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重点知识

合集下载

(完整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重点知识

(完整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重点知识

科学第三单元重点知识一、我能填空:1.食物中所含的营养通常分为脂肪、蛋白质、糖类、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2、有些食物在存放过程中会发生变质, 如面包、桔子等, 食物的腐败变质是__微生物___引起的。

食物在潮湿和温度较高的条件下容易发霉。

日常生活中人们储存食物常用的方法有晒干法、密封包装法、_ 腌制法 _等。

3.为了使我们每天吃的食物能保持营养均衡, 我们必须吃__粮食类__ 、__蔬果类___、___肉蛋类__ 等食物, 同时还要吃__水产类__等食物。

4.蛋白质是人体肌肉、皮肤、内脏、头发、指甲和血液的主要成分。

5.观察食物包装袋, 我们要特别注意观察食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和保存条件下。

二、我能判断:(×)1.鱼肉营养是很丰富的, 只要吃鱼吃肉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就足够了。

(√)2.要使自己能获得均衡的各种营养, 我们要不偏食, 不挑食。

(×)3、已经发霉的食物, 扔掉可惜, 洗一洗, 热一热就可以吃了。

(×)4、有人说脂肪多吃会发胖易得病, 所以含有脂肪的食物我全部不吃。

(×)5.食品的保质期越长这样的食品越好。

(√)6.维生素和矿物质有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

(×)7、吃自己觉得好吃的食物, 就说明吃的有营养了, 吃的科学了。

(×)8、生的马铃薯与熟的马铃薯的营养是一样的。

(×)9、用盐腌制一些食物可以长久不变质, 用糖腌制也有相同的效果。

(×)10、不同食物的保存日期一定不相同, 一般来说猪肉比饼干的保质期要长。

(×)11.生食能减少食物营养的损失, 所以我们应以生吃为主。

(×)12、生产厂家出产食品时采用不同的包装, 仅仅是为了美观。

(×)13、加膨松剂能使饼干又松又脆, 所以应该多加。

(√)14.用滴碘酒的方法可以知道某些食物中是否含有较多的糖类。

(√)15.肥肉中含有丰富的脂肪。

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要点

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要点

第三单元《食物》知识要点一、一天的食物1、按人们的生活习惯,可以把食物分成粮食、蔬菜、水果、调味品等;根据食物的来源分,可以分为来源于动物的食物(荤食)和来源于植物的食物(素食),还可以把食物分为主食和副食,也可以分为熟食和生食。

二、食物中的营养1、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是从食物中得到的。

食物所含的营养通常分为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及水。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肌肉、内脏、头发、指甲和血液的主要成分。

瘦肉、鸡蛋、鱼等食物含丰富蛋白质。

脂肪和糖类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我们的身体可以储存大量的脂肪和糖类。

肥肉、芝麻等食物富含脂肪。

大米、马铃薯主要含有糖类。

维生素和矿物质有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

,是我们保持健康不可缺少的营养。

蔬菜和水果里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

2、可以通过实验和查阅资料的方法辨别食物中含有的营养成分。

食物在白纸上挤压、滑动后留下油渍,说明这种食物中含有脂肪。

食物上滴一滴碘酒后变成蓝色,说明里面含有淀粉。

蛋白质燃烧后有一股焦臭味。

我们也可以通过看食物包装上的信息了解它的成分。

三、营养要均衡1、均衡膳食宝塔分五层,最上层是需要最少的油脂类(给我们提供能量),往下依次为奶类及奶制品豆类及豆制品(支持我们生长发育)、畜禽肉类(支持我们生长发育)、蔬菜类(让我们保持健康)、谷类(给我们提供能量),需要量越来越大。

2、膳食营养搭配原则:荤素搭配;粗细粮搭配;每日吃适当的新鲜水果和蔬菜;最近运动量比较大,需要多吃糖类食物,补充足够的能量;最近手指间有一些脱皮,需要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四、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1、食物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在加热后变得容易被人体消化和吸收,而且熟的食物比较松软,也容易被消化,但食物在这样加工过程中,营养会有一些损失。

2、生的食物会保留自身的营养成分,特别是维生素不会被破坏,但生吃食物要注意饮食卫生。

3、生鸡肉:不易撕开、颜色发白、有腥味、很难吃、有细菌熟鸡肉:易撕开、颜色发黄、有鸡肉香、口感很好、味道鲜美、细菌被杀死五、面包发霉了1、在潮湿、高温的环境中,面包上的霉菌生长得快。

(完整版)四年级科学下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

(完整版)四年级科学下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

第三单元食物1.我们的各项生命活动都与食物有关。

2.食物可以分成植物类食物和动物类食物、主食和副食、熟食和生食。

3.我们正在长身体,需要让骨骼,肌肉生长的营养,需要能给身体提供能量的营养。

4.人体的生命活动,需要多种营养的支持。

5.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通常分为: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以及水。

6.脂肪和糖类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我们的身体可以储存大量的脂肪和糖类。

7.蛋白质是构成人体肌肉、内脏、头发、指甲和血液的主要成分。

8.维生素和矿物质有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是我们保持健康不可缺少的营养。

9.我们可以通过实验和查阅资料的方法辨别食物中含有的营养成分。

10.脂肪的辨别方法:用棉签蘸一点食用油,涂在白纸上;分别用肥肉、花生米等在白纸上挤压、滑动。

含有脂肪的食物在白纸上会留下油渍。

11.淀粉的辨别方法:在淀粉糊中滴入一滴碘酒,会看到淀粉变成蓝色;分别在不同的食物上滴一滴碘酒,观察实验现象。

如果有变蓝色的现象出现,说明这种食物中含有淀粉。

12.我们从食物中获取各种营养,这些营养必须合理搭配,才能保证我们正常生活和成长,这就是营养的均衡。

13.我们每天摄入的谷类:300-500克;油脂类25克。

14.我们应该制定什么样的膳食搭配原则呢?答:①荤素搭配。

②粗细粮搭配。

③每日吃适当的新鲜水果和蔬菜。

15.合理的食物搭配可以保证我们获得均衡的营养,而食物的不同食用方法会影响我们对营养的吸收。

16.没有一种食物含有所有的营养成分;但却有一种食物含有多种营养成分。

17.有些食物经过烹饪后对我们的健康有利,而有的食物生吃更有营养。

18.与生的马铃薯对比,烧熟的马铃薯有什么变化?答:烧熟的马铃薯变软了,很容易被消化,吃起来味道更好了。

烧熟后的马铃薯对于我们消化吸收其中的营养更有益处。

19.烧熟的鸡肉与生的鸡肉有什么不同?答:熟鸡肉很容易被撕开;有鸡肉的香味;细菌都被杀死了。

20.生的鸡肉为什么不适合直接食用?答:因为鸡肉中的脂肪和蛋白质在加热后,才会变得容易被人体消化和吸收;而且熟的鸡肉比较松软,也容易被消化。

四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三单元

四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植物的生长与变化## 一、植物的生长过程在四年级科学下册的第三单元中,我们学习了植物的生长与变化。

植物的生长过程是一个充满神奇的过程,从种子发芽,到植物茁壮成长,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对于植物的生长过程,我们需要深入了解种子发芽、根茎叶的生长、开花结果等各个方面。

### 1. 种子发芽种子是植物生长的起点,它蕴含着新生命的奥秘。

当种子得到适当的温度、水分和空气,它将发芽生根,然后顺势生长。

种子发芽的过程是植物生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决定了植物后续生长发育的健康与否。

### 2. 根茎叶的生长植物的根、茎、叶在生长过程中也有着各自的特点和功能。

根是植物的吸收器官,能够吸收土壤中的营养物质;茎是植物的支撑器官,能够让植物挺立向上;叶是植物的光合器官,能够吸收阳光进行光合作用。

这三者共同协作,使植物得以生长健壮。

## 二、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植物的生长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光、水、温度、空气和土壤等。

这些因素在影响植物生长的也是我们对植物进行栽培和管理时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

### 1. 光照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过程中最重要的生理活动之一,没有光合作用,植物就无法进行生长。

充足的阳光对植物生长来说至关重要。

对于植物的种植来说,我们需要合理安排植物的光照时间和强度,以保证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够正常进行。

### 2. 水分水分是植物生长中必不可少的因素,它是植物体内的溶剂,同时也是植物进行养分传输和光合作用的必备条件。

植物的生长需要适量的水分,但过量或者缺乏的水分都会对植物的生长造成影响。

### 3. 温度温度是影响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的植物对温度的要求不同,有些植物喜欢温暖的气候,有些植物则适应寒冷的气候。

我们在栽培植物时需要充分了解植物的适温范围,以便为植物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 4. 土壤土壤是植物生长的物质基础,它提供了植物所需的养分和水分。

对于植物的种植来说,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土壤,并进行土壤改良,以便为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知识点汇总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知识点汇总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知识点汇总1.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的标志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另外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我们把这另外一个物体称为(参照物)。

2.参照物是事先假定为(不动)或(静止)的物体。

例如:汽车的行驶,是以路旁的房屋、树木作为参照物的。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例如:在开行着的火车中,如果以车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但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那么乘客就是运动的。

4.“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的意思是:人随着小竹排在江中前进,如果以小竹排为参照物,人是不动的,就会感觉巍巍青山在后退。

5.(参照物)不仅对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是必要的,对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也是不可缺少的。

例如:以地面为参照物,子弹的速度很快;但是以飞行员为参照物,子弹就几乎是静止不动的,顺手就可抓住。

6.世界上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只有(相对静止)的物体。

7.“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意思是:以地面为参照物,“坐地”的人是静止的;以地心为参照物,人随着地球自转一周,相对于地心行的路程是八万里;地球在天空转动,所以住在地球上的人也在“巡天”,“一千河”泛指宇宙中很多的星河。

8.刘翔参加的是(110米栏),他的最好成绩是(12秒88)。

9.(运动的快慢)就是常说的(运动速度),可以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来测量。

10.短跑运动员跑完60米用了10秒,他的速度是(6)米/秒。

11.龟兔赛跑的故事说明:在距离一定的条件下,所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如果兔子不睡觉,当它到达终点时,乌龟还在路上呢。

这就说明在相同时间内,所走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快)。

12.气象台在发布台风预报时,除了有时间、风速、风级以外,还强调(风向)。

13.有些看似不动的物体,实际上也在缓慢(生长)或(运动),如指甲的生长等。

14.物体运动的方式主要有四种:(直线运动)、(往复运动)、(旋转运动)、(摆动)。

(新教材)青岛版六三制四年级下册科学 第三单元 太阳·地球·月球 单元知识点梳理

(新教材)青岛版六三制四年级下册科学 第三单元 太阳·地球·月球 单元知识点梳理

第三单元《太阳·地球·月球》第8课《探索地球》1.从古到今,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相当漫长的过程,有人认为是圆的,有人认为是方的。

2.古代中国人认为地球“天似穹庐,地似棋盘”。

(天圆地方、盖天说)3.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观察月食时,发现地球投在月球上的影子是圆弧形的,由此推断出大地是圆形的。

4.人们在海边远望归航的船队,发现总是先看到航行在最前面的第一只船,并且最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由此推断出大地是圆形的。

5.1519年,麦哲伦率领船队从起点出发,朝着一个方向航行,历经多年最终回到了起点。

第一次完成了环球航行,人们这才慢慢接受了“地球是个球体”的观点。

(发现美洲大陆的是哥伦布)6.现代科学技术证实地球是一个球状天体。

7.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为4万千米,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

8.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9.生活中,有许多事实能够证明地球是球体,你能举例说一说吗?答:(1)人们在海边远望归航的船队,发现总是先看到航行在最前面的第一只船,并且最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2)观察月食时,发现地球投在月球上的影子是圆弧形的。

(3)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4)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5)晚上看北极星,越往北走,北极星越高。

(6)麦哲伦环球航行。

第9课《认识太阳》1.太阳是什么样子的:太阳由内到外分别是由核心区、辐射区、对流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组成。

2.太阳是一个巨大而炽热的气体星球,表面温度约为6000℃,内部温度约为1500万℃。

3.像太阳这样能自己发光发热的天体属于恒星。

像地球这样围绕恒星运行、不能自己发光的天体属于行星。

4.我们在做“太阳有多大”的模拟实验时,将盘子当作“太阳”。

越往后退,盘子(太阳)与观测点(地球)之间的距离越远,“太阳”看上去就越小。

5.太阳的直径约为139.2万千米,但太阳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

教科版四年级小学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K12教育文档)

教科版四年级小学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K12教育文档)

教科版四年级小学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教科版四年级小学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教科版四年级小学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1、按人们的生活习惯,可以把食物分成粮食、蔬菜、水果、调味品等;根据食物的来源分,可以分为来源于动物的食物(荤食)和来源于植物的食物(素食)。

2、食物的营养主要有: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及水共6类。

3、蛋白质是构成人体肌肉、内脏、头发、指甲和血液的主要成分。

含丰富蛋白质的食物有:鸡、鱼、蛋、牛奶、大豆、瘦肉、栗子等。

蛋白质燃烧后有股焦臭味。

4、脂肪和糖类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5、蔬菜和水果里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他们有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

6、食物在白纸上擦或压后留下油迹,说明这种食物中含有脂肪。

食物上滴上碘酒后变成蓝色,说明含有糖类(淀粉)。

我们也可以通过看食物包装上的信息了解它的成分。

7、均衡膳食“宝塔”共有5层,处于顶层的是油脂类食物,每天摄入25克;处于底层的是每天摄入最多的谷类食物,大约每天摄入300克至500克。

8、合理的食物搭配可以保证我们获得均衡的营养,而食物的不同食用方法会影响我们对营养的吸收。

9、膳食营养原则①荤素搭配。

②粗细粮搭配。

③每天吃适当的新鲜水果和蔬菜.④最近运动量比较大,需要多吃糖类食物,补充足够的能量。

⑤最近手指间有一些脱皮,需要多吃含有维生素的食物。

10、生食食物能减少营养的损失,但是生吃食物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

【精选】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第2课时《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重要知识点总结

【精选】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第2课时《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重要知识点总结

【精选】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第2课时《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重要知识点总结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等常见岩石具有不同的特征。

2.探究目标
(1)会采用比较的方法对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的特征进行观察。

(2)会用简单工具对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的特征进行细致的观察。

(3)会用科学词汇描述、记录岩石的特征。

二、知识梳理
1.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等岩石是我们常见的岩石。

2.岩石的种类繁多,它们的性质也多种多样。

我们可以从颜色、气味、纹理、颗粒大小、软硬程度、表面光滑或粗糙、轻重等方面对常见的岩石进行观察。

3.在观察岩石软硬程度时,可以借助指甲、铜钥匙、小刀对岩石进行刻画来判断,岩石的软硬分四类,分别是软、较软、较硬、硬。

4.观察岩石颗粒时,可分颗粒细密、颗粒粗疏、颗粒粗大等不同颗粒。

5.观察岩石可以采用眼睛看、手摸、鼻子闻、耳朵听等方法,还可以借助放大镜、手电筒等工具。

三、实验解析
1.实验重现
(1)实验名称:观察花岗岩、砂岩、大理岩这三种岩石标本。

(2)探究问题:花岗岩、砂岩、大理岩这三种岩石标本有什么特征?
1 / 3。

2021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岩石与土壤》知识点整理

2021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岩石与土壤》知识点整理

2021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整理第三单元岩石与土壤1岩石与土壤的故事1.岩石与土壤是地球的重要资源,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地球的表面被坚硬的岩石包裹着,不仅包括我们看到的陆地,还包括海洋的底部。

陆地上的岩石有的被土壤覆盖着,有的直接裸露出来。

3.岩石和土壤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物质,他们的形成有的需要几百万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所以在每一块岩石和每一方土壤上都留下了大自然的痕迹。

4.下面四种物质分别为石灰石、铁矿石、水晶、土壤。

..5.岩石比较坚硬,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和颜色。

土壤是颗粒状的,比较松软。

6.岩石的作用主要是可以用来做建材,可以用来做装饰品,可以提炼金属,做颜料等等。

土壤的作用:土壤具有调节的功能,土壤是动物植物栖息的场所,土壤还具有作物生产功能。

7.有关岩石的故事8.有关岩石的故事(补充)石头上有雨痕,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石头上有波痕,这是波浪留下的足迹;石头上有矿物,黄的,黑的,红的,闪光的,透明的。

石头上有树叶、贝壳、小鱼的化石,说明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曾是一片茂林,地上有花有草,还有许多昆虫。

后来,这里变成了大海。

又过了很多很多年,地壳慢慢上升,这里又变成了高山。

9.土壤土壤从上到下分为表层土、下层土、基岩碎屑、基岩4层。

土壤的形成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例如要形成12厘米厚的土壤,可能需要几百到数万年的时间。

10.关于岩石和土壤知识记录表11.你认为岩石和土壤各有什么特点?我们可以从哪里发现它们?与土壤相比,岩石体积大,质地硬;土壤颗粒小。

我们可以在山上、小溪旁等地方找到岩石;在有植物生长的地方找到土壤。

12.我们可以从岩石和土壤中知道什么?我们可以从岩石和土壤中知道很多东西,比如:在喜马拉雅山发现了鹦鹉螺化石,说明几亿年前这里是海洋。

岩石中动植物的痕迹表明过去有哪些生物存在过;可以通过岩石的化学成分形成的年代知道地球的年龄。

13.你知道岩石和土壤各有哪些用途?岩石可以用作建筑材料,可以提炼矿物、用来装饰和制成艺术品等。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一、概览欢迎来到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的学习之旅!这个单元我们将一起探索身边奇妙的科学现象,我们将学习一些有趣且实用的知识点,了解生活中的科学原理。

准备好了吗?让我们踏上这次充满探索和发现的旅程吧!首先我们会接触到一些基本的物理概念,比如力、运动、重力等。

这些看似简单的概念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比如我们走路、跑步时都在与它们打交道。

接着我们会学习有关光和影的知识,你知道光是怎么传播的吗?我们如何看到物体的?通过学习你会明白阳光和影子的形成原理,还能自己动手做一些有趣的实验来验证这些知识。

然后我们将探讨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是如何被我们听到的?不同的声音是如何形成的?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你会明白声音背后的科学原理,也能亲手制作一些简单的乐器来体验声音的魅力。

我们还会接触到一些材料的基本性质,比如硬度、弹性等。

不同的材料有哪些特点?它们为什么有这样的特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你会更好地理解我们身边的世界。

这一单元的学习将充满趣味和惊喜,你会发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科学知识。

让我们一起探索、发现、学习吧!1. 介绍科学第三单元的主题和重要性一提到科学第三单元的主题,那真是挺吸引人的!这个主题关于生活中常见物质和能量转化的内容,当我们走在路上、观察周围环境时,会发现身边无处不在的物质和能量的变化。

这个单元就是要让我们了解这些变化背后的秘密,想象一下我们是小小的科学家,探索着身边的世界,发现物质的神奇变化,这感觉真的很奇妙!不仅如此这些知识在生活中也超级实用哦!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身边的物质是怎么变化的,还可以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是不是感觉很棒呢?学好这一单元的内容真的很重要哦!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周围的世界和生活现象,还能培养我们的科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这一单元的重点内容吧!2. 概述本文将详细总结本单元的关键知识点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详细回顾一下《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的重点知识点吧!咱们一起看看这个单元都学了哪些有趣又有用的内容。

四年级科学下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

四年级科学下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

第三单元食物1.我们的各项生命活动都与食物有关。

2.食物可以分成植物类食物和动物类食物、主食和副食、熟食和生食。

3.我们正在长身体,需要让骨骼,肌肉生长的营养,需要能给身体提供能量的营养。

4.人体的生命活动,需要多种营养的支持。

5.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通常分为: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以及水。

6.脂肪和糖类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我们的身体可以储存大量的脂肪和糖类。

7.蛋白质是构成人体肌肉、内脏、头发、指甲和血液的主要成分。

8.维生素和矿物质有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是我们保持健康不可缺少的营养。

9.我们可以通过实验和查阅资料的方法辨别食物中含有的营养成分。

10.脂肪的辨别方法:用棉签蘸一点食用油,涂在白纸上;分别用肥肉、花生米等在白纸上挤压、滑动。

含有脂肪的食物在白纸上会留下油渍。

11.淀粉的辨别方法:在淀粉糊中滴入一滴碘酒,会看到淀粉变成蓝色;分别在不同的食物上滴一滴碘酒,观察实验现象。

如果有变蓝色的现象出现,说明这种食物中含有淀粉。

12.我们从食物中获取各种营养,这些营养必须合理搭配,才能保证我们正常生活和成长,这就是营养的均衡。

13.我们每天摄入的谷类:300-500克;油脂类25克。

14.我们应该制定什么样的膳食搭配原则呢?答:①荤素搭配。

②粗细粮搭配。

③每日吃适当的新鲜水果和蔬菜。

15.合理的食物搭配可以保证我们获得均衡的营养,而食物的不同食用方法会影响我们对营养的吸收。

16.没有一种食物含有所有的营养成分;但却有一种食物含有多种营养成分。

17.有些食物经过烹饪后对我们的健康有利,而有的食物生吃更有营养。

18.与生的马铃薯对比,烧熟的马铃薯有什么变化?答:烧熟的马铃薯变软了,很容易被消化,吃起来味道更好了。

烧熟后的马铃薯对于我们消化吸收其中的营养更有益处。

19.烧熟的鸡肉与生的鸡肉有什么不同?答:熟鸡肉很容易被撕开;有鸡肉的香味;细菌都被杀死了。

20.生的鸡肉为什么不适合直接食用?答:因为鸡肉中的脂肪和蛋白质在加热后,才会变得容易被人体消化和吸收;而且熟的鸡肉比较松软,也容易被消化。

小学科学人教鄂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环境中的生物》知识点整理2(2023春)

小学科学人教鄂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环境中的生物》知识点整理2(2023春)

第三单元环境中的生物9.生物与非生物1、我过云南的热带雨林中,生活着孔雀、大象等动物,生长着望天树、榕树等植物。

2、自然界中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等是有生命的,岩石、土壤等是没有生命的。

3、比较小狗和玩具狗,鲜花和人造花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外形相同或相似。

不同点:小狗和鲜花有生命,玩具狗和人造花没有生命。

4、身边的环境中,生物是有生命的,非生物是没有生命的。

5、植物要经历:萌发-生长-开花-结果的过程,动物要经历:出生-获取营养-生长、发育-繁殖的过程。

6、自然界中,植物、动物等具有生命的物体叫生物,生物需要送外界获取营养,能够生长、发育、和繁殖。

岩石、土壤等没有生命的物体叫非生物,非生物不需要从外界获取营养,不能繁殖。

7、机器人能下棋、打扫房间,甚至能回答问题,但它们是非生物,因为机器人虽然能做一些人所能做的活动,但机器人并不具有生物的特征。

8、生物与非生物的关系:生物的生存离不开水、空气、土壤等非生物。

生物也会影响和改变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

例如,植物枯败后落入土壤,使土壤更加肥沃。

蚂蚁蚯蚓等动物在土壤中生活,使土壤更加疏松透气。

10.不同环境中的植物1、叶宽大的芭蕉生活在水分充沛、气温较高的南方,在干燥、寒冷的北方很少能看到它们。

2、常见的水生植物有莲、睡莲、金鱼藻、凤眼莲(水葫芦)等,常见的沙漠植物有:仙人掌、骆驼刺、仙人球、龙舌兰、猴面包树、胡杨等,还有生活在温寒多雨、相对湿度较高环境中的红松,生活在阳光充足、温暖湿润环境中的榕树,生活在高温多雨、阳光充足和海风吹拂环境中的椰子树,以及生活在浅海滩涂上的红树。

3植物的形态是与它们的生长环境相适应的。

例如,水生植物一般具有发达的通气组织,如莲的叶柄和藕中都有能通气的孔眼,孔眼彼此贯穿形成输送气体的通道网,这样使莲能够生长在缺乏氧气的淤泥中;沙漠植物的叶一般为细长的刺(减少蒸发),茎粗大肥厚(贮存水分),根系发达(吸收水分),这样使它们能够适应长期缺水的环境。

(完整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重点知识

(完整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重点知识

科学第三单元重点知识一、我能填空:1、食物中所含的营养通常分为脂肪、蛋白质、糖类、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2、有些食物在存放过程中会发生变质,如面包、桔子等,食物的腐败变质是__微生物___引起的。

食物在潮湿和温度较高的条件下容易发霉。

日常生活中人们储存食物常用的方法有晒干法、密封包装法、_ 腌制法 _等。

3、为了使我们每天吃的食物能保持营养均衡,我们必须吃__粮食类__ 、__蔬果类___、___肉蛋类__ 等食物,同时还要吃__水产类__等食物。

4、蛋白质是人体肌肉、皮肤、内脏、头发、指甲和血液的主要成分。

5、观察食物包装袋,我们要特别注意观察食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和保存条件下。

二、我能判断:(×)1、鱼肉营养是很丰富的,只要吃鱼吃肉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就足够了。

(√)2、要使自己能获得均衡的各种营养,我们要不偏食,不挑食。

(×)3、已经发霉的食物,扔掉可惜,洗一洗,热一热就可以吃了。

(×)4、有人说脂肪多吃会发胖易得病,所以含有脂肪的食物我全部不吃。

(×)5、食品的保质期越长这样的食品越好。

(√)6、维生素和矿物质有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

(×)7、吃自己觉得好吃的食物,就说明吃的有营养了,吃的科学了。

(×)8、生的马铃薯与熟的马铃薯的营养是一样的。

(×)9、用盐腌制一些食物可以长久不变质,用糖腌制也有相同的效果。

(×)10、不同食物的保存日期一定不相同,一般来说猪肉比饼干的保质期要长。

(×)11、生食能减少食物营养的损失,所以我们应以生吃为主。

(×)12、生产厂家出产食品时采用不同的包装,仅仅是为了美观。

(×)13、加膨松剂能使饼干又松又脆,所以应该多加。

(√)14、用滴碘酒的方法可以知道某些食物中是否含有较多的糖类。

(√)15、肥肉中含有丰富的脂肪。

三、我能选择:1、食物在白纸上擦一擦,压一压,会留有油迹,说明该食物含有较多的( C )。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知识要点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知识要点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食物)知识要点(总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食物)知识要点第1课一天的食物1.我们一天要吃很多不同的食物来保持身体的健康。

2.食物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别。

按人们的生活习惯,可以把食物分成(1)粮食、蔬菜、肉类、奶制品、水果、调味品等;根据食物的来源,可分为(2)来源于植物的植物类食物和来源于动物的动物类食物;其他的分类方法还有:(3)熟吃的,生吃的,既可熟吃也可生吃的食物;(4)主食和副食;等等。

3.在按餐别进行统计食物时,不能把一盘菜统计成一种食物,应该按成份即所用的原料来统计食物。

第2课食物中的营养1.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是从食物中得到的。

2.人体保持健康需要的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3.蛋白质是构成我们身体的主要成分之一。

糖类和脂肪能提供身体需要的能量。

维生素和矿物质有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

4.没有一种食物会含有所有的营养成分,所以我们要吃各种不同的食物。

5.各种营养特点及作用:6.脂肪的辨别方法:在白纸上挤压或者滑动食物,观察是否有油渍。

7.淀粉的辨别方法:在食物中滴碘酒,观察食物是否变蓝,如果变蓝说明食物中含有淀粉。

(如果要鉴别蛋白质怎么办?方法是烧一下,有焦臭味表明有蛋白质,有的人鉴别羊毛衫,就是烧一下,看有无臭味)8.9.第3课营养要均衡1. 没有一种食物含有人体所需的所有营养成分,所以我们需要搭配膳食,保证营养的充足。

2. 搭配膳食营养要做到品种多样,并保持合理数量。

3. 均衡膳食宝塔:共分五层,包含我们每天应吃的主要食物种类。

宝塔各层位置和面积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类食物在膳食中的地位和应占的比重。

位置所含营养作用比重第1层谷类含淀粉质,少量维生素B及植物性蛋白质;全麦食物含纤维素。

供应热能,补充消耗,保持体温作为主食,自然总摄取量远高于其它类食物。

2021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岩石与土壤知识点整理

2021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岩石与土壤知识点整理

2021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岩石与土壤知识点整理岩石与土壤是地球上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于我们的生活和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文中,将对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中的岩石与土壤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和归纳。

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详细介绍:一、岩石的分类岩石是地球上最基本的地壳构造物之一,根据岩石的成因和组成可以将其分为三类: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1. 火成岩:火成岩是由岩浆在地壳中冷却后形成的。

根据岩浆的成分和冷却的速度,可以分为火山岩和花岗岩等。

2. 沉积岩:沉积岩是由风、水、冰等运输和沉积的碎屑物质经历长时间的压实作用形成的,如砂岩、泥岩和石灰岩等。

3. 变质岩:变质岩是在高温和高压条件下经历了岩石的改变和重结晶作用形成的,如片麻岩、千枚岩和石英岩等。

二、岩石的特征和用途岩石具有一些独特的特征和用途,下面列举了一些常见的例子:1. 火山岩:火山岩通常呈黑色或暗灰色,具有多孔性和质地坚硬的特点。

它可以用于建筑和路基的材料。

2. 花岗岩:花岗岩有多种颜色,质地坚硬且耐久。

它常被用于室内外装饰、道路和桥梁建设。

3. 砂岩:砂岩呈黄色或红色,泥质颗粒明显可见。

由于其易于分层和雕刻,常被用于建筑和雕塑的材料。

4. 泥岩:泥岩的颗粒很细,呈灰色或黑色。

它通常被用作陶瓷的原料。

5. 石灰岩:石灰岩呈白色或浅黄色,质地较软。

它含有大量的石灰,可用于制作石灰。

6. 片麻岩:片麻岩颜色多样,质地硬且晶粒明显可见。

它常被用于建筑装饰和雕塑。

三、土壤的组成和特点土壤是由岩石经风化和生物的作用而形成的。

它由无机物质、有机物质、水分和空气组成。

1. 无机物质:土壤中的无机物质主要由风化产物组成,如石英、石灰石和粘土等。

无机物质对于维持土壤的结构和养分的供应非常重要。

2. 有机物质:有机物质是指土壤中残留的植物和动物的残体、分泌物以及它们的分解产物。

有机物质对土壤的肥力和保水性起着重要作用。

3. 水分:土壤中的水分是植物生长和养分输送的重要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每天都吃适当的水果和蔬菜;
4、如果运动量比较大,需要吃糖类食物
5、如果手指内有些蜕皮,需要多吃有维生素的食物
科学第三单元重点知识
一、我能填空:
1、 食物中所含的营养通常分为脂肪、蛋白质、糖类、维 生素、矿物质和水。
2、有些食物在存放过程中会发生变质,如面包、桔子
等,食物的腐败变质是微生物引起的。食物在潮湿和温度较高的条件下容易发霉。日常生活中人们储存食物常用的方法有晒件法、密封 包装法、腌制法等。
3、为了使我们每天吃的食物能保持营养均衡, 我们必须吃一粮食类—、
蔬果类、一肉蛋类―一等食物,同时还要吃—水产类—等食物。
4、 蛋白质是人体肌肉、皮肤、内脏、头发、指甲和血液的主 要成分。
5、 观察食物包装袋,我们要特别注意观察食品名称、生产日期、保 质期和保存条件 下0
二、我能判断:
(X ) 1、鱼肉营养是很丰富的,只要吃鱼吃肉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就足够了。
(V ) 2、要使自己能获得均衡的各种营养,我们要不偏食,不挑食。
15、
油脂类食物所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是(B
)。
A、维生素B、脂肪
C、蛋白质
D
、糖(淀粉)
16、
蔬菜、水果类食物所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是(
A
)。
A、维生素B、脂肪
C、蛋白质
D
、糖(淀粉)
17、
瘦肉中含有丰富的(A )
0
A、蛋白质B、脂肪C、
维生素
18、
鱼、肉、蛋、奶豆类食物所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是

C )。
(X ) 3、已经发霉的食物,扔掉可惜,洗一洗,热一热就可以吃了。
(X ) 4、有人说脂肪多吃会发胖易得病,所以含有脂肪的食物我全部不吃。
(X ) 5、食品的保质期越长这样的食品越好。
(V ) 6、维生素和矿物质有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
(X ) 7、吃自己觉得好吃的食物,就说明吃的有营养了,吃的科学了。
、食物保质期
7、
许多蔬菜中含有丰富的(C )。
A、蛋白质B、糖类C、维生素、
矿物质
8、
下列食物必须烧熟了吃的是(A)。
A、马铃薯B、梨C、萝卜
9、
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是(B )。
A、牛肉B、马铃薯C、饼干
10、
卜列食物中含有丰富蛋白的是(A )
A、牛奶B、米饭C、肥肉
11、
下列食物中,含有丰富的我们长身体材料的食物是(
我需要的器材是:面包、镶子、塑料袋、滴管、水、棉线、霉菌种
我的方法和步骤是:
用两个塑料袋分别装上大小相同的面包,用镶子分别种上霉菌,用滴管
滴上同等数量的水,用线扎紧袋口,一袋放入冰箱冷藏,另一袋放在温度高的地方、观察霉菌生长的速度。
4、科学的膳食营养原则有哪些?(至少四项)
1、荤素搭配;
2、粗细粮搭配;
A、黄瓜B、梨C、猪肉
3、下列食物中,含维生素比较丰富的是(C)。
A、羊肉B、牛奶C、胡萝卜
4、
食物中能调节我们身体机能的营养成分是(C
)。
A、蛋白质B、脂肪、C、维生素
5、
下列食物中含有丰富糖类的是(B )。
A、鸡蛋B、米饭C、肥肉
6、
卜夕M曰息 般不盹在食叩包装上获取的TH(B
)。
A、食物名称B、食物价格C
A、维生素B、脂肪
C、蛋白质
D
、糖(淀粉)
四、我能连线:
米饭丰富的糖类—
猪肉丰富的脂肪1
食盐丰富的蛋白质
黄瓜丰富的维生素
花生丰富的矿物质
油脂类
奶类和奶制品—给我们提供能量 豆类和豆制品二^支持我们的生长发育
鱼虾类、蛋类使我们保持健康
水果类、蔬菜 -■
谷类
科学第三单元重点知识
五、我会应用
1、人们常用的储存食物的方法有哪些(至少3种)?并各举1---2例
(X ) 13、加膨松剂能使饼干乂松乂脆,所以应该多加。
(V) 14、用滴碘洒的方法可以知道某些食物中是否含有较多的糖类。
(V ) 15、肥肉中含有丰富的脂肪。
三、我能选择:
1、食物在白纸上擦一擦,压一压,会留有油迹,说明该食物含有较多的(C)。
A、蛋白质B、糖类C、脂肪
2、下列食物必须烧熟了吃的是(C)。
A、鸡蛋B、米饭C、肥肉
A )。
12、
下列食物中含有丰富糖类的是(B)。
A、鸡蛋B、米饭C、肥肉
13、
把一种食物放在火上烧,如果闻到一种烧焦头发或烧焦鸡毛的味道,
说明这
种食物里面含有(A )。
C、淀粉
A、蛋白质B、脂肪
14、
谷类、署类食物所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是(
D
)。
A、维生素B、脂肪
C、蛋白质
D
、糖(淀粉)
储存方法
举例
腌制
肉、鱼
晒干
豆角、萝卜
冷冻
鱼、肉
密封包装
茶叶、干菜
真空包装
咸鸭蛋、鸡爪
2、怎样判断马铃薯中是否含有糖类?
实验需要的材料:
碘酒、滴管、小刀
实验过程:
用小刀把马铃薯切开,用滴管在马铃薯的切面上滴一滴碘酒,观察。
实验现象:
滴碘酒的地方变成蓝紫色。
实验结论:
马铃薯里含有淀粉。
3、设计实验研究:温度对霉菌的生长速度有什么影响。
(x ) 8、生的马铃薯与熟的马铃薯的营养是一样的。
(X ) 9、用盐腌制一些食物可以长久不变质,用糖腌制也有相同的效果。
(X ) 10、不同食物的保存日期一定不相同,一般来说猪肉比饼干的保质期要 长。
(x ) 11、生食能减少食物营养的损失,所以我们应以生吃为主。
(X ) 12、生产厂家出产食品时采用不同的包装,仅仅是为了美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