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临床技能实验课教学大纲
口腔科实习生教学大纲
口腔科实习生教学大纲口腔科实习生教学大纲导言:作为口腔科实习生教学大纲,旨在为实习生提供全面的、系统的口腔科学知识,培养其临床技能和职业素养,为其未来成为合格的口腔医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大纲将从口腔科学基础知识、临床技能培养和职业素养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口腔科学基础知识1. 口腔解剖学1.1 口腔组织结构和器官功能1.2 牙齿结构和牙周组织1.3 唾液腺和口腔黏膜2. 口腔病理学2.1 口腔常见病理变化及其病因2.2 口腔癌症的发生和预防2.3 口腔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3. 口腔微生物学3.1 口腔微生物的种类和功能3.2 口腔微生物与口腔疾病的关系3.3 口腔微生物的检测和控制方法4. 口腔影像学4.1 口腔X线摄影技术和影像解读4.2 口腔影像学在口腔疾病诊断中的应用4.3 口腔影像学与其他影像学的比较二、临床技能培养1. 口腔检查和诊断1.1 口腔检查的方法和步骤1.2 口腔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1.3 口腔疾病的病史采集和病情评估2. 口腔常见疾病的治疗2.1 龋病的治疗原则和方法2.2 牙周病的治疗原则和方法2.3 口腔黏膜病的治疗原则和方法3. 口腔外科手术技术3.1 牙齿拔除和牙槽突切除术3.2 口腔囊肿和肿瘤的切除术3.3 口腔颌面部创伤的处理技术4. 口腔修复与正畸技术4.1 牙齿缺失的修复方法和材料选择 4.2 错颌畸形的矫正原则和技术4.3 口腔修复与正畸的协同治疗三、职业素养1. 伦理道德和法律法规1.1 口腔医生的职业道德要求1.2 口腔医疗行为的法律法规1.3 口腔医生的职业责任和义务2. 患者沟通与协作2.1 患者沟通技巧和沟通障碍的处理2.2 多学科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和方法2.3 患者教育和口腔健康宣教3. 个人职业发展3.1 口腔医生的继续教育和专业发展3.2 口腔科研和学术交流的机会与方法3.3 口腔医生的职业规划和职业生涯发展结语:本口腔科实习生教学大纲旨在通过系统的知识教育和实践培训,培养实习生的临床技能和职业素养,使其成为具备扎实基础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合格口腔医生。
《临床技能课》实验教学大纲
《临床技能课》实验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临床技能课》英文名称:《Clinical skill training》课程类型:专业课总学时:200学时学分:12.5适用对象:临床医学专业、麻醉专业选修课程:临床技能课五年制本科实验教学大纲基本要求临床技能教学是临床医学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临床技能是医生和医学生的基本功,医学生能否熟练掌握临床技能是衡量临床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
临床技能主要包括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伦理和医患沟通技巧等人文技能,问诊和病历书写、全身体格检查、外科手术学基本技能、临床常用操作技术、无菌术、判读心电图、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临床技能,以及医学生的临床思维及综合临床分析能力等。
依据“全球医学最基本要求”的内容,按照“昆明医学院教学计划”的安排和要求,课程开设于临床医学(麻醉学)专业学生进入毕业实习之前,教学内容主要包括3个模块:人文技能教学模块,临床技能教学模块和OSCE 考试模块。
临床技能课总学时为200学时,其中专题讲座30学时,170学时均为实验课教学。
临床技能课着重于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临床实际动手能力,学生应首先相互之间反复训练问诊的技巧及体格检查的基本手法,再通过临床技能中心各实验室的教学模型模拟教学、临场综合能力训练、计算机模拟病人临床思维训练、动物手术操作训练等方式的教学,达到熟练掌握临床基本技能的教学目的。
第一单元人文技能教学模块实验一医患沟通目的要求:熟悉有效的医患沟通技能,会运用沟通技巧创造一个便于与病人及其亲属交流和同行之间进行相互学习的环境。
学时安排:专题讲座:5学时教学内容:1.沟通的技巧和艺术;2.医患沟通的方法。
实验二医疗纠纷防范目的要求:掌握敬业精神和伦理行为是医疗实践的核心内容,认识医学职业的基本要素,包括职业的基本道德规范、伦理原则和法律责任。
学时安排:专题讲座:5学时。
教学内容:1.职业道德、职业精神、职业态度;2.医学伦理、卫生法律;3.医疗纠纷防范。
儿童口腔医学实验教学大纲
儿童口腔医学实验教学大纲一、实验课程的性质和地位儿童口腔医学是研究自胎儿至青少年这一时期,小儿牙颌系统的生长发育、保健和疾病防治的医学科学。
它服务的对象是18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
儿童时期颌面部、口腔及牙齿处在生长发育阶段,不论在解剖上、生理上都具有其特点,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及诊断治疗也有特点。
学生必须了解并掌握这些特点,才能对儿童牙颌系统的疾病作出正确诊断和治疗设计。
同时,还应掌握儿童口腔疾病的治疗、预防所必须的操作技能。
此外,还应了解儿童心理行为的发育,掌握接待儿童的方法。
二、实验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在儿童口腔医学的教学中,教师应认真按照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三严(严肃态度、严格作风、严密方法)的要求培养学生。
学生通过听课、绘图、实习操作、观察标本、自学、教师辅导、考试等方式完成教学大纲内容。
三、课程总学时根据教务处下发的教学计划,口腔医学专业儿童口腔医学实验学时为8学时。
四、实习内容及要求实验一:乳牙解剖形态及牙根的生理性吸收实习内容:(1)在石膏模型上辨认各个乳牙,找出其形态上的解剖标志及其与恒牙不同点。
(2)观察乳牙髓腔解剖形态标本或幻灯片,加深认识其余恒牙髓腔的不同点。
(3)观察乳牙牙根吸收的标本或幻灯片。
实习要求:(1)掌握乳牙解剖外形机器髓腔形态特点,能区分乳牙育恒牙的不同点。
(2)熟悉乳牙牙根发生生理性吸收的变化特点。
(3)掌握各乳牙牙根发生生理性吸收开始的年龄及期临床上进行牙髓病治疗及根管治疗最有利的时期。
实验二:儿童口腔病临床检查及病例书写实习内容:(1)教师示范儿童口腔病患者的一般检查内容及病例书写要求。
(2)每位实习生接待一位患儿,根据病例书写要求逐项询问患者的一般情况及病史。
(3)对患儿进行口腔检查,填写“儿童口腔检查表”。
(4)根据问诊和口腔检查结果完成一份儿童口腔病专科病例的书写。
实习要求:掌握儿童口腔临床检查内容及病例书写要求。
实验三:乳牙的窝洞制备实习内容:(1)在石膏模型上及离体牙标本上观察乳牙各类洞型的结构特点,进一步认识乳牙各类洞型制备原则和要求。
口腔临床技能实验课教学大纲
口腔临床技能实验课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口腔临床技能实验课英文名称:Laboratory Skills of Preclinical Dentistry 课程性质:实践环节课程代码:50305450,50305299,50305399 本大纲主笔人:口腔内科学/ 颌面外科学/ 修复学教研室面向专业:口腔医学专业实验讲义名称:口腔临床医学实验教程编写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编写日期:2005.8 主编:石冰一、课程学时学分课程总学时:实验总学时:304 学时(五年制)400 学时(七年制)课程总学分:实验总学分:15 学分(五年制)25 学分(七年制)、实验的地位、作用和目的作为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口腔医学生不但掌握深厚的理论知识,还应该具备扎实的手上基本功。
而以训练学生动手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教学实验课是学生从理论学习到临床实习的重要课程。
学生在实验课中的学习直接影响到学生是否能顺利进入临床实习,亲自动手为病人做治疗。
口腔学科中最主要的临床专业课程为口腔内科学、口腔外科学和口腔修复学,而口腔临床技能实验课则涵盖了这三门课程的全面训练内容。
通过口腔临床技能课的训练,学生应掌握这三门课程进行临床治疗的基本技能技巧,如:各种口腔科常用器械的握持及正确使用;支点的应用;在阻滞麻醉过程中,注射器的进针点、进入方向及缓慢推注麻药;掌握各种设备的正规使用;将仿真人头模型机视为患者,训练正确的医生体位、爱伤观念、轻柔操作及系统地掌握口腔科常见病治疗的规范操作。
系统地掌握口腔科常见疾病治疗的规范化操作方法,并从口腔内科学、口腔外科学和口腔修复学三个方面设计实施治疗计划,建立口腔全科医师的治疗观念。
通过实验课,一方面可以加深对理论课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打好临床操作基础,养成正规和良好的操作习惯,为今后的专业临床实践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基本原理及课程简介口腔临床技能实验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引导学生以疾病为主线,根据对疾病的认知过程,在同一层次从多个角度共同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治疗方法,而不是单纯以治疗形式划分实验内容,扎实培养学生掌握“三基” (基础实验知识、基本实验操作技能与基本实验方法)的同时,通过综合性、设计性及自主命题等实验,奠定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模式,加强学生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培养。
《临床技能学》教学大纲
4.教学方式
教师讲解、示教 + 学生互相操作 + 电子模拟胸肺听诊。
5.考核要求
随机抽查二组学生,检查操作的准确性并纠正操作中的错误。
实验四 心脏检查(含病例体征分析)
1.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1)掌握心脏视、触的内容和方法。
(2)掌握心界叩诊的方法,心界的测量及心型的判定。
(3)掌握心率、心律改变的临床意义。
(1)教师简介X片检查技术的方法。
(2)多媒体讲解教学系统上观看示教片。
(3)介绍基本病变表现及各类疾病影像学诊断要点。
(4)老师巡回指导,学生观察示教片辨认X片。
(5)小结。
4.教学方式
教师讲解、示教 + 学生观察示教片。
5.考核要求
通过观察正常与异常消化系统X片,让同学对正常与异常消化系统影像学改变有初步的认识及对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影像学改变有一定的了解。
(3)重点讲解讲解原发性肺结核X线表现特点。
(4)重点讲解血行播散型肺结核X线表现特点。
(5)重点讲解继发型肺结核X线表现,结核球X线特点。.
(6)重点讲解肺部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分型及X线表现。
(7)重点讲解肺部转移性肿瘤X线表现。
(8)重点解析肺实变与肺不张、空洞与空腔鉴别,网状影、细线影及条索影影像特点,大叶性肺炎病理分期及相对应X线表现,急性血播三均匀及亚急性血播三不均匀特点,继发型肺结核病灶多形性,中央型肺癌直接征像与间接征像,癌性空洞特点。
模块一临床基本技能教学模块
(必修)
【子模块一:体格检查】
实验一 基本检查法及一般检查
1. 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1) 掌握视诊、触诊、叩诊、听诊的检查方法。
(2)掌握全身状态检查的内容、方法。
《口腔医学专业》专业实习教学大纲
3.1实习目的与要求
要求掌握口腔常见修复体的原则、方法、制作材料,理解口腔修复体的基本制作方法以及各种常用材料的性能及调配方法。了解口腔修复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进展。
3.1.1掌握口腔修复的颌面部及口腔内部的检查及病历书写。
通过实习掌握固定义齿、活动义齿、全口义齿操作技术,达到能独立地完成一般的修复工作。
1.2.4掌握龈病、牙周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洁治术、刮治术、药物治疗、调整咬合、龈切除术、牙周脓肿切开术、松牙固定术等)。
1.2.5掌握常见口腔粘膜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1.2.6掌握常见儿童牙病的治疗及年轻恒牙的治疗特点。
1.2.7理解牙体解剖生理在临床的应用、牙齿发育异常、青少年牙周炎及牙周一牙髓合并症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理解龈翻瓣术的操作步骤及术后注意事项。
《口腔医学专业》专业实习教学大纲
实习周数:45
学分:24
适应专业:口腔医学
一、实习目的
毕业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思维方法,要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掌握口腔医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本掌握本专业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及基本操作技术;培养综合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在临床实习中,要求实习医生认真学习,树立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为今后从事口腔医学的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铸造/烤瓷全冠备牙6-8例
铸造/烤瓷固定桥备牙1-2例
可摘局部义齿6-8例
全口义齿2-3例
3.2实习内容
3.2.1固定义齿
3.2.1.1临床部分
(1)掌握铸造金属全冠、烤瓷熔附金属全冠、桩冠、固定桥的适应症及临床设计。
牙科学教学大纲
牙科学教学大纲一、简介牙科学是一门综合性较高的学科,同时也是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本大纲旨在规范和指导牙科学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促进学生全面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口腔解剖学、生理学和病理学等基础知识;2. 掌握口腔医学诊断、预防和治疗的基本理论和技术;3. 能够熟练运用口腔医学相关设备和工具,进行临床实践操作;4. 养成终身学习和专业素养提升的习惯。
三、课程设置1. 口腔解剖学:包括口腔组织结构、功能、发育等内容;2. 口腔生理学:涉及口腔各种生理功能的基本原理和调节机制;3. 口腔病理学:学习各类口腔疾病的病因、病理机制及治疗方法;4. 口腔医学影像学:掌握口腔X线摄影、CT、MRI等检查技术;5. 口腔内科学:学习全身疾病对口腔的影响和口腔病变可能引起的全身性疾病。
四、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传授知识;2. 实践教学:开展实验操作、临床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临床操作能力;3. 实习实训:在临床实践中巩固和提升专业技能。
五、考核评价1. 平时考核: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实验报告等;2. 期中考试:对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进行测试;3. 期末考核:包括理论知识考试和实践操作考核。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教辅:选用权威教材和参考书籍,配套多媒体教学资源;2. 实验室设备:配置口腔模型、X线机、牙科椅等相关设备;3. 临床实习基地:与口腔医院和诊所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
七、总结牙科学教学大纲的制定和执行,有利于学生全面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口腔医学相关知识和技能,培养具有终身学习和实践能力的优秀口腔医学人才。
希望通过大纲的制定和实施,能够促进口腔医学教育的不断提高和发展。
新医科临床实践教学大纲(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医学教育也在不断改革。
新医科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本大纲旨在明确新医科临床实践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为临床实践教学提供指导。
二、实践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提高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临床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医患关系处理能力。
3. 培养学生的临床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为医学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4. 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感,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
三、实践教学内容1. 临床基本技能训练(1)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掌握病史采集技巧,熟练进行全身系统体格检查。
(2)临床基本操作:熟练掌握注射、输液、输血、导尿、灌肠等基本操作。
(3)辅助检查:了解常见辅助检查项目的原理、操作方法和临床意义。
2. 临床病例分析(1)常见病例分析:分析常见病例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2)典型病例分析:分析典型病例的鉴别诊断、治疗方案及预后。
3. 临床实习(1)内科实习:掌握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2)外科实习:掌握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手术操作。
(3)妇产科实习:掌握妇产科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分娩处理。
(4)儿科实习:掌握儿科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
(5)急诊科实习:掌握急诊科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急救措施。
4. 临床科研与学术交流(1)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提高科研能力。
(2)参加学术会议,了解医学领域最新动态。
(3)撰写学术论文,提高学术水平。
四、实践教学方法1. 讲授法:邀请资深医师进行专题讲座,传授临床实践经验。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病例分析,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3. 实践操作训练: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临床基本技能训练。
4. 临床实习: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临床诊疗工作。
5. 科研与学术交流: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参加学术会议,撰写学术论文。
五、实践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临床基本技能训练课程教学大纲
《临床基本技能训练》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临床基本技能训练英文名称:Basic Clinical Skills Training课程类型: 专业课必修考查总学时:42 学分:2.5 理论课学时:6 实验课学时:36适用对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生一、课程的性质和地位《临床基本技能训练》是临床医学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临床基本技能是医生和医学生的基本功,医学生能否熟练掌握临床基本技能是衡量临床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
临床基本技能主要包括问诊和病历书写、全身体格检查、外科手术学基本技能、临床常用操作技术、无菌术、妇产科基本技能、儿科基本技能等临床基本技能,以及医学生的临床思维及综合临床分析能力等。
依据“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的内容,按照“牡丹江医学院培养方案”的安排和要求,课程开设于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入毕业实习之前,本课程目的是将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主干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综合强化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临床综合素质的目的,为学生尽快适应临床实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环节及教学方法和手段《临床基本技能训练》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临床技能培训、课间见习、考试。
其中课堂讲授是通过教师对指定教材的大部分章节的讲解,结合 CAI 课件等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临床基本技能训练》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检查方法和思维程序;临床基本技能培训在临床技能训练中心进行,临床技能训练中心采用了现代化、功能强大的电子模拟人、模型等教学设备,训练学生的临床技能。
各种穿刺模拟人,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课间见习是在病房进行,学生下科后,深入病房,进行床旁训练,在病房中了解病史采集方法,通过具体的病例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将学到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建立正确的逻辑思维,了解各种异常体征及正规的检查手法。
在反复医疗实践中,逐步学会临床思维方法、检查方法和检查技术,逐步提高对疾病的诊断水平。
临床技能课程教学大纲
临床技能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临床技能和思维能力,使其能够运用所学医学知识、实验技能和沟通技能,将基础医学知识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为今后的临床工作奠定基础。
二、课程内容1. 外科无菌技术:通过实验教学,掌握手术人员和病人的无菌准备方法,树立无菌观念,理解手术时的无菌操作规则。
了解常用的灭菌和消毒方法。
2. 外科基本操作:通过实验教学,掌握正确的切开、缝合、结扎、止血操作,熟悉常用手术器械的使用方法。
3. 小肠缝合:通过教学,掌握正确的几种肠吻合方法,巩固外科基本操作。
4. 心肺复苏和除颤仪使用:通过教学和模拟训练,掌握现场初级心肺复苏的方法和除颤仪的使用。
5. 换药拆线:通过教学和实践,熟悉常见伤口的换药方法和拆线方法。
三、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深入理解临床技能的理论知识。
2. 实验教学:通过模拟手术、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临床技能的操作过程。
3.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法等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4. 实践教学:安排一定数量的临床见习和实习,让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应用所学技能。
四、考核方式1. 理论考核:通过考试或论文等形式,评价学生对临床技能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2. 操作考核:在模拟手术或实际手术中,对学生的临床技能操作进行评估和考核。
3.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理论学习、实验操作、课堂表现等多方面因素,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五、教学要求1. 教师要求:教师应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教学经验,能够熟练掌握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2. 教材要求:选用高质量的教材,并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以适应医学发展的需要。
3. 实验设备要求:提供足够的实验设备和场地,以满足学生的学习和实践需求。
4. 实践教学要求: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临床技能水平。
5. 教学效果要求:通过多种考核方式评价教学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儿童口腔医学教学大纲
儿童口腔医学教学大纲儿童口腔医学教学大纲在儿童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口腔健康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儿童口腔医学教学大纲旨在为口腔医学专业学生提供系统的教学内容,使他们能够全面了解儿童口腔健康的重要性,并具备相关的临床技能,以提供高质量的儿童口腔医疗服务。
第一部分:儿童口腔发育与生理儿童口腔发育与生理是儿童口腔医学的基础,学生需要了解儿童口腔的生理特点,包括乳牙的生长过程、恒牙的替换和生长,以及牙齿的咬合和颌面骨的发育。
此外,学生还需要学习儿童口腔和颌面部的解剖结构,了解儿童口腔疾病的发生机制。
第二部分:儿童口腔疾病的预防与保健预防是儿童口腔医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学生需要学习儿童口腔疾病的预防与保健措施,包括正确的口腔卫生习惯的养成、合理的饮食结构、防止龋齿的措施等。
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儿童口腔疾病的常见病因和发病机制,以便能够提供有效的治疗和预防建议。
第三部分:儿童口腔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儿童口腔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是儿童口腔医学教学大纲的重要内容。
学生需要学习儿童口腔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包括常见的龋齿、牙齿畸形、牙齿移位等。
此外,学生还需要学习儿童口腔疾病的治疗方法,包括龋齿的修复、牙齿畸形的矫正等。
第四部分:儿童口腔医学的特殊技术儿童口腔医学涉及到一些特殊的技术,学生需要学习这些技术并掌握其操作方法。
例如,儿童牙齿的无痛修复技术,儿童口腔手术的操作技巧,以及儿童口腔X线检查的技术要点等。
这些技术的掌握对于提供高质量的儿童口腔医疗服务至关重要。
第五部分:儿童口腔医学的心理疏导儿童口腔医学的治疗过程对于儿童来说可能是一种心理挑战。
学生需要学习如何与儿童建立良好的沟通,如何缓解儿童的恐惧和焦虑情绪。
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以便能够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提供个性化的心理疏导服务。
总结:儿童口腔医学教学大纲旨在为口腔医学专业学生提供系统的教学内容,使他们能够全面了解儿童口腔健康的重要性,并具备相关的临床技能,以提供高质量的儿童口腔医疗服务。
《口腔修复学》课程教学大纲
《口腔修复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ORAM1012
课程名称:口腔修复学
英文名称:Prosthodontics
实验室名称:临床技能实验中心口腔专业实验室
课程学时:162实验学时:108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口腔修复学是研究用符合生理的方法,修复口腔及颌面缺损的一门学科,实践性很强。
通过实验要求学生紧密结合所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各类修复体的制作方法和操作要领,不断提高基本操作技能,为临床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现有台套
口腔临床模拟治疗系统(16台),快机(20把),慢机(16把)
四、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见《口腔医学实验教程附册》
2、考核方式:课程实验的考核方式以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和实验作品的打分为准。
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30%。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1、教材:《口腔医学实验教程附册》主编王嘉德.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2、参考书:《口腔修复学》主编赵铱民,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口腔内科学实验教学大纲(口腔医学)
《口腔内科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格式)课程名称:口腔内科学
课程代码:
一.实验总学时:48
必修实验个数:19 选修实验个数: 1
二.实验的地位、作用和目的、基本要求
是口腔医学专业的专业学科,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口腔常见疾病的分类、病因、分类、及其演变过程,为以后临床工作打下基础。
三.考核与报告
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进行评价,学生完成实验报告
四.实验仪器设备配置
模拟综合治疗台、银汞调拌机、光固化机、打磨机、牙髓活力测试仪、根管预备仪等
五.实验指导书
六.实验项目与内容提要
注: 1.“实验总学时”:根据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内容填写;
2.“实验仪器设备配置”:指本课程实验所用的主要仪器设备;
3.“实验指导书”:自编实验指导书;
4. “实验类型”:指演示型、验证型、综合型三种类型实验;
5. “实验类别”:指基础实验、专业基础实验、专业实验;
6. “实验要求”:分别为:必修、选修;。
口腔临床实践教学大纲
口腔科临床实践教学大纲口腔医学是研究和防治口腔软硬组织及颌面颈部各类疾病的一门分类复杂、覆盖面广又相互密切联系的临床与基础相并重的一级学科,是现代医学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培训细则是供口腔全科医师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细则。
口腔全科包括牙体牙髓科、牙周科、儿童口腔科、口腔黏膜科、口腔颌面外科、口腔修复科、口腔正畸科、口腔急诊科、口腔预防科、口腔颌面影像科、口腔病理科等亚专业。
一、口腔科临床实践目标打下扎实的口腔全科临床工作基础,能够掌握正确的临床工作方法,准确采集病史、规范体格检查、正确书写病历,能够认识口腔全科的各类常见疾病,掌握口腔全科常见疾病的诊治原则和操作技能,掌握口腔全科感染控制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熟悉口腔全科的诊疗常规和临床路径。
培训结束时,住院医师能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际沟通能力,具有独立从事口腔全科临床工作的能力。
二、口腔科临床实践内容与要求(一)口腔颌面外科门诊1、轮转目的掌握:口腔颌面外科门诊各项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包括各种普通牙及阻生牙、埋伏牙的拔除,牙槽外科手术,以及口腔颌面外科门诊常见小手术(如根端囊肿刮治术、口腔软组织小肿物切除术、间隙感染切开引流术等)。
熟悉:包括口腔颌面部创伤、肿瘤、先天及后天性畸形等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疾病的诊疗常规。
了解:口腔颌面外科门诊各类新技术的发展和临床应用情况,各种疑难疾病的诊疗思路。
2、基本要求(1)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
轮转口腔颌面外科门诊学习病种及最低例数要求(2)基本操作技能培训及最低例数要求见表5。
轮转口腔颌面外科门诊基本操作技能培训及最低例数要求(二)牙体牙髓科1、轮转目的熟练掌握:牙体牙髓科常见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
掌握:牙体牙髓科病历及医疗申请单的正确书写方法以及橡皮障的使用。
熟悉:牙体牙髓科常见治疗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了解:牙体牙髓科各种材料和制剂的性质、用途、成分及注意事项。
2、基本要求(1)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见表6。
最新 口腔医学专业技能教学大纲教案
重庆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学专业技能教学大纲教案口腔医学专业技能1教学大纲教案(供医学技术专业学生用)前言口腔医学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对学生动手能力要求很高。
口腔医学专业技能培训是口腔医学技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保证口腔医学技术学生进入专业实验和实习阶段具备基本的操作技能,如何通过实习前的技能训练提高口腔医学技术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长期以来专业的口腔医学技术人员培养的重点和难点。
口腔医学专业技能旨在本科生早起接受口腔医学技术实习前技能训练课和实践的早期体验,培养学生热爱专业、了解基础知识和流程、掌握基本技能、把握行业发展动态等,为学生实习打下扎实的基础,也为毕业后进入社会做好充分的知识储备。
本课程安排在口腔医学专业课程教学的前期,总学时36学时。
现开设为必修课程,采用实验教学的模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内容主要包括口腔技师常用设备和仪器的认识,口腔技师操作技能培训,牙体内外形态观察和绘图等。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配合示教、学生实习和实验操作相结合,注意培养学生对口腔医学技术的专业认识和专业兴趣,最后将所学的操作技能和知识应用于后期专业实习和今后的工作实践。
教材《口腔医学临床前技能训练》李晓箐,张凌琳主编,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教学学时分配表(共36学时)教学内容实验课学时实验一:口腔设备及仪器的认识 4实验二:手部技能综合训练20第一节握持训练和制作手工作品 4第二节金属丝的弯制 4第三节彩泥牙的制作 4第四节红蜡块的篆刻 4实验三:恒牙牙体外形的绘画12第一节:前牙组牙体外形的绘画 4第二节:前磨牙组牙体外形的绘画 4第三节:磨牙组牙体外形的绘画 4合计36实验一:口腔设备及仪器的认识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熟悉:技工常用修复体制作相关器械2.了解:口腔固定修复体制作相关设备口腔活动修复体制作相关设备数字化口腔医疗设备二、实习内容:1. 口腔固定修复体制作相关设备:包括种钉机、技工用打磨机、熔蜡器、离心铸造机、焙烧炉、烤瓷炉等2. 口腔活动修复体制作相关设备:包括真空搅拌机、琼脂搅拌机等3. 数字化口腔医疗设备4. 技工常用修复体制作相关器械:包括调拌类器械、钳子类器械、打磨类器械、雕刻类器械三、实习报告与评定:完成实习报告实验二:手部技能综合训练第一节握持训练和制作手工作品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口腔设备的常用握持方法动筷和静筷的指法,训练牙科手机和器械的握持及支点2.熟悉:剪刀的握持和使用二、实习内容:1. 口腔设备/器械的常用握持方法:握笔法、掌拇指法、抓持法、掌握法、指套法2. 使用筷子准确夹住微小物体,通过筷子握持训练,掌握动筷和静筷的指法,训练牙科手机和器械的握持及支点3. 使用剪刀剪裁平面图,制作立体结构的食物,掌握剪刀的握持和使用三、实习报告与评定:完成课堂作业及实习报告第二节金属丝的弯制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熟悉:技工用各类钳子的功能技工用各类钳子的握持和使用2.了解:金属丝的性能二、实习内容:1. 介绍各类技工用钳子的功能和使用2. 使用钳子弯制回形针和金属丝,熟悉钳子的握持和使用三、实习报告与评定:完成课堂作业及实习报告第三节彩泥牙的制作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熟悉:牙体形态和结构雕刀的使用二、实习内容:使用彩泥制作牙体外形,并采用雕刀对牙体形态进行细微的雕刻,以熟悉牙体外形的基本结构三、实习报告与评定:完成课堂作业及实习报告第四节红蜡块的篆刻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口腔器械的常用握持方法支点的控制技巧二、实习内容:1. 使用掌拇指法、抓持法对蜡块进行模块成型2. 使用握笔法进行蜡块的篆刻训练三、实习报告与评定:完成课堂作业及实习报告实验三:恒牙牙体外形的绘画第一节:前牙组牙体外形的绘画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前牙组的牙体绘画方法2. 熟悉:前牙组的形态特点二、实习内容:1. 前牙组标本观察,掌握牙冠牙根的形态特点2. 对牙体形态进行描绘,包括唇面观测图、舌面观测图、近远中面观测图及切端观测图三、实习报告与评定:完成课堂作业及实习报告第二节:前磨牙组牙体外形的绘画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前磨牙组的牙体绘画方法2. 熟悉:前磨牙组的形态特点二、实习内容:1. 前磨牙组标本观察,掌握牙冠牙根的形态特点2. 对牙体形态进行描绘,包括唇面观测图、舌面观测图、近远中面观测图及切端观测图三、实习报告与评定:完成课堂作业及实习报告第三节:磨牙组牙体外形的绘画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磨牙组的牙体绘画方法2. 熟悉:磨牙组的形态特点二、实习内容:1. 磨牙组标本观察,掌握牙冠牙根的形态特点2. 对牙体形态进行描绘,包括唇面观测图、舌面观测图、近远中面观测图及切端观测图三、实习报告与评定:完成课堂作业及实习报告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必修课,总学时数为20学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腔临床技能实验课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口腔临床技能实验课英文名称:Laboratory Skills of Preclinical Dentistry课程性质:实践环节课程代码:50305450,50305299,50305399本大纲主笔人:口腔内科学/颌面外科学/修复学教研室面向专业:口腔医学专业实验讲义名称:口腔临床医学实验教程编写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编写日期:2005.8 主编:石冰一、课程学时学分课程总学时:实验总学时:304学时(五年制)400学时(七年制)课程总学分:实验总学分: 15学分(五年制) 25学分(七年制)二、实验的地位、作用和目的作为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口腔医学生不但掌握深厚的理论知识,还应该具备扎实的手上基本功。
而以训练学生动手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教学实验课是学生从理论学习到临床实习的重要课程。
学生在实验课中的学习直接影响到学生是否能顺利进入临床实习,亲自动手为病人做治疗。
口腔学科中最主要的临床专业课程为口腔内科学、口腔外科学和口腔修复学,而口腔临床技能实验课则涵盖了这三门课程的全面训练内容。
通过口腔临床技能课的训练,学生应掌握这三门课程进行临床治疗的基本技能技巧,如:各种口腔科常用器械的握持及正确使用;支点的应用;在阻滞麻醉过程中,注射器的进针点、进入方向及缓慢推注麻药;掌握各种设备的正规使用;将仿真人头模型机视为患者,训练正确的医生体位、爱伤观念、轻柔操作及系统地掌握口腔科常见病治疗的规范操作。
系统地掌握口腔科常见疾病治疗的规范化操作方法,并从口腔内科学、口腔外科学和口腔修复学三个方面设计实施治疗计划,建立口腔全科医师的治疗观念。
通过实验课,一方面可以加深对理论课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打好临床操作基础,养成正规和良好的操作习惯,为今后的专业临床实践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基本原理及课程简介口腔临床技能实验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引导学生以疾病为主线,根据对疾病的认知过程,在同一层次从多个角度共同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治疗方法,而不是单纯以治疗形式划分实验内容,扎实培养学生掌握“三基”(基础实验知识、基本实验操作技能与基本实验方法)的同时,通过综合性、设计性及自主命题等实验,奠定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模式,加强学生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培养。
本实验课将口腔内科学、口腔外科学和口腔修复学三门实验课合并为一门实验课且独立设置,合理分配有关内容的课时,增加交叉融合性实验内容。
相应配套编写了新的口腔临床医学实验教程,结合学科前沿,设思考题、综合病案讨论。
加强了不同专业的渗透与结合,引导学生初步建立整体治疗观念。
四、实验方式及基本要求口腔临床基本技能训练主要通过小讲课、自学、规范化操作的演示教学、经典手术的录像和多媒体等教学观摩、实验室仿真模型操作、学生间医患角色的扮演和对练、结合实际病例进行分析讨论及临床见习等多种形式进行。
要求学生熟悉牙体病、牙髓病、根尖周病、牙周病和口腔粘膜病的病因、症状、诊断、治疗和预防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较娴熟地掌握颌面外科多发病、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技术;掌握口腔修复学常见修复方式,包括牙列缺损活动修复、牙列缺失全口义齿修复、牙体缺损固定修复、牙列缺损固定修复等的原理、设计、制作、方法和步骤,为后期进入临床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实验报告上交实验操作标本,由带习教师根据完成质量评分。
相关实验内容完成后,由教学组给出相关的实验讨论题目,各小组学生自行查阅资料,写出讨论报告,交指导教师审阅,并派代表发言,共同讨论。
六、考核与考试理论考核占总分的60%,实验考核占总分的40%。
七、基本设备与器材配置(名称及数量)配电脑的模拟临床操作机及仿头模52套高速及低速手机52套牙周洁刮治器20~40套等技工工作台(含临床单元) 1套/人口腔综合治疗台(含机头及钻针) 1套/2人修复个人器械 1套/人技工打磨机及磨头 1套/人石膏修磨、代型制作设备 2套模型观测仪 2套胶托活动义齿制作技工设备 2套整铸支架制作技工设备 2套可调牙合架及配套设备 1套/人中熔铸造、打磨抛光设备 2套烤瓷修复体制作技工设备 2套胶托活动义齿制作工作模型及专用器材 1套/人整铸支架制作工作模型及专用器材 1套/人全口义齿制作工作模型及专用器材 1套/人金属冠桥制作工作模型及专用器材 1套/人烤瓷修复体制作工作模型及专用器材 1套/人教学演示录像带(5盘)光碟(11张)、挂图、人头骨标本(30套)、拔牙器械(10套),其它颌面外科手术器械1-2套。
八、实验项目及内容提要口腔内科学部分口腔颌面外科学部分口腔修复学部分课程名称:口腔正畸学英文名称: Orthodontics课程性质:专业课课程代码: 8000106 50304240(七年制) 50304330(五年制)本大纲主笔人:赖文莉面向专业:口腔医学专业实验指导书名称:口腔临床医学实验教程编写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出版单位: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05.8 主编:石冰一、课程学时学分课程总学时: 48学时(五年制) 64学时(七年制)实验总学时: 32学时(五年制) 32学时(七年制)课程总学分: 3学分(五年制) 4学分(七年制)实验总学分: 2学分(五年制) 2学分(七年制)二、实验的地位、作用和目的口腔正畸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实验室的训练,了解并掌握口腔正畸学常用的检查诊断方法,常用矫治器的制作及使用,加强对正畸学理论的理解和掌握,为今后进一步深入学习口腔正畸学打下基础。
三、基本原理及课程简介口腔正畸学是一门研究错牙合畸形发生发展,错牙合畸形的诊断治疗,错牙合畸形矫治的生物学及生物力学的科学。
同时口腔正畸学也需要高操而细致的操作技能,良好的美学修养以及对生长发育知识的深入理解,这样才能在临床诊治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四、实验方式及基本要求通过示教、观看录像及标本、小讲课以及具体操作等形式,了解正畸记存模型的制作及其要求,了解正畸临床检查与诊断方法,熟悉Angle分类,了解X 线头颅侧位片的描图方法,掌握常用的标志点及平面,掌握常用活动矫治器的制作,熟悉固定矫治器的组成部分以及弓丝弯制。
五、实验报告部分实习要求实验报告六、考核与考试平时成绩+实验报告成绩七、基本设备与器材配置(名称及数量)托槽、模型、各类不锈钢丝、各类正畸弓丝弯制钳、观片灯、描图纸、铅笔、带环、检查盘、直手机等各三十套。
八、实验项目及内容提要课程名称:口腔材料学英文名称:Dental Materials( Science)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课程代码:8000108 50301030(七年制) 50301330(五年制)本大纲主笔人:刘小青面向专业:口腔医学专业实验指导书名称:口腔医学实验教程(第2版,其中“口腔材料学实验教程”由刘小青编写)出版单位: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日期:2004.1 主编:王嘉德实验讲义名称:口腔材料学实验教程编写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口腔材料学教研室编写日期:2004.1 主编:刘小青出版单位:校印刷厂一、课程学时学分课程总学时:48学时(五年制)48学时(七年制)实验总学时:20学时(五年制)20学时(七年制)课程总学分:3学分(五年制)3学分(七年制)实验总学分:1学分(五年制)1学分(七年制)二、实验的地位、作用和目的实验地位:口腔材料学实验教学和理论授课共同组成了完整的口腔材料学课程教学体系。
实验作用:口腔材料学实验教学使本学科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和实践紧密结合,是对理论授课的巩固、补充和深化,对于完成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实验目的:通过口腔材料学实验教学,应使学生熟悉常用口腔材料的性能及其实验的基本技能,以及对修复体质量和临床修复效果的影响因素;完成实验报告,分析实验结果,并结合理论授课内容独立思考,深入讨论,以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为学习口腔医学其他课程和临床实践奠定基础。
三、基本原理及课程简介完成临床常用口腔材料的重要性能实验,包括口腔材料见习、形变实验、固化实验、粘接实验和力学性能实验。
详见第八项内容。
四、实验方式及基本要求开设综合性的专业基础实验,通过常用口腔材料的性能实验、口腔材料的试样制备及其性能测试实验,要求学生具有规定的基本技能,熟悉对性能的影响因素,以及性能和临床治疗技术的关系;掌握所用口腔材料的名称、组成、主要性能特点和应用要点,以便获得掌握新材料、新技术和新方法的能力。
五、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与评定”单列一册,即《口腔材料学实验教程附册》。
其中有详细的实验报告格式和定量的评分要求。
六、考核与考试口腔材料学实验课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30%,计30分。
其中,实验操作成绩占20%,计6分(包括动手能力、实验正确性、器材的消耗与损坏程度);纪律及提问成绩占10%,计3分;实验报告成绩占70%,计21分,定量评分方法详见“口腔材料学实验课成绩评分标准”。
重点是“实验结果”的表达是否正确和真实,“结论和讨论”的水平如何。
虽然以小组为单位做实验,但按个人评定成绩,每位同学必须按《附册》的实验报告格式和按老师的要求独立写出自己的实验报告,并按时送交老师批改七、基本设备与器材配置(名称及数量)1. 拉力试验机 2台2. 冲击试验机 1台3. 挠度测试仪 2台4. 电热恒温水浴锅 3台5. 电热鼓风干燥箱(35×45×45cm) 1台6. 各种试样金属模具每种8套7. 常用口腔材料每种8套8. 各种实验器械每种8套9. 各种消耗性器械和材料每种8套八、实验项目及内容提要课程名称:口腔组织病理学英文名称:Oral Histology and Pathology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课程代码:8000109 50300540(七年制) 50301140(五年制)本大纲主笔人:口腔组织病理学教研室面向专业:口腔医学专业实验讲义名称: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指导编写单位:口腔组织病理学教研室编写日期:2006 主编:陈宇一、课程学时学分(五、七年制相同)课程总学时:64学时课程总学分:4学分实验总学时:32学时实验总学分:2学分二、实验的地位、作用和目的通过实习,观察正常的口腔组织结构及牙齿的发育、颌面部各种疾病的组织病理学结构。
三、基本原理及课程简介口腔组织病理学课程介绍口腔颌面部及牙的发育及正常组织结构,以及因发育异常所产生的各种畸形。
讲解口腔颌面部、牙、牙周、口腔粘膜及涎腺等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发病机制。
观察因病变所导致的上述组织结构的宏观和微观的形态改变,并认识共在分子结构水平上的病理改变。
在理论讲授的基础上,在实验中通过显微观察口腔组织及病变的基本组织学结构、病理形态改变,掌握显微镜下组织学特征,使学生通过病理学实验对口腔组织及口腔疾病有一定感性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