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与培养
简述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趋势

简述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趋势绘画是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中重要的一环,它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还有助于发展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进步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也呈现出一些明显的趋势。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儿童绘画更加多样化。
传统的纸笔绘画已经不能满足孩子的需求,现在的学前儿童绘画中经常使用电子画板、绘画软件等工具,孩子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现更加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同时,多媒体技术也提供了更多的互动性,孩子们可以通过触摸屏幕、拖拽等方式与绘画进行互动,增强了绘画的趣味性和参与度。
个性化发展成为学前儿童绘画的重要特点。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兴趣,学前儿童绘画应该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特点进行个性化的培养。
教师应该注重挖掘孩子的潜能,引导他们发展自己的绘画风格和表达方式。
例如,有些孩子对色彩非常敏感,可以引导他们在绘画中运用丰富的色彩;有些孩子对形状和线条的表现力较强,可以鼓励他们进行几何图形的绘画。
通过个性化培养,可以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自信心,让他们在绘画中找到快乐和成就感。
第三,跨学科的整合成为学前儿童绘画的新趋势。
艺术不仅仅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与其他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
学前儿童绘画的发展应该与语言、数学、科学等学科相互融合,使绘画成为学习的一种手段和方式。
例如,在绘画活动中可以加入对颜色、形状、大小等概念的学习,通过绘画来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可以利用绘画来讲述故事、表达情感,帮助孩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跨学科的整合不仅能够提高学前儿童的学习效果,还能够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
学前儿童绘画教育注重过程而非结果的原则也日益被重视。
传统上,绘画教育更加注重作品的成果,强调技法和效果。
而现在,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意识到,学前儿童绘画的过程对于他们的发展更为重要。
在绘画过程中,孩子们可以锻炼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耐心和专注力,还可以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如何培养幼儿的绘能力

如何培养幼儿的绘能力幼儿的绘画能力是他们在艺术创作中表达自我、发展想象力和观察力的重要手段。
对于幼儿的美感培养和认知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幼儿早期教育中,如何培养幼儿的绘画能力成为了教育工作者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介绍几种方法和具体技巧,帮助幼儿发展绘画能力。
一、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观察力和想象力是绘画能力的基础,因此,教育者应针对幼儿的特点进行相应的培养。
首先,可以通过游戏和互动的方式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可以组织一些游戏活动,如找相同、找不同等,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和比较事物的特点。
同时,鼓励幼儿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并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
其次,可以运用故事绘本、图画资料等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教育者可以给幼儿展示一些绘画作品,然后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创作。
同时,也可以让幼儿用图画来表达他们所看到和所听到的故事,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二、提供合适的绘画材料和环境幼儿在绘画过程中需要合适的材料和环境来进行创作。
教育者应该提供多种绘画工具和材料,如彩色铅笔、蜡笔、水彩、颜料等,以满足幼儿的不同需求。
此外,教育者还应该为幼儿提供一个安静、整洁和宽敞的绘画区域。
这个区域应该有舒适的座位、充足的光线和足够的工作空间。
同时,教育者还可以摆放一些绘画作品,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创作欲望。
三、引导幼儿进行绘画创作在幼儿绘画过程中,教育者起着引导和指导作用。
他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引导幼儿进行绘画创作。
首先,可以提供一些主题或者话题,引导幼儿进行创作。
比如,可以要求幼儿画自己最喜欢的动物、家庭成员或者心目中的美丽场景等。
这样的主题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创造力。
其次,教育者可以提供一些绘画技巧和方法,并示范给幼儿看。
比如,可以教幼儿如何运用不同的线条、色彩和形状来表达自己的主题。
通过示范和指导,幼儿能够更好地掌握绘画的基本技能。
最后,教育者还可以鼓励幼儿自由发挥,表达自己的思维和情感。
他们可以提供一些问题或者提示,让幼儿用绘画来回答。
学前教育中的绘和美术培养

学前教育中的绘和美术培养学前教育中的绘画和美术培养绘画和美术是学前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孩子们的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在学前教育中如何培养孩子的绘画和美术兴趣以及他们从中受益的方面。
一、培养孩子的绘画兴趣绘画兴趣的培养是从孩子们对色彩和图案的认知开始的。
在学前教育中,教师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帮助孩子培养绘画兴趣。
1. 提供丰富多样的画材和工具:为孩子们提供各种不同的画笔、颜料、纸张等画材和工具,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并使用。
2. 提供自由绘画的机会:鼓励孩子们自由绘画,不限定主题和形式,让他们自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培养观察力:指导孩子们观察身边的事物,了解形状、颜色、纹理等特点,并通过绘画的方式表达出来。
4. 注重实践和互动:组织绘画活动,让孩子们通过实践感受绘画的乐趣,并鼓励他们相互交流、分享作品。
二、促进孩子的审美能力发展美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使他们能够欣赏和理解美的价值。
以下是一些方法来促进孩子的审美能力发展。
1. 观赏艺术作品:带领孩子们参观美术馆、画廊等艺术展览,让他们欣赏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培养对艺术的兴趣和理解。
2. 学习艺术家的作品:介绍一些著名艺术家的作品给孩子们观看,并引导他们对作品进行分析、评价和表达。
3. 创造美的环境:在学前教育的环境中创造美的氛围,使用美观的装饰和布置,给孩子们提供艺术欣赏的机会。
4. 提供多样化的美术活动:组织孩子们参与绘画、剪纸、手工制作等多样化的美术活动,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三、绘画和美术对孩子的益处学前教育中的绘画和美术培养对孩子的益处不容忽视。
以下是一些孩子从中受益的方面。
1. 提升创造力:绘画和美术活动可以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发展表达能力:通过绘画和美术活动,孩子们可以通过图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提高沟通交流能力。
3. 培养观察力:绘画和美术活动需要孩子们观察并还原事物的特点,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细致入微的能力。
浅谈学前儿童绘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在全面推进 素质教育 、 提高教育教 学质量的今天 , 美术教育
与语 文、 数学 、 外语等其他 学科处 于 同等练而概括 、 夸张 、 幻想。但就是 这 些不起 眼 的儿 童 画却表 露 出小 创作者 的 内心情 感 , 也直接 体 现 了儿 童的思 维, 反映 了儿 童在学 前教 育 阶段 的心理特 征和 智 力发展 水平。所 以作为 一名合格 的美术教 师 , 其必 须先 了解 儿 童绘 画的特征 , 只有在 了解这 些特征 的基础上 , 才能够 给学生上
爱 £ 1 i 研充
浅谈学前 儿童 绘画 能力培 养 的重要性
口万 晓燕
摘 要: 学前 儿童绘 画教 育是一种 开发 儿童早期智力及潜 能 , 培养 儿童想象力及创造 力的有效途径 。但 随着对学前儿童 美术教
育投入 的 日渐增加 , 部分教师和 家长也 陷入 了学前儿童绘 画教 育的误 区。通过对 学前儿童绘 画特点 的认识 , 及对 学前 儿童绘画教 学 的实践 , 笔者发 现儿童绘画对于学前儿童的记 忆力、 思维 能力 、 想象力、 观察 力、 创 造力及绘 画能力的发展都有 着重要 的意义。 关键词 : 儿童绘画 教育误 区 绘画特点 绘画能力
动手能力。
从 大量 的动画片 中我们发现 一个特 点 , 动 画中的角色很 多 都是 拟人化 的 , 如戴着 墨镜 的太 阳公公 、 水果 蔬菜大 聚会等 , 所
有 无生命 的事 物都 可以变成 活的 , 看上 去很 有 意思。这 与儿童
对于学前儿 童来 说 , 绘 画并不是一项 学习任务 , 而是 一种游
兴趣 的地 方时就会不 自觉地使 用夸张或 变形 的手 法。可 以观察
戏, 是 一种轻松 、 愉快 的活 动。学前 儿童绘画教育作 为一种开发
浅谈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与培养

浅谈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与培养浅谈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与培养一、学前儿童绘画的重要性绘画是幼儿园美术活动的形式之一,但要让幼儿真正的喜欢绘画,运用绘画表达自己的感受却不是一件易事,绘画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和意境,可以加强幼儿对生活的认识和热爱,绘画中的线条、色彩、形状等最能锻练孩子的视觉敏感,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有利于智力的培养和表现技能的提高。
知识不等于智力。
在绘画中能培养幼儿多方面的能力,比如通过对实物的观察、记忆、比较发展认识能力;通过分析、概括、取舍发展思维能力;通过联想、虚构发展创造能力。
当然,这几种能力不是孤立的,是互相联系的,就如一个人完成一项工作是多种能力的综合。
首先,观察是孩子认识事物、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是进发创造力的基础。
当然观察不是所谓的随便一看,在心理学上称为有意的、有计划地视知觉活动。
各种工作都离不开观察。
比如画家齐白石以画虾著称,他把虾给画“活”了。
可见在此背后,有谁会想到,他用水缸养虾置于案头,每时每刻都在注意细致地观察虾的各种动态。
所以在绘画中能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也是认识事物的一种重要途径。
其次,思维是人脑对现实的加工反映。
我们观察到的东西,经过分析、概括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掌握发展规律,从而有所发明创造。
思维能力的发展,对幼儿学习掌握和运用知识十分重要。
要让幼儿通过画画,多看、多听、多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参加各项有意义的活动。
在活动中鼓励幼儿多动脑筋想问题,培养动脑筋的习惯。
第三,幼儿的想象是以无意想象为主,不是有目的的想象,他们的想象也容易变化转移,一般是看什么想什么,听到什么想什么,接触到什么想什么。
画画时,一会儿画这个,一会儿画那个。
如果让孩子听一些歌曲、乐曲,从音乐艺术中感染、熏陶孩子的感情,也会启迪孩子的想象力,并注意引导,他们会创造出许多新奇的画面,更是激励孩子的创造火花绚丽夺目。
最后,在绘画中包括记忆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能力等也进一步得到提高。
简述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阶段

简述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阶段
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以下是学前儿童绘画能力发展的阶段及特点:
1. 新生儿期(0-2个月):婴儿最初的绘画活动是涂鸦,主要用来
表达他们的情感和感觉。
2. 幼儿期(3-6个月):幼儿开始学习用简单的线条和颜色进行简单的绘画,但这时候他们的绘画能力有限,主要以模仿为主。
3. 学龄前期(6-9个月):学龄前儿童开始学习运用更复杂的线条和颜色进行简单的绘画,并开始对周围的世界产生更深刻的认知和理解。
4. 学前期(9-12个月):学前期儿童开始学习运用更复杂的绘画
技巧和风格,例如透视、比例、阴影和颜色等,开始形成自己的独特艺术风格。
5. 早期儿童期(1-3岁):早期儿童期的儿童开始学习更加深入的绘画技巧和知识,例如透视、阴影、色彩、形状和空间等,开始形成自己的独特艺术风格和绘画语言。
6. 中期儿童期(3-6岁):中期儿童期的儿童开始学习更加综合的绘画技巧和知识,例如表现主义、抽象主义、现实主义和印象派等,
开始形成自己的独特艺术风格和绘画语言。
7. 晚期儿童期(6-9岁):晚期儿童期的儿童开始学习更加深入的绘画技巧和知识,例如透视、阴影、色彩、形状和空间等,开始形成自己的独特艺术风格和绘画语言。
除了以上所述的绘画能力发展阶段,家长和老师还应该关注儿童的绘画过程,给予孩子充分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发展自己的绘画能力。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在绘画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简述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阶段及特点

简述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阶段及特点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是一个逐步丰富、提高的过程。
根据儿童的年龄、成熟度和经验,可以将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大致划分为四个阶段:涂抹阶段、图形阶段、细节阶段和写实阶段。
在涂抹阶段(2-3岁),儿童对颜色和线条的运用开始有了认知。
他们用手、刷子或其他工具在纸上涂抹、画线,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他们的绘画作品通常是随意而抽象的,形状和线条没有明确的目标或意图。
他们倾向于用简单的、单一的颜色和少量的线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图形阶段(3-4岁),儿童开始追求更有结构和目标的绘画作品。
他们开始注意到周围的形状和物体,并尝试用简单的几何形状来模仿。
他们开始能够描绘一些基本的图形,如圆圈、方块和三角形。
他们对于颜色的运用也更加多样化,能够用不同的颜色填充图形。
在细节阶段(4-5岁),儿童在绘画时开始注重细节和准确性。
他们可以描绘更多复杂的图像,如人、动物和植物。
他们开始注意到各个部分的比例和细节,并努力模仿真实的样子。
他们对颜色的运用也更加丰富,能够使用阴影和渐变来表达光影效果。
在写实阶段(5-6岁),儿童的绘画技巧和表现力进一步提高。
他们能够更加准确地描绘物体的形状、比例和细节。
他们开始注意到观察和透视,在绘画中加入更多的细节和背景。
他们学会了运用不同的绘画材料和技巧,如画笔、水彩、粉笔等,以及不同的绘画风格和表现手法。
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阶段中,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首先,儿童的绘画作品通常是随意而自由的,不受限制和束缚。
他们试图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展示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其次,儿童热爱绘画,对于颜色和线条有着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
他们喜欢尝试不同的颜色和线条的组合,探索绘画的可能性。
再次,儿童在绘画过程中往往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和自信心。
他们从中获得乐趣和成就感,并通过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来寻求他人的赞扬和认可。
总的来说,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是一个逐步提高和丰富的过程。
简述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阶段

简述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阶段学前儿童的绘画能力发展可以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点和重要的发展任务。
以下将对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阶段进行详细的描述。
1.类象期(2-4岁)在这个阶段,学前儿童开始展现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他们通过大胆地使用颜色和纸张,开始尝试在纸上画出他们自己感兴趣的事物。
这时候的绘画作品通常是对物体的粗略拟人化的描绘,例如简单的脸、四肢轮廓等。
此阶段的绘画主要是通过线条和形状表达,颜色的运用较少,画面简洁明快。
他们还可能尝试着使用一些特殊绘画工具,如蜡笔、水彩笔等,从而更好地掌握绘画技巧。
在类象期,重要的发展任务是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感觉和意图,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
这个阶段的绘画作品通常是非常个人化的,反映了他们对世界的感知和体验。
2.观察性期(4-5岁)这个阶段学前儿童开始更加注重对物体的观察和描绘,他们会尝试着画更加具体和细节的图像。
他们开始学会观察事物的形状、颜色和纹理,并试图准确地将这些信息传达到纸上。
在这个阶段,学前儿童的绘画作品逐渐变得越来越详细和真实。
他们开始用颜色来渲染物体,并通过不同的线条和笔触来表达物体的形状和结构。
在观察性期,重要的发展任务是通过绘画提高观察力和手眼协调能力,提升对事物的细节观察和表达能力。
通过绘画,他们能够更准确地表达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和感受。
3.表现性期(5-6岁)在这个阶段,学前儿童开始更加注重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他们会试图用绘画来表达内心真实的感受和情绪。
此时他们开始尝试不同的画风和表现方式,通过颜色、线条和形状来传达自己的情感和个性。
学前儿童的绘画作品也逐渐具有了更深入的主题和意义,他们开始表达对生活、人物、自然等方面的更加深入的思考。
在表现性期,重要的发展任务是通过绘画表达内心真实的想法和情感体验,培养情感表达和个性发展。
他们通过绘画能够更好地与外界交流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总之,学前儿童的绘画能力发展经历了类象期、观察性期和表现性期三个阶段。
简述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阶段及特点

简述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阶段及特点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经历了几个不同的阶段。
一个孩子的绘画能力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发展特征。
下面将分别介绍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阶段及其特点。
1.涂鸦阶段(1-2岁)在这个阶段,儿童绘画出现了最初的表现欲望,他们使用简单的线条和形状表达自己。
他们可能会在纸上胡乱涂鸦,用各种颜色迅速画出一些简单的形状。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绘画动作是无意识的,没有明确的目标,只是儿童对颜色和线条的兴趣的表现。
2.笔触控制(2-3岁)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学习控制笔触,并试图画出所看到的事物。
他们控制笔触的能力日益增强,开始慢慢意识到如何使用画笔和颜料来绘画。
他们可能会尝试画一些简单的图案,如圆圈、线条和斜线。
此时的画作通常是凌乱和混乱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儿童开始注意和修正他们的绘画。
3.总体构图(3-4岁)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更加关注整体构图,试图表达自己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颜色。
他们意识到可以将不同的形状组合在一起,以创造不同的图像。
他们开始使用更多的线条、形状和颜色,尝试画出人物、动物、车辆等具体的物体。
此时的画作可能会更加具体和可辨认。
4.图像细节(4-5岁)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在他们的画作中添加更多细节。
他们更加注重绘画的细节,尝试使用不同的线条来表达物体的纹理和形式。
他们逐渐掌握了如何使用不同的颜色和线条来构建更加真实的图像。
此时的画作可能会呈现出一定的比例和透视感。
5.想象力和创造力(5-6岁)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运用想象力和创造力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他们开始创作一些更复杂的场景,自由发挥绘画创作,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独特作品。
他们可能会画一些故事情节、幻想的场景或是自己想象中的事物。
同时,他们开始尝试不同的绘画媒介,如彩色铅笔、粉笔、水彩等。
总的来说,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是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
他们从最初的涂鸦到逐渐掌握笔触控制,再到总体构图和图像细节的阶段,最终发展到运用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阶段。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绘画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绘画能力绘画是幼儿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综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绘画,幼儿可以培养想象力、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等多种能力。
因此,家庭和学校都应给予幼儿更多的机会和指导来培养他们的绘画能力。
以下是我对如何培养幼儿绘画能力的一些浅谈。
首先,要给予幼儿足够的自由发挥空间。
在绘画过程中,幼儿应该有足够的自由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想象力。
家长和老师可以给他们提供各种绘画材料和工具,并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绘画方式,如画笔、手指、海绵等。
同时,也要尊重幼儿的作品,不要过多干预和指导。
这样可以激发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独立思考能力。
其次,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观察力是绘画能力的基础,只有通过准确观察事物的形状、颜色和细节,才能将其准确地表现在纸上。
因此,幼儿在绘画之前,应该多进行观察活动。
家长和老师可以带幼儿到户外或博物馆等地方观察自然景物、人物造型和艺术品等,让幼儿亲自感受、触摸和观察。
在绘画时,也可以给幼儿提供一些参考资料或模型,帮助他们更好地观察和理解事物的特征。
再次,要注意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创作力的源泉,也是幼儿绘画能力的核心。
在绘画时,可以让幼儿参考一些故事情节或想象的场景,让他们自由地发挥和创作。
此外,也可以鼓励幼儿进行绘画游戏,如画出一个形状,让幼儿接着画出与之相关的事物。
通过这些游戏,可以培养幼儿的联想和创造能力,激发他们的思维灵活性和想象力。
最后,要给予幼儿适当的指导和反馈。
在幼儿绘画过程中,家长和老师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绘画技巧和方法,如基本的线条、颜色和形状等。
同时,也要及时给予幼儿积极的反馈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进步和成就。
不过,指导和反馈应该是温和的,不要给幼儿过多的压力和评判,以免阻碍他们的创作热情和自信心。
总之,培养幼儿的绘画能力需要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
通过给幼儿足够的自由发挥空间、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反馈,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发展他们的绘画能力。
学前儿童的绘画能力和艺术创作培养

学前儿童的绘画能力和艺术创作培养绘画是学前儿童艺术创作的一项重要能力,它不仅能够培养他们的艺术素养,还能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探讨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培养方法和艺术创作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绘画教育促进他们的综合素养提升。
一、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培养方法学前儿童的绘画能力是在观察、感知、表达等过程中逐渐培养起来的。
以下是一些培养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方法:1. 提供丰富的绘画材料和工具在学前教育中,应为儿童提供丰富多样的绘画材料和工具,如水彩笔、蜡笔、彩色铅笔等。
这些材料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并尝试各种不同的绘画技法。
2. 鼓励观察和感知学前儿童还处于认知发展的初期阶段,通过鼓励他们观察周围的事物,并培养他们对色彩、形状、纹理等视觉要素的感知能力,能够激发他们对绘画的兴趣,并提升他们的绘画技巧。
3. 提供激发想象力的绘画活动通过一些创意绘画活动,如绘制奇幻世界、创造自己的动物等,可以帮助学前儿童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这些活动不仅能够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还能促进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发展。
4. 提供合适的指导和反馈在学前儿童的绘画过程中,教师应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反馈。
通过引导他们注意绘画细节、提供技巧指导和表扬他们的努力,能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并激发他们对绘画的兴趣。
二、艺术创作对学前儿童的重要性艺术创作是学前儿童综合素养培养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一些艺术创作对学前儿童的重要性:1. 促进情感发展艺术创作能够让学前儿童表达他们的情感和感受,通过绘画、手工等艺术活动,他们可以将内心的想法转化为可视化的作品,从而促进他们的情感发展和情绪管理能力提升。
2. 培养审美能力通过艺术创作,学前儿童能够接触到各种艺术形式和风格,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鉴赏能力。
他们逐渐学会欣赏美,发现美,并能够通过艺术作品来传达自己的审美情感。
3. 促进认知发展艺术创作不仅能够激发学前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还能促进他们的认知发展。
学前美术教育中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培养

学前美术教育中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培养学前美术教育是指以艺术为核心,以发展儿童审美能力、创造能力、想象力、表现力等为目标的教育活动。
绘画作为学前美术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帮助儿童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发展的过程。
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培养应该是根据儿童的年龄、认知能力、身体发育等特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引导儿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激发儿童对绘画的兴趣和热爱。
一、提高儿童的认知能力认知能力是指人们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分析、归纳、联想、记忆、比较、判断等思维活动的能力。
对于学前儿童来说,提高其认知能力是学习绘画的基础。
在绘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儿童观察周围的事物,如花草、动物、人物、建筑等,发现它们的共性和特点,并让儿童尝试将这些特点进行表现。
同时,教师可以利用游戏、图画、故事等形式,进行认知训练,使学前儿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方式,提高其分析、比较、记忆、联想等认知能力。
二、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儿童绘画能力的核心。
学前儿童在绘画过程中,可以通过自由发挥想象力创造出充满童趣的作品。
在绘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儿童的想象力,让他们自由发挥,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现和描绘自然、人物和事物。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儿童进行绘画创意活动,如自由绘画、组合画、角色扮演等,从而培养学前儿童的创造力。
三、建立儿童的自信心学前儿童在绘画教学中,在绘画作品出现任何小错误时,常常会因此而崩溃。
因此,建立儿童的自信心是学前儿童绘画能力培养的关键。
在绘画教学中,教师应该及时表扬儿童绘画作品中的优点和亮点,鼓励儿童,打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同时,教师应该帮助儿童发现和纠正绘画作品中的错误和不足,引导儿童进行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绘画能力。
这样,在培养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同时,也能够建立儿童的自信心。
综上所述,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培养需要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和手段,通过提高儿童的认知能力、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建立儿童的自信心等方面的教学实践,来帮助儿童成长,让他们在绘画教学中得到最大化的收益。
学前美术教育中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培养

学前美术教育中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培养学前美术教育对于学前儿童的绘画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前美术教育,可以帮助学前儿童养成良好的绘画习惯,培养其艺术修养,提高其审美能力,同时也促进学前儿童的综合发展。
本文将探讨学前美术教育中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培养,并提出相应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一、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特点学前儿童的绘画能力具有一定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表现力丰富:学前儿童的绘画作品往往具有强烈的表现力,他们会用颜色、线条等形式表达自己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展现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观察力不足:由于学前儿童的认知水平和观察能力尚未发展到一定程度,因此在绘画时常常出现比例不准确、透视不清晰等问题。
3.情感表达直接:学前儿童的绘画作品往往能直观地表达他们的情感和情绪,这种直接的情感表达是他们绘画魅力的来源之一。
1.引导观察练习:通过给学前儿童提供各种与绘画相关的观察练习,如观察自然界的风景、植物、动物、人物等,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绘画的直观性。
2.启发想象发挥:通过对学前儿童进行想象力的启发和训练,引导他们自由发挥,创造出独特的绘画作品,培养其创造力和想象力。
3.提供示范和引导:在学前美术教育中,老师可以通过示范和引导,教给学前儿童一些绘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帮助他们提高绘画的基本功。
4.创设艺术氛围:在学前美术教育场所创设艺术氛围,如美术展览、艺术班级墙面、美术作品欣赏等,激发学前儿童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从而促进他们的绘画能力的发展。
5.提供适当的绘画材料:在学前美术教育中,提供各种适合学前儿童绘画的材料,如蜡笔、彩色铅笔、水彩笔等,让他们在绘画时能够更加自如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
1.注重个性化教育:在学前美术教育中,教师应该注重对每个学前儿童的个性化培养,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特长和性格特点,因材施教,引导他们在绘画中展现自己独特的风采。
2.鼓励自由创作:学前美术教育中,教师应该鼓励学前儿童进行自由创作,不要过分在意作品的完美度,而是注重他们的创造过程和想象力的发挥。
学前美术教育中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培养

学前美术教育中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培养学前美术教育是指针对3-6岁的学前儿童,通过系统的美术教学活动,培养儿童的艺术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
绘画能力的培养是学前美术教育的重点之一。
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分析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培养。
通过启发式教学培养学前儿童的创造力。
学前儿童的绘画表现力和创造力是天性使然的,教师应通过启发式教学的方式,激发孩子们的创作欲望。
可以给孩子们提供一些色彩丰富的图片,鼓励他们分析、想象、创造。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肯定,让孩子们感受到自己的创作能力,从而更加投入到绘画活动中来。
通过观察生活培养学前儿童的绘画技巧。
学前儿童的绘画技巧是需要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培养的。
教师可以带领孩子们到户外进行观察,让他们仔细观察自然景物或生活中的事物,并引导他们用画笔将所观察到的事物进行表达。
对于绘画技巧,教师还可以通过示范教学的方式,向孩子们展示如何使用画笔、调色、运用线条等技巧,让他们能够学习和模仿。
通过绘画活动培养学前儿童的耐心和毅力。
绘画是一项需要耐心和毅力的活动,对于学前儿童来说更是如此。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小游戏或绘画比赛的形式,引导孩子们全身心地投入绘画过程中,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动力。
在绘画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适时给予一些绘画技巧上的指导,帮助孩子们克服困难,提高绘画的效果,从而增强他们的耐心和毅力。
学前美术教育中,培养学前儿童的绘画能力是一个全方位的过程。
通过启发式教学培养创造力、通过观察生活培养技巧、通过绘画活动培养耐心和毅力,可以让学前儿童在绘画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
这样的培养不仅可以提高学前儿童的绘画水平,更重要的是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前美术教育中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培养

学前美术教育中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培养学前美术教育中,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绘画是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它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审美能力,还可以提高孩子的专注力、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学前美术教育中如何培养学前儿童的绘画能力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学前美术教育中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培养。
一、激发兴趣,培养情感学前儿童是处于快速成长期的,他们对于新事物和新技能都持有一种好奇心和探索欲。
在美术教育中,要先从激发孩子的兴趣入手。
可以通过观看美术作品、听取美术故事、参观美术展览等方式,让孩子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
还可以通过游戏、歌曲等多种方式,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感受美术的魅力,培养起孩子对美术的热爱之情。
在培养情感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美术作品的观察和审美活动,可以引导孩子去感受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激发孩子的情感共鸣。
还可以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引导,帮助孩子理解美术作品所蕴含的情感,引导孩子在绘画时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提升基本技能,培养创造力学前儿童在美术教育中,需要通过系统的基本技能训练来提升自己的绘画能力。
在这方面,老师可以从简单的线条、色彩、构图等方面入手,引导孩子掌握绘画的基本技巧。
可以教孩子掌握画笔的使用方法、色彩的基本搭配、线条的表现力等。
还可以通过教学案例、模仿练习等方式,帮助孩子逐步提高自己的绘画技能。
在培养创造力方面,可以通过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开展。
可以通过各种绘画游戏、手工制作等方式,让孩子在绘画中体验创造的欢乐。
还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孩子学会对物体进行简化、夸张和变形,用自己的方式表现所看到的世界,从而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和创造的能力。
三、注重实践,激发自信学前儿童的绘画能力是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和训练来提高的。
在美术教育中,可以通过不同的绘画主题和内容来引导孩子进行绘画实践。
可以通过自然风景、人物、动物等不同的题材,让孩子进行多样化的绘画实践。
学前美术教育中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培养

学前美术教育中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培养学前美术教育中,培养学前儿童绘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美术教育对孩子的整体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而绘画能力的培养更是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学前阶段,培养儿童的绘画能力不仅可以锻炼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还可以帮助他们发展良好的审美情趣,提高自我表达能力。
如何有效地开展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培养成为了美术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丰富的教学内容在学前美术教育中,教师需要针对学前儿童的认知特点,设计符合他们认知水平和兴趣的绘画内容。
可以从简单的几何图形、生活常见的物品和场景等入手,逐步引导儿童发展绘画能力。
也可以借助绘本故事、影视动画等形式,引导儿童进行绘画创作。
在教学内容上,需要注意情感和认知的融合,注重培养儿童的情感表达和认知能力。
二、多样的教学方式学前儿童的绘画能力培养需要多样的教学方式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可以使用故事启发法、情境创设法、亲身体验法、游戏方法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绘画创作。
可以结合音乐、舞蹈、手工制作等形式,拓展儿童的感官体验和多元智能,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三、个性化的指导在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培养中,需要注重个性化的指导和关爱。
教师要了解每个儿童的个性特点和绘画兴趣,根据其发展水平和特长,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鼓励。
也要引导儿童尊重他人的创作,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个性化的指导能够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果。
四、示范引导的重要性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进行示范引导,帮助儿童掌握绘画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
通过教师的示范,可以让儿童有一个直观的模仿对象,促进其学习积极性和创作欲望。
在示范引导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而不是灌输,尊重儿童的个性特点,鼓励他们进行自主创作,展现个性风采。
五、认真的作品展示与评价在学前儿童绘画教育中,作品展示与评价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作品展示,可以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成就感,培养良好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
学前美术教育中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培养

学前美术教育中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培养
随着人们对美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学前美术教育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其中对
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学前儿童处于认知和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期,通
过绘画可以促进他们的感官和认知发展,帮助他们了解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提高他
们的绘画能力。
首先,学前儿童的绘画能力培养需要进行科学有效的指导。
学前儿童的认知能力尚未
完全发展,因此绘画教育需要以游戏为主,并适合他们的认知和体格特征。
在指导学前儿
童绘画时,应注意让他们了解简单的几何图形和色彩,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色彩感受能力,而不是追求他们的绘画技巧。
其次,学前儿童的绘画能力培养需要关注留给他们发挥想象和创造力的空间。
学前儿
童的想象力丰富,喜欢在绘画时展现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因此在指导绘画时应该尊重他们
的想象力,并让他们在安全的环境下尽情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第三,在学前儿童的绘画能力培养中,教育者应该注重与他们的沟通。
学前儿童的语
言表达能力尚不成熟,因此对于绘画中的问题,有时他们难以表达自己的理解和认知。
因此,在指导学前儿童绘画时,应注意倾听他们的表达,与他们积极互动和沟通,了解并解
决他们在绘画中遇到的难题。
最后,学前儿童的绘画能力培养需要注重习惯的养成。
学前儿童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
惯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绘画能力的培养同样要培养他们良好的绘画习惯。
教育者应该指
导孩子规律地进行绘画,让他们爱上绘画的过程。
通过这一过程,他们将会逐渐养成绘画
的好习惯,并对与艺术有关的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
学前美术教育中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培养

学前美术教育中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培养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重视学前教育,其中美术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学前阶段,适当培养儿童的绘画能力可以有效地开拓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提高儿童的审美能力和认知能力。
本文将探讨学前美术教育中如何培养学前儿童的绘画能力。
一、培养学前儿童的兴趣学前阶段的儿童天性好动、好奇、喜欢探索,而且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因此,在进行美术教育时,应该注重培养学前儿童的兴趣。
在绘画时,可以让孩子自由地挥洒颜料,任由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感受到绘画的乐趣。
同时,可以引导孩子欣赏一些美丽的图画,从而让孩子更加爱好美术。
二、注重绘画技巧的训练学前阶段的儿童的大脑发育较快,因此可以适当进行一些基本的绘画技巧训练。
然而,要注意不要重视技巧而忽略了孩子们的兴趣,让学前儿童在学习技巧的同时还能享受绘画的乐趣。
在绘画技巧的训练中,可以通过示范教学的方式以及教练员的指导,让学前儿童掌握一些基本技巧,例如学会使用彩笔、水彩、粘土等绘画材料,掌握线条、形状、颜色的概念,掌握基本的涂抹、描画、混合颜色等技巧。
三、促进学前儿童的创造力在学前阶段,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极其丰富,因此在绘画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发挥学前儿童的创造力。
例如,在绘画时可以鼓励学前儿童动手制作,让他们使用不同的绘画材料,自由地发挥自己的创意与想象力。
在课程设置中,也可以引入一些创意绘画作品,例如,通过设计小鸟、小动物、小花等有趣的主题作品来激发学前儿童的创造力。
四、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在学前美术教育中,教学方法应该多元化,采用各种形式的教学手段,例如:游戏式教学、趣味性集体活动、儿童绘画比赛、亲子绘画活动等。
在教学中,可以采用让学生互相交流的形式,互相学习。
老师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作品发在网上互相交流,从中学习、借鉴,不断提高自己的绘画技能和创造力。
总体而言,学前美术教育在培养学前儿童的绘画能力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学前美术教育中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培养

学前美术教育中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培养学前美术教育是指对于3-6岁的学前儿童进行一系列的绘画、手工艺术和音乐学习的过程。
学前美术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多种艺术形式的学习,提高孩子们的创造力、审美能力和综合智力水平。
其中,绘画是学前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培养则是其中的一个重点。
一、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特点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培养必须根据他们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学前儿童的绘画观念不成熟,缺乏对颜色、线条和构图的正确理解,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动手能力尚未发展成熟。
学前儿童还处于人体发展的初级阶段,肢体协调能力不足,因此也会影响到他们的手指灵活度和笔画精度。
2. 思维能力不成熟。
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尚未成熟,他们缺乏整体把握能力,只能注意到细节。
这一点表现在绘画中,孩子们往往只能绘制独立的事物,而缺乏对于整个场景的概念。
3. 研究意愿弱。
学前儿童对于富有挑战性的任务缺乏兴趣和热情,他们更喜欢进行一些短时均衡的游戏和活动。
这一特点也会影响到孩子们对于绘画作业的态度和成果。
要想培养学前儿童的绘画能力,必须根据他们的特点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培养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方法:1. 激发孩子们的兴趣。
在绘画教育中,应该让孩子们感觉到绘画是一种享受和乐趣,而不是痛苦和苦差事。
可以在课堂上加入一些活泼有趣的元素,例如歌曲、故事、游戏等。
2. 强化训练和习惯养成。
要提高学前儿童的绘画能力,必须进行系统性的训练。
在绘画训练中,家长和老师要激励孩子们坚持绘画,培养勤奋好学的习惯。
3. 以实用为重。
绘画教育不能停留在一般性的训练上,还应该将绘画技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例如,让学前儿童在课堂上绘制自己的家,让他们体验到绘画的实用性。
4. 掌握绘画的基本技巧。
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培养要有具体的技巧指导。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教授孩子们色彩、线条和构图的基本知识和技巧,例如如何运用颜色和构图创造出层次感。
5.加强练习和预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与培养一、学前儿童绘画的重要性绘画是幼儿园美术活动的形式之一,但要让幼儿真正的喜欢绘画,运用绘画表达自己的感受却不是一件易事,绘画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和意境,可以加强幼儿对生活的认识和热爱,绘画中的线条、色彩、形状等最能锻练孩子的视觉敏感,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有利于智力的培养和表现技能的提高。
知识不等于智力。
在绘画中能培养幼儿多方面的能力,比如通过对实物的观察、记忆、比较发展认识能力;通过分析、概括、取舍发展思维能力;通过联想、虚构发展创造能力。
当然,这几种能力不是孤立的,是互相联系的,就如一个人完成一项工作是多种能力的综合。
首先,观察是孩子认识事物、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是进发创造力的基础。
当然观察不是所谓的随便一看,在心理学上称为有意的、有计划地视知觉活动。
各种工作都离不开观察。
比如画家齐白石以画虾著称,他把虾给画“活”了。
可见在此背后,有谁会想到,他用水缸养虾置于案头,每时每刻都在注意细致地观察虾的各种动态。
所以在绘画中能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也是认识事物的一种重要途径。
其次,思维是人脑对现实的加工反映。
我们观察到的东西,经过分析、概括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掌握发展规律,从而有所发明创造。
思维能力的发展,对幼儿学习掌握和运用知识十分重要。
要让幼儿通过画画,多看、多听、多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参加各项有意义的活动。
在活动中鼓励幼儿多动脑筋想问题,培养动脑筋的习惯。
第三,幼儿的想象是以无意想象为主,不是有目的的想象,他们的想象也容易变化转移,一般是看什么想什么,听到什么想什么,接触到什么想什么。
画画时,一会儿画这个,一会儿画那个。
如果让孩子听一些歌曲、乐曲,从音乐艺术中感染、熏陶孩子的感情,也会启迪孩子的想象力,并注意引导,他们会创造出许多新奇的画面,更是激励孩子的创造火花绚丽夺目。
最后,在绘画中包括记忆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能力等也进一步得到提高。
二、学前儿童绘画能力发展的特点(一)生理上的发展特点由于幼儿时期是小肌肉发展异常迅速的时期,幼儿手部肌肉动作从不协调到逐步协调,在操作过程中明显地表露出来。
2岁半—4岁左右的幼儿开始接触美术工具材料时,由于缺乏手眼一致和控制动作的能力,小肌肉动作不灵活,基本上用手臂的移动来帮助。
大多数的幼儿在使用笔时,力度极轻,也有少数幼儿用力过重,因此,不能自如的控制工具和材料成为美术活动的主要障碍。
4岁以后的幼儿动作协调能力迅速发展,开始能运用手腕把握工具,并有一定的力度,能在一定的范围内均匀地涂色,线条开始清晰。
4—5岁的幼儿手眼协调动作继续发展,对使用蜡笔、铅笔、毛笔、剪刀等各种工具特别感兴趣,并在操作中日趋协调,但尚不能恰当的控制力度。
对于5—6岁的幼儿在使用各种美术工具和材料的过程中,提高对力度的控制能力。
如:用较重的力度画蜡笔画,用较轻的力度画彩色水笔画,用轻重不同的力度使毛笔画出粗细不同的线条。
但由于动作还没有一定的灵活性,容易出现握笔过紧、线条不流畅、涂色不均匀等现象。
这时,就要特别注意培养正确的坐姿、执笔姿势,逐渐形成良好的习惯。
6岁以后的幼儿基本已经能控制力度,手眼一致,并使动作日趋灵活、流畅。
但幼儿动作的准确性、精确程度仍不高,但动作上的困难已不是幼儿进行美术活动的主要障碍。
因此,一方面应进一步提高幼儿控制工具的灵活性与准确性,另一方面应继续注意克服可能影响动作发展的不良习惯。
(二)心理上的发展特点世界各国心理学的大量研究表明,儿童美术发展一般经历4个不同的阶段,即涂鸦期、象征期、图式期与写实期。
它们的特点受到幼儿感觉、空间知觉、颜色知觉与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与想象力的制约。
在幼儿造型时,就表现图像、色彩、构图中的特点与发展轨迹作一阐述。
首先,表现图形时,笼统地用一个图形来表示。
早期幼儿运用的图像最多的是圆、圆被用作表示一切事物,并和一些简单的线条组合,以后逐步用方、半圆、梯形、椭圆、长方形等于线条组合表示物体。
其次,图形逐步分解。
幼儿用图形表示的物体的各个部位的分化日趋明确。
这些图形通常是以互不关联的形式出现,每个图形都是封闭的、没有共同的边界。
在画一个图形时,幼儿并不注意与其他部分之间的大小、方位的关系,因此,在将图形组合成物体是,常出现于客观事物极不符合、不合理的现象。
第三,用图形组合成各种图像。
各种几何图形是幼儿组成图像的基本形式,认识和组合这些图形,表明了幼儿认识的发展与整体意识的产生。
第四,通过图形的不同的组合来表现动态的世界。
第五,用简单的轮廓线取代图形。
幼儿在逐渐把握描绘物体的基本特征后,开始尝试用简单的线条来勾画出物体的轮廓来取代呆板的图像,使图形融合起来。
这一时期是幼儿美术创作十分重要的时期,将会出现大量令人佩服、眼花缭乱的图像。
第六,色彩是美术作品中的基本要素之一,在幼儿美术中更占有重要位置。
具体表现为认识颜色,但不理会颜色;偏爱颜色;开始主意周围物体的颜色,并以此为依据,选择与物体相似的颜色;配色;开始出现整体的色调。
第七,构图上具体表现为杂乱;把所有的物体并列的安排在一条地平线上;摆脱地平线;出现重迭;平衡。
第八,构思。
边想边画,随情绪与环境变化,不断变化作品内容,在作品上常出现众多相对独立、互不关联的图像(4岁前);出现最原始的主题,一个图像为主题,其他图像均围绕中心图像展开,它们之间常没有关联(4岁—4岁半);围绕主题思考,表示简单的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4岁半—5岁);开始构思简单的情节,在作品中表现某些因果关系(5岁以后);爱好表现情节,围绕情节展开丰富的想象,努力在作品上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6岁左右)(三)幼儿之间的不同能力上均存在着差异发展心理学认为:在人生最初五六年中,个体心理的发展最为迅速,即使年龄相差较小,其心理发展水平也会表现出较大的差异。
同时尽管幼儿心理发展遵循着同样的阶段顺序,但发展速度总是因人而异的。
1、色彩⑴小班(3—4岁)喜爱鲜艳的颜色,认识差异明显的颜色,例如红、黄、黑、白等,会说出3至4种甚至更多的颜色的名称。
对差异不明显的颜色常不能分辨,如蓝色与绿色。
喜爱用各种颜色在作品上涂抹,但在表现图像符号时,很少调换颜色,致使作品色彩单调。
⑵中班(4—5岁)会有意识地调换颜色,并已开始注意与客观事物的固有色相对应。
特别偏爱颜色,时常由于选色太多和无规律造成色彩杂乱。
⑶大班(5—6岁)辨色能力迅速提高,能有目的地选择颜色,开始对配色产生兴趣,乐意使用各种颜色对比的方法,使作品色彩鲜明。
2、构图⑴小班(3—4岁)作品上的每一个图像都是独立的,没有共同的方位,不体会作品中各图像之间的关系,甚至会转动纸作画,画面一般都较杂乱。
⑵中班(4—5岁)开始出现地平线,并在地平线上排列各种图像,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喜爱丰满的画面,能大胆地用各种大小不同的图像把画面布满。
⑶大班(5—6岁)对物体的三度空间(立体感)的表达发生浓厚的兴趣,乐于按自己的直觉感受和推理去表现对物体之间明显的前后位置的认识。
3、造型⑴小班(3—4岁)观察笼统,缺乏辨别方位的能力,部分幼儿尚无创造图像符号的意识,部分幼儿作品已出现不规则的圆形,用圆来表示一切的物体。
少数幼儿会在圆形上添加一些线条来表示一些物体的特征。
⑵中班(4—5岁)观察从笼统开始分解,独立地创造各种图形符号表示自己的认识,会用一个或两个图形组合与线条组合,分辨它们的大小和它们之间上下左右的位置,表现的图像大都处于水平或垂直的状态。
⑶大班(5—6岁)观察逐渐细致,整体感逐渐提高,喜爱表现各种物体的明显特征和某些细节以及各种简单的动态。
4、构思能力⑴小班(3—4岁)从无目的的涂鸦开始进入有目的的涂鸦,思维缺乏稳定性,有时会不断地重复一种图像。
⑵中班(4—5岁)能为作品的每一个图像命名,并能做到先命名再作画。
开始能围绕一个主题思考如何在画面上表现,但是构思常不稳定,仍然边构思边作画,极易受环境或情绪的变化转移而偏离主题。
⑶大班(5—6岁)能围绕主题构思,特别对有情节的内容发生浓烈的兴趣。
开始能按内容的需要有目的地安排操作的顺序。
三、如何培养学前儿童的绘画能力(一)走出绘画教育的误区在原先的绘画教育中,总抱有这样的思想:“孩子们会不会画呢?画得好不好?不会画怎么办?还是先做一个示范吧!”但示范好之后,又心存疑虑:会不会雷同?于是又提出了这样那样的要求:“要画出自己的特色、要有创新。
”但在示范画的影响下,孩子们的画似乎又大同小异,并没有看到所谓的“创新”。
要知道模仿不是创造,要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就要少给幼儿提供示范。
如果一味地模仿、一味地抄袭,使孩子在早期就失去自我,产生依赖思想,不想用眼去看、动脑去想,压制了孩子的创造力,也达不到开发儿童智力的目的。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儿童美术教育必须走出“手把手”的误区。
儿童画画是一种心理需求,一般不需要去教他们怎样画,尤其是手把手教的方式,但要正确的引导和启发。
要经常启发孩子去观察、去想象,让他们自由地去画,对他们的创作如果看不懂,可以让孩子说出自己画了些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画,这样一来可以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如果孩子的画画的不完整,教师可以拓展孩子的思维,引导他们进行想象,继续创作。
(二)良好绘画基础的奠定1、家庭教育的影响绘画基础来源于平时生活经验的积累。
家长可以在平时的生活中鼓励孩子信手涂鸦。
给他们一张纸、一支笔,孩子就会涂涂画画,这是孩子的天性。
对于孩子的乱涂乱画,要采取积极地态度,给予鼓励和表扬。
比如孩子画了一根根曲曲弯弯的线,就可以帮他改一改说:“画得多像一条条蚯蚓啊!”若是他画了一个大鸡蛋,或在下面加一条线变成一只气球,说:“这气球真好看,都要飞起来了。
”这样孩子的兴趣越来越浓,自信心也会越来越足,从而就可以养成边想边画、大胆动手的习惯。
其次,在闲暇时间和孩子玩的时候,不妨多做些“补全绘画”游戏。
如给孩子画几个圆圈,让他通过添加一些笔划,画成不同的实物,画的越多越好。
也可以随便画一横一竖,让孩子画成不同的东西,或者画出某个物体的主体部分,让孩子将缺掉的部分补齐等。
这种活动不但会大大提高孩子的绘画能力,而且对他的观察、想象能力的发展也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2、利用大自然美的教育自然界的一切都是创作的源泉。
无论家长还是教师都要尽可能地让幼儿接触五彩缤纷的时间,让他们走出教室,走出家门,走出幼儿园,投身到大自然的怀抱中。
家长可以利用双休日带他们到公园、动物园,走近自然,感受生活的奇妙与美好。
通过观察自然及现实中的人和事,逐渐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使知识表象在大脑中得以储存,为孩子的创造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不要把孩子关在家里照着葫芦画瓢,那样的作品是贫乏苍白、没有生命力的。
真正的艺术应该来源于生活,从生活中捕捉的灵感,才具有丰厚而长久的生命力,汲之不尽的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