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优秀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优秀5篇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优秀5篇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优秀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xxx的小编为您带来的《愚公移山》教学设计优秀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语文《愚公移山》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字音读正确,停顿恰当,并注意语气。

2、学会本课应识、会写的字。

3、了解全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愚公移山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了解全文内容,体会愚公移山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愚公移山精神的深刻含义。

四、教具准备:龟、兔、蜗牛、蚯蚓的图片各1张。

五、教学过程:1、激情导入:(1)老师拿出龟、兔的图片问:“同学们,你们看图片上画的是什么动物呀?”学子回答:“乌龟、兔子。

”师:“看到这两个小动物,你们想到了什么故事?”学子:“龟、兔赛跑的故事。

”师:“谁能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生:讲故事。

师:“为什么结局是乌龟胜利,而小兔失败了呢?”生:“因为小兔自以为是,而乌龟能坚持不懈地努力。

”(2)师拿出蜗牛和蚯蚓的图片问:大家还记得这两个小动物之间的故事吗?(请学子讲一讲)生:讲故事。

(师引导:蜗牛要干什么,蚯蚓对蜗牛的做法持什么态度呢?引导学子说出这个故事蕴涵的道理)(3)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的这个故事跟同学们刚才讲的故事很类似,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人,要把两座大山移走,这表面看似可笑的事情,背后又隐藏着什么呢,谁又对这件事报以嘲笑和反对呢,愚公面对打击有没有停止行动呢,现在请大家快速读一遍14课:愚公移山,到文中去寻找答案吧!(师:板书课题)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之后,请一名同学用最简洁的话概括全文主要内容。

(2)组内互读,注意读准字音,还要注意语气。

3、细读感悟。

(1)指名读第1自然段后,问:愚公为什么要移山?生:用文中的话回答。

(2)师:愚公跟谁商讨的呢?请同学读第2—6自然段,读完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愚公移山》教案优秀7篇

《愚公移山》教案优秀7篇

《愚公移山》教案优秀7篇《愚公移山》教案篇一1、了解《列子》及其作者,掌握文中难解的字、词、句,能读准仞、畚、孀、龀、厝、陇等字。

2、学会辨认一词多义和通假字,能口述故事,流畅翻译全文,能概括寓意。

3、感受愚公移山的精神以及愚公形象的现实意义。

4、让学生对愚公的举动发表个人见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自主能力。

1、重点:掌握文中难解词句,疏通全文,熟读背诵。

辨析古汉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

2、难点:感受愚公移山的精神以及愚公形象的现实意义。

2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人新课愚公移山,这是一则寓言。

寓言的特点是寓一定的道理于简短的故事之中。

好的寓言,往往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和深刻的教育。

二、简介《列子》及作者1、《列子》,相传为列御寇撰写。

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期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2、列御寇,相传为战国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虚静、无为,被道家尊为前辈。

三、授新1、学生听课文录音,扫清文字障碍:掌握下列实词:仞冀箕畚孀龀匮亡厝雍陇2、通假字:指;反;惠;亡;厝。

3、重点句子的翻译和字词的落实:年且九十(年纪将近九十岁)惩山北之塞(苦于大山的阻挡)杂然相许(大家纷纷表示赞许)曾不能损魁父之丘(还不能够搬掉魁父这样的小山丘)且焉置土石(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用土筐把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夏去冬来,经过一年才能往返一次)甚矣,汝之不惠(你太不聪明了)汝心之固,固不可彻(你思想太顽固,顽固到不可变通的地步)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何苦而不平(愁什么挖不平呢)如太行、王屋何(又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呢)其如土石何(又能把土石怎么样呢)一厝朔东,一厝雍南(一座放置在朔方东部,一座放置在雍州南部)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从此,冀州的南部,汉水的南边,没有山岭阻隔了)4、复述愚公移山的故事。

四、布置作业1、复习、巩固文中疑难字句的解释。

2、参照课后练习感知课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二、整体感知1、逐段朗读课文,讨论分析课文的结构。

八年级上册语文《愚公移山》教案设计

八年级上册语文《愚公移山》教案设计

八年级上册语文《愚公移山》教案设计三篇八年级上册语文《愚公移山》教案设计一一、设计思路自主学习落实文言词句,反复朗读感知故事情节,合作学习探究形象寓意。

二、教材分析本文着重塑造了愚公的形象。

愚公移山的成功,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它告诉我们要克服困难就要下定决心,坚持不懈。

本文描写生动、形象,善于运用对比手法。

三、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顺畅朗读,了解故事大意。

2.分析愚公这一艺术形象,领悟其思想意义。

3.拓展思维空间,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体验,进行多角度的阅读。

四、教学重难点1.积累常用文言实词,了解文言虚词“之”“其”“而”的用法。

2.准确翻译、理解课文。

3.拓展思维空间,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体验,进行多角度阅读。

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借助工具书及书本注释自读课文,通过生生、师生的合作,解决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导入新课1课前可让学生欣赏歌曲《愚公移山》。

2这支振奋人心的歌曲,歌名叫《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是一则长期在人民中间流传的寓言故事,相信在座的不少同学就熟知这个故事,有谁愿意给我们讲一讲这个故事呢?(学生讲好后,教师从鼓励角度进行评价,板书课题,介绍相关知识:《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

列子,名寇,又名列御寇,战国前期道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俗话说,吃菜要吃原汁原味,读文学作品也是如此,要多读原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愚公移山》这则寓言故事的原文,希望大家能从中品尝出独特的滋味。

(二)自读感知1借助工具书及书下注释,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停顿正确。

(同座组成学习小组相互听读,根据要求相互评价。

)2借助工具书及书下注释,逐字逐句读懂课文。

(自读中,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在书上打上问号,准备向同学、老师求助。

教师巡视,随时了解学生自读的进展情况。

)(三)合作解疑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教师应该尽量要求他们自己查工具书解决,或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来解决,教师只解答学生经过努力仍然无法解决的问题。

愚公移山教案教学设计优秀5篇

愚公移山教案教学设计优秀5篇

愚公移山教案教学设计优秀5篇愚公移山教案(一):教学目的1.反复朗读,分析人物形象。

2.理解文章的思想好处。

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形象。

[由整理]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一.引入播放背景音乐――《愚公移山》的歌曲。

巍巍壁迎的三峡是举目高峡,几年前人们还曾认为毛泽东的高峡出平湖是夸张的梦话,而这天,随着三峡水利工程的建成,梦话变成现实,高峡真正出平湖.那么,一个人搬走两座大山是不是仍是奇闻笑谈呢好,我们这节课继续学习愚公移山,来认识这位移山的愚公吧。

二.正课1.朗读(放录音),注意揣摩语气。

2.概括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1)愚公要移的是什么样的山讨论:(板书:太行王屋方七百里高万仞)(2)齐读第二自然段。

讨论:愚公移山的目的是什么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板书:愚公移豫南汉阴)(3)愚公移山要克服哪些客观困难呢齐读第三段.讨论归纳:年老将少路途遥远工具简单(4)分主角朗读第二.三段。

(先小组进行,教师点播,然后齐读)注意体会愚公之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是否相同语气有什么区别讨论归纳:两人的态度不同。

愚公之妻的怀疑是从关心出发,提出实际问题,语气较轻.智叟则是讥笑、责难,阻止愚公去移山。

(4)移山结果如何齐读第四段.讨论归纳.(板书:帝令背走)3.移山成功说明了什么讨论归纳:这是一篇寓言,寓言就是透过某一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道理它能够以古喻今,也能够远喻近,还能够小喻大。

本文以移山成功结尾,就表达了劳动人民的完美愿望,是对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雄伟气魄和坚强意志的讴歌。

4.辩论: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愚公是该搬家还是该移山讨论,小结:愚公移山的目的是造福千千万万人的子孙后代,他明知山高路远,人老将少,工具简陋,困难重重,仍去移山,看是愚不可及,但他懂得人的力量是无穷匮的,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可谓站得高,看得远,实则不愚。

而今,我们仍可见到愚公精神.1998年的长江、嫩江洪水肆虐,处处告急。

愚公移山教案设计

愚公移山教案设计

愚公移山教案设计《愚公移山》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人类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培养心志坚毅的精神和敢于挑战困难、战胜困难的精神。

2.了解寓言的特点。

理解故事的对话、情节、悬念等知识。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人类征服自然的愿望、信心和毅力。

难点:对愚公的评价,对愚公精神的认识。

课前准备:教学方法:以讨论为主,加强朗读。

教学过程:一、导入示例。

播放歌曲《愚公移山》。

这是一首同学们十分熟悉的歌曲,它述说了中国古代有名的《愚公移山》的故事,表达了后代人对愚公精神的崇敬。

有人说,生活的道路只有两种,一种是大路,一种是小路,但是不论哪种路都不是一路平坦的,都会有荆棘、有坎坷,面对荆棘坎坷,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选自《列子》的课文《愚公移山》,看看古人是怎样对待困难的。

三、整体感知课文。

(一)播放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感知理解课文,体验课文的语感和人物的情感,并且把不会读或读不准的字音注到课本上。

(二)学生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要求初步区分叙述语言和人物对话的不同,尽量理解课文中不同人物的不同感情。

四、理解课文,揣摩词句。

(一)学生对照课文注释试着翻译课文,要求尽量直译,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小组讨论。

教师巡视,参与学生的讨论,解答学生的疑难。

补充注释的字词:1.面山而居面:面对。

2.损魁父之丘损:减少、削减。

3.叩石垦壤垦:挖。

4.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曾:简直。

5.曾不若孀妻弱子曾:竟然。

6.而山不加增加:增加。

(二)学生分为小组,各小组推举一人翻译课文,看看哪个小组译得最好。

其余同学对照课文,评价翻译的准确性,并指出不够准确的地方,纠正自己译得不准确的地方。

(三)学生讨论,找出课文中与现代汉语表达不同的句子,说说现代汉语中是怎样表达的。

若学生找不出,可以出示以下句子让学生讨论。

1.聚室而谋。

(愚公)召集了(全家人)在家里商量。

(省略句)2.杂然相许。

(全家人)纷纷表示赞同。

(省略句)3.如太行、王屋何对太行山王屋山能怎么样呢(固定句式)4.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愚公移山》的教案优质6篇

《愚公移山》的教案优质6篇

《愚公移山》的教案优质6篇教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有条理的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发展过程,下面是作者为您分享的《愚公移山》的教案优质6篇,感谢您的参阅。

《愚公移山》的教案篇1教学目标★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探究文章的内涵,培养文言文自读能力。

★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积累文言文常用的词语,培养语感。

★理解神话结尾的作用,体会文中细节的作用。

教学方法★诵读法通过诵读,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语感。

★理读法引导学生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包括古今异义词、多义词、通假字及常用虚词。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步骤一、导语同学们从小就知道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故事——愚公移山。

那就让我们在上课文之前,先回忆一下这个故事。

请看flash《愚公移山》。

二、重点文章1、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已经散失,今本《列子》是东晋人搜集的有关古代资料编写的,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代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2、文体:寓言这种体裁的特点是寄托一定的道理在一种比喻性的虚构的短小故事中,往往带有讽喻或劝戒的意味。

三、读课文,理解文意1、学生默读课文,根据课下注释解释全文,有问题的一会儿质疑。

2、学生质疑,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一些重点词语的解释。

四、理解全文1、愚公家周围环境如何?他为何要移山?移山有什么好处?(尽量用原句回答。

)答: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移山则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2、移山有何困难?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困难有山高大、面积广、年老力衰、移山人少、运土石工具简陋,往返路途遥远。

这样写的作用可以衬托出愚公移山的决心之大。

3、智叟与愚公在移山问题上的.分歧在哪里?你认为谁的观点正确?智叟:“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眼前的,停滞的观点。

愚公:“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长远的,发展的观点。

《愚公移山》教案(11篇)

《愚公移山》教案(11篇)

《愚公移山》教案(优秀11篇)《愚公移山》教学设计篇一设计理念这是一则古代寓言故事,新课标强调课堂上学生的主动参与,要求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生活与情感体验。

教学内容与方法的设计要贴合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教学的各环节都应紧扣单元主题。

课文教学过程结束后,目标的达成度高。

教材分析《愚公移山》是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单元的古诗文从不同角度回答“人应该有怎样的品格与志趣”的问题,所选课文都需师生用心去感受古人的智慧与胸襟。

《愚公移山》选自《列子》这部很有趣的著作,同学们已学过《两小儿辩日》、《杞人忧天》等作品,对这篇文章也饶有阅读兴趣。

本单元的学习要求是要借助解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大意;多读熟读,积累常见文言词语和名言警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因此,执教这篇课文,要在诵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知大意,积累词语,并悟出寓言的深层寓意,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学习生活。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正处在发散思维、独立思考能力不断提升的关键阶段,学习主动性和求知欲较强,已基本具备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经过一年多的文言古诗文学习,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和实词虚词感知能力,因此,我通过反复诵读的方式,调动学生独立思考,通过集体智慧了解文章大意,从中感悟愚公精神为主要内容,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通顺、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注重语气、节奏的变化;结合解释,疏通文意,积累文言文中重点实词虚词。

2、过程与方法目标:加强诵读训练,通过反复诵读加深理解,培养文言语感;准确分析文中人物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有何异同。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和把握寓言的寓意,并感知愚公精神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

教学重点1、结合解释,疏通文意,积累词语。

2、准确分析文中人物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有何异同。

教学难点体会和把握寓言的寓意,感知愚公精神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

教学方法朗读法、角色扮演法、点评法、归纳法。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精选11篇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精选11篇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精选11篇《愚公移山》教案1教学目标:一、分析故事情节,人物和写作特色。

二、领会故事的寓意,感受寓公精神的现实意义。

三、熟读并背诵课文。

四、深入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设想:鼓励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切磋,参照注释疏通全文,再指导学生口述故事,落实课文翻译;接着通过学生质疑、教师设疑的方式,细研课文,引导学生各抒己见,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讨论氛围中,感悟到愚公精神的可贵及其现实意义。

然后以完成文后练习的方式,巩固文中涉及的一词多义及通假字;最后,在学生读懂、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熟读并背诵全文。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文中难解词句,疏通全文,熟读背诵。

辨析古汉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

难点:感受愚公移山的精神以及愚公形象的现实意义。

课时安排第一教时:了解《列子》及作者,掌握文中的字、词、句、理解词性活用现象和古字通假。

讲读故事情节,体会愚公精神,在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比较人物性格。

第二教时:拓展阅读与实践。

在深化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古为今用,推成出新,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步骤:第一教时一、复习回顾,解释下列重点词语:二、导入新课愚公移山,这是一则寓言。

寓言的特点是寓一定的道理于简短的故事之中。

好的寓言,往往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和深刻的教育。

三、简介《列子》及作者《列子》,相传为列御寇撰写。

《汉书艺文志》所录《列子》八篇,早已散佚。

今本《列子》八篇,可能是东晋人根据古代有关资料编写而成,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期的。

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列御寇,相传为战国时道家思想家,郑国人。

主张虚静、无为,被道家尊为前辈。

四、通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1、复习回顾,解释下列重点词语:a、“方”七百里(方圆,指面积。

这里周围的意思。

)b、“指”通豫南(通“直”一直)c 、“阳”(水的北面或山的南面)d 、“阴”(水的南面或山的北面)e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削减)f、“如”太行、王屋“何”(把……怎么样)g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用土筐)h、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指山上的草木)i、汝心之“固”(固执、顽固)j、“虽”我之死(即使)k 、“何”苦而不平(愁)2、词性活用、一词多意、通假字a、词性活用险: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险峻的大山。

八年级语文《愚公移山》优秀教案设计

八年级语文《愚公移山》优秀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愚公移山》。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了解愚公移山的故事背景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运用批判性思维,对课文进行深入分析,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习愚公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质。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只要努力奋斗,就一定能够实现目标。

二、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愚公移山》。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了解愚公移山的故事背景和意义。

三、教学难点1.对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进行深入理解。

2.如何引导学生将课文中的精神品质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2.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讲解愚公移山的具体事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课文。

3.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愚公移山的故事背景,引导学生对课文产生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3.合作学习: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共同解决问题。

4.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愚公移山的精神内涵,联系实际生活进行举例说明。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愚公移山的精神品质。

6.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内容1. 详细解读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移山”、“削平”等。

2. 分析愚公移山的故事对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启示。

3. 通过课文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七、教学步骤1. 针对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

2. 以愚公移山的故事为案例,分析其在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中的意义。

3. 通过阅读课文,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2023最新-八年级上册语文《愚公移山》教案设计【优秀10篇】

2023最新-八年级上册语文《愚公移山》教案设计【优秀10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愚公移山》教案设计【优秀10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10篇八年级上册语文《愚公移山》教案设计,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牛牛范文给您的好友哦。

教学难点篇一1.培养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2.理解神话结尾的作用,体会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这一细节的作用。

小学二年级语文《愚公移山》教案篇二一、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会认读6个生字,会写6个字,自主积累四字词语,重点学习((式叠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课外资料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

3、使学生懂得:凡是对人民有益的事,无论怎样艰险,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做下去,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把理想变为现实。

二、教学重点使学生懂得在生活中,要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地做一件事情,总会获得成功的。

三、教学难点理解这个故事告诉人们的道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准备生字生词卡片。

五、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质疑导入。

1、出示课题,你们了解愚公吗?谁能介绍介绍你知道的愚公?2、“移”是什么意思?你还可以用它组什么词?3、围绕着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4、教师梳理学生提的问题。

(1)愚公为什么要下定决心“移山”?(2)愚公是怎样移山的?(3)移山的工作最后成功了吗?(二)读文感悟。

1、自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在文中画出生字,读一读。

(2)小组内互查,读准生字。

(3)组际间交叉反馈。

2、请七位同学分段读课文。

要求: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愚公为什么要下定决心“移山”,移山的工作最后成功了吗?3、同学回答问题,教师指导。

(1)你从哪儿读懂的?把这段读出来。

(2)出示填空:因为所以愚公要下定决心移山。

(3)移山的工作最后成功了,但是谁帮了他的忙?为什么天帝要帮他的忙呢?我们一起看看愚公是怎么移山的,小组学习,突破难点。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优秀8篇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优秀8篇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优秀8篇作为一名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该页是勤劳的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愚公移山》教学设计优秀8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愚公移山》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

2、反复诵读,做到熟读成诵,烂熟于心,出口成章,培养文言语感能力。

3、正确翻译文言文。

4、学习愚公精神,正视成长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勇往直前。

教学重点:1、疏通文意。

2、联系实际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对比、衬托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神话结尾的作用,体会“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这一细节的作用。

课时安排:3课时一课时一、引入愚公,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里的一个知名人物,关于他,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为什么千百年来这个人物被人不断称颂?二、作家作品列子,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主张清静无为。

《列子》是道家重要典籍。

列御寇所著,所著年代不详,大体是春秋战国时代。

该书按章节分为《天瑞》《黄帝》《周穆王》《仲尼》《汤问》等八篇,每一篇均由多个寓言故事组成,寓道于事。

本文体裁是寓言。

三、读课文,初步把握文章内容。

1、课文朗读录音。

2、积累文言词语方:仞(rèn):古代长度单位,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且:面山:惩(chéng):塞(sè):迂(yū):聚室而谋:。

室,汝:毕力平险:毕,指通豫南:指,汉阴:杂然相许:杂然,许,献疑:以:曾(céng):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常与“不”连用。

损:如太行、王屋何: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如……何,且:焉:置: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把它扔到渤海边上,隐土北面去。

诸,相当于“”。

荷(hè):夫:成年男子。

叩石垦壤:。

叩,箕畚(jīběn):孀(shuāng)妻:遗男:始:龀(chèn):寒暑易节:。

愚公移山公开课教案(精选6篇)

愚公移山公开课教案(精选6篇)

愚公移山公开课教案(精选6篇)愚公移山公开课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①了解有关古代寓言的粗浅知识。

②掌握具体语言环境中文言词语的含义,了解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

③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诵读文言文的习惯,增强对文言文这种古代书面语的直接感受能力、诵读背诵能力。

3、情感目标:理解__的寓意,学习愚公移山的精神,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和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

教学重点及难点:1、理解愚公与智叟的对话内涵。

2、认识愚公生动的形象,理解课文寓意。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二)课文认读1、听课文录音,注意课文中生字词的读音和文句的朗读节奏和语气。

2、分小组自学实践,凭借课文注释和工具书排除文字障碍,疏通文意。

3、学生提出质疑,以学生互相解决疑难为主,老师点拨。

(三)课文研读1、愚公移山的背景。

2、了解移山的原因、好处、态度、方法、影响、艰巨。

(在课文中找出相关句子)3、分析愚公与智叟对话的内涵。

设问:A、智叟与愚公对话时的神态是怎样的?B、他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C、愚公为何长息?D、作者给这两位人物命名是别有用心的,有何深长意味?4、理解课文的神话结尾。

抓住“诚”分析。

5、试着背诵课文,进一步理解愚公形象。

(四)课文赏读1、欣赏名画:徐悲鸿的《愚公移山》,感受愚公精神。

2、齐诵课文。

3、名曲欣赏:江涛的《愚公移山》,颂扬愚公精神。

4、试背课文。

5、概括小结。

(五)课文创读组织学生讨论:1、学习了《愚公移山》一文,你受到什么启示?2、我们今天是否仍然需要愚公精神,为什么?3、现实生活中还有没有愚公精神存在?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六)作业布置1、必做题:背诵全文、整理课堂笔记。

2、选做题:习作实践。

①文中对愚公、智叟两位人物的命名很有创意,请以“傻哥不傻,美人不美”为题写一篇400字短文。

②我为愚公唱赞歌。

③心中的愚公。

愚公移山公开课教案篇2一、活动目标:1、欣赏、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知道做事要坚持到底、有始有终。

《愚公移山》教案教案

《愚公移山》教案教案

《愚公移山》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愚公的形象,体会故事所蕴含的坚持不懈、战胜困难的精神。

2.分析愚公与智叟的对话,领悟课文所传达的智慧与勇敢的品质。

3.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翻译水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愚公形象,领悟课文寓意。

2.教学难点:文言文阅读,词句翻译。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吗?谁能简单复述一下故事内容?2.故事中的愚公是一个怎样的人?他为什么要移山?二、自主阅读1.请同学们用5分钟时间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尽量把课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2.阅读过程中,把不认识的字词画出来,等会儿一起讨论。

三、课堂讲解1.教师带领同学们一起分析课文,解释文言文中的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愚公的形象,引导学生感受愚公的勇敢、智慧、毅力等品质。

3.分析愚公与智叟的对话,领悟课文所传达的智慧与勇敢的品质。

四、课堂讨论1.愚公移山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2.愚公移山的目的是什么?他为什么坚持不懈地去做?3.故事中的智叟代表了哪种人?他有什么特点?五、课后作业1.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愚公移山》的故事。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请同学们简要介绍一下愚公的形象和故事寓意。

2.请一位同学分享自己的读后感。

二、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课后作业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引导学生领悟文言文的魅力。

三、课堂讨论1.如果你是愚公,面对智叟的质疑,你会如何回应?2.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如何学习愚公的精神,战胜困难?3.你认为,《愚公移山》的故事对你有什么启示?2.引导学生认识到,面对困难,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念,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目标。

五、课后作业2.深入阅读《愚公移山》,尝试分析故事中的其他角色,如智叟、邻人等。

部编版初中语文愚公移山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初中语文愚公移山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初中语文《愚公移山》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文言文《愚公移山》的基本内容,掌握重要实词、虚词的含义;(2)能够流畅朗读文言文,体会其韵律美;(3)理解愚公移山的故事,领会愚公坚持不懈、自强不息的精神。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和表达技巧;(2)学会对比分析,从不同角度审视故事,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3)学会迁移拓展,将愚公移山的精神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愚公移山的精神风貌,树立坚定的信念;(2)培养团结协作、艰苦奋斗的品质;(3)增强社会责任感,为实现民族复兴努力奋斗。

二、教学重点1. 文言文基础知识: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及用法;2. 文章内容理解:愚公移山的故事及其寓意;3. 语文素养培养:朗读、鉴赏、论证分析等能力的提升。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翻译:准确理解文言文,进行流畅翻译;2. 文章论证思路:分析愚公移山故事的论证方法及表达技巧;3. 精神内涵挖掘:深入理解愚公移山的精神,并将其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愚公移山的故事;2. 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探究欲望,培养独立思考能力;3. 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表达能力;4. 案例分析法: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愚公移山式的人物和事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愚公移山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掌握文言文基础知识;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愚公移山的精神内涵;4. 论证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和表达技巧;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对比分析愚公移山的故事,挖掘其现实意义;6. 迁移拓展:联系现实生活,讲述身边的愚公移山式的人物和事件;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愚公移山的精神品质;8.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愚公移山》的优秀教案范文(精选6篇)

《愚公移山》的优秀教案范文(精选6篇)

《愚公移山》的优秀教案范文(精选6篇)《愚公移山》的优秀教案范文(精选6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愚公移山》的优秀教案范文(精选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愚公移山》的优秀教案1教学目的:一重点学习下列文言词句:实词——方、仞、阴、阳、惩、君、汝、孀、龀、长息、穷匮、加(增)、何苦、亡(以应)。

虚词——且、焉、诸、以。

句式——省主句(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倒装句(甚矣,汝之不惠)。

二学习愚公移山的精神,树立为祖国“四化”建设努力奋斗的思想。

教学设想:一布置自读,要求:凭借工具书和课文注解逐字逐句读懂课文,同时记下疑问,准备在老师教读时提出。

自读在课内进行。

二试改变由教师逐句串讲的传统教法,在学生认真自读的基础上,从抓字、词、句入手,逐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中心,务使学生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人物形象获得完整、鲜明的印象。

三讲读过程根据“以思维训练带动语言学习,以语言学习促进思维训练”的设想,尽可能把文言文的字、词、句教学和对学生的思维训练结合起来,做到在发展智能的前提下落实基础知识。

四“以提问与指点代替多讲”(叶圣陶:《语文教育书简》),减轻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着眼于培养学生自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五安排三教时(包括课内自读。

如自读放在课外进行,只需要安排两教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一解题,了解“寓言”的体裁特点。

二学生自读全文。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解题。

(一)板书课题:愚公移山。

(二)布置学生看本文题注,了解文章出处。

(三)提问:什么是“寓言”?(学生查词典,先说明“寓”字的含义,然后根据词典中“寓言”的条目说明这是一种什么体裁。

)(四)教师小结,同时布置自读:大家查了词典,知道了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它的特点是寓一定的道理于简短的故事之中。

好的寓言,往往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和深刻的教育。

九年级语文《愚公移山》教案(精选10篇)

九年级语文《愚公移山》教案(精选10篇)

九年级语文《愚公移山》教案〔精选10篇〕九年级语文《愚公移山》教案〔精选10篇〕九年级语文《愚公移山》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p :1、教材地位:在前四册分散学习文言文的根底上,初中语文第五册将各篇相对独立的文言文集中编排在第八单元学习,旨在培养诵读习惯,增强文言语感,进一步进步阅读欣赏才能,为今后学习文言文打下坚实的根底。

故教学要求侧重于朗读和背诵。

2、教材特点:《愚公移山》是历来脍炙人口的名篇,它有如下几个特点:①浓郁的神话色彩,易激发学习兴趣;②可读性强,易于记诵;③根底性强,有一定数量的文言词汇需要积累;④寓意深化,理论性强;⑤故事性强,人物形象鲜明,但教材侧重于理性,有可能束缚学生对“智叟”的形象思维。

3、教材重点:积累文言词汇,诵读课文第三段;认识愚公形象,理解故事的寓意。

教材难点:神话结尾的作用,重新认识“智叟”。

4、教学目的:根据大纲要求、教材特点及学生认知特点,努力施行素质教育,本课目的确定如下:①知识目的:积累文言词汇,掌握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诵读课文第三段。

②才能目的:在比照中认识愚公形象及神话结尾的作用,理解故事的寓意。

③创新目的:“智叟也智”。

④德育目的:教育学生发扬愚公精神,克制困难,勤奋进取,移走学习中的“太行、王屋山”。

二、教法学法:为充分表达“学生主体、老师主导、训练主线”原那么,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科特点,主要采用导读式教学法,借助多媒体课件,激趣、启思、点拨。

学法那么以诵读、讨论为主。

诵读分自读、齐读、分角色朗读及背诵。

讨论也可采用分组方式。

旨在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全程参与,主动获取知识。

三、教学手段、技巧的运用运用自制课件及教学插图,目的在于刺激学生的视听感官,强化视听感受,既提快乐趣,又丰富教学内容,起到拓展迁移的作用,从而实现“小课堂”与“大语文”的有机组合。

四、教学程序:〔一〕、激趣启思,导入新课展示图片,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让学生观察比照,提问考虑,然后让其带着问题学习新课,有助于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愚公移山》教案(优秀3篇)

《愚公移山》教案(优秀3篇)

《愚公移山》教案(优秀3篇)《愚公移山》教案篇一【教材分析】《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它有如下几个特点:1、浓郁的神话色彩,易激发学习兴趣;2、可读性强,易于记诵;3、基础性强,有一定数量的文言词汇需要积累;4、寓意深刻,实践性强;5、故事性强,人物形象鲜明,但教材偏重于理性,有可能束缚学生对“智叟”的形象思维。

本文安排在现行初中语文教材第六册第六单元中。

从本单元教学目标和编者意图看,是希望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达到: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在反复诵读中领会文章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积累一些常用文言词语,提高学习文言能力的目的。

【学生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十几篇文言文,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要学习与现代汉语不完全相同的古代语言,又要像阅读现代文那样理解文章内容和写法,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难度并不大。

只要教师给予方法技巧上的点拨指导就能成功。

【教学创意】创意一:从“体验”角度组织教学,全课的教学由“朗读体验”──“发现体验”──“学法体验”三个部分组成。

在“学法体验”中向学生介绍若干种阅读方法,进行阅读实践。

创意二:师生互动,进行探究与合作学习;激励性评价贯穿课堂教学。

【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的综合化、系统化、细目化、行为化原则,及以上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我将教学目标定为如下几方面:1、知识目标:理解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寓意,理解对比、衬托手法以及课文以神话结尾的作用。

2、能力目标:文言文的诵读;多种学法的体验。

运用全面的、辩证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学习古代人民战胜艰难险阻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积极进取,要有战胜生活学习上的“太行、王屋”的决心和勇气。

4、创新目标:智叟也智。

教学重点确定为发现体验。

教学难点是通过探讨愚公移山举动的“智”与“愚”,学习愚公的意志与毅力。

教学课时为第一课时,教学课型定为学法体验课。

【教法学法】为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训练主线”原则,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科特点,主要采用启思、点拨式教法,借助多媒体课件,激趣、启思、点拨。

幼儿园大班语言优质教案《愚公移山》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语言优质教案《愚公移山》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语言优质教案《愚公移山》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语言领域教材《寓言故事》中的《愚公移山》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愚公面对家门前的两座大山,决心要将其移尽,最终得到天神帮助的故事。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故事内容,掌握故事中的人物、地点、事件等基本要素。

2. 通过故事学习,培养幼儿面对困难时,要有毅力和恒心去克服的品质。

3. 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愚公移山的精神内涵,培养幼儿的毅力与恒心。

重点:掌握故事内容,学会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愚公移山的故事挂图、教学PPT、愚公移山动画片。

学具:画纸、画笔、彩泥。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述一个生活中遇到困难的小故事,引导幼儿思考如何克服困难。

2. 故事讲解(10分钟)播放愚公移山动画片,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人物、地点、事件。

然后教师通过PPT和挂图详细讲解故事内容。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愚公为什么要移山?他是怎样做的?”引导幼儿思考和回答。

4.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分组进行讨论,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并讨论愚公移山的精神。

5. 创作环节(10分钟)教师引导幼儿用画纸、画笔和彩泥创作自己心中的愚公移山场景。

6. 分享环节(5分钟)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分享自己的作品和创作心得。

六、板书设计1. 《愚公移山》2. 内容:故事人物:愚公、天神故事地点:愚公家门口的两座大山事件:愚公决心移山,最终得到天神帮助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用自己的话复述《愚公移山》的故事,并画出故事中的场景。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动画、讨论等多种方式,让幼儿了解愚公移山的故事,培养了幼儿的毅力与恒心。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2. 拓展延伸:教师可引导幼儿思考,自己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困难,是如何克服的。

[专题范文]愚公移山教案8篇

[专题范文]愚公移山教案8篇

[专题范文]愚公移山教案8篇愚公移山教案愚公移山教案(一):教学目的1.反复朗读,分析人物形象。

2.理解的思想好处。

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理解的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一.引入播放背景音乐——《愚公移山》的歌曲。

巍巍壁迎的三峡是举目“高峡”,几年前人们还曾认为毛泽东的“高峡出平湖”是夸张的梦话,而这天,随着三峡水利工程的建成,梦话变成现实,高峡真正出平湖.那么,一个人搬走两座大山是不是仍是奇闻笑谈呢好,我们这节课继续学习愚公移山,来认识这位移山的愚公吧。

二.正课1.朗读,注意揣摩语气。

2.概括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愚公要移的是什么样的山讨论:齐读第二自然段。

讨论:愚公移山的目的是什么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愚公移山要克服哪些客观困难呢齐读第三段.讨论归纳:年老将少路途遥远工具简单分主角朗读第二.三段。

注意体会愚公之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是否相同语气有什么区别讨论归纳:两人的态度不同。

愚公之妻的怀疑是从关心出发,提出实际问题,语气较轻.智叟则是讥笑、责难,阻止愚公去移山。

移山结果如何齐读第四段.讨论归纳.3.移山成功说明了什么讨论归纳:这是一篇寓言,寓言就是透过某一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道理它能够以古喻今,也能够远喻近,还能够小喻大。

本文以移山成功结尾,就表达了劳动人民的完美愿望,是对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雄伟气魄和坚强意志的讴歌。

4.辩论: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愚公是该搬家还是该移山讨论,小结:愚公移山的目的是造福千千万万人的子孙后代,他明知山高路远,人老将少,工具简陋,困难重重,仍去移山,看是愚不可及,但他懂得人的力量是“无穷匮”的,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可谓站得高,看得远,实则不愚。

而今,我们仍可见到愚公精神.1998年的长江、嫩江洪水肆虐,处处告急。

“洪水无情人有情”,正是广大军民手牵手,肩并肩,众志成城,抵御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

而搬家或绕道似乎是明智之举,实则是就事论事,从静止的观点看问题,认为自然不可改变,断定人在自然面前无能为力。

《愚公移山》优秀教案设计

《愚公移山》优秀教案设计

《愚公移山》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愚公移山》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4.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1.课堂教具:PPT、黑板、书籍等。

2.学生自带笔和笔记本。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环节(10分钟)1.通过展示PPT或板书,简单介绍《愚公移山》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进入故事背景。

2.提出“你们认为这个故事想要传达什么道理?”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2 学习环节(30分钟)1.分小组进行朗读,并针对关键词和语言进行解释和讨论。

2.团队合作,分析故事中的人物,讨论他们的心理和行为,发挥想象,将故事续写一段。

3.互相交流思考,讨论出各自的续写,并比较和总结不同想法的异同点。

3.3 拓展环节(20分钟)1.通过黑板绘画、手语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使用自己的方式展示每个小组的续写故事。

2.针对学生的表现和面对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情感激励和指导。

3.对学生进行教育鼓励,培养学生的成长意识和积极心态。

3.4 练习环节(20分钟)1.分组进行语文练习,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复习和强化。

2.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教学巩固和个人辅导。

3.与学生互动交流,成为学生的朋友和良师。

四、教学总结1.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和总结,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实践和教学效果。

2.对学生进行积极激励和鼓舞,为学生的未来成长提供帮助。

3.与学生共同分享,创造教育氛围,推动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五、教学反思1.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总结得失和经验。

2.探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反思和改进。

3.深入反思,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水平。

以上是一个完整的《愚公移山》教学教案。

通过有效的导入、学习、拓展、练习环节,协助学生全面地了解这个故事,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意识,认真总结和反思,提高了教学质量,对推动学生的全面成长和未来发展十分有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愚公移山》优秀教案设计《愚公移山》优秀教案设计教学目的:一诵读课文,做到字音正确,停顿恰当,并注意语气。

二了解全文内容,理解其中深刻的寓意。

三了解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教学设想;从第五册开始,文言文集中编排单元。

这给学习文言文带来了方便,也提出了问题。

方便的是,集中学习文言文,有利于培养学生文言语感,以新带旧,学起来比较容易些;问题是,前面四册教材的文言文数量较少,而且与现代文混合编排在一个单元里,可以说,学生对文言文还比较生疏,这又给集中学习文言文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前面的准备不足。

因此,五六册的文言文教学,需要有一个总体设计,由浅入深,遵循学习文言文的规律,按照教材的规定,从诵读训练开始,在“读”上下功夫。

然后,再逐渐的深入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上去。

读文言文,一是读准字音,二是读好停顿,主要指句中的停顿。

一个长句中,哪个词与哪个词连在一起读,不该连在一起读,就决定了句子内部的自然停顿。

读好句中的停顿,句子的意思也就大致明白了。

熟读能够成诵。

背诵文言文的篇或段,也是五六册教学的重点。

所以,加强读的训练,有益于背诵。

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按照教材规定,能够领会文句的大体意思,懂得文章的主旨就行了。

因此,教学中,不一定要直译课文,大体意思知道了,就基本上达到了要求。

在这个基础上,着重指导学生弄懂文章的主旨。

课文中遇到的常见的文言词语,包括古今意义不同的'词,一词多义的词,以至通假字、虚词等,选择重点的,让学生了解它们的意义或用法。

所谓重点,一般来说,限于课后练习所列的词语。

本课教学目的,依照以上的认识而制定。

教学重点、教学过程,乃至作业,都从教学目的出发,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重点:一读准下列字音:仞惩塞(惩山北之塞)迂汝曾(曾不能损魁父之丘)遂荷叩箕畚龀匮亡(亡以应)厝朔二读好下边句子中的停顿:1.惩山北之塞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4.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5.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三借助教材上的注释。

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

学生自己放声读一遍课文。

其间,遇到读不准或不会读的字,看注释或查字典。

教师不予指导。

二互读课文。

两个学生一组:一个学生读,一个听。

听者发现读音有错,当即指出。

两人对某字的读音意见不一致时,记下这个字,留待一会儿解决。

如是,二人各读一遍。

三订正读音。

教师逐一出示写有下列字的卡片(或将下列字集中写在一块小黑板上),请学生个体回答,集体订正。

正音时,有意识引导学生了解字词的意思。

为后边了解课文内容做准备。

万仞惩山北之塞迂汝曾不能遂荷担者叩石箕畚始龀穷匮亡以应一厝朔东四再读课文。

学生再次放声读一遍课文。

教师提示:注意读准字音。

[说明]至此,学生已经读了三遍课文,听读了一遍;加上正音(并有释词),可以说,教师借助“读准字音”这一要求,基本上实现了熟读课文的目的。

在反复的朗读中,相当一部分学生会对课文内容有所了解,这就为完成后边的教学环节打好了基础。

但这并不算完全达到了“读”的要求,下一步,通过指导“读好句中停顿”,再读课文的重点语句,并为完成“了解课文内容”这一教学目的进一步做铺垫。

五读好停顿。

教师逐一出示下列语句(制成卡片,或写在小黑板上),请学生读出其中的停顿,然后,对为什么这样读作一点解说。

其间,随时提示学生会借助注释来读,慢慢培养使用注释的习惯。

下边语句中所画的“/”为停顿处,供参考。

惩/山北之塞曾不能/损魁父之丘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说明]句中的停顿,一般依据句意或一定的语法关系来读,但又不能限制的过于死板。

有的长句,可以停顿两次。

这里没有标示出来,是为了供施教时灵活掌握。

因为读好停顿,一是为了会读文言文,二是为了弄明白句意。

初始阶段,不必为究竟在什么地方停顿而纠缠不休,只要明白了句意,就基本上达到了目的。

学生随着读文言文数量的增多,尤其是随着对内容的深入理解,会慢慢读好句中停顿的。

六试译课文。

两个学生一组,由一位学生根据书上注释和自己的理解,串译课文大意;另一位学生订正或补充。

二人遇到不会解释或意见不一致的语句,将它们画下来,留待一会儿解决。

[说明]在前面诵读的基础上,大部分学生对课文语句的意思能够做到大体了解。

两人互相研究、讨论,创造了较准确了解课文内容的条件。

提倡借助注释来疏通文意,这也是在培养学生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此时,教师作巡视,注意了解学生出现的问题,使后面的教学更有针对性。

七集体讨论。

每一组提出疏通文意时遇到的问题,全班研究、讨论。

意见不一致时,教师适时给予点拨。

待学生没有问题再提,教师提出下列语句,指定学生说出大意,以检查刚才学生们自译的效果,也是将重点突出,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若下列有的语句,学生们已提出,此时教师不必再检查。

说出下列语句的意思和加点词的意思。

1.方七百里2.河阳之北3.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4.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5.叩石垦壤6.箕畚运于渤海之尾7.甚矣,汝之不惠8.而山不加增9.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八听读课文。

教师读课文,学生听读。

要求:边听边想每句话的意思,不看书。

[说明]这个环节,是在前面读、译、议的基础上,通过听读,回忆强化学生对课文文意的了解,也是对前面施教内容的小结。

以上,可安排一课时教学。

第二课时教学重点:一理解本文深刻的喻意。

二积累文言常识。

教学过程:一研究内容。

(讨论如下几个问题:)1.能用一句话概括这篇课文的意思吗?(本文写了愚公移山的故事)2.你认为愚公是不是很“愚”呢?为什么?(讨论这个问题,要紧扣课文内容。

要点是①愚公是为了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而决心移山的——“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②下定了决心移山,就毫不动摇——“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③故事的结尾,终于感动了天帝,将山搬走。

移山的成功也说明愚公不“愚”)3.智叟的话似乎也有道理。

他是不是很“聪明”呢?(回答要点:表面看起来,智叟好像是聪明。

因为愚公毕竟“年且九十”了,两座山又这样大,很难移走。

但是,他却没有看到愚公一家子子孙孙不断挖下去,“山不加增”,终于会成功的哲理。

他讥讽、阻拦愚公移山,更说明他不是“智”,而是真正的“愚”)4.叫愚公的做事并不“愚”,叫智叟的做事并不聪明。

课文要告诉人们什么道理呢?(面对困难,要敢于斗争,坚持不懈地努力,终会取得成功。

能够这样做的人,才是聪明的)5.怎样理解课文的神话结尾?(这是对愚公移山巨大力量和伟大精神的肯定和歌颂。

也表达了古代人民借助想象,寄托于神话,向自然斗争并取得胜利的愿望。

这个神话结尾,增强了故事的艺术效果,使“愚公移山”的形象更为高大、感人)6.这是一篇古代寓言,它着重塑造了愚公的形象,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呢?(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二词语练习。

学生做课后练习三、四。

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积累文言常识。

先个体做,后全班订正。

有条件的,可适当补充以下内容: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始一反焉(反——返)汝之不惠(惠——慧)河曲智叟亡以应(亡——无)一厝朔东(厝——措)无陇断焉(陇——垄)三背诵课文。

背诵教材指定的段落“河曲智叟笑……亡以应”。

方法:给2—3分钟自己背;然后,教师读这段话,学生随之默读(不看书);请若干学生站起来试背,全班背。

大约5—7分钟完成。

四扩展研讨。

读练习五第1题。

讨论“我们今天仍然需要‘愚公移山’的精神吗?为什么?”[说明]此题旨在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深化对课文中心意思的理解。

研讨时间不要过长,注意把握讨论的话题。

布置作业。

1.再背课文要求的段落,直至记牢。

2.写一篇读后感。

参考题目:愚公不“愚”、有志者事竟成——读《愚公移山》有感译文: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700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住在大山的正对面。

由于北边的大山挡路,出来进去都要绕道,他感到很苦恼,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一切力量把这两座大山挖平,(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也难挖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往哪儿搁?”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

”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几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曲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在世上这最后的几年,剩下这么点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也动不了,又能把土块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的心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

即使我们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没完没了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

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了,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

从这时开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总体说明】学文言文,熟读课文是第一件要做的事。

课文读得不顺畅,像字音读不准,句中停顿读得不恰当,是不利于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基本内容的。

读课文的方法很多。

齐读、自读、互读等等,根据课文实际和学生实际选择方法。

但是,不论采用什么方法,都要有益于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和积极性、主动性。

这是我们编写这课教学方案以及其他文言文教案的重要原则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