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元二使安西》说课

合集下载

《送元二使安西》说课稿

《送元二使安西》说课稿

《送元二使安西》说课稿汉滨区培新小学邹军一、说教材《送元二使安西》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20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

本组课文以“人间真情”为主题,引导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人与人的相互关爱。

《送元二使安西》正是通过展现朋友即将分别时殷殷话别的情景,体现了朋友之间深厚的友谊。

这首诗用明朗自然的语言,抒发了诚挚、深厚的惜别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重难点1.知识能力目标:会写2个生字,明确多音字“朝”、“舍”的两个读音,明白“使”、“浥”、“更尽”几个词语的意思,理解整首诗的意思。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自学,利用插图,查看注释,想象画面和小组合作的方法理解整首诗的意思,采用层进式引读法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离别之情。

3.情感态度目标:感悟诗歌内容,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重点:1.理解整首诗歌的意境,能有层次、有感情地吟诵诗文。

2.体会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离别之情。

难点: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之情。

三、说教法、学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还提出“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感悟。

”基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和重难点的提出,结合《新课标》理念,我将采用通过诵读引导学生理解的方法进行教学。

让学生读出感情,从而自然而然的就进入到古诗的意境中,以期达到:情,在读中悟;画,在读中呈现的目的。

四、说教学过程1.对诗导入,激发兴趣。

一开课,我就和学生进行对诗游戏,激发学生诵读诗文的兴趣,营造古诗文学习的氛围。

2.接着解读课题,引导学生读通、读准、读懂课题。

适当介绍元二,安西的资料。

3.熟读古诗,读通读懂这一环节,通过自读、指名读、引读,范读、齐读,师生合作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能够把诗读得字正腔圆、有板有眼,读出节奏。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精选13篇)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精选13篇)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精选13篇)《送元二使安西》篇1教学内容:人教版语文第七册 20《送元二使安西》教学目标:1、认识和会写2个生字:舍、君。

2、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2、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3、激发对祖国诗歌的热爱,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设计特色: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通过读诗、唱诗,让学生在形式多样、充满情趣的反复诵读中,既读懂诗句意思,又充分感受到诗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从中感受并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一、揭题导入、知诗人,解题,了解时代背景1.导入: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座宝库。

一首好诗,就蕴含着一种心情,一个故事,甚至是一段历史,让人回味无穷。

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2.知诗人。

关于诗人王维你知道多少呢?交流。

3.解题。

请同学读读诗题,你从题目中读懂了什么?解“使”?4.简介时代背景。

知道元二为什么要去安西吗?王维知道老朋友要去那,特地从大老远长安赶来送他。

多么深厚的友谊啊!我们一起再读读诗题。

那么王维又是怎么送别朋友的呢?二、初读,读准音,读出节奏1.请大家,自由朗读《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要求仔仔细细地读上两遍,注意诗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们读正确。

2.指名读,读准生字、多音字。

3.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注意读好诗歌的节奏,指名读,再指名读。

4.全班读一读。

听配乐朗读。

5.那我们学着他的样子,再读读。

6.小结。

三、想象画面,领会诗意,体味别意过渡:刚才我们从题目中已经知道,王维送元二出使安西。

那么王维又是在哪儿送?什么时候送呢?请大家再默读这首诗,并读读课后注释,边读边思考。

(一)学习前两句,领会诗意1.交流。

读懂诗意,体会美景。

在哪儿送呢?能不能说得更具体一些?什么时候送呢?你是从诗的哪几句知道的?指名读、再指名读。

《送元二使安西》的说课稿

《送元二使安西》的说课稿

《送元二使安西》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呈现一节以《送元二使安西》为主题的语文课。

本节课将通过深入剖析诗歌内涵、解读诗人情感,以及探讨诗歌的艺术特色,帮助学生理解并欣赏这首经典唐诗。

一、导入首先,我们将通过一段视频导入本课。

这段视频描绘了一幅大唐盛世的壮丽景象,同时配以激昂的音乐。

观看视频后,请同学们谈谈对大唐的印象,以及视频中出现的这首诗《送元二使安西》所表达的情感。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接下来,我们将对作者王维进行简要介绍。

王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佛”。

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意境深远。

同时,我们将介绍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以便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诗中蕴含的情感。

三、文本解读现在,我们将对《送元二使安西》进行深入解读。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描述了诗人在雨中送别好友元二出使安西的情景。

我们将通过以下三个部分来解读这首诗:1.诗的前两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这些景象又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诗的后两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更尽一杯酒”又蕴含了什么深意?3.整首诗的艺术特色体现在哪些方面?四、深入剖析在深入剖析阶段,我们将选取几个关键问题进行探讨:1.诗中的“柳”意象有何象征意义?为什么在送别时常常出现柳树?2.诗中的“酒”意象又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更尽一杯酒”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态?3.王维的诗歌风格以自然清新的笔调见长,这首诗是否体现了这一点?如果是,请说明理由。

五、艺术特色接下来,我们将对这首诗的艺术特色进行探讨。

本诗以清新的笔调描绘了送别的场景,并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

同时,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写手法,使得这首诗充满了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1.意象运用: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何象征意义?2.描写手法:诗人采用了哪些描写手法?这些手法有何作用?3.语言风格:本诗的语言风格有何特点?这种风格是如何体现诗人情感和艺术追求的?六、课堂活动设计为了加深同学们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记忆,我们将设计一些课堂活动。

《送元二使安西》说课稿

《送元二使安西》说课稿

送元二使安西说课稿引言《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王之涣创作的一首七绝诗。

该诗描绘了诗人送别好友元二出使安西的情景,并借此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友人使命艰险的关切之情。

本文将结合具体的文本分析和背景介绍,对《送元二使安西》进行深入解读。

1. 诗歌背景《送元二使安西》写于唐代,当时正值安史之乱后的玄宗朝。

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动荡,而安西则是指旧书上称的安息国(今伊朗以东的西部地区)。

在这个背景下,元二作为使者被派往安西,既代表着朝廷的使命,也承担着艰巨的任务。

这首诗即是王之涣送别元二出使安西的作品。

2. 诗歌分析2.1 诗歌结构《送元二使安西》是一首七绝诗,共有四句,每句四个字。

四句之间形成紧密的对仗关系,呼应着诗人对元二的送别之情。

这种紧密的结构为诗歌赋予了一种节奏感和音乐感。

2.2 诗歌意境诗人通过描写诗中的景物和表达自己的情感,构建了一幅丰富而动人的情境。

首先,诗人描述了元二离开长安的情景,以此向读者展示了元二出使安西的艰辛之处。

接着,诗人用“去年”和“黄云”来衬托元二的形象,强调了元二是出使者中最为出色的。

最后,诗人向读者呈现了边烽鼙鼓的景象,表达了对元二出行艰险的担忧和友情的真挚。

2.3 诗歌表达诗人通过描绘出元二的形象以及友情的表达,抒发了自己的情感。

诗中的描述展示了元二的才华和出使的艰险,同时也强调了自己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元二的祝福。

通过这首诗,诗人向读者传达了自己不舍的情感和对友人的关心之情。

3. 诗歌主题《送元二使安西》的主题是友情和对友人的祝福,以及对使命的关心。

诗人通过描绘元二离别的情景和表达自己的情感,表现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友人艰险行程的担忧。

这与当时社会动荡的背景相呼应,也体现了王之涣对友情和使命的理解和关注。

4. 现实意义尽管《送元二使安西》是王之涣为了表达自己的情感而创作的一首诗歌,但它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这首诗描绘了友情和使命的价值,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对他人的关心。

送元二使安西(说课)

送元二使安西(说课)

《送元二使安西》说课稿一、说教材:《送元二使安西》是盛唐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王维所著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

诗歌的前两句写的是送别的地点、时间。

环境虽美,但送别友人,心情却十分沉重。

后两句写别前劝酒,实际是敬酒赠言,表达了诗人对老朋友的关怀及深厚的友情。

这两句通过特定动作与语言的描绘,回环映衬,在殷勤劝酒中包含着惜别的深情和对友人的关切与祝福。

王维的这首《送元二使安西》洗尽雕饰、明朗自然的语言,抒发诚挚、深厚的惜别之情,以情意殷切、韵味深咏独树一帜。

二、说设计理念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它不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体和谐,节奏性强,易读易记。

本设计通过“读、想、议、唱、写”等行之有效且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并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情趣,拓展思维,从而突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目标:1、学习古诗,懂得诗意,熟悉其他送别诗。

2、体味“景语皆情语”。

3、有感情的诵读和背诵这首诗,体会友人间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读出诗的韵味。

四、说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一、陈述导入,引入新课谈话:昨天我们学习了李白送别朋友的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大家把它背诵一遍吧。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唐代著名诗人王维与朋友相送的古诗。

1、板书课题,指名读,齐读诗题《送元二使安西》。

2、理解“使”“安西”意思。

3、你会说诗题的意思吗?[设计意图:通过通过旧知的复习,自然的进入送别题材的古诗意境中。

]二、学生自读,初明诗意。

1、学生古诗自读一遍,提醒“朝”“舍”多音字的读音。

师范读,引导学生纠正读音。

2、学生自由读诗,师提出读诗要求:字字响亮、字正腔圆地把诗读正确、读通顺并划好节奏;结合注释初步了解诗意。

3、指名读诗,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主要点拨学生理解以下重点词:“朝雨、浥、客舍、新”。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通用5篇)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通用5篇)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送元二使安西教案(通用5篇)送元二使安西教案1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舍、君”2个生字;读准古诗中的“朝、舍、更”3个多音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古诗。

2、通过结合下文注释,想象画面理解古诗大意。

3、体会作者送别友人时依依不舍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教学难点】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情境创设法。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歌曲导入:老师歌唱《送别歌》。

导入语:同学们这首歌唱的是什么?现在朋友离别的时候我们会唱歌,而古人在分别的时候会折柳相送,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来学习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二)知诗人,解诗题1、请学生齐读课题两遍,(预设一部分学生节奏出现问题,老师顺势纠错并引导学生解释课题)。

2、指名学生当小老师介绍作者王维并给予评价。

3、请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在读的过程中,查阅不认识的生字词并及时检查,强调多音字“朝雨、客舍、更进”在古诗中的正确读音。

4、老师范读古诗,请同学们划分正确的停顿和节奏,并按照正确的节奏齐声朗读一遍。

5、男女生比赛读,看谁读的情感更到位。

(三)读诗句,晓诗意1、大屏幕上呈现古诗前两句,请同学找出其中的景物,老师播放名家泛读,请同学们闭目想象这两句的画面,并请学生描绘画面。

2、讲解古人折柳送别的原因。

3、屏幕出示古诗后两句,展示元二出行的地图和路途周边的环境,请学生小组讨论之后上台画出路程图:元二出使距离有多远?路途都有什么?这体现了什么?从距离遥远和路途环境恶劣突破了作者送别友人依依不舍情感这个难点。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告知学生送别之后王维去世的事,使学生对诗歌情感进一步升华,并怀着这种情感配乐让学生深情地背诵古诗。

(五)总结全文,回顾知识请同学上台当小老师,总结本节课后所学习的内容,可以从字词、情感等方面来谈谈。

(六)课后作业创设元二知道王维不幸去世的情境,让学生以元二的口吻给王维写一段心里话,让学生情感升华的同时锻炼写作能力。

语文《送元二使安西》说课稿

语文《送元二使安西》说课稿

语文《送元二使安西》说课稿语文《送元二使安西》说课稿作为一名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送元二使安西》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送元二使安西》说课稿1《送元二使安西》是诗人送友人元二奉命前往安西时作的,是一首很有名的送别诗。

刘微老师的这节课让听众感受到了送别的难舍难离,学生的发言有一定深度,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法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

刘老师按照“古诗四读法”让学生自读自悟,鼓励学生谈自己对诗歌所描写的意境的理解和感受,从诗句中感悟其中的深意。

曾记得:学古诗,知诗人,抓字眼,明诗意,想诗境,悟诗情,这是学习古诗的基本步骤,也是学生自学古诗词的一般思路。

将学生的课外积累与课内学习相结合。

精彩的是,刘老师运用填空的形式提取孩子们对于诗人、诗题及有关背景知识信息。

这样做,即帮助孩子们梳理了课外知识,又提高了他们如何加工信息,还为进一步读、悟古诗做了情感铺垫。

在集体学习的基础上,老师让孩子们自选表现送别意思的古诗词,运用一定的方法自学。

这个环节是孩子们体验诗意,体验学法的实践过程,有教有放。

思维很重要,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孩子们的思维能力,是比较有效的,语文课在帮助孩子们发展形象思维能力方面大有作为。

老师充分利用教材的插图、训练孩子们的形象思维能力,老师要求孩子们读课文时,非常注意图文对应,诗与图对应,内容与图对应,说话、表演与图对应;听他人读书,与自己手指到的图上画面内容都是对应的,对应中,孩子们读、想、说、做、演融为一体,张开想象的翅膀,悄悄地内化语言文字的内涵,吸收营养。

人们信奉的“把一切知识教给孩子”,暴露不适应性和局限性。

培养人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成了信息时代学校教育的核心。

刘老师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究,发现和感悟,学会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旨在增进学生的思考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处理,利用各种信息。

送元二使安西说课稿

送元二使安西说课稿

送元二使安西说课稿送元二使安西说课稿(精选3篇)送元二使安西说课稿1大家好:《送元二使安西》,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原诗。

(朗读原诗)九岁就负有才名,年十九,赴京城试,举解头,二十一岁成进士。

后官至尚书右丞。

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无论律诗、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

王维又是一位著名的绘画大师。

苏轼说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王维确实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

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或者是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寒,小桥流水的恬静,都能准确、精炼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这首《送元二使安西》(又名《阳关曲》千古传诵,脍炙人口。

)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北边疆的诗。

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

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

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

它展现的是送别多年好友远赴边疆就职,临别在即、把酒话别,恋恋不舍的画面,凸显朋友感情深厚、真挚。

下面我们共同学习该诗,去领会诗中的意境:看题目:送元二使安西元二:作者的友人元常,在兄弟中排行老二,故名“元二”。

使:到某地;出使。

安西:指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附近。

题目可解:送别元二出使安西。

来看第一二句:渭城朝雨�徘岢荆�客舍青青柳色新。

渭城:秦时咸阳城,汉代改称渭城。

�牛海�yì):湿润。

客舍:旅店。

柳色:即指初春嫩柳的颜色。

前两句的解释为:清晨的细雨打湿了渭城的浮尘;青砖绿瓦的旅店和周围的柳树都显得格外清新明朗。

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

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

这一切,都仿佛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

“朝雨”在这里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早晨的雨下得不长,刚刚润湿尘土就停了。

从长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车马交驰,尘上飞扬,而现在,朝雨乍停,天气清朗,道路显得洁净、清爽。

送元二使安西说课课件ppt

送元二使安西说课课件ppt
《送元二使安西》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 六组第20课的第2首古诗。 本课的两首古诗都是有关友情的送别诗。诗 人王维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为即将要远赴西 边边疆的朋友送行。 这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情别 绪,而是别具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 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与祝福。
二、说学情
当好友即将要去远方求学,你会说: 当你思念你远在他乡的好友时,你会说:
书本→生活
作业:
1、小练笔:试着把这 首诗改写成为一篇记叙文。 可以适当的加入想象和环 境描写。让整个故事更加 完整。
作业反馈
板书设计:
20、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 柳色青青 生机勃勃 山清水秀 安西 黄沙漫天 满目荒凉 举目无亲
七、课后反思
• 不足 1、教学中的朗读方式应多样,朗读时机和次 数的处理不够恰当,朗读与感悟融合的还不 够自然。 2、评价方式不够多元化,应该更灵活多变, 对学生起到启发和拓展思维的作用。 3、小组合作交流理解诗意环节,未能充分体 现出小组合作交流这种学习方式的特点和优 势。
疑惑
• 在学生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渭城美景时,我 直接给学生出示了现成的图片,激发了学 生表达、说话的欲望。但,这一环节是否 也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呢?那么对于四年级 的学生来说,有没有什么办法既能激发学 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又能锻炼学生的想象 能力呢?
不舍 伤感 担忧 关切 祝福 壮行
• 优点 • 1、学生的参与度高,课堂气氛活跃。课后 统计近90%的同学都举手回答了问题。 • 2、小练笔的完成效果令人满意。 • 3、学生对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有了比较充 分的体会。这一点在课后的写作时,学生 能通过自己的想象再现诗人与友人殷殷话 别的情景中看出。
王维(701年—761年)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送元二使安西说课稿精选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送元二使安西说课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送元二使安西说课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送元二使安西说课稿第【1】篇〗《送元二使安西》说课稿一、说教材《送元二使安西》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篇课文《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古诗。

本单元的文章以人与人之间的爱和真情为主题,体会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引导学生去关心帮助他人。

《送元二使安西》是盛唐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王维所著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

王维的好友元二将远赴西北边疆,诗人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为朋友送行,其深厚的情谊,不言可知。

这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别情绪,而是别巨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和祝福。

这首诗洗尽雕饰、明朗自然的语言,抒发诚挚、深厚的惜别之情,以情意殷切、韵味深永独树一帜。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对四年级学生提出的阅读要求和本课的教材特点,我将教学目标定位在:1、会写2个生字,明确多音字“舍”的两个读音,明白“使”、“浥”、“更尽”几个词语的意思,理解整首诗的意思。

2、学习读诗、吟诗的方法,感受中国传统文化。

3、体会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离别之情。

教学重点:1、学习读诗、吟诗的方法,体会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离别之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离别之情。

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三、说教法、学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还提出“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感悟。

”基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和重难点的提出,结合《新课标》理念,我将采用诵读法进行教学。

通过范读、领读、讲读、指名读、离开文本读等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读得通顺,读出节奏,读出感情,从而自然而然的就进入到古诗的意境中,以期达到:情,在读中悟;画,在读中呈现;教学目标,在读中完成。

四、说教学程序(一)复习导入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中通过描绘春天送别好友的情景,深切的表达了诗人与好友离别时的无限依恋之情。

四年级下册《《送元二使安西》》说课稿,

四年级下册《《送元二使安西》》说课稿,

四年级下册《《送元二使安西》》说课稿尊敬的各位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四年级下册的一篇古诗《送元二使安西》。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描写了诗人送别友人元二出使安西的情景。

通过对诗文的理解和教学目标的设定,我希望能够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境和内涵,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学会欣赏古诗文的韵律美;了解诗歌所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能够从诗中体会到友情的珍贵,进一步理解古诗的文化内涵。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注释、背景介绍、小组合作、赏析指导等方式,使学生掌握阅读、理解古诗的方法;通过拓展阅读,让学生能够触类旁通,学会阅读和欣赏其他送别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让他们在阅读古诗的过程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体会诗人的情感,引导学生形成珍惜友情、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与过程1.导入新课首先,我会通过播放一段轻柔的背景音乐,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氛围。

然后,我会简单介绍诗人王维的生平事迹,让学生对诗人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最后,我会引出诗题《送元二使安西》,让学生跟着我一起书写诗题,并理解诗题的意思(即诗人送别友人元二前往安西的情景)。

2.朗读指导在理解诗题的基础上,我会播放古诗的录音,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然后,我会带领学生一起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节奏和重音。

通过反复朗读,帮助学生熟悉诗句,为进一步理解诗意打下基础。

3.注释讲解在学生对古诗有了一定的熟悉程度后,我会逐句解释诗意,同时穿插一些注释和背景介绍。

这首诗中涉及到的地名“安西”和历史背景需要特别讲解。

此外,我还会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想象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情感纽带,为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打下基础。

4.小组合作与赏析指导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古诗的意境和内涵,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自由选择感兴趣的部分进行讨论和分析。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说课设计完整版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说课设计完整版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说课设计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教学理念】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它不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体和谐,节奏性强,易读易记。

所以学习古诗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提高他们的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正确把握作品的情感,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热爱古诗词,热爱民族这独特的文化;学生才懂得去发现它的美,欣赏它的美,享受美感的体验,以此丰厚孩子们的人文素养![本教材简析]《送元二使安西》是盛唐着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王维所着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

王维的好友元二将远赴西北边疆,诗人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为朋友送行,其深厚的情谊,不言可知。

这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别情绪,而是别巨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和祝福。

[教学目标的确立]根据新课程标准对四年级学生提出的阅读要求和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我从以下三个纬度确定了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会写2个生字,明确多音字“舍”的两个读音,明白“使”、“浥”、“更尽”几个词语的意思,理解整首诗的意思。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法理解整首诗的意思,采用层进式引读法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离别之情。

3、情感态度目标: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依据教学目标我也制定出了本文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的确定]教学重点:1、理解整首诗歌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文。

2、体会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离别之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离别之情。

[教学过程的预设]一、知作者导入新课后,孩子们回忆学习古诗五步法,然后自主学习。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送元二使安西》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送元二使安西》

《送元二使安西》说课稿一、说教材《送元二使安西》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篇课文《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古诗。

本单元的文章以人与人之间的爱和真情为主题,体会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引导学生去关心帮助他人。

《送元二使安西》是盛唐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王维所著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

王维的好友元二将远赴西北边疆,诗人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为朋友送行,其深厚的情谊,不言可知。

这首诗既不刻画酒席场面,也不直抒离别情绪,而是别巨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和祝福。

这首诗洗尽雕饰、明朗自然的语言,抒发诚挚、深厚的惜别之情,以情意殷切、韵味深永独树一帜。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对四年级学生提出的阅读要求和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我从三个方面确定教学目标:1 、知识能力目标:会写2 个生字,明确多音字“朝” 、“舍”的两个读音,明白“使”、“浥”、“更尽”几个词语的意思,理解整首诗的意思。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 、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法理解整首诗的意思,采用层进式引读法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离别之情。

3 、情感态度目标: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依据教学目标我也制定出了本文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 、理解整首诗歌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文。

2 、体会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离别之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离别之情。

三、说教法、学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还提出“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感悟。

”基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和重难点的提出,结合《新课标》理念,我将采用通过诵读引导学生理解的方法进行教学。

让学生读出感情,从而自然而然的就进入到古诗的意境中,以期达到:情,在读中悟;画,在读中呈现的目的。

四、说教学过程:1、大纲要求我们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送元二使安西》说课稿

《送元二使安西》说课稿

《送元二使安西》说课稿一、说教材《送元二使安西》是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篇课文《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古诗。

本单元主题是“珍惜”,在《古诗两首》这一课中,《送元二使安西》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

《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佳作,诗人王维与元二友人分别时写的一首送别诗,被谱入乐府,列为“新乐府辞”,称为“送别之词”。

这首诗以酒相送,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和依依惜别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四年级是小学阶段由低段向高段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学生已经开始学习如何运用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去阅读诗歌,但这种能力还处于起步阶段。

根据这一特点,结合本单元的主题和本课内容,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读懂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

2.借助朗读,通过想象,培养学生的语感。

3.体会朋友之间的友谊和分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重点:读懂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

难点:通过想象,培养学生的语感。

四、说教法和学法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和阅读诗歌的能力,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以读为主线”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想象、品悟诗句,从而感受诗人的情感,达到理解诗歌、体会情感的目的。

同时,我将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播放音乐、图片等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五、说教学过程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和突破重难点,我将按照以下五个环节展开教学:1.导入新课在这一环节中,我将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和朋友分别的场景和感受,然后通过多媒体播放《送别》这首歌的配乐和相关的图片,营造出一种感伤的氛围,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情感铺垫。

2.初读诗歌在这一环节中,我将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诗歌,借助注释理解诗歌的基本意思。

首先,我将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接着,我会让学生齐声朗读诗歌;最后,我会播放录音带学生跟着录音读一读诗歌。

同时,我会给学生提出两个问题:“诗中谁和谁分手?为什么分手?”,并通过反复读相关的诗句让学生找到答案。

送元二使安西说课

送元二使安西说课

《送元二使安西》说课
西王学区柏芽小学王青枝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一首古诗,下面我就这一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说课。

有不足或不妥之处,恳请大家指正。

《送元二使安西》是第20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

本组课文以“人间真情”为主题,引导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人与人的相互关爱。

《送元二使安西》正是通过展现朋友即将分别时殷殷话别的情景,体现了朋友之间深厚的友谊。

基于以上设计理念,我为这一课设定了如下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会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珍惜友情。

在本课的学习中,首先我根据自学提示一采用了范读,让学生充分体会古诗的节奏、感情,从而在一开始就营造了一个送别朋友时伤感的气氛,然后带着感情让学生自读,背诵,小组理解诗意。

在理解诗意的情况下来完成自学提示二,再去赏析图片,学生自己想象诗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也在这首诗中学会了要珍惜同学朋友之间的感情。

这每一个教学环节,多媒体资源都起到了推波助澜、画龙点睛的作用。

学完这首诗后不但设置了本课的小练习,让学生检查一下对本首诗的学习情况,并且设置了拓展提升,让学生在学习本首诗的基础上学会品味其他的古诗,也就是老师不是“授之以鱼,而要授之以渔”,让学生学会其方法。

板书的设计上除了课题和作者之外,我抓住诗中的关键词:雨、柳、更尽、老朋友,由此借景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一目了然。

最后让学生自己回想一下这节课的收获。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3篇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3篇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认识本课会认字,会写要求的生字。

2、自读感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培养读诗兴趣,理解诗中的词句,体验作者情感,培养学生语感。

教学难点: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谈话:昨天我们学习了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大家把它朗诵一遍吧。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关于朋友相送的古诗——读诗题《送元二使安西》2、解题:谁送谁从哪儿出发去哪里?(“使”:出使的意思。

)指导学生读题。

3、了解作者:关于诗人王维,你知道些什么?二、初读古诗,了解诗意。

1、初读: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这首诗注意字音读准,诗句读通顺,注意停顿。

2、指名读古诗,生评议;再指名读;齐读。

三、理解诗意1、自学古诗诗意(1)借助书下注释,理解字词和诗句的意思。

(2)遇到不懂的地方圈出来。

2、小组交流3、汇报诗意(抓住重点字词的意思再逐句理解)四、体会意境,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1、同学们反复吟诵这首诗,看看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王维的心情如何?2、你是从那句话中体会出来的?能用朗读来表达你的体会吗?3、介绍古诗背景4、诗中的那个词最能体现王维舍不得朋友走呢?(“更”)(1)这一“更”字表明了王维已经劝了许多次,饮了很多杯。

这都表明了什么?(板书:依依惜别)(2)这不是普通的一杯杯酒,这时一杯杯离别的酒,一杯杯友谊的酒,一杯杯祝福的酒,让我们来读这首诗,再读这首诗。

(3)想象说话:同学们想象一下,两个老朋友喝了这么多的酒,他们之间会说些什么呢?5、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的意境其实,王维在送别元二的几年后就去世了,这一别是他与元二的永别,但他们的友情却万古长青,让我们再来吟诵这首诗吧。

6、背诵古诗。

五、拓展延伸1、出示高适的《别董大》(1)学生自读、指名读。

(2)教师简单介绍诗意。

(3)指导背诵。

2、展示交流(1)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交流自己收集的送别的诗。

(2)个别汇报。

《送元二使安西》说课稿

《送元二使安西》说课稿

《送元二使安西》说课稿《送元二使安西》说课稿教学内容:《送元二使安西》是盛唐著名诗人王维所著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

这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别情绪,而是别巨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和祝福。

这首诗洗尽雕饰、明朗自然的语言,抒发诚挚、深厚的惜别之情,以情意殷切、韵味深永独树一帜。

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我从以下三个纬度确定了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掌握平仄规律,学会吟诵诗歌。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自学理解整首诗的意思,采用层进式引读法,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离别之情。

3、情感态度目标: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掌握平仄规律,学会吟诵诗歌。

教学难点:运用平仄式诵读法吟诵诗歌。

教学方法:诵读法、情境渲染法。

教学准备:包含《阳关三叠》、地图、阳关以西视频的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系实际、入诗境。

1.同学们,再过十几天你们就要毕业了,就要离开母校,离开朝夕相伴六年的同学,分别在即,有何感想?结合学生即将毕业这一现实,触动学生情感,在淡淡的离别愁绪中进入新课的学习,形成“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课堂基调。

二、解诗题、知作者。

导入新课后,让孩子说说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并介绍自己对作者的了解,在理解题目意思后再读诗题,以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三、读诗文、讲平仄。

本首诗的`意思并不难懂,我将采用自主学习的方法,放手让学生去读,对照着注释,边读边悟。

在充分自读后指名读,纠正字音,介绍平仄规律。

在练习平仄规律时,我将采用层进法,从“城”入手,引导学生读出平声的长。

学生刚刚接触这种读法,肯定读得不到位,我将这样引导:“看到过万里长城吗?那是怎样的延绵起伏啊!”再辅以手势,发挥手势的辅助作用,在此基础上读“渭城”。

然后练习读“朝雨”,体会仄短的读法。

再练习读第一句诗,最后练习用这种方法读整首诗,读出文字本身的节奏和韵味,达到熟读成诵。

《送元使安西》说课稿

《送元使安西》说课稿

《送元使安西》说课稿《<送元二使安西>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送元二使安西》。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七言绝句,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

这首诗前两句写送别的环境,后两句抒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整首诗语言朴实,形象生动,情真意切,韵味无穷。

这首诗所在的单元主题是“人间真情”,通过学习这组课文,让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美好品质。

《送元二使安西》作为这一单元的精读课文,对于落实单元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我所面对的是_____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量和阅读能力,能够初步理解诗歌的大意。

但是对于诗歌中蕴含的深刻情感,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体会。

此外,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于离别的感受可能还不够深刻,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理解诗中的重点字词,了解诗歌的大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朗读、想象画面等方式,体会诗人的情感。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体会友情的珍贵。

培养学生珍惜友情、关爱他人的良好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教学难点:1、感受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体会友情的珍贵。

2、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画面,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

五、教法与学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教法:1、朗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体会。

2、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诗人送别的场景中,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送元二使安西》说课教材分析:《送元二使安西》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20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古诗。

本单元的文章以人与人之间的爱和真情为主题,体会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引导学生去关心帮助他人。

《送元二使安西》是盛唐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王维所著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

王维的好友元二将远赴西北边疆,诗人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为朋友送行,其深厚的情谊,不言可知。

这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别情绪,而是别巨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和祝福。

这首诗洗尽雕饰、明朗自然的语言,抒发诚挚、深厚的惜别之情,以情意殷切、韵味深永独树一帜。

教学背景分析《送元二使安西》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篇课文《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古诗。

本单元的文章以人与人之间的爱和真情为主题,体会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引导学生去关心帮助他人。

这首诗是盛唐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王维所著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

王维的好友元二将远赴西北边疆,诗人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为朋友送行,其深厚的情谊,不言可知。

这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别情绪,而是别具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和祝福。

教学这首诗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目标:会写2个生字,明确多音字“舍”的两个读音,明白“使”、“浥”、“更尽”几个词语的意思,理解整首诗的意思。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法理解整首诗的意思,采用层进式引读法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离别之情。

情感态度目标: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使”“浥”“更尽”等字词的意思。

教学难点:品味古诗所表达的感情,感受古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象。

教学流程示意字正腔圆,知读音。

手舞足蹈,读韵律。

熟读成诵,知其意。

教学过程(文字描述)一、激情入境,导入新课1.师: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一定交有不少朋友吧。

谁有知心朋友?指名谈和知心朋友在一起的感觉。

师:朋友在一起时间久了,情投意合就产生了深厚的友谊。

假如,有一天,由于转学、升学等原因两人要分开了,你的心里会怎么想?指名回答。

2.师:是啊!我们现代人是这样,古人,也是这样。

在古时候啊,由于交通不方便,朋友分离之后就很难有再相见的时候,送行饯别就成为表达深厚情谊的一种习俗。

于是,在和朋友分离之时,人们就会写一些诗或文章来送给朋友。

回忆一下,你都知道哪些描写朋友之间友情的名言或名句?生根据自己的积累回答。

3.师:这浓浓的友情,这难以割舍的友情,就这样在人们之间一直传递着。

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唐朝,来到长安城,来到咸阳,来到距离咸阳二十里外的渭城。

那里,有两位朋友,正在惜惜离别。

今天我们学习20课《古诗两首》的第二首诗《送元二使安西》(板书课题)。

4.师:看课题,同学们课前已经预习过了课文。

老师检查一下预习情况。

谁知道使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安西是个什么地方?师补充:安西都护府是唐朝在西域设立的最高军政机构,元二是要去安西赴任.5.师:这是我国盛唐时期著名诗人王维所写的一首送别诗。

打开书,结合课后注释和插图,反复的读一直读到自己满意为止。

二、情读古诗,想象画面,走入诗境(一)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理解前两句诗的意思。

1、师:读完了吗?我们来看这两个字“朝”、“舍”(板书)它们在诗中怎么念?指名认读。

师指导学生读好这两个字的发音,并提醒学生注意它们是多音字。

:好,把这两个字放回诗中多读几遍。

边读边想: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3.指名回答。

估计:生:小雨,柳树,客舍,酒宴。

4.师:嗯,让我们闭着眼睛想一想,这景真美。

你再来读读前两句。

(学生读诗)结合课下注释,你能把前两句的意思讲讲吗?(学生讲诗意)师:这是你自己理解的,真了不起。

5.师:谁还想读?指名美读。

6.师:渭城,清晨,一场如酥小雨,湿润了路上的尘埃。

旅店旁的棵棵绿柳,被雨水冲洗的更加苍翠欲滴,你觉得这景美吗?让我们带着这感觉一起美美的读一下。

生齐读。

7.引导学生背这两句。

指名背诵。

(二)了解西去的背景,明白西去路途的遥远及艰辛。

1.就在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之间,诗人却要和他的朋友元二分别了。

从课题我们知道元二要去安西,也就是现在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师:我们来看地图,从地图上看,只有这么短,而实际距离呢?大概有3000多里。

我们来看这段文字那时火车只通到西安,从西安到新疆,我们有时搭车,有时还步行,整整走了二个多月,终于来到了新疆,一路的辛苦自不必说。

──《母亲和我们》.韩天航这是我国当代作家协会会员韩天航描写他小时候去新疆的情景。

而在古代是没有火车、汽车的。

可以想象在古时那得需要更长的时间,在旅途中元二可能会经过……(师拖长声音引学生说出重重山,万条河)还可能要经受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

比如:气候、路上遇到什么意3.师问:元二啊元二,既然去安西这么艰辛、危险,你为什么还要去安西?估计:皇帝下的命令谁敢不从?4.师讲解:唐代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经常有关于贸易或外交活动。

从军或出使阳关(唐出使西域的必经之路)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壮举。

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但作为好友的王唯,他想到好友要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想到好友要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于是,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送他的朋友。

这份情可谓重矣!此时,他们来到了一家小客栈里。

正在惜惜相别。

让我们来看诗的后两句。

一起读一下。

5.生齐读。

(注意听学生的发音是否正确。

尤其是“故人”)(三)抓“劝”、“更”想象当时情景,师生互动谈话,进行多元感悟1.师:“好一个“劝”字啊!(板书“劝”)我们想一下这是谁在劝?(副板书:谁在劝)说说你的理由。

生回答(估计:诗人在劝元二)师:只是王唯在劝吗?先放到这,让我们来想一下,诗人可能在和元二说些什么?师引导学生说课前准备的话。

(指名叫五位学生,当堂师生对话,生生对话。

)2.师:我们来演一演当时的情景。

(师拿道具酒杯。

)师生对话。

师:王兄,多谢你从长安赶来送我,你的这份情,我元二领了,来让我们干了这杯酒。

师:皇上此次派我去安西,我一定会不辱使命,扬我大唐雄威。

只是,家中老母年纪已大,想到不能在娘身前尽孝,心中又平添几许惆怅,还望王兄,常去看看她老人家。

兄弟在这里谢你了!师:我实在舍不得你们啊,还有家中犬子尚还年幼,就请王兄,多加指点。

…….3.师:这是他们在互相劝。

是啊!朋友之间有多少知心话要说啊!又有多少说不完的话啊!而现在两位情深意重的好友就要分手了。

让我们带着这份痛心,这份难过,这份不舍,这份依恋,一起读这两句。

生齐读3.师:就这么喝啊说啊,说啊喝啊,不知不觉,分离的时刻到了,不得不分开了。

什么也不说了,什么也不能说了,就让所有的情都化在这杯酒里吧。

那就更进一杯酒吧!(板书“更”字)。

读。

4.师:窗外,柳枝上那挂着的雨滴正悄然滑落,你觉得这还是雨吗?这哪是雨啊!那分明就是点点离人泪啊!古人有折柳赠别的习俗,看到柳树就想到分别。

此时,他们还有心看窗外的美景吗?让我们再读这一句。

5.一个“劝”字,一个“更”字,生动的描绘出朋友之间那种难舍难分的情。

(板书:友情)6.师:这两句中有一个生字:君。

(师板书)谁能组词?(多组几个。

)三、音乐渲染,品味诗境,情读古诗。

1.让我们在静静的读古诗,体会一下诗的意境。

师放音乐生默读古诗。

2.学生展示读古诗。

四、走出文本,回归现实,练习写话1.这首诗是描写友情的极品,当时曾被人们编成乐曲,这就是著名的《阳关三叠》(师板书)广为传唱。

尤其后两句“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更是著名。

想一下,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也可以用这两句。

2.生:……3.师:对,学过的好诗、好句、好词要学会运用。

用在自己的文章中,可以为你的文章添色。

4.老师和你们一样也有朋友,在和朋友分别之时,那份伤感,那份痛心,在很长时间也很难恢复,让我们来看这首诗。

5.(出示幻灯片)师深情地读:在清音雅声中邂逅了你把美好的感觉深藏在心灵的一隅用歌声散一路的芬芳待蓦然回首时却不管是怎样的曾经认识你的日子里我心快乐过不奢望天长地久的永恒只想说认识你真好……师:谁能听出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感情?(你是一个聪明的孩子。

记得有人说过能读懂诗的孩子是一个超常的孩子。

希望你长大后也成为一名诗人。

)6.师:此时,可能你也有些话想对朋友说,或者你也有一个和你分开很久的朋友,拿出你的笔和纸,把它写出来。

(提醒学生用上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名句为文章添色。

一句两句即可。

)8.放音乐。

学生写,师巡视。

9.展示读。

五、总结升华师:人间自有真情在,人间自有知音人。

除了友情,还有亲情,乡情,师生情等等,等等。

用你的心去感受人间真情吧!课下同学们可以找一下王维的其他诗篇进行阅读积累。

板书设计:20、古诗两首送元二使安西劝更友情学习效果评价设计评价方式1. 小组评2. 同学互评3. 个人评4. 群评评价量规1. 声音洪亮,读音正确。

2. 熟能成诵,达到会背。

3. 字正腔圆,有韵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