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公开课欧丽娟红楼梦讲义word版本
台湾大学欧丽娟老师的中国文学史讲义
台湾大学欧丽娟老师的《中国文学史》
绪论
欧威尔在《我为何写作》中分析作家写作的原因:
1.纯粹的自大:
2.对美学的要求:
3.历史的行动:
4.对美学的要求:
5.政治的目的:
文学:诗歌和一切从强烈情感出发的文字作品
善用自然万物的形象就能让诗更加有血有肉,具体可感。
文学作品的分析不大强调内容的思想性。有美的规范的参与,才是文学作品,因为美的规范的参与,成了文学作品的特质。
文学历史的演变。文学史就是指有作品构成的整体体系(在一个时间序列里,在这个时间序列里描写文学的发展、阐述各种文学的内容、形式、思潮、流派是怎样产生的,怎样进展,最后怎样演变的,然后去研究它们前后的继承关系如何的善变这个过程就是文学史所关心的)。文学史的写作永远都有需求。文学史不等于文学批评。文学史也不是要来探讨文学的普遍规律(文学理论)。勾勒出文学作品的历史图示。
所以对于神话我们应该要重新看待,不要以为那是他们在做白日梦,胡说八道,(怎么可能六月的腐草会化为萤火虫,这是《礼记·乐令》里面的话,这当然是生物学上一个很粗略的观察。可是事实上有他一整套的世界观,所以真的是我们现代人或者是一般人性都是非常无知而自大的,所以我希望我们真的要缩小自己,才能够看到对方那么的美好。)
(完整版)台大公开课欧丽娟红楼梦讲义
台大公开课欧丽娟《红楼梦》讲义第一单元:导论分析诠释原则与红楼梦人物关系《红楼梦》分析诠释之原则日本的山本玄绛禅师在龙泽寺讲经,说「一切诸经,皆不过是敲门砖,是要敲开门,唤出其中的人来,此人即是你自己。
」——读者的角色与经典一样重要。
一、HenryJames(1843-1916)〈小说的艺术〉:「要说某些情节在本质上要比别的情节重要得多,这话听上去几乎显得幼稚。
」「一部小说是一个有生命的东西,像任何一个别的有机体一样,它是一个整体,并且连续不断,而且我认为,它越富於生命的话,你就越会发现,在它的每一个部分里都包含著每一个别的部分里的某些东西。
」别林斯基:「在论断中必须避免各种极端。
每一个极端是真实的,但仅仅是从事物中抽出的一个方面而已。
只有包括事物各个方面的思想才是完整的真理。
这种思想能够掌握住自己,不让自己专门沉溺于某一个方面,但是能从它们具体的统一中看到它们全体。
」米兰?昆德拉(MilanKundera):「我小说中的人物是我自己没有意识到的诸种可能性。
正因为如此,我对他们都一样地喜爱,他们也都同样的让我感到惊讶。
」「小说不是人类的自白,是对人类生活——生活在已经成为网罗的世界——里的一个总体考察。
」「小说家不是任何观念的代言人。
严格说来,他甚至不应该为自己的信念说话。
」「小说人物不是对活生生的生命体进行模拟,小说人物是一个想像的生命,一个实验性的自我。
」「音乐的复调,是同时发展两个声部(两条旋律的线),尽管它们完美的连结著,但却又保有它们相对的独立,……所有主张复调曲式的伟大音乐家,都有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声部之间的平等。
」二、浦安迪(AndrewH.Plaks)《中国叙事学》:「曹雪芹将『真假』概念插入情节——通过刻画甄、贾二氏及『真假』宝玉,通过整个写实的姿态——而扩大读者的视野,使其看到真与假是人生经验中互相补充、并非辩证对抗的两个方面。
『太虚幻境』的坊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毋宁说是含蕴著这一意思的;而〈好了歌注解〉中『你方唱罢我登场』一句,更可以说暗示著二元取代的关系。
欧丽娟精讲《红楼梦》
欧丽娟精讲《红楼梦》欧丽娟细讲红楼梦小引作为中国文学中最伟大的小说作品之一,《红楼梦》在这数百年的流传中,衍生出无数精彩的对话与论战。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部《红楼梦》。
读者在阅读历程中,与书中人物一同喜怒,悲其所悲,爱其所爱,曹雪芹笔下各形各色的人物,也就此在现代社会中活色生香。
欧丽娟教授的解读,将会尝试解析经典与读者之间的关系,并由此进入曹雪芹与红楼梦贾府的世界,一步步剖析往昔时常为人所误解的种种行为与情思,重新认识这个人所共爱的小说经典。
《红楼梦》的世界是如此复杂乖隔,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面对的人性是如此深邃多变,这一次细细重读,或许能让我们与书中人,与作者曹雪芹的心灵更加贴近,从而发现一个全新的红楼梦景。
欧丽娟教授以《红楼梦》为范围,区分为文化与人物论两大范畴。
在文化方面,由于《红楼梦》吸纳传统中国文学与文化的涵盖面甚广,将涉及「神话运用与诠释」、「谶语式的表达」、「悟道模式」、「游仙模式」、「喜居精神」、「母神崇拜」、「少女崇拜」、「大观园之设计与用意」、「诗歌表现」等主题单元,以建立全书的历史性纵深。
在人物论方面,为避免传统红学偏于单向度而扁平化,终以间化∕极化的道德评价为归趋的惯习,本课程将採取「情节联系的有机化」、「人物性格的丰富化」双绾交涉的解读方式。
挖掘出学界一般忽略的情节做为内证,进行全面的比对与整合,也对一般视为不证自明的叙事过程重新审察,釐清其中之因果关系与发展脉络,以呈现《红楼梦》所开展的突破独白型单一旋律的複调世界。
借此也让近乎刻板印象 (stereotype) 的人物恢复其圆形人物 (round character) 的丰富内涵,包括林黛玉、贾宝玉、薛宝钗、四春、刘姥姥、晴雯、袭人等诸多角色,都是曹雪芹将种种个性客观地发现、并加以艺术地表现的成果。
专访台湾学者欧丽娟:《红楼梦》的真与假欧丽娟简介欧丽娟,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博士,现任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
台大公开课欧丽娟红楼梦讲义word版本
台大公开课欧丽娟红楼梦讲义台大公开课欧丽娟《红楼梦》讲义第一单元:导论分析诠释原则与红楼梦人物关系《红楼梦》分析诠释之原则日本的山本玄绛禅师在龙泽寺讲经,说「一切诸经,皆不过是敲门砖,是要敲开门,唤出其中的人来,此人即是你自己。
」——读者的角色与经典一样重要。
一、HenryJames(1843-1916)〈小说的艺术〉:「要说某些情节在本质上要比别的情节重要得多,这话听上去几乎显得幼稚。
」「一部小说是一个有生命的东西,像任何一个别的有机体一样,它是一个整体,并且连续不断,而且我认为,它越富於生命的话,你就越会发现,在它的每一个部分里都包含著每一个别的部分里的某些东西。
」别林斯基:「在论断中必须避免各种极端。
每一个极端是真实的,但仅仅是从事物中抽出的一个方面而已。
只有包括事物各个方面的思想才是完整的真理。
这种思想能够掌握住自己,不让自己专门沉溺于某一个方面,但是能从它们具体的统一中看到它们全体。
」米兰‧昆德拉(MilanKundera):「我小说中的人物是我自己没有意识到的诸种可能性。
正因为如此,我对他们都一样地喜爱,他们也都同样的让我感到惊讶。
」「小说不是人类的自白,是对人类生活——生活在已经成为网罗的世界——里的一个总体考察。
」「小说家不是任何观念的代言人。
严格说来,他甚至不应该为自己的信念说话。
」「小说人物不是对活生生的生命体进行模拟,小说人物是一个想像的生命,一个实验性的自我。
」「音乐的复调,是同时发展两个声部(两条旋律的线),尽管它们完美的连结著,但却又保有它们相对的独立,……所有主张复调曲式的伟大音乐家,都有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声部之间的平等。
」二、浦安迪(AndrewH.Plaks)《中国叙事学》:「曹雪芹将『真假』概念插入情节——通过刻画甄、贾二氏及『真假』宝玉,通过整个写实的姿态——而扩大读者的视野,使其看到真与假是人生经验中互相补充、并非辩证对抗的两个方面。
『太虚幻境』的坊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毋宁说是含蕴著这一意思的;而〈好了歌注解〉中『你方唱罢我登场』一句,更可以说暗示著二元取代的关系。
台大公开课欧丽娟红楼梦讲义-无删减范文
台大公开课欧丽娟红楼梦讲义台大公开课欧丽娟红楼梦讲义1. 课程介绍本文是台大公开课欧丽娟教授讲授的《红楼梦》课程的讲义摘要。
本课程以《红楼梦》为案例,通过深入解读和分析该作品,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中国古典文学的艺术特点和时代背景,同样也为学生提供一种文学思考的方法。
2. 课程大纲以下是本课程的大纲:- 第一课:红楼梦写作背景与作者概况- 第二课:红楼梦简介及人物分析- 第三课:红楼梦第一回分析- 第四课:红楼梦第二、三回分析- 第五课:红楼梦第四、五回分析- 第六课:红楼梦第六、七回分析- 第七课:红楼梦第八、九回分析- 第八课:红楼梦第十、十一回分析- 第九课:红楼梦第十二、十三回分析- 第十课:红楼梦第十四、十五回分析- 第十一课:红楼梦第十六、十七回分析- 第十二课:红楼梦第十八、十九回分析- 第十三课:红楼梦第二十、二十一回分析- 第十四课:红楼梦第二十二、二十三回分析- 第十五课:红楼梦第二十四、二十五回分析- 课程总结3. 课程内容本课程以红楼梦的内容为基础,全面分析了红楼梦中的人物、情节、主题等要素。
通过讲解,学生了解了红楼梦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概况,以及该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在课程中,欧丽娟教授对红楼梦的每一回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解读。
她重点关注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指出了其中的社会寓意和思想内涵。
同时,教授还与学生讨论了红楼梦的艺术特点和文学价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 课程收获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可以收获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深入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发展,理解红楼梦在其中的地位;- 熟悉红楼梦的背景和作者,了解其写作动机和创作过程;- 掌握红楼梦的内容和结构,能够分析和解读其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理解红楼梦中的社会寓意和思想内涵,进行文学评论和思辩;- 培养文学思考的能力,拓展视野,提升自我审美能力。
5. 参考资料- 教材:《红楼梦》- 欧丽娟(2010)〈八千世界纷纷如砂砾〉,《红楼梦研讨丛书》。
台湾大学欧丽娟老师地中国文学史讲义
台湾大学欧丽娟老师的《中国文学史》绪论欧威尔在《我为何写作》中分析作家写作的原因:1.纯粹的自大:2.对美学的要求:3.历史的行动:4.对美学的要求:5.政治的目的:文学:诗歌和一切从强烈情感出发的文字作品善用自然万物的形象就能让诗更加有血有肉,具体可感。
文学作品的分析不大强调内容的思想性。
有美的规范的参与,才是文学作品,因为美的规范的参与,成了文学作品的特质。
文学的文,可以是天文、地文、人文。
钱基博先生认为在中国的早期,“文”字代表复杂、组织、美丽。
文学的内容量越丰富复杂,就越伟大。
复杂而有组织,(复杂就是言之有物),(组织就是言之有序),文的止境是美丽,悦人耳目。
日记不能称之为文学。
两种(切入点)approach1.文学的外部内容。
(1).作家。
当作品完成之后就与作者无关。
(2).社会脉络:历史时代,政治背景。
这样的背景对作家的影响。
(这种做法未必不好,但是作家的作品并非对时代如实的解读。
)陈寅恪,元稹的《莺莺传》,崔莺莺的崔姓是世家大族,就崔莺莺的行为来说根本不是世家大族的女子所有的行为。
陈寅恪的考证崔莺莺根本就是一个妓女,不过是伪托高门。
衡量一个人不能架空来思考,必须要有脉络。
文本自成一格独立封闭的系统。
把文学的外部研究直接拿来做文本的依据是不对的。
文学的内部研究何谓文学史?1.历时性(贯时性),不同的时间先后顺序来研究。
2.共时性,只注意历史上某一个时期的各种文化或文学现象。
六朝开始就有很多文学集团,此即共时性。
文学史更重要的环节就是历时性的展现,比如《诗经》对后来文学的影响。
文学历史的演变。
文学史就是指有作品构成的整体体系(在一个时间序列里,在这个时间序列里描写文学的发展、阐述各种文学的内容、形式、思潮、流派是怎样产生的,怎样进展,最后怎样演变的,然后去研究它们前后的继承关系如何的善变这个过程就是文学史所关心的)。
文学史的写作永远都有需求。
文学史不等于文学批评。
文学史也不是要来探讨文学的普遍规律(文学理论)。
听欧丽娟分析红楼梦(1)——导论(一、红楼梦分析诠释原则)
听欧丽娟分析红楼梦(1)——导论(一、红楼梦分析诠释原则)一、千面红楼,阅读经典是一个审视自我的一个内省过程经典是静止封闭的,阅读是动态开放的,日本山本玄绛禅师的话:经典就是一块敲门砖,召唤出一个人来,就是你自己;苏东坡与佛印的故事,看一个人一件事的不同角度,其实是自己内心的投射。
一千个人有一千个林妹妹,一千个由一千个哈姆雷特。
拿出我们自己,跟经典作一个激荡。
二、红楼梦分析诠释原则1、不要用现在的价值观来评价,要还原到作者的历史背景中理解。
2、读者的角色跟经典是一样重要的。
如果读者的生活经历及思想内涵是简单的,投射的人物也是扁平简单的,如果读者是丰富的,投射的人物也是立体精彩的。
(个人认为,我们一般人的生活经历基本都比较扁平、简单,我们可以通过阅读经典丰富见识,提升自己的内心,尽力把我们自己提升接近作者的高度。
打破旧的自我,塑造新的自我。
)3、细读文本,注意细节。
英国小说家文学批评家,亨利詹姆斯:写进这个小说的每一个部分都一样重要。
俄国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从具体的描写看到整体。
4、作者已死(任何一部作品完成,作者立即就死了,作品的生命在读者的解读中)。
昆德拉:我小说中的人物,是我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可能性。
经典作品是没有单一价值观主导的。
小说是对人类生活的一个总体考察。
小说家不是任何一个价值的代言人,甚至也不能为自己的信念说话。
小说人物不是模仿生活,而是生活实验。
福楼拜:小说家的任务,就是力求从作品中消失。
一个人要不断缩小自己,才能伟大。
作品也是,我们阅读的经验也是如此。
伟大作家是客观反映世界,不要用主旋律的模式来解读伟大作品。
伟大作品一定是立体的,反映千面人性,很多作家笔下的人物,有自己的生命,写到后来,作者都无法猜测这个角色的下一步发展。
(个人认为,伟大作家都有一颗悲悯的心,传世作品都由一种俯瞰众生的情怀,不管作家的目光聚焦在英雄美人政治家,还是平明百姓小人物,都一样悲悯之心。
不管李白杜甫白居易,四大名著,还是近代沈从文作品等等,都由超越时代的强大力量。
台湾大学欧丽娟老师的中国文学史讲义
文学的历史包含古今各式各样的作品,重要的是以历史的特性而言,就是在时间序列的先后关系当中所开展的文学现象。对于文学的简明而具体的历程,这个历程包括这个文学的观念或者文学的艺术性如何进展,有过怎样的曲折,然后在各个阶段的发展之间通过怎样的取舍而彼此衔接起来使得文学越来越走向丰富和深入,在艺术上进行怎样的创新和更迭。
中国文学史的诞生,我们追踪蹑迹,最早是1904年,是林传甲先生为京师大学堂的国文课程编写的,是历史上第一本以中文编写的中国文学史。比这个作品更早的中国文学史作品是英文,1901年出版。日本人用日文写的中国文学史时间也不亚于这本,数量恐怕更多。所以日本人为了了解中国做了很多事情,这是非常恐怖的,要打倒你的敌人之前就是要好好地了解他。日本人出版的中国文学史数量非常惊人!
到五四,接受了这一排的想法,再加上中国的历史地位非常的为难,那么他们希望通过种种人文来救国,他们背后是有一个非常庄严很苦心的一个用心,但是我个人认为是不对的。所以五四之后产生了一个线性进步意识,就是他们认为整个人类的历史就是朝着一条直线发展,并且是进步的。在以这套的观念为核心,就发展出一种进步叙事,换句话来说,就是古代与现代之间就是一种绝对化了的单线进步过程。所以现代一定比古代更进步。所以汉赋、骈文就成了文人掌握了文字特权的精英分子关起门来的自我腐化,终究会被唾弃,会被淘汰。问题是,真的是这样吗?于是他们把杜丽娘当成是个人觉醒,情欲解放,建立自我主体的一个高峰。(情不知其所起)这只是一个初步并且表面的东西,但是由于线性进步历史的影响,我们认为个人的觉醒。
台大公开课欧丽娟红楼梦讲义全
台大公开课欧丽娟《红楼梦》讲义第一单元:导论分析诠释原则与红楼梦人物关系《红楼梦》分析诠释之原则日本的山本玄绛禅师在龙泽寺讲经,说「一切诸经,皆不过是敲门砖,是要敲开门,唤出其中的人来,此人即是你自己。
」——读者的角色与经典一样重要。
一、HenryJames(1843-1916)〈小说的艺术〉:「要说某些情节在本质上要比别的情节重要得多,这话听上去几乎显得幼稚。
」「一部小说是一个有生命的东西,像任何一个别的有机体一样,它是一个整体,并且连续不断,而且我认为,它越富於生命的话,你就越会发现,在它的每一个部分里都包含著每一个别的部分里的某些东西。
」别林斯基:「在论断中必须避免各种极端。
每一个极端是真实的,但仅仅是从事物中抽出的一个方面而已。
只有包括事物各个方面的思想才是完整的真理。
这种思想能够掌握住自己,不让自己专门沉溺于某一个方面,但是能从它们具体的统一中看到它们全体。
」米兰‧昆德拉(MilanKundera):「我小说中的人物是我自己没有意识到的诸种可能性。
正因为如此,我对他们都一样地喜爱,他们也都同样的让我感到惊讶。
」「小说不是人类的自白,是对人类生活——生活在已经成为网罗的世界——里的一个总体考察。
」「小说家不是任何观念的代言人。
严格说来,他甚至不应该为自己的信念说话。
」「小说人物不是对活生生的生命体进行模拟,小说人物是一个想像的生命,一个实验性的自我。
」「音乐的复调,是同时发展两个声部(两条旋律的线),尽管它们完美的连结著,但却又保有它们相对的独立,……所有主复调曲式的伟大音乐家,都有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声部之间的平等。
」二、浦安迪(AndrewH.Plaks)《中国叙事学》:「雪芹将『真假』概念插入情节——通过刻画甄、贾二氏及『真假』宝玉,通过整个写实的姿态——而扩大读者的视野,使其看到真与假是人生经验中互相补充、并非辩证对抗的两个方面。
『太虚幻境』的坊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毋宁说是含蕴著这一意思的;而〈好了歌注解〉中『你方唱罢我登场』一句,更可以说暗示著二元取代的关系。
台大公开课欧丽娟红楼梦讲义范文精简版
台大公开课欧丽娟红楼梦讲义台大公开课欧丽娟红楼梦讲义简介一、红楼梦的背景及作者简介1.1 红楼梦的历史背景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该作品于18世纪中叶创作,小说刻画了一个封建家庭的兴衰历史,以及对封建社会的深刻思考。
1.2 作者曹雪芹的生平曹雪芹(1715年-1763年)是中国清代的作家,也是红楼梦的作者。
曹雪芹的一生经历了家族的昌盛和衰败,他的作品中折射出了他个人的遭遇和思考。
关于曹雪芹的生平并没有太多的资料,他的一生也充满了神秘和传说。
二、红楼梦的主要内容2.1 红楼梦的故事情节红楼梦讲述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历史。
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几位主要人物为中心,通过丰富多彩的故事情节,描绘了一幅五彩斑斓的封建社会画卷。
2.2 红楼梦的文学风格红楼梦以优美的语言、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想而著称。
小说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情节的安排,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残酷。
曹雪芹巧妙地运用对话、描写和插叙等手法,使整个作品更具艺术感和文学价值。
三、红楼梦的价值与影响3.1 红楼梦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它对后世文学作品产生了深远影响,被广泛研究和传播。
红楼梦对中国小说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开辟了小说的新境界。
3.2 红楼梦的文化价值红楼梦不仅在文学艺术领域有极高的价值,也被认为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红楼梦融入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宗族制度和宫廷生活等方面的内容。
它不仅具有文学性,还具有丰富的历史、哲学和社会学的意义。
四、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我们对红楼梦这部伟大的文学作品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红楼梦以其卓越的艺术成就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红楼梦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思考了人性、社会和人生的意义,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和价值。
台大公开课欧丽娟红楼梦讲义[1]
台大公开课欧丽娟红楼梦讲义台大公开课欧丽娟红楼梦讲义一、引言欧丽娟教授是台湾大学中文系的教授,也是中国古典文学领域的知名专家。
她曾经在台大公开课上讲解过《红楼梦》,给学生和爱好者们带来了深入了解这部伟大作品的机会。
本文将概括总结欧丽娟教授在台大公开课上的《红楼梦》讲义内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部中国文学巨著。
二、绪论2.1 《红楼梦》概述《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作者曹雪芹以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洞察力,塑造了众多具有生动个性的角色。
小说描绘了富贵之家贾府的兴衰,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道德沦丧和封建家庭的困境。
《红楼梦》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深受人们的喜爱和赞誉。
2.2 欧丽娟教授的讲解方式欧丽娟教授在台大公开课上以幽默风趣的方式讲解《红楼梦》,引导学生们深入理解小说的内涵和艺术特点。
她注重分析小说的结构、人物形象和语言风格,同时也会结合历史背景和社会现实进行解读。
她的讲解既有理论与学术的深度,又贴近生活,使人们对《红楼梦》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欧丽娟教授讲义内容概述3.1 第一回宴黄府叙家常入荣府扫花残满红楼名宴东篱下泼墨迎风雅态新在第一回中,欧丽娟教授介绍了《红楼梦》的背景和开篇的精彩场景。
她以生动的语言描述了贾府和黄府的宴会情景,分析了贾府大小姐林黛玉的形象和她与贾宝玉的关系。
欧丽娟教授还解读了这一回中的诗词,让学生们了解了古人的诗歌修养和文化素养。
3.2 第二回薄命女豪门命已是黄昏独自愁不信妾身惧阴司银装素裹谁家翁和泪珠一抹相思第二回以贾宝玉的冷嘲热讽和黛玉的哭泣揭示了贾府命运的薄弱。
欧丽娟教授讲解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关系,分析了黛玉的命运之薄和她对贾府命运的担忧。
她解读了文中的意象和象征,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这一回的主题。
3.3 第三回国太侄唐突参权部憨郎辅国捧心传吉日封神扬孽相劝君切莫误颐养第三回中,欧丽娟教授介绍了贾府的权力斗争和家族纷争。
她讲解了贾府内部的权力关系和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帮助学生们理解这部作品中的政治背景。
台大公开课欧丽娟红楼梦讲义(2023最新版)
台大公开课欧丽娟红楼梦讲义
欢迎阅读台大公开课欧丽娟红楼梦讲义。
本文档详细阐述了红楼梦的各个章节和相关内容。
请参考以下章节大纲:
第一章:《红楼梦》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⑴《红楼梦》的创作背景
⑵作者简介:曹雪芹
第二章:《红楼梦》的主要人物及其关系
⑴贾府的人物介绍
⑵荣府的人物介绍
⑶王府的人物介绍
⑷其他重要人物介绍
⑸人物关系图解
第三章:《红楼梦》的结构与风格
⑴小说的结构
⑵小说的风格
⑶小说的语言特点
第四章:《红楼梦》中的重要情节和主题
⑴宝玉入贾府
⑵黛玉的悲剧命运
⑶贾府的兴衰变迁
⑷家族关系与命运主题
⑸爱情与婚姻主题
⑹社会风尚与人性描写
第五章:《红楼梦》的艺术魅力
⑴描写性格的艺术
⑵描绘环境的艺术
⑶描写事件的艺术
⑷修辞手法和象征意义的运用
第六章:《红楼梦》在文化传承中的地位
⑴《红楼梦》的文化价值
⑵《红楼梦》的影响与流传
⑶《红楼梦》的研究与评价
以上是台大公开课欧丽娟红楼梦讲义的基本内容大纲。
详细内容请参考附件文档。
附件:
⒈附件1 - 红楼梦全文电子版
⒉附件2 - 《红楼梦》人物关系图
法律名词及注释:
⒈知识产权法:知识产权法是指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包括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等。
⒉版权:指著作权人对其创作的作品享有的独占性控制权。
⒊侵权:指未经著作权人许可,擅自使用、复制或传播他人作品的行为。
感谢阅读本文档,如有其他疑问或需要进一步了解的内容,请联系相关部门。
欧丽娟讲红楼梦:观不同命运走向,悟万千人性玄机
欧丽娟讲红楼梦:观不同命运走向,悟万千人性玄机红楼梦研究 2021-12-25 08:00一本《红楼梦》,火了200多年,它究竟有什么魅力?很多人并不知晓,简单地以为《红楼梦》讲的就是一个院子里的儿女情长。
完全不是的。
真正的《红楼梦》,其实藏着每个人必须要懂的生存格局。
它,是一本生动的职场教科书。
在贾府这个几百号人的“超级大公司”里,有不懂分寸的晴雯,有累死累活打工命的王熙凤,有极其靠谱业务能力强的探春……职场上的规则和生存之道,越早懂越好。
它,隐藏着丰富的社交潜规则。
迎春委曲求全,常被忽略和糊弄,探春看着不好惹,却人人赞美;黛玉看似不谙世事,宝钗八面玲珑,可大家都爱和黛玉交心……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懂得社交道理,受益终身。
它,更是难得的家风家训集锦。
贾母宽厚体贴,怜下惜弱,但也严守规矩;袭人读书知礼,注重精神陶养……一个家庭有了好家风,就有了主心骨和凝聚力。
不同的红楼人物所经历的事,其实和我们现代人的职场、社交和婚姻境况别无二致。
看懂了他们的处世之道、人情世故、抉择原则,才能少走很多弯路,看透人生,越活越好命。
只可惜,很多人没等读懂,就已经放弃了。
好在还有她——欧丽娟。
很多人一入她的红楼深似海,只恨自己没有更早遇见。
听了一遍两遍三遍,仍不过瘾,甚至是当连续剧追着听。
也难怪红迷圈会疯传这样一句话:男读蒋勋,女读欧丽娟。
她,是曹雪芹的知音:她讲的红楼梦,成了300万人的答案之书她是欧丽娟。
但凡见过她的人,都会惊讶于她的长相年轻。
年过50,却依然不见岁月痕迹。
我想,必定是因为受过中国古典文学的滋养,让她有着与这个焦虑时代,完全不同的优雅面容。
在台湾大学中文系任教20多年的欧丽娟,是当之无愧的“红楼女神”。
一门《红楼梦》公开课,首次开讲,就破了300万人!一举斩获全球开放式课程联盟「杰出教学者奖」。
上至教授学生,下至卖菜商妇,无数人疯狂爱上了她!北大副校长王博曾直言:从没见过欧丽娟,但通过她的《红楼梦》,就已经成了她的粉丝。
(完整版)台大公开课欧丽娟红楼梦讲义
台大公开课欧丽娟《红楼梦》讲义第一单元:导论分析诠释原则与红楼梦人物关系《红楼梦》分析诠释之原则日本的山本玄绛禅师在龙泽寺讲经,说「一切诸经,皆不过是敲门砖,是要敲开门,唤出其中的人来,此人即是你自己。
」——读者的角色与经典一样重要。
一、HenryJames(1843-1916)〈小说的艺术〉:「要说某些情节在本质上要比别的情节重要得多,这话听上去几乎显得幼稚。
」「一部小说是一个有生命的东西,像任何一个别的有机体一样,它是一个整体,并且连续不断,而且我认为,它越富於生命的话,你就越会发现,在它的每一个部分里都包含著每一个别的部分里的某些东西。
」别林斯基:「在论断中必须避免各种极端。
每一个极端是真实的,但仅仅是从事物中抽出的一个方面而已。
只有包括事物各个方面的思想才是完整的真理。
这种思想能够掌握住自己,不让自己专门沉溺于某一个方面,但是能从它们具体的统一中看到它们全体。
」米兰‧昆德拉(MilanKundera):「我小说中的人物是我自己没有意识到的诸种可能性。
正因为如此,我对他们都一样地喜爱,他们也都同样的让我感到惊讶。
」「小说不是人类的自白,是对人类生活——生活在已经成为网罗的世界——里的一个总体考察。
」「小说家不是任何观念的代言人。
严格说来,他甚至不应该为自己的信念说话。
」「小说人物不是对活生生的生命体进行模拟,小说人物是一个想像的生命,一个实验性的自我。
」「音乐的复调,是同时发展两个声部(两条旋律的线),尽管它们完美的连结著,但却又保有它们相对的独立,……所有主张复调曲式的伟大音乐家,都有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声部之间的平等。
」二、浦安迪(AndrewH.Plaks)《中国叙事学》:「曹雪芹将『真假』概念插入情节——通过刻画甄、贾二氏及『真假』宝玉,通过整个写实的姿态——而扩大读者的视野,使其看到真与假是人生经验中互相补充、并非辩证对抗的两个方面。
『太虚幻境』的坊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毋宁说是含蕴著这一意思的;而〈好了歌注解〉中『你方唱罢我登场』一句,更可以说暗示著二元取代的关系。
台大公开课欧丽娟红楼梦讲义
台大公开课欧丽娟红楼梦讲义欧丽娟教授是台湾大学的一名教授,她主要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尤其是中国古典小说。
在台湾大学公开课“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欧教授详细解读了《红楼梦》这部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经典名著。
整个公开课分为四个部分,首先是欧丽娟教授对于红楼梦的介绍和概述,其次是对于小说中各个主要人物的深入剖析,第三部分则是对于小说中的情感与人生观的探讨,最后则是对于小说的结构与语言的分析。
一、红楼梦的介绍欧丽娟教授首先对于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进行了介绍,讲述了他的生平和对于文学的贡献。
随后,她又对于《红楼梦》的成书历程进行了详细分析,强调了小说的原创性、细腻性和极高的文学价值。
同时,欧教授也讲述了《红楼梦》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峰,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和贡献。
二、主要人物的剖析欧丽娟教授详细讲解了小说中的各位主要人物,如宝玉、黛玉、贾母、婆娑等等,她深入剖析了每个人物形象的互动关系,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小说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心理。
在介绍宝玉和黛玉的形象时,欧教授强调了他们的不同个性和性格,指出了他们之间压抑的情感和复杂的关系,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两者之间的复杂心理。
在介绍贾母和婆娑时,欧教授着重强调了导致家族衰败的原因,同时也指出了这两位女性不同的生活态度和坚持的信仰。
三、情感与人生观的探讨欧丽娟教授在探讨小说中的情感时,指出小说其实是关于人类情感的探索,是对于人性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她解释了小说中的丰富情感,如爱憎、欲望、失落和羁绊等等,指出了这些情感在人生中的普遍性和深刻性。
在探讨人生观时,欧教授分析了小说中的道德观念和生命观念,指出小说中所代表的世界观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呈现。
她讲述了相似的丑恶、美好的并存,指出人生中的矛盾和复杂性,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小说所体现的人生观。
四、结构与语言的分析最后,欧丽娟教授对于小说的结构和语言进行了分析。
她指出小说是一个复杂的结构体系,采用了跳跃式的叙事方式,让读者思考和理解。
台大欧丽娟《红楼梦》公开课全部笔记
台大欧丽娟《红楼梦》公开课全部笔记花了好长的时间看完了台湾大学的《红楼梦》公开课,时间等于看了五十部电影。
讲得非常之好,是目前我看过对于《红楼梦》最完整、深刻、理性的评价,而且做了全部两万多字的笔记。
所以看得如此认真,因为希望对自己一直在反复阅读的小说形成一种完整、系统与深入的看法,而非一种感性的经验;所以能看完也是因为这位老师的视角与我对《红楼梦》的观感有基本的契合出发点,比如林黛玉的个性变化,她如何与世俗相容,我从不认为黛玉是目下无尘的;当然更不会认为宝钗有人格缺陷等。
这些共同点是我一直看完这部公开课的动力,果然也令我元不能模糊的认知一步步清晰。
另外,这位老师对于《红楼梦》中所涉及的庞杂古典文学传统有深入的解析、对于一些手法有细致入微、孜孜以求的探索。
能够以西方文论心理学等来解析人物,真正将人物放在贵族背景下形成对人物形成完整的认识。
张爱玲尝言,我们这一代的悲哀在不能懂《红楼梦》,因为时代确实改了,但是这个公开课里却能,只是花了好大气力,在思想上契合了,但是在对于语言等的审美上终究没有做到,这就是品味吧。
不过也有缺点,比如对于《红楼梦》终极的真假思想,结构等未能分析,不过这位老师好像还未讲完。
另,所以我听公开课,与我不爱大荧幕一样,因为我要掌握节奏,可快进、跳过、暂停、回放等。
这样就不会嫌人说话累赘,囗才差了。
全文在下:第一节:版本与背景1、脂评本,批语、手抄本、残本;甲戊本(过录本,后来手抄的。
胡适发现的,只有16回);庚辰本,缺63与67回的78回本;己卯本……石头记脂砚斋评语集校。
2、程高本。
无批语、排印本、全本120回。
程甲本、程乙本(修改前八十回更多)3、朱南jian、周绍良,红楼梦资料汇编。
4、冯其庸,《八家评述红楼梦》以上为古代学者。
5、《红楼梦一书论》、《曹雪芹与红楼梦》,论文集。
6、俞平伯,上海古籍出版社最全。
7、《红楼梦论稿》。
8、余英时《红楼梦的两个世界》。
9、梅西林《红楼梦哲学精神》。
台湾大学《红楼梦》公开课笔记
台湾⼤学《红楼梦》公开课笔记偶然的机会下接触了这门公开课,觉得欧丽娟⽼师对于《红楼梦》的讲解⾮常精辟,于是坚持听课做笔记。
本来打算敝帚⾃珍,留着⾃⼰看看罢了,现在贴出来和⼤家分享,希望对⼤家有帮助。
1.8台⼤公开课《红楼梦导读1·上》1、(1)在阅读红楼梦过程中,有⼀致的细节是被⼈所忽视的,⽽这些细节有时候⾮常重要。
(2)在什么样的情境,⼈在这样的情境下会做出什么选择。
2、我们在阅读中经常会出现⼀些盲点,常常被⾃⼰、被这个时代的某些成见所预先决定的阅读⽅向跟这个阅读⽅向所决定的的成果究竟是什么,这些盲点究竟在哪⾥?3、对红楼梦的误解,某个意义上来讲并不是客观地认识红楼梦,⽽只是投射我们这个时代所想要的价值观。
对于符合我们这个时代的价值观的,我们就颂扬,⽽不顾这到底是不是⼈物反应的价值观。
4、在读红楼的时候不要⽤⾃⼰现在的价值观去看待它。
5、⽇本的⼭本⽞绛禅师在龙泽寺讲经,说“⼀切诸经,皆不过是敲门砖,是要敲开门,换出其中的⼈来,此⼈即是你⾃⼰”。
——读者的⾓⾊与经典同样重要。
你是什么样的⼈,你就会读出什么样的红楼梦,你是什么样的⼈,你就会去解释林黛⽟去解释薛宝钗。
这些解释都是在⾃⼰的⼈格特质所形成的有⾊眼镜之下所看到的样⼦。
经典的意义,某个意义上来讲是拿我们⾃⼰和经典做⼀个激荡,召唤出来真实内在的⾃我。
你为什么会这样去解释这个世界,你是悲观主义者还是乐观主义者?你为什么觉得林黛⽟楚楚可怜,仰⼈⿐息?所以你是不是忽略掉很多东西,以及你⾃⼰对于⼈的理解就停留在这个层次?那可能就是你⾃⼰,是你没有意识到的你⾃⼰。
2、既然在这样的关系中,可以发现读者的⾓⾊跟经典⼀样重要。
经典是封闭的,静⽌的,是固定的样态,如何让它活过来,这个是读者的责任。
当读者是⼀个单⾯向的,是⼀个很简单化在思考的⼈,是⼀个投射型的⼈,那时候你召唤出来的贾宝⽟跟林黛⽟就是⾮常点评化、⾮常单⼀的那个形象。
所以读者越是能够丰富的、深刻的阐述这些经典和⼈物,那他已经提升到跟经典⼀样⾼的地位。
欧丽娟红楼梦公开课
这句话对红楼梦中的诗词歌赋进行了肯定的评价,认为它们是作者表达思想 和情感的重要手段,同时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了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
阅读感受
在繁忙的生活中,偶然的一次机会,我接触到了《欧丽娟红楼梦公开课》这 本书。它不仅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也让我对《红楼梦》这部伟大的古典 文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薛宝钗是一个典型的封建淑女,她的端庄、贤淑和温婉都让人感到钦佩。 然而,她的人生却充满了无奈和悲哀,她的婚姻更是让人唏嘘不已。”
这句话对薛宝钗的形象进行了客观的评价,指出了她的人生和婚姻的悲哀, 让人们对这个角色更加理解和同情。
“红楼梦中的诗词歌赋,是作者对人物性格、情节和情感的最好注解。它们 不仅展现了作者的文学才华,更让人们对红楼梦中的世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句话对贾宝玉的形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认为他不仅仅是一个富家公子哥 儿,更是一个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反叛者,他的思想和行为都与封建社会格格不 入。
“林黛玉是红楼梦中最具才情的女性角色之一,她的机智、聪慧和敏锐观察 力都让人惊叹不已。她对贾宝玉的爱情,更是充满了深沉而真挚的情感。”
这句话对林黛玉的形象进行了生动的描绘,突出了她的才情和深情,让人们 对这个角色更加同情和喜爱。
《欧丽娟红楼梦公开课》这本书的目录设计,不仅体现了作者的学术造诣和 写作功力,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阅读视角。通过这个目录,我们可以更好 地理解《红楼梦》的深层含义,进一步领略这部古典名著的魅力。
作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简介
这是《欧丽娟红楼梦公开课》的读书笔记,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谢谢观看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将《欧丽娟红楼梦公开课》这本书视为我的生活指南。 每当我陷入自我中心的泥沼时,我都会想起这本书中的观点,提醒自己要客观地 看待周围的世界,珍惜与他人的关系。我也会把这本书推荐给我的朋友和家人, 希望他们也能从中受益。
台湾大学欧丽娟老师的中国文学史讲义
1. 神话:神话本身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文学作品,但是它的情节、人物构成、很多的基本意向,世界观宇宙观对后来的文学作品有的很大的影响,一直到红楼梦不也用女娲补天来打开她的叙事架构吗?
神话事实上可能比文字更早就已经在初民的思维已经他们的口耳之间相传,那记录的是什么呢?记录的是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他们现在所面临的周遭自然万物的解释,甚至于对于人类的命运也提出他们的一套看法,所以他甚至可能在有文字之前就已经在口耳之间相传,所以我们把它放在事件的发生学来说,它是最早的,那后来在慢慢有了文字之后,才慢慢把他记录下来。
这一套理论的背后其实是来自于西方所谓的演化观,他们把达尔文的进化观用在人文的解释上。把这一套理论套上去之后,他就会认为,文学最后会朝着某一个固定的方向去发展。好像人类两千多年的文学发展背后有一个看不见的目标在引领他前进,所以最终白话文一定会胜利。所以他们这一派的人认为,撰写文学史的人就应该描述甚至证明这样的文学精神开展的过程,中间有各种阻碍是怎样被克服的,最后达到了一个目标,那就是平民胜利,白话文最优秀。因为他是能让每个人都抒发自我的一个工具,所以骈文,七律诗都不好。这是胡适把这套理论运用过来之后的结果。
中国文学史的诞生,我们追踪蹑迹,最早是1904年,是林传甲先生为京师大学堂的国文课程编写的,是历史上第一本以中文编写的中国文学史。比这个作品更早的中国文学史作品是英文,1901年出版。日本人用日文写的中国文学史时间也不亚于这本,数量恐怕更多。所以日本人为了了解中国做了很多事情,这是非常恐怖的,要打倒你的敌人之前就是要好好地了解他。日本人出版的中国文学史数量非常惊人!
在以前的教育体系中,白居易就是忧国忧民,杜甫的继承人。但是从作家的人格来讲也许就不是这个样子。原来我们从小到大所受到的国文教育实际上都不知不觉的还笼罩在五四的文学史观之下。所以它们对于作品的取舍和评价如今还在影响着我们对于作家跟作品的判断。那到底,五四史观是什么呢?非常简单,因为那个时代全球流行的主流思潮,以及中国被殖民的现状,为了富国强兵等等现实的政治目的以至于我们对于文学也抱着顺应当时的需要的一种眼光来看待,多以胡适的白话文学史作为代表,他其实就是五四文学史馆的体现。胡适自称是历史进化的文学观,因为他认为中国文学是进展到今天的白话文,所以白话文是最进步的,是革新的,所以以前的文言文,骈文,都是老旧的没有意义的文字游戏,是文人们的自说自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台大公开课欧丽娟红楼梦讲义台大公开课欧丽娟《红楼梦》讲义第一单元:导论分析诠释原则与红楼梦人物关系《红楼梦》分析诠释之原则日本的山本玄绛禅师在龙泽寺讲经,说「一切诸经,皆不过是敲门砖,是要敲开门,唤出其中的人来,此人即是你自己。
」——读者的角色与经典一样重要。
一、HenryJames(1843-1916)〈小说的艺术〉:「要说某些情节在本质上要比别的情节重要得多,这话听上去几乎显得幼稚。
」「一部小说是一个有生命的东西,像任何一个别的有机体一样,它是一个整体,并且连续不断,而且我认为,它越富於生命的话,你就越会发现,在它的每一个部分里都包含著每一个别的部分里的某些东西。
」别林斯基:「在论断中必须避免各种极端。
每一个极端是真实的,但仅仅是从事物中抽出的一个方面而已。
只有包括事物各个方面的思想才是完整的真理。
这种思想能够掌握住自己,不让自己专门沉溺于某一个方面,但是能从它们具体的统一中看到它们全体。
」米兰‧昆德拉(MilanKundera):「我小说中的人物是我自己没有意识到的诸种可能性。
正因为如此,我对他们都一样地喜爱,他们也都同样的让我感到惊讶。
」「小说不是人类的自白,是对人类生活——生活在已经成为网罗的世界——里的一个总体考察。
」「小说家不是任何观念的代言人。
严格说来,他甚至不应该为自己的信念说话。
」「小说人物不是对活生生的生命体进行模拟,小说人物是一个想像的生命,一个实验性的自我。
」「音乐的复调,是同时发展两个声部(两条旋律的线),尽管它们完美的连结著,但却又保有它们相对的独立,……所有主张复调曲式的伟大音乐家,都有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声部之间的平等。
」二、浦安迪(AndrewH.Plaks)《中国叙事学》:「曹雪芹将『真假』概念插入情节——通过刻画甄、贾二氏及『真假』宝玉,通过整个写实的姿态——而扩大读者的视野,使其看到真与假是人生经验中互相补充、并非辩证对抗的两个方面。
『太虚幻境』的坊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毋宁说是含蕴著这一意思的;而〈好了歌注解〉中『你方唱罢我登场』一句,更可以说暗示著二元取代的关系。
这样解释,似乎才符合赖以精心结撰全书的补衬手法。
」夏志清《中国古典小说史论》:「由於读者一般都是同情失败者,传统的中国文学批评一概将黛玉、晴雯的高尚与宝钗、袭人的所谓的虚伪、圆滑、精於世故作为对照,尤其对黛玉充满赞美和同情。
……(宝钗、袭人)她们真正的罪行还是因为夺走了黛玉的婚姻幸福以及生命。
这种带有偏见的批评反映了中国人在对待《红楼梦》问题上长期形成的习惯做法。
他们把《红楼梦》看作是一部爱情小说,并且是一部本应有一个大团圆结局的爱情小说。
」「除了少数有眼力的人之外,无论是传统的评论家或是当代的评论家都将宝钗与黛玉放在一起进行不利於前者的比较。
……这种稀奇古怪的主观反应如前面所指出的那样,部分是由於一种本能的对於感觉而非对於理智的偏爱。
……如果人们仔细检查一下所有被引用来证明宝钗虚伪狡猾的章节,便会发现其中任何一段都有意地被加以错误的解释。
」第二单元:神话神话专题I‧石头神话《红楼梦》的神话操演及其意涵(纲要)欧丽娟撰※参考资料:欧丽娟:〈《红楼梦》中的神话破译—兼含女性主义的再诠释〉,《成大中文学报》第30期(台南:成功大学中文系,2010年10月),页101-140一、石头神话(贾宝玉)同时包含自宋玉、司马迁、董仲舒、东方朔等以来「士不遇」题材,与苏轼、辛弃疾等以「补天石被弃」自喻的历史悲愤(刘上生《走近曹雪芹—《红楼梦》心理新诠》)(一)远古神话: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淮南子‧览冥训》:「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於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
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列子‧汤问篇》:「然则天地亦物与。
物有不足,故昔者女娲氏练五色石以补其阙;断鳌之足以立四极。
其后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故天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
」(二)祖父曹寅:(朱淡文《红楼梦研究》)1.曹寅《楝亭集‧诗钞》卷一〈坐弘济石壁下及暮而去〉:「我有千里游,爱此一片石。
徘徊不能去,川原俄向夕。
浮光自容马,天风鼓空碧。
露坐闻遥钟,冥心寄飞翮。
」2.曹寅《楝亭集‧诗钞》卷八〈巫峡石歌〉:「巫峡石,黝且斓,周老囊中携一片,状如猛士剖余肝。
……娲皇采炼古所遗,廉角磨砻用不得。
或疑白帝前、黄帝后,漓堆倒绝玉垒倾。
风煦日暴几千载,旋涡聚沫之所成。
胡乃不生口窍纳灵气,崚嶒骨相摇光晶。
嗟哉石,顽而矿,砺刃不发硎,系舂不举踵。
砑光何堪日一番,抱山泣亦徒湩湩。
」(三)石头神话的意义:1.母神(太初之母、大地之母)的崇拜:(1)「蛇」与「肠」:「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
」(《山海经‧大荒西经》)郭璞注:「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变,其腹化为此神。
」)女娲「一日而七十化」、「抟土造人」(《淮南子‧说林训》)※梅新林抉发女娲之为「孤雌纯坤」的性别意义,以及在书中神俗二界分化而成的母神递接与循环的完整系统,可谓最具洞见。
兹将其说简化列表如下:神界俗界女娲→(警幻仙子)==*==贾母→刘姥姥(救世之神)(命运之神)(命运之神)(救世之神)(2)「女蛙」——「女娲」之源(3)「乱伦」母题的导入——「末世」的表徵之一汉代石刻画像与砖画中常见人面蛇身的女娲、伏羲交尾图,「伏羲居左捧日,女娲居右捧月」,并伴随结草为扇、障面遮羞的故事与图像2.「末世」的背景:(1)点出贾府运势之大环境,作为悲剧的起点(具体定义)(2)无才补天——儒家「济世」理想的落空(相对於王熙凤与贾探春)3.顽石的品性:(1)畸零的处境——道家「逍遥」理想的落实,「畸於人而侔於天」(2)坚硬执著——「石可破也,不可夺其坚」(《吕氏春秋‧本味篇》)「石生而坚」(《淮南子‧说林训》)「至贵者是宝,至坚者是玉」(《红楼梦》第二十二回)(3)「脱母入父」的成长失败与身分认同的暧昧失据——「赤瑕宫」的「瑕」字乃「玉有病也」,「正」「邪」二气的禀赋第二单元:神话专题Ⅰ(女娲补天神话)《红楼梦》的母神崇拜心理(简表)欧丽娟撰※参梅新林《红楼梦的哲学精神》:梅新林抉发女娲之为「孤雏纯坤」的性别意义,以及在书中神俗二界分话儿成的母神递接与循环的完整系统,可谓最具洞见。
兹将其说简化列表如下:神界俗界女娲→(警幻仙子)==*==贾母→刘姥姥(救世之神)(命运之神)(命运之神)(救世之神)第二单元:神话专题II‧皇英绛珠神话《红楼梦》的神话操演及其意涵(纲要)娥皇女英(林黛玉)欧丽娟撰(一)远古传说:《述异记》卷上:「昔舜南巡而葬於苍梧之野。
尧之二女娥皇、女英追之不及,相与恸哭,泪下沾竹,竹文上为之斑斑然。
」(二)唐代李白:〈远别离〉:「远别离,古有皇英之二女,乃在洞庭之南,潇湘之浦。
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离苦。
……帝子泣兮绿云间,随风波兮去无还。
恸哭兮远望,见苍梧之深山。
苍梧山崩湘水绝,竹上之泪乃可灭!」(三)晚唐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乾。
」(四)舜妃故事之意义补:绛珠仙草与西方灵河(一)《山海经‧中山经》:「又东二百里,曰姑媱之山,帝女死焉,其名曰女尸,化为瑶草。
其叶胥成,其华黄,其实如菟丘,服之媚于人。
」《文选‧别赋》李善注引宋玉《高唐赋》云:「我帝之季女,名曰瑶姬,未行而亡,封于巫山之台,精魂为草,实曰灵芝。
」(二)《楞严经》:「爱河乾枯,令汝解脱。
」清‧华阳仙裔《金玉缘‧序》:「绛珠幻影,黛玉前身,源竭爱河。
」第三单元:谶语式的表达策略IV(物谶:联姻型的婚恋小物)《红楼梦》中隐谶的表达策略欧丽娟撰※参考资料:欧丽娟:〈论《红楼梦》中的隐谶系谱与主要表述策略〉,《淡江中文学报》第23期(台北:淡江大学中文系,2010年12月),页55-98。
脂砚斋:「书中之秘法,亦不复少」,「其中隐语,惊人教人,不一而足」评点家周春《阅红楼梦随笔》:「十二钗册多做隐语,有象形,有会意,有假借,而指事绝少,是在灵敏能猜也。
」所谓隐语,本为修辞的一种形式,即以隐约闪烁的话来暗示本意。
而其隐语类型,主要即是回目中所直揭的「谶」,如第22回的〈制灯谜贾政悲谶语〉与第75回的〈赏中秋新词得佳谶〉,脂砚斋也於第42回有关刘姥姥为巧姐命名之用意一段批云:「作签(谶)语以射后文。
」第5回「宝玉看正册一段」脂批:「世之好事者争传《推背图》之说,想前人断不肯煽惑愚迷,即有此说,亦非常人供谈之物。
此回悉借其法,为儿女子数运之机,无可以供茶酒之物,亦无干涉政事,真奇想奇笔。
」「谶」字初见於汉初贾谊〈鵩鸟赋〉,其原义本与「验」相通,而称谶不称验,或与方士有关。
所谓「谶」者,是一种特属於中国人的预言形式:《释名》:「谶,纤也,其义纤微而有效验也。
」《后汉书‧张衡传》:「立言於前,有徵於后。
故智者贵焉,谓之谶书。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谶「诡为隐语,预决吉凶。
」梁.刘勰《文心雕龙》:「天命神道」观,「无益经典而有助文章,是以后来辞人,采摭英华。
」一、历史中隐谶的主要类型(一)先秦:谶谣——韵文形式的隐语,有时配合图画而形成「图谶」「言∕事」之顺向落实,预言式的先见之明。
拆字法、双关法(一词多义,一语双关)、谐音法、别名法、关系法(社会关系或家庭关系)、特徵法、五行法、生肖法、对象隐喻法、时间隐喻法、地点隐喻法、过程隐喻法、直言法、综合法(二)两汉:谶纬(三)西晋:诗谶——「言∕事」之逆向追验,穿凿附会的后事之明《晋书‧潘岳传》潘岳〈金谷集作诗〉:「白首同所归。
」《南史》梁简文帝〈寒夕诗〉:「雪花无有蒂,冰镜不安台。
」〈咏月〉:「飞轮了无辙,明镜不安台。
」二、《红楼梦》中的运用与内涵(一)谶谣:第5回人物判词、第22回灯谜诗(二)诗谶:1.一般抒情诗2.第63回「冰山一角式」的引诗法海明威:「冰山之所以雄伟壮阔,就是因为它只有1∕8浮在水面,7∕8沉在水底。
」(1)晚唐.罗隐〈牡丹花〉:「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也动人。
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
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穠华过此身。
」(2)晚唐.高蟾〈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第22回脂批:「使此人不远去,将来事败,诸子孙不至流散也。
悲哉伤哉!」(3)宋.王淇〈春暮游小园〉:「一从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
开到荼蘼花事了,丝丝天棘出莓墙。
」第20回脂批:「袭人出嫁之后,宝玉、宝钗身边还有一人,虽不及袭人周到,亦可免微嫌小敝等患,方不负宝钗之为人也。
故袭人出嫁后云『好歹留著麝月』一语,宝玉便依从此话,可见袭人虽去实未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