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作文模拟三题(附习作与点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作文模拟三题(附习作与点评)

题一直面当代人的精神现实,世界的灼热物欲和心灵世界的清欢,值得人们反思与厘清。题二表面为乡愁,既绵亘古今千年,又横跨海峡两岸,寄寓了另一层不言自明的意味。

题三回归传统,着眼文化,聆听先民的歌唱,缅怀芬芳的美德。

模拟金题一

人间最美是清欢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云仙杂记》载:陶渊明得太守送酒,多以舂秫水杂投之,曰:“少延清欢数日。”

苏轼《浣溪沙》说: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清欢,是什么?是一种生活的态度,清雅恬适的快乐。一轮明月一袭清风,一壶薄酒一杯淡茶,便可寄托本心,活出清欢的格调。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对生活的清欢有所解读,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优秀范文展示】

人间最美是清欢

“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林清玄如是说。

打小,我就爱看林清玄的散文,散淡,清洁,远离名利。尤其令我着迷的,是他那种能在当时灯红酒绿的台湾“不浮不躁,不慌不忙,淡定从容地过好这一生”的生活态度。而他的思想,也如绵绵春雨般,细密无声地滋润着我的心灵。

林清玄的散文致力于描写一个没有尘世喧嚣,简单干净的“清欢”世界。何谓清欢?清欢就是人生的减法,是我们舍弃了世俗的追逐和欲望的捆绑之后,回到最单纯的欢喜的那种境界。即使我当年少年而愚钝,读了之后还是有一种模模糊糊的觉悟。

这年早秋,我住宿于乡下的姥爷家,到了晚上家里没有空调,在床上翻来覆去只觉得燥热难耐,不得已只好出去散步。乡下的夜晚来得要早,九点多家家户户都已安然入睡。一轮明月高挂天心,将那清辉撒下了人间,因着田野的水汽,月色便有些朦胧,好似与雾缠绕在一起,弥漫在乡野的每一个角落。今夜没有萤火虫,却有草丛里的蟋蟀与树梢上的知了为夏夜伴奏。石子路旁含苞待放的花朵已沾湿了露水,在月光的照耀下,犹如一粒粒洁白纯粹的雪珠熠熠生辉。此情此景,我忽然对林清玄的人生清欢有了更深的理解。能对大自然中最简单,最单纯的事物感到欢喜,不正是一种清欢吗?顿时,我感到身边的暑气已是荡然无存,只觉浑身清爽,悄然独立于原野,那就享受这无边月色好了。

眼前这月,让我想起禅宗里有佛陀指月,以譬喻的方式传达了佛对于人生与修行真谛的理解。真理有如天空明月,手指表示明月所在,但手指并不是明月,看月也并非一定用手指不可。指,只是一个过渡、一道桥梁;月,才是终极、本体。也就悟出:把书读好,其实是人生的桥梁。把人做好,才是人生的一轮明月。

月照今人,也照古人。清欢的生活,自古便受人喜爱。春秋吴越争霸,范蠡辅佐勾践复国,告别名利场,与西施泛舟于太湖之上。东晋士子遭弃,陶渊明挂印而去,归隐田园。

唐代更有王维将山水园林搬至他的辋川别业,朝夕赏林游湖。古代文人雅士是如此喜爱生活的清欢。

是的,清欢是最简单却最让人快乐的生活,也是人在心若止水无欲无求时所达到的一种境界。只要心能如今夜这般静下来,生命便能直达清欢。比如:

在酷暑的毒日下,喝一杯凉茶;

在冬日漫天飞雪的小屋里,向一盆炭火;

在池塘边,看招摇的小花一朵;

在沙滩上,觅得一枚洁白的贝壳;

还有,在树林间问候一只亮羽小鸟,感觉出生命其实有更多欢愉的意味……

可是,对很多人来说,要做到这些好像太难了。尤其是对迷恋大都市生活的人来说,差不多与清欢是绝缘的。我们想在月夜里散个步吧,路上车水马龙,深夜仍呼啸而过。那就下馆子吃个夜宵吧,清淡一点的菜,几乎杳不可得,各色菜都是重口味。好吧,就点个沙拉吧,端出来吓人一跳——上面的沙拉酱比果蔬还多。

生在这个物质的时代,难以说清是福是祸,我们有了科技,有了娱乐,有了现代化的校园,却找不到最原始,最质朴的欢乐了。记得野史里说,乾隆下江南,在金山寺山头看江中船熙熙攘攘,便问住持和尚:“长江一日有多少船来往?”住持和尚说:“往来只有两条船,一为名来,一为利往。”这样看来,我们被物质文明带来的名利蒙蔽了双眼,仿佛被蒙上了眼罩,见不到一丝光亮,我们迷路了。

我知道“人间有味是清欢”出自苏轼的一首《浣溪沙》:

细雨斜风作小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当年苏东坡由黄州调任汝州,虽仍为贬谪身,却不再以仕途沉浮为意。一路走来,入眼都是细雨,斜风,淡烟,疏柳,清清洛河水。野外景致,野外午餐,野外心境,都归结在“人间有味是清欢”。把名利放下,作者心里已充盈着灿烂的春天。

笑对一轮明月,流连忘返的诗人都回家了,今夜,我也该回家了。脚踩青草披离的小路,吟咏着东坡词,在这月色正好的旷野,我多少领悟一些意境里的清欢,是何等的闲适与潇洒!

让我们放下对世俗名利的追逐吧,“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这就是人间最美的清欢,就是心灵纯粹的愉悦。

【点评】

“解读生活的清欢”的确是个大题目,作者巧妙运思,模仿了朱自清《荷塘月色》的结构,用早秋燥热难眠,月下独步乡野,徐徐展开所见所闻所感所悟。

开篇先以“林清玄如是说”破题,初步界说自己所理解的“清欢”。再借“住宿于乡下”,铺叙自然里的“清欢”之境,画面入眼清爽而纯粹。接着发端佛陀指月、雅士清欢的议论,可谓神思飞越。进而有当下物欲的反思,且适时嵌入乾隆下江南、东坡唱清欢的典。千余字的文章,犹如新竹解箨,转眼间生长已多。文章起始于对林清玄散文的欣赏,收结于对苏东坡诗歌的吟诵,布局谋篇有独到处。

文章也有着了痕迹的地方,秋夜田野境界有些促狭,支撑如此绵绵不绝的思考,还有些乏力。然中学生能有此等仿作,已属难得。

模拟金题二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乡愁:深切思念家乡的忧伤的心情。

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Warren认为:乡愁属于在陌生环境下的一种反应,“人本能地寻求自我保护。我们知道家永远不会伤害自己,所以总想回家”。

岑参《宿关西客舍》“孤灯燃客梦,寒杵捣乡愁”,算是乡愁的先声。

余光中祖籍福建,1949年离开大陆去台湾,1972年在台北厦门街旧居他写下《乡愁》。

中央电视台制作百集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节目寻根中国百座传统村落,记录它们的前世今生,以凝聚国人对传统文明的体悟。

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文明的传承和生命的自觉,而我们自觉的精神家园里有一种情感叫乡愁,生活在崭新时代的青年要住乡愁。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学生佳作】

乡愁

余光中是一个传奇,他被文坛大师梁实秋赞誉为“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而他最为人熟悉的作品还是《乡愁》。

《乡愁》是余光中1972年在台北厦门街旧居里创作的,完稿仅用了20多分钟,而这种情感的堆积却用了20多年。诗人定义了中国人的一种情感模式:乡愁。这是关于母亲、妻子、家园和祖国的纠缠性情感,也是许多历经苦难的民族在历史与现时的演进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第一次读到《乡愁》,是在小学语文课本里,诗中写道:“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听老师眼含泪水讲读这首诗的时候,我还小,我几乎触摸到一位瘦诗人的悲情,却无法体验不长文字里所容纳的关于一个民族的苦难,但可以流利地将它背诵出来。

一种对家国的念念在怀的情感,便根植在我的精神世界里。乡愁,无关乎荣华富贵、钟鸣鼎食、肥马轻裘,它其实是一种关于家的故土难离的观念,而这种观念在我心中与日生长,攀援成满园绿荫。

儿时,父母为了我,不曾像邻家青壮年外出创业,忙完农活,就在本地务工。我是被父母呵护的花骨朵,他们不让我感受生活的艰难,我只是一味快活地生长。

父母到底因我长大,学业的需要,点着油灯,相商了整整一个夜晚,做出抉择,领我离开那山清水秀的家乡,来到这人儿扎堆的城市。异地求学离父母也远了,从一己的情感来说,乡愁里最多的是对父母亲的一种念想。城市的霓虹固然漂亮,随处摊点各种小吃,尽可以满足我这个小吃货。出行也格外方便,但我还是不习惯,且不说太多汽车排放的尾气污染着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