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导学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
最新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课题】七上第二章 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断坡度的陡缓,估计海拔和相对高度。
● 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从而区分两种高度的差异。
(重点)2.通过阅读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的数值的变化判断坡度的陡缓。
(重点)3.结合五种主要地形类型等高线的分布特点,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重点)4.能利用地形图解决生活中相关的问题。
【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一案三环节”学模式 【教学方法】启发诱导法、小组讨论法【教具准备】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课件、教学模型 【教学过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讲解)我们通常用海拔和相对高度来表示地表的高低起伏的状况。
(设置问题)1、什么叫做海拔和相对高度?2、查看甲、乙两地的海拔,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
3、泰山海拔约为1524米,世界陆地上最低的洼地死海海拔约为﹣400米,它们的相对高度大约是多少?4、我们平时所说的身高是什么高度呢?学积极思考并回答相关问题:1、海拔:是指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又称为绝对高度。
(广泛使用在地图上)相对高度:是指一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人们生活中出现的高度)2、甲的海拔是1500米,乙的海拔是500米,那么它们的相对高度为:1500﹣500﹦1000(米)3、泰山与世界陆地上最低的洼地死海的相对高度为:1524﹣(﹣400)﹦1924(米)4、小组探究后进行拓展到其他有关的高度上,从而让学生对海拔和相对高度进行区分。
基础上,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竞争与合作的意识,采取“生教生”的进行新模式,并达到好的效果。
从身边的问题着手开始把学习到的地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来,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
衔接与过渡(讲解)大家观察“枣庄市山川风光”视频,我们发现枣庄市的地形表面高低起伏,复杂多样。
2024最新版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2.2 地形图的判读(课时1) 导学案(原卷版)1
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课时1) (学案)内容速览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 自主学习 自主预习、基础知识梳理►任务一:海拔与相对高度 ►任务二:等高线地形图 ►任务二: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的地形部位合作探究 探究重难知识探究一:等高线是如何绘制的? 探究二: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地形部位 探究三:等高线地形图的特征知识网图 思维导图构建强化特训营 同步训练 巩固提升2024年课程标准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1.结合地形观察,说出等高线地形图表示地形的方法。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等,判读坡的陡缓。
1.学会判读等高线地形图,能够识别山峰、山脊、陡崖、鞍部、山谷五种山体部位,初步认识五种基本地形。
(区域认知)2.能够理解地形图不同部位形成不同景观的原因。
(综合思维)3.通过学习地形的不同部位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明白因地制宜进行生产建设,树立人地协调观。
(人地协调观)4.能够联系生产与生活实际,了解山体不同部位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地理实践力)重点: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难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5种地形部位。
►任务一:海拔与相对高度结合教材“图2.9 地面高度的计算”,用红笔在课本上对关键词进行圈画。
1.海拔:地面某一地点高出 的垂直距离。
例如图2.9中,甲地海拔为 ,乙地海拔为 。
02自主学习01学习目标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地点的垂直距离。
例如图 2.9中,甲地与乙地的相对高度为。
3.计算我国最低点吐鲁番盆地(-154.43m)与珠穆朗玛峰(8848.86m)的相对高度。
【特别提示】相对高度不一定小于海拔。
海拔的起算点一定是海平面,相对高度的起算点可以是任意一个地点。
如果计算相对高度时有一起算点选在海平面以下,这两点的相对高度大于海拔。
►任务二:等高线地形图结合教材P32完成任务二,并用红笔在课本上对关键词进行圈画。
1.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
本节课围绕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以下能力:一是形成地理空间观念,通过地形图的判读,使学生能够把握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及相互关系;二是提升地理实践能力,通过分析和绘制地形图,增强学生对地理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应用能力;三是培养地理思维,让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自然现象,理解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四是强化地理探究能力,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科学探究精神。这些核心素养目标的实现,将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地形图的价值,并在生活中运用地理知识。
课后拓展
1.拓展内容:
-阅读材料:推荐与地形图判读相关的科普文章和地理杂志,让学生了解地形图在科学研究、探险和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例如,《国家地理杂志》中关于地形图的文章,以及地形图在自然灾害预警和资源管理中的案例研究。
-视频资源:推荐一些关于地形图的纪录片或教学视频,让学生通过视觉方式更直观地了解地形图的制作过程和应用场景。例如,国家地理频道的纪录片《地图的秘密》以及地形图在军事和航空领域的应用。
-地形图判读相关书籍:推荐一些与地形图判读相关的专业书籍,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地形图的知识和应用。
-地理科普视频:推荐一些关于地图和地形图的科普视频,增加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拓展知识视野。
2.拓展建议:
-观察身边的地理环境:鼓励学生走出教室,观察周围的自然地形,尝试用所学地形图知识去解释和描述这些地形特征。
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们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收获。他们不仅掌握了地形图的判读方法,还能运用到实际中,解决一些简单的地理问题。此外,学生在团队合作中表现出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这让我感到很欣慰。然而,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地形剖面图的绘制上还存在一定困难,这说明我在讲解这方面的知识点时还需更加细致。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2章 第2节 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新版)
地形图的判读【课标要求】●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计海拔和相对高度。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断坡度的陡缓。
●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教学目标】【教学重点】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不同的地形部位,并能判断坡度的陡缓。
【教学难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脊和山谷。
【教学方法】校外实践活动、小组合作学习【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高线模型、制作模型的材料、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过程】教学师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创设情境星期天,我们班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到坛山开展了一次校外实践活动,观察了坛山的外貌,并做了一些测量。
我们来看一下视频。
(通过观看视频,了解坛山的外貌,激发学习的兴趣。
)怎样才能把坛山的地形在地图上表示出来?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从生活中的地理——校外实践活动开始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明确目标首先来了解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计海拔与相对高度。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部位和判断坡度的陡缓。
明确学习目标衔接过渡请各小组把制作的坛山模型拿出来,在模型上指一指我们观察坛山的地点的大致位置以及我们登山的路线,哪位同学来说一说?我们坛山还测量了山脚和山顶的海拔,那什么是海拔?它有什么作用?下面请大家自主学习课本P31海拔和相对高度。
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并完成学习提纲,学生代表展示学习成果。
)一、海拔和相对高度1.什么是海拔?2.什么是相对高度?播放动画。
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 = 甲地的海拔-乙地的海拔。
3.海拔与相对高度的单位是________。
【过渡】那么,海拔是如何测量的呢?4.海拔的测量工具手持GPS、手表式海拔表、指针式海拔仪等。
对于此部分内容较为容易理解,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完成。
衔接过渡目前借助卫星可以比较精确地测量某个地方的海拔,下面用我们班地理兴趣小组测量坛山的数据练一练:练习巩固5.练一练(1)坛山的山顶海拔_____米,山脚海拔_____米,坛山山顶与山脚的相对高度约为____米。
2024年人教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2节《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拓展阅读:郭守敬是第一个提出海拔高度概念的人(二)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1.等高线和等高线地形图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依次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在等高线上标有海拔数值,如100米、200米。
这种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地图,就是等高线地形图。
播放视频《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小组合作1:给“土豆山”画等高线!步骤一:准备半个土豆,想象它是一座山;步骤二:量出土豆的高度,把这一高度平均分成三份,并在土豆表面画上线,再沿着这三圈线把土豆切成百度(高度)相同的三线;步骤三:将土豆摞起来,周一根废弃的筷子沾上墨水,从“土豆山”的最高处,垂直向下插到底;步骤四:筷子穿过土豆会在纸上留下一个黑点,从“土豆山”的最高处开始,在土豆侧面画一条标记线,并在纸上也画上标记。
小组合作2:画出属于自己的等高线!(三)等高线地形图的特征展示一幅等高线地形图,分析特征:米,乙地海拔为 354 米,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为 317 米。
畅所欲言:说一说,自己所知道的郭守敬的其他事迹。
读图析图:找出图中标有海拔高度的等高线观看视频,阅读思与学,了解等高线是如何绘制的动手操作:感悟等高线地形图的画法脑洞大开:读图分析:等高线都是闭合的曲线;同一条等闭合曲线;同线等高;同图等距;不相交、不重叠(四)等高线地形图的辨识(1)判断坡度的陡缓等高线密集,说明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说明坡度较缓。
(2)识别地形部位小组合作: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找出山峰、山谷山脊、鞍部和陡崖等常见的地形部位,并分析特征。
规律总结:高谷低脊、重叠为崖活动: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地形部位(1)识别图中① - ⑦表示的地形部位。
(2)比较图中④和⑥的坡度差异。
(五)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学以致用:结合实例,分析等高线地形图在生活中的应用。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找出适合建水库和大坝的地方;选择丙丁两村修路和正确路线;从⑤、⑥线路中选择出向乙村引水的正确路线;还有攀岩、登山、漂流和宿营的最佳地点。
人教版(2024)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含两课时)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地理年级七年级学期秋季课题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第1课时)教学目标和要求结合地形观察,说出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表示地形的方法;在地形图上识别一些基本地形。
要求学生通过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判读地形、地势,初步建立等高线地形图与实际地形对应关系的认知,形成空间概念,为学生后续在区域地理的学习中观察和阅读有关区域的地形图打下基础。
内容要点说明【等高线地形图】1.教材图2.9是教材图2.10中三维地形模型的一个剖面,形象直观地表达了海拔和相对高度这两个概念,以及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计算海拔的参考基点是海平面。
这个海平面相当于标尺中的0刻度。
相对高度是某一个地点相对另一个地点的海拔差。
2.教材图2.10通过三维地形模型与等高线地形图的对比,帮助学生判读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地形起伏状况,识别山峰、山谷、山脊、鞍部和陡崖等常见的地形部位。
教材设置了“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地形部位”的“活动”,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判读不同地形部位及坡度陡缓。
3.为帮助学生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测绘过程,教材设置了“思与学”栏目。
在实际测量时,选择的测量点的海拔数值不可能正好是选用的等高线上的数值,甚至都不可能是整数。
为了让问题简单化,同时有利于学生理解,教材图2.11中测量点的海拔数值采用了整数。
依据已测点的海拔估算其他未测点的海拔,是绘制等高线的重要步骤。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主要师生活动新课导入【展示】南京市遥感影像图。
【提问】请同学们说出南京市最著名的山地名称并说明理由。
【学生活动】观察南京市遥感影像图,了解南京市主要山地的名称及其空间分布,说出南京市最著名的山地名称及理由。
【过渡】南京北、东、南三面低山环绕,西面是长江天堑,山环水抱,龙盘虎踞,自古以来就被称为“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在南京群山之中,紫金山为群山之首,它是南京海拔最高的山,历史悠久,风景名胜荟萃。
初中地理七上《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教案_1
第二单元第2课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掌握阅读地形图的方法,并通过方法的介绍学训练读图能力。
2.了解五种陆地基本地形在地形图中的特征,了解山地地形中的各个部位,知道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分别是如何表示的。
及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掌握阅读地形图的方法,并通过方法的介绍学训练读图能力。
2.了解山地地形中的各个部位,知道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分别是如何表示的。
.掌握阅读地形图的方法,并通过方法的介绍学训练读图能力。
2.了解五种陆地基本地形在地形图中的特征,了解山地地形中的各个部位,知道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分别是如何表示的。
3.初步学会从地形图上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不同地点的海拔以及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的、抄写的。
没有自主学习的意识,方法的掌握对以后的学习至关
重要,尤其是读图的方法,在地理课的学习中必须掌握。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
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断坡度的陡缓,估计海拔和相对高度。
●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教学目标】□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计海拔与相对高度。
□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不同的地形部位,并能判断坡度的陡缓。
□能在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能利用地形图解决生活中的相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1.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不同的地形部位,并能判断坡度的陡缓。
2.初步掌握五种主要地形类型等高线的分布特点,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教学难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脊和山谷。
【教学模式】学案导学·合作探究【教学方法】启发诱导法、小组讨论法【教具准备】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挂图、教学模型、投影图片等【教学过程】(讲述)我们通常用海拔和相对高度来表示地表的高低起伏的状况。
(提问)1、什么叫做海拔和相对高度?2、查看甲、乙两(提问)大家观察相关景观图片,你会发现陆地表面主要有哪几种基本地形类型?你能找出它们的相应位置吗?你(讲解)同学们观察,思考各地形部位有何特征?有的等高线地形图,上面常绘有不同的颜色,它们叫做什么地图?下面我们来观察一下这样的地图,你会有什么新的发现?(投影)“分层设色地形”图片(提问)什么叫分层设色地形图?图中不同的颜色代表什么地形类型?颜色海拔高地形类【当堂达标】读右面等高线地形图,完成1~2题:1.李村所处的地形类型是A.高原 B.盆地 C.丘陵D.山地2.①②③④四地中,适合攀岩运动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3.读图1.3-17判定各字母代表的地形部位:A BC DE F【教学反思】本节课继续采用“学案导学·合作探究”教学法,利用各种直观教具及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利用小组竞赛加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核心素养教案-新教材第二章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一、教学目标地理核心素养目标区域认知:通过对地形图的学习,学生能够准确识别不同地形区域的特征和分布,培养区域认知能力。
综合思维: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等高线、等深线等知识,分析地形的起伏变化和地貌类型,培养综合思维能力。
人地协调观:让学生认识到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树立合理利用地形、保护环境的人地协调观。
地理实践力:通过制作地形模型、实地考察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概念。
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能够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陡崖等地形部位。
学会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地形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理解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的绘制原理和用途。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地形部位的识别。
难点理解等高线的原理和绘制方法。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坡度的陡缓。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小组合作法。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一些著名的山脉、峡谷等地形景观图片,提问学生:“这些地形是如何在地图上表示的呢?”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新课讲授海拔与相对高度讲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概念,通过实例让学生计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强调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区别和联系。
等高线地形图介绍等高线的概念和绘制原理,通过动画或模型演示等高线的形成过程。
讲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包括山峰、山脊、山谷、陡崖等地形部位的识别。
通过图片和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掌握不同地形部位的特点。
引导学生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判断地形的坡度陡缓,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缓。
分层设色地形图讲解分层设色地形图的绘制原理和用途,展示不同颜色代表的不同地形高度。
让学生观察分层设色地形图,分析不同地形区域的分布和特征。
地形剖面图介绍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和用途,通过动画或实例演示地形剖面图的制作过程。
让学生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绘制地形剖面图,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海拔与相对高度的概念、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的绘制原理和用途。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2节 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新版
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断坡度陡缓,估计海拔和相对高度。
●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别。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的不同含义;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②理解等高线概念,初步学会绘制等高线图,了解等高线地形图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方法。
学会在地形图上判断某地海拔,初步学会识别地势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过程与方法①学生能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等。
②培养学生制作地形模型和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等实践活动的积极态度和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通过动手制作地形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学模式】图案导学。
【教学方法】问题探究法、小组讨论法、实验操作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山体模型、橡皮泥、小刀等。
【教学过程】4000多米,这是为什么呢?2、展示:“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动画,然后问:什么是海拔和相对高度呢?请学生完成表格。
3.请学生读课本P31正文部分及图2-2-1,完成下列问题:(1)甲地的海拔,乙地的海拔(2)甲地与乙地的相对高度。
2.学生思考并合作完成:海拔相对高度定义不同点相同点3.读课本P31正文部分及图2-2-1,完成:(1)甲地的海拔,乙地的海拔(2)甲地与乙地的相对高度是。
学生通过自学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两种高度的定义及相同点与不同点。
学会计算相对高度。
学以致用课件展示问题:1、【诗词欣赏】展示:“泰山”图片和杜甫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首诗说明泰山与众山之间的高度?2、峰珠穆朗玛峰海拔约8844米,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海拔约-415米,它们的相对高度大约是多少?1.齐读诗词,思考回答问题2.计算得出答案师生互动归纳总结:海拔是地面举例让学生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区别。
运用所学知识来解释一些地理现象,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导学案(新
版)商务星球版
【学习目标】
1.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计海拔和相对高度。
2.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不同的地形部位,并能判断坡度的陡缓。
3.识别五种主要地形类型等高线的分布特点,能在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学习重点】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不同的地形部位,并能判断坡度的陡缓。
2.识别五种主要地形类型等高线的分布特点,能在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学习难点】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脊和山谷
【自主学习】
一、海拔和相对高度
看课本p31,完成题目。
1.海拔指。
2.相对高度指。
3.完成课本读图2-2-1
二、陆地五种基本地形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陆地五种基本地形
1.研读教材P32图2-2-2,完成下表
2.讨论五种地形的差异?(高原与平原、山地与高原、山地与丘陵)
探究二、等高线地形图
看课本p32-33,完成题目。
读“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完成:
⑴图中A点所处的地形部位是____________,该图的等高距为____________米。
⑵图中B点海拔是_______________米,A点和B点的相对高度大于_______________米而小于_______________米。
⑶如果C、D两条虚线中有一条表示小河,该小河应位于 __处(C或D)。
探究三、分层设色地形图
结合教材P35图2-2-8“分层设色地形图”,完成
200m以下用色,表示
200~500m用色,表示
500m以上用色,表示
【课堂小结】
【当堂检测】
1.五种地形类型的比较:
2.海拔较高,地面坦荡或起伏不大,但边缘陡峻的地形是()
A. 山地
B. 高原
C. 平原
D. 盆地
3.下列关于分层设色地形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等高线的基础上制作而成
B.图中蓝色代表海洋,蓝色越深表示海底越深
C.图中绿色代表平原,颜色越深表示地势越低
D.图中丘陵和高原通常用黄色或深黄色表示,颜色越深表示地势越高【我的疑问】
地形图的判读第2课时参考答案
一.1.地面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地面某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
二.1.500米以上 200米以下 500米以下 500米以上
峰峦起伏,坡度较陡平坦广阔起伏较小,坡度和缓地面坦荡,边缘陡
2.略
三.1.山峰 200
2.600 200 400
3.D
四.1.绿黄褐
当堂检测:1.200 500 500 500
起伏较小,坡度和缓峰峦起伏,坡度较陡地面坦荡,边缘陡四周高,中间低
2. B
3. D
-----如有帮助请下载使用,万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