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采购操作规程(1)
操作规程食品安全操作规范

操作规程食品安全操作规范一. 引言操作规程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的目的是为了确保食品加工和生产的安全和卫生,减少食品污染和食品中毒的风险。
本规范适用于所有从事食品加工和生产的企业,以及从事食品销售和配送的企业。
二. 原料采购和入库1. 确保采购的原料符合国家制定的食品标准和质量要求。
2. 对原料进行必要的检验和抽样,以确保其合格和安全。
3. 严格控制入库的原料数量和质量,并进行记录和标识。
三. 加工和生产过程1. 确保加工和生产设备的清洁和消毒,以防止交叉污染。
2. 严格按照食品加工工艺进行操作,确保每个步骤的温度、时间和压力控制。
3. 使用经授权的食品添加剂和保鲜剂,并确保按照规定用量使用。
4. 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进行监测和记录,以确保符合卫生标准。
四. 包装和贮存1. 确保包装材料符合食品卫生要求,并进行严格检查。
2. 对食品进行适当的包装,确保其质量和安全。
3. 对包装好的食品进行正确的贮存和保管,避免潮湿、高温和异味的影响。
五. 产品检测和监控1. 定期对生产的食品进行检测和监控,包括对食品质量指标、营养成分、微生物和有害物质的检测。
2. 结果不合格的食品应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处理。
3. 建立和维护食品追溯体系,确保可以追溯到不合格食品的来源和流向。
六. 人员卫生和培训1. 所有从事食品加工和生产工作的人员应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培训,并持有相应的健康证明。
2. 严格落实人员卫生要求,包括穿戴干净的工作服、戴口罩和帽子、保持手部卫生等。
3. 定期进行人员卫生和培训的检查,确保每位员工都能够正确执行操作规程。
七. 废弃物处理1. 废弃食品和包装材料应及时清理,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分类和处理。
2. 废弃物的处理应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避免对周围环境和公共卫生造成污染。
八. 应急演练和事故处理1. 定期进行应急演练,培训员工如何应对火灾、泄漏和其他紧急情况。
2. 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预测和评估,并建立应对措施和预案。
食品采样操作规程

确定采样方案 与国际接轨的ICMSF的采样方案: 国际食品微生物规格委员会I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Microbiology Specifications for Food(ICMSF)(简称ICMSF)的取样 方案是依据事先给食品进行的危害程度划分来确定的,将所有食品分 成三种危害度, 一类危害:老人和婴幼儿食品及在食用前可能会增加 危害的食品;二类危害:立即食用的食品,在食用前危害基本不变; 三类危害:食用前经加热处理,危害减小的食品。另外,将检验指标 对食品卫生的重要程度分成一般、中等和严重三档,根据以上危害度 的分类,又将取样方案分成二级法和三级法。 ①二级法:设定取样数n,指标值m,超过指标值m的样品数为c, 只要c>o,就 判定整批产品不合格。 ⑧三级法:设定取样数n,指标值m,附加指标值M,介于m与M之 间的样品数c。只要有一个样品值超过M或C规定的数就判整批产品不 合格。
第三章 抽 样
第十一条 监督抽检实行抽、检分离制度。抽样任务主要由当地食品 药品监管部门或其执法机构负责。检验任务主要由依法取得资质认定 的食品检验机构负责。根据需要,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可以要求检验机 构协助进行抽样和样品预处理等工作。 第十二条 抽样人员不得少于2名。抽样人员在抽样前应当向被 抽检单位出示证件和监督抽检通知书,并告知监督抽检的性质和抽样 内容等。 抽样人员应当准确、客观、完整填写《产品样品采样记录》或 《非产品样品采样记录》,并分别加盖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和被抽检单 位公章,且由抽样人员和被抽检单位在场人员签字。被抽检单位无公 章或无法现场盖章的,由被抽检单位负责人或者其授权的人员签字确 认。 现场无法抽取到样品的,应当由被抽检单位出具抽样未果证明。 第十三条 抽取样品时,抽样量应当不少于检验需要量的3倍。 对于均匀性较好的样品,应当现场分为三份,一份检验,两份留样; 对于均匀性不好的样品,抽样量应当满足实验室处理分样的需要,检 验前将抽取的样本分为三份,一份检验,两份留样,并做好分样操作 记录。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对抽样量有特别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餐厅食品安全采购管理制度

餐厅食品安全采购管理制度第一条总则为了确保餐厅食品的安全、卫生和质量,规范食品采购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采购原则1. 合法合规原则:餐厅采购的食品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食品安全标准和相关规定。
2. 质量优先原则:餐厅在采购食品时,应充分考虑食品的质量,确保食品符合食品安全、卫生和营养要求。
3. 供应商评估原则:餐厅应建立供应商评估制度,对供应商的资质、产品质量、信誉等进行综合评估,选择合格的供应商合作。
4. 价格合理原则:餐厅在采购食品时,应充分比较市场价格,确保采购价格合理,避免高价位、低质量的食品。
5. 索证索票原则:餐厅在采购食品时,应索取并保留供应商的营业执照、食品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等相关证件和发票,以备查验。
6. 溯源追责原则:餐厅应建立食品溯源制度,确保食品来源可追溯,发生食品安全问题时,能够及时追责。
第三条采购程序1. 采购计划:餐厅应根据经营需要,制定采购计划,包括采购品种、数量、时间等。
2. 选择供应商:餐厅根据供应商评估结果,选择符合采购要求的供应商。
3. 签订合同:餐厅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4. 采购执行:餐厅按照采购计划和合同约定,向供应商采购食品。
5. 验收货物:餐厅对采购的食品进行验收,确保食品符合采购要求。
6. 索证索票:餐厅向供应商索取相关证件和发票,留存备查。
7. 食品储存:餐厅应对采购的食品进行合理储存,确保食品安全、卫生。
第四条供应商管理1. 供应商评估:餐厅应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包括供应商的资质、产品质量、信誉等。
2. 供应商培训:餐厅应对供应商进行食品安全培训,提高供应商的食品安全意识。
3. 供应商监督:餐厅应对供应商的食品生产、加工、运输等环节进行监督。
4. 供应商调整:餐厅应根据供应商评估结果,及时调整供应商队伍。
第五条食品安全管理1. 食品检测:餐厅应对采购的食品进行检测,确保食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幼儿园幼儿园食品采购制度(3篇)

幼儿园幼儿园食品采购制度(3篇) 幼儿园食品采购制度(第一篇)一、总则1. 为了确保幼儿园食品安全,保障幼儿身体健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园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2. 本制度适用于我园食品的采购、验收、储存、加工、分发等环节。
3. 幼儿园食品采购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则,确保食品质量,保障幼儿饮食安全。
二、采购管理1. 采购部门负责食品的采购工作,应建立健全食品供应商档案,对供应商的资质、信誉、产品质量等进行严格审查。
2. 采购食品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优先选择具有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等资质的正规厂家生产的食品;(2)优先选择新鲜、无污染、无公害、绿色、有机等优质食品;(3)避免采购高风险食品,如过期、变质、假冒伪劣等;(4)合理搭配食品种类,保证食品的营养均衡。
3. 采购部门应与供应商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确保食品安全。
三、验收管理1. 食品验收应由专人负责,验收人员应具备一定的食品安全知识。
2. 验收时应检查食品的包装、标签、生产日期、保质期等,确保食品符合以下要求:(1)包装完好无损,无变形、破损、污染等现象;(2)标签清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生产地址等信息齐全;(3)食品无异味、变色、变质等现象;(4)进口食品应有中文标签,符合我国食品安全标准。
3. 验收不合格的食品应立即退货,不得入库。
四、储存管理1. 食品储存应遵循先进先出、分类存放的原则。
2. 食品应储存在干燥、通风、避光、防潮、防虫、防鼠的地方,严禁与有毒、有害物品混放。
3. 储存温度、湿度应控制在适宜范围内,确保食品质量。
4. 定期对储存环境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五、加工管理1. 食品加工人员应具备健康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2. 食品加工前应认真清洗,加工过程中应严格遵循卫生操作规程。
3. 食品加工工具、设备应定期清洗、消毒,保证加工环境的卫生。
学校食品采购和贮存规定模版

学校食品采购和贮存规定模版一、目的本规定旨在确保学校的食品采购和贮存工作符合卫生标准,保证学生和教职员工的饮食安全。
二、采购程序1. 食品供应商的选择(1)学校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食品安全要求,选择具备资质、信誉良好的食品供应商。
(2)学校应建立食品供应商评估制度,对供应商进行定期评估和监督。
2. 食品采购流程(1)学校应制定食品采购计划,根据实际需求确定采购数量和品种。
(2)学校应与供应商签订正式合同或协议,明确食品的品种、数量、质量标准、价格和交付时间等。
(3)学校应严格执行合同或协议,禁止私自更改食品的品种和质量要求。
3. 食品的验收(1)学校应派出专人负责食品验收工作,确保食品的数量、质量和品种与合同一致。
(2)食品供应商应提供合法合规的食品检验证书,学校应保存相关检验报告并进行备案。
4. 食品的贮存(1)学校应建立食品贮存区域,确保贮存环境卫生,防止交叉污染。
(2)学校应制定食品贮存管理制度,对不同种类的食品进行分类贮存,确保食品的品质和安全。
三、食品质量安全控制1. 食品检测(1)学校应定期对食品进行抽检,确保食品质量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2)对于有可疑质量问题的食品,学校应立即暂停供应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处理。
2. 食品留样(1)学校应依法保存食品留样,以备食品安全事件的调查和溯源。
(2)对于高风险食品,学校应留样并保留相应的检验报告。
3. 食品召回(1)学校应与供应商建立食品召回机制,确保在发现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时能够及时召回相关食品。
(2)学校应与相关部门保持及时沟通,协助进行食品召回工作。
四、食品安全培训和监督1. 食品安全培训(1)学校应定期组织食品安全培训,包括食品卫生知识、食品采购和贮存规范等内容。
(2)学校应将食品安全培训纳入员工的日常教育和考核体系。
2. 食品安全监督(1)学校应设立食品安全监督岗位,负责对食品采购、贮存和加工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
(2)学校应建立食品安全事件的举报和处理机制,鼓励师生和家长参与食品安全监督工作。
公司食品采购管理制度

公司食品采购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公司规模、性质和经营范围,为规范公司食品采购管理工作,保障员工的饮食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公司食品采购管理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食品采购活动,包括在公司食堂、员工宿舍餐厅、部门聚餐等场所的食品采购。
第三条公司食品采购管理要求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确保食品安全和质量。
第二章食品采购流程第四条公司食品采购应按照以下流程进行:(一)食品采购计划:不同部门根据实际需要编制食品采购计划,明确食品种类、数量、规格和预算。
(二)供应商选择:采购部门根据食品采购计划,选择符合规定要求的正规供应商,签订正规供应合同。
(三)食品采购:采购部门按照采购计划和供应合同规定,进行食品采购,并按时交货。
(四)验收入库:负责食品验收的人员应对到货食品进行检查,确认符合质量要求后方可入库。
(五)食品储存:食品采购部门负责对食品进行分类、整理、标志,确保储存条件符合要求。
第三章食品采购管理要求第五条公司食品采购人员应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严格执行食品采购管理规定。
第六条食品采购人员要遵守商业诚信原则,严禁接受供应商的回扣、贿赂等不良行为。
第七条食品采购人员要保持食品采购活动的记录,并及时报告上级领导。
第八条食品采购人员在食品采购活动中发现问题时,应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并配合处理。
第九条食品采购人员应定期参加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和技能。
第四章食品安全管理第十条公司食品采购管理部门应建立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人和控制措施,确保食品安全。
第十一条食品安全管理部门应定期对食堂、员工宿舍餐厅等场所的食品安全进行检查,及时消除隐患。
第十二条公司要定期组织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食品安全意识和技能。
第十三条公司要建立应急预案,及时应对突发食品安全事件,保障员工的饮食安全。
第五章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第十四条公司食品采购管理部门应定期对食品采购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食品采购操作规程

食品采购操作规程食品采购操作规程是指在企业中从外部或其他内部部门采购食品的流程和步骤,它主要围绕采购需求、选购供应商、采购协议、质量检测、入库操作等环节展开,并通过制度化和流程化的方式规范了企业内部食品采购工作,对于保证企业食品安全、提升采购效率、降低食品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需求准备采购前首先要确定确切的采购需求,并制定采购计划,以便决策者在确定采购计划时具有更准确、更精细的数据支持。
通常采购部门会与销售部门进行沟通,确定采购需求。
在确定采购需求后,采购部门应该对产品进行规格、数量、质量、预算限制等方面的要求进行分析。
二、供应商选择供应商选择是企业采购工作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正确选择供应商,不仅可以保证企业的合法权益,还能提升企业食品采购质量。
企业应该制定细致的供应商筛选标准,如供应商资质、经营规模、质量标准、售后服务、价格等一系列因素,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和筛选,从中挑选出符合企业采购要求的供应商。
三、采购协议签订在选择好供应商之后,应该签署供应商合作协议,协议中应该包括产品质量标准、交付期限、价格等重要信息,通过签署协议确保商品的质量和供应商的供货能力,进一步降低采购风险,确保企业的商品采购在成本和效益上得到优化。
四、采购质量控制在货品提交之前,进行质量检测是必要的,需要对货品及其包装进行检查以确保货品和其内容符合质量要求和供应商协议,保证与客户出现不必要的纠纷和质量问题,降低企业的经济损失。
企业应制定物品检验标准,并通过货品检验来验证标准确认结果,确保每件物品符合标准,最后由交货员验收货品。
五、入库操作采购员应根据财务要求,将采购文件填写完整,同时保留对应的单据支撑,包括订单、收货凭证、商品发票和其他相关文件。
采购文件需要进行档案管理,便于日后跟踪管理。
当货品到达仓库时,采购员需要将货品清点,确认货品数量和正确性,并根据仓储计划进行配发。
六、后期跟踪在采购完毕后,企业应该对采购的流程进行回顾,包括供应商的服务质量、物品的质量和数量是否符合规定标准、与供应商的重要合同是否履行,以便更好地评估此次采购处理是否成功达成采购目标。
食品安全管理规范与操作规程

食品安全管理规范与操作规程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食品安全是关系到每个人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问题。
为了确保食品从生产到消费的全过程安全可靠,建立一套完善的食品安全管理规范与操作规程是至关重要的。
一、食品安全管理规范(一)原材料采购规范1、选择合格的供应商:对供应商进行严格的资质审查,包括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等。
要求供应商提供原材料的检验报告和相关证明文件。
2、原材料验收:设立专门的验收人员,对采购的原材料进行检查,包括外观、气味、质地等。
对易变质的原材料要进行快速检测,如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等。
3、存储条件:根据原材料的特性,设定合适的存储环境,如温度、湿度、通风等。
定期检查存储设施,确保其正常运行。
(二)生产过程规范1、人员卫生:生产人员必须持有健康证明,进入生产区域前要进行严格的洗手、消毒、更衣等程序。
工作期间要佩戴口罩、帽子和手套等防护用品。
2、设备清洁与维护: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清洁和消毒,制定设备维护计划,确保设备正常运行,避免因设备故障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
3、生产工艺控制:严格按照生产工艺要求进行操作,控制生产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压力等关键参数,确保产品质量稳定。
(三)包装与标识规范1、包装材料选择:使用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包装材料,避免包装材料对食品造成污染。
2、标签标识:食品包装上的标签应包含产品名称、成分、生产日期、保质期、储存条件、生产厂家等必要信息,且标识内容应真实、准确、清晰。
(四)储存与运输规范1、储存环境:仓库应保持清洁、干燥、通风良好,温度和湿度要符合食品储存要求。
不同类型的食品要分类存放,避免交叉污染。
2、运输条件:选择合适的运输工具,确保运输过程中的温度、湿度等条件符合食品的特性。
运输车辆要定期清洁和消毒。
(五)质量检测规范1、检测项目:根据食品的种类和特点,确定检测项目,如微生物指标、理化指标、重金属含量等。
2、检测频率:制定合理的检测频率,对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进行抽样检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采购操作规程(1)
食品采购操作规程
一、选择供应商和核查食品原料来源地情况
1、选择具有生产或销售相应种类食品的生产经营许可证和良好的食品安全信誉的供应商。
2、从食品生产单位、批发市场等采购的,应当查验、索取并留存供货者的相关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明等文件;从固定供货商或者供货基地采购的,应当查验、索取并留存供货商或者供货基地的资质证明、每笔供货清单等;从超市、农贸市场、个体经营商户等采购的,应当索取并留存采购清单。
3、不定期到实地检查供应商的食品库房、运输车辆、管理体系等,对于生产单位还要对生产现场进行检查。
4、大量使用的食品原料,还应确定备选的供应商。
二、食品原料到位后应查验索取有关票证
1、索取购物凭证
采购食品入库前应索取并保留购物发票或凭证备查;送货上门的,必须确认供货方有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并留存对方的联系方式。
不得购进无证商贩送来的食品或来路不明的食品原料。
2、采购食品入库前应该索取以下有关证明:
供应商和生产单位的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未经加工的农产品除外)。
食品生产单位应查验检验机构或生产企业出具的(应有企业签章)该批次产品的检验合格证。
畜禽肉类(不包括加工后的制品)查验动物卫生监督部门出具的检疫合格证明。
进口食品查验口岸食品监督检验机构出具的同批号产品的进口批文或证书。
豆制品、非定型包装熟食卤味查验生产企业出具的豆制品送货单、熟食送货单。
3、索证应注意查验:
许可证的经营范围是否包含所采购的食品原料。
检验合格证、许可证书上产品的名称、生产厂家、生产日期或批号等是否与采购的食品一致。
送货单、检疫合格证明上的日期、品种、数量是否与供应的食品相符。
4、索取的各种证明材料登记归档。
三、质量验收操作
1、检查运输工具
运输工具是否清洁,是否存在可能导致交叉污染的情形。
应低温保存的食品,是否采取冷藏或保温措施。
2、检查相关证明
除以上证明材料外的其他证明如出库单等,都应在验收时要求供应商提供,并做到货证相符。
3、检查运输过程食品保存温度
验收时应按以下要求检查食品温度:(1)产品标注保存温度条件是否与产品标签上的温度条件一致。
()散装食品或没有标注保存温度条件的,具有潜在危害的食品应冷冻或冷藏条件下保
存;热的熟食品应保存在60℃以上。
(3)测量时包装食品应将温度计放在两个食品包装之间;散装食品应把温度计插入食物中心部分。
为避免污染食品,温度计使用前应进行清洁,测量直接入口食品的还应进行消毒。
4、检查预包装食品标签
食品的标签应包括以下内容:品名、厂名、生产日期、保质期限(或到期日期)、保存条件、食用或者使用方法、加工食品标签上应有“QS”标志。
5、感官检查
食品质量的感官鉴别可以通过看、闻、摸等几个方面来进行(表1~7):
·看——包装是否完整,有无破损,食品的颜色、外观形态是否正常。
·闻——食品的气味是否正常,有无异味。
·摸——检查硬度和弹性是否正常。
表1 大米感官鉴别
良质大米劣质大米
色泽呈清白色或精白色,具有光泽,呈半透明状霉变的米粒色泽差,表面呈绿色、黄色、灰褐色、黑色等
外观大小均匀,坚实丰满,粒面光滑、完整,很少有碎米,无虫,不含杂质有结块、发霉现象,表面可见霉菌丝,组织疏松
气味具有正常的香气味,无其他异味有霉变气味、酸臭味、腐败味及其他
异味
新鲜猪肉、牛肉、羊肉变质猪肉、牛肉、羊肉
色泽肌肉有光泽,红色均匀,脂肪洁白肌肉无光泽,切面暗红色、绿色、灰
色,脂肪灰白,带有污秽色泽,禽类
的翅尖呈褐色或暗黑色
气味具有猪、牛、羊肉正常气味有腐败臭味、月毫败味
黏度肌肉外表微干或微湿不沾手,新切面
湿润
表面极度干燥,或者黏腻、湿润
组织状态肌肉有弹性,用手指压后能立即恢复肌肉软无弹性,指压的凹陷不能复原
煮沸后肉
汤透明澄清,脂肪团聚在肉汤表面,汤
有香味
浑浊,有黄色、灰白色的絮状物,脂
肪很少浮于肉汤表面
表3 鱼的感官鉴别
鲜鱼变质鱼
眼睛
饱满,透明清澈,眼睛黑白分明,
无黏液分泌物凹陷,透明度减少,发红,有黏液分泌物
腮
鲜红色或樱红色,无臭味褐色或绿褐色,有绿色黏
液,有臭味
体表
有固有颜色,色泽鲜艳有光泽,
鱼鳞完整,紧贴鱼体
鱼鳞不完整,易脱落
肌肉
弹性好,肌纤维清晰,无臭味肌肉弹性差或没有弹性,肌
纤维不清晰,有臭味
表4 蔬菜感官鉴别
新鲜蔬菜劣质蔬菜
叶菜类
色鲜艳;无黄叶,无腐烂,无虫
斑色暗无光泽,色黄枯;有腐烂叶,有虫斑
瓜茄类
色泽光亮;外形完整无破裂;无
发酸,无发馊颜色暗紫或黑褐;外形破裂;发酸,发馊
根茎类
鲜嫩;外形完整不发芽;无霉斑
变质
干枯;发芽;霉烂变质
良质豆腐劣质豆腐
色泽
呈均匀的乳白色或淡黄色,稍有
光泽呈深灰色、深黄色或者红褐色
组织状态块形完整,软硬适度,富有一定
的弹性,质地细嫩,结构均匀,
无杂质
块形不完整,组织结构粗糙
而松散,散之易碎,无弹性,
有杂质;表面发黏,用水洗
冲后仍然粘手
气味
具有豆腐特有香味有豆腥味、馊味等不良气味
或其他气味
表6 鲜蛋感官鉴别
新鲜蛋劣质蛋
色泽
蛋壳上有一层白霜,色泽鲜明,
但不光亮蛋壳白霜不明显或消失,蛋壳色泽较暗,或异常光亮
光照灯光透视时可见气室高度在10
毫米以内,略见蛋黄阴影或完全
不见
气室高于10毫米,蛋黄阴
影清楚
气味
鼻嗅时无异臭味鼻嗅时有轻度霉味或腐败
臭味等不良气味
震摇
蛋与蛋相互碰击时声音清脆,手
握摇动时无流动感和响水声手摇动时内容物有流动感,还能听到轻微的响水声
良质罐头劣质罐头罐体整洁、无损,罐盖向内凹进罐体可见胖听、突角、凹瘪外观
或锈蚀等,罐盖略向外凸出敲击所听到的声音清脆敲击时发出空、闷声响、破敲击
锣声
指按手指按压罐盖,无胖听现象手指按压罐盖,感觉有胖听
6、其他操作
冷冻、冷藏食品应尽量减少常温下存放时间,已验收原料
及时冷冻、冷藏。
不符合要求的食品应当场拒收。
做好验收的记录。
四、禁止采购以下食品
1、畜禽肉类
A.不能提供有关证明的畜禽肉类。
B.感官不符要求的畜禽
肉类等。
2、水产品类
A.河豚鱼及其制品。
B.毛蚶、泥蚶、魁蚶(又称赤贝)、炝虾、织纹螺。
C.死河蟹、死蟛蜞、死螯虾、死黄鳝、死甲鱼、死
乌龟、死的贝壳类、一矾或二矾海蜇等。
3、果蔬类
A.发芽土豆。
B.严重腐烂的水果。
C.野蘑菇。
B.鲜黄花菜等。
4、粮油类
A.酸败的食用油。
B.霉变的粮食。
C.生、虫的干货等。
五、认真填写记录进货台账
台账应记录供货单位基本情况、进货时间、食品名称、批号、规格、数量、供货商及索证索票情况等内容。
台账保存期限不得少于食品使用完毕后两年。
进货台账的样式,采用电子台账记录也应包含上述内容。
六、以用定购
采购食品遵循使用多少采购多少的原则。
七、食品添加剂的采购
符合上述各项采购要求,并单独建立台帐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