架。
-《亚洲与欧洲的差异与联系》:这篇文章从地理、历史、文化等多个角度分析了亚洲与欧洲的差异和联系,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两者的特点。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找亚洲和欧洲的其他国家地理特征的相关资料,加深对两地地理差异和联系的理解。
-引导学生关注亚洲和欧洲的时事新闻,了解两地的发展动态,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亚洲和欧洲的地理特征研究,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知识共享。
3.确定教学媒体使用:
-电子地图和图表:利用多媒体展示亚洲和欧洲的地理特征,增强直观感受。
-视频资料:播放关于亚洲和欧洲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的视频,丰富学生的视觉体验。
-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拓展知识视野。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亚洲和欧洲地理特征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吗?它们有哪些著名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特色?”
-展示一些关于亚洲和欧洲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两地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亚洲和欧洲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亚洲和欧洲的人文地理特点
①亚洲人口众多,城市化进程迅速,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②欧洲人口密度较高,城市化水平高,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初中地理亚洲及欧洲教案

初中地理亚洲及欧洲教案

初中地理亚洲及欧洲教案教学目标:1. 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亚洲及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掌握描述大洲地理位置的方法。

2. 了解时区的划分,知道地方时、时区、区时、北京时间、国际日期变更线等概念,学会简单的区时换算。

3. 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1. 重点: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2. 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对地图的阅读,使学生学会从地图上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教学方法:1. 读图分析法:通过观察地图,引导学生发现亚洲及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2. 对比分析法:通过比较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加深学生对两个大洲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上学期学习的全球地理知识,引导学生回顾半球分界线、七大洲的面积等基本概念。

2. 提问:面积最大的大洲是哪个?让学生回答,引出亚洲。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展示亚洲及欧洲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两个大洲的地理位置。

2. 提问:亚洲及欧洲的地理位置如何?让学生读图,并引导学习。

三、教学内容(20分钟)1. 亚洲的地理位置:a. 纬度位置:亚洲主要位于北半球,东经25°至170°之间。

b. 海陆位置:亚洲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西临欧洲,北临北冰洋。

2. 欧洲的地理位置:a. 纬度位置:欧洲主要位于北半球,西经10°至60°之间。

b. 海陆位置:欧洲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东临亚洲,北临北冰洋。

3. 时区划分:a. 地方时:每个地区根据自己的经度确定时间。

b. 时区:相邻地区共同使用一个时间,我国采用北京时间。

c. 区时:一个时区内统一使用的时间。

d. 国际日期变更线:大致沿着180°经线,东12区与西12区相差一天。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根据地图,简述亚洲及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 解释时区的划分,并进行简单的区时换算。

五、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亚洲及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亚洲及欧洲》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亚洲及欧洲》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亚洲及欧洲》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的第一节《亚洲及欧洲》,主要介绍亚洲及欧洲这两个大洲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学生通过学习本节课,能够了解亚洲及欧洲的地理特征,培养对不同大洲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 掌握亚洲及欧洲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情况。

b. 了解亚洲及欧洲的自然环境特点,如地形、气候等。

c. 了解亚洲及欧洲的经济发展情况。

2. 能力目标:a. 能够运用地图等工具,准确标示亚洲及欧洲的地理位置。

b. 能够描述亚洲及欧洲的地理特征,如地形、气候等。

c. 能够比较亚洲及欧洲的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状况。

3. 情感目标:a. 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

b. 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和地理环境的尊重和包容心态。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1. 教学重点:a. 亚洲及欧洲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情况。

b. 亚洲及欧洲的自然环境特点,如地形、气候等。

c. 亚洲及欧洲的经济发展情况。

2. 教学难点:a. 帮助学生理解亚洲及欧洲的地理位置,尤其是与其他大洲的相对位置。

b. 帮助学生理解亚洲及欧洲的自然环境特点与人口分布的关系。

四、学情分析:学生对地理的认知程度较低,对亚洲及欧洲的地理知识了解有限。

他们对地图的使用和解读能力相对较弱,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图表来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地理知识。

同时,学生对不同文化和地理环境的认识较为片面,需要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和地理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使用世界地图引导学生回忆并描述亚洲及欧洲的地理位置。

例如,指出亚洲位于欧洲的东方,与非洲相连,与北美洲通过白令海峡相望。

-引导学生思考亚洲和欧洲在世界地图上的位置,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

第二环节:呈现知识-使用地图或图片展示亚洲及欧洲的地理特征。

例如,指出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洲,占地球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二,而欧洲则是世界上第二小的大洲。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教案3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教案3

《第一节亚洲及欧洲》教案[教学目的]1.了解亚、欧两洲的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的特点。

通过读图能分析亚欧两洲的地形特点,能理解亚欧两洲复杂多样的气候特征,记住亚欧两洲的著名湖泊并能在地图上熟悉其位置了解亚、欧两洲的主要国家及民族,学会分析亚欧两洲的人口分布特点及造成这种分布特点的原因。

2.培养学生从地理图表、地理资料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掌握分析一个大洲或一个地区地理位置、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河流特征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两洲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及主要的河流、湖泊的分布。

难点:亚欧两洲复杂多样的气候特征和原因,人口分布的特点和原因。

[教学课时]2课时[教具准备]亚洲地形图、亚欧两洲气候类型分布图[教学方法]谈话法、启发法、读图法、讨论法[教学过程]第1课时(导入新课)提问:世界的陆地可以分为几个大洲?你了解哪些大洲?(学生根据所学回答)这七个大洲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各有不同,今天,就让我们插上科学的翅膀,乘着浩荡的长风,来巡游这些大洲。

一、亚细亚和欧罗巴洲名的由来学生结合预习,讲述亚洲、欧洲洲名的由来。

结合挂图,教师指出亚欧大陆的位置并提问:亚欧两洲的洲界线是什么?引导学生在地图上说出。

(过渡)分析一个大洲,首先从分析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入手。

分析讲述:地理位置包括其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师生共同阅读“亚欧地形图,引导学生从经纬度位置来分析亚洲的地理位置。

并突出从南北半球看、从东西半球的位置看亚洲的位置特征。

引导学生从海陆位置说明亚洲的地理位置特征。

(2)亚洲的地理位置学生讨论完成P3活动题,讨论回答欧洲的地理位置特征,而后结合挂图强化。

二、高原为主的亚洲的地形结合P5活动向学生介绍分析地形特征的方法。

师生共同阅读“亚洲地形图”,从四方面分析亚洲的地形特征。

A 读“亚洲地形图”,观察亚洲地形图上主要以哪两种颜色为主?各代表了什么地形?并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出亚洲的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的,帕米尔高原的位置。

地理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

地理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

地理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1. 熟悉亚洲和欧洲两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和边界;2. 了解亚洲和欧洲的地形、气候和自然资源分布;3. 了解亚洲和欧洲的人口分布、文化特点和经济发展情况;4. 掌握地图阅读和地理信息分析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和边界;2. 亚洲和欧洲的地形、气候和自然资源;3. 亚洲和欧洲的人口分布、文化特点和经济发展。

三、教学内容1. 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和边界a. 亚洲位于东半球,西临欧洲和非洲,东临太平洋;b. 欧洲位于西半球,北临北冰洋,南临地中海。

2. 亚洲和欧洲的地形、气候和自然资源a. 亚洲地势复杂,包括高山、平原、河流等地貌类型;b. 亚洲气候类型多样,包括寒带气候、温带气候和热带气候;c. 亚洲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矿产等;d. 欧洲地形多以平原为主,河流密集;e. 欧洲气候变化多端,包括海洋性气候、大陆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f. 欧洲自然资源相对较少,但有丰富的农田和水力资源。

3. 亚洲和欧洲的人口分布、文化特点和经济发展a. 亚洲人口众多,分布不均衡;b. 亚洲拥有多种宗教和文化,如佛教、伊斯兰教和印度教;c. 亚洲经济发展水平不均,有发达国家如日本和新加坡,也有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和越南;d. 欧洲人口相对较少,分布相对均匀;e. 欧洲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如希腊神话和文艺复兴;f. 欧洲经济发达,有许多发达国家如德国和法国。

四、教学方法1.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教师向学生介绍亚洲和欧洲的地理知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展示自己对地理问题的理解和见解。

2. 图表分析:教师提供一些亚洲和欧洲的地图、气候图和人口统计图等,引导学生利用这些图表进行地理信息的分析和解读。

3.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研究一个亚洲或欧洲国家的地理特点、人口分布以及文化和经济发展情况,然后小组成员之间分享彼此的研究成果。

湘教版七下地理第六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

湘教版七下地理第六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

湘教版七下地理第六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下地理第六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章节,主要向学生介绍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

本节内容涉及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人口、国家、文化等方面,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面的、系统的亚洲和欧洲地理知识框架。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地球的基础知识、大洲的概念以及一些非洲、美洲等地区的地理知识。

因此,学生对于地理概念和地理知识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同时,学生对于亚洲和欧洲的具体地理情况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丰富他们的地理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人口、国家、文化等基本情况,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资料查询、分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资料查询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亚洲和欧洲各国的了解和尊重,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全球发展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人口、国家、文化等基本情况。

2.难点:对亚洲和欧洲的地形、气候等地理特点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地图观察:让学生通过观察亚洲和欧洲的地图,了解两洲的地理位置、地形、国家分布等情况。

2.资料查询: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亚洲和欧洲的气候、资源、人口、文化等信息。

3.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共同探讨亚洲和欧洲的地理特点,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分析亚洲和欧洲的一些典型国家,深入了解两洲的地理情况。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亚洲和欧洲的地图、图片、资料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教学课件,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讲解。

3.准备好分组讨论的问题和案例,以便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亚洲和欧洲的地图,让学生观察两洲的地理位置、地形、国家分布等情况,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亚洲及欧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亚洲及欧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亚洲及欧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章主要介绍了亚洲及欧洲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经济地理等方面的内容。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地图和数据,帮助学生了解这两个大洲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本课时主要讲解亚洲的自然地理特点,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兴趣。

但学生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较扎实,有的学生则相对薄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点,能运用地图识记亚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提高学生关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点。

2.亚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亚洲的自然地理特点。

2.案例教学法:以亚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为例,讲解其地理特点,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亚洲的自然地理特点,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亚洲地理特点的课件,包括地图、图片、数据等。

2.教学地图:准备亚洲地图和相关国家的地图,方便学生观察和学习。

3.教学资源:收集亚洲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经济地理等方面的资料,以便进行案例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亚洲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点。

提问:请大家来说说对亚洲的了解,亚洲有哪些主要的国家和地区?2.呈现(15分钟)展示亚洲的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点的图片和数据,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并总结亚洲的自然地理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
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范文
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初步认识大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通过标准时间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介绍,培养学生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能力。

3.通过分析亚洲气候特征,使学生掌握气候特征的分析方法,并在阅读地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欧洲气候的特点。

4.通过地形图引导学生分析亚洲河流特征,并找出亚洲境内着名的湖泊。

让学生从欧洲气候和地形入手解释欧洲河流特征,了解欧洲着名的河流。

5.读“亚欧人口分布图”说明亚洲人口分布,分析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学会阅读亚欧政区图。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学会运用地图说出某地区的地理位置。

2.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3.亚洲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二)教学难点
1.学会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

2.亚洲和欧洲的气候及成因。

3.亚洲及欧洲河流特点的成因。

教学方法
复习引导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

教学媒体
地图册、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6课时。

教学过程
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景观在哪里?(播放一段关于亚洲的录像资料,如长城、日本富士山、沙漠中的阿拉伯人、喜马拉雅山脉等)
学生发言:中国、亚洲、日本……
学生通过阅读图1-1,进行讨论后总结。

提问亚洲的地理位置如何呢?
板书3.亚洲的地理位置
(1)经纬度位置
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

纬度范围:南纬10度~北纬80度之间
经度范围:东经25度~西经170度之间
主要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2)海陆位置
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是世界第一大洲。

我们通过对亚洲的学习,直到认识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应该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来说明。

承接通过我们对亚洲的学习,请同学们都欧洲的地理位置,来描述一下。

学生通过读地图1-1,对欧洲的地理位置进行描述。

活动分小组讨论,发表各自意见,然后进行总结。

欧洲:
纬度范围:北纬36度~北纬71度之间
经度范围:西经9度~东经66度之间
总结归纳了解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学生回答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两方面。

点拨利用你所掌握的描述亚洲地理位置的方法和步骤来分析掌握欧洲的地理位置。

(学生小组探究完成)
(1)读图1-1:欧洲大陆经度范围:9°W~66°E;纬度范围:36°N~71°N。

(2)全部位于北半球,绝大部分位于东半球。

(3)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西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相邻,西北隔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面与亚洲相邻。

轮廓破碎,海岸线曲折。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重点掌握了如何利用地图去分析某一大洲的地理位置,即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来分析。

了解了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⑴了解亚洲及欧洲的名称由来。

⑵了解亚欧大陆的概念。

⑶学会分析亚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并总结分析某一区域位置的方法。

⑷能够独立分析欧洲的地理位置。

⑸学会绘制亚洲、欧洲轮廓图,并标注重要的经纬线及相邻的大洲、大洋。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本册书的整体浏览,明确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即:掌握基本地理知识的同时,还必须学会学习方法。

(2)通过读图,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亚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教学难点:掌握分析某一区域地理位置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问题导入
课件播放:一段录像资料,如长城、日本富士山、沙漠中的阿拉伯人、喜马拉雅山脉等,并用图展示其位置。

导入:新学期伊始,我们将继续和同学们在地球上畅游。

我们将从何入手呢?打开课本——目录
二、师生互动,新课学习
(一)、“心中有数,整体感知”——明确本册课本要学什么?
(让学生打开课本师生齐说)这一册共包括三章,第一章《认识大洲》、第二章《了解地区》、第三章《走近国家》,从大范围的大洲到小范围的国家,都是我们七年级下册区域地理要学习的内容。

师:是不是我们要把所有的大洲和国家都学一遍呢?
生:发言
师小结:本册课本学习任务是:在掌握基本地理知识的同时,还必须掌握学习方法。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知识,掌握方法
自主学习一:亚细亚和欧罗巴
1、说出亚洲和欧洲名字的由来。

2、介绍亚欧大陆:(包括亚欧分界线、面积等)
自主学习二:亚洲的位置和欧洲的位置
1、查找并描绘赤道、北回归线、北极圈三条重要纬线。

2、同桌互助,完成练习
【课件展示】练习一:亚洲纬度位置
北部深入,南部延伸到以南。

跨寒温热三带;大部分位于带。

纬度范围:南纬10度~北纬80度之间,经度范围:东经25度~西经170度之间,主要位于半球和半球。

练习二:亚洲海陆位置
利用地图说出亚洲东面、南面、北面分别濒临的三大洋,找到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
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

注意:利用好你手中的地图,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问同学,也可以直接问老师。

师点拨:老师筛选重难点问题并通过提示启发的方式帮助同学解决如下问题。

①如何找大洲的东西南北四至点?
②四至点上没有具体经纬线,应该怎么堵?
③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在哪里?
④大洲周围的大洋有哪些?
⑤大洲周围相邻的大洲是什么?他们之间的分界线呢?
师小结:(课件出示答案及切入点)
亚洲的经纬度位置:
纬度范围:南纬10度~北纬80度之间;经度范围:东经25度~西经170度之间。

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

跨寒温热三带;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主要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亚洲的海陆位置
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是世界第一大洲。

纬度位置我们可以从区域内的重要纬线;或区域所跨温度带;或区域的主要温度带来分析。

海陆位置,海即周围的大洋,陆即周围的的大洲。

3.寻找方法:
了解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可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学生发言:
学法指导:
了解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主要可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两方面进行分析。

合作学习分组探究:
在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后,以此方法和步骤来分析、掌握欧洲地理位置。

小组一:读《亚欧地形图》试说出欧洲经纬度位置。

小组二:读《亚欧地形图》试说出欧洲海陆位置。

组内讨论、发言,然后进行总结。

探究结论:
欧洲:
(1)欧洲大陆经度范围:9°W~66°E;纬度范围:36°N~71°N。

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少部分位于北寒带,没有处于热带的地区。

全部位于北半球、东半球。

(2)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西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相邻,西北隔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面与亚洲相邻。

轮廓破碎,海岸线曲折。

(三)手脑并用、知识再现
绘制一幅亚洲与欧洲地理位置的简图。

要求:
1.必须画出赤道、北回归线、北极圈三条重要纬线。

2.标注主要大洲名称、周边大洋名称及大洲分界线。

三、总结梳理归纳方法:
分析某地地理位置,可从多方面入手,例如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交通位置、地形或河流位置、相邻位置等。

但不要求面面俱到,应根据需要,突出地理位置特点,特别是对地区自然、经济特点形成具有重大影响的地理位置特征。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分析某个大洲的地理位置主要可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两方面进行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