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6《阿西莫多短文两篇》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案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案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案一. 教材分析《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课的内容,包括《恐龙无处不在》和《被伊普西龙捕获》两篇短文。

这两篇短文介绍了恐龙的存在与灭绝,以及科学家对恐龙的研究成果。

本节课通过阅读这两篇短文,旨在让学生了解恐龙的相关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对科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关于恐龙的知识,对恐龙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恐龙灭绝的原因和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可能还不够深入。

此外,学生可能对科幻小说和科普文章感兴趣,但阅读理解能力层次不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主动探究,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恐龙的存在与灭绝,掌握文章中的关键信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学会从文章中提取有用信息,培养科学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的精神,提高他们对科普文章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文章中的关键信息,理解恐龙的存在与灭绝原因。

2.难点:学会从文章中提取有用信息,运用科学思维方法进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2.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案例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实例,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教学方案。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恐龙的基本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你们对恐龙有什么了解?”引导学生回顾已知的恐龙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教师播放课件,展示恐龙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恐龙的外貌和生活习性。

3.操练(2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文章中的关键信息,如恐龙的灭绝原因。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优秀教案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优秀教案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包括《被偷走的天空》和《黄金定律》。

这两篇文章都是科幻小说,以独特的视角探讨了科学、道德和人性的问题。

本课文旨在培养学生对科幻文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并引导学生思考科学进步与人类道德的关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科幻小说,对科幻题材有一定的了解。

然而,对于科幻小说中的深层次道德和人性问题可能还没有深入思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表面故事出发,思考背后的深层次含义。

三. 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课文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科学、道德和人性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观点,进行创新性的写作和讨论。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科学、道德和人性的问题。

2.引导学生从表面故事出发,思考背后的深层次含义。

五. 教学方法1.问题驱动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具体情节和人物形象,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和观点。

3.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文本和相关资料。

2.多媒体教学设备。

3.教学课件和教案。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科幻电影的片段,引起学生对科幻小说的兴趣,并引出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科学、道德和人性的问题。

3.操练(15分钟)针对课文中的科学、道德和人性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并得出结论。

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4.巩固(10分钟)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将讨论的结果在全班进行分享。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第二单元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第二单元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学目标课前准备教学过程第一部分(第1—6[HJ1.7mm]恐龙无处不有说明浅显易懂。

“板块构造”理论、“泛大陆”等都是很抽象的内容,但作者在说明时利用人们熟悉的事物,将有关事理阐述得浅显易懂。

例如,第7段中的“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

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地壳运动比作板块背上驮着大陆一起运动,形象地写出了大陆漂移的样子,使抽象的理论变得浅显易懂。

被压扁的沙子语言幽默风趣。

本文语言幽默风趣。

例如,“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这句话是以金刚石经过高温加热可以变为原始的碳类比斯石英经过高温加热可以变为普通的沙子。

也许没有人会在意斯石英的还原问题,但没有人会愿意把金刚石变为碳,因为金刚石太名贵了。

这一俏皮话的运用使文章的语言幽默风趣。

布置作业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教学反思比较阅读,查找异同。

这两篇科普文章所介绍的都是比较深奥的科学知识,但由于作者采取了朴实、明白如话的语言,使原本深奥的知识变得浅显易懂。

又《恐龙无处不在》是从恐龙化石遍布全球的角度来谈大陆板块的移动;《被压扁的沙子》是从探寻恐龙灭绝的原因推断地球可能曾受到的撞击。

通过这两篇短文的比较阅读,让学生懂得写作文章可以根据需要,从不同的角度下笔。

重在通过阅读,整体感知,进一步挖掘文章的内容,激发学生对科学世界的兴趣,培养他们主动探究科学的精神。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案3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案3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案3一. 教材分析《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课的内容,包括《被压扁的沙子》和《恐龙无处不在》两篇短文。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阿西莫夫的短文,了解科学知识和科学思维,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对科学探究的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一些专业术语和科学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解释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短文中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思维。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短文中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思维。

2.难点:学生能够对一些专业术语和科学概念有深入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老师对短文中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思维进行讲解和解释。

2.讨论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提高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

3.案例分析法:学生通过分析短文中的案例,深入理解科学知识和科学思维。

六. 教学准备1.短文:准备《被压扁的沙子》和《恐龙无处不在》两篇短文。

2.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科学知识和科学思维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老师呈现《被压扁的沙子》和《恐龙无处不在》两篇短文,学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内容。

3.操练(15分钟)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巩固短文中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思维。

老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指导。

4.巩固(10分钟)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深入理解短文中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思维。

老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指导。

5.拓展(10分钟)学生通过分析短文中的案例,深入理解科学知识和科学思维。

老师对学生的分析进行点评和指导。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精品教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精品教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精品教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精品教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精品教案【前言】近年来,由于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和人类科技的飞速发展,科幻小说在年轻读者中的受欢迎程度逐渐增加。

阿西莫夫是一位非常知名的科幻小说家,其作品在国内外都享有广泛的影响。

在中学阶段,学生们必须读懂一些阿西莫夫的作品,因为这样可以增强他们的科幻素养。

本文的主旨是介绍《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技术进步与现实》和《关于未来》)的教学方法,以探讨如何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这两篇文章。

【教学背景】本教案适用于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在“文化之旅”单元进行阅读教学。

【核心素养】在本教案的教学过程中,主要强调以下核心素养:1. 科技素养:学生可以了解到科技的历史,科技的现状以及科技的未来。

2. 阅读素养:学生可以提高自己在阅读中的理解力和分析能力。

3. 文化素养:学生不仅可以感受到不同文化背景下思维方式的不同,而且还能够了解到科幻小说在不同文化中的受欢迎程度。

【教学方法】1. 教前导入在教学之前,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科技的历史,引导学生思考科技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和意义。

学生可以通过翻阅课本和上网搜索来获得信息。

2. 教学过程教师可以通过ppt或者黑板来讲解文章。

对于每个段落,教师都可以提出一些问题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例如:1)什么是技术?技术的发展是如何推动社会变革的?2)作者认为技术革新会改变哪些方面?它会对人类有何影响?3)在“技术进步与现实”这篇文章中,阿西莫夫描绘了未来的图景;在“关于未来”这篇文章中,他又提到了一些新的观点。

你是如何理解这两篇文章的?3. 其他教学方案除了口头讲解和问题提问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和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以及阅读课外读物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小组里阅读关于科技的文章,并在小组讨论中分享个人看法。

【教学策略】1. 以学生为主导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帮助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发挥自己的思维和创造力。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下第二单元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下第二单元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恐龙是世界上最庞大的动物,曾是地球上的霸主,但在6500万年前它们却突然灭绝了,至今仍是个谜,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谜开始我们的学习之旅《阿西莫夫短文两篇》①恐龙无处不在②被压扁的沙子(板书)
2、作者简介(请1位同学帮老师读)
作者既是科幻小说家也是科普作家,指出本文属于后者。
3、排除字词障碍
先请同学拼读,(1位同学读拼音2位同学解词)再齐读二遍。
3、阿西莫夫由恐龙灭绝这个话题写到了板块构造理论,也写到了撞击说。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那我们在写文章时,也可根据情况不同采用不同的写作角度
自选角度材料作文:在辽阔的坦桑尼亚草原上,一只饥饿的鬣(liè)狗在四处觅食。它沿着灌木间的小路奔跑,来到一个岔路口。在两条岔路的远方,各有一头山羊绊倒在灌木丛中挣扎不出。鬣狗的口水淌得老长,它想先走其中一条路,却又担心另一条路上的山羊被别的动物抢走。最后它决定,左脚沿着左边的路走,右脚沿着右边的路走。但是两条路越分越开,相隔越来越远,最终鬣狗把自己的身体劈成了两半。由此一条古老的谚语在非洲广泛流传:“鬣狗难过岔路口。”
(四)
教学
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说明文逻辑顺序的使用与作用,
(2)学习运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和举例子、打比方等方法说明深奥的科学事理。
2、过程与方法:
(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内容,明白什么是“板块构造理论”“撞击说”。
(2)通过对比阅读,理解两篇短文的异同。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科学需要大胆的推测,合理的想像,合乎逻辑的分析、求证。
3


2


3


课后
尝试
选做一题:
1、在“撞击说”和“火山说”中,阿西莫夫支持前者。但恐龙的灭绝毕竟至今仍是个世界之迷,你支持哪种观点?我们可以为此展开一场辩论赛。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案2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案2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案2一. 教材分析《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课的内容,包括《被压扁的沙子》和《自然选择》两篇短文。

本节课主要通过阅读分析两篇科幻小说,让学生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以及如何通过细节描写和科学知识来展现主题。

同时,本节课还涉及到科学知识的介绍,要求学生在理解短文内容的基础上,掌握相关的科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接触过一些科幻小说,对于科幻小说的特点和写作手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可能对于某些科学概念的理解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理解短文内容,掌握相关的科学知识。

2.分析短文的写作手法,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科学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短文中的科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2.难点:分析短文的写作手法,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短文中的科学知识,分析短文的写作手法。

2.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科幻小说的理解和看法。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科学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科学知识资料,以便在教学中进行讲解和参考。

2.准备短文的复印件,以便学生进行阅读和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科幻小说,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分发短文的复印件,让学生自主阅读两篇短文。

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操练(15分钟)针对短文中的科学知识,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解答。

通过练习题的解答,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科学知识。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对科幻小说的理解和看法。

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科幻小说的特点和写作手法。

5.拓展(10分钟)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者有兴趣爱好的学生,进行主题演讲,分享科幻小说和相关科学知识的心得体会。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优秀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优秀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优秀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优秀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优秀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阿西莫夫是美国著名的科幻小说家,他的作品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除了长篇小说以外,他还写过一些短篇小说,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他的两篇短篇作品。

通过学习这两篇短篇小说,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科幻小说的标准写作技巧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幻想象力,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做到知识性与趣味性并重。

课前准备:在课前,老师应该把两篇阿西莫夫的短篇小说——《机器人的智慧》和《女孩与机器人》的相关资料整理好,并且把两篇短篇小说分别复印发给每一个学生。

第一步:导入新知老师可以先介绍一下阿西莫夫及其作品的背景,让学生更好地对作品产生兴趣。

然后,老师可以让学生读一段科幻小说的开头,带领学生感受科幻小说的神秘感和惊喜感。

最后,通过自己的解释及学生的参与,讲解科幻小说的写作特点和写作方法,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第二步:阅读两篇短篇小说老师让学生认真阅读两篇短篇小说:《机器人的智慧》和《女孩与机器人》,并通过全班朗读、小组讨论和老师点评的形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这一步中,应该着重地让学生理解小说中的设想和想象,引导学生探讨小说内容,启发他们独特的思考模式和阅读理解能力。

第三步:了解阿西莫夫的写作特点和方法接下来,老师可以用之前讲解的科幻小说的写作特点和方法,结合阿西莫夫的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再次深入讲解。

从科幻小说对未来的想象,人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性、智慧等方面,作出适当的引导,让学生细致地品味、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批判性思维。

第四步:课堂展示这一步可以帮助学生深入挖掘阿西莫夫的作品中所展示的独特思想和主题,还可以帮助学生互相交流、相互鼓励。

老师可以组织学生集体展示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对未来的想象,可以通过学生的展示,让其他同学对理解这两篇作品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加深对阿西莫夫的理解。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案新人教版

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1。

把握文章阐述的事理,激发爱好科学、主动探索的精神.2.梳理文章内在的逻辑关系,在此基础上体会事理说明文的特点.3。

体会本文逻辑性强、简明精练、幽默风趣、引人入胜的语言特点。

2课时布置学生完成《状元大课堂》第6课预习卡第1课时1。

把握《恐龙无处不有》一文阐述的事理,激发爱好科学、主动探索的精神。

2。

梳理文章内在的逻辑关系,在此基础上体会事理说明文的特点。

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生:恐龙。

师:没错,这就是曾经的地球霸主-—恐龙.恐龙曾在地球上生活了1.6亿年,后来突然灭绝了,留下了很多谜团。

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的两篇短文都与恐龙的消失之谜有关,但两篇短文选用的材料和所说明的主要问题是否都是恐龙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共同探讨。

(板书文题)【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恐龙图片导入,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自主归纳内容1。

了解作者(见《状元大课堂》本课“作者名片"栏目)2.自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见《状元大课堂》本课“字词清单”栏目)3。

速读课文,理清文章内容速读课文《恐龙无处不有》,快速准确地筛选信息,理清文章内容,回答下面的两个问题.(1)这篇文章主要阐述了什么问题?下列哪个可以作为答案?①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②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极的出现,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③恐龙如何能在南极地区生存呢?④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⑤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2)文章中选用了哪些材料来印证所阐述的问题?(生自由读课文,筛选信息,比较分析作答)预设(1)这篇文章主要阐述“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

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的问题。

(2)课文选用的材料:①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骨骼化石……这些骨头毫无疑问属于鸟臀目恐龙。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案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案

第三部分(第 15 自然段):以“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
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总
结说明内容,结束全文。
【教师提问】本文采用了什么结构?
【学生齐答】总分总的结构模式。
【教师追问】文章重在说明事理,在短小的篇幅内,将抽象的科学知
识,层层剖析,既严谨又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解释清楚。试分析作者的
【学生回答】生物学(恐龙)地质学(板块理论)
【教师提问】文章开头所说“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
个科学领域里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这个道理对我们的
了解说明中
学习有何启示?(课件展示)
心。
【学生回答】多角度思考问题。对于同一个问题一-南极为什么会出现
恐龙化石,从生物学和地质学多方面进行思考,把各学科丰富的专业知识
【教师提问】在说理的过程中,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结合你找
结合文中语
的句子说说这种说明方法的好处。
句,品析文章的说
【学生回答】本文在说明“大陆漂移”是恐龙无处不在的原因这一主 明方法及其作用。
体内容时,诠释了“板块构造”理论,还用一个生动的比喻•“板块背上驮
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
融合在一起,在开阔的视野中综合思考问题,于是在科学研究中出现了新
的境界。
【教师小结】科学家能从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中产生联想,经过怀疑、
推测、研究、论证之后有新的发现。同学们要从中受到启发,善于多角度
思考问题,以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去找寻自己的发现。
六、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收集有关资料,了解恐龙的世界。
教案序号:
课题: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6《阿莫西夫短文两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6《阿莫西夫短文两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6《阿莫西夫短文两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 教材分析《阿莫西夫短文两篇》是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组课文。

本组课文包含了阿莫西夫的两篇短文,分别是《礼物》和《瞬间》。

这两篇短文都是以生活中的小事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入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礼物》这篇短文讲述了一个孩子期待生日礼物的故事。

通过对孩子心理活动的描写,展现了孩子对礼物的期待和喜悦,同时也反映了家长对孩子的关爱和教育方式。

《瞬间》这篇短文讲述了一个发生在作者身上的小事。

作者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目睹了一个陌生人之间的善举,这个瞬间深深触动了作者的心灵。

通过对这个瞬间的描绘和思考,作者表达了对人性善良的信念和对生活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他们对于生活中的小事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然而,他们对于深入分析和探讨生活中的小事还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并把握阿莫西夫两篇短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

2.能够分析和思考生活中的小事,培养对生活的敏感和感悟能力。

3.能够运用阅读理解和思考能力,对课文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阿莫西夫两篇短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

2.分析和思考生活中的小事,培养对生活的敏感和感悟能力。

五. 教学方法1.引导阅读: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

2.思考讨论: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对生活的敏感和感悟能力。

3.分析讲解:教师对课文进行深入的分析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课文。

六. 教学准备1.阿莫西夫两篇短文的课文文本。

2.与课文相关的生活小事的视频或图片。

3.教学PPT或黑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与课文相关的生活小事的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激发他们对生活的感悟能力。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阿莫西夫两篇短文的课文文本,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案 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案 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案 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一. 教材分析《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包括《被释放的普罗米修斯》和《奇妙的克隆》。

这两篇文章都涉及到科学领域的前沿知识,既有科学性,又有文学性。

通过学习这两篇文章,学生可以了解一些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同时也能欣赏到阿西莫夫优美的文字。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对一些科学现象和科学问题有好奇心,同时他们的思维也开始趋向成熟,有能力对一些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

但是,由于阿西莫夫的文章涉及到的科学知识比较深奥,所以学生可能会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阿西莫夫的生平和作品,掌握文章中的重点科学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文章中的重点科学知识,理解文章的主旨。

2.教学难点:理解文章中的科学原理和科学思维。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讨论法和案例分析法进行教学。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进而理解文章中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了解阿西莫夫的生平和作品,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案例。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学生自读课文,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3.操练(2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针对文章中的科学问题进行探讨,教师巡回指导。

4.巩固(15分钟)学生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文章中的重点科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辨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科学知识。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说课稿设计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说课稿设计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说课稿设计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课包括了两篇短文,分别是《被释放的普罗米修斯》和《地球的卫星》。

这两篇短文以科幻题材为主,介绍了人类对宇宙探索的认识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通过学习这两篇短文,学生可以了解科学知识,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提高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宇宙和科技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在阅读和理解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可能对科幻题材的课文感兴趣,但同时也可能觉得难以理解。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相关的科学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提高对科技发展的认识和理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相关的科学知识。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科幻元素,并能够将其与现实世界联系起来。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互联网资源和相关科学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相关的科学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对宇宙探索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科幻元素,并帮助他们理解。

3.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课文中的科学知识和科幻元素。

教师提供必要的引导和帮助。

4.知识拓展:学生通过互联网资源或其他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宇宙探索和科技发展的知识。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案新人教版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学目标:1.筛选主要信息,梳理文章的行文脉络,理清说明顺序;2.分析文章的逻辑结构,品味文章的逻辑之美;3.了解文章介绍的科学知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难点:1.提炼文章的逻辑结构,品味文章的逻辑之美;2.引导学生品味阿西莫夫科普文的魅力。

教学方法:1.迁移教学法。

中学生都很喜欢读科普文章,比如《百科知识》、《科技博览》等等,课前让同学们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自然迁移到本文中来。

2.导读教学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型,在教师有效的导读引领中充分发挥学生主动阅读、探究的能力。

3.讨论点拨法,品读鉴赏法。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读读写写”,结合课文和课下注释学习生字词。

搜集整理自己曾经读过的科普读物,并总结一下自己的阅读体会和收获。

查阅有关阿西莫夫的生平,课外阅读他的其它作品。

教师:搜集整理阿西莫夫的生平资料及作品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筛选主要信息,梳理文章的行文脉络,理清说明顺序;2.赏析语言,品味文章的逻辑之美。

教学流程:(一)迁移导入——话科普师:(开场白)据了解,同学们在课外都很喜欢读《科技博览》、《小牛顿》、《十万个为什么》、《有趣的科学》等等,你能不能介绍一下你读过哪些类似的书籍?并给大家分享一下你的阅读体会和收获。

(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七嘴八舌话科普)以上这些书籍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以介绍和普及科学知识为主,而且能够将深奥复杂的知识讲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这样的文章我们称之为“科普文”,是说明文的一种。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篇科普文,板书:“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作家作品介绍:阿西莫夫背景补充:恐龙灭绝(二)导读探究——理思路由于本文所探讨的不同科学领域的科学发现能够互相影响的问题是个较为复杂的问题,其间贯穿着作者的横向联系、纵向对比等逻辑推理,复杂而深刻,所以,教学本文读懂文章是关键。

因此,教学本文首先要引导学生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提炼文章的逻辑结构,这个过程也是学生逻辑思维得到锻炼的过程,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老师只作必要的点拨。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优秀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优秀教案

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主要内容,了解所说明的事理、顺序。

2.领悟所说明的道理: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得出新的结论。

3.增强科学意识,培养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4.把握本文有关恐龙灭绝的观点,善于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在文中提取主要信息。

5.品味本文语言严密准确的特点,了解文章所说明的事理,领会文章的说明顺序。

【教学重点】1.领悟所说明的道理: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得出新的结论。

2.把握本文有关恐龙灭绝的观点,善于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在文中提取主要信息。

【教学难点】1.增强科学意识,培养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2.品味本文语言严密准确的特点,了解文章所说明的事理,领会文章的说明顺序。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件《恐龙无处不有》【课文导入】在距今约2.3亿年前—6500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了一种奇异的爬行动物。

它们与现代的蜥蜴有许多相似之处:身体表面覆盖着鳞片,它们的后代是由卵孵化出来的。

在这漫长的1.65亿年间,它们成为了整个地球的主宰。

它们经历了气候较为温暖的三叠纪,食物丰富的侏罗纪,充满了生存恐惧的白垩纪,它们作为过去的生物,人们给了它们一个名字——恐龙。

【课堂环节导航】一、出示目标1.理解文章主要内容,了解所说明的事理、顺序。

2.领悟所说明的道理: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得出新的结论。

3.增强科学意识,培养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二、资料链接恐龙在地球上生活了1.6亿年之久,可是6500万年前,它们却突然在世界各地销声匿迹了。

恐龙的灭绝是地球生命史上的一大悬案,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种有关恐龙灭绝的理论、假说纷纷出现,展开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大争论。

本课两篇短文就是依据一些科学发现进行科学推理的科学小品文。

三、预习反馈1.读一读字音,注意读准字音。

2.写一写字形。

四、初读感知(一)带着问题读课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阿西莫多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设置
(一)设置学习目标的依据
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内容
1、阅读说明性文章,能够获取主要信息。

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并抓住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解读:
“阅读说明性文章,能够获取主要信息。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

”,八上学生应该侧重在找出说明对象及其特点的基础上,会分析文章主要内容,划分层次,理清文章思路,进一步理清说明顺序。

“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在这篇文中主要指在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性的基础上去体会语言的生动形象性。

依据2:单元教学目标
1、阅读时,要注意说明的顺序和方法。

2.学会默读,有一定的速度,能按照要求筛选信息。

3.读懂文章阐述的事理。

依据3:研讨与练习一、二题。

依据4:《阿西莫多短文两篇》的核心内容
《阿西莫多短文两篇》是一篇新晋课文,两篇文章里都谈到了恐龙灭绝的原因,介绍得浅显易懂,饶有趣味。

这两篇短文都是从某一现象出发,站在不同角度,通过分析事物内在联系,得出规律性的认识。

这种多角度看问题的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另外本文的语言简洁易懂,也很值得学习。

依据5: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在上册学过说明文,对于说明文这类文体的知识,有了一定的基础,对于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说明方法,掌握得还不错,对于说明顺序,尤其是逻辑顺序,理解得还比较模糊,另外,对于学生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这一方面,以前也训练得也不多,因此,这两点对于孩子来说是他们的盲点。

(二)学习目标陈述
1、速读课文,说出课文的说明顺序。

2、能从不同角度说出恐龙灭绝的原因。

3.朗读重要的句、段,谈谈本文的语言特点。

(三)课堂评价任务
1、针对目标1和2,设计两个大问题,
(1)找一找,理一理。

分别说说两篇短文的顺序。

(2)让学生思考:
a.为什么说恐龙无处不在?
b.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说明了什么问题?
c.什么是“板块构造”理论?
d.什么是“泛大陆”?复述“泛大陆”分离成七大洲的过程。

e、本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f、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g.作者提到恐龙灭绝的两种理论,你能找出来吗?你赞成哪一种?为什么?
设计这两个问题的目的是从文章整体和局部入手,加强学生对逻辑顺序的把握。

2、针对目标3,设计四个活动,(1)画一画,评一评。

(2)听一听,说一说。

(3)比一比,谈一谈。

(4)读一读,赏一赏。

让学生展示精彩语句语段的朗读和批注,总结本文的语言特点。

3、针对三个目标设计一项综合性评价作业:写一写,用一用。

写一段文字介绍一种原理或现象,重点检测学生对逻辑顺序和说明文语言特点的灵活运用能力。

(四)课堂评价设计
目标1:提问式评价、表现性评价
目标2:提问式评价、表现性评价
板书设计:
恐龙无处不有——泛大陆——恐龙灭绝原因——漂流说被压扁的沙子——斯石英——恐龙灭绝原因——撞击说(化学)(地理学)(天文学)(生物学)
不同的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