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现代诗二首教案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3 现代诗二首》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3 现代诗二首》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现代诗二首》是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第三课。
本课包含两首现代诗:《我想》和《对韵歌》。
这两首诗风格迥异,通过对比让学生感受现代诗的多样性和魅力。
本课的教学内容不仅要求学生理解诗的意境,还要求学生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于诗歌这种文学形式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现代诗的理解和欣赏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认识现代诗的特点,学会欣赏现代诗,并能够表达自己对诗歌的感受。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现代诗,理解诗的意境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阅读,学会欣赏现代诗,提高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歌的美,培养对文学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现代诗,理解诗的意境和情感。
2.难点:学会欣赏现代诗,表达自己对诗歌的感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对比教学法和情感教学法。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诗歌所描绘的氛围中,感受诗歌的美;通过对比阅读,让学生发现现代诗的特点,学会欣赏现代诗;通过情感教学,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两首现代诗的内容,了解诗的意境和情感;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图片、音乐等。
2.学生准备:预习两首现代诗,对诗歌有一定的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音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
教师简要介绍两首现代诗的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分别朗读两首现代诗,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学生跟读,体会诗歌的朗读技巧。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朗读两首现代诗,互相交流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表达诗歌的情感。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1589.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3.现代诗二首(教案)
3现代诗二首(略读课文)【教学目标】1.会认“巢、苇”等6个生字。
2.摘抄你喜欢的诗句。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5.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
板书设计3 现代诗二首秋晚的江上花牛歌归巢的鸟斜阳美景花牛在草地里睡觉童趣白色的芦苇课后反思成功之处诗歌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培养语感,其关键在于创设情景,在读中感悟现代诗歌的特点。
今天这节课,我感到很欣慰,虽然孩子们的发言并不是那么积极,但我分明感受了孩子们蠢蠢欲动的心灵,只是他们还有些含蓄。
从孩子精炼的发言中,我发现孩子已经懂得从大量的材料中选取对自己有用的或是自己需要的信息了。
我想,此时孩子们心中已经积淀了一定的情感。
围绕诗歌的中心,让孩子对各种新诗内容的细节(关注诗的字、词)进行进一步的感悟。
一节课就在琅琅的读书声中悄悄地的过去了,通过诵读,感悟讲解,分析,孩子们对儿童诗想象奇、意境美、情感真的特点的体验在读中得到了升华,孩子们的情感通过读而变现得淋漓尽致。
不足之处:因为课的容量较大,一心想要让学生对诗歌有个比较系统地了解,自己时间观念又不强导致了效率不高。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注重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还是要赶紧跟上时代的步伐,严格要求自己,上出实用高效的创新课。
小学语文知识常识描写四季的句子春: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夏: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
秋: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冬:冬天,雪花在空中飞舞。
11. 表示“看”的字词:瞥、瞅、望、瞄、瞪、盯、观察、凝视、注视、看望、探望、瞻仰、扫视、环视、仰望、俯视、鸟瞰、俯瞰、远望、眺望、了望2.表示“说”的字词:讲、曰、讨论、议论、谈论、交流、交谈3.表示“叫”的字词:嚷、吼、嚎、啼、鸣、嘶、嘶叫、嚎叫、叫嚷4.表示“第一”的字词:首、元、甲、子、首先、冠军、魁首、首屈一指、名列前茅5.象声词(表示声音的):吱呀、喀嚓、扑哧、哗啦、沙沙、咕咚、叮当、咕噜、嗖嗖、唧唧喳喳、叽叽喳喳、轰轰隆隆、叮叮当当、叮叮咚咚、哗哗啦啦6.表示春的成语:鸟语花香、春暖花开、阳春三月、万物复苏、春风轻拂、春光明媚7.表示夏的成语:烈日当空、暑气逼人、大汗淋漓、挥汗如雨、乌云翻滚、热不可耐8.表示秋的成语:秋高气爽、五谷丰登、万花凋谢、天高云淡、落叶沙沙、中秋月圆9.表示冬的成语:三九严寒、天寒地冻、雪花飞舞、寒冬腊月、千里冰封、滴水成冰10.带有人体器官或部位名称的词语:头重脚轻、指手画脚、愁眉苦脸、心明眼亮、目瞪口呆、张口结舌、交头接耳、面黄肌瘦、眼明手快、眼高手低、昂首挺胸、心灵手巧、摩拳擦掌、摩肩接踵11.带有动物名称的成语:鼠目寸光、谈虎色变、兔死狐悲、龙马精神、杯弓蛇影、马到成功、与虎谋皮、亡羊补牢、雄狮猛虎、鹤立鸡群、狗急跳墙、叶公好龙、声名狼籍、狐假虎威、画蛇添足、九牛一毛、鸡犬不宁、一箭双雕、惊弓之鸟、胆小如鼠、打草惊蛇、鸡飞蛋打、指鹿为马、顺手牵羊、对牛弹琴、鸟语花香、虎背熊腰、杀鸡儆猴、莺歌燕舞、鸦雀无声、鱼目混珠、鱼龙混杂、龙争虎斗、出生牛犊、望女成凤、望子成龙、狗尾续貂、爱屋及乌、螳臂当车、蛛丝马迹、投鼠忌器、门口罗雀、管中窥豹(带有“马”的词语:马不停蹄、马到成功、龙马精神、马失前蹄、指鹿为马、一马当先)(带有“鸡”的词语:闻鸡起舞、雄鸡报晓、鹤立鸡群、杀鸡取卵、鸡犬不宁、鸡飞蛋打、鸡毛蒜皮)(带有“牛”的成语:小试牛刀、九牛一毛、牛头马面、牛鬼蛇神、牛马不如、牛角挂书、牛毛细雨、如牛负重、风马牛不相及、初生牛犊不怕虎、九牛二虎之力)12.数字开头的成语:一诺千金、一鸣惊人、一马当先、一触即发、一气呵成、一丝不苟、一言九鼎、一日三秋、一落千丈、一字千金、一本万利、一手遮天、一文不值、一贫如洗、一身是胆、一毛不拔二、三其德、两面三刀、两肋插刀、两败俱伤、两情相悦、两袖清风、两全其美、三生有幸、三思而行、三令五申、三头六臂、三更半夜、三顾茅庐、四面楚歌、四面八方、四海为家、四通八达、四平八稳、四分五裂、五大三粗、五光十色、五花八门、五体投地、五谷丰登、五彩缤纷、五湖四海、六神无主、六根清净、六道轮回、六亲不认、七零八落、七嘴八舌、七高八低、七窍生烟、七上八下、七折八扣、七拼八凑、八面玲珑、八面威风、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九霄云外、九牛一毛、九死一生、九鼎一丝、十指连心、十面埋伏、十字街头、十全十美、十年寒窗、十万火急、十拿九稳、百年大计、百花齐放、百思不解、百家争鸣、百感交集、百读不厌、百川归海、千方百计、千军万马、千言万语、千辛万苦、千秋万代、千真万确、千里鹅毛、万无一失、万众一心、万事大吉、万人空巷、万家灯火、万象更新、万人瞩目。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3《现代诗二首》优质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3《现代诗二首》优质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和理解《现代诗二首》的内容,能够朗读诗歌,理解其中的意境。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理解《现代诗二首》的内容和意境。
2.掌握诗歌的朗读和体会方法。
三、教学准备1.课件:准备包含《现代诗二首》内容及相关图片的课件。
2.角色扮演:老师准备好角色扮演《现代诗二首》中的诗人,增加趣味性。
3.评价表:准备对学生进行课堂表现评价的评价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老师播放相关视频或音频,唤起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二、学习《现代诗二首》(10分钟)1.老师朗读《现代诗二首》,学生跟读。
2.老师讲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
三、分组朗读(15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行分角色朗读《现代诗二首》。
2.每组朗读完后,进行互评,评选出最佳表现的小组。
四、角色扮演(15分钟)老师扮演诗人,与学生进行互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五、情景表演(20分钟)学生自行分组,根据诗歌内容进行情景表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意境。
六、诗歌赏析(10分钟)带领学生共同赏析《现代诗二首》,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五、课堂评价通过课堂表现评价表,对学生的朗读表现、情景表演和诗歌赏析等方面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
六、课堂延伸1.带领学生进行相关创作,让学生创作自己的现代诗。
2.组织学生参观相关诗歌朗诵比赛,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七、作业布置布置相关阅读作业,让学生继续深入了解《现代诗二首》中的内容,准备下节课的学习。
八、教学反思分析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总结优缺点,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提供参考。
以上是本次课程设计的详绽内容,希望能为您的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3.现代诗二首》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3.现代诗二首》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3. 现代诗二首》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本课由两首现代诗组成,分别是朱自清的《春》和冰心的《小桔灯》。
这两首诗分别描绘了春天的美丽和一个小女孩的可爱形象,通过诗人的笔触,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
本课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对现代诗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朗读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和理解能力,但对于现代诗的鉴赏能力还不够成熟。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通过反复朗读、品味词句,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同时,学生对于春天的美好和小女孩的可爱形象有一定的认知,有助于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品味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朗读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2.难点:欣赏现代诗的独特之处,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富有诗意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朗读教学法: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品味诗中的词句,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和鉴赏能力。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诗人简介、图片等,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材料。
2.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现代诗材料,以便在教学中进行拓展。
3.录音设备:用于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帮助学生纠正发音和提高朗读水平。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春天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气息。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和诗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
3. 现代诗二首 教案(2课时)
3、现代诗歌二首教材分析:《现代诗歌二首》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的第三课的课文,是两首现代诗歌,非常有画面感,可以通过读诗歌培养学生的画面感。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语文基础,有了一定的语感,可以通过读诗歌,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目标:1、抓住关键词语,置身诗境,分析诗歌的内涵。
2、通过诗文分析,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通过分析诗文的蕴意,培养学生严谨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3、体会作者善于观察,思索、热爱生活的精神。
教学重点:抓住关键词语,置身诗境,分析诗歌的内涵。
教学难点:通过诗文分析,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读《暮江吟》,这是描写傍晚江边景色的古诗,今天我们来学习现代诗《秋晚的江上》。
二、了解作者现在我们先来学习这首诗的作者,刘大白,我们来了解一下。
三、我会认的字了解完作者我们来认识这一课,我们需要会认得字。
我们来一起读一读,现在我们学习一个多音字,尽。
我们再来看看词语芦苇是什么意思呢?四、整体感知诗歌现在我们一起读一读,这首诗读完,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我看到了倦鸟归巢拖着夕阳飞渡江边,江边的芦苇在夕阳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美丽。
五、学习诗歌齐读第一小节,圈出这一小节描写的景物,并想象画面?归巢的鸟儿是什么状态呢?第一节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为什么倦了还要驮着斜阳呢?体会驮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自由读第二小节,画出这一段描写的景物,想一下第二小节描写了一幅什么的画面?鸟翻双翅抖落斜阳是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何好处?这是夸张的修辞手法,这一翻体现了鸟的豁达,鸟知道既然太阳不属于它,何必强求呢?还是勇敢地面对黑暗,相信黎明终究会来到。
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从头白到红颜,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芦苇人格化给诗文平添了一丝情绪,给图画增加了色彩。
六、主题概括秋江的晚上展现了一幅暮江鸟归的画面,写出了鸟儿渴望光明与自由,抒发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3.现代诗二首》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3.现代诗二首》教案一. 教材分析《现代诗二首》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两首现代诗《秋天的雨》和《草原》,感受现代诗的特点,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材中的两首诗都具有鲜明的季节特色,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秋天的美丽和草原的辽阔。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将欣赏到美丽的画面,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并初步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诗歌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
但现代诗与古诗词在表达方式和形式上有所不同,学生可能对现代诗的特点和魅力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感受诗中的美,理解诗人的情感,并总结出现代诗的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感受现代诗的特点,提高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现代诗的兴趣,培养热爱文学、喜欢阅读的良好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诗人的情感。
2.难点:体会现代诗的特点,运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诗的美。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句的理解和感受。
3.朗读法:鼓励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诗的节奏和韵律。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报。
2.与课文相关的图片、音乐等资料。
3.诗歌表达情感的练习纸。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音乐,创设秋天的氛围,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朗读。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句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一些典型的诗句,让学生进行朗读和解释。
通过朗读和解释,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现代诗二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现代诗二首》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现代诗二首》课文原文秋晚的江上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
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__________本诗作者刘大白。
花牛歌花牛在草地里坐,压扁了一穗剪秋罗。
花牛在草地里眠,白云霸占了半个天。
花牛在草地里走,小尾巴甩得滴溜溜。
花牛在草地里做梦,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
__________本诗作者徐志摩。
【篇二】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现代诗二首》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两首诗的内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4.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像。
【过程与方法】以朗读、感悟、联想为主,以诗歌特有的音律美,引导学生感受对大自然风景的喜爱。
同时,运用多媒体音乐、画面营造氛围,让学生独立思考、独自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爱大自然、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两首诗的内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难点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关于秋天的诗。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说说《秋晚的江上》描绘了哪些景物,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用一幅画导入:夕阳西下,照红了江面,晚归的鸟儿低飞在江面之上,引起学生思索。
这样美得景色,我们现代的诗人刘大白会用什么样的笔触去描写呢?一起去看看吧。
(板书课题)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同学们,你们喜欢《秋晚的江上》这首诗歌吗?喜欢的话就赶紧读读吧。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画一画:画出本课的生字,多读几遍。
4.认一认:出示生字,生词,开火车认读。
新课标核心素养目标 3 现代诗两首 教案
3 现代诗两首【教学目标】文化自信: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诗歌的节奏与韵味,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智慧。
语言运用:能借助汉语拼音、工具书,在阅读中会认“巢、苇”等生字。
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积极观察、感知生活,发展联想和想象,丰富语言经验。
思维能力:通过融合多种景象还原画面的方法,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
审美创造: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1.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诗歌的节奏与韵味,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智慧。
2.能借助汉语拼音、工具书,在阅读中会认“巢、苇”等生字。
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积极观察、感知生活,发展联想和想象,丰富语言经验。
难点:通过融合多种景象还原画面的方法,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板块一:初读诗歌,了解现代诗1.古诗导入(1)你知道哪些描写秋天的古诗?和大家交流交流。
(2)引入课题,听朗读录音。
2.现代诗特点(1)出示《观潮》和《走月亮》所描写的画面,猜猜画面对应的课文,说说在学这两篇写景的课文,我们是怎样想象画面的。
提示:朗读描写景物的句子,展开整体想象。
(2)引入新课学习:这节课,我们再学习两首现代诗,看看这两首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3)对比呈现现代诗与古诗的不同点。
小结:现代诗对格式没有具体的要求,比如《秋晚的江上》有两节,《花牛歌》有四节,它们的形式更自由多变、句式长短不一,而且不受韵律限制。
(4)自读课文3.检查字词(1)出示生字词巢、苇、罗、眠、霸、占等。
先请学生个别读,老师正音。
再齐读。
(2)回读全诗。
(3)个别读,进行朗读指导,尝试着读出诗的节奏。
板块二:还原画面,品味诗境1.想象画面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谁来把你对画面的想象与大家分享分享?其他同学结合诗歌描写相机点评。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3.现代诗二首-秋晚的江上》【优质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3.现代诗二首-秋晚的江上》【优质教案】一、前言本篇教案围绕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中的第三课《现代诗二首-秋晚的江上》展开,通过深入分析诗文内容和结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理解并识记《现代诗二首-秋晚的江上》中的重点词语和意象;2.理解诗中表达的情感;3.能够朗读诗歌,体会诗歌语言的音韵之美;4.提升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识记诗文中的重点词语和意象;2.理解诗歌表达的情感;3.体会诗歌的韵律之美。
难点1.深入理解诗歌背后的抒情意境;2.分析诗歌中的象征意义。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教师播放秋天的江畔风景视频,让学生感受秋天的清新和宁静氛围,激发学生对秋天的情感共鸣。
步骤二:学习诗文1.教师朗读《现代诗二首-秋晚的江上》,让学生跟读体会诗歌的韵律之美;2.分段解读诗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步骤三:词语解析1.解释诗歌中生词或生僻词的含义,并帮助学生记忆;2.带领学生感受诗歌中的意象,理解诗歌中的象征意义。
步骤四:情感体会1.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秋天的感受,让学生从自身经验出发理解诗歌中的情感;2.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诗歌的感悟和理解。
步骤五:诗歌赏析1.细读诗歌,让学生自由发挥,谈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2.带领学生分享彼此的感悟,扩大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
五、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理解《现代诗二首-秋晚的江上》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还能够提升自己的审美情感和文学鉴赏能力。
希望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能够继续热爱文学,感悟诗歌中的美好与深刻。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对教师们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第3课《现代诗二首》教案
5.情感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验诗人的家国情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社会、尊重生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多元的语文能力,使他们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提升个人素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核心素养目标
1.理解与鉴赏:通过学习《现代诗二首》,使学生能够理解现代诗的基本特征,感受诗歌的情感表达,提高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2.思维与发展:培养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诗歌的主题、手法和意象进行分析,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
3.文化与传承:了解现代诗的发展背景,体会诗人的创作情感,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认同感,促进文化传承。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诗歌朗读技巧: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节奏、语气和情感,使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例如:《我爱这土地》中“啊,我多么骄傲”的感叹句,要求学生用激昂的语气朗读,表达诗人的自豪情感。
-诗歌意象分析:理解两首诗中的主要意象,如《我爱这土地》中的“鸟”、“土地”等,以及《乡愁》中的“邮票”、“船票”等,把握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灵感。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现代诗的基本概念、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现代诗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尝试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诗歌解析:分析两首诗的意象、手法和主题,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现代诗的艺术魅力。
4.赏析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对两首诗进行赏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3.现代诗二首 教案
3.现代诗二首教学目标1.认识“巢、苇、罗、眠、霸、占6个生字,掌握“霸占、偷渡”等词语的意思。
2.练习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感受诗歌字里行间表现的美好意境和情趣,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朗读诗歌,练习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感受诗歌字里行间表现的美好意境和情趣,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朗读诗歌,练习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感受诗歌字里行间表现的美好意境和情趣,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学习活动一:谈话导课,交流自学收获1.从古至今有很多诗人对秋天情有独钟,他们笔下的秋是怎样的呢?现在我们就一起交流一下,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自己找到的关于秋的诗。
2在诗人笔下,秋是多姿多彩的,现在正是秋天,你眼中的秋是什么样子的呢?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刘大白的一首描写秋天的诗《秋晚的江上》和徐志摩的(花牛歌)(板书诗题)问题导入:你能说说题目的意思吗?4.组内读诗,读准确,读流利5.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简单介绍刘大白和徐志摩(代表作、新月派的“三美”主张)学习活动二:运用方法,对话“秋晚”1.请反复诵读诗歌,圈出诗中描绘的景物,边读边想象看到的画面。
提示景物有鸟儿、斜阳、江面、芦苇,相机出示“芦苇”的图片,识记字形,理解“头白”“妆成红颜”的意思,感悟画面的美丽。
(板书:倦鸟、斜阳、江面、芦苇)2.四种看似毫无关系的事物,组合起来就有一幅无比美好的画面,那是怎样的画面呢?要点:画面1:鸟儿斜着飞,夕阳刚刚映照,在鸟儿翅膀上面时定格,像鸟儿背着夕阳。
画面2:鸟儿飞过江面,水面在夕阳的映照下散发着光彩。
画面3:鸟儿飞过芦苇丛,夕阳映红了白色的芦花。
3.三幅画,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4.学生结合自己的体会说一说。
教师相机追问和补充,深度理解“驮”“翻”妆成““红颜”的神奇效果。
5.妆成红颜的,还有什么呀?学生继续想象,丰富画面(江面、大树、白云、枫叶)并仿写句子。
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热爱自然)7.看到平常的景物,进行丰富大胆的想象,然后把它写下来,就成了有趣的诗歌,多好玩啊。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现代诗二首
教学内容3.现代诗二首备课教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巢、苇”等6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能说出诗中描绘的景物和画面,感受秋晚江上的美景、花牛的悠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能说出诗中描绘的景物和画面,感受秋晚江上的美景、花牛的悠闲。
掌握诗歌的特点,激发学生学写诗的兴趣。
课前准备1.搜集和课文相关的图片及文字等资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明确任务自主先修第一课时1.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斜阳:______________ 一瞬:________________红颜:_______________ 霸占:_________________2.《秋晚的江上》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江面、________等景物,构成了秋天黄昏的美丽景象。
3.《花牛歌》写花牛在草地里________、在草地里________、在草地里________、在草地里________的情教学过程二次备课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引起意向1.同学们,走过了春天,度过了夏天,我们走进了带着凉意的秋天,谁能说说想到秋天你会想到什么?2.(落叶、丰收)从古至今,很多诗人对秋天情有独钟。
他们笔下的秋天是怎样的呢,现在我们就一起交流一下,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自己找到的关于秋的诗。
3.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首描写秋天的诗——刘大白的《秋晚的江上》和徐志摩的《花牛歌》。
(板书:秋晚的江上花牛歌)二、自主学习检查先修1.自读诗歌,按要求完成学习活动卡。
活动内容什么季节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哪些景物阅读感受2.借助插图和诗歌内容,想象诗歌的画面及意境,同桌相互交流,完善学习活动卡。
3.指名朗读诗歌,相机正音。
随机学习生字“巢、苇”。
4.齐读诗歌,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味。
3.现代诗二首 参考教案
统编本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上册教学配套资源3* 现代诗二首一、教材分析《现代诗二首》一课是略读课文,包括《秋晚的江上》和《花牛歌》两首现代诗。
《秋晚的江上》一诗的作者是刘大白,此诗形散而意浓,隽永而优美。
细察,其形式排成三行,而语言结构实为三句,即“鸟儿驮着夕阳”“、双翅一翻”、“芦苇妆成红颜了”,是一首典型的微型散文诗。
归鸟何以倦了?鸟倦实在也是人倦。
这是诗人的想象,同时也是诗人情感的移入。
一个“驮”字,一方面突出鸟倦的程度,另一方面也是景致的进一步渲染和奇丽的想象。
第二行,鸟翻双翅,抖落斜阳,这种夸张的描写体现了鸟摆脱重负、追求自由的精神。
第三行,通过“妆”和“红颜”,把芦苇人格化,给全诗平添了一些情趣与生气。
刘大白注重于情与景在自然的描写过程中的契合。
这便是旧诗里所谓的诗画结合、情景交融了。
《花牛歌》一诗的作者是徐志摩,整首诗生动形象的描绘了花牛在草地上坐、眠、走、做梦的情景。
整首诗既有色彩的点染,又有动静的转换,以酣畅淋漓的语言抒写了童心童趣,引发小读者更为开阔的想象,能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细细品味这首小诗,我们的想象早已伴随着剪秋萝、白云、青峰飞入了美好的情境中。
我们感受到的是童年纯美的情境和隽永的趣味。
说到诗与画的关系,古人常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加以褒奖,这首诗有很强的画面感,借景抒情,情景交触,景语即情语,都可以让我们在读诗时产生种种幻象。
而画又是有内涵的,画所表现的意境与诗意很贴近,这也就是诗与画的相映成趣。
课文所配的插图就是归巢的鸟儿和草地中的花牛,与诗歌内容紧密联系,与诗歌的意境非常吻合,有助于学生图文对照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诗歌意境。
二、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6个生字“巢苇罗眠霸占”。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运用借助插图、发挥想象、结合生活实际等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诗句。
3.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诗歌之美,积累优美语句。
三、教学准备(一)学生预习课文,了解作者。
(二)教师相关美文,课件。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3《现代诗二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3《现代诗二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本课文,使学生了解现代诗的特点,培养学生欣赏现代诗的能力。
2.能正确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
3.能按要求背诵本课文。
二、教学重点1.理解《现代诗二首》的诗歌内容及意义。
2.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并理解其中的表达方式。
三、教学难点1.理解现代诗的抽象表达方式。
2.能够准确把握《现代诗二首》的内涵。
四、教学准备1.课文《现代诗二首》。
2.课堂录音设备。
3.老师准备好的课堂教具。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通过展示多种现代诗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现代诗的兴趣。
2.呈现:逐句呈现《现代诗二首》,带领学生朗读,理解诗歌内容。
3.解读:解释诗句中涵义较深的部分,引导学生理解现代诗的表达方式。
4.朗读:让学生分组朗读整首诗,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5.讨论:让学生在小组讨论诗歌内容,分享对于现代诗的理解。
第二课时1.复习:让学生回想上节课内容,做相关问题复习。
2.背诵:要求学生背诵部分课文,检查学生的背诵程度。
3.理解:让学生自由发挥,用自己的话解释诗歌内容,培养其对现代诗的理解能力。
4.表演:让学生分组表演《现代诗二首》,展示不同角度解读诗歌的方法。
5.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现代诗的独特之处。
六、板书设计•现代诗的特点•《现代诗二首》诗名及内容总结七、作业1.要求学生背诵《现代诗二首》。
2.完成针对课文的相关练习。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对现代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有待加强。
下节课将注重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通过更多形式的课堂活动,深化学生对现代诗的理解。
以上为本次课程教案内容,希望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人教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3《现代诗二首》优质课教案
人教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3《现代诗二首》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现代诗二首》是人教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两首现代诗,体会诗中的意境美,培养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
同时,通过学习诗歌,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诗歌欣赏能力,他们对于诗歌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但在朗读和表达方面,学生的能力参差不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认读“朦胧、飘逸”等词语,能够理解诗中的意境,体会诗歌的美。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学生能够理解诗中的意象,提高诗歌欣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认读词语,理解诗中的意境,体会诗歌的美。
2.教学难点: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理解诗中的意象,提高诗歌欣赏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歌的美。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激发他们的思维。
3.朗读教学法:通过反复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诗歌的图片、词语等。
2.黑板:准备黑板,用于板书关键词语和诗句。
3.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如诗歌解读、朗读音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现代诗二首》。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美。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第一首诗歌,让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理解词语。
然后教师进行讲解,解释诗中的意境和意象。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诗中意境的理解。
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巩固(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诗歌朗读,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学生进行自主练习,提高朗读技巧。
5.拓展(5分钟)教师展示第二首诗歌,让学生自由朗读,然后进行讲解和讨论。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3《现代诗二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3《现代诗二首》教案一. 教材分析《现代诗二首》这一课旨在让学生感受现代诗歌的魅力,培养他们对文学的兴趣。
教材包含了二首现代诗歌,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富有想象力。
通过学习这两首诗,学生可以了解现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学会欣赏和理解诗歌,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诗歌,对诗歌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四年级的学生对现代诗歌的了解相对较少,他们在理解上可能存在一定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他们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魅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的主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理解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现代诗歌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培养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的主题。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感受诗歌的魅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歌的意境。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3.欣赏教学法: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诗歌的课件和教学素材。
2.准备诗歌的相关背景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拓展讲解。
3.准备诗歌的朗读音频,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跟读和欣赏。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课堂开始后,我先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诗歌,让他们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然后,我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告诉学生我们将要学习两首现代诗歌。
2. 呈现(10分钟)我将展示诗歌的课件,让学生跟随我一起朗读诗歌。
在朗读过程中,我会注意停顿、语气和情感的把握,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朗读完毕后,我会逐句解释诗歌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
3. 操练(10分钟)我会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诗歌进行讨论。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现代诗二首》教案5篇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现代诗二首》教案5篇1.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现代诗二首》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字词。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够说说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并说说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教学难点:感受诗人的“巧思”。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两首现代诗,这是一篇自读课文,课文最前面有一段#教案#导语,通过#教案#导语我们就知道学习这两首诗歌的方法了。
谁来给我们读读。
(学生个别读)2.这段#教案#导语中你提取出了哪些方法?板书:读诗歌,说景物,想画面。
3.接下来,我们就用这些方法来读读两首诗,我们先读第一首《秋晚的江上》。
二、学习第一首。
(一)读出节奏1.出示《秋晚的江上》,自己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学生自读,指名朗读)教学提示:①正音,尽(jǐn)管、芦苇(wěi)。
②用诗和句子的不同排版对比教学,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现代诗歌分行的特点,并通过朗读,读出诗歌的节奏。
2.齐读诗歌。
(二)想象画面1.多美的朗读,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此时此刻正在江边欣赏着这幅美景,再仔细瞧瞧,这画面中都有哪些景物呀?教学提示:①学生自读中发现景物:鸟儿、斜阳、江上、芦苇,老师板画江上、芦苇、鸟儿。
②学生借助教具“太阳”板贴,尝试结合诗歌意思将斜阳放在画面的适当之处。
学生在板贴中,感受斜阳渐渐西沉,时间缓缓推移。
2.想象画面,读出诗歌的意境。
(三)感悟巧思1.有人说,一首好诗一定有诗人巧妙的构思,从古至今,诗都很强调构思,这首诗中你发现诗人的巧思了吗?教学提示:①感悟“驮”字的巧思。
倦鸟归巢、夕阳西下,这本来是大自然中最平常不过的景象,可是作者却说它是驮着斜阳回去,把原本看似没有关联的事物联系到了一起,这就是诗人的巧思。
②感悟“掉”字的巧思。
夕阳洒在江面上,这是大自然中平常的景象,在诗人笔下,这一切似乎是鸟儿带来的。
《现代诗二首》优秀教案
《现代诗二首》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巢、苇”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4.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激发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诗歌内容,感受意境美。
2.难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
朗读感悟法、想象画面法、诗歌赏析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1.展示一些美丽的自然风景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美景。
2.提问学生:看到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引出课题《现代诗二首》。
2.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两首诗歌,圈出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指名读、齐读。
3.再读诗歌,思考:两首诗歌分别写了什么?
3.精读课文
1.学习《秋晚的江上》,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感受诗歌的意境。
2.学习《花牛歌》,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分析两首诗歌表达的情感。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出美感和情感。
4.总结拓展
1.总结两首诗歌的内容和特点,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哪一首诗歌及原
因。
2.拓展延伸,让学生课后收集自己喜欢的现代诗,与同学分享。
5.布置作业
1.背诵两首诗歌。
2.仿照其中一首诗歌,写一首自己的小诗。
人教部编版《现代诗二首》完美版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现代诗二首人教(部编版)3.*现代诗二首【教学内容】教科书教科书P8~9内容。
【教学目标】1.抓住关键词语,置身诗境,分析诗歌的内涵。
2.通过诗文分析,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通过分析诗文的意蕴,培养学生严谨的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思索、反思历史的精神。
【教学重点】抓住关键词语,深入分析诗歌的意蕴。
【教学难点】分析诗歌意象。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新课导入用一幅画导入,引起学生思索——夕阳西下,斜阳照红了江面,晚归的鸟儿低飞在江面之上。
归纳学生发言,引出所讲题目《秋晚的江上》。
二、初读诗歌1.教师范读。
(注意语速、语气、语调。
)2.学生齐诵读。
第一遍,读准字音;第二遍,感受诗歌内涵。
在脑中构思一幅画面,画面上会出现什么景物?(归鸟、夕阳、芦苇。
)在什么季节、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有什么景物?(秋天的晚上,在江面上,出现了归鸟、夕阳、芦苇。
)三、了解作者刘大白,中国诗人,原名金庆棪,后改姓刘,名靖裔,字大白,别号白屋。
浙江绍兴人,与鲁迅先生是同乡好友,现代著名诗人,文学史家。
曾东渡日本,南下印尼,接受先进思想。
先后在省立诸暨中学、浙江第一师范、上海复旦大学执教数十余年。
1919年他应经亨颐之聘在浙一师与陈望道、夏丏尊、李次九一起改革国语教育,被称为“四大金刚”。
后任教育部秘书、常务次长,中央政治会议秘书等职。
二十年代,他曾莅校考察并讲学。
代表作品:《旧梦》《卖布谣》等。
四、赏析诗歌1.鸟儿要干什么?是怎样的状态?(鸟儿归巢,倦了。
)2.“驮”字突出了什么?(突出鸟倦的程度;另一方面也是景致的进一步渲染和绮丽的想象。
)3.“鸟翻双翅,抖落斜阳”是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何好处?(夸张。
体现了鸟摆脱重负,追求自由的精神。
)4.“妆”“红颜”是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好处?(拟人。
“妆”“红颜”把芦苇人格化,给诗文平添一丝情趣、一丝生气。
)5.体会诗文的意蕴,找出情景相融的词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现代诗二首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巢、苇、罗”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诗歌的节奏和语调。
3.抓住诗中描绘的景物,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1.反复诵读,品味诗歌的语言美。
2.理解诗歌的表达形式,学会仿写诗歌。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巢、苇、罗”等6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诗歌,读准节奏,并熟读成诵。
3.把握两首诗歌的主要内容,理清诗歌层次。
教学重点1.识记生字新词。
2.正确诵读诗歌,把握诗歌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自然美景图,播放舒缓的音乐,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的美。
导语:同学们,大自然中有很多美丽的风景,小到落叶、繁花,大至平原、山野,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总能发现不一样的美。
你们有没有认真去体验过?可曾有什么独特的发现?下面就请大家来说一说。
2.指名学生说说自己欣赏过的美丽风景,导入新课。
生1:我最爱的是老家屋后那片贫瘠的田地,因为在一场春雨后,那里竟然冒出了一个个拇指大小的嫩绿嫩绿的小脑袋。
它们茁壮成长,不经意间,长成了茂盛的竹林,坚强挺立,傲对风雨。
生2:我最喜欢的是傍晚的斜阳,它将群山染红,给绿林披上金装。
它一步一步地往下走,将那一束束柔和的光从空中倾泻下来,使一切显得格外瑰丽。
师:这就是你们眼中的风景,真美啊!这节课上,我们就来学习两首写景的现代诗,看看诗人眼中有哪些美好的瞬间,从中感受自然之景的无穷魅力。
3.出示课题,理解课题。
(板书:现代诗二首;秋晚的江上;花牛歌)(1)《秋晚的江上》:“秋晚”揭示了时间,“江上”点明了地点,诗题表明本诗描写的是秋天傍晚时江上的画面。
(2)《花牛歌》:“花牛”是诗歌描述的核心,诗歌展现的就是花牛行动的景象。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介绍作者。
刘大白(1880—1932)浙江绍兴人。
原名金庆棪(yǎn),后改姓刘,名靖裔,字大白,别号白屋,现代著名诗人、文学史家。
五四运动前,他就开始用白话作诗,是新诗运动的倡导者之一,尝试派代表诗人之一。
代表作有《旧梦》《卖布谣》等。
徐志摩(1897—1931)浙江嘉兴海宁人,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派代表诗人。
代表作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等。
2.听音频朗读,读准节奏和停顿,注意诗中描绘的景物。
3.自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
4.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学生认读,注意变色的字。
教师纠正字音,引导学生识记生字。
会认的字:归巢(cháo)芦苇(wěi)剪秋罗(luó)眠(mián)霸(bà)占(zhàn)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引导学生朗读两首诗歌,注意读出正确的节奏。
提示:《秋晚的江上》用舒缓的语调读,语速较慢,体会斜阳映江的美妙意境。
《花牛歌》用欢快的语调读,语速稍快,读出花牛的调皮、悠闲。
2.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圈画出重点词语,学生先小组交流,教师再重点点拨。
(1)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
预设:倦鸟驮斜阳,这是一种怎样的景象?诗歌的意蕴是丰富的,不能仅通过表面文字去理解。
教学时,重在引导学生想象,把自己置身于那种场景,想象自己就是鸟儿,进而体会“倦”“驮”二字的表达效果。
明确:傍晚时分,倦游的鸟儿想回巢去。
这时斜阳的余晖照在飞鸟的脊背和双翼上,好像飞鸟把斜阳驮回巢去一样。
在诗人的笔下,黄昏的景色有一股悲哀的美,而这种美正体现在“倦”“驮”二字上。
鸟倦了吗?不可知,这是诗人的想象,也是诗人情感的折射。
诗人写鸟倦,实际上是在表达自己的疲惫之感。
而“驮”字,是诗人想象的深化,也更加突出了鸟倦的程度,因为驮是一种负荷,而驮的又是太阳。
这里诗人描写的不仅是倦鸟归巢的景致,更包含诗人自己对生活的独特体验。
(2)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预设:首先引导学生理解“妆”的本义——“化妆,妆扮”,然后找出“妆”的本体和客体,进而体会这个字的表达效果。
3.指导词语归类。
◆ABB式:滴溜溜白茫茫香喷喷金灿灿亮晶晶水汪汪黑压压沉甸甸红彤彤火辣辣4.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1)指名学生说说两首诗的主要内容。
明确:《秋晚的江上》描写了诗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时所看到的江上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花牛歌》巧妙、生动地展现了草地里花牛行动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改写《秋晚的江上》。
改为五言律诗:倦鸟驮斜阳,归途天苍苍。
哪堪迎风苦,抖翅晖满江。
蒹葭千层浪,向晚秋意凉。
适才寒霜色,忽而倚红妆。
改为现代文:傍晚时分,在外玩耍了一天的鸟儿要回家了。
它们疲倦地飞着,斜阳就好像被它们驮在背上。
鸟儿们翻动双翅,好像把斜阳抖落在江面上。
江岸边白色的芦苇,在一瞬间也被斜阳染成了红色的。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教师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并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过渡:同学们,倦鸟归巢,斜阳映江,美不美?花牛酣眠,草丛漫步,美不美?这些都是美的,都是大自然描绘的最美妙的画页。
它们究竟美在哪儿呢?下节课上我们再通过深入探究继续赏析。
小结:本文是一篇自读课,讲解时不会像精读课文那样面面俱到,但对字词的理解、对课文的解读仍是课堂教学的重点。
在这节课上,我们简单了解了关于作者的知识,学习了会认的字,把握了它们的写法。
最重要的是,我们从整体上了把握了两首诗的主要内容。
同学们的表现都很不错,_____________________(示例:在学习生字新词时能联系已学的字词,学习能力强;理解圈画词语时能结合具体诗句,十分细心;在朗读诗歌时能较好地把握诗歌的停顿、节奏,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上课时认真思考,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老师希望同学们都能像这几位同学一样,上课时积极开动脑筋,回答问题。
这样我们才能在课堂上收获良多,共同提高我们的学习能力。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自由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
(2)交流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高。
1.背诵两首诗歌。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赏析重点诗句,体味诗歌的语言美。
2.理解诗歌主旨,体会诗人的情感。
3.感知诗歌的表达形式,仿写诗歌。
教学重点:1.品味诗歌的语言特点,赏析诗句。
2.尝试仿写,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导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上节课中我们通过对诗句中重点字词的品析,欣赏了两幅美妙的自然图画。
现在,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细细地领略一番。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指名学生分节朗读《秋晚的江上》,圈画不懂的地方。
2.教师出示自主探究题目,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A.想一想:诗歌第1节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预设:引导学生认真朗读第1节,把握其中出现的景物以及它们的行动,在此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画面。
描绘画面时要善于发挥想象,描述要生动。
B.理一理: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预设:指名学生回答问题,其他学生可以补充。
诗中描绘的景物有归鸟、斜阳、江、芦苇,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黄昏秋江图。
C.辨一辨:“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这一句诗中鸟儿和斜阳的位置关系如何?具体分析一下。
预设:首先引导学生明白句子中的主动者和被动者,即“掉”的双方,然后具体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体会其中塑造的鸟的形象。
明确:诗人原本只注意江上的飞鸟和照在飞鸟身上的夕阳,但随着飞鸟双翅的一翻,才注意到夕阳在江面上的倒影。
这夕阳的倒影好像是从鸟翅上掉下来的一样。
飞鸟本来已经倦了,但背上还驮着斜阳,并不觉得是沉重的负担。
在诗人看来,正是飞鸟驮了斜阳去点染江面。
情景十分动人。
这两句是第一节情景的继续与开展。
不说落日沉入江底,而说落日被鸟翅翻掉在江里,这是极富表现力的。
它是极其夸张而又符合逻辑的动态描写,与其说是鸟驮斜阳的自然延伸,不妨看作是诗人想象力的深化,它使夕阳沉入江心这一瞬间的景象更出神入化了。
同时,鸟翻双翅,抖落斜阳,在情绪上也是一种发展,它表明鸟不堪沉重的负担,希望过上自由的生活。
D.品一品:“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这一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两种颜色的对比有什么表达效果?预设:引导学生体会拟人修辞手法的妙用。
“头白的芦苇”呈现“红颜”是夕阳的余晖映照的结果。
夕阳的余晖点染了江面,也点染了芦苇。
一瞬间,白了头的芦苇也变成红颜了。
白红两种对比鲜明的颜色相衬,更突出江面上的风景之美。
E.写一写:这首诗歌生动优美,节奏和谐,你们能仿照再写一首吗?预设:引导学生明白这首诗歌的写作特点,即选取自然事物组织画面,表达感情。
这是仿写时可以借鉴的思路。
示例:夕阳中的幽径,/飘飞的秋叶,/即使是无力了,/还迎着寒风舞蹈。
/双手一张,/把夕晖铺满小路;/金黄的大地,/也收获万物的永恒了。
F.诵一诵:多读几遍诗歌,熟读成诵,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感情。
3.指名学生分节朗读《花牛歌》,圈画不懂的地方。
4.教师出示自主探究题目,学生分组交流讨论。
A.议一议:这首诗歌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预设:引导学生通过欣赏诗歌,理解其在表达上的独特之处。
这首诗共四节,每一节均以文字相近的诗句开头,“花牛在草地里坐”“花牛在草地里眠”“花牛在草地里走”“花牛在草地里做梦”,使诗歌显得结构匀称整齐,具有回环往复的韵律美。
B.品一品: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预设:体会诗人的情感要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进行。
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白诗歌主要讲述的是花牛在草地里行动的景象,诗人寓情于景,表达出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
C.写一写:这首诗写得非常优美,你们能仿写一段吗?预设:引导学生明白仿写的要领。
仿写时,应先观察原文的内容和格式,再围绕主题,以相同或相似的格式写出新的描写点。
这首诗先写了花牛在草地做什么,随后写了在做的同时,花牛本身或自然环境的状态。
可使学生想一想,花牛还会做些什么,结果又怎样呢?示例:花牛在草地里坐,/压扁了一株红玫瑰。
/花牛在草地里眠,/晚霞霸占了半边天。
/花牛在草地里走,/耳朵扇得扑棱棱。
/花牛在草地里做梦,/月亮到西山的青峰游玩。
D.诵一诵:指导学生多读几遍,熟读成诵。
同桌相互背一背,教师进行点评。
三、拓展延伸,提升素养过渡:同学们,如果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自然,也能像两位作者那样写出那么动人的诗篇。
欣赏林徽因的《雨后天》,看看你们能从中欣赏到怎样的美。
1.出示课外阅读篇目,指名朗读。
雨后天林徽因我爱这雨后天,这平原的青草一片!我的心没底止的跟着风吹,风吹:吹远了香草,落叶,吹远了一缕云,象烟——象烟。
2.阅读与交流。
(1)这首诗描写的是哪里的风景?(雨后的平原)(2)诗中描写了雨后的哪些景物?(青草、风、落叶、云)(3)从诗中你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对雨后自然美景的热爱)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四、课堂回顾,交了收获教师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