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双周考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最新】精选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双周考试题

一、客观题(每题2分,共48分)

1.“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 )

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 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

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 D.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

2.《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 )

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

3.先秦有思想家认为:“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

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这体现了( )

A.民贵君轻的主张 B.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

C.克己复礼的思想 D.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

4、战国时期,新兴的知识分子阶层作为一支独立的社会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在这场

伟大而深刻的变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充当了变革的舆论制造者和鼓吹者……三是充当了变革的实践者,四是充当了文化的传承者和创造者。三个观点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

A.孔子韩非子荀子B.韩非子商鞅孟子

C.荀子商鞅老子

D.墨子韩非子荀子

5、在治国思想方面,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

以礼,有耻且格。”而荀子则认为:“治之经,礼与刑,君子以修百姓宁。”材料主要反映了( )

A.荀子成为儒法思想的集大成者B.从德治角度完整论述君民关系

C.体现以德治国以礼育民的思想D.儒家思想法治充实礼治的转折

6、战国时代的纵横家,鼓吹依靠合纵、连横的活动称霸,或者建成“王业”。他们

宣传:“外事,大可以王,小可以安。”纵横家提出以上主张的原因是( ) A.诸侯争霸力图实现全国统一B.兼并战争发展的现实要求

C.政治改革运动引发战争不断D.争霸形势出现势均力敌

7、《礼记》中说:“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孟子》说:“不以规

矩,不能成方圆。”《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韩非子》中说:“言无二贵,法无两适。”这反映当时学者( )

A.相互竞争百家争鸣B.强调变革和法律

C.维护君主专制统

治D.重视规则和秩序

8、荀子强调“礼学”,认为“礼”是衡量一切的最高标准和治国的根本。他曾猛烈批评孟子等人的思想,并培养了韩非子、李斯等著名的法家代表人。这说明

A.荀子的思想属于法家思想体系B.荀子主张尊“礼”贬“仁”

C.儒家与法家的思想有相近实质D.韩非子与荀子基本主张一致

9、“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下列各项中,与这一政治思想属于同一学派的是

A.“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B.“天地之间人为贵,众人之中王为本”

C.“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

D.“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

10、董仲舒重建了天上神权和地上王权的联系,认为君主受命于天,就应遵守自然

规律,管理好社会人亊,使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这说明董仲舒( ) A.发展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B.借助神权思想来保护环境

C.强调了天与民众互动的作用D.提高了儒家学说政治地位

11、董仲舒提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该观点

A.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

位B.主要体现“天人感应”的理念

C.主要体现“君权神授”的理念D.直接结束了各派思想平等的局面

12、史学家钱穆把汉代武帝以后的政府称为“士人政府”,他认为:“汉高祖以来一个代表一般平民社会的、素朴的农民政府,现在转变为代表一般平民社会的、有教育有知识的士人政府,不可谓非当时的又一进步。”促使“农民政府”到“士人政府”转变的关键是

A.郡国并行B.独尊儒术C.察举取士D.士族兴起

13、从汉初崇尚黄老之学,到汉武帝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这一变化反映了

( )

A.春秋以来思想自由局面的结束B.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与利益的冲突

C.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创新D.恢复国力到加强集权的政治转变

14、“忠君爱国”在北宋末年成为士大夫的最高道德标准。佛教也提出与儒家伦理道德相协调,“佛法据王法以立”,佛教僧人也应提倡忠君爱国,所以有的寺院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上述历史现象反映了

A.儒学与佛教互动融合B.士大夫的崇佛心理普遍

C.佛教融汇儒学伦理D.儒学开始吸收佛道思想

15、朱熹指出:如今为此学而不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乃兀然存心于一草一木、一器用之间,此是何学问?如此而望有所得,是炒沙而欲成其饭也。他强调格物致知以

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

16、近代“科学”一词最初汉译作“格致”,即取义于程朱理学。然“格物致知”的字典解释为“考察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这说明()

A.程朱理学阻碍中国近代的科学技术发展

B.格物致知与西方科学精神具有共通之处

C.重人伦轻自然的儒家伦理阻碍科学进步

D.西方科学精神起源于中国宋代程朱理学

17、宋代理学家注重蒙学教育的教材和读物的编写,如《三字经》《百家姓》;一些

士大夫为了使家庭、家族得到长久的延续,运用儒家三纲五常规范族人、家人的社会和家庭生活习惯。这些做法主要说明( )

A.封建迷信影响民间生活B.社会风气日益开放C.儒学走向世俗化社会化D.理学成为官方正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