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经济学三大流派的比较与评析
浅析制度经济学主要流派的对比评论
制度经济学主要流派的对比评论引言制度经济学是经济学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经济制度对经济行为和经济结果的影响。
制度经济学可以划分为多个流派,每个流派都有自己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和研究重点。
本文将浅析制度经济学的主要流派,并对它们进行对比评论。
新制度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是制度经济学的主要流派之一,强调经济行为的制度化和制度安排对经济运行的重要性。
新制度经济学主要从交易成本、契约理论和财产权理论等方面展开研究。
新制度经济学的优点在于它深入分析了制度对经济行为的影响,揭示了制度安排对交易成本的影响,从而有助于提高经济效率和社会福利。
例如,通过研究财产权的界定和保护,新制度经济学提出了保护财产权的制度安排可以鼓励个体投资和创新活动,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然而,新制度经济学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新制度经济学较为理论化,难以进行实证研究。
其次,新制度经济学强调了交易成本和法律制度对经济行为的制约作用,但忽视了其他重要因素的影响,如文化、历史和政治等。
演化经济学演化经济学是制度经济学的另一个重要流派,强调经济制度的演化过程和经济行为的进化动力。
演化经济学主要借鉴了生物学中的进化理论,将经济行为视为一种适应性行为,并研究经济制度如何随时间演化和适应环境变化。
演化经济学的优点在于它对经济制度的演化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揭示了经济制度和经济行为的动态性,以及市场和非市场机制间的相互作用。
演化经济学还可以解释为什么一些制度得以存在和延续,而其他制度则会消亡。
然而,演化经济学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演化经济学对制度演化的解释过于简化,忽视了复杂的社会和政治因素。
其次,演化经济学在解释经济行为时过于强调适应性,忽视了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因素。
此外,演化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较为复杂,难以被广泛接受和应用。
公共选择学公共选择学是另一个制度经济学的重要流派,主要关注政府行为和公共政策的经济分析。
公共选择学强调个体利益和政治机制对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的影响,研究政府行为的动机和效果。
新制度经济学与政治学新制度主义的三个流派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and Three Schools of Political Neo-Institutionalism
作者: 卓越[1];张珉[1]
作者机构: [1]湘潭大学商学院,湖南湘潭411105
出版物刊名: 教学与研究
页码: 80-87页
主题词: 新制度经济学;政治学新制度主义;历史制度主义;社会学制度主义
摘要:新制度经济学批判新古典理论过于抽象,但自身也未能很好地解决制度研究的现实性、历史性和社会性问题。
在新制度经济学陷入困境的同时,政治学领域兴起了以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历史制度主义和社会学制度主义为代表的新制度主义浪潮。
本文从制度观,制度对行为的影响,制度变迁理论、历史、社会背景和文化在制度研究中的地位等方面,对政治学新制度主义三个流派进行了述评,分析了政治学新制度主义的蓬勃发展可能为新制度经济学走出困境带来的启示及其对我国新制度经济学发展的意义。
新制度经济学流派综述
新制度经济学流派综述摘要:以科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派是20世纪70年代凯恩斯经济学对经济现象丧失解释力之后兴起的,是在新古典经济学基础上展开对制度及其在市场经济中作用的研究,他们把制度因素引入了经济分析^p ,认为制度对于经济运行至关重要。
本文通过对新制度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代表人物和主要理论政策进行了简要的介绍与阐述,以此来对新制度经济学流派进行一个更全面的认识。
【关键词】:^p :新制度经济学;代表人物;理论政策一、新制度经济学概述(一)新制度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自古典经济学产生以来,西方经济学史上发生了三次重大的理论革命,而第三次革命“新经济史学革命”之后,便产生了新制度经济学。
虽然自20世纪初以来就有凡勃仑、康芒斯为杰出代表的经济学家们对“制度”的重要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他们的研究成果却一直未能进入经济学的视阈。
新制度经济学最重要的观点之一“制度决定绩效”真正引起主流经济学的侧目是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
而20世纪90年代以后,新制度经济学终于迎来了它的黄金时期。
(二)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十分的宽泛,但是按照威廉姆森的论述来讲,则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1)是社会理论层面,主要包括习惯、传统、道德、信仰等。
(2)是制度环境层面,主要包括正式的游戏规则,尤其是产权制度、政治制度、司法、官僚机构等正规制度。
(3)是治理机制层面,这是一威廉姆森为代表的交易成本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层次,尽管财产很重要,但界定和实施契约的有效的有效的法律体系是不完全的。
(4)是与组织治理结构关联不强的其他问题所构成的层面。
(三)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与旧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式不同,新制度经济学吸收了大多数的新古典经济学的研究范式,甚至可以说在整个研究方法上并没有很大的创造。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新制度经济学虽然对于新古典经济学的研究范式有很大的继承,但是对之的超越同样也是十分明显的,并且新制度经济学家们对新古典方法的改进及其超越还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
[整理]制度经济学的主要观点与流派
制度经济学的主要观点与流派(一)马克思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论述马克思将参与主体看作是“一定阶级关系和经济利益的物质承担者”,超出了古典经济学对于“理性人”的假设,将其看作是在一定社会关系和意识形态下的“人”。
马克思所研究的“制度”本质是经济主体参与人之间所表现出来的生产关系以及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所形成的社会经济结构即上层建筑。
在新制度经济学时期,诺思将意识形态列入制度经济学研究的范畴,并认为“马克思的分析框架是最有说服力的,这恰恰是因为它包括了新古典分析框架所遗漏的所有因素:制度、产权、国家和意识形态”(二)以自发秩序理论为核心的旧制度经济学凡勃伦以人的本能作为出发点,从本能-习惯-习俗-制度,认为制度是个人或群体普遍存在的思想习惯。
制度变迁的原因在于人们一些思想习惯被自然淘汰,又由于个人对环境的强制适应过程,而出现环境随社会发展和制度变化而变化。
康芒斯继承和发展了凡勃伦的制度分析。
康芒斯将经济学和社会学相结合做了许多开创性的研究,他在综合了“从洛克到20世纪的经济学家的著作”之后,提出了“集体对个人交易关系的控制”是制度经济学的核心内容。
康芒斯的研究从“稀缺性”出发,说明了稀缺性“不仅产生冲突,而且产生因为相互依存而建立秩序的集体行动”,因此制度就是“集体行动控制个体行动”。
康芒斯强调法律制度对经济制度所起的重要作用———通过法律保护所有权,并提出了法制优先于经济的观点。
康芒斯在我国曾被认为是代表了资产阶级的经济学家,其代表作《制度经济学》也被认为是“为垄断资本主义辩护的错误思想”。
但是,他对稀缺性和效率的分析,已经成为了分析不完全竞争的基础之一(James,1937),甚至对于反垄断法的建立影响颇深(三)以产权和交易成本为核心的新制度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这一术语是由williamson(1975)提出的。
新制度经济学一直致力于回答“为什么正交易费用的存在使得我们在构建经济模型的时候必须将制度视为内生变量”,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构成了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即制度对于经济运行的绩效是至关重要的。
制度经济学主要流派的对比评析
制度经济学主要流派的对比评析作者:方建民来源:《商业时代》2008年第32期◆中图分类号:F091 文献标识码:A内容摘要:美国在20世纪初产生的制度经济学派是19世纪德国历史学派的变种,它以研究分析制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为宗旨,其背景是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充分暴露。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新制度经济学向发展经济学的渗透,为发展经济学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本文从制度经济学派纷争的原因及主要流派的共同点和发展点入手,对制度经济学的主要流派分别进行了比较与评析。
关键词:制度经济学政策流派制度主义的创立及主要流派凡勃仑于19世纪70年代综合了达尔文进化论、德国历史学派、美国早期实用主义的分析方法,对资本主义的历史与现实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从经济学、人类学、文化学、生物学等多种视角论述了经济和社会问题,将经济分析的核心转向制度,形成了研究经济问题的制度主义方法。
制度学派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出现的历史学派变种。
它的主要代表有凡勃仑、康芒斯、米切尔等。
他们把历史学派的方法具体化为制度演进的研究,否认经济理论的意义,以批判资本主义的姿态出现,提倡改良主义政策。
制度学派从时间段上的演变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以凡勃仑、康芒斯和米切尔等为代表的制度学派(制度主义、老制度主义、旧制度主义或早期制度学派、旧制度学派);第二阶段,20世纪30至40年代,从凡勃仑和康芒斯到加尔布雷斯之间的过渡阶段;第三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今,包括两种新制度经济学或现代制度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后制度经济学。
广义上,有人把以凡勃仑、康芒斯和加尔布雷斯等代表的制度经济学称为“老制度主义”,把以科斯、诺斯等代表新制度经济学称为“新制度主义”;也有人把前者称为“制度主义经济学”,后者称为“新制度经济学”。
新制度经济学则属于新自由主义思想中的一支,与早期的制度经济学的理论联系相对较少。
新制度经济学同样把新古典经济学忽视的制度作为研究对象。
制度经济学三大流派的比较与评析[大全5篇]
制度经济学三大流派的比较与评析[大全5篇]第一篇:制度经济学三大流派的比较与评析制度经济学三大流派的比较与评析--Tag:经济学一、制度主义的兴起及流派划分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之后,西方经济学在经济理论上陷入持久的危机,自19世纪70年代兴起后一直占统治地位的新古典经济学自发平衡的市场理论与经济现实严重脱节,正统经济学日益丧失解释力。
造成这种脱节的主要原因来自于新古典经济学的两大缺陷,一是孤立的个人主义假设,一是完美的市场假设。
在这样的假设之下,新古典经济学运用逻辑演绎的方法对有机的经济过程加以处理,随机和偶然因素被排除在分析体系之外,使得经济理论发展为一门类似于数学、物理学的学科。
凯恩斯主义革命引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思想,然而其后的新古典综合派通过形式化处理凯恩斯的宏观分析方法,综合了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主义思想,却丢弃了凯恩斯关于风险、不确定性与预期等革命性的思想。
并且,新古典综合的这种理论范式在后来很长时间里都作为经济学的主流得以保持与巩固,使得整个经济理论的根基并未有根本性的触动。
(注:参阅贝尔和克里斯托尔主编《经济理论的危机》,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制度经济学就是在批判传统经济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其创始人凡勃仑综合了达尔文进化论、德国历史学派、美国早期实用主义的分析方法,对资本主义的历史与现实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从经济学、人类学、文化学、生物学等多种视角漫谈经济和社会问题,将经济分析的核心转向制度,形成了研究经济问题的制度主义方法。
20世纪初,凡勃仑的制度分析曾在美国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争论。
凡勃仑所开创的制度分析学派,在康芒斯那里得到进一步发展与光大。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制度经济学成为美国经济学界的一大学派,不仅成为经济学界的主要力量,也对政府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
经济思想史上这一时期发生的这一事件被称为“制度主义运动”。
20世纪40年代,由于凯恩斯主义的兴起,制度学派及其他一些非主流学派被忽视,直到60年代,制度主义重新兴起。
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
引言概述: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是指在现代经济学理论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不同的学派和思想流派。
这些流派在对经济现象的解释、政策建议和学术研究方法上存在差异,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理论基础和关注重点。
本文将对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进行综述,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不同的经济学流派。
正文内容:一、新古典经济学流派1.奥地利学派:强调市场机制、个体选择和自由竞争的重要性。
2.芝加哥学派:注重市场自由和个人自由选择,认为个体行为是合理的。
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流派1.凯恩斯经济学:着重强调国家干预经济,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和财政刺激来解决经济萧条。
2.新凯恩斯主义:强调市场失灵和不完全竞争,提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三、制度经济学流派1.新制度经济学:强调制度环境对经济行为的影响,包括法律、规则和制度等因素。
2.行为经济学:研究人们的决策行为,关注非理性和有限理性行为。
四、行业经济学流派1.工业组织经济学:研究市场结构、企业行为和市场竞争等因素对市场效率和社会福利的影响。
2.技术创新经济学:关注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的影响。
五、制度主义经济学流派1.法和经济学:研究法律制度对经济活动的影响,考虑法律制度和经济效率之间的关系。
2.公共选择理论:探讨政府和公共机构在经济决策中的作用,强调政府行为的理性和效率。
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在理论基础、观点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
新古典经济学流派注重市场机制和个体选择,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流派强调国家干预和政府政策的重要性,制度经济学流派关注制度环境对经济行为的影响,行业经济学流派研究市场竞争和产业结构等问题,制度主义经济学流派关注法律和公共决策对经济的影响。
每个流派都对经济理论和政策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贡献。
对于经济学家和决策者来说,了解和理解这些不同的经济学流派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分析经济现象和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
现代西方主要经济学流派观点及政策主张比较
现代西方主要经济学流派观点及政策主张比较引言经济学作为一门对资源分配和决策制定有着重要影响的学科,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观点。
在西方世界,有几个主要的经济学流派,包括新古典经济学、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新古典合理期望主义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
本文将比较这些经济学流派的观点和政策主张。
新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是一种基于供求关系的经济学流派,强调个体的理性行为和市场的自由运作。
根据新古典经济学的观点,市场是最有效的资源分配机制,通过价格机制实现资源的配置和决策的制定。
政府的干预应该最小化,市场有能力自发地调节供需关系。
新古典经济学的政策主张包括自由市场、自由贸易和私有产权的保护。
他们主张取消或减少政府的管制和干预,追求经济自由和竞争。
他们认为市场竞争可以提高效率,刺激创新,最大限度地实现经济增长和福利提高。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由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创立的一种经济学流派。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市场经济存在失业和经济不稳定等问题,需要政府进行干预以实现全面就业和稳定增长。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观点是,在经济衰退期间,政府应该增加支出,通过刺激需求来拉动经济增长。
同时,政府可以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调节经济,以使经济能够稳定增长。
他们主张适度的财政赤字和货币政策的灵活性,以应对不同的经济情况。
新古典合理期望主义经济学新古典合理期望主义经济学是在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一种经济学流派。
它融合了新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观点,并强调了市场和个体的合理预期行为。
新古典合理期望主义经济学认为,市场是基本有效的,但也承认市场存在失败的可能性。
他们主张在市场无法实现理想结果时,政府可以干预以纠正市场的失灵。
新古典合理期望主义经济学主张政府应该制定长期稳定的货币和财政政策,以实现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增长。
他们还主张开放的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的自由化,以促进全球经济的增长和稳定。
新制度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是一种独立的经济学流派,强调经济制度对经济行为和资源配置的影响。
制度经济学三大流派的比较与评析
新制度经济学派认为企 业是“契约结构”,企 业的本质是降低交易成 本,提高生产效率。
研究方法
重视制度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强调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引入交易成本、产权等概念分析经济问题 主张政府与市场共同调节经济活动
PART 5
演化制度经济学派
产生背景
演化制度经济学 派产生于20世纪 70年代
争
新制度主义: 关注制度安排 和交易成本, 强调产权、合 约和组织的重
要性
演化经济学: 强调经济系统 的动态性和演 化过程,关注 历史、路径依
赖和多样性
比较与评析: 三大流派各有 优缺点,应结 合实际情况选 择合适的理论
进行分析
研究方法的比较与评析
单击添加标题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基于供需均衡和边际分析,强调市场效率 和资源配置。
核心观点
新古典经济学: 强调市场机制的 自发调节作用, 认为经济能够通 过供需关系自发 达到均衡状态。
新制度经济学: 强调产权和制度 对经济发展的重 要性,认为制度 是经济发展的内 生变量。
演化经济学:强 调经济系统的演 化过程,认为经 济发展是一个不 断试错、学习和 适应的过程。
研究方法
新古典制度经济学:以个体主义 为研究方法,强调市场机制和个 体行为对制度变迁的影响。
该学派注重实证研究,通过收集大量数据和案例来验证理论。
演化制度经济学派强调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借鉴生物学、心理学、政治学等学科的理论 和方法来研究经济问题。
该学派注重理论构建和模型推导,通过建立理论模型来解释经济现象的内在机制和演化过程。
PART 6
三大流派的比较与评析
理论观点的比较与评析
新古典主义: 强调市场机制 和供需关系, 追求效率与竞
经济学的流派及其主要观点
第二章经济学的流派及其主要观点第一节经济学流派概述经济学理论也是在各大流派的论战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研究各个流派的理论观点、分析方法和政策主张,了解它是如何为发展经济服务的,这不仅有利于我们了解西方经济学发展变化的趋势,了解西方国家的经济政策,而且对我国的市场经济建设也有重要的参考的价值。
一、经济学流派划分标准二、经济学流派的发展演变●1.早期经济思想(公元4世纪~公元15世纪)●早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之前,虽然经济生活比较简单,但是中世纪时很多思想家和政治家都对很多经济问题发表过杰出的见解,这些见解成为经济学产生的思想渊源。
早期的经济思想只是零星的依附于其他学科,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
亚里士多德YɑlishiduodeAristotle古希腊思想家.出生于色雷斯的斯塔伊拉城,该城是安德罗斯人在哈尔基季基半岛上的一个殖民地.他的父亲是马其顿王的御医。
亚里士多德青年时代曾在雅典柏拉图的“阿卡德米亚"学园中学习,前后约20年。
柏拉图死后,他离开雅典,到小亚细亚地区讲学,开始自己的独立的学术活动。
公元前343年,他受聘担任马其顿王子亚历山大的教师。
公元前335年重返雅典,创办学园,从事讲学和著述活动。
他的丰富的著作实际上总结了公元前4世纪以前希腊科学的成就,对后来西方科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他的经济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政治学》和《伦理学》两部名著中.亚里士多德生活在希腊奴隶制开始进入危机和衰落的年代。
他提出了不同于柏拉图的理想国家组织,希望实行有限的奴隶主阶级的民主政体来巩固奴隶制度。
亚里士多德把“家庭管理”(经济)作为政治学的组成部分之一,比色诺芬更加精确地规定了“家庭管理”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他认为,“家庭管理"一是研究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一是研究致富的技术。
●古希腊在经济思想方面的主要贡献中,有色诺芬的《经济论》,柏拉图的社会分工论和亚里士多德关于商品交换与货币的学说。
制度经济学三大流派的比较与评析
制度经济学三大流派的比较与评析引言制度经济学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关注的是经济体中的制度对经济行为和经济结果的影响。
制度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理解和解释制度的发展、演变和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在制度经济学的研究中,存在着不同的流派,本文将对制度经济学的三大流派进行比较与评析。
1. 新制度经济学流派新制度经济学流派是制度经济学中最具影响力的一个流派,其主要代表人物为道格拉斯·诺思和奥利弗·威廉姆森。
新制度经济学主张通过对经济制度进行分析,深入研究制度与经济行为之间的关系。
该流派的核心观点是,制度是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果的重要决定因素。
他们认为,制度可以影响经济行为的规范化程度、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对称的程度。
通过制度的设计和改革,可以改善经济体的运作效率,促进经济的发展。
新制度经济学流派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制度的定义和分类、制度与交易成本的关系、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制度与合作关系的建立等。
他们通过对不同经济制度的比较分析,提出了一系列理论模型,例如交易成本理论、合同理论等,这些理论为分析经济中的各种制度问题提供了工具和方法。
2. 公共选择学派公共选择学派是制度经济学的另一个重要流派,其代表人物为詹姆斯·布坎南和戴维·祖克曼。
公共选择学派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政府行为和政治经济学领域。
公共选择学派的核心观点是,政府行为受到政治制度的影响,政府的决策和行为常常受到政治利益集团的影响,而不仅仅是追求公共利益。
他们认为,政府的行为常常存在着权力滥用、信息不对称和利益困扰等问题。
公共选择学派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政治制度对政府行为的影响、政府行为的经济效应、选民理性与公共政策等。
他们提出了许多重要理论和模型,例如公共物品理论、政治交易理论等,这些理论为分析政府行为和公共政策制定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3. 文化经济学派文化经济学派是制度经济学中的另一个重要流派,其代表人物为道格拉斯·诺思和劳伦斯·伍德。
新制度经济学派
演变
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创始者和
代表人物为凡勃伦,还有康芒斯,米契
主要代表1人9 世物尔纪。包末括至加2尔0 世布纪雷思、包
尔丁、海3尔0 年布代罗,纳创、始华者尔和德等美国经济学家。
代表旧人制物度为经凡济勃学伦 ,
过渡时期制度经济学
20世纪50年代到现在,主要代表人物 包括加尔布雷思、包尔丁、海尔布罗纳、 华尔德等美国经济学家。
究制度的构成、运行以及制度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但与前一种新制度学派所不同的是,
后者是运用新古典经济学的逻辑和方法进行制度分析,并把自身的理论视为是对新古典经
济学的发展。因而,这一学派的理论普遍地被主流学派所接受。其主要理论包括产权理论、
交易成本理论、委托-代理理论、新经济史理论、新产业组织理论和法与经济学等。
代表的旧制度学派的传统,主要研究制度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决定作用以及制度进化过程,
同时也强调技术变化在制度进化过程中的作用。
主要代表人物另包一括是加以尔科斯布和雷诺思斯、等包人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派(The New institutional 尔丁、海Ec尔on布o罗mi纳cs、)。华这尔一德学等派美不国仅经注重济从学现家实。世界存在的问题出发,而且侧重于从微观角度研
第 12 页
03 新制度经济学派的学术渊源
2 新制度主义关于制度的广泛探讨和学术批评具有启示作用
正文 . 第一章
渊源2
1 概述
2
主要代表 人物
3 主要理论
4 简要评价
20世纪50年代起,美国制度学派在加尔布雷斯的倡导下重整旗鼓,并名为“新 制度主义”。前者强烈批评社会现实和新古典方法,是凡勃伦传统的新发展,后者 则热衷于考察制度非中性环境下如何实现制度分析与新古典理论的耦合。加尔布雷 斯沿着凡勃伦——艾尔斯传统,分析了市场与社会组织制度和权力结构的整合, 主要代表社人会物经包济括组加织尔中布抗衡雷力思量、的包存在和种种表现及国家对协调双方力量的作用,反映了 尔丁、海应尔用布政罗治纳模、式华处尔理解德决等问美题国的经尝济试学。家。
新制度经济学派
新制度经济学派新制度经济学派新制度经济学派是当代西方经济学的主要流派之一。
在当今西方经济学舞台上,该学派主要有两种。
一是以加尔布雷思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派(Neo-institutional economic school),另一个是以科斯等人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派(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 school)。
学派简介以加尔布雷思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派20世纪50年代,以加尔布雷思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派登上了学术舞台。
他承袭了凡伯伦为代表的旧制度经济学派的传统,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上发展了制度经济学。
新制度经济学派在研究对象上与旧制度经济学派没有多大差别,没有摆脱旧制度经济学的心理因素、法律因素对经济生活起决定作用的思想,但他们不是像旧制度学派那样研究由人们的心理活动和社会习惯所决定的制度演进过程,而是更多地分析单一制度本身的功能。
在研究方法上,新制度经济学派比旧制度经济学派更彻底地主张制度演进、整体方法,反对新古典经济学抽象演绎法,认为把个人作为经济学的研究出发点是不科学的,认为这种方法以其均衡的、静止的分析去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外表,没有考虑到社会各个经济利益集团间的矛盾冲突。
新制度学派的学者主张从根本上更新现代经济理论的方法论基础。
他们认为,由于技术不断变革,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结构处于不断的变化过程中,资本主义制度是个动态的因果过程,所以经济学必须研究变化、研究过程。
也就是说,对经济问题的研究要采用演进的方法。
新制度经济学派的演进方法是与整体方法相联系的,强调在经济研究中,应把注意力集中在作为演进过程的整个社会,而不是个人和企业。
这里所说的整体,不只是经济概念,往往不能用数字来表述。
他们反对正统经济学所采取的数量分析方法,而应该采取制度因素的分析方法。
新制度经济学派的这种分析方法被概括为制度分析法或结构分析法。
新制度经济学派的整体研究是与价值研究方法相联系的,这实际属于规范的研究方法。
第10章 制度经济学主要流派介绍
第三节 后制度经济学
• 后制度经济学的产生和对旧制度经济学的继承发 展,后制度经济学的主要代表经济学家及其著作。 • 加尔布雷思对企业权力结构的分析:“专家组合” 加尔布雷思 和“技术立国”。 • 加尔布雷思 加尔布雷思的二元体系理论。 • 缪尔达尔提出的宏观经济分析中“事前”和“事 后”的概念。 • 对均衡分析的替代:缪尔达尔的“循环积累因果 联系”理论。 • 缪尔达尔的福利经济学思想。
• 康芒斯 康芒斯对交易的定义。 • “制度”和制度分析的作用:连接集体行动和个 体行动,“可以把制度解释为集体行动控制个体 行动”。制度分析连接微观和宏观分析。 • 制度是重要的:法律制度对经济起着决定性的影 响。 • 理解交易包含的三要素:冲突、依存和秩序。 • 密切尔 密切尔所论述的计划和市场的关系。 • 密切尔的经济周期理论。
思考题
• 1、旧制度经济学派和新古典制度经济学派的理论体系比 较。 • 2、旧制度经济学派和后制度经济学派的理论体系比较。 • 3、新古典制度经济学派和后制度经济学派的研究范式比 较。 • 4、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产权理论、企业理论以及制度变 迁理论与其他制度经济学派的区别和联系。 • 5、从制度经济学发展的角度,怎样理解主流经济学和制 度经济学的沟通和融合? • 6、对于演化博弈制度分析,讨论博弈与演化是否可以通 约? • 7、试总结制度经济学的发展脉络,并探讨其未来可能的 研究方向。
第一节 制度经济学的沿革
• 制度经济学发展的两条基本路线。 • 旧制度经济学产生的经济背景和学科发展背景。 • 两个“新制度经济学”对旧制度经济学的继承和 发展以及两者之间的区别。 •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制度研究。
第二节 旧制度经济学派
• 旧制度经济学的产生及其代表人物。 • 凡勃伦的代表思想:两种制度的界定;人类行为 凡勃伦 机制和制度的产生及演变。 • 凡勃伦的《有闲阶级论》。 • 凡勃伦的制度思想与德国历史学派的关系。
新制度学派与新制度主义经济学的比较与评析
新制度学派与新制度主义经济学的比较与评析在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当中,制度学派有新制度学派和新制度主义经济学之分,其中,新制度主义经济学虽然不是主流学派,但在现在社会十分热门,而新制度学派是一个处于非主流地位的小流派,在制度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中,此二流派虽然同是以“制度”的角度对经济进行分析,但是,此二流派的分析方法和主要思想以及对当代经济学的影响却有着很大的不同。
一、新制度学派与新制度主义经济学的简述1.新制度学派。
新制度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是加尔布雷斯、缪尔达尔,他们的思想构成新制度学派的主要内容。
在英文中新制度学派被称作Neo-institutional Economics,为了与科斯等人的新制度经济学相区别,在国内成为新制度学派,或后制度经济学。
新制度学派出现于二战结束后,特别是在20世纪6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日益严重,凯恩斯主义无法解决经济中出现的“滞涨”现象,而且凯恩斯学说忽略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因素的研究,在此时,作为反对凯恩斯的新制度学派在旧制度学派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与旧制度学派可以说是一脉相承的。
新制度学派和旧制度学派一样认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经济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作用,都强调从制度方面来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变化及其存在的问题。
新制度学派继承了旧制度学派将心理因素、法律因素作为社会经济制度的决定因素,但新制度学派更强调制度与结构因素在社会经济演进过程中的作用,更多地从制度、结构方面剖析资本主义社会。
而且,新制度学派的研究对象已经超出传统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包括了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等学科的内容,其理论主要有加尔布雷斯的丰裕社会理论、新工业国与权利分配论、二元系统论,以及缪尔达尔所提出的循环积累因果原理。
2.新制度主义经济学。
新制度主义经济学是以科斯、诺斯等人的理论为基础的新制度经济学,在英文中称为New-institutional Economics在国内一般就被成为新制度经济学。
经济学的主要流派及观点
一、新古典综合派(美国凯恩斯主义)1.理论背景新古典综合派是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经济学由对立转向共存和相互融合。
新古典综合派的代表人物是萨缪尔森,在其著作《经济学》中把自己的理论体系命名为“新古典综合”,意在把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与凯恩斯经济理论综合在一起,组成一个集凯恩斯宏观经济学和马歇尔微观经济学之大成的理论体系2.基本观点⑴“混合经济”的理论模型:“混合经济”在实质上就是国家干预的、以私人经济为基础的市场经济。
“混合经济”的特点就是以市场经济为主,通过价格机制来调节社会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
⑵经济增长理论:新古典综合派通过建立宏观生产函数,指出可以通过调整资本数量和资本产出比率,使经济实现稳定增长。
⑶经济周期理论:新古典综合派的经济周期理论是“乘数-加速数”理论模型。
该模型是新古典综合派用动态过程分析方法建立起来解释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波动的一个重要理论模型。
⑷通货膨胀和失业理论:新古典综合派为了解释通货膨胀与失业并存的经济现象,将菲利普斯曲线纳入其基本理论框架中。
根据菲利普斯曲线,通胀与失业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
二、新剑桥学派(英国凯恩斯主义)1.理论背景新剑桥学派是当代凯恩斯主义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代表人物有琼·罗宾逊、卡尔多、斯拉法、帕西内蒂、约翰·伊特维尔等人。
其理论以叛离以马歇尔为代表的剑桥学派而著称,所以被称为“新剑桥学派”。
2.基本观点⑴与新古典综合派的分歧:新剑桥学派的方法论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坚持抛弃均衡概念,树立历史的时间观念;二是强调社会制度和阶级分析的方法。
⑵经济增长理论:最重要的特点是把经济增长同收入分配问题结合起来考察,一方面阐述如何通过收入分配的变化来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另一方面说明在经济增长过程中收入分配的变化趋势。
⑶通胀理论:新剑桥学派认为,要解释和说明经济“停滞膨胀”的原因,必须抛弃物价水平仅仅取决于货币数量的传统理论,回到凯恩斯关于物价水平主要受货币工资率支配的论断上来。
社会经济学三大流派介绍与评价
社会经济学三大流派介绍与评价一、社会经济学三大流派介绍1. 古典经济学派的介绍古典经济学派是社会经济学的开创者,主要代表人物有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和杰里米·边沁等。
他们主张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体制,认为市场是最理想的调节资源配置的机制,强调市场机制下的价值理论、劳动力市场、价格竞争等。
2.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派的介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派是社会经济学的重要派别,主要代表人物是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他们认为资本主义是不稳定和危机的,认为市场经济体制不能解决社会矛盾,主张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即计划经济和公有制。
3. 新古典经济学派的介绍新古典经济学派是经济学的现代主流,主要代表人物有理查德·科斯、劳伦斯·克恩特、保罗·萨缪尔森等。
他们主张市场经济体制,认为市场是高效率的资源配置机制,但他们强调市场失灵的可能性,认为政府应当发挥必要的调节作用。
二、关于社会经济学三大流派的评价1. 古典经济学派的评价古典经济学派对市场经济体制的推崇和对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机制的理解是当今经济学的基础。
但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模式也有其局限性,古典经济学派没有给出制度完备的解决方案,应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重视中央银行的重要性,关注市场结构、市场因素以及市场民主等问题。
2.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派的评价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派对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倡导在20世纪初获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其总体的经济思想并未能指导社会主义各国的经济实践。
而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突出成就充分证明了市场导向经济的发展必要性和可行性。
3. 新古典经济学派的评价新古典经济学派主张的制度完备化虽然暴露出自由意志和去中心化的意味,但这并不意味着放任市场运行,而是指挥市场。
新古典派经济学理念在一定程度上指导了发达国家的政治经济实践,但其在市场失灵、共享困境等方面的理论分析仍然存在种种问题和局限性。
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
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在西方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个主要流派。
这些流派代表了不同的理论观点和方法,对于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几个主要的西方经济学流派,并探讨它们的特点和观点。
一、古典经济学流派古典经济学流派是西方经济学的鼻祖,代表人物为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
古典经济学发端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在古典经济学中,强调市场机制和自由放任原则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斯密提出了著名的“看不见的手”的概念,即市场会自动调节供求关系。
李嘉图则主张劳动价值论和比较优势理论,对于国际贸易产生了重要影响。
古典经济学流派的主要特点是理性、自利和市场优化。
二、新古典经济学流派新古典经济学流派是20世纪经济学的重要发展之一,代表人物有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和威廉·斯坦利·杰文斯等。
新古典经济学强调个体行为的理性和效用最大化。
他们将经济分为不同的市场,通过供求关系和价格来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佳化。
新古典经济学流派引入了边际分析和均衡理论,为后续经济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凯恩斯主义流派凯恩斯主义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出现的经济学流派,由约翰·梅纳德·凯恩斯领导。
凯恩斯主义强调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他们认为市场机制并不总是能够有效调节经济波动,政府需要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来干预经济,以实现充分就业和稳定增长。
凯恩斯主义的核心理念是总需求决定总产出,通过政府支出刺激经济增长。
四、新古典合成流派新古典合成流派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以来出现的经济学流派。
这一流派试图综合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观点和新古典经济学的供给侧观点,以更好地解释经济现象和制定政策。
新古典合成流派强调市场在短期中可能存在失灵,但在长期中会自动恢复平衡。
他们认为政府政策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是有限的,供给侧改革和市场自由仍然是实现长期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五、新制度经济学流派新制度经济学流派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出现的经济学流派,由戈登·图洛克和奥利弗·威廉姆森等人提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度经济学三大流派的比较与评析一、制度主义的兴起及流派划分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之后,西方经济学在经济理论上陷入持久的危机,自19世纪70年代兴起后一直占统治地位的新古典经济学自发平衡的市场理论与经济现实严重脱节,正统经济学日益丧失解释力。
造成这种脱节的主要原因来自于新古典经济学的两大缺陷,一是孤立的个人主义假设,一是完美的市场假设。
在这样的假设之下,新古典经济学运用逻辑演绎的方法对有机的经济过程加以处理,随机和偶然因素被排除在分析体系之外,使得经济理论发展为一门类似于数学、物理学的学科。
凯恩斯主义革命引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思想,然而其后的新古典综合派通过形式化处理凯恩斯的宏观分析方法,综合了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主义思想,却丢弃了凯恩斯关于风险、不确定性与预期等革命性的思想。
并且,新古典综合的这种理论范式在后来很长时间里都作为经济学的主流得以保持与巩固,使得整个经济理论的根基并未有根本性的触动。
(注:参阅贝尔和克里斯托尔主编《经济理论的危机》,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制度经济学就是在批判传统经济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其创始人凡勃仑综合了达尔文进化论、德国历史学派、美国早期实用主义的分析方法,对资本主义的历史与现实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从经济学、人类学、文化学、生物学等多种视角漫谈经济和社会问题,将经济分析的核心转向制度,形成了研究经济问题的制度主义方法。
20世纪初,凡勃仑的制度分析曾在美国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争论。
凡勃仑所开创的制度分析学派,在康芒斯那里得到进一步发展与光大。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制度经济学成为美国经济学界的一大学派,不仅成为经济学界的主要力量,也对政府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
经济思想史上这一时期发生的这一事件被称为“制度主义运动”。
20世纪40年代,由于凯恩斯主义的兴起,制度学派及其他一些非主流学派被忽视,直到60年代,制度主义重新兴起。
这一时期,出现了两个“新”制度经济学,分别是以加尔布雷斯、缪尔达尔等经济学家为代表的“Neo-institutional EC onomics”,及以科斯、诺斯等为代表的“New-institutional EC conomics”。
为了区分这两支制度学派,国内一般将以加尔布雷斯等人为代表的制度学派称之为后制度经济学,而将以科斯等为代表的制度学派称为新制度经济学。
也有学者提出新的分法,即根据其理论关联,将前者称为“新制度经济学”,而将后者称之为“新古典制度经济学”(注:参阅张林《两种新制度经济学:语义区分与理论渊源》,《经济学家》2001年第5期.)。
考虑到新制度经济学的称谓已为大多数人所习惯,本文仍采用前一种分法,将这两支制度学派分别称为“后制度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
后制度经济学派较多地继承了早期制度学派传统。
这一学派中的经济学家大多数都受过主流经济学的熏陶,但随着深入接触大量现实,对主流经济学的假设前提、研究方法产生不满,从而转向制度主义分析。
最典型的是缪尔达尔,根据其学术信仰由新古典主义向制度主义的转变,有“老缪尔达尔”和“新缪尔达尔”之分。
他们认为,正统经济学狭隘的方法论使得经济学变成了供经济学家玩乐的枯燥无味的游戏;毫不客气地批评正统经济学“缺乏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断定它是失败的,并且“在方法论的门堂的台阶上,这种失败就已经开始了”(May,Sellers,1988)。
新制度经济学则属于新自由主义思想中的一支,与早期的制度经济学的理论联系相对较少。
新制度经济学同样把新古典经济学忽视的制度作为研究对象。
在他们看来,最重要的且长期被新古典主义忽视的现实,就是交易成本的存在和制度的重要性,而忽视这些现实前提的经济学是没有生命力的。
新制度经济学的开创者科斯尖锐地指出,新古典经济学不过是一堆工具,研究的是“没有躯体的血液循环”。
他更在获诺贝尔奖时所作的演讲中对新古典主义作了这样的评价:亚当•斯密以后的经济学家主要致力于把那只“看不见的手”模型化,被研究的东西是经济学家心目中的、而不是现实中的体系。
科斯称之为“黑板经济学”。
早期制度经济学、后制度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都是作为新古典主义的对立面而出现,三种形态的制度经济学从不同的角度与层面对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范式进行了批判,都是以制度为研究对象,从对制度的剖析出发,建立自己的学说,但研究制度的视角和方法又各不相同,各有理论特色,具有较强的可比性。
其中,早期制度学派和后制度学派理论存在较多的理论传承性,而新制度经济学和前两者的差异较大,本文将先对早期制度经济学和后制度经济学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再比较前两者与新制度经济学的异同。
二、早期制度经济学和后制度经济学的比较后制度经济学派与早期制度经济学具有一定的理论传承关系,理论上共同的特征较为突出。
可以将两者共同的特征归纳为以下六个方面。
(1)文化与整体的观点。
早期制度经济学将经济视为文化整体中的一部分,从整体上考察经济的进化。
认为社会是以制度、习惯、态度和价值观组成的动态的有机复合体,因而必须以尽可能综合的方式来进行评价和调整。
在制度分析中,着重考察家庭、国家、法律、文化、政治等制度安排作为一个整体的性质、演化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制度经济学发展到后制度经济学以后,其核心依然是从整体的演进的角度,通过分析制度,并将制度作为一个变量处理,从而理解和把握人类行为并据此提出政策性建议。
加尔布雷斯明确地表达了其整体主义的观点:“经济学就像解剖学那样,一个整体远远不止是各个部分的总和。
当各个部分相辅相成,或相互抵触,或者是由于彼此共同存在而形象有所改变时,情况就肯定是这样。
”(注:加尔布雷斯《经济学和公共目标》,商务印书馆,1983,第3页.)(2)过程与演化的观点。
早期制度经济学从进化、演变的角度看待制度整体。
早期制度经济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凡勃仑最早提出了演化经济学这一术语,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制度学派。
这一思想后来又为后制度学派所继承和发展。
因此,无论早期制度经济学或后制度经济学派都深受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的影响,把演化看作是理解资本主义经济、技术和制度变化的基本方法,认为经济学应该抓住演化这个核心主题,而不是遵循新古典主义经济学静态和均衡的思想。
在演变的制度理念中,不存在事物发展的“正常”与“非正常”状态之分,一切都被认为是自然发生的,不存在什么“干扰因素”,出现任何结果都是以往的原因次序展开的结果,并以此为基础来分析和理解制度的形成与演变。
受实用主义哲学思想的影响,他们认为,在这样一个被技术、人口增长和社会变化所主宰的世界里,社会进步的方向不是向任何最终的或者是预先确定的社会和文化安排的方向发展。
这种信念强调,虽然个人行为是有目的的,但由于不确定性和新奇事件的存在,社会经济发展不是以目的论方式展开的过程,演化过程没有必要趋于有效率的和最优的结果。
(3)更为注重权力而不是价格。
在经济系统中,什么是最关键的因素?正统经济学认为是价格。
早期制度主义和后制度主义者并不否定价格在经济系统中发挥的普遍而又重要的作用,但不认为价格是最重要的甚至是惟一的因素。
他们认为,由制度所决定的权力结构才是决定资源配置的最基础因素。
他们指出单纯寻求稳定均衡的技术条件与最优化,会模糊经济的基本权力与选择方面的特征。
在现实世界,应当关注的不是如何从机会集之中进行选择,而是关注机会集是如何形成的。
就是说,均衡与最优化问题只有在制度背景中才有意义,只有通过制度调整才能得到解决。
(4)实用主义取向。
实用主义是早期制度经济学与后制度经济学的共同哲学基础,两者的制度理论中都具有明显的实用主义色彩,即认为人的理性可以对制度进行有目的的介入,人类可以按照自己的偏好来改变社会制度。
凡勃仑将制度定义为一种流行的思维习惯,而习惯是滞后的,技术则是前向的。
两者之间存在的矛盾为人的介入提供了逻辑前提。
从而,尽管凡勃仑并投有直接表明对制度进行理性设计的观点,但由其二分法方法论为人类对制度的理性干预提供了逻辑基础。
后制度经济学的实用主义色彩应该比早期制度经济学更为浓厚一些。
后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更密切地与公共政策联系在一起,将制度安排作为可选择的变量,以解决现实问题,实现公共目标为目标。
我们将在后面早期制度经济学与后制度经济学的区别中更多地述及这一问题。
(5)集体主义方法论。
按照传统经济学的观念,经济学研究的是个人在稀缺资源面前如何进行选择,以最大化地满足自己的欲望。
早期制度经济学和后制度经济学者并不否认个人的选择,但认为这种选择不是孤立的,而是在文化框架内进行的选择。
经济学研究的就是这个文化框架。
他们将经济系统看作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经济系统的性质由它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决定。
(6)超越“效率”观点,关注人类价值。
早期制度经济学和后制度经济学理论都关注超越市场价格的价值概念,对所谓全人类更高利益的社会规定进行研究。
他们认为,价值是一种由个人或制度作出的判断。
价值在这里回答的是规范研究中“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即应用所选定的规范或标准来确定某类行为或客观状态是否是理想的。
什么样的制度变迁才是有利的?他们在这个问题上使用的不是效率标准,而是“社会价值”理论:制度的调整要符合作为整体的社会的利益。
他们还认为真正的价值判断标准是“满足人类高质量的生活”,即经济价值只是各种社会价值的一种,还应考虑除此以外的社会价值,加尔布雷思称为“文化的价值”。
价值判断标准是制度经济学和正统经济学长期争论的焦点之一,由于哲学基础和方法论的本质差别,双方在这一争论中是不能指望能有什么妥协的。
后制度经济学并不只是对早期制度学派思想的重复,而是有自己的特色与发展。
两者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区别,可以从三个主要方面来分析。
(1)哲学基础上的区别。
早期制度经济学和后制度经济学均以实用主义为哲学基础,这是他们存在一些理论共同性的思想根源。
差异在于,早期制度经济学的哲学基础是皮尔士和詹姆士等人的较早期的实用主义;而后制度经济学的哲学基础是杜威的实用主义。
同时,早期制度经济学和后制度经济学都深受进化论、历史学派以及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
因此在他们的理论中可见到深刻的演进观、整体主义的特征。
但是对前者,我们看到更多的还是德国、英国新历史学派、达尔文进化论、心理因素决定论。
而后者已经明显地采用演进观、整体主义、集体主义、人类学等方法论,对经济行为和制度进行结构的、历史的和社会文化的分析,甚至包括阶级分析。
(2)后制度经济学具有更明显的工具理性主义取向。
后制度经济学主要继承了康芒斯的思想传统。
强调市场作用的不完全性、更明确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作用以及切实广泛的政策主张都是后制度经济学的特点。
后制度经济学家的著作多与公共目标、公共政策相关,如加尔布雷斯的《经济学与公共目标》,丹尼尔•布罗姆利的《经济利益与经济制度——公共政策的理论基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