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概述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二语言习得研究》课件
语调技巧:通过调整语调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态度,使口语更加丰富和生动
词汇积累:扩大词汇量,掌握常用短语和表达方式,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语法运用:正确运用语法规则,避免语法错误,使口语更加规范和准确
阅读技巧与方法
泛读:快速浏览全文,把握文章大意
精读:逐句阅读,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略读:快速查找特定信息
批注阅读:边读边思考,记录心得和疑问
定义:社会文化理论是一种研究语言习得过程中社会文化因素的理论
代表人物:Vygotsky
社会文化理论的应用:在二语言习得中,社会文化因素如语言环境、母语干扰等对学习者产生影响
二语言习得策略
04
记忆策略
联想记忆法:通过联想与记忆对象相关的其他事物来提高记忆效果
图像记忆法:将记忆对象转化为图像或图表,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写作技巧与方法
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
制定研究计划和时间表
收集相关资料和数据
确定研究主题和目的
二语言习得中的问题与对策
06
学习动机不足问题与对策
学习动机不足的原因:缺乏兴趣、目标不明确、自信心不足等
对策:提高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增强自信心等
具体措施:选择有趣的学习材料、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鼓励自我肯定等
二明扼要地阐述您的观点根据需要可酌情增减文字
对策:通过多听多说、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了解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等方式来提高二语言习得的效果。
单击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地阐述您的观点根据需要可酌情增减文字
学习效果不佳问题与对策
学习效果不佳的原因:缺乏学习动机、学习策略不当、语言环境不佳等
元认知策略
定义:元认知策略是指学习者对自己学习过程的有效监视和控制的策略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PPT课件
学习(learning)指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来 获得第二语言。大多数成人第二语言学习 者是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第二语言的。(有 意识,显性知识)
-
5
四 第二语言习得与外语习得
第二语言习得是指学习者在目的语国家学习目的 语。学习者所学的目的语在目的语国家是公认的 交际工具,也是学习者用来交际的工具。
有指导的第二语言习得是以教学指导的方 式获得第二语言,语言习得通常是在课堂 教学环境中发生的。
-
7
六 语言能力与语言表达
语言能力(Leabharlann ompetence)是由交际双方内在语 法规则的心理表征构成的。语言能力是一种反应 交际双方语言知识的心理语法。
(隐性语言知识-对句子合法性的直觉判断) 语言表达(performance)是交际双方在语言的
-
10
第一章 第二语言习得 研究概述
-
1
主要内容
1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基本概念 2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学科性质 3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发端和发展的简要回
顾
-
2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 母语与目的语 母语通常是只学习者所属种族、社团使用的语言,
因而也称本族语。一般情况下,通常是儿童出生 以后最先接触习得的语言。母语常被称为第一语 言。 目的语也称目标语,一般是指学习者正在学习的 语言。它强调学习者正在学习的任何一种语言, 与学习者的语言习得环境无关。
-
3
二 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
第一语言是指儿童幼年最先接触和习得的 语言。
第二语言是相对于学习者习得的第一语言 之外的任何一种其他语言而言的。
第二语言强调语言习得的先后顺序,与语 言习得的环境无关。
-
4
三 习得与学习
-
5
四 第二语言习得与外语习得
第二语言习得是指学习者在目的语国家学习目的 语。学习者所学的目的语在目的语国家是公认的 交际工具,也是学习者用来交际的工具。
有指导的第二语言习得是以教学指导的方 式获得第二语言,语言习得通常是在课堂 教学环境中发生的。
-
7
六 语言能力与语言表达
语言能力(Leabharlann ompetence)是由交际双方内在语 法规则的心理表征构成的。语言能力是一种反应 交际双方语言知识的心理语法。
(隐性语言知识-对句子合法性的直觉判断) 语言表达(performance)是交际双方在语言的
-
10
第一章 第二语言习得 研究概述
-
1
主要内容
1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基本概念 2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学科性质 3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发端和发展的简要回
顾
-
2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 母语与目的语 母语通常是只学习者所属种族、社团使用的语言,
因而也称本族语。一般情况下,通常是儿童出生 以后最先接触习得的语言。母语常被称为第一语 言。 目的语也称目标语,一般是指学习者正在学习的 语言。它强调学习者正在学习的任何一种语言, 与学习者的语言习得环境无关。
-
3
二 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
第一语言是指儿童幼年最先接触和习得的 语言。
第二语言是相对于学习者习得的第一语言 之外的任何一种其他语言而言的。
第二语言强调语言习得的先后顺序,与语 言习得的环境无关。
-
4
三 习得与学习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PPT课件
语言能力是关于语言的知识; 语言表达是关于语言运用的知识。
.
8
第二节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学科性质
一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语言学 1 研究对象不同 2 目的不同 3 方法不同
.
9
第二节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学科性质
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心理学 1 研究目的不同 2 研究范0
.
3
二 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
第一语言是指儿童幼年最先接触和习得的 语言。
第二语言是相对于学习者习得的第一语言 之外的任何一种其他语言而言的。
第二语言强调语言习得的先后顺序,与语 言习得的环境无关。
.
4
三 习得与学习
习得(acquisition)指非正式的语言获得 (informal learning),儿童大多是通过这 种方式来获得母语的。(下意识,隐性知 识)
有指导的第二语言习得是以教学指导的方 式获得第二语言,语言习得通常是在课堂 教学环境中发生的。
.
7
六 语言能力与语言表达
语言能力(competence)是由交际双方内在语 法规则的心理表征构成的。语言能力是一种反应 交际双方语言知识的心理语法。
(隐性语言知识-对句子合法性的直觉判断)
语言表达(performance)是交际双方在语言的 理解与生成过程过程中对其内在语法的运用。
外语习得指学习者所学的语言在本国不是作为整 个社团的交际工具,而学习者所学的语言主要是 在课堂学习的。
第二语言习得与外语习得是指两种不同的语言环 境而言的。
.
6
五 自然地第二语言习得与有指导的 第二语言习得
自然的第二语言习得是指以交际的方式获 得第二语言,而且语言习得通常是在自然 的社会环境下发生的。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对比分析)PPT课件
4
一、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开端
1.有的学者从科德(Corder)1967年发表的《学生偏误的意义》 一文算起,把该文和塞林克(SelinKer)1972年发表的《中介语》 一文看做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开端。
2.另一部分学者认为把以拉多(Lado)于1957年发表的《跨文化语 言学》为标志的对比分析研究,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起点。 这样算来,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已有40年的历史。
⑴母语的语言形式、意义及其分布、文化迁移到第二语言系统中去。
⑵目的语与母语结构特征相似时,产生正迁移,学起来容易。 “我学习法语。/I study French.”
反之,产生负迁移,学起来困难。母语干扰是引起困难和偏误的 主要原因或者唯一原因。二语学习者的任务就是克服母语的干扰, 即克服来自母语的负迁移。
5
二.对比分析的背景
语言学家们试图为语言教师提供一种比较的方法来预测和 预防学习者在语言表达中经常出现的错误。对比分析方法正是 基于这一期望应运而生的。
时间: 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兴盛于60年代。
目的:预测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所造成的学习难点,从而在教学中
采取预防性措施,建立有效的第二语言教学法。(Lado)
理论基础:( (12))心语理言学学基理础论:基行础为:主结义构心主理义学语和言迁学移。理论;
6
三.对比分析的基本内容
01 基本假设:语言迁移(Language Transfer) 02 分析方法:对比和分析 03 两个观点(两个流派)
7
1.基本假设:语言迁移(Language Transfer)
1.意 义:
⑴有利于确定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⑵有利于预测学生可能犯的错误; ⑶有利于选择测试项目; ⑷有利于发现在单语研究中发现不了的问题; ⑸有利于不同国家的教材编写和教学。
一、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开端
1.有的学者从科德(Corder)1967年发表的《学生偏误的意义》 一文算起,把该文和塞林克(SelinKer)1972年发表的《中介语》 一文看做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开端。
2.另一部分学者认为把以拉多(Lado)于1957年发表的《跨文化语 言学》为标志的对比分析研究,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起点。 这样算来,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已有40年的历史。
⑴母语的语言形式、意义及其分布、文化迁移到第二语言系统中去。
⑵目的语与母语结构特征相似时,产生正迁移,学起来容易。 “我学习法语。/I study French.”
反之,产生负迁移,学起来困难。母语干扰是引起困难和偏误的 主要原因或者唯一原因。二语学习者的任务就是克服母语的干扰, 即克服来自母语的负迁移。
5
二.对比分析的背景
语言学家们试图为语言教师提供一种比较的方法来预测和 预防学习者在语言表达中经常出现的错误。对比分析方法正是 基于这一期望应运而生的。
时间: 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兴盛于60年代。
目的:预测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所造成的学习难点,从而在教学中
采取预防性措施,建立有效的第二语言教学法。(Lado)
理论基础:( (12))心语理言学学基理础论:基行础为:主结义构心主理义学语和言迁学移。理论;
6
三.对比分析的基本内容
01 基本假设:语言迁移(Language Transfer) 02 分析方法:对比和分析 03 两个观点(两个流派)
7
1.基本假设:语言迁移(Language Transfer)
1.意 义:
⑴有利于确定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⑵有利于预测学生可能犯的错误; ⑶有利于选择测试项目; ⑷有利于发现在单语研究中发现不了的问题; ⑸有利于不同国家的教材编写和教学。
《第二语言习得》PPT课件
4. 学习者语言偏误的解释
• 对学习者偏误的解释需要对偏误的来源进 行分析,通过分析来建立与第二语言习得 相关的过程。
• 因而,对学习者偏误产生的来源的分析, 是基于偏误产生的过程的分析。
• 通过过程的分析对作为产出结果的偏误进 行解释。基于过程的偏误分析和解释才有 意义。
5. 学习者语言偏误的评价
• 对比分析的两种版本:
• 强势版本:用对照分析方式来预测困难等 级的方法。
• 弱势版本:使用对照分析法来解释可以观 察的到困难。Oller和Ziahosseiny提出细微 差异(subtle differences)版的对照分析假说 理论:“不管在单一或多种语言系统间, 即使他们的差异极为渺小,终究还是会产 生困惑。”
• 事实上,在汉语学习中,学习者的许多困难以及 学习者所犯的许多错误都与汉语和母语之间文化 方面的差异有关。
从“偏误分析”到“中介语” 到“学习 者语言
• Corder (1967 ) “The significance of leaners’ errors”
• Selinker (1972)“Interlanguage
学习者的水平、母语背景、习得的环境 • (3)语料收集的方式: • 自然表达、面谈、诱导、实验;横向与纵向;
2. 学习者语言偏误的鉴别
• 问题之一: “偏误”和“失误”的鉴别问 题
• 鉴别困难的原因: • 把学习者“语言能力”看做是“单质”
(homogeneous)的,因而无法解释学习 者语言偏误中出现的“变异” 现象; • 问题之二:如何区分学习者的“显性偏误” 和“隐性偏误” 。
• 选择。由于不可能对有关的两种语言所有的方面 都进行比较,因此,必须对要比较的某些语言形 式做些选择。
第九章-普遍语法与二语习得研究课件PPT
• 普遍语法,从70年代的生成语法到80年代 的管约理论,一直到90年代的最简方案, 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普遍语法的核 心概念并没有本质上的变化。
• 原则与参数是普遍语法的核心概念,因此, 这一核心内容就成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 普遍语法研究的重要“理论接口”。
6
第二节 普遍语法
• “普遍语法”的概念并不始于乔姆斯基。 • 早在17世纪以前就有学者提出普遍语法的概念。
• (2b) Will the manager who will fire Barnes succeed?
• *(2c) Will the manager who fire Barnes will succeed?
16
“结构依存原则”举例
• 1d和2c为什么不合法呢?因为1d和2c违反了“结 构依存原则”。
但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这一概念的含义有所不 同。 • 正如乔姆斯基所说,普遍语法,“这是一个传统 的概念,我们又在新的意义上使用。” • 20世纪60年代中期,乔姆斯基在生成语法的框架 内开始重新构建“普遍语法”这一概念,并赋予 特定的内容和含义。
7
一、普遍语法的性质
• 1.按照乔姆斯基80年代以前的观点,普遍语法是 由一些普遍的“原则” 和“规则” 组成的。
移位,无论是构成被动句还是疑问句,或者其他 句子,这种移位都要考虑句子的结构关系,而不 是词与词之间的线性关系。” • 需要说明的是,这种结构依存原则并不是某些特 定语言的规则,而是适用于所有语言的一种语言 知识,这种知识反映了人类语言一种内在的心理 结构。
第九章 普遍语法与第二语言习得
1
• 第一节 概述
一、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有两个重要的学派
• 一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认知学派。这一学派主 张从人类的一般认知机制来研究语言习得的机制, 不承认在人的大脑中存在特定的语言习得机制;
• 原则与参数是普遍语法的核心概念,因此, 这一核心内容就成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 普遍语法研究的重要“理论接口”。
6
第二节 普遍语法
• “普遍语法”的概念并不始于乔姆斯基。 • 早在17世纪以前就有学者提出普遍语法的概念。
• (2b) Will the manager who will fire Barnes succeed?
• *(2c) Will the manager who fire Barnes will succeed?
16
“结构依存原则”举例
• 1d和2c为什么不合法呢?因为1d和2c违反了“结 构依存原则”。
但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这一概念的含义有所不 同。 • 正如乔姆斯基所说,普遍语法,“这是一个传统 的概念,我们又在新的意义上使用。” • 20世纪60年代中期,乔姆斯基在生成语法的框架 内开始重新构建“普遍语法”这一概念,并赋予 特定的内容和含义。
7
一、普遍语法的性质
• 1.按照乔姆斯基80年代以前的观点,普遍语法是 由一些普遍的“原则” 和“规则” 组成的。
移位,无论是构成被动句还是疑问句,或者其他 句子,这种移位都要考虑句子的结构关系,而不 是词与词之间的线性关系。” • 需要说明的是,这种结构依存原则并不是某些特 定语言的规则,而是适用于所有语言的一种语言 知识,这种知识反映了人类语言一种内在的心理 结构。
第九章 普遍语法与第二语言习得
1
• 第一节 概述
一、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有两个重要的学派
• 一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认知学派。这一学派主 张从人类的一般认知机制来研究语言习得的机制, 不承认在人的大脑中存在特定的语言习得机制;
《二语言习得》课件
学习动机的激发
培养对目标语言的兴趣,明确学习目 标,以及从语言学习中获得成就感。
兴趣的持续性
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材料和活动,保持 学习者的兴趣和动力。
语言遗忘与干扰
遗忘现象
随着时间的推移,不经常使用的语言知识可能会被遗忘。定期复习和巩固是必要的。
语言间的干扰
在学习第二语言时,学习者可能受到母语的干扰,导致语言习得困难。对比分析母语和目标语言的差异,有助于 减少这种干扰。
任务型教学
通过完成具体任务来学习语言, 强调语言的实际运用和意义理解 。
二语言习得中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
自主学习
学习者自主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资源,培养独立学习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合作学习
通过小组合作、同伴互助等方式来学习语言,培养合作精神 和团队能力。
PART 04
二语言习得的困难与挑战
学习动机与兴趣的保持
探讨不同学习者的学习风 格,如视觉型、听觉型等 ,以及如何根据学习风格 提供有效的教学策略。
认知因素
研究认知能力、记忆、注 意力等因素对二语言习得 的影响,以及如何提高这 些认知能力。
二语言习得的跨文化研究
文化适应
研究学习者在跨文化环境中如何 适应目标语言的文化,以及文化
适应对语言习得的影响。
文化认知
在线学习平台
借助互联网和移动设备,构建在线学习平台,提 供丰富的语言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
3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
利用VR/AR技术为学习者创造沉浸式语言学习环 境,提高语言学习的真实感和趣味性。
二语言习得中的个体差异研究
学习动机
研究个体在学习二语言时 的动机差异,以及如何激 发和维持学习动机。
学习风格
《二语言习得》课件
异:了解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 交际技巧: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如倾听、表达、肢体语言等 文化适应:尊重并适应目标文化的价值观和习俗 文化交流:积极参与文化交流活动,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自主学习策略
添加标题
定义与特点:自主学习策略是一种学习者自我管理、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估的学习方式,具有主动性、 独立性和有效性的特点。
社会文化理论
定义:社会文化理论是一种研究语言习得过程中社会文化因素的理论
核心概念:中介、最近发展区、支架等
理论观点:强调语言习得过程中社会文化因素的重要性,认为语言是社会文化交流的工具,语言习得是在社会文 化环境中通过与他人互动而实现的
实践应用:支架式教学、合作学习等
交互理论
定义:交互理论 是一种二语言习 得理论,强调学 习者通过与目标 语言的母语者进 行交流互动来提 高语言能力。
添加标题
理论基础:自主学习策略的理论基础包括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等,强调学习者的 主体性和自主性。
添加标题
实施步骤:自主学习策略的实施步骤包括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资源、进行自我监控和评估等, 旨在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和自主学习能力。
添加标题
优势与局限性:自主学习策略的优势在于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其局限性在于需要学习者具备一定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监控能力,同时也需要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精读:仔细阅读文章,理解细 节
略读:快速浏览文章,寻找特 定信息
查读:查找特定信息,理解文 章结构
写作技巧与方法
确定主题和目标受众
收集相关资料和信息
制定写作计划和提纲
注重语言表达和修辞 手法
反复修改和完善文稿
第二语言习得精品PPT课件
Short-term studies speak only to differential rate of acquisition, not to absolute abilities. They favor older learners because of their “teach and test”, greater cognitive development and test-wiseness.
As revealed by long-term studies, yonger is better in ultimate attainment. Quite young starters achieve accent-free, native like performance.
As revealed by short-term studies, adults faster than children. The rate advantage is limited in several ways, in early morphology and syntax, it is temporary. Younger adults outperform older adults even in short-term studies.
In addition to age, language aptitude, social-psychological factors, personality, cognitive style etc also explain the differential success among learners.
6.1 Introduction
Language mastery is not often the outcome of SLA. There is a much broader range of language proficiency achieved among second language learners than first.
第二语言习得PPT课件
第10页/共35页
六、“语言能力”与“语言表达”
• “语言能力”(competence): • 反映交际双方语言知识的心理语法。 • 母语使用者对句子的合语法性的直觉判断所依据的隐性语言知
识。 • “语言表达”(performance): • 交际双方在语言的理解与生成过程中对其内在语法的运用。 • 区别:语言能力是关于语言的知识,语言表达是关于语言运用
第18页/共35页
第 要•• 一二三回、十第世节顾二纪语6第0言年二习代语得末研:言究习的发得端研究的发端与发展的简
• 1. Corder:《学习者偏误的意义》 • 2. Selinker:《中介语》 • 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发展的途径 • 1. 50-60年代:理论初创 • 2. 70年代:理论大发展 • 3. 80年代中期至今:新兴研究领域与方法 • 三、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 • 80年代、90年代和90年代后
• 描写(Description):对两个语音系统进行细 致描写。
• 选择(selection): 结合偏误找出困难语项。 • 比较(comparison):对选定语项进行分析对
比,寻找共同处与不同处。 • 预测(prediction):在对比基础上预测可能
出现的错误。 • 2、难度等级:根据相同与不同点难度上的差异
进行了分级。认为差异越大难度越大,其实也 不尽然。
第24页/共35页
四、对比分析的局限
对比分析在60年代盛行,在70年代衰落。 对比分析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1、心理学基础为行为心理学,其核心思想“刺激—反应”理论受到乔姆斯基的猛
烈抨击和批判。 2、结构主义语言学并没有为对比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出路。(有共同范畴与否) 3、将“差异”等同于“难度”是不符合逻辑的。 4、其他理论假设也受到来自实验研究和教学实践的挑战和质疑。
六、“语言能力”与“语言表达”
• “语言能力”(competence): • 反映交际双方语言知识的心理语法。 • 母语使用者对句子的合语法性的直觉判断所依据的隐性语言知
识。 • “语言表达”(performance): • 交际双方在语言的理解与生成过程中对其内在语法的运用。 • 区别:语言能力是关于语言的知识,语言表达是关于语言运用
第18页/共35页
第 要•• 一二三回、十第世节顾二纪语6第0言年二习代语得末研:言究习的发得端研究的发端与发展的简
• 1. Corder:《学习者偏误的意义》 • 2. Selinker:《中介语》 • 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发展的途径 • 1. 50-60年代:理论初创 • 2. 70年代:理论大发展 • 3. 80年代中期至今:新兴研究领域与方法 • 三、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 • 80年代、90年代和90年代后
• 描写(Description):对两个语音系统进行细 致描写。
• 选择(selection): 结合偏误找出困难语项。 • 比较(comparison):对选定语项进行分析对
比,寻找共同处与不同处。 • 预测(prediction):在对比基础上预测可能
出现的错误。 • 2、难度等级:根据相同与不同点难度上的差异
进行了分级。认为差异越大难度越大,其实也 不尽然。
第24页/共35页
四、对比分析的局限
对比分析在60年代盛行,在70年代衰落。 对比分析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1、心理学基础为行为心理学,其核心思想“刺激—反应”理论受到乔姆斯基的猛
烈抨击和批判。 2、结构主义语言学并没有为对比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出路。(有共同范畴与否) 3、将“差异”等同于“难度”是不符合逻辑的。 4、其他理论假设也受到来自实验研究和教学实践的挑战和质疑。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概述PPT课件
L2习得的研究领域
SLA是20世纪50年代开始出现的一门新兴学科。 R.Ellis(1986)在其著作Understanding Language Acquisition中提出了一个研究SLA 的框架,他称所列因素为SLA的“key issues”, 这些因素是:情境因素、语言输入、学习过程、 学习者的差异、语言输出。 除了如上关键问题,SLA研究还较多地关心如 下两个问题:1.第一语言的作用;2.正规训练
上世纪70年代,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已经发展成 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
这个时期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理论大发展的阶段, 对比分析衰落之后,偏误分析应运而生, Lightbown (1985) 指出,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 学者们大都把Corder 1967年发表的 “The significance of leaners’ errors” 以及Selinker 1972发 表的 “Interlanguage” 这两篇文章看作这个学科建 立的标志。
上世纪60年代,乔姆斯基对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 批判对第二语言教学领域曾经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正象Corder(1967)指出的那样,这种影响之 一就是第二语言教学领域以教学为中心向以学习 为中心的转变。
▲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简要回顾
在70年代还有两个重要的理论研究和创建, 一个是以Dulay和Burt为代表的第二语言习
SLA这一术语也可以指一门学科,即研究习得第二语 言过程和规律的学问。SLA是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分支, 已经发展成为一门诸多学科交叉的有明确研究对象及 一整套独立于普通语言学、母语习得理论的完整知识 体系和研究方法的独立学科, 并迅速发展成为当代应用 语言学的前沿阵地和相关学科( 如外语教学法理论)的 基础理论研究。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语言习得与第二语言习得 的差异
• 习得方式的差异:母语习得者先口语后 书面语;二语习得者常口头语言和书面 语言同时起步,增加了学习难度。
• first language, mother tongue, native language共 同特点:1)最早习得,常在家庭环境中习得; 2)熟练程度高,语言直觉强。Second
language, foreign language, non-native language 共同特点:1)都是一种双语现象;2)在掌 握时间顺序上次于第一语言;3)熟练程度一 般不如第一语言;4)习得方式一般是在学校、 家庭教育或自学。
performance) • 语言系统中的用法与具体用法(usage /use)
母语、第一语言
Steinberg(1982): 母语通常指本民族的语言, 与外族语或外国语相对。发育正常的儿 童、最初习得的语言、通常是抚养人使 用的语言;一般情况下与其民族、国籍 不一定有必然的联系,但与社会环境、 家庭环境密切相关。如:跨国婚姻家庭。 第一语言往往就是母语。
• 文秋芳.2010.二语习得重点问 Nhomakorabea研究.外语教学 与研究出版.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基本概念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基本概念
• 母语、第一语言、外语、第二外语 • 习得与学习 • 第一语言习得与第二语言习得的异同 • 第二语言习得与外语学习 • 自然的第二语言习得与有指导的第二语言习
得 • 语言能力与语言表达(competence /
区别第二语言与外语对引进国外外语教学 理论及我国的外语教学有非常重要的意 义。
• 第一语言和外语在学习环境方面存在差异;
• 两者学习过程的情感因素方面存在本质区别;
• 两者在语言输入方面存在差异;
• 由于以上原因,两类学习者所掌握的语言程 度有很大不同;
• 由于第二外语、外语与母语之间的关系不同, 母语对另一种语言知识的习得影响也不一样。
• Cook Vivian 2000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Language Teaching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Cook Vivian 2000 Linguistics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丁言仁.2003.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外语学习.上 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杨连瑞. 2007 .二语习得研究与中国外语教学.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Bill Vanpattten. 2007. 从输入到输出----第二语 言习得教师手册.世界图书出版社
• 王建勤.2006.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习得 过程研究.商务印书馆.
• 俞理明.2004.语言迁移与二语习得---回顾、反 思和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习得与学习
• 习得是指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和使用目 标语二潜意识地获得该语言。在这一过 程中,学习者关注的是语言的意义而不 是语言的形式。
• 学习则是学习者为了掌握目的语而有意 识地学习和研究该语言。在这一过程中, 语言形式是学习的核心。
习得与学习
• Krashen:提出检察理论(Monitor Theory), 认为习得与学习是一对对立的概念;Ellis认为 二者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外语、第二外语
• Stern(1983) 从语言功能、学习目的、语言环 境等方面论述了外语与第二语言的区别: 外语 是指社会环境中非普遍用语交际的、外民族 语言。在我国:英、日、韩、德、法等语言; 第二语言:非本族语,但作为交际媒介普遍 使用(如用于教育或作为官方语言),通常 与其他语言同时使用;一般指在本国有与母 语同等或更重要地位的一种语言,如:英语 在新加坡、尼日利亚、斐济等国家。
• Littlewood:语言学习中无意识和有意识无法 真正明确地加以区分,“学习”可以看做既 包括无意识也包括有意识的学习活动的一般 术语;
• 李宇明(1993):从学习者内化能力角度, 认为第二语言习得早期以学习为主,后期以 习得为主;而母语习得早期以习得为主,中 期有较多的学习成分,后期又以习得为主。
第一语言习得与第二语言习得 的共同点
• 习得者都必须具备习得语言的条件和能 力及语言习得环境;都要按一定的语用 和文化规则习得语音、词汇和语法。
第一语言习得与第二语言习得 的差异
• 习得者差异:正常儿童都能习得母语;成功 掌握一门第二外语者少;认知机制有差异;
• 习得环境与方式的差异:母语习得者多在自 然环境下接受大量语言输入,提高书面语言 能力的课堂学习环境优越;二语习得者在非 目标语国家或地区的人为的、非自然的课堂 里。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Yang Weiming
Main points
• 第二语言习得 • 二语习得研究的意义 • 基本概念 • 学科性质 • 对比分析(母语迁移) • 偏误分析 • 中介语研究
Main points
• 自然习得顺序 • 语言监控模式 • 社会文化模式 • 普遍语法 • 学习者个体差异因素
外语、第二外语
• Ellis(1994) :需要一个中性词(neutral) 因此第二语言就成了非本族语、狭义第 二外语、外语、第三外语等的总称。
• 相对术语: Second language—first language; foreign language, non-native language—mother tongue, native language。
References
• Ellis, Rod 1999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Ellis, Rod 1999 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Larsen-Freeman, Diane 2000 An introduction to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esearch 外语教 学与研究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