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九年级化学分子、原子及离子习题及答案.doc
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练习题(附详细答案)-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练习题(附详细答案)-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27cf7e9fb84ae45c3a358ccc.png)
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练习题一、选择题(共12题)1、关于分子、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原子的质量比分子小B .分子之间有间隔,原子没有C .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以再分D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2、“墙内开花墙外香”,这事实说明构成物质的粒子()A.数量很多 B.体积很小 C.不停地运动 D.有间隙3、建立宏观和微观间的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
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 .汽油要密封保存,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 . 10mL 酒精和 10mL 水混合后体积小于 20mL ,是因为分子变小了C .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改变D .冰水属于纯净物,从微观上看是因为只含有一种分子4、下列关于原子、分子和离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原子可以转化为离子B .物质只能由分子、原子构成C .分子的质量一定大于原子质量D .化学变化前后分子数目一定变化5、下列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A .暗香浮动——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 .热胀冷缩——温度改变,分子体积发生变化C .一滴水中大约有 1.67 × 10 21 个水分子—一分子很小D .碘和碘蒸气都能跟淀粉显示出蓝色——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6、下列关于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认识中,正确的是A .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B .氯化钠是由分子构成的C .水结成冰后,水分子停止了运动D .分子、原子和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7、用如图进行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能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B .浓盐酸与浓氨水都具有挥发性C .氯化氢分子比氨分子运动得快D .实验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8、从分子、原子的角度解释下列事实,其中不正确的是A .稀有气体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因为核外电子排布达到了相对稳定结构B .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现象,因为分子受热增大遇冷缩小C .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D .氧气(O2 ) 与臭氧(O3) 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9、用分子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其中合理的是A .保持汞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汞分子B .水结成冰,是因为温度降低,分子停止运动C .酒精挥发,说明酒精分子的体积增大D .八月桂花飘香,说明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10、能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微粒是A.碳原子和氧原子 B.碳原子和氧分子C.二氧化碳分子 D.碳单质和氧单质11、图中“”和“”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方框中表示混合物的是()12、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等,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从分子的角度看,糖水和水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含有多种分子,后者只含一种分子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保持它们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都是碳B .金刚石、石墨、 C60原子C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再分D .二氧化硫、液氧、液氮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氦气、铁都是由原子构成的,氯化钠则是由离子构成的二、填空题(共6题)1、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_____ ;( 2 )水通电分解过程中,不变的微粒是 _____ ;( 3 )食醋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醋的酸味会变淡 _____ ;( 4 )在一只装有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加几滴红墨水,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 ,由此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_____ ;如果再向小烧杯中放一些活性炭,并用玻璃棒搅拌,稍等片刻后过滤,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_____ ,这说明活性炭具有 _____ 作用。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分子和原子》课后练习题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分子和原子》课后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adac73a1ec3a87c24028c4c0.png)
课题1 分子和原子一、选择题(共10小题)1.(2016•营口)斯里兰卡的一家报社由于在油墨里加了香茅精油,而使印出来的报纸散发出一股淡淡的清香,同时又能很好的驱走蚊虫,这说明()A.分子很小B.分子间有间隔C.分子可以再分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2.(2016•泰安)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事实,不正确的是()3.(2016•南昌)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出现“热胀冷缩”现象的原因是()A.分子间的间隔变化B.分子的质量变化C.分子的体积变化D.分子的种类变化4.(2016•邵阳)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其中不合理的是()A.品红在水中扩散﹣﹣分子不断运动B.水结成冰﹣﹣分子停止运动C.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D.气体可以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5.(2016•临沂)用水壶烧水,水开时壶盖被顶开.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水沸腾时掀起壶盖,说明分子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水受热时分子间间隔变大,所占体积变大C.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D.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粒子数目增多了6.(2016•西宁)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A.分子和原子总在不断地运动B.同种原子可能构成不同分子C.分子的质量一定大于原子的质量D.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7.(2016•绥化)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下列有关分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受热时分子的体积逐渐变大B.降温时分子的运动速率减慢C.液体蒸发变成气体,分子间间隔变大D.电解水生成氧气和氧气,说明分子是可分的8.(2016•凉山州)下列古诗蕴藏着分子运动的是()A.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C.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D.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二、解答题(共3小题)9.(2016•邻水县模拟)如图所示,将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放在试管中,试管口塞上一团脱脂棉.(1)用仪器A吸取浓氨水,滴在脱脂棉上.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10.(2016•大连模拟)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下列事实.一定质量的水蒸气液化成水,其体积变小.11.(2015•大庆模拟)某兴趣小组进行以下实验,探究微粒的性质.(已知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1)实验I:如图甲所示,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烧杯A中的液体___________(填“变红或不变红”),烧杯B中的液体___________(填“变红或不变红”),用微粒的观点解释这一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该现象小组同学推断氨水确实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可刘红同学认为也可能是蒸馏水使酚酞变红,于是设计实验Ⅱ(如图乙所示)作为对比.你认为___________(填“有”或“没有”)必要,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使用图丙装置进行相同实验,与图甲装置相比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1.【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在油墨里加了香茅精油,而使印出来的报纸散发出一股淡淡的清香,同时又能很好的驱走蚊虫,是因为香茅精油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A、由分子的性质可知,闻到香茅精油散发出来的清香与分子很小无关,故选项错误.B、由分子的性质可知,闻到香茅精油散发出来的清香与分子间有间隔无关,故选项错误.C、由分子的性质可知,闻到香茅精油散发出来的清香与分子可以再分无关,故选项错误.D、由于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这是闻到香茅精油散发出来的清香主要原因,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2.【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分析】根据微粒的特征分析:①体积和质量都很小,②微粒之间存在间隔,③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④化学变化的本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的过程.【解答】解:A.碘酒中的溶质是碘,碘由碘分子构成,酒精是溶剂,酒精是由酒精分子构成的,故正确;B.闻到香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故正确;C.气体受热膨胀是因为气体分子间隔变大引起的,故错误;D.碘由固态变为气态是因为分子间隔变大引起的,故正确.故选C.【点评】熟练记忆分子和原子的性质,当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发生变化,大小也不变,改变的是分子间隔,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构成物质的分子发生了变化.3.【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分析】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的粒子间间隔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解答】解: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的分子间的间隔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分子的质量、体积、种类不变;故答案:A.【点评】明确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粒子之间的关系,记住它们的基本性质,能用来解决常见的粒子题型.4.【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品红在水中扩散,是因为品红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运动到水分子中间去了,故选项解释正确.B、分子总在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冰中的分子仍是在不断的运动的,故选项解释错误.C、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是因为水分子很小,故选项解释正确.D、由于分子之间有间隔,在受压时间隔变小,所以,气体可以压缩储存在钢瓶中.故解释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5.【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水沸腾时掀起壶盖,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增大,而不是分子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选项解释错误.B、水沸腾时掀起壶盖,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所占体积变大,故选项解释正确.C、水沸腾时掀起壶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解释错误.D、水沸腾时掀起壶盖,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增大,而不是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粒子数目增多,故选项解释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6.【考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分析】A、根据分子、原子的性质进行解答;B、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进行解答;C、根据分子的质量不一定大于原子的质量进行解答;D、根据分子、原子的根本区别进行解答.【解答】解:A、根据分子、原子的性质可知,分子和原子总在不断地运动,故A正确;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同种原子可能构成不同分子,例如氧原子可以构成氧分子,也可以构成臭氧分子,故B正确;C、分子的质量不一定大于原子的质量,故C错误;D、分子、原子的根本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故D正确.故选:C.【点评】主要考查了分子、原子的本质区别和联系及有关原子、分子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微粒观.7.【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分析】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微粒具有如下特征:①体积和质量都很小②微粒之间存在间隔③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运用这些特征我们可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解答】解:A、水在受热的情况下水分子获得能量,水分子运动加快,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导致水的体积增大,在这个过程中水分子本身的体积大小是不变的,故叙述错误;B、降温时,水分子失去能量,水分子运动变慢,故叙述正确;C、水在受热的情况下水分子获得能量,水分子运动加快,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由液体变成气体.故叙述正确;D、电解水的微观实质是水分子在通电的条件下水分子分解成氢、氧原子,然后氢、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说明了水分子在化学变化中是可以再分的.故叙述正确.故选A【点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构成物质的微粒种类在反应前后是否发生了变化.8.【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分析】根据分子的性质回答,分子都很小、都在不断运动、分子间有间隔;暗香来是人们闻到了花香,可以从分子运动的角度进行分析考虑.【解答】解:诗人在远处能闻到梅花的浓郁香味,是因为梅花的浓郁香味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梅花花香.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应用微粒的观点来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因此要熟练掌握粒子的基本性质,能用粒子的性质解释一些宏观现象.二、解答题(共3小题)9.【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分析】(1)根据胶头滴管的用途分析;(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滤纸条上的酚酞变红,这说明了分子在运动;【解答】解:(1)仪器A是胶头滴管,其用途是吸取和滴加少量的液体;(2)由于氨气具有挥发性,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又因为氨分子是不停运动的,所以将会观察到滤纸上的酚酞试液由试管口向管底逐渐变红;这说明了分子是不停运动的;故答案为:(1)胶头滴管;(2)酚酞由试管口到试管底逐渐变红;分子在不停的运动(或氨分子比酚酞分子运动得快或氨水能使酚酞变红).【点评】本题考查了如何探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掌握反应现象与本质的联系,理解微粒观点的应用.10.【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分析】根据分子间有间隔分析回答.【解答】由于分子间有间隔,一定质量的水蒸气液化成水,分子的间隔变小,所以,其体积变小.故答为:分子间有间隔,一定质量的水蒸气液化成水,分子的间隔变小.【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1.【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分析】(1)根据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来回答,利用比较得出结论;(2)根据实验乙作为对比实验的目的与实验甲的作用来分析有无必要;(3)根据实验装置的特点进行解答.【解答】解:(1)根据实验可观察到烧杯B中的液体变为红色,因浓氨水易挥发,氨分子在不断的运动,则从烧杯A中运动到烧杯B中,烧杯B中溶液显碱性,使酚酞试液变为红色,故答案为:不变红;变红;氨分子微粒从烧杯A运动到烧杯B中,溶于水使酚酞试液变红;(3)甲实验中B烧杯向蒸馏水中滴加酚酞试液,不变红,说明蒸馏水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没有必要设计实验乙做对比;故填:没有;B烧杯的酚酞试液中乙含有水;(3)若使用图丙装置进行相同实验,与图甲装置相比,丙装置是在密闭的状态下进行,且Y形管需要的药品少,所以主要优点是保护环境且节约药品.故填:保护环境(或节约药品).【点评】本题考查使酚酞试液变色的实验探究,学生应学会利用观察和对比来分析物质的性质,并注意微观粒子的性质在解答中的重要作用.。
初三化学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复习试题
![初三化学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复习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6aa9a79a2cc58bd63086bd25.png)
初三化学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复习试题1、某兴趣小组探究分子的特性时做以下四组实验.[实验一]:已知: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而氨水呈碱性,打开盛装浓氨水的试剂瓶时能够闻到强烈刺激性气味.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1)甲同学用小烧杯取约40mL蒸馏水,向其中滴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溶液的颜色无明显变化.2)如图1所示,取上述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氨水,观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现象______.通过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3)将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烧杯C,向其中加入约5mL 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烧杯B置于大烧杯外(如图2所示).观察几分钟,烧杯A、B发生现象分别是______,这一现象说明______,B烧杯的作用是______.[实验二]:乙同学将实验一进行改进(如图3所示)后进行有关分子性质的探究实验:在试管中的滤纸条上相间滴有无色酚酞溶液,试管口塞上一团蘸有浓氨水的棉花(由于棉花上的浓氨水而闻到有刺激性气味),试管中看到的现象是______,此现象说明了:______;[实验三]丙同学设计实验如图4所示,在一个玻璃杯中放入约50ml水,向水中放入一大块糖块,在容器外壁沿液面画一条水平线,当糖块消失后,液面比水平线______“高”“低”“相平”),这一现象说明了______,同时还可以说明______.[实验四]以下是丁同学完成的三个实验,请你根据实验现象和他一起进行总结归纳:①将颗粒状的碘放在湿淀粉纸上,试纸变蓝色;②用玻璃棒蘸取酒精、碘酒分别滴在淀粉试纸上,滴酒精的试纸不变蓝,滴碘酒的试纸变蓝;③把五氧化二碘(I2O5)放在干燥的试管中加热,将湿淀粉试纸放在试管口,淀粉纸上,淀粉试纸变蓝色;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木条复燃.根据以上现象,可知关于物质化学性质的结论有:______、______.可能得到关于分子的结论:______,______.答案实验一:(2)氨水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故取上述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氨水,会看到溶液变红的现象,故填:溶液变红,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3)氨水具有挥发性,是因为溶液中的溶质氨分子在不断的运动,运动到酚酞试液中使酚酞变红,空气中放置的B是为了做对比试验,说明不是空气使酚酞变红,故填:A中溶液变红,B中溶液不变色,氨分子在不断的运动,对比;实验二:在试管中的滤纸条上相间滴有无色酚酞溶液,试管口塞上一团蘸有浓氨水的棉花,由于氨分子的运动,会观察到滤纸条上由试管口向试管底逐渐变红,故填:滤纸条上由试管口向试管底逐渐变红,分子在不断的运动;实验三:由于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且不同的分子间隔不同,将糖溶解在水中,体积会小于糖和水的体积之和,故填:低,分子间有间隔,不同分子间的间隔不同;实验四:根据描述可知,碘遇淀粉变蓝,五氧化二碘受热易分解,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由此可以看出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为其他物质的分子,故填:碘遇淀粉变蓝,五氧化二碘受热易分解,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2、“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决定的物质”是化学科学中的重要观点.按照这一观点讨论下面的问题.(1)酸溶液具有一些共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酸溶液中都含有______离子.因此,酸溶液与碱溶液反应一定能生成______.(2)过氧化氢是一种常用的杀菌消毒剂,其原因是过氧化氢分子中含有一种叫做“过氧基”(下图①中虚线框标出的部分)的结构.据此推测下列②~④的物质中,可用作杀菌消毒剂的是______.(填序号)①②H-O-H③O═C═O④答案(1)酸溶液中都含有 H+离子;酸溶液与碱溶液发生中和反应一定能生成 H2O;故答案为:H+;H2O;(2)根据图①中虚线框标出的部分为过氧基的结构,分析选项可知只有④中有相同的结构;故选④.3、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生活中的变化与现象是化学学科的特有思维方式.(1)请将下列现象中体现出的分子性质写在下面横线上.①A:______;②B:______;③C:______.(2)从微观的角度认识化学变化有助于理解反应的实质.①如图是氢气燃烧过程的微观模拟示意图,请将如图“反应”中的内容补充完整.②在该变化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______,保持不变的粒子是______,生成的新粒子是______.③通过上图可以获取的信息:______;______.(写两条)答案(1)①能说明分子的体积很小.②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隔,混合后体积变小.③闻到花的香味能说明分子不断的运动.(2)①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破坏旧分子形成新分子的过程,旧分子被破坏成原子,原子的个数和种类都不变,故画:2个氧原子和4个氢原子.②在该变化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氢分子和氧分子,保持不变的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生成的新粒子是水分子;③通过上图可以获取的信息: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分子在化学变化中能够再分.故答案为:(1)①分子的体积很小;②分子间有间隔;③分子不断的运动;(2)①;②氢分子和氧分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水分子;③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分子在化学变化中能够再分.4、某无色溶液中只含K+、Na+、NO3-、SO42-四种离子,它们的离子数目之比为1:6:3:2,则该溶液所含的溶质可能是()A.KNO3、Na2SO4B.K2SO4、KNO3、NaNO3C.KNO3、NaNO3、Na2SO4D.K2SO4、Na2SO4、NaNO3答案溶液中所有阳离子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所有阴离子带的负电荷总数,溶液不显电性.四种离子数目比要等于1:6:3:2A、硝酸钾和硫酸钠无论以何种比例混合,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个数比为1:1,故错误;B、无论三种物质以何种比例混合,钾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个数比都大于1:2,故错误;C、当三种物质按照分子个数1:2:2的比例混合时离子数目比符合题意,故正确;D、当三种物质按照分子个数1:3:6的比例混合时离子数目比符合题意,故正确.故选CD.5、用分子观点解释漫画图中小女孩的话,正确的是()答案有人吸烟,整个房间就会充满烟味,是因为香烟烟气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整个房间就会充满烟味,使女孩被动吸烟.A、由于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这是造成女孩被动吸烟的主要原因,故选项正确.B、由分子的性质可知,使女孩被动吸烟的主要原因与物质是否可分无关,故选项错误.C、由分子的性质可知,使女孩被动吸烟的主要原因与分子的体积大小无关,故选项错误.D、由分子的性质可知,使女孩被动吸烟的主要原因与分子之间有空隙无关,故选项错误.故选:A.6、下列物质的变化事实与用相关分子、原子、离子知识的解释不相符合的是()选项现象解释①浓盐酸敞口放置,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是由于分子不停的运动②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钾溶液都呈碱性溶液中都存在大量的OH-③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后,体积之和小于200mL 分子是有一定质量的④水通电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是可以再分的A.①B.②C.③D.④答案A、浓盐酸敞口放置,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是因为氯化氢分子不断运动,造成溶液中溶质减少,故选项解释正确;B、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钾溶液都呈碱性,是因为碱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氢氧根离子;故选项解释正确;C、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后,体积之和小于200mL,是由于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和分子质量无关,故选项解释错误;D、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在化学变化中水分子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构成氢分子,氧原子构成氧分子,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C.7、对下列相关的说法解释错误的是()A.闻到花香--分子在不停的运动B.酒精与水混合后的体积小于二者体积之和-分子之间有间隔C.盐酸、硫酸溶液均显酸性--溶液中都有酸根离子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答案A、花香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故能够闻到花香,故A解释正确;B、不同的物质分子间的间隔不同,酒精与水混合后,由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的间隔不同,酒精分子会运动到水分子的间隔之间,导致体积减小,故B解释正确;C、盐酸、硫酸溶液均显酸性,是由于这两种物质在水中解离出来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不是酸根离子的缘故,故C解释错误;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分子构成不同,故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同,故D解释正确;故选:C.8、用粒子的观点解释下列问题(1)CO和CO2性质不同______(2)稀盐酸,稀硫酸,都可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______(3)通电分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______.答案(1)一氧化碳是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而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所以分子不同性质也不同;(2)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含有氢离子,所以都可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3)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2个氢原子结合成1个氢分子,每2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聚集成氢气,大量的氧分子聚集成氧气.故答案为:(1)一氧化碳是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而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所以分子不同性质也不同;(2)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含有氢离子;(3)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2个氢原子结合成1个氢分子,每2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聚集成氢气,大量的氧分子聚集成氧气.9、如图所示,两个集气瓶分别装入红棕色的二氧化氮和无色空气,中间用玻璃片隔开.将玻璃片抽出,让两个集气瓶口紧密对准,一段时间后,发现上下两个集气瓶内气体的颜色基本相同.该实验说明()A.分子间有间隔B.分子很小C.分子不断运动D.二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大答案因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空气中的分子和二氧化氮分子都在运动,最后两瓶中的气体颜色趋于一致.此实验主要说明分子的不断运动.故选C。
分子和原子考试题及答案.doc
![分子和原子考试题及答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a52d84eb3b3567ec112d8a1b.png)
分子和原子考试题及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15题) 1.下列关于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B.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C.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D.可构成分子【答案】C难度:容易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2.下列物质中属纯净物且是单质的是( )①液态氧②水③硫粉④水银⑤纯净的蔗糖水⑥铜锈A.②③④B.①④⑤C.③⑤⑥D.①③④【答案】D难度:容易 知识点:元素3.水结成冰是( )A.分子变大了B.发生了化学变化C.分子间的距离变了D.物质种类变了【答案】C难度:容易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4.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二氧化锰B.高锰酸钾C.氧化镁D.液氧【答案】D难度:容易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5.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A.有新物质生成B.有发光放热现象C.有气体放出D.分子本身发生变化,变成了其他物质的分子【答案】A难度:基础 知识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于分子间有间隙且分子间的间隙可以改变,决定了物质有三态变化B.一些物质的热胀冷缩,证明了分子间的间隙是可以改变的C.一个水分子很小,就像一粒细沙一样不易看到D.冰水混合的物质不是混合物【答案】C难度:容易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7.关于水的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组成的C.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D.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答案】D难度:容易知识点:分子和原子8.下列有关原子、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B.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C.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D.分子的大小及质量都比原子大【答案】A难度:容易知识点:分子和原子9.下列关于分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答案】C难度:基础知识点:分子和原子10.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在于()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B.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C.分子之间有空隙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答案】D难度:容易知识点:分子和原子 l13..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A.水分子B.氢分子C.氧分子D.氢原子和氧原子【答案】A难度:容易知识点:分子和原子14.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A.H2(氢气)B.O2(氧气)C.H2O(水)D.H2SO4(硫酸)【答案】C难度:容易知识点:元素15.当水的温度和压强升高到临界点(t=374.3 ℃,p=22.05 MPa)以上时,水就处于超临界状态,该状态的水称为超临界水。
【化学】九年级:第三单元分子和原子 说课稿含答案.doc
![【化学】九年级:第三单元分子和原子 说课稿含答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d96122dee53a580216fcfed9.png)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本节课的内容是继前面两个单元学习某些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后,从宏观的物质世界跨进微观的物质世界的第一课,对于学生认识宏观物质的微观组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同时,为进一步探究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奠定基础。
因此,本节教材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目标:认识分子、原子的存在,了解其性质,理解其概念。
(2)能力目标:运用分子的知识解释某些日常现象,区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以及通过对物质及其变化的宏观现象与微观本质之间相互联系的分析推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物质世界是运动的和分子的可分性与不可分性的认识,培养学生用辩证统一的观点思考问题的思想方法。
3.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分子、原子概念的建立。
(2)难点:分子、原子行为的微观表象的形成。
二、教法分析分子、原子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并不完全是陌生的,在小学自然、初中生物、物理课中都接触到分子和原子。
但是,分子、原子究竟是什么样的粒子,他们缺乏准确的内部表象。
由于分子、原子既看不见也摸不着,所以,学生要真正建立明晰的分子、原子概念是较为困难的。
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教学:第一,情境激学。
用一些宏观现象创设探究氛围,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如《梅花》诗中的“暗香”、物体的热胀冷缩、酒精与水混合体积的变化等。
第二,联想推理。
尽量将不可见的微观粒子行为特征与学生熟悉的某些宏观事物联系进行转换理解,引导学生类比推理形成微观粒子的内部表象。
第三,辅助教学。
采用实验探究与电脑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展示分子、原子的行为特征,把学生的思维引向分子、原子的微观世界,使学生形成清晰的分子、原子印象。
具体的教学流程如下:三、教学程序(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为创设一个最佳的心理和认知环境,我用宋代大诗人王安石的一首诗《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小学课文中学过)]引出本课题,并引发学生思考“为有暗香来”是何故?接着引导学生大胆进行猜想,为什么我们能闻到梅花的暗香?在学生通过读古诗,品诗味,感知这一自然现象的基础上,运用多媒体动画模拟出花香粒子运动的微观过程,帮助学生初步形成微观粒子行为的表象。
九年级化学分子和原子 原子的构成
![九年级化学分子和原子 原子的构成](https://img.taocdn.com/s3/m/f4a6648dc77da26925c5b096.png)
分子和原子原子的构成主要内容:分子和原子原子的构成【知识要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一.分子和原子1.分子(1)分子的特点:①小。
分子质量和体积非常小,一滴水约有15万亿亿个水分子。
分子虽然看不见也摸不着,但可以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拍摄出某些分子的照片,证明它真实存在着。
②总是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大量的生活事实,如我们能闻到花的香味、湿衣服会晾干、糖放入水中会溶解等,所有这些事实,都会使我们感受到分子的存在和总在不断运动着。
分子的运动速率和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物质的能量越大,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大。
如:100℃时,氢分子的平均速率能达1.987 km/s。
气体分子的相互碰撞的次数是受条件影响的,压强大了,分子挤在一起,碰撞次数多;分子轻,分子的运动速率大,碰撞次数也多。
据推算,标准状况下,每秒钟每个氢分子可能碰撞150亿次。
③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物质呈三态变化的原因:分子之间的间隔大小发生变化的缘故。
“等体积的水和酒精混合”,体积减小也是由于分子间存在间隔的原因。
④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2)分子的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说明:①单个分子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②此定义只适用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3)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一些概念:①物理变化:分子本身不变,改变的是分子之间的距离。
②化学变化:分子的本身发生了改变,生成了新的分子。
③纯净物: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④混合物:由多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2.原子(1)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或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2)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被破坏,原子重新组合。
3.粒子构成物质的方式:(1)例如:水是由大量的水分子构成的,一个水分子是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氧气是由大量的氧分子构成的,一个氧分子是由二个氧原子构成的。
(2)原子物质例如:①金属②稀有气体③金刚石(C)、石墨(C)、硅(Si)等如:金属铁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1分子和原子习题(含解析)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1分子和原子习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58216f8a8114431b80dd874.png)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分子和原子学校:___________ 姓名:班级:得分:一、单选题(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对分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分于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 B.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唯一粒子【答案】C【解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单个的分子不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由离子构成的物质,则由阴阳离子共同保持其化学性质。
2.氧气在降温加压变成液态氧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B.分子质量变小 C.分子体积变大 D.分子运动速率变大【答案】A【解析】氧气由气态变成为液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变化的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分子的质量不变,分子的体积不变,分子运动速率很慢。
故选A.3.下列关于微观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离子能构成物质B.分子之间有间隔,原子之间没有间隔C.分子和原子都在不停运动D.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都能够再分【答案】C【解析】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A错误;分子、原子间均有间隔,B错误;分子和原子都在不停运动,C在正确;在化学变化中,分子能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原子不能再分,D错误。
故选C。
4、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A.氨气 B.氯化钠 C.镁 D.金刚石【答案】A【解析】A、氨气是由氨分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B、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C、镁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镁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D、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A。
5.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选项现象或事实解释A 气体易被压缩分子间的间隔大B 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不停运动C 气体热胀冷缩分子可变大可变小D 1个水分子质量约为3×10-26kg 分子很小【答案】C【解析】气体容易被压缩说明气体的分子之间有间隔,且间隔比较大;能够闻到花香是因为分子的不断运动;物质的热胀冷缩是因为物质的分子之间有间隔;一个水分子的质量是3×10-26千克,说明分子的质量很小。
九年级下册化学练习册及答案
![九年级下册化学练习册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711686e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c6.png)
九年级下册化学练习册及答案###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1.1 原子的组成-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 原子核包含质子和中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 1.2 电子排布- 电子按照能量级排布在原子核外。
- 每个能量级可以容纳的电子数遵循2n²的规律。
#### 1.3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排列元素。
- 元素按照周期和族分类,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 练习题1. 原子核中不包含哪种粒子?A. 质子B. 中子C. 电子2. 根据2n²规律,第三能量级最多可以容纳多少电子?A. 4B. 8C. 163. 元素周期表的排列依据是什么?A. 原子质量B. 原子序数C. 电子排布#### 答案1. C2. C3. B### 第二章: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2.1 离子键- 离子键是由正负离子间的静电吸引力形成的。
#### 2.2 共价键- 共价键是通过共享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
#### 2.3 分子的极性- 分子的极性取决于原子间的电负性差异和分子的几何结构。
#### 练习题1. 离子键通常在哪种类型的元素间形成?A. 金属与非金属B. 非金属与非金属C. 金属与金属2. 共价键的形成需要什么?A. 电子的转移B. 电子的共享C. 电子的排斥3. 分子的极性与哪些因素有关?A. 原子大小B. 原子电负性C. 分子几何结构#### 答案1. A2. B3. B, C### 第三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3.1 化学反应的类型- 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 3.2 化学平衡- 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 3.3 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通常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 练习题1. 下列哪种反应不是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A. 合成反应B. 氧化还原反应C. 置换反应2. 化学平衡的特点是什么?A. 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不断变化B. 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不再改变C. 反应速率无限大3. 能量变化通常在哪种类型的反应中发生?A. 物理变化B. 化学反应C. 核反应#### 答案1. B2. B3. B### 第四章:溶液与溶解度#### 4.1 溶液的定义-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均匀混合物。
九年级化学分子和原子
![九年级化学分子和原子](https://img.taocdn.com/s3/m/ffdc3d18ce2f0066f433229b.png)
九年级化学分子和原子1. 问题 1:构成物质的微粒有什么?并分别举例。
答:(1)分子:一般由非金属元素形成,如氢气(H2),氧气(O2),水(H2O),氨气(NH3)等(2)原子:金属,稀有气体,固态非金属(3)离子:一般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氯化钠(NaCl),碳酸钠(Na2CO3)2. 问题 2:蘸有浓盐酸和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时会有什么现象?答:会产生白烟。
原因:NH3+HCl=NH4Cl(固体小颗粒)问题①:此现象说明了分子的什么特性?答:分子在不断运动问题②:浓盐酸和浓氨水具有什么性质?答:挥发性(物理性质)3. 问题 3:水银温度计受热示数增大说明了微粒的什么特性?答:温度升高,汞原子间隔增大。
4. 问题 4: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什么?答: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以再分5. 问题 5: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答: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6. 问题 6:原子一般是由什么构成?答:质子、中子和电子。
问题①:原子中一定含有中子?答:不一定,H 原子中无中子。
问题②中子数一定等于质子数?答:不一定,如 Na 原子的质子数为 11,中子数为 127. 问题 7:分子、原子不带电(呈电中性),反之,不带电的是否一定都是原子或分子?答:否。
原子、分子、中子不带电。
问题:离子一定带电荷,反之,带电荷的是否一定是离子?答:否。
离子、质子、电子都带电荷。
8. 问题 8:元素的种类由什么决定?答:核电荷数或质子数。
(不能是核外电子数)9. 问题 9:元素的化学性质相同的原因是?答: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10. 问题 10:构成原子的各种粒子间的数量关系是什么?答:(1)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九年级化学 分子、原子及离子 习题及答案
![九年级化学 分子、原子及离子 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e2cce10767f5acfa1c7cd9c.png)
九年级化学分子、原子及离子习题及答案1.20世纪20年代,就有人预言可能存在由4个氧原子组成的氧分子(O4)。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O4是一种新型的氧气B.一个O4分子中含有2个O2分子C.O4和O2的性质完全相同D.O4和O2混合后形成的是混合物2.图中“”和“”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方框中表示混合物的是()3.下列对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A.都是带电荷的粒子B.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C.都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D.都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是同种元素B.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是同一种原子C.具有稳定结构的微粒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D.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一定相同5.质子数相同,而核外电子数不同的两种粒子是()A.两种不同的元素B.两种性质相同的粒子C.一种是阳离子,另一种是阴离子D.同一种元素或性质不同的两种粒子6.具有相同质子数和电子数的分子或离子叫等电子体,等电子体具有相似的结构和性质。
下列各级粒子中属于等电子体的是()A.NO和O2B.CO和N2C.SO2和CO2D.PO43-和SO42-7.M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a,它的阳离子M n+与N元素的阴离子N m-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N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A.m+n+aB.m+n-aC.a-n-mD.a+m-n8.三种元素的粒子X m-、Y n+、Z p+都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已知n>p,则它们的核内质子数(依次用X、Y、Z表示)关系为( )A.X=Y=ZB.Y>Z>XC.X>Z>YD.Z=Y>X9.对Fe3+、Fe2+、Fe三种粒子的判断,正确的是( )①核电荷数相同; ②核外电子数相等; ③电子层结构完全相同; ④质量几乎相等; ⑤等质量的三种粒子所有的质子数相等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⑤C.①④⑤D.②③④10.按要求写出化学符号或化学意义:(1)2个氮原子;(2)5个钠离子(3)2Mg2+;(4)氧离子;(5)构成氯化钠的阳离子;参考答案:1.D2.C3.B4.D5.D6.B7.C8.B9.B10(1)2N;(2)5Na+(3)2个镁离子(4) O2-(5)Cl-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分子和原子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分子和原子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e8dc6134b35eefdc8d33397.png)
九年级化学分子和原子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能闻到花香的原因是()A、分子有质量B、分子间有间隔C、分子在不断运动D、分子体积小2. 对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惟一粒子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保持物质性质的是分子C、同种物质的每一个分子的化学性质都相同D、分子的大小会随着物质体积的增大而变大3. 下列变化中,构成物质的分子本身发生变化的是()A、糖溶于水B、衣箱中樟脑丸不久不见了C、工业上蒸发液态空气制氧气D、红磷燃烧4. 一壶水烧开后,壶盖被顶开,这是因为()A. 水分子变大了B. 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C. 水由液态变成气态,体积膨胀D. 构成物质的粒子数目增多5、最早发现电子的科学家是()A. 汤姆生B. 道尔顿C. 拉瓦锡D. 阿伏加德罗6、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A.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微粒B. 分子质量都大于原子质量C. 分子永恒运动,原子在分子中是不运动的D. 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7. 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A. 氢原子B. 氧分子C. 氢分子D. 水分子8、下列关于物质的构成,叙述错误的是()A. 氯酸钾分子由钾原子、氯原子、氧原子构成B. 氧分子由氧原子构成,氧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C. 氧原子核由带正电荷的中子和不带电荷的质子构成D. 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9. 下列物质中,肯定是由一种分子(或原子)构成的物质是()A、水B、纯净物C、混合物D、糖水10. 已知某原子的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为A,该原子核内有B个质子和C个中子,核外有D个电子,则()A. A=B=CB. B=C=DC. A=C=DD. A=B=D13. 199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哈迈德·泽维尔开创了“飞秒(10-15S)化学”的新领域,使运用激光谱技术观测化学反应时分子中原子的运动成为可能,你认为该技术不能观测到的是()A. 氧分子的不规则运动B. 氧原子结合成氧分子的过程C. 氧分子分解成氧原子的过程D. 氧原子内部的质子、中子、电子的运动14. 下列符号能表示两个氧原子的是()A. O2B. 2OC. 2O2-D. 2O215. 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A. O2B. H2OC. CO2D. SO216. 2008年9月27日,我国航天员翟志刚进行了首次太空行走。
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练习题-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练习题-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02b740bae45c3b3566ec8bcc.png)
2021——2022学年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分子和原子练习题一、选择题1.用水壶烧水,水开时壶盖被顶开。
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B.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粒子数目增多了C.水沸腾时掀起壶盖,说明分子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D.水受热时分子间间隔增大,所占体积变大2.下列实验方案中,正确的是A.用铁丝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B.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空气中是否含有氧气C.用澄清石灰水鉴别空气和呼出气体D.将100克水和100克酒精混合证明分子间有间隔3.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
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A.水通直流电分解——是因为水分子被破坏,形成新的分子B.“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了分子在不断运动C.氧气和氢气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D.20mL水与2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40mL——是因为分子数目减少4.化学上称“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的根据是()A.原子的质量极小B.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C.原子的体积极小D.原子在化学反应前后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5.从分子、原子的角度解释下列事实,其中不正确的是()A.A B.B C.C D.D6.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事实,不正确的是()A.碘酒是混合物,因为由不同种分子构成B.端午时节粽飘香,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着C.固体碘受热升华,因为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D.气体受热膨胀,因为温度升高,分子自身体积增大7.以下是某同学记录的实验现象或操作,其中符合事实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C.浓氨水遇酚酞溶液,浓氨水变红D.用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实验结束时先把导管移离水面,后停止酒精灯加热8.小明对抽烟的爸爸说:“吸烟有害健康,我和妈妈都在被动吸烟".小明这样说的科学依据是A.分子处于不断运动之中B.分子很小C.分子间有空隙D.分之间有作用力9.在液态水转化为冰的过程中,发生改变的是( )A.原子大小B.分子大小C.分子数量D.分子间隔10.被称为人体冷冻学之父的罗伯特埃廷格著有《不朽的展望》一书。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3.1 分子和原子 同步练习题 含详细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3.1 分子和原子 同步练习题 含详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833cc16f01dc281e43af037.png)
3.1 分子和原子一.选择题(共25小题)1.现:氮气不活泼,在3000℃时仅有0.1%的分子分裂.在0℃常压下,向密闭容器M 中充入一定量的氮气,而后升高温度(不超过3000℃,压强不变),若该密闭容器的体积增大了一倍,则M内分子变化的示意图合理的是()A.A B.B C.C D.D2.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A.分子大、原子小B.分子间有间隔,原子间没有间隔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D.分子在不停运动,原子不运动3.下列关于原子、分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②分子大、原子小③分子之间有间隔,原子之间没有④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不能⑤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⑥分子、原子都在不停地运动.A.①②③B.②③④C.④⑤⑥D.①⑤⑥4.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微粒B.分子质量都大于原子质量C.分子永恒运动,原子在分子中是不运动的D.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5.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一定改变D.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6.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一定比原子大B.吹胀气球,分子间的间隔变大C.水结成冰,分子停止运动D.同种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种分子7.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的粒子是()A.分子B.原子C.质子D.电子8.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大,原子小B.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原子是静止的C.分子能构成物质,原子不能D.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9.下列事实或现象,能说明“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的是()A.冰雪融化B.走进茶叶店,可闻到茶叶的清香C.碳酸受热分解变成二氧化碳和水D.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10.下列实验和事实中,能证明分子是可分的是()A.打开汽水瓶,有气体逸出B.10mL水与10mL酒精混合,体积小于20mLC.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D.水蒸发变为水蒸气11.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A.分子运动,原子不运动B.分子大,原子小C.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D.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12.下列变化能证明分子可以再分的是()A.水蒸发B.石蜡熔化C.干冰升华D.水通电分解13.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A.分子质量大,原子质量小B.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C.分子间有空隙,原子间无空隙D.分子体积大,原子体积小14.下列现象或事实,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A.一滴水中大约有1.6×l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很小B.石油气加压后可贮存在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C.水沸腾时可掀起壶盖,说明分子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D.湿衣服晾在太阳下干得快,说明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15.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错误的是()A.热胀冷缩─分子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B.花香四溢─分子不停地运动C.食物腐败─分子发生变化D.酒精挥发─分子间间隔变大16.下列事例不.能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的是()A.品红溶解B.篮球充气C.酒精挥发D.柳絮飞扬17.以下宏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序号宏观事实微观解释A 用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水分子水分子间的间隔很小B 水通电后分解生成氧气和氢气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C 水蒸发为水蒸气后所占体积变大水分子受热时体积增大D 氯化钠溶液能够导电溶剂水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A.A B.B C.C D.D18.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事实,其中不正确的是()A.水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温度升高,分子的体积变大B.春天百花盛开,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断运动C.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液体总体积小于100 mL﹣分子之间有间隔D.水与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19.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选项事实解释A 金刚石的硬度远大于石墨碳原子结构不同B 蔗糖溶液不能导电溶液中没有自由移动的粒子C 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氧分子变小了40L钢瓶中D 稀盐酸、稀硫酸均显酸性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A.A B.B C.C D.D20.“南国汤沟酒,开坛十里香”这句广告词说明()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B.分子之间有间隔C.分子是不断运动的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21.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下列事实,错误的是()A.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1滴水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C.醋酸是酸的,蔗糖是甜的﹣﹣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D.将空气液化,体积变小﹣﹣分子体积变小22.模型是联系宏观与微观的桥梁。
(完整版)初三化学第四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完整版)初三化学第四单元测试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643e4f1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a5.png)
(完整版)初三化学第四单元测试题附答案九年级化学单元测试题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班级学号姓名成绩一、选择题:(本题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原子核是()A.由电子和质子构成B.由质子和中子构成C.由电子和中子构成 D.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硅 B.铁 C.铝 D.汞3.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A.质子数不同B.中子数不同 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D.电子数不同4.对于K和K+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同一种元素 B.属于同一种粒子C.核外电子数相同 D.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5.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其原子的()A.核外电子数B.核电荷数C.最外层电子数 D.中子数6.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A. B. C. D.+11 +16 +10 +137.环境监测部门常采用五氧化二碘(化学式为I2O5来测定空气中的一氧化碳含量。
五氧化二碘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A.-5 B.+2 C.+3 D.+58.某氮的氧化物中,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8,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A.NO B.NO2C.N2O5 D.N2O9.某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A.一定是单质B.一定是纯净物C.不可能是混合物 D.不可能是化合物10.目前世界上已证明”达菲”(分子式为C16H31N2PO8)是治疗禽流感的唯一良方,其生产原材料是作为中国传统香料和中药的八角中所含的一种重要成分莽草酸(分子式为C7H10O5),据统计,全球90%有八角产于中国。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莽草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74B.一个“达菲”分子中含有5种元素的58个原子第 1 页共5 页C.莽草酸分子中C、H、O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7:10:5D.莽草酸和“达菲”分子中所含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之比为5:8二、填空题(共7小题,共36分)11.(5分) “珍爱生命,拒绝毒品”是每个公民的责任,但是在某些娱乐场所,还有人服用俗称摇头丸的毒品。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分子和原子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分子和原子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13ba0aa81c758f5f71f672b.png)
初中化学单元检测卷 第二章 分子和原子班级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 相对原子质量:H :1,C :12,N :14,O :16,S :32,Na :23,Al :27,K :39,Fe :56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均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2分,共40分).体现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 A .氧元素 B .氧分子 C .氧原子 D .以上答案都对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洁净的空气 B .矿泉水 C .碘酒 D .硫酸铜.H 2表示氢气,还可以表示:①氢元素;②一个氢分子;③两个氢元素;④氢气由氢元素组成;⑤每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⑥2个氢原子,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 B .②③⑤ C .②④⑤ D .①④⑥ .下列各组物质中,前一种是单质,后一种是化合物的是( ) A .水、海水 B .氧气、固态氧 C .铁、四氧化三铁 D .空气、氧气 .在H 2、H 2O 、H 2SO 4三种物质中,都含有( )A .氢元素B .氢原子C .氢分子D .氢气 .给下列物质加热,生成物中只有氧化物的是( ) A .铜绿 B .高锰酸钾 C .氯酸钾 D .氧化汞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纯净物是由同种物质组成的B .由分子构成的纯净物中只含有同一种分子C .纯净物的组成和性质是一定的D .由分子构成的纯净物中只含有同一种原子 .分子和原子最主要的区别是( )A .分子不断运动,而原子是静止的B .分子质量大,而原子质量小C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D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而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市场上销售的食盐种类有加钙盐,加锌盐,加碘盐等,这里的“钙”“锌”“碘”是指( ) A .分子 B .元素 C .单质 D .阴离子 .下列事实中证明分子可以再分的是( ) A .酒精溶于水B .湿衣服晾在太阳下,很快衣服就干了C .红色的氧化汞粉末受热放出氧气,同时有银白色物质产生D .水受热沸腾,变成了水蒸气.一个CO 分子的质量是a kg ,其中氧原子的质量为b kg ,若以一个碳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则CO 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A .8a a-bB .12a a-bC .16a a-bD .32aa-b.“神州三号”宇宙飞船飞行试验成功,表明我国载人航天技术有了重大突破。
【初中化学】九年级专题训练(二) 分子、原子、离子和元素(练习题)
![【初中化学】九年级专题训练(二) 分子、原子、离子和元素(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6312b205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12.png)
九年级专题训练(二)分子、原子、离子和元素(223)1.对下列事实的解释,不合理的是()A.通过气味辨别氮气和氨气-——分子是运动的,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B.氧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压强增大,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C.干冰升华为二氧化碳气体——状态变化,分子大小随之变化D.蔗糖在热水中溶解更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大2.从电解水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是分子的重新组合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增多C.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D.该反应说明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3.利用分子的知识解释,选择合适选项填空。
A.分子不断运动,温度升高时运动加快B.分子很小C.分子间有间隔,温度、气压发生变化时,间隔大小随之发生改变(1)湿衣服晾一段时间会变干,是因为。
(2)可以将大量的氧气压缩到天蓝色的钢瓶中,是因为。
(3)一滴水里的水分子个数由10亿人来数,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昼夜不停,需3万年才能数完,是因为。
(4)水受热后变成水蒸气,体积变大,说明。
(5)食盐放入水中,整杯水都有咸味,说明。
4.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和“”分别表示两种质子数不同的原子,a、b分别表示反应前和反应后的物质。
请回答:(1)a、b物质均属于(填物质分类),从微观角度说明你的判断依据是。
(2)该反应属于(填基本反应类型)反应。
5.下列物质中,由阴、阳离子构成的是()A.二氧化碳B.氢气C.氯化钠晶体D.水银6.近年,我国科学家首次拍摄到水分子团簇图像,模型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氢、氧两种元素只能组成水B.团簇中的水分子不再运动C.水蒸气冷凝成水,分子间隔减小D.过氧化氢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7.最近科学家发现,水在−157∘C超低温、正常压力或真空条件下仍呈液态,比蜂蜜还黏稠。
下列关于这种“高密度液态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性质与普通水不同B.分子不再运动C.氢、氧两种原子的个数比为2∶1D.分子间的间隔比普通水的大8.从下列图片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A.分子之间有间隔B.硅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C.水分子受热运动速率加快D.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9.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元素信息不全)。
九年级化学离子习题精选 试题
![九年级化学离子习题精选 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e6335afa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b2.png)
九年级化学离子习题精选习题精选〔一〕1.常见的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
以下有关粒子的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A.假设两种粒子的核外电子数一样,这两种粒子一定是一样元素B.假设两种粒子的质子数一样,这两种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C.假设两种粒子是同种元素,这两种粒子的质子数一定相等D.假设两种粒子是同种元素,这两种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定相等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遵循以下规律:(1)电子将尽可能排布在离核近的、能量低的电子层上;(2)每层最多包容电子2n2(n为层数);(3)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电子,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电子。
近年科学家发现的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其核外电子排布应是()A.2、8、18、32、32、18、8B.2、8、18、32、18、18、22C.2、8、18、32、50、8D.2、8、32、32、18、83.某微粒R m-的核电荷数为n,你认为不可能据此推测出的是()A.该微粒的质子数B.该微粒所属元素种类C.该微粒的电子数D.该微粒的相对粒子质量4.元素X核电荷数为d,它的阳离子X m+与Y的阴离子Y n-的电子层构造一样,那么元素Y的核电荷数()A.m+n+aB.m-n-aC.m+n-aD.a-m-n5.钠原子与钠离子的符号分别为和;它们均属于钠元素的理由是;它们的化学性质(填“相似〞或者“不相似〞)。
6.1996年科学家在宇宙深处发现了H3+离子和H3分子。
请答复:(1)1个H3+离子含有个质子个电子;(2)构成了H3分子的原子的构造示意图是;(3)H3属于(混合物、单质或者化合物)。
7.据如今的科学研究发现,人体细胞日渐衰老的一个原因是人体中活性氧氧化细胞的缘故,活性氧的一种是O2-,在此离子中有个电子。
8.家中食盐的成分是氯化钠,构成它的粒子有离子和离子。
做一个小实验,把氯化钠放到水中,你观察到的现象是。
通过观察这个实验,结合物理学的带电荷的粒子的性质,考虑如何证明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9.A元素原子的原子核内有1个质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化学分子、原子及离子习题及答案
1.20 世纪20 年代,就有人预言可能存在由 4 个氧原子组成的氧分子(O4)。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O4是一种新型的氧气
B. 一个 O4分子中含有 2 个 O2分子
C.O4和 O2的性质完全相同
D.O4和 O2混合后形成的是混合物
2. 图中“”和“”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方框中表示混合物的
是()
3. 下列对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A.都是带电荷的粒子
B.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C.都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D.都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是同种元素
B.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是同一种原子
C.具有稳定结构的微粒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
D.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一定相同
5. 质子数相同,而核外电子数不同的两种粒子是()
A.两种不同的元素
B.两种性质相同的粒子
C.一种是阳离子,另一种是阴离子
D.同一种元素或性质不同的两种粒子
6.具有相同质子数和电子数的分子或离子叫等电子体,等电子体具有相似的结构和性质。
下列各级粒子中属于等电子体的是()
B.CO和 N2
C.SO2和 CO2
3- 2- D.PO4 和 SO4
7.M 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n+m-
核外电子排a,它的阳离子 M 与 N 元素的阴离子 N
布相同,则 N 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
A.m+n+a
B.m+n-a
C.a-n-m
D.a+m-n
8.三种元素的粒子 X m-、Y n+、Z p+都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已知 n>p,则它们的核内质子数 ( 依次用 X、Y、Z 表示 ) 关系为( )
A. X=Y=Z
B. Y>Z>X
C. X>Z>Y
D. Z=Y>X
9. 对 Fe3+、Fe2+、Fe 三种粒子的判断,正确的是( )
①核电荷数相同 ;②核外电子数相等;③电子层结构完全相同;④质量几乎相等 ;⑤等质量的三种粒子所有的质子数相等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⑤
C.①④⑤
D.②③④
10.按要求写出化学符号或化学意义:
( 1) 2 个氮原子;
( 2) 5 个钠离子
2+
;
( 3) 2Mg
( 4)氧离子;
( 5)构成氯化钠的阳离子;
1.D
2.C
3.B
4.D
5.D
6.B
7.C
8.B
9.B
10
(1) 2N;
(2) 5Na+(3) 2 个镁离子(4)O 2-
(5) C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