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分类总结98353
化学选修4知识点归纳
![化学选修4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cdd379e3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0c.png)
化学选修4知识点归纳化学选修 4 是高中化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包含了许多关键的知识点。
下面我们来逐一进行归纳。
一、化学反应与能量(一)焓变(ΔH)焓变是指化学反应在恒压条件下的反应热。
如果ΔH 为正值,表示反应吸热;如果ΔH 为负值,表示反应放热。
(二)热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还表明了能量变化。
书写时要注明物质的状态、反应的焓变以及反应的温度和压强等条件。
(三)燃烧热和中和热燃烧热是指 1 mol 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
中和热是指在稀溶液中,强酸和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 1 mol 水时放出的热量。
(四)盖斯定律化学反应的焓变只与反应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利用盖斯定律,可以通过已知反应的焓变来计算未知反应的焓变。
二、化学反应速率(一)定义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二)影响因素1、内因:反应物的性质是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
2、外因:浓度:增大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加快;减小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减慢。
压强: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加快;减小压强,反应速率减慢。
温度: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降低温度,反应速率减慢。
催化剂:使用正催化剂,能显著加快反应速率;使用负催化剂,能显著减慢反应速率。
其他因素:如固体表面积、光照、超声波等。
三、化学平衡(一)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1、逆: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2、等: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3、动: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反应仍在进行。
4、定: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
5、变:条件改变,化学平衡可能发生移动。
(二)化学平衡常数对于一个可逆反应,在一定温度下,其平衡常数 K 只与温度有关。
K 值越大,表明反应进行得越完全。
(三)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1、浓度: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分类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分类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53dbfe8240c844769eaee91.png)
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与原理章节知识点梳理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化学反应的实质:反应物化学键断裂和生成物化学键形成。
其中旧键断裂要吸收能量,新键形成会释放能量。
(2)化学反应的特征:既有物质变化,又有能量变化。
(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形式:热能、光能和电能等,通常主要表现为热能的变化。
一、焓变反应热1.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因为任何化学反应都会存在热量变化,即要么吸热要么放热。
反应热可以分为(燃烧热、中和热、溶解热)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符号:△H.单位:kJ/mol ,即:恒压下:焓变=反应热,都可用ΔH表示,单位都是kJ/mol。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放热>吸热) △H 为“-”或△H <0,表示的时候“-”,“kJ/mol”不能省略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热>放热)△H 为“+”或△H >0,表示的时候“+”,“kJ/mol”不能省略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判断方法①能量图像左图反应物总能量大于产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右图为反应物总能量低于产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注意:a.图中可以得知物质的能量越高越不稳定;b.一定是所有物质的能量之和,而不是某一个物质的能量高于产物或者低于产物的能量②通过键能的计算△H也可以利用计算△H来判断是吸热还是放热。
△H=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不建议大家死记硬背公式,应当理解反应物断键吸收的能量和产物成键时所放出的能量相对大小,如果断键吸收能量大于成键释放能量则为吸热反应,如果成键释放的能量大于断键吸收的能量则为放热反应)根据键能计算反应热的关键是正确找出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含共价键的数目,注意晶体结构中化学键的情况。
常见物质中的化学键数目要求掌握氢气和氯气燃烧键能变化表中的数值表示断开或者形成1mol化学键时所吸收或者释放的能量。
最全面精选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
![最全面精选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01aa07c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90.png)
最全面精选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高中化学选修4主要包括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两个部分。
下面是针对
这部分内容的最全面精选知识点总结:
无机化学部分:
1.锌离子(Zn2+)在酸性溶液中的还原反应:Zn2++2H+->Zn2++H2↑
2.水的电离反应:H2O->H++OH-
3.阳离子对沉淀反应的影响:常见的单价阳离子对沉淀反应没有影响,但双价阳离子,如Cu2+、Pb2+等不能和OH-反应生成沉淀。
4.捕捉剂法制备无机盐的步骤:(1)溶液准备:将银盐加入溶液中;(2)沉淀生成:加入捕捉剂,搅拌沉淀生成;(3)滤液:滤掉沉淀;(4)沉
淀处理:将沉淀洗净、干燥、称重。
5.高锰酸钾滴定法确定含一、二级氨基的有机物:通过滴定高锰酸钾
溶液,根据消耗的高锰酸钾体积确定含氨基的物质的用量。
有机化学部分:
1.酯的酸催化水解反应:酯+酸+H2O->醇+酸
2.醇的氧化反应:一级醇->醛->酸;二级醇->醛
3.羧酸的脱羧反应:羧酸->酸+CO2
4.醛和酮的选择性还原反应:醛->一级醇;酮->二级醇
5.利用异构化反应构建有机分子的不对称碳原子:通过将具有手性的
有机分子转化为不对称的胺、醇、酯等化合物,实现构建不对称碳原子。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ee59c00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28.png)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总结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考点1: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1、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的区别特别注意: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与反应的条件没有必然的联系,而决定于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或焓)的相对大小。
2、常见的放热反应①一切燃烧反应;②活泼金属与酸或水的反应;③酸碱中和反应;④铝热反应;⑤大多数化合反应(但有些化合反应是吸热反应,如:N2+O2=2NO,CO2+C=2CO等均为吸热反应)。
3、常见的吸热反应①Ba(OH)2·8H2O与NH4Cl反应;②大多数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③等也是吸热反应;④水解反应考点2:反应热计算的依据1.根据热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热与反应物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成正比。
2.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计算ΔH=E生成物-E反应物。
3.根据键能计算ΔH=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
4.根据盖斯定律计算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时的反应热是相同的。
温馨提示:①盖斯定律的主要用途是用已知反应的反应热来推知相关反应的反应热。
②热化学方程式之间的“+”“-”等数学运算,对应ΔH也进行“+”“-”等数学计算。
5.根据物质燃烧放热数值计算:Q(放)=n(可燃物)×|ΔH|。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考点1:化学反应速率1、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___________。
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和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
表达式:___________ 。
其常用的单位是__________ 、或__________ 。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1)内因(主要因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2)外因(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一个条件)3、理论解释——有效碰撞理论(1)活化分子、活化能、有效碰撞①活化分子: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
②活化能:如图图中:E1为正反应的活化能,使用催化剂时的活化能为E3,反应热为E1-E2。
高中化学选修4 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4 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fcd93814431b90d6d85c76d.png)
高中化学选修4 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1 mol H2分子和1 mol Cl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吸收总能量为:436 kJ+243 kJ=679 kJ;2 mol HCl分子中的化学键形成时释放总能量为:431 kJ+431 kJ=862 kJ;H2(g)+Cl2(g)===2HCl(g)反应过程释放的能量为:862 kJ·mol-1-679 kJ·mol-1=183 kJ·mol-1。
(2)从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能量的相对大小来考虑(宏观角度):如果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时放出热量,反应为放热反应;如果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时吸收热量,反应为吸热反应。
反应热=(所有生成物能量之和)-(所有反应物能量之和)两者联系:分子中键能越大,物质能量越低,性质越稳定;反之,键能越小,物质能量越高,性质越活泼。
3.理解反应热、焓变要注意的问题(1)反应热描述的是化学反应前后的热量变化。
(2)反应热描述的是一定温度下的热量变化。
(3)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不存在不发生能量变化的化学反应。
(4)ΔH的单位为kJ·mol-1或J·mol-1,式中的“mol-1”不能理解为每摩尔反应物或生成物,应理解为“每摩尔反应”。
(5)焓是物质固有的性质之一,不能进行测量,但焓变(即反应热)可以直接测量,其测量仪器叫作量热计。
知识点二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1.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比较用E(反应物)、E(生成物)分别代表反应物、生成物的总能量;Q(吸)、Q(放)分别代表反应物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1)常见的放热反应。
①绝大多数化合反应,如CaO +H 2O===Ca(OH)2。
②所有的燃烧反应,如CH 4+2O 2=====点燃CO 2+2H 2O 。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024fd02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01.png)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1. 物质的分类- 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2. 化学反应类型- 合成反应- 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还原-氧化反应3. 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 化学式的书写规则-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4. 摩尔概念- 摩尔的定义- 摩尔质量- 物质的量浓度5. 溶液- 溶液的组成- 溶液的浓度表示方法- 溶解度和饱和溶液二、化学中的测量和计算1. 常见化学仪器的使用- 量筒、滴定管、天平- pH计、电导率仪2. 溶液配制- 质量百分比溶液的配制 - 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3. 化学反应的计量关系-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 - 反应的定量关系4. 溶液的酸碱性- pH值的测定- 酸碱指示剂的使用5. 化学计算- 质量守恒的计算- 溶液稀释的计算- 化学反应的热量计算三、无机化学1.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元素的周期性和族性2. 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 碱金属和卤素- 氧族元素- 氮族元素- 碳族元素3. 无机化学反应- 酸碱反应- 沉淀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4. 配位化合物- 配位键的形成- 配位化合物的命名和结构四、有机化学1. 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有机化合物的定义- 烃的分类和命名2. 烃的衍生物- 醇、酚- 醛、酮- 羧酸、酯3. 有机反应类型- 取代反应- 加成反应- 消除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4. 生物分子- 糖类、蛋白质- 核酸、脂质五、化学实验技能1. 实验安全知识- 实验室安全规则- 化学品的妥善处理2. 实验基本操作- 溶液的配制和稀释- 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处理3. 常见化学实验- 酸碱滴定实验- 氧化还原滴定实验- 沉淀反应实验4. 实验报告的撰写- 实验目的和原理- 实验步骤和结果- 结果分析和结论六、化学与环境1. 环境污染物- 大气污染物- 水体污染物- 土壤污染物2. 绿色化学- 绿色化学的基本原则- 绿色化学在工业上的应用3.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化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七、化学与生活1. 食品中的化学物质- 食品添加剂- 营养素2. 日常生活中的化学- 清洁剂- 化妆品3. 材料科学- 金属和合金- 塑料和合成材料本知识点总结旨在为高中生提供一个全面的化学选修4课程复习框架,涵盖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化学实验技能、化学与环境以及化学与生活等多个方面。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分类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分类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9b68f08856a561253d36f77.png)
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与原理章节知识点梳理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一、焓变反应热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符号:△H(2).单位:kJ/mol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放热>吸热)△H 为“-”或△H <0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热>放热)△H 为“+”或△H >0☆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 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二、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三、燃烧热1.概念:25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①研究条件:101 kPa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④研究容:放出的热量。
(ΔH<0,单位kJ/mol)四、中和热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 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H+(aq) +OH-(aq) =H2O(l) ΔH=-57.3kJ/mol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kJ/mol。
化学选修4知识点归纳
![化学选修4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df92c8a8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a3.png)
化学选修4知识点归纳1.有机化学基本概念有机化学是研究碳元素化合物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
它包括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反应、合成等内容。
有机化合物具有碳元素以及氢、氧、氮、卤素等元素构成的特点。
2.碳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碳化合物的结构有直链、支链、环状结构等。
碳骨架的不同排列可以导致化合物的性质差异。
如分子量的大小、融点、沸点、溶解性等。
3.同分异构与构造异构体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是指分子式相同,分子结构不同的化合物。
构造异构体是指分子中原子的连接方式不同而导致性质和反应不同。
4.自由基反应自由基反应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学反应类型。
它常见的反应包括氯代烷的取代反应、烷烃的氧化反应等。
自由基反应具有特殊的反应机理和反应条件。
5.共轭体系和芳香性共轭体系是指分子中相邻原子或共轭结构上存在具有π键的序列。
共轭体系可以使分子更加稳定,同时具有特殊的光学、电学性质。
芳香性是指一类具有合成和稳定充分共轭体系的有机化合物。
6.醇和酚的性质与反应醇和酚是一类带有羟基的有机化合物。
它们具有一些共同的特性,如可溶于水、发生酸碱反应等。
醇和酚可以发生酯化、氧化、消除等反应。
7.酮和醛的性质与反应酮和醛是一类含有羰基(C=O)的有机化合物。
它们具有类似的性质和反应,如可发生加成、氧化、缩合等反应。
8.芳香醛与芳香酮的合成与应用芳香醛和芳香酮是一类具有芳香环和醛基、酮基的有机化合物。
它们可以通过酸催化、氧化等方法合成。
芳香醛和芳香酮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如香料、药物等。
9.酸和酸盐的性质与反应酸是指具有质子(H+)给予能力的化合物。
酸盐是指酸与碱反应形成的化合物。
酸和酸盐具有酸性、酸碱中和、盐的生成等性质和反应。
10.酯的性质与反应酯是一类含有酯基(C(=O)-O-)的有机化合物。
它们具有特殊的气味和挥发性。
酯可以通过酸催化、酯交换等反应合成。
酯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如香精、溶剂等。
以上是化学选修4的主要知识点归纳,涵盖了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结构与性质、反应类型等内容。
化学选修4知识点归纳
![化学选修4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06e8f64f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23.png)
化学选修4知识点归纳一、化学热力学1. 热力学基本概念- 系统与环境- 状态函数与过程函数- 热力学平衡2. 热力学第一定律- 内能的定义- 能量守恒原理- 热量与功的计算3. 热力学第二定律- 熵的概念- 熵变的计算- 自发过程的判据4.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反应热的定义- 燃烧热与中和热- 热化学方程式二、化学动力学1. 化学反应速率- 速率方程- 速率常数- 反应级数2. 反应机理- 元反应与复合反应- 反应途径- 反应中间体3. 催化剂- 催化剂的作用- 均相催化与非均相催化 - 催化剂的中毒三、溶液与胶体1. 溶液的基本概念- 溶质与溶剂- 溶液的分类- 溶液的浓度表示2. 溶液的物理性质- 蒸气压下降- 沸点升高与凝固点降低 - 渗透压3. 胶体与界面现象- 胶体的定义与分类- 胶体的稳定性- 表面活性剂与乳化作用四、电化学1. 电解质溶液- 电解质的分类- 电导率与离子迁移率 - 电解质的电离平衡2. 电化学电池- 伏打电堆- 电化学系列- 标准电极电势3. 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金属的腐蚀机理- 阴极保护与阳极保护- 防腐涂料的应用五、有机化学1.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IUPAC命名规则- 常见官能团的命名- 烷基与芳基的命名2. 有机反应类型- 取代反应- 加成反应- 消除反应与重排反应3. 生物分子化学- 碳水化合物的结构与功能- 蛋白质与肽的结构与性质-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请注意,这只是一个简化的知识点归纳,实际的化学选修4课程可能会包含更多的细节和复杂的概念。
此外,具体的知识点可能会根据不同的教育标准和课程要求有所变化。
如果您需要一个特定格式的文档,例如Word文档,您可以根据上述内容创建一个结构化的文档,并确保使用适当的标题、子标题和列表格式来提高可读性和编辑性。
高中化学选修4各章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4各章知识点归纳与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286735fde80d4d8d05a4f31.png)
高中化学选修4 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一、焓变反应热知识点一焓变、反应热1.焓变、反应热(1)焓(H):是与物质内能有关的物理量,是物质固有的性质。
(2)焓变:生成物与反应物的焓值之差。
焓变决定了在一定条件下的某一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①符号:用ΔH表示。
②单位:常用kJ/mol或kJ·mol-1。
③表示方法:ΔH=H(生成物)-H(反应物)。
(3)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能量。
(4)反应热与焓变的关系: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反应过程中的反应热等于焓变,所以我们常用焓变(ΔH)表示反应热。
(5)反应热和焓变的比较反应热焓变含义化学反应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化学反应中生成物所具有的焓与反应物所具有的焓之差符号QΔH 单位kJ·mol-1kJ·mol-1与能量变化的关系Q>0,反应吸收热量Q<0,反应放出热量ΔH>0,反应吸收热量ΔH<0,反应放出热量二者的相互联系ΔH是化学反应在恒定压强下(即敞口容器中进行的化学反应)且不与外界进行电能、光能等其他能量的转化时的反应热,即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反应的反应热Q就是焓变ΔH。
高中阶段二者通用2.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1)从化学键的角度(微观角度)看:在化学反应中当反应物分子中旧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克服原子间的相互作用而吸收能量;当原子重新组成生成物分子,新化学键形成时,又要释放能量。
即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反应物所有键能之和)-(生成物所有键能之和)。
如图:1 mol H2分子和1 mol Cl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吸收总能量为:436 kJ+243 kJ=679 kJ;2 mol HCl分子中的化学键形成时释放总能量为:431 kJ+431 kJ=862 kJ;H2(g)+Cl2(g)===2HCl(g)反应过程释放的能量为:862 kJ·mol-1-679 kJ·mol-1=183kJ·mol -1。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1164f87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72.png)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第一章有机功能团与化合物分类1.1 有机化合物的特点和分类1.2 烷基、烯基、炔基、醇基、羧基、酰基等有机功能团的结构特点及命名规则1.3 烃、卤代烃、醇、醛、酮、羧酸等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用途第二章芳香化合物2.1 芳香族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和命名规则2.2 苯的结构、性质和反应2.3 苯类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环烷化反应、芳香族取代反应、加成反应及芳香族亲核取代反应第三章有机化学中的功能转化3.1 单官能团化合物的氧化、还原、置换、酸碱、加成、烷化等化学反应3.2 多官能团化合物的分步合成、伦理优先规律和碳碳键形成反应第四章生物有机化学4.1 生命中的有机化合物4.2 碳水化合物、氨基酸和蛋白质、核酸、脂质等生物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功能4.3 酶的性质和功能、代谢途径及酶促反应第五章有机材料与生产5.1 有机高分子材料的结构、制备和性质5.2 合成橡胶、纤维素纤维等有机材料的化学原理和工艺5.3 合成涂料、塑料和合成纤维的化学原理和工艺第六章有机化学的工业应用和环保技术6.1 石油、煤、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提取和利用6.2 有机合成工业的过程控制、产品分离和纯化技术6.3 高分子材料的废弃物治理、环境保护与资源回收以上是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学生们在学习有机化学方面,应该理解有机化合物的特点和分类,了解有机功能团的结构特点及命名规则,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用途,能够分辨苯类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和化学反应,在学习生物有机化学方面,应该了解各种生物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功能,掌握酶的性质和功能,能够分辨各种有机材料的结构、制备和性质,能够掌握工业应用和环保技术。
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
![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ef5236a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36.png)
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上)1. 动力学和化学平衡动力学用于描述化学反应速率以及其与温度、反应物浓度、催化剂等条件的关系。
反应速率遵循Arrhenius方程式,反映反应物分子的速度与温度的关系。
除了反应率,还有反应级数和反应机理等概念。
在化学平衡方面,可以使用平衡常数和Gibbs自由能等概念来描述反应体系的平衡状态。
平衡常数与反应物浓度的比相关,可以用于判断反应的倾向性。
Gibbs自由能与反应物的熵变和焓变有关,用于描述反应体系能量状态和可逆性。
Le Chatelier原理描述了化学体系在条件变化下的平衡调整方式。
2. 化学热力学化学热力学主要涉及热力学定律、焓和熵等概念,以及化学反应热研究。
焓是一种能量形式,常常用于描述热化学反应的热力学量值。
熵描述了系统的混乱状态和可逆性,与自由能和温度等参数有关。
在化学反应热研究中,可以使用Hess定律和热化学方程式等方法来计算反应热,从而预测反应的能量变化和可行性。
对于化学反应平衡方面,Gibbs自由能变化与反应热和熵变均有关,可以用于评价反应体系的平衡状态和可逆性。
3. 化学键和分子结构化学键是原子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分为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和范得华键等种类。
其中,共价键从价电子共用中形成,与分子的形状和化学性质密切相关。
Lewis结构图和VSEPR理论可以用于预测单、双、三键和分子的几何构型,而分子极性则与共价键的极性有关。
另外,能量图像和分子轨道理论可以用于描述分子内部电子的排布和分子性质,如反应中心、绝缘体性质和分子磁性等。
在化学键中,金属键的特点在于其形成原因和特殊的金属结构,范得华键则具有特殊的氢键力量和生物学意义。
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下)4. 弱电解质的化学平衡弱电解质在水中的离解是一种动态的过程,遵循弱电解质酸碱平衡,具有Kw、Ka和Kb等概念。
Ka是酸解离常数,用于判断弱酸的强弱;Kb是碱离解常数,用于判断弱碱的强弱。
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
![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d33e7e243323968001c929c.png)
化学选修4第三四章知识点总结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一、强、弱电解质1、常见的强电解质包括:强酸:盐酸、H2SO 4、HN O3强碱:KOH 、N aO H、C a(OH)2、B a(O H)2大多数盐:NaC l、K2SO 4、AgCl 、BaSO 42、常见的弱电解质包括;弱酸:H 2CO 3CH 3CO OHH 2SO 3HFHClOH 3P O4H 2SiO 3H 2S弱碱:NH 3.H 2OAl(OH)3Mg(OH)2C u(OH )2Fe(OH)3Al(OH )3水:H 2O弱电解质电离用可逆号,多元弱酸的电离应分步书写,且以第一步电离为主;例: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H 2C 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H 3.H 2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H 3CO O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e(OH)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以CH 3CO OHCH 3C OO -+H +的电离平衡为例:(1)加热,平衡正向移动,因为醋酸的电离是吸热过程; (2)加水,平衡向正向移动,C(H +)浓度减小(外界条件改变为主),C(CH 3C OOH)浓度减小,但)()(COOH CH C H C 3+比值增大,因为醋酸的浓度减小的幅度更大; (3)加入少量NaO H固体,平衡正向移动;(消耗了H+)(4)加入少量CH 3COONa 固体,平衡逆向移动;(增大了C H3COO -的浓度)(5)加入冰醋酸(纯的醋酸),平衡正向移动;(增大了反应物的浓度),但醋酸的电离度减小;三、电离平衡常数以CH 3C OOHCH 3C OO -+H+的电离平衡为例:电离平衡常数表达式为)()()(COOH CH C H C COO CH C k a 33+-=Ka 大小只与温度有关,K a的大小可以反映弱电解质的强弱程度,酸越弱,Ka 越小;四、水的电离平衡1、水的电离:H 2OH ++OH -,25℃时,C(H+)=1X10-7mol/L ,C(O H-)=1X10-7mo l/L,此时水的离子积常数Kw=1X 10-14,温度升高,Kw 增大,但纯水仍显中性;2、pH 计算公式:pH =-l gc(H+),反过来已知pH 大小,也可求出c(H +)=10-pH五、盐类的水解:1、写出下列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NH 4C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H 3CO ONa ______________________N a2C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eCl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a 2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uSO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泡沫灭火器原理(NaHCO 3和AlCl 3的双水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l 3+和S 2-的双水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l 3+和AlO 2-的双水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e 3+和C O32-的双水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盐类的水解常数表达式:(以NH 4+为例))()()()(+++•=4234NH C H C O H NH C NH k h 且bw h a w h K K K K K K ==或(酸或碱越弱,对应酸根离子或弱碱阳离子水解程度越大) 3、盐溶液中的三大守恒关系:以碳酸钠(Na 2CO 3)溶液为例a 、电荷守恒: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相等。
高中化学选修四知识点(重要考点)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四知识点(重要考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0816b416bec0975f565e29d.png)
高中化学选修四知识点(重要考点)总结!一、原电池(一)概念: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二)组成条件:1. 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2. 电解质溶液3. 电极用导线相连并插入电解液构成闭合回路(三)电子流向:外电路:负极——导线——正极内电路:盐桥中阴离子移向负极的电解质溶液,盐桥中阳离子移向正极的电解质溶液。
(四)电极反应:以锌铜原电池为例:负极:氧化反应:Zn-2e=Zn2+(较活泼金属)正极:还原反应:2H++2e=H2↑(较不活泼金属)总反应式:Zn+2H+=Zn2++H2↑(五)正、负极的判断:1. 从电极材料:一般较活泼金属为负极;或金属为负极,非金属为正极。
2. 从电子的流动方向:负极流入正极3. 从电流方向:正极流入负极4. 根据电解质溶液内离子的移动方向:阳离子流向正极,阴离子流向负极5. 根据实验现象:(1)溶解的一极为负极(2)增重或有气泡一极为正极二、化学电池(一)电池的分类:化学电池、太阳能电池、原子能电池(二)化学电池:借助于化学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装置(三)化学电池的分类:一次电池、二次电池、燃料电池1. 一次电池常见一次电池:碱性锌锰电池、锌银电池、锂电池等2. 二次电池(1)二次电池:放电后可以再充电使活性物质获得再生,可以多次重复使用,又叫充电电池或蓄电池。
(2)电极反应:铅蓄电池放电:负极(铅):Pb-2e- =PbSO4↓正极(氧化铅):PbO2+4H++2e- =PbSO4↓+2H2O充电:阴极:PbSO4+2H2O-2e- =PbO2+4H+阳极:PbSO4+2e- =Pb两式可以写成一个可逆反应:PbO2+Pb+2H2SO4 ⇋2PbSO4↓+2H2O(3)目前已开发出新型蓄电池:银锌电池、镉镍电池、氢镍电池、锂离子电池、聚合物锂离子电池3. 燃料电池(1)燃料电池:是使燃料与氧化剂反应直接产生电流的一种原电池(2)电极反应:一般燃料电池发生的电化学反应的最终产物与燃烧产物相同,可根据燃烧反应写出总的电池反应,但不注明反应的条件。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分类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分类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da75d08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21.png)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分类总结高中化学选修4学问点分类总结11、化学电源〔1〕锌锰干电池负极反应:Zn→Zn2++2e—;正极反应:2NH4++2e—→2NH3+H2;〔2〕铅蓄电池负极反应:Pb+SO42—PbSO4+2e—正极反应:PbO2+4H++SO42—+2e—PbSO4+2H2O放电时总反应:Pb+PbO2+2H2SO4=2PbSO4+2H2O。
充电时总反应:2PbSO4+2H2O=Pb+PbO2+2H2SO4。
〔3〕氢氧燃料电池负极反应:2H2+4OH—→4H2O+4e—正极反应:O2+2H2O+4e—→4OH—电池总反应:2H2+O2=2H2O2、金属的腐蚀与防护〔1〕金属腐蚀金属外表与四周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或因电化学作用而遭到破坏的过程称为金属腐蚀。
〔2〕金属腐蚀的电化学原理生铁中含有碳,遇有雨水可形成原电池,铁为负极,电极反应为:Fe→Fe2++2e—。
水膜中溶解的氧气被还原,正极反应为:O2+2H2O+4e—→4OH—,该腐蚀为“吸氧腐蚀”,总反应为:2Fe+O2+2H2O=2Fe〔OH〕2,Fe〔OH〕2又马上被氧化:4Fe〔OH〕2+2H2O+O2=4Fe〔OH〕3,Fe〔OH〕3分解转化为铁锈。
若水膜在酸度较高的环境下,正极反应为:2H++2e—→H2↑,该腐蚀称为“析氢腐蚀”。
〔3〕金属的防护金属处于枯燥的环境下,或在金属外表刷油漆、陶瓷、沥青、塑料及电镀一层耐腐蚀性强的金属防护层,破坏原电池形成的条件。
从而到达对金属的防护;也可以利用原电池原理,采纳牺牲阳极爱护法。
也可以利用电解原理,采纳外加电流阴极爱护法。
高中化学选修4学问点分类总结2〔1〕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1非极性分子:从整个分子看,分子里电荷的分布是对称的。
如:①只由非极性键构成的同种元素的双原子分子:H2、Cl2、N2等;②只由极性键构成,空间构型对称的多原子分子:CO2、CS2、BF3、CH4、CCl4等;③极性键非极性键都有的:CH2=CH2、CH≡CH。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与原理章节知识点梳理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一、焓变反应热1.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因为任何化学反应都会存在热量变化,即要么吸热要么放热。
反应热可以分为(燃烧热、中和热、溶解热)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符号:△H.单位:kJ/mol ,即:恒压下:焓变=反应热,都可用ΔH表示,单位都是kJ/mol。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放热>吸热)△H 为“-”或△H <0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热>放热)△H 为“+”或△H >0也可以利用计算△H来判断是吸热还是放热。
△H=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所有的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⑤生石灰(氧化钙)和水反应⑥铝热反应等☆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③条件一般是加热或高温的反应☆区分是现象(物理变化)还是反应(生成新物质是化学变化),一般铵盐溶解是吸热现象,别的物质溶于水是放热。
4.能量与键能的关系:物质具有的能量越低,物质越稳定,能量和键能成反比。
5.同种物质不同状态时所具有的能量:气态>液态>固态6.常温是指25,101.标况是指0,101.7.比较△H时必须连同符号一起比较。
二、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即反应热△H,△H对应的正负号都不能省。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s,l, g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不标条件,除非题中特别指出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个数和体积,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即:△H和计量数成比例;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
6.表示意义:物质的量—物质—状态—吸收或放出*热量。
三、燃烧热1.概念: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液态水H2O)时所放出的热量。
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①研究条件:101 kPa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
(ΔH<0,单位kJ/mol)2.燃烧热和中和热的表示方法都是有ΔH时才有负号。
3.石墨和金刚石的燃烧热不同。
不同的物质燃烧热不同。
四、中和热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 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H+(aq) +OH-(aq) =H2O(l) ΔH=-57.3kJ/mol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kJ/mol。
4.中和热的测定实验:看课本装置图(1)一般用强酸和强碱做实验,且碱要过量(如果酸和碱的物质的量相同,中和热会偏小),一般中和热为57.3kJ/mol。
(2)若用弱酸或弱碱做实验,放出的热量会偏小,中和热会偏小。
(3)若用浓溶液做实验,放出的热量会偏大,中和热会偏大。
(4)在试验中,增大酸和碱的用量,放出的热量会增多但中和热保持不变。
五、盖斯定律1.内容: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的反应热是相同的。
六、能源注:水煤气是二次能源。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一、化学反应速率1. 化学反应速率(v)⑴定义:用来衡量化学反应的快慢,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变化⑵表示方法:单位时间内反应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⑶计算公式:v=Δc/Δt(υ:平均速率,Δc:浓度变化,Δt:时间)单位:mol/(L·s)⑷影响因素:①决定因素(内因):反应物的性质(决定因素)②条件因素(外因):浓度(固体和纯液体除外),压强(方程式中必须要有气体),温度(提高了反应物分子的能量),催化剂(降低了活化能),浓度和压强主要是通过使单位体积内分子总数增大来增大反应速率,温度和压强主要是使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来增大反应速率。
2.浓度和压强是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温度和催化剂是分子总数不变。
※注意:(1)、参加反应的物质为固体和液体,由于压强的变化对浓度几乎无影响,可以认为反应速率不变。
(2)、惰性气体对于速率的影响①恒温恒容时:充入本体系气体,反应速率增大;充入惰性气体→反应速率不变②恒温恒压时:充入惰性气体→反应速率减小二、化学平衡(一)1.定义:化学平衡状态: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各组成成分浓度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即化学平衡状态。
2、化学平衡的特征逆(研究前提是可逆反应)等(同一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动(动态平衡)定(各物质的浓度与质量分数恒定)变(条件改变,平衡发生变化)3、判断平衡的依据判断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方法和依据(二)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1、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1)影响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少生成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平衡向正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的浓度或减小反应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平衡向逆方向移动(2)增加固体或纯液体的量,由于浓度不变,所以平衡不移动2、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影响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温度升高会使化学平衡向着吸热反应方向移动,温度降低会使化学平衡向着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3、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影响规律: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会使平衡向着体积缩小方向移动;减小压强,会使平衡向着体积增大方向移动。
注意:(1)改变压强不能使无气态物质存在的化学平衡发生移动(2)气体减压或增压与溶液稀释或浓缩的化学平衡移动规律相似4.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由于使用催化剂对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影响的程度是等同的,所以平衡不移动。
但是使用催化剂可以影响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
5.勒夏特列原理(平衡移动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压强,浓度),平衡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三、化学平衡常数(一)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比值。
符号:K(二)使用化学平衡常数K应注意的问题:1、表达式中各物质的浓度是平衡时的浓度。
2、K只与温度(T)有关,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无关。
3、反应物或生产物中有固体或纯液体存在时,由于其浓度是固定不变的,可以看做是“1”而不代入公式。
4、稀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如有水参加,水的浓度不必写在平衡关系式中。
(三)化学平衡常数K的应用:1、化学平衡常数值的大小是可逆反应进行程度的标志。
K值越大,说明平衡时生成物的浓度越大,它的正向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即该反应进行得越完全,反应物转化率越高。
反之,则相反。
一般地,K>105时,该反应就进行得基本完全了。
2、可以利用K值做标准,判断正在进行的可逆反应是否平衡及不平衡时向何方进行建立平衡。
(Q:浓度积)Q_〈__K: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Q__=_K:反应处于平衡状态;Q_〉__K: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3、利用K值可判断反应的热效应若温度升高,K值增大,则正反应为__吸热___反应若温度升高,K值减小,则正反应为__放热___反应*四、等效平衡1、概念:在一定条件下(定温、定容或定温、定压),只是起始加入情况不同的同一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任何相同组分的百分含量均相同,这样的化学平衡互称为等效平衡。
2、分类(1)定温,定容条件下的等效平衡第一类: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改变的可逆反应:必须要保证化学计量数之比与原来相同;同时必须保证平衡式左右两边同一边的物质的量与原来相同。
第二类: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可逆反应:只要反应物的物质的量的比例与原来相同即可视为二者等效。
(2)定温,定压的等效平衡只要保证可逆反应化学计量数之比相同即可视为等效平衡。
五、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1、反应熵变与反应方向:(1)熵:物质的一个状态函数,用来描述体系的混乱度,符号为S. 单位:J•mol-1•K-1(2)体系趋向于有序转变为无序,导致体系的熵增加,这叫做熵增加原理,也是反应方向判断的依据。
.(3)同一物质,在气态时熵值最大,液态时次之,固态时最小。
即S(g)〉S(l)〉S(s)(4)方程式中气体计量数增大的方向就是熵增的方向。
2、反应方向判断依据在温度、压强一定的条件下,化学反应的判读依据为:ΔH-TΔS〈0 反应能自发进行ΔH-TΔS=0 反应达到平衡状态ΔH-TΔS〉0 反应不能自发进行注意:(1)ΔH为负,ΔS为正时,任何温度反应都能自发进行(2)ΔH为正,ΔS为负时,任何温度反应都不能自发进行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一、弱电解质的电离1、定义: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非电解质 :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强电解质 : 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
弱电解质: 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
2、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本质区别:电解质——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 非电解质——共价化合物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 ②SO 2、NH 3、CO 2等属于非电解质 ③强电解质不等于易溶于水的化合物(如BaSO 4不溶于水,但溶于水的BaSO 4全部电离,故BaSO 4为强电解质)——电解质的强弱与导电性、溶解性无关。
3、电离平衡:在一定的条件下,当电解质分子电离成 离子的速率 和离子结合成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 平衡状态 ,这叫电离平衡。
4、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A 、温度:电离一般吸热,升温有利于电离。
B 、浓度:浓度越大,电离程度 越小 ;溶液稀释时,电离平衡向着电离的方向移动。
C 、同离子效应:在弱电解质溶液里加入与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电解质,会 减弱 电离。
D 、其物质 单质 化合物 电解质 非电解质: 非金属氧化物,大部分有机物 。
如SO 3、CO 2、C 6H 12O 6、CCl 4、CH 2=CH 2……强电解质: 强酸,强碱,大多数盐 。
如HCl 、NaOH 、NaCl 、BaSO 4 弱电解质: 弱酸,弱碱,极少数盐,水 。
如HClO 、NH 3·H 2O 、Cu(OH)2、H 2O …… 混和物 纯净物他外加试剂:加入能与弱电解质的电离产生的某种离子反应的物质时,有利于电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