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标准改
(幼儿学前教育)《学前卫生保育》课程标准(五专)
《学前卫生与保育》课程标准建议课时数:72 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一、课程性质《学前卫生与保育》是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和专业根底课。
通过该课程的开设,关心学生全面掌握学前儿童解剖生理特点以及身躯开展的规律,系统了解学前儿童常见心理卫生问题及教育对策,掌握营养学根底知识,了解托幼机构的膳食治理,熟悉教育环境创设及教育过程中的卫生要求,了解学前儿童常见疾病的有关知识及全然抢救措施,学会对学前儿童的身心开展进行科学的评价。
本课程要紧研究学前儿童开展规律和卫生保育问题。
课程涉及到学前儿童各系统的特点及卫生保健,它是《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等课程的根底。
本课程依据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所需卫生保健知识来组织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岗位工作能力。
二、课程目标通过课程的学习,关心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学前儿童卫生保育领域内存在的各种理论和实践问题,提高学生从事学前儿童卫生保育实践活动的专业素养和能力。
使学生在了解学前儿童人体特点及生理特征的根底上,学会对幼儿的健康和生长发育状况进行检测评价;学会对幼儿一日生活中的用餐、睡眠、盥洗、锻炼等环节进行指导和治理;初步具备幼儿常见病的识别预防技能和幼儿意外损害抢救的全然技能;为幼儿园的保教工作奠定根底。
据此,《学前卫生与保育》课程目标要紧有以下三个方面:〔一〕知识目标1.掌握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2.掌握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阻碍因素及指标和测量评价;3.掌握学前儿童的生活保健制度;4.掌握学前儿童的营养卫生;5.掌握托幼机构平安教育及常见意外的处理;6.掌握学前儿童常见传染病及常见疾病的预防和处理;7.掌握学前儿童常见心理问题。
〔二〕能力目标1.能够按照幼儿活动室、游戏室、餐厅、盥洗室等房舍卫生要求,创设有利于学前儿童身心健康和成长的环境;2.能对幼儿的游戏、学习、进餐、入厕、户外活动、睡眠等一日生活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和治理;3.能对学前儿童常见疾病和意外损害进行简单处理和护理;4.能协助幼儿园保健大夫做好传染病的预防和治理工作。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卫生与保健》核心课程标准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卫生与保健》核心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幼儿卫生与保健》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研究学幼儿生理解剖特点和生长发育规律,维护和增进幼儿身体健康,促进幼儿正常发育的一门科学。
它是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是学习“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等课程的基础。
《幼儿卫生与保健》课程标准的制定,在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建议等几部分作了科学、详细明确的阐述,使这门课程教学更加规范,工作中便于检查、监督。
本课程的设计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幼儿教育行业为宗旨,以幼儿教育活动为中心,以幼儿教育工作任务分析为引导、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体,同时进行了相关知识的拓展。
一、课程性质《幼儿卫生与保健》课程作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课程,是幼儿教师和幼儿园管理者必备的基础性强、应用范国广的教学和实践指导性课程,是《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的前沿课程。
(一)幼儿卫生保健工作是幼儿园教育中重要的环节坚持保育和教育相结合,是我国托幼所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则,幼儿卫生保健工作成为是幼儿园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有效地对学前儿童进行保育和教育是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职业核心能力。
《幼儿卫生与保健》课程旨在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保育工作能力,使之具备促进学前儿童正常发育,维护和増进婴幼儿身心健康的知识、能力和职业素养。
(二)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成为合格幼儿园教师的基本准备通过该课程内容的学习,要求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具备促进学前儿童正常发育,维护和增进婴幼儿身心健康的知识、能力和职业素养。
能分析幼儿实际生活中的卫生现象,采取正确的措施保证幼儿的健康,同时提高自身的卫生水平,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做好准备。
(三)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和基础课程通过学习《幼儿卫生与保健》,学生能全面掌握婴幼儿生理解剖特点以及身体发展的规律,系统了解婴幼儿常见心理卫生问题及教育对策,掌握营养学基础知识,了解托幼机构的膳食管理,熟悉教育环境创设及教育过程中的卫生要求,了解婴幼儿常见疾病的有关知识及基本急救措施,能够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进行科学的评价。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程标准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程标准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具备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幼儿教师,使学生能够掌握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和规律,了解儿童营养、疾病预防、意外伤害等方面的知识,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科学、合理的指导。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1.儿童生长发育与卫生保健:介绍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和特点,包括体格发育、神经心理发育、行为发育等方面,以及儿童日常生活中的卫生保健要求。
2.营养与健康:介绍儿童营养需求和膳食搭配原则,包括营养素的作用、食品选择、饮食卫生等方面,以及如何培养儿童良好的饮食习惯。
3.疾病预防与处理:了解常见儿童疾病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培养学生应对儿童疾病的意识和能力。
4.意外伤害预防与处理:介绍儿童意外伤害的常见类型、发生原因和预防措施,以及意外伤害发生后的紧急处理方法。
5.健康教育: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将卫生保健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提高儿童健康教育水平。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儿童卫生保健的实际应用,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2.实践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如测量儿童身高体重、制作儿童营养食谱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互动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引导学生分享经验和心得,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
4.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手段,如视频、图片等,增强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考核方式与标准1.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等方面,占总评成绩的30%。
2.考试成绩:通过笔试和操作考试等方式,考查学生对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知识的掌握情况,占总评成绩的70%。
3.实践活动成果:要求学生提交实践活动的总结报告或照片等,以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占总评成绩的10%。
五、教学资源和设备1.教学资源:提供相关的教学课件、案例分析、图片、视频等资料,方便学生查阅和学习。
同时,定期更新教学资源,保持教学资料的时效性和实用性。
近十年我国高职高专学前卫生学教学改革研究综述
近十年我国高职高专学前卫生学教学改革研究综述【摘要】对近十年国内各高职院校学前卫生学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所进行的改革情况进行梳理,分析该门课程目前教改存在的不足及今后改革的方向。
【关键词】高职高专学前卫生学教学改革学前卫生学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一门基础必修课程,主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学前儿童卫生保健领域内的各种理论和实践问题,提高学生从事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实践活动的专业素养和能力。
随着《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幼儿园教师)》以及《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等政策文件的出台,作为学前教育专业主干课程之一的学前卫生学也面临着改革和挑战。
因此,对我国各高职高专院校学前卫生学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情况进行梳理也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本文收集整理了近十年发表于国内各种期刊上关于高职高专学前卫生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的文章,对其进行综述探讨,以期为该门课程在各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通过对近十年相关文献的检索发现,我国各高职高专院校对于学前卫生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已经逐步开展了相关的研究,研究内容主要体现在该门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的方向等两个方面。
一、关于课程存在的问题(一)教学内容上倾向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学生缺乏实践操作。
研究者龙明慧(2011)将学前卫生学课程内容分为:健康与保育、幼儿生理特点与保健、幼儿心理卫生、幼儿生活与教育活动卫生、幼儿膳食与营养、疾病与急救、幼儿园环境卫生等。
他认为健康与保育是该门课程的核心,但传统的学前卫生学在教学内容上往往忽视了这一部分,从而导致学生在幼儿园实践时缺乏相关的保育知识与技能。
张灵(2007)指出目前该门课程内容陈旧,现有的相关教材不能满足教学所需,教学内容以概念为核心,理论性过强,缺乏综合性和应用性。
学生缺乏卫生实践的经验,忽视对学生运用知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秦金亮(2011)在《学前教育专业“三学”受到的挑战与未来改革路径》一文中指出学前卫生学一直是卫生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医学倾向明显。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卫生与保健》核心课程标准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卫生与保健》核心课程标准和职业素养本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幼儿教育活动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体,全面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使其适应幼儿教育行业的需求,成为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和幼儿保健专业人才。
二)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本课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理论课程的研究和实践环节的培训,帮助学生掌握幼儿卫生保健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三)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本课程的设计以服务幼儿教育行业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学生的就业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支持。
三、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通过研究《幼儿卫生与保健》,学生能全面掌握婴幼儿生理解剖特点以及身体发展的规律,系统了解婴幼儿常见心理卫生问题及教育对策,掌握营养学基础知识,了解托幼机构的膳食管理,熟悉教育环境创设及教育过程中的卫生要求,了解婴幼儿常见疾病的有关知识及基本急救措施,能够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进行科学的评价。
二)能力目标通过研究本课程,学生能够分析幼儿实际生活中的卫生现象,采取正确的措施保证幼儿的健康,同时提高自身的卫生水平,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做好准备。
三)素养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保育工作能力,使之具备促进学前儿童正常发育,维护和增进婴幼儿身心健康的知识、能力和职业素养。
通过研究,学生能够全面提高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适应幼儿教育行业的需求,成为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和幼儿保健专业人才。
四、课程实施建议一)注重实践环节的培训在课程实施中,应注重实践环节的培训,通过模拟教学、实地考察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幼儿卫生保健的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二)多元化教学方法在课程实施中,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研究效果。
三)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在课程实施中,应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过程的监督和指导,确保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得到全面提高。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标准改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标准改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程是一门专业核心课,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
本课程涵盖了生物学、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旨在研究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和生长发育规律,以及维护和促进学前儿童身体健康和正常发育的科学。
本课程的任务是让学生了解学前儿童的生理特点和生长发育规律,掌握基本的安全、卫生、保健知识和技能,培养正确的健康观和保育观,以科学的方法开展保育和教育工作。
通过研究本课程的内容和实践活动,学生应该掌握幼儿的生理特点和保育要点、幼儿的心理卫生知识、幼儿园教育活动卫生和物质环境卫生、幼儿的营养膳食以及常见疾病、常见的护理技术和急救技术等。
学生应该能够分析幼儿实际生活中的卫生现象,采取正确的措施保证幼儿的健康,同时提高自身的卫生水平,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做好准备。
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生物学、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等原理为指导,研究托幼机构的保健问题,旨在使学前儿童健康发展。
本课程强调儿童健康行为的养成和学前教育工作者在保教过程中对儿童健康的维护和促进。
本课程的学分为4,总学时为72,其中理论学时为72,课内实践学时待定。
本课程将于第二学期开设。
3)了解学前儿童身体发育和生长的规律,掌握身体健康评价和预防常见疾病的方法;4)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掌握心理健康的保护和预防心理障碍的方法;5)了解学前儿童生活、教育和体育活动的卫生保健知识;6)了解学前儿童营养需求和膳食卫生知识;7)了解学前儿童安全和急救知识;8)了解健康教育和幼儿园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⒉技能目标1)掌握学前儿童身体健康评价和常见疾病的早期识别和预防方法;2)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保护和预防心理障碍的方法;3)掌握学前儿童生活、教育和体育活动的卫生保健技能;4)掌握学前儿童膳食卫生和营养需求的知识;5)掌握学前儿童安全和急救技能;6)掌握幼儿园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技能。
⒊素质目标1)具有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的职业意识和责任感;2)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3)具有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具有自我研究和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曲靖幼儿师范学校学前健康教育课程标准《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课程标准说明1、本标准适用于高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
2、本课程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课程,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学前儿童健康的理论和实践方法,从儿童身心发展的实际出发,理解儿童尊重儿童,能够帮助引导学前儿童在一日生活中的教学活动。
3、教学方法和手段(1)本课程教学要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通过模拟课堂、实践演练等多种教学方法。
始终保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方针。
(2)从我国的学前教育现状出发,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采用最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教学更具启发性和可接受性,以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3)以活动的方式将教学的内容充分展开、利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的教学内容。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1、本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2、其任务主要是通过学习本门课程了解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能够对儿童身心健康有更全面的认识。
让学生能够从身心各个方面引导儿童健康的发展幼儿园各种健康活动的设计与实践,培养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的具有较高素质的应用性人才。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学习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2、正确认识学前儿童健康活动对其身心发展的影响。
3、了解幼儿体育活动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和目标、内容、和基本意义。
4、掌握学前儿童体育游戏活动等多项活动的设计方法,能够客观科学的进行引导。
5、能够获得正确的对幼儿园各项健康教育活动进行设计及实践引导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学前健康教育理论并用其指导实践。
2、培养学生在幼儿园健康活动中的设计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对于健康活动组织能力以及实践能力、掌握对学前儿童活动的引导和帮助。
(三)思想教育目标:1、培养学生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与修养。
《学前儿童卫生学》课程标准
《学前儿童卫生学》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学前儿童卫生学》2.课程代码:051324013.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4.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5.学时:45课时6.建议开课学期:大一第一学期二、课程标准基本结构(一)课程概述1.课程的基本理念:(1).课程设计基本理念: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模式,以能力培养为重点。
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更多的活动空间,让他们积极的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采用“教学项目化、学习自主化、实践职场化”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手段,构建立体化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做到教学做合一。
A.教育价值定位:《学前儿童卫生学》是研究保护和增进学前儿童健康的一门学科,在揭示各种环境因素对学前儿童健康产生影响的基础上,为制定卫生标准, 提出卫生要求和采取相应的卫生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它以卫生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为依据,研究与学前儿童健康有关的各种问题,同时它又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有着与其它学科不同的特点,它与学前教育的其它学科一起,丰富了学前教育的内涵。
B.内容的选择与呈现方式:《学前儿童卫生学》既包含理论学科中的一般理论知识、技能和基本原理,又有合作表达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方面的内容。
《学前卫生学》的教学通常包括素质、知识和能力三个方面。
C.教学重点;《学前儿童卫生学》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树立热爱儿童、尊重儿童的理念,形成良好的科学素质和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能够掌握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保健制度、营养卫生、常见心理问题、安全教育等方面的知识;能够对常见的传染病及常见疾病进行预防和处理。
(2).课程实施基本理念:A.教学方法的选用: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在教学实践中综合运用讲授法、演示法、观察法、讨论法、练习法等多种传统的教学方法,还运用现场教学、情景模拟训练、小组教学、案例教学、操作演示、项目实训等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发展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幼儿园卫生保健课程实施方案 幼儿园卫生保健
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1.1 幼儿园卫生保健的重要性幼儿园是儿童成长的重要阶段,良好的卫生保健环境对幼儿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幼儿园卫生保健课程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1.2 国内外幼儿园卫生保健课程的现状国内外许多幼儿园已经开始实施卫生保健课程,以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意识。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课程设置不科学、教学方法单一等。
二、课程目标2.1 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通过课程的实施,使幼儿养成良好的洗手、整理床铺等卫生习惯,提高个人卫生意识。
2.2 提高幼儿的健康意识通过课程,引导幼儿了解保健知识,学会预防常见疾病,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2.3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小组活动等方式,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卫生保健课程的实际效果。
三、课程内容3.1 卫生习惯培养针对不同芳龄段的幼儿,设置相应的洗手、饮食卫生等卫生习惯培养内容,通过互动游戏、示范教学等方式引导幼儿养成好的习惯。
3.2 常见疾病预防对常见传染病、流行病等进行预防知识的普及,使幼儿了解如何预防疾病的发生,并掌握保健知识和技能。
3.3 健康饮食指导在课程中设置有关健康饮食的知识普及,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摄入均衡的营养。
3.4 日常环境整顿教师引导幼儿了解日常环境整顿的重要性,培养幼儿的环境整理能力,维护共同的环境卫生。
四、教学方法4.1 游戏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趣味活动和游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在参与中感受到卫生保健的乐趣。
4.2 视瓶教学法选取生动有趣的视瓶素材,让幼儿在观看中学习卫生保健知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4.3 故事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向幼儿传递卫生保健知识,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学习兴趣。
五、评估与改进5.1 评估方式采用观察、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幼儿在课程后的行为变化和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估。
5.2 改进方案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不断改进卫生保健课程的实施,提高教学效果。
六、实施方案建议6.1 增加家长参与度建议幼儿园加强与家长的交流和合作,让家长了解课程内容,共同关注幼儿的卫生保健教育。
《幼儿卫生保育教程》课程标准
《幼儿卫生保育教程》课程标准一、课程得性质与任务《幼儿卫生保育教程》就是研究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与生长发育规律,维护与增进学前儿童身体健康,促进学前儿童正常发育得一门科学。
它就是高等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得核心课程,与“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并称“三学”。
本课程就是学习“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幼儿园活动设计与实践”等课程得基础.学前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机体各部分机能尚不成熟,对外界得适应能力较差,对疾病得抵抗力较弱.因此,了解学前儿童得生长发育特点,做好学前儿童得卫生保健工作,提高学前儿童得健康水平,就是一项日常重要得工作,关系到下一代人得身体素质.通过《幼儿卫生保育教程》课程内容得学习与实践活动,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得学生理解并掌握幼儿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学前儿童得生长发育规律、幼儿得心理卫生知识、幼儿园教育活动卫生以及物质环境卫生、幼儿得营养膳食以及常见疾病、常见得护理技术与急救技术等。
能分析幼儿实际生活中得卫生现象,采取正确得措施保证幼儿得健康,同时提高自身得卫生水平,为成为一名合格得幼儿园教师做好准备.本课程开设7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54学时,实践教学18学时。
二、课程目标与要求:⒈知识目标(1)了解人体得基本形态与结构;(2)理解学前儿童八大系统及感觉器官得特点,掌握其保育要点;(3)了解影响学前儿童生长发育得因素及规律;(4)了解学前儿童一日生活得安排与卫生要求、及托幼机构得卫生保健制度; (5)了解托幼机构安全教育得内容;(6)了解佝偻病、缺铁性贫血等学前儿童常见病得病因、表现及预防;(7)了解儿童孤独症、儿童多动症等学前儿童常见心理问题得症状、诱因及矫正。
⒉能力目标(1)懂得如何在幼儿教育中利用大脑皮质活动得三大规律;(2)能用正确得方法测量幼儿得身高、头围,会瞧身高发育标准曲线图;(3)能运用营养学基础知识及配膳原则对幼儿食谱进行分析评价;(4)能对幼儿常见意外进行初步处理;(5)能较熟练地进行体温测量、物理降温、滴眼药、鼻腔滴药、及外耳道滴药等。
《学前儿童卫生学》课程标准
《学前儿童卫生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学前儿童卫生学》是研究幼儿生理解剖特点和生长发育规律,维护和增进幼儿身体健康,促进幼儿正常发育的一门科学。
它是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与“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并称“三学”。
本课程是学习“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等课程的基础,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机体各部分机能尚不成熟,对外界的适应能力较差,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弱。
因此,了解幼儿的生长发育特点,做好幼儿的卫生保健工作,提高幼儿的健康水平,是一项日常重要的工作,关系到下一代人的身体素质。
通过《学前儿童卫生学》课程内容的学习与实践活动,要求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理解并掌握幼儿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幼儿的生长发育规律、幼儿的营养、幼儿园常见疾病和传染病的症状及预防、常见的护理技术和急救技术、幼儿园的集体儿童保健等。
能分析幼儿实际生活中的生理现象,采取正确的措施保证幼儿的健康,同时提高自身的卫生水平,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做好准备。
二、课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学前儿童卫生学教育的目标和任务;了解人体的基本形态和结构;(2)理解幼儿八大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及感觉器官的特点,掌握其保育要点;(3)了解影响幼儿生长发育的因素及规律;掌握一些必需的幼儿园常用的科学知识。
(4)掌握六大营养素的营养意义及来源,懂得幼儿膳食的配置;(5)熟悉幼儿常见病的种类、病因、症状,懂得初步的护理和预防知识;(6)了解学前儿童一日生活的安排与卫生要求、及托幼机构的卫生保健制度;(7)掌握托幼机构安全教育的内容;掌握患儿的基本护理技能和急救术。
(8)理解常见心理问题的症状、诱因及矫正。
2.能力目标(1)懂得如何在幼儿教育中利用大脑皮质活动的三大规律;(2)能用正确的方法测量幼儿的身高、体重、头围,会看身高发育标准曲线图;(3)能运用营养学基础知识及配膳原则对幼儿食谱进行分析评价;(4)能对幼儿常见意外进行初步处理;(5)能较熟练地进行体温测量、物理降温、滴眼药、鼻腔滴药、及外耳道滴药等。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标准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类型:理论+实践课课程性质:必修课适用专业:学前教育课程学时:32课程学分:2课程对象:学前教育本科学生、幼儿园教师、学前教育工作者、相关研究人员课程依据:《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学前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一、课程定位1.课程性质和作用幼儿园教育既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
其内容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5个领域。
学前儿童身心健康既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也是学前儿童生存与发展、幸福与快乐的基石。
适宜的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是全面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策略。
2.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前导课程: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幼儿游戏、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平行课程: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幼儿园环境创设二、课程设计1.课程设计理念本书关注当前国家相关政策,紧扣《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遵循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探索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目标与内容、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的特点和教育策略等内容,以期帮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构建设计与组织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的一般思路,提高他们的健康教育素养,进而维护和增强学前儿童的身心健康。
2.课程设计思路本书主动汲取我国学前儿童健康教育长期积累的优秀理论和实践经验,遵循以往教材编写的思路,将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内容分为身心保健和身体锻炼两部分,并从生活常规教育、饮食营养教育、身体认识与保护教育、安全生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体育等方面讨论其特点和教育策略。
三、课程目标1.素质目标尊重、理解、包容幼儿的个体差异,愿意支持并引导他们主动学习和身心健康发展。
2.知识目标系统掌握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各级目标、组织形式和教育原则,识别不同健康教育内容的特点和实施策略。
《婴幼儿卫生与保健》课程标准
《婴幼儿卫生与保健》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婴幼儿卫生与保健》是一门针对婴幼儿护理、卫生和保健的课程,旨在培养具备婴幼儿护理知识和技能的从业人员。
本课程涵盖了婴幼儿的生理特点、日常护理、疾病预防和紧急处理等方面的知识,旨在帮助家长和护理人员更好地照顾婴幼儿,确保他们的健康和安全。
二、教学目标1.掌握婴幼儿的生理特点和生长发育规律;2.了解婴幼儿的日常护理方法,如喂养、睡眠、清洁等;3.熟悉婴幼儿的常见疾病和预防措施,如感冒、腹泻、皮肤感染等;4.掌握婴幼儿急救知识和技能,如窒息急救、触电急救等;5.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确保婴幼儿的健康和安全。
三、教学内容1.婴幼儿的生理特点和生长发育规律:介绍婴幼儿的解剖生理特点、营养需求、生长发育规律等基础知识;2.日常护理:讲解婴幼儿的日常护理方法,如喂养、睡眠、清洁等,以及如何培养婴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3.疾病预防:介绍婴幼儿的常见疾病和预防措施,如感冒、腹泻、皮肤感染等,以及如何识别和应对;4.急救处理:讲解婴幼儿急救知识和技能,如窒息急救、触电急救等,以及如何进行现场急救;5.职业道德和责任心:强调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确保婴幼儿的健康和安全。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
理论教学包括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实践教学包括模拟操作、实地考察等。
同时,将采用多媒体教学、互动式教学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五、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两部分。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等,期末考试以实际操作和理论知识为主。
同时,鼓励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和能力水平。
六、教学资源本课程将提供相关教材和参考资料,包括婴幼儿护理的书籍、期刊、视频等。
同时,将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培训和实践操作,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专业素养。
总结:《婴幼儿卫生与保健》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对于家长和护理人员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学前卫生学》课程标准
《学前卫生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学前卫生学》课程类型:理论课学时:68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五专)一、课程性质和任务1.课程性质:《学前卫生学》主要以脑科学、现代医学、生物学、营养学等学科为研究的理论依据,研究学前儿童解剖生理特点、学前儿童生长发育规律,以及维护和增进学前儿童健康、促进学前儿童正常发育的一门学科。
课程主要围绕学前儿童保健工作重点,从理论到实践展开了论述和讨论,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如何保护学前儿童,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该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理论课,也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
《学前卫生学》与学前教育专业后续开设的课程,如《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以及各科教学法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学前卫生学》中的学前儿童生理特点为上述学科在生理方面提供了科学依据,它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
2.课程标准设计思路:《学前卫生学》课程标准的设计主要是根据社会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结构的要求及我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格制定的。
根据这些标准,认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学前儿童的生理特点、懂得对学前儿童进行营养管理、懂得学前儿童常见疾病的护理与预防及托幼园所的卫生与保健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因此将《学前卫生学》课程的内容定为下面五大模块:学前儿童的生理特点、学前儿童的营养管理、学前儿童健康评价、学前儿童疾病的护理与预防、集体儿童的卫生与保健等五方面。
接着再根据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在每一模块下面选择了相应的教学内容,然后以项目为载体,每一个具体的项目都提出相应掌握的知识点与能力要求。
最后根据拟定的这些内容、项目,再查找相关的参考资料,在查找中发现《学前卫生学》(2004年第二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较符合我校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在学前卫生方面的要求,与既定的五大模块内容较为接近,因此选择《学前卫生学》为本课程的教材,同时还参考了其他相关的资料,对教材进行调整、重组与补充,形成了《学前卫生学》课程标准。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授课计划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授课计划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授课人:李老师课程时长:45分钟/节,共6节课程对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二、课程目标1. 了解学前儿童的生理特点及卫生保健需求。
2. 掌握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 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所学知识,为儿童提供良好的卫生与保健服务。
三、授课内容主题一:学前儿童的生理特点1. 儿童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2. 儿童身体各系统的特点及卫生保健要求主题二: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的基本知识1. 饮食卫生:合理安排儿童的饮食,预防营养不良。
2. 睡眠卫生:保证儿童充足的睡眠时间和质量。
3. 日常护理:正确的日常护理方法,如洗脸、洗手、洗澡、洗头等。
4. 预防常见疾病:了解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护理方法。
主题三:学前儿童活动安排与环境卫生1. 合理安排儿童的活动,包括游戏、学习、休息等。
2. 保持环境卫生,预防疾病传播。
3. 应对突发事件,如意外伤害等。
主题四:与家长沟通合作1. 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合作关系,共同关注儿童健康成长。
2. 解答家长关于儿童卫生与保健的问题。
四、授课方式1. 讲授:结合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生动形象地讲解课程内容。
2. 互动:组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3. 实践:安排课堂练习和课外实践,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五、评估方式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回答问题情况等。
2. 作业: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作业,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测验:进行小测验,检验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
同时收集学生意见,以改进教学方法。
六、课程结束通过本次授课,学生应该能够掌握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为儿童提供良好的卫生与保健服务。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学习和提升自己,为更多的儿童提供优质的卫生与保健服务。
最新《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标准完美版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说明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1.课程性质《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是为适应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贯彻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教师〔2011〕6号)精神,根据《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中幼儿教育课程建议模块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要求而开设的课程,它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是对于实现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的、理论和实践并重的专业核心课程。
本课程是一门交叉学科,以卫生学、心理学、学前教育学等原理为指导,研究托幼机构的保健问题,旨在使学前儿童健康发展。
它不仅注重儿童的现实保健问题,更注重儿童的健康行为的养成;不仅注重托幼机构环境对儿童健康的影响,也强调学前教育工作者在保教的过程中对儿童健康的维护和促进。
该学科所涉及的知识领域较广,包含了解剖生理学、心理卫生学、预防医学、学前教育学等学科的重要内容。
本课程4学分,72学时,第二学期开设。
2.教学目的和要求学习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旨在培养学生对学前儿童进行卫生保健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在了解和掌握学前儿童生理特点、生长发育的规律、营养需要、疾病预防等专业知识基础上,掌握学前儿童一日生活管理、膳食管理、疾病和意外事故预防预防及心理保健,创设清洁、安全、卫生、健康的环境,形成对学前儿童一日生活环节的科学管理、营养保健、一般护理、急救、心理疏导等技能,树立科学保教的观。
为了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理论学习和实习、实践相结合,课堂讲授与课堂实训、模拟练习相结合,学生讨论与典型案例分析相结合,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增强授课的生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要求学生做到课前预习、课下复习,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做到知识的灵活运用。
3.本课程的基本内容本课程共包括五单元内容,每一单元的结构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溶为一体,以满足培养托幼机构幼儿教师职业岗位实际工作能力的要求。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程标准
《学前⼉童卫⽣与保健》课程标准《学前⼉童卫⽣与保健》课程标准⼀、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学前⼉童卫⽣与保健》2.课程代码:3.课程类别:专业核⼼课程4.适⽤专业:学前教育专业5.学时:45课时6.建议开课学期:第⼀学期(三年制)⼆、课程标准基本结构(⼀)课程概述1.课程的基本理念:本课程通过对学前⼉童解剖⽣理特点的介绍,强调学前⼉童卫⽣保健⼯作的重要意义,重点阐述学前⼉童⽣长发育的规律及卫⽣保健的要求,学前⼉童营养与饮⾷卫⽣及⽣活、教育过程的卫⽣保健⼯作等⽅⾯作了详细的阐述,对各项技能作了阐述和具体的指导,并针对托幼机构保育实习和见习活动,提出参考性建议和可⾏性训练⽅案。
通过课程内容的学习和实践活动,要求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理解并掌握幼⼉⽣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学前⼉童的⽣长发育规律、幼⼉的⼼理卫⽣知识、幼⼉园教育活动卫⽣以及物质环境卫⽣、幼⼉的营养膳⾷以及常见疾病、常见的护理技术和急救技术等。
能分析幼⼉实际⽣活中的卫⽣现象,采取正确的措施保证幼⼉的健康,同时提⾼⾃⾝的卫⽣⽔平,为成为⼀名合格额幼⼉园教师做好准备。
本课程在内容上⼒求体现科学性、系统性、创新性、实⽤性。
理论知识的选择以述基本问题为主,以够⽤、实⽤为度,通俗易懂,便于学⽣理解和拿握;专业技能根据托幼机构的实际需要,做到内容全⾯,要求明确,指导具体,具有较虽的实⽤性和操作性。
课程内容分为四个模块:第⼀模块分析幼⼉⾝⼼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并对如何评价幼⼉的⾝⼼健康问题进⾏了阐述;第⼆模块分析介绍影响幼⼉⾝⼼健康的膳⾷营养及管理;第三模块重点说明幼⼉的常见疾病和传染病的护理及其预防,并介绍⼀些⼉童常见意外额急救和护理⽅法;第四模块对集体保教机构如何维护和增进幼⼉的健康进⾏全⾯的分析和介绍。
这样的内容安排有利于学⽣的理论学习和专业技能的训练,也有利于学⽣的学习和将来的实际⼯作“接轨”,提⾼教育教学的针对性。
本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采⽤课堂讲授、⼩组讨论、参考资料阅读;抽象理论知识多采⽤多媒体课件、案例分析;应⽤性知识则通过项⽬设计、录像、视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标准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学分:4参考学时:总学时:72 理论学时: 72 课内实践学时:0适用对象:学前教育专业一、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一)课程定位1、课程性质《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是研究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和生长发育规律,维护和增进学前儿童身体健康,促进学前儿童正常发育的一门科学。
它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核心课,与“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并称“三学”,它涉及面广,综合了生物学、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有关知识,因此具有多面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属于学前教育专业中具有边缘学科性质的主干课程。
本课程是学习“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幼儿园活动设计与实践”等课程的基础。
本课程是一门交叉学科,以生物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原理为指导,研究托幼机构的保健问题,旨在使学前儿童健康发展。
它不仅注重儿童的现实保健问题,更注重儿童的健康行为的养成;不仅注重托幼机构环境对儿童健康的影响,也强调学前教育工作者在保教的过程中对儿童健康的维护和促进。
本课程4学分,72学时,第二学期开设。
2、课程任务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了解学前儿童的生理解剖特点和生长发育规律;掌握学前儿童安全、卫生、保健工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和保育观,科学地开展保育、教育工作。
通过《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程内容的学习与实践活动,要求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理解并掌握幼儿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规律、幼儿的心理卫生知识、幼儿园教育活动卫生以及物质环境卫生、幼儿的营养膳食以及常见疾病、常见的护理技术和急救技术等。
能分析幼儿实际生活中的卫生现象,采取正确的措施保证幼儿的健康,同时提高自身的卫生水平,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做好准备。
(二)课程的设计思路本课程在内容上力求体现科学性、系统性、创新性、实用性。
理论知识的选择以阐述基本问题为主,以够用、实用为度,通俗易懂,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专业技能根据托幼机构的实际需要,做到内容全面,要求明确,指导具体,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操作性。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在结构的设置上更有利于教和学,每章开头设有“本章导读”和“共同讨论”,既概括学习要点,又便于学生和老师展开互动并积极思考;每章附有“思考练习”,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对教学实践分析并掌握。
本课程最为突出的特点是加强了对实践教学的指导,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起来,在实践中通过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的训练和培养,以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帮助学生掌握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的基本技能,提高从事学前教育职业的实际工作能力。
此外,每章中穿插有“相关链接”,拓展学生的视野并使教材的内容更加丰富。
该课程总体框架结构安排如下表。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训练,使学生具备以下知识、技能和素质:⒈知识目标(1)了解人体的基本形态和结构;(2)理解学前儿童八大系统及感觉器官的特点,掌握其保育要点;(3)了解影响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及规律;(4)了解学前儿童一日生活的安排与卫生要求、及托幼机构的卫生保健制度;(5)了解托幼机构安全教育的内容;(6)了解佝偻病、缺铁性贫血等学前儿童常见病的病因、表现及预防;(7)了解儿童孤独症、儿童多动症等学前儿童常见心理问题的症状、诱因及矫正。
⒉能力目标(1)懂得如何在幼儿教育中利用大脑皮质活动的三大规律;(2)能用正确的方法测量幼儿的身高、头围,会看身高发育标准曲线图;(3)能运用营养学基础知识及配膳原则对幼儿食谱进行分析评价;(4)能对幼儿常见意外进行初步处理;(5)能较熟练地进行体温测量、物理降温、滴眼药、鼻腔滴药、及外耳道滴药等。
⒊素质目标(1)具备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和素质;(2)具备自我学习和自我提高的素质;(3)具备对实际问题的处理应对能力素质;(4)具备较高的卫生保健和心理调适能力素质。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四、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1、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教师积极探讨符合本课程教学规律和特点的方法,在教学实践中除综合运用讲授法、演示法、观察法、讨论法、练习法等多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外,还建立了基于工作过程的现场教学、情景模拟训练、小组教学、案例教学、工作任务分析、操作演示、项目实训等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其目的在于改变过去传统的“满堂灌”、“一言堂”的注入式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发展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⑴小组教学法:从教学过程的集体性出发,针对传统教学忽视同伴作用的弊端,以小组合作活动及小组成员之间互动的普遍性为基础,追求学生的个性和群体性的协同发展,并按照一定程序和方法促进小组合作互助、共同学习,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并以小组团体总成绩为主要评价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
⑵现场教学法:为了增强理论讲授的实效性,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组织学生到幼儿园进行见习和考察,实际感受托幼机构设备卫生的重要性和应注意问题,并在见习的基础上对所见所闻进行评价,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于实际的保育工作中去。
⑶情景教学法学:前儿童意外事故的急救包含许多急救技术和处理方法,为了让学生牢固掌握相关技能,我们设计一定的情景,准备一些工具或材料,让学生分别扮演救护者和受伤者,进行现场的急救和包扎。
如在讲到“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的内容时,除了用多媒体演示操作步骤外,教师还设计了几种不同的意外事故的情景,让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施教措施,并要求学生两人合作轮换完成操作练习。
通过这种模拟操作,把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更加牢固地掌握了相关技能。
⑷案例教学法:通过问卷调查幼儿园园长、教师和保育员等的形式,了解目前幼儿园保育的现状和保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学生在实习或踏入工作后在保育工作中碰到的最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
根据调查结果有针对性地设计几个特定的保育场景(包括优秀的保育方法和常见的保育误区)进行拍摄;用录像机录下示范性幼儿园一日保育工作的全过程(包括来园、户外活动、盥洗、就餐、午睡、离园等环节);通过多种渠道(见习、实习、书上、网上)搜集筛选幼儿园中典型的保育案例。
将以上所有内容穿插到《学前儿童卫生保健》相关的训练模块中,让学生根据录像内容和典型案例,结合课本知识进行分析、总结,加对深理论知识的印象,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为今后踏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⑸直观演示法:讲授学前儿童的生理卫生时,涉及到人体的解剖结构,单凭口头讲授,学生很难理解,利用Flash、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边演示边讲解,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形象化,使繁多的形态结构变得直观化、具体化,学生学起来既觉得轻松有趣,又容易理解记忆,效果十分显著。
2、实践技能和应用能力培养⑴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按照中职人才培养目标,认真研究、制订课程教学大纲和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上,以“够用、适用”为原则,加强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始终围绕技能教育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这一主线,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
⑵开展具有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坚持以学生为本位,以能力为核心,根据毕业生就业岗位对实际工作能力的要求,开发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的实践训练项目,加大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所占的比例。
改原有的单一理论教学模式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与专业所对应职业岗位的工作环节、环境和典型工作任务或活动对接的教学模式,便于学生学以致用,最大限度缩短“所学”与“所用”之间的差距。
⑶加强学生的职业情感培养职业教育的使命不仅在于传授知识、培养技能,更应该是在情感态度上形成多方面的职业素质能力整合。
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职业情感的培养,使学生的人格发展更健全,使学生的创新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管理能力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增强了学生的职业责任感。
3、课堂教学与训练采用讲授、角色扮演、情境模拟、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案例分析等方法进行教学。
如对于幼儿解剖生理部分,教师利用挂图、模型、幻灯、投影、动画等方法辅助讲解,用生动形象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
学生学习病儿护理技能和意外事故急救处理时,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采用情景模拟手段,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能真正掌握护理和意外事故急救处理技能。
为了配合课堂教学,安排有课程实习见习,讲授学习幼儿健康检查和评价时,安排学生到幼儿园进行实习操作;学习托幼园所保健内容时,安排学生到幼儿园参观实习,并要求写出实习报告。
加强课程实践教学,运用婴幼儿保育实训室、幼儿园仿真实训室、微格课室等,为学生上见习和实训课;组织学生到附近幼儿园去了解、观察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特征,了解幼儿园的卫生保健工作,参观示范幼儿园的房舍、设备布局和卫生管理措施,听园长介绍卫生保健工作制度和对幼儿常见病与传染病的管理,考察幼儿园幼儿卫生要求与做法,观察幼儿的课外活动和课上表现等,既使学生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
(二)教学考核评价建议1.考核的形式笔试+案例分析答辩2.考核评价表考核评价表1.教学评价主要指学生学业评价,突出阶段评价、目标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
2.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
评价体系要体现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要体现各课程在评价上的特殊性;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作用;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使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注重评价结果对教学效果的反馈作用;注意处理教学与评价的关系;各级别的评价要以课程目标为依据。
(三)教材选用和编写建议1、选用教材:郦燕君主编《学前儿童卫生保健》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8月选用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郦燕君主编的学前教育专业“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系列教材之《学前儿童卫生保健》作为教材。
该教材系统介绍了学前儿童生理卫生保健、生长发育及健康评价、心理健康及保健、生活与教育的卫生保健,营养与饮食卫生、生理疾病的预防、意外伤害的救护以及托幼机构物质环境的卫生等内容,具有先进性、实用性和职业性等特点,对学生将来从事儿童保教机构的教育和卫生保健工作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2、主要教学参考书目:(1)郦燕君《幼儿卫生保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2)王练《学前卫生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3)万钫《学前卫生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4)顾荣芳《学前儿童卫生学》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6年(5)王令仪《儿童保健学》科学出版社,1997年(6)欧新明《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7)麦少美《学前卫生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8)王雁《幼儿卫生与保健》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年(9)左明雪《人体解剖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10)李庆天《营养与生命》河南大学出版社,1998年五、编制说明1. 本课程标准由教心教研室彭显清老师编制2. 执笔人:彭显清3. 审核人:李研。