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地理第四章和第五章知识点

合集下载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必背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必背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必背第一章:地球与地球运动1.地球的形态和大小地球呈近球体,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所以赤道略偏大。

2.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自转:地球以西东方向旋转一周需要23小时56分4秒,使人们看到了昼夜变换和星空相对运动;公转: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需要365.24天,形成季节。

3.地球的地理坐标确定地球上某一点位置的方法,以经度和纬度作为地球地理坐标。

第二章:地球与地图1.地球的标志及其表示方法地球的标志为圆形,表示方法有平展图、球面图和柱面图等。

2.地图的图例和比例尺图例表示地图上各色块的含义,比例尺是地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例关系。

3.地图的投影方式地图的制作为了避免变形,必须进行地图投影,有圆锥投影、圆柱投影和平展投影等。

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1.气候影响气候的因素有纬度、海洋、陆地、气压和风等。

全球的气候类型有副热带干旱气候、温带中性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等。

2.地形和水文地形有高山、丘陵、平原和盆地等。

水文包括江河、湖泊、湿地等。

3.生物资源生物资源有植物资源和动物资源两种。

其中植物资源有森林、草原和沙漠等,动物资源有陆生动物、水生动物和石油等。

第四章:人文地理环境1.人口和人口迁移人口迁移有内部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内部人口迁移有城市化、工业化和人口流动等。

2.文化和文化特征文化特征有语言和礼仪等,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较大。

3.经济地理环境经济地理环境主要是指人们生产生活的自然条件,如气候、地形和水文等。

苏教版七年级(初一)地理全册知识点(完美排版)

苏教版七年级(初一)地理全册知识点(完美排版)

苏教版七年级(初一)地理全册知识点(完美
排版)
苏教版七年级(初一)地理全册知识点
第一章人与地理
1. 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地球的构造和运动
3. 地球的各种自然现象(地理气候、地理水文、地理生态等)
第二章地球的区域
1. 世界地图和地理坐标
2. 世界的大洲和大洋
3. 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的特
点和地理条件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1. 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边界
2. 中国的自然地理区域(东部沿海地区、华北地区、东北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南部沿海地区、台澎金马地区)
3. 中国的气候和地形特点
第四章中国的人口与民族
1. 中国的人口数量和分布
2. 中国的主要民族和其分布
3. 中国的人口问题和民族关系
第五章经济地理
1. 农业和工业的基本概念
2. 中国的农业和工业发展状况
3. 农业和工业对环境的影响
第六章地理与环境保护
1. 环境保护的意义和目标
2. 中国的环境保护现状和挑战
3. 个人应该如何参与环境保护
以上是苏教版七年级(初一)地理全册的知识点概述,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重点知识点配,简单易懂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重点知识点配,简单易懂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重点知识点配,简单易懂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重点知识点配思维导图,简单易懂!_亚洲第一章:地球和地图1. 以风车而著名的国家是荷兰。

2. 阿拉伯人的传统服装多是身穿白色长袍,头戴头巾,这种打扮的原因是反射阳光、抵挡风沙。

3. 地平面上有东(e)、西(w)、南(s)、北(n)四个基本方向,在此基础上,又分出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共八个方向。

4.在没有方向标志的地图上,应该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向来确定方向。

5.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6.刻度分为数值刻度、线条刻度和文字刻度。

7. 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略。

8. 地图的三要素是比例尺、方向、注记和图例。

9. 收集地理信息的途径:①查阅地理辞书;②咨询有关人士;③上网查阅资料等。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1 经过测量,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 曾经对地球形状的两种说法是“盖天说”和“浑天说”。

3. 麦哲伦环球游行路线是西班牙→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西班牙。

4.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半径6371公里;赤道的周长是4万公里。

5. 地球的自转方向是由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方向旋转。

6. 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纬线。

7. 赤道的纬度是0°,赤道以北称北纬,以南称南纬,北纬和南纬各有90°。

8. 北极和南极分别是北纬90°写作(90°n)和南纬90°写作(90°s)。

9. 人们规定,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

10. 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是赤道。

11.连接南北极并垂直于纬度的弧线称为子午线。

12. 经度的起点是本初子午线,或者称0°经线,东、西经最大度数为180°。

初一地理每章知识点总结

初一地理每章知识点总结

初一地理每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地球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近似球形的天体,它的直径大约为12756公里,是太阳系内第三大的行星。

2. 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自转是地球绕着自己的轴线旋转;公转是地球绕太阳运动。

3. 地球的地形:地球的地表被大洲和大洋所覆盖,地球表面特征多种多样,有高山、平原、湖泊、河流等。

第二章气候1. 气候的因素:气候的形成受到经纬度、地形、海洋和大气等因素的影响。

2. 气候带:根据地球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将地球划分为寒带、温带和热带三个气候带。

3. 气候变化:气候会随着季节和地理位置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同时也会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第三章水资源1. 地球的水资源:地球上的水资源主要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两种,其中地表水主要分布在河流、湖泊和水库中,地下水则分布在地下或者岩石缝隙中。

2. 水资源的利用: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它主要用于农业灌溉、工业生产和城市供水等方面。

3. 水资源的保护:由于水资源的有限性和易受污染的特点,需要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第四章地球环境1. 地球的生态系统:地球的生态系统包括了陆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2. 环境保护:地球环境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受到破坏,需要积极采取措施保护地球生态平衡。

3. 生态环境问题:地球上存在着许多生态环境问题,如水污染、空气污染、土地荒漠化等,需要重视和解决。

第五章人口与城市1. 人口分布:地球上的人口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中国、印度、美国等地区,同时也存在着城乡人口分布不均衡的情况。

2. 城市的发展:城市是人口和经济活动的中心,它们不断发展壮大,但也面临着交通、污染等问题。

3. 人口问题:地球上存在着人口过度增长、老龄化等问题,需要从政策和发展等方面加以解决。

第六章农业与工业1. 农业的发展:农业是人类最早的经济活动,它的发展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七上地理第四、五章提纲

七上地理第四、五章提纲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一节人口与人种一、世界的人口增长1、18世纪以前人口增长,19世纪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口增长速度。

人口的增长速度是由决定的。

自然增长率= - ;自然增长率>0时,人口增长;<0时人口减少或负增长;=0时不增不减;人口最多的大洲是;人口最少的大洲是;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最低的是。

2、人口密度= ÷(单位:人/平方千米)3、人口问题:(1)人口过多增长过快:、、、、等。

(2)人口增长过慢:、、。

科学合理的人口增长速度:使人口增长与、发展相适应,与、相协调。

1、四密四疏及分布原因(结合课本72页图掌握)(1)四密:、,、。

分布特点:半球纬度(海陆位置)(地形)地区。

(2)四密分布的原因:亚洲东部、亚洲南部:,。

欧洲、北美洲东部:,。

(3)四疏:、、、;人口稀少的共同原因:;影响因素:。

5、不同的人种(结合课本75页图掌握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根据人体方面的特点,人类分为、和。

(印第安人、因纽特人属于人种),亚洲西部、非洲北部属于人种;欧洲西部:人种、教、人口呈现负增长,鼓励生育亚州西部、非洲北部:人种、教,语;印度:白色人种、说英语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人种、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面临人口、粮食、环境问题第二节语言与宗教1、、、法语、俄语、西班牙语、是世界主要语言,也是联合国的主要语言。

2、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

3、、、是世界三大宗教。

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

4、宗教建筑基督教——形成于亚洲西部,目前主要分布在、、。

伊斯兰教——形成于阿拉伯半岛,分布:、;佛教——形成于古印度,目前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东南部。

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1、我们把人们的集中聚居地—和统称为聚落.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乡村聚落有农村,牧村,渔村,林场等不同类型。

造成乡村和城市景观差异的原因:。

2、聚落形成于发展的有利条件:、、、自然资源丰富、气候、等。

2024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五章 居民与文化”的必背知识点

2024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五章 居民与文化”的必背知识点

2024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五章居民与文化”必背知识点一、人口与人种1.世界人口数量的变化2022年11月15日,世界人口达到80亿。

世界人口的总趋势是不断增长的,但不同历史时期增长速度不同。

18世纪以前,人口增长缓慢;工业革命后,增长速度加快;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口迅速增长;20世纪70年代开始,增长速度减缓,但每年新增人口仍很多。

2.人口自然增长率定义:人口自然增长率表示人口的增长速度,等于人口出生率减去人口死亡率。

地区差异:欧洲、北美等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个别国家甚至出现负增长;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

3.人口增长特点与问题人口增长过快或过慢都会带来问题,如资源消耗、就业困难、贫困、劳动力短缺、国防兵力不足、社会养老负担过重等。

保持适度的人口数量和增长速度,可以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4.人种划分与特征根据体质特征,人类主要分为黄种人、白种人和黑种人。

不同人种在肤色、毛发、面部特征等方面存在差异,但这些差异没有优劣之分,所有人种都是平等的。

5.人种分布同一人种在世界上既有大范围的集中分布区,也有小范围的零星分布,还有些地区成为不同人种的混居区。

由于人口迁移,人种的分布越来越复杂。

二、人口分布1.人口稠密区与稀疏区人口稠密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及北美东部等地,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展较早或工业发展较早、经济发达。

人口稀疏区:极端干旱的荒漠地区、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以及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地等地。

2.人口密度定义: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反映一个地区的人口疏密程度。

三、人口迁移1.定义人口迁移是指人口在地区之间迁出或迁入,从而发生居住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的人口移动现象。

2.影响因素自然环境因素:如气候、水资源、地形等。

社会经济因素:如经济发展、政治变动、文化交流等。

四、多样的文化1.语言和宗教联合国工作语言: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七年级上册地理五章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地理五章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地理五章知识点地理学是我们探索世界的重要工具,对于初中生而言,地理课程的学习让我们了解到了进一步的世界。

地理学一共有五章知识点,每个章节重点介绍了不同的地理概念和知识点,这篇文章将分别介绍这五个章节的知识点。

第一章:地球与地图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只有具备了对地球的认识,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地球。

本章节介绍的知识点主要包括:1.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椭球形的,而不是球形的,它的直径和赤道相比会小一点,和两极相比会大一点。

2. 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24小时,直接导致了白天和黑夜的交替,以及各种气象现象的发生。

3. 地球的公转:地球公转周期是365.24天,也就是我们熟知的每年365天,但由于闰年的存在,所以每四年会多出一天。

第二章:中国的方位中国是我们的祖国,我国的地形复杂多样,所以对于初学者而言,本章节的知识点十分重要。

1. 中国的地形:中国的地形特征各异,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大别山等地形特征使得我国拥有了独特的自然风光。

2. 中国的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南接印度洋,西邻欧亚大陆,北倚北冰洋。

与更多国家相邻,极大地促进了贸易和文化交流。

第三章:气候气候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理解了气候变化规律也能够对未来的预测和发展做出决策。

1. 气候的定义:气候是指某一地区多年气象要素变化的统计特征,包括气温、降水量、湿度、风速、云量等。

2. 气候带:不同气候带对应着不同的气候类型,例如:热带雨林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等。

第四章:水资源水是生命之源,保护和管理水资源不仅是一项国家使命,也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1. 中国的水资源:中国虽然拥有丰富的水资源,但是由于地域差异、人口分布等因素,我国的水资源分布不均衡。

2. 水的循环过程:水的循环过程包括蒸发、凝结和降水等环节,环环相扣,形成了天气现象和水文气候带。

第五章:资源与工业工业是舒适生活的保障,资源是工业兴旺的保证。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知识点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知识点

第四章第一节天气1.天气:指一个地方短时间的大气状况。

描述:阴晴、风雨、冷热。

特点:多变的2.卫星云图:地图和气象卫星拍摄的图像叠加而成的,可以真实地反映云层的厚薄、云雨区域的范围。

白色表示云区,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3.天气符号:冰雹、雾、霜冻、浮尘、扬沙、沙尘暴等。

4.风向:风吹来的方向风向的判断:在没有尾羽的一端画十字箭头。

右图的风向是西北风风力的判断:一个尾羽=2级。

右图的风力是4级风。

5.空气质量:空气质量的优劣,用空气污染指数来表示。

污染指数小,对健康有利。

空气质量级别共五级,一级最好,五级最差。

(见课本P61)造成空气污染的因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自然因素:森林火灾,火山爆发等人为因素:工业废气、生活燃煤、汽车尾气等。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差异1.气温:大气的冷热程度,用℃来表示。

2.气温的测量(步骤见同步P46)工具:百叶箱、温度计观测4次:2时、8时、14时、20时。

3.气温的变化气温日变化:气温最高(14时或午后2时),气温最低(日出前后)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气温年变化:北半球陆地(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陆地(1月最高、7月最低)海洋(2月最高,8月最低)气温年较差:一年内的最热月平均气温与最冷月平均气温的差4.气温的差异世界气温差别可以用等温线图来表示等温线呈闭合状态,且中心气温高,为高温中心;中心气温低,为低温中心。

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等高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

5.世界气温分布特点a.等温线大致延纬线方向延伸,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

b.同纬度陆地和海洋气温不一样。

c.受海陆分布影响,北半球等温线比较曲折,南半球等温线比较平直。

第三节降水的变化和差异1.降水:水汽在适宜的条件下凝结成水滴或冰晶,并以雨、雪、冰雹等形式降落到地面,统称为降水。

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特点:降水既有季节变化,也有空间差异。

2.降水的测量工具:雨量器、量杯3.降水的季节变化(用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全年多雨:赤道附近,全年降水都很多(每月都大于100毫米)夏季多雨: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夏季少雨:夏季少雨,冬季多雨全年少雨:全年降水都很少,主要位于内陆和极地地区常年湿润:各月降水相差不大,雨量适中(每月50毫米左右)4.降水的空间分布世界年降水量分布规律(四多四少)a.赤道附近地区降水多,极地地区降水少。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的必背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的必背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必背知识点一、人口与人种1.人口增长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达到70亿(这一数据为特定时间点,但展示了人口增长的显著趋势)。

人口的增长速度由出生率与死亡率决定,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发达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通常较低,而发展中国家则较高。

2.人口分布人口密度表示人口的疏密程度,计算公式为人口密度=人口总数(人)÷面积总数(平方千米)。

世界人口四大稠密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等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世界人口稀疏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3.人种与分布世界三大人种: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

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北美洲北部和南美洲北部。

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西亚、南亚、北非、北美洲、南美洲和大洋洲。

黑种人主要分布在非洲南部、中部,以及大洋洲、北美洲和南美洲的部分地区。

二、语言和宗教1.世界主要语言联合国的工作语言包括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而英语则是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2.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信仰人数最多,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伊斯兰教:教徒被称为穆斯林,主要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

佛教:是世界第三大宗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三、聚落与民居1.聚落的概念与类型聚落是人们居住、生产和进行各种社会活动以及从事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场所。

聚落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两种类型。

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2.聚落的分布与形态聚落多形成于自然条件优越的地点,如气候适宜、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地区。

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河口和沿海地区,聚落分布比较密集;而在高山、荒漠地区,则少有或没有聚落。

3.民居特色与差异不同地区的民居特色与其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七上地理四五章知识点总结

七上地理四五章知识点总结

七上地理四五章知识点总结一、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

地球自转造成了白昼和黑夜的交替,也形成了自然界的一些现象,如日出、日落等。

同时,地球自转还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时间的计量和方便。

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行一周所需要的时间。

地球的公转轨道成为椭圆形,所以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是在变的。

地球的公转造成了四季的交替,也影响了地球上的气候和生态环境。

二、地球的地理环境地球具有多样化的地理环境,包括陆地、海洋、河流、湖泊、岛屿等。

这些地理环境对人类的生活和活动有着直接的影响。

陆地是地球表面的陆地部分,包括大陆和岛屿。

陆地上的地势起伏不平,有高山、平原、丘陵、盆地等地貌。

地形地貌的差异影响了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如山区适宜发展林业,平原适宜发展农业。

海洋是地球表面的海水所覆盖的地区。

地球上70%的面积被海洋覆盖,海洋对地球上的气候和气候变化有着巨大的影响,同时也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交通运输的便利。

河流和湖泊是地球上的水体,对于地球上的生态环境和人类的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

河流是地表的水流,能够为人类提供生活用水、农业灌溉、发电等重要资源和条件。

岛屿是地球表面的陆地部分,但是被海水所隔离。

岛屿的地理环境施加了一定的影响,如地处海岛的国家交通运输、资源开发等方面会面临一定的困难。

三、地球的区域划分地球上的区域划分有着不同的标准和目的,主要包括自然区划和人文区划。

自然区划是以地球的自然地理要素为基础进行划分的,主要包括地球的气候区划、植被区划、土壤区划等。

自然区划研究地球上的自然界现象和规律,对于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人文区划是以地球上的人类活动和文化传统为基础进行划分的,主要包括政治区划、经济区划、文化区划等。

人文区划研究地球上的人类活动和文化传统,对于地球上的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有着直接的影响。

以上是对于七年级上地理第四、五章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湘教版地理七上第四章第五章知识点

湘教版地理七上第四章第五章知识点

第四章第一节天气与气候(课本67—70页)72.在卫星云图上,白色通常表示云雨区,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

73.空气污染指数反映了空气被污染的程度,指数越大,空气被污染的越严重。

74.天气符号的识别:(重点图:P68 图4-3)第四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课本71—76页)75.气候的两个要素:气温和降水。

76.①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下午2点)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②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

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气温,大陆上1月最高,7月最低。

海洋上2月最高,8月最低77.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世界气温由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逐渐降低。

影响气温分布的重要因素是纬度因素。

(重点图:P72图4-9)78.年平均气温大于20℃的地区是南北回归线之间。

79.南北半球的等温线较平直的是南半球,大致和纬线平行,原因是南半球海洋面积广阔。

80.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气温不同(不同、相同)a夏季气温,陆地高,海洋低;b 冬季气温,陆地低,海洋高。

81.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亚洲中部0℃等温线穿过青藏高原,比周围其他地区气温低,原因是受地形地势影响,海拔高,气温低。

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82.最炎热的大陆是非洲,最寒冷的大陆是南极洲。

除南极洲外,寒冷面积最大的大洲是亚洲。

83.降水形成的条件: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和凝结核;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

84.①降水的三种主要类型:对流雨(赤道地区)、地形雨(山地迎风坡)、锋面雨(我国东部沿海)。

②世界“雨极”是乞拉朋齐,其降水类型属于地形雨,原因是位于山地迎风坡。

③地形雨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85.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三多三少”(重点图:P75 图4-14)①赤道附近降水较多,两极地区降水较少;②在中纬度(相当于温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③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的东岸降水多,大陆的西岸降水少。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 (全册)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 (全册)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 (全册)第一章:地球与地图第一节:地球内容提要1. 地球的形状:椭球体2. 地球的构成:地壳、地幔、地核3. 地球的运动:自转、公转重点知识点- 地球的赤道半径约为6378千米,极半径约为6357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0075千米。

-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天。

- 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年。

第二节:地图内容提要1. 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2. 地图的分类: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3. 读图方法重点知识点- 比例尺是表示地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例关系的工具。

- 方向有三种表示方法:指向标、经纬网、方位角。

- 图例和注记是地图上用来表示各种地理要素的符号和文字说明。

第二章:世界地理第一节:亚洲内容提要1. 亚洲的位置、范围、分区2. 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3. 亚洲的主要国家、城市、名胜古迹重点知识点- 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洲,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 亚洲的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气候类型多样,有寒带、温带、亚热带、热带等。

- 亚洲的主要国家有中国、日本、印度、俄罗斯等,主要城市有北京、东京、孟买、莫斯科等,名胜古迹有长城、富士山、泰姬陵、克里姆林宫等。

第二节:欧洲内容提要1. 欧洲的位置、范围、分区2. 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3. 欧洲的主要国家、城市、名胜古迹重点知识点- 欧洲位于西半球和北半球,东临亚洲,西临大西洋。

- 欧洲地形以平原、山地为主,气候类型有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地中海气候等。

- 欧洲的主要国家有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等,主要城市有巴黎、柏林、伦敦、罗马等,名胜古迹有埃菲尔铁塔、勃兰登堡门、大本钟、斗兽场等。

第三章:中国地理第一节:北方地区内容提要1. 北方地区的范围、地形、气候2. 北方地区的资源、农业、工业3. 北方地区的主要城市、名胜古迹重点知识点- 北方地区指我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

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常考知识点

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常考知识点

人教版七上地理知识点汇总第一章地球1.1地球的宇宙环境1.可观测宇宙2.太阳系:中心天体太阳是一颗恒星。

太阳吸引着行星、小行星、彗星等围绕它运行,组成太阳系。

3.太阳系的八颗行星,按照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八大行星:水金地火、木土、天海)4.与其他行星相比,地球的基本数据有什么特点?距日距离:不远不近;质量体积:不大不小;表面温度:适中。

5.地球适宜人类生存的条件有哪些?在太阳系中,与金星、火星等其他行星相比,地球距离太阳不远不近,自身体积和质量不大不小,容易形成适合生命存在的温度、大气和水等。

6.人类太空探索的意义太空探索促进新资源的开发太空探索帮助了解宇宙的起源与演化,探索生命的起源,并认识宇宙环境对地球的影响通过太空探索,更好地保护地球家园1.2地球和地球仪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地轴:假想轴,始终是倾斜的认识过程①天圆地方(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直 觉猜想)②根据太阳和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也是个 球体。

②太阳和月亮③麦哲伦环球航行,首次证实了地球是一个 球体。

③ ④④地球卫星照片3.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证据:①登高望远(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②海边看船( 先看到船帆,再看到船身); ③月食、麦哲伦环球航行、卫星照片等。

4.地球的大小“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 遥看一千河 ”指的是赤道地区。

平均半径:6371 千米( “庐山起义 ”);极半径:6357 千米;赤道半径:6378 千米; 赤道周长:4 万千米;表面积:5.1 亿平方千米。

5.地球仪南极点纬线北极点 经线二、经纬线和经纬度纬线 经线示意图概念 在地球仪上,所有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相交的半圆特 点形状圆 (除极点以外)半圆长度 从赤道向两极逐渐 变短 ,在南北两极缩成一点所有经线长度都 相等指示方向东西 方向 南北 方向数量无数条无数条5.经度和纬度度数向西增大西经度数向东增大东经度 数 向 北 增大 度 数 向 南 增 大(1)经度:①从 0 °经线(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分别划分 180 ° ; ②东经用“E ”表示,西经用“W ”表示。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全)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全)

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资料目录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三节地图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第二节海陆的変迁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第一节多変的天气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第四节世界的气候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一节人口与人种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第五章发展与合作一、地球和地图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Q2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3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1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心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2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Q经线是等长的Q3.纬度和经度1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

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口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2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表示。

3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4经度的変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

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5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吒〃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枇r表小O6东、酉半球的分界线是:20°W组成的经线圈。

、160°E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CTW或大于160吒)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V或小于160°E)4.地球的运动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温带:既无阳光宣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変化明显4低纬:0°-30n ;中纬:30°-60°;高纬:60°--90°5自酉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口5.地图1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囲例。

2024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 天气与气候”的必背知识点

2024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 天气与气候”的必背知识点

2024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天气与气候”必背知识点一、天气及其影响1. 天气的定义:天气是指一个地区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具有多变的特点。

2. 天气的描述:人们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词汇来描述天气。

3. 天气的影响:天气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对农业、交通、生活等领域都有重要影响。

二、天气预报1. 主要内容:通常包括一日或多日内的阴晴、气温、降水、风向和风力等情况。

2. 常用天气符号:为了方便读懂天气预报,常用专用符号表示天气状况,如晴天用太阳符号表示,阴天用云朵符号表示等。

3. 获取途径:天气预报可以通过手机短信、报纸、电视、网络、广播和电话等多种途径获取。

三、气温的变化与分布1. 气温的定义:气温是指空气的温度。

2. 气温的日变化:一天中,气温随时间变化而变化,通常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3. 气温的年变化:北半球陆地上,气温通常在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则相反,8月最高,2月最低。

4. 气温的分布:世界年平均气温大致由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

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则相反。

四、降水的变化与分布1. 降水的定义: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2. 降水的主要形式:降雨和降雪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3. 降水的分布: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降水多。

五、气候的地区差异1. 气候的两大要素:气温和降水。

2. 气候的特征: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3. 气候类型:世界上有多种气候类型,如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等。

每种气候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分布地区。

六、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1. 纬度位置:纬度低的地方接受太阳光热多,气温高;纬度高的地方接受太阳光热少,气温低。

2. 海陆位置:距海近的地方气温变化幅度小,降水多;距海远的地方气温变化幅度大,降水少。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1)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1)

第四章天气和气候——地球大气的风云变化4.1气温和气温的分布1. 气温是指,单位是,测量工具是。

2.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最低气温出现在。

3.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最高,最低;海洋上最高,最低。

南半球气温,大陆上最高,最低;海洋上最高,最低。

4.(1)等温线密集的地方, ,等温线稀疏的地方,。

(2)等温线呈现闭合状,表示有或。

5.世界平均气温分布规律:(1)(2)(3)4.2降水和降水的分布1.降水:;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2.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1)(2)(3)(4)3.影响世界降水的因素:4.(1)世界降水的“雨极”——乞拉朋齐(2)世界降水的“干极”——阿塔卡马沙漠气温和降水都受的影响气温的分布降水的分布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4.3天气1.天气: 特点:2.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天气晴朗;蓝色表示;白色表示;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一般是阴雨区。

3.风向是指风向标识读,如该图为4.风力是风强弱的级别,级数越大,风力越强。

8级以上的用表示。

4.4 气候1.气候:2.天气与气候的比较实例:(1)气候:四季如春、全年严寒、终年炎热干燥;(2)天气:明天大风降温、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气候的两大要素是和。

4.全球的气候分布(牢记气候的类型与特征)纬度位置气候类型分布地区气候特征热带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气候寒带极地气候高原山地高原山地气候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是,,。

5.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实例:(1)青藏高原纬度低,但是气候寒冷。

( )(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 )(3)海南岛终年如夏,黑龙江省北部冬季漫长。

( )(4)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而同纬度的北京气候相对比较湿润。

( ) (5)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6)一座位于热带的山,山底是热带气候,再往上变成温带气候,再往上变成寒带气候,原因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第一章我国地理环境1.1 我国地理位置1.1.1 东亚大陆1.1.2 东经73°33' 到134°7731',北纬3°51'到53°33',南纬3°51'到53°33'1.2 我国地形1.2.1 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包括高原、盆地、山地、丘陵、平原等 1.2.2 大致分为西北高原、北方平原、青藏高原、东南丘陵、西南山地等1.3 我国自然资源1.3.1 我国拥有丰富的煤、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1.3.2 拥有丰富的农田资源,农业发展潜力巨大1.3.3 拥有丰富的水资源,但分布不均衡,南多北少第二章我国的人口与民族2.1 我国的人口分布2.1.1 东部人口密集,西部人口稀少2.1.2 城市人口增长快速,农村人口流失严重2.2 我国的民族2.2.1 我国有56个民族,汉族占绝大多数2.2.2 少数民族分布在边疆地区,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第三章我国的交通运输3.1 公路交通3.1.1 公路网络不断完善3.1.2 公路交通是我国主要的交通方式3.2 铁路交通3.2.1 铁路网络遍布全国各地3.2.2 高铁的发展迅速,成为国内外出行首选3.3 水路交通3.3.1 我国沿海和江河地区发达3.3.2 水路交通与两广铁路、环庆铁路、苏州港、宁波港等对外交通物流网络相互衔接第四章我国的农业4.1 我国的主要农业区4.1.1 我国的主要农业区有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等4.1.2 不同区域有着不同的农作物,如稻谷、小麦、玉米、棉花、烟草等4.2 我国的农业现状4.2.1 农业劳动力逐渐转移4.2.2 农业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第五章我国的工业5.1 我国的主要工业区5.1.1 我国的主要工业区有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5.1.2 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5.2 我国的工业发展5.2.1 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5.2.2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第六章我国的经济发展6.1 我国经济发展成就6.1.1 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增长6.1.2 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6.2 我国经济发展挑战6.2.1 区域发展不平衡6.2.2 环保问题日益突出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结束。

七级上册地理第四章总结

七级上册地理第四章总结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的知识点总结第四章:天气与气候知识点1: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短期内(一天或一周内)的大气状况,包括温度、湿度、降水、风速、风向等。

气候:一个地区长期(通常是30年)的平均天气条件。

知识点2:天气预报天气图:用于分析和预测天气的图表,包括等压线图、温度图等。

天气雷达:用于检测降水、风暴等天气现象的雷达设备。

知识点3:影响天气的因素纬度:影响太阳辐射的分布,进而影响温度和降水。

地形:山脉、高原等地形特征影响气流和降水分布。

洋流:影响沿海地区的气候和天气。

知识点4:气候类型热带气候:全年高温,降水分布不均,如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等。

温带气候:四季分明,温度适中,如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等。

寒带气候:全年低温,降水稀少,如苔原气候、冰原气候等。

知识点5:气候变化自然因素:太阳辐射、地球自转、板块运动等。

人为因素:温室气体排放、土地利用变化、能源消耗等。

例题解析例题1:天气与气候的区别题目:以下哪个描述属于天气,哪个属于气候?A. 北京夏季炎热多雨。

B. 昆明四季如春。

解析:A项描述的是北京夏季的天气状况,具有短期性和变化性,因此属于天气。

B项描述的是昆明长期的平均天气条件,具有稳定性和长期性,因此属于气候。

答案:A项属于天气,B项属于气候。

例题2: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题目:简述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解析: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收集数据:从各种气象观测站、卫星、雷达等设备收集气象数据。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包括温度、湿度、风速、风向、气压等。

制作图表:根据分析结果,制作各种气象图表,如等压线图、温度图等。

预测天气:根据图表和气象模型,预测未来的天气状况。

发布预报:将预测结果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等渠道发布给公众。

答案: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包括收集数据、数据分析、制作图表、预测天气和发布预报等步骤。

例题3:影响天气的因素题目:分析纬度对气候的影响。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五章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五章知识点

第四、五章知识题纲1.世界人口的增长:(1)世界人口增长的时间特点:①总趋势是不断增长的②不同的历史时期,人口数量增长的特点不同(2)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用人口自然增长率来表示。

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年内出生总人口/总人口*100%-年内死亡总人口/总人口*100%(3)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欧洲、北美洲等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亚洲、非洲、南美洲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一个地区的人口增长除了受到人口自然增长的影响以外,还受到其他因素(人口迁移)的影响。

2.世界人口的分布:(1)四大稠密区(中低纬度沿海平原):亚洲的东部和南部(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展早、历史上就养育了众多的人口)、欧洲、北美洲东部(工业发展早,经济发达,人口稠密)(2)四大稀疏区:沙漠地区(缺水)、高纬度地区(寒冷)、雨林地区(湿热)、高原山地地区(寒冷、交通不便)3.人口问题(1)人口数量过多,增长过快:消耗更多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破坏、就业困难、饥饿贫困、居住条件差、交通压力增大(2)人口增长过慢:劳动力短缺。

国防兵源不足、社会抚养老人的负担加重(3)为了解决人口问题,各国制定了相应的人口政策,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4.三大人种(1)根据皮肤的颜色、头发的形状、面部特征等体质特征,人类可以分为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三个主要人种。

(2)三大人种的分布特点:大范围的集中分布,小范围的零星分布5.世界的语言(1)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是世界上主要的语言,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

(2)全世界有数千种语言;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是英语。

(3)世界语言的分布6.世界三大宗教①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②伊斯兰教徒被称为穆斯林,在中国又称为回教或清真教7.聚落(1)定义:人类的聚居地——乡村和城市(2)乡村和城市景观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是: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3)有利于聚落形成和发展的主要条件: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自然资源丰富、地形平坦、气候温暖湿润、交通便利、其他(4)在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或河口、沿海地区,聚落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很少或没有聚落(5)聚落的形态受到自然环境(地形、水源等)的影响,成团块状、条带状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人口与人种
1.世界人口增长特点:
18世纪以前,人口增长十分缓慢;
18世纪以后,特别是20世纪以来,人口增长速度大大加快。

2010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已达70亿。

2.人口增长的速度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人口增长速度用自然增长率来衡量。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0表示人口增加;
自然增长率=0表示人口不变;
自然增长率<0表示人口减少.
3.人口增长速度加快的原因
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每年新出生的婴儿数大大多于死亡的人数。

4.人口增长速度在世界各地是不同的
自然增长率较高的大洲:非洲.拉丁美洲.
自然增长率较低的大洲:欧洲.北美洲.
5.人口密度:表示人口的疏密程度
①概念: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单位:人/平方千米。

②计算公式:人口密度=该地的人口数/该地的面积
6.世界人口分布
“四密”:A亚洲东部 B亚洲南部 C欧洲 D北美洲东部
分布特点: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气候适宜。

(自然因素)
分布原因:
①地形:平原
②气候:温暖湿润
③位置:中低纬度,沿海。

(自然因素)
④经济:工农业发展早,经济发达。

(人文因素)
“四疏”:人口稀疏区:(括号里为稀疏原因)
E(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
F(气候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
H(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
G(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7.人口问题
(1)人口数量过多,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环境方面:环境污染加剧等
资源方面:人均资源减少
社会方面: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等
经济方面:饥饿贫困等
(2)人口增长过慢带来的问题
①人口老龄化②劳动力短缺③国防兵源不足
(3)解决人口问题的措施
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地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世界三大人种
1.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人类可分为三个主要人种(理解)
2.三大人种的分布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1.六大语言
(1)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
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是英语(殖民扩张和国际贸易原因)。

(2)世界上的主要语言分布
2.三大宗教
(1)世界三大宗教分布(注:三大宗教都产生于亚洲)
(1)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

它的宗教建筑是基督教堂。

(2)伊斯兰教是世界上的第二大宗教,它的教徒被称为穆斯林。

(3)伊斯兰教在中国又称为回教或清真教,它的宗教建筑称为清真寺。

(4)佛教是世界第三大宗教,是泰国的国教。

佛教的宗教建筑是寺庙.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1.乡村和城市
(1)定义和分类:人们的聚居地统称为聚落。

①.乡村聚落:农村.木村.渔村.林场等;②.城市聚落
(2)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乡村居民主要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劳动;
城市居民主要从事工业和服务业等工作。

(3)有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适于耕作。

②自然资源丰富(林.渔.矿等)
③交通便利(河流交汇处.沿海等)。

④气候适宜
(4)聚落的分布特点:
①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比较密集。

②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5)聚落的分布形态:
平原地区:团块状聚落
山区.河流:条带状聚落
(6)聚落的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有关
(7)聚落的发展与保护(理解)
①原因:传统的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从不同侧面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如果不加以保护甚至任意破坏,将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

②措施:
a.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传统聚落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b.各国各级政府也制定了相应的保护法规和政策。

③世界文化遗产包括:意大利水城威尼斯,我国云南丽江古城,法国巴黎塞纳河岸,我国山西省平遥古城,安徽皖南古村落,澳门历史城区,北京四合院等。

第五章发展与合作
1.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
(1)划分:依据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2)知道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地区分布特点。

发达国家:
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北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例外--在大洋洲)—“北”
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和北半球南部—“南”
“南北对话”—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在经济、政治上的商谈。

“南南合作”—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

2.世界主要经济组织
(1)世界贸易组织:简称WTO,世界贸易组织是当代最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之一,拥有158个成员国,成员国贸易总额达到全球的97%。

该组织的主要职能是管理.组织.协调.调节和提供成员国贸易之间所产生的各种问题。

我国2001年加入。

(2)博鳌亚洲论坛:成立于2001年,每年在我国海南省的博鳌举办年会,目的是推进亚洲区域经济合作,探讨亚洲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路及其对世界的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