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练习题答案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单元测试题(最新)(附:答案) (1)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单元测试题(最新)(附:答案) (1)一、填空题1、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的身体长().体重变().生活中常用的测量体重的工具是().2、()是我们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3、在斯芬克司之谜中.把人的一生分为了三个阶段.即“四条腿走路”的()时期.“两条腿走路”的()时期和“三条腿走路”的()时期.4、在人的一生中.需要别人较多帮助的是()时期和()时期.5、科学用脑的五要素是动静结合、课程交替、()强化、勤于思考和()休息.6、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青少年青春期发育和性发育年龄不断().7、青春期是我们由儿童向成年人过渡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我们的()和()方面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二、判断题1、我们出生时没有牙齿.最先长出的牙齿是乳牙.乳牙脱落后长出来的是恒牙.()2、测量身高时.我们应该脱鞋.身体站直.目视前方.()3、测量体重时.身上穿的衣物多少不会影响测量的准确性.()4、人刚站在体重秤上时.体重秤的指针会不断变化.所以应该等体重秤指针稳定后再读数.()5、从以前和现在的照片中.可以找到我们成长的证据.()6、一个人的成长和成熟意味着他将要更加自觉地承担起更多的责任.()7、通过计算预测出来的身高和自己长大以后的身高一定相同.()8、人到了青春期.容易过高获过低地认识和评价自己.()9、人只要进入了成年期.就不需要别人帮助了.()10、看书读报.只要感觉舒服就行了.不必讲究姿势.()三、选择题1、大多数的男孩和女孩进入青春期的时间相比较.().A、女孩比男孩早B、女孩比男孩迟C、男孩和女孩一样2、对青春期的心理特点.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智力水平迅猛提高B.兴趣爱好日益广泛.求知欲和好奇心强烈C.不愿意与人交往3、对于六年级的我们来说.每天需要保证()小时的睡眠.A、8B、9C、104、在青春期.容易对异性().因此我们要正确对待与异性的交往.A、产生憎恶感B、产生好感C、反感5、如果我们的睡眠时间不足7小时.学习的效率将().A、下降B、不受到影响C、提高四、连线请将下列特征与人体生长相对应的时期进行连线:牙牙学语老年期十月怀胎婴幼儿期颐养天年胎儿期抚育后代青年期勤奋求学成年期第二特征学龄期努力工作青春期五、简答题1、从你出生到现在.你能找到哪些说明自己成长的证据?2、为了我们的身体健康.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六、自我实践题1、请你分析下图中的信息.并回答问题.(1)、人体不同部位的生长速度一样吗?(2)、说一说人在生长过程中.头部、腿部和躯干分别占身体总长度的比例是怎样变化的?2、下表是我国一些地区青少年身高等级评价表.请结合你自身的情况回答以下问题.(1)、你现在的年龄和身高分别是多少?对比表中你这个年龄的身高数据和你的实际身高.评价一下自己的身体发育情况?(2)、请你分析一下你自己平时的生活习惯是否有利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并说明理由.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一、填空题1.子女和父母之间或多或少地保留着一些()特征.这种现象称为遗传.2.车祸导致的后天残疾是()的变异.3.孟德尔被人们称为现代()之父.4.形态各异的金鱼使人们有意识地利用野生的()后代与亲代存在的变异培育而成的.5.变异一般分为()和()两种形式.6.我国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7.新型草莓是科研人员利用()的方法培育出的优良品种.8.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它有()性状和()性状之分.二、判断题1.遗传和变异是生命最基本的两种特征. ()2.“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说的是变异现象. ()3.运动员身体肌肉强壮.他们的子女也一定肌肉强壮. ()4.父母双方都是高个的.因为遗传的缘故.所生子女一定也是高个的. ()5.生物的每一个特征都会遗传给下一代. ()6.太空椒是因为它的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异.所以才长得果大色艳.籽少肉厚.()7.有些小麦在水和肥料充足的情况下.植株高大.产量很高.但遗传物质没有改变.这叫做不可遗传的变异. ()8.父母双方都是双眼皮.子女是单眼皮.这属于环境引起的变异. ()9.即使是双胞胎.他们的外貌特征也会有所区别. ()10.自然界中所有的变异都是有利无害的. ()三、选择题1.谚语说“一猪生九崽.连母十个样”.主要指的是()现象.A.遗传 B.变异 C.遗传和变异2.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A.转基因食品对人体都是有害的.B.转基因食品对人体都是有益的.C.转基因食品可能存在安全问题.3.同卵双胞胎(由一个受精卵发育成两个胎儿)姐妹俩.皮肤有黑、白之分;一对正常肤色的夫妇生了一个白化病的孩子.引起这两种变异的类型和原因依次是()A.前者是不可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后者是可遗传的的变异.由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引起的.B.前者是可遗传的的变异.由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后者是不可遗传的变异.由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引起.C.前者是不可遗传的变异.由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引起的;后者是可遗传变异.由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4.下列品种中不属于科研人员利用人工变异培育出来的是().A.无籽西瓜 B、太空椒 C、鲫鱼5.生物遗传规律是孟德尔研究()杂交实验时提出的.A.豌豆 B、黄豆 C、绿豆6.下列选项中属于不可遗传的是().A.头脑中的知识 B、眼皮的单双 C、先天性近视7.花猫妈妈生了一只黑猫和三只花猫.则猫爸爸可能是().A.花猫 B、黑猫 C、白猫8.下列选项中属于可遗传变异的是().A.植物营养不良.叶子由绿变黄 B、水肥充足.水稻粒多 C、杂交水稻的培育四、连线题请你用连线的方法帮助以下三个孩子找到自己的父母.五、简答1、请写出关于遗传与变异的谚语.(各写三个)2、生物变异现象有什么利弊?3、美国有一位牧民.他在自己的羊群发现了一只腿短背长的羊.这只羊长得很像猎犬.连最低的羊栏也跨不过去.后来.他用这只羊培育成了一种腿短背长的良种羊——-安康羊.他利用偶尔发现的现象.培育出人们所需要新品种.这其中包含了什么道理呢?六、自我实践题结合遗传和变异知识的学习.说一说自己对生物遗传及变异现象的理解.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一、填空题1.()是在底层岩石中保存的几百万年以前死亡生物的残骸或遗迹.如()、外壳、叶子、脚印等.2.()提出生物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并与()年出版了震惊学术界的巨著《》.3.1850年.英国曼彻斯特城地区的黑色尺蠖蛾数量要比浅色尺蠖蛾的数量多.这是()的结果.4.在自然选择过程中.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环境的.5.在10万年的进化过程中.马的身躯增大了.它的趾由()个变成了()个.6.在地球上曾经存在过的生物中.有些现在已经不存在了.如恐龙、()、()等.7.和非洲沙狐相比.()的耳朵短而圆的原因是减少热量的流失.有利于在寒冷的环境中保暖.二、判断题1.通过对恐龙化石进行发掘、清理和复原.人类得到了很多有关恐龙的信息.()2.如果把不同年代的地层比做一本书.那么化石就是书页中的特殊的文字. ()3.化石通常需要几年才能形成. ()4.恐龙曾是地球上的霸主.他的生存不需要适应环境. ()5.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而不适应者则被淘汰掉.这就是人工选择.()6.动植物的形态结构与它们生活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7.在森林中.白色绵羊能够适应环境从而生存下来. ()8.澄江生物化石群的发现对达尔文的经典进化学说提出了挑战. ()三、选择题1.下列对恐龙的描述正确的是().A.所有恐龙的体型都是极其庞大的 B、恐龙时代也有人类的活动 C、发掘、清理恐龙化石需要科学家们辛勤和不懈的努力.2.霸王龙的特点是().A.体型很小 B、前肢很短 C、后肢很短3.原始鸟类、最早的鱼类、最早的哺乳类、最早的两栖类、最早的爬行类按在地层中出现年代由早到晚的次序.依次是()A.最早的鱼类→最早的两栖类→最早的爬行类→最早的哺乳类B.最早的鱼类→最早的爬行类→最早的两栖类→最早的哺乳类C.最早的哺乳类→最早的爬行类→最早的两栖类→最早的鱼类4.()与非洲黑猩猩手臂的骨骼排列基本相同.A.霸王龙的前肢 B、大熊猫的前肢 C、海豚的鳍状肢5.()已经从地球上永远消失了.A.大熊猫 B、蟑螂 C、恐龙6.古代生物的脚印化石属于以下化石种类中的().A.实体化石 B、遗迹化石 C、模铸化石7.根据化石证据.以下生物中.()出现得最早.A.原始鸟类 B、哺乳类 C、三叶虫四、连线题1.将下列恐龙骨架模型与其复原图片进行连线:2.将下列化石与其所属的类型进行连线:植物化石动物化石遗迹化石五、简答题1.化石是怎样形成的?2.恐龙灭绝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期中综合测试题一、填空题1.人的一生分为幼年期、青春发育期、成年期和().2.我们在()阶段不仅身体发生很大的变化.而且心理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3.从出生到成年.身体各部分发育是()的.头只增长了1倍.躯干增长了2倍.上肢增长了3倍.下只增长了4倍.4.子女和父母之间都或多或少地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叫做().5.花丛里的丁香花一般都是四个小瓣.小明却发现了一朵五瓣的丁香花.这可能是由于丁香花()所导致的.6.有“现代遗传学之父”之称的是科学家().7.用人工的方法也可以使遗传物质发生变异.如用()照射种子能培育出新的品种.8.恐龙()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现今所有的恐龙制品都是根据它而制作的.9.现代马是由()不断进化而来的.在5000万年的进化过程中.马的趾由4个变成1个.牙齿也改变了.10.生物的形态与其所处的环境是相适应的.这是()的结果.二、判断题1.我们可以从不同时期的照片上发现自己成长的证据. ()2.测量身高时不需要脱掉鞋子.但是身体应直立.眼平视.压板轻压头顶的最高处. ()3.从身高和体重的变化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自己在成长. ()4.拔胡须会损伤毛囊.会使细菌侵入身体. ()5.注意个人卫生是养成健康生活的习惯之一. ()6.我们应该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保证每天可以睡15个小时. ()7.生物的变异都是有利于生物生长和繁殖. ()8.袁隆平是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9.《物种起源》一书阐述了进化论的思想.是科学家达尔文的著作. ()10.人类是有别于其他动物的高级动物.所以人类不是由其他生物进化而来的.()三、选择题1.人一生的第一次生长高峰是出生到1岁的婴儿期.第二次生长高峰是().A.青春期 B.成年期 C.老年期2.下列行为中.()是不良的生活方式.A.合理膳食B.参加体育锻炼C.吸烟3.男生处于青春期特有的身体变化是().A.骨骼闭合.停止生长B.出现喉结C.身体突然增高4.因为遗传物质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变异属于().A.可遗传变异 B.不可遗传变异 C.可能是可遗传变异.也可能是不可遗传变异5.下列生物的遗传物质与金鱼的遗传物质最接近的是().A.野生草鱼 B.野生鲫鱼 C.野生鲤鱼6.下列证据中最能直接证明海豚和非洲黑猩猩有可能是由一个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的是() A.它们都是哺乳动物 B.它们的上肢骨具有相似的结构 C.它们都需要进食7.渡渡鸟是毛里求斯的象征.它是一种巨型的鸟类.这种鸟类目前().A.已经灭绝 B.野生的数量很少 C.只能在动物园看到四、连线题将下列对应的说明进行连线:一株三叶草的叶片数量变为4片有害的变异玉米变异后植株更耐旱既无利也无害的变异一种生活在雪地中的白色动物变异成其他颜色有利的变异五、简答题1.小林暑假去海边游泳.结果皮肤被晒得黝黑.小林皮肤变黑属于可遗传变异吗?为什么?2.一般情况下孩子的外貌会遗传其父母的面部特征.结合你的实际情况.说一说你身上哪些特征是从你的父母那里遗传而来的.3.你给下面的这幅图片命名.并说说图片中蕴含的科学含义.4.你知道哪些关于生物进化的例子?六、自我实践题在语文课文《晏子使楚》中有这样一句话:“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句话的意思是淮南的橘树.移植到淮河以北就变为枳树.你能解释一下这句话中蕴含的科学道理吗?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测试题一、填空(每空1分.共15分)1、同一栖息地上不同种类的植物和动物之间会形成( )关系或( )关系.2、食物链上的生物.能自己制造食物的叫做( ).以其他生物为食的叫做( ).分解动植物残骸或废物的叫做().3、()是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方面.4、食物链的源头在().终点是().5、根据“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成语写出食物链().6.一种生物愿意长期生活在某个环境里.是因为这个环境为他提供()、()和()所必需的食物、水、庇护所等条件.这样的生活环境被称为生物的栖息地.7、自然界长期形成的()和()维系着生态系统的平衡.8、生物连同他周围的环境叫().二、判断(每题0.5分.共5分)1、沙漠中没有生物. ()2、动植物的形态结构与他们生活的环境没有关系. ()3、生态系统不包括人类. ()4、如果食物链断了.就会导致生态平衡破坏、失调. ()5、中国是世界上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6、蚯蚓、蜘蛛和屎壳郎都属于食物链中的分解者. ()7、作为生产者的植物.其养料主要来自光合作用. ()8、蓝色农业就是蓝色植物. ()9、动植物的形态与它们生活的环境没有关系. ()10、保护生态平衡最终也有利于保护我们自己. ()三、选择(每题1分.共10分)1、下列生物中不属于共生关系的是()A、啄木鸟和树B、鸟和果实C、虫和鸟D、蜜蜂和花2、霉菌生长在面包上.他是()A、分解者B、消费者C、生产者3、下列属于生活在南极洲的鸟类是()A、野鸡B、企鹅C、大雁D、老鹰4、下面食物链表示正确的是()A、藻类鱼类水蚤人B、青草野兔狐狸老虎C、水稻稻螟虫青蛙蛇D、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白鹭小鱼5、下列可以保护生态平衡的是()A、滥施农药B、过度放牧C、过度捕捞D、爱护森林6、狮子生活在()A、森林里B、草原C、大海D、南极7、食物链的营养源主要来自于()A、土壤B、动物C、植物D、人类8、海洋深处没有绿色植物的生存.是因为那儿缺少().A、阳光B、温度C、动物D、空气9、造成野生动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灾害B、天敌过多C、动物病害D、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10、下列农业生产中.不属于生态农业应用的是()A、桑基鱼塘B、稻田养鱼C、立体农业D、施用化肥四、综合题.(共8分)1、连线(3分)企鹅烈日炎炎的沙漠小丑鱼冰天雪地的南极仙人掌浩瀚的海洋枫树高高的山坡东北虎阴暗潮湿的地方蚯蚓茂密的森林2、看图填空(5分)(1)分析上面的图.我认为(2)狼群的数量和驼鹿的数量之间有的关系. (3)如果有一年狼群中出现了一种疾病.可预测第二年五、简答(共12分)1、生活在草原上的斑马身上的条纹有什么作用?2、什么是生态平衡?3、人类的哪些行为破坏了生态平衡?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生态平衡?4、在一座大森林中.生活着鹿和狼.人们为了保护鹿.把狼都消灭了.这样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如果你是生物学家.你能提出什么建议?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测试题一、填空题1.能够使物体工作或运动的本领叫做().我们虽然看不见它.但却能感受到它.2.能量的形式多种多样.它们以不同的方式被储藏和运用.能使热气球飞上天的是()能;可以使电灯发光的是()能;把纸片放在音响旁.使纸片振动的是()能.3.沼气是由()能转换的一种可燃气体.4.辽阔的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能量库.()就是在海水的涨落过程中随着水位的变化而形成的巨大的能量.人们因此称海洋潮汐为(“”).5.煤、石油、天然气所具有的能量最终都来自().6.能量还可以贮存在燃料、食物和一些化学物质中.这种能量叫().7.打开电视机.()能就转化成了()能和()能.8.能源根据是否能再生.分为()能源和()能源.二、判断题1.任何东西只要有移动、发热、生长、变化、发光、发声等现象.其中就有能量在起作用. ()2.如果没有能量.人类和自然界的一切活动都将停止. ()3.地球上几乎所有的能源都来自于太阳. ()4.矿物燃料被称为“能源之母”()5.核能是可再生能源. ()6.风能将成为未来人类解决能源危机的重要途径之一. ()7.家庭和工业中使用的能量大部分来自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8.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三、选择题1.如图.通过发射“火箭”的实验.我们发现().A.橡皮筋拉伸程度越大.“火箭”发射高度越高.B.橡皮筋拉伸程度越小.“火箭”发射高度越高.C.橡皮筋拉伸程度与“火箭”发射高度没有明显的关系.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白炽灯比荧光灯能量转换效率高 B、荧光灯比白炽灯能量转换效率高 C、白炽灯和荧光灯能量转换效率一样高3.天冷的时候搓一搓手.()就转化成了声能和热能.A.动能 B、重力势能 C、弹力势能4.以下用电器中.主要是利用电能转化为光能的是().A.电灯 B、洗衣机 C、收音机5.下列能源中.属于不可再生性能源的是().A.风能 B、煤炭 C、太阳能6.在用手反复弯折铁丝的过程中.铁丝弯折处会变热.这是因为().A.动能转换成热能 B、热能转换成动能 C、化学能转换成生物质能7.“飞旋的扣子”实验说明().A.能量是不容易进行转换的 B、能量是无法进行转换的 C、能量是可以进行转换的8.下列生活方式中.不属于浪费能源的是().A.夏天将室内空调制冷温度调到21度 B、光照充足时打开室内照明灯 C、使用节能灯代替大瓦数的白炽灯进行室内照明四、连线题请将下列物体与其“工作”或运动所依靠的能量形式进行连线:人跑步电能热气球升空化学能电脑开机核能核电站发电风能龙卷风将房屋吹到热能五、简答题1.写出下列过程中存在的能量转换过程.(1)、风车转动.(2)、煤炭燃烧.(3)、钉钉子.(4)、电饭锅煮饭.2.除了煤炭、石油、天然气外.你还知道哪些新能源?六、实验题一个活动小组拼装了一个小车.安装好电池并打开开关后.小车就能运动起来.请你分析在小车运动的过程中.存在哪些能量的转换?七、自我实践题(写出三种以上)对家中的所用能源进行调查后填写下表:使用能源的器具使用的能源是够属于可再生性能源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六单元测试题一、填空题1.()就是运用学过的知识解释现象.像(“”)和“触类旁通”等词语都是描述这种能力的.2.火箭是利用()升空的.发电机是利用了()的原理.3.在慢压时.报纸被挑起;快压时.报纸不容易被挑起.这种现象是因为()的存在.4.从人力摇橹驱动.到借助风力驱动.再到蒸汽机、柴油机、核能发动机的使用.人类航行的能力因新技术的()而得到长足的发展.二、判断题1.火箭飞行是反冲原理的一种应用. ()2.懂的科学知识是一种本领.能把学到的科学原理应用在物品的制作上是更大的本领.有了这些本领.不但能提高我们做事的效率.而且有可能实现我们的梦想. ()3.应用就是把学到的科学原理用用在物品的制作上. ()4.学习了热胀冷缩的原理.就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瓶子能吹泡泡. ()5.张衡发明了地动仪. ()6.水可以导热.是热的良导体. ()7.蒸汽机船是靠蒸汽机作为动力的船舶. ()8.风力发电不会产生污染. ()三、选择题1.制作电器的保护装置时要注意选择()的材料.A.导电性能好 B、既能导电又能绝缘 C、绝缘性能好2.鞋的底部有许多花纹.这样做是为了().A.增大摩擦力 B、节省材料 C、更好看3.螺丝钉主要是应用了()原理.A.轮轴 B、杠杆 C、斜面。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自学练习题及答案
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温馨提示:图片放大更清晰哟!习题巩固易错专练一、填空题1.四季的变化会对生物产生影响:一些动物会在不同的季节,比如北极狐;一些动物会用的方式过冬,比如刺猬。
2.小科进一步研究地球公转,发现规律如图:当地球围绕太阳转到位置时,地处北半球的正午太阳高度最高。
当地球从位置B运行到位置D的过程中,正午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度会变。
3.一年之中正午时分同一座高楼在太阳下:夏季影子,冬季影子,春秋两季影子。
4. 提出了“日心说”,提出了“地心说”。
5.地球转动时,地轴始终指向星。
地轴倾斜角度大约是23度,如果它的倾斜角度再大些,可导致和现象发生的范围更大。
6.制作地球海陆分布模型时,可以用不同(填“颜色”或“形状”)表示海陆分布情况。
将吸管穿过橙子,使橙子绕吸管转动可以模拟地球(填“自转”或“公转”)。
二、判断题7.在模拟帆船在球体和平面上航行实验时,“开船者”要快速的使船航行。
( )8.公鸡每天按时打鸣,是受太阳自转的影响。
( )9.现代科学家证明哥白尼的“日心说”也是错误的,所以他不值得尊敬。
( )10.地球东边的时间比西边早,东边比西边先看到太阳。
( ) 11.同样是中午12时,6月22日和12月22日学校篮球架在阳光下影子的长短是相同的。
( )12.地球距离太阳最近时,北半球迎来了炎热的夏季。
( ) 13.植物大都是春天发芽、夏天生长、秋天结果。
( )三、选择题14.关于“实验中的地球仪摆放方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仪的自转轴始终竖直指向正上方B.地球仪的自转轴始终水平指向“太阳”C.地球仪的自转轴始终倾斜指向北极星15.探秘学习小组用自制好的地球模型进行模拟实验(如图),这个实验模拟的是()。
A.地球自转B.地球公转C.地球自转,同时公转D.无法判断16.弟弟对地球充满了好奇,关于地球和地球的运动,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心说”提出者是托勒密,他认为地球处于宇宙中心B.“日心说”提出者是哥白尼,他认为地球在运动,并且24小时自转一周C.在科学研究中,只要是科学家提出的观点,我们都应该相信17.如果图中“•”代表乌鲁木齐,“▲”代表昆明,“■”代表天津,则从图上所示位置可知,()先迎来黎明。
六年级科学下册试卷参考答案
六年级科学下册试卷参考答案第一单元(A)一、填空1、儿童、成人、10、陆续、稍晚2、身体形态、心理、变化3青春期发育、性发育4、学习、运动、睡觉、时时刻刻、生长变化5、人生、大人6、身高7、胎儿、婴幼儿、学龄、青春、青年、成年、老年二、选择、1③2②3③4④5②三、判断1、×2、×3、√4、×5、×6、√7、√8、√、9、√10、×四、连钱呀呀学语——婴幼儿期、十月怀胎——胎儿期、颐养天年——老年期、抚育后代——成年期、勤奋求学——学龄期、努力工作——青年期、青春期——生长迅速五、实践1、略2、①身高和体重在6——10岁之间的增长缓慢。
②身高和体重在10岁以后开始快速增长。
这时已经开始进入青春期了。
]六、问答1答:①反复强化②勤于思考③适当休息④课程交替⑤动静结合2答:①、性意识骤然增长,易对异性产生好感。
②智力水平迅猛提高,③独立欲望增加,对事物有自己的见解,并能作出自己的判断,但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过低。
④情感世界充满风暴,情绪不稳定,易与老师、家长对立。
⑤兴趣爱好日益广泛,求知欲和好奇心强烈。
⑥人际交往欲望强烈,有强烈的集体归属感和依赖性。
3、(172﹢160)÷2×1.08=179.28(厘米)第一单元(B)一、填空1、身高、性发育、2、生长发育、健康水平、体格、体重、身体素质、青春期发育、性发育3、反复强化、勤于思考、适当休息、课程交替、动静结合4、营养、饮食卫生、次数、时间5、青春期、女孩、青春期、男孩、身体形态、心理6吸烟、酗酒7、兴趣爱好、求知欲、好奇心。
二、判断1、×2、×3、×4、√5、√6、√7、√8、×、9、×10、×11、√ 12 、√ 13、√ 14、× 15、×16、×17、√18、√19、×20、√三、选择:1②2①3④4①5②6④7②8①9③10②四、排序:②⑤③④⑥⑦①五、问答题:1、①保护好嗓子,不要过度地使用嗓子,否则会加重声带的负担,使声带更加充血和水肿。
六年级科学下册1-4单元测试题(答案)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
1、(D )是人们常用的观察工具之一。
A、近视镜B、显微镜C、远视镜D、放大镜2、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 C )A、伽利略B、布鲁诺C、培根D、傅科二、多项选择题。
1、为了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透镜应是(B ),放大倍数与(C )直接有关。
A、不透明的B、透明的C、中间较厚D、中间较薄2、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广泛存在着,它和我们的(ACD)有着密切的关系。
A、生活B、生命C、生产D、环境3、在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的微生物,常见的有(ABCDE )。
A、草履虫B、变形虫C、喇叭虫D、眼虫E、团藻三、填空题。
1、(放大镜)和(显微镜)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使我们能看到物体的更多细节。
2、(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最基本单位,生物都由(细胞)组成。
3、微生物是生物,具有生物的共同特点,也由(细胞 )组成。
4、使用放大镜的观察方法一: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5、使用放大镜的观察方法二: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6、人类很早就发现某些透明的宝石可放大物体的影像,最早使用的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
7、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这个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8、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9、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
10、在17世纪,人们发现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明显提高了放大能力。
这是因为一个凸透镜把另一个凸透镜成的像进一步放大了。
这就是早期的(显微镜)。
(显微镜)是个了不起的发明,它使人类的视野一下子拓宽了许多。
11、生物学家(列文虎克)把两个镜片嵌在圆形金属管子的两头,中间还安上了可以调节两个镜片距离的螺旋杆,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练习题带答案(参考)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练习题带答案第一单元人类祖先的脚迹向人类的祖先“提咨询”一、填空:1、我们的祖先日子在(森林)里,靠(打猎)获得食物。
2、古人类是生物(进化)的产物。
3、古人类为了有效地防备敌害,挑选了(群居)日子。
4、我国古代有(女娲造人)的传奇,西方国家则有(上帝造人)的传奇。
5、科学研究的办法普通有(查阅资料)、(参观)、(采访)和(调查)等。
二、推断1、类人猿是经过上帝演变成人的。
(错)2、人类的祖先独居日子,相互之间并别联系。
(错)3、人类的祖先为了遮丑学会了用树叶遮体。
(错)4、古人类为了方便学会了直立行走。
(错)5、人类的祖先在劳动中学会了语言。
(对)6、现代类人猿是人类的祖先。
(错)三、挑选1、人类和现代类人猿是近亲,有共同的(C)A、长相B、日子习性C、祖先2、人类的祖先在劳动实践中逐渐学会了(B)A、打铁B、打猎C、治病3、(B)的假设是科学探索的办法。
A、没有依照B、合理C、任意4、类人猿和人类有许多相似之处,如(B)A、都能讲话B、都有耳廓和四肢C、都能使用工具劳动四、简答1、关于人类的祖先你能提出哪些咨询题?关于这些咨询题,你的猜想是啥?请简单讲一讲。
答:(1)人类的祖先是怎么样演变成人的?(2)人类的祖先是怎么样日子的?针对上述的咨询题,我的猜想是:(1)人类是由古猿演变而来的;(2)人类祖先最初使用天然火,用石块、木棒作为劳动工具,吃野果、生肉,穿树叶、兽皮,住洞穴。
直立行走。
2、你懂怎么样来衡量我们的猜想与事实相符吗?答:这需要用大量的事实与证据来证实。
在搜集事实与证据之前,必须先举行打算与组织,充分做好专题研究的预备工作。
获得事实与证据的重要步骤是:要把搜集到的各种资料和数据举行分类与整理。
追寻人类祖先的脚迹一、填空1、科学家研究发觉,人类与(现代类人猿)有着紧密的亲缘关系。
2、在我国北京(周口店)猿人遗址发觉了早期猿人用火的遗迹。
3、(龙骨山)被誉为“考察人类历史最神圣的朝圣地之一”。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同步练习【附答案】
第一课《消失了的恐龙》同步练习一、填空题1.恐龙已灭绝,其模型、图片、和影片是根据()复制出来的。
2.第一块恐龙化石是在()年被发现的。
3.化石包括()、()、()等化石及其遗迹化石。
二、判断题4.恐龙都是巨大的动物。
()5.研究恐龙对于地质学、生物进化史、地球发展史等学科都有很重大的意义。
()6.通过发现的恐龙蛋化石,我们知道恐龙是卵生的。
()7.有的科学家认为,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了恐龙的灭绝。
()8.第一个发现恐龙化石,并给它命名的是我国古代科学家沈括。
()三、选择题9.恐龙属于()。
A、爬行动物B、哺乳动物C、鸟类D、两栖动物10.恐龙生活在距今()年前。
A.2亿B.1.5亿C.6500亿D.6500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恐龙是中国特有的动物B.地球上大部分地区都曾有恐龙的分布C.恐龙只能生活在陆地上D.恐龙只能生活在陆地上和水里12.关于恐龙繁殖后代的方式正确的是()A.胎生B.卵生C.卵胎生D.不知道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恐龙是中国传说中的龙B.恐龙是一种智慧动物C.有的动物会飞,所以恐龙不都是爬行动物D.恐龙的体型大小不一,大的有几层楼高,小的只有母鸡那么大14.科学家们推测,一些现代生物可能是恐龙的后代。
下列动物中,()不可能是恐龙的后代。
A.鸟B.鳄鱼C.大熊猫D.蜥蜴15.对于恐龙化石的修整,科学家在室外的工作是(),在室内的工作是()。
A、清理B、包装C、把化石还原成骨架D、除去化石上的沙土四、简答题16.你知道的恐龙种类有哪些?17.科学家还原恐龙化石【整理】步骤有哪些?18.什么是化石?化石有何意义?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答案】化石;2.【答案】1822;3.【答案】植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
二、判断题4.【答案】错误;5.【答案】正确;6.【答案】正确;7.【答案】正确;8.【答案】错误。
三、选择题9.【答案】A;10.【答案】B;11.【答案】B;13.【答案】D;14.【答案】C;15.【答案】D;C。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全册经典练习题(共28课)(附参考答案)(2022新版) - 复件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课堂经典练习题(2022新版)第一单元小小工程师1.了解我们的住房【判断题】1.住房中的承重结构主要是墙体和承重梁。
( )2.住房中的采光结构主要是窗户。
( )3.住房中供电系统可以独立工作。
( )4.供水系统和排水系统是一个系统。
( )5.住房建造完成后需要验收,验收合格后才能交付使用。
( )【选择题】1.住房结构中,可以缺少的是( )。
A.餐桌B.承重C.框架2.住房中( )系统与网络系统没有相互关系。
A.供电B.排水C.电路3.( )不是住房建造的主要过程。
A.选址B.设计C.人住4.下列住房系统中,不存在直接相互作用关系的是( )。
A.供水系统与排水系统B.供电系统与电路系统C.煤气系统与网络系统【材料分析题】阅读下列短文,回答相关问题。
“鸟巢”体育馆是北京的一座标志性建筑,形态如同孕育生命的“巢”,它更像一个摇篮,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
“鸟巢”钢结构总重4.2万吨,最大跨度343米。
建造过程中需要解决抗震、露水、雷击等多方面问题,才能保证工程完美验收。
为我们提供一座安全、可靠的体育场所。
(1)“鸟巢”建造的主要过程有()、()、()、()。
(2)“鸟巢”主体的设计结构是()。
(3)“鸟巢”建造中需要解决露水问题,这个问题与()系统有关。
2.认识工程【判断题】1.工程建设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设计阶段,在这个阶段需要解决在建造过程中将要遇到的问题。
( )2.限制条件是人为添加的,设计无法完成时可以适当减少限制条件,使设计正常进行。
( )3.技术与工程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
( )4.每一项重大工程完成,都离不开技术的支持。
( )5.埃菲尔铁塔采用的是木质镂空结构。
( )【选择题】1.关于港珠澳大桥,下列说法错误的( )。
A.横跨伶仃洋,连接香港与珠海、澳门B.大桥全长55千米,包含桥、岛、隧C.大桥在修建过程中利用了两座天然岛屿2.工程与技术的关系是( )。
A.技术决定工程B.工程决定技术C.相互影响又相互促进3.工程最重要的阶段是( )。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物质的变化》单元试题含答案
第四单元《物质的变化》测试卷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0题)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火柴燃烧B.钢铁冶炼C.铜生锈D.折纸飞机2.用滴管将碘酒滴到一小块土豆上,会发现土豆()。
A.没有任何变化B.变成红色,这是化学变化C.变成蓝色,这是化学变化D.变成蓝色,这是物理变化3.大地下蕴藏着许多宝藏。
关于它们的说法正确的的是()。
A.煤炭给我们提供的能量较少B.金刚石打磨变成钻石,是化学变化C.从矿物中冶炼金属,主要是物理变化D.远古的植物经过高温高压慢慢变成了煤4.关于食物的能量和营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些干燥的食物被点燃能释放出大量的能量B.食物在口腔中被咀嚼咬碎,这是一个化学变化C.食物中的营养帮助身体的生长,经历了物理变化D.食物在体内需要简单的化学变化,就能转换成能量5.辣椒是厨房里常用的调料之一。
关于辣椒干制成辣椒粉的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辣椒的味道没有改变B.颜色有变化,是化学变化C.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D.形态发生了变化,是物理变化6.已知白醋和可乐都具有酸性,加入牛奶后现象相似,下列最可能是白醋和牛奶混合后的现象的是()。
A.有气泡冒出B.看不出明显变化C.出现黏稠状的物质,并发生沉淀D.发生沉淀后,加水沉淀消失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潮湿的衣服经太阳晒干了,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B.刀在潮湿的空气中有锈,但没有物质生成。
C.花生米腐烂了,但没有新的物质产生。
8.收集产生的气体,并伸入点燃的木条,你认为会看到的现象是()。
A.木条会熄灭B.木条燃烧的更旺C.木条无变化9.小凯在家准备了糖、柠檬汁、小苏打,想要自制柠檬汽水。
在制作过程中不能看到的现象是()。
A.溶液变成浅蓝色B.产生大量气泡C.摸杯壁感觉很凉10.下列现象中,不会产生新物质的是()。
A.秋天树叶变黄了B.铅笔芯在使用过程中变短了C.火柴燃烧时发光发热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题)11.我们生活的大地蕴藏着很多宝藏,如宝石、石油、铝合金等。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练习题及答案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练习题一、填空(每空1分,共70 分)1、1969年7月,美国的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
第一个踏上月球的人是美国的阿姆斯特朗。
2、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它围绕地球运动,运动的方向是自西向东逆时针方向运转。
它的直径大约为地球半径的 1/4 ,它的质量大约是地球的(1/80),它的体积大约是地球的(1/49),它的引力是地球的 1/6 ,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约(38万千米),昼夜温差(310℃)。
3、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4、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发热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
5、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上看到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
6、古代人们对月相有特别的称呼,“初一”称为新月,“十五”称望月。
7、月相在一个月中的变化规律是: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再由圆到缺。
月相的变化经历新月——上弦月——圆月——下弦月——残月的过程。
8、环形山是月球地形的主要特征。
环行山大多是圆形,有单个的,有几个挤叠在一起的,也有大环套小环的。
它有的直径不足一千米,有的直径达到(几百千米)。
9、环形山的形成与许多因素有关,陨石撞击是主要原因,公认的观点。
这种观点认为环形山是长期以来流星、陨石撞击后留下的痕迹,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就相当于少了一层保护层,使撞击更猛烈和频繁。
10、日食出现时,太阳被挡住的部分总是圆弧行的,说明挡住太阳光的星球是圆形的。
也说明挡住太阳光的星球是运动的,而且星球是(自西向东)移动的。
11、日食有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三种,月食只有月全食、月偏食两种;日食发生在农历初一,而月食发生在(农历十五和十六)。
12、日食和月食是日、地、月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13、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地球处于月影中时,因(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形成日食。
14、像(太阳)这样自己能发光的星,叫做恒星;像(地球)这样自己不发光,围绕横行运行的星叫做行星;像(月球)这样自己不发光,围绕行星运行的星叫卫星。
六年级科学下册练习题及答案
六年级科学下册练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凸透镜具有功能。
放大镜的镜片特点是和因此放大镜又叫。
2、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没有关系,但和有关,放大镜放大的倍数也越大,形的透明物体放大的倍数最大。
3、只要具有、的物体比如、等就具有功能。
4、通过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蝇的,蟋蟀的耳朵在,蝴蝶翅膀上的小鳞片是,刺吸植物汁液,吸食蚜虫等。
5、白糖、食盐、碱面、味精的颗粒是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
6、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或由,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观察晶体的形状须用。
7、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的,两个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这就是早期的。
8、和的发明拓宽了我们的,显微镜是人类认识的重要观察工具。
9、荷兰生物学家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倍的金属结构的,用它发现了。
10、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
11、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了和,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到。
12、生物体是由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和。
13、物体必须制成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它的。
14、光学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等。
15、玻片标本分为、、三种,如制成洋葱表皮细胞标本是,血液标本是。
16、显微镜观察的物体必须是的,从目镜看到的光亮图形称为,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和标本移动方向正好。
17、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
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的细胞也是不同的。
18、洋葱表皮上呈,红细胞呈,叶子表皮上有,叶细胞中有,细胞在显微镜下能看到有、、、。
看不见。
19、英国科学家第一个发现这个名称的人。
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20、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在水中生活着形态各异的,如:、,它们也是由构成的。
21、微生物通常有特殊的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微生物是具有其它生物一样的共同,如:对有一定的需求,对有反应,能正常。
22、由于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能看清昆虫等较小的动物,能看清小于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能看到更小的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单元测试卷(精装省纸版—附答案)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填空题.(18分)1、人体生长发育的两个时期分别是:(幼儿期)和(青春期)。
2、青春期除了身高突增外,另外一个特点就是(性发育)的开始。
3、(青春期)是由儿童向成年人过度的时期。
女孩大约从(10)岁开始,将陆续进入青春期;在这个时期,我们的身体形态、(心理方面)_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30分)(×)1. 青春发育期是人体的第一个快速增长期。
(×)2. 睡觉时间越长越有利于身体健康。
(√)3. 吸烟和酗酒不仅是少年健康的大敌,还会养成不良习气。
(√)4. 一个人的成长与成熟意味着他(她)将要更加自觉地承担起责任。
(×)5. 人的生长发育速度是恒定不变的。
(×)6.在青春期要保持足够的睡眠,可以不参加体育活动。
(√)7. 饮养缺乏有损健康,营养过剩也不利于健康。
(×)8.男孩和女孩进入青春期的时间是一样的。
(√)9.人的一生要经过胎儿期、婴幼儿期、学龄期、青春期、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
(×)10.进入青春期后,睡眠多少与学习效率没有什么关系。
三、选择。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18分)1. 下面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B )。
A、勤洗澡B、挖鼻孔C、勤洗手D、不迷恋电脑2.踏上健康之路,我们在小学3至6年级每天的睡眠要达到(B )。
A、10-11小时B、10小时;C、9小时3. 下列行为中,(A )是不良的生活方式。
A、吸烟B、参加体育锻炼C、合理膳食D、科学用脑4.对于青春期的心理特点,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 性意识骤然增长,易对异性产生好感B 智力水平迅速提高C兴趣爱好日益广泛,求知欲和好奇心强烈D身体形态不发生变化5. 下面不属于科学用脑的是( D )。
A、动静结合B、课程交替C、勤于思考D、多睡觉6.科学家通常将(C )称为青春期。
每个人青春期发生不一样。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单元复习测试题全套(1-4单元)(含答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单元复习测试题全套(1-4单元)(含答案)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单元复习测试题全套(1-4单元)(含答案)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微小世界》期末复习题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_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跟镜片的_______有关,它的特点是透明的,中间______,边缘______。
2、最早使用的透镜就是用透明______琢磨而成。
3、科学研究表明,昆虫的“鼻子”是它的______,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4、人们把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______,如厨房里的食盐、白糖、面碱等。
5、显微镜下可以看到花岗岩中的______、______、______等矿物的晶体。
6、17世纪,______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到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7、世界上最早的显微镜是________制成的,可以放大近300倍。
8、显微镜下观察到洋葱表皮上一个个小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_____,每个房间里的小黑点是_____。
9、大量的研究事实说明生命体都是由______组成的,_______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0、鱼缸里的水变绿了,可能是______繁殖的结果。
11、罗伯特·胡克最早发现并提出“_______“这个名称。
12、在观察叶的表皮细胞时,我们发现了______;在观察叶的叶肉细胞时,我们发现了_______,它们分别与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有关。
13、微生物是______,具有同其他生物一样的共同特征。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每题1分,共10分)1、放大镜越大,放大的倍数越大。
()2、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3、苍蝇的复眼由许多小眼组成,每只小眼都是六角形的。
()4、胰岛素是利用细菌能在短期内大量繁殖的优势来生产的。
()5、我们可以从瓶装矿泉水中采集微生物,也可用干草培养微小生物。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练习卷-参考答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练习卷
参考答案
备注:以下答案仅供参考,有“/”的表示答案并列,可任选其一。
第一部分知识检测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题号123456789答案C B C A B B C A C 题号101112131415
答案B C A A C C
第二部分实验探究
二、实验探究(共70分)
16.认识太阳系大家庭(每空2分,共10分)
(1)太阳行
(2)C
(3)B
(4)月球、木星、金星
17.探索八颗行星(每空2分,共12分)
(1)水星金星木星
(2)木星
(3)①海王星
②将数值缩小万倍,再四舍五入得到一个数值
18.日食的研究(每空2分,共12分)
(1)地球月球
(2)让月球纸片和观察孔高度一致,确保模拟的三个天体在一条直线上。
(意思相近即可)
(3)日全食日环食
(4)月球
19.认识星座(每空2分,共10分)
(1)北斗七星大熊
(2)构成北斗七星的七颗星星位置(距离)不一样。
(3)不同恒星
20.夏季星空(每空2分,共12分)
(1)略
(2)银河恒星
(3)天蝎
(4)活动观星盘北斗七星
21.浩瀚的宇宙(每空2分,共14分)
(1)银河系中的恒星高速旋转
(2)C
(3)10万距离
(4)月球
(5)D。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全册)
推断原因是
。
2.如果自然界中没有分解者,世界将会变得怎样?
3.用箭头和文字画出海洋生物的食物链。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时间:60分钟 总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2.可再生、不可再生、太阳能或水能或风能或生物能或潮汐能等、煤或石油或天然气或核能等
3.生物、4、线圈、铁芯、电磁铁 5.聚变、裂变
三、简答题(每题 5 分,共10分)
(1)1.断开 2.导线、铁芯 3.N、S 4.电池连接方向
(2)连线题
荧光灯 电水壶 音箱 电瓶车
动能 光能 热能 声能
四、综合应用题(每空2分,共12 分)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时间:60分钟 总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4分)
1.在澳大利亚,当兔子的天敌被猎人大量捕杀后,会出现下列那种后果?()
A.兔子得到很好的保护
B.兔子天敌数量的减少,有利于保持生态平衡
C.天敌的数量减少而兔子的数量就会猛增,造成对草原的严重破坏,影响生态平衡。
5.下列食物链中表达正确的是()A.青蛙一>田鼠一>蛇一>鹰
B.兔一>青草一>鹰一>狐
C.油菜一>菜青虫一>鸡一>鹰
D.青草一>青蛙一>蛇一>鹰
6.北寒带地区的代表动物不包括()。
A.驯鹿B. 北极熊C. 企鹅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单元测试题(最新)(附:答案)
3 / 14
8.下列选项中属于可遗传变异的是( )· A.植物营养不良.叶子由绿变黄 B.水肥充足.水稻粒多 C.杂交水稻的培育
四.连线题 请你用连线的方法帮助以下三个孩子找到自己的父母·
五.简答 1.请写出关于遗传与变异的谚语·(各写三个)
2.生物变异现象有什么利弊?
3.美国有一位牧民.他在自己的羊群发现了一只腿短背长的羊·这只羊长得很像猎犬.连最 低的羊栏也跨不过去·后来.他用这只羊培育成了一种腿短背长的良种羊——安康羊·他利用偶尔发现的现象.培育出人们所需要新品种.这其中包含了什么道理呢?
A.最早的鱼类→最早的两栖类→最早的爬行类→最早的哺乳类
B.最早的鱼类→最早的爬行类→最早的两栖类→最早的哺乳类
C.最早的哺乳类→最早的爬行类→最早的两栖类→最早的鱼类
4.( )与非洲黑猩猩手臂的骨骼排列基本相同·
A.霸王龙的前肢 B.大熊猫的前肢 C.海豚的鳍状肢
5.( )已经从地球上永远消失了·
六.自我实践题
4 / 14
结合遗传和变异知识的学习.说一说自己对生物遗传及变异现象的理解·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题 1.( )是在底层岩石中保存的几百万年以前死亡生物的残骸或遗迹.如( ).外壳.
叶子.脚印等· 2.( )提出生物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并与( )年出版了震惊学术界的巨著《 》· 3.1850年.英国曼彻斯特城地区的黑色尺蠖蛾数量要比浅色尺蠖蛾的数量多.这是( )
异
5.下列生物的遗传物质与金鱼的遗传物质最接近的是(
)·
A.野生草鱼
B.野生鲫鱼
C.野生鲤鱼
6.下列证据中最能直接证明海豚和非洲黑猩猩有可能是由一个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的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练习题答案单元概述:本单元学生将经历用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
对昆虫.晶体.细胞和微生物进行进一步的观察.激发他们深入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一.单项选择题。
1.(D )是人们常用的观察工具之一。
A.近视镜 B.显微镜 C.远视镜 D.放大镜2.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 C ) A.伽利略 B.布鲁诺 C.培根 D.傅科二.多项选择题。
1.为了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透镜应是(B ).放大倍数与(C )直接有关。
A.不透明的B.透明的C.中间较厚D.中间较薄2.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广泛存在着.它和我们的(ACD)有着密切的关系。
A.生活B.生命C.生产D.环境3.在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的微生物.常见的有(ABCDE )。
A.草履虫B.变形虫C.喇叭虫D.眼虫E. 团藻三.填空题。
1.(放大镜)和(显微镜)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使我们能看到物体的更多细节。
2.(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最基本单位.生物都由(细胞)组成。
3.微生物是生物.具有生物的共同特点.也由(细胞 )组成。
4.使用放大镜的观察方法一: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5.使用放大镜的观察方法二: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6.人类很早就发现某些透明的宝石可放大物体的影像.最早使用的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
7.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这个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8.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9.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
10.在17世纪.人们发现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明显提高了放大能力。
这是因为一个凸透镜把另一个凸透镜成的像进一步放大了。
这就是早期的(显微镜)。
(显微镜)是个了不起的发明.它使人类的视野一下子拓宽了许多。
11.生物学家(列文虎克)把两个镜片嵌在圆形金属管子的两头.中间还安上了可以调节两个镜片距离的螺旋杆.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
12.1663年.美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有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发现.他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观察一块软木薄片的结构.发现它们看上去像一间间长方形的小房间.就把它命名为(细胞 )四.判断题。
1.一些微生物太小.没有放大镜或显微镜便不能被看到。
(√)2.微生物没有在特殊环境下生存的结构。
(×)3.物质世界和生命世界是多种多样的。
(√) 6.早在两千多年前.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
(×)4.在我们的感觉器官中.眼睛能获得比其他器官更丰富的信息.但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1/15毫米大小的微生物体。
(×) 5.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7.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有的象一簇簇的针……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8.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了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到100万倍。
(×)9.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0.生物是由细胞组成的.我们的皮肤表面.每平方厘米含有的细胞数量超过20万个。
(×)五.看图填空题。
1.填写出显微镜的各部分名称。
(13页显微镜图)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单元概述:本单元主要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从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中.寻找化学变化的本质:产生了新物质。
物质的化学变化产生了哪些新物质.怎样判断产生了新物质.这就需要学生学会寻找足够多的证据.作为判断产生了新物质的依据。
一.单项选择题。
1.物质的(C )不产生新的物质.物质的(D )会产生新的物质。
A.外部变化B.本质变化C.物理变化D.化学变化2.物质的(D )会伴随各种现象。
A.外部变化 B.本质变化 C.物理变化 D.化学变化3.米饭.淀粉遇到(D ).颜色发生了变化.这蓝色的物质是一种不同于米饭和淀粉的新物质。
A.酒精B.食盐C.白糖D.碘酒4.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一种新物质——(B)气体.这样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A.氧气B.二氧化碳C.氮气D.一氧化碳5.我们喝的一些饮料中.就含有(B )气体.当打开汽水瓶盖时.冒出的气泡就是(B);我们呼吸时呼出的气体中也含有(B );蜡烛燃烧也有(B )气体产生。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一氧化碳6.我们每天吃的食物.进入我们我们的体内.要经过许许多多的(B ).才能变成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7.建筑用的水泥.它的生产过程包含一系列复杂的(C )。
先将石灰石.黏土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均匀.再经高温煅烧.研细.最后变成了水泥。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物理.化学变化8.美丽的烟花.当它在空中爆炸时.发生了剧烈的(B ).产生了五彩缤纷的色彩。
A.物理变化B.化学变化C.物理.化学变化一、多项选择题。
1.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会产生(BD) A.外部变化 B.物理变化 C.本质变化 D.化学变化2.在我们的周围.有许多的化学变化在进行着。
物质的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产生种种现象.尽管现象各不相同.但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ABCD) A.改变颜色 B.发光发亮 C.产生气体 D.产生沉淀物3.(AD)是使铁容易生锈的原因。
A.水分 B.空气 C.阳光 D.氧气三.填空题。
1.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的。
2.我们身边的书.橡皮.桌子.电灯.自来水.房屋.大树.动物.植物包括我们自己.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3.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4.物质的变化有快有慢。
有的变化只改变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5.米饭中有一种叫(淀粉)的东西.在我们的咀嚼过程中发生了变化.变得有甜味儿了。
所以.原来并不甜的米饭.渐渐地出现了甜味儿。
四.判断题。
1.物质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
(√)2.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人类可以利用物质的变化解决生产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3.我们生活在物质构成的世界里.所有的物质都在不停地运动.但不会发生变化。
(×)4.有的物质变化很快.而有的物质变化缓慢.甚至不易被我们察觉。
(√)5.物质总在不断地变化.有的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有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
(√)6.观察到“没有明显变化”没有观察到“明显变化”的现象重要。
( × )7.一氧化碳气体能使燃着的火焰熄灭。
(× ) 9.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 √ )8.物质之间的变化是常见的.物质变化后产生了新物质.它不会消失.物质是不灭的.只不过转变成了其他物质。
(√ )五.填表题。
1.铁片和铁锈比较记录表。
颜色 光泽 空隙 手感 敲击 导电 磁铁铁片 灰白色 有 无 光滑 较韧 能导电 能吸引 铁锈 红褐色 无 有 粗糙 较脆 不导电 不能吸引 2.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记录表。
物质的化学变化 伴随的主要现象 本质特征 蜡烛燃烧 发光发热 产生新的物质淀粉与碘酒 颜色变化 铁钉生锈 颜色变化 小苏打和白醋 产生气体 硫酸铜溶液和铁钉 产生沉淀、颜色变化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二单元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
1.(D )是人们常用的观察工具之一。
A.近视镜 B.显微镜 C.远视镜 D.放大镜2.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 C ) A.伽利略 B.布鲁诺 C.培根 D.傅科3.物质的(C )不产生新的物质.物质的(D )会产生新的物质。
4.物质的(D )会伴随各种现象。
A.外部变化B.本质变化C.物理变化D.化学变化5.米饭.淀粉遇到(D ).颜色发生了变化.这蓝色的物质是一种不同于米饭和淀粉的新物质。
A.酒精B.食盐C.白糖D.碘酒6.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一种新物质——( B )气体.这样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A.氧气B.二氧化碳C.氮气D.一氧化碳二.多项选择题。
1.为了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透镜应是(BC ).放大倍数与(C )直接有关。
A.不透明的B.透明的C.中间较厚D.中间较薄2.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广泛存在着.它和我们的(ACD )有着密切的关系。
A.生活 B.生命 C.生产 D.环境3.在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的微生物.常见的有(ABCDE )。
A.草履虫 B.变形虫 C.喇叭虫 D.眼虫 E. 团藻4.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会产生(BD ) A.外部变化 B.物理变化 C.本质变化 D.化学变化5.在我们的周围.有许多的化学变化在进行着。
物质的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产生种种现象.尽管现象各不相同.但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ABCD ) A.改变颜色 B.发光发亮 C.产生气体 D.产生沉淀物6.(AD )是使铁容易生锈的原因。
A.水分 B.空气 C.阳光 D.氧气三.填空题。
1.(放大镜 )和(显微镜)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使我们能看到物体的更多细节。
2.(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最基本单位.生物都由(细胞 )组成。
3.微生物是生物.具有生物的共同特点.也由(细胞 )组成。
4.人类很早就发现某些透明的宝石可放大物体的影像.最早使用的透镜就是用透明( 水晶 )琢磨而成。
5.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 )就是它们的“鼻子”.这个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6.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7.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 ).或由(晶体 )组成。
四.判断题。
1.一些微生物太小.没有放大镜或显微镜便不能被看到。
(√)2.微生物没有在特殊环境下生存的结构。
(× )3.物质世界和生命世界是多种多样的。
( √ )4.在我们的感觉器官中.眼睛能获得比其他器官更丰富的信息.但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1/15毫米大小的微生物体。
(×)5.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