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种植先进典型材料田万林
种粮能手事迹材料范文
种粮能手事迹材料范文《种粮能手》在我们身边,总会有一些平凡的人在默默地为这个世界做出不平凡的贡献。
而他们,往往是一些被称为“种粮能手”的农民。
他们用自己的双手,用自己的勤劳,为这个世界带来了丰硕的收获。
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位名副其实的“种粮能手”——张老农。
张老农,是一位在江南小镇上的乡村农民。
他家世世代代都以种地为生,他也从小就受到了深厚的农耕传统的熏陶。
每个清晨,他都会早早地起床,开始一天的辛勤劳作。
无论是春耕、夏种、秋收还是冬储,张老农总是一丝不苟地投入其中。
在他的田地里,麦浪翻涌,油菜花开。
张老农用自己的劳动,将沃土变成了金田,他种下的每一粒种子,都在他的呵护下茁壮成长。
即便面临自然灾害、虫害,他也总是能够保持一颗坚定的农民心态,用自己的智慧和经验应对各种挑战,保证了农作物的丰收。
除了自己的田地外,张老农还乐于传授自己的农耕经验给乡亲们。
他以身作则,带领一批批农民学习科学种植技术,推广现代农业知识,帮助他们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在他的带领下,周围的田地也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张老农一生坚守在自己的田园里,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丰收的奇迹。
他不以名利为图,只是默默地守望着自己的土地,守望着这块土地上的百姓。
他就是那个平凡的农民,但他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书写了一篇篇关于农民的可歌可泣的事迹。
张老农,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种粮能手”。
他的故事,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农民这个群体的伟大,让我们明白了“种粮养民”的深刻含义。
他是那些默默耕耘的农人中的一员,他是那些为我们的口粮默默奉献的人中的一员。
在这个丰收的季节里,让我们向这些“种粮能手”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玉米新品种天汉10号在赣北地区示范种植表现
玉米新品种天汉10号在赣北地区示范种植表现1. 引言1.1 玉米新品种天汉10号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广泛,产量稳定。
为了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不断推出新的玉米品种,其中天汉10号便是其中之一。
天汉10号是一种高产优质的玉米新品种,通过多年的选育,具有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抗病虫性好等特点,被广泛用于各地的种植示范。
赣北地区作为我国玉米主产区之一,在种植新品种玉米方面也十分重视。
通过对天汉10号在赣北地区的示范种植情况进行调研和观察,发现该品种在该地区的种植效果十分良好。
其产量高,品质优,适应性强,受到了当地农民的一致好评。
天汉10号在赣北地区的种植效果得到了充分验证,具有较高的产量和品质表现,适应性也得到了肯定。
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天汉10号不仅在赣北地区表现优异,也具有推广和应用的潜力,将为当地农民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2 赣北地区示范种植赣北地区位于江西省北部,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土地肥沃,是适宜玉米生长的地区之一。
近年来,玉米新品种天汉10号在赣北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赣北地区的农民们通过示范种植,探索出了更好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取得了良好的种植效果。
赣北地区示范种植的主要特点包括科学选地、科学选种、科学施肥、科学灌溉和科学管理。
农民们根据当地土壤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生长的玉米新品种天汉10号进行种植。
在种植过程中,科学施肥和灌溉,合理管理病虫害等,使天汉10号的产量和品质得到了有效提升。
赣北地区示范种植的成功经验将为当地农民提供更好的种植模式和参考,推动玉米生产的发展,提高农民们的经济收入。
天汉10号的种植效果也进一步证明了这一新品种在赣北地区的适应性和潜力,为今后的推广和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正文2.1 品种介绍玉米新品种天汉10号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选育的优良品种。
该品种具有抗病虫害能力强、抗倒伏性好等特点。
天汉10号的成熟期适中,生长势旺盛,适合在赣北地区种植。
全国农业先进工作者正式推荐对象事迹材料
全国农业先进工作者正式推荐对象事迹材料1、安沫平事迹材料安沫平,男,58岁,省植保植检站站长、推广研究员。
2011调任省植保植检站至今,连续开展冬小麦一喷三防、玉米苗期病虫和二、三代粘虫处置战役以及玉米中后期一喷多效项目,挽回小麦损失166亿斤、玉米损失近亿斤。
大力实施农药零增长行动计划,2016年率先全国实现了农药使用量负增长。
大力发展专业化统防统治社会化服务,到2016年,全省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5264个,全年开展小麦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2430万亩、玉米2010万亩,覆盖率达到37%以上。
大力加强植保信息化建设,创建植保综合网络服务平台,已发布各类植保信息3.2万余条,访问人数已突破31万人次,300多位专家全天候轮流在线坐诊。
先后获得科技成果奖励十余项,主编了多本书籍,撰写和发表了大量科研论文,取得了很多荣誉,2005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4年获“省管优秀专家”称号,2015年获“河北省农业技术推广贡献奖”。
2、通占元事迹材料通占元,男,53岁,省经济作物技术指导站站长、推广研究员、阜平县挂职副县长。
19年如一日潜心研究攻关,对省内940余种野生菌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研发食用菌生产技术百余项,获得专利4项、科研成果1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励8项,组织制订15项河北省食用菌地方标准、50篇食用菌发展规划建议。
极大提高了食用菌产业的科技贡献率,我省食用菌产业总体水平步入全国前五名,成为全国最大的错季菇产区。
在他的带领下,阜平县不到两年建成百亩以上现代食用菌产业园59个,带动6260余农户、其中2810贫困户当年栽培食用菌当年户均增收3万元以上。
省委书记赵克志评价:“省农业厅通占元作为一名技术干部能帮助阜平县将食用菌做成精准扶贫的优势产业,应大力宣传表彰”。
省委确定将通占元同志作为实干实政重大典型向全省进行宣传推广。
3、张学东事迹材料张学东,男,57岁,现任承德市农牧局党组书记、局长、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
农村土专家田秀才事迹材料
农村土专家田秀才事迹材料
《农村土专家田秀才事迹材料》
田秀才是一位在农村从事土壤研究的专家,他投身于土壤改良和农田肥沃化的工作中,为当地农民解决了许多种植难题,受到了社会的高度赞誉。
田秀才从小就对土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大学毕业后,他选择回到家乡,帮助当地农民改良土壤,提高农田产量。
他首先把目光放在了土壤的酸碱度上。
经过多次实验,他成功地利用石灰将酸性土壤改良成了中性土壤,让原本不适合耕种的土地重新焕发生机。
接着,田秀才注意到了当地农民使用的化肥量大、效果不佳的问题。
他开始进行有机肥料的研究,并成功研制出了一种新型的有机肥料,不仅提高了作物的产量,还降低了农田化肥的使用量,对环境也有了更好的保护。
田秀才为了帮助更多的农民,积极开展农田土壤技术培训,帮助当地农民学习并掌握土壤改良的技术要领。
他带领着一群热爱农田从事的专家学者们,走村入户,开展技术指导,并组织示范田,进行效益分析。
通过技术培训,当地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农田的产量也逐渐有了明显的改善。
田秀才的事迹感动了许多人,他的工作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的表彰和支持。
他本人也多次参与国家级专家论证和农业技术培训工作,为农村的发展和农田的肥沃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田秀才的带领下,当地的农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田秀才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知识改变命运,实践成就未来”的真谛,成为了当地农村的一面旗帜。
保护性耕作事迹材料
推广新技术,勇当带头人——特力村党支部书记王玉林和他的保护性耕作示范田特力村,坐落在坦途镇腹地,看名字应该有点特立独行、不拘一格的意思。
但是这里的百姓却固执地奉行庄稼不收年年种的信条,坚信面朝黄土背朝天,只要肯吃苦、肯流汗,就一定能有一个好收成。
特力村和白城市的大部分小村庄一样,农民靠种植粮食维持生计,而种植的作物中玉米又占了绝大部分。
长期以来,这里的老百姓在玉米种植中沿用铧式犁翻整地方式,特别是近二十年来,由于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导致有机质投入量大幅减少,养分消耗量大,土地质量持续下降。
直接表现就是土地板结、贫瘠、产量低,严重影响和制约粮食生产稳定发展。
2010年的科技春风把种植新技术吹进了古老的村庄——镇赉县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坦途镇特力村设点示范。
实施保护性耕作,通过大量的秸秆、根茬还田,形成新生态有机质,可有效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减少土壤养分的流失和土壤板结与退化;保护性耕作还是保护耕地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节约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和必要手段。
保护性耕地采用机械化免少耕和复式作业,可有效降低农机作业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生产投入,减少工序,节省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
天大的好事却让特力村的支书王玉林犯了难: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采取的技术模式为整杆覆盖、隔垄休闲、宽窄行、免耕播种,体现“五不”,即不割秆、不灭茬、不打垄、不铲地、不趟地。
几十年上百年传承下来的传统耕作技术在老百姓心中已经根深蒂固了,他们根本不相信这种“大不管”的耕作技术能带来什么好收成。
老百姓们暗想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起来说的天花乱坠,可是究竟能不能像承诺的那样省工、养地、增产、增收,谁的心里都没底。
但是王书记不甘心看着村里的老百姓永远沿袭着陈旧的“弯钩犁、刮地皮”的不科学的耕作方式。
他毅然决定整合耕地30公顷,由自己承包,亲自给农民做示范,风险自担。
32.1公顷的耕地摆在眼前了,王玉林书记大着胆子细着心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开始了保护性耕作的示范。
广饶 每一方土地都写着高科技——广饶县农业部门全力运作三农综合服务体系助农民增收
及开展测土配 方施肥 、 农业执 法等工作提 供 了保 障。
广饶县 农业局 的农业质量 检测 中心 ,
民解决的具体 事情越来越多 了.帮张士 民
卖胡 萝 卜 只是 系统试 运 行初 期 的一 件小
织 科技 人 员走遍 整个 广饶 ,针对 不 同作
物. 每百亩耕地 为一个单位 .按照 “ “形 S
维普资讯
东营市广饶县农业部门正在构筑农业生产全流程 的信息化管理 ,
农民的种田方式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
广 饶 每一方土地 都写着高 科
广饶县农业部 门全 力运作三农综合服务体 系助 农 民±
文 /苗谦兵 目
秋天 ,收获的季节 ,大量的农产 品又
光度计 、电泳仪等检测仪器 、设 备和检测 车辆 .具备 了农业投入 品、农业环境 、农
产 品质量 的常规检 测能 力.为标准化生产
9 当本 刊记 者采访 广饶县农业 月61 9.
局副局长 吴俊 国时 . 他说:” 自从 广饶县农 业局 上了三电合一系统 以来 . 业局为农 农
广饶县 农业局 的农业 质量检 测 中心 . 还要对全 县的土壤进行检测 。县 农业 局组
家胡萝 卜 的需求企业名单 。张
张士民听说县农业局搞 了一个为农民服 务 单一 家一家联系 ,最终与青岛
6O
中国信息化 / 0 6 1 . 2 0 .05
维普资讯
签订 了集体供货合同。当年 .广饶县 的胡
目的就是 要为广饶农业做检测 。 广饶县农业局专 门成立 了农业质量检 测 中, .购置 了气相色谱仪 、原子吸收分
浪费 ,再加上广饶 县农资物流 中心 的直 接
肥等 农资问题 、病 虫害 防治技术 及种养技
咸丰县水稻绿色生产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绩效综述
工作研究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3年第12期咸丰县水稻绿色生产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绩效综述杨雪梅1,侯书印2,李 响2,罗建华3,郭发吉2(1.咸丰县坪坝营镇农业服务中心,湖北咸丰 445600; 2.咸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湖北咸丰 445600; 3.咸丰县活龙坪乡农业服务中心,湖北咸丰 445600)摘要:实施水稻绿色生产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旨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不断提升水稻产能,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善稻谷品质,促进水稻绿色生产高质量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突出质量效益提升,依靠现代农业科技手段,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集成推广水稻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促进良种、良法、良制、良田、良机“五良”融合发展、配套推广。
关键词:水稻;绿色生产;高质量发展;绩效分析0 引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力发展现代绿色农业,实施水稻绿色生产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深入推进适宜不同生产区域、不同耕作制度的区域性、标准化的绿色高质高效模式,示范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和质量提升,持续推动我县水稻绿色生产高质量发展。
摸索出了一套技术体系,取得了一定绩效。
1 实施概况与主要绩效1.1 实施概况项目以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为核心,以带动周边农户,建立水稻绿色生产高质量发展示范片。
依托咸丰县堰塘食品有限公司、咸丰县高乐山粮食收储公司、硒粮集团(咸丰县莳稻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咸丰县易顺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咸丰县巴西坝富硒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等10余家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和28户种植大户,在我县水稻主产区建立核心示范基 地278 hm2。
其中,高乐山镇示范种植7.42 hm2,忠堡镇示范种植20.37 hm2,曲江镇示范种植8.78 hm2,坪坝营镇示范种植28.61 hm2,唐崖镇示范种植10.80 hm2,朝阳寺镇示范种植1.87 hm2,清坪镇示范种植54.60 hm2,黄金洞乡示范种植23.43 hm2,活龙坪乡示范种植122.18 hm2。
种植大户事迹材料
种植大户事迹材料种植大户事迹材料篇一:大户种植典型材料奉新县冯川镇城郊村失地菜农余家模,现年56岁,201X年投资五十万元,在宋埠镇青湖村个人承包200亩土地种植蔬菜,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在蔬菜生产经营上,他大胆研究新技术,引进新品种,积极探索蔬菜种植高效新模式,解决周边村富余农村劳动力30人就业,实现了依靠科技共同致富。
该基地主产辣椒、茄子、长豆角、黄瓜、葫芦及反季节的多种蔬菜品种,每日平均供应1500-201X斤鲜菜,丰富了市民的蔬菜种类,确保市场供应,平抑了蔬菜价格,同时当地农户因土地流转获利在8万元左右。
201X年他推广的稻草覆盖种植马铃薯菜,年产150吨,纯收入31.5万元,此方法省工省投入高收益,成为享誉全县的瓜薯菜种植科技标兵。
为发展“两高一优”瓜菜生产,201X以来,余家模认真钻研瓜菜种植技术,先后总结摸索出了甘蓝—西瓜—玉米—白菜和甘蓝—甜椒—玉米—香菜两种菜粮高效种植新模式,其中采用的甘蓝—西瓜—玉米—白菜模式种植20亩,平均亩效益6200元,实现效益13万元,两项合计创效益25.4万元。
同时,他还通过自己技术创新,采用嫁接技术,研究出了超大西瓜培育技术,201X年—201X年先后培育出10余个瓜重超20公斤的超大型西瓜,他将自己研究的技术和新模式毫无保留地传授给群众,先后接待周边群众参观300余人次,带动农户150户,带动推广“四种四收”高效种植模式1000亩以上,新增经济效益300万元以上。
他致富不忘众乡亲,他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几年的种植经验介绍给同村及周边村百姓。
同门兄弟人余家水家贫如洗,两年前,余家模得知余家水有种植大棚蔬菜的意向后,主动借5000元帮助余家水2亩大棚辣椒,当年收入在3000元以上。
如今,余家水三间土房已不复存在,盖上了新瓦房。
得到余家模直接帮助的还有余同付、洪克均、宋士云、洪振国等12户。
在余家模的直接帮助带动和影响下,城郊村、青湖村大棚蔬菜种植户已达30多家180多亩,仅此一项每年收入可达50万元。
科技示范户闫庆志典型材料
科技示范户闫庆志典型材料闫庆志是我国农村科技创新的标志人物之一,他是河南省小麦高产专家,也是全国农村科技示范户之一。
他的优秀经验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推广,对我国农业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闫庆志的科技示范户典型材料。
闫庆志的家庭位于河南房县,是一个农村家庭。
他从小就对农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反复试验和研究,他逐渐掌握了一定的农业生产技术。
在为家庭农场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之后,他开始将自己的经验推广到周围的农村。
逐渐地,他成为了当地一个备受尊敬的农业达人。
闫庆志的科技示范户典型材料具有以下特点:一、治理土地保肥保水,提高产量闫庆志深谙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始终坚持当地习惯,不施化肥,采取有机肥、堆肥发酵、秸秆还田等方法治理土地。
同时,他也加强了水源和水利设施的管理和建设,充分利用水资源,加强防水、防旱措施,增加耕作面积和产量,增加了农产品的质量和数量。
二、多种经营,提高经济效益闫庆志运用了多种经营方式,发展了多种产业。
他成功实现了蚕桑、果树、蔬菜,大棚花卉、养殖、草饲业等多元化经营,有效地增加了家庭经济收入。
三、掌握科技,提高品质闫庆志认为提高农产品品质是农业生产最主要的目标之一。
他积极借鉴先进的生产技术,多次参加培训和学习,熟练掌握了农业生产的最新技术,加强了品种选择和品种的管理,不断提高了产量和品质,实现了更好的收益和经济效益。
四、坚持合作,共同发展闫庆志认为,合作是取得良好生产成果的重要保障。
他积极主动地与同行、专家、当地政府和领导合作,共享信息,如此一来可以更好地推广并发展现代化的农业经济,帮助更多的人走向富裕。
通过对闫庆志的科技示范户典型材料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他丰富的经验和科技水平在现代化农业生产中起到重要作用。
他充分利用和发掘当地生态资源,抓住生产领域的重要关键,取得了很好的农业生产技术总结和成功案例。
同时,他也以自己的实践为其他农民树立了很好的榜样,更好地发挥了农村科技支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免耕作业种养循环……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助力粮食增收
免耕作业种养循环……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助力粮食增收黑土地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有“一两土二两油”的说法。
吉林省黑土地位于东北黑土地核心区域,为了保护黑土地的肥力和潜力,春耕时节,当地大范围推广以秸秆覆盖还田、免耕作业的保护性耕作模式。
良机助力春耕免耕耕作广泛推广吉林省梨树县地处著名的黄金玉米带,这里大片的黑土地上覆盖着层层秸秆。
泰丰农场负责人张五星正在用新型的免耕播种机播种玉米,有秸秆覆盖的情况下,一次进地就能完成侧深施肥、单粒播种、镇压覆土等作业。
为了减少反复进地作业对黑土地造成影响,当地还对免耕机进行改进,通过光电传感器实时监测落籽状态,提高落籽监测精度,同时实现精准施肥。
长春理工大学教师、智能免耕播种机技术负责人杨宏伟:上面有一个示数器,根据拖拉机速度的快慢,在单位时间内它就是多或者少来施肥。
保护性耕作,作为既能实现粮食稳产增产又能保护黑土地的一项重要技术,近年来在吉林省广泛推广。
今年,当地春耕使用的免耕播种机已经达到了5万台,目前,当地仍在大力推广应用先进农机具,构建结构更优、水平更高的全环节、全领域农机化。
“种养循环”模式推动绿色农业提质增效为进一步提升耕地质量,切实保护好黑土地,在吉林梨树,当地还开展了堆沤肥还田工作,构建“种养循环”发展机制,推动绿色农业提质增效。
在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的一处农田里,抛洒机将堆沤肥均匀抛洒在田地里。
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推广科科长高坤:有机质含量提高3%以上,土壤pH降低0.3个单位。
提升了耕地肥力又减少了化肥使用量。
目前梨树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5%。
张帅在当地经营着一家合作社,去年,他投资60万元购买了大型机械,为当地提供有机肥还田服务。
当地还田的有机肥来自县内的721个村屯粪污收集点,大型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处理后的有机肥基本都能及时还田。
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推广科科长高坤:我们做过统计,使用堆沤还田的土地每公顷节本增效450元以上。
在棉粮田里蹄急深耕的“拓荒牛”——”最美农业农村工作者“先进事迹材料
在棉粮田里蹄急深耕的“拓荒牛”——农业农村工作者先进事迹材料20xx年xx月,xxxxxxx取得农学学士学位后被分配到xxx 县农业局,在农业技术推广站担任技术员。
自此就与农业、农村、农民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农业战线上一干就是二十多年,在棉粮田里一附身便直至今日。
xxxxxxx同志已经把根牢牢的扎在了“农口”的这个阵地上,把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奉献给了农业,他始终用执着与激情坚守着xxxx的盐碱地,以粮食、棉花丰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大力引领传统农业创新发展在促进产业发展上,xxxxxxx同志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稳定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在27万亩以上,粮食总产保持在13万吨以上。
他高度重视xxxx 县棉花产业发展,为保住xxxx县棉花产业优势地位,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制定了一系列规划、措施,优化了棉花区域布局,引导棉花向优势产区集中,棉花由2017年的101.9万亩降低到90万亩以内,棉花机采率不断提高,机采面积由2017年的8.8万亩增长到如今的67.4万亩。
积极组建棉花产业联盟,落实棉花一主两辅布局,扭转了棉花品种“多、乱、杂”,棉花品质不高的现状。
积极谋划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统筹中央自治区下达资金、地方政府债券资金、土地增减挂指标调剂收益及水费结余等资金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目前已完成高标准农田土地平整10万亩。
他不断完善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建成了从生产基地到销售终端的产品质量管控体系,在他的主持下,xxxx县于2019年8月成功创建自治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因势利导畜牧产业开花结果按照县委、政府“养殖专业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销售品牌化”的思路,加快转变畜牧业的生产方式的工作要求,xxxxxxx同志始终把牛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来抓,高位推动牛产业发展,大力落实外购优质生产母牛补贴政策,目前全县牛存栏达到19.5万头(其中母牛10.9万头),建成规模肉牛养殖园区和村级母牛集中点87个,标准化牛舍1044栋。
农业种植先进典型材料田万林
心系村民创先进情牵百姓促和谐——记中东镇下四分村种植养殖业带头人田万林田万林,现年63岁,中共党员,家庭4口人,下四分村四组群众,中等个,看上去憨厚有余,实实在在,饱经风霜的脸上总透漏着一种执着。
因种植人工甘草和率先发展肉养殖而远近闻名,现种植甘草80亩,养羊160只,养牛6头。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致富带头人,他时时处处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群众发家致富,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
2008年,他率先尝试甘草种植,通过6年的努力,带动全村发展甘草产业取得很大的成绩,目前,下四分村种植甘草221多亩,占到该村总耕地面积的15%以上;2011年,他积极响应市、县、乡加快发展的号召,合理调整种植计划,将自己的250亩中的100目地耕地种植玉米、小麦,苜蓿,并打好了发展草畜产业的计划,依托镇党委、政府的项目扶持,修建高标准阳光圈舍2500平方米,走上了种养结合的家庭经营之路。
大胆尝试谋发展2008年以前,下四分村主要靠种棉花和小麦过日子。
由于受临近北海子的影响,这里的耕地潮气重、盐碱大。
下四分村农民种植粮棉等传统农作物产量低、效益差;近几年也尝试种植制种等特色作物,但都因为市场销路或种植技术等原因以失败告终,农户增收困难,致富路在那里,作为党员的田万林进行了深深的思考。
这时,恰逢县、乡两级通过市场考察、调研,针对下四分村畜牧养殖上的传统优势以及甘草丰富的秸杆又是牲畜优质饲料的实际,乡村两级在下四分的发展上决定走种养结合的路子,提出了发展甘草产业的思路。
面对一个新产业的出现,农户心存顾虑,对甘草种植犹豫不决,但田万林依然身先士卒的种植了5亩地的乌拉尔红皮甘草,由于是新农作物种植,田万林是既没技术又没经验,自己心里也没谱,就买了大量的甘草种植指导用书,边学边实践边总结,三年下来,没想到甘草种植每亩地年纯收入竟达到2800多元,这样的结果田万林自然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这也更加坚定了他种植甘草的信心。
感动中国林占熺菌草种植观后感
感动中国林占熺菌草种植观后感前言近年来,中国林业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在为人们提供木材和纸张等重要资源的同时,林业还积极推动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其中,林占熺菌草种植项目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赏。
在此,我将分享我对中国林占熺菌草种植的观后感。
标题一:林占熺菌草种植项目的背景林占熺菌草种植项目是中国林业部门为了提高林地利用率而推出的一项创新举措。
该项目以种植林占熺菌草为主要内容,旨在通过菌草的种植与利用,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丰收。
标题二:林占熺菌草的特点与优势林占熺菌草是一种生长在林地上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极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它的种植能够增加林地的生态价值,提高土壤质量,并促进水土保持。
与普通的植物相比,林占熺菌草生长快速,能够短时间内产出大量的菌草,为农民增加了收入来源。
标题三:林占熺菌草种植的经济效益林占熺菌草的种植不仅为农民带来了增收的机会,也为当地经济注入了新的动力。
首先,菌草的生长周期短,林地利用率高,能够提高农民的种植效益。
其次,林占熺菌草的市场需求旺盛,菌草制品广泛应用于饲料、药材等领域,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
标题四:林占熺菌草种植的生态效益林占熺菌草的种植对生态环境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首先,菌草的种植可以有效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
其次,林占熺菌草具有良好的固氮作用,可以改善土壤肥力,提高土壤质量。
菌草的生长还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减缓气候变化。
种植林占熺菌草不仅为农业生产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也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
标题五:林占熺菌草种植的推广和发展为了充分发挥林占熺菌草种植项目的效益,需要广泛推广和加强相关研究。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该项目的支持力度,制定完善的政策措施,为农民提供更好的种植条件和经济激励。
其次,加强科研力量,提高林占熺菌草的种植和利用效率,推动相关技术的创新和优化。
此外,建立起完善的市场体系和营销渠道,为林占熺菌草产品的销售提供保障,促进产业链的长期发展。
田中村创新种植模式实现脱贫
田中村创新种植模式实现脱贫佚名【摘要】过去是一个粮食高产穷村河南偃师市翟镇田中村地处伊洛河之间的冲积河滩区,土地平坦肥沃,上世纪80年代的大规模农田水利建设,使田中村成了田成方、【期刊名称】《中国老区建设》【年(卷),期】2011(000)006【总页数】1页(P40-40)【关键词】种植模式;脱贫;创新;农田水利建设;80年代;伊洛河;偃师市;粮食【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124.7河南偃师市翟镇田中村地处伊洛河之间的冲积河滩区,土地平坦肥沃,上世纪80年代的大规模农田水利建设,使田中村成了田成方、林成网、井渠配套、村村羡慕的农业先进典型,粮食产量年年超吨,对国家贡献很大,与当时全国闻名的小麦高产的偃师岳滩村并驾齐驱,是旱涝保收的高产村。
田中村紧靠以针织毛纺为主的翟镇村,该村家家针织围巾、帽子、毛毡等,畅销全国,远销国外。
田中村30%的农户妇女农闲时为专业户的针织品穿线缝口,打工挣些零花钱。
改革开放以来,该村走的是以一年两熟、收了小麦种玉米的纯传统种植模式农业发展路子,没有工业企业。
虽然肚子饱了,口袋里也有零花钱,但在全镇甚至全县仍然是收入较低的村,2001年人均收入只有2000元左右,和临近有工业企业的村无法相比,是一个高产穷村。
随着基本农田保护法律的严格执行,田中村想走在农田上发展企业致富的路子已经晚了,怎么办?2002年,该村村民周宗和、周平均二人开始在自己的责任田里试验土豆、粘玉米、芥菜,三种三收、一年三熟的种植模式,大获成功。
亩效益土豆收入1.1万元,玉米1800元,芥菜2200元,合计1.4万元,除去地膜、种子、肥料(以土杂肥为主)、农药、浇水等成本支出,亩纯收入达1.2万余元。
田中村“三种三熟”的种植模式已被群众接受,第二年就发展10多户,全村1800亩耕地,2006年发展到800亩,2011年达到1600亩,并出现了承包大户,承包50亩的2户,30亩的30户,10亩以上的50户。
民乐县宽膜玉米套种豆类栽培技术
民乐县宽膜玉米套种豆类栽培技术
钱万林;柴武高
【期刊名称】《甘肃农业科技》
【年(卷),期】2002(000)004
【摘要】@@ 宽膜玉米套种豆类(豌豆、蚕豆)立体高效种植模式,是我县农技中心近几年来探索创新的一种栽培模式,它具有节水、增产、高效和降低生产成本之效应.经试验示范,平均混合产量可达14 379 kg/hm2,其中玉米产量11 487 kg/hm2,豌豆产量2 892 kg/hm2,比窄膜玉米增产5 379 kg/hm2,增产率33.1%,纯收入比窄膜玉米增加2 151元/hm2,比全膜玉米增加1 431元/hm2.现将其主要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总页数】1页(P29-29)
【作者】钱万林;柴武高
【作者单位】民乐县农技中心,甘肃,民乐,734500;民乐县农技中心,甘肃,民
乐,7345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13;S344.3
【相关文献】
1.垄膜沟灌玉米套种豌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2.宽膜玉米豆类带田栽培技术
3.宽膜玉米套种豆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4.半干旱山区地膜玉米套种冬油菜"一膜二用"免耕栽培技术
5.半干旱山区地膜玉米套种冬油菜"一膜二用"免耕栽培技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粮食种植案例
粮食种植案例粮食种植案例:高标准示范种子基地近年来,中国粮食产量每年都在稳步增长,这得益于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广泛应用。
而其中一个成功的案例就是高标准示范种子基地。
高标准示范种子基地是指按照科学规划、高标准布局、统一管理的、用于种子繁育与生产的特定区域。
这些种子基地不仅仅提供高质量的种子,更是一个现代化的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将先进种植技术与农户的耕作习惯结合起来,为种植者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
一个典型的高标准示范种子基地是在江苏省扬州市建设的中国蔬菜种子基地。
该基地占地约500亩,引进了先进的种植设备和技术,实行了精密化管理。
基地种植的主要作物有番茄、黄瓜和绿叶蔬菜等,这些种植品种的产量和质量在该地区都属于领先水平。
这个基地采用了一系列的精细管理措施,例如科学施肥、病虫害预防与控制、土壤保护与修复、灌溉与水肥一体化等。
通过自动监测设备,实时监控作物的生长情况,及时调整施肥、灌溉等措施,最大程度地提高了产量和品质。
除了先进的种植技术和设备,这个基地还注重培训和技术指导。
每年,基地都会邀请相关专家和农业技术人员来进行培训和技术交流。
他们会对农户进行种植操作和管理培训,解答他们在种植过程中的疑问,并提供种植技术和经验分享,使农户能够更好地掌握科学种植方法,提高产量和品质。
在该地区,许多农户在参观这个示范基地后,都受到了启发,纷纷采取了类似的种植方式和技术。
这不仅推动了当地农业的现代化进程,也提高了粮食产量和品质。
高标准示范种子基地在推动现代化粮食种植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通过整合各方资源和优势,采用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为农民提供科学的种植指导和培训,提高了粮食的产量和品质。
同时,这个基地还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农业发展,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可以说,高标准示范种子基地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粮食产量增长和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载体。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粮食品质和营养的需求不断提高,相信这样的示范基地会越来越多地出现,为中国农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系村民创先进情牵百姓促和谐
——记中东镇下四分村种植养殖业带头人田万林田万林,现年63岁,中共党员,家庭4口人,下四分村四组群众,中等个,看上去憨厚有余,实实在在,饱经风霜的脸上总透漏着一种执着。
因种植人工甘草和率先发展肉养殖而远近闻名,现种植甘草80亩,养羊160只,养牛6头。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致富带头人,他时时处处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群众发家致富,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
2008年,他率先尝试甘草种植,通过6年的努力,带动全村发展甘草产业取得很大的成绩,目前,下四分村种植甘草221多亩,占到该村总耕地面积的15%以上;2011年,他积极响应市、县、乡加快发展的号召,合理调整种植计划,将自己的250亩中的100目地耕地种植玉米、小麦,苜蓿,并打好了发展草畜产业的计划,依托镇党委、政府的项目扶持,修建高标准阳光圈舍2500平方米,走上了种养结合的家庭经营之路。
大胆尝试谋发展
2008年以前,下四分村主要靠种棉花和小麦过日子。
由于受临近北海子的影响,这里的耕地潮气重、盐碱大。
下四分村农民种植粮棉等传统农作物产量低、效益差;近几年也尝试种植制种等特色作物,但都因为市场销路或种植技术等原因以失败告终,农户增收困难,致富路在那里,作为党员的田万林进
行了深深的思考。
这时,恰逢县、乡两级通过市场考察、调研,针对下四分村畜牧养殖上的传统优势以及甘草丰富的秸杆又是牲畜优质饲料的实际,乡村两级在下四分的发展上决定走种养结合的路子,提出了发展甘草产业的思路。
面对一个新产业的出现,农户心存顾虑,对甘草种植犹豫不决,但田万林依然身先士卒的种植了5亩地的乌拉尔红皮甘草,由于是新农作物种植,田万林是既没技术又没经验,自己心里也没谱,就买了大量的甘草种植指导用书,边学边实践边总结,三年下来,没想到甘草种植每亩地年纯收入竟达到2800多元,这样的结果田万林自然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这也更加坚定了他种植甘草的信心。
于是,他开始逐年扩大甘草种植面积,至今种植甘草80亩地,年纯收入达到25万余元。
充分带动促增收
实践出真知。
下四分村的村民亲眼看到甘草带来的经济效益,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田万林就主动找到他们打消他们的疑虑,并利用农闲时间到现场指导他们田间管理方法、实用技术。
对求助的村民,他随叫随到,毫不犹豫的拿出多年种植甘草的经验。
2008年,同村村民孙建祥有意发展甘草,田万林就主动的帮他联系草种,提供技术指导,还经常去他家地头实地指导田间管理技术等,今年孙建祥种植甘草20多亩,在他的帮助下,孙建祥走上了产业化发展的路子。
村民田建民说:“田万林真是个好党员,心里处处想着咱们群众,去年,我想种甘草,草籽买不上,老田就给我找门路联系草籽,多亏了他,我
才种上甘草,听说,今年的甘草行情也很好,我真得谢谢他啊!”。
田万林就是这样一个人,对乡亲们的事都要尽心尽力的办好,因此,他在乡亲们中威信也最高,在他的带动下,今年下四分村甘草种植面积达221亩以上;占总耕地面积的15%,甘草秸秆又是优秀饲草,下四分村畜牧业也迅猛发展,至2012年下四分村牛、羊饲养量分别达到230头、4300只,一组组令人刮目相看的数据,昭示着下四分村利用本地资源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畜牧业已驶入快车道。
经济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变迁,但是一名党员为人民谋福祉的心永不变。
田万林同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身为党员的一颗赤子之心,在今后下四分村的致富路上田万林一定会一如既往的带好头,在甘草种植和畜牧养殖上做文章,找思路,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