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线可靠性研究--综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靠性概述

“可靠性”作为衡量产品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早己不是一个新的概念。可

靠性理论是以产品的寿命特征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综合性和边缘性科学,它

涉及到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和管理科学的许多领域。长期以来,一切注重产品

信誉的厂家,为了争取顾客都在追求其产品具有好的可靠性。因为只有那些可靠

性好的产品才能长期发挥其使用性能而受到客户的欢迎。不仅如此,有些产品如

汽车、轮船、飞机,如果其关键零部件不可靠,不仅会给用户带来不便,耽误时

间、推迟日程,造成经济损失,甚至还可能直接危及使用者的生命安全。像美国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等发生的重大可靠性事故所引起

的严重后果,都足以说明产品的可靠性差会引起一系列严重问题,甚至会危及国

家的荣誉和安全。而19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升天,1969年美国阿波罗11

号宇宙飞船载人登月等可靠性技术成功的典范,不仅为其国家带来荣耀,而且说

明了高科技的发展要以可靠性技术为基础,科学技术的发展又要求高的可靠性。

早期人们对“可靠性”这一概念的理解仅仅从定性方面,而没有数值量度。

但为了更好地表达可靠性的准确定义,不能只从定性方面来评价它,而应有定量

的尺度来衡量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德国火箭专家R Lusser首先提出用概

率乘积法则,将系统的可靠度看成其各子系统的可靠度乘积,从而算得VII型火

箭诱导装置的可靠度为75,首次定量地表达了产品的可靠性。但只是从50年

代初期开始,在可靠性的测定中更多地引进了统计方法和概率概念以后,定量的

可靠性才得到广泛应用,可靠性问题才作为一门新的学科被系统地加以研究。

60年代以来,空间技术和宇航技术的发展提高了可靠性的研究水平,扩展

了其研究范围,对可靠性的研究,以及由电子、航空、宇航、核能等尖端工业部

门扩展到电机与电力系统、机械、动力、土木等一般产业部门,扩展到工业产品

的各个领域。对机械产品,尤其是对大批量生产的汽车产品的可靠性研究,已成

为重要课题,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例如,1959年在国际市场上小轿车的保

用期为90天或4000英里,而到70年代初提高到5年或50000英里[[ 19]。当今,

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己经成为提高产品质量的关键。今后只有那些可靠性高的产品

及其企业,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世界上幸存下来。不仅如此,国外还把对产品

可靠性的研究工作提高到节约能源和资源的高度来认识。这不仅因为高可靠性产

品的使用期长,而且通过可靠性设计,可以有效地利用材料,减少加工工时,获

得体积小、重量轻的产品。

利用概率论的方法可把产品发生故障的规律作为随机现象来研究。所以,通

常所说的可靠度,一般不是指某一特定具体产品的可靠度,而是对该种型号产品

总体可靠度而言。当然,就一些单个产品而言,如果能在其长期运行的条件下,

观测其故障规律,则不仅能够估计出一些产品的可靠性,也能估计出该种产品总

体的可靠性。在现代生产中,可靠性技术已贯穿于产品的开发研制、设计、制造、试验、使用、运输、保管及维修保养等各个环节。从经济的观点来讲,为了减少

维修费用,提高产品的利用率,高可靠性是非常必要的。但也不是可靠性最好时

总的消耗费用一定最低,因为还有产品的制造成本问题,需要综合考虑、优化选

择,以找出使总费用最低的最佳可靠度。

产品的可靠性是设计出来的,生产出来的,管理出来的四。这一思想越来越

为人们所理解。多年来世界各国开展可靠性工作的经验证明,可靠性设计对产品

可靠性有重要影响。据日本电子行业的统计,产品不可靠的原因中,设计占80%

元器件占15%,制造工艺占5%。又据美国海军电子实验室统计,产品的不可靠

的原因中,设计占40%,元器件占30%,使用和维护占20%,制造占10%。这

些统计数据表明,要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维修性,关键在于搞好产品的可靠性设计工作。由于产品复杂性的不断提高及新技术的不断应用,产品更新换代加速,

设计一种产品,需要有一个不断深化认识、逐步改进和完善的过程。初始产品(或

称为样机)在试验或运行中故障较多,存在许多设计和工艺方面的缺陷。通过有

计划地改进设计和工艺,根除故障产生的原因,提高产品的可靠性水平,逐步达

到预期的目标。当然,使用中又会进一步发现设计和制造工艺的不足之处,同时

还会不断地收到使用中故障信息的反馈,通过改进产品使可靠性进一步提高。实

现可靠性的关键在于发现故障,分析原因,并采取纠正措施。因此,进行Li/Mn02

扣式电池成套自动设各的可靠性的研究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可靠性定义

最早的可靠性定义由美国AGREE在1957年的报告中提出,19“年美国的

MILSTD-721 B又较正规地给出了传统的或经典的可靠性定义:“产品在规定的条

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它为世界各国的标准所引证,我国

的GB3187-82给出的可靠性定义也与此相同。但在实际应用中己经感到了上述定

义的局限性,因为它只反映了任务成功的能力。于是美国于1980年颁发的

MIL-STD-785B按照DODD5000.40指令(国防重要武器系统采办指令)将可靠

性分为任务可靠性和基本可靠性。任务可靠性的定义:“产品在规定的任务剖面

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它反映了产品的执行任务成功的概率,它只统计危及

任务成功的致命故障。基本可靠性的定义:“产品在规定条件下,无故障的持续

时间或概率”。它包括了全寿命单位的全部故障,它能反映产品维修人力和后勤

保障等要求。例如MTBF(平均无故障间隔时间),MCBF(平均故障间的使用

次数)。把可靠性概念分为两种不同用途的可靠性概念,是美国国防部对可靠性

工作实践经验总结和对这一问题认识的深化。这无疑是一个新的重要发展。我国

1988年颁布的军标GJB450-88就引用这两种新的可靠性定义[[23]0

产品的可靠性可用其可靠度((Reliability)来衡量。可靠度是用概率表示的产品

的可靠性程度的。

可靠性工程

可靠性工程是对产品(零部件,元器件,总成,设备或系统)的失效及其发

生的概率进行统计、分析,对产品进行可靠性设计、可靠性预测、可靠性试验、

可靠性评估、可靠性检验、可靠性控制、可靠性维修及失效分析的一门包含了许

多工程技术的边缘性工程学科。它是立足于系统工程方法,运用概率论与数理统

计等数学工具(属可靠性数学),对产品的可靠性问题进行定量的分析;采用失

效分析方法(可靠性物理)和逻辑推理对产品故障进行研究,找出薄弱环节,确

定提高产品可靠性的途径,并综合地权衡经济、功能等方面的得失,将产品的可

靠性提高到满意的程度的一门学科。它包含了对产品可靠性进行工作的全过程,

即从对零件、部件和系统等产品的可靠性方面的数据进行收集与分析做起,对失

效机理进行研究,在这一基础上对产品进行可靠性设计;采用能确保可靠性的制

造工艺进行制造;完善质量管理与质量检验以保证产品的可靠性;进行可靠性试

验来证实和评价产品的可靠性;以合理的包装和运输方式来保持产品的可靠性;

指导用户对产品的正确使用、提供优良的维修保养和社会服务来维持产品的可靠

性。即可靠性工程包括了对零件、部件和系统等产品的可靠性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可靠性设计、预测、试验、管理、控制和评价。

在可靠性工程中,很重视对现场使用的数据和试验数据的收集与交换。许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