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第十五章重难点笔记

合集下载

管理学(周三多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十五章:控制方法

管理学(周三多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十五章:控制方法

第二节: 第二节:生产控制
对 供 应 商 的 控 制

库存控制
采购费用=采购次数× 采购费用=采购次数×每次采购费用 =(采购总量 采购批量) 采购总量/采购批量 =(采购总量 采购批量)×每次采购费用 =(D/Q)×Cs =( ) 所以,采购批量与采购费用成反比。 所以,采购批量与采购费用成反比。 保管费用=平均库存量× 保管费用=平均库存量×单位商品保管费用 =(Q/2)×CI =( ) 采购批量与保管费成正比。 所以 ,采购批量与保管费成正比。 总费用=采购费用 采购费用+保管费用 总费用 采购费用 保管费用 =(D/Q)×Cs+(Q/2)×CI × ( )
理和实行全因素管理。 理和实行全因素管理。
——实行 实行PDCA循环管理 实行 循环管理


C A
第三节:财务控制方法 第三节:
一、比率分析
把企业资产负债表和收益表上的相关项目进行 对比,形成一个比率, 对比,形成一个比率,从中分析和评价企业的经 营成果和财务状况。 营成果和财务状况。 比 财务比率: 财务比率: 率 ——帮助我们了解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盈 帮助我们了解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盈 分 利能力。 利能力。 析 经营比率: 经营比率: ——是与资源利用有关的比率,反映企 是与资源利用有关的比率, 是与资源利用有关的比率 业经营效率的高低和各种资源是否得到 了充分利用的情况。 了充分利用的情况。
◆支 出 预 算
◆现 金 预 算
总在一起, 总在一起,表明如果企业的各种业 包括直接材料预算、 包括直接材料预算、直接人工预 ——对企业为了生产和销售活动中 对企业为了生产和销售活动中 算、附加预算 务活动达到预定的标准, 务活动达到预定的标准,在财务期 现金的流入与流出进行预测 。 末企业资产与负债会出现何种状况。 末企业资产与负债会出现何种状况。 ◆资金支出 预 算 ●现金预算只包括那些实际包含在 现金流程中的项目 。 ●主要反映企业为了活动中实际现 ◆资金负债 预 算 金流量和流程。 金流量和流程。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考研真题详解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考研真题详解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精研学习䋞提供资料>无偿试用20%资料全国547所院校视频及题库全收集考研全套>视频资料>课后答案>往年真题>职称考试目录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1.1复习笔记1.2课后习题详解1.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2.1复习笔记2.2课后习题详解2.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三章管理的基本原理3.1复习笔记3.2课后习题详解3.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四章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4.1复习笔记4.2课后习题详解4.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五章管理的基本方法5.1复习笔记5.2课后习题详解5.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综合案例阿里的蚂蚁金服第二篇决策第六章决策6.1复习笔记6.2课后习题详解6.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七章计划与计划工作7.1复习笔记7.2课后习题详解7.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八章计划的实施8.1复习笔记8.2课后习题详解8.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综合案例美的6年的转型第三篇组织第九章组织设计9.1复习笔记9.2课后习题详解9.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章人员配备10.1复习笔记10.2课后习题详解10.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一章组织力量的整合11.1复习笔记11.2课后习题详解11.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二章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12.1复习笔记12.2课后习题详解12.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综合案例海尔的平台组织和小微创业第四篇领导第十三章领导与领导者13.1复习笔记13.2课后习题详解13.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四章激励14.1复习笔记14.2课后习题详解14.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五章沟通15.1复习笔记15.2课后习题详解15.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综合案例华为的以奋斗者为本第五篇控制第十六章控制与控制过程16.1复习笔记16.2课后习题详解16.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七章控制方法17.1复习笔记17.2课后习题详解17.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综合案例京东——打造一流用户体验第六篇创新第十八章管理的创新职能18.1复习笔记18.2课后习题详解18.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九章企业技术创新19.1复习笔记19.2课后习题详解19.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二十章企业组织创新20.1复习笔记20.2课后习题详解20.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综合案例一从“小创新大节能”走出来的中圣集团综合案例二做“无锁而闭,无钥匙而开”——中国人自己门的康尼公司结束语展望互联网时代的管理学21.1复习笔记21.2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徐国华《管理学》重点知识笔记

徐国华《管理学》重点知识笔记

管理学重点知识总结第一节管理所要解决的基本矛盾有限的资源与互相竞争的多种目标的矛盾,这是管理的基本矛盾。

第二节管理的含义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等环节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以期更好的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是为使整个组织活动更加富有成效,这也是管理获得根本目的。

第三节管理的作用在没有管理活动协调时,集体中每个成员的行动方向并不一定相同,以至于可能互相抵触。

即使目标一致,由于没有整体的配合,也达不到总体的目标。

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管理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

美国经济发展速度比英国快,其主要原因就是依靠较高的管理水平。

美国前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说过,美国经济的领先地位三分靠技术,七分靠管理。

没有现代财务、成本、质量管理和科学决策制度,没有扎扎实实的管理基础工作,就不能搞现代市场经济。

第四节管理学的特性一、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管理学的主要母的是要指导管理实践活动。

二、管理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管理学具有科学的特点:1客观性2实践性3理论系统性4真理性5发展性总之,管理学完全具备科学的特点,确实是一种反映了客观规律的综合的知识体系。

管理学又是一门艺术:因为艺术的含义是指能够熟练的运用知识,并且通过巧妙的技能来达到某种效果。

而有效的管理活动正需要如此。

三、管理学是一门不精确的学科在给定条件下能够得到确定结果的科学称之为精确的科学。

管理学则不同,在已知的条件完全一致的情况下,有可能产生截然相反的结果。

管理主要是同人发生关系,对人进行管理,那么人的心理因素就必然是一种不可忽略的因素。

而在这种复杂的情况下,我们还没找出更有效的定量方法,使管理本身精确化,而只能借助于定性的办法,或者利用统计学的原理来研究管理。

四、管理学的系统观念系统就是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要素所构成的集合。

作为系统观念有以下几点:1 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性。

2 重视系统的行为过程。

3 根据研究目的来考察系统。

孔茨《管理学—全球化与创业视角》第12版复习笔记(领导)【圣才出品】

孔茨《管理学—全球化与创业视角》第12版复习笔记(领导)【圣才出品】

孔茨《管理学—全球化与创业视角》第12版复习笔记第15章领导一、领导的内涵1.领导的定义:领导就是影响力,即影响人们心甘情愿和满怀热情地为实现群体的目标而努力的艺术或过程。

2.领导与管理的关系:(1)领导是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有效地进行领导的能力是一名有效管理者的必要条件之一。

(2)从事其他一些重要的管理职能(整个管理工作),对于确保管理者成为成功领导者有着重大的影响。

3.领导和激励的关系:领导与激励是密切相关的。

人们了解了激励的作用就能更好地理解人们需要什么,以及人们的行为动因。

领导者不仅可以对下属的激励因素做出反应,而且还能运用他们所开发的组织氛围来激发或抑制这些激励因素。

4.管理人员行使职权的关键:管理人员行使他们职位所赋予的全部职能,以便把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结合起来,实现目标的关键是要有清晰的角色和一定程度的自主权或职权来支持管理人员的行动。

5.领导的实质:领导的实质是追随关系,换言之,正是人们愿意追随某人,从而使他成为一名领导者。

此外,人们往往追随那些他们认为可提供其实现愿望、要求和需要手段的人。

二、领导的构成要素1.领导者的四项技能:(1)有效地、负责任地运用权力的能力;(2)了解人们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激励驱动力的能力;(3)激发人们奋进的能力;(4)营造有利于应对和发挥激励作用氛围的能力。

2.领导的四个构成要素:(1)领导的第一要素是权力;(2)领导的第二个要素是对人要有最基本的理解。

(3)领导的第三个要素是激发追随者竭尽全力从事某项工作的能力。

(4)领导的第四个要素是设计并维持绩效增长的工作环境。

此外,约翰·盖巴罗和约翰·科特增加了另外一个要素:有效的管理人员必须与其上级保持健康的关系。

三、个人魅力领导罗伯特·J·豪斯(Robert J.House)指出,个人魅力型领导可能有某些特征,如有自信心、有很强的说服力、清晰地阐明愿景、能够引发变革、沟通高期望值、有影响和支持追随者的需求、热情奔放以及敢于面对现实。

罗宾斯《管理学》(第1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答案资料

罗宾斯《管理学》(第1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答案资料

罗宾斯《管理学》(第1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完整版>精研学习䋞>试用20%资料全国547所院校视频及题库资料考研全套>视频资料>课后答案>往年真题>职称考试目录隐藏第Ⅰ篇管理导论第1章工作场所的管理者1.1知识结构导图1.2考点难点归纳1.3课后习题详解1.4考研真题详解附加模块一管理史知识结构导图考点难点归纳课后习题详解考研真题详解第2章决策2.1知识结构导图2.2考点难点归纳2.3课后习题详解2.4考研真题详解第Ⅰ篇管理实践第Ⅱ篇现代工作场所的管理基础知识第3章管理外部环境和组织文化3.1知识结构导图3.2考点难点归纳3.3课后习题详解3.4考研真题详解第4章全球环境下的管理4.1知识结构导图4.2考点难点归纳4.3课后习题详解4.4考研真题详解第5章管理多样性5.1知识结构导图5.2考点难点归纳5.3课后习题详解5.4考研真题详解第6章管理社会责任和道德6.1知识结构导图6.2考点难点归纳6.3课后习题详解6.4考研真题详解第7章管理变革和创新7.1知识结构导图7.2考点难点归纳7.3课后习题详解7.4考研真题详解第Ⅱ篇管理实践第Ⅲ篇计划第8章计划工作活动8.1知识结构导图8.2考点难点归纳8.3课后习题详解8.4考研真题详解第9章战略管理9.1知识结构导图9.2考点难点归纳9.3课后习题详解9.4考研真题详解附加模块二创办和领导创业型企业知识结构导图考点难点归纳课后习题详解考研真题详解第Ⅲ篇管理实践第Ⅳ篇组织第10章基本的组织结构设计10.1知识结构导图10.2考点难点归纳10.3课后习题详解10.4考研真题详解第11章适应性组织结构设计11.1知识结构导图11.2考点难点归纳11.3课后习题详解11.4考研真题详解第12章人力资源管理12.1知识结构导图12.2重点难点归纳12.3课后习题详解12.4考研真题详解附加模块三管理你的职业知识结构导图考点难点归纳第13章塑造和管理团队13.1知识结构导图13.2考点难点归纳13.3课后习题详解13.4考研真题详解第Ⅳ篇管理实践第Ⅴ篇领导第14章沟通管理14.1知识结构导图14.2考点难点归纳14.3课后习题详解14.4考研真题详解第15章理解和管理个体行为15.1知识结构导图15.2考点难点归纳15.3课后习题详解15.4考研真题详解第16章激励员工16.1知识结构导图16.2考点难点归纳16.3课后习题详解16.4考研真题详解第17章成为有效领导者17.1知识结构导图17.2考点难点归纳17.3课后习题详解17.4考研真题详解第Ⅴ篇管理实践第Ⅵ篇控制第18章监管和控制18.1知识结构导图18.2考点难点归纳18.3课后习题详解18.4考研真题详解附加模块四计划与控制技术知识结构导图考点难点归纳课后习题详解考研真题详解附加模块五运营管理知识结构导图考点难点归纳课后习题详解考研真题详解第Ⅵ篇管理实践内容简介隐藏本书是罗宾斯《管理学》(第13版)教材的学习辅导书,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大部分:(1)整理考试重难点,浓缩内容精华。

管理学原理第一至第十九章(重要知识点归纳)

管理学原理第一至第十九章(重要知识点归纳)

管理学原理第一至第十九章(重要知识点归纳)第一章管理:指组织中的管理,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管理的特性:1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管理的载体是组织)2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德鲁克认为;管理者的第一个责任是管理一个组织,第二个责任是管理管理者,第三个责任是管理工作和员工)3管理的任务,职能与层次(管理的任务也就是管理者的任务: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在这一环境中工作的人们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实现既定的目标)(分成上中下三个管理层次,五个基本职能,即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4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管理是一种艺术,这是强调管理的实践性。

管理的两重性:必要性,目的性。

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管理学的特点:一般性、多科性、历史性、实践性。

管理学研究的内容:生产力方面、生产关系方面、上层建筑。

学习与研究管理学的一般方法有三:(唯物辩证法、系统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是它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系统方法是指用系统的观点来研究和分析管理活动的全过程。

系统的特征:整体性、目的性、开放性、交换性、相互依存性、控制性。

系统的观点:1整体性、2“开放性”与“封闭性”、3封闭则消亡的观点、4模糊分界的观点、5保持“体内动态平衡”的观点、6信息反馈观点、7分级观点、8不断分化和完善的观点、9等效观点。

为什么要学习、研究管理学?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系统化理论和行之有效的方法。

学习、研究管理学的意义在于:1管理的重要性决定了学习、研究管理学的必要性2学习、研究管理学是培养管理人员的重要手段之一3学习、研究管理学是未来的需要。

周健临《管理学教程》复习笔记和课(章)后习题详解(第15章 创 新)【圣才出品】

周健临《管理学教程》复习笔记和课(章)后习题详解(第15章 创 新)【圣才出品】

第15章创新15.1 复习笔记一、企业家与企业家精神1.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1)企业家企业家是指那些不断寻觅机会,通过创新满足需要,赋予资源以生产财富能力的人。

(2)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是指在新的市场、新的产品和新的技术上进行创新、投资和拓展的能力。

(3)内企业家内企业家是指那些试图在大型组织中激发企业家精神的管理者或科技人员等。

但内企业家不可能像企业家那样自主决策和承担风险。

2.企业家的特征(1)企业家们的共同心理特征企业家们的共同心理特征有许多共性特征,包括勤奋工作、自信、乐观、果断、大胆、有魄力以及精力充沛等。

然而,其中最主要的三大特征却是:①对成就的高度欲望;②对把握自己命运的强烈自信;③对冒风险的适度节制。

(2)对企业家的一般性认识①他们趋向于独自担当解决问题、设定目标和依靠自己的努力实现目标的责任;②他们崇尚独立且特别不喜欢受控于人;③虽然他们不怕承担风险,但他们绝不盲目地冒险,他们更愿意冒那些他们认为能够控制结局的风险。

(3)结论①在典型的大公司或政府机构中,具有这种性格的人不大可能是那些富于生产性的、满足于现状的雇员,这类组织严谨的规则、制度和控制,阻碍了企业家的涌现。

②自己创办企业,喜欢接受挑战的那些人倒是与企业家的个性十分吻合,尤其是那些愿意冒风险和掌握自己命运的人。

3.企业家的原动力促使一个人成为企业家的因素:(1)企业家在崇尚创新和创业的环境中更容易繁盛;(2)父母的支持对后代的企业家倾向有重要影响作用;(3)企业家们通常都有自己崇拜和试图仿效的偶像;(4)与企业家活动有关的最后一个变量是先前的创业经历,过去的行为是未来行为最好的预报器。

4.企业家与传统管理者的比较表15-1概括了企业家与传统的官僚型管理者之间的一些关键区别。

表15-1 企业家与传统管理者的比较风险倾向二、创新理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更是现代企业进步的原动力。

1.创新的含义(1)创新创新是指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新组合。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五版笔记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五版笔记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五版)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第一节人类的管理活动一:人类活动的特点1:目的性人的一切活动都经过了大脑的思考,为了达到预期的目的而进行的。

人类正是在为实现预期目的的活动中,在不断地劳动,思考,谋划,设计和组织管理的过程中,逐步进化的。

2:依存性:人类的目的性来源于对外部环境和人类自身的相互依存关系。

3:知识性人类能从过去的实践中学习,从前人的经验中学习,并能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记忆,积累,分析和推理,从而形成人类独有的知识体系。

这三个特点为人类的管理实践提供了客观条件,回答了为什么管理实践和人类历史同样悠久的原因。

二:管理的必要性1:资源短缺将是一种长期的经济现象,如何将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则是管理必须解决的问题。

2:科学技术是阻碍生产力的原因之一,实践证明只有通过有效的发展,才能使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

3:高度专业划的社会分工是现代化国家和现代企业的的基础,协调各种关系需要管理。

4:实现社会企业的长期发展,需要靠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

5:近几年来,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信息网络,互联网等在中国各行各业中得到了空前迅速的应用和普及。

三:管理的概念几种代表性的观点1: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只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

——法约尔19162:管理是指通过其他人来完成的工作。

——福莱特19423: 管理是一种实践的综合艺术。

——德鲁克4:管理就是决策。

——赫伯特。

西蒙19785:管理就是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6:管理就是对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快速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6:管理是通过协调其他人的工作有效率和有效果的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斯蒂芬罗宾斯综合前人的研究,管理的概念可以概括为03'04'06'10M【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a: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b:管理应当是有效地c:管理的本质是协调d: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第二节管理的职能与性质一:管理的职能许多新的管理论和管理学实践已一再证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五种管理职能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罗宾斯《管理学》(第7版)笔记整理版

罗宾斯《管理学》(第7版)笔记整理版

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第7版)笔记第Ⅰ篇绪论第1章管理者与组织导论第1节谁是管理者(1)管理者:通过协调其他人的活动达到与别人一起或者通过别人实现组织目标的目的。

(2)操作者:非管理人员,他们直接从事某项工作或任务,不具有监督别人工作的责任。

(3)团队:是由来自不同部门的人甚至包括来自组织外部的人组成。

(4)管理者分类:基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高层管理者。

*不同层次的管理者职责不同第2节什么是管理(1)管理: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使活动完成得更有效的过程。

这一过程体现在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职能或基本活动中。

(2)效率: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地产出(方法) *理解—节约和有效利用资源,通常指“正确的做事”,即不浪费资源效果:指实现组织目标的程度(结果) *理解—通常指“做正确的事”,即所从事的工作和活动有助于组织达到目标两者关系:管理不仅关系到使活动达到目标,而且要做得尽可能有效率。

低水平管理绝大多数是由于无效率和无效果,或者是通过牺牲效率来取得效果。

图解:效率(方式)效果(结果)低浪费高达成第3节管理者做什么(一)、管理的职能和过程:1、亨利·法约尔: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2、计划、组织、领导、控制(1)计划:定义目标,制定战略,以及开发分计划以协调活动。

(2)组织:决定需要做什么,怎么做,由谁去做。

(3)领导:指导和激励所有参与者以及解决冲突。

(4)控制:对活动进行监控以确保其按计划完成。

3、管理过程:是一组进行中的决策和工作活动,在这个过程中管理者从事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连续地过程地管理)(二)管理者角色(亨利·明茨伯格):1、管理者角色:特定的管理行为范畴①人际关系: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②信息传递: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③决策制定:企业家、混乱驾御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2、管理者角色与传统管理职能理论的关系:①职能方法仍然代表着将管理者的工作概念化的最有效方法。

罗宾斯《管理学》(第1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14章~第15章【圣才出品】

罗宾斯《管理学》(第1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14章~第15章【圣才出品】

第Ⅴ篇领导第14章沟通管理14.1知识结构导图【名师点拨】本章主要介绍了沟通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包括沟通的本质和职能、人际沟通的方式、有效沟通可能会面临的阻碍以及克服方法。

管理者需要在了解沟通的职能与方式的基础上,重点掌握组织沟通的类型,并注意到信息技术对沟通的影响以及当代组织中的沟通问题。

14.2考点难点归纳考点一:沟通的本质和职能★★★1.本质(1)沟通(communication)是指意思的传递和理解。

为了使沟通能够成功,意思必须被准确地传达和理解。

良好的沟通要求双方清楚地理解对方的信息,并不要求双方对信息达成一致意见。

(2)沟通包括人际沟通(两人及以上之间的沟通)和组织沟通(组织中的各种沟通模式、网络和系统)。

2.职能(1)控制员工行为。

沟通通过多种方式来控制员工的行为。

①组织中存在着要求员工遵循的职权等级和正式的指导原则。

如员工需要遵循组织的工作说明书或遵守公司的各项政策来进行沟通控制。

②非正式沟通也能控制行为。

(2)激励员工。

沟通通过向员工清楚地阐述他们应该做什么、表现得如何以及如果他们未能达到标准应该如何提高工作绩效等来激励员工。

在员工设定明确目标、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工作以及获得目标实现进展反馈的过程中,都需要沟通发挥作用。

(3)情绪表达。

工作群体是很多员工与社会进行交往的重要途径。

工作群体中的沟通是员工分享挫败感和满足感的一种基本机制。

沟通为员工表达自身情绪和满足社交需要提供了一种途径。

(4)提供信息。

个体和群体都需要一些必要信息来完成组织中的工作,沟通可以提供这些信息。

考点二:人际沟通的方式★★1.人际沟通过程信息在发送者(信息源)与接收者之间的传递,首先被转化为符号形式(编码),然后通过某种媒介(渠道)传递给接收者,最后对发送者的信息进行再译(解码)。

最终的结果是意思从一个人传递给了另一人。

图14-1说明了沟通过程的七个要素:信息源(发送者)、信息、编码、媒介(渠道)、解码、接收者以及反馈。

吴照云《管理学》(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十五章 控制工作【圣才出品】

吴照云《管理学》(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十五章  控制工作【圣才出品】

第十五章控制工作15.1 复习笔记一、控制的定义控制是指依据计划检查衡量计划的执行情况,并根据偏差,或调整行动,或调整计划,做到凡事心中有数,凡事都在掌握之中。

控制的作用包括:①检验作用。

检验各项工作是否按预定计划进行,同时也检验计划的正确性与合理性;②调整作用。

调整行动或计划,使两者相吻合。

没有计划,控制没有目标;没有控制,计划得不到保障。

二、控制过程1.确定控制标准控制标准的制定是控制能否有效实行的关键。

控制标准有定量和定性两大类。

(1)定量标准包括:①实物量标准;②货币标准;③时间标准;④综合标准。

(2)定性标准只是用于某些不能用数量来衡量的方面,只能用一些定性描述,有时有一定的弹性。

2.衡量实际成效将实际工作成绩和控制标准相比较,对工作做出客观的评价,从中发现二者的偏差,为进一步采取控制措施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

衡量实际成效要知道衡量什么和怎样衡量。

在“衡量什么”中找准关键点,在“怎样衡量”中,用什么方法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3.分析偏差,并予以纠正一般造成偏差的原因有以下三类:(1)计划操作原因当由于计划执行者的自身原因使偏差发生时,可采取重申规章制度,明确责任,明确激励措施,按规定处罚有关人员;或调整工作人员,加强员工培训,改组领导班子等方法。

(2)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原因当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而产生偏差时,只能在仔细分析的基础上采取一些补救措施,以尽量消除不良影响,然后改变策略,避开锋芒,或变换目标,另辟蹊径。

(3)计划不合理原因应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目标,使之在合理的水平。

应注意不能凭一时冲动,随意更改计划,否则,计划将失去存在意义,也就谈不上有效控制了。

三、控制的基本类型根据控制点的不同时期,控制可分为预先控制、现场控制和事后控制。

1.预先控制指在系统运行的输入阶段就进行控制,也称前馈,由于控制早于行动,又称面向未来的控制。

2.现场控制指在计划的执行中同步进行控制。

它不仅取决于控制人员的素质,还取决于计划执行人员的配合。

《管理学教程》(程延江版)复习笔记

《管理学教程》(程延江版)复习笔记

《管理学教程》(程延江版)复习笔记第一篇导论第一章管理与管理者1、管理的重要性:2、管理者及分类:组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为实现某一特定目标或一系列目标,而按照一定系统性的结构构成的有机整体。

组织具有的三个特征:第一,每一个组织都是有人组成的。

第二,每一个组织都有一个明确的目的,这个目的一半是以一个或一组目标来表示的。

第三,每一个组织都具有一种系统性的结构,用以规范和限制成员的行为。

组织的成员可分为两种类型:操作者和管理者。

操作者直接从事某种工作或任务,不具有监督其他人工作的职责。

管理者是指挥与协调别人活动的人。

3、管理及管理过程管理:管理是在特定的组织环境下,为了实现组织目标,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活动过程。

管理活动:是在特定组织、特定环境下的活动;是有目的的活动;是通过组织成员共同努力实现组织的目标。

管理的基本职能:计划职能、组织职能、领导职能、控制职能。

计划:确定目标,制定战略以及开发分计划以协调活动。

(为组织设定目标并建立起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首先是研究组织活动条件;其次是为组织选定目标,即制定经营决策;第三编制行动计划组织:决定需要做什么,怎么做,有谁去做(分配和安排组织成员间的任务、权利和资源以便他们能够开展工作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首先需要管理者进行组织结构设计;其实在组织设计的基础上配备人员;第三运行组织领导:指导和激励所有参与者以及解决冲突(包括指导、指挥、协调、影响和激励员工完成基本的任务)控制:对活动进行监控,以确保其按计划完成(确保实际行动与计划相符合的过程:包括建立绩效标准;衡量当前业绩;将当前业绩与给定标准比较;在发现偏差时采取正确行动等工作)有效性包括效率与效果两个概念。

效率意味着实现组织目标所用资源的多少;效果意味着决定的组织目标是否正确。

4、管理者的角色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操作者综合管理者——职能管理者人际关系角色: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信息角色: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决策角色:企业家、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5、管理者应具备的技能每个管理者都须具备三种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有效的管理者:工作上最有成绩的管理者(本职工作);成功的管理者:提升最快的管理者(网络联系)6、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选择题)管理活动表现为程序性活动,通过制定规范、程序并严格加以执行是可以取得预想效果的。

罗宾斯《管理学》 (15)

罗宾斯《管理学》 (15)

管理学04 IV篇组织02 11章组织与职务设计选择05 职务设计选择假如你透过显微镜观察一个组织,你会发现它是由成千上万个任务构成的。

这些任务可以组合为职务。

组织中人们所承担的职务并不是随机确定的。

管理当局应当对职务进行有意识的设计安排,以反映组织技术的要求以及工作人员的技巧、能力和偏好。

只有这样做了,才能使员工充分地发挥其生产的潜力。

我们使用职务设计(Job design)一词,指将任务组合起来构成一项完整职务的方式。

有些职务是常规性的,其任务是标准化和经常重复的;另一些职务则是非常规性的。

有些要求大量变化、多样的技能;另一些只要求范围狭窄的技能。

有些职务限定员工遵循非常严格的程序;另一些则对员工如何做工作给予充分的自由。

有些职务以一组员工按团队的方式进行可取得更好的效果;另一些职务让个人单独做可以做得更好。

我们的观点是,职务因任务组合的方式不同而各异,而这些不同的组合则创造了多种职务设计选择。

职务专业化在本世纪上半叶,职务设计是与劳动分工或职务专业化同一意义的。

循着亚当·斯密和弗雷德里克·泰勒等人提出的指导思想,管理者都在设法将其组织中的职务设计得尽可能简单。

这意味着将职务划分为细小的、专业化的任务,如建造一幢办公大楼所要求的专业化职务有:施工监工、木工、混凝土搅拌工、电工、焊工、装修工等。

然而,像我们前面已经指出的,职务可能变得过于专业化。

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员工们就会开始表现出反感。

他们可以多种方式表示其沮丧和厌烦,如请“精神健康日”假;在工作场所聚众聊天而不是埋头工作;忽视工作质量;或者酗酒、吸毒。

这样,效率必然下降。

职务专业化原则继续指导着许多职务的设计。

如生产工人仍然在装配线上从事简单、重复的工作;办公室职员坐在计算机终端前执行标准化的任务;甚至护士、会计及其他职业人员也发现,他们的许多任务都只要求从事狭窄的专业化活动。

职务轮换避免职务专业化及其缺陷的一种早期努力是进行职务轮换(Job rotatio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学》第十五章重难点笔记第十五章控制方法15.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预算控制预算控制是根据预算规定的收入与支出标准来检查和监督各个部门的生产经营活动,以保证各种活动或各个部门在充分达成既定目标、实现利润的过程中对经营资源的利用,从而使费用的支出受到严格有效的约束。

1.预算的编制为了有效地从预期收入和费用两个方而对企业经营进行全面控制,不仅需要对各个部门、各项活动制定分预算,而且要对企业整体编制全面预算。

分预算是按照部门和项目来编制的,全面预算则是在对所有部门或项目分预算进行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编制而成的,它概括了企业相互联系的各个方面在未来时期的总体目标。

2.预算的种类(1)收入预算收入预算提供了关于企业未来某段时期经营状况的一般说明,即从财务角度计划预测未来活动的成果。

由于企业收入主要来源于产品销售,因此收入预算的主要内容是销售预算。

(2)支出预算企业必须编制能够保证销售过程得以进行的生产活动的预算,关于生产活动的预算,不仅要确定为取得一定销售收入所需要的产品数量,而且更重要的是要预计为得到这些产品、实现销售收入需要付出的费用,即编制各种支出预算。

包括直接材料预算、直接人工预算和附加费用预算。

(3)现金预算现金预算是对企业未来生产与销售活动中现金的流入与流出进行预测,通常由财务部门编制。

现金预算只能包括那些实际包含在现金流程中的项目,反映企业在未来活动中的实际现金流量和流程。

(4)资金支出预算资金支出预算可能涉及好几个阶段,是长期预算。

资金支出预算的项目包括:用于更新改造或扩充包括厂房、设备在内的生产设施的支出;用于增加品种、完善产品性能或改进工艺的研究与开发支出;用于提高职工和管理队伍素质的人事培训与发展支出;用于广告宣传,寻找顾客的市场发展支出等。

(5)资产负债预算资产负债预算是对企业会计年度末期的财务状况进行预测。

它通过将各部门和各项目的分预算汇总在一起,表明如果企业的各种业务活动达到预先规定的标准,在财务期末企业资产与负债会呈现何种状况。

3.预算的作用(1)使得企业在不同时期的活动效果和不同部门的经营绩效具有可比性;(2)为协调企业活动提供了依据;(3)为企业的各项活动确立财务标准;(4)方便控制过程中的绩效衡量工作,也使之更加客观可靠。

4.预算的局限性(1)只能帮助企业控制那些可以计量的、特别是可以用货币单位计量的业务活动,而不能促使企业对那些不能计量的企业文化、企业形象、企业活力的改善予以足够的重视。

(2)编制预算时通常参照上期的预算项目和标准,从而会忽视本期活动的实际需要,上期有的而本期不需的项目仍然沿用,而本期必需的上期没有的项目会因缺乏先例而不能增设。

(3)企业活动的外部环境是在不断变化的,这些变化会改变企业获取资源的支出或销售产品实现的收入,从而使预算变得不合时宜。

缺乏弹性、非常具体、特别是涉及较长时期的预算可能会过度束缚决策者的行动,使企业经营缺乏灵活性和适应性。

(4)预算,特别是项目预算或部门预算,对有关负责人有效开支的费用规定了限度。

这种规定可能使得主管们在活动中精打细算,小心翼翼地遵守不得超过支出预算的准则,而忽视了部门活动的本来目的。

(5)在编制费用预算时通常会参照上期已经发生过的本项目费用,同时,主管人员的费用预算申报数要多于其实际需要数,特别是对于那些难以观察、难以量化的费用项目更是如此。

费用预算总是具有按先例递增的习惯。

二、生产控制1.对供应商的控制(1)全球范围内选择供应商目前比较流行的做法是在全球范围内选择供应商,其原因是为了能够有保障地获得高质量低价格的原材料,同时也可避免只选择少数几个供应商可能构成的威胁。

大型跨国公司多采用这种方法。

(2)与供应商长期合作许多企业正在改变与供应商之间的竞争关系,试图建立一种长期的、稳定的、合作的双赢局势。

现代的企业还在更广范围内挑选供应商,但是,一旦选定建立长远的、稳定的联系,并且帮助供应商提高原材料的质量、降低成本,企业和供应商之间就形成了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新型关系。

(3)持有供应商一部分或全部股份,或选择本企业内部子企业作为供应商这种控制供应商的方法常常是跨国公司为了保证货源而采用的做法。

2.库存控制对库存的控制主要是为了在保证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的前提下,降低各种与库存有关的成本耗费,提高经济效益。

管理人员使用经济订购批量模型计算最优的订购批量,使所有费用达到最小化。

这个模型需要考虑两种成本:一是订购成本;二是保管费用。

3.质量控制迄今为止,质量管理和控制已经经历了三个阶段,即质量检查阶段、统计质量管理阶段和全面质量管理(TQM)阶段。

质量检查阶段大约发生在20世纪20~40年代,工作重点在产品生产出来的质量检查。

统计质量管理阶段发生在20世纪40~50年代,管理人员主要采用统计方法为工具,对生产过程加强控制,提高产品质量。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全面质量管理是以保证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为中心,企业全体员工参与的质量管理体系。

它具有多指标、全过程、多环节和综合性的特征。

如今,全面质量管理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管理理念。

三、财务控制方法财务控制方法主要有比率分析、经营审计、统计分析和亲自观察等。

1.比率分析比率分析是指将企业资产负债表和收益表上的相关项目进行对比,形成一个比率,从中分析和评价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

利用财务报表提供的数据,常用的有两种类型:财务比率和经营比率。

(1)财务比率①流动比率。

指企业的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比。

它反映了企业偿还需要付现的流动债务的能力。

②速动比率。

指流动资产和存货之差与流动负债之比。

该比率是衡量企业资产流动性的一个指标。

③负债比率。

指企业总负债与总资产之比。

它反映企业所有者提供的资金与外部债权人提供的资金的比率关系。

④盈利比率。

指企业利润与销售额或全部资金等相关因素的比例关系。

它反映了企业在一定时期从事某种经营活动的盈利程度及其变化情况。

(2)经营比率经营比率又称活力比率。

是与资源利用有关的几种比例关系。

它们反映了企业经营效率的高低和各种资源是否得到了充分利用的情况。

包括:①库存周转率。

指销售总额与库存平均价值的比例关系,它反映了与销售收入相比库存数量是否合理,表明了投入库存的流动资金的使用情况。

②固定资产周转率。

指销售总额与固定资产之比,它反映了单位固定资产能够提供的销售收入,表明了企业固定资产的利用程度。

③销售收入与销售费用的比率。

它表明了单位销售费用能够实现的销售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营销活动的效率。

由于销售费用包括了人员推销、广告宣传、销售管理费用等组成部分,因此还可进行更加具体的分析。

2.经营审计审计分三种主要类型:由外部审计机构的审计人员进行的外部审计;由内部专职人员对企业财务控制系统进行全面评估的内部审计;由外部或内部的审计人员对管理政策及其绩效进行评估的管理审计。

(1)外部审计外部审计是由外部机构选派的审计人员对企业财务报表及其反映的财务状况进行独立的评估。

外部审计的优点是审计人员与管理当局不存在行政上的依附关系,可以保证审计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但是,由于外来的审计人员不了解内部的组织结构、生产流程和经营特点,对具体业务的审计过程可能产生困难。

(2)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提供了检查现有控制程序和方法能否有效地保证达成既定目标和执行既定政策的手段。

根据对现有控制系统有效性的检查,内部审计人员可以提供有关改进公司政策、工作程序和方法的对策建议,以促使公司政策符合实际,工作程序更加合理,作业方法掌握正确,从而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

(3)管理审计管理审计是一种对企业所有管理工作及其绩效进行全面系统地评价和鉴定的方法。

管理审计的方法是利用公开记录的信息,从反映企业管理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的若干方面将企业与同行业其他企业或其他行业的著名企业进行比较,以判断企业经营与管理的健康程度。

3.其他方法(1)统计分析管理人员通过对过去的资料或未来的预测进行统计分析,从中发现规律,对比自己企业的经营实绩,实行有效的控制,这种控制方法被称为统计分析。

该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明了,缺点是可比性较差,对未来的预测准确性不高。

(2)亲自观察亲自观察是指主管人员到车间或办公室进行实地观察。

它通常是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控制方法。

管理人员亲自观察不仅具有监督和指导功能,重要的是具有激励功能。

四、综合控制方法1.标杆控制(1)标杆控制的内涵标杆控制是以在某一项指标或某一方面实践上竞争力最强的企业或行业中的领先企业或组织内某部门作为基准,将本企业的产品、服务管理措施或相关实践的实际状况与这些基准进行定量化的评价、比较,在此基础上制定、实施改进的策略和方法,并持续不断反复进行的一种管理方法。

(2)标杆控制的步骤包括:①确定标杆控制的项目;②确定标杆控制的对象和对比点;③组成工作小组,确定工作计划;④资料收集和调查;⑤分析比较,找出差距,确定最佳纠偏做法;⑥明确改进方向,制定实施方案;⑦沟通与修正方案;⑧实施与监督;⑨总结经验;⑩进行再标杆循环。

(3)标杆控制的作用和缺陷通过设立挑战和赶超对象,并以最关键或最薄弱的因素作为改进内容,标杆控制以此来全面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在标杆管理的控制指标中,不仅要求采用财务指标,还要求采用一些非财务指标。

标杆控制的不足:①标杆管理和控制容易导致企业的竞争战略趋同;②标杆控制容易使企业陷入“落后—标杆—又落后—再标杆”的“标杆管理陷阱”之中。

2.平衡计分卡控制1992年卡普兰和诺顿的文章《平衡计分卡:企业绩效的驱动》一经发表,得到了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广泛应用。

(1)平衡计分卡控制的内涵平衡计分卡是由财务、顾客、内部经营过程、学习和成长四个方面构成的衡量企业、部门和人员的卡片,之所以取名为平衡计分卡是因为它的目的在于平衡,兼顾战略与战术、长期和短期目标、财务和非财务衡量方法、滞后和先行指标。

(2)采用平衡计分卡作为控制工具的优点包括:①平衡计分卡将企业的战略置于核心地位;②平衡计分卡使战略在企业上下进行交流和学习,并与各部门和个人的目标联系起来;③平衡计分卡使战略目标在各个经营层面达成一致;④平衡计分卡有助于短期成果和长远发展的协同和统一。

(3)平衡计分卡的控制指标控制指标包括:①财务方面;②客户方面;③内部经营过程;④学习和成长。

(4)平衡计分卡的控制作用成功的平衡计分卡控制制度是把企业的战略和一整套财务和非财务性评估手段联系在一起的一种手段。

平衡计分卡可以阐明战略并在企业内部达成共识;在整个组织中传播战略;把部门和个人的目标与这一战略相联系;把战略目标与战术安排衔接起来;对战略进行定期和有序的总结;利用反馈的信息改进战略。

平衡计分卡不仅仅是一种控制和业绩评价手段,而是一种战略管理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