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
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划定和整改补划工作方案
![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划定和整改补划工作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e900642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66.png)
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划定和整改补划工作方案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划定和整改补划工作方案为确保XX县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建设和整改补划工作的顺利推进,依据《自然资源部农村民农村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通知》(自然资规〔2019〕1号)文件、《XX省自然资源厅XX 省农业农村厅关于转发〈自然资源部农村民农村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通知〉的通知》(XX自然资发〔2019〕31号)等相关文件的指示以及相关工作安排和要求,结合XX县实际情况制定XX县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划定和整改补划工作方案如下:一、工作范围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划定工作范围为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定确定的县域规划范围,工作重点为XX县中心城区、各乡镇、重要交通沿线及城镇周边区域。
城镇周边是指以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中心城区范围和乡镇规划区范围界限为准(含禁建区、限建区、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
永久基本农田核实整改范围为XX县全县范围内的永久基本农田图斑。
二、工作职责XX县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划定和整改补划工作由各乡镇人民政府作为实施主体,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农业部门负责具体工作。
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农业农村局负责具体实施县域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的潜力分析评估、划定及整改补划工作,在永久基本农田之外其他质量较好的耕地中,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组织开展实地核实,最终形成与实地相符的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并及时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数据库。
同步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进行进一步核实,巩固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严控建设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统筹生态建设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加强永久基本农田建设。
乡镇全面配合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农业部门的工作安排,负责签订保护责任书和保护卡,配合作业单位开展野外核实举证。
县林业、发改、财政、经商、生态环保、住建、交通、水务、旅游等部门主要负责提供与本项目相关的基础资料,对储备区划定及永久基本农田整改补划提供政策及技术支持。
基本农田保护规划
![基本农田保护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51a92cd9b14e852458fb578d.png)
三、调查研究和分析预测方法
具体方法有: (1)规划年人口数量预测 P=P0(1+a)n 式中:P—规划目标年规划区的人口数量 P0—规划基期年规划区的人口数量 a—规划基期年至目标年人口平均自然增长率 n—规划的年数 (2)基本口粮需求量预测 M=P×R 式中:M—规划年本地人口口粮需求量 R—规划年人口口粮标准
五、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主要成果
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工作完成后,应提交的主要成果包括以 下几方面内容:
(一)规划区域内县、乡、村基本农田保护区、 片、块的分布图。
基本农田保护区分布图的比例尺县级一般为1:5万,乡 村级为1:1万,应与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图件的比例保持 一致。 分布图的主要内容为行政界线、村镇布点、村镇建设 发展控制用地规模和界线,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和界 线,基本农田保护区控制点位置和编号,行政区内道 路、河流以及其它用地分布情况。
4.承包经营基本农田的单位或者个人,连续2年弃耕抛荒 的,原发包单位应终止承包合同,收回发包的基本农 田。
(三)基本农田的维护管理 1.利用基本农田从事农业生产的单位和个人应当 保持和培肥地力。 2.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对基本农 田地力进行分等定级,并建立档案。 3.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定期评定基本农田地力 等级。 4.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逐步建立基本农 田地力与施肥效益长期定位监测网点,并定期 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基本农田地力变化状况报 告,以及相应的地力保护措施。
在调查研究和分析预测的基础上,采取自上而下和自 下而上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基本农田保护控制面积, 编制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方案。 在具体工作中,在规划区内先搞一个轮廓方案,然后 以乡(镇)为单位具体制定,并落实到村,层层落实 之后,自上而下制定出全规划区的正式规划方案。 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 确定规划年和保护面积; 分配农田保护面积控制指标; 编制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表。
《土地利用规划学》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一))概要.
![《土地利用规划学》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一))概要.](https://img.taocdn.com/s3/m/82b18367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80.png)
《土地利用规划学》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一))概要.《土地利用规划学》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一)(含部分考研题目)一、名词概念部分:土地土地资源土地资产土地利用级差地租土地利用规划小康水平吉尼系数恩格尔系数土地利用计划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土地需求量预测土地开发利用率土地垦殖率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土地利用布局土地利用分区土地质量土地质量评价城镇化建筑密度城镇体系交通密度建筑容积率农地整理基本农田土地整治土地开发土地复垦土地保护土地人口承载力城市规模土地整理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二、简答题部分:(一)总论部分1、简述土地的特性2、简述规划的功能和作用?3、简述土地利用的含义4、土地利用规划有哪些类型?5、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是什么?6、简述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7、土地利用规划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8、如何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并简述土地利用规划的程序。
9、我国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的主要内容有哪些?10、简述土地利用规划与区域规划关系11、简述土地利用规划与城市规划关系12、简述土地利用规划与农业区划关系13、任何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价?(综合评价方法)14、编制土地利用规划需要收集哪些基础资料?15、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应遵循哪些原则?16、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理论有哪些?17、简述地租地价理论与土地利用规划的联系18、如何运用区位理论来编制土地利用规划?19、简述人地协调理论主要内容?20、简述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部分1、何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何特点?2、简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标?3、简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任务?4、简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容?5、简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程序?6、简述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层次体系?7、小康指标体系中包括哪些指标?如何量化?8、如何进行土地利用战略研究?9、土地需求量预测的主要依据有哪些?(基础数据预测)10、如何进行耕地需求量预测?(预测方法)11、如何进行居民点用地需求量预测?(预测方法)12、怎样预测总人口和城市人口?(预测方法)13、常用的土地需求量定量预测方法有哪几种14、简述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目的和内容?15、如何进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指标的计算)16、简述土地质量评价的内容17、如何进行土地供需平衡分析?18、简述拟定土地利用结构供选方案的原则和编制方法?19、如何理解公众参与原则?20、土地利用分区模式有哪些?21、土地利用分区的主要方法有哪些?22、什么是土地利用布局?常用的分析方法和指标有哪些?23、如何填写土地利用综合平衡表?24、简述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数量方法?25、配置居民点用地的要求有哪些?26、配置工业用地的要求有哪些?(三)土地利用详细规划部分1、何谓土地利用详细规划,有何特性?如何分类?2、简述居民点的概念和居民点分类?3、何谓城镇化?怎样预测城镇化?4、简述居民点布局的形式和原则?5、怎样选择居民点用地?6、简述城镇体系规划的概念和内涵?7、简述城镇体系的基本特征?8、按《城市规划法》,我国城市大致分那几级?9、简述交通运输的方式和结构?10、如何确定公路的等级?11、公路的主要技术指标有哪些?12、如何进行公路选线?(概念和原则)13、如何概算交通线占线面积?14、简述水利工程用地的类型和分级?15、不同类型的水资源有什么不同的开发利用方式?16、供水工程用地的一般要求是什么?17、如何规划灌排工程用地?18、简述耕地田块配置的主要内容?19、简述选择田块方向的一般要求?20、如何综合考虑田、沟、路、林、渠相互结合配置方式?21、简述果园配置的内容?22、茶园和桑园规划有何特点?23、如何配置各类林地?(四)土地利用专项规划部分1、何谓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有何特性?如何分类?2、何谓土地利用专项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比有何特点?3、简述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的编制程序?4、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的编制原则。
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的原则和程序
![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的原则和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b901c3c0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65.png)
基本农⽥保护区划定的原则和程序
基本农⽥保护区划定的原则是:
(1)坚持“⼀要吃饭,⼆要建设”的⼟地利⽤⽅针,优先保护集中连⽚和⾼产稳产的耕地;
(2)以⼟地利⽤总体规划和农业资源调查区划为依据;
(3)与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中长期计划和规划相适应,规划年限⼀般应在10年以上;
(4)与城市规划、村镇规划相协调;
(5)以基期年的⼟地利⽤现状调查数据和图件为基础资料。
基本农⽥保护区划定的程序是:
(1)编制⼟地利⽤总体规划和基本农⽥保护规划;
(2)依据经批准的规划,到实地划区定界,落实保护标志和责任⼈;
(3)制定有关基本农⽥保护管理措施;
(4)检查验收,建⽴档案。
其中,规划的制定程序包括:(1)准备⼯作。
主要是组织准备、制定计划、资料收集和资料整理。
(2)规划制定。
包括各类规划指标的预测和确定,规划图件的制定等。
(3)规划的报批。
基本农田规划方案
![基本农田规划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f187493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83.png)
基本农田规划方案基本农田规划方案是以国家节约耕地、保护耕地资源、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制定的一个农田保护利用的总体规划。
下面,本文将介绍一份基本农田规划方案,共。
一、规划概述1.规划目标(1)加强基本农田的保护和管理,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2)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高农村居民生活品质。
(3)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提高农业产业附加值。
2.规划范围本规划范围为全市行政区域内的基本农田资源。
3.规划编制基础本规划编制基础主要包括:全面了解基本农田分布情况,分析基本农田资源现状及可持续利用状况,明确基本农田的保护管理与利用计划等。
二、规划内容1.基本农田保护和管理(1)实施耕地保护,建立健全耕地监测体系,制定耕地保护规划,加大耕地保护力度。
(2)加强基本农田水土流失治理,建立健全基本农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体系,创造条件发展水土保持产业。
(3)完善基本农田土地流转制度,创新土地经营方式,促进土地集约利用,提高基本农田的利用效益。
(4)建立健全农村土地征收、补偿和安置制度,保障耕地保护目标的实现。
(5)建立土地整治基金,用于土地整治工作的投入,加快土地整治进程。
2.基本农田可持续利用(1)加强基本农田适宜性评价和土地资源利用监测,淘汰低效农田,提高资源利用效益。
(2)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生产标准化、规模化、信息化、机械化的农业生产体系,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业产业附加值。
(3)发展特色农业,发掘农业资源,发展优势产业,拓展农业增长点,提高农业产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4)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道路、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基本农田的周边环境条件。
3.基本农田利用计划(1)科学规划基本农田用地类型和分配,区分农村建设用地和工业用地,推进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
(2)统筹规划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用地,划定生态保护区和限制开发区。
(3)建立农田保护补偿机制,对于必须开发的基本农田进行合理补偿。
(4)加强基本农田利用管理,建立农地使用及流转备案制度,加强对农村土地流转的监管。
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
![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7f64db89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45.png)
2.2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旳程序
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求以乡为基础划定基本农田,以县 为单位拟定基本农田保护区,经过省、市、县、乡土地总体 规划体系,对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实施总量控制、 逐层分解落实。
基本农田数量旳最终落实还要结合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一般采用本级行政区自己对基本农田保护上报,上一级行政 区综合平衡,再下达给本级行政区基本农田保护指标。
1.1基本概念 基本农田内涵—— 强调基本农田与一般耕地旳内在肥力差别,即耕地自然
生产力高下; 基本农田与一般耕地所处地段旳不同,即农田区位条件
旳优劣; 基本农田是一地时段内人地关系情况旳反应,即时段特
征。
1.1基本概念
基本农田保护区——是指为基本农田实施特殊保护而 根据土地利用总体划和根据法定程序而拟定旳特殊保 护区域。
10.有关划定基本农田实施永久保护旳告知( 国土资发〔2009〕167号)
11.国土资源部农业部有关加强和完善永久基 本农田划定有关工作旳告知(国土资发 [2010]218号)
12.本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开发整顿规 划、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等;
《有关进一步做好基本农田保护有关工作旳意见》 (国土资发[2023]196号)
2.1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控制指标 指经同意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旳主要控制指标,主要涉及
基期年和规划年指标: 人口和建设用地指标:总人口;城乡人口、城乡用地总
规模和人均用地面积;农村人口、农村居民点用地总规 模和人均用地面积;建设用地占用耕地。 耕地保有量指标: 基本农田面积指标:保护区面积、保护率
规划期内多种原因造成旳耕地增减量
1)非农建设占用耕地 o 规模测算:按照集约和节省用地、优化城乡用地构造与布局研究旳
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划定的探讨
![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划定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c182fb74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7a.png)
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划定的探讨发布时间:2021-09-13T02:39:10.644Z 来源:《新型城镇化》2021年15期作者:李飞成[导读] 矿业权审批登记数据、基本农田保护图斑等数据成果以及《基本农田划定技术规程》《基本农田数据库标准》等相范。
梧州市城乡建设规划设计院广西梧州 543000摘要:永久基本农田是依据国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它满足中国在一定时期内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
但由于重大项目建设占用、生态文化建设调整、自然灾害损毁等原因,永久基本农田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出现减少,在这种情况下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就应运而生。
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是指为永久基本农田补划预留的地类为耕地的区域,当符合条件的重点建设项目占用永久基本农田需要报批时,储备区可直接进行补划。
关键词: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划定管理—、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的划定1.前期准备工作(1)资料收集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划定需要收集的资料包括最新的土地变更调查数据、最新的高分辨率航天航空遥感影像、国土调查数据、自然保护区数据、地理国情监测数据、生态保护红线数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数据、建设用地管制区数据、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数据、中心城区界线数据、土地综合整治数据、当地的重大建设项目数据、高标准农田建设数据、本省市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后备资源潜力分析数据、建设项目用地审批数据、矿业权审批登记数据、基本农田保护图斑等数据成果以及《基本农田划定技术规程》《基本农田数据库标准》等相范。
(2)初步确定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图斑在最新的航天航空遥感影像基础上套合省级下发的潜力图斑、国土调查成果,结合近年土地整治项目,逐图斑开展内业人工预判,通过对比分析,提取储备区潜力图斑,初步确定可划入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的图斑。
2.外业工作阶段(1)制作外业调查底图根据初步确定的储备区潜力图斑制作以乡镇为单元的 1:1 万调查底图。
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广东省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的通知
![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广东省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406d9c16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26.png)
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广东省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1995.05.02•【字号】粤府[1995]28号•【施行日期】1995.05.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土保持正文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广东省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的通知(粤府[1995]28号)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省府直属有关单位:《广东省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业经广东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于1995年1月13日通过,现印发给你们,并提出如下意见,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各级人民政府要进一步提高保护耕地认识,切实落实好已划定的200万公顷(3000万亩)基本农田保护区的管理和建设。
为进一步加强对保护区的维护和管理,当前,各地要按国家《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要求,划分一级和二级保护区,明确保护年限。
划分指标以省人大常委会通过的《规划》中确定的旱涝保收产量较高的稻田面积133.33万公顷(2000万亩)为一级保护区面积,给予长期保护;其余面积66.67万公顷(1000万亩)为二级保护区,保护期限到2020年。
各市要按《规划》中的指标分解下达,落实到田块,并在村、乡镇级的保护区图、表上分别标出和统计其面积。
分级工作限期在今年6月底前完成,并在7月20日前将落实情况书面报省国土厅。
二、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查荒灭荒的决定及非农建设用地的三项清理工作,进一步强化耕地保护。
各地要依法管理土地,强化土地总体规划的实施,城镇规划规模过磊的要修编,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今后一切建设项目用地都要按规划和计划供地。
当前要抓好闲置地的清理和处理,能复垦的复垦,能种作物的种作物,不能种作物的也要利用好,不让其再闲置荒芜。
三、各地要切实落实国家《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和省《基本农田保护区管理条例》,建立和健全保护管理和监督制度。
实行定期检查和跟踪检查相结合,省政府要求各市、县在今年6月都要组织一次抽查,检查保护区的落实情况,对保护管理和建设工作做得好的地方和单位,要予以表扬;对保护工作不落实的要批评并限期改正;对违反上述两个条例的要严肃处理并追究政府负责人的责任。
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技术方案(毛斐然)
![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技术方案(毛斐然)](https://img.taocdn.com/s3/m/af308d55a8956bec0975e3e4.png)
目录1、总体实施规划方案 (1)1.1项目背景 (1)1.2工作任务 (2)1.3技术依据 (2)1.4基本农田划定的原则 (3)1.4.1依法依规,规范划定 (3)1.4.2确保数量,提升质量 (4)1.4.3稳定布局,明确条件 (4)1.4.4落地到户,责任到人 (4)1.4.5图、数实地一致 (4)1.5技术方法与要求 (5)1.5.1基本农田划定技术方法 (5)1.5.2技术要求 (5)1.6工作流程 (6)1.6.1收集资料 (6)1.6.2外业核查 (7)1.6.3编制划定方案 (7)1.6.4征求意见,修改方案 (7)1.6.5建立基本农田数据库 (8)1.6.6编制、生成成果 (8)1.6.7提交成果 (8)1.6.8成果验收 (9)2、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9)2.1项目进度安排 (9)2.1.1资料收集阶段(5天) (9)2.1.2数据分析阶段(5天) (9)2.1.3现场勘查阶段(5天) (10)2.1.4编制初步划定方案阶段(5天) (10)2.1.5征求意见,修改方案阶段(10天) (10)2.1.6建立基本农田数据库阶段(30天) (10)2.1.7编制成果阶段(25天) (10)2.1.8成果验收和上报阶段(5天) (10)2.2进度保证措施 (11)2.2.1从技术上保证 (11)2.2.2从软、硬件设备上保证 (11)2.2.3从质量上保证 (11)3、人员与设备配置 (11)3.1技术力量及劳动力计划 (11)3.2拟投入本项目的仪器、设备计划 (12)4、质量安全措施计划 (13)4.1保证质量目标的措施 (14)4.1.1成立领导小组 (14)4.1.2成立技术指导小组 (14)4.1.3严格项目检查制度 (14)4.2保证安全文明作业目标的措施 (14)4.2.1保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14)4.2.2保证仪器设备安全使用 (15)4.2.3数据安全 (15)5、服务承诺情况、后续跟踪管理情况 (15)5.1质量承诺 (15)5.2进度承诺 (15)5.3后续跟踪管理 (15)1、总体实施规划方案1.1项目背景为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关于“划定永久性基本农田”的要求,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先后下达《关于划定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的通知》(国土资发〔2009〕167号)和《关于加强和完善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218号)等相关文件,要求各地要充分应用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基本农田上图成果,以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为契机,全面把握并衔接好基本农田落地到户、上图入库、成果验收和报备等关键环节,切实加强和完善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工作。
第十四章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PPT课件
![第十四章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5bbb72e941ea76e59fa041d.png)
往往是一样的,在农业部倡导农村合作经营的背景下,集中连片的同等级土地,有利于多户
农民联合,在一定规模农业生产的基础上,实现农业的产业化。这些都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
农用地质量,进而提高农用地的价值。
2021
4
2021
5
第十二章 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
四、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
基本农田保护区的范围
下列耕地原则上应划入保护区:
法在耕地利用过程中推广规模农业,又增加了土地流转过程中,由于建设用地需要侵占零散 基本农田地块引发纠纷的频率。
基本农田“连片性”程度高有利于提高水利、道路等农业基础设施的规模效益;大型机
械在连片土地上的优势更易发挥;彼此连片的同等地块,对农业科技的普及更为有利;环境
监察部门对大片相连的土地可以实行空间上的集中监察;集中连片的同等级土地的使用性质
2021
8
2021
9
2021
10
2021
11
2021
12
2021
13
2021
14
2021
15
2021
6
第十二章 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
五、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主要成果 1、 乡镇土地利用现状图; 2、 行政村土地利用现状图; 3、 乡镇基本农田保护区分图; 4、 行政村基本农田保护区分布图; 5、乡镇和行政村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说明书。
2021
7
第十二章 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
六、基本农田保护区的管理措施 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技术的措施。 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基本农田的范围、面积、地块; (二)基本农田的地力等级; (三)保护措施; (四)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 (五)奖励与处罚。
浅析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及意义
![浅析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b6a4da11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2b.png)
摘要:为了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促进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以下简称《土地管理法》)、国务院《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我们对基本农田保护规划进行一个分析,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
基本农田是耕地中的精华,因此实施耕地保护的实质就是实施基本农田的保护。
基本农田规划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将总体规划确定的耕地按照一定的指标优选划为基本农田的过程。
科学合理的基本农田规划对于保护耕地、促进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以及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对此展开研究探讨。
关键词:基本农田规划持续发展重要意义研究方向根据调查,我们发现在采取严格的基本农田保护措施的同时,往往只重视耕地数量,忽视质量;重视耕地生产功能,忽视生态、景观和文化等功能,造成了耕地质量的下降及优质耕地资源的浪费。
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指出:“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要优先安排生态屏障用地,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这些要求的提出为基本农田保护空间规划方法在实践上提出了新的挑战,也为基本农田空间规划研究指明了新的方向。
按照国土资源部、农业部的要求,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和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的最终目的都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集约节约制度。
事关政府耕地保护目标责任考核以及耕地占补平衡指标验收工作,事关经济建设发展和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1实施基本农田保护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意义1.1总体规划的重要意义。
我们知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导土地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土地宏观调控和土地用途管制的重要依据,事关国家和人民长远利益。
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土地管理工作中的基础地位和引领作用,切实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
1.2严格依据规划划定和保护基本农田。
基本农田保护规划
![基本农田保护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f7803346fc4ffe473268ab40.png)
土地整理
深化、细化与完 善,实现手段
遵循的依据
土地利用 总体规划
与可持续发展
土地整理集中了社会、经济、自然、人文在内的可持续 动态因素,是土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的内在动力机制。
第二节 土地整理的范畴
一、土地整理的范畴
土 地 整 理 范 畴
市地整理 农地整理
当前我国土地
整理所涉及的主要是 农地整理
市地整理 是指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在既定的城市 空间范围内,对城市居民点、工矿、交通等建设用地 的利用方式、结构和土地使用权属进行调整,消除对 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起制约和限制作用的因素,盘活 存量土地,提高现有建设用地综合效益,达到控制建 设占用土地,尤其是控制占用耕地的目的 。
日本:土地整治和整备 台湾:土地重划
韩国:土地调整
名称虽不同,但土地整理的内容基本相同,其中以德国、 荷兰的土地整理最具代表性。
我国土地整理的发展态势
90年代至今土地整理的目标: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 求,增加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态环 境。
2000年全国启动编制土地开发整理规划。 2001年首批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正式启动。 行政推动为主,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程度低。 土地整理产业化发展。
S粮=(M1+M2)/F
式中:S粮:应保护的粮田面积(hm2 ) M1:规划末期本县粮食需求量(kg) M2:国家商品粮任务(kg) F:规划期内平均单位面积产量(kg/ hm2 )
② 应保护棉、麻、油及其他用地(如科研地等):根据国家或上级下达 的计划和指标确定。
③ 常年蔬菜地面积(hm2):按下式计算:
第二节 基本农田保护的方针和原则
一、基本农田保护的方针
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
![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39c1130d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f0.png)
基本农田保护的特性:
①综合性 表现为基本农田保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对象、目标、理论和 方法中均存在着自然、社会、经济的广泛交叉和联系,表现为保护的综合 性特征。 ②层次性 由基本农田空间分布、保护内容和管理机构的等级层次所决定,不同 层次上,基本农田保护目标、内容不同,保护方式也不同。
三、控制指标与规划程序:
(一)控制指标
指经批准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控制指标,主要包括基期年和规划年 指标:
1、人口和建设用地指标:总人口;城镇人口、城镇用地总规模和人均用 地面积;农村人口、农村居民点用地总规模和人均用地面积。
2、耕地保有量指标; 3、基本农田面积指标:保护区面积、保护率; 4、建设用地指标:①规划期建设用地控制指标②城镇和村建设用地指标 ③交通用地指标④水利指标;
(二)规划目标
根本目标 基本农田保护规划以实现基本农田的合理有效保护为根本目 标。 具体目标: 1、合理确定基本农田基本面积,实行严格的数量保护。 2、科学进行基本农田布局,保证农田的质量要求。
(三)规划原则
1、切实保护耕地的原则。 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其重点是保护耕地,以满足人口高峰年对耕地的需求。 2、综合协调的原则 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划定应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在区域内的各类 用地进行综合协调和统筹安排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好吃饭与建设的关系,使 非农业建设用地与农业用地得到合理配置,形成最佳的社会经济效益。
3、双轨并行的原则 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必须遵循由上而下和由下而上相结合的 双规并行原则 4、区域完整性的原则 为了方便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划定、建档和管理,完善土地管 理体系,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划定不宜打破村级行政界线。
规划修改及永久基本农田补划方案
![规划修改及永久基本农田补划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79da132a1c7aa00b42acbe5.png)
(一)规划方案编制的思路、方法及内容1前期调研收集自然资源、发改、规划、统计、住建、林业、环保、交通、水利、旅游、文广、工信等部门相关资料。
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摸清规划实施期间土地利用结构布局、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重点建设项目、规划实施措施执行情况、规划重大背景变化等情况,为规划评估与调整提供基础依据。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调整需求对接根据数据,分析规划主要指标落实情况、规划空间布局管控落实情况、重点项目落实情况,总结存在问题并深入分析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管理的措施;开展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明确区域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承载潜力和方向,为规划目标确定、指标规模调整、空间布局和结构优化等提供科学依据;综合考虑近年来国家、长清区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国家土地管理政策形势,分析对土地规划实施的影响,提出对策建议,编制规划评估报告,为启动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提供依据。
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方案制定根据自然资源部和山东省规划调整完善工作部署,结合规划中期评估成果,按照省自然资源厅统一部署,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并修改完善后,报省自然资源厅对接审核,最后报省人民政府审定。
3.1基本原则1、坚持发展与保护相协调原则。
充分考虑当地的资源、生态、环境条件,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范围内,选择合理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式,走差异化、精明发展的道路。
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调整完善的基本内涵。
一方面,经济社会发展定位不能脱离人口、资源、环境条件。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式的确定,应充分考虑当地实际,在资源生态环境可承载的范围内,选择最适合自身条件和优势的发展道路。
另一方面,国土空间开发利用安排,应该切实落实经济社会发展意图,保障科学发展目标的落地,通过国土开发利用方式的转变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
2、坚持底线安全思维原则。
把生态安全、环境安全、粮食安全等放在优先位置,优先划定生态、资源、环境保护的红线。
基本农田建设设计规范
![基本农田建设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06c829ec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0c.png)
基本农⽥建设设计规范基本农⽥建设设计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基本农⽥建设得术语与定义、技术指标、耕作⽥块规划设计、⽥间排灌沟渠规划设计、机耕路规划设计、农⽥防护林设计与路、沟、林、渠、⽥综合规划设计。
本标准适⽤于我省境内平原、低⼭丘陵地区得洋⽥、⼭垄⽥与梯⽥三种类型,且⾯积⼩于666、7公顷得基本农⽥建设规划设计。
2 规范性引⽤⽂件下列⽂件中得条款通过本标准得引⽤⽽成为本标准得条款。
凡就是注⽇期得引⽤⽂件,其随后所有得修改(不包括勘误得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于本标准。
今后这些标准如有修改、修订得,应按修改后得标准执⾏。
GB3838 地⾯⽔环境质量标准GB 5084农⽥灌溉⽔质标准GB 8978 污⽔综合排放标准GB50288 灌溉与排⽔⼯程设计规范GB /T50265 泵站设计规范GB/T16453、1 ⽔⼟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坡耕地治理技术GB/T16453、3 ⽔⼟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沟壑治理技术NY/T309 全国耕地类型区、耕地地⼒等级划分TD/T 1012 ⼟地开发整理项⽬规划设计规范SL18 渠道防渗⼯程技术规范SL207 节⽔灌溉技术规范SL252⽔利⽔电⼯程等级划分及灌⽔标准SL265⽔闸设计规范3术语与定义下列术语与定义适⽤于本标准3、1 基本农⽥系指根据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对主要农产品得需求,以及对建设⽤地得预测,长期不得占⽤或基本农⽥保护区规划期内不得占⽤得耕地。
3、2基本农⽥建设系指对基本农⽥得⽥块、⼟壤肥⼒、沟、渠、路、林等⽅⾯按照本规范得标准进⾏改造与建设。
3、3 洋⽥:系指分布平原地区各河流得⼊海⼝、内陆盆地与河流中、下游得⼀级阶地得⽥块。
包括滨海平原⽥与平洋⽥。
3、3、1 滨海平原⽥:系指主要由冲、海积形成得洋⽥,分布于各河流得⼊海⼝。
3、3、2 平洋⽥:系指主要由冲、洪积形成得洋⽥,分布于内陆盆地与河流中、下游得⼀级阶地。
3、4 ⼭垄⽥:系指分布在丘陵、⼭区得丘间与内陆⼭间⾕地得⽥块。
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方案
![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8e1f48e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09.png)
划定工作的影响和意义
保障粮食安全:划定永久 基本农田可以确保国家粮 食安全,保障农民权益,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划 定永久基本农田可以促 进城乡统筹发展,优化 城乡空间布局,提高城 乡一体化发展水平。
推动农业现代化:划定永 久基本农田可以推动农业 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效 率,促进农业转型升级。
划定工作的预期成果
确定永久基本农 田范围:明确永 久基本农田的边 界和范围,为保 护耕地提供依据。
提升耕地保护意 识:通过划定永 久基本农田,提 高公众对耕地保 护的认识和意识。
促进农业可持续 发展:确保永久 基本农田的质量 和数量,为农业 可持续发展提供 保障。
维护生态安全: 保护生态环境, 确保永久基本农 田的生态功能得 到有效发挥。
划定工作的背景和政策依据
永久基本农田的概念和定义
划定工作的背景和意义
政策依据和法律法规
划定工作的原则和标准
划定工作的目标
确定永久基本农 田的面积和范围
保障粮食安全和 农业生产
保护生态环境和 自然资源
促进农业可持续 发展和乡村振兴
划定工作的原则
依法依规,科学规划:遵循法律 法规,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 土地利用现状,科学合理地划定 永久基本农田。
靠性
强化质量评估: 对划定工作进 行质量评估, 及时发现和纠
正问题
建立奖惩机制: 对划定工作中 表现优秀的单 位和个人给予 奖励,对存在 问题的单位和 个人进行问责
处理
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工作效率
建立信息化平台,实现信息共享与互通 利用先进技术手段,提高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能力 加强信息安全管理,确保数据安全可靠 推动信息化与业务深度融合,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三区三线耕地保护目标
![三区三线耕地保护目标](https://img.taocdn.com/s3/m/070f1f4c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e9.png)
三区三线耕地保护目标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地区的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为了保护农村耕地资源,我国制定了《三区三线耕地保护规划》。
该规划分为三个区域和三条线,旨在保护我国耕地资源,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本文将从三区三线的实施情况、保护目标和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三区三线的实施情况1. 三个区域三个区域分别为基本农田保护区、重点开发区和一般农田保护区。
其中,基本农田保护区是指保护农业生产必需的耕地,主要位于国家重要粮食生产区、生态脆弱区和重要水源涵养区等。
重点开发区是指有条件进行农业现代化和特色农业发展的区域,主要位于城市周边和交通便利的地区。
一般农田保护区是指除基本农田保护区和重点开发区以外的区域,主要为了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和农民生活。
2. 三条线三条线分别为城市建设用地扩展线、交通设施用地扩展线和工矿区、城镇建设用地扩展线。
城市建设用地扩展线是指城市用地的边界线,超出此线的用地为非法用地。
交通设施用地扩展线是指交通设施用地的边界线,超出此线的用地为非法用地。
工矿区、城镇建设用地扩展线是指工矿区、城镇建设用地的边界线,超出此线的用地为非法用地。
二、保护目标1. 保护农村耕地资源保护农村耕地资源是《三区三线耕地保护规划》的首要目标。
通过设立基本农田保护区和一般农田保护区,保障农村耕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同时,通过限制城市建设用地扩展线、交通设施用地扩展线和工矿区、城镇建设用地扩展线的范围,避免非法占用农村耕地资源。
2.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保护农村耕地资源是为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通过重点开发区的设立,引导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和特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
同时,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和农民生活,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3. 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保护农村耕地资源是为了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基本农田保护区主要位于国家重要粮食生产区,保障国家粮食生产的数量和质量。
同时,通过保护农民的权益,提高农民的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增加粮食生产的产量。
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划定和整改补划工作方案
![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划定和整改补划工作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837a9a2ccbff121dc368312.png)
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划定和整改补划工作方案为确保XX县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建设和整改补划工作的顺利推进,依据《自然资源部农村民农村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通知》(自然资规〔2019〕1号)文件、《XX省自然资源厅 XX 省农业农村厅关于转发〈自然资源部农村民农村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通知〉的通知》(XX自然资发〔2019〕31号)等相关文件的指示以及相关工作安排和要求,结合XX县实际情况制定XX县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划定和整改补划工作方案如下:一、工作范围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划定工作范围为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定确定的县域规划范围,工作重点为XX县中心城区、各乡镇、重要交通沿线及城镇周边区域。
城镇周边是指以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中心城区范围和乡镇规划区范围界限为准(含禁建区、限建区、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
永久基本农田核实整改范围为XX县全县范围内的永久基本农田图斑。
二、工作职责XX县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划定和整改补划工作由各乡镇人民政府作为实施主体,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农业部门负责具体工作。
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农业农村局负责具体实施县域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的潜力分析评估、划定及整改补划工作,在永久基本农田之外其他质量较好的耕地中,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组织开展实地核实,最终形成与实地相符的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并及时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数据库。
同步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进行进一步核实,巩固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严控建设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统筹生态建设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加强永久基本农田建设。
乡镇全面配合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农业部门的工作安排,负责签订保护责任书和保护卡,配合作业单位开展野外核实举证。
县林业、发改、财政、经商、生态环保、住建、交通、水务、旅游等部门主要负责提供与本项目相关的基础资料,对储备区划定及永久基本农田整改补划提供政策及技术支持。
三、工作内容在已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基础上,依据《土地管理法》《农业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依据2017年度土地变更调查、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地理国情监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土地综合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建设项目用地审批和矿业权审批登记等成果,结合本县实际,按照永久基本农田划定、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保护与监管、数据库建设等工作要求和技术标准,依法有序的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划定及整改核实工作。
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15362565a8102d276a22f9f.png)
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摘要:随着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和工业规模的扩大需要占用土地,而耕地是我国最广泛的土地资源利用类型,人口增长和粮食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为了保护耕地资源、合理调节工业产业的平衡,有必要对基本农田保护区进行环境保护。
下面笔者就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进行简要阐述。
关键词:农田保护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一、基本农田保护区保护概述1.内涵基本农田保护区分区是保护是根据基本农田的数量、质量、集中程度对基本农田保护区进行等级划分,以基本农田等级为依据施行不同的管护措施,进而实现基本农田的分级保护。
其本质上是为了更加切实有效地实现基本农田的保护而创设的一种基本农田保护模式。
在实践中,通常将基本农田保护区分为核心保护区和一般保护区。
基本农田核心保护区一般是农田保护区内耕地质量较高、数量相对几种的高产区域,且核心保护区内一般实行永久性管护措施,是真正意义上的永久基本农田。
在核心保护区之外,基本农田保护区之内的耕地一般认定为基本农田保护区的一般保护区,一般保护区内的农田大多是质量一般、规模相对较小、集中程度较低的耕地资源,该类耕地资源不同于永久性耕地。
2.原则基本农田保护区分区划分需要遵循一定原则,这些原则是确立核心保护区和一般保护区的基本依据。
1)耕地的质量要求,核心保护区的基本农田应当是高产农田,能够满足其腹地的基本粮食需求。
2)耕地数量要求,核心保护区耕地的基本农田数量规模应当是以人口高峰期、农产低峰期实际粮食需求为限度。
3)耕地集中要求,为方便统一规划、管护,核心区耕地应当面积、规模相对集中。
4)其他要求,一般来说基本农田保护区分区中的核心保护区农田以平原地区耕地为主,山地丘陵区域依实际情况进行分级规划。
3.方法1)确定核心保护区农田面积,通常不对基本农田的一般保护区进行特殊要求,需要确定的是基本农田保护区分级中核心保护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系数预测法
国家对各地建设用地占用耕地面积每年都有控制指标,根据 这一指标可以测算出从现在至人口增长高峰年期间的耕地减 少量,据此即可计算出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2.重要指标的测定
(1)农作物单产预测方法。
• 趋势推导法
把农作物产量看成是光、热、气、土壤等环境因素与科技进 步、投人水平和政策因素等综合作用的结果,从时间序列分 析可以反映变化的历史趋势和规律,由历史资料可以外推出 目标年的单产。
4.行政村基本农田保护区分布图
比例尺为1:5 000(或1:2 000),图上应标明建设用地规模和 界线,一、二级基本农田分布和界线,一级保护区位置和编号, 其他用地界线。
5.土地分等定级图 一般可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分布图上标 出地块等级,有条件地区也可单独制图。
6.基本农田保护区内的工程建设规划图
c.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农田保护面积的测定 将目标年总供给量与总需求量进行平衡,即可测定出基本农
田保护面积(一级保护面积)。 B.人口—土地—经济系统模型预测法
通过建立人口—土地—经济系统的计量经济模型,进而计算 出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
(2)间接测定法。
具体思路是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现有耕地面积与预测建设用地 面积之差,可采用人口预留法和系数预测法两种主要方法。
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
一、概念 基本农田系指根据一定时期人口和国民经济对农产品的需 求以及对建设用地的预测而确定的长期不得占用的和基 本农田保护规划期内不得占用的耕地。
二、规划的技术要点 1.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的测定方法
主要有直接测定法和间接测定法. (1) 直接测定法
主要包括农产品需求量预测法和人口—土地—经济系统 模型预测法两种。
A.农产品需求量预测法
为了满足日益增加的人口对农副产品的需求,必须保证一定 的农田面积。
其技术路线为:按照目标年农产品的需求量和供给量来测算 基本农田的保护面积,具体分成三步:
a.农作物单产预测
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预测出目标年的单产水平。
b.农产品需求量预测
根据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以及有关部门对人民生活不同发展水 平的消费需求预测,测定满足人口发展所需的农副产品 (粮 食、油料、蔬菜及动物性食品等) 数量,再加上一定的输人 输出产品量,即可求得目标年全社会的农副产品需求总量。
(5)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布局,主要突出基本农田保护区、村镇建 设发展控制用地和道路的布局。
(6)规划的实施措施,包括基本农田建设和保护管理办法等;
(7)其他专题规划说明。
规划说明书要附有现状资料调查表和土地利用现状图、基本 农田保护区分布图等。
土地整理规划
一、土地整理的概念
土地整理(Land Re-adjustment或Land Arrangement) 系指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调整与治理。通过对土地利用 环境条件的改善和生态景观建设,消除土地利用中对社 会经济发展起制约或限制作用的因素,促进土地利用的 有序化和集约化。
二、土地整理的范畴和程序
(一) 土地整理的范畴
可分为农地整理和市地整理。
1.农地整理
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并提高耕地质量为中心,通过对田、水、 路、林、村实施综合整治开发,改善农业生产和土地利用条件、 居住环境和生态环境。
农地整理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农田整治。
如兴建或改造沟渠和田间道路,建立或健全节水、节地、高 效的排灌系统,建立农田防护林带,清除耕地中的坟头,填平农 田中的废坑塘,以及平整土地等。
2.行政村土地利用现状图
比例尺为l:5 000(或1:2 000),图上应标明行政村区域界线, 村庄建设用地界线,耕地分布状况和其他各类用地界线。
3.乡(镇)区域基本农田保护区分布图
比例尺为1:10 000,图上应标明建设用地控制规模和界线, 一、二级基本农田分布和界线,基本农田保护区位置和编号, 其他各类用地界线。
A.人口预留法。人口预留法即按历年人口增长趋势,预测人口 增长高峰年和高峰年的人口总数;然后按建设部门规定的人均 用地标准,测算出建设用地总需求量,它与现有耕地面积之差 即为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可用下式表示:
• 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现有耕地—(人口高峰年城镇预测人口× 城镇居民人均用地标准+人口高峰年农村预测人口×农村居民 人均用地标准)
• 专家系统法。影响农作物单产的因素是繁多的,有些因素是 无法定量和无资料可借鉴的,特别是未来农作物的品种、耕 地栽培技术和种植制度等,就需要采用专家咨询方法,请专 家们依靠长期积累资料和经验作出预测。
(2)农产品需求量预测方法
农产品需求量的预测可以通过历史人口生活消费的历史分析, 来掌握消费水平变化的长期趋势,从而预测未来的消费水平。
7.乡 (镇) 和行政村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说明书 主要表述 划定的成果和依据,特别是图纸无法表述的内容。
主要包括:
(1)现状经济社会调查资料、土地资源利用特点及存在问 题;
(2)人口(包括小城镇集聚人口)规模的计算方法和依据;
(3)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的测算方法和依据;
(4)村镇建设发展控制用地的测算方法和依据;
1.实地勘查 以乡(镇)为单位,通过实地勘查,落实一、二 级基本农田保护片、块、保护区实地界线和建设预留地 的范围。
2.编号登记 对划定的基本农田保护片、块、区和建设预 留地进行编写登记,内容包括四至、面积、利用类型、 保护级别和用地类型。
3.签订公约 在登记的基础上,签订保护公约,确定保护 责任人,明确责任人的保护面积、界线、责任和奖惩制 度。
4.设置标志 在保护片、块、区的界线上设置标志,标志 牌上应有保护片、块和区分布示意图,保护范围,本保 护片、块、区内基本农田面积、等级、期限、保护措施 (村规民约等)。保护标志一般应以县为单位统一编写。
四、主要成果
1.乡(镇)区域土地利用现状图
比例尺为1:10 000,图上应标明乡(镇)行政区域界线,居民点 界线和各类用地界线。
(3)人口预测法
常采用人口自然增长法和劳动平衡法
(4)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主要采用两种方法:
A.根据人口增长高峰年城镇预测人口和农村人口增加数, 以及建设部门确定的城市化水平和人均用地指标,求得建设 用地增加数。
B.以农业生产为主的乡镇,用系数推算法与定额指标相结 合的方法测算建设用地需求量。
三、划区定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